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工作总结(精选12篇)
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篇1
2014年消毒隔离小组工作总结
ICU是医院感染重点科室,ICU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消毒隔离组的后盾支持,作为消毒隔离小组组长,带领着全组成员监督科室内每位成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制度。针对本科室,2014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护士吸痰前后未严格执行手消毒及六步洗手法;为多重耐药菌病人护理时,未严格采取防护措施;
2.药品分类放置不齐,标识不清;医疗废物分类不规范,棉签弃于锐器盒内;
3.治疗盘内的使用后的物品未及时清理;
4.进行血气分析时消毒范围不合理,从股静脉留取血培养时未备皮; 5.导尿技术未严格执行无菌不合理,外出检查时尿袋未夹闭。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ICU护士的工作繁重,任务复杂,会出现血气分析时消毒不彻底,从股静脉留取血培养时未备皮;
2.ICU护士人员配备不足,经常有紧急情况发生,导致护理质量不能到位;
3.ICU护士的能力参差不齐,低年资护士无菌概念不清,未充分与临床接轨,导致临床实践力不从心; 4.护士在操作前洗手的意识较差;
5.护士吸痰前评估患者,觉得患者不会发生痰液的喷溅,没有必要戴防护面罩;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整改措施:
1.小组成员定期检查,查找原因,找到相关人员,及时告知,强化概念,督促其改进;
2.强化护士保持治疗盘清洁的意识,治疗盘污染后要求及时清洁,培养护士养成物归原主的良好习惯,强化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3.对护士进行洗手方法的培训,强化洗手时要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的意识,并对每位护士进行六步洗手法的操作考试;
4.多重耐药患者尤其气切患者都可能发生喷溅,护士要求做好自我防护,戴好防护面罩;
每个月对上个月整改措施后进行了效果评价: 1.个别护士从股静脉留取血培养时仍未备皮;
2.无菌棉签注明开启时间较前好转,但个别护士仍忘记写时间; 3.护士使用后的治疗盘基本能够及时清理;
4.护士进行各项操作前能够进行手消毒,并且严格掌握洗手时间,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5.预见有痰液喷溅的护士能够佩戴防护面罩;
在2014年当中,ICU护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里,对未达到满意效果的问题,我们仍需努力,提高自我意识,加强自我能力,共同进步!
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篇2
1 手术室的清洁工作
保持洁净和无菌手术室的环境, 是防止和消除手术感染的重要措施。手术室清洁应定期并严格执行, 以尽量减少空间和物品上的细菌[1], 空气对流是一个简单的和有效的空气清洁方法, 如室外空气清洁、没有灰尘, 术后应定期打开门窗, 利用通风使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减少。手术室内和室外的空气对流, 应确保手术室内空气净化。每日应进行手术后清洁, 每周彻底清洁, 擦洗地面、墙壁、手术台、桌柜[2]。
2 手术室的消毒工作
2.1 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2.1.1 每天手术结束后的工作
(1) 先打开门窗通风, 清除手术间内污物和杂物。 (2) 手术间内物体表面和地面须行湿式清扫。选用二溴海因等含溴消毒液 (有效溴浓度500 mg/L) 、三氯异氰尿酸等含氯消毒液 (有效氯500 mg/L) 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擦洗或拖地, 作用30 min~60 min可达消毒要求。 (3) 然后关闭门窗, 选用以下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处理:a) 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可以在杀灭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的同时过滤掉空气中的尘埃, 防止通过空气传播各种疾病, 30 min就可以达到消毒的要求。此设备能进行连续消毒, 即每过15 min开机1次, 持续时间15 min, 如此反复工作至预定时间。可在室内有人活动的情况下使用。b)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能过滤、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一般消毒30 min可达消毒标准要求。亦可在室内有人的环境中使用。c) 紫外线灯管直接照射消毒, 每1 m2地面面积, 约用紫外线灯电功率2 W, 照射有效距离不超过2 m, 照射时间2 min。
2.1.2 每周大清洁和消毒工作
每周定期大扫除1次, 对室内所有物品、墙面、门窗等进行彻底的清扫。随后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法进行空间消毒, 即按手术间空间大小, 以1 g/m3计算过氧乙酸用量, 加水稀释成0.5%~1%的浓度, 加热使其蒸发;15~25℃室温下, 相对湿度60%~80%, 密闭门窗, 持续时间2 h。最后建立层流净化手术室环境管理模式, 手术间的配置设层流净化手术室, 通过层流净化手术室, 可以将每间手术室都设定一个特定的洁净指标, 这样做不同的手术就进入不同洁净度的手术间。千级洁净手术间主要适用于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科及普外科中的Ⅰ类切口无菌手术, 万级洁净手术间主要适用于普通外科 (除Ⅰ类手术) 皮肤科及腹外科等手术, 十万级洁净手术间主要适用于产科、肛肠外科及一些污染的急诊手术。
2.2 感染手术的消毒隔离方法
2.2.1 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患者手术时, 室内工作人员要戴手套, 穿隔离衣, 手术者应穿双层手术衣, 必要时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隔离衣和防护眼镜。有皮肤破损者应戴双层手套, 特别注意防止锐器刺伤。术后必须用碘伏或含氯消毒液浸泡双手, 在手术间门口更换清洁鞋方能外出, 并经沐浴更换口罩和帽子方可参加其他工作。手术后 (1) 立即进行手术室空气熏蒸消毒, 按3 g/m3计算过氧乙酸用量, 稀释后加热蒸发, 密闭房间持续消毒2 h。 (2) 随后开窗通风, 彻底打扫;用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 000~3 000 mg/L的消毒液擦拭室内各种物体表面, 并喷洒地面、墙壁, 喷洒量约100~200 m L/m2, 药物作用30 min~60 min。 (3) 最后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灯管直接照射, 必要时亦可再次用过氧乙酸熏蒸。由于甲醛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并对环境产生污染, 已不再使用。 (4) 室内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 (细菌培养) , 符合消毒灭菌标准要求。注意手术所用器械应行“消毒—清洗—灭菌”的特殊处理, 手术尽量用一次性巾单、手套和手术服, 并在术后装袋予以集中烧毁。
2.2.2 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污染的手术室可选用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 000 mg/L的消毒液, 或选用0.5%过氧乙酸溶液湿拭室内物体表面, 地面可以用100~200 m L/m2的药量进行喷洒, 持续作用时间30 min~60 min。层流通风法是层流洁净手术室的消毒方法, 即采用高效能水平层流式或垂直层流式气流过滤器, 过滤空气中的尘埃与微生物, 使进入室内的空气达到几乎无尘无菌状态, 能较好地保持手术室超洁净无菌环境。
一般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消毒方法来处理非洁净手术室, 主要包括 (1)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其通过紫外线来进行消毒, 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尘埃, 及杀灭存在于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病菌, 一般30 min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其能过滤、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一般消毒30 min可达消毒标准要求。可在室内有人的环境中使用。 (3) 紫外线灯管直接照射消毒, 灯的数量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 W, 照射时间不少于30 min, 要求适宜的温度20~40℃, 相对湿度60%, 房间保持清洁干燥。 (4) 臭氧消毒法, 要求臭氧浓度达到≥20 mg/m3, 在湿度>70%的条件下, 照射时间应不低于0.5 h。但必须是在封闭空间, 无人的条件下进行, 消毒后至少30 min后才能进入。 (5) 过氧乙酸熏蒸法, 一般有效浓度为0.75~1 g/m3, 湿度应控制在70%~90%, 温度控制在18℃以上, 作用0.5 h后通风[3]。
层流手术室层流系统空气净化技术, 采取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控制措施, 使空间环境中的空气清洁,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手术要求。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通过初、中、高效过滤器, 控制室内的粉尘含量, 并能除去97%~99%0.3μm以上直径的颗粒, 使恒温、恒压、恒定湿度的清洁空气进入房间, 室内的灰尘或微生物不向四周扩散, 从而满足手术室清洁无菌的要求, 使患者手术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满丽.浅谈加强手术室清洁消毒隔离护理工作的体会[J].求医问药, 2011, 9 (10) :190-192.
[2]宣文霞.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相关护理风险隐患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1) :2605.
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隔离;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32-01
医院供应室存放的是医院所需的无菌器械和物品,无菌器械和物品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而这又与医院供应室的消毒隔离有密切联系。供应室工作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环节之一,是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事项。
1 供应室工作存在的弊端
1.1供应室内环境卫生问题
供应室医疗器械摆放不规范,且临床使用的各种手术器械在摆放前没有进行深度的清洗,医护人员缺乏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没有对器械消毒隔离养成习惯,大部分工作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供应室中经常出现各个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乱放,且不进行密封运输,受到污染的物品器械消毒未达标准,若使用极有可能引起院内感染;已被污染的物品和清洁过的物品混合放置,便会引起物品之间相互污染,在运输污染物品中过量装载,可能导致泄露和掉落,极大的增加了污染空气和地面的几率,没有严格控制灭菌质量和评价标准。
1.2供应室执行不规范
供应室执行不规范现象较为常见,例如医疗器械在包装时,包装环境不清洁,没有经过严格处理,对物品有效期查管不严,装载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执行,温度、湿度和重量均达不到要求,密闭性能不好,在放置物品时松散、没有统一的分配和管理。
1.3供应室内监管不严
部分医院供应室制定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但监管不到位,因此应培养专业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大部分医院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均为护士长兼顾,所以监管力度不够,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导致工作不到位,例如工作人员的着装和手部的清潔、紫外线灯管的调换、净化空气的检测、消毒时间控制、压力蒸汽灭菌器和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使用等工作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
2 供应室工作弊端解决对策
2.1供应室物品器械管理
加强物品器械的管理工作,具体方法如下:(1)对无菌器械和物品进行归类放置,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将无菌包按照种类和无菌包的相关记录进行清点,对于锋利的手术器械需要用纱布包裹住。归类放置的时候按照先用后放、后用先放的原则进行摆放,无菌包中均要放入132 °指示卡,同时再次检查无菌包是否完整、摆放是否整齐。(2)对回收的器械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及灭菌。在灭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执行,之后放在无菌物品架上。若是无菌物品没有一次性发放完全,则未发放的无菌物品不能直接放回无菌架上,应对其重新进行灭菌后放回无菌物品架上。
2.2供应室卫生严格控制
2.2.1 首先要对各个区域划分界定,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隔离屏障,以切断病菌传播。在工作区域需要放置多个清洁设备,并在各个工作区域设立缓冲间,保证各个区域划分的合理有效,物品和人员通道要分离。针对不同工作区域的不同要求,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各项工作,并审查各个科室工作实际情况,细化每个细节步骤,使潜在问题能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2.2.2 其次需要设立单独的物品运输交接点和通道,对污染物品严格密封,并对消毒时间进行记录。对器材和物品进行严格分类,防止严重污染的器材被回收。工作人员在进行清洗、消毒的同时还需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手的消毒处理,防止自身被感染。
2.2.3定期对供应室环境消毒。每天用消毒液清洗操作台和地板,每个星期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保持供应室的空气洁净度,定期常规行细菌培养。
2.2.4最后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成立严格健全的监督小组,对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将问题找出后及时解决并记录,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对每件事做到跟踪调查,奖罚分明,进一步加强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避免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加强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
2.3供应室人员培养
因供应室中缺乏专业人才,所以应对供应室中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强化工作热源的消毒隔离意识,只有提高了自身无菌意识,才能在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中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保证物品器械无菌,才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3 小结
总而言之,医院供应室对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无菌器械物品的使用安全与消毒隔离工作有密切关联。建立健全有效的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监督工作,可有效保证供应室无菌化环境和物品。对患者的安全负责,对医院发展负责,从各个方面培养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促进医院供应室工作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居凤玲.浅议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2154-2155.
[2] 寇美俊.供应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 (12):337-337.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推荐) 篇4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未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
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供应、消毒室管理制度
一、工作时间穿工作服、操作时要戴口罩和帽子。
二、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种治疗器械要包装,注明灭菌有效日期和灭菌者。
三、而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告,不得逆行。
四、严格区分灭菌区和未灭菌物品,分类放置,未经严格灭菌的物品决不外发。
五、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污染物品在回收间内进行初步消毒后,再处理,布包一用一清洗。
六、监督各科室将用过的器械和物品按规定初步清洁处理或消毒后再回收,否则拒收。
七、凡经传染病人或可以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包好,并有鲜明标记,先压力蒸汽灭菌后,再做常规清洁灭菌处理。
八、无菌室每天要清洁,并保持通风,进入无菌室要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和鞋。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60分钟。
九、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一、在王竹芝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材、敷料的清洗、包装、消毒、保管、登记和分发,实行下收下送。
二、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三、掌握消毒设备的一般工作原理、性能、定期做好保养工作。
四、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质量,严防事故发生。
五、认真做好消毒记录和物品管理工作。
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工作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七、在总务科长领导下,负责全院被服洗涤、保管、消毒和缝补等工作。
八、严格执行各类被服的消毒、隔离制度,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九、严格执行被服的收发手续,防止错漏和丢失。各类被服要分类存放,方便取用。
灭菌注意事项
一、压力蒸汽灭菌主要运用于棉布、金属、搪瓷、耐热塑料等制品,不能用于油脂类及粉类的灭菌。
二、灭菌过程应随时观察温度、压力等变化,任何原因的温
度和压力改变或重新开盖增加消毒物品时,都应重新开始操作,重新记录灭菌时间。
三、物品装放时,器械先放在下层,敷料应放在上层,松紧适宜、敷料包要竖放、物品填装量不得超过消毒锅容积的80%,但也不得小于容积的5%,以防止小包装效应,影响灭菌效果。
四、定期检查高压消毒锅的使用性能,进行维修保养,压力阀每半年校对一次,保证其安全使用。
五、开关消毒锅盖时,要注意安全,以防造成事故。
工作流程
1、污染器械回收
2、污染器械分类
3、污染器械清洗消毒
4、消毒器材制备包装
5、灭菌处理
6、无菌物品储存
7、无菌物品下送
2015年消毒隔离管理工作计划 篇5
针对2014年检查消毒隔离控制方面在我院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科根据新要求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手的卫生管理。按《医务人员手的消毒规范》要求,各科治疗车上备快速手消毒液,医务人员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全院大力推广《七部洗手法》。加强督查,把手卫生落实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控制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抗菌素现配现用落实到实处。抗菌素力求分线分级合理使用,保证抗菌素合理的用于临床。
三、定期(每年两次)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在2014年检查中发现有很多护士不知道各类消毒对象消毒液的配制浓度。为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及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进而保证全院的医疗安全。今年培训重点,使护士人人皆知各种物品等消毒液的配置浓度、使用方法、作用时间及用途等。
四、监督指导临床科室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密闭运送,有记录,按规定配备一次性锐器盒、黄色垃圾袋等。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依法进行医疗废物的管理。
五、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现场检查治疗室、口腔科、处置室、手术室、检验科(血库)、社区等科室执行消毒技
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认真做好医务人员利器损伤、HIV HBV HCV 等职业暴露的防护、应急处理,做到有制度、有措施,使各级各类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六、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隔离技术,认真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要求病房每日定时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病室空气、病人床单位、走廊、洗漱间、卫生间,地面等每日按常规消毒。
九原区蒙医中医医院
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篇6
一、每年5月至10月按时设立腹泻病专科门诊,腹泻门诊做到专室、专人、专用登记本、专用消毒药具。
二、腹泻门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
三、按照“逢泻必登、逢疑必检”的原则,凡是腹泻病人均要详细登记,对可疑病例做到及时检索或送上级疾病控制机构检索(无检索条件的)。
四、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等消毒工作。
五、每周一定时收集、统计腹泻病人登记数和腹泻病人检索数,做好统计报表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腹泻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疑似、带菌者或确诊甲类病人及时上报,并转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二、门诊室固定医护人员,并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熟悉肠道传染病防控相关规定及要求,了解相关防护措施。
三、腹泻病门诊配备纱门、纱窗、痰盂,用杀虫剂消灭蚊蝇。有消毒药品、器械和流水洗手设施,能定时消毒,并做好记录
四、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物要进行随时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办公用具和医疗器械要及时消毒处理。
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隔离与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4例中, 男79例, 女65例;年龄2个月至9岁, 平均2.9岁;病程4 d~7 d, 平均4.7 d;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08年版) 所制定的标准。流行病学调查144例中, 确认有同班、同校、同村及有接触史者占92.4%。
1.2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儿有发热, 体温 (腋下温度) 37.8 ℃~40.2 ℃, 发热持续时间2 d~5 d。所有患儿均有手、足、口腔疱疹, 其中34例除了上述部位的疱疹外, 还存在臀部疱疹。手足皮疹、口腔疱疹144例, 发热82例, 流涎、咳嗽、腹泻、呕吐等, 抽搐1例。
2 消毒隔离
传染病消毒隔离是护理工作重点, 严格消毒、隔离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不仅保护病人, 同时保护医护人员, 这是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有关资料表明, HFMD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的变迁。75%乙醇没作用,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 (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 但1 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 病毒在4 ℃可存活1年, 在-20 ℃可长期保存, 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针对病毒生物特性, 采取以下消毒隔离措施。
2.1 接触物品及载体的消毒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病人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病毒亦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物品经口感染。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因此对患儿用过的物品要进行彻底消毒及有效隔离。用含氯1 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玩具等, 常规手的消毒, 病室门口配制“84”液 (含氯1 000 mg/L) 置于清洁带盖的塑料洗手盆内供病人及家属使用, 病区每日专人更换洗手液2次。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体温计专用, 使用后用1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 听诊器、血压计、治疗车等物品每次使用后用1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静脉输注做到一人一压脉带, 一消毒巾擦手;测生命体征, 一病人一消毒手;用于静脉穿刺固定手脚的夹板专人专用 (重复消毒使用的塑料板或一次性用后统一处理的纸板) , 垫子采用一次性的, 避免自身反复及与他人交叉感染。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用84消毒液消毒后送供应室统一毁型处理。便器、浴盆用有效氯1 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病人使用的被服采用1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后送清洗。晨晚间护理使用一床一消毒毛巾等, 严防经医务人员的手引起交叉感染。生活垃圾要用双层垃圾袋盛装处理。
2.2 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
病室患儿分泌物、大小便处置, 每室内均设置加盖容器, 装有足量的1 500 mg/L~2 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 用做患儿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 (指导家长并取得家长配合) , 作用时间30 min~60 min。经消毒后的消化道分泌物、呕吐物可倒入病房厕所。
2.3 对病区的消毒隔离
床头柜等每日用含氯1 000 mg/L~2 000 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做到一床一巾, 抹布专用, 定期消毒, 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拖地2次, 病历夹每周用消毒液擦拭消毒1次。严格保证清洁区不被污染, 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病区、治疗室、办公室、走廊用紫外线每日消毒2次, 每次1 h, 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 每日2次, 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 每次不少于30 min, 用紫外线照射1 h。因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 对陪护除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规定探视时间, 尽量减少探视。
2.4 终末消毒
对出院病人所住的病房进行彻底消毒, 床、床头柜、陪床凳、地面用含氯1 000 mg/L~2 000 mg/L消毒液擦洗, 双管紫外线有效照射1 h并开窗通风半小时后方可收治新病人。
3 护理
3.1 对症护理
3.1.1 病情观察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 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我们均严密观察体温、呼吸、皮疹、精神状态及饮食、两便等,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 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 甚至点状出血点。细致观察每位患儿, 动态评估病情以便患儿病情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尽早治疗。出现高热、院感三项且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 我们加强对患儿的临床监测, 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我科由基层医院转入1例EV 71所致手足口病发生无菌性脑膜炎患儿, 其症状呈现为发热 (体温38.6 ℃以上) 、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精神欠佳、心率140/min、睡眠不安等。给予床边心电监护和专人对症护理。
3.1.2 体温的护理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 d~2 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 多在38 ℃左右。对于低热或中度发热 (体温在37.5 ℃~38.5 ℃) 的手足口病患儿, 我们与家长交流沟通, 让患儿多饮水, 给予散热、洗温水浴、降温贴贴头等物理降温, 无需特殊处理。体温38.5 ℃以上中西结合口服抗病毒2号、布洛芬悬液, 赖氨酸阿司匹林肌肉注射或静脉应用。
3.1.3 口腔的护理
小儿患本病易出现口腔溃疡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对2周岁以上的患儿鼓励进行含漱, 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以免感染, 并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 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 我科辅以氧驱动雾化吸入利巴韦林、地塞米松每日2次, 以减轻疼痛, 促使糜烂早日愈合。0.5%的碘伏除强有力的杀菌作用外, 还具有收敛创面、减少渗出、促进新生肉芽生长的特点, 用碘伏清洁口腔, 重点涂于溃疡面数秒钟,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1] 。
3.1.4 皮肤的护理
患儿床单、被褥保持清洁、平整、干燥, 指导家长患儿衣着保持柔软、舒适, 经常更换。臀部有皮疹的婴儿, 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注意患儿个人卫生, 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 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 勤给患儿洗手, 将指甲剪短,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 防止抓破皮疹而造成皮肤感染。
3.2 一般护理
3.2.1 营养与休息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 胃口较差, 不愿进食, 我院膳食科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家长禁给患儿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饮食温度不宜过高, 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 不利于病变愈合, HFMD好发于夏季, 6月为高峰期, 防止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鼓励患儿饮温开水, 补充水和适当休息,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良好的睡眠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3.2.2 出院指导
本病易在集体中传播, 多为婴儿及隐性感染者咽喉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感染, 加强通风, 晒衣被, 不宜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曝晒。本病流行期间家长减少带孩子去拥挤或人群聚集地方, 患儿居室内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温度适宜, 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可用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勿让过多的人员进入, 避免继发感染。
4 讨论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生的新型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很多, 但均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人肠道病毒属。最常见的为CA16及EV71型[2], 1981年我国首次报告了手足口病疫情。本次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经安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证实也系EV71感染所致。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症状较轻, 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我院收治144例患儿中, 大部分病人症状平和。仅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系从基层医院转诊患儿) 。由于我们采取了严格消毒隔离及综合措施, 治疗护理方法得当, 使得患儿均痊愈出院, 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 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多见, 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此病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 传播快,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消毒隔离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HFMD传染、感染的有效方法。对每一个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危重患儿病例发生的关键。对每一个收治患儿病情变化仔细观察, 尤其是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 在护理过程中, 不断动态评估病情, 细致观察, 病情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正确处理, 是减少手足口病致残或死亡的有效方法[3,4,5,6,7]。但任何治疗措施必须建立在病情准确、及时的护理观察基础之上。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隔离及护理手足口病的方法, 以便及时护理, 尽早发现病情变化, 患儿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 减少致残和死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护理的手足口病患儿144例, 采取严格消毒隔离, 综合护理方法, 包括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皮肤和口腔等对症护理措施。[结果]144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消毒隔离及综合护理是减少手足口病传染、感染及致残或死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护理
参考文献
[1]谢似平, 李映兰.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8, 14 (1) :54-55.
[2]吴小波.手足口病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 13 (6) :559.
[3]徐翼, 杨思达, 邓力, 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急诊处理[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8, 15 (5) :490-491.
[4]黄玉华, 刘丽华.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3B) :693.
[5]尹莉.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6C) :1653-1654.
[6]吴金霞, 韩明锋, 张祝娟, 等.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7B) :1830-1831.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消毒隔离 篇8
关键词 艾滋病病人 心理护理 消毒隔离
护理人员的培训
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29例艾滋病患者,对我院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必须进行系统培训。因此,我院传染科人员需要每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医生、护士、保洁员及相关人员都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思想境界,以及不断更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我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经常组织学习艾滋病护理培训班,护士专题护理查房,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外学习关于艾滋病的护理消毒隔离及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职业暴露预防控制等相关内容,我院还派护理骨干到北京进修培训,使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流行趋势、治疗进展、发病等有一个新的了解,以增加护理人员的紧迫感、责任感及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胜任这项工作。
建立合理实用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艾滋病和病毒携带者是一件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任务,高度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使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困难,直接护理的基本技巧与护理其他疾病没有什么区别,特殊措施之一是消毒隔离及管理问题。
由于艾滋病是传染病中最新的一族,特别是我院收治第1例艾滋病病人时,大家心理非常恐惧,消毒更严格,病人用物几乎能焚烧全部焚烧,其他一律高压消毒。但随着知识的普及,了解艾滋病病人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和母婴垂直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因此,目前我院的消毒隔离措施更为科学与实用。
1.消毒隔离:隔离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隔离的目的、要求以及如何配合,使病人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隔离和护理。
2.尽可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房间,合并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用纸遮住口、鼻,然后将纸扔入不透水的双层密闭袋中,作好标记送出病房。
3.床头病历交班的黑板上做明显的红色标记,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病人专用,其他生活用品均与其他病人分开。
4.皮肤黏膜护理:为了防止艾滋病感染实施护理时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特别是手接触艾滋病病人的第一屏障,因此,当处理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双层乳胶手套,在进行容易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穿一次性围裙,戴口罩及护目镜,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5.注意自身预防,医护人员做检查操作时要小心避免被用过的针头、器械刺伤,避免破损的伤口直接感染,工作衣帽被血迹或分泌物污染后仍立即清洗和消毒。
6.对操作的要求及污染物的处理:护士在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两人配合,操作时要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进入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对利器的处理,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经消毒毁型处理后由卫生局指定市环卫医用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回收。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褥经环氧乙烷高压灭菌后方可与一般同类物统洗。
7.当病人接受手术及一些辅助治疗或检查时,护士应事先通知手术室及辅助科室,作好预防准备。
8.送检标本的处理:病人送检标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消毒处理后在弃掉。
9.尸体处理: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伤口及渗出部位需妥善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方法。
10.标本收集:收集病人的血、痰、尿、粪标本时,一律要戴双层乳胶手套,并注明警告标志,用两个特殊的红袋装好,送至检验科,化验单贴上红色标记,并用电话通知检验科。
建立靈活的护理管理模式
我院为艾滋病人提供宽松的治疗环境,尽可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房间,定期参加医院及科内组织的红丝带活动,传染科设有热线电话,咨询治疗专业指导,以及提供了方便优美的环境,消毒隔离措施严密等高效优质服务。在艾滋病尚无特殊药物的情况下,减轻病人身心痛苦,防止恶化,提高生存质量是一项重要手段。护理与病人接触最多,因此护士是医疗工作中最有利的助手。
艾滋病是一种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病人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视做出的反映包括否认、愤怒、抑郁及自杀倾向等。不同病不同发病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一般的技术护理是千人一面的,而心理护理则是以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及不同个性素质,因人而异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轻心理负担
此病患者多为青壮年,正处于花样年华,自尊心强,且艾滋病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性病,是一种违反社会伦理而又不光彩的病,被大多数人所歧视、排斥。当患者一旦被确诊或怀疑艾滋病时,其心理反映引起的矛盾冲突,容易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羞愧、罪恶、束手无策等不愉快的情绪,并产生心理恐惧。对于一个艾滋病患者,我们护理人员应不恐惧,不歧视患者,主动亲切地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缓解心理压力。首先,用心倾听患者自我表达,让他们感到倾听者能够明白他们的处境和想法,感到有人理解他们给他们一种舒畅、释然和满足的感觉;其次,作好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个体需要的护理,也有利于建立护患的信任关系。并且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在为他们解决身体痛苦的同时,也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治疗。
通过我们在护理上的整体化护理,以及加强心理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使艾滋病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应充分地认识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同时在休息营养,保健防止并发症等方面指导他们,使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治疗护理提高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篇9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血液透析室、肛肠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关的措施。
(二)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有原始记录。
(三)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三、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制定有无菌技术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二)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
(三)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四、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
(一)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规范与合格的标志目录及使用范围,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三)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24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4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4小时。
(四)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五、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六、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上班时必须穿工作衣、裤,着装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血液、体液或损伤之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七、病人安置的原则: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按传染病常规隔离,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八、病人床单元、布类、用品、餐具、便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进行终末处理。
九、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等区域每日湿式清扫,拖布专用,标识明确,分类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消毒隔离措施 篇10
一、隔离:
(一)发热诊室:独立区域,三区划分,有明显标识,设有三个留观室,室内有卫生间,洗手池,医患双通道,因房屋紧张,无独立的药局、收款室,布局基本趋于合理。
(二)隔离病房:
1、有确诊患者到二楼隔离病房,布局按照要求三区划分,标识明显,有8个单间病房,内设卫生间及洗手池,医患双通道,布局合理。
2、如有爆发流行,病人骤增的情况下,将门诊大楼全部腾空,作为确诊病房,腾空预案在医务科。病人床位间距大于1米以上。
二、消毒:
1、原则:
(1)由护士及护理员承担这项工作,护士长监督执行,有记录。(2)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3)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空气消毒:要经常开窗通风,有人情况下,用250—500mg/L的优氯净溶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无人情况下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每日两次。
3、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用500mg/L的优氯净溶液擦拭消毒,每日两次。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
剂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5、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血压计、听诊器,用10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体温计30分钟后,清洗后备用。
6、甲型H1N1流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2遍。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15 分钟,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使用一次性压舌板。(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病历尽可能不带入污染区,病历(包括各种化验单)一旦被污染时,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
(7).患者使用后的痰杯,应当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 60 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痰杯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8).患者复用的餐饮具,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
7、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1)每1000ml可加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
2小时。
(2)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盛放容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30 分钟。
(3)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8、终末消毒:甲型H1N1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无人条件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250 mg /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手术室;护理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6-02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手术室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手術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实践证明,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2012年我院将护理观察用于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管理中,以手术室医生和护士为观察对象,将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器具消毒灭菌作为观察内容,定期对护理观察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1.2方法①制定完善的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成立质量控制观察小组,按照当前实行的手术室护理手册、消毒管理办法等内容确定护理观察的内容,制定消毒隔离工作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材料发给观察员,让他们以此作为学习监督的参考。②制定计划。制定出10周的计划,对手术室护士长、护士、手术科主任、医生进行观察训练,以观察结果为依据来改善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技术。首先,要选定观察人,一般选择2名,1名护士和1名医生,护士负责指出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医生负责加强与手术科室人员沟通,对手术中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明确。其次,要进行观察,主要的观察对象为手术室的护士和医生,观察医生在手术区内对主导医生的每一个动作和步骤进行观察,看他是否正确程序进行手术。观察护士在手术之前要对手术室的环境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存在的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对护士的配合度详细记录。观察人员在手术区内集中注意力观察0.5-1h,观察完成之后观察员要将结果反馈给护士长和手术科主任。如果需要对部分问题单独交流看法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模式进行。③修订计划。在观察结束之后,在手术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的指导下,对观察到的问题集中讨论,同时修订工作计划。不同岗位的负责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明确修订时间表,确定在哪些工作中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作为观察小组则需要定期对工作计划的修订进行回顾,促进观察的有效性。
1.3收集资料总结在完成整个观察训练之后,需要用护理观察的方法继续搜集资料,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好的经验,不断提高消毒隔离技术的管理水平。
2结果
通过2011年——2012年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发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等三个方面。在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八十多个,其中部分问题反复出现,如无菌操作技术不达标、手术器具消毒不合格等。通过观察结果共修订了35项计划,对八十多个问题进行改进,实现了对整个消毒隔离操作过程的持续性控制。在2012年最后一个观察周期中,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的问题有了明显的下降,只占到2011年开始实施时期的五分之一。
3讨论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较大,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前提,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不到位会引发手术感染,增加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治疗,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3]。因为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需要控制的因素较多,所以管理难度较高,以护理实践经验来说,主要的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对手术的影响较大,所以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除了保持一般意义上的洁净之外,还需要达到生物洁净标准,但是每日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人员皮肤、衣、帽、鞋等物品对手术室环境的影响较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紫外线杀毒,每台手术完成之后,间隔1h作为清洁时间。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要穿戴无菌衣帽,做好防护措施。第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手术中使用的器具种类较多,供应室需要的人员也比较多,很难对每一个人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等环节进行监控。作为手术供应室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器具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在手术室应用中,护士要做好配合工作,传递器具要准确,避免手术器具在传递过程中被污染。第三,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在手术室中经常应用,但是因为每一个医疗工作者对自身要求不同,加上带教差异,因此完全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难度较大。医护人员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洗手工作要彻底,注重个人卫生。
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是一种有效提高手术是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水平的方式。其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明确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的目标,确定了相关的标准,鼓励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第二,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能及时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反馈,保证了管理控制的实效性。第三,护理观察标准和制度的细化,使得消毒隔离技术管理能保持客观性,对每个人的活动进行准确评价。第四,在护理观察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对问题的原因、责任人进行了明确,指明了改如何改进。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能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能对消毒隔离技术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导性的改正措施,提升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刘占芬.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措施和办法[J].黑龙江医学,2010,12(10):789-790.
[2]冯德春.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225-2226.
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7月起开始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故选取于2010年1~6月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87例为对照组;同时选取自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实施后的6个月内的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8例为观察组。通过回顾分析,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 (2001) [2], 了解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此外,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手术类型等资料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消毒隔离管理[3]
(1) 增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意识。及时了解手术感染的现状, 重视消毒隔离管理的意义;加强对于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实, 严格按照各项规范进行操作;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教育及培训, 增强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 并提高其相应的护理技能, 促进规范操作。 (2) 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手术室须设计合理, 划分污染区、洁净区和无菌区, 分区操作;严格控制手术室的温湿度, 注意通风, 可采用层流洁净系统进行空气净化处理, 以维持较好的空气洁净度;及时清洁手术室, 对于手术台、无影灯、相关仪器设备等手术室内物品, 采用消毒液进行擦拭, 确保手术室清洁无尘。 (3) 手术相关无菌物品的管理。手术器械直接与患者接触, 因此其是否彻底灭菌对于患者的感染具有重要影响。术前对于手术器械如刀具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对于无法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使用环氧乙烷进行熏蒸, 确保所使用的物品均无菌,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器具, 使用前须认真检查, 确保包装完好。此外, 对于已灭菌的物品须在专门的无菌室储存, 取用时要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 以免造成污染。 (4) 加强对手术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手术患者往往就是感染源, 无论是急诊手术患者, 或者择期手术患者, 在手术进行时, 往往会携带有病原菌, 若不能彻底进行消毒处理, 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因此, 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及时更换衣物, 出现炎症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同时加强对于手术患者的消毒隔离, 以预防感染发生。 (5)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双手的卫生, 勤洗手并注意消毒, 避免在接触患者时发生感染;同时, 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并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1.3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感染发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对照组的387例手术患者中, 17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 其感染发生率达4.39%;而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后, 观察组408例患者中仅6例患者出现感染, 感染发生率仅为1.47%。组间对比发现, 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χ2=6.037, P=0.014) 。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疾病的多发, 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同时手术感染的发生也随之逐渐增加。手术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还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严重影响, 更有甚者, 严重的感染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研究发现,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于手术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地预防作用。但临床上,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对消毒隔离的重视不足, 缺乏消毒隔离意识, 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无菌处理不彻底, 手术室环境较差, 无法保证清洁消毒, 以及护理人员对于消毒液配制等操作不规范等原因的存在, 使得手术室的消毒隔离管理并未得以有效实施。
针对目前手术室存在的各项问题, 制定并实施相关有效的消毒隔离管理方法, 增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意识, 建立健全消毒隔离的相关制度;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确保维持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卫生消毒情况, 同时加强对手术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并认真检查一次性无菌用品;加强对手术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消毒处理;开展相应知识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 规范护理操作, 有效的改善了手术感染的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后, 观察组仅6例患者出现感染, 感染发生率仅为1.47%,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χ2=6.037, P=0.014) 。
综上所述,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的实施, 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显著增强, 护理能力得到提高, 使手术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的控制, 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坚, 陈菊珍.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苑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8) :101-102.
[2]曾敏, 何剑.消毒隔离管理在降低门诊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2) :33-35.
【消毒隔离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消毒隔离制度09-03
抽血室消毒隔离制度06-07
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制度06-16
建立消毒隔离组织制度07-03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09-15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10-24
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07-17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09-05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11-10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