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办理户口农转城要点

2024-10-14

重庆市办理户口农转城要点(共2篇)

重庆市办理户口农转城要点 篇1

办理户口“农转城”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将于8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务工经商5年、购买商品房子、兴办实业的农民工可获主城户口。全市807个派出所要设置户口“农转城”办理的专门窗口或平台,并开始受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户口申请。

“农转城”先需要由本人或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向入户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符合政策规定,证明材料齐全,民警受理后,将填写《受理户口责任书》。根据情况,民警可当场办结转户的当场办结,如不能当场办结转户由社区民警审查调查核实。之后上报公安派出所、区县公安局审批。审批通过后,派出所民警办理转户。上述手续完成后,入户地公安派出所告知整户转户居民3年内到原籍国土、农业、社保部门办理退地及参加社保手续。整户转为城镇居民的,由迁出地区县公安机关出具确认通知书,并送国土、农业、社保部门备案。

办理“农转城”时请注意,入户申请书、本人及随迁人员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是必备材料。其他证明材料有务工经商证明;住房证明;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被投靠人员户口簿;纳税额度证明;就学证明;优秀农民工证明;农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证明;农村退役士兵证明和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宅基地、承包地退出,如何补偿?

如果一家人的部分人转了户口,其他人没有转,该怎么办。办法规定,农村居民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按下列规定补偿:

农村居民自愿转户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参照退出时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筑物、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

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相应补偿的权利,不再享有取得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对自愿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轮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年平均流转收益标准给予补偿。其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区县(自治县)政府制定。

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承包地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经批准后,转户居民应按照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及时交付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同时获得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补偿费。

2007年9月,九龙坡区陶家镇、江北区双溪村启动了“农民变市民”的户籍制度改革,三年来,陶家镇有768位农民变身市民,双溪村也有约400位农民放弃土地做了城市人。53岁的九龙坡区陶家镇白果一村农民黄开基把家里的三亩多地全部流转出去了,自己办了个城市户口,还用宅基地换了一套小区房,在镇上一家企业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规定,转户农民退出宅基地、承包地,不但可获得补偿资金,农民转户进城利益还能得到充分保障。

【转户农民退地可获3笔补偿】

转户农民退出宅基地、承包地,按相关规定获得3笔补偿资金,一是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的一次性补偿;二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给予的一次性宅基地使用权补偿;三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给予的一次性购房补助。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相应补偿的权利,不再享有取得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的,可在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部分家庭成员转户的,其家庭承包土地可继续保留。

【农民出村,设定3年过渡期】

针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和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我市专门为农民转户进城量身设计了一套政策体系,概括起来就是“335”,即:

3年过渡、3项保留和5项纳入,确保转户居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3年过渡”】

对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处置,设定了3年过渡期,允许转户居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据介绍,这样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减少社会震荡,促进农民转户进城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消除农民转户的后顾之忧,避免把转户农民推向无地、无房、无业的“三无”行列。设立3年农村土地退出过渡期的制度安排,是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和突破,避免了在农民退地问题上“急转身”。

【3项保留】

一是保留林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权已经确权到户,不要求退出,转户居民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流转或自主经营;二是保留计划生育政策,农转非人员在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后5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生育政策,享受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政策;三是保留农村各项补贴,农民目前享受的农村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与土地相结合的惠农政策,在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经营权之前继续保留。

【5项纳入】 农民转户进城,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可享受城镇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为此,此次户改要求居民转户后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

受理户口责任书

重庆市办理户口农转城要点 篇2

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红星社区工商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缓解城乡人力资源矛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以下简称“农转城”)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规范开展,推动红星社区的城乡统筹改革取得成效,按照省、市、县及西平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的实施方案》(镇政发„2012‟49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红星社区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层层签订责任书等,认真开展“农转城”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开展“农转城”工作以来的基本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阶段性总结。

一、基本情况

红星社区地处沾益城区,距离西平镇政府3公里,距沾益火车站0.2公里。东邻玉光村委会,南邻云南省沾益农场,西邻光华社区,北邻玉龙社区。下辖14个居民小组,现有农户2667户,有居民人口7676人,其中,农业人口6438人,劳动力3826人。红星社区结合城镇体系建设现状和空间布局,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放开落户政策,引导、鼓励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计划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城乡体制基本接轨,二元结构基本改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镇功能有效发挥,社区新增城镇户籍人口

15000人。为确保2012年12月底前完成“农转城”2000人任务,社区计划完成“农转城”人口2800人,其中,每个居民小组平均完成200人。

二、主要工作成效

建立机构。为切实抓好对加大“农转城”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012年7月下旬,成立红星社区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变为城镇居民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余家瑞任组长,居委会主任陈国明和副主任罗凤娥任副组长,各居民小组长任组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二楼社区办。办公室负责抓好社区“农转城”工作的协调、监督、检查和做好政策的宣传和各种疑问的解答,保障“农转城”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由罗凤娥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冯吉华、张石生、詹志刚、聂宏亮组成。

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社区的实际,制定了《红星社区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各居民小组深入居民户,对重点转户人群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摸底调查、办理相关转户手续、信息录入等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 “一站式”服务。认真完成目标考核责任制,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把“农转城”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推优评先的依据,推动落实,确保目标按期完成。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农转城”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同时牵涉到社会稳定问题,社区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于2012年7月25日,召开了各居民小组参加的动员大会。把思想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职责履行到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农转城”工作有序开展。强化宣传“农转城”政策,引导并发挥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用宣传栏、发放宣传册,为群众答疑解惑,形成了居民全力支持、理解、参与的良好氛围。并在社区内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农转城”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经过一个月以来的努力,完成256户,515人的“农转城”任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相关政策待遇问题。

(一)现有60岁以上人员已经享受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在享受城镇居民的60%,“农转城”后,是否可以执行100%的待遇。

(二)“农转城”后,农村原有房屋在办理产权相关手续时,是否受政策的限制,即:⑴能否办理两套以上产权房;⑵城建局、土地局收费标准是否与城市居民一致;⑶正在办理小区住房的是否可以继续办理有效;

(三)房屋拆迁,如果有地基补偿,是否同原农村户口同等享受;

(四)“农转城”后国家给予的粮种补助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是否继续执行。

西平镇红星社区居委会

上一篇:海的女儿读后感200字下一篇:选修课《生活与科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