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共9篇)
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1
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日期:2012-02-28] 来源:高三语文教研组
作者:郑传军 [字体:大 中 小]
2012年2月26日一大早,我有幸参加了山东中学联盟网在济南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组织的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一天的会议,五六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张。参加研讨会的有多年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专家、教师100余名,通过对专家报告的学习,通过与现场一些来自省内教学一线教师的交流,感觉受益匪浅。主讲人是来自济南市教研室的教研员、山东省特级教师王春波老师。王老师作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多次参与高考试题阅卷和质检工作的资深专家,高屋建瓴,阐释了对新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逐项解析了2011年山东语文高考《考试大纲》,展示了一些阅卷现场不为人知的阅卷、评分数据,并对今年的高考备考做了一些前瞻性的预测。他的讲解紧密结合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深入浅出,给与会者很大的启发。
下面就结合专家的解析、指导以及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应对措施:
一、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明确复习的整体思路。
《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是对广大师生公布的最可信的、透明度最高的命题信息。尤其是《考试大纲》,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能力要求、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细心研究它的“题型示例”可以让考生准确把握测试内容、能力层次要求及题型。《考试大纲》把语文能力分为六个层级,并给每项考试内容都注明了能力层级,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将这六个能力层级的要求和附录的考试内容一一对应,做到心中有数。必须明确,学习《考试大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同时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考试大纲》的内容,明确给我们复习语文该做什么,该做到什么程度。
二、认真研究并有效使用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明确考试的发展方向。要认真研究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不仅要研究山东省的高考试卷,还要研究全国卷和其他课改区的高考试卷,深入分析它们的变化内容,明确高考试题的发展导向,因为山东在命题时肯定要学习借鉴这些比较有影响力的高考试题。要全面地研究高考试题,包括它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干扰项设计的特点、解题思路等等。为了提高训练效率,要采取多种方式改造和使用高考试题,做到逐一落实考查点,并不断积累和提高学生在每个考查点方面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水平。
三、复习中要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重点,明确复习的得分重心。
从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抽样数据分析来看,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得分较低一直普遍存在。阅读方面,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题的方法或规律,熟练掌握一些答题术语。首先要在整体阅读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快速了解文章的文体、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及中心思想等等,对文章的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为局部解析奠定基础。其次,要从试题设计的侧重点、赋分设计等暗示把握材料。抓好作文教学,一定要增强训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要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训练。要重视作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书写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指导,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要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要养成学生多观察、多阅读的习惯,广泛地积累材料。还要指导学生在书写规范和答题速度上下功夫,尽量避免语文试卷做不完和仓促之中写作文的现象。
也许是巧合,从今天算起,还有整整一百天就要高考了,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希望能借助本次研讨会的东风,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校和年级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实现新的跨越。另外:
一、精心设计复习思路,扎实落实复习计划。
语文学科内容博杂,没有明晰的知识能力序列,如何确定复习重点,制定清晰的复习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多次召集全组老师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确定我们的复习思路。我们编定计划力求做到阶段计划和周计划结合,正课、辅导、早读、周测,任务明确,教法科学;采取复合式复习方法,做到课本内容、基础知识、作文训练、综合测试四项内容穿插进行,立体推进。
(1)早读:主要复习课本内容。必修教材重点放在古诗文复习上,主要是落实文言词语、翻译和背诵默写,选修教材重点是《唐诗宋词》名篇的背诵默写。全组老师每天早晨6:50前都能到达教室,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早读时间,落实好课本复习内容,效果较好。
(2)课前五分钟:化整为零,把语言知识分解开来,利用教研组编选的《语文快餐》训练语言知识和表达,既避免了集中复习某一块知识的单调,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3)正课时间:以专题突破为主进行复习训练。
(4)作文课:一周一次,片段作文和大作文交叉训练。全组老师分工精心选题,兼顾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种形式,一次写作重点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要求老师全批全改,讲评要及时,反馈要迅速。每次作文编选《文萃》一期,精选学生美文和老师下水作文,使老师讲评有了依托,学生写作有了借鉴,对提高学生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4)周测:每周一次综合训练。依托2010高考试题和精选的各地试题,进行综合检测,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由于我们计划科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把握准确,落实计划到位,我们的复习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注重实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整合复习内容,精编训练资料。
在复习资料方面,我们没有简单化地使用现成的资料,而是在广泛比较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筛选,删除不够典型的内容,精选经典试题,并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力求以一当十,富有成效。我们根据老师们各自的教研特长,先后分工编选了《语文快餐》系列,包括语言知识和运用、名句默写、诗词鉴赏、作文审题和立意等内容;编选专题复习学案6个版块,包括论述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小说阅读、新闻阅读、传记阅读等类型,力求编选内容典型、精练,训练高效;编选《文萃》系列,精选学生美文几百篇;编选周末检测题多套。这些资料的编选,我们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发挥了老师们各自的教研优势,凝聚了全组老师的智慧,为复习高效率做出了贡献。
三、突出复习重点,讲求教学针对性。
1、天天语文快餐,切实夯实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知识零碎而庞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好的办法是化整为零,分散落实。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天天快餐的做法,课前几分钟落实几个语言知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阅读鉴赏重在帮助学生建立答题模式,提高答题的准确率。针对学生审题粗疏,答题没有思路,答案不准确、不全面、无层次、不简洁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高考例题教给学生一些常规的方法和思路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阅读鉴赏中出现的问题
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2
一、新课程高三政治复习课问题出在哪里
1. 对新课程复习课的特点认识不足
新课改后政治课除了四个必修模块, 还有相应的选修课, 面广量大, 知识点多。新的《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是怎样定位的?什么是思想政治学科能力?针对不同能力层级我们有什么有效的具体训练方法?《考试说明》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如何有效落实?近年来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走向发生了什么明显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新课程淡化学科体系背景下建构知识体系?如何整合模块之间的相关内容?如果不能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 也许我们的复习课就处于一个盲从状态。同时,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 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 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 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由于有的教师对此认识不足, 缺少有针对性的规划, 什么已经解决好, 什么还没解决好, 什么要重点解决, 心中缺少一本“账”, 以致存在着盲目性教学行为。
2. 对新课程的高考方向把握不准
新课程下的高考指导思想是“总体保持稳定, 深化能力立意, 积极改革创新”。从近几年的新课改省份的政治试题可以看出, 高考评价要求和评价方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明显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向, 有的教师研究《考试说明》、研究教材、研究高考试题不够深入、细致, 高考的方向把握不准, 走一步看一步,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教学行为。
3. 对学生现有学习情况缺少调查
复习课只有在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程度的基础上, 才能对症下药, 明确复习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仅凭以往的经验判断, 讲解过度, 指导过度, 包办代替, 课堂交往和有效互动建立不起来;有的教师认为复习就是“教教材”, 过分强调“以本为本”, 教师、教材依然处于中心位置。
4. 思想政治课复习缺少科学模式
有的教师复习课与新授课变化不大, 简单重复, 毫无新意, 基本不适应新课程下高考的需要, 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学行为。
5. 基础知识的巩固并不令人放心
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准确, 过分地讲究课堂形式;有的教师也懂得构建知识体系, 但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反而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有的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 形式冲淡内容, 从而使理论观点阐述不到位,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导致学科能力失去有效的支撑。
6.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招数不多
现实教学存在着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依然停留在浅层次的现象, 实践中缺少具体有效的训练方法。有的教师复习备考依然主要依靠大习题量训练, 搞题海战术;有的教师认为“政治课的复习就是背书和做题”, 但怎样把书背好、把题做好, 教师缺乏切实可行的办法予以指导;有的教师大量搬用现成的市面或网络上的资料, 对复习资料不做“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工作, 滥讲、滥做;有的教师缺乏问题意识, 不深挖, 不探究, 缺少敏锐捕捉典型问题的眼睛, 以致学生思维贫乏, 能力难以提升。
7. 与时事政治粘合较差
做好实际联系理论工作, 是政治课复习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色。有的教师讲时政, 没有科学的分析, 没有适时适当地与课本链接;有的教师即使注意两者的链接, 也仅仅是将书店里买来现成的时政本子照本宣科, 缺少自己的思维构建。
8. 教师个体思维存在局限性
一般说, 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很难超越于其教学认识。有的教师认为教书都教老了, 应对高考已是轻车熟路, 听不进不同意见, 也不愿与别人合作, 缺少进取心, 固步自封;有的年轻教师尽管锐气十足, 但邯郸学步, 明显经验缺乏。
二、高三政治复习课推行研讨课活动, 是克难攻坚的有效方式
开展研讨课活动, 我们倡导个体的学习创造, 同时发挥名师的示范引路, 学科组成员整体联动, 相互交流, 实现集体合作、诊断, 创新新课程高三复习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高三复习研讨课不应有过多的条条框框, 既然是研讨课就要鼓励教师个人敢想敢试, 提倡“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开展高三复习研讨课活动大体上可以遵循这样一个过程:第一步, 确定研究目标——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步, 定授课人——通常是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课程建设的引路人, 研究目标中心执行人;第三步, 确立课题, 授课人准备初始教案;第四步, 集体研讨, 先由授课教师简要说课 (说这节复习课的总体构想, 说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说关键性教学细节的设计和生成性教学细节的捕捉及处理, 说研究的价值等) , 然后集体研讨, 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形成授课的正式教案;第五步, 上研讨课, 学科组集体听课;第六步, 评课、授课人进一步反思;第七步, 修改, 完善, 推出研讨课成果。从实际情况看, 通过这几个环节, 一节经过精雕细刻、反复推敲的精品课就被打造出来了。
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是开展研讨活动重要的一环, 这一定意义上影响着一个学科乃至一所学校的整体水平。而参与集体备课的成员有学校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领导和政治组的全体教师, 可以说是群策群力, 因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科组整体水平。
三、以研讨课探索高三政治复习课的科学模式
建构高三政治复习课的科学模式, 有其重要功能, 一是预设功能, 能为教学实践预先提供一种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序和活动方式;二是预见功能, 能为教学实践预见预期的教学效果,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改进功能, 在一定模式内来思考各种相关教学因素, 利于不断改进, 追求最佳效果。
经过研讨, 我们认为建构政治复习课科学模式, 可采取如下基本步骤:
(1) 给学生发放复习课教学案, 使复习课有文字材料引路, 避免出现上完课学生还是思路不清等问题。
(2) 学生根据教学案明示的基于《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知识要点, 回顾课本, 精确掌握复习内容, 以夯实基础。以教师提问或学生互问互答的方式予以检测和强化, 教师适时予以评点, 对学生记不清、道不明的知识点予以解释,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 指导学生将复习内容编成网络式知识系统图表, 构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在肯定学生思维创造的同时, 注意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4) 教师讲清易错易混点, 凸显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解决学生尚未解决好的问题。
(5) 热点举例, 将实际和理论相结合, 使学生学会用观点统帅材料。教师适时地点拨,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精选课堂练习, 注意选用近几年的高考题, 特别是《考试说明》上的题型示例,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当堂讲评, 实现学生对复习内容的再现和巩固, 注意适时培养《考试说明》提到的四种能力, 找答题特点, 找答题规律。
四、以研讨课探索高三政治复习课的着力点
1. 基础知识的梳理
基础知识的梳理, 要紧扣《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现有教材, 找准理论逻辑基点, 分清理论层次, 把握理论内在联系, 突出理论的实质和核心, 捋线索, 抓结构, 抓主干, 抓重点, 同时也不要忘了抓学生对课本的全面阅读。在各个“理论单元”基础上建构“理论”体系, 有利于帮助学生抓住一个点, 提起一条线, 抓出一大片, 形成“点线面”相融的知识网络。
2.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研究《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能力指标, 明确“指认事物”“再现现实”“澄清概念”“审视价值”“支持某种论断”“采取某种行动”的深刻涵义, 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 高考《考试说明》提到答题所需的四种能力, 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论证和探究事物的能力, 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部分怎样让学生真正领悟, 需要用往年的高考题来示范。
3. 重点、难点的定位
以什么为依据来确定重点、难点?要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师用书》为依据, 同时注意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现实状况抓易错点、易混点, 根据知识在学科理论中的地位抓易考点、考试的高频点, 根据当年的时事抓实际与理论的交叉点,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敏锐地去寻找。
4. 思想方法的归纳
(1) 内容浓缩法。所谓浓缩, 就是使不需要的成分减少, 使需要的成分增加。一方面是扩大教学容量, 在单位教学时间内, 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缩短教学时间, 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一节半、两节, 甚至更多时间的教学任务。前者重在“浓”, 后者重在“缩”。
(2) 归类比较法。政治课的许多概念、原理具有众多有机的联系, 指导学生对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别, 进行比较分析, 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3) 探幽入微法。教材的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 但教学内容的优化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 对教材探幽入微, 挖掘出教材的教学意义。
(4) 发散思维。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散思维则是其基本途径之一。
(5) 综合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宏观的视野, 对有些问题可进行多视角的分析, 以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
5. 练习的配备
练习要精挑细选, 适当地进行原创或改造。练习题的基本要求是:形式灵活多样, 难易度编排合理, 取材贴近生活实际, 有利于强化思维策略的训练。同时, 要注重习题的潜在功能, 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 或改变题目的解法, 举一反三,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训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讲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想法和思路, 哪怕是错误的, 也要给予鼓励。
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3
“语文教学不是支离破碎的解读,而是要回归母语教育的原点”“希望同学们诵读经典,传唱经典,成就经典”……5月14—15日,在江西弋阳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上,名家这样呼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点项目,这项实验从2006年启动。此次研讨会由北京新学校教育科技研究院和弋阳县教体局共同主办。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观摩分享了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程美琴执教的《识字教学6》,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王涛执教的《写熟悉的人》,江西省永丰县恩江小学曾慧琼执教的《渔歌子》;听取了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校长陈耀方、江西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徐承芸等专家的名师论道。逸夫教育集团汪美琴、弋江镇一小杨依、弋江镇二小游园丽分别献上了三节教学观摩课。与会人员还观摩了弋阳县第五届叠山书院论坛,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参观、学习和交流。
北京新学校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黎青山,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余芳霖,江西省教育厅教科所所长吴重涵,上饶市教育局局长张义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人士共5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责任编辑:万永勇)
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4
张雪云
在郑晓伟主任带领下,与郑州为期一天半的学习收获颇丰。感谢学校和领导给予的这次机会。现将几点学习感悟分享给大家。
一、教学重在学而不在教
正如专家所说,决定一所学校成绩的的关键是管理。不管是校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还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都至关重要。而教学更是靠的“七分管,三分教”。专家举了几个成功学校的案例,受益匪浅。专家指出,教师管理学生切忌和学生形成对立的关系。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要注意先导后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应用知识练习。
专家指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给别人讲授的过程才是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
二、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高考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各个学校,每个家庭,每个考生的事情。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在高三一年,处理好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力求合作共赢。人文关怀备考很重要,专家提出,要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备考的效率。
三、合理分析和利用历年高考题
高考题是质量非常高的题。是出题专家打磨几个月,反复斟酌才命出的题,所以实际上分析高考题的命题思路要比分析答案更重要。在分析高考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两个问题:①高考命题的引领是什么?比如一个知识点考的是知识的理解还是应用的能力。②审题如何审?解析命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答案是次要,老师更要尝试模拟命题。
高考中实验教学必不可少,若是有条件,尽量做实验,高考一般会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实验过程,得出结果和结论,或是根据结论自己设计试验过程。生物学科的很多结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四、答题技巧
我觉得这个各个学科都可以用,特别是文科。对于阅卷的老师来说,阅卷时间比较短,所以一定要做到:①书写工整化;高三学生时间紧迫,可以练50个常用字。卷面整体就上去了。
②表述专业化;
③答案要点化;有一二三四,条例清晰,一目了然。
④重点重复化;对于正确的的要点内容,可以换一种说法,再写一遍。
(济南语文)高三研讨会 篇5
一、深入研究高考试题
思想方法要正确。
横向:2012年全国各省区试题分类 纵向:全国课标卷四年试题分类
纵横比较的意义:全面、正确地了解高考命题特点,分析高考命题走向。
横向上比如作文,2012年全国17套作文题目:(1)都是材料作文。
事实类的材料。北京的材料,央视《朝闻天下》2012.5.17;重庆的材料,《参考消息》2012.4.20;辽宁的材料,《读书》2011.7.故事性(含寓言)材料。天津卷的“鱼与水”,安徽卷的“梯子横放” 语录型材料。山东卷,孙中山的《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1913.12.25;上海卷,“心灵的微光”,《爱默生集》;广东卷,“对生活时代的选择”整合了历史学家汤因比及居里夫人的话语而形成的;江苏卷,孟郊、艾青、罗曼·罗兰; 江西卷,拥有什么和没有什么;福建卷,冯骥才的话。共6个省区。
文学型材料。湖南卷的“双手”,四川卷的“手握一滴水”
(2)材料角度小而具体,避免了宏大语料。大纲卷、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浙江卷、辽宁卷、湖北卷、安徽卷,共9个。
(3)材料本身体现哲理性。上海卷、江苏卷、江西卷、四川卷、湖南卷、福建卷,共6个。
(4)文体方面。14省区的作文文体是自选;3个省区规定了文体:福建、江西、湖南,违背了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精神。
(二)再看纵向上
2006—2012年三年山东卷:
论述类、文言文、文学类文本、实用类以及诗歌阅读的梳理和比较。比如作文:
2006年:诗歌《星星》(雷抒雁)——新材料作文。2007年: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话题作文 2008年: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话题作文 2009年:《见证》 ——命题作文 2010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新材料作文。
2011年:这世界需要你 ——命题作文。
2012年: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新材料作文
二、加强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认识 有效教学:一是指有效率的教学,二是指有效果的教学,三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教学。前者:高效率不一定有好效果,甚至不一定有效果;低效率也不等于无效果;比如,十年磨一剑,效率很低,但效果却很好。中间:侧重于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排除了效率的参与。后者:一种境界,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
按照效率的解释:从数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有一个投入和产出的比。教师“教”的投入和学生“学”的投入,学生学得投入才能导致“学”的产出,即收获。检验教学效率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其量的比就是教学的效率。
按照效果的解释:必须排除效率因素的存在,而应充分考虑到时间这个变量:高效与低效、有效与无效、显效与隐效、长效与短效。就语文而言,知识性内容(即记忆性知识。其他学科恐怕也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显性效果明显,而理解、鉴赏和表达的教学效果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征就格外突出,短时间内难以见效。不能因为当时的效果不明显就否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论:讲究课堂的有效教学,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有效果的教学。
有效教学要从优化教学过程开始。
(二)课堂有效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程序性知识尽量不讲
比如语言表达中的图文转换,漫画和图表。比如漫画: 程序性知识:
(一)关于漫画 1.什么是漫画?
1.漫画有什么特点?
2.漫画的构成:标题,主体,画注。
(二)高考漫画试题类型 1.描述画面内容 2.说明漫画内容 3.揭示寓意 4.拟写题目
5.评价漫画投入点和好处(赏析性文字)
(三)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四看: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文字,看夸张处。一想:想画外音(寓意)
以上这些知识就是程序性知识,没意义。花了时间(10—15分钟),浪费了精力。
方法性知识尽量少讲
比如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2.翻译时考虑文言句式:
固定句式:被动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作补语)3.掌握翻译的原则:留、补、调、删、换
阅读类文本尽量精练
先说这些程序性(过程性)知识: 1.各类阅读文本考点阐释 2.各类阅读文本命题的特点 3.命题的走向 4.案例
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6个考点,文学类8个考点,实用类9个考点,文言文8个考点。
二轮复习要选择题目进行文本的综合训练
一是文本的选择,二是题目的选择,三是精练,四是精讲
知识类考点尽量多看
比如字音、字形、易混词(近义词)、成语、标点、名句名篇 方法:学生方面,识记、积累,长流水,不断线。
教师方面,课堂检测,并及时反馈。
比如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重点掌握12个,而、乃、其、且、若、为、以、因、于、与、则、之。
三、讲与练要协同一致
忌讳:只练不讲,或者只讲不练,甚至讲与练不同步。
1.阅读类文本的讲与练的问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小阅读)6个考点,文言文阅读8个考点,文学类文本8个考点,实用类文本9个考点。
原则:老师少讲考点,学生多做训练;
训练宜采用综合训练的做法。
本学期前半段可以就文本中的个别考点开设专题课,现在开始到下学期的四月底宜进行综合训练;
阅读类文本,阅读是一个综合、整体系统,因此,训练也应该综合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快速选择文本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快速审题、思考的能力、快速组织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提高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2.专题的讲与练的问题
3.综合性练习的训练与讲评的问题
一律放在课堂上进行。
四、作文教学要扎实有效
忌讳:脚踩西瓜皮——走过场; 泛泛空练,泛泛而讲,针对性不强。
(一)精选题目
(二)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
体现思维的活跃性、独特性和开放性。说白了,就是思维的角度问题。目标:达到立意的准、新、深
(三)开足开全八种作文课型
1.作文讲评课
①对本次作文的不同层次进行归类;优点;存在的问题。
②每次讲评要有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审题立意,结构,语言;文体选择,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材料的丰富、新鲜;等等。2.作文批阅课
针对自己学生的作文;两个班交叉进行。目的:体验作文批阅过程,提高认识水平。
①提供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的内容、表达,发展等级中的特征。②综合分等打分;分项分等打分。③每人四篇,一课时完成。④交流批阅情况。⑤批语,必须签名。3.作文分析与评价课
提供3—4篇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侧重40—46分之间的二类作文)和普遍性的作文。同时,适当考虑到文体。
目的:分析和评价每一篇作文的优缺点。
操作:三个15分钟:15分钟阅读,15分钟分析和评价,15分钟课堂交流。4.作文修改课
三篇具有代表性作文的升格训练。目的: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重点:二等卷如何上升一个层次。
范围:立意方面,材料方面,过渡衔接方面,语言方面,结构方面,开头结尾方面,等等。
5.作文欣赏课
目的:领悟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提高鉴赏水平。
①选文范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三年来的高考优秀(题目)作文。②选文标准:不同文体,适当考虑发展等级的几个方面,特色突出和大众化思路(构思)。③数量:3篇
④课堂授课方式:三个15分钟——15分钟阅读,15分钟书面点评,15分钟课堂交流。师生、生生互动。6.写法鉴赏课
可以单独分解进行,也可以整体进行;不同文体,或者同一种文体的鉴赏。(1)开头写法欣赏(2)结尾写法欣赏(3)中间写法欣赏 7.学会分析论证课 8.作文审题立意课
(1)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3)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重点:材料性作文的审题立意;不同类型的材料都要围绕“含意和范围”做具体分析。
(四)问题作文的面批
面批的作用:学生被关心的感觉;找出不同学生作文的不同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促使学生作文水平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
面批的原则:
(1)一对一原则。
(2)针对性原则。问题作文。
群体方面:作文问题大(甚至书写)、问题多的同学的作文。
每个班15——20人。
个体方面:抓住一篇文章的关键问题,忌面面俱到。
(3)时间性原则。首先是效率:第一时间,完整的时间;趁热打铁;根据一学期的作文次数,确定面批的次数。
(4)实效性原则。下一次作文能起到面批带来的作用,体现出学生作文的进步。面批的内容:
六点:思维方面的(写作角度方面),内容方面的,材料方面的(新鲜程度,或者使用恰当性),构思方面的,结构方面的,语言方面的,文体选择方面的。
面批的要求:
(1)姿态:平等交流
(2)语言:亲切和蔼,娓娓道来
(3)问题:指出文章最大的缺陷或者不足(4)准备:提前作好记录
(5)预约:面批的集中性和效果的保障
(五)加强学生素材的积累 教师整理并提供,分工明确。
(六)提供足够量的高考优秀作文
2010——2012年三年的全国各省区高考优秀作文。
选文标准:
(1)考虑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
(2)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篇6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非常感谢教育局给我们提供了这个互相交流和相互学习机会的平台,在此我代表文科数学备课组谈谈我们学校对于高三备考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为了使本届高三文科数学的复习工作更加实效,结合本年级情况制定如下复习安排:
一、复习日程安排和目标
第一轮:()重视基础,以课本为依托,夯实基础,以章节为单位,将零碎与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重点在于将各知识点的网络化及融会贯通,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因此,数学复习要立足于课本,重基础教学。
第二轮:()做好专题复习,冲刺训练及信息收集。主要是做综合练习,题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老师主要是讲评试卷,针对卷子中找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专题安排:(1)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2)数列;(3)三角;(4)解析几何;(5)立体几何;(6)概率与复数.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第三轮:()根据各地的高考信息编拟好冲刺训练的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践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的调整阶段,5月底6月初,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再现知识点.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考试.二、复习措施
首先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真正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探求寻找增分对策.其次针对学生情况,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质量,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经过备课组的积极探讨和研究,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抓起:
1.抓复习节奏,该快的地方快一点,该慢的地方一定要慢。数学的复习备考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率的复习与学习,慢腾腾的学习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高三复习备考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2.抓知识形成、重视解题过程的教学。
3.抓复习资料的处理。复习备考的过程是活的,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断变化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复习资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重温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所复习内容在高中数学体系及高考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
4.抓问题暴露。
学生暴露了的问题要及时抓,遗留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抓课堂练习质量。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20%左右,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
6.抓解题技巧的指导。要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体会 篇7
去年是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云南省的考试大纲迟迟没有出台,让我们无处下手,特别是选修课不知道考哪几门。到考试大纲出台时,我们竟然有两门选修课程没有开,而我们开的几门选修课又不在考试范围内,我们只好一边复习一边补上选修课。学校要求今年的高三在考试大纲出台之前先按去年的考试大纲的规定,把必修和选修课上完。等到今年的考试大纲出台,如果有改变,再作弥补。
二、抓课堂纪律,向45分钟要质量
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如果学生不听或者干劲不足,懒懒散散,哈欠连天,无精打采,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我从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入手,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首先从他们的坐姿上作要求,上课时不准趴在桌子上,这就避免了他们容易睡着的情况;其次是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上课时边听边记,这也是提高学习劲头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这样坚持了一年,直到高考之前都没改变,每天上课学生都很整齐,根本没人请假,更不用说是旷课了,也没有人提前回家,这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原因。试想一想,如果上课不听,或者根本不上课,怎么会有好成绩呢?
三、注重基础,抓好第一轮的系统复习
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都比较差,很多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为了弥补缺漏,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基础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把“语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一遍,写出复习笔记,力争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弄懂。
第一轮的系统复习,我们采用的复习材料知识点比较详细,内容都是针对高考,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都很好。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做,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高考真题部分,让学生重点学习,弄清新课标高考的考试范围、内容、题型和解题方法。考点知识部分,主要由学生自己看,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来讲解。其中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每一题都要做,而老师只讲解学生不懂的题和有代表性的题。
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本知识、语文基础知识,了解新课标高考的考试范围、内容、题型和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对新课标高考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知道怎样去复习,怎样去做题。有的放矢,心里不慌。
四、第二轮复习,以考试做题带动复习
第二轮复习,除了学校订的两种试卷外,我们还订了十套试卷,按知识点进行复习。由学生先做试卷,然后边讲试卷边复习相关知识,加深印象,进一步理解,学会运用。
五、第三轮复习查缺补漏
通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高考内容、考题类型、解题方法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经过几次联考和检测看出来,有些内容学生还不太清楚,有些题型还不会做。因此在高考前一个月进行第三轮复习,专门进行查缺补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每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复习了古诗词鉴赏、语言文字的运用;句子连贯和句式变换;仿写以及作文写作几个部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知识,弥补了以前复习当中的不足。知识更加全面,分析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六、加强作文训练
作文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因此十分重要。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次作文,至于批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多练多讲,重点是要求学生要认真去做、用心去写,决不能马虎应付,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 书写认真,文面清秀整洁,注意文章的总体效果,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2. 字数要够,如果实在写不出来,想办法也要把字数凑足。
3. 精心拟题,拟出好题目。题目要简洁明了,结构要完整,特别是尽量不出现错别字。
4. 强调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要求学生按“引”“议”“联”“接”的方法来写,既紧扣材料,又能避免跑题偏题。
5. 注重材料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觉得无话可写,或者缺乏材料,写出的文章干巴巴的,没有说服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每天晚自习的前半小时,由学生负责读《做人与作文》的材料,不仅让学生学会搜集材料,而且教会他们如何分析材料和选择材料,从而提炼中心。另外,给学生读大量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学习模仿。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材料,而且知道一篇作文应该写什么、怎样写,作文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6. 充分利用课本,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人物、事件、故事作为写作的材料或论据。
七、加强背诵
背诵对学生很重要。高三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早自习提前十分钟,非住校生7:00必须到校,抓紧时间背诵。把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初中、高中必背篇目都要背下来。而背诵要讲究技巧和方法,要用心去背,不能死记硬背。
八、回归课本
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矫治 篇8
1.前者之殇 自觉无望
前车之鉴很重要,我们对每一届高三的同学都讲,例如上届考生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但当同学们参加完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后,就觉得前者的经验教训是救不了自己的。并且事实胜于雄辩,每年的高考平均分都摆在那里,不高啊。如果再来点小道消息,说得有模有样:上届的一位师兄,两次模拟都上一本线,而且语文分数很高,可是今年高考,语文只有七八十分,比平时低了四十分,最后连二本都没有录取。同学自然地拿他与自己比较,心想:我高考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这种事呢?还有一些平时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就会觉得他都这样了,我肯定完蛋。这样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就生成了。这样的心理压力源一旦生成,会给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急功近利 适得其反
高三的学生有“三紧”要面对:一是时间紧;二是功课紧;三是家长老师“逼”得紧。这“三紧”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语文后进心理的压力源。在这种态势下,学生们希望能很快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有一些同学突击数理化,上补习班,疯狂做题,短时间内成绩上来了不少。既然有效果,他们就马上用学习数理化的方法开始学习语文,认为只要努力一两个月,自己的语文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但是用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来学习语文,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我已经努力了两个星期了,怎么一点效果也没有啊?由此,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受到打击,生成了语文学习的压力源。而这样的压力源又会阻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强化语文学习后进心理。
3.成败天定 不以为然
班上有一位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一般。由于生病,他在家里休息,两周后复课,恰好赶上期中考试。本以为掉了两周课,成绩要下降很多了,果不其然,数理化成绩都掉了,让人吃惊的是语文却考得挺好的。一次可能是偶然,但有时候一两个月内班级中会出现好几次类似情况。于是有同学就会总结,语文学习的成败天定啊。还有一类同学,平时用在语文上的精力可以说很多,学得很刻苦很累。几次考试下来,成绩没有进步,他们渐渐放弃对语文的希望,渐渐对语文学习不以为然。其实这种“成败天定,不以为然”的态度恰恰是学生在极度失望后的一种消极的状态,这种状态正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产生的力源之一。
4.学科偏差 舍本逐末
历来就有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且,从学科特点来看,理科科目逻辑性强,学生一旦掌握原理和公式,就能掌握这门功课的规律,再加上勤练,一般来讲就能取得相对满意的成绩。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它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教材的设计维度,知识内容丰富甚至可以说庞杂。这样一来,语文学科相对就比较难把握。另外还有作文,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就更加高了。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同学就会采取一种方法:语文上拿不到的高分,靠数理化等科目来弥补。毕竟高考中数学拿满分的有很多,而语文拿满分的几乎没有。这样看来“学科偏差,舍本逐末”也可以看作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力源之一。
作为高三的语文老师,我们针对以上的四个语文学习后进心理,可以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来矫治。
1.悉心诱导 现身说法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又处于青春期末,心理状态趋于成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发展有一定的研判能力,但是依然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我们高三语文老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针对前车之殇,要有科学的舆论导向,我们应该邀请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本校毕业生前来现身说法,让他们与高三学生交流语文学习的成功经验,从正面加以积极引导。同时,我们应该将这种交流常态化,不断巩固,帮助同学们树立信心,克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语文教师要注意观察,通过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发现语文学习后进心理显现的同学,及时加以干预。采取的方法是:个别交流、悉心诱导。教师在找同学交流之前应该做足功课,剖析出这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在与同学交流时,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分析出其目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避开直接的说教方式,而以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技术指导来帮助学生调整语文学习心理。这样,矫治效果会较好。
2.允许反复 阶梯递进
针对“急功近利、适得其反”这一后进心理,语文教师不能采用急功近利的方法对同学提压迫式的要求,比如“你必须在几天之内考到多少分,否则就怎样”、“你要在语文上多花点时间啊,再这样的话,我可要联系家长了”。针对平时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要科学地看待他们在平时考试中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语文老师要让他们明白目前自己语文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是很正常的,叫做“高原现象”,帮助他们找到现状的突破口,主要是从语文学习和应试的技术方面加以指导,具体化到每一种题型、每一道题目,这样有助于改善他们语文学习的心理。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语文老师要允许学生的成绩出现反复,不能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至少在表面态度上表现出鼓励和容许的态势。当然,老师应该帮助波动大的同学做好分析,找出原因,让他们的语文成绩有阶梯式的递进。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对于有“成败天定、不以为然”的后进心理的同学,语文教师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与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语言特点,细致地将学生按不同的气质类型区分。胆汁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常常表现为坦率、好冲动,经常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但有时缺乏耐心,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语文老师应该采用规则的、逐级递加的方式,不间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考试中,要制造兴奋点,要有意让这些同学尝到“甜头”,不断产生好奇,让他们乐此不疲。这种被动式的“锲而不舍”在实践中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地矫治胆汁质型同学的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多血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情感、行为发生得快,变化也快,但较温和,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但不求甚解,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不稳定,毅力不强。语文老师可以将这类同学联合起来,成为一个语文学习的小团体,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共同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有一个同学在某个时段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大,就可以带动整个团体的同学一起行动起来,从而形成团体式的“锲而不舍”,矫治学生的语文学习后进心理。黏液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反应性低,注意力稳定、持久,但难转移,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性较差、可塑性差,对新的学习较难适应。语文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平时多鼓励他们。从实践看,效果也不错。抑郁质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语文学习时感受性强,想象丰富,观察敏锐,易多愁善感,受挫后常心神不安。这样的同学,语文老师应该经常找其谈话,表示对他(她)的重视和关心,他们会很敏感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会觉得“老师认为我能行,所以我不应该放弃,要更加努力”。这样一来,无形中他们学习语文就会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就能很好地矫治他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当然,所有的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在学生心中形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志力,进而从根本上矫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
4.综合协调 齐头并进
有些语文老师,往往也会像部分理科老师一样,贬低其他科目,强调本门功课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重视语文。可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总结后发现,这么做往往会适得其反。语文老师应该在那些语文学习比较后进的同学面前,首先说其他功课的重要性,然后讲语文的不可或缺性,希望他们能够多放些时间到学习语文中来。当然,这样做效果有,但不是很明显。那么,我们不妨退一步,可以具体分析语文学习后进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找到他(她)没有时间来学习语文的原因。若是数学占去了他的大部分时间,那么他的数学学习肯定有问题。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可以主动帮助他想办法、出主意,联合数学老师抓紧时间解决好他的数学学习问题,从而为语文争取应有的时间。若是其他学科的问题,亦可采取这种办法解决。这样,各学科老师的配合就显得相当重要了,看来,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矫治离不开各科教师的联合会诊和治疗。
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9
高三的语文课堂 成都七中 张学军
◆(台湾2015年高考题)看图写作:
如果下图中的人物穿越时空来到现代,你认为他正“低头”做什么?请从他的行为设想并描写一个情境,并提出你的感受或看法。文长约100-150字(约5-7行)。(9分)
◆得出哲理性寓意: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行了那么远,那么长,那么久。一位老者为之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 ◆(2015届成都二诊作文)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根据你的感悟或认识,写一篇文章。
电话和手机普及了 随时可连接起
任何遥远的两端
一次给家里打电话
弟弟说:
不识字的母亲
拿着十年前的信笺
眼眶里
泪珠打转
要求:1.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自选体裁;4.不少于800字。
(2014届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6分)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仿写: ◆“物象”作用类阅读: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分面包时,一次得切成三片!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一个抱在膝上。
“知道吗?今天是圣诞节!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现在跟着我唱。”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第一个房间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用餐……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
“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
“是的,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你有这么多的孩子!”
“是的,老爷,唱歌,嘴多声音大。”
“吃起饭来,恐怕嘴更多吧。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
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还能不动心呢?他孩子将成为老爷!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给!为什么拒绝呢?可选谁呢?他喃喃自语:“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人?”
可怜的亚诺什嘴唇直哆嗦,几乎哭着说:“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的马车?吃好吃的东西?谁想去,就站出来吧……”
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
“不行,老爷。不行啊!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们得在一起……”
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
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孩子们噘着嘴,不说话。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
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抬头一看,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1000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
“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我们高兴,这比1000本戈重要啊……”
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唱着唱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不是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有删改)1.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6分)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溜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溜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溜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毂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先自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
3.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6分)文言文训练一
解释加点词,翻译画线句: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 4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说)乎!()”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之“表达技巧” 现代文常考之艺术手法汇总: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通感、夸张、借代、对偶、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互文等。
2.表达方式: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工笔、白描;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叙述(叙述方式,倒叙、插叙、补叙、顺序等,如时间顺序、游踪等)、议论、说明。
3.狭义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结合、哀乐结合、虚实结合、扬抑结合、寄托用典、联想想象、冷暖色调、明暗结合、形声色的描写、象征、引用、烘托、描写角度的转换等。4.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有总有分;层层深入、伏笔照应、过渡铺垫。
专项训练:
寂静的独语
——纪念肖邦逝世150周年
①肖邦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乐声悠扬飘来,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小心,让人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当然,音乐没有具体明确的语义,谁也说不清楚肖邦的自言自语究竟说了什么,但肖邦音乐所独具的表达口吻,几乎一开始就会在听者的音乐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迹。
②肖邦所钟情的表达媒介只有一个——钢琴独奏。一个人独自坐在钢琴键盘前,从手下流出的音符自然具备私密性,与上百人合奏交响曲的千军万马之势迥然相异。虽然肖邦远非首创钢琴独奏的第一人,但在他的手下,钢琴在历史中第一次被转型——成了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
③交响曲、歌剧这类“宏大叙事”的代表性体裁因而在肖邦的创作视野中全然消失,就连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这些在传统中占据钢琴作品中心地位的大型曲体,在肖邦的创作生涯中也一律被置于边缘地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暗示性标题和绝没有具体景物描绘意图的“小型”作品。这样做不仅需要艺术上的眼力,而且需要道德上的勇气。因为在肖邦时代,除他以外,没有任何一个重要乐家终其一生固守这种“私人叙述”的写作思路。舒曼在早年似乎是肖邦音乐上的同道,但人到中年后,终于没能摆脱德奥根深蒂固的交响乐传统的强大吸引力,拼命在言不由衷的交响语言漩涡中挣扎。至于李斯特,虽然也热衷于钢琴音乐的潜能挖掘和性格拓展,然而更多是为了博取外表的辉煌与廉价的掌声,因而与肖邦独语的趣味恰恰形成对比。④肖邦因此踽踽独行。他身为著名钢琴家,但却完全不像其他炫技大师,不仅在成名之后拒绝旅行演出,甚至很少举行公开音乐会。另一方面,他又违反常规,作品的体裁类型看上去更像是炫技大师为自已实际演出而写出的一些应景小品。据说,肖邦年轻时在华沙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曾对这位天才横溢的后生寄予厚望,希望他日后能在波兰民族歌剧的创建上一展宏图,但日后的事实令他失望。肖邦似乎很早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已的天然禀赋,他命定属于一个孤寂的抒情世界,排斥人声鼎沸的喧哗与凯旋。
⑤奇怪的是,他真的非常喜欢歌剧,旅居巴黎时晚间经常去观赏歌剧。众所周知,他最欣赏的同代作曲家是以优美旋律著称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利尼。然而,意大利歌剧中的华美咏叹和醉人的旋律转至他的笔下,却没了舞台上的灼热气息,变成了清冷而细腻的内心婉唱,如泣如诉、丝丝入扣。再如肖邦对巴赫音乐的独特吸收。肖邦终身崇敬这位日耳曼先辈无与伦比的深刻逻辑与清晰思维,虽则巴赫的神性音乐世界与他自己飘逸的音乐风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肖邦作品中无所不在的复调穿插与线条出没,恰是巴赫对位精神的肖邦变种,正源自肖邦对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自幼便如庖丁解牛般的纯熟运指体验。⑥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艺术构造出一个独特的想象世界,它与现实世界相平行,但与现实世界又绝不相同。肖邦只是肖邦,在音乐的丛林中,他选择了一条幽僻的小径并最终到达了“罗马”。
1.文中第三段写舒曼和李斯特,第五段写贝利尼和巴赫,两段同样是写“其他音乐家”,在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上有什么不同?
炉火 臧克家
①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②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就会生上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给我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③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啊,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啊,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④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⑤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⑥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啊,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⑦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⑧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11月24日 2.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
泰山之思 蔡家园
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的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汉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有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巨大震撼。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绪,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象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米,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维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着一 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唯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
(本文略有删改)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 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作文专项训练:经典结尾 城南旧事: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四世同堂:
祁老人等大家都进了院子,才慢慢跟了进来。瑞全早就跟大家伙儿说笑开了,瑞宣在一边等着搀爷爷。走了几步,老人点了点头,说:“瑞宣,街坊都到齐啦?得好好庆祝庆祝。”他脸上逐渐现出了笑容。
“等您庆九十大寿的时候,比这还得热闹呢。”瑞宣说。
。余华《往事如烟》:
4一直走到江边,此后她才站住脚,望着眼前这条迷茫流动的江,她听到从江水里正飘上来一种悠扬的弦乐之声。于是她就朝江里走去。冰冷的江水从她脚踝慢慢升起,一直掩盖到她的脖子,使她感到正在穿上一件新衣服。随后江水将她的头颅也掩盖了。瞎子听到几颗水珠跳动的声音以后,他不再听到4的歌声了。于是他蹲了下去,手摸到了温暖潮湿的泥土,他在江边坐了下来。瞎子在江边坐了三日。这三日里他时时听到从江水里传来4流动般的歌声,在第四日上午,瞎子站了起来,朝4的声音走去。他的脚最初伸入江水时,一股冰冷立刻袭上心头。他感到那是4的歌声,4的歌声在江水慢慢淹没瞎子的时候显得越来越真切。当瞎子被彻底淹没时,他再次听到了几颗水珠的跳动,那似乎是4微笑时发出的声音。
瞎子消失在江水之中,江水依旧在迷茫地流动,有几片树叶从瞎子淹没的地方漂了过去,此后江面上出现了几条船。
三日以后,在一个没有雨没有阳光的上午,4与瞎子的尸首双双浮出了江面。王安忆《长恨歌》:
只有鸽子看见了。这里四十年前的鸽群的子息,它们一代一代的永不中断,繁衍至今,什么都尽收眼底。你听它们咕咕咬咬叫着,人类的夜晚是它们的梦魔。这城市有多少无头案啊,嵌在两点钟和三点钟之间,嵌在这些裂缝般的深长里弄之间,永无出头之日。等到天亮,鸽群高飞,你看那腾起的一刹那,其实是含有惊乍的表情。这些哑证人都血红了双眼,多少 沉底的冤情包含在它们心中。那鸽哨分明是哀号,只是因为天宇辽阔,听起来才不那么刺耳,还有一些悠扬。它们盘旋空中,从不远去,是在向这老城市致哀。在新楼林立之间,这些老弄堂真好像一艘沉船,海水退去,露出残骸。
王琦瑶眼睑里最后的景象,是那盏摇曳不止的电灯,长脚的长胳膊挥动了它,它就摇曳起来。这情景好像很熟悉,她极力想着。在那最后的一秒钟里,思绪迅速穿越时间隧道,眼前出现了四十年前的片厂。对了,就是片厂,一间三面墙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顶上也是一盏电灯,摇曳不停,在三面墙壁上投下水波般的光影。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然后灭了,堕入黑暗。再有两三个钟点,鸽群就要起飞了。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章诒和《杨氏女》: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又一起笑起来。笑声像袅袅炊烟,轻轻升起又轻轻地散去…… 你怕我?我们打小认识。你怕的,该是他。”杨芬芳知道,这个他指的就是刘庆生。在热烈的坚持下,她的样子就像飘落的一片雪花。
张雨荷发现:自巫丽雪被处决,杨芬芳的气色就不好,情绪也不好。成天板着面孔,经常发愣。不像花,像落叶。
。工地上的女囚都默默地看着,没人再敢说一句。红日西沉,光线改变了色调。张居正:
望着玉娘慢慢闭上了她那一双美丽的凤眼,金学曾欲哭无泪。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掏出手袱儿,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替玉娘揩干净嘴角的血迹。边城: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张爱玲《连环套》:
她笑道:“发利斯比我小呢!年纪上头也不对。”那印度妇人顿了一顿,微笑道:“年纪上是差得太远一点。他的意思是„„瑟梨塔„„瑟梨塔今年才十三,他已经三十一了,可是他情愿等着,等她长大。你要是肯呢,就让他们订了婚,一来好叫他放心,二来他可以出钱送她进学校,念得好好的不念下去,怪可惜的。当然弟弟妹妹们也都得进学堂。你们结了这头亲,遇到什么事要他帮忙的,也有个名目,赛姆生太太你说是不是?”霓喜举起头来,正看见隔壁房里,瑟梨塔坐在藤椅上乘凉,想是打了个哈欠,伸懒腰,房门半掩着,只看见白漆门边凭空现出一双苍黑的小手,骨节是较深的黑色——仿佛是苍白的未来里伸出一只小手,在她心上摸了一摸。
【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山东省临沂市2015年高三语文一轮研讨会:备注2016高考,求真务实高效备考10-28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方法01-22
高三地理一轮研讨会心得与体会06-01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12-04
高三语文复习05-12
高三模拟语文06-12
高三语文范文11-16
高三语文反思教学11-15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高三英语写作指导与评价11-06
高三研讨会主持词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