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门诊部医护礼仪

2024-09-27

不学礼、无以立--门诊部医护礼仪(精选4篇)

不学礼、无以立--门诊部医护礼仪 篇1

门诊部医护礼仪培训 门诊部医护礼仪培训是一种职业礼仪培训,是医生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医护人员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护理工作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美,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来体现的。

门诊部医护礼仪培训-医务人员仪容仪表培训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医院形象最直观、最有形的载体,其言语行为的专业性、礼节性、标准度就是患者接受和认可医院最有说服力的评价因素。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内容和对象的特殊性,更应该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

仪容仪表:

1.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

2.头发按时理、经常洗;

3.指甲经常剪;

4.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

5.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

仪态举止:

1.2.3.4.5.6.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 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 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 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 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医务人员身份。

门诊部医护礼仪培训-护理礼仪

护理礼仪重要性

护理人员在医院中与病人接触最频繁,护士的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讲究礼仪,注重仪表在现代全新的护理理念中有着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注重护理礼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病人入院后,除了接受医生定期的检查和诊治外,大多数时间都在与护士打交道。护士的言行不仅直接关系到病人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所产生的印象和信任程度,也关系到病人疾病的转归。

患者通过护士的言行举止、表情态度获取关于自身的病情和疗效等信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再加上娴熟、得体的工作和良好的形象,病人就会感到极大的心慰。

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弱病人入院就医的焦虑心理,对病人早日康复有巨大作用。

新形势下,护士应当充当不同角色,病人不论在医院、在家里就医,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念不同,对健康有不同认识和需要,护理范围和场所不断扩大,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不是床边护理提供者,还可能是心理咨询者,教育者等多方位角色。

改善护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关系,护患关系则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工作处于临床第一线的最前沿,与患者和家属接触最频繁、最密切,也最容易产生矛盾,引起纠纷。近年来,由于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医患,护患关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对此,医护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来改善护患关系:

1、树立良好护士形象

护士若想得到病人的尊重、信赖,首先应做到“心中有病人”,细化护理服务,学会换位思考,认真听取病人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做到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维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护理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不良风气,热爱专业,忠于职守,勇于献身,满腔热情地对待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医务人员应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语言艺术,这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3、加强护士的继续再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在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年代,新的理论、新的概念不断涌现,护理模式在不断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护理工作者在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关心新进展,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学科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4、运用沟通技巧,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有效的沟通是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护士在工作中与病人及家属接触的机会最多。因此护士应了解和掌握沟通的理论和技巧,从而有效的给予病人帮助,以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5、尊重病人的权利

医院将收费明细化,设专人负责收费及打印清单,并及时为病人发放每日清单,对于病人提出的疑问应给予合理解释,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医院应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改善就医环境,避免因客观因素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门诊部医护礼仪培训-医务人员礼仪常识

1.2.医护人员工作时间要挂牌上岗,衣帽整洁,不着工作装到公共场所; 语言朴素、准确、精炼,语调亲切,充分体现主动、热情、礼貌、体贴、周到和谦虚的态度。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使用礼貌用语,不许用“哎”、“喂”或床号代替称呼;

3.对病人要做到有问必答,不应漫不经心、态度冷淡,不能粗言粗语、高声

喊叫,服务做到“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

4.5.征求病人意见或与病人对话时,态度要诚恳,向病人解释时要耐心、仔细; 要随时注意病人思想情绪变化,尊重、理解病人,多作解释、说明、安慰

工作,对思想负担较重或拒绝治疗的病人,要及时向上一级报告解决;

6.病人如有不礼貌言行或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不得与病人争吵、顶撞或以教

训、斥责的口吻对待病人,应冷静、理智、克制地向病人讲清道理,必要时要向上一级报告解决;

7.尊重患者人格,无论种族,无论高低贵贱,均应一视同仁;尊重患者的隐

私权,为患者保守医密,向病人和家属告知病情时,使用规范性语言;

8.遇到危重病人,不得延误抢救时机;遇有医疗争议要及时报告,自觉维护

病人合法利益。医疗服务礼仪与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不同,它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作为医疗机构的服务人员,参加必要的门诊部医护礼仪培训,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业务技能。

不学礼、无以立--门诊部医护礼仪 篇2

1.以往的礼仪教育。以往的礼仪教育过于偏重于言传的倾向,追求“速成”的灌输,致使教师看不到幼儿在礼仪教育中的自身情感的潜在表现。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在系统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同时,忽略了定时激励机制的创设。

2.家庭教育的忽视。中国的家庭大部分都是“金字塔”式的结构,孩子生活在塔尖上,就如“众星捧月”,百依百顺。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拼命抓教学,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当今教育把着眼点放在知识、智力的培养上,而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等品德行为未给予高度认识,造成当今孩子存在不讲文明、任性、霸道等一些不良现象。

二、研究策略

(一)把礼仪教育根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完成。

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很多,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每一项内容,我们都制定出相应的要求,并使其完成。

(二)强化教师的礼仪行为

1.教师是孩子“心灵的预备工作”者

作为教师,必须彻底地改变以成人为本位的错误观念、尊重幼儿自然发展的生命法则,学习以谦卑和爱心来协助幼儿。因而,班里没有严厉的惩罚,也没有夸大的赞美,老师们亲切、幽默感的话语令孩子们感到温馨、容易接近;自然、优雅、宁静的举止更获得了孩子们的尊敬与信任。

2.教师是孩子行为的模仿者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决定了孩子的一言一行。

(三)关注礼仪教育对家庭影响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教育因素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礼仪的表现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目标。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为此,我园将“幼儿礼仪守则”做成活页形式,给每个家庭一份,其目的就是希望家长在家给与配合,从而达到家园合一的作用。

三、成效分析

历经了一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发展变化上可以充分肯定研究成果,通过全体保教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预设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1.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初步形成。首先礼貌用语在幼儿园随处都可以听见了,其次、学会了尊敬父母长辈,那种幼儿园一个样,回家另一样的现象不见了,第三、幼儿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形成了“文明大方,礼貌交住”的良好个性,知道对待同伴要多关心、不轻视,会自由结伴,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分享。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大班幼儿能够形成初步的仪表审美,并能自觉发现、提醒他人仪表的不足,帮助改正,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能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2.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幼儿和家长中起示范带头作用。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见面主动地问好或点头微笑,善待每一个幼儿,不挖苦、讽刺幼儿。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断的加以渗透,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一位家长说:“你们的礼仪教育就象一条线,把各种教育都串起来,真正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这说明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家长,使家长对礼仪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主动配合教师,自觉注意言行,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四、思考

幼儿礼仪教育与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常抓不懈。今后,我们将重视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结合,使实践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根据社会要求不断充实内容,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形成一些适合幼儿的指导方案,鼓励教师创新策略,加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园内的礼仪教育向园外的礼仪培养延伸,让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带动家长及社会的文明行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摘要:礼仪教育,历来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早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认为礼仪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做好,尽管道貌岸然,也只是个有缺陷的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德育能力,增强儿童对德育的敏感性,有助于幼儿品性的发展,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立体化”教学模式是通过幼儿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一个三维体系的礼仪关系来完成的。也就是教师将礼仪教育根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完成;同时强化教师的礼仪行为;还要关注礼仪教育对家庭影响。

不学礼 无以立 篇3

关键词:礼貌教育; 传统美德; 道德教育; 以德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48-001

“以德育人”在不少的学校还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或是就算某些学校想要实行也缺少着力点。有的管理者认为抓德育就是严抓卫生,死抓纪律,查校服、胸卡、头发、首饰,“七不准八不许”。其实我觉得,这些方面固然是德育的范畴,但却不是德育的根本所在;文明礼貌才是做人的起点。

文明的行为能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文明是现代人的处世根本;礼仪是成功人士的潜在资本。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文明、懂礼貌和善待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孙子告诫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胜与剑戟。”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显然是极其重要了。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由于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 总经理走了,年轻人一个个闲不住了,就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大家面面相觑,总经理于是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这些年轻人由于文明礼貌的欠缺,而丧失了一次宝贵的机会。而我也相信,这些年轻人回去以后,一定会对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有更深的体会。确实,也许文明礼貌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

文明礼貌的习惯不是人一生出来就拥有的,这需要慢慢的培养,这里面就关系到老师的教育问题。很多人认为,礼貌教育是班会课的内容,其实我觉得礼貌教育不应只放在班会课上,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教学责任,应该时刻注意以身作则,要把礼貌教育带到平时的课堂中和日常生活中。“您好!”“谢谢!”“对不起!”这些简单的字眼,可以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睦、协调。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其实都是教师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这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身教甚于言教。首先教师应该处处讲文明、讲礼貌,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古人说:“己正而后能正人。”老师对人尊敬,态度温和,对学生就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课堂上,老师用和蔼谦逊的态度与学生谈话,如:“请打开课本”,“我个人有这样的看法”,“这样回答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就感到亲切。如发现某个学生坐姿不端或做小动作时,不训斥叫嚷,而是走到跟前,轻轻扶他一下,或用眼神示意一下,学生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毛病而自觉改正过来。

2.家校合作。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做好家长思想工作,通过家长会以及与家长电话沟通、家访等形式,合力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家长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思想,满足孩子的心理要求,让孩子和家长的沟通更和谐,从而也无形中造就了一个家庭礼貌教育环境。

3.文学熏陶。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以及它所描绘的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灵、仪表,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多欣赏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艺术价值的诗歌、散文等。可以读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诵。这样做,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用语,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指导学生的行动。

4.闪光教育。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闪光点,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利用班会、板报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为了引导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动,可以在班会课上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体会体会。如表演“当老师来我家的时候”(起身迎接,向老师问好,让座端茶,送老师出门时说“再见,请再来”)。“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说“谢谢!”“费心了”)。“打扰了别人的时候”(说“对不起”“请原谅”)。“对方向你道歉的时候”(说“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这些表演,要有生动的表情,文雅的举止,亲切、规范的语言。学生通过表演,可以加深认识,得到精神的享受,体会到文明礼貌的美。还有,把同学中间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和事登在板报上;把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分阶段登在黑板报上,让学生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定期评价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从而明辨是非、美丑,受到深刻教育。

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长期的生活学习教育的过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他的行为准则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在不经意中也许还会绽露出不文明礼貌的行为,这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所以,要想减少或者避免不文明礼貌现象的再次发生,需要我们长期地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德育教育。

不学礼、无以立--门诊部医护礼仪 篇4

自古以来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古人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对礼仪的要求和态度一直是很严肃与谨慎的。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有“虚席以待”、以及“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泛流传。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社交面的扩大,礼仪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仪不仅是自尊的表现,而且是对他人的尊重。

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在为人处世这项大学问中,礼仪举止是否得体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礼仪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得体的衣着,文雅的举止,恰当的问候,有礼的行为所体现的已不仅仅是个人很有礼貌的简单层次,而且是个人才能、自信心、热情、对生活的热爱等等积极的心态。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什么是礼仪?礼仪是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人际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治国安邦、立身处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礼者,即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仪者,即为规范的表现形式。礼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规范的表现形式”。两千多年前的先哲传来充满历史沉淀而深邃的经典“不学礼,无以立。”在耳边回荡。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现代礼仪势在必行,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普及大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及大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

我很庆幸自己在学生生涯里学习了《现代礼仪》这门课程,让我在以后的竞争中可以具有很大的优势。这门课程从待人接物、着装仪态、用餐礼仪、商务交际、面试应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深入细致的介绍了礼仪在各个方面的规范要求,这些文明礼仪上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详细规范的礼仪要求不仅使我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更加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也将对我日后的面试应职和工作中产生深远影响。

上一篇:细雨春风花落时下一篇:最新薪酬专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