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

2024-10-21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通用11篇)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 篇1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格式要求

1.论文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单倍行距。文内标题采用3级标注,即1,1.1,1.1.1。编辑和打印论文时一律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不得使用不合规定的繁体字、简化字、复合字、异体字或自造汉字。

2.论文正文每页加注页码。页码位置页面底端(页脚)居中,样式为“第X页”。

3.论文在打印时要求在每一页的正上方加页眉。内容为:“西安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字体格式为:五号楷体GB_23124.论文排版、打印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

5.论文页面设置要求:页边距为上3.5cm,下3cm,左侧(装订侧)2.5cm,右侧2.1cm;每页36行,页眉为2.5cm;页脚为2.0cm。

备注:机电系网站上提供“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标准模版”供毕业生下载使用。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置部分

1.中文摘要

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成果及新见解。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中文摘要中除个别英文缩写外,一律用汉字写成,不得出现公式、图、表和参考文献等。

2.英文摘要

①用词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词汇;

②中、英文摘要的内容一一对应。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排版要求

①毕业设计(论文)中文、英文摘要不加页眉、页脚,不标页码;

②页面设置与正文要求相同;

③中文摘要排版要求: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标题之前空一行,标题与内容提要之间空一行;“摘要”用四号楷体GB_2312,正文部分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④英文摘要排版要求:

论文题目用三号Times New Roman,标题之前空一行,与其下内容提要之间空一行;“Abstract”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

4.关键词

①关键词应选取能反映论文主体内容的词或词组(新学科的重要术语也可选用),每篇选取3~5个。

②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③“关键词”用四号楷体GB_2312,英文“Key words”用四号Times New Roman。

5.目录

①目录中章、节号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章为1,分层次序为1.1及1.1.1等3个层次。章为小四号黑体字,节为小四号宋体字;

②目录中章节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至全文结束;

③目录页码另编,并加页眉。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包括绪论、正文、结论、致谢及参考文献。

1.主体部分标题格式

第一章(三号黑体、二倍行距)......(居中排)章节层次

1.1 XXX(四号黑体、1.5倍行距)......(居左,不接排)节级层次

1.1.1 XXX(四号楷体、1.5倍行距)......(居左,不接排)

三级标题后若再出现层次采用以下格式:

(1)XXX(小四号宋体)XX(接排)条款层次

①XXX(小四号宋体)XX(接排)

2.绪论

绪论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诠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绪论中不必赘述。

3.正文

毕业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实验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结果、现场试验与观测,以及图表,形成的论点和结论。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论文不得模糊研究生与他人的工作界限,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在引用处注出参考文献序号,严禁抄袭、占有他人的成果。正文部分通常情况下应为1~2万字。

4.结论

结论是最终和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语句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5.致谢

可在结论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①指导教师;

②在研究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谢词谦虚诚恳,实事求是。

6.参考文献

(1)一般要求

①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

②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应用最新的文献;

③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④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的次序列出;

⑤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约在5~10篇;

(2)注释格式:

学术期刊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页次

例如:

[1]杨盛标许康﹒工程范畴演变考略﹒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35

如果作者的人数多于3人,则只写第一位作者的名字后面加“等”。例如:

[2]何砟麻等﹒云南宇宙射线站奇特事例的再分析﹒中国科学,1995,A25:596

学术会议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In(见):文集编者姓名ed﹒(编,多编者用eds﹒)﹒学术会议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

例如:

[3]司宗国谢去病王群﹒重子湮没快度关联的研究﹒见赵维勤,高崇寿编﹒第五届高能粒子产生和重离子碰撞理论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996:105图书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如果该书是第一版则可以略去版次。

例如:

[4]韩其智孙洪洲﹒群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01

预印本作者﹒论文题目﹒预印本编号(出版年份)

例如:

[5]Xiaofeng Guo and Jianwei Qiu﹒The leading power corrections to the structure functions﹒hep—ph/9810548(1998)

专题科学报告作者﹒专题科学报告题目﹒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

例如:

[6]Alexander G et al﹒Polarizationat LEP,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1998﹒2:129

7.论文中的插图、表格、公式

(1)插图

①所有插图按分章编号,如第一章,第3张图为“图1.3”,所有插图均需有图题(图的说明),图号及图题应在图的下方五号宋体加黑居中标出;

②一幅图如有若干分图,均应编分图号,用(a),(b),(c)......按顺序编排;

③插图须紧跟文述。在正文中,一般应先见图号及图的内容后再见图,一般情况下不能提前见图,特殊情况需延后的插图不应跨节;

④图形符号及各种线型画法须按现行的国家标准;

⑤坐标图中坐标上须注明标度值,并标明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名称及量纲(沿坐标轴指向顺序标出),应按国际标准(SI)标注,例如:kw,m/s,N.m等;

⑥提供照片应大小适宜,主题明确,层次清楚,照片一定要有放大倍数;

⑦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⑧插图中须完整标注条件,如实验条件、结构参数等;

⑨图中用五号字;

⑩使用他人插图须注明出处。

(2)表格

①表格应按章编号,如第二章,第1张为“表2.1”,并需有表题(表的说明)。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右”“//”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表号标题应在表的下方五号宋体加黑居中标出。

②表格的设计应紧跟文述。若为大表或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可作为附表在附录中给出; ③表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 ④使用他人表格须注明出处。

(3)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①公式均需有公式号;公式号按章编排,如第二章,第3个公式为“式(2.3)”,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

②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家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

③公式中用字、符号、字体要符合科学规范。较长的公式,转行时居中排列,转行只能在+、-、*、/处,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四、附录部分

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

附录的内容包括:

①正文中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可在附录中依次给出;

②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非作者自己的分析、证明等;

③在正文中无法列出的实验数据。

五、装订次序

1.封皮;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

4.《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5.《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审答辩表》;

6.中英文摘要;

7.论文正文;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附录。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 篇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并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作为培养这一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理论、实践水平及创新能力,是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形势下急需思考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新技术、新软件、新算法和新产品不断涌现,部分现行教育方法和理念已经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导致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都会反复强调毕业设计的作用和意义,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在主观上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对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不认同,不愿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老师安排的工作[1]。其次,部分有积极性的学生,在涉足设计工作之初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知,遇到困难往往畏缩不前、应付了事,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2]。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毕业设计走入良性轨道,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 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

自1999年以来,随着逐年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学习能力上的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而就业的压力又不断增加。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99年招生人数比1998年翻了近一倍,此后每年招生增加近20%,但是就业率却由1998年的100%下降到近几年的90%左右。这些改变,致使高校在毕业设计的要求上有所放松[3],以至于部分学生忽视毕业设计在大学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仅以及格为学习目标,少数人甚至仅用1~2周撰写论文敷衍了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整体水平下滑,进入一个难以跳出的恶性循环。

2)时间难以保证。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学生还面临着就业、考研等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会有多门课程需要重修或补考,或者还需要修读几门课程以达到毕业要求[4]。这些都会占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使毕业设计受到影响,导致论文水平下降。

3)毕业设计题目陈旧。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毕业设计必须跟上这种变化,毕业设计题目需要推陈出新,在突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比重[5],而毕业设计题目陈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工作质量。

3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建议

3.1 实施导师制,因材施教

本科生在低年级需要完成从中学学习模式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同时还需完成基础课程学习任务。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辅导员和专职、兼职班主任的配合下,再辅以授课教师的定期指导,这一阶段任务可以较好地完成。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具备了初步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以考虑全部或者部分配备学业指导教师。

所谓部分配备导师是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与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相结合,为学习成绩排名前30%和后10%的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其中,前30%的学生大多要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学有余力,且有较强的学习热情,但由于经历所限对学习和工作的发展规划不够明确,为这部分学生配备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以期达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标。这种方法加强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柔性机制,通过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在这部分本科生高年级开始时,就培养其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打下扎实基础。

学习成绩排名后10%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有人不断鼓励、督促和检查,仅仅依靠辅导员与班主任是无法完成的。由专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管理,加强了指导力度,可以使这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不掉队,甚至能够发掘潜力、增强信心,一举摘下后进学生的帽子。

仅仅为部分学生配备学业指导教师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符合要求的教师数量不足、指导学生的工作量难以统计核算,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备等。总之,这种“抓两头,带中间”为部分学生配备导师的思路,在推动毕业设计整体水平提高的实践中已经表现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结合创新环境与实践环节,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高年级有机会参加一些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创新活动,如“五四”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作品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立项、答辩、设计、实验和结题,可以初步了解科研工作基本的模式与流程。此外,很多学校已经具有配备先进仪器设备的创新实验环境,学生可以申请进入创新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一些高于平时实验课程水平的设计任务。通过这些与理论课相结合的创新活动,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3 结合推荐免试工作,实现本硕毕业设计一体化

每年9月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选基本确定,这批学生是大学生中最“轻松”的群体,也是毕业设计工作中最有发展潜力、可以发掘的学生,这批学生可以从10月份开始即与其硕士指导教师讨论并确定本科毕业设计题目,甚至硕士论文题目。硕士指导教师可以提前进入角色,如能使本科和硕士论文内容结合在一起,则既可以使学生直接参加科研工作,又可以使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论文质量。该类学生今后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本科、硕士两个毕业设计,参加到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工作中,可以提前进入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环境,与项目组成员一起工作,与团队中的人员进行沟通。本科论文与硕士论文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本科论文内容多是教师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的,而学生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再深入做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果。当学生进入硕士阶段,对于所做题目已有较充分的了解,并且由于本科毕业论文与硕士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两个过程均有一定的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注重基础,本科课程设置在大学前3年半的学习过程中,多数都注重夯实基础,拓宽其今后就业渠道,因此,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如果与科研相结合并注重创新,就必须在某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在过去3年已建立的学习能力与课程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才能在3~4月的毕业设计中很好地完成任务。在选题过程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愿望,使学生做其感兴趣的题目,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可以充分做到将8个月的本科毕业设计与两年半的研究生培养充分结合,我们相信不仅本科毕业设计水平可以上一个新台阶,而且研究生论文水平也会提高。毕业设计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工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毕业设计是检验该项任务完成效果的主要手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本科生导师制与创新活动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分析该模式对促进学生科研综合能力与个性共同发展、营造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学习氛围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论证该模式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水平方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创新,导师制,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室,2007(7):89-90.

[2]陈德玲,刘东燕,张国实.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7(8):63-65.

[3]石博强,曲世琳.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6(4):72-73.

[4]罗中明,李永波.以导师制促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36-38.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 篇3

摘 要: 文章针对考研学生提出了“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考研,促成毕业生高端成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学院为例,从考研氛围、过程指导、心理辅导和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对该管理模式进行了剖析,为进一步做好考研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工程应用型本科 考研 管理模式

鼓励有潜力的学生考研,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其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实力,是湖南理工学院高端工程应用型人才深化培养的重要工作。我校机械专业有35%-40%的学生有考研意向,大约25%的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在考研竞争日益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考研、如何辅导学生考研,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考研率,需要针对考研学生进行特色管理。本文对前5届毕业生(2011-2015届)的考研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考研工作指导提供借鉴。

1.考研情况的现状分析

2011-2015年这5届毕业生平均考研率达到23.8%,呈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上线考生连续5年达到了98%以上。211高校占比录取高校达52%。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中,女生达30%。考取本专业的学生占比达72%。机械专业针对学生考研已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管理模式。虽然相较于211及985高校,录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整体思路和方向正确,成效显著。

2.考研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2.1合理规划、营造考研氛围。

机械学院明确全院教职工肩负为学生考研服务的职责。设有学生考研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由负责教学的副院长任主任,成员包括专业指导教师、基础课辅导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后勤服务教师。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考研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基础课辅导教师负责辅导学生的英语和数学;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考研工作的引导;后勤服务教师负责为学生考研提供服务保障,为学生提供考研专用教室。学生管理人性化,全体教师育人的责任意识强。

考研工作贯穿于大学四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关注有考研意愿的学生,帮助学生对考研进行合理的规划,每学期针对不同主题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

2.2加强考研集中复习、志愿填报、考试、复试调剂等工作。

考研的集中复习主要指第五学期末至考研初试这段时间。针对考研学生设置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政治、考研专业课等不同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课计入学分,可以冲抵校选人文科技素质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组建考研辅导小组,安排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对考研学生进行专业课辅导,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在志愿填报前,组织模拟考试,根据模考成绩及学生的复习情况,量体裁衣,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志愿。

全力帮助考研学子成就梦想。考研成绩公布后,安排与学生报考院校有一定学缘关系的专业老师和往届考取该校的学长进行复试辅导,讲解复试大纲及往年复试情况,让学生掌握复试的技巧与方法、取得好的复试成绩。鼓励没达到报考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积极调剂,合理选择调剂学校,确保学生不落选。考研办公室每年安排老师赴兄弟院校学习考研工作经验,去录取学生较多的院校拜访研招办老师、了解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情况,为以后学生考研提供帮助。

2.3加强对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复习备考是一个时间跨度长、学习强度强度高、困难程度大的励志过程。有关调查表明,目前男、女考研学生呈现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比率分别高达69.9%和72.4%,约36.7%的学生因感觉学习枯燥、复习疲劳和精神压力大等多方面心理因素而不同程度地放弃考研[1]-[3]。针对这一情况,学院组建“机器猫”心理辅导团,对考研学生不定期的团体辅导和个别沟通,调剂考研生活,坚定考研信心。

2.4建立考研激励机制。

为了培育更多的高端工程应用型人才,学校、学院制定相关措施奖励措施。对于考研上线学生,学校报销其研究生初试报名费,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学校除报销报名费外补助复试过程中的交通费。对于考研工作人员,学校及学院结合报考率、上线率、调剂成功率、录取率及录取院校类别分别进行奖励。研究生报考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院部的学风建设,上线率表征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剂成功率和录取率反映了师生对这项工作的共同追求。经过不断探索,相关奖励制度不断完善,师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本科教育越来越远离精英化。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型本科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结构和专业素质,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立足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应将具有考研潜质的学生打造成未来的高端人才而努力探索。以培养未来高端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构建“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学生考研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田慧丽,侯俊杰,叶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情况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06):115-117.

[2]王学颖,张楠楠.大学生考研关键因素分析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11-119.

[3]徐娇慧,李丹璐,温淑雯等.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现状调查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01):377-378.

机械工程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篇4

(一)学院简介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核电装备工程方向、车辆工程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含核能与动力工程方向)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湖南省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国家管理专业。机械工程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实验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平台,设立有全国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湘南基地、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三维CAD原厂认证联考授权考试网点。

学院有教学科研人员60余人,其中教授18人,硕士生导师24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各1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等各级各类科研、教研课题共70余项。在数控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热喷涂技术、过程与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CAD/CAM、振动控制、微制造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已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0余篇。拥有5kw横流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500wYAG固体激光器、数控加工中心、扫描电镜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

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成绩斐然,连续五年被校团委评为“大学生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团总支于2010年获得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的光荣称号,学生党支部两次获得南华大学“优秀党支部”的荣誉称号。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已承担完成4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三等奖、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及湖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等30余项。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是南华大学的“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核电装备工程方向、车辆工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含焊接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三专业](理工类 语种:英语)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核电装备工程方向、车辆工程方向)(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先进制造技术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准和科学素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业务基础、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能从事工业、农业和国防相关领域中的设计制造、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与设计、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工程学、控制理论、数控技术、核电厂机械设备及其设计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特色

南华大学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南华大学实施卓越计划的4个试点专业之一。

培养目标:面向国防、核工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业,依托广泛的校企合作企业,以能力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强、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现代机械工程师。

培养模式: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分为3年校内学习和1年企业学习实践两个培养阶段。

校内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及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与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工程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

企业主要课程: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制造工程组织学,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机械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检验、检测设备的性能、使用和维护,现代设备维修技术,反求工程,现代质量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企业工程项目设计,毕业设计

学分要求:学业学分178学分,第二课堂5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含焊接方向)(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准、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具备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能胜任工业、农业和国防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原理与应用、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形数值方法、成形技术、熔焊原理、焊接结构、特种焊和压力焊、特种加工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8030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石油、核电、化工、环保、轻工、生物、食品、医药、冶金和机械工业等部门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核动力机械、现代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装备设计理论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80401 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测控技术、精密仪器设计与制造、测量与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毕业后能在测控与机电一体化领域从事测控系统与智能仪器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电路原理、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分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测控电路、机电一体化技术、测控仪器设计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含核能与动力工程方向)(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流体与热科学的基础知识、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在大型火力发电厂、核电厂、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及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核电厂系统及设备、热工测量与技术、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电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5

摘要: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这是一个与电子产品密切接触的时代,于是有很多的人把目光转向了电子专业。电子专业研究的.就是电子类的电器设备,比如:电视、电脑、电冰箱等。而网络信息的传递,工厂电气控制,家电自动化智能化,航海,航天,地下、海底、太空探测等高中低各个层次的电器设备也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可见电子专业的广域性和实用性。当今很多的年轻人都选择了这个专业,他们基本上都是怀着热情与好奇,对于这样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专业,他们充满期待。那么,如此备受瞩目的专业该进行怎样的教学呢·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讲讲本人关于电子专业教学的拙见,以此来和教育界的朋友们探讨、交流。

关键词:电子专业;教学;四个关注

电子专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令人欣喜的,面对众多的生源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我们要培育的人才是要适应这个社会,靠自己的技术养活自己,靠自己的专业为中国的进步贡奉献力量。那么,我们就得密切关注电子专业的教学成果。我认为,在电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四个方面:

一、 思想

电子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需要的是一种严谨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得关注学生这种思想的培养。如今,除了重点学校和二本学校,在三本院校和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也在培养电子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学习,虽然不能肯定的说在重点学校和二本学校学习的学生在电子专业这个领域就会比其他的学生好,但是这些学生的起点确实不同。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选择去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虽然选择这个专业是出于兴趣,但还是有部分人是为了混时间。面对这些不同层面的学生,我们还是必须保证搞好教学。我们得保证毕业后从事电子专业工作的学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教育问题而给社会带来什么危害。师者,传道者。我们教学生不仅是教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的知识,我们还应该教会他们道德。电子产品对社会的影响是深渊的,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必须得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想法,有严谨的思想。因为电子产品的一点小差错,就会给社会,甚至是整个中国都会带来影响。只有在思想上严谨,在工作中他们才会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检验自己的产品,这样才能保证电子产品的安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必须时刻提醒学生们摆好一个正确的心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逐渐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理论

电子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但同时它又关联到其他很多领域的知识,因此,电子专业要求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理论,他们会觉得很枯燥、乏味,而且误认为理论的东西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体现理论”,可见,理论的东西在当今这个社会的用处。如果不懂理论,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怎样指导工作,怎样进行改革和进步·理论是电子专业必须学好的东西。学生们的起点不同,知识的功底也不同。特别是在三本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在高中或者初中,他们根本没有认真学习数学、物理,而这两门学科却又和电子专业密切相关。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差距就特别大。因而,在不同的院校,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的基础,从不同的理论基础出发,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并且,电子专业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军事方面。当你想要为国家出一份力量,想在军事设备方面做点文章。就必须了解现如今中国的军事情况,什么样的武器设备才适合中国的军队,然后再从这些情况着手研究。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内容。学习电子专业,我们不仅要学习这个专业本来的理论知识,我们还得扩展自己的眼界,关注专业进步,关注社会进步,关注时代变化。总之,不仅要学好专业的理论,还得掌握多领域的知识。

三、 实践

电子专业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专业,它要求产品的准确度高,严密性强,任何一个小的差错可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经常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水平的理论知识,就应该让学生多多地与实践相接触。多动手,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查阅、咨询等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导性还给学生。课程新标准中要求老师让学生学习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好的教学方式放在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有句话叫做“实践出真知”,学生们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都是前人的成果,他们对于这些理论的理解可能只是表面的,当他们接触到实际操作后,他们将会更深一层次地理解这些理论的知识,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也加深了记忆。而且,知识正在不断地更新,通过实践操作,有独特思维的新一代或许会有一些新的理念,在实践中找到真知,或许对学生,对电子专业,甚至是中国的发展都是一种贡献。多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可忽略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 创新

电子专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前景非常好的一个专业。要在这个领域取得新的成绩,要想这个时代取得更大的进步,电子专业上也就得创新。这是年轻的时代,以后的生活也得他们自己过,他们要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他们的那份蓝天。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改进电子产品的不足;多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去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成果;多给学生一点勇气,让他们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面对社会。电子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通过大胆的创新,大胆的改进,人们的生活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乔布斯一样,知识的累计,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创新,才使我们拥有了手中的“苹果”。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学生们要有大胆的精神,要有探究的精神,要不断地去追求,去创新,希望有一天在我们的学生中会出现另一个“乔布斯”。

结束语: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 篇6

一.毕业论文(设计)类别的划分

毕业论文(设计)类别划分为一下类别:

1.设计类:

以经典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设计制造理论、设计制造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分析技术,主要以设计制造计算、分析和绘制工程图纸为主的毕业设计。

2.论文类:

以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主要以工程分析为主的毕业论文。

3.软件类:

以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分析、计算机编程技术,主要以开发、设计、编译工程软件为主的毕业论文。

4.工程实践类:

紧密结合毕业实习内容,以就业岗位为基础,应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技术,主要对产品制造工艺、设备管理、设备维修、生产管理等与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紧密相关内容进行设计、分析、计算、论述的毕业论文(设计)。

5.综合类:

以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设计制造理论、设计制造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分析技术,对特定机械设备、装置、控制系统等进行详尽分析、研究的积累性成果。综合类针对不迟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进行相关研究的不多于5人的研究团队成员和参加国家、省、市、学校、学院相关比赛并获得相关奖项的参赛团队成员,可不参加毕业答辩。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1.字数与图纸数量化要求

设计类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25000字(每页按满幅800字折算),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折合的A0图纸;其它类别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5000字(每页按满幅800字折算),软件类程序源代码按照30%比例计算正文字数,无需设计图纸,相关图幅作为正文插图或正文后附图。

2.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要求(按装订顺序)

(1)封面页:格式见附件1。

(2)签名页:格式见附件2。

(3)中文摘要页:格式见附件3。

(4)英文摘要页:格式见附件4。

(5)目录页:格式见附件5。

(6)正文部分:格式见附件6。

(7)参考文献页:格式见附件7。

(8)致谢页:格式见附件8。

(9)附录、附表页(必要时):格式见附件9。

三.毕业设计手册格式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 篇7

制造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制造业不仅向环境排放大量废弃物, 又是采矿、电力等高能耗工业产出产品 (电能、材料等) 的消费者。机械产品及机械制造过程是制造业的重要部分, 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后机械工业重要的战略方向, 目前可持续机械设计制造成为机械学科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机械设计制造课程教学、可持续设计制造技术的科研积累及在国外参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教学实践, 根据可持续技术发展对知识基本要求, 对现有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融合可持续发展知识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提出将要开展的教学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知识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D) 是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一般归结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 同时要求社会经济的各个微观层面的协同。具体到机械制造业, 可持续发展的要旨就是为社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同时, 对环境和社会的破坏和影响最小。对环境的影响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 即要综合考虑从制造产品的材料的矿石开采开始, 到产品制造、产品使用、回收和处置等产品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发展理念的变革, 更需要一系列的使能技术, 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就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目前机械制造业可持续使能技术涉及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各个方面, 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 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全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是目前研究和分析产品和过程全生命周期对资源和环境影响的主要技术。它是通过识别和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 (包括产品制造、使用和回收等各个生命周期阶段) 所用的能量、原材料以及排放来评价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2.绿色设计技术。产品绿色设计是将环境考虑集成在产品和工艺设计过程中。在保证产品价格、性能和质量标准下设计与环境友好的产品和工艺。绿色设计主要涉及绿色材料设计、面向回收/拆卸的设计、节能和低碳设计、轻量化设计、基于LCA的生态设计等。

3.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绿色制造工艺技术是保证产品制造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绿色制造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新型绿色成形技术, 主要有少无切削工艺、干式切削工艺等。二是改进现有制造成形技术, 减少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各种排放 (废气、废水、废屑、噪声等) 。

4.产品生命周期末端处置技术。产品服役 (使用) 期结束后, 进入产品生命周期末端, 若不对产品实施处置, 将造成资源浪费并导致环境污染。目前产品生命周期末端处置主要涉及产品拆卸、回收重用 (包括直接重用、修复重用、再制造重用) 、回收材料利用和废弃处置方案。

5.绿色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 产品制造使用和再循环利用以及废物处理等环节中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并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绿色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到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绿色材料知识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知识之一。随着地球资源的减少, 新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等) 和清洁能源 (电动能源、氢能源等) 技术快速发展, 这些新能源技术知识对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融合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机械工程类本科教学

1.机械工程类本科教学。机械工程作为一个大类专业, 一般分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多个专业。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精英人才的要求, 目前普遍的本科培养方案采用机械大类招生, 一二年级按照大类共同培养, 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三年级起进行专业分类培养, 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2.融合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机械工程类本科教学。高等教育是一个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专业学习的知识点, 知识点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 前一知识点是后一知识点的基础和支撑, 一个知识点可能需要多个知识点的支持。

一般来说, 在现有本科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 对于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 可持续发展是有特定的发展对象, 可持续发展知识需要与学科专业知识融合, 才能被充分理解和实际应用。为此, 我们根据可持续发展知识特征和现有课程, 提出如下融合可持续发展知识教学模式:

(1) 在现有课程中添加可持续发展知识元。所谓课程知识元是指一门课程授课的知识中, 具有不可再分割的具有完备知识表达的知识单位。一门课程传授多个不同类的知识, 例如“机械工程材料”课, 要传授金属材料知识、非金属材料知识及材料应用的知识等。同一课程内的知识单位, 定义为课程知识元。

很多可持续发展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相关联, 如果要独立为一门课程传授, 它包含的知识元较少, 没有必要独立为一门课程传授。因此, 对于这类知识, 可以聚类为单个的知识元, 并且与同一课程中知识元关联, 就能有机地融合到现有本科培养方案的课程知识中。首先提出在如下两门课程中添加可持续发展知识元:①机械工程材料课。“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学生具备对机械零件合理选材、提出热处理技术要求及制订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该课程的知识元有金属材料的性能与成分、组织结构及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钢铁材料的热处理基本原理及工艺;机械工程常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用途等。产品材料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选择的材料不仅能满足产品使用功能要求, 而且全生命周期评估是绿色 (环境友好) 的。绿色材料知识元有:工程材料可持续发展特性, 例如, 材料的可再生性、可回收性和可制造性等特性;工程材料生产的环境影响, 例如, 重金属开采、冶炼、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工程材料在不同应用场合的环境特性, 例如, 材料毒性、环境 (空气、水、土壤) 污染等;钢铁材料热处理环境特性, 能耗及环境影响等;各种新型生态工程材料。上述这些知识元可以与工程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知识元融合, 及与零件的工程材料选择知识元融合。②机械设计课。“机械设计”课程为大学本科机械类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知识元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 (强度、摩擦学等) 、连接件、传动件、转动和支承零件等。目前的知识元主要针对具有设计能够满足产品功能零部件的能力, 需要融合如下可持续发展知识元:面向可拆卸和重用的设计, 该知识元可以与联接紧固知识元融合;零件轻量化设计, 该知识元可以与零件强度设计知识元融合;零件寿命组合设计和回收设计, 该知识元需要新独立添加;面向3D打印制造的设计, 3D打印是新型的绿色増材制造技术, 该知识元需要新独立添加;面向优化环境制造的设计, 对设计方案需要的制造方案进行环境评估, 选择实现环境最友好的设计, 该知识元需要新独立添加;基于绿色新能源的产品设计, 目前许多绿色新型能源不断涌现, 需要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 该知识元需要新独立添加。

(2) 开设新的可持续发展知识课程。可持续发展知识涉及工程、环境和社会经济多学科,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 已经逐步形成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 并且上述新添加知识元需要这些知识元的支持。对于这些知识元, 应该独立开设课程, 插入到培养课程知识流网络中。可持续发展技术中最有特色的是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 即LCA技术。评估一个产品、一项工艺或一项服务是否是绿色的 (或可持续的) , 需要从其全生命周期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国际标准ISO 14040-2006和ISO14044-2006将LCA的实施步骤分为目标和范围定义、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四个部分。由此, 形成一个完整的LCA评估技术和工具。在此基础上, 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元, 形成一门新课程:可持续工程基础。“可持续工程基础”课程包括如下知识元:工业生态学基础, 简要介绍自然生态系统和工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观和资源环境等;全生命周期评估, 包括产品分析目标和边界范围定义、全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和解释;常用LCA软件工具及应用实例;材料流分析等。

三、结束语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 篇8

【摘 要】分析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内涵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探索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体系 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C-0058-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负责对学生进行步入社会之前各种技能的培养和各种素养的完善,然而长期以来一直受传统教育影响的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有一定的差距。高校教育者也认识到这一点,并一直在探索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策略,寻求改变以往重理论分析轻实践应用的局面。目前,“应用技术型”本科成为工科类高校的焦点,在此,针对电子信息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做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该行业对口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及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囊括硬件电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学习领域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工程性强的特点。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学术型本科教育的影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行业需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各高校一直在探索并实践各种各样的改革以改变与行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收效不明显,目前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还有如下几方面不如意的地方:

第一,学校人才培养都有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但学生毕业后并未能立即成为某一专门技术岗位的专业人员。

第二,学校实践教学虽有加强,但专业知识验证实践教学占的比例比较多,范围局限于专业知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

第三,没有建立一个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虽然一直强调校企合作,但因种种原因,合作的企业数,合作的技术领域及岗位并不深入,融合度并不高。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内涵及改革思路

在教育领域,目前大学大致可分为学术型、技能型和应用技术型,应用技术型本科要求专业基础知识够用,更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则是指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将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是集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突出两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必须符合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和修业年限要求;二是应用技术型,它是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的着眼点。那么,对于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都很强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土壤,而真正能做到应用型,也就是活学活用,除了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形象、逻辑、逆向、多维、发散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着重关注三方面能力的积累:一是宽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二是高精的专业技能,包括电子产品生产、装接、调试、检测、维护、编程、设计等;三是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人才培养各体系的构建要面向应用,面向实践,面向未来。

三、目标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必须准确定位。电子信息专业应立足电子信息行业需求,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导向,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中层管理及技术支持,产品开发,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是大批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此,我们针对专业及行业实际情况细化成三大目标体系:一是以专业知识体系为导向的宽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分析能力;二是以行业岗位群及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娴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应用创新能力;三是以行业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市场调研、开发、生产管理及销售能力。要培养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四、课程体系构建

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它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前提,课程体系建构不但有利于将来学生就业,还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具体如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以人为本,体现宽而不散的层次性

坚持以人为本,层层递进,把拓宽专业口径与柔性专业方向有机结合,把加强基础与强调方向性有机结合,构建通识教育与基础课群,专业基础课群,专业特色课群三大类平台式的课程体系。

(二)以行业岗位群及就业创业为导向,突出面向实践,面向应用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学习过程强调实践、应用,联系实际,不脱离社会行业需求,因此首先要针对现实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职业技能如生产、测试、接装、维护、设计、控制编程、信号分析处理、产品开发等,进而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课程。

(三)课程体系注重发展,面向未来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与电子相关的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包括电子设计软件工具也在不断的升级,学校很难做到把所有的新知识新手段都授予学生,因此,课程体系要强调发展性,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我们强调:一是宽厚的专业基础平台是学生以后发展的前提,必须牢固,同时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科技;二是扩大能力面,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以往我们比较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专业相关知识技能的描述表达,以及与行业相关市场行情,行业标准,产品销售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三是强调课程教学模式要创新多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性。课程的设置直指应用,但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于现实问题中,还是决定于他是否拥有灵活的思想,合理的思维结构,这与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很大的关系。endprint

总结以上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得出以下如图1所示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图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在专业基础课群中设置了与行业岗位如生产、测试、接装、维护相关的课程,重点培养职业基本知识技能;在专业特色课群里则设置产品设计、控制编程、信号分析处理、产品开发、销售及管理方面的课程,重点培养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五、实践体系构建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提出,无疑是要强调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不做纸上谈兵,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不平衡的状况,使大学毕业生与社会真正需求得到契合。然而切实做到这一点目前还面临很多的改革,由于受到长期学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改革从思想上并没有完全的放开,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仍然是个短板,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验证性实验比例重;仪器设备与学生人数比小,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而且实践的时间相对固定,使得部分学生有走过场的情况;实践场所开放度不够,限制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出现“门只进一次,仪器只摸一次”的现象;学校对非验证性的设计性实践投入的耗材经费不足;校企之间合作常流于表面;学生实践手段比较单一。

针对以上现状,结合本校具体情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和构建相对独立的多层次、多方式、多手段、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内容更丰富、更层次化

实践内容除了专业的验证实践,专业设计及综合性实践之外,还增加行业的调查研究、产品销售策略及管理方案等方面的实践,在难度上逐步递进,从基础的认知实践、专业基本技能实践,到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

(二)实践方式、途径、模式多样化

实践教学从环节上看可以是随堂训练、集中实训;从实践场景来看可以是校内校外实践;从方式上看可以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践、参与教师的科研的实践、或者是各种竞赛及各种考证的实践。

(三)加大校企合作深度

校企合作不仅仅停留在生产一线的顶岗实践,还可以在教学、实验室建设、产品开发等多方面得到更深入的合作。

总结以上构建指导思想,得出如图2所示实践教学体系:

图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体系

六、考核体系

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 以便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考核方式往往起到一个指挥棒的作用,牵引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校电子信息专业一般课程的考试主要采用期末一张试卷或理论试卷加实操的考核方式。这种形式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侥幸心理,长此以往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表现出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一是缺乏反馈与交流,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没能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

二是考核方式长期以来相对单一,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三是注重考试结果,忽略学习过程,期末考核方式属于期末集中考核,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许多学生平时学习“随大流”,不求甚解,期末到来“临阵磨枪”搞突击,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相反还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

四是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考试内容过度依附教材,命题标准化,考核结果并不能反映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降低了教育质量的标准。

五是对学生自主设计及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太少,有的课程甚至没有实践方面的考核。

应用技术型大学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果学校考核体系没有跟上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那么培养应用型人才将成为空谈。因此,以考核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以过程考核方式为主线,考核体系的构建强调以下几方面:强化过程考核,实行考核时间全程化;改革考核场地,不局限于教室里的统一考试,甚至可以是校外企业;丰富考核方式,实行考核形式多样化,不但可以开卷、闭卷、口试,还可以是操作、论文、研究报告、答辩等;考核应涉及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理论分析,设计应用,团队合作及配合情况,解决问题的方案创意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得到如图3的模式。

图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后作业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理论分析能力;调研报告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前景的看法,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设计项目考核了学生综合的应用能力;期末考试全方面考查学生对整门课程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度。以上各方面能力考核有的是持续整个学期学习的过程,有的是阶段性,对课程内容的考核也有部分和全面性区分,所占的比例可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实践经验的借鉴相对少,真正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并走向正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教育者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明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

[2]许强,杨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8)

[3]张新安.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

[4]包理群,李祥林,李颖.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3)

[5]傅传亮,淡心广.培养石油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6]刘其兵.德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启示—以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7]周南权,王用伦,汤平等.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2(31)

[8]郑恭明,沈媛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现工教育装备,2008(9)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2013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3JGA447)

【作者简介】李素玲(1975-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南宁学院机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9

• 基本资料

姓 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出生年月:1990-7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性 别:男

婚姻状况:未婚

籍 贯:河南

目前所在地:浙江

• 求职意向

期望职位:电子商务

职位类型:全职

工作地点:浙江

工资待遇:面议

住房要求:面议

• 工作经验

2012-2到2012-3在XXXXXX有限公司实习,主要的工作时负责客户来拿货时的清点工作

2012-7到2012-8在XXXX新能源有限公司做LED灯具销售工作,主要是跟施工单位及装饰公司合作

2012-11到2013-6在XXXX国际物流有限公司XX分公司做单证,负责订舱,对单,联系货主,船公司等工做

•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所学专业: 电子商务

毕业时间:2012-7

第一外语:英语

水平:熟练

计算机能力:熟练

所获证书:

9月至7月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 自我评价

通过4年的`学习,熟练掌握了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计算机语言也有一定的了解;我自己的优点的在于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能与人和睦相处,上进心强,善于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敢于面对挑战;缺点的话比较固执,性子比较急

• 联系方式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 篇10

一、201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

1、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且企业同意到岗的,由企业出具提前到

岗证明材料,签订离校协议后,可在企业进行毕业综合实践;

2、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后报道的,必须在校

内进行毕业设计,不能到学院指定的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3、愿意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的毕业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后,按学校要求执行;

4、按自愿报名、双向遴选原则到我院指定的定点企业进行毕业设

计或进行毕业综合实践;

二、毕业设计调整规定:

1、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且在企业进行毕业综合实践的,不得中途更换企业,答辩时递交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和企业鉴定材料(证明毕业实践报告是在该公司完成,并就个人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2、上学期期末进行校内选题的同学,若在2014年2月28日前找到工作,在递交三方协议书和企业同意提前到岗的证明材料、签订离校协议后,可到企业进行毕业综合实践,答辩时递交毕业实践综合报告和企业鉴定材料(证明毕业实践报告是在该公司完成,并就个人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3、在我院指定的定点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实践的同学,未经允许不得更换企业,答辩时递交毕业设计综合报告和企业鉴定材料(证明毕业实践报告是在该公司完成,并就个人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三、毕业设计纪律

1、除符合第一条第一款的同学外,所有同学必须于2014年2月23日前返校,否则取消毕业答辩资格;

2、凡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要严格履行请假手续,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到辅导员老师处请假,私自外出者将取消毕业答辩资格;

3、凡在外进行毕业综合实践的,由学院指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联系和毕业综合实践的指导与审阅,毕业生也应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和沟通;

4、未经指导老师允许,同学之间不得私自更换毕业设计课题。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 篇11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工程机械制造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5-02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院校。传统的分科课程在发展学生认知综合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势必造成学生认知发展的不完整,由此致使学生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综合化则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相互迁移,提高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以构建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为例,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整合及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一种改革思路和方法。

二、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将与工程机械制造具有相关性的不同课程以问题或活动为中心进行重新组织,由此使知识融会成一种新的体系。为了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采用“一个中心、三套体系、7+1个模块”的教学模式。

1.“一个中心”

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的实施采用以载体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具体思路为:引入中心载体-提出任务要求-分析完成任务所需要借助的知识、技能-讲授相关理论并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拓展任务-指导相关理论及实践。其中,中心载体联系着学生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设计与选择是否得当尤为关键。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侧重于典型性、产品化与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可选择具有多种典型零件、常用件、标准件组装而成的机械产品或部件作为中心载体。减速器可作为导入机械零件的最佳选择。

2.“三套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上,需要加强理论课程的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工程机械制造课程综合化过程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

1)优化课程内容。将原来的“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工程力学”、“公差与配合技术测量”这7门常规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进行梳理、整合,贯通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删除课程间的重复内容,并填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

2)优化课程体系。打破以往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线安排课程的方法,现按照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课程安排,将7门常规专业基础课程融为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理论课程。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如以减速器作为中心载体,教师就应始终把握减速器这个中心,结合减速器的零部件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做”一体,将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入到减速器这个中心任务中,通过提出切实的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典型的案例,讲授解决案例所需要的相关内容,然后再对案例进行拓展,提出一些延伸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则担任辅导者和答疑者的角色。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实现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注重综合化课程内容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地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相一致。

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实践课程沿用理论教学中选取中心载体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载体在企业中实际的工作流程将“7+1个模块”优化、重组后融入到5个实践步骤中。

1)任务的提出

教师首先介绍中心载体的功能、应用场合、组成、分类与特点,然后介绍设计、制造中心载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参观中心载体的实物,加深学生对该载体的认知,最后下达工作任务。本阶段的目的是引入中心载体,重点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心载体设计、制造的基本思路、过程和方法。

2)图纸的设计

学生分组后,根据前一阶段提出的实践任务,按组进行中心载体的拆装实验,然后对拆装后的零件进行测绘,并完成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设计,对本阶段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点评与总结。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在本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产品拆装和测绘、识图、手工及计算机绘图等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3)加工工艺的确定

根据前一阶段设计出的图纸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应用机械制造单元中材料及热处理等相关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先对组成载体的各个零件采用何种材料进行分析,不仅要考虑材料是否能够达到零件的机械性能,而且要考虑工艺、生产效率及成本。载体中各零件的加工工艺确定后,再组织学生到企业的生产现场参观學习,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加工工艺进行现场的演示与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况,加深学生对制造工艺的认识;最后,再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考核、点评与总结。

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根据图纸要求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的能力以及合理地选择各道工序的切削参数的能力,了解完成生产所需要借助的设备、夹具、刀具等。

4)零件加工阶段

根据前一阶段所制定的加工工艺,结合金工实训,引入安全和文明生产知识学习,然后在实训基地逐项开展车、铣、钻(含扩、铰、攻螺纹、套螺纹等)、磨、焊、热处理、铸造等各项基本技能训练,以完成零件的加工任务。在加工过程中,为解决零件制造过程中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企业工艺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知识的学习。

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操作机床制造零件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

5)装配与检验

为检验零件是否符合图纸各项技术要求,保证载体中各零件的装配,需要对加工完的零件进行测量与检验。指导学生利用理论教学里“机械制造”单元中关于装配工艺的知识,并结合金工实训中装配钳工等知识与技能进行零件的装配;另外,检验零件尺寸是否合格,需要用到“公差与配合技术测量”单元中零件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概念。

本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工艺装配方面的能力,并使学生掌握产品测量、装配、调试等实际操作技能。由理论教学中的任课教师与实践教学中的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考核、点评与总结。

通过实践教学体系中各步骤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企业具体的生产流程,还能把理论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生产中去,使得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不仅要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还要构建素质拓展体系。素质拓展体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还要帮助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责任心、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等,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构建素质拓展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拓展第二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完成“中心载体”相关内容的教学任务后,还可以通过选取“第二载体”的方式进行任务拓展。类似于中心载体的选取思路,再选取一种由常用件、标准件组装而成的结构典型的机械产品或部件作为第二载体,并按照第二载体的设计、制造、装配、检验等流程组织教学任务。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可以将微型台钻作为第二载体,进行任务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少讲、精讲和多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入第二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人权”,而且可以改变“喂养”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学生在职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专注于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某种操作技能,却忽视了学生内在的职业素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些掌握专门技能的机器工具,而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差、适应新环境能力较低以及不能正确看待企业决策等。因此,在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书本上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将企业文化、敬业精神、诚信意识等方面的知识穿插进教学中来,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就业后能及时融入企业文化。另外,可以将学生分组,在综合化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适应企业需求。

三、结论

摒弃以往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课程简单聚集在一个大的课程名称之下,而是将各个相关课程的内容按照某一典型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检验等流程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工程机械制造综合化课程。综合化课程贯通了各门课程的知识点,体现了课程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达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学效果。综合化课程不僅考虑了课程内容的综合,而且从整体上设计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这对于目前进行的课程建设和改革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岳爱臣.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3).

[2]谢丽初.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2(39).

上一篇:家有馋猫300字作文下一篇:怀孕三个月的宝宝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