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反思 篇1
《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反思
以前也教过这一课。记得我第一次教学这一课中描写场面混乱的内容时,我先放影片,再让学生找内容,读后理解。而在这一次教学时,我改变了之前的做法:当学生找到直接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的内容后,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当时乘客们的反应的内容,接着读一读,想一想这时是什么样的场景,接着播放经过剪辑的`电影片断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用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景,最后再带着感情朗读这一段。这一次的教学效果明显比第一次教同样内容时更好,学生理解更为透彻,朗读也更到位。为什么呢?我觉得,第二次教学先让学生通过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一幅画面,当学生观看影片时,眼前直观的图象与之前头脑中产生的画面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印证,学生的兴奋点被点燃,就更有激情。这时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学生就更能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表达的词多了,也更准确了,朗读也更有味道了。
《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反思 篇2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2.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二、学习目标分解
1. 本文是一篇小说, 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 能掌握、简述故事情节, 掌握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能够用在小练笔的环节里。
2. 在学生品读交流中感受船长的形象, 体会小说中感人的情境, 接受熏陶。
通过归纳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小练笔等环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力, 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2。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 “双主”教学法。
2.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 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开展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3.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激情导入: (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这一情节录像)
教师:当海难发生时, 无数鲜活的生命顷刻间葬身海底。人们悲伤、祈祷……然而海难能否避免?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雨果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2. 作者的相关背景、小说的相关知识。
3. 整体感知。
(1) 写出生字词 (上黑板展示, 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练习。)
(2) 查出解词:
失魂落魄:意思是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话或看待。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情节。
(要求能使用黑板上五个成语中至少三个, 以见习水手克莱芒的口吻, 讲述当年哈尔威船长的故事。讲故事的要求:按照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4. 设计目的
落实了“我”第一人称讲述,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就把文脉理清了。
5. 合作探究
(1) 小说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采用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对场面的描写。
(2) 下面请同学们研读课文, 圈画哈尔威船长的动作、语言描写, 写出你的批注。
(请用这样的句式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我认为它写出了船长的____。可以看出船长是个____的人。)
(3) 刚才老师巡视看到很多同学圈画了第16段到第36段的船长与别人的对话, 下面请3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
六、教学反思
1. 以学生为主体, 是否处处考虑到了学生的学?
我们要抓住语文评价中比较多元化的特点, 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当然收获大小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水平。
2. 教师从备课、上课到辅导学生, 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发展。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谈 篇3
第一次翻阅这篇文章时,我不自觉地翻开教参,注意到教参中这样一句话:小说靠情节、人物、环境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作者一般不站出来直接议论抒情。我不禁想起前些天在安徽医科大学体育馆听到的薛法根老师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那节课上,薛老师把一篇长课文经过删减取舍,择取了其中一个关键点——议论文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写作技巧训练,一节课举重若轻,实现了真真正正的“教语文”。
同样,《“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是一篇长课文,教学时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面面俱到的话,我想自己累得够呛不说,学生也会对课文失去新鲜感,教学会继续以前的低效耗时。这一次,我能否突破惯有的思维,在这么多知识点的“重压”下,突破重围,独辟一条蹊径呢?薛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参上那几个关键词“人物、环境、情节”不断在我脑海里碰撞。对!就从这个地方着手!
带着这个想法,我再读课文,发现课文确实具有鲜明的小说体特色——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特别是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刻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当时突发灾难周围人都极度恐慌的环境也从侧面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冷静,但自然环境——雾的描写更是深度解读人物的关键。对雾的描写,在文中有五处,前四处是渲染危险渐渐逼近的气氛。此时的大雾仿佛是一种象征,一种暗示,预兆着“诺曼底”号即将遭遇的命运。最后一次写到“阴惨惨的薄雾”是在哈尔威船长无所畏惧地与船一起沉入海底后,主要是为了衬托此时此刻人们目睹此情此景时那种悲痛不已的心情。
再接下来,我想:如何把这三个教学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言意兼得呢?这三个教学点又如何排序教学?反复思考,最终我决定把“情节”部分的教学放在最前面。因为情节即故事发展的脉络,教学中可以通过复述课文或画情节曲线的方法(后者在上个单元的“金钥匙”中刚刚练习过)带领学生疏通故事内容,这一部分宜于在初读课文中完成。接下来,我安排了“读懂人物”部分的教学。因为人物描写是全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中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是学生习得语言、读懂哈尔威船长的关键。可以通过自读探究、品读交流、精读感悟等教学行为让学生逐层深入,走进哈尔威船长的内心深处,感受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人格魅力。最后安排的环境描写的学习安排在学生解读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以后进行,重点带领学生了解最后一次关于雾的描写是从侧面烘托出哈尔威船长高大的人物形象。同时要点出这种典型的环境描写也是小说的写作特色之一,但它最终服务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循着以上思路,我对教学活动做了如下主体设计:
1.扫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用画情节曲线的方式梳理主要内容。
2.说说本文的情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师小结:完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3.自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想想通过这些句子你读懂了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交流、品读,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5.师小结: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第二要素。
6.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看看关于什么的描写最多,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重复描写大雾。
7.交流小结: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第三个写作特色。
实际教学时,学生在第一个环节较轻松地完成了画情节曲线的任务,虽然各部分关键词概括得有些偏差,但基本都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来划分的。第二个环节找描写主人公的句子时,学生兴趣很大。他们不仅找到课文中很明显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还找到这一句: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并且指出,这是把乘客们和船长进行对比,侧面写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有一个学生则找到这样一个叙述性的句子: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是真的忘了吗?学生说,这个句子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但经作者一点,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船长心系乘客安全,全然忘我的可贵品质。在导读、带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中,主人公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渐渐高大,更趋鲜明。最后,我让学生听我对原文最后部分的修改:蔚蓝的大海上波光粼粼,海鸥在海面上自由欢歌,人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刚读完,学生就大叫起来:“这气氛一点都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我说,那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用“阴惨惨的薄雾”有何不同?学生很快意识到这种自然环境的描写才符合人们此刻的心情,在这里起着烘托人们心情的作用。我顺势指导学生用结合上下文情境来理解的方法研读文章开头部分中关于大雾的描写,学生也很快体会到大雾描写在故事情节中起着预示危险、渲染气氛的作用。
长文短教,重在精炼,成在得法。本节课上,我摒弃了繁琐的教学流程,循言得意,由意得法,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智慧融入进自己的语文课堂,学生既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深度的心灵对话,又在不经意之间掌握了小说的结构和特点,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追寻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吗?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篇4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在现实与文本中进行链接,达到认识上的一个梯度。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人格,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抓住重点对人物的品质进行剖析,而是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此时你正在电影院看电影,地震来了,你会怎么做?别人会是什么表现?想像当时的情景。之后,再由情景回到文本,让学生对海难发生后的慌乱场面及人们的表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危急时刻利己主义的存在是可理解的,也是必然的,船长完全可以选择逃生,而船长表现恰恰相反,由此让学生初步感受船长伟大的人格。这样做,给了学生一个梯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二、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朗读来感受人物品质,如:“船长大声吼道”“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等。在反复的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留下盲点,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从而达到主题的升华。
课后,为了使学生的认知达到更高水平,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选择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最后20分钟只能逃出60个人吗?只多了他一个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议论纷纷,最后经过小组合作,理解确实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有的说:船上是他的工作岗位,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所以他要和船一起沉没。有的.说:其他的60人已全部救出,他的职责已完成,他的价值已得到体现,他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都好的解释啊,我想:教师只要留给学生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必将得到碰撞,得到升华。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5
葛 霞
身份证号:510***5328 学生证号:1051101202858 专业:小学教育本科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执教:葛霞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本册第八单元“危急时刻”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是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的小说。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相撞,“诺曼底”号上的众人在这危急时刻,在船长哈尔威的组织领导下顺利脱险,可是船长却以身殉职的故事。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练习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课文是如何有详有略记叙的。
(3)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英雄形象。
3、教学重难点:
练习抓住人物的言语行动,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品质。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本文的作者是——。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两艘节国轮船相撞,“诺曼底”号船长以身殉职的故事。)你还可以用简略提纲的方式说一说吗?(夜航——遇难——救援——殉职)。
3、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看看,这个故事中的哈尔威船长是如何面对面这危急时刻的。
(二)引导学习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救援
1.仔细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
海难发生后,起初“诺曼底”号上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用“~~~~” 画出来。
2.交流与引导:
震荡可怕极了。„„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A.哪些词可以看出“震荡可怕极了”出来?(奔跑、尖叫、哭泣、哗哗、嘶嘶等)
B.请抓住这些词读出“可怕”。
C.哪些词概括了当时的情况?(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D.再读本句体会“可怕”。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A.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了人们的慌乱呢?
B.可以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C.“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不看标点的话是个什么句子?为什么又用上“!”呢?
D.用你的读来表现人们的“失魂落魄”吧!
3.小结本段,引出下一段的学习。
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抓住了人们的行动来体会,知道了这是万分危急的时刻,此时的船上——,人们——。
4.再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面对这危急的情势,船长是如何应对的?(他做了哪些事?说了些什么?)用“——”画出来。
5.交流与引导: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用“大声吼喝”的方式朗读第一句。
(2)从这几句话中你知道了哈尔威船长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3)再次“吼喝”中体会其精神。
“洛克机师在哪儿?”„„“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1)分角色读好对话,其它同学思考,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自由读,体会出船长要人们明白船的情况——船会沉,同时也要清楚——我们有时间脱险(二十分钟够了)。脱险的前提是——有序,让妇女先走。
(3)从这简短有力的对话中我们看到的是船长什么样的精神呢?
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1)什么叫巍然屹立?为什么要写他巍然屹立呢?
(2)多这一部分的描写中你知道了什么?
(3)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挥指若定以及其崇高的人格力量。
6.在船长的沉着指挥下,船上后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句子:他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呢?
7.小结:是的,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面对灾难——镇定自若,面对难民——忘我无私,面对自己的岗位——忠于职守。
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殉职
出示:哈尔威船长,他„„徐徐沉入大海。
1.这一句用了一个比喻句,你找出来了吗?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高度赞扬了他铁一样的决心和意志,雕塑一般永不消逝的精神)
2.此处写“阴惨惨的薄雾”有什么用处呢?(衬托人们的心情沉痛)
3.课文中还有多处定到雾,这些描写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说明了遇难的原因,也烘托了悲剧的气氛。)
(三)总结全文
1.按老师的板书回顾课文,思考:你还能用上哪些词语来概括哈尔威船长的精神?
2.一个伟大的灵魂离我们远去了,这个伟大的灵魂正是哈尔威船长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忘我勇敢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一步一步证明我们人生的价值!
板书设计:
夜航
(开端)
遇难
(发展)
救援一片混乱
(高潮)惊恐万状
殉职井然有序
(结局)
镇定自若 考虑周密 忠忘于我职无守畏
《“诺曼底”遇难记》教学反思
大观学校葛霞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是上完了,正在庆幸自己又完成了一堂公开课,顿时松了一口气。听课的老师们都经验丰富,说实话,每次在学校教研组上课心中便会增加一些无形的压力。不过还好,当进入课堂和文本、孩子们中时,压力就消失了。听完老师们头头是道的评价,我像往常一样回教室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反应。正当我来到教室前的过道时,发现还有许多孩子在那里重复着课文中的精彩的对话,进行着角色的扮演,还有的讨论着哈尔威的死„„这就够了,这正是我要给孩子们的——语文应给他们“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真切感受!这种感觉真的好好!我想可能是课堂上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吧。
一、长课“短”教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本课作为精读课文是比较长的一篇,要把本文全文朗读完成大概需要6分钟左右的时间。同时本文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其间精彩的描写又太多了,初研教材时是处处都舍不得放,一数下来训练点有8个之多„„这些训练点全抓住的话能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打下深刻的印记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何况课堂教学的时间也不允许。所以长课“短”教是必须的了。再反复读了教材,最后把训练点精简到只留5个,其中,重点抓2至3个。这样才在保证了在规定的课堂40分钟时间内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保证了孩子们能把课文的最精典的语句较深刻地在心中烙下印记。
二、重点“深”教
抓出了教材中的五句话,那五句话都重点练,可能也会平均用力,无处着力。所以,对五句话再比对,选择,最后只确定了三句话作为重点。一句是关于船遇难后的船上情况的,一句是船遇难后哈尔威的做法的,最后一句是对课文的总结的。课堂上就是抓住这三句话来进行朗读的指导,进行词句的理解,进行人物思想品质的体会。可以说,课堂上这三句话从词,到句也有的扩展到篇,步步落实,学生从中真正深深地体会到课文对哈尔威的无限的赞叹。
三、朗读“长”教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环节都是通过朗读训练来展现的,所以朗读如何“读”,一直以来是老师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本课的教学点在于课文中的语言与行动的描写,要体现“读”,就要体现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做到“长”读。我的“长”读,也就是在时间上花得多些,次数上多些,在理解上反而少些,力求做到“水到渠成”地读。
四、学点“特”教
学点,就是学生想学的点,这是课堂上的学生兴趣之所在。可是我们在备课时往往会忽略这些点,这些点有些可能不是教师理解的重点或难点,但是学生确实很感兴趣。这就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特殊的处理,做到“特”教。本课中有的学生对雾的描写提出了看法,有的学生对为什么不写哈尔威的样子提出了质疑,还有孩子对“玛丽”号为什么撞上“诺曼底”号产生了兴趣„„对于这些“点”我有的一句带过,有的留成作业给孩子思考,有的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去解决„„这样既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宝贵的课堂时间不被琐碎的小细节浪费掉。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6
1、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2、赏析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3、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能对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想: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谈。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泰坦尼克号”的图片)大家都看过《泰坦尼克号》吧?19这艘当时世界最大最豪华、意为永不沉没的客船带着1513名乘客和船员因撞到冰山沉没了,这次海难让人记忆犹新,人们为生者庆幸,为死者惋惜。而在1870年两艘英国轮船相撞,其中的一艘“诺曼底”号除船长以外其余60人安全获救,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学习第一阶段:诵读、熟悉课文
(一)全班同学各自放声朗读课文,
(学习指导:朗读时注意小说中“诺曼底”号事件的整个经过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在脑海里想像画面。)
(二)学生复述故事。
三、学习第二阶段:研习,质疑内容
(一)由于学生在前几遍朗读、复述后,对文章内容已有初步的理解,思考两个问题:
1、“诺曼底”号被撞,责任方应该是谁,为什么?(小组讨论略,教师巡回指导,可对两船的细节描写的作用适时点拨。)
2、哈尔威船长是如何救助众人脱离险境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哈尔威船长救人的过程。)
教师小结:消除惊恐,强调“必须把60人救出去”—→了解情况,确保没有其他险情—→严肃纪律,优先救出弱势群体—→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屹立舰桥,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二)让学生对故事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
(学法指导:学生讨论、准备时可动笔写一写,在品味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提出疑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更重要。先让学生互相解答,不足之处老师再补充。)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理解之处,可能有下列问题出现及教师应对方式:
1、问题:
①课文前面说船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后面又说船上有61人,还有四个人不知道指的是谁?
②课文结尾说:“面对死亡,他又成功的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里“权利”指的是什么呢?
2、应对方式:
①教师请其他学生帮助解答。
②学生求助周围同学解答。
③如果问题有难度,学生回答时理解可能有所偏差,教师可适当指导,补充回答。
(三)思考:船长真的是把自己忘了吗?(学生自由讨论)
1、学生中就船长以身殉职的原因形成两派意见:
其一、船长没时间逃生,因为船下沉时速度快,并会产生旋涡,而且船上人太多,所以船长舍己救人,牺牲了自己。
其二、船长没有自救的打算,他想与心爱的船共存亡,如中国侠客所说的“刀在人在,刀亡人亡”。
(学习指导:可进行一个课堂小辩论,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得出答案)
观点:正方:船长因时间不允许而无法自救。
反方:船长因想与船共存亡根本没打算自救,。
2、教师在辩论得出答案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船长的死到底值不值得?
(学生讨论)
(学习指导: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通过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
四、学习第三阶段:延伸、能力拓展
(一)请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扮演船长、船员、乘客,将“诺曼底”号遇难时人们的不同表现表演出来。表演同时一人在台下朗读旁白,其他同学分角色朗读第十六段以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语气、语调来。通过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如:船长喊了一声:“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要突出“喊”,要读出危急时刻的“急”来,还要读出镇定自若的“定”来。“够了”分别用升、降调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船长的镇定自若。分角色扮演能让学生更好体会船遇难后人们的惊恐与船长的镇定,使学生形象感知文章中的对比写作手法。)
(二)本文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有哪些?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找例子,归纳出语言描写、场境描写还有动作描写。教师补充细节描写并用叶脉举例说明,学生再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学习指导:生动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更加生动,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此种手法的运用。)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案教学设计 篇7
和义学校 刘晴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哈尔威船长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特点。(重难点)
3.引导学生品读文中重要词句,理解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精神品质。(重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内容回顾
学生观看《泰坦尼克号》的视频。视频中展现了《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海难的可怕之处以及“泰坦尼克号”遭遇的不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诺曼底号”也遇到了海难,那塔有着怎样的经历呢?请同学们回顾故事情节。
因为哈尔威船长的镇定指挥,所以大家都获救了,那他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进行指挥的呢?看书中内容。
二、 重点研读
1.哈尔威船长是在什么情形下指挥的,找出描写语句。圈画出哈尔威船长指挥时的语句。哪些词语(突显)生动刻画了当时的情景?--混乱极了
面对如此混乱的情景,哈尔威是如何指挥的?
混乱场景: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指挥语言: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奥克勒福大副?” “到!”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 “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把克莱芒救出去!”
“快干!”
船长的命令、问话都有什么用意?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坚定的.信念 了解情况 估算救援时间 严明纪律 (下命令时毫不迟疑、坚决果断) 关心弱者
(面对如此混乱的场面,他却能毫不慌张,镇定自若,发布命令又是如此的果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A 他沉着镇定、指挥果断.
B 他身上闪耀着保护弱小的人道主义光辉.
3. 指挥的怎么样?文中哪些语句赞扬他的镇定指挥?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主宰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分析,为什么说“主宰着”大家?
解释: 主管;统治。至高无上。掌控生杀大权。
有生杀大权,掌控着大家的生死。
为什么说“主宰着”大家?“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面对他的这个大权,人们有怎样的表现?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是不是因为大家害怕他,所以都不出声了,没人违抗他的意志。哪体现出的?伟大的灵魂?用伟大来形容,说明大家对他有怎样的情感?敬畏。神一般的存在。敬畏他什么?要救每一个人,而且要保护弱者。所以,主宰不仅仅说的是他具有生杀大权主宰人们生死,更重要的是他在思想、灵魂上使人折服于他,听从于他,人们在思想上被他所主宰。
4、拥有生杀大权,他是否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他把自己给忘了。”--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船长舍己救人
船长有生杀大权,却能舍己救人。那遭遇海难都能这样做吗?看细野正文的故事。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背景补充:
1912年4月14日深夜, “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在首航中撞上冰山。事后,一位英国乘客的手记中写道:“一个日本人男扮女装,强行乘上救生艇。”
当时泰坦尼克上唯一一个日本人名叫细野正文,后来他得以逃生,逃生的细野成为日本男人的反面教材。不仅被免去高级官职,一直到死,他都受到道德的批判。除了日本报纸和舆论进行公开指责,当时欧洲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甚至还上了欧洲国家的教科书,他们指责日本人不够绅士。所以至死他都一直背着“卑劣的幸存者”的恶名。
看到哈尔威,在看细野正文,我们发现,就正如书中所言:“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放弃责任,自私自利?激发正义,勇担重任?
--卑劣、崇高?你在哪一方?
5、最终,哈尔威船长与船一起沉入大海。(哪一段有描写了这个场景)
在描写船长与船一起沉入大海时,这些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作,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不可动摇。
凝视--聚精汇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
雕像
6、为什么如此义无反顾的赴死?(问学生)展现出一个怎样的船长?
船长忠于职守、无所畏惧、与事业共存亡
古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科技落后,每次远航出海往往生死未卜,面对强大的大自然,全船必须结成一个整体,必须有统一的号令。于是航海的船只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船长为核心的习惯,可以说一旦出海,船长就是船上的上帝,他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但我们知道权利有多大,那责任也就有多大。所以一旦遇到海难,船长不可逃,否则大家就不再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同心协力。所以他必须坚守岗位,船在人在,船亡人亡。
做为船长,除了保证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之外,还应保证船的安全,虽然撞船
的责任并不在他,但高度的责任感、自我牺牲的勇气,使他做出了“船在人在,
船亡人亡”的决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种彻底履行一个船长职责的举动。
7、朗读课文47段。
8、为什么说“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给大家先讲个故事:
911事件中,一个名叫曾哲的中国人正在世贸大楼附近工作。看到出事了,他匆匆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妈妈,我没事。我要去救人!”说完,他就向世贸大楼跑去。而这句话是他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曾哲逝世后,纽约以他的名字为一条街道命名;他供职的国家银行以他的名字为银行的一个大厅命名,而此前,这种荣誉只有这个银行的创始人拥有……
面对死亡,曾哲可以运用“生存”的权利自己逃生,但是他却冲进险境救助他人,于是成为英雄。这是他的选择
面对死亡,哈尔威可以运用生杀大权,让自己逃生,但是他运用它来履行职责,保护弱小,于是成为英雄。这是他的选择
成为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选择运用这个权利。人格的崇高
三、课文小结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在记叙”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中,文章通过对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描写,塑造了一位在生死关头,镇定自若,冷静果断,关心弱小,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英雄船长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英雄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那写出这样文章的作者是谁呢?雨果
四、拓展延伸
雨果简介
《巴黎圣母院》简介;
《悲惨世界》
去感受他身后的人道主义思想。
五、板书设计
哈尔威船长
沉着镇定 指挥果断
保护弱小 履行做人之道
舍己救人 忘我工作
诺曼底号遇难教学反思 篇8
1、更改课题。
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
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A、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B、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马上出现了第三种观点:
C、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3、对于船长的以身殉职学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这又成为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好时机。
有的学生认为船长是没有时间或机会逃生,有的认为船长舍不得船,还有的认为船长是出于责任感选择了以身殉职等等。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这些想法后我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只要合理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熟悉课文情节
2、把握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熟悉课文情节,把握人物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和忠于职守等品质。
2、难点:理解人物危难时刻的选择,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作者简介:检查学生预习,认识作家雨果。
2、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简介诺曼底号特点——年轻、漂亮。
(2)这艘船年轻、漂亮,意味着它很安全。但结果它却遇难了。从矛盾激趣,导入课文。
二、感受海难
1、诺曼底号遇难时,船上是怎样的场景?找出这一节,读一读。
2、海难发生时,海水怎样?
抓住文本感受海难的“可怕”,尤其是字词。如“灌”字。
3、此时,船上的人们怎样?
感受人们在危难时刻的惊慌和混乱,充分体会海难的“可怕”。
4、面对这样可怕的灾难,人们面临的将是——,可是结果却是——。哈尔威船长起了关键作用。一起看看在危难时刻,哈尔威船长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三、人物形象
船沉之前,船长总共下了三道关键的命令,迅速浏览课文,划下相应的句子:
1、第一道命令:
(1)自由散读,反复体会。
(2)关注船长说话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几句话能不能调换?
这几句话环环相扣、条理清晰,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镇定自若。
(3)还能体会到什么?
“妇女先走”,人道主义精神;“必须把60人救出去”,他忘了自己,忘我救人的精神……
(4)齐读,读出船长的镇定和忘我。
2、第二道命令:
(1)自由散读三个角色之间的对话。
(2)读前体会分析:
对话洛克机械师:问炉子、火和机器的情况,了解船的状况。
对话大副:“还有多少分钟”、“够了”分别指什么?20分钟救60人真的“够了”吗?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不会真的开枪?最终这道命令起作用了吗?
——体会船长的镇定和威严。朗读时语气坚定、有力。
(3)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3、第三道命令:
(1)从这简短的话语中,仍能感受到什么?船长的舍己救人。
(2)救了怎样的人?“见习水手”、“孩子”。仍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四、拓展深入
1、船长最终做了什么?与船同沉。齐读这一段文字(出示):
(1)这幅画面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船长“一句话也没说,一个手势也没做,犹如雕像一般纹丝不动”……
(2)如果此刻你是救生艇上的人们,你会想对船长说些什么?你又有什么问题想问船长?
2、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与船同沉?
(1)是因为船长认为责任在他,而这么做吗?为什么不是?船沉的原因是什么?
天气原因,“雾越来越浓”,“周围一片漆黑”;
玛丽号原因,“速度快、负载大,笔直逼过来”、“肇祸”等
(2)船沉是必然,船长与船同沉也是必然吗?诺曼底号对于船长意味着什么?
生命。他坚守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从这幅悲壮画面中,我们感受 到他的另外一种品质——忠于职守。
五、小结与作业:
1、小结:从船长的语言和行动上,我们明白了为什么雨果要评价船长“不能与他相提并论”。不能相提并论的是:船长的镇定自若,船长的舍己救人,船长的忠于职守……
诺曼底号遇难记续写 篇10
看着哈尔威船长雕塑般纹丝不动的和“诺曼底”号一起慢慢下沉,更是让凯蒂惊讶了。“爸爸,哈尔威船长为什么救他自己?”八岁的凯蒂显然不能够理解。父亲蹲下来,抱住凯蒂:“哈尔威船长将我们所有人都救出来,整整六十条生命啊!可他,最最伟大的人,却要用自己的生命换那六十条生命。”看着凯蒂那不解的、单纯的眼睛,爸爸站起身,“长大了,你就会明白的。”
凯蒂望向海面,哈尔威船长帽檐已看不见了,整个船和哈尔威船长都已沉进海。她的泪水从眼眶涌出便止不住,泪水被夜里刺骨呼啸的海风吹满面颊。她心里明白,伟大的哈尔威船长冷静指挥好大家,拯救了六十条生命,自己却牺牲了。在他走向死亡的时候,依旧能够纹丝不动。
是啊,他冷静的指挥好大家,让六十人脱险;是啊,他早已做好了死亡的准备和打算;是啊,所以他才如此镇定的沉下海……
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篇11
沈阳路小学
张晓敏
教学目标:
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正确读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
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并从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3.感受船长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职守、从容不迫、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船长伟大的品质。
教学课: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正确读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空中课堂”。我是沈阳路小学的张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车胤、李白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另一篇文章: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课件出示课题)
(2)师:出示“难”的拼音:(nàn),“难”在这里读第四声,意思是:灾难。
(3)出示课件:“记”圈出来,“记”:记即记录之意。在这里是记录遇难的一个过程。
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读课题:23“诺曼底号”遇难记。
(4)简介作者:雨果。(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19世纪的法国有很多举世闻名的作家,雨果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根据一个真实故事创作的短篇小说。你们对维克多·雨果,有哪些了解,来听听同学们查阅的资料吧!
(5)课件播放音频:学生1介绍。
2.读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师:我整理出同学们的共性问题:(出示课件)
示例1:他们是怎样遇难的?
“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是怎样的?
示例2:遇难时的场面是怎样的?
示例3:结果又是怎样的?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来“解疑”。今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相信大家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学习提示: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师:这篇课文很长,一共有45个自然段,要想读好课文,得把文章中的词语读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按下暂停键,开始吧!课前我们已经做过预习了,那这些词,大家都会认,读的准吗?
2、课件出示词:1:
弥漫
山脉
剖开
半裸
哭泣
维持
汹涌
酣睡
机械
可卑
岗位
主宰
调遣
师范读:我们一起读。
强调字音:
注意:(1)“剖开”的“剖”第一声,跟我读:剖开。
(2)
“汹涌”的“汹”是形声字,它的声旁是“凶”,读音也是“xiōng”,是后鼻音,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形旁是:三点水,这个字的意思是:水向上翻腾。跟我读:汹涌。
(3)
“酣睡”的“酣”和“调遣”的“遣”是前鼻音,跟我读:酣睡、调遣。
(4)
“主宰”的“宰”是平舌音,注意三声要读满,跟我读:主宰。
3、课件出示词语2:
井然有序
纹丝不动
猝然而至
不可开交
惊恐万状
势不可挡
师:自己先读一读,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找近义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猝然而至
师:这个词语,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
猝然而至:形容事情突然、出乎意料地来到。
师:在这篇文章中,出现的句子:
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师:瞧,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大家措手不及,十分的慌张。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难懂的词语,4、出示外国人名和地名:
师:这篇文章是一篇外国作品,有许多人名和地名不是那么好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范读)
(1)哈尔威船长
奥克勒福大福
洛克机械师
克莱芒见熙水手
(2)南安普顿
根西岛
英伦海峡
埃居伊山脉
敖德萨
5、出示田字格里的字:
(1)师:好了,要会写的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范读)。
(2)特别强调3个字的读音:“嘶”和“宰”是平舌音,“秩”是翘舌音。
(3)那我们在书写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请你在语文书上标注出来。老师着重提醒大家这四个字:窟、窿、卑、遣
②形象记忆:“窟窿”就是洞,所以是穴字头。
注意:“窟窿”的“窟”下面的“屈”是半包围结构,要给“出”留出足够的空间。“窟窿”的“
窿”下半部分的“隆”要写的紧凑,要留意“生”字上面有一个短横。“卑”字的笔顺要注意: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另外:中间的撇是从“白”中撇下来的。
“遣”字的第五笔是:横,第六笔是:竖。
(4)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伦、腹、剖、混、嘶、维、秩、措、践”,是的,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了“剖”字是左宽右窄,其他都是左窄右宽。
(5)再来看看这一组字:“窟、窿、岗、宰”,是的,这4个字都是“上窄下宽”。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相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找到了相关的线索。我们在第六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时,用的是:立小标题的方法。从这篇课文的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概括。
出示课件:
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的航线上。
起因: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诺曼底号”的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而遇险。
经过:人们惊慌失措,船上一片混乱,而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船上六十人全部获救。
结果: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以身殉职。
(2)师:加上主要人物,将六个要素,用上简洁的语言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主要内容
故事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的船身被“玛丽号”撞开了一个大窟窿二遇险。人们惊慌失措,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船上六十人全部获救,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以身殉职。
(3)师:像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叫做:六要素串连法。写人和记事的文章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概括。你可以用立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吗?先和老师一起来概括:出示课件:
(4)师:起因中有“夜晚”和“遇险”这两个关键词,简单的组织起来,就是“夜航遇险”。剩下的经过和结果,你能概括出来吗?按下暂停键,试一试吧!
(5)师:一起来看看,同样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故事的经过概括为:
救援逃生。结果概括为:以身殉职。在整个遇难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人,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名字就是:哈尔威船长。在遇难前、遇难时、遇难后,他是怎么表现的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首先去感受“夜航遇险”的危机时刻发生了什么?
出示图片:诺曼底号游轮
师:你们看这就是“诺曼底号”游轮,它建造于1863年,到1870年才7岁。它设施先进,在英峡海峡范围内,可以算的上是当时最漂亮的游轮之一。像这类英伦游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写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6)师: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答案
出示课件:
“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
“雾越来越浓了。”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稍尖隐约可辨。”
师:从这三个句子可以看的出,当时雾特别大,可见度低,是造成“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之一。读一读,感受当时雾气氤氲的海面。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夜色正浓,整个海面上烟雾弥漫,雾越来越浓,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稍尖隐约可辨。给人一种可能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出示课件:船长站在驾驶室里,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师:从“小心翼翼”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是的,哈尔威船长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想一想,环境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师:环境描写,说明了发生撞船事故的外界条件,为撞船的描写埋下伏笔。除了雾大,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出示课件:第六段)
师:你一定找到了这些句子,先读一读,再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我们可以从“飞驶”、“非常快”、“逼”可以看出“玛丽号”当时的速度非常快。从“特别大”可以看出“玛丽号”载重过重,这是造成“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之二。一场无法避免的灾难发生了。
出示课件:音频:船撞击的声音
师范读: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师:请同学自己再读一读这段话,感受当时的危急的场面。
(出示音频:学生朗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当你们正在沉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啊,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当“诺曼底号”的乘客们被巨响惊醒,知道自己所乘坐的船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和一名女服务员,还有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接下来,他们会面临什么?这是多么危险的时刻,“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遇到了灾难。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写,起因:夜航遇险,经过:救援逃生,结果是:以身殉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诺曼底号”夜航遇险这一个部分,下节课我再来一起探讨:救援逃生和以身殉职这两个部分。
三、板书设计: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夜航遇险——救援逃生——以身殉职
四、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完成本课《课堂作业》1、2、3题。
五、结束语:
师: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常常会因为慌乱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惨重的损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出示课题)
2、(出示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由:夜航遇险——救援逃生——以身殉职,这三个部分组成。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学习后面两个部分。
当“诺曼底号”遇难时,二、学习11——40自然段:
1、出示课件:学习要求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40
自然段,思考: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到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2、你们找到和我一样吗?有两处哈尔威船长的描写:
3、出示课件:两个画面的语句段落:沉着镇定地指挥
简短有力的对话
删去
4、感受:沉着镇定地指挥
(1)师:让我一起走进那个可怕的场景:沉着镇定地指挥
(出示课件)
震荡可怕极了。一霎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2)出示课件(学生音频)
师:听完这样得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是啊!通过“惊恐万状”这个词语,知道人们当时特别害怕,再联系当时人们的外貌和动作。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更能感受当时人们心中恐惧。(出示课件:圈动词)从“灌”、“呛”这两个字感受到当时海水凶猛的冲进船里,当时的情况特别危急。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当时的危急场面刻画的十分形象、逼着。你看,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就能体会的很深刻。当时的情况到底有多危急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8、出示课件:视频海难发生时
师:原来是这样的惊心动魄啊!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4)出示课件:
震荡可怕极了。一霎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感受到什么?
(5)师:就在此时,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船长怎样的品质?(出示相关句子)
(6)师:这段话语言描写:写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指挥有序
与其他人的慌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你就是哈尔威船长读一读这句话。
(7)师:就在船上一片混乱的时候,传来了船长一声吼喝:
(出示课件:学生音频)
(8)就在人们惊恐万状的时候,传来了船长一声吼喝:
(出示课件:学生音频)
(9)
就在大家即将葬身鱼腹而失魂落魄的时候,传来了船长一声吼喝:
(出示课件:学生音频)
通过朗读,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镇定自若、指挥有方)
(10)师:实际上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记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哈尔威船长怎样的品质?
师:是啊!舍己为人。
5、感受:简短有力的对话
(1)出示课件:简短有力的对话
师:下面我们走进第二个画面简短有力的对话,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去体会人物的品质。这是哈尔威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之间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把自己当作船长读一读,注意读出那种“威严、有力”。
(2)通过这段对话,你知道了什么?又体会到哈尔威船长怎么的品质?别忘了,细细的品读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这是一段语言描写。(3)出示课件:
师:这是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通过这段对话,我们知道哈尔威船长当时在了解游轮的具体情况。炉子被淹,火灭了,机器停了,轮船的情况十分糟糕。
(3)
出示课件:
师:这是哈尔威船长与奥克勒福大副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的“二十分钟”一词可以看出当时时间十分紧迫。“够了”一词看出哈尔威船长能够在二十分钟,让船上了人脱险。寥寥数字确让船上的人吃了定心丸,(出示课件:安定人心)他在告诉大家这二十分钟足够逃生。
(4)
出示课件:
师:从这几句对话中,我们看出哈尔威船长发号施令,威慑众人。
(出示课件:威慑众人)
师:如果要想顺利逃生,必须遵守秩序。
(5)出示课件:此时,如果你是船上的乘客,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师:此时,如果你是船上的乘客,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也许你会想:要想活命不能乱跑,站在原地等着听船长的安排。也许你会想:我现在不那么慌乱了,也得劝阻身边的人冷静下来。于是,开始说服身边得遵守秩序。也许你会想:哈尔威船长这样镇定,我们得相信他。一定会帮助我们脱险。于是,船上的一切变得井然有序。短短几句话,包含了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机智果断。
(6)出示课件:镇定自若
机智果断
(7)师:请大家模拟对话,再读一读。再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和机智。(出示课件:对话)
(8)师: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品质。
三、学习41——45自然段:
1、出示课件: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师:现在我们走进课文的第41至45自然段,体会船长的品质。正是因为船长镇定自若,舍己为人,机智果断,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救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时间正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二十分钟很快就到了。当第六十个人登上小艇的时候,船头开始下沉,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同学们,这是悲壮的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与船同沉。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动的读读这段话,轻声的读。
2、出示课件:
想一想: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走,与船同沉?又为什么称船长为雕像呢?
师:想一想: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走,与船同沉?又为什么称船长为雕像呢?
师:联系前文,哈尔威船长在这舰船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就可以看出他爱这艘船。当“诺曼底号”遇难的危急时刻,他镇定自若,机智果断的疏散船上的所有乘客。身为船长保护船和船上的人是他的使命。船就是他的生命,他选择与船同沉,用生命维护船
长荣誉。可见,这位船长是多么的恪尽职守啊!
3、出示课件:恪尽职守
师:称船长为“雕像”,因为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如同铁铸,纹丝不动。还因为他的:
4、课件出示:镇定自若、舍己为人、机智果断、各尽职守的精神如同一座雕像将永远竖立在人们的心中。
师:镇定自若、舍己为人、机智果断、各尽职守的精神如同一座雕像将永远竖立在人们的心中。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
5、出示课件: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5、师:课文的最后,作者这样赞美他,带着你的敬佩读一读。
6、出示课件: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6、师:践行一次英雄的“壮举”的机会人人都有,关键在你是否付诸行动。在死亡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机智果断、恪尽职守,他的高贵品质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危难出英雄,危难时刻,是放弃责任,只求独自活命。还是舍己为人,不辱使命。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四、板书设计: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镇定自若
指挥有序
舍己为人
特定环境
机智果断
语言描写
恪尽职守
与船同行
1、师:这篇课文通过在特定环境中,突显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指挥有序、舍己为人的品质。在语言描写中:展现哈尔威船长:机智果断的品质。最后哈尔威船长:与船同沉,用行动铺显他的:恪尽职守,他用生命诠释英雄的“壮举”。
2、课外阅读推荐:
3、师:课外,老师还推荐大家读一读:冯翼才的这篇《挑山工》,圈画、批注挑山工动作、语言的语句,和你的同伴交流阅读感受吧!
三、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请大家与家人一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第24课预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完成《课前导学单》。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前导学单
课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借助工具书给加点字补全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__ōu
__ ǎi
h__
q__
剖开
主宰
酣睡
调遣
2、写近义词。
威严
—()
调遣
—()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惊恐万状:
镇定自若:
猝然而至:
内容感知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客轮遭遇
即将沉没之际,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
资料搜集
查找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资料。
阅读质疑
1、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 篇12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的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诺曼底”号冒着危险在雾夜航海,正朝格恩西岛开去。突然间“玛丽”号向它撞了过来,“玛丽”号把它的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这时候,人们半裸着身子,一片慌乱,争先恐后地向救生艇跑去。哈尔威船长却临危不乱,果断地让奥克勒福大副拿着枪对着那些混乱的人们说:“哪个男人敢冲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当人们都被救出去以后,船长却还站在船上,不愿意离开,像尊黑色的雕塑一样,毅然和船一起沉入了大海。
文章读后,我心中涌起了一座丰碑、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哈尔威船长,他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可能哈尔威船长也曾想过自己,只是但最后他还是下定了死亡的决心。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别人的生命,那这个人真的太伟大了,要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
最使我感动的是最后一段,哈尔威船长一心只为别人着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坚守职责,坚守自己的岗位,把船看作是自己的心血,自己的生命,做到船在人在,船亡人亡。合上语文书,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人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镇定,当船被撞破的时候,船长竟然忘了自己的危险,为别人着想。他是那么镇
【《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诺曼底号遇险记》读后感06-1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06-14
《诺曼底号遇难记》优秀教学设计10-2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09-24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文10-11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