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通用12篇)
消毒隔离制度 篇1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应按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换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时着防护服.口罩.戴手套,严格遵守各区操作原则.3、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志醒目,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灭菌物品应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间的货柜或架上.4、分别设置污染.清洁.灭菌物品的发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应经过标准清洗流程后再包装灭菌.5、下送车和下收车应分开放置.分开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毕回科室后应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严格按小区分开专用, 不得交叉使用, 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6、去污区所有回收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和操作流程.被朊毒体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械应直接焚烧.接触污染物品后必须洗手.7、去污区、敷料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传递窗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每日用空气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8、质量监测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消毒隔离制度 篇2
1 强化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控制医院感染首先要认识到其重要性, 要对医院全员分类、分层次、多方式地进行全面系统的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尤其是加强微生物学、感染性疾病和管理规范基础知识教育, 将其作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内容, 并将卫生保洁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进行岗前培训, 开展预防医院感染教育, 使保洁员了解消毒隔离的基本常识, 掌握常规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认识到保洁工作的质量与医院环境、医院感染、疾病康复有密切的关系, 促使保洁工作程序符合卫生学要求。
2 加强病房消毒隔离
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 是预防院感的重要措施之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传染病不同病种分别放置, 疑似传染病和特殊感染者单独安置、隔离。有条件者同一致病菌感染者集中一室, 避免交叉感染。呼吸系病房重点做好空气与痰液的消毒与处置;消化系病房重点做好餐具、排泄物及便器的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用过的物品要经过消毒后再处理。同时, 陪护者也应作相应的卫生处理, 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 要规定探视时间, 严格控制探视者, 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 保证病区良好环境。
做好病房消毒工作, 病区要布局合理, 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保持室内清洁,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及紫外线照射消毒, 通风应选在晨间护理之后。要设有流动洗手措施, 坚持湿扫, 每周固定卫生日, 在空气微生物高峰时应尽量减少护理操作, 必须护理操作时要轻稳, 实施湿式扫床, 一床一巾, 减少空气污染, 每天定时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及物体表面, 当病人转科、出院或死亡后, 病室所有物品都要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感染病人的物品采取先消毒再清洁消毒的“双消”处理, 房间使用化学消毒剂熏蒸消毒。
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控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工作时应衣帽整洁, 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要重视和坚持做到手的清洁与消毒, 使用国家卫生许可证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 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灭菌,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灭菌、清洁、污染物品要分放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存放, 过期重新灭菌, 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 不得重复使用。非一次性医疗护理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应每日消毒, 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体温计一人专用。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使用消毒剂的浓度应符合要求, 消毒剂按时更换, 消毒设备定期保养检测, 以保证消毒效果。定期作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细菌培养, 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充分合理使用监测资料, 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 防患于未然。保洁员与配膳员应分设, 配膳员要衣帽整洁, 工作前要洗手, 以免污染造成交叉感染, 保洁员对医用垃圾应用双层黄色有明显标志的污物袋三分之二满分装, 密闭运送, 按特种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加强督查医院感染效果监测管理
消毒、隔离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长期工作, 科室应成立监控小组, 设立病房监控护士, 在医院管理科的指导下, 掌握院感相应指标, 及时报送院感情况, 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1], 通过以制度为目标, 以管理为手段, 以监测为依据, 不断完成各项措施, 保证消毒、隔离的环节质量, 达到控制院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消毒隔离制度 篇3
【关键词】消毒隔离;病区;护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29-01
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病区是护理人员对病人施行治疗、护理的场所,也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与病员接触的机率最高,若护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消毒隔离意识,使消毒隔离制度落不到实处,病区就会成为一个大的污染源,给病人造成伤害,直接影响著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通过从抓制度落实这一关键着手,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使消毒隔离制度逐渐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病区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存在的薄弱环节
1.1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院感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对护理活动中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比较消极、被动。
1.2有些护士消毒隔离知识欠缺,对消毒隔离措施不了解,未落实。
1.3个别护士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增加了科室材料消耗,增加了护理成本,而且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故配制输液用的注射器 ,就未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4有些护士因为工作忙碌,缺乏慎独精神,将消毒措施简化,省略等等。
2消毒隔离制度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病区护士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下述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护士熟悉消毒隔离相关制度,并养成自觉执行的习惯。(2)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部核心制度培训,使护士人人能够熟悉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3)组织病区护士参加院感科举办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知识培训,培训后并组织考试,使病区护士掌握手卫生规范和自身防护知识,掌握病区及治疗室院感管理规范。(4)各病区组织科室内护士业务学习,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等知识,培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的意识。
2.2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和病区护理质量自查小组(1)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护理部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内科、外科、肿瘤科护士长组成,每月检查一次病区消毒隔离质量,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检查结果通报,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2)各病区成立护理质量自查小组,负责本病区消毒隔离检查工作,以病区护士长任组长,常白班护士及病区主管护师为成员,每周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消毒隔离考核表中,在次日晨会上作不提名的点评,让病区护士逐渐提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对在考核中多次出现相同错误的护士,由护士长找其谈话,了解其原因,并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经济惩罚。
2.3制定考核办法和细则,组织护士学习,然后开始实施:我们从以下7个方面分18个考核点进行检查考核:(1)执行手卫生规范情况。(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情况。(3)无菌物品使用、保存和更换。(4)晨间护理方法及用品消毒。(5)治疗物品清洗消毒处置。(6)抢救器械清洁消毒。(7)病员安置、隔离标志。
3效果评价
通过三个月的检查考核,我们发现各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大幅度上升,操作前、中、后,接触不同的病员之间能及时进行手消毒;病区无菌物品正确使用、保存、更换及时,无菌容器能及时更换灭菌,容器外贴有时间标识,无一例过期失效包;输液用液体能做到现配现用,加药用注射器能做到一人一用一弃;实行干罐干镊,4小时及时更换;晨间护理能做到一人一巾一消毒;治疗用品能做到及时清洁消毒后备用;抢救器械能定期清洁消毒,有记录;病员安置合理,挂隔离标识,并能及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等等。同时,由于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的增加,其主动参与病区管理的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工勤员的监督指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使病区的整体消毒隔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进而有效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消毒隔离制度 篇4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时要着装整齐、清洁。
2.病人在指定区域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随处走动。
3.医护人员进入处置室、治疗室应戴帽子和口罩。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湿擦桌椅,用消毒液拖洗地面,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痰盂内放1:200的“84”消毒溶液。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隔离伤口用物应立即消毒处理。
6.诊疗换药处置等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7.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8.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塑料罐、持物钳等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并贴有更换标签。
8.体温计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
9.污物箱应带盖,并经常消毒。
10.病人使用的床单被服等要定期更换和消毒,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得随意乱丢。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采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11.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
12.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得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洁净区、清洁区、非洁净区或限制区、半限制区、非
限制区。入口处的消毒脚垫应每日更换。手术室拖鞋与私人鞋、外出鞋分别存放。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不得佩戴饰物,涂亮甲或戴假指甲,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专用衣、裤、鞋帽,贴身内衣不得外露。进入半限制区需戴好口罩。手术室衣、裤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和鞋。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清洁的衣、裤、戴好圆帽。
2、坚持一间一台制,清洁切口与非清洁切口手术分开进行。在手
术间不足的情况下,应先做清洁切口手术,再做非清洁切口手术;先做急症手术再做择期手术。
3、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认真
检查种种无菌物品,实施标准预防。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配置外科手消毒设施,每月定期进行手
卫生质量检测。
5、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密度和流量。有严格的参观制度,见习、参观人员必须护士长同意,3人以上需报请医务科批准。一般参观人数控制在2人/台以下,参观者必须在指定范围内走动,非当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
6、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传染病活动期人员不得在手术室工
作,咽拭子培养阳性及皮肤化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间。
7、感染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术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遇有
特殊菌种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感染手术时,应尽量缩小污染范围,术后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8、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清洁卫生制度。一切清洁工作均
应湿式打扫。各手术间物体表面及地面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用消毒液擦拭,术后及时进行手术间清洁消毒。手术室的工作区域每日清洁、消毒一次,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并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灭菌后的物品等。清净手术间按规定要求更换过滤网装置。实施连台手术时,手术完毕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区域要及时清洁、消毒;洁净手术室须达到要求的洁净度后方可连台手术。
9、手术用物按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处理;特殊感染患者
手术用过的物品则按消毒---清洁---灭菌程序处理。
10.所有灭菌物品必须每日检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确保灭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11、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病例检查、统计与分析,查找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逐项落实。各项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完整、真实、连续、准确,便于追溯,资料保存≥3年,均有记录可查。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待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
8、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应优先做治疗护理工作;对实行床旁隔离的患者,后做治疗护理工作。
9、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10、病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不得混放;各种医疗垃圾桶标识明确;医疗锐器处理规范,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1、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2、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3、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篇5
1.门诊成立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一名护士组成。按质控标准做好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
2.做好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及考核。
3.配合卫生局每半年的消毒隔离指标进行监测。
4.每月进行院前消毒隔离质量检查。
5.无菌包管理
手术包、换药包、导尿包、(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子)包,器械罐等各种无菌包.(1)无菌包有效期一周。
(2)使用后物品灭菌前应彻底清洗干净,包布清洁,物品及时充填,打包消毒。
(3)消毒前包外贴封3m胶带(长度3cm,即3个斜杠)标有物品名
称、消毒起始时间、消毒者。
(4)无菌包打开后可使用24小时,超过24小时必须重新灭菌。
(5)已经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6.无菌操作管理
(1)要严格分开有菌区与无菌区,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2)无菌柜内物品摆放有序不准放置有菌物品。
(3)无菌持物镊子、桶灭菌后干燥使用、禁止浸泡,每4小时更换
一次,并标明使用时间。
(4)使用后器械应先浸泡1000mg/L有效氯30分钟,再清洗高压。
7.医护人员手消毒
(1)处置前后皂水洗手。
(2)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处置前每接触一个病人后应皂水流水洗手。
(3)检查处置传染病人时戴手套,用消毒液洗手。
8.门诊诊室、治疗室、注射室消毒管理
(1)门诊诊室、治疗室、注射室为Ш类环境;空气细菌指数小于
500cfu/m³。
(2)每天2次用500mg/L清消剂擦拭桌面、门把手、地面、抹布、拖布应分开放置,用后凉干。
(3)每天室内2次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悬挂灯管距地面2m,功率
30W,灯管寿命1000小时。
(4)紫外线登记要写明日期、时间以及累计时间,至1000小时重新
更换灯管,重新开始累计时间。
(5)紫外线灯管每2周用75%酒精擦洗一次。
(6)治疗室、注射室缓冲间应设紫外线灯。
9.一次性医用物品管理
(1)凡一次性医肜物品必须具备“三证”。不得使用过期产品。
(2)皮试、注射、抽血用注射器必须达到“五一制”(一人一次一用
一消毒一毁型)。
(3)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不得重复使用。
(4)注射器用后分解,针头浸泡1000mg/L有效氯60分钟,注射器
浸泡500mg/L有效氯60分钟后毁型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处理,浸泡液每日更换一次。
(5)输液器用后,针头用1000mg/L有效氯60分钟,输液器用
500mg/L有效氯60分钟,剪断输液管,毁型后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回收,浸泡液每日更换一次。
(6)要有一次性输、注器用登记本(内容为日期、种类、数量、处
理人签字)。
(7)洗手液500mg/L有效氯。
10医用垃圾处理管理
医用垃圾用黄色垃圾袋盛装,应将医用垃圾袋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回收。
10.消毒液保存管理
(1)配置消毒液定期更换,桶加盖,注明配置浓度(mg/L),并要有
记录(配置日期、时间、浓度、配置者)。
(2)过氧乙酸不稳定,储存通风阴凉处,用前测定浓度,原浓度低
于12%不得使用。
(3)不得使用新洁尔灭消毒液。
(4)浸泡液应每天监测一次。
12.诊疗物品消毒管理
(1)碘酊、酒精瓶
每周2次更换消毒碘酊、酒精瓶。同时更换碘酊、酒精,瓶壁贴3m胶带,标有起始时间。
(2)止血带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取出备用。
(3)体温计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取出备用。
(4)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用后75%酒精擦试消毒。血压计袖带被污染应立即清洗凉干备用。
(5)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清洗去污,高压消毒。
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篇6
1.目的:
规范病区消毒隔离,减少病区内感染隐患,保证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2.范围:
医院各部门/科室、医院员工、病人、来访者。3.定义:无
4.内容:(PCI7.1,ME1-2)4.1.病区消毒隔离:(PCI8, ME4)4.1.1.患者安置,应遵循隔离感染源原则:
4.1.1.1.传染患者与普通患者严格分开安置。
4.1.1.2.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区/分室安置。4.1.1.3.感染患者与高度易感患者分别安置。
4.1.1.4.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4.1.1.5.可疑特殊感染病人(包括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4.1.1.6.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患者。4.1.1.7.成人与婴幼儿感染患者分别安置。4.1.2.病区定时通风换气,保持整洁无异味。
4.1.3.病床使用一次性扫床湿巾一床一套;擦拭床头柜毛巾一人一桌一巾,使用后清洗消毒晾
干备用。
4.1.4.病人被服出院后更换一次,长期住院患者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污衣被
服密闭暂存。
4.1.5.医务人员工作服应每周至少清洗更换一次,如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工作人员不得穿工
作服进入食堂及医院以外的地方。
4.1.6.衣物被服用户按照一般污染、重度污染、工作人员衣物被服三种分类回收打包。被血液
体液污染的被服放入重度污染袋内,隔离病人被服在重度污染袋上贴“感染”标识。
4.1.7.住院病人宜定期淋浴或洗澡、理发、洗头及剪指甲,保持清洁卫生。
4.1.8.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现急性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及时上报疫情,具体隔离措施见《隔离种
类、适用疾病及标准操作规程》。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在病情稳定后转送 传染病医院。在转院之前,必须采取各项隔离措施。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子、鞋套,并严格洗手和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血压计、体温表等器具专人使用。(PCI8, ME4)4.1.9.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床单、枕套、被罩及有污染的
褥子撤下清洗;清除床垫下、床头柜内杂物,病房内所有物体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 毒剂擦拭消毒,并进行紫外线消毒30分钟。(PCI8, ME4)4.1.10.设备设施的清洁消毒见《诊疗仪器用品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4.1.11.保洁用具分开使用,标记明确,定点放置,用后清洁消毒,悬挂凉干。4.1.12.医疗废物的处理见《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4.1.13.做好住院病人的卫生宣教,多种形式宣传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如洗手的方法等。4.2.母婴同室消毒隔离:
4.2.1.室温应保持22-28℃,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
于30分钟。
4.2.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
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4.2.3.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2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4.2.4.产妇哺乳前必须洗手、清洁乳头。4.2.5.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4.2.6.新生儿洗澡后脐部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并保持干燥。婴儿用的眼药瓶、粉扑均
一婴一用。
4.2.7.实施婴儿护理时,应先护理非感染婴儿,后护理感染婴儿,发现有感染婴儿应立即采取
相应的隔离措施。
4.2.8.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和浴巾等物品,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
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2.9.注射器应一人一针一管使用,禁止重复及多人使用。
4.2.10.室内用品、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温箱应及时清洁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4.2.11.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如脓胞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
4.2.12.病室应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做好卫生宣教,方便工作人员及家属接触婴儿前后做好手卫
生。
4.2.13.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4.2.14.对传染病的患者,应实行隔离治疗;所有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4.2.15.严格执行探视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
应开窗通风,并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4.2.16.每季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微生物培养,并保存监测记录;监测结果不
合格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4.3.病区装饰物及玩具清洁消毒:
4.3.1.病区装饰物品应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洗及符合防火要
求。
4.3.2.病区可以摆放假花,但每周须用皂液和清水清洁1次,有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4.3.3.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病区等诊疗区域均不宜放置花和盆栽植物。4.3.4.有免疫力低下患者区域(如NICU)不宜放置玩具、花及盆栽植物。
4.3.5.玩具应放置在不易被患儿口唇触碰到的位置。如患儿口唇碰触后,立即用75%酒精或
500mg/L含氯消毒剂或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
4.3.6.患儿使用的玩具必须容易清洗和消毒,如硬质塑料玩具、布料玩具等。4.3.7.玩具至少每周用皂液和清水清洁一次,遇有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4.3.8.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玩具应专人专用,不可与其他患儿分享,每日使用后应清洁消毒。4.3.9.玩具如被患儿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时,先清洗,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4.4.治疗室消毒隔离:
4.4.1.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4.4.2.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操作前应洗手。4.4.3.私人用物禁止带进治疗室。
4.4.4.保持室内物面整洁,每日空气消毒2次,并记录;每周彻底清洁卫生1次,治疗室保洁
用具单独使用,标识明显,使用后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4.4.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放置专柜保存,并有灭菌标志和灭菌日期、失效期等。
4.4.6.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
4.4.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各种溶
媒注明开启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4.8.消毒液启用时应注明开启时间,100ml以下(包括100ml)启用后有效期为一周,100ml 以上瓶装消毒液启用后有效期为1个月。
4.4.9.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发生无菌物品被污染或疑为污染时应重新
灭菌处理。
4.4.10.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
4.4.11.室内一切物品定点放置,治疗车物品摆放整齐,备速干手消毒剂,每做一次治疗前后应
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4.4.12.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4.4.13.诊疗仪器设备应保持整洁,具体要求详见《诊疗仪器用品清洁消毒管理制度》。4.4.14.医疗废物处理,详见《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4.4.15.妇科检查室、接种室、听筛室、采血室、注射室(输液室)、处置室参照本制度执行。
5.相关文件:
5.1.《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五版)》 5.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367-2012)5.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311-2009)5.4.《手卫生管理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篇7
1 强化管理体系, 迅速应对
(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医院成立临时发热门诊, 医务科、护理部为督促检查小组; (2) 发热门诊设在医院大门口通风良好处, 并有专职护理人员在入口处严格管理, 为每一位就诊患者提供口罩, 并采取封闭就诊流程, 区域上与住院病房及普通病房及门诊有一定距离; (3) 发热门诊设置预诊室、诊断室、隔离留观室、患者候诊室、医生护士值班室、检验室、X线检查室、配备了齐全的消毒及急救设备, 如有创及无创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器; (4) 建全的体制, 合理的布局, 到位的急救设施及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 使发热门诊工作始终处在良性循环状态。
2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各类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1) 由于我院处于偏远地区, 作为基层医院对传染病人的防治经验不足, 故先后邀请省人民医院及疾控中心的专家讲课, 亲临指导具体工作, 制定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措施; (2) 护理部组织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检验技师、放射医生及保洁员等, 做好防护知识教育及专业培训, 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 保证每一个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技、护理人员都掌握正确穿脱隔离衣及防护服的程序和方法。
3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1) 发热门诊出入口设置浸有2000mg/L含氯消毒剂的脚垫, 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 保持脚垫湿润; (2)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地面要湿式拖扫, 定时用浓度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物体表面用相同剂量的制剂擦拭, 如桌子、床头柜、门把手等, 根据污染程度不同, 对隔离留观室、患者就诊室、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进行1000mg/L的含氯消毒制剂喷雾; (3) 空气消毒:需定期消毒的有预诊室、专诊室、检验室、放射科。訩用紫外线照射, 每日2次, 每次1h, 照射期间关闭门窗;訪用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 用量为20~30ml/m 3, 作用30min, 每日1次, 消毒时密闭门窗, 室内无人, 喷雾完毕作用时间充分方可开窗通风; (4) 使用后的口罩、帽子、工作服、隔离衣等分别采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重复使用的口罩、帽子用高压灭菌处理, 一次性物品统一焚烧; (5) 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訩体温计使用后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訪留观病人使用的被服、口罩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所产生的垃圾用黄色垃圾袋盛装及时处理, 便器、浴盆的消毒用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 (6) 发热门诊的厕所直接连接医院的化粪池, 应定时向化粪池内加入定量的含氯消毒剂。患者接触的所有物品均采用传染病消毒隔离标准进行终末处理; (7) 运载病人的救护车在病人离车后, 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等物品用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30min。
4 制定严格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1) 为了保证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的安全, 我院严格划分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并有醒目的指示标记。工作人员和患者从不同的路径出入发热门诊, 所有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医技、护理人员一律在隔离区入口处的更衣室即清洁区更换戴帽子、口罩、防护镜、隔离衣、鞋套、手套等; (2) 进入隔离区的医技、护理人员佩戴的12层口罩, 4h更换1次,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消毒和清洗,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手部1~3min, 确保患者之间不发生交叉感染; (3) 进入值班室或下班前, 必须脱去鞋套、口罩、帽子、洗手衣等, 严格手的消毒和洗手, 值班室门口设置含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的脚垫, 每2h喷洒1次, 保持脚垫的湿润, 并每天更换2次。
参考文献
[1]杜国琴.陈玉峰.何燕.中国护理管理[M].中华护理管理杂志出版社.2007, 10.
[2]杨敏.杨爽.刘晓红.中国实用护理杂志[M].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出版社.2007, 8.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消毒隔离 篇8
关键词 艾滋病病人 心理护理 消毒隔离
护理人员的培训
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29例艾滋病患者,对我院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必须进行系统培训。因此,我院传染科人员需要每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医生、护士、保洁员及相关人员都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思想境界,以及不断更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我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经常组织学习艾滋病护理培训班,护士专题护理查房,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外学习关于艾滋病的护理消毒隔离及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职业暴露预防控制等相关内容,我院还派护理骨干到北京进修培训,使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流行趋势、治疗进展、发病等有一个新的了解,以增加护理人员的紧迫感、责任感及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胜任这项工作。
建立合理实用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艾滋病和病毒携带者是一件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任务,高度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使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困难,直接护理的基本技巧与护理其他疾病没有什么区别,特殊措施之一是消毒隔离及管理问题。
由于艾滋病是传染病中最新的一族,特别是我院收治第1例艾滋病病人时,大家心理非常恐惧,消毒更严格,病人用物几乎能焚烧全部焚烧,其他一律高压消毒。但随着知识的普及,了解艾滋病病人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和母婴垂直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因此,目前我院的消毒隔离措施更为科学与实用。
1.消毒隔离:隔离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隔离的目的、要求以及如何配合,使病人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隔离和护理。
2.尽可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房间,合并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用纸遮住口、鼻,然后将纸扔入不透水的双层密闭袋中,作好标记送出病房。
3.床头病历交班的黑板上做明显的红色标记,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病人专用,其他生活用品均与其他病人分开。
4.皮肤黏膜护理:为了防止艾滋病感染实施护理时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特别是手接触艾滋病病人的第一屏障,因此,当处理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双层乳胶手套,在进行容易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穿一次性围裙,戴口罩及护目镜,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5.注意自身预防,医护人员做检查操作时要小心避免被用过的针头、器械刺伤,避免破损的伤口直接感染,工作衣帽被血迹或分泌物污染后仍立即清洗和消毒。
6.对操作的要求及污染物的处理:护士在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两人配合,操作时要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进入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对利器的处理,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经消毒毁型处理后由卫生局指定市环卫医用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回收。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褥经环氧乙烷高压灭菌后方可与一般同类物统洗。
7.当病人接受手术及一些辅助治疗或检查时,护士应事先通知手术室及辅助科室,作好预防准备。
8.送检标本的处理:病人送检标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消毒处理后在弃掉。
9.尸体处理: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伤口及渗出部位需妥善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方法。
10.标本收集:收集病人的血、痰、尿、粪标本时,一律要戴双层乳胶手套,并注明警告标志,用两个特殊的红袋装好,送至检验科,化验单贴上红色标记,并用电话通知检验科。
建立靈活的护理管理模式
我院为艾滋病人提供宽松的治疗环境,尽可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房间,定期参加医院及科内组织的红丝带活动,传染科设有热线电话,咨询治疗专业指导,以及提供了方便优美的环境,消毒隔离措施严密等高效优质服务。在艾滋病尚无特殊药物的情况下,减轻病人身心痛苦,防止恶化,提高生存质量是一项重要手段。护理与病人接触最多,因此护士是医疗工作中最有利的助手。
艾滋病是一种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病人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视做出的反映包括否认、愤怒、抑郁及自杀倾向等。不同病不同发病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一般的技术护理是千人一面的,而心理护理则是以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及不同个性素质,因人而异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轻心理负担
此病患者多为青壮年,正处于花样年华,自尊心强,且艾滋病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性病,是一种违反社会伦理而又不光彩的病,被大多数人所歧视、排斥。当患者一旦被确诊或怀疑艾滋病时,其心理反映引起的矛盾冲突,容易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羞愧、罪恶、束手无策等不愉快的情绪,并产生心理恐惧。对于一个艾滋病患者,我们护理人员应不恐惧,不歧视患者,主动亲切地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缓解心理压力。首先,用心倾听患者自我表达,让他们感到倾听者能够明白他们的处境和想法,感到有人理解他们给他们一种舒畅、释然和满足的感觉;其次,作好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个体需要的护理,也有利于建立护患的信任关系。并且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在为他们解决身体痛苦的同时,也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治疗。
通过我们在护理上的整体化护理,以及加强心理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使艾滋病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应充分地认识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同时在休息营养,保健防止并发症等方面指导他们,使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治疗护理提高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消毒隔离制度 篇9
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肛肠疼痛科制定以下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设施。
三、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小包装溶液使用有效期一周。
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七、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时开窗通风,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应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应遵循WS/T368 的相关要求。
八、治疗室、病房、厕所、值班房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识明确。
九、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吸引瓶,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未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十、病床湿式清扫每天1-2次,一床一套。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物体表面的抹布,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应进行终末消毒。
十一、床单、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周更换;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十二、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的衣物。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洗涤、消毒方法等参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十三、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地面的拖把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十三、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未消毒。
十四、体温计用后浸泡于5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后,冲洗干净,干燥保存。
十五、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十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等特殊感染伤口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十七、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置医疗废物,并做好交接记录。
消毒隔离制度 篇10
医院隔离消毒制度
1、成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预防院内感染制度和措施,当发生院内感染时,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控制;
2、采用湿式打扫,每日用消毒水拖地一次,搞好病室内外卫生,打扫办公室、厕所的清洁卫生,工具要严格分开使用,每次打扫后,扫帚、拖把要立即洗净,悬挂凉干备用;
3、手术室、分娩室、婴儿室、注射室、治疗室、急救室、换药室、供应室、传染病室,隔离留观室及其他可以成为传染源的处所,均应有严格的清洁卫生制度,每日用消毒水拖地1~2次,紫外线照射1次,每周大扫除1次,空气熏蒸1次,定期采样做细菌培养,必要时随时消毒;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① 病房进行治疗、换药时,室内不得扫地和做其他护理,减少人员走动;
② 操作前要戴口罩、帽子、洗净双手,每操作护理一人后,要用消毒水洗手或用消毒毛巾擦手;
③ 使用医疗器具1人1份,不可共用;
④ 持物钳、容器和消毒液每周更换1~2次,每天紫外线照射1次并有记录;
⑤ 肌注稀释液(包括皮内、皮下)开瓶后可保留1天,静脉用稀释液开瓶后当班使用,用时注意有无混浊和异物;
⑥ 坚持1人1针1管,1人1支体温表,静脉注射1人1根压脉带,凡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医疗器械均遵照消毒、清洁、无菌程序处理,所有一次性材料须消毒后毁形并登记;
⑦ 配置各种消毒液应有量器,泡手及泡用物的消毒水应每日更换,泡便器的消毒水每周更换一次,对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和效果应定期监测。
5、病人的用物用具要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护理做到一人一毛巾湿式刷床,抹布固定使用,用过后要浸泡消毒清洗,凉干后备用,刷床毛巾每天消毒一次,病人出院后或死亡后做好终末料理;
6、各病室应有流水洗手设备及消毒泡手设备,接触病人后应立即洗手,毛巾每人一条,每日消毒一次,洗手肥皂要悬挂固定,工作人员进入病房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进入隔离病室要穿隔离衣,必要时戴手套;
7、运送病人担架推车每周消毒一次,抬尸体担架要专用;
8、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陪人员,并做好卫生宣教;
9、病人污物要经一定路线送出,换下脏被服不得随地乱丢,传染病被服应有明显标志,分别处理,传染病房垃圾和脓血敷料要焚烧;
消毒隔离制度 篇11
【关键词】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手术室;护理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6-02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手术室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手術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实践证明,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2012年我院将护理观察用于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管理中,以手术室医生和护士为观察对象,将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器具消毒灭菌作为观察内容,定期对护理观察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1.2方法①制定完善的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成立质量控制观察小组,按照当前实行的手术室护理手册、消毒管理办法等内容确定护理观察的内容,制定消毒隔离工作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材料发给观察员,让他们以此作为学习监督的参考。②制定计划。制定出10周的计划,对手术室护士长、护士、手术科主任、医生进行观察训练,以观察结果为依据来改善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技术。首先,要选定观察人,一般选择2名,1名护士和1名医生,护士负责指出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医生负责加强与手术科室人员沟通,对手术中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明确。其次,要进行观察,主要的观察对象为手术室的护士和医生,观察医生在手术区内对主导医生的每一个动作和步骤进行观察,看他是否正确程序进行手术。观察护士在手术之前要对手术室的环境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存在的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对护士的配合度详细记录。观察人员在手术区内集中注意力观察0.5-1h,观察完成之后观察员要将结果反馈给护士长和手术科主任。如果需要对部分问题单独交流看法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模式进行。③修订计划。在观察结束之后,在手术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的指导下,对观察到的问题集中讨论,同时修订工作计划。不同岗位的负责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明确修订时间表,确定在哪些工作中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作为观察小组则需要定期对工作计划的修订进行回顾,促进观察的有效性。
1.3收集资料总结在完成整个观察训练之后,需要用护理观察的方法继续搜集资料,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好的经验,不断提高消毒隔离技术的管理水平。
2结果
通过2011年——2012年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发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等三个方面。在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八十多个,其中部分问题反复出现,如无菌操作技术不达标、手术器具消毒不合格等。通过观察结果共修订了35项计划,对八十多个问题进行改进,实现了对整个消毒隔离操作过程的持续性控制。在2012年最后一个观察周期中,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的问题有了明显的下降,只占到2011年开始实施时期的五分之一。
3讨论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较大,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前提,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不到位会引发手术感染,增加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治疗,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3]。因为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需要控制的因素较多,所以管理难度较高,以护理实践经验来说,主要的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对手术的影响较大,所以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除了保持一般意义上的洁净之外,还需要达到生物洁净标准,但是每日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人员皮肤、衣、帽、鞋等物品对手术室环境的影响较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紫外线杀毒,每台手术完成之后,间隔1h作为清洁时间。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要穿戴无菌衣帽,做好防护措施。第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手术中使用的器具种类较多,供应室需要的人员也比较多,很难对每一个人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等环节进行监控。作为手术供应室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器具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在手术室应用中,护士要做好配合工作,传递器具要准确,避免手术器具在传递过程中被污染。第三,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在手术室中经常应用,但是因为每一个医疗工作者对自身要求不同,加上带教差异,因此完全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难度较大。医护人员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洗手工作要彻底,注重个人卫生。
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是一种有效提高手术是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水平的方式。其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明确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的目标,确定了相关的标准,鼓励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第二,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能及时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反馈,保证了管理控制的实效性。第三,护理观察标准和制度的细化,使得消毒隔离技术管理能保持客观性,对每个人的活动进行准确评价。第四,在护理观察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对问题的原因、责任人进行了明确,指明了改如何改进。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能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能对消毒隔离技术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导性的改正措施,提升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刘占芬.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措施和办法[J].黑龙江医学,2010,12(10):789-790.
[2]冯德春.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225-2226.
消毒隔离制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3例中男105例, 女97例, 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护理组101例 (202眼) , 其中男58例 (116眼) , 女43例 (86例) , 年龄8~63岁, 平均35.7岁;对照组102例 (204眼) , 其中男61例 (122眼) , 女41例 (82眼) , 年龄7~64岁, 平均36.4岁。两组患者例数、年龄、患眼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利用生理盐水洗眼, 清除分泌物, 再在白天滴抗生素眼药水, 晚上涂抗生素眼膏。
1.2.2 消毒、隔离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进行传染渠道的切断和控制感染。 (1) 诊疗环境的消毒。由于患者经常会出没在治疗、检查室和诊断室, 会留有患者接触的痕迹, 如桌子、椅子等, 一旦忽视这些科室的环境保护, 对于在此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及患者及容易被传染, 因此要对其进行消毒, 比如可以用84液擦拭桌椅、患者接触到的器械、对地面消毒。 (2) 主治医师及护士自身消毒。患者进入医院就诊后, 首先接触的是医师和护士, 因此诊治后, 医师和护士要及时对接触部位进行消毒, 以防传染给其他患者。 (3) 器械消毒。患者在治疗室会使用到检查器械, 如眼压计、裂隙灯等, 待患者使用过后用84消毒液进行充分彻底的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4) 眼部消毒。患者眼部一般带有比较多的分泌物, 因此先用生理盐水将分泌物除去, 同时也是对其进行消毒, 对于结膜囊内堆积有分泌物的患者, 要对结膜囊进行冲洗, 在冲洗时, 医师或护士要保留一只手清洁, 以便取消毒液和无菌物品。 (5) 设立隔离间。在疾病流行期间, 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诊治室, 对同一类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以免传染给其他就医患者, 同时此病的患者所使用的物件、药品等要单独清洗、处理, 以免与其他物件相交叉。
1.2.3 护理干预
护理组在治疗和消毒隔离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1) 心理疏导。由于对此病缺乏科学的认识, 很多人不了解其传播途径, 错误的认为目光接触也会传染, 因此很多患者出门佩戴墨镜, 不敢直视大众, 害怕被人发现, 有些甚至杜绝参与社交活动, 将自己孤立起来, 因此必须排除他们的心理弊病, 让他们坦然面对疾病。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讲解此病的特点及传播途径, 告知患者此病只要认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保持个人卫生, 就能快速康复, 并鼓励他们不要刻意孤立和躲避人群, 坦然面对。 (2) 用药指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主要依靠眼药水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看似简单, 但如何滴眼药水才能让药充分进入眼部, 如何选择根据病情选择药品却不是每个患者都知道的, 只有对症用药、正确用药才能快速治愈, 因此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选药用药。比如在进行分泌物检查的基础上, 对于革兰阳性菌所致, 可选用红霉素、氯霉素等, 而革兰阴性菌所致, 则可选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在滴眼药水的时候, 取坐位, 头后仰, 眼球向上向后看, 并用手轻拉眼下睑, 再滴入眼药水, 并指导患者静闭1min, 让药水充分进入结膜囊[1]。在涂眼膏时, 眼球向上, 轻拉下睑, 将眼膏从外眦部至内眦部挤入下穹隆部, 然后将上睑向下拉, 另一只手将下睑向上拉, 使上下闭合。 (3) 健康指导。卫生:由于发生此病时, 眼部会有疼痛和不舒服感, 并时常伴有分泌物, 患者容易揉、擦眼, 加重病情, 因此指导患者不要揉眼, 要注意眼部的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 如打牌, 用电脑灯, 若有畏光和流泪现象, 可佩戴眼睛。 (4) 饮食:由于此病多热毒炽盛, 因此指导患者及家属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多食用蔬菜、水果[2], 并给患者制定参考食谱。 (5) 家庭护理:此病一般在诊治后无需住院治疗, 家庭成为主要的治疗阵地, 而与其接触的家庭成员多了几分“感染危险”, 因此对家庭护理进行指导, 是控制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患者患病期间可以给患者配备专用的日常用品和餐具, 并对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进行消毒隔离。同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管理, 让患者养成勤洗手、不乱碰东西、使用自己专用物件的习惯。家庭成员要每日对所居住的环境进行消毒, 并保持干净、通风、避免强光射入。
1.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病情控制
两组患者在采取治疗和消毒隔离措施后, 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未出现大面积蔓延。护理组中治愈96例, 治愈率为95.05%, 好转5例 (4.95%) , 总有效率为100%, 未出现复发;对照组治愈95例 (93.14%) , 好转7例 (6.865%) , 总有效率100%, 有16例复发。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复发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2 交叉感染
护理组未出现家庭其他成员和朋友感染, 对照组中2位家属感染的28例, 3位感染的17例, 有朋友感染的14例, 两组交叉感染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注:χ2=0.237.*, P>0.05;χ2=6.37, **, P<0.05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疾病, 由于其传播的迅速性, 往往一位患者会波及身边很多人, 虽然治疗此病无需住院治疗, 只需在家用药, 但因其伴有眼痛、流泪、刺痛感,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大, 若不及时治疗, 一旦病情恶化, 有可能引发眼睑皮肤炎症、角膜炎等[3]。此病主要依靠接触传播, 因此在患者就诊时, 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避免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感染。由于患者最初就诊时, 医务人员并不知道他们的病情, “一进医院就能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难度大, 只有通过对患者所经常物件、科室进行消毒。在确诊后, 对流行期发病人群可以采用隔离治疗, 配备专门的科室, 尽最大可能减少他们对外界的接触[4]。
从以上研究资料中不难看出, 两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但护理组在复发和交叉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因素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复发率和感染率, 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席汉文.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21.
[2]卢素芬, 黄思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85例的家庭护理[J].中国误诊学, 2008, 56 (8) :39-40.
[3]陈苑.防治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7) :84-85.
【消毒隔离制度】推荐阅读:
抽血室消毒隔离制度06-07
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制度06-16
建立消毒隔离组织制度07-03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09-15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10-24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09-05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05-31
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07-17
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08-29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