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潜意识”的演讲稿

2024-10-07

关于“潜意识”的演讲稿(共8篇)

关于“潜意识”的演讲稿 篇1

关于“潜意识”的演讲稿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潜意识”,这个题目是我以前看书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点,所以今天给大家拿出来讲一讲,希望大家能从我接下来的演讲中学到一些东西。

潜意识三个字放在这里,大家会问,什么是潜意识?给大家讲一个吴思先生在《潜规则》一书中讲过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就能为大家解释什么事潜意识了。

五月下旬我在安徽农村搞调查,跟一位承包鱼塘的农民聊了半天。我听他讲自己这十多年的经历,在北京买菜,卖鱼,在回家养鱼,转了数以十万的辛苦钱,这是一位瘦小的中年人,小学文化程度,和气而小心,看起来有点腼腆。村干部说,如果他不赌博,日子过得还要好。他在赌场上输了总有十多万。村干部当着我面问他,:你今年又输了多少?他不好意思的回答7000。我对他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辛辛苦苦挣得那么干净的钱,我不愿看到他的血汗钱打水漂。于是我端详了他一会,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你的命里没有横财的运,你晚年可以过得很好,但是有一道凶纹悬着,追求横财有家破人亡之祸。”这位农民听了满脸肃然。古人所谓“神道设教”,目的是劝人改恶从善。

这个故事中农民的那种顾虑就是潜意识,这种意识,往小说可以影响一个人,往大了说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先说个人的,为什么有的人快乐,有的人悲伤?为什么有的人愉悦又富有,有的人却痛苦又贫穷?为什么有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恐惧和焦虑的纠缠,而有的人却始终能够对生活满怀信心?为什么有的人能在美丽奢华的家里安然度日,而另外一些人却不得不在拥挤的贫民窟里挣扎一生?

我想大家已经猜到答案了,所有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潜意识”。当我们处在一个十分困难的环境中时,我们的潜意识就会不知不觉的影响我们。同样处在困境中的两个人,一个人潜意识中满是自信,而另一个人却充满了怀疑,这种不同,会一点一滴的影响着我们,把我们向潜意识中所有的那样去改变。(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一直存在于周总理的潜意识里,最终也把他变成了那样的人。

潜意识这种东西,蕴含着无尽的能量,但是,无数人早已被遮蔽上双眼,发现不了自身的财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那无尽的智慧早已藏于他们的内心。

潜意识的形成与个人从小所处的环境还有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经历的越多,越坚强,这就是我们意识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潜意识,而我们的潜意识,又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意识。

再来说说社会,潜意识在社会中有什么影响呢?给大家举个例子,古代跟现代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对牛鬼蛇神的看法了,古代人做什么事总想想自己死后会不会受到惩罚,而现代我们唯物主义,不相信有什么地狱,这种区别就是由潜意识所引发出来的另一种东西宗教。到底这种潜意识好不好呢?我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上来说是好的!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能够保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间制度。我们看惯了好人倒霉和恶人得势。这就是这种宗教开花结果的沃土。潜意识斩钉截铁的告诉我们,天下事终究是公平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行必得善报,恶行必得恶报。所以马克思说,宗教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被压迫者生灵的叹息……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这种潜意识中,被压迫者得到了一种安慰,这种延伸到死后的报应,也叫作恶者心里有点不踏实。如果说这种信念不好,需要批判,那么省下的将是另一种无所顾忌的更糟糕的信念:损人利己占了便宜,不占白不占。与人为善吃了亏,亏了也白亏。这是鼓励害人的信念。如果我们企图将恶人心里的最后一点不踏实也铲除干净,却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建立遏制恶行的机制,那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欧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宗教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种潜意识中的规则约束着大部分人,甚至在法庭开庭前被告都必须向上帝保证他所说的话一切属实。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似乎也认识到了这种潜意识的重要性。最起码我们也已经开始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孔子了。

关于“潜意识”的演讲稿 篇2

端倪于古希腊雅典时期的演讲, 原本是即兴发言式的侧重对艺术道德的理性辩解、对公众事务的演绎验证, 是以神的理念为最高美学原则的逻辑性演说术。在《诡辩家篇》里柏拉图强调说, 对智慧的难题惟有在事物的论证过程里才能找到答案, 同时又指出, 对物质世界的判断是否确切理应是事物应有属性的真假判断[1]。其继承者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里把演讲认作是情绪色彩浓郁、理智色彩淡薄的说话艺术, 是关于是非的知识判断。而古罗马的西塞罗则在《论演说家》里认为演讲是激发心灵激情的富有见识的辞令艺术, 是具有法学家学识的体现政治本性的说服艺术[2]。这就显示出, 语言思维具有强辩考问和裁度理想的特征, 而演讲在当时又是向公众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 自然被要求是行脚功用的、能激发联想的、指向预设格局的知人论世的讲话方式。如果以面向公众为演讲的绝对识别尺度的话, 那么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讲演》让我们看到学术演讲之外的作为日常特殊讲话方式的演讲所必须具备的以当下实际事物为基本范畴的性质, 不仅情感萦纡, 更在乎理智把握, 是跟古希腊罗马演说术大大不一样的思想境界, 是全面探究历史和现实之间缜密的审美关系, 他们的演讲体现着现代演讲艺术高度的发展成就。

但是千载穷英, 跨入了信息时代后, 演讲也像许多文化样式一样, 在消费魔障的诱胁下遭遇割裂本真、失去生命参悟的语言炫鬻, 人们往往把演讲视作是激情的撒播、蓄意的苦心, 许多演讲大抵被用作企业励志、学校德育的生动教化方式, 演讲由形式到内容成为政治信念、经济理念、文化观念的会务性仪式性服务性的说话方式, 并且辅之以格式化的环境布置和衣着姿态, 这致使演讲在今天的概念上一把鼻涕一把泪、一得之愚一得功的作秀因素往往藏掖了真正入情的精神因素, 意有所惬使演讲者的语言大抵失去交锋锐气, 演讲似乎成了另类打气式的趣味表演, 但这样的演讲是否能真正让人动情、思绪万千, 颇值怀疑。虽然从演讲学角度而言, 这种说法未免过分, 但寻摸许多演讲比赛、巡回演讲、名人演讲等热闹世界的背后, 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是畏首畏尾的排练细节。多种场合的夹哭带笑的反复演讲, 能使每一次的演讲情感复制得淳朴如初?譬如有位领导在某校庆祝校庆时, 开口便说了一通“今天可谓是精英荟萃、济济一堂、高朋满座、蓬筚生辉”之类的话, 一听就知道是场面上敷粉描金的套话。所以, 我们经常会感觉许多的演讲不过是撺弄着无根的瓶花, 华丽但无法栽植成活在人们的信仰里。演讲的危机某种涵义上是多元化认知技术急遽发展的结果, 例如网络传媒以极其有利的物质要素有声有色地置换着演讲的话语地位, 报刊书籍以极其便利的阅读时空有滋有味地磨损着演讲的疾言厉色, 高等教育以极其功利的普及速度瓦解着演讲的崇拜渠道。以演讲来圆转周旋风尚的时代早已消解了, 好的演讲辞可以流传的范围也十分有限, 更不用说拿“著名”冠之。

演讲的异化如果刨根究底, 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恐怕是过高估计了演讲语言的绚烂亲和, 过于研磨了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而这样的外在限定必定使得演讲时常遮盖住思想本真, 在诸多场合表现为对当下尖锐问题的回避及调和。在当今文化产品由生产直至流通的商品化过程里, 演讲语言依附于这样的价值格局, 必然兜绕着市民化的迎合心理, 以时尚话语调摄大众的精神疲顿, 生命体验被庸俗地美学化了, 我们看到演讲在通常意义上变成如何使听众心闲气定的技术状态, 而不是从演讲要解决或达到的思想深度着眼, 从演讲能感觉或铸造的刚劲高逸着眼。譬如有一场婚礼上的演讲, 主持人亢奋地说:“今天是新郎新娘连理并蒂、喜结秦晋的大喜日子。新郎让我做主持人是因为他认为我长得很安全, 不会让新娘在举行婚礼时走神, 更不会对他的美男形象构成威胁。新娘让我做主持人是因为她认为我长得谦虚, 新郎和我一起站在台上, 所有来宾都会夸奖她有眼光。”这样的礼仪性演讲讲上千年也不会过时, 但是否真能打动人, 看来是明摆着的场面上的乐子。振聋发聩演讲的罕见正说明, 演讲在今天成了被矫情化、煽情化了的虚拟享受。俗见难脱的激情涂抹自然使演讲在人类诺大的说话体系里经常表现出被化了妆的声律技巧, 成为牵累尘世的欲望花边。从语用角度而言, 这种刈切意志冲撞的演讲现实使我们容易地看到现时演讲语言所追求的可能是堆砌的、刻意的、藻饰的, 而以此为满足很难撇捺生活的确凿征象。所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在演讲世界里我们时时看到被过于修饰的演讲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搞笑般的机智语趣使日常演讲缺失磨穿铁砚的自由精神, 成了轻视个体生命的被精致装潢的虚饰判断, 即便是即兴演讲也高妙不多。

现实让我们看到, 日常演讲作为人类口头语言的载体, 其实已经以不可逆转的方式走到了话语方式的边缘地带, 而这样的变化显然意味着传统演讲理论在吸摄前沿理论方面缺乏敏感性前瞻性, 在自觉参与当代社会活动方面是被作为悬置世俗实践的精神抽象。演讲语言所营造的所谓“真情”常常遮蔽住浑朴生命的天然真情, 我们所享受的演讲的愉快时常是技巧性的沾沾自喜, 这是对演讲本该讲究的对抗习惯认知的悖逆。用语言修辞诸手法艺术性地扩张为处世策略的当下演讲, 在一定程度上摊展着对事实世界的藐视和遗忘, 在教育模拟语境里, 道德教化的强势意识使演讲更是拒绝任何切实发生的逆反话语。假若以想象体验为演讲内容的精神再现的话, 那么在演讲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超现实的智慧控制, 这种控制使今天的演讲在话语方式上类似于穿衣戴帽的宣传, 于是顺理成章的演讲语言变得虚幻化、媚俗化、表演化, 不自觉地响应着世俗浮躁的陈词滥调。现世演讲的衰微如果同前人浩瀚博大放怀蹈厉的情韵气势作一番比较, 我们可以容易地发现其根本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问题, 即我们缺乏对生存现实的批判性创造精神, 缺乏对现象核心的健康性精神关注。由此在许多场合里, 如锥插沙, 如印印泥, 演讲者扮演着藏锋盘纡的预制性的掠美角色, 没有发挥其独有的创造性的精神气质, 没有讲出情由切中的心里话。审视滔滔人类文明长河, 日常演讲的最高境界其实应该首先是公众性的、民族性的、个体性的, 且是可以被看作推进人类历史的坚实渊源之一。譬如非典时期中科院院士钟南山的讲话, 让人在自以为是里认识到, 人之所以能生发胆量, 全在于能认真地做到对客观世界的科学尊重。

毫无疑问, 当下演讲要成为真正吸引人的说话形式, 最需要的是演讲者的演讲是对自身生存世界的拓展追求, 是对自身审美意识的震撼发现。换言之, 演讲是演讲者把已有人生的感同身受与听众那时瞬刻的心境产生灵魂碰撞, 在优游不迫的张扬内敛里完成演讲的情知才思, 在有人有事的曲折开合里完成听众的抗浮养浩。

由上我们知道, 演讲应是剥啄陈旧的体物言志, 应是有我之境, 虽然在实际运作上时显得附会碍难, 就像韩愈竭力呼吁真情书写那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 惟陈言之务去, 戛戛乎其难哉。”[3]由于演讲者身处修业的背景不一样, 建立起的语言品相亦常是不一样的, 有人讲剪裁, 有人讲润色, 那么什么样的演讲语言才最可能体现演讲者的胸中锦绣呢?在这里我们驰骤细大不捐的寄寓, 针对演讲语言的阙疑, 设想几种可能的思考角度, 以是否建立对日常世界独有的思想认识为价值尺度, 把是否将听众引领到心中应要到达的乐土作为构思的理想目标, 那么我们可以有如下三层梳理性的思考。

演讲的语言首先应该是传递明确坚定的意思, 而不是以让听众的好受为己任目标。这么说并不背离演讲语言的逻辑推演, 因为依附性思维是直接导致演讲魅力缺失的本质性因素, 听众顺溜说“对”往往意味着浮词陈调的再次泛滥, 也意味着演讲者本身的讨巧心态。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往往不喜欢驯服顺从, 但心物同工经常是由于靠近习俗名利的缘故而无法正义地实践, 许多演讲对深层问题的回避便是这样的心态的衍射, 这也是今天人们对演讲怠视的主要原因。斯文尼是二战时驾机向日本长崎扔原子弹的美国退役军人, 他针对战后50年日本领导人轻率地声称他们是受害者, 在美国国会上引申说:“我们要轰炸的每一个目标城市都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广岛是日军南方司令部所在地, 并集结了实力可观的防御部队。长崎是工业中心, 有两个重要的兵工厂。在这两个城市, 日本都把兵工厂和部队配置于市区中心。像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一样, 我们的目标———理所当然的目标———是胜利。”这种解释显然澄清了这样一个偏见, 即并非用原子弹蓄意毁灭人口密集的城市。斯文尼继而在演讲里描述了当时的心情:“我和我的部属在执行任务时坚信, 我们将结束战争。我们并没有感到高兴, 而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4]这样的讲话肯定不能让每一个听众好受, 就像黑泽民的“罗生门”那样, 角度不同, 理解很可能风马牛不相及, 但越是理解上的多元越能独近气骨, 越能张扬个性, 也越耐反复咀嚼。

演讲的语言还应该是抽拔自然的神思, 而不是以得到听众的雅兴为思考依据。演讲在许多时候并不是以外表雅正、显扬雌雄为成败比率, 淳厚古拙、朴实脱俗、言必有中往往是成功演讲的决定因素, 甚至在这样的演讲里我们根本不在意演讲者的容貌举止是否超拔群落、是否照猫画虎, 这情形就像我们欣赏世界著名演讲, 我们总是在阅读中被精彩的语言深深吸引住, 我们绝不会在意演讲者的体态形象, 而且即使我们注意到这样些问题, 我们反而会对演讲者赋予更深一层的个性尊重。在2009年北大中文系新生开学典礼上, 长相斯文的陈平原教授以“同一个舞台”为题作了本文意义上的演讲。该演讲的语言像拉家常一般, 开头是这样一番话:“首先祝贺诸位经历千辛万苦, 通过‘高考’这座不无争议的独木桥, 走进燕园。”中间荦荦大端是如此一番话:“到目前为止, 备受鼓舞的我, 并没觉得自己已超越师长;推己及人, 我也就不想乱抛高帽, 说你们将来一定比我强。”收尾是那样一番话:“作为师生、同学兼竞争对手, 我能说的就是:在叩问学术探讨真理的道路上, 需要勇气、需要真诚, 也需要毅力。祝大家尽力而为, 不要轻易败下阵来。”[5]语言质朴寻常, 几乎让人难以同繁复扭力的演讲技术所讲究的非凡气象相挂钩, 但是却那么的语重心长, 展现了一代学人的谆谆教诲与殷切希望。神思是对自然物象的突破, 是对松闲雅兴的反拨, 陈平原以平地惊雷的方式表示着这样的意思:超过前人的祝福往往是美丽而空洞的谎言, 就像好人不一定一生平安那样。所以, 好的演讲从不需要含糊其词、文饰其语。

演讲的语言更应该是存贮秤锤的至尊, 而不是以得到听众的舒松为美学境界。所谓秤锤, 是作用于平衡的器物。在演讲中我们常常会由于种种外在因素伪装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言悬浮飘摇而技术圆润, 造成好听却分量不足。这么说是为了强调在演讲世界里我们不可遗忘的是严正开放的思维, 我们所欣赏的演讲语言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激发听众对现有存在的深入思考, 而不是哗众取宠。董建华在香港回归当日的庆典仪式上说:“香港经历了一百五十六年的漫漫长路, 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在同年的国庆酒会上他又致辞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三个月以来, 政府运作如常, 经济发展如常, 市民自由的生活方式如常。较早前东南亚国家以及香港都受到金融风波的影响, 香港凭着丰厚的财政储备, 稳健的理财政策, 安然渡过了此难关, 成功经受了考验。”在香港回归前, 英国当局曾制造了许多麻烦, 使被长期殖民统治的港人疑虑重重, 甚至以《胭脂扣》这样的小说来描述世纪末的悲哀。但是历史并不沿着担忧的模样去发展的, 现在“一国两制”使英国成了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英贸易额每年平均增长17%。这就让我们很能看出董建华的演讲词在稳定、策划香港的未来社会秩序方面的平衡领路之功, 也给予听众轻装上阵的奕奕至理, 并以有力的事实化解香港人的精神重荷。演讲的生命力就是诞生于这样精粹的深厚之中, 是可以被时间验证的细节关怀, 并足以构筑一个清晰高深的展望世界。

鲁迅曾说:“血管里流出的是血, 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优品的演讲语言是润泽灵魂的歌谣温泉, 是滋养生命的河谷草地, 是想象的自由而非技巧的规定。所以当下演讲在现代语言的沸腾街市里必须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必须学会跳出习惯思维模式, 必须有对历史理解上的沉潜。如果我们能认真探究演讲语言的这些思维品质, 那么, 我们必定不再视演讲为应时的产品, 而是心悦诚服的人类智慧结晶, 能经常性地让我们逗留在心灵语言的诗性阳光里, 能坦然以无藻饰的情感热力熨烫着日常鄙俗的皱纹, 使暗淡重现迤俪, 使劳顿永携品位。

参考文献

[1][英]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1, (第一版) :92-93.

[2][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论演说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1.

[3]答李翊书.

[4]大地.斯文尼的证词., 2004, (15) .

关于阶级意识问题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阶级意识;无产阶级;主体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运用特有的总体范畴哲学和物化的观点阐述了“阶级意识”,这也正是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卢卡奇的阶级意识概念又叫做“被赋予的阶级意识”,定义为“变成为意识的对阶级历史地位的感觉”。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背景不同,相对应的阶级意识也不会相同。他还强调指出,这种阶级意识“既不是组成阶级的单个个人所思想、所感觉的东西的总和,也不是它们的平均值”。所以可以看出,阶级意识并不是社会中单个或者几个人组成的思想意识,阶级意识是一种客观的可能性,是无产阶级的历史利益的合乎理性的表达。它不是超验的东西,而是与历史、与人们的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在卢卡奇看来,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两者实际上是同一的。无产阶级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如果历史是实体,那么无产阶级和阶级意识就是主体。

我认为卢卡奇在本书中对阶级意识的整体定义,浅显的来说就是一种社会整体的理性反应。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阶级的社会。在这其中特别要突出社会主体,也要突出这种反应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卢卡奇的这种阶级意识其实从一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特别是理念论的一种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是一种主体—客体的关系,也就是柏拉图的灵魂不死学说,卢卡奇认为阶级意识它不是一种超验的东西,而是客观的可能性,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合乎理性的表达。

下面来谈谈关于书中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卢卡奇认为,阶级意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自然关系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经济条件落后,等级观念占据着人们的生活,社会中各阶级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化,因此阶级意识也就不可能形成。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阶级意识之所以称之为阶级意识,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一定地步,无产阶级日益认识到他们的阶级地位是同资产阶级相对立的。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各个部分的独立性比较强,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的消灭,才使得相对清晰的阶级关系表现出来。

在这里,不可避免的有两个概念需要我们进行一下区分。那便是阶级意识与等级意识。卢卡奇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是等级社会,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宣告了两大阶级的对立,而在这之前只有等级的区分。卢卡奇认为曾经的等级制度是把意识固定在其特权之上,掩盖了阶级意识。对等级意识和阶级意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是对阶级意识和阶级地位的认识。卢卡奇强调社会总体的作用,是其总体范畴哲学思想体现在总体性原则前提下的主体和客体关系的研究。卢卡奇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历史的主体,可以看出他把无产阶级看作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无产阶级意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过程。

理解卢卡奇在阶级意识产生和发展问题上的关键,是对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对“物化”的认识也是卢卡奇运用总体范畴哲学分析阶级意识的一个必要补充。关于物化现象的内容同样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方面,在此我暂时不做过多的解释,只简要谈一下物化现象在阶级意识产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物化”现象影响了无产阶级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物化的社会中,人也被物化,无产阶级劳动者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所以卢卡奇认为,只有当无产阶级在意识中改变自己被当作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客体”这一现象,发展出自觉的意识时,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体,从而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意识发展和作用的过程,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的形成过程。

在谈阶级意识的时候,卢卡奇还提到了阶级斗争,他认为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阶级,成为“认识社会总体现实的自觉主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无产阶级形成真正的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并发掘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阶级与阶级之间生死斗争的情况下,阶级意识问题才表现为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当然,任何意识都是分有真假的,阶级意识同样也包含正确意识和虚假意识两个方面。意识一方面表现为来自历史和社会的主观上能被证明的东西,表现为正确的意识;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某种客观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东西,表现为虚假的意识。在研究无产阶级的意识问题时,卢卡奇首先提出了正确意识和虚假意识的概念,这也是他区分真正的无产阶级意识和虚假的无产阶级意识的前提。这种虚假意识的产生是与无产阶级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关的,因此,真正的无产阶级意识是从历史的总体上产生的,是能把历史当作总体来感觉的阶级意识。必须是社会中某个阶级全体成员所达成的认同,才能成为正确的阶级意识,才能推动历史的真正进步。

在书中阶级意识部分的最后,卢卡奇也谈到,无产阶级只有扬弃自身,只有把它的阶级斗争进行到底,实现无阶级社会,才能完善自身。只有当无产阶级克服了这些影响,它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无产阶级决不能害怕自我批评,因为只有真理能给它带来胜利。根据理解,卢卡奇在阶级意识的认识上,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历史条件,运用其特有的总体范畴哲学和物化的观点进行分析的。从这些认识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意识作用的强调,强调其在研究无产阶级意识中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卢卡奇的观点存在一些局限性,没有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进行深入的分析。总体来讲,卢卡奇对于阶级意识的理解是具有开创性的,从一个新的角度发展了对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关于“潜意识”的演讲稿 篇4

关于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2021年5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x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我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含义: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形式中。

在古代意识形态表现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工程主义为奋斗目标,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当前,影响我们党执政地位巩固的因素非常多,集中表现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四个挑战,精神懈息、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个危险。无论是应对外部的挑战,还是解决内部的危险,都需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都需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把学好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和必修课。思想防线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夺取政权往往是从确立指导思想、确立意识形态话语权开始的;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也是以舆论阵地被攻破、意识形态主导权丧失为标志的。毛泽东曾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的政权,不能光靠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这是应对一切挑战风险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决定着党的前途命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多重挑战

1、国外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冲击。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西方国家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了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近年来,我们看到恶意造谣共产党的抗日战争史、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梦”、鼓吹台独、港独等舆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西方国家一些偏激、错误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在中国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潮和论调,造成了不可小觑的社会影响力和破坏力。西方国家向我们宣传“普世价值”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排除异己,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意识形态霸权”。目前,国内民众受西方价值观影响产生的最明显的负面社会现象就是一些人盲目追求西方品牌,我们有些群众甚至党员却没有看清这些西方意识形态在我国渗透的“阴谋”。

2、有的共产党员信仰缺失、精神“缺钙”。

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在我们的党员中,信仰缺失、“缺钙”问题严重。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根本不当一回事;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拨弄是非,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到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3、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传播带来挑战。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夹杂多种声音,速度快,成本小,往往先声夺人,引发舆论焦点。尤其是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今天,人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布并传播媒体内容,信息源成倍增多,信息流闪电般增快,对党委政府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意识形态的安全提出严峻挑战。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今年四月,虹桥镇东安村村民李某某在微信上写了一首关于东安村村委以及前村主任的打油诗,并将自己写下的打油诗在多个微信群上恶意转发散布,该打油诗带有攻击性和辱骂性言语数条,对东安村前村主任及东安村村委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5月,一条“平江县政府主要领导被查处,棚户区征拆相关工作停止” 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内大肆传开,恶意抹黑县主要领导,故意编造和传播不实信息,损害了网络环境和秩序。这都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党员群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三、如何提升意识形态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广大党员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意识形态作为政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我们党员来说,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能力,即意识形态能力,包括意识形态鉴别力、意识形态处理力、意识形态领导力等。党员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理论创新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一)、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的信仰者。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这一深刻见解充分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和精髓,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党员,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弄懂并正确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建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藩篱,增强人们抵御和辨别错误思潮的能力。不仅要敏锐识别和准确判定各种唯心主义观点,还要批判和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既要深入学、持久学、系统学、刻苦学,也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也要坚定“四个自信”铸就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从而在实践中继续推进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实践者和不懈奋斗者。

(二)坚持正确导向,增强阵地意识,做新时代的传播者。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因此,党员在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敢于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亮剑发声,勇于同敌对势力和颠覆分子作斗争,不当“绅士”,当“战士”。既要在舆论导向、价值导向上始终坚定立场,也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向先模榜样学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既要管好各类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也要守好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要自觉肩负起监督网络、净化网络的责任,主动甄别虚假、错误信息,及时辟谣、公布真相,传播好正能量。既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也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和方式,树立“互联网+” 的思维,使用好红星云等平台、V虹桥在线公众号、各大村级微信群等新媒体手段;同时利用好传统宣传方式,村组各类会议、入户走访、村级广播、宣传标语等;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与时俱进,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既聆听了群众诉求、精神需要,又能积极把党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政策方针,宣传到各家各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切实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企图削弱、歪曲、否定党的言行,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大众化的手段,解决好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以党为中心在基层形成主旋律,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强化责任担当,服务发展大局,做新时代的守卫者。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今年五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为先锋者护航,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作为党员,既是新时代的追梦者、圆梦人,也是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这在客观上要求党员牢固树立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解决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亮剑、不敢亮剑、不会亮剑的现实难题。作为党员要提高甄别非主流思潮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结合工作实际,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行动自觉,率先垂范,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水准、改善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提高我们基层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

在这里,给各位入党积极分子提一个要求,对于各自的工作职责要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敢于争优;我们不仅需要“执行者”,更迫切需要“思想者”,你们要勇于攻坚克难,我希望大家要多比比发展水平、比比党员素质,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并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同志们,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合格党员,为实现更美更好的虹桥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关于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2021年5篇【二】

新时代是意识形态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时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断增强“两个巩固”为目标,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方针,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着力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理论支撑和精神力量。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

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体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掌握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弘扬主旋律和壮大正能量,持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引领力。

要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具有号召力的教育引导、具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更加高昂地弘扬主旋律、更加强劲地壮大正能量。

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要以丰富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三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使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决不能让意识形态领导权旁落。

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必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关于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2021年5篇【三】

今天很高兴跟同志们来交流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这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知道这个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在现实,新的形势下,随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个意识形态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意识形态工作,简单的来交流一下。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第二个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哪些新情况新问题。第三个就是说我们的一个路径问题,就是说,怎样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地提升我们这个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课程前言:意识形态的含义

第一个我们来简单的,来交流一下意识形态,它的一个含义是什么。大家都对意识形态这个词,很熟悉。但是它有哪些含义呢?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西方有一个很著名的哲学家叫黑格尔,他有一句名言是什么,就是熟知并非真知。就是某个东西,某个现象可能我们天天听到,看到很熟悉,但是对他的本质,对他的概念,不一定真正知道,所以意识形态可能就是一个熟知而非真知的这么一个东西。

意识形态的含义

首先意识形态指什么,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这叫什么意思呢,意识形态,它是对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政治关系的一个反应。所以,意识形态他不是与脱离经济基础而政治上的建筑,它是对经济基础政治建筑上的一个反应。所以,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它主要有哪些表现呢,就一个社会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跟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更与接近一点,而哲学、艺术、道德、宗教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更为远一点。但是他们都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

第三个意识形态本质上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怎么讲?就意识形态它反映了一定政当政派党派以及一定阶级的,它的一个思想观念、利益主张。所以意识形态它是脱离不了一定的党派跟阶级的,它是对特定阶级的一种利益的主张的反应。所以这个是,我们今天来,这个把我意识形态的含义,需要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它是反应经济基础,政治,这种制度的实际上体系。第二个是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第三个是它的本质是它的阶级性。

我们看一下它的阶级性,马克思有一段名言,它是这样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就反映了任何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他都是阶级的一个利益的反应,所以意识形态,它有本质上它是有一定的阶级性的,阶级属性的。比如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你自然阶级在经济层面上,经济生产方面,在所有质方面你是统治阶级,同样,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的这种思想体系当中,你是占主导地位的,而且你是反应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关系的一种体系,所以它反应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我们把握意识工作首先要把握的,就是说意识形态到底它的含义是什么,接下来我们看意识形态工作它的一个具体的界定是什么。

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话,所谓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政党通过自己意识形态的构建、构建比如说内容上构建,是吧,一种理论创新,理论整合,这是构建。传播在现实当中传播,乡民众,向社会的一种推广,传播和在实践当中的表现,具体的一种组织形式,具体的行为一种表现,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和宗旨的一切活动;意识形态工作,也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政党的意图,终止力主张现实化,将现实推进,贯彻。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保证代表和反映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观念、文化、道德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要占一个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共产党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将我们党的,这种政治主张,理想观点,价值观,要在现实当中体现出来,通过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让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当中,要占一个主导地位,要引领其他社会思潮,这是意识形态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接下来我们讲三个大方面的内容。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是组织动员的功能。

意识形态是一定的思想观念,你要组织动员一定的群众,一定的这种部门。首先是什么,首先是思想观念的一种传播,人们接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去调动人们的行为,指导人们的行为。所以,思想观念的传播,首先是组织动员的首要环节,你没有了思想观念的传播,没有意识形态的传播,你无法动员大众,因为,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支配的,你要去影响一定的人们的意识形态的行为,首先是通过思想观念去影响大家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组织力量凝聚的基础。你这个思想观念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但是如果人们大家的对一个现象,对一个事物的看法,认识,是不同的。你这样子,人们的行为的统一心,一致性就无法达到,大家对于不同的自己的想法,也就没法让大家凝聚起来,所以,意识形态的这种一致性,思想观念的一致性,是组织力量一个凝聚的基础,所以,你没有了这种意思观念,认同的一致性的话,你这个组织力量就无法,这个凝聚起来。

第三个方面就是组织动员活动持久的一个条件。你这个没有思想观念的一种稳定性的思想观念,你这个组织动员活动的一种持久的,条件就不具备了。你需要通过一定的理想信念,一种价值观的去整合人们的行为,这样子组织动员的活动,他才有持续性,这是意识形态的组织动员功能,通过意识形态去组织动员。

第二是引导功能。

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一种引导功能,毛主席曾经说过,他说主义譬如是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能有所指望,才能知所趋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这个主义是一面旗帜,你有了这个旗帜,才能引导大家走向何处,所以,这个就反应了这种意识形态的一种引导功能,引导这大家往哪个方向去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现代我们所主张的一种旗帜,他将我们引向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他也有一种引导的功能,将大家整合起来,凝聚起来,将大家的行为,大家的事业,引向什么,引向中国梦的,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所以,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一种引导功能。

第三是政治认同功能。

现代社会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一个根本的一个来源是什么,就是民众的认同,老百姓认同你的,你这个政党执政才具有合法性,老百姓不认同你的,你这个政党就没有这个执政的合法性,所以民众认同是政党执政的合法性的基础,所以一旦丧失了民众认同,你的执政的合法性就没有了。而民众认同作为一种政治认同的话,它是内容是很多方面,但是他最重要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意识形态的认同,就意识形态能不能认同你,能不能认同你的价值观,认同你的理想信念的问题,认同你的这种政党的政策问题,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认同,所以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就是让老百姓民众认同执政党及其它的政策,价值观,所以意识形态具有一个政治认同的功能,所以意识形态工作做不好,就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导致老百姓对你的认同弱化,老百姓对你的认同弱化,你的执政的根基就会动摇,所以意识形态他这种政治认同功能,它对一个政党的执政合法性,这种意义非常大。

关于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2021年5篇【四】

根据县委要求,我局开展 “书记讲党课”活动,让全局干部职工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有所提高,这次党课是由我为全体干部职工讲授,这次授课我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在准备和授课的过程中也使我自己得到了提高,所以说“书记讲党课”活动开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这次的授课内容是: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通过授课过程的思考,我对意识形态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各环节,而党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下一步党委要稳步推进“三大主体责任”,即意识形态责任制、基层党建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责任制,与本职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委的重要政治责任。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党委领导班子对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引导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担当、忠诚履责的强大合力;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倒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

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守传统阵地,拓展新兴阵地,加快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建设,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主动应对市场化、网络化冲击,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理念、更新传统观念,坚持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大力推进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用新人、用新工具,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总书记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积极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要求,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

关于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2021年5篇【五】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在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新鲜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主体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指引。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x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要看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自我激励潜意识录音带演讲稿 篇5

2009-11-08 11:16 来源:浪子牛 浪子牛 本文已影响887人 财富圈

持续向宇宙下订单,你是成吉思汗、亚历山大的化身,你是月入一百万起跳的肖志强,你有邓小平一样的超级智慧,你有拿破仑的超级领导力,你会像李嘉诚一样建立起自己的无以伦比的商业帝国。你将会在2008年3月月入十万,你将吸引大量的亿万富翁主动成为你的朋友,成为你的客户,你会创造无人企及的绩效,奠定你在超越极限公司无人撼动的地位和影响力;你会在5月份买到一辆价值七万的雪佛莱商务汽车,在5月份找到一个符合你所有条件的女朋友,你也会不断的完善对自身的要求,你会拥有非凡的生命品质。你会在2008年成为超越极限广东分公司的负责人,你是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销讲天王,所有人听完你的演讲之后都会把钱统统交给你。你是一个天才领导人,你会在2008年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嗷嗷叫的高绩效业务部队,你会率领你的团队不断的刷新行业的记录,你会吸引一支天才团队,伴随你开疆辟土、征战全国。你会在2008年拥有一百万的收入。你将会在2010年成为超越极限华南区的负责人,成为总经理最值得器重和栽培的得力干将。你会在2010年通过投资拥有月收入100万的现金流。你将会在2015年与超越极限合作建立起自己的农业集团和企业王国,资产过亿,并成立慈善基金会。你的企业会在2018年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资产正式突破100亿人民币;你的企业帝国将会在30年内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你所领导的团队将会超过1万人,资产突破一千亿人民币,进入福布斯前300大排行榜。你的故事将会激励1000万的大学生,协助他们写下101个不可思议的人生目标,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啊!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充满着爱、热情、效益、感恩、power!志强,你还记得吗?你曾经拥有一个梦想,要在家乡建立一个农业王国,以经济振兴家乡,不再有孩子因为家庭贫穷而失去上学的机会,不再有父老乡亲因为家庭贫穷而失去就医的机会,为了这个梦想,你已经持续不断的努力了十年,而且还在不断地为之奋斗。正是梦想的力量,让你像魔术般改变,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魅力四射的超级领导人。在这十年里,你曾经千里独骑,从粤北石灰岩山区独闯珠海,眺望澳门,挥洒热血青春;你曾经说到做到,领导班级成为学校乃至上海市的三好班集体;你曾经言出必行,创建环保社团并领导它成为上海市明星社团;你曾经力挽狂澜,全票当选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联盟主席,并改组使它重新焕发生机;你曾经授命危难之时,在30位来自全国的最顶尖的学校最优秀的代表中脱颖而出,高票当选中国大学生绿色营常委并组织全国有影响力的活动,奠定你在青年环保领域的声望和影响力;你曾经力战群雄,在50万大学生当中脱颖而出,比复旦大学的代表还高两票当选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大先进个人标兵。你曾经白手起家,休学创业,在不拿家里一分钱的情况下,两年内创建两家公司并有过辉煌的战绩。你曾经谷底翻身,透过学习,在半年内业绩和收入倍增了五倍。志强,你现在是超越极限的天才团队的四位组长之一,你是营运长钦点的十大元帅培养对象,你的能量在持续不断的增长,你有法拉利一样的行动力,你有拿破仑一样的领导力,你的演讲魅力直追总经理和执行长,所有听过你演讲的人都成为你疯狂的粉丝,你的行销天分可以媲美策略长,你将会借助超越极限的舞台,红遍大江南北。你读万卷书,知晓天下兴衰,为人诚实正直;你行万里路走遍大半个中国,见识广博,心胸宽广;你交万千友,对朋友肝胆相照,全国都有你无数的铁杆弟兄;志强,你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你创造过一个又一个傲人的绩效。所有的人都愿意追随你,因为你能给他们指引方向,因为你能给予他们美好的未来。

志强,你要感恩,成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感恩有善良的爸爸妈妈,亲密无间的姐姐;你要感恩,艰苦的生活环境锻造你坚强无比的意志力;

你要感恩,在你成长路上有无数帮助过你的所有的老师和亲友;

你要感恩,你拥有一群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好兄弟;

你要感恩,在每一次最困难的时候,都有朋友援之于手;

志强,你要感恩,曾经有一个叫介开的好女孩深深爱着你;

你要感恩,你有一个叫欧迪的红颜知己,一直相信你、信赖你;

演讲稿《做一名有创新意识的人》 篇6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西北大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名有创新意识的人》。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般规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召唤。依靠文化创新,人类摆脱了史前的愚昧无知,迈进文明的殿堂;依靠制度和科技创新,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创新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种意识形态。

在不少人眼里,一谈创新,就觉得那是尖端技术,只有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才能干,与普通人无缘。而我觉得,创新并非那么高深,很多时候它就在你我身边。创新这事,科学家要干,普通人也应该干。

那么我们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创新呢?

首先,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无不是诉说着一个“变”字。怎么变,如何变,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创造思维。简单的说,创新思维就是我们克服思维定势,创造具有新颖、独特事物的认识活动。如何突破我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一些条条框框,在这里,我举个例子,去年九月我看完了我们本科学校新生的军训汇报暨表彰大会,表演场面同前三年一样令人心潮澎湃,在这次环节中我注意到了操场上空多了一架微型直升飞机,经过一番了解后知道这是用于拍照的无人机,在我们的记忆中无人机以前主要是应用在军事方面,而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就成为了将无人机应用到商业领域的开拓者,在世界无人机市场占有近百分之70的份额,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此之后,有人又想到了用无人机送外卖来降低用工成本,缩短配送时间等等,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在顺应历史潮流的情况下推陈出新。

第二,创新需要怀疑与批判。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现状,对于一些实验现象如果和很多已有实验成果不一致的话,我们经常会去考虑可能是我们哪个步骤错了,但是如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过后都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的话,我们可能要尝试着用新的理论或者推理去解释它,说不定这会弥补此处一个空白,得到大家的认可。不言而喻,创新总是非常困难,因为在我们面前总是有太多权威,太多习惯,所以需要的就是我们要时刻用怀疑与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环境,审视我们的现状。

第三,创新意味着风险与坚持。从来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在我们的科研道路中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创新的付出却可能收获一份失败的回报。对于创新者而言,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更是一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走不出失败的阴影,常常容易错过成功的机遇。所以如果我们要做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就得怀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

总而言之,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用创新的精神来改进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而且我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能会有创新!

所以在未来的三年或者六年的学生生涯中,我将秉持创新的理念,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创新中寻找幸福感和获得感。并且告诫自己实验可以失败,但创新的意识绝不可以消失。

关于村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7

所以说, 我们应该针对该现象来分析一下原因,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原因之一: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这个原因应该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所受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水准都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农村人口主要以务农为主, 务农是他们的经济来源, 因此, 他们没有机会、没有时间也没有剩余的财力接受更高级的教育。这些因素的结合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不高, 他们只学了一些他们认为很重要的、生活中必须要有、对自己的生活、务农有帮助的知识。而相对的, 就像问卷显示的那样, 他们忽视了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 因为他们认为法律不重要, 或者说是对其正常的生活没有帮助。但城市人口却不一样。除了掌握生活中必须要有的知识, 他们有剩余的财力来补充自己、增加知识量, 有足够的时间供自己学习。因此他们知道法律的重要性, 所以会主动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原因之二:分不清楚什么是违法, 什么又是犯法。

在我的调查中, 75%的人分不清楚什么是违法, 什么是犯法。其中, 70%的人认为违法与犯法是同一个意思。这样的认知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违法的范围比犯法要大。犯法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 而违法受到的是行政处罚。而且, 两者的惩罚力度也大不相同。如果说这些都分不清楚的话, 那么村民们很容易将犯法的行为当做违法来看, 而忽视了对于这个行为的补救。往往会使人误入歧途。这种误解的危害会使当事人后悔终身。

原因之三: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没有认知。

当我们做某一行为时, 我们应该考虑该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杀人、抢劫等行为是违法的行为, 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有些常见的行为, 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行为是否为违法的行为, 村民们却不知道。这在调查中显而易见, 在调查中我问:“已经结婚的李某, 在外与杨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收回来的调查报告显示, 90%的人认为这种行为不构成犯罪。所以说, 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没有认知, 或认为自己的行为违法而诚惶诚恐 (实质该行为并不违法) ;或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触犯法律而逍遥自在 (实质该行为是违法的) 。这些都会对当事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从而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原因之四:村民们不知道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换句话说, 也就是村民们不知道该如何维权。最明显的应该表现在选举方面。《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 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投出自己最神圣的一票。《宪法》还规定:选举要公平, 公正。然而贿选的现象却在农村里普遍发生, 一方面, 有些人违背了选举要公平公正的法律, 为了谋取职位, 对村民们进行金钱的诱惑, 或者答应给他们某些好处, 然后在其位不谋其政, 反而作出有损于百姓的事。另一方面, 村民们却对于这个行为乐此不疲, 他们没能够很好的履行《宪法》中义务, 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投出神圣的一票, 而是受利益的驱使。而且, 村民之间的家族气息浓厚, 他们往往会将选票投给他们的亲属。①其次, 在强拆方面, 村民们也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比如最近出现的村霸强拆现象等。在调查中, 我问“如果遇到强拆现象该怎么办”?很多村民的回答是“死守阵地”, 认为除了这样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土地。这时就反映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村民们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原因之五:维权时间长。

有些村民知道面对问题时, 应该向法院起诉。但是面对维权时间时, 就退缩了。主要是诉讼时间长, 村民们没有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这个上面, 大部分村民都表示耗不起。

虽然我的调查并不全面, 但总的来说也反映了村民法律意识单薄的原因。既然已经分析了原因, 那解决措施必然少不了。

措施之一:村民要加强学习法律知识。

在上述的各种原因中, 我们分析出来:

首先, 现在农村家家都有电视, CCTV-1的今日说法节目就是普法类的节目, 我们每天只要花个45分钟就可以看完, 而且它是在中午播出的, 那时候每个人都有时间看。同时, 关于村里的人没有剩余的财力来了解关于法律方面的书籍这一问题, 那村就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由整体的村集体来负责关于法律书籍的购买和管理, 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费用由村里的人共同出资。这样既减少了每个家庭费用的支出, 同时有利于村民在剩余时间可以了解关于法律的书籍, 一举两得。除了购买书籍, 村里的人可以邀请本村中学法律的大学生来给村民进行简单的法律问题的讲解和普及, 以激发村民对于法律的兴趣, 加深对于法律的了解, 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且, 如今即使是农村, 网络也都是普遍盛行的。村支部可以建一个法律宣传网站, 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与咨询。

措施之二:村民应该分清楚什么是违法行为, 什么是犯法行为。

在上述的原因分析中, 我们了解到有75%的人不知道如何分辨他们。但就如我上述所说, 如何分辨他们很重要。只有搞清楚了什么是违法, 什么是犯法, 才能正确的认定自己的行为, 才能正确的把握该行为的性质, 才能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与此同时, 当分清楚了违法和犯法之后, 我们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当遇到不公平的问题时, 我们才能了解到可能私人暴力的行为会导致违法, 严重的会导致犯法。而运用法律武器, 则会是这件事情事半功倍, 何乐而不为呢。

措施之三:村支部应该向村民宣传宪法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村支部应该向村民宣传他们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在选举的时候, 我们做不到杜绝贿选的发生, 但应该做到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对村民负责, 认真、谨慎的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民。同时, 村支部也应该宣传村民们应有的必要权利。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当遇到问题时, 不能运用私人暴力解决, 应该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于此同时, 村干部在选举时应该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 坚决不搞“小动作”。

措施之四:村支部要加强宣传常见犯罪的后果。

在调查报告中, 我问“盗窃要判几年”。很多人不以为意, 认为最多几个月就放了。但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如果情节严重的话, 要判上几年的有期徒刑。这就说明了村民们对于某些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不清, 这样做会造成对于此罪的轻视, 从而进行毫无忌惮的犯罪活动。所以为了防止这些行为, 村支部要加强宣传, 要将某些生活中常见的罪行的后果进行宣传, 防止有些村民误入歧途, 害人害己。所以当村民之间遇到纠纷时, 村支部应该积极为他们提供服务, 告诉他们用法律的途径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关于农村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的调查报告。我认为目前农村人口的法律意识非常的淡薄, 在如今这个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的社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我认为村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 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只有整体人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 中国才能真正的强大。

摘要: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不光体现在经济上面, 还体现在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上, 所以我们应该要加强农村法律建设, 将依法治国普遍到每一个人身上。通过对村民法律意识的分析, 能够帮助村民增加法律意识, 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村民,法律意识,权利义务,宣传

注释

关于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的理性分析 篇8

一、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缺乏的表现

(一)在公共生活或共同生活中缺乏公共道德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活动领域越来越大,公共交往越来越频繁,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了公共生活的圈子。可是在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却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排队插塞等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时常发生。一些人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对公共责任互相扯皮,而且侵犯公共财产、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些现象中,我们发现所谓公共道德意识的缺失。实际上表现为公民在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缺乏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民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利益和职责关系,缺乏基本的社会化规范。

(二)人际关系的功利取向较强烈

在很多人眼中,经济实力、政治权力、社会地位是区分人角色的重要判断标准,功利色彩浓重而人情味淡薄,世态炎凉。对富豪、掌权者趋炎附势,而对贫穷潦倒者视而不见。在商场,服务员根据顾客的穿着打扮做出羡慕或蔑视的目光。这些现象表明,现代公民意识中平等、公平的价值评判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以及人文精神相当淡薄,“势利眼”视野与“一视同仁”的公共道德水火不容,人际关系上的强烈功利取向必定使大量处于社会弱势的群体及其成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从而有违公共道德。

(三)人际交往缺乏诚信

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立人之本,更是公共道德的基本内容之一。“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意味诚实守信,也就是能够履行承诺而得到他人的信任。诚信要做到待人诚恳,相信他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有诺必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是讲诚信的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其中不单是制度安排问题,而且包括将诚信作为公共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之一加以大力弘扬。可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诚信缺失的范围广泛、花样翻新:商业欺诈屡见不鲜、坑蒙拐骗司空见惯、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偷税漏税无孔不入等等,这些行为令人发指,已经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危及市场经济的基石。从有毒大米到有毒奶粉,诚信危机扰乱了公共道德秩序,若不加以挽救,将动摇人际交往中人对人、人对组织的基本信任,人人自危,一个充满不信任的社会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更会带来良心贬值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严重后果。

(四)环境意识淡薄

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公共道德,不仅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应当对人讲道德,也应当对自然讲道德。启蒙时代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高扬了人的价值,极大地释放了人的潜能;另一方面却使人在自然面前摆出了高傲的姿态,自然的价值仅仅在于它是人满足自己无穷欲望的对象和工具。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与工业文明一道,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冲突状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西方人开始逐渐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哲学、环境伦理把保护环境、善待自然,作为公民的公共道德的重要内涵。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一世纪初期,面临着经济建设、人口庞大、自然资源有限等巨大压力,由于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一些个人和集团为了个人利益或眼前利益,做出许许多多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破坏了自然平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排放废弃物等等行为严重污染人的生存环境,诱发各种疾病,如癌症,致使人的生存面临威胁。滥砍滥伐使森林资源锐减,过度放牧使草原植被遭受破坏,过度开采矿山、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剥夺了后代人的生存权利。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表明我国公共道德体系中的环境意识在相当部分人身上还十分淡薄。

二、公共道德意识缺乏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毋庸置疑,公共道德意识的缺乏是一系列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它在本质上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共道德意识的缺乏,是由长期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造成的,其中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巨大影响,是公共道德意识缺乏的根本原因。

(一)自然经济条件下私德意识的历史惯性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在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以及树立其上的政治、文化结构,造就了中国人比较发达的私德意识。在经济上,人们主要从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活动,生产生活领域比较狭隘,人际交往比较简单、单一。而社会公共道德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一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存在。二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所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没有提供公共道德意识产生的土壤。在政治上,高度集中的中央专制集权统治将公共道德意识扼杀在摇篮中。在专制统治下,以森严的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旧道德。“严格的尊卑关系、宗教的等级特权、统治和服从以及由此而来的泯灭个性、愚昧盲从、忠于个人等。”这一方面使得那些顺从专制统治的人产生了唯命是从、逆来顺受、依附性的奴化意识,另一方面使得那些不满专制统治的人极易产生对国家特别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公共责任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公共道德意识也就无从谈起。在文化上,中国人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和道德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教为先,育人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妥协和容忍,达观和幽默感,关于人性的透彻了解,通过律己而养成的品格,所有这些形成了个人所追求和社会所赞许的部分道德结构。”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延续下来。虽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已经消亡,但是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发达的私德意识仍然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会潜藏在当代人的意识结构之中,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就会死灰复燃,妨碍现代公共道德意识的构建。

(二)计划经济时期公共道德的建设与受挫

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奉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在这一段的前期,公共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在后期公共道德却夭折了。

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中,十分强调道德的因素,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不仅被理解为在物质生产力上,更是在道德上。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进行,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公共道德被广泛地提倡,树立了一系列符合共产主义道德的典型模范,共产主义道德被许多人实践着,人们之间形成了利他助人、平等团结的和谐关系。敬业奉献、助人为乐、人心向上等在社会中已经蔚然成风。“社会中不仅出现了大批艰苦奋斗、不为名利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无名英雄,出现了无数大公无私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即使普通群众的道德水平、社会风气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在计划经济的后期,这种建立在超越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道德,被严重地政治化和庸俗化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武斗、砸烂公检法、批斗走资派、互相揭发告密等等,打着“革命”的旗号演绎着无数人间悲剧、闹剧,不仅践踏着起码的公共道德,而且连私德也被动摇,更遑论共产主义道德这种未来社会的崇高意识形态。权威的神化与继后被神化权威的坍塌,不仅动摇了作为道德基石的“奇里斯码”,而且暴露出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全社会普遍遵循的公共道德是否适宜的问题。文革结束后形成的价值真空,实际上提出了构建什么、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公共道德的大问题。实事求是地讲,这个问题迄今为止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公共道德建设滞后,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既为公共道德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己或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道德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公共道德,市场经济也为公共道德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但是无庸讳言,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有趋利和利己的一面,对公共道德有不利的一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属性,相应地在价值观念上,就表现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的设定,将个人的利己欲望视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在资本时代就是追求财富的增长。这种由于个人利益驱动而不顾整体利益的道德意识往往导致人们对道德权利的强烈追求而对道德义务置若罔闻,再加上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在社会生活中就很容易发生侵犯公共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纵观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由于小农意识的局限、共产主义道德的夭折、市场经济的利己动机,造成了今天公共道德意识缺乏的现状。精神的荒芜和道德危机使人们呼唤公共道德建设。

三、加强公民公共道德建设的途径

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既需要提高每一个公民的自身道德素质,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既要靠教育,靠提高群众的自觉意识,又要靠社会舆论的监督,靠发挥法律和制度的强制约束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个人道德,为公共道德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本、是根。如果个体不注重道德修养,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提高只是一种奢望。重视社会、轻视个人的儒家文化,它的道德特点是以个人道德修养为出发点进而推及家庭、社区、国家、天下,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差序格局。因此,个人良好的公共道德,必须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自身身边的小事做起。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端正自己心态,严格遵守道德准则,养成文明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于我们的一举一动。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就要求我们从自己的言行上下功夫,做到知行统一。如果我们只是空谈公德,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的公共道德水平只会滞留,不会有任何进步。涓涓细流,终会汇成大海,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点点滴滴做起,使个人道德的根扎深扎牢,社会公共道德水平一定会得到极大提高。

(二)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日本或者韩国,就拿过马路这样的小事情来说吧,只要红灯一亮,即使路上没有车辆,任何人都不会乱穿马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是社会舆论的力量所在。社会舆论蕴含着巨大潜能,褒善抑恶,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雄笔一支抵万军”,枪杆子和笔杆子是党和政府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记者常被称为“无冕之王”。作为“党的喉舌”的大众媒体,一方面应表扬先进,完善真善美。对社会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扬,使广大群众从良好的道德品质中汲取力量,从模范事迹和良好行为中受到鼓舞,引起情感共鸣,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提高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大力谴责和鞭策不道德行为。对随地吐痰、排队插塞、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曝光,引起广大群众的齐声谴责,使不良社会现象无立足之地。

这样通过大众传媒的监督,净化社会空气,提升公民道德境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社会风气好转。

(三)抓好制度法律这个建设根本

培养公共道德意识,离不开教育的作用,但是教育并非是万能的。“道德教育只是一项道德传递和以德育人的活动,按照杜威的说法,教育就是指导,道德教育就是道德指导的活动。道德指导的活动充其量也只是思想意识范围内的活动,况且大多数道德教育是学校范围内的道德指导活动,虽然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抓好制度法律这个建设的根本,充分发挥它们的威慑作用。对掠夺公共财产、侵犯公共利益、浪费社会资源、污染社会环境、破坏公共设施的人加大惩罚力度,“利剑高悬”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参考文献:

[1]焦国成,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余玉花,社会公德的价值内涵[J],江海学刊,1999(6)。

[3]陈昌玖,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上一篇:新型农民培训总结下一篇:医师执业注册提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