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共12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船长大声吼道”(自由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助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此外,还注意读的层次,如学“大声吼„„”一句时,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的方式,问学生:“怎样吼”学生读得稍好一些了,又提示:再大声些。学生读得又好一点。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由此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这里的“能”包含着爱提问、敢提问和会提问。爱提问是会提问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没有价值而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就会不敢问,也就谈不上爱问,更谈不上会问了。学生由于敢问、爱问,问得多了就会发展到会问。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敢问、爱问;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才会问。本节课,我的存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不留下,而选择”激起千层浪。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孩子的提问,才能使不同提问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会慢慢从没有问题到有问题再到善于提问转变,质疑水平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疑问”会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不正是当今教育之所需吗?善待每个孩子的问题,课堂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感受、体验的机会掌握质疑的艺术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不同质疑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本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争辩„„
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
2、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多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把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往上提高一个档次。
二、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具魅力。
三、多听课,多向专家及周围的教师学习。
四、多动笔,课后经常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笔
符威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2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2.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二、学习目标分解
1. 本文是一篇小说, 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 能掌握、简述故事情节, 掌握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能够用在小练笔的环节里。
2. 在学生品读交流中感受船长的形象, 体会小说中感人的情境, 接受熏陶。
通过归纳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小练笔等环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力, 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2。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 “双主”教学法。
2.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 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开展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3.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激情导入: (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这一情节录像)
教师:当海难发生时, 无数鲜活的生命顷刻间葬身海底。人们悲伤、祈祷……然而海难能否避免?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雨果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2. 作者的相关背景、小说的相关知识。
3. 整体感知。
(1) 写出生字词 (上黑板展示, 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练习。)
(2) 查出解词:
失魂落魄:意思是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话或看待。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情节。
(要求能使用黑板上五个成语中至少三个, 以见习水手克莱芒的口吻, 讲述当年哈尔威船长的故事。讲故事的要求:按照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4. 设计目的
落实了“我”第一人称讲述,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就把文脉理清了。
5. 合作探究
(1) 小说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采用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对场面的描写。
(2) 下面请同学们研读课文, 圈画哈尔威船长的动作、语言描写, 写出你的批注。
(请用这样的句式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我认为它写出了船长的____。可以看出船长是个____的人。)
(3) 刚才老师巡视看到很多同学圈画了第16段到第36段的船长与别人的对话, 下面请3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
六、教学反思
1. 以学生为主体, 是否处处考虑到了学生的学?
我们要抓住语文评价中比较多元化的特点, 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当然收获大小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水平。
2. 教师从备课、上课到辅导学生, 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发展。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谈 篇3
第一次翻阅这篇文章时,我不自觉地翻开教参,注意到教参中这样一句话:小说靠情节、人物、环境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作者一般不站出来直接议论抒情。我不禁想起前些天在安徽医科大学体育馆听到的薛法根老师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那节课上,薛老师把一篇长课文经过删减取舍,择取了其中一个关键点——议论文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写作技巧训练,一节课举重若轻,实现了真真正正的“教语文”。
同样,《“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是一篇长课文,教学时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面面俱到的话,我想自己累得够呛不说,学生也会对课文失去新鲜感,教学会继续以前的低效耗时。这一次,我能否突破惯有的思维,在这么多知识点的“重压”下,突破重围,独辟一条蹊径呢?薛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参上那几个关键词“人物、环境、情节”不断在我脑海里碰撞。对!就从这个地方着手!
带着这个想法,我再读课文,发现课文确实具有鲜明的小说体特色——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特别是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刻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当时突发灾难周围人都极度恐慌的环境也从侧面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冷静,但自然环境——雾的描写更是深度解读人物的关键。对雾的描写,在文中有五处,前四处是渲染危险渐渐逼近的气氛。此时的大雾仿佛是一种象征,一种暗示,预兆着“诺曼底”号即将遭遇的命运。最后一次写到“阴惨惨的薄雾”是在哈尔威船长无所畏惧地与船一起沉入海底后,主要是为了衬托此时此刻人们目睹此情此景时那种悲痛不已的心情。
再接下来,我想:如何把这三个教学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言意兼得呢?这三个教学点又如何排序教学?反复思考,最终我决定把“情节”部分的教学放在最前面。因为情节即故事发展的脉络,教学中可以通过复述课文或画情节曲线的方法(后者在上个单元的“金钥匙”中刚刚练习过)带领学生疏通故事内容,这一部分宜于在初读课文中完成。接下来,我安排了“读懂人物”部分的教学。因为人物描写是全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中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是学生习得语言、读懂哈尔威船长的关键。可以通过自读探究、品读交流、精读感悟等教学行为让学生逐层深入,走进哈尔威船长的内心深处,感受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人格魅力。最后安排的环境描写的学习安排在学生解读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以后进行,重点带领学生了解最后一次关于雾的描写是从侧面烘托出哈尔威船长高大的人物形象。同时要点出这种典型的环境描写也是小说的写作特色之一,但它最终服务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循着以上思路,我对教学活动做了如下主体设计:
1.扫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用画情节曲线的方式梳理主要内容。
2.说说本文的情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师小结:完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3.自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想想通过这些句子你读懂了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交流、品读,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5.师小结: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第二要素。
6.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看看关于什么的描写最多,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重复描写大雾。
7.交流小结: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第三个写作特色。
实际教学时,学生在第一个环节较轻松地完成了画情节曲线的任务,虽然各部分关键词概括得有些偏差,但基本都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来划分的。第二个环节找描写主人公的句子时,学生兴趣很大。他们不仅找到课文中很明显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还找到这一句: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并且指出,这是把乘客们和船长进行对比,侧面写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有一个学生则找到这样一个叙述性的句子: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是真的忘了吗?学生说,这个句子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但经作者一点,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船长心系乘客安全,全然忘我的可贵品质。在导读、带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中,主人公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渐渐高大,更趋鲜明。最后,我让学生听我对原文最后部分的修改:蔚蓝的大海上波光粼粼,海鸥在海面上自由欢歌,人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刚读完,学生就大叫起来:“这气氛一点都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我说,那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用“阴惨惨的薄雾”有何不同?学生很快意识到这种自然环境的描写才符合人们此刻的心情,在这里起着烘托人们心情的作用。我顺势指导学生用结合上下文情境来理解的方法研读文章开头部分中关于大雾的描写,学生也很快体会到大雾描写在故事情节中起着预示危险、渲染气氛的作用。
长文短教,重在精炼,成在得法。本节课上,我摒弃了繁琐的教学流程,循言得意,由意得法,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智慧融入进自己的语文课堂,学生既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深度的心灵对话,又在不经意之间掌握了小说的结构和特点,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追寻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吗?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篇4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870年3月17日,堪称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豪华油轮诺曼底号出发了。夜色茫茫,海面上大雾弥漫,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乘客都进入了梦乡。轮船缓缓地行使着,突然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个黑点,那就是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它笔直的向诺曼底号撞过来,海难无法避免,玛丽号把诺曼底号的侧舷撞出一个大窟窿。这就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板书课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齐读课题
二、感知灾难的可怕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找到描写灾难的段落打上ⅴ
生1: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生2: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生3:这是惊心动魄的灾难)
2、你是从那句话里得知的?指名读句子。
出示句子:“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解释“势不可挡”
生4:势不可挡就是当时的形式不可抵挡。
教师:这场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海水势不可挡,轮船无能为力,转眼间轮船就会沉没,人们就会葬身大海,情况万分危急。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越是在这个时候,死亡越让人们可怕。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紧张,惊恐,形势的危急。
指名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3、教师:来不及叮嘱儿女不要悲哀,来不及孝敬父母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来不及与朋友告别,就这样要离开人世。人们急切地寻求生存之路,求生的本能使人们乱得——(不可开交)谁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句子:大家一窝蜂用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个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致的变故简直都想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生5:读这段话。
4、课件演示
教师: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时的混乱场面
5、教师:有时灾难本身可怕,人类的自私自利更可怕。这样乱下去,只能是(船毁人亡)
但是结果是怎样?都死了吗?
生:齐说——全脱险
6教师:是的,船上的乘客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 你能课文的一个与之相反的成语。竟然会变的
生:——井然有序(板书)
7、教师: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哈尔威(板书)
让我们再次呼唤英雄的名字
生:齐呼唤哈尔威
8、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非常高的评价,(出示课件)——齐读句子
出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9、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那些段落知道的,在旁边作上标注。
10汇报
①感悟哈尔威船长的舍己为人,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精神
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60人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 ) ,但是( )
生: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60人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 61人 ) ,但是( 哈尔威船把自己给忘了。 )
教师: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哈尔威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真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还有谁也在这一段中读出了船长的精神?
教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一船之长,他的职责就是保证船上所有人的安全,船长在危难之时,想到要把船上所有人救出去,这是一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船长。
教师:为了救船上的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具有忘我精神的船长。
教师:船长看到人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想到要救人们于危难,下了这第一道命令,应该怎样读
生:读文
教师:还有那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感悟船长的机智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到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幅回答:
“到”
船长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_·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镇定的船长。
教师: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机智的船长。
教师: 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船长。
教师: 你真会学习。
教师:哈尔威船长给你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印象,你都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谁愿意汇报?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在沉船到来之时,还在跟下属商量办法,他很镇定。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在关键时刻还向这让女人,孩子先走,它是一个关心弱小的船长。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对男人说,谁先走就开枪打死他?他很机制。
教师:有这样一个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关心弱小的船长在你身边,如果你就是船舱中拼命逃命的女人,听了这段对话你会怎么想?
生:我赶快上船。
教师:女人,孩子在危难之时有了安全感,遵守秩序及时登上了小艇,脱离了险境。
教师:轮船慢慢地下沉,如果你就是船舱中拼命逃命的男人,听了这段话你会怎么想?
生:我还是排队上船,要不船长就会打死我了。
教师:在女人孩子面前坚强的男人排在后面,陆续上了小艇,顺利脱险。
教师:这是多么巧妙的办法。此时你认为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生:机智,沉着)
教师:船长威严的指挥,简短的对话,稳住了局势,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教师:最后,船长不忘克莱芒巴克莱芒也就了出去。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谨严有序,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哈尔威船长连见习水手都考虑到了,难道他真地把自己忘了吗?他有没有逃生的机会呢?
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生:船长可能没有时间逃出来。
生:我认为船长有时间逃出来,他把别人都救了,自己一定有时间逃出来。
生:我认为船长就不想逃出来。
教师:诺曼底号遇难二十分钟时间里,61人,60人全部获救,哈尔威船长英雄的壮举,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座丰碑。哈尔威船长在危难关头,作出了自己英雄的抉择,哈尔威船长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那伟大的灵魂永留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船长的深深的敬意齐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教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哈尔威船长挽救了60人的生命,自己确抱定了誓与轮船共存亡的信念。他的这一壮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种来自心灵的震撼。
教师:就在诺曼底号遇难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泰坦尼克号,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巨轮”,它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作处女航也发生了海难。
出示泰坦尼克号的遭遇
194月14日,铁达尼号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高速航行在大西洋上。深夜11时40分,铁达尼号突然撞上游离的冰山,发也悲惨的撞击声。铁达尼号充满了恐怖与惊慌。走廊上、甲板上和楼梯口处,拥挤着逃生的乘客,刹那间,船上一片混乱。
凌晨0点15分,铁达尼号发出第一声sos求救信号,
2点20分,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3000米深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员随它而去。获救的695人,不过是全部人数的1/3。
教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用它的生命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铸就了伟大的灵魂。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英雄的名字——哈尔威。最后一首市结束这节课。
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
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风景怎样?
或风平浪静,
或惊涛骇浪,
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
遇到惊涛,或是骇浪,
你不必惊讶,不必胆怯;不必畏缩,不必退却。
你要冷静,临危不惧,
你要沉着,机智勇敢。
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舵手。
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驶方向,
到达成功的彼岸!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5
1,体会小说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2,学习小说中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认识作者(课前请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准备”作者简介“)
学生自主交流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按要求自学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由发言的同学完成板书
三、学习写法
1,默读课文
思考:
A、小说主要交代了哪些情节
B、你认为哪个情节写得最好为什么
2,交流
A,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小说的结构组成。(”诺曼底“号雾海夜航——开端,”诺曼底“号被撞——发展,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高潮,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结局)
B,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C,重点分析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这一情节
①海难发生后,起初”诺曼底“号上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文中是怎么写的`(读句子并赏析)
②面对这危急的情势,船长是如何应对的
③小说在描写船长的言行举止时,有一段对话描写得很精彩,那就是他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朗读。
④在船长的沉着指挥下,船上后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⑤学生自己简要概括一下如何进行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教师引导,归纳。
四,课堂练笔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案教学设计 篇6
现代教学论确认一切以学生为本如今的所有教育理念都是围绕着学生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这三句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课堂上,教师就更应该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一个引路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能讲得太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放手也不能放任自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对学生的适当指导应该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辨证的统一,而教师的指导的方法与程度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一些片段就体现我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的方法的一些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当中主要利用学生注意力迁移的原则。利用《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与本文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对比学文,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文章感情。
版本: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词;
2、通过学文,感受并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船长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看了这个片段之后,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知道这艘漂亮的船的名字吗?(板书:泰坦尼克号)了解关于它的故事吗?
2、《泰坦尼克号》主要描述了泰坦尼克号遇难的全过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所描述的事故就与泰坦尼克号的事故相近,是什么文章啊?(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齐读课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拿泰坦尼克号遭遇与诺曼底号的遭遇比较看看。
二、对比学文
1、出示幻灯片:(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大小等一些基本资料)
请同学们与课文对照一下,看这两艘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学生自由读出了第一、二两段的相关语句,并做出比较。
2、很好,我们继续看录像(泰坦尼克撞冰山片段)
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对照刚看的录像比较一下电影中与课文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自由说。
相同在:周围一片漆黑,都撞到了侧舷……
不同在:一个是撞冰山,一个是撞“玛莉”号……
许多都能引读文中语句。(板书:两船相撞、冰山相撞、遇难)
3、我们再来看,播放影片(撞船后混乱的场面)
这是泰坦尼克号上的场面,那么不知道“诺曼底”号上的情况怎样呢?
指名学生读相关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4、继续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船长及其手下的指挥调度)(板书:船长指挥)
这时候,哈尔威船长和他的手下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你从哪里知道的?(三人的对话中)。这三个人当时是怎么说话的呢?你能表现出来吗?
四人小组表演读对话后班上表演读(男女生读、自愿读)
说说他们的对话能让所有人安静下来吗?(评读、相机指导朗读)
5、从对话当中你感受到一些什么?你看出船长什么呢?
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吧! (出示课件)游戏规则:每个学生拿出自制的带线小球分四人小组放进一矿泉水瓶内,把小球当作自己,当老师叫预备开始时学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小组成员全部逃生。
哪组最先全部逃生?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呢?其他小组碰到了什么问题吗?(生自由说。总结出一起拥挤出来的话都出不来。)
6、现在明白哈尔威船长当时的做法了吗?从他和他助手们的对话当中你还体会到了些什么呢?(生总结:的沉着、冷静和他伟大的人格)
那这段船长与他助手们的对话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呢?(生自由说、试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7、再次播放录像(泰坦尼克号船长的自杀),泰坦尼克船长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它产生的结果(出示泰坦尼克号的遇难人数的幻灯片,板书:自杀)。那么,哈尔威船长做法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呢?你怎么看这两种做法呢?(生自由发表见解)当然,泰坦尼克号遇难人数多也因为船上的救生艇数量不够,所以它的船长也是不得已的。(板书:全部获救、死伤无数)
8、那么,哈尔威船长的命运如何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找有哪些词语是赞扬船长的?(板书:钢铁、雕像)你怎么理解这些词语呢?(生自由读后发表见解,师适时点拨。)
9、对这么一位船长的离我们而去,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么,这最后两段你怎么读呢?(配《泰坦尼克号》音乐以及课文最后一段文字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扩展
1、(出示课件资源)刘欢的《你是这样的人》歌词与歌曲,学生听歌、自读歌词后把你想对船长说的话写在书上。
2、对于《泰坦尼克号》的遇难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出示课件: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看完诗歌后对照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的想法、感觉,把它写下来吧!另外,搜集这篇课文让你感动的词句。
教学反思
在教学对比学文过程1-3环节时,我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录像片段为资料,学生对比自主学文。学生对直观的视频录像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学生喜欢对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录像中的“泰坦尼克号”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我提出问题,要同学们拿“诺曼底号”与“泰坦尼克号”相对比,这实际上利用注意力转移的原则,不需要教师要求学生如何认真读书,学生会因为这种兴趣的转移自主的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诺曼底号”遇难记》文章当中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会自觉自主地读书,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大法,是学习语文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对比读文后,学生对“诺曼底号”的情况有了自己较为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对比学文环节1,学生观看了豪华壮观的“泰坦尼克号”后兴致很高,这时引导学生对比读文,学生很快就能自主读出文中相关语句:“‘诺曼底号’没有‘泰坦尼克号’大”、“‘诺曼底号’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而且学生不仅对“诺曼底号”有着表面的认识,学生还把表面的认识很快能上升成理性的认识:“‘诺曼底号’比‘泰坦尼克号’年纪大,‘诺曼底号’那时是7岁,1863年造的”、“它们都是从英国出发的船”、“它们都是一艘漂亮的大轮船”、“‘诺曼底号’上只有61人”“……”。可见学生利用兴趣自主学文比,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诺曼底号”有多大,哪年建造的等等效果要好得多。教学对比学文环节二、三时也是如此。
在对比学文4-7中,教师的指导同样值得反思。哈尔威船长与他手下们在混乱中的一段对话正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和他的伟大人格,所以,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片段对比学文环节4中,我同样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来体会船长的崇高品质与伟大人格。我让学生自由试一试后,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完后学生评读完再指名读。最后师总结读得怎样并集体读对话。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理解为主。但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理解体会对话的内涵,所以读得没有体现出感情来,把握得不够到位。所以,这个教学过程有所欠缺,原因在于教师放手放得太彻底了,没有进行适当的指导,一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但学生又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感情。对比学文环节5的游戏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船长要求用枪威胁乘客们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秩序,也体现了他伟大的人格。如果把环节5放在环节4中,在学生评读对话时做这个游戏帮助学生体会船长的品质及伟大人格,做完游戏学生对船长有较深刻的认识,能理解船长的做法后再来读对话的话,学生就可能更好的运用感情,把对话读得更好,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过程是教学中的失败之处。这个失败也正是因为教师的适当指导少了,或者说是指导的时间不对了,效果也就不好了。
所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成功之处在教师在环节1-3中的适时、适当、适度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所欠缺的对比学文环节4、5也是因为缺少了教师适时、适当、适度的引导。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能做到适时、适当、适度的话,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我们今后所还要继续研究并将长期研究总结的也是如何能让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引导做到适时、适当、适度。
板书:
9*“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 两船相撞 遇难 一片混乱 船长指挥 全部获救
自己遇难 钢铁 雕像
“泰坦尼克”号 1500来人遇难
自杀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7
片断实录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魂、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学习课文中,我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哈尔威船长在灾难前表现得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在让学生交流了学习中的疑问之后,我就开始要求学生读哈尔威船长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的回答大多空洞而表面化,缺乏那种从心底流淌出的感动,面对这样的课堂局面,怎么办?
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回忆升旗仪式上吴校长关于1994年12月8日我国新疆克拉玛依那场无情的大火,回忆升旗仪式上,校长让同学按顺序(由于天阴沉快下雨)退场混乱局面,吴校长又让全体师生回到大操场上,校长语重心长、掷地有声地说:“刚才如果发生地震或火灾,我们不是被地震或火灾夺去生命,而是被混乱的秩序夺去生命。”学生受到教育后安静有秩序的退场,在学生回忆中,我问学生:“面对灾情,我们该怎样评价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再结合有名的《泰坦尼克号》中“大副”的表现,我们重新再来审视哈尔威船长的“英雄行为”,体会到常人背后不平常的表现,这时学生的理解就有深层次不同的感受。接着我让学生写一句最能代表自己感情的话,送给哈尔威船长,没想到产生了未曾预约的精彩。有的同学写道:“面对死亡的威胁,人的选择往往铸就了人的层次。哈尔威船长是用生命铸就赞歌的英雄。”有的同学写道:“英雄的颜色是七彩的,这是用人格折射出来的光辉。”有的同学写道:“灵魂的伟大是一个人最高的荣誉”。……
从学生的写法不难看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已完全进入课文中了,他们已体会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并且从哈尔威船长伟大人格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后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朗读品味人物描写的语句,学习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味人物描写的语句,学习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品格。
难点:感悟船长在危难时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音乐(泰坦尼克号将沉时小提琴曲),营造悲壮气氛。
导入语:无论是已经过去的汶川地震,还是刚刚发生的日本海啸,灾难的恐惧让我们至今心有余悸,但灾难无情人有情,有许多的无名英雄的感人事迹让我们也记忆犹新。伴着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电影配乐,我们今天也来学习一个船长的感人故事。
新课学习
(一)检查预习,概述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通过检查学生对以下内容的填写情况,让学生快速地整体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并达到训练学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1870年3月17日_____________,哈尔威船长____________________驾驶着________________的“诺曼底”号,__________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突然,“玛丽”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哈尔威船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问:从以上概述内容中,你能否看出这场灾难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灾难的发生原因是玛丽号的超速前进与大雾,与船长无关。
(二)品读课文:圈划大家在灾难面前的表现的语句,谈谈你对他们的评价。
1、乘客
①、灾难是一块试金石,它能检测一个人的意志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在灾难面前,人们的普遍反应是什么?请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惊恐万状、失魂落魄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11节。(师可示范朗读)
2、哈尔威船长
过渡语:灾难检验出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逃生的本能,那是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呢?
(--不是,哈尔威船长就不是。)
①在众人的一片混乱和嘈杂当中,我们却能清晰地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请同学们朗读第16-35节,看看这段对话在语言表述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表述?
明确:分行独句成段;语言简短有力。突出形势的紧急,大家要以最简短的语言争取更多的救援时间。
②这样简短有力的对话以后,第35节中说:“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请问:这个伟大的灵魂是指谁?(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灵魂?
明确:哈尔威船长在面对灾难,面对众人的慌乱时所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勇于决断,高度的责任感,让大家都被震慑了。
追问: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哈尔威船长的这些品格的?
明确:从船长问机械师和大副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船长在混乱时的冷静、镇定;从他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的决定可以看出他的救人决心;从他对纪律严明上可以看出他在危急时的威严与果敢。
③再次分角色朗读,读出哈尔威的镇定、威严。
④最后,哈尔威船长以他的牺牲换来了所有人的安全,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时刻的船长留给我们怎样的印象?
朗读第47节。
题记中说道:“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哈尔威船长就是以他高度的自制力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一个伟大的强者。
有感情地朗读47-50节。
(三) 探究质疑(机动环节)
学生提出疑问,可以是预习中提出的还没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堂中新生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
例: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四)小结课文
哈尔威船长的最后一次航行是一次巨大的悲剧,但他并没有让自己悲剧地活着,他与这最后一次航行一起成为了永恒。他伟大的灵魂不会被浪打风吹去,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三、作业布置
1、在“照例、小心翼翼、猝然而至、失魂落魄、镇定自若、屹立、相提并论、忠于职守”中选用5个词语,写一段有中心的话。(抄写本上)
2、朗读让你心动的语句,并说说你心动的原因。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篇9
人们:争先恐后地逃生
船长:指挥救人: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兴趣是行动的最好指标。通过创设情景,抛给学生问题的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也为下文危急时刻船长采取果断办法埋下伏笔,接着以“看看主人公哈尔威船长是如何救助众人脱离险境的?”牵引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选择他们最值得说,最值得读的片断,触及心灵的部分交流,实现阅读个性化。学生所读的所说的也正是文章表情达意的部分。
在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印象后,请学生大胆质疑,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以学生的质疑引领学生一步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同时也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准问题的根源,怎么做的?效果怎样?不这样做行不行?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感悟,这是对不同生命的尊重。2.以读促悟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利用音响效果设置情景,让学生成为“事中人”的角色转移,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使朗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达到以读促解,以解助读的目的。
当学生受到哈尔威船长精神的感染时,引导:综合全文,“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使学生回归全文,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在创设的角色中,畅说感受,升华情感。这时候的感受是内心的独白,情感的抒发。学生至此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船长的形象也更为高大、鲜明。
《“诺曼底”号遇难记》习题精选 篇10
一、抄写词语。
小心翼翼 汹涌湍急 惊恐万状 势不可挡 惊慌失措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纹丝不动 不可开交 镇定自若
二、填空。
()的邮船()的绳索()的灵魂
()的人员()的众人()的雕像
三、找出本课带舟字旁的字,组成词语,想一想,自己还能写几个。
四、比一比,组成词语
峡()栽()嘈()湍()
狭()载()糟()喘()
俏()疆()稚()炼()
峭()僵()雅()练()
五、选出比喻句,序号填在括号里。()
1.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3.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维持秩序,但是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4.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5.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6.人们透过阴森森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六、成语中有许多方位词,如争先恐后中的先、后,请试着完成下列成语。
东
西
南
北
上
下
左
右
七、能力迁移
1.当人们看到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后,会说些什么呢?
2.谈一下你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件事。你当时的感受怎样?
答案:
一、略
二、(漂亮)的邮船,(救生艇)的绳索,(伟大)的灵魂,(遇难)的人员,(惊慌失措)的众人,(黑色)的雕像
三、本课:航、船、舰、艘、舷、舱、艇、舶。其它:舢、舨、般、舫、舵
四、海峡、狭长;栽倒、记载;嘈杂、糟粕;湍急、喘气;俏皮、陡峭;疆域、僵硬;稚气、文雅;锻炼、练习
五、1 6
六、东张西望、南辕北辙、上行下效、左顾右盼
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 篇11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是啊!船长牺牲了自己,却拯救了船上的60人。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只顾他自己的话,船上的60人将会葬身鱼腹;而如果把船上的60人救走,走向另一个世界的只有他一个人。可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时间不等人啊!所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因为他明白,在60条生命与一条生命相比较,60条生命远远大于一条生命。而在我们身边,许多人都只顾私人利益而牺牲了集体利益。就比如在大街上,许多人都随地乱扔垃圾,城市的上空都飘着“白色垃圾”,而许多人都熟视无睹,任凭“白色垃圾”在我们的生活中蔓延开来。也有人随地吐痰,让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还有人在墙上、地上、树上乱刻乱画,这些人不是很无耻吗?一个随地吐痰、让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的人,纵然他有“硕士”, “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在他的人格上也只有“0”分。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文中的船长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他人,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英雄。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可不一定人人都会把握。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舍身炸碉堡,他是一名英雄;雷锋舍己为人,他是一名英雄;刘胡兰为了党,要紧牙关不说出党的机密,他也是一名英雄。也许你会说,那些事情离我们太遥远了,那好,那我们就说身边就有的人和事。大街上那些不起眼的清洁工,他(她)们为了这个城市的市容,为了给人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每天默默无闻地打扫着,有时还要被别人讽刺、挖苦、嘲笑,但他们仍每天不停地工作着,为的是这个城市的环境和卫生,谁能说,他们不是英雄?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 篇12
最近,我在家读了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故事发生在一个大雾的夜晚,哈尔威船长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游轮行进在从南安晋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船玛丽号猝不及防地靠近诺曼底号并与它相撞。情况万分紧急!在一片混乱中,哈尔威船长冷静、果断地命令船手救游客。最后,乘客全部获救,而他自己却和诺曼底号被海水吞没。
读着读着,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高大的形象,一个伟大的灵魂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来哈尔威船长斩钉截铁地说。事实上,船上有61人,他忘记了自己。他真忘了自己?我思索了很久哈尔威船长并不是忘记了自己,而是抱定与船存亡啊!他是如此地明确,将他人救出,自己与心爱的游轮存亡。哈尔威船长的这种无畏的英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
其实,现实生活中像哈尔威船长一样舍生忘死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我曾看到报道中说过,有一个小伙子为了救一个小弟弟,跳下水潭,将小弟弟救出,自己却离开了人世。再如,在5.12大地震中,曾有过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如谭秋千老师在大地震中用自己的身体档住倒塌的楼板和碎石,挽救了4名学生,自己却牺牲了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优秀教学设计10-2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09-24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文10-11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11-17
《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反思11-22
《诺曼底号遇险记》读后感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