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精选11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篇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熟悉课文情节
2、把握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熟悉课文情节,把握人物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和忠于职守等品质。
2、难点:理解人物危难时刻的选择,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作者简介:检查学生预习,认识作家雨果。
2、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简介诺曼底号特点——年轻、漂亮。
(2)这艘船年轻、漂亮,意味着它很安全。但结果它却遇难了。从矛盾激趣,导入课文。
二、感受海难
1、诺曼底号遇难时,船上是怎样的场景?找出这一节,读一读。
2、海难发生时,海水怎样?
抓住文本感受海难的“可怕”,尤其是字词。如“灌”字。
3、此时,船上的人们怎样?
感受人们在危难时刻的惊慌和混乱,充分体会海难的“可怕”。
4、面对这样可怕的灾难,人们面临的将是——,可是结果却是——。哈尔威船长起了关键作用。一起看看在危难时刻,哈尔威船长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三、人物形象
船沉之前,船长总共下了三道关键的命令,迅速浏览课文,划下相应的句子:
1、第一道命令:
(1)自由散读,反复体会。
(2)关注船长说话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几句话能不能调换?
这几句话环环相扣、条理清晰,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镇定自若。
(3)还能体会到什么?
“妇女先走”,人道主义精神;“必须把60人救出去”,他忘了自己,忘我救人的精神……
(4)齐读,读出船长的镇定和忘我。
2、第二道命令:
(1)自由散读三个角色之间的对话。
(2)读前体会分析:
对话洛克机械师:问炉子、火和机器的情况,了解船的状况。
对话大副:“还有多少分钟”、“够了”分别指什么?20分钟救60人真的“够了”吗?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不会真的开枪?最终这道命令起作用了吗?
——体会船长的镇定和威严。朗读时语气坚定、有力。
(3)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3、第三道命令:
(1)从这简短的话语中,仍能感受到什么?船长的舍己救人。
(2)救了怎样的人?“见习水手”、“孩子”。仍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四、拓展深入
1、船长最终做了什么?与船同沉。齐读这一段文字(出示):
(1)这幅画面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船长“一句话也没说,一个手势也没做,犹如雕像一般纹丝不动”……
(2)如果此刻你是救生艇上的人们,你会想对船长说些什么?你又有什么问题想问船长?
2、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与船同沉?
(1)是因为船长认为责任在他,而这么做吗?为什么不是?船沉的原因是什么?
天气原因,“雾越来越浓”,“周围一片漆黑”;
玛丽号原因,“速度快、负载大,笔直逼过来”、“肇祸”等
(2)船沉是必然,船长与船同沉也是必然吗?诺曼底号对于船长意味着什么?
生命。他坚守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从这幅悲壮画面中,我们感受 到他的另外一种品质——忠于职守。
五、小结与作业:
1、小结:从船长的语言和行动上,我们明白了为什么雨果要评价船长“不能与他相提并论”。不能相提并论的是:船长的镇定自若,船长的舍己救人,船长的忠于职守……
2、作业:雨果曾说:“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结合本文所学,就船长精神中你最感动的一点,写一段感受(一两百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篇2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2.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二、学习目标分解
1. 本文是一篇小说, 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 能掌握、简述故事情节, 掌握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能够用在小练笔的环节里。
2. 在学生品读交流中感受船长的形象, 体会小说中感人的情境, 接受熏陶。
通过归纳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小练笔等环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力, 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2。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 “双主”教学法。
2.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 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开展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3.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激情导入: (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这一情节录像)
教师:当海难发生时, 无数鲜活的生命顷刻间葬身海底。人们悲伤、祈祷……然而海难能否避免?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雨果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2. 作者的相关背景、小说的相关知识。
3. 整体感知。
(1) 写出生字词 (上黑板展示, 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练习。)
(2) 查出解词:
失魂落魄:意思是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话或看待。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情节。
(要求能使用黑板上五个成语中至少三个, 以见习水手克莱芒的口吻, 讲述当年哈尔威船长的故事。讲故事的要求:按照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4. 设计目的
落实了“我”第一人称讲述,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就把文脉理清了。
5. 合作探究
(1) 小说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采用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对场面的描写。
(2) 下面请同学们研读课文, 圈画哈尔威船长的动作、语言描写, 写出你的批注。
(请用这样的句式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我认为它写出了船长的____。可以看出船长是个____的人。)
(3) 刚才老师巡视看到很多同学圈画了第16段到第36段的船长与别人的对话, 下面请3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
六、教学反思
1. 以学生为主体, 是否处处考虑到了学生的学?
我们要抓住语文评价中比较多元化的特点, 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当然收获大小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水平。
2. 教师从备课、上课到辅导学生, 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发展。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谈 篇3
第一次翻阅这篇文章时,我不自觉地翻开教参,注意到教参中这样一句话:小说靠情节、人物、环境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作者一般不站出来直接议论抒情。我不禁想起前些天在安徽医科大学体育馆听到的薛法根老师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那节课上,薛老师把一篇长课文经过删减取舍,择取了其中一个关键点——议论文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写作技巧训练,一节课举重若轻,实现了真真正正的“教语文”。
同样,《“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是一篇长课文,教学时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面面俱到的话,我想自己累得够呛不说,学生也会对课文失去新鲜感,教学会继续以前的低效耗时。这一次,我能否突破惯有的思维,在这么多知识点的“重压”下,突破重围,独辟一条蹊径呢?薛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参上那几个关键词“人物、环境、情节”不断在我脑海里碰撞。对!就从这个地方着手!
带着这个想法,我再读课文,发现课文确实具有鲜明的小说体特色——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特别是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刻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当时突发灾难周围人都极度恐慌的环境也从侧面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冷静,但自然环境——雾的描写更是深度解读人物的关键。对雾的描写,在文中有五处,前四处是渲染危险渐渐逼近的气氛。此时的大雾仿佛是一种象征,一种暗示,预兆着“诺曼底”号即将遭遇的命运。最后一次写到“阴惨惨的薄雾”是在哈尔威船长无所畏惧地与船一起沉入海底后,主要是为了衬托此时此刻人们目睹此情此景时那种悲痛不已的心情。
再接下来,我想:如何把这三个教学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言意兼得呢?这三个教学点又如何排序教学?反复思考,最终我决定把“情节”部分的教学放在最前面。因为情节即故事发展的脉络,教学中可以通过复述课文或画情节曲线的方法(后者在上个单元的“金钥匙”中刚刚练习过)带领学生疏通故事内容,这一部分宜于在初读课文中完成。接下来,我安排了“读懂人物”部分的教学。因为人物描写是全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中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是学生习得语言、读懂哈尔威船长的关键。可以通过自读探究、品读交流、精读感悟等教学行为让学生逐层深入,走进哈尔威船长的内心深处,感受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人格魅力。最后安排的环境描写的学习安排在学生解读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以后进行,重点带领学生了解最后一次关于雾的描写是从侧面烘托出哈尔威船长高大的人物形象。同时要点出这种典型的环境描写也是小说的写作特色之一,但它最终服务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循着以上思路,我对教学活动做了如下主体设计:
1.扫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用画情节曲线的方式梳理主要内容。
2.说说本文的情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师小结:完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3.自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想想通过这些句子你读懂了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交流、品读,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5.师小结: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第二要素。
6.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看看关于什么的描写最多,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重复描写大雾。
7.交流小结: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第三个写作特色。
实际教学时,学生在第一个环节较轻松地完成了画情节曲线的任务,虽然各部分关键词概括得有些偏差,但基本都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来划分的。第二个环节找描写主人公的句子时,学生兴趣很大。他们不仅找到课文中很明显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还找到这一句: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并且指出,这是把乘客们和船长进行对比,侧面写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有一个学生则找到这样一个叙述性的句子: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是真的忘了吗?学生说,这个句子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但经作者一点,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船长心系乘客安全,全然忘我的可贵品质。在导读、带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中,主人公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渐渐高大,更趋鲜明。最后,我让学生听我对原文最后部分的修改:蔚蓝的大海上波光粼粼,海鸥在海面上自由欢歌,人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刚读完,学生就大叫起来:“这气氛一点都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我说,那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用“阴惨惨的薄雾”有何不同?学生很快意识到这种自然环境的描写才符合人们此刻的心情,在这里起着烘托人们心情的作用。我顺势指导学生用结合上下文情境来理解的方法研读文章开头部分中关于大雾的描写,学生也很快体会到大雾描写在故事情节中起着预示危险、渲染气氛的作用。
长文短教,重在精炼,成在得法。本节课上,我摒弃了繁琐的教学流程,循言得意,由意得法,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智慧融入进自己的语文课堂,学生既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深度的心灵对话,又在不经意之间掌握了小说的结构和特点,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追寻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吗?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及情节结构。
(2)学习在叙事写人中作精辟议论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丰富的感情朗读课文。小说的故事非常感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对不同的场面描写要用不同的感情去朗读,启发学生将自己对故事与形象的感悟理解熔铸在朗读之中。
(2)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明白刻画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阅读小说就要以理解人物形象、全面把握人物形象为中心,不能片面地追求故事情节或者支离破碎地去记忆一些概:概念技巧。
(3)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小说。初读知大意——小说写了怎么一回事?再读理思路——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怎样?三读悟人物——文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性格如何?
(4)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形象。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有哪些?哪些词语对刻画人物起到关键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哈尔戚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l)体会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2)学习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3)学习在叙事写人中作精辟议论的方法。
【难点】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人格,领悟议论在叙事描写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危险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生命,还是自己的财产?是公众的利益,还是群体去排除灾难和苦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起去探听一个雄伟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导语二:(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画面和主题曲《我心永恒》泰坦尼克号的沉没,震惊了世人。七百多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无情地葬送在冰冷的海水中,令人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要思考,悲剧能否避免,或者尽可能地减少生命的损失?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另一场海难,由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纪实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看一看这场。海难留给我们的又是些什么。
导语三:世界上有许多海港和航海线,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远洋轮船通过海港和航海线在世界各个地区、国家来往。显然,远洋轮船是那个年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海港和航海线是连接世界各国政治、贸易等方面往来的纽带。(看世界地图挂图)课文描述的是一艘轮船在国际航运要道——英吉利海峡(在英国与法国之间)遇难的故事。(板书课题
及作者)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简介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巨大影响的人物。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的“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著名的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克罗德形成强烈对比,前者外貌丑陋,但心地纯洁善良,后者道貌岸然。女主人公爱丝梅拉达则是美的化身。
1861-186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学手法、思想观念的文学巨著。在小说中,雨果描述了下层人民的深重苦难,并且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遭遇,表达了雨果悲天悯人的情怀。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窟窿:这里指洞。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酣睡:熟睡。
小心翼翼;翼翼,恭敬的样子。原来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后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势不可当:来势猛烈,不可抵挡。
惊慌失措: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
3.同桌交流释疑,大体了解课文内窖
4.教旁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边画点勾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怎样的紧急场面7
(4)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怎样指挥救人的7
.(5)这场海难的结局怎样?
(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围绕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提示)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最好学会引用关键语句、词语回答问题,口语表达力求流畅简洁。
2.疏通文意
学生默读课文,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为理解课文做铺垫。(引导学生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
[点拨)故事的开端(从开头到“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故事的发展(从“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到“终于停了下来”):“诺曼底”号被撞。
故事的高潮(从“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到“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哈尔威船
长果敢指挥救人。
故事的结局(从“哈威尔船长”到篇末):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
开端(雾海夜航)一发展(不幸被撞)一高潮(果敢施救)一结局(以身殉职)
3.引读情节的开端部分
(1)学生朗读情节的开端部分,引入思考并圈点勾画有关语句、词语。
①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其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什么要素?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一要素?
(点拨]明白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其中的刻画人物形象是中心问题,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而刻画人物是否成功直接决定小说是否成功。切不可把小说的三要素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混淆。
②小说是怎样描写海上环境的?
(提示]要求学生勾画出关键词语:“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周围一片漆黑”等。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③小说是怎样描写哈尔威船长驾驶的?
(提示)要求学生勾西出关键词语:“照例”“小心翼翼“缓缓行驶”等。联系环境描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哈尔威船长驾驶的细节呢?
(2)学生讨论,探究答案。
(点拨)海上环境的描写,为海难埋下伏笔;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谨慎驾驶的细节,说明海难的责任,不在“诺曼底”号,特别是“照例”和“很年轻”的交代,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笔墨,它预先抹去了可能涂抹在“诺曼底”号轮船和哈尔威船长身上的污点。
(3)指导朗读情节的开端部分。教师设疑启发:
①这一部分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
②哈尔威船长一出场就给你什么印象?
③你觉得这一部分与下文的情节有哪些联系?
(点拨)这一部分应该用轻快平和和赞美的语气来朗读。“照例”说明哈尔威船长非常熟悉这条线路,即使是在。薄雾弥漫”的夜晚航行,也是驾轻就熟,何况他还是“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很年轻”的。“诺曼底”号,“轮船缓缓行驶”,一个经验丰富又对工作十分谨慎的船长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更增添无限信赖感和安全感。“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一句是对船长的侧面歌颂。多么轻松、温馨、和平的海上之夜!要用恰当语气读出此时此刻的意境来。这一部分读出了感情,也为理解下文作了感情上的铺垫,特别是为理解主人公的高大形象作了铺垫。
4.自读情节的发展部分
(提示]引导学生运用前一部分的探究方法——设疑、圈点勾画、问题探究、合作解答、朗读体会。
(1)分组阅读,思考并圈点:情节的发展部分应该抓住哪些语句?为什么?字里行间你能感悟到作者对“玛丽”号的态度吗?哪些词语和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点拨)“它好似一个幽灵”“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行驶速度非常快”“笔直”“逼”,这些描写与前文写“诺曼底”号的细节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显带有贬义色彩,暗示出“玛丽”号造成这次海难的责任不容置疑。这些描写都为后面船长的英雄行为作了铺垫。
(2)小组内交流发言。
(3)学生探究本部分的朗读方法,并作适当训练,教师适时点拨。
5.齐读情节的开端和发展部分
6.解读探究
情节的开端和发展部分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辩论一下。
(1)“诺曼底”号被撞,作为船长的哈尔威到底有没有责任?
(提示]引导学生发言要持之有据,紧扣文本。通过辩论,让学生感悟到小说的情节结构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匠心安排的,可以告诉学生一句话: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学生还必须明白,如果没有这里的情节交代,后面主人公的形象就不会完美,因此,这里对哈尔戚船长的理解尤为重要.对不同意见,除了学生辩论之外,教师还要适时诱导,以求正确理解.
(2)“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7岁,是1863年造的。”这一情节的交代是多余的,与刻蘑船长形象没有关系.你认为这样分析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挖掘小说每一个重要情节的深刻含义。如果学生不作深入思 考,不将首后情节联系起来阅读,很可能认为本情节的交代无足轻重,甚至认为是“赘笔”.如果教师引导探究一下,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这段交代通过海员的口夸赞了“诺曼底”号,与上文。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的客观描写相互映衬,除了说明海难的责任与“诺曼底”号无关外,更重要的是暗示了哈尔威船长最后的结局:与船共沉,以身殉职——船长太爱这艘“年轻”“漂亮”的“诺曼底”号了。
[朗读比较]情节的开端部分用轻快平和与赞美的语气来朗读,情节的发展部分应该怎么朗读呢?为什么?
(点拨)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进一步理解情节结构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胃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很明显,带有贬义的色彩,朗读要表达出对肇事者的责怪、气愤,也隐含对无辜者的同情.其中,“黑点”“幽灵”“阴森森”等词语要读出感情色彩。
7.课内小结
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欣赏小说,一般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欣赏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以及技巧,其核心是刻画人物形象。欣赏小说首先要从故事情节人手。本课时我们从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梳理了情节,概括了内容,分析了故事的开端和发展两个环节,为理解下文做了准备。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组自读,品味形象
从情节的高潮和结局两部分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阅读并讨论:你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怎样抓住船长震撼人心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描写的?
(提示)船长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塑造了船长怎样的崇高形象?
【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会重点语句。
①表现救人至上的意念:“必须把60人救出去”“快干!”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果断,斩钉截铁。
②表现严明纪律,绝对权威:“大声吼喝~把救生艇放下去”,让“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威严镇定,干练。③表现关心弱者,沉着机智:“把克莱芒救出去”,因为“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细致入微,人道主义。
④表现坚毅刚强的意志:“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爱船,爱海,爱别人,以身殉职。
⑤表现伟大的人格:“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 家”——无私忘我。
2.小组交流,引导理解
(提示)先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逐条挖掘,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优势,然后总结归纳。每个同学要学会举例概括,掌握言之有据的说理方法。
3.指导朗读
(提示)在指导朗读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方法。情节的开端部分用什么语气、语调?这一部分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我们应该带着对船长的哪些感情来朗读?在朗读比较中达到体会感情、理解课文的目的。
4.深层次探究(可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
(1)勾画出课文中场面描写的语句并思考:场面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通过品读,引导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处理事情如此果敢而又井然有序,怎能忘掉自己?两种理解,都无损于船长的英雄形象。如果一定只能有一种理解的话,那就是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不包括自己。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一开始就作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
[做一傲]特邀有朗读特长的同学示范朗读:场面描写、对话描写、含义深刻的语段。(提示】对重点段落进行赏析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二)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续写 篇5
一名服务员走了过来,淡淡地说:“小姐,喝杯茶暖暖身子安定一下情绪吧!”
莎拉小姐伸手接过了茶,轻轻地抿了一口,心里却久久无法平静。
救生艇上,大副奥克勒福任凭自己的泪水无声的滑落,摔在地上落成五瓣,他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如铁铸般的哈尔威船长,情不自禁的想到:船长,您真是我们的英雄,我们会永远记住您的!永别了,我们的船长!永别了,我最敬佩的人!
这时海浪如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缓缓地拍打着小艇,浪花“哗哗”作响,既是默哀,也是道别。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海面被照得一片圣洁,仿佛在指引船长走向天堂。
见习水手克莱芒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眼前浮现出了船长平时既像严师教导他,又像慈父给予他无微不至地关怀的场面。他声嘶力竭的吼道:“船长,您对我的教诲我会牢记在心的,。今后,我会加倍努力,一定争取做一个像您这样优秀的船长!”他顿了顿,看到船长的大半个身子已经浸入了水中,忍不住痛苦地叫道:“啊——”
海风呜咽着,悲鸣着,它刚刚见证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 篇6
滨海小学“足迹”文学社陈丽美
人生路上,免不了会有一些困难,那每个人不同,解决的办法也就不同。我就很佩服《“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哈尔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哈尔威船长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想当时哈尔威船长肯定是看到人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才下定决心要把大家救出去,但是哈尔威船长肯定也想过自己的,只是他已经下定死亡的决心。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别人的生命,那这个人真的很伟大了,要知道人得生命只有一次啊!其实不但船长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他这种临危不乱的精神呢!是啊!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又有谁不着急、慌张呢?而哈尔威船长却能静下来仔细思考,这并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篇7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体会人物品质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质疑标题,用问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讲课初,我先从本课标题开始质疑:“诺曼底号”是怎么遇难的?遇难之后有多少人员伤亡?谁在遇难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最后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读文章,一一给出答案。初步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环境描写,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灾难发生后的一瞬间,有一段环境描写“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分,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我让学生围绕这段环境描写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这个环境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急,更能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勇于决断的高尚品质。
(三)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崇高的品质
这一课中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我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船长的话,一组读其他人的话。两次朗读,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对话理解哈尔威船长沉着指挥、舍己救人、终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讲课之初,通过不断质疑,让学生随着几个问题,大致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
(二)通过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勇于决断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学会要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三)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通过感受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不足之处
课文里还有许多关键语句,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分析到,比如“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句话突出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际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危难之际关心别人的无私品质。以及“诺曼底号”沉船的一瞬间的细节描写,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四、改进措施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篇8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如:“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不能,看视频(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让所有的人变得井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一个月的学会学习模式训练,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更到位。本节课,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三、主线清晰,中心明确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课文中。结尾处在伤感音乐的伴奏下,那声声呼唤催人泪下,那句句真言震憾人心。哈尔威船长那高大的形象,那高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孩子们的心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2、对阅读方法关注还不够。
3、对雾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没来得及总结,其实课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旨在衬托船长的果断,凸现船长的高大形象。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说明备课时还需深入些、细致些。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篇9
涿州市西丁小学 史殿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
重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激情揭题 激发兴趣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板书:9 “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配乐朗读 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被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印象最深)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说说为什么)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围绕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协同学习深入探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那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法救不出去。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疑惑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疑惑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
法救出自己吗?
2.,揭开两个疑惑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哈尔威船长,我们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指引方向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3、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雨果(1802-1885),法国文学巨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他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文学才能,但思想比较保守。随着革命危机的发展,青年雨果的思想发生转变,开始评击伪古典主义,提出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并很快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七、板书设计
9* “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救人:镇定自若
船长临危不俱、舍己救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 篇10
文章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没有一个敢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此刻他们的上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齐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森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多么感人的语言,生灵活现地体现出了船长的伟大。
我们生活中,常常不经意地就流露出无私奉献的精神的,那是大有人在的,欧阳海为了救列车上的人们,不惜牺牲自我,推走受惊的战马,丧生在雷霆万钧的车轮下。狼牙山五壮士,为了部队和乡亲们安全转移,为了战斗的胜利,在狼牙山顶痛歼敌人,在弹药用完的情景下,为了不被俘虏,他们高声呼号,相继跳下了高高的悬崖,体现了中国战士的大无畏的精神。……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的身影。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11
1,体会小说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2,学习小说中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认识作者(课前请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准备”作者简介“)
学生自主交流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按要求自学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由发言的同学完成板书
三、学习写法
1,默读课文
思考:
A、小说主要交代了哪些情节
B、你认为哪个情节写得最好为什么
2,交流
A,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小说的结构组成。(”诺曼底“号雾海夜航——开端,”诺曼底“号被撞——发展,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高潮,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结局)
B,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C,重点分析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这一情节
①海难发生后,起初”诺曼底“号上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文中是怎么写的`(读句子并赏析)
②面对这危急的情势,船长是如何应对的
③小说在描写船长的言行举止时,有一段对话描写得很精彩,那就是他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朗读。
④在船长的沉着指挥下,船上后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⑤学生自己简要概括一下如何进行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教师引导,归纳。
四,课堂练笔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推荐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文10-1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06-14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11-17
诺曼底号遇难记名著读书心得01-22
《诺曼底号遇难记》优秀教学设计10-20
《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反思11-22
《诺曼底号遇险记》读后感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