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案(精选9篇)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案 篇1
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综述
对模具现代制造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高速铣削、绿色制造、软件技术、快速制模、检测技术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研究,指出了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作 者:赵丹阳 宋满仓 王敏杰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刊 名:模具制造英文刊名:DIE & MOULD MANUFACTURE年,卷(期):“”(8)分类号:F4关键词:模具 现代制造技术 发展趋势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案 篇2
1 高速铣削加工技术
高速铣削加工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能够减少切削产生的热量, 弥补了传统技术加工时工作面处温度上升和变形较大的不足, 有利于温度敏感材料的加工作业, 又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此外, 高速铣削加工时切削深度及力度都较小, 能够大大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 在薄壁零件的加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高速铣削加工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保证产品的精度和质量。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高速铣削加工技术也更加趋于智能化、自动化, 在模具制造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电火花铣削技术
在电加工机床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及性能上, 国外的研究水平已经相当先进。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是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 其具有减少材料性能影响、降低模具制造成本等优点, 利用高速旋转的管状电极进行二维或三维的加工作业, 弥补了传统技术需要实现准备成型电极的不足。在人们对安全重视程度提高的背景下, 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危险控制和防范备受人们关注。欧共体对电火花加工机床具有严格的安全性要求, 必须经过CE (Conformite Europeenne) 认证的电火花加工机床才能够进入市场。电火花加工技术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辐射, 它对员工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随着国际上对安全环保概念的重视, 增加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成为科研人员必须攻克的难题。
3 新一代模具CAD/CAM软件技术
当前,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科研人员研究的模具软件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等优点和明亮的应用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模具CAD/CAM软件技术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与传统设计方法不同, 模具软件技术更加注重对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应用, 综合考虑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等影响影响因素, 以丰富知识和实例为基础, 增加先进技术的应用力度, 使设计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安全性。新一代模具CAD/CAM软件技术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与计算机先进技术相结合, 获取模具结构设计时的各方面信息, 以便对模具制造的检测、评估和数字化精准加工。随着科技的发展, 市场需求表现出多元性, 以往仅以功能模块完整程度作为评估软件性能指标的方法已经遭到摒弃。目前, 对软件性能方面的评估还要综合考虑功能模块是否方便信息的互享与收集、共用同一数据模型、有利于模具的设计和生产等一系列流程的因素。
4 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先进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激光快速成型和无模多点成形技术两种, 下面对两种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4.1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 (RPM)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 (RPM) 是指利用CAD/CAM等软件建立的三维模型, 运用数字化技术控制激光进行加工, 最后得到实体模型的技术。我国在此项技术上的研究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并逐渐将其应用于商业生产领域。国际上应用于商业生产领域的快速成型技术主要有分层实体制造 (LOM) 、熔融沉积成形 (FDM) 、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和三维打印技术 (3DP) 等。我国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要归功于清华大学。其在引进美国的立体光刻或称光敏树脂激光固化 (SLA250) 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 不断分析研究, 开发了“M-RPMS-型多功能快速原型制造系统”, 对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无模多点成形技术
无模多点成形技术通过对一系列排列整齐、高度可调的基本体精准控制的方式, 实现材料的三维曲面成型, 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生产效率。国内无模多点成形技术的研究重任主要是由吉林大学承担。目前, 该高校已经将我国无模多点成形技术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 并设计制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模多点成形设备。
5 现场化的模具检测技术
随着模具设计制造对精度要求的提高, 模具检测技术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传统模具检测技术很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目前, 模具检测时一般采用新一代三坐标测量机, 其不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还能对温差进行控制, 降低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保证检测结果的高准确性。
6 模具抛光技术
人们在提高模具功能要求的同时, 还特别重视模具的表面质量。国内模具抛光技术仅能达到Ra0.05μm级别, 还不能满足光学仪器、相机镜头等精密零部件的透明度和精度要求, 部分材料及工艺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和引进, 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未来对模具抛光技术的研究必定成为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
7 结语
现代制造技术中需要大量的模具,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现代制造技术刺激了模具技术的发展进步, 模具技术的发展进步反过来又改进和提高现代制造技术。应该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 利用现代科技, 促进模具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阳, 宋满仓.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综述[J].模具制造, 2013 (08) .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案 篇3
关键词: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特点;应用
我国模具制造业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为其制造提供了基本保障。根据相关统计发现,模具制造中应用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并不罕见,在工艺品、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等方面应用广泛。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塑料产品制造有90%以上均需要使用模具来完成制作,通过将材料成型加工实现产品的组合,模具在制造业中地位重要。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完成精度高、形状复杂、品种多遍的加工,但也存在生产批量小(受产品更新换代影响)、专业性强的局限性。目前精密模具的制作中,数控加工技术无法替代,是模具精度的保障。本文以数控加工技术为主线,研究了其在模具制造中的作用。
一、模具数控加工的特点
(一)精度高。模具的制造必须确保模具符合设计精度要求,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对误差需严格把控,否则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体积数据不匹配而影響使用效果。正常情况下,在高精度的模具加工制造时是根据产品状态将范围控制在10%-20%,精度越高,制作过程中溢料可能性越低。模具制造精度越高,在制造完成后越容易脱模,可保障产品表面具有较高的光洁度。
(二)专业性高。使用模具加工具有较高的加工效率,尤其表现在单件产品的生产方面。一套模具可长时间生产数量较大的产品,但相对而言模具零件也具有较强的专用性。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对于某一产品而言,使用模具加工往往在生产几套之后可能会转向为小批量或单件生产。
(三)系统性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对于较复杂的产品,其精度的控制、产品的组装都需要多个步骤共同完成,每一个步骤均需要专业性的模具。模具的组成是根据产品设计与规划来设定的,而且对于某一产品的制造,模具的设定通常处于同一生产线。因此在设计模具前需综合考虑产品的特点以及模具之间的制约关系,确保模具使用的有效性。
二、模具制造中数控加工的应用
(一)两者间关系。现阶段,模具的制造与加工需通过数控技术来完成,这决定了模具是否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在以往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技术的落后性,模具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均有所欠缺。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具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在精度上更符合设计要求。因此产品成型后,表面光洁度更优,且各部分契合程度更高。数控加工有许多方式,例如数控磨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铣加工等等,在具体的模具制造过程中可根据模具特点、技术要求、具体用途、工艺难度、制造要求、精度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
(二)数控方式的选择。在选择合理的数控加工技术前,首先需系统性分析模具的那边类别以及加工要求,从而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以提升加工效率、控制加工成本、保障加工精度为最终目标。例如对模具的型孔、型腔加工时,可通过数控电火花成型方式完成加工:若产品对模具的精度要求较高,或模具具有几何曲面特征,则可使用数据磨削加工方式;对于带有曲面的模具或外形轮廓相对复杂的模具而言,在数控加工时可采用压铸模、注塑模等数控线加工方式:对于存在旋转状态的模具可采用车锥面、车孔、车外圆等数控车削加工模式:对于形态较复杂或存在异常、细微要求的模具可采用数控线切割方式。
(三)数控技术的发展。模具的零件加工是制作整套模具的重要工序,产品精度受到模具精度影响,直接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传统加工工艺中,模具的制造采用人工或简单机械,在精度及效率上远不及数控设备。随着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应用令模具在精度上有了很大提升,且在制作工艺上逐渐升级为智能化、集约化模式。传统制作过程中,工件的重复装夹会产生精度误差,但目前现代模具加工中已经可应用五轴加工中心。换言之,现代化的模具数控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传统技术上的难题已经基本解决,目前性能的提升主要依靠设计以及工艺分析两方面,对模具加工的过程、步骤完美规划,确保零件制造高精度化。
(四)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PLC技术不断发展为数控加工技术的革新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数控机床的自动控制均采用PLC技术,其程序的编织及处理均由电脑操作完成,简单的编程也可以手工输入,但产品的精度检测还需由电子技术来完成,可见现代数控技术容纳了当前众多前沿尖端技术。此外,为顺应社会需求,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也增添PLC数控操作内容。掌握好机床各项操作技能、计算机自动化技能及软件编程等技能是现代模具制造师不可或缺的技能于职业要求。当然,不同类别产品的加工工艺技能也十分重要。
结束语: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模具正朝着复杂化、精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在发展趋势方面,首先应对精度有所保障,其次需在制作成本上加以控制,达到客户生产速度快且性价比高的要求。模具制造效率与质量离不开数控技术的高精度加工与高速加工,相信未来在模具核心部件的加工上也会更多地采用数控加工技术与设备来完成。总之,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制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精度、复杂性与制造效率上作用明显。
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学习总结 篇4
一.学习总结及感兴趣的部分
本学期我学习了现代设计制造技术这门课。通过学习,我对这门课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这门课分为现代制造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两大部分。
现代制造部分主要介绍了:制造业与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和高速切削技术。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先进制造技术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高速切削技术部分主要介绍了高速切削机理、高速切削刀具技术、高速切削机床技术、高速切削工艺技术、高速加工的测试技术。相比于常规切削而言,高速切削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提高生产率;(2)提高了加工精度;(3)能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4)可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5)降低了加工成本。目前高速切削主要应用于汽车工、航空航天工业、模具工具制造、难加工材料和超精密微细切削加工领域。高速加工对机床提出的要求也更高了,主要有:(1)主轴转速高,输出功率大;(2)进给速度高;(3)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的加速度高;(4)机床的静、动态特性好;(5)机床的其他功能部件性能高。
现代设计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工业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是创新理念与设计实践的结合。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融汇在设计之中,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2.反求设计:
反求设计(也称逆向设计),是指设计师对产品实物样件表面进行数字化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并利用可实现逆向三维造型设计的软件来重新构造实物的CAD模型(曲面模型重构),并进一步用CAD/CAE/CAM系统实现分析、再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 的过程。3.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绿色产品设计内容包括:绿色材料选择设计;绿色制造过程设计;产品可回收性设计;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绿色物流设计;绿色服务设计;绿色回收利用设计等。在绿色设计中要从产品材料的选择、生产和加工流程的确定,产品包装材料的选定,直到运输等都要考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寻找和采用尽可能合理和优化的结构和方案,使得资源消耗和环境负影响降到最低。
先进管理技术部分主要讲了几个概念,什么ERP ERP2,MRP等等,知识相对有点枯燥,我也就不再赘述。
通过学习《现代设计制造技术》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局限在自己所研究课题的领域,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我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意识到科技带给我们的利益是巨大的,这促使我更加努力的以严谨的态度学习科学知识,以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二、感兴趣的部分
先进制造技术的前两章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和一张张ppt图片的展示,使我深深地意识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发达不发达,关键就看其制造业发达不发达。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制造业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纵观欧美发达国家,他们的科技之所以如此发达,都是由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的。例如,集所有最先进的科技为一身的航天航空业,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零件都必须是最好的、最精密的,不容得有一点点的误差。而制造高精度的零件靠什么设备呢?毫无疑问,靠的是精密的机床!在课上,袁老师给我们放了几段国外先进机床的加工视频,一个毛坯材料无需人工干预,经过几分钟的高速切削,就能加工出一个精度相当高的零件。当时看完我就很震惊,不由得佩服外国机床的先进之处。曾经我也看过国内的某些数控加工中心,当时以为那种数控加工中心已经很先进了,但是和外国的机床比起来,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袁老师还告诉我们,现在世界上制造机床最先进的国家是瑞典。我想,瑞典那么一个小的国家,其制造业水平居然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三、对这门课的建议
对于这门课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在讲解现代制造部分的时候,老师最好能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下当地的企业,了解他们的制造工艺,制造过程。再配合在课堂上观看外国的先进制造技术,让同学们对先进制造技术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教学论文 篇5
一、构建高职现代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战略上基本达成共识:专业建设要突出重点、摁住底线,即通过一个核心样板专业(实力强、就业率高)来示范辐射,带动专业群(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关、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建设,实现整合资源、提高绩效、分层分类教学。
(一)“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组建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
国内机械制造企业众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借助产业集群,企业间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周期,同时催生了大量综合性强的技术型产品,促进了工业4.0时代的正式到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必然要适应产业集群的需要,走专业群路线。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的方式,组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涵盖从原材料组织搬运、产品设计、机构设计、数控加工、夹具制造、模具设计制造、电气控制、气动技术、光感技术、工业视觉、产品装配等一系列技术技能要求,并结合目前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升级,涵盖高端技术集成等技术领域。整合后组建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侧重流程控制、装调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侧重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数控技术(侧重工艺、材料、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侧重模具设计与成型)、检测技术及应用(侧重产品检测、品质管理)以及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侧重现代焊接与装配)等。
(二)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设定专业培养层次与目标时,离不开国家强调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总的思路。核心牵头专业设计时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在辐射、带头功能的指引下,以培养技术能人、素质国人(生活+技能)来匹配现代产业体系,进而规划专业群发展版图。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密切依托机械装备产业,跟踪光机电气综合性前沿技术,提升人才技术技能含金量。通过多次下企业观摩和学习,结合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围绕机械装备制造业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按照工作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最终形成“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与实训手段
(一)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拓宽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适应专业群各专业内在共性需求和特色化发展的实践资源体系,通过专业群内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降低实训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开放共享专业建设全部资料,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企业培训需求,提高资源开放共享效益,
(二)深化校企共建模式,提升实践教学内涵
在专业群实践实施方面,通过校企资源互补,夯实企业职工培训、职教师资培训以及企业技术服务平台,使得专业群在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产品开发、技术革新、设备维修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全面提高,为行业企业发展和兄弟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依托专业技能抽查标准题库,真刀真枪开展项目训练
针对职业院校来说,规范与优化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提高教育质量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以“贴近企业行业实际需求、引导教学和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湖南省于12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首轮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反响强烈。构建并优化与高职日常教学相辅相成、凸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过程监控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抽查制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
(四)构建“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为适应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广泛开展跨专业实践,系统设计实训体系。在专业群实践平台基础上,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形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以“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三、逐步健全专业群教学体系保障发展机制
(一)校企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专业群
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整合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联合国内知名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校企双主体”建立以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主导的专业建设组织运行构架。建立专业群校企共建制度、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技术研发与推广制度以及培训中心运行管理制度等。通过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技术、新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群中典型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强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集约化管理,建立校内、外共享机制,对实训基地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逐步实现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
(二)完善教学评价,改进质量监控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融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注重能力评价,建立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的开放式多元综合评价制度。强化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负责人为主导,协调各专业相关管理资源,制定了柔性模块课程选修办法。在专业教学过程的关键点设置质量监控要素和指标,掌控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质量情况,实行教学全过程动态控制。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案 篇6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教案第10次课--13次课
第 十 次 课 授 课 提 纲 第四节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一、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作原理 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 PLC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系统。它不同于通用计算机的是:它是为工业现场开发,具有更多、功能强大的I/O接口和面向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编程语言。如图2-33所示,是一个小型PLC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1)可靠性高 (2)编程简单 (3)灵活性好 (4)直接驱动负载能力强 (5)便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另外,利用其通信网络功能还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 3.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PLC内部工作方式一般是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在一些大、中型的PLC中增加了中断工作方式。当用户将用户程序调试完成后,通过编程器将其程序写入PLC存储器中,同时将现场的输入信号和被控制的执行元件相应的连接在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模块的输出端,接着将PLC工作方式选择为运行工作方式,后面的工作就由PLC根据用户程序去完成,图2-34是PLC执行过程框图。PLC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完成六个模块的处理。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业中,PLC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数控机床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PLC作为开关量的控制。除了数控机床,其它的加工设备目前也在越来越多的采用PLC进行控制,例如组合机床、各种自动化生产线等都使用了PLC控制。 (一)数控机床使用PLC的类型 数控机床使用的PLC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内装型”PLC;另一类是“独立型”PLC。 1.内装型PLC 如图2-36所示为内装型PLC的CNC系统框图。 2.独立型PLC 所谓独立型PLC实际上就是一个通用型PLC,它完全独立于CNC装置,具有完备的硬件和软件,独立完成CNC系统所要求的控制任务。如图2-37所示是独立型PLC与CNC和机床的连接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独立型PLC,不但要与机床侧的I/O连接,还要进行与CNC装置侧的I/O连接。所以,独立型CPU造价较高,性能价格比不如内装型PLC。 (二)PLC与CNC及机床之间的信息交换 在信息交换中,分为PLC与CNC之间的信息交换和PLC与机床之间的信息交换。 PLC与CNC之间的信息交换分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方向是CNC向PLC发送信息,主要信息有各种功能代码M、S、T的信息,手动/自动方式信息,各种使能信息等;另一个方向是PLC向CNC发送信息,主要信息有M、S、T功能的应答信息和各坐标轴对应的机床参考点信息等。 PLC与机床之间的信息交换也分为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方向是PLC向机床发送的信息,主要信息有控制机床的`执行元件,如电磁铁、接触器、继电器以及各种状态指示和故障报警等;另一个方向是机床向PLC发送信息,主要信息有机床操作面板输入信息和其上各种开关、按钮等信息,如机床起动/停止、主轴正转/反转/停止、冷却液开/关、倍率选择、各坐标轴点动以及刀架卡盘夹紧/松开等信息,还有各运动部件的限位开关,主轴状态监视信号和伺服系统运行准备信号等。 第二章小结 本章介绍的CNC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CNC系统的硬件从电路板结构来分,有大板结构和模块化结构两种,从使用的微机结构来分,有单微机结构和多微机结构。为了完成控制机床的任务,CNC系统都有一套专用软件,即系统软件,它一般包括输入数据处理、插补计算、位置控制、速度控制、管理和诊断等软件。输入数据处理软件包括程序段的输入、存储、译码及预计算(如刀补计算)等内容。插补计算是CNC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CNC系统的插补算法有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数据采样法等。CNC系统常见的软件结构有前后台型和中断型两种。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有开环伺服系统、闭环伺服系统、半闭环伺服系统和CNC伺服系统。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的机械结构与普通机床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采用了精密的滚珠丝杠副、消除间隙机构、精密的导轨(如直线导轨、液体静压导轨、贴塑导轨等)。位置检测装置是保证闭环和半闭环伺服系统精度的关键,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有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光栅、磁栅等。 数控机床的主轴驱动方式有变速齿轮传动、带传动、用两个电动机分别驱动主轴、内装主轴电动机等。主轴调速有电动机调速和机械齿轮变速。为满足数控机床低速强力切削的需要,常采用分段无级变速的方法。 PLC在数控机床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如采用PLC作为开关量控制的控制器。本章介绍了PLC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 十 一 次 课 授 课 提 纲 第三章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 第一节 数控车床简介 一、概述 (一)数控车床的用途 数控车床能对轴类或盘类等回转体零件自动地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圆弧面和直、锥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扩和铰等工作。它是目前国内使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数控机床,约占数控机床总数的25%。 (二)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布局 1.数控车床的组成及特点 图3-1为一种全功能型数控车床,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主机 (2)数控装置 (3)伺服驱动系统 (4)辅助装置 与普通车床相比较,数控车床的结构有许多特点: 2.数控车床的布局 数控车床的布局形式与普通车床基本一致,但数控车床的刀架和导轨的布局形式有很大变化,直接影响着数控车床的使用性能及机床的结构和外观。此外,数控车床上都设有封闭的防护装置。 (1)床身和导轨的布局 ①如图3-2(a)所示为平床身的布局 ②如图3-2(b)所示为斜床身的布局 ③如图3-2(c)所示为平床身斜滑板的布局 (2)刀架的布局 分为排式刀架和回转式刀架两大类。目前两坐标联动数控车床多采用回转刀架,它在机床上的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于加工盘类零件的回转刀架,其回转轴垂直于主轴;另一种是用于加工轴类和盘类零件的回转刀架,其回转轴平行于主轴。 四坐标轴控制的数控车床,床身上安装有两个独立的滑板和回转刀架,也称为双刀架四坐标数控车床。其上每个刀架的切削进给量是分别控制的,因此两刀架可以同时切削同一工件的不同部位,既扩大了加工范围,又提高了加工效率,适合于加工曲轴、飞机零件等形状复杂、批量较大的零件。 (三)数控车床的分类 随着数控车床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产品繁多、规格不一的局面,因而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数控系统的功能分类 (1)经济型数控车床 (2)全功能型数控车床 如图3-1所示,它一般采用闭环或半闭环控制系统,具有高刚度、高精度和高效率等特点。 (3)车削中心 (4)FMC车床 2.按加工零件的基本类型分类 (1)卡盘式数控车床 (2)顶尖式数控车床 3.按主轴的配置形式分类 (1)卧式数控车床 (2)立式数控车床 具有两根主轴的车床,称为双轴卧式数控车床或双轴立式数控车床。 4.其他分类 按数控系统的不同控制方式等指标,数控车床可分为直线控制数控车床、轮廓控制数控车床等;按特殊或专门的工艺性能可分为螺纹数控车床、活塞数控车床、曲轴数控车床等;按刀架数量可分为单刀架数控车床和双刀架数控车床;另外也有把车削中心列为数控车床一类的。 二、数控车床的典型结构 下面主要介绍全功能型数控车床的典型结构。 1.主传动系统 数控车床主运动要求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有足够的驱动功率,主轴回转轴心线的位置准确稳定,并有足够的刚性与抗振性。 图3-3为济南第一机床厂生产的MJ-50型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图。 2.进给传动系统 数控车床进给传动系统是用数字控制X、Z坐标轴的直接对象,工件最后的尺寸精度和轮廓精度都直接受进给运动的传动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此,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应充分注意减少摩擦力,提高传动精度和刚度,消除传动间隙以及减少运动件的惯量等。 为使全功能型数控车床进给传动系统要求高精度、快速响应、低速大转矩,一般采用交、直流伺服进给驱动装置,通过滚珠丝杠螺母副带动刀架移动。刀架的快速移动和进给移动为同一条传动路线。 如图3-3所示,MJ-50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分为X轴进给传动和Z轴进给传动。 3.自动回转刀架 数控车床的刀架是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直接影响机床的切削性能和工作效率。回转式刀架上回转头各刀座用于安装或支持各种不同用途的刀具,通过回转头的旋转p分度和定位,实现机床的自动换刀。回转刀架分度准确,定位可靠,重复定位精度高,转位速度快,夹紧性好,可以保证数控车床的高精度和高效率。 按照回转刀架的回转轴相对于机床主轴的位置,可分为立式和卧式回转刀架。 (1)立式回转刀架 (2)卧式回转刀架 4.机床尾座 如图3-4所示为MJ-50数控车床出厂时配置的标准尾座结构简图。 第二节 数控车削的加工工艺与工装 一、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 理想的加工程序不仅应保证加工出符合图样的合格工件,同时应能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应用和充分的发挥。除必须熟练掌握其性能、特点和使用操作方法外,还必须在编程之前正确地确定加工工艺。 由于生产规模的差异,对于同一零件的车削加工方案是有所不同的,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经济、合理的车削工艺方案。 (一)加工工序划分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工序可以比较集中,一次装夹应尽可能完成全部工序。与普通机床加工相比,加工工序划分有其自己的特点,常用的工序划分原则有以下两种: 1.保持精度原则 2.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 实际生产中,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要根据具体零件的结构特、技术要求等情况综合考虑。 (二)加工路线的确定 下面举例分析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时常用的加工路线。 1.车圆锥的加工路线分析 在车床上车外圆锥时可以分为车正锥和车倒锥两种情况,而每一种情况又有两种加工路线。如图3-5所示为车正锥的两种加工路线。按图(a)车正锥时,需要计算终刀距S。假设圆锥大径为D,小径为d,锥长为L,背吃刀量为ap,则由相似三角形可得: (D-d)/2L=ap/S 则:S=2Lap/(D-d),按此种加工路线,刀具切削运动的距离较短。 当按图(b)的走刀路线车正锥时,则不需要计算终刀距S,只要确定了背吃刀量ap,即可车出圆锥轮廓,编程方便。但在每次切削中背吃刀量是变形的,且刀切削运动的路线较长。 图3-6为车倒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案 篇7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原《山东机械》)杂志创刊于1965年,是立足山东区域制造业科技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面向国内外制造业领域,介绍与传播国内外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及其最新产业化应用的制造业主导性科技期刊。杂志双月刊,大16开精装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现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期刊。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遵循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力求展示有实用推广价值的制造业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改造的先进经验,反映国内外制造业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和应用,综合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设有专论与综述、设计与制造、工艺与装备、自动化与控制、现代生产与管理、行业交流等栏目,可供广大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参阅。
2、稿件要求
(1)来稿采用A4纸打印(并附软盘),或通过E-mail方式。每篇文章(包括图表)字数以3000~4000字为宜。
(2)投稿应注明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工作单位、详细地址、邮编、有效联系电话以及E-mail等。
(3)本刊审稿期一般为3个月,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若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请自留底稿,稿件未被录用,恕不退稿。
(4)各种基金资助项目文章,请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此类文章优先录用。
(5)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编入以上数据库,在投搞时注明。
(6)本刊对所录稿件有进行编辑处理及摘要发表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请事先声明。
(7)文章内容严禁抄袭、剽窃,作者来稿文责自负。
作者向本刊投稿,视为已经认同以上要求。
3、稿件格式
文章参照以下格式:
▲标题:要求简单明了,概括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作者署名:以不超过5位为宜,作者工作单位、所在城市、邮编应准确。
▲中文摘要:要求简明扼要,用语规范,字数不超过200字。
▲关键词:要求准确规范,不少于3个。
▲英文基本信息(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要求翻译准确。
▲正文:要求条理清晰,用语规范,文字简炼,文中必须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GB3100-93),物理符号应符合GB3101-93,数字用法符合GB/T15835-1995。公式清晰,上下标准确。
▲参考文献:严格按照CAJ-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撰写。参文类型见下表:
参考文献举例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保存年.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案 篇8
关键词:现代制造技术;农业机械;数控机床;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S2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1-0065-02
20世纪后期,现代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加快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步伐,使现代制造技术逐渐应用于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将现代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机械中,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数控机床的应用
改革开放后,数控技术开始运用到我国农业机械制造领域中。在这30多a的时间里,我国的机床设计造型得到了快速发展。
当前,大部分国产数控机床厂商采取的战略是与国外合资,不能形成系列产品,导致农业机械零部件的生产厂家缺乏选择性;国产供应商不具备农业机械零部件制造工艺的开发能力,且大多缺乏丰富的制造经验。为加快国产数控机床进入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步伐,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当前,现代机械零部件制造已经进入快速生产时代,生产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深受自动化信息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的影响。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技术逐渐被运用到农机零部件制造领域中。只有保证机床制造体系的可靠性,才能保证机床的可靠性。对于机床制造业来说,保证制造过程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厂家开始推出数控机床产品,为制造高质量的数控机床以及柔性制造系统奠定基础,以满足农业机械制造生产的具体要求。
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在设计、制造以及检测农业机械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所构建的三维农业机械模型,设计者不仅可以详细了解每一个部件的质量,还能够全面认识每一个部件的运行性能。三维农业机械模型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农业机械制造商以计算机数据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生产。在虚拟制造系统中,虚拟现实技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虚拟制造系统是由多种学科知识组成的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全面建模、仿真、生产、制造汽车。同时,虚拟制造系统还可以合理拟定产品的检验及实验步骤。
当前,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泛,开始涉及生产设备、工装以及模具等领域,还可以在生产系统、工艺过程中完成建模、修改、分析及优化4项工作。另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应用于柔性生产系统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设计中。
现代农机测试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农业测试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然而虚拟化后的测试仪器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还可以适当的增、减模块,能够达到重新配制现有系统的目的,最终满足测试的具体要求。
由于在生产及设计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虚拟模型及设备模型,因此可以对设计以及制造等生产过程进行建模。在设计产品阶段,除模拟产品制造的整个过程外,还要对产品性能及制造技术等进行预测,以更好的开展生产活动,确保工厂与车间的设计与布局更加合理。在模拟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检查产品生产线的布局以及各项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既可以缩短开发周期,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对那些不可加工的模型来说,需要修改模型后再进行模拟。
在农业机械工业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产品以及制造产品仍处于摸索阶段。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完善,农业机械工业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3.1 智能CAD技术与农机产品的设计
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产品设计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现代CAD技术开始沿着信息、过程以及企业集成的道路发展。计算是传统CAD技术的基础,增加了处理符号推理工作的难度。符号推理在农业机械设计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入人工智能法,借助专家系统技术来推动智能CAD技术的发展,可以满足创造性设计的实际要求。
ICAD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智能体以及多种CAD功能模块组成。在ICAD技术中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表示与建模设计知识的方法;2) 知识的利用;3) ICAD体系结构。在ICAD技术中,方案设计、支持变型设计的装配建模是2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将ICAD技术引入到农业机械设计中,可以帮助农业机械企业解决很多问题,如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3.2 农业机械设计领域的特点
1) 多种多样的结构类型以及型号。比如:在设计播种机时,按照农作物的品种以及农艺特点,将其划分为精密播种机、有条播机等;按照工作原理,将其分为机械式、气力式等播种机;按照作业幅度,将其划分为单体播种机、双行播种机、四行播种机等。2) 较为稳定的功能结构。通常情况下,播种机是由机架、地轮等部分组成的。播种机的型号不同,则它们的部件类型、结构参数都存在差别,但是产品功能基本相同。3) 季节对农业机械试验有特别大的影响。通过利用ICAD技术,既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又可以降低成本。
3.3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
数字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随后在控制加工机床的加工运动中开始应用。在其发展历程中,衡量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就是数控机床技术水平。当前,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企业将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产品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后,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开始与制造技术融合起来,使制造业开始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的大型企业已经完全实现了无图纸生产。
在快速成型、机器人化机床等方面,制造过程技术有所突破,为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数字化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如数控技术等),但其在农业生产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采取CAD/CAM技术提高我国农机产品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水平。
4 结语
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是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加工技术充分结合起来的产物,与一般的机械制造技术有着明显区别。在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过程中,要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拓宽农机化技术领域,将一些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整合起来,推动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快速发展。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案 篇9
满成功!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于10月28日-30日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师资科研处处长郭春鸣,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长庆,中国机电一体化协会秘书长王军,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顾玮、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徐伟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吴钧,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华圣,120多名各职业院校的院校长,110多名大赛专家、裁判,来自25个省、直辖市487名选手,共700多名选手、专家和职业院校院校长观摩、参加了本届大赛。
本届大赛共设有数控加工中心装调与维修、数控铣床装调与维修、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柔性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系统编程调试、汽车全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共7个专业赛组的比赛,每个赛组均分为高职教师组、中职教师组。
浙江省教育厅鲍学军副厅长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本次大赛是在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背景下进行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大赛与以往大赛不同之处,一是采取“实际操作+教学设计”组合方式进行考核,以考察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二是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了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他希望参赛选手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希望组委会严格按照比赛章程,评选产生各级奖项,维护职业院校良好形象。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师资科研处处长郭春鸣在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已从前几年的结构调整、规模增长,进入到全面提高质量、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制度建设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旋律是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作为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举办职业院校教师大赛,是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体现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方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交流、技能切磋的平台。教育部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赛工作。最后,他代表教育部对首届大赛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对所有参赛的中职学校、高职学院的教师表示衷心的问候!
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黄华圣董事长讲话中提到:“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是展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的一次盛会,是职业教育教师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天煌作为本届大赛承办单位之一,将一如既往地鼎力支持大赛:按照大赛组委会要求,竭尽全力,精心准备,为大赛提供高性能、高质量、高水平的竞赛平台;赛前相继开设现代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汽车维修技术三个方面共七个教师技能培训班,为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1100多名教师开展了培训;派出了企业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达比赛现场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为“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硬件平台和一流的服务,同时为明年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比赛期间,各位参赛选手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发挥出很高的技能水平,比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交流了技艺,增进了友谊。全体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团结合作,严格遵守大赛规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证了大赛的圆满成功!
首届教师技能大赛得到了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共产生一等奖30名(队)、二等奖75名(队)、三等奖103名(队)。141名选手获得“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称号。获奖名单如下:
一、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 1.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系统编程调试(高职组)一等奖 陈永平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 李俊涛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王晓栋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 陈 静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陆建荣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 李 翔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系统编程调试(中职组)二等奖 谢一东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三等奖 陈 浙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3.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高职组)一等奖 王利民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丘廷明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 王海浩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张博舒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魏祥祯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孙 丽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辛会珍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三等奖 杨建平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刘守林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陶 银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 科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杨春泉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何朝阳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王慧英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4.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中职组)一等奖 何云林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苗 胜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二等奖 陈海鑫 温州机电技师学院
谷兴祥 浙江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张永胜 内蒙古阿拉善盟经济开发区中等职业学校
葛向荣 宁波市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
杨方虹 温州机电技师学院
三等奖 朱 杰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杨玉文 贵州省建设学校
戴震班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苏振华 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
夏永波 浙江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向 义 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
5.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高职组)一等奖 金浙良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寇 舒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刘 薇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郑利敏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马玉国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 蒋 玲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白 金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
王 萍 孙立坤 师亚娟 张德田 董改花 姜 磊 宋黎光 冯 毅 赵佑初 赵 勇 赖宋红 刘 勇 杨 帆 赵国平王永康 张松兰 覃嘉恒 金兴伟 陈 颖 刘继修 郭志冬 潘康俊 叶新颖 梁玉文 廖毅洲 李 伟 朱清智 王 凯 刘晓磊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烟台职业学院
6.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中职组)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郭 军 王 帆 肖若进 杨 勇 郑 飞 张志军 官 伦 杨 雪 梁启津 姚 尧 王 凡 董传刚 庞佳丽 翟东杰 方苗君 倪祝秀 黄立群 王永江 孔令波 李 楠 宫 斌 张金银 朱建杰 张 树 刘 伟 华大赛 华北机电学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温州机电技师学院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哈尔滨技师学院
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哈尔滨技师学院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济宁市技师学院
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 温州机电技师学院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浙江省温岭市职业中专 济宁市技师学院平煤高级技工学校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镇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职业高中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龙港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袁 涛 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
孙 松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汤利东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龚泽君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7.汽车全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高职组)一等奖 陈 建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吴 昊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 肖 燕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张宏阁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王 浩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龚文资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皮连根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张庆良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 王 伟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于 瑞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石锦芸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田云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林朝辉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钟建国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王 琛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陈帮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8.汽车全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中职组)一等奖 孙学武 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丁发平诸暨市职教中心
王 峰 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二等奖 寿 康 诸暨市职教中心
侯贺宁 北京市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
杨华春 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吴春艳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杨秀强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尹新欢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何锦军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三等奖 宁泳钧 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纪 奎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罗 英 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叶仁满 浙江省温岭市职业中专
陈仁波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麻正亮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张 均 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张 云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杨 帆 商洛市商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黄承程 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9.柔性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高职组)
一等奖 胡 健、何 瑞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汤德荣、徐 晖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 宋云艳、李 峰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张国同、李玉华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倪 涛、周小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王 科、吴海涛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王德志、李 瑜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 朱 华、刘雪花 黄冈科技职业学院
杨 征、夏志华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林 福、罗炳莲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蒋朝宁、韦瑞录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王洪艳、王 莹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何振俊、蔡 军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
马中秋、黄卫庭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10.柔性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中职组)
一等奖 陈 光、吴瑜钢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张亚琼、金向杰 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二等奖 万亮斌、童立立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卓建华、覃 娟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雷子山、张益平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技师学院
三等奖 郭丽华、苏艳辉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薛 礼、张 涛 宁波第二技工学校 吕忠妃、钱向东 新昌职业技术学校 邝爱华、张靖辉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孟庆龙、李 强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11.数控加工中心装调与维修(高职组)
一等奖 徐善伟、赵剑庆 山西省晋中市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 李海兵、孙建华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方争、项万明 杭州技师学院
李 亮、周 新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王元生、费美扣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 陈德航、刘 帅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侯恩光、范登胜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邓志辉、裴志坚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道银、冯利华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魏本建、李志梅 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
12.数控加工中心装调与维修(中职组)
一等奖 张 恒、顾宇峰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二等奖 阎寰宇、尹立明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
李国庆、孟 凯 宁波鄞州职教中心 三等奖 徐星灵、祝齐祁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黄灯生、周燕峰 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郝未来、朱云峰 浙江省江山中等业学校
13.数控铣床装调与维修(高职组)
一等奖 张华忠、刘 操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吴长贵、季建华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 二等奖 岳东海、葛永康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于吉鲲、荣治明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李 虹、康勇亮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张 俊、冯 娟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 陈玉娟、蒋文科 河北科技学院
莫秀群、全永强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刘铁军、胡丽兰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陈志平、杨金鹏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黄守宁、何建辉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陈仙明、陈红亮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14.数控铣床装调与维修(中职组)
一等奖 潘 军、王利红 绍兴市职教中心 霍永红、李忠宝 浙江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高 红、李春光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二等奖 刘云斌、朱 勇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丁春荣、林锦浩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杜德骥、王孙洪 缙云县职业中专 吴浙栋、宗灵宝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李 昭、蒋悦情 浙江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王树成、康永全 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 焦连岷、黄 红 华北机电学校
三等奖 张 喜、浦建峰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嘉兴高级技工学校
左进营、杨金杰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潘科峰、樊文武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李秀英、黄莹松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郭昌鹏、戚耀亮 杭州技师学院 王 潇、李 飞 石家庄市职教中心 马海彦、张 喆 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张书林、王明有 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杨 锋、侯 俊 贵州省建设学校
二、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大赛 1.柔性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
一等奖 陈 光、吴瑜钢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二等奖 万亮斌、童立立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卓建华、覃 娟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三等奖 郭丽华、苏艳辉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薛 礼、张 涛 宁波第二技工学校
吕忠妃、钱向东 新昌职业技术学校 2.数控铣床装调与维修
一等奖 潘 军、王利红 绍兴市职教中心
霍永红、李忠宝 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二等奖 刘云斌、朱 勇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丁春荣、林锦浩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杜德骥、王孙洪 缙云县职业中专
吴浙栋、宗灵宝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三等奖 张 喜、浦建峰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嘉兴高级技工学校
左进营、杨金杰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潘科峰、樊文武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李秀英、黄莹松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郭昌鹏、戚耀亮 杭州技师学院
三、获得“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称号的选手(按姓氏排名,排名不分先后)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教案】推荐阅读:
模具制造技术07-14
模具加工技术08-11
模具高速切削技术09-03
模具设计技术12-15
聚合物成型模具制造技术复习提纲06-01
模具技术专业课程教改08-07
模具自动化改造技术10-07
橡胶轮胎模具的技术跨越10-06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教案06-03
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制造业中的应用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