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2024-07-01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通用8篇)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篇1

设计与设计文化的内涵与外沿

设计将成为一种文化,而文化将成为设计之魂.人类的一切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都要经过精心而富于创意设计,而不再是惰性的、随意的、粗糙的杂乱无章的.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经过了设计并被不断设计着的.文化氛围中,甚至达到离开设计便无法生存的地步…….

作 者:陈雪清 CHEN Xue-qing 作者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福建,福州,350012刊 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年,卷(期):“”(1)分类号:G05关键词:设计 设计文化 设计情调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篇2

1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含义

1.1 城市设计

原来的城市设计局限于视觉艺术和物质形态范畴, 而现代城市设计逐渐引入生态、心理、行为、社会等学科理论, 并以优化城市的环境质量作为设计的目标。城市设计使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而此种关系具体从时间上、空间上、静态及动态上体现出来, 因此城市设计切勿脱离社会与环境的文脉。在本案,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解读城市设计:一是城市设计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性指标、建设性指标及与建筑的功能目标相符;二是现代城市设计的软性目标仍可从城市景观、城市交通、城市形态及城市空间中体现出来。

1.2 建筑设计

建筑的目的是满足安全的需要及创造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 建筑的价值是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及适用价值的总和, 因此建筑设计=经济+形式+功能+外界环境约束。当代建筑的创作主要表现的是城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而此种表现形式的观点是建筑服从城市形态, 即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应相互联系起来,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协调性、连续性;二是城市公共空间从立面设计上表达出来。

总之, 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形体空间, 因此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相互重合、相互区别的关系, 详见表1。

2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2.1 在学科内容上的关系

①现代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均始于1950年末期, 均为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②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反对古典主义设计理论的纲要是“形式服从功能”, 即建筑设计应满足人对功能的要求。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人——社会——环境。由此可见, 现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均以“以人为本”为共同出发点。

③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性的学科, 具体从实践中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进行安排, 即: (1) 城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是相对独立的;城市设计的操作技术、具体方法均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 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体现, 建筑设计是塑造城市空间形态及城市设计付诸实践的重要手段, 因此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总体与分项设计的关系。

2.2 在工作内容上的关系

①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均关注空间、实体及空间与实体的关系, 可见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工作内容上存在重叠的内容。城市设计的内容偏向建筑立面之外的外部空间环境;建筑设计偏向建筑立面之内的实体与空间效果。建筑立面是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分界线, 因此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是连续的整体。

②城市空间的决定因素是环境建筑, 即建筑的空间、造型、尺度、体量、比例及材料等均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 而只有使建筑之间有机组合起来, 才能实现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由此可知, 城市设计的本质特征是设计师仅需从物体之间的关系来联合不同的物体。

总之,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且均应与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共同内容, 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征。此外, 建筑形态与城市环境形态之间存在相互围合、相互衬托的关系。

2.3 在发展趋势上的关系

从1950年末期开始,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便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①建筑设计发展的城市化、巨型化、社会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建筑的功能单元更加的多样化。建筑是城市生活的物化形式, 因此建筑功能单元之间的联系由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多样化所决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建筑综合体逐渐从功能的叠加向基于职能体系的主体综合体方向发展, 从而促使建筑设计中的单体与类型被突破。自此以后, 建筑的呈现形式多为群体形式, 且建筑的尺度逐渐增加。此外, 城市人口对城市交往空间提出的新要求也使得建筑设计发生相应的改变, 即建筑应摆脱自身功能的束缚, 而接纳更多城市的职能, 亦或理解为从环境形态上实现建筑的城市化。

②城市设计发展的室内化、立体化。城市设计的立体化是利用城市空间的三维坐标来化解城市职能之间的矛盾, 即对城市空间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利用。城市设计的室内化是城市设计立体化的必然产物。例如, 巴黎的德方斯新城东区采用人车完全分离的规划方案, 即在东西轴上设三层交通通道;地面层设长900 m的钢筋混凝土板块, 并在板面上设居民活动场所和人行道, 而板面下为公路, 再下为地铁。很显然, 现代化的城市均从规划及设计上吸取了德方斯新城东区的主张。

总之,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逐渐向彼此深化和拓展, 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一体的综合系统。

2.4 在相互作用上的关系

城市设计无法取代城市环境建设中建筑设计所发挥的作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尺度、规模及在城市建设中所处的层次不同, 则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相互限定的关系。建筑设计时, 需对各种城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因此亦可看作是城市设计的内容。例如, 长安街的建筑单体均为优秀建筑师的手笔, 且造价非凡, 但从艺术价值来讲, 并未得到业界人士的肯定, 理由是未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及个体的表现欲望过强。此外, 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并非是建筑设计绝对服从城市设计, 同时城市的设计水平可由建筑设计体现出来。

3 结语

上文具体从学科内容上、工作内容上、发展趋势上、相互作用上浅析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即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具有共通性, 同时也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即:城市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 具体应从实践中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进行安排;城市设计应对城市的交通流线、功能分区及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尺度、体量、比例、材料、色彩、造型等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建筑群体及城市的空间环境, 因此设计师应考虑到物体本身及协调好物体与周边物体之间的联系;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风格、布局、区位及功能等起到引导性和控制性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变得更高, 绿色建筑正逐渐成为城市居民追求的目标, 同时居民的建筑艺术意识、环境意识及节能意识日渐增强。对此, 本案笔者认为城市设计师及建筑设计师均应认清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内涵, 并理清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以便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生活及工作需求的产品。

摘要:城市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沉淀, 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建筑体现的是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 因此明确城市与建筑的关系非常重要。据此, 文章重点讨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以彰显城市发展的个性化。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参考文献

[1]薛静, 余翔.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J].天然气与石油, 2010 (2) :59-62.

[2]关丽阳, 张静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J].建筑设计管理, 2011 (8) :58-59.

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篇3

摘要:建筑设计是一个单独的成品,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打下基础,建筑设计是在城市的整体空间上实施。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关系

城市生活的多样化及其内在联系决定了城市建筑功能单元之间的多样性及其必然联系。建筑与城市又存在多与少、简与繁、美与丑的矛盾之中,如何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关系着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城市的品位。

一、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尤其是近期美国金融危机后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国内房地产业迅速升温,拆建、扩建、改建、新建在各大中小城市历历在目,尤其是新建建筑物层出不穷。在建筑行业繁荣的背后,我们同时也看到建筑行业暗藏着的巨大的浪费。建筑多而平庸,就造成很多建筑师在现代城市建设时,成为克隆高手,很多建筑让人们分辨不出南北方的差异,几千年的文化被建筑整合成相同的模板。

城市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了。一个新兴的经济型城市,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就好比是一架机器,动力发展不足似的。国际上的大都市,巴黎、伦敦、纽约等,之所以能百多年经久不衰,就在于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又不断地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引领时代新潮流。因此,我们应该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处理好建筑与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找回我们遗失在快速城市化浪潮里的文明。实现城市个性化,区域不同化。达到以上目的就要做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搞好它们的区别和关系。

二、城市规划引导建筑设计

城市空间的规模会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城市的规模较大,人们居住的比较舒适,城市人口不会那么密集城市的规模较小,城市人口密集度高,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较小,不太方便。此外,城市设计会根据城市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来塑造和布置空间,所以内外表现出的特点不一样。城市规划从整体上为建筑设计定下了一个框架,它能通过动态控制来调节建筑设计在空间和视觉上的平衡。建筑设计的工作中心是建筑物,周边场地与空间的设计都是围绕建筑物开始的,如果设计师对城市空间缺乏整体的认识和控制,考虑的不周全,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才华。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建筑设计要在城市设计的引导下开展,建筑设计几乎和城市设计一样重要。城市中的建筑风格会直接反映出当地的文化涵养,所以建筑设计风格要根据周边城市环境来设计,达到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地步。

三、建筑要与城市景观协调发展

城市的建筑不能单独存在,它是在特定的城市背景之下来表现自己的特色。城市中的建筑,都体现出城市的传统文化色彩以及历史发展的影响,这些文化沉淀就是城市发展的个性。建筑师在进行操作之前,要考察周边的自然环境、区域分布以及地段特征等方面,还要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做深入研究,比如说城市的主要象征物、色彩和地理环境等,从而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建筑本身要融入它所处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和谐感。城市的中心建筑就像城市的风向标一样,它奠定了造访者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评价建筑设计方案的时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要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要看上去很和谐,对美化城市起到了正面效果。另一方面是针对建筑方案本身进行慎重审核,要求符合建筑设计规范。优秀的作品要满足这两点,我们不仅要关注建筑设计本身,还要求它与周围环境能相互协调。这一点不但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规划设计管理者以及开发商要考虑的问题。

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各种关系

1、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艺术层面来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很注重艺术设计的美感,在合理安排空间的同时还要讲究设计线条的艺术法则。从城市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原来只是建筑学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而已,建筑学的范围很广,历史更悠久。一般在城市规划好之后才开始进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地位是“后来居上”了,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没有干涉,只是要根据城市公共生活的要求对整体布局进行控制,由此才对各种建筑的位置、功能、风格等进行管理和引导。建筑设计就是在城市设计的蓝图下,在规定的空间规模上完成自己的设计理念,逐渐描绘出城市的整体面貌。城市设计的功能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的形象,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包括了城市的功能建筑区域、交通主干线、各种建筑的空间规模、大小尺寸、色彩、风格等方面。在城市设计的统筹管理之下,建筑设计师再进行具体的工作。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蓝图的主要部分,城市设计将建筑物进行整体管理,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起到了宏观调控和领导的作用。建筑设计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之下进行建筑物和场地的设计。当所有的建筑物完工后所形成的建筑群,它们的整体轮廓以及建筑风格要体现出传统文化发展和浓厚的地域色彩,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出色的建筑设计会让城市更加辉煌,失败的建筑设计会损害城市的整体形象。最近几年环保理念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建筑设计师也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但节能环保,还带给人自然舒适的享受。

2、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除了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设计者的工作时间是错开的,并没有进行沟通和协商。虽然都是为城市建设而工作,但两个行业间的工作内容很不同,也时常发生冲突。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先头军,建筑设计师要完成它的设计蓝图,城市设计在整体上的控制要在微观空间的具体布局上去实施。建筑设计的评价标准,一定要与周围环境达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提高空间的使用率。我国的土地面积很大,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的脚步也不一致。这些因素对我国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计划产生巨大影响,经常会遇到城市设计考虑的不周全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或者是建筑设计不按照城市设计的规划来落实导致城市整体效果不佳等问题。建筑设计要跟随城市设计的脚步来开展工作,城市设计也要合理调配建筑用地,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公共交通的便利性等,这些基础工作会对具体格局的微观设计产生直接影响。

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协调的问题

大多数城市的设计以城市的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

主要对象,而一个单纯的建筑单体设计,不单纯是整体环境的和谐、优美,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建筑设计、户外空间和园林绿化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整体。所以,在城市设计中并不能提出过分的要求,但是能引导其满足一定的需求,实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协调。为了建筑实体不影响城市环境,就要看建筑群体和构筑物的群体效应如何,关键不在于楼房本身的优劣。在建筑群体时,不仅要考虑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脉,也要考虑环境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与建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我们很多建筑设计,缺乏的就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关系,我们单独看的时候还比较不错,但是整到一起就是乱七八糟。建筑理论中的日照间距渐渐被开发商的利益给缩减了。只有在正确方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建筑与城市的协调问題。

结语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许多理论和观点上都是一致的,他们在设计领域有着共同的交集和设计集合。但是,二者在城市建设的领域中,因为处的层面不同,担当着角色也就不同,利益不同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矛盾。所以为了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更好的相互合作,实现建筑、环境和城市一体化的现代化城市设计标准,就要认真研究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世福。对我国城市设计现状的认识[J].规划师,2009

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篇4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四、小结

篇二: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 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1)刹车:增加压力(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四、小结

篇三: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案

五年级科学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与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

体表面运动时,总有摩擦力伴随,那么大家猜测一下,摩擦力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呢?

有同学说有利,还有同学说有害,到底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几

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时摩擦力太小了

要打滑,这时候摩擦力是有利的,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稳稳的站在滑板车上,靠的是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摩擦力有时候对我们有利,有时候对我们有害)

总结:为了更好地运动,人们在制造有关物品时,都进行了精心的设

计。

引出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

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为了什么

比如我们看,(出示课件)登山鞋的鞋底为什么设计成有花纹的?鞋底

做花纹,增大摩擦力。汽车轮胎为什么要做花纹,遇到雨雪结冰天气还要挂铁链?这样可以使运动物体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力。旱冰鞋上为什么要安滚轮?改滚动为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总结:刚才我们看的图片中,他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

减小摩擦力的?(学生讨论)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自行车有哪些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前、后轮子,后轮轴上的小齿

自行车上那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

车把手、脚蹬子表面,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前后轮胎表面,做 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

手把转动轴、前轴、中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与链条等,减

四、练习

1.摩擦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

a.有害 b.有利 c.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3.连一连

锁不灵活了.往锁孔里加点油

摩擦力增大了 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

摩擦力减小了 拉链不灵活了,涂点石蜡

足球鞋底部有鞋钉

拓展题

板书设计

运动与设计

需要摩擦力,就增大摩擦力,(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加压力

篇四: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因此本单元教材紧密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这条主线。本节内容实用性强,通过学习大气运动可以理解风的形成,了解全球大气运动状况。本单元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既联系实际又有指导实际的作用。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注意前后连贯,联系实际,充分运用读图思考题。

1.理解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热力环流(及其形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自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1.热力环流 2.三圈环流

【板书】

三、大气的运动

【故事导入】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的良机。

气压: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b a c b a c b a c 图1 图2 图3

(2)若a地受热(如图2),则: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向下凸,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凸;高空等压面相反。

(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教师提供不同的局部热力环流情景,让学生上黑板动手画出完整的热力环流,通过多点气压值的比较得出结论:

①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②由于冷热原因引起的近地面符合热低压、冷高压,高空气压值和近地面相反。

[知识运用] 解释司马懿逃生、诸葛亮

直接 大气运动最简单

形式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阅读教材“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此图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以及绘制的方法。

【板书】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导入新课]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

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 三圈环流

1.成因 2.高、中、低纬环流圈 3.三圈环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模拟演示过程并思考)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 [板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板书

篇五: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一)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观察、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2、教学“对称”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巩固训练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篇5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名称

管理学院

物流工程

级物流工程班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6年7月4日—2016年7月15日

一、设计题目

设计任务:运输方案设计

二、设计目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对物流系统做一次系统的设计训练,它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物流节点选址、网点布局优化、物流业务流程设计、物流组织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2、通过选址与布局规划、流程设计,掌握物流网点规划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常用数学优化方法的使用,数学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学生业务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地图的利用,强化学生对其它业务工具的应用能力。

4、组织结构与职位设计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学生走入实际工作进行物流组织变革,形成高效的物流管理运行机制以及毕业后快速走上中高管理层奠定理论基础

三、设计要求

1、任选一个设计任务,独立按时完成,禁止抄袭。

2、各项计算、分析、绘图、制表正确。

2、严格按照设计任务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严禁雷同。

3、课程设计报告严格排版要求,要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0字。

4、课程设计结束后,将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按规定时间交给班长,由班长统一交指导教师批改。

四、设计的主要内容

4.1案例背景介绍:

基本情况

4.1.1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为方便计算,生产和发运地假设为西安市)的销售物流业务,上年总生产汽车为24万辆,出口2万辆,其它全国范围内销售;

4.1.2淡旺季情况: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为旺季运输,是正常运输运力需求的200%;每年5-7月为淡季运输,是正常运输运力需求的50%;其他为正常运输;

4.1.3上年以前基本全部为公路汽车运输方式,点对点运输到二级以上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简化起见,可以在每个省份内挑选重要的二级城市5个左右;

4.1.4运费标准:每辆商品车的运费为1200元,即1200元/辆。

4.1.5订单周期:假设为2周一次。

4.2客户要求

4.2.1商品车要求“零”公里交货(即交车时车辆行驶里程不高于50公里);

4.2.2运输时间:从装车到交到客户4S店或指定地点在一周内;

4.2.3商品车交车时无破损,否则按照厂家规定赔偿;

4.2.4相关保险费用包含在运输价格内,并由物流企业负责。

4.3相关信息和数据

4.3.1车型和数据

车型分类

车型外型尺寸(长*宽*高,mm)

可选择运输方式

A

3745*1505*1925

公路、船舶

B

3588*1563*1574

公路、铁路、船舶

C

3885*1695*1635

公路、铁路、船舶

D

4434*1708*1471

公路、铁路、船舶

表1

4.3.2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数据

运输设备

载运内尺寸(长*宽*高,m)

备注

专用汽车

19.6*2.40*

双层,平均可以装8辆

专用火车厢

17.0*2.69*(1.60上层,1.65下层)

双层,一列43节车皮

RO-RO船300、600、800个车位

高度满足车辆外尺寸

表2

4.3.3上年国内销售信息

区域

省份

各车型年销售量(台)

年总销售量(台)

A

B

C

D

汽车运次

总运量

东北

黑龙江

10180

2692

1940

288

150

14400

吉林

5476

1482

1268

153

7680

辽宁

8164

2173

1752

230

120

11520

内蒙古

5476

1482

1268

153

7680

华北

北京

17572

4592

2496

499

260

24960

天津

6820

1828

1560

192

9600

河北

12196

3210

1728

345

180

17280

河南

10852

2864

1536

307

160

15360

山东

10180

2692

1440

288

150

14400

山西

5476

1482

968

153

7680

西北

陕西

12116

918

788

2880

宁夏

6209

1311

172

1728

青海

6008

1259

944

1440

甘肃

7344

1345

792

1920

西南

重庆

1806

1207

415

1152

四川

9720

1728

1960

192

9600

云南

5344

1345

892

1920

贵州

6881

1483

968

2688

华中

安徽

9016

1918

888

2880

湖北

8838

1944

1191

138

6912

湖南

9368

1923

1124

124

6240

华南

广东

18752

2764

1936

307

160

15360

广西

2916

1518

988

2880

海南

1008

1259

744

1440

华东

上海

2008

1259

844

1440

江苏

12617

2730

1916

303

158

15168

浙江

6451

1658

1921

184

9216

华东南

福建

6612

1414

1230

2304

江西

6612

1414

1230

2304

合计

154022

39605

22003

4400

2292

220032

表3

4.3.4成本费用(单位:元/辆*公里)

A型车

B型车

C型车

D型车

公路

0.65

0.70

0.70

0.75

铁路

0.65

0.65

0.70

水路

0.60

0.60

0.60

0.60

表4

(铁路、水路运输成本中不含卸车、卸船前后的短途公路运费)

4.2要求

4.2.1仔细阅读参考资料。

4.2.2选择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确定西安市到所选区域的各个省省会及二级城市(每个省份内挑选重要的二级城市5个左右)的运输距离。(如果由省会进行转运可计算西安市到省会距离+省会到各个二级城市距离。)

4.2.3计算西安市到所选区域各个省的二级城市的单程运输时间(分别计算各种可能运输方式组合所需时间,如到达沿海城市的运输时间为公路或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时间)。

4.2.4计算上年各省各种车型每天平均需求量(一年按365天计算)。

4.2.5请根据上述相关信息进行此汽车制造企业的商品车销售物流的分析和优化

方案设计,相关信息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合理假设。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分析原物流操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见案例内容)。

第二部分:提出新的运输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遵循满足服务要求前提下的成本最低原则。新的设计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确定使用的运输方式(公路、水运、铁路)组合。(例如省内可以用公路直运,沿海可组合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省外内陆地区可组合铁路+公路运输…)

2)

根据你所设计的系统,描述需要哪些运输方式(公路、水运、铁路)?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资源如何配备(需要多少汽车、船舶和专用火车车厢)?

3)

绘制该项目运输网络节点布局图(可在地图上标出)。

4)

计算各省每次运输量。(每天平均需求量×订单周期)

5)

计算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6)

计算合计运输批量与运输次数。

4.3以华北区域为例

4.3.1计算距离

4.3.1.1华北区域的省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省份的二级城市:①北京:

②天津:

③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④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⑤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⑥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4.3.1.2以西安为中心分别计算到各省份的距离:

①公路

(单位:公里)

以西安为中心

直接到达的距离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北京

1081.4

天津

1105.1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482.3

372.3

643.5

537.5

410.8

530.2

482.3

136.7

188.5

78.0

265.2

97.2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796.1

703.1

930.9

1080.5

1212.6

1359.0

796.1

170.6

141.8

428.2

423.6

567.3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895.7

1185.1

1357.5

1419.0

964.7

1111.0

895.7

365.3

460.8

522.3

262.7

214.3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610.4

822.3

885.7

365.0

242.4

558.8

610.4

213.3

276.7

263.9

392.8

223.0

表5

②铁路:

(单位:)

以西安为中心

直接到达的距离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北京

1157.7

天津

1310.5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507.3

384.9

677.0

575.7

454.8

592.1

507.3

128.3

188.4

69.3

371.2

94.9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907.1

739.1

1034.5

1361.3

1501.1

1659.3

907.1

180.2

143.7

450.7

489.6

568.4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1170.0

1534.6

1664.9

1749.9

1199.0

1370.4

1170.0

367.8

498.1

574.4

343.2

203.6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1193.6

866.0

996.9

381.6

243.6

781.5

1193.6

222.7

352.6

273.3

411.4

285.7

表6

③组合运输:

(单位:)

以西安为中心

组合方式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水路

北京

796.1

297.3

天津

875.7

418.8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796.1

796.1

796.1

450.7

489.6

568.4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436.2

436.2

623.8

678.2

651.5

507.3

725.6

851.3

851.3

507.3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表7

4.3.2单程运输时间

4.3.2.1单程运输时间

(单位:时间)

以西安为中心

单程运输时间

单程运输时间

组合运输时间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公路+铁路+水路

北京

13h04m

12h34m

10h32m+1h20m

天津

12h16m

16h10m

3h40m+11h20m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5h39m

4h34m

7h03m

5h57m

5h13m

6h02m

6h42m

5h20m

8h17m

7h30m

7h13m

9h34m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9h51m

7h35m

10h25m

10h34m

13h51m

15h14m

10h40m

11h11m

11h5m

15h52m

20h55m

23h31m

13h04m+7h47m

13h04m+8h11m

13h04m+8h02m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9h50m

12h55m

14h37m

15h23m

10h33m

12h02m

13h52m

18h52m

25h04m

25h34m

14h30m

16h45m

5h27m+6h42m

8h16m+6h24m

6h14m+9h38m

7h05m+9h38m

7h54m+6h42m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6h55m

8h57m

9h32m

10h32m

3h06m

6h24m

9h26m

15h25m

17h32m

6h32m

4h26m

9h31m

表8

4.3.3由省级汇转

以西安为中心

单程运输时间

单程运输时间

单程运输时间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水路

北京

13h04m

12h34m

天津

2h10m

2h16m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5h56m

1h50m

2h20m

1h16m

3h15m

1h16m

6h42m

2h11m

2h15m

2h17m

5h40m

2h30m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10h11m

2h15m

1h56m

5h10m

4h49m

6h15m

10h40m

3h12m

2h04m

7h43m

8h11m

8h02m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10h15m

4h26m

5h15m

6h00m

3h33m

2h37m

13h52m

4h33m

6h30m

9h00m

4h03m

2h30m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7h14m

2h40m

3h19m

3h26m

4h46m

3h07m

9h26m

4h23m

4h02m

4h29m

6h51m

6h16m

表9

4.3.4计算上年各省各种车型每天平均需求量

m----每天平均需求量

n----年总销售量

d----时间

单位(辆)

各车型每天平均销售量(台)

省份

A

B

C

D

平均运量

北京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表10

4.4分析原物流操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4.1存在的问题:

运输方式单一,主要是点对点运输模式;

旺季车辆严重积压、运力资源不足,甚至造成停产;

淡季运力资源过剩,运输司机业务不饱和,经济利益受损,司机抱怨;

运输提前期难以控制,不能均衡生产和运输。

4.5新的运输设计方案

4.5.1确定使用的运输方式

经过调查确定使用:

①经由省会汇转的方式运输。

②公路加铁路组合运输的方式。

③天津、河北(秦皇岛、张家口、唐山)、山东省(济南、青岛、潍坊、威海、烟台)采用公路加铁路的方式运输,其余采用公路运输。

4.5.2运输方式与运力分配

4.5.2.1运输方式为:公路与铁路组合运输

4.5.2.2运力分配

各车型每年平均销售量(台)

运输方式

公路

公路+铁路

省份

A

总计

B

C

D

总计

北京

17572

17572

4592

2496

499

7587

天津

6820

6820

1828

1560

192

3580

河北

12196

12196

3210

1728

345

5313

河南

10852

10852

2864

1536

307

4707

山东

10180

10180

2692

1440

288

4420

山西

55476

55476

1482

968

153

2603

表11

各车型每次订单平均需求运力资源

淡季

平常

旺季

省份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北京

42(+19)+1

84(+37)+2

168(+74)+3

天津

16(+8)+1

32(+16)+1

64(+32)+1

河北

29(+14)+1

58(+27)+1

161(+54)+2

河南

27(+11)+1

53(+21)+1

106(+42)+2

山东

25(+11)+1

49(21)+1

98(+42)+2

山西

13(+7)+1

25(+13)+1

50(26)+1

表12

其中:A类车只能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BCD类车可采用公路和铁路组合的方式运输。

北京:672/8=84(辆)[西安--北京]

294/8=37(辆)[西安--石家庄]

294/258=2(列)[石家庄--北京]

天津:252/8=32(辆)[北京--天津]

126/258=1(列)[北京--天津]

或者

126/8=16(辆)[北京--天津]

河北:462/8=58(辆)[西安--石家庄]

210/8=27(辆)[西安--石家庄]

或者

210/258=1(列)[西安--石家庄]

河南:420/8=53(辆)[西安--郑州]

168/8=21(辆)[西安--郑州]

或者

168/258=1(列)[西安--郑州]

山东:392/8=49(辆)[西安--济南]

168/8=21(辆)[西安--济南]

或者

168/258=1(列)[西安--济南]

山西:196/8=25(辆)[西安--太原]

98/8=13(辆)[西安--太原]

或者

98/258=1(列)[西安--太原]

各车型每次订单实际需求运力资源

淡季

平常

旺季

省份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北京

58(27)+1

116(+53)+2

242+4

天津

河北

29(+14)+1

58(+27)+1

161(+54)+2

河南

27(+11)+1

53(+21)+1

106(+42)+2

山东

25(+11)+1

49(21)+1

98(+42)+2

山西

13(+7)+1

25(+13)+1

50(26)+2

表13实际运力需求表

4.5.3绘制运输网络节点布局图

以西安为起点,分别将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作为网络节点,形成物流网络,设计运输方式。

图1

华北区运输节点网络系统

图2

北京为起点网络图

图3

太原为起点网络图

图4

济南为起点网络图

图5综合网络图

4.5.4计算各省每次运输量

a----每天平均需求量

b----订单周期

c----各省每次运输量

得c=

省份

每天平均需求量

订单周期

每次运输量

北京

2(周)

138

天津

2(周)

河北

2(周)

河南

2(周)

山东

2(周)

山西

2(周)

表14

4.5.5计算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d----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f----各省每年运输量

g----各省每次运输量

得d=

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省份

f

g

d

北京

25159

138

183

天津

10400

180

河北

17479

182

河南

15559

181

山东

14600

183

山西

8079

176

表15

4.5.6计算合计运输批量与运输次数

合计运输批量与运输次数

运输批量

运输次数

北京

138

183

天津

180

河北

182

河南

181

山东

183

山西

176

合计

504

1085

表16

4.5.7成本费用

4.5.7.1距离

以西安为中心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北京

天津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482.3

136.7

188.5

78.0

265.2

7.2

507.3

128.3

188.4

69.3

371.2

94.9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796.1

170.6

141.8

428.2

423.6

567.3

907.1

180.2

143.7

450.7

489.6

568.4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895.7

365.3

460.8

522.3

262.7

214.3

1170.0

367.8

498.1

574.4

343.2

203.6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610.4

213.3

276.7

263.9

392.8

223.0

1193.6

222.7

352.6

273.3

411.4

285.7

表17

4.5.7.2费用

以西安为中心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北京

天津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1350.44

382.76

527.8

218.4

742.56

272.16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2229.08

477.68

397.04

969.01

1052.64

1222.06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735.56

2515.5

790.77

1070.92

1234.96

437.74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1709.12

597.24

774.76

738.92

1099.84

642.4

表18

4.5.7.3实际费用

以西安为中心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北京

2229.08

639.20

天津

2451.96

900.42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1350.44

382.76

527.8

218.4

742.56

272.16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2229.08

477.68

397.04

1198.4

1186.08

567.3

969.01

1052.64

1222.06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2507.96

1022.84

1290.24

11462.44

735.56

600.04

2515.5

790.77

1070.92

1234.96

437.74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1709.12

597.24

774.76

738.92

1099.84

642.4

表19

五、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运输方案设计者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足。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实验过程中,也对自我能力的考察,让我知道要努力学习,在成功后体会喜悦的心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指导教师签字: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与总结报告 篇6

转眼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我们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个特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我们组还得到了去武汉大学进行复赛的机会,可以和其它大学代表队争夺全国一二等奖。从武汉回来到现在,我已经开始正常上课,但我还是非常怀念和老师同学们在同一战线上的那段日子。现在我对这段日子进行一次简单的总结。

在大二的第一学期我就报名参加了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当时我并没有考虑能不能拿到什么奖,因为我知道以我微薄的知识储备去参加大赛是远远不够的,我当时只是想借这个机会,通过培训,特别是暑假可以留校培训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试、选拔,我有幸成为参加这次大赛的一员。之后我们进了雄鹰工作室,但我们大二的几个还感觉很迷惑,不知从何做起。我们连单片机都还没开始学,我们与大三的几个师兄师姐还有一段距离,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学习单片机,看各种大赛的资料,每遇到什么问题就诚恳地请教师兄师姐或者老师,想尽早赶上师兄师姐的步伐。

五一放完假后我们开始停课,把全部精神都投入到培训当中。暑假我们也没有回家,继续在学校培训,整个学校空空的,外面绝大多数的商店、饭馆都关上了门,吃饭都成了问题,学校就剩下我们十几个人,但我们有目标,为了大赛,为了完成每个时间段定下来的任务,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怕。

岁月无声,我们很快就迎来了09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8月25号元件清单出来后,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9月2号题目真正公布出来,我们100%地投入,我连手机都关掉了。我们三个人通过分析讨论,决定选E题——电能收集充电器。从选题到作品封装上交,我们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经过争分夺秒、切夜不眠的4天3夜,我们终于把作品设计出来了。作品上交后,我们的心里还是没有底,不知道能不能获奖,因为我们不知道其他学校做得怎样。但我们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所以我们就不再考虑这些了。接下来我们开始准备答辩,几天过后,我们就去理工大答辩,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应该是能力再加上一点运气吧,我们获得了甘肃省E题的特等奖,并且获得了去武汉大学进行复赛的机会。

我感到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电子设计竞赛,也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感谢51hei.com提供这么好的技术交流平台。通过这次电赛,我真的受益匪浅,让我受益的并不仅仅是比赛的那短短几天,更是准备电赛的整个过程。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看法和经验。

1、电子设计竞赛要求的是理论结合实践。在竞赛中,仅仅做出理论设计、撰写设计论文是不够的,还要完成硬件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并确保其正确、稳定的运行,这既是比赛的重点也是比赛的难点。软硬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强调实际动手能力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精髓所在。这种经历让我们切身体验了从用理论分析设计,仿真调试,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到理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的科研能力和应用水平的提升,这些是无法从平时的课堂或考试中学到的。

2、电子设计竞赛,80%靠的是平时的积累,20%靠临场的发挥。所以要想在赛场上赢得胜利,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培训时,我们组就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太少,导致我们没遇到一个新课题、新芯片时,我们都基本上要从零开始查很多很多的资料,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之后才能把一种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其实这是可以避免的,平时我们应该多注意这方面的知识,多积累,这样就可以在培训和比赛当中节省出来很多的时间用到解决其它方面的问题上。首先,我们除了单片机外还要把模电、数电和电路分析这三门课程学好,因为在设计作品当中会用到很多这三门课程的知识的,而且我们组去武汉复赛时的笔试所考的就是这三门课的知识。其次,平时我们应该多注意了解一些与电赛有关的资料,比如:芯片用法、软件应用、焊接等资料。网络上有丰富的资源,要做的作品在网上都能找到相关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特别在一些论坛里有着丰富的资源。再次,我们应该把英语学好,至少要能够看懂英文文档,因为我们用到的很多芯片的资料都是英文的,要学会自己看懂,别人翻译的文档有可能错误或没说清楚。

3、在整个培训比赛的过程中,我们过得很充实,电赛培养了我们小组三人的团队协作、互帮互助与默契的精神,我们收获了患难与共的珍贵的友谊。社会上很多事情依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合作,只有乐于把自己的好东西和别人分享,别人才会乐于和你分享他们的好东西,这是合作的根本法则。我们三个人三维一体,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既分工又合作,每次遇到困难,我们都会齐心协力把它解决,我们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团体。当然,我们也产生过很多次矛盾,在我们的设计方案出不来,软件、硬件调不出来,而且时间在慢慢地逼近,老师在不停地催,给我们施加压力的时候,我们就会很烦恼,很愁,意见不统一,我们因此还争论了好几次。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交流的结果,我们应该时刻进行交流,互相了解对方走到了哪一步,我们得共同前进,这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后来我们也注意到了这点,我们在每一阶段都进行交流,商量下一步该怎样做,比如:开组内会议,吃饭时尽量在一起一边吃一边讨论等。记得去理工大答辩前我们还开了2次会,专门讨论答辩时要注意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不错。除了组内交流,我们还应该尽量多地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有很丰富的知识,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利用起来。竞赛让我很荣幸地接近了系上的一批好老师,他们真的很好,他们在学习上指导我们,在生活上照顾我们。记得在暑假培训时,徐守堂老师和刘维庆老师不止一次地冒着雨给我们送来资料,和我们一起开会讨论解决问题,当两位教授级的老人家在雨中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真的盈泪满眶,很感动!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我们学校虽然小,也没什么名气,但有一批热心勤奋的、有能力的老师,正因为有了他们,才为我们学校这些想学习的学子们提供了很好的师资条件,所以我感到很欣慰!

4、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说得很好。电赛不仅仅是技术的竞赛,更是人的素质的竞赛,没有好的素质,就无法拥有好的技术。培训到比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我们应具备好的素质,比如:正确的心态,敢于面对困难,相信自己,不轻易放弃等。因为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面对陌生的课题,不懂的知识点,软件、硬件调不出来,队员之间的意见不统一所产生的矛盾,外界的压力等等,都需要我们去克服。其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队员之间的矛盾和心态;不懂的知识可以去学习,硬件、软件调不出来,只要有耐心,认真分析就可以找出原因;阻碍我们发展的往往是自己的心情,心胸开阔,善于接受意见,和容忍别人的错误,才能在培训和竞赛中有所收获。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篇7

1 城市建筑与人的和谐性性构建

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活动场所, 因此, 在建筑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建筑与人的和谐性。城市建筑在设计时应当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精神。构建城市建筑与人的和谐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注重建筑设计的功能性、方便性与人性化。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明确建筑的现实功能, 并注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便性, 进行人性化设计。 (2) 注重建筑的品位性和艺术性。城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 应当注重建设的艺术性, 体现出建筑的艺术价值。此外, 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 还应当注重城市建筑的品位性, 不但要体现建筑物宏观布局上的雄伟, 同时也要注重建筑物微观装饰上的巧妙设计。

2 城市建筑地面设计与地下设计和谐性的构建

现目前, 我国城市建筑地面设计在和谐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各种地面建筑设计布局宏伟、气势恢宏。在进行地下设计时也应当注重设计的和谐性, 实现建筑物整体和谐性。地下和谐性设计应当注重以下内容: (1) 在设计停车场、商场以及地铁站等地下建筑物时应当保证与地面建筑物功能相等, 体现出地下建筑的立体空间多次利用的功能增益美和与地面建筑重量承载的错落性。 (2) 注重地面建筑各种供给排泄设施如给排水、供气、供电、供热以及排污等实用性, 在保证地面相关配套设施功能实现的同时, 体现出地下设计的功能和地面建筑系统运转的连贯性。

3 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的构建

现目前, 我国城市建筑在设计与规划的和谐性方面,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问题如下: (1) 城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往往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 导致城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五年一说, 十年一变。因此, 为了保证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的构建, 应当对城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进行长远的规划。 (2) 某些部门在城市设计与规划时, 喜欢在形象工程上大做文章, 如公园、街道硬化以及广场等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用建筑工程的规划。因此, 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的构建时, 应当注重民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 保证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实用性。 (3)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大利益, 强拆乱占既有民房和耕地, 低征高卖, 导致房价不断上涨。因此, 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构建时, 应当进行长远和整体规划, 并进行同步设计和具体设计。

4 楼群与街道和谐性的构建

现目前城市中楼群与街道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关系。楼群与街道的方位设计、距离设计以及朝向设计等决定了楼群与街道和谐性。传统城市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楼群一线齐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保证街道宽度的直线型等相关距离设计的进度和原理以及楼群间的统一制约距离设计, 然而却导致了建筑物与街道之间失去活力, 变得死气沉沉。为了保证楼群与街道和谐性的构建, 在应当对城市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保证街道设计的流线型延伸的通畅和运动, 这种建筑美的和谐体现了制约线的几何比例与数字关系所决定的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精确性、实用性、科学性与流动性、人文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城市楼群和街道设计时, 应当注重影响使用体验的采光和通风因素, 并保证建筑物内部, 如过道、走廊、电梯以及楼梯设计的方便性和人性化。

5 建筑设计与环境和谐性构建

在构建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和谐性时, 应当因地制宜, 在保护及利用原有环境资源的同时, 将周围环境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并注重环保和节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应当结合当地实地环境, 注重建筑功能,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尽量体现出功能性、经济性以及便利性, 并使用环保材料、可再生建筑材料和能源以及降低废气、废水和噪音的排放,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6 安全与功用和谐性的构建

城市建筑设计安全与功用的和谐即是建筑物的功能发挥和安全设计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筑物的功用和建筑安全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相反, 建筑的许多功能设计都考虑到了安全因素。在城市人口密度较大的商业街和步行街的安全设计应当融入辩证思想, 不仅要对平时的游街逛场进行充分考虑, 还应当尽量将商业街和步行街的正门避开城市交通主干道, 并应当考虑到机动车通行以及发生意外时人群的疏散安全和救护车、消防车的通行, 保证城市建筑设计的安全和功用的和谐性。

7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为了保证城市建筑设计的和谐性, 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筑在设计时应当加强与人的和谐性、地面建筑设计与地下建筑设计的和谐性、设计与规划的和谐性、楼群与街道的和谐性、安全与功用的和谐性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构建。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建筑设计和谐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 应当注重建筑设计的和谐性, 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城市建筑与人的和谐性、地面建筑设计与地下建筑设计的和谐性、设计与规划的和谐性、楼群与街道的和谐性、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以及安全与功用的和谐性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城市建筑的和谐性, 以期为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和谐性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谐性

参考文献

[1]孙阳, 王硕.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和谐性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5) .

[2]孙琳.浅谈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和谐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3) :286.

[3]刘亚丽.谈城市建筑设计的和谐性[J].山西建筑, 2008, 34 (35) :58-59.

[4]王克锋, 迟婷婷.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和谐性分析[J].建筑与文化 (学术版) , 2013 (10) :276-276, 277.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城市空间

前言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其在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用地日益紧缺的今天,高层建筑的设计成为了我们节约建筑用地的主要措施。而这些具体的建筑设计将会对城市空间的利用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我们将通过以下的研究内容进行阐述。

1.高层建筑设计

1.1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是近些年由于城市建筑用地紧张才被逐渐建筑起来的,高层建筑的设计不仅要安全使用,而且要美观。建筑主体的上部分的外观设计主要是为天际线服务的,美观的设计往往能为城市的天空增添色彩。而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则主要影响城市的人文特色,这往往体现了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因为裙房是人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所以在进行具体设计时需要从地面街道上人的视角进行设计构思,要使整个建筑更具标志性。

1.2建筑屋顶设计

高层建筑的屋顶设计也是整个建筑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整个建筑的形象起着个性强化的作用。好的屋顶设计可以增强建筑的整体美感,丰富城市空间俯视形态。而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应该将建筑屋顶的设计与建筑主体的设计充分结合,增强其整体美感及实用性。台阶式的设计时目前高层建筑屋顶实际的主要形式。这种设计主要就是利用高层建筑的退台形成台阶[1],这样的实际可以使这建筑的空中设计变得空间开放、富于变化且深具简便易行。而且,这种设计在增强建筑的采光应用中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建筑物密集的地域。另外,现在也有很多其他的高层建筑屋顶的设计方法,并且每种设计都有着一定的优越性,而在实际设计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则需要根据建筑本身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确定。

1.3高层建筑出入口的设计

高层建筑出入口是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过渡和转换的衔接点,也是建筑主体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建筑的出入口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建筑物与户外空间的协调有一定的作用。高层建筑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对出入口进行设计安排使应该考虑到出入口对高层建筑稳定性的影响。这是在出入口设计中应该考虑的最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再具体的设计中还要考虑许多其他的因素。首先,要对出入口的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时应该考虑人员的流动方向以及建筑整体美感等方面因素;其次,出入口的外观造型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出入口的外观不仅要简单明显,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使出入口易于区分,方便人们的出行。

1.4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

近些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对此,不少建筑设计者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应用到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尤其是在屋顶空间的利用上,具体采取的措施就是屋顶绿化,屋顶绿化不仅合理利用了屋顶的空间,而且还对环境保护起一定作用。此外,在对屋顶进行设计时,植物的利用和设计也可以增加屋顶的美感。屋顶绿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设计者选择了合适的品种,加之屋顶的良好光照和通风条件。对这些优越条件进行利用,让原本灰沉沉的屋顶更显生机,同时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2.建筑整体规划设计

2.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高层建筑也就受到了许多建筑商的青睐,所以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也给城市工作,经商等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密集的高层建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城市的空间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许多高层建筑密集的城市出现了建筑和交通拥挤的情况是有发生。而且有很多高层建筑大量使用玻璃幕墙,造成了严重的光污染;在两幢高层建筑之间也很容易出现高压风带或者通风口。这些都是目前我们发现的问题,还有许多我们不可预料的问题或者安全隐患可能在以后发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计影响。因此,在城市和建筑规划时,要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密度,避免高层建筑集中分布。

2.2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巨大体积的属性,所以会给城市,特别是街道带来很大的压迫感,会对周围空间造成巨大的压迫[2],同时人们走进高层时也会有空间狭小的感觉,给人视觉上的巨大冲击。所以一般在高层建筑设计时都会进行视觉和空间的后退设计,普遍都选用设计广场的形式来进行这方面的缓冲。而且高层建筑的占用面积普遍较大,容纳的人员也比较多,一个后退的广场也会起到缓解该区域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广场在街道和城市空间中往往会起到关键作用,也普遍收到居民的青睐,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建筑之一。在广场的设计时要注意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能给人们带来一个安静舒适的休闲场所,而且也能够完美解决高层空间压力大的问题,所以在设计时要把高层建筑和广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

2.3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我们都知道,在城市比较发达的中心地段就是高层建筑比较密集的地段,由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本来就是人口和交通比较密集的地区,高层建筑的建设无疑更增加了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同时给交通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在高层建筑比较密集的区域要注意扩展街道的宽度和数量来解决这一区域的交通压力,同时也要注意控制高层的层数和高度。

2.4其他巧妙的设计与空间利用

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一般具有保守性,但我们可以在不改变整体构造的基础上,对一些小的细节进行优化设计,以此丰富空间形式。其中,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是两种常见的建筑方法。底层架空可以使建筑,街道,广场等进行很好的联系,形成开放的空间,丰富建筑的形式。而入口缩进则可以在建筑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地基的有效利用,并使现状呈现新颖的形式,从而达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

3.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建筑是解决城市建筑用地紧缺的一项基本措施。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与传统的建筑不同,在对其进行设计时有很多具体的因素影响着建筑与城市空间利用的关系。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强化,对高层建筑的建设发展及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志祥.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研究[J].城市建筑,2014(10):17-24.

上一篇:漫水滩学区2012秋工作计划下一篇: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