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方式(精选9篇)
现代制造方式 篇1
摘要:从我国现代制造方式的转变角度阐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变革, 与传统大规模生产方式相比, 工作团队、技术创新、员工的福利待遇以及组织感召力等方面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造方式, 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发展。
关键词:现代制造方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当前, 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即以结构优化、注重效益的有效增长, 代替传统的追求数量、无效或低效增长。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制造方式与之相适应。此种制造方式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注重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同时能够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竞争力, 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方式。
一、制造方式演变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相互促进关系
先进制造方式是一种广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采用先进制造模式、拥有现今市场网络组织的工业生产系统。从超微观即企业内部来看, 先进制造方式表现为技术的先进性。在现代制造方式下, 企业把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 对生产全过程重新研究和设计, 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 迅速普及先进技术, 同时要求员工能够快速、灵活地掌握多种新技术, 随时随地处理生产流程中的一切故障, 并且对技术不断加以创新。从微观即企业整体来看, 先进制造方式表现为生产组织模式的先进性。企业的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形”向“扁平形”转变, 在这种组织模式下, 工人需要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来规划和协调企业的整个流程, 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劳资合作关系, 使管理者以充分地信赖工人会努力合作, 且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高速运行为前提, 也只有这样新的组织模式才能使经济得以保持高效运行。从中观即产业体系来看, 先进制造方式是一种以产业链为主干、集群化为依托的网络化市场组织相互合作生产的方式。企业可以针对不同产品的开发生产, 与不同企业组成动态联盟, 从而使企业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资本、技术和经验所获得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所以, 需要在不同的企业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形成团队, 需要员工相互合作, 以整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而这种团队式的工作方式又促进了网络化市场组织的发展。由此可见, 制造方式与企业的人力资源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当一种新的制造方式诞生时, 必须产生一种新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 原有的人力关系势必会阻碍先进制造方式的发展和实现。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制造方式转变的不相适应性
新的生产制造方式向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提出挑战, 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出现了很多阻碍新的生产制造方式顺利转变的问题, 如工作分工过细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员工的创新意识、员工缺乏“安全感”、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弱、企业内部劳资矛盾尖锐以及权力分配不合理等。可见, 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模式中存在着大量弊端, 这些弊端将阻碍我国先进制造方式的形成。
三、转变现代制造方式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发挥员工的参与积极性, 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新的制造方式下, 企业在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工人的积极合作, 因为竞争和效率要求工人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勤劳, 而不再仅仅按照一般标准去操作, 企业要求工人具有“附加的工作量”。附加的工作量是工人真正参与生产过程的表现:证明工人不仅用手更重要的是用心进行生产。此时, 无论是从企业还是从工人个人的角度来看, 工人的工作都是有意义和重要的, 工人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未来规划中去, 企业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都是有竞争力的。那么, 如何充分发挥员工的附加工作量, 增强员工的参与程度,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呢?
(一) 改变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让工人全心全意地参与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去。
在大规模生产方式下, 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营过程被不断分工与再分工, 工作任务被分割为小块, 由很快即可训练胜任的低技能工人进行。此时的员工被边缘化, 成了可以随便替换的零件, 被安置在只注重效率且毫无人性的机器中, 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他们只是一群“出卖劳动力, 获取工资”的自然人, 不知道工作的意义, 更不清楚自己的社会价值;又由于劳动者与产品及生产工具的分离, 使得劳动者必须依赖于由人、机器和工具组成的某个组织才能实现产出。而企业并没有把他们当作组织的一员, 企业的管理者总是想通过技术上和组织上的不断创新来代换掉工人对车间生产的控制, 通过在车间推广技能替代技术, 管理者不仅消除了车间工人对生产过程的价值创造贡献的能力, 而且由于工人缺乏技能和缺乏对组织的自我认同而造成异化, 使工人背离组织目标。
而现代制造方式则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给“附加的工作量”留下足够的空间, 层级体系必须放弃对工作细节的明确说明, 因为经营者不可能准确了解替代的工作方法的所有细节, 也不可能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变量, 所以需要对员工进行模糊性和非正式化处理。而要实现员工工作的模糊化, 必须建立允许工人独立进行工作的精确的行为规则, 形成一种组织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将职业、专长不同的人组织到一起, 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特定任务, 每个团队都有团队负责人, 起到沟通、协调、统筹规划、绩效考评的作用, 同时良好顺畅的沟通保障成员之间协作。团队是基于现在生产方式对高柔性、高灵活性的要求成立的, 这种工作方式不仅满足了员工的归属感需要, 让员工看到了工作的意义, 而且员工可以与他人充分沟通交流, 保证了产量和质量统一到生产的每个环节, 通过不断自行调整以适合整体的需要, 按照使其自身发展和整个团队实现最优化的方式来工作。此外, 组织成员之间往往依赖自己的社会角色在组织中发展非正式行为关系, 成员之间的各种非正式行为的密集化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 这些组织是以成员自己为中心的一个一个的圈子, 在不同的圈子里, 成员的非正式行为表现方式是不同的。非正式组织对变化的环境反应快, 可以弥补组织机械的不足, 起到正式组织的润滑油作用, 促进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可以加强组织文化, 提高组织效益。总之, 企业内部层级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在生产过程中和劳动分工中尽可能发挥工人的参与程度。
(二) 工人的积极参与促进了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推广、产品质量的改善。
在大规模生产方式下, 工厂管理者通过劳动的技术性分工使工人的生产活动范围最小化, 从而最大限度地限制工人必须掌握的技能的种类和多样性。管理者对劳动进行等级划分, 把那些掌握着关键生产技能的工人纳入管理科层, 使这些技能逐步脱离生产车间。此外, 管理者通过投资新技术来减少对车间工人生产技能的依赖, 因为在管理者看来, 技术进步可以替代工人技能, 会削弱工人技能的稀缺性, 从而削弱工人的权力。而对于大规模生产工厂里的工人们来说, 他们对新技术的恐惧, 对新技术的无法正确理解以及对已经熟知的技术变革的担忧, 都使得他们抵制技术进步, 尤其对日常的、频繁的小的技术上的变化更为恐惧。可见,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因技术进步而形成尖锐的矛盾。
而现代制造方式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尽可能地培养车间工人的新技术, 通过岗位轮换制, 让员工掌握多种技能, 同时又让这些工人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来规划和协调工作。因为技能的多样化可以使车间里的工人排除生产中的障碍, 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 多技能的工人将对质量的关注、机器的维护和清理工作在劳动过程中结合在一起, 对如何处理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 即具有持续改进的能力, 也提高了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制造方式的管理者看来, 解决问题是所有岗位上最重要的事, 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向工人提出越来越多的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去解决, 以不断地考验其工作技能, 使工人懂得, 具有解决愈来愈困难问题的能力, 是他们可能得益的最佳方法。
(三) 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 不能忽视员工“安全感”问题的解决。
在现代企业中,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是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所以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 而企业的员工们却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安分, 企业的员工流失率逐渐增高,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现代企业内部员工缺少职业安全感, 如员工处在自己不满意的职业上;没有得到满意的薪金、福利待遇;随时面临失业的危险等。所有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员工不愿意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中。
索林纳斯曾证明过, 在工人职员生涯的早期, 在找到最合适的工作之前往往要变换2~3次, 有时甚至4次工作。这种工作搜寻包括潜在的学习企业规则、习惯严格的工作纪律的过程, 也包括寻找一个乐于接受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伙伴的过程。由此可以提示企业管理者, 在员工工作早期阶段, 企业可以提供员工岗位轮换制, 从而给员工提供寻找到满意工作的机会。
在员工的工资问题上, 企业和员工常常产生重大的冲突, 因为从企业角度来说, 劳动者被看成是商品, 工人的“工资”被看成是单位生产成本的必然组成部分, 看成是可浮动的劳动力成本, 工资的确定是纯经济问题。而工人把工资视为劳动收入, 是付出劳动的一种回报, “工资”与“工作”和“职务”之间是等价的, 因此如果工人的工资是可变的、不固定的, 在他看来, 就是对他全部公民权利及人格尊严的否定。因此, 作为成本的工资与作为收入的工资之间形成了冲突, 这个矛盾不加以解决, 将很难发挥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所以在现代制造方式下, 企业应把劳动者看成和企业的机器设备一样, 甚至比机器设备更重要的长期固定成本要素, 因为人力资源的知识和能力积累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面对员工的福利问题, 企业应该看到, 员工在选择不同岗位时, 由于其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 会希望从企业得到不同的福利待遇。如, 有的人寻找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 他们可以继续学习。那么, 企业就可以根据员工对自我的期望和需求, 通过激励、高薪和被赋予更高的责任来促进员工的满意度, 因为工人寻找的是能够给予其最好回报的地方。
在当前制造业企业中, 威胁到员工安全性的另一个因素是失业。在大规模生产方式转向现代制造生产方式过程中, 由于生产率的提高, 不可避免地出现多余的劳动力, 对企业来说, 解雇工人并不一定是对工人本身的否定, 可能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非人的因素所迫, 但企业确实把经营的风险转嫁给了员工来承担。对员工来说, 失业不仅意味着物质生活将得不到保障, 同时在心理上失去了自尊, 失去了主动性, 在极端情况下, 甚至失去了理性。失业带来的结果是一个人失去了他所依附的组织, 他就变成一个无用的“零件”。失业的威胁不仅对那些饱受长期失业的人产生恶劣影响, 同时对那些没有失业或从不用担心失业的人群也同样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 降低工人们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不确定程度将势在必行。
(四) 要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 必须充分发挥组织感召力。
企业的目的不是利润, 企业的目的存在于社会责任之中, 利润只是企业能否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结果, 利润只是检查企业有无效能, 有无存在价值以及能否存在下去的一个衡量指标。当企业真正履行其社会责任时, 企业对内便具有极强的组织感召力, 即让每个人都成为组织的一员, 拥有享受组织绩效的权利, 从而每个人也愿意为组织的成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车间工人来说, 在组织感召力下, 工人以“管理者的态度”要求自己, 而管理者不再是一个发号施令者, 只是一个工作协调者和组织者, 同时管理层的政策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工会的发展提供契机。总之, 通过激发每个成员为组织目标付出高水平的努力, 组织感召力既可以减少时间间隔, 也可以降低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既定发展投资战略的固定成本, 使提升组织生产能力所需要的资源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现代制造方式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企业大规模生产方式, 使人类相互之间的合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但人力资源无论在什么样的合作方式下, 都是最重要的资源,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职能的转变, 是每个企业急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娜.格兰多里.网络联盟:组织和产业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彼得.德鲁克.新社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武艳.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管理措施简论[J].人力资源管理, 2010.4.
[4]夏厚俊, 徐勋光.增强组织感召力的有效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7.
现代制造方式 篇2
质量保证机制主要的作用是为设备维修质量提供保证,将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工作方式、职责、管理机制以及工作标准与流程等进行统一,从而构成完整的有机整体。立足于系统观点分析,设备维修方案、备件、生产、技术、财务以及维修材料的供应等诸多管理工作,都会对维修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这些也是有机整体内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直接构成了设备维修质保机制。
3.2选择科学的设备维修方法
船舶制造企业中的设备有诸多类型,不同设备的价值与技术性能有极大差异,在生产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有所不同,企业必须要按照设备参数与性能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例如企业内需要持续运转的设备以及利用率非常高的设备,需要进行状态检测维修,一些已经掌握设备磨损规律的设备,或者生产状态下无法停机维修的设备,需要组织定期维修。对于那些故障停机之后修理无法为生产带来损失且利用率较低的设备,则要使用事后维修这种方法。如此可以保证设备维修质量,也可以将维修花费的成本与时间降到最低,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
3.3提高设备维修专业水平
船舶制造企业设备的维修工作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可以适当减少一些不需要的维修车间或通过整合维修车间与设备等手段,将设备利用率提升到最大,进而减少企业的固定资产占用额,充分发挥出现有人力资源作用,实现设备管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升设备维修专业水平,需要与协作化相结合。船舶制造企业中所有设备的维修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外协单位负责完成。比如船企中的电焊机数量庞大,分布区域也较广,往往是由企业生产保障部门负责一级管理,各使用部门负责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工作。由于焊机的品牌、型号较多,不同厂家的焊机设计构造与零配件也大不相同,对于船企的维修人员来说,很难做到与专业厂家一样的维修保养质量,造成焊机在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率上的参差不齐,进而影响了一线人员的生产需求。如果通过与专业厂商签订长期维保合同,势必可以降低维修的人工成本,有效提升维修效率,最终通过与各专业设备厂家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4组织专业技术培训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企业中的生产设备也面临更新换代,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使设备维修技术含量得到加强。所以,船舶制造企业为了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必须要组织管理与维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到企业培训规划当中。首先,针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理论相关知识组织培训,并且将其列为员工教育主要内容,展开分批培训;其次,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根本原则,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培养出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的综合型人才,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再次,企业内部设备管理、维修以及实践操作人员可以组织设备管理会议,提出个人见解,创建浓厚的技术业务讨论氛围;最后,按照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与车间实际运行情况,组织专题讲座,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全面提升企业设备相关人员的操作水平,为企业盈利做出贡献。除此之外,也能够满足企业与职工的发展要求,加强设备生产维修效率,获得更多的综合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船舶制造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所以有关人员必须要加以重视,做好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运行成本与能耗,从而推动船舶制造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传巧.论船舶制造精度管理及过程控制技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8(05):70-71.
[2]翁方勇,王奇,祝林.绿色制造工艺在船舶结构中的设计及应用[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8,14(01):19-21.
[3]梁小满,薛鸿祥,胡小锋,彭晓峰,胡晶,吴伟.试分析信息化视角下提升船舶制造行业管理效率的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01):38-40.
[4]潘燕华,陈婷婷,李向远.船舶制造企业零库存管理物资类别选择决策模型构建[J].财会月刊,,(29):43-47.
现代制造方式 篇3
“相信中国制造”, 这是中国的企业家们提出的口号。如何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接受中国产品, 除了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产品的包装也不可忽视, 这其中就包含着产品的英文名称的获得。
我国国内生产并上市销售的产品, 从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家电, 大多有英文名称。分析它们的英文名称的获得方式有如下几种:
1. 使用汉语拼音
直接使用汉语拼音这种方法, 在产品中比较常见。这种策略看似比较简单, 有时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极富深意。海尔是畅销国内外并被国内外消费者广泛接受的家电产品。其英文名称很简单, 就是海尔两个汉字的拼音haier。但就是这两个汉语拼音, 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这是因为,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 海尔或许没有特殊含义, 但在英语中, haier的发音与单词high的比较级形式higher一致。High的含义是“高”, 其比较级higher的含义自然是“更高”。暗示着更高的产品质量, 更好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当然, 有许多直接使用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名称的品牌, 并不总是赋予品牌如此丰富的内涵, 只是作为一种符号。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日用塑料制品“茶花”, 这种塑料产品质量好, 其英文名称就是直接从“茶花”二字的汉语拼音得来, 即“cha hua”。
2. 以与汉语品牌发音类似的英语单词做名称
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的食品“好利来”, 其英文名称为Holiland。从词汇学角度分析, 可以发现, 这一名称可以分解为两部分, 即:“holi”和“land”。“holi”作为一个词缀, 有“神圣的”之意, 而“land”则有“土地, 地带”等含义。因此, “Holiland”有“圣地”, “神圣地带”的意思, 具有一定的含义。但是这一英文名称更多的还是侧重在其发音上。但“好利来”食品多以连锁店形式经营, 有独立地经营店面, 因此这一英文名字有了深一层的含义:“好利来”食品店有如一块圣地;“好利来”食品味道及佳, 品尝后, 给人美妙的享受, 如至圣地。海信电视的英文名称也具有这样的特点。Hisense, 是其英文名称, 这一名称与单词High sense发音相近, 容易让人们将它与高灵敏度, 高清晰度联系起来, 让受众对产品本身有良好的印象。
3. 直接使用具有特定含义的英语单词
有的产品直接使用具有特定含义的英语单词, 并通过音译获得品牌的汉语名称。“雅戈尔”服饰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雅戈尔”是从英语单词“younger”直接音译而来的。“YOUNGER”是单词“young”的比较级形式, 意为“更年轻的”, 具有深意, 对走出国门的产品来说是个不错的名称, 因为许多顾客都向往可以永葆青春, 让人更年轻的服饰无疑无疑会受到顾客们的青睐, 这一名称因此能给人留下深刻影响。与此相类似, 数码音响产品“纽曼”之名也是由此而来。使用这类产品的大都是年轻人, 而开发这类数码产品的人大多是对数码知识, 计算机知识, 英语知识非常熟悉的年轻人。“双星”是国产的著名鞋类品牌, 双星鞋以其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质量获得了广泛认可。其英文名称是Double Star。Double, 英语中是“双, 对”的意思, 而Star的英语含义既指天上的星星, 又可以指著名的人或物, 即“明星”的意思。因此, 这一名称虽然从品牌的汉语名称直接翻译而来, 却未失其丰富内涵。红玫瑰, 是产自唐山著名陶瓷品牌, red rose则是根据其汉语品牌名称直接翻译获得。
4. 按照汉语品牌的含义进行翻译后得到英文名称
“小护士”是一种化妆品, 观察它的英文名称会发现, 它被翻译成了“mininurse”。“mini”的意思是“微小的, 小型的”, 而“nurse”的意思是“护士”, 可见这是由品牌的汉语含义直接翻译而来, 而且其含义与汉语名称基本保持了一致。“完美”这一日化产品的英文名称是“perfect”。这是将汉语名称直接进行翻译获得的英文名称。如“完美芦荟胶”, 则翻译成:Perfect Aloe Gel。“perfect”一词的含义是“完美”的意思, 这个词本身在英语中就是一个表达美好含义的词。因此, 此处将“完美”这一品牌直接进行意译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5. 使用创造新词
这些创造的新词通常被产品创造着赋予特定的意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著名品牌创维。目睹这一品牌名称, 受众会如何来理解它呢?创维, 顾名思义, 创立并维护。创立者当初是否有这样的意思, 此处不加以考证。试析其英文名称skyworth。Sky, 让人联想到高高的天空, 非常高, 即使最高的建筑也无法企及。Worth的含义是价值。因此这两个单词的组合赋予了这一产品名称非常好的含义这一品牌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该产品具有极高的价值, 值得拥有。
现代制造技术读书笔记 篇4
一、概述:
现代制造技术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等最新技术成果,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能,达到当代制造先进水平的技术。
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加工方法更精密、更高效、更灵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超精密加工
微机械制造
超高速切削
特种加工:(电火花、线切割、激光)
(2)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由计算机控制的制造新技术。
数控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
集成制造技术
快速原形技术
二、先进的制造技术
超精密加工:加工精度可以达到0.1~0.01μm,Ra0.03~0.05μm;典型的工艺包括金刚石镜面切削、超精密镜面磨削、研磨与抛光加工;主要应用在镜面、精密元件、计量标准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上。
微机械制造:精密程度可达10μm~1mm;主要利用半导体工艺的硅微细加工技术。多用于医疗、汽车运输、航空航天、环境、测量分析、制造系统、军事等,尤其以其在生物医学、环境、交通和国防领域。
超高速切削:用超硬材料刀具(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陶瓷刀具、立方氮化硼、聚晶金刚石刀具)和高速设备,以常规切削速度5~10 倍以上的切削速度来加工。目前主要用于飞机、汽车及模具工业。
特种加工:将电、磁、声、光、热等物理及化学能量或与机械能组合,对材料进行加工。
常见的特种加工方法:
三、计算机控制制造的新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E/CAM 技术)利用用计算机直接绘制产品设计,结构分析和辅助生产制造的技术。是实现零件“无图加工”的关键。
数控技术(CNC):如数控机床、数控铣床和数控钻床、加工中心等。
举例:
数控机床:工序自动化程度高,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其加工精度一般在0.005~0.1mm之间,且不受零件复杂程度的影响。
加工中心(MC):是一种功能较全的数控加工机床。常见的加工中心一般分为两类:镗铣类加工中心和车削类加工中心。镗铣类加工
中心集中了钻床、铣床和镗床的功能,主要用于加工箱体类零件,如变速箱、气缸体、气缸盖等。这类零件往往重量较大且形状复杂,加工工序较多。使用加工中心可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中自动地完成铣端面、钻孔、螺纹、镗孔等大部分工序。有的机床还有自动转位工作台,不但可用来保证各面各孔间的角度,而且可进行“掉头镗”,保证箱体零件相对的两个面上孔的同轴度。
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FMS)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自主地完成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任务。
由于柔性制造系统要求技术水平高,投资巨大,造价昂贵,目前主要应用于工业发达国家。据统计,日本、美国和德国所拥有的FMS的数量,大约占了世界拥有总量的70%左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制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各种孤立的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形成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现整体效益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制造系统。
快速原型(RP)快速原型技术是用离散分层的原理制作产品原型的总称,其原理为:产品三维CAD模型→分层离散→按离散后的平面几何信息逐层加工堆积原材料→生成实体模型。
该技术集计算机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于一体,依靠CAD软件,在计算机中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切分成一系列平面几何信息,以此控制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和速度,采用粘结、熔结、聚合或化学反应等手段逐层有选择地加工原材料,从而快速堆积制作出产品实体模型。
柔性制造系统概述
随着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需求多样化、竞争差异化,传统的制造系统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迫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系统所替换,这就使制造系统的柔性越来越重要。柔性 制 造 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控制、高效率地制造某一类中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宜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当制造对象发生变化时,它通过简单地改变软件、工装、刀具就够制造出所需的零件。
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多台数控加工设备;
(2)可以在装夹工位、加工设备、交换工作站之间运送及储存工件的运储系统;
(3)相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同时还可以配置切屑收集、工件清洗等配套设备。柔性制造单元FMC的应用
(1)带棒料输送器的柔性加工单元(QTN200M/500U)
棒料输送机将一根长棒料通过中空卡盘送人机床,车铣复合加工机床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加工,加工完的工件由工件收集器收集并放人储物箱或传送带。棒料输送机根据机床数控系统发出的动作信号继续送料,开始第二个工件的加工。
(2)带自动下料机的柔性加工单元(INT200SY)
机床本身配有切割机与机床并列错位摆放,机床将一根长棒料按照已经编好程序,切成需要的原材料,自动送进机床,然后机床按照已经设好的程序进行工件的加工(车铣复合、利用主副双主轴多工序同时加工),全部加工完成后切割机的上下料装置再将加工完成的工件取出,放到传送带上送出,并再送人原材料,依此类推,实现连续自动加工。机床的自动加工效率较高,机床开动率可达75%,无人运转时间8h以上。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应用
(1)FH6800平面FMS柔性系统
系统由5台MAZAK公司生产的FH6800型卧式加工中心、52个交换托盘、1台清洗机、1台自动上下料机器人,通过MAZAK公司的INETLLIGENTMAZATROLFMS主控单元控制实现系统控制(目前实际配置4台机床)。单机刀库106把刀。最大工作直径1050mm,最大工作高度1m,最大工作重量1500kg。主要担负中小零件的自动加工。具有刀具破损检测功能、红外线测头机 内检测功能。5台机床刀具配置相同,采用冗余控制原则进行控制,系统自动安 排加工任务至空闲机床。可同时实现72h连续运转,24h无人运转。
(2)FH8800立体FMS柔性系统
系统由3台MAZAK公司生产的FH880型卧式加工中心、36个交换托盘、1台两位置自动上下料机器人,一台清洗 机,通过MAZAK公司的INTELLlEGNT MAZATROL FMS主控单元控制实现系统控制(目前实际配置1台机床)。
最大工作直径250mm,最大工作高度1250mm,最大工件重量2200kg。控制原理、特点同上一条线相同。主要担负中型箱体类零件的加工。但此条线交换托盘分上下两层立体放置,同样数量的交换托盘立体放置将大大节约柔性系统的占地面积。与传统的交换托盘平面放置系统相区别,此类FMS被称为立体FMS。系统可实现72h连续运转,24 h无人运转。
四、体会:
通过对现代制造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梳理,初步认识了现代制造技术在当前的发展和应用价值,采用现代制造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高质量,但也会带来短时期内投资巨大、运行成本高的现实问题。然而,要想实现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作为大型的科技企业或者说具有成型产品的企业,必须实施传统加工手段和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尽可能提高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水平。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也深刻体会了所从事的行业以及所采用的加工制造手段与现代制造技术存在的差距,这可能与目前许多企业发展模式有关。我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在农机加工领域,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能大量出现。
目前,轰轰烈烈的MADE IN CHINA 说明了什么?毫无疑问,中国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是制造大国;但却不是制造强国,表现在各行各业„„光纤制造设备100%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85%
现代制造方式 篇5
NC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铁路装备制造企业。随着产品技术的快速升级, 轨道装备企业原有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 已经滞后于技术创新的步伐, 导致在个性化市场需求, 多品种小批量, 短交期的产业发展形势下, 管理水平与竞争对手有着巨大差距。NC公司自2008年开始启动并推行精益生产方式, 初步取得了成效, 但要么成效不能巩固, 要么进展缓慢。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生产方式, 结合企业实际, 创新性的应用实践精益思想, 把握其精髓, 建立快速有效推进模式和方法, 是精益生产方式推进实施中的关键和重点。特别是在推进过程中, 研究精益生产方式推进的有效载体, 逐步深入实施, 才能保证精益生产持续有效推进, 才能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益生产方式。
2 精益生产的基本理论
精益生产方式其核心思想是消除浪费。精益生产理论框架主要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一个目标”是指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进行生产, 最大限度的实现顾客满意, 是一种客户驱动的成本观。“两大支柱”, 是指准时化和自动化。准时化生产, 是以市场为龙头只在必要的时候、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 需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 以平准化为条件。自动化是指一个以团队精神为基础的全体员工的自主化, 任何员工在生产线上发现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 都有权立即停止生产线, 自动排除故障, 解决问题。“一大基础”, 是指改善和连续改善, 通过全员参与的现地现物改善活动作为持续改进的基础, 主要包含: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在工作、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与管理方式上要永远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消除一切浪费。精益生产方式认为“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 包括生产过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 多余的动作、不良品的返工等, 都是浪费。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努力不断消除。
3 精益生产在推行中的问题分析
3.1 精益生产实施战略规划不足
尽管从2008年开始推进实施精益生产方式, 但由于没有系统规划, 对精益生产的理解和认识不足, 工作的系统性不够, 精益生产推行只在局部或部分流程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和开展, 没有深入到企业管理流程, 对企业管理整体带动和提升没有显现出成效。特别是职能管理层面的精益管理成效不大。
3.2 跨部门团队改善较差
精益生产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在各个层面分步实施, 系统展开。尽管公司成立了精益生产办公室, 车间也有相应的实施小组, 但在实施过程中, 需要多个职能系统进入, 并能够有效整合, 使职能管理工作进一步按照精益思想进行梳理和改进, 因此需要一个跨部门合作团队, 以减少职能壁垒对精益生产实施的阻碍。按照二八定律, 理解、支持并参与到改革中的人只占到20%, 80%的人不愿意接受变革或难以快速投入到变革中。抓住关键少数, 逐步带动大多数, 是推进管理变革成功的关键。
3.3 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
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目前在品质、效率、效益的保证能力上还有很多明显的不足。特别是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与精益管理的要求和差距非常明显, 具体表现在:精益生产模式少。在对车间调研写实中,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布局方式, 设备集群式布局大量存在。如在车轴加工工序:工艺流程:新轴毛坯→新轴粗车→新轴精车→轮座磨削→轴颈磨削→加工部位探伤→轴身穿透探伤→新轴交检。 (图1)
工装的柔性化程度低。长期以来, 员工习惯于大批量作业方式, 在产品品种数量不断增加的变化下, 原来的工装设备凸显出不能适应多品种生产的问题。在新产品出现时, 需要重新更换调整, 甚至需要手工作业, 不仅劳动强度高, 而且对产品品质的保证能力显得极为不足。如在横梁组装焊接工位, 一个C70E横梁重约49.6公斤, 需要在水平、垂直进行焊接作业, 但原来工装不能满足要求, 需要人工进行搬运, 三次落地翻转, 一天需要翻转84次, 生产效率制约明显。
工位化作业差距大。如在钢结构生产工序, 拆解—焊接—组装—交验, 均在一个台位完成。占用场地大, 车辆生产周期长, 不同工种间的作业需要相互等待, 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物流管理需要大力改善。部分生产现场存在着逆流现象。工序不均衡现象较多, 集中反映在瓶颈工序。由于物流问题, 造成的不能正点开工和不能正点完工在转向架组装工序和制动组装工序极为明显。货店建设、信息传递、运输流程, 搬运方式等需要改善。
3.4 精益品质管理亟需加强
实物质量虽然在运用中比较稳定, 但一次交验拒收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呈现上升趋势。工艺卡片在生产过程的指导作用不强, 多侧重于工艺质量标准内容, 对作业顺序的最优组合、标准工时、作业方法的管理和研究偏少。动作浪费现场普遍存在。现场品质管理和保证体系仍然更多地延续着靠检验来把关的品管体系, “三不”原则的力度弱。
3.5 设备管理模式陈旧
设备停机时间、设备故障间隔次数等目标管理方式没有在公司大力推行。设备维护保养仍然主要依靠设备部门的故障维修、设备大修等完成;自主保全体系差。“我操作, 你修理”意识在很多员工中存在。
3.6 变革意识的挑战
过多关注工具的应用和推行, 而在精益生产的本质上理解和把握不深刻。部分员工对精益生产工具运用不清楚, 部分员工和管理者在应用工具上, 存在表面化操作;部分企业对基础改善工作如5S、TPM等重视不足, 现场基础改善不深入, 把5S认为是搞现场卫生, TPM认为是做设备擦拭, 改善提案仅是合理化建议, 标准作业成为作业标准等等。
4 精益生产方式应用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4.1 制定精益生产实施规划
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精益生产采取分三阶段策略。第一阶段, 重点推进建立成熟的精益示范线, 实施标准作业, 形成运行、维持、点检评价机制和改进目标, 让全体员工看到示范区的改善效果, 形成精益生产的示范和标杆。初步建立5S、TPM、提案改善、一个流生产、劳动效率、财务指标等分解落实、考核评价体系。第二阶段, 全面推进精益生产。深化示范线建设, 在稳定的基础上, 完成由示范区向各车间的全面扩展和平移, 职能部门在系统内积极倡导和推广精益改善, 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精益生产评价、考核体系。开展精益品质管理, 以顾客的角度思考价值, 将精益品质的理念、体系和方法与公司质量体系相融合, 在工程中造就品质。深化精益培训、专业技能和改善技能培训, 培养精益人才。开展精益供应链管理。以建立高效采购体系为目标, 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实施管理输出, 从信息、采购、交货、运输、搬运等方面体现精益原则, 探索供应商管理的新途径, 降低采购成本, 缩短采购周期。第三阶段, 构筑精益战略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合公司自身特点的平准化的生产方式, 公司生产逐渐向柔性化、多品种化、平均化、平准化过渡。构建精益研发体系, 提升研发质量, 缩短研发周期, 降低研发成本。实施精益营销, 在营销领域开展“杜绝无价值活动”, 找出并消除营销环节中的浪费和没有价值的活动。构筑精益人才育成体系。从“先造人, 再造车”的理念出发, 制造产品的同时培养精益人才, 真正创造出精益改善文化。
4.2 建立健全精益生产推进工作组织
针对各实施项目成立项目组, 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和控制, 精益办负责精益示范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项目组长由车间主任担任, 车间、职能部室和精益办为组员单位, 各单位有关人员分别组成5S、TPM、改善等实施小组。突出相关部室在实施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涉及工艺、设备、物料、生产等方面的措施和改善, 由职能部门牵头负责, 组织实施, 较好地实现了系统职能在项目中的落地, 保证进度和效果。图2为精益示范线建设实施组织。
4.3 加强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控制
针对具体目标, 将各项工作落实到项目组成员单位, 明确阶段时间节点, 做到严密、清晰、责任具体。公司精益生产委员会对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进行了逐个论证评审。为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 针对各项目基础工作进一步制订了更为详尽的实施计划, 包括“现场管理5S实施方案”、“提案改善工作方案”、“TPM自主保全活动实施方案”、“人才开发与员工教育培训方案”、“工艺布局改善方案”、“工位制、节拍化实施方案”、“项目资源需求计划”等。建立例会制度。各项目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 及时分析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 制订措施进行解决。小组专题会议。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 协调好相关资源进行配合。强化总结和点检工作。各项目组每月动态总结进展成效, 精益办专职人员分项目参与并重点督办落实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并及时反馈各级领导, 总经理、党委书记每季度点检精益生产精益示范线建设工作进展及成效。每月现场检查示范区工作落实。副总经理按分管系统督导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的亲身参与保证示范区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对节拍化生产、精益物流、精益品质、防错法等培训, 让项目成员及执行员工对精益思想、精益理念、精益方法系统把握。通过项目例会, 进行广泛交流, 开展头脑风暴, 重点攻克难点和瓶颈,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精益示范线建设项目施行项目奖励。
4.4提升基础管理
全面推行5S活动。采取规划、组织、训练宣传、实施、监督检查、检讨等六大步骤, 并不断改善、循环提升。一是对公司5S活动进行规划, 设定整体方针 (政策) 和目标。二是确定主责推进部门, 成立公司及各单位推进组织, 并明确职责, 落实制度和计划。三是开展训练宣传工作, 在培训的基础上, 对所有员工进行训练, 内容包括5S基本知识、规范和“红牌作战”, 并进行多形式的宣传, 如利用报纸、宣传栏、海报、网络等进行大张旗豉地宣传, 印发《员工5S手册》、开展5S竞赛活动、定点摄影展示等, 让员工真正体会5S活动好处的同时, 激发主动性意识。四是按照活动计划和公司制度, 组织各单位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 规范和培养员工的日常行为、自主性, 并辅以红牌作战月、目视管理月等专题活动进行强化。五是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 综合考虑员工参与、宣传、训练、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
推行TPM自主保全活动。开展设备初期清扫活动, 清除异物、污垢, 使操作者知晓垃圾、污垢对工作安全、产品质量、设备运作的影响;治理发生源, 制订初期清扫基准, 对难以清扫的处所进行改善或进行清扫工具改善;制订《TPM自主保全活动实施手册》、清扫基准和润滑、注油基准 (暂定) , 进行操作者技能教育, 组织员工进行复原改善老化、不良处所, 以目标时间为基准, 在反复实施过程中制订综合的“清扫、注油 (暂定) 基准”, 制订检验基准, 对有关内容进行现场目视化;四是编制自主保养基准和自主保养行事历, 明确清洁、润滑作业标准, 进行立体、综合性地清扫、注油、点检工作, 开展OPL教育;实施自主管理, 追求操作标准与环境的合理性, 增强管理人员参与的力度, 让操作者参与操作标准的制订工作, 提升员工执行力。
推行全员性提案改善活动。制订《提案改善管理办法》, 明确管理职责与权限、活动原则、工作流程以及评价与奖惩等内容, 规范运作;成立提案改善委员会并下设提案改善管理办公室, 成立提案改善推进小组, 并由一名推进干事负责日常管理, 建立组织保证;下达提案改善指标和考核措施, 以促进各单位重视、员工涌跃提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领导、提案干事和精益处综合作用, 实施提案指标与各单位领导班子挂钩, 促齐抓共管局面;采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遵循分层施教、重复教育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全员性培训工作;调动各部室力量共促改善。
推进异常管理机制建设。逐步消除异常, 实现规范化和规则化, 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也是精益生产自动化思想的重要理念。在精益管理推行中, 以消除等待浪费为核心, 以建立数据化和指标化为方向, 建立物料异常信息系统、设备异常管理信息系统两个信息系统, 并镶嵌在公司OA系统中, 达到全员关注, 实时反馈, 实时跟踪、实时分析、实时落实的目的。 (图3)
5 精益生产实施成效
自实施精益生产方式以来, 公司的管理效益和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5.1 基础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通过开展5S、TPM、班组管理活动, 管理制度日趋完善规范, 现场管理取得长足进步, 物料实现“三定”、目视管理形象直观, 基本达到安全、整洁、文明、有序的目标。经济效果良好。公司的总资产周转次数比2008年提升10%, 存货周转次数比2008年提升4%、全员人均产值、货车新造/检修物料成本等指标逐步提升。公司整体产能稳步释放提升。日产由37辆稳步提升到48辆。
5.2 车轴一次交检合格率明显提升 (详见表2) , 布局优化后效率更高。 (图4)
5.3 员工的精益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基本形成持续改善文化。公司提案改善活动通过三年多的推动实施, 已走上流程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发展轨道。每年员工参与率均保持在40-50%以上, 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
摘要:以精益生产方式为代表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不断被生产制造企业广泛应用和推行。本文以精益生产方式在企业应用实施为主要研究内容。尝试应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 以实证的方式论证了在企业推进精益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精益生产,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杜宏生.实施精益生产是当前中国企业的最好选择[J].工业工程与管理, 1999 (06) .
[2]宣春霞, 魏大鹏.大制造业呼唤精益物流[J].经济师, 2004 (05) .
现代制造方式 篇6
关键词:化工装备,承压类设备,质量问题,解决策略
针对行业内出现的由主要设备制造质量问题引起的停车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等,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一方面主要是在设备制造过程中监管不力造成的, 另一方面则是非常规设备质量问题的大量出现造成的, 且后者的影响日趋严重。
在某煤制气项目一系列设备 (或材料) 监造范围涉及, 包括气化炉及配套设备、低温甲醇洗硫化氢吸收塔、二氧化碳吸收塔、丙烯球罐、液氨球罐等在内的约700台套承压类静设备, 以及主要工艺管道、压力管道范围内约9000个合金钢或低温钢管道元件。
本文精选的一些典型的案例, 既有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有个别非常规的问题, 通过借鉴其他行业好的做法, 调整监造策略, 确定了主要设备制造阶段在加强监管的同时, 有必要以第三方监检方式找出偏差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了第三方监检工作是保障化工设备 (或材料) 使用安全的有效手段和确保监造工作效果的有力保障。
促进制造单位保证设备制造质量, 严把质量关, 使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在制造单位出厂以前得到处理和控制, 对化工企业安全稳定生产, 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具有非常好的实际效果。
1 监造工作概况
依据《设备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国质检质联[2001]174号) 开展监造工作。相关行业内标准, 电力行业有DL/T586-2008《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GB50319-201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中石化有《中国石化重要设备材料监造管理办法》, 中石油天然气有《产品驻厂监造管理规定》。开展设备监造的实践证明, 通过监造可以发现和解决设备的许多关键性技术和制造质量问题, 最大限度地消除设备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
买方对供方制造的产品内在质量不容易做到全面的监控。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必须对产品制造质量实行全过程的监控, 不断督促供方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意识, 这已日益成为买方企业面临的挑战。监造的实施方式主要采用有资质的第三方来完成产品的监造工作, 根据产品的重要性和特点, 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 严格控制重要工序、关键工序的工艺质量, 同时辅助以验证性的措施, 确保产品质量。
本文针对化工行业在设备 (或材料) 生产监理过程中,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在加强设备监造过程控制的同时, 借鉴了电力行业金属技术监督的成熟模式, 对化工区域相关设备监造工作引入了第三方监检 (I点) ,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设备质量。从实际工作效果来看, 无论是在制造厂内或是在施工现场开展的第三方监检行为, 一方面对设备投产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质量保障, 另一方面, 通过第三方监检行为, 对尚处在生产阶段的设备制造厂起到了警示和震慑作用, 使其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进一步保障了设备最终的交货质量。
1.1 监造工作开展和实施
质量监造方式分文件见证 (R) 、工厂见证 (W) 、停工待检点 (H) 和工厂检验点 (I) 四种, 文件见证由乙方出具证实文件, 监造方代表核对确认后在见证表上签字;工厂见证由甲方或监造方代表在工厂参与检查试验, 符合要求确认后, 在见证表上签字;停工待检点必须有甲方或监造方代表在工厂参与检查试验, 符合要求确认后, 在见证表上签字;工厂检验点由监造方代表在工厂进行抽检或复检。
对于大型设备、重要设备、大宗材料。在采购合同和监造协议中要明确监造见证点和监检点 (I点) 并及时派监造单位进行驻厂监督, 及时跟踪原材料进厂、加工制造过程的监督检验工作。专项监检以I点的形式体现在监造协议中, 其他未派驻监造代表的设备制造单位, 以及未开展监检工作的已送达现场的主要设备, 通过协调, 可以分别在制造厂或安装现场执行I点监检。
2 监造工作控制重点和实例
2.1 原材料阶段
原材料一般都需要经进场复验合格后使用。才能从源头上保障设备制造质量。如灰锁设备问题:灰锁是气化装置重要设备之一, 设计压力范围为0-4.6MPa, 设计温度为470℃, 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灰锁外径Φ2800mm, 高为4720mm, 壳体材料15Cr Mo R。第三方监检单位复检项目包括:100%磁粉、超声波、硬度复验。
在所有复检的设备中, 某编号灰锁上的缺陷最为严重, 该缺陷位于泄压管的变截面位置, 泄压管的材料为15Cr Mo, Ⅳ级锻件。裂纹断续长约410mm, 单个最长30mm, 同时横向也存在裂纹, 最长30mm, 见图1。
在对该灰锁上的裂纹缺陷进一步打磨消缺过程中, 我们发现裂纹在打磨到内部时, 多条裂纹呈网状交叉分布。打磨过程中, 有数次观察到裂纹几乎接近消除彻底, 从旁边再次出现新的裂纹。至磁粉检测没有再发现裂纹为止, 打磨沟槽最深21mm, 长度450mm, 其中横向最长裂纹的打磨时扩长至70mm。
现场进一步检查发现, 该锻件的下部也存在裂纹, 此时该处已经打磨约8mm深。
按照有关规定 (JB4726-2000《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 锻造部件在投料前应该逐件进行100%超声波 (UT) 探伤检查。由于锻件在锻制过程中, 容易产生层状缺陷, 且本次裂纹缺陷出现在应力最为集中的变截面处, 危险性更大。而目前只能进行表面检测, 不能确定该锻件内部是否还存在此类缺陷。1、鉴于该设备运行工况恶劣, 目前只能进行表面检测, 不能确定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为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需要慎重处理;2、原坯料超声波检测没有发现超标或记录性缺陷, 需要查清缺陷产生的原因, 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并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实施。最后, 本次发现锻件缺陷的两台灰锁设备返厂处理, 对锻件部分重新投料生产。要求第三方监检方监督制造厂重新采购坯料, 经复检合格后使用。
原设备复检项目中没有安排对设备锻件进行无损探伤复查, 此次的灰锁变截面裂纹缺陷, 其发现过程属于偶然。针对这种新情况, 新问题, 需要对原有工作思路进行调整, 做好设备原材料进场验收工作, 在可操作的前提下, 将原材料进场复验作为现场见证点 (W点) , 或者增加监检点 (I点) , 确保重要设备组件质量合格。
2.2 制造阶段
化工装备 (或材料) 制造阶段工艺纪律执行规范性检查, 前一个工序不符合要求, 不能流转到下一个工序。如某高压蒸汽管道设计压力9.8MPa, 蒸汽温度550℃, 管道材质A335 P91。管道元件质量是管道安装质量的基本保证。经第三方监检人员对某管件厂生产的主蒸汽管件进行检测。本次检验34件。无损检测发现6个管件存在裂纹, 全部在弯头内壁。DN350无缝弯头16#内壁裂纹长120mm (见图2) , 汽轮机入口特殊弯管 (组合件) 小弯头内壁裂纹管件长度方向和环向都有长度 (见图3) 。
本批次管件由于供货和监造招标原因, 没有派驻监造。只是在产品出厂前, 派第三方监检人员去厂家验收发现上述问题。由于制造厂管理失控, 没有严格按照制造工艺要求进行生产, 是本次管件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如管件内表面有裂纹存在、大量管件硬度超标, 分析应该是在管件成形阶段温度超出工艺控制的合理范围, 或者是在成形以后没有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热处理导致的表面开裂和硬度指标过高。认定此批管件34件中, 仅有2件符合供货技术要求。经相关方协商, 本批次不合格管件重新投料生产。监检人员对重新投料生产的管件复检后确认质量合格。
由于供货周期和监造招标的原因, 本批次管道元件没能派驻监造。管道元件在出厂前的监检 (I点) 抽查中发现问题, 虽对工程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通过细致的工作, 发现了质量隐患, 避免将不合格产品使用在工程中。
3 结语
现代制造方式 篇7
关键词:制造业,项目管理,制造模式,质量
一、现代制造模式简介
所谓现代制造模式实际上就是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从制造业之中衍生出来的。并且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管理人员已经把它看做成为一种现代的项目管理模式。“现代制造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 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 运用先进的制造管理理念, 对制造系统进行设计、组织和运作的方式。它以获取生产有效性为首要目标, 以制造资源快速有效集成为基本原则, 以人-组织-技术相互结合为实施途径, 使制造系统获得精益、敏捷、优质高效的特征, 以适应市场变化对事件、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的新要求。”[1]从现代制造模式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有快速、高效、优质几大特点, 而这几种特点是制造类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 所以这也是为何当今制造企业如此重视现代制造模式,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产操作之中的原因。从目前制造性企业的分类来看, 近年来十分火爆的精细生产, 快速制造, 专门定制生产, 绿色环保制造等等都是现代制造模式的产物。
现代制造模式并不仅仅对制造业的项目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基本理念对其他行业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网购, 而网购的发展必须依靠物流行业。快速、精细的理念正在不同的物流公司之间广为流传。物流公司为了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必须坚持快速、精细的运作理念。所以说现代制造模式的衍生理念对于其他行业也是有很大借鉴作用的。
二、现代制造业实施项目管理的特征分析
项目管理是大部分行业工作运行的重要中心, 通过合理的项目管理运作, 整个企业才会有序高效的进行, 及时发现并处理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从制造业项目类型上看, 制造业的项目类型从总体上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新建项目与改造项目。新建项目就是直接制造产品, 而改造项目的对象大部分是产品的二次加工, 即在已经有的成品上进行加工改造。
现代制造业的项目管理是制造类企业的管理工作重心, 一般我们认为有一下几个特征使我们在日常工作运行中需要注意分析研究的。
首先是制造业的项目管理, 无论从其基本的需求认定到项目计划的安排还是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 都必须和企业自身性质和制造的模式有机结合, 不同性质的制造业, 如常见的民用制造业和军事制造业, 在质量、规模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很多时候, 在日常生活中, 即使是同一性质、类型的制造企业, 本身的制造模式和制造过程、制造目标等不一样, 在项目管理中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也是有不同区别的。如果举例说明的话, 例如同样都是生产化妆品的企业, 其受众对象不同, 有的是针对少女, 有的针对中年妇女, 那么其产品的本质必然不同, 那么项目计划、实施等肯定会是大相庭径的。
其次是, 从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来看, “现代制造业的项目管理会更多的考虑项目与现有制造系统的集成。这是因为现代制造系统越来越多体现出集成的特性, 各分系统之间大多是内部供应链的关系。”[2]所以在面对这种广泛集成的基础下, 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使用计算机相关软件的集成系统对在整个制造过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关信息资源来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 通过计算机高速计算来实现信息化管理手段, 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并对制造过程形成有效的评估, 从而让管理人员可以迅速的找出问题, 并结合相关数据来解决问题。
同时, 由于制造业在运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员、资源和信息等都是十分多的, 而且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又会涉及到一些衍生产品的研发, 这就要求在项目制定时还必须考虑到众多子项目的问题, 所以对于不同的项目管理要进行组合式的管理, 不忽视生产过程中的细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制造和企业的基本战略不发生冲突, 优化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资源配置,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工作质量。
三、现代制造业项目管理创新研究
从目前我国制造类企业的项目管理来看, 往往面对着管理成本高, 效率低的局面, 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于制造类企业来说, 制造必然需要原料, 而很多企业中不同的原料在采购过程中都是由不同的部门协作完成, 生产主管只是起到一个下发命令的作用, 这就会出现一些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超出职能范围的情况。解决这种问题, 需要协调众多部门之间关系, 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对于项目制定等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对于现代制造业项目管理的创新, 在项目需求阶段, 对项目进行分析时需要在生产线上坚持快速的原则, 提高工作效率。而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 就可以将现代制造模式的精细、敏捷制造、信息化制造等理念引进来, 优化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而对于项目控制阶段, 对于现代大部分制造类企业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时间、资源、质量, 所以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 尤其是快结束的时候, 要对生产制造的多方面进行研究控制, 把握生产动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时间、动作、人机协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项目实施过程的不断优化。
四、结语
制造业在我国乃至世界分布来看是极其广泛的, 其制造出来的商品几乎包含了各个领域的需求, 所以对于制造业来说做好项目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项目管理属于管理学的分支, 从基本概念上来说, 针对制造业的项目管理可以认为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相关知识、技能, 通过这些知识技能等来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 并且尽可能的超额完成任务。将现代制造模式的理念引进制造业的项目管理之中, 对于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来说都有极大益处。
参考文献
[1]张小翔, 任立萍.现代制造模式下制造业项目管理的创新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08 (27) .
现代制造方式 篇8
按国家信息产业部对工业企业行业的分类, 电子元器件行业包括电子器件和电子元件两大类。行业产品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 科技含量高, 专业性强, 产品种类繁多;第二, 生产流程复杂, 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差异较大, 生产工序多, 生产过程以配料、成型、组装、包装过程为主, 设置多个工序, 每个工序的生产特点既有连续生产类型工序, 也有组装工序, 工序之间的加工模式各不相同, 属混合制造模式;第三, 核心生产流程一般是自动化生产线生产, 自动化生产水平高, 生产设备昂贵, 更新换代速度快;第四, 产品加工过程以批量制造为主, 一般是多种型号产品和多个生产线同步生产, 品种规格和批次繁多, 产品数量大, 单位价值低。
二、电子元器件生产成本核算难点
基于电子元器件产品及生产的特点, 按传统成本核算方式来计算可以实现整体生产成本的准确, 但落实到具体产品型号, 很难做到准确。其主要难度如下:
第一, 直接材料分配很难做到精确。电子元器件产品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一般以金属材料为主, 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由于产品结构不同, 不同规格产品耗用原材料的量不同, 如果仅按照产品数量来分摊直接材料, 很容易造成成本失真。同时, 基于电子元器件产品制造流程复杂的特点, 生产材料无法通过第一个工序一次性直接投入, 而是前后要通过多个工序投入。但相当一部分辅助材料价值也较高, 如果全部通过“制造费用-物料消耗”来共同分摊, 也很难反应具体产品的真实成本。
第二, 制造费用比重较大, 直接人工比重较小, 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由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 不同规格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流通的时间不同, 所使用的设备也存在差异, 如果按照传统方法统一按照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来分配制造费用和直接人工, 势必会扭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第三, 约当产量法不完全适用于新型元器件企业。约当产量法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应用很广泛, 它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大, 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和各项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的情况。但电子元器件行业产品大多数是不同工序投入不同的材料, 且不同规格产品在不同工序耗用的工时并不相同, 这就给准确估算约当产量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三、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成本精确核算的解决建议
为合理解决上述难题, 实现产品生产成本对销售定价和投资扩产的准确指导, 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达到成本精确核算的目的。
第一, 建立以财务人员为主导、生产技术人员协助的跨部门的成本精确核算工作小组。财务人员的作用在于对企业的成本项目进行判断和分析, 生产技术人员则对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理论投入等方面有更权威的了解。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 准确区分产品生产不同阶段原材料投入、机器和人工耗用, 根据重要性原则把握关键成本要素, 探索出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
第二, 以品种法为基本核算依据, 结合具体产品的工艺特点, 参考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核算的优点, 实施改进的约当产量法。具体做法是, 综合选取耗用金额最大的三种主要原材料, 以产品工艺设计为标准, 计算出所有型号规格产品对核心原材料的耗用, 以一种最主要产品的耗用为标准, 其余产品产量进行约当折算。改进后的约当产量实际上是结合对在产品约当的计算依据, 将约当环节扩大到产成品环节。
第三, 参考分步结转的特点, 分析产品生产流通环节, 以生产线为依据, 对制造费用进行二次分配。制造费用的项目很多, 有工资及福利费、机物料消耗、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水电费等。而基于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生产特点, 大部分关键设备和生产线的通用性较差, 不同产品的实际所耗用的设备价值、水电费、直接人工投入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制造费用分配时必须考虑重要性影响, 区分专用设备, 将该部分折旧和水电费按照品种法进行单独分配。在分配完该部分专用制造费用后, 再按照约当产量、机器工时等依据对通用生产线和公共投入所发生的制造费用进行二次分配。直接人工的分配也可以考虑重要性, 参考该种方法进行二次分配。
第四, 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 减轻成本核算的工作量。上述改进看似简单, 实际由于电子元器件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生产工序多和混合制造的特点, 在手工核算的情况下工作量非常大。目前国内部分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已建立生产系统的ERP系统, 在工时和材料消耗、设备利用、产量统计等原始记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应用电子计算机, 可以有效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 减轻核算的工作量, 同时可以加速信息处理, 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在完善的ERP系统下, 可以考虑应用作业成本法, 实现成本计算对象多层次化、成本计算程序明晰化、费用分配标准多样化、提供成本信息准确化。
第五, 加强对生产成本差异的分析, 做好成本精确核算的持续改进工作。随着电子整机便携化、多功能化、高速处理、大数据容量的发展要求, 促使电子元器件向小型化、片式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产品数量越来越多, 单位价值越来越低, 带来进一步的成本核算难题。在具体产品生产工艺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 实际耗用与理论耗用势必出现大的差异, 必须建立新的分配标准。财务人员必须结合产品市场价格, 采取边际贡献分析方法, 对原材料和变动制造成本的耗用定期分析, 找出差异和影响因素, 持续改进成本精确核算。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 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现代制造方式 篇9
一、巧设疑问,制造并挑起矛盾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门扉的一把钥匙,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有意或无意地制造矛盾,以此为突破口、引爆点,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一句看似矛盾的话,对此,教师可以此设疑:“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可接着“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不是作者的笔误 ?“大约”和“的确”是不是自相矛盾呢?通过巧设疑问,制造矛盾,势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想象空间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有意设置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为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我设置了一个悬念:“同学们,林冲在大火中到底是不是被烧死了呢?假设没死他又会到哪儿呢?欲知后事如何,请你们自个儿到‘风雪山神庙’去看个究竟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激情瞬间被点燃,教学逐步进入高潮。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留给学生无穷遐想的空间,激起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迫不及待、积极主动地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探明究竟,或激动,或失望;或快乐,或愤懑。
三、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入流行歌词
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入流行歌词,让流行歌词不仅为语文教学添彩,更可成为促发学生写作灵感的“点睛之笔”。现在的学生热情奔放、激情澎湃,他们也许不知道鲁迅,但他们知道周迅;也许他们不知道雷锋,但他们知道谢霆锋。对于他们的喜爱,教师要多关注,多理解,要因势利导,让流行歌词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成为学生激发灵感的催化剂。
如在我的一次写作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当时学生一看到“童年”二字,就觉得题目太俗气,太简单,没有什么好写的,可结果却让我深思,因为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多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什么新意,没有什么真情实感。此情此景,我播放了罗大佑的《童年》,与学生一起吟唱,一起欣赏,一起感悟,一起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对快乐的甜蜜回忆中。学生渐渐明白,快乐幸福并不是童年的全部,童年有快乐,也有悲伤,更有我们的懵懂和年少无知的冲动……,课堂氛围渐入高潮,学生的激情被引爆,思绪被牵得很远很远,记忆中那些“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的往事已在不经意间跳入了我们的脑海;而“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有没有住着神仙……”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四、导入新课可“标新立异”,要有新鲜感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导语则是艺术中的艺术,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发挥导语“开门砖”的作用,要使这一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标新立异”,要不走寻常路,要另辟蹊径,要让学生耳目一新,要有新鲜感,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否则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则在台下昏昏欲睡,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听得痛苦。如我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我并没有按传统套路从课文背景讲解入手,而是先播放《水浒传》的主题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由于打破了传统的课文导入步骤,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情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情不自禁地跟着哼了起来,课堂气氛渐入高潮,学生的情趣也被激发出来,教学渐入佳境。
五、抓住“文眼”掀高潮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灵魂。文眼虽小,却是文章的精华,如果我们能抓住“文眼”组织教学,往往事半功倍、高潮迭起,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眼就是开始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宁静”,我审时度势,问道:“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为什么作者感觉‘今晚却很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引爆了,纷纷举手发言,有学生答道:因为作者在今晚“超出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也有学生认为作者正在“享受独处的妙处”。刹那间,学生的激情被点燃,或苦思冥想、或热情洋溢、抑或争论不休……,真是“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课堂上高潮迭起,学生兴趣盎然,笑声、欢声不断。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发掘,去想象,要敢于不走寻常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制造高潮”的途径和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一个话题挑起,把一个故事导入,把一个疑点扩大,要紧扣“文眼”,步步深入,要善于设置并准确地抛出悬念,让学生在笑声中、欢声中去学习,去探究,去寻找答案,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堂堂有高潮,节节有新招,教师有激情,学生有热情,教学过程高潮迭起、其乐融融的局面。
摘要: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快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需要教师要有“制造高潮”的艺术和能力,更需要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发掘、探索“制造高潮”的途径与方式,要有意识地去设疑质疑,巧设悬念,紧扣“文眼”,引起并挑起矛盾,要敢于“标新立异”,用鲜活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及想象力,努力实现教学高潮的“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