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文词类活用

2024-09-19

高中古文词类活用(共9篇)

高中古文词类活用 篇1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今王鼓乐于此

无所事事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三、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

高中古文词类活用 篇2

一、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现状

在现今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文言文知识中词类活用的教学较为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时导致高中文言文教学困难重重。

(1)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的情况突出。教师不想教,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古板。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通常采用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主要以灌输式的形式进行教授。这种毫无生动可言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教师运用这样的方式教授词类活用,是担心词类活用知识点的掌握难度较大,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有限,于是选择直接告诉学生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类活用,点到为止。学生不想学的原因,除了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外,还来自学生主观因素。部分学生难以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所具有的美感和人文性,感受不到其价值和意义。部分学生之所以还会继续学习文言文,主要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因为在考试中遇到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时候,需要用到词类活用的知识点以获得分数。这就决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中较难的词类活用知识点时,缺少学习兴趣,并不十分重视,甚至出现不想学习词类活用的情况。

(2)文言文语法基础较弱,导致高中词类活用教学力不从心。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中,并没有语法的考试要求。初中教材只需要学生对文言文语法有所了解即可,并不在考试中作为命题知识点出现,这就使得初中文言文语法教学被弱化甚至淡化与遗忘。而到了高中阶段,高考考点中虽然并没有语法的考查,但其中文言文的选择题与句子翻译的考查中,却涉及语法的诸多问题。比如这道高考翻译题:翻译“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其答案应该是:“臣子侍奉君王,犹如儿子侍奉父亲,儿子替父亲效死没有什么遗憾。”很多学生的翻译却与正确译文相差甚远。如果掌握古汉语语法知识,有词类活用意识,明白“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侍奉”,分数便可拿下。

因为语法基础较差,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文言文语法的学习时较为困难,致使高中教师需要从基础开始从头教起。而效果不佳就使得教师不知如何教学,语法知识就成为教学难点,教师有时力不从心。

二、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教学策略

分析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词类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讲授词类活用知识之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词类活用的必要性: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与理解文言文,甚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语法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日常语句表达中,一些语法问题可与词类活用现象相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词类活用现象,激发学习词类活用的兴趣,达到高中文言文教学目的。

(2)加强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可以通过诵读、品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诵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词类活用的感知能力。通过对课文反复诵读,让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读,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和提升语感,使学生能够熟能生巧。品读,可以使学生较好地辨识词类活用。在品读中,感受古文语言的精妙之处而获得语感的享受,与作者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进而领悟语感。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妙。一个“绿”字,让一切富有生机,展现了江南的盎然春意,读完如身临其境,春风拂面。

(3)认识到词类活用的规律。在文言文中,出现词类活用情况主要是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少数代词上。活用,也就是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下被赋予新的意义,而临时性改变词的语法。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如果碰到以上词类不能按照原有的意思来解释,那么就可以考虑以活用来试着解释。同时,还可以通过抓住词类活用的要领来学习。比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放在能愿动词或副词的后面,或者“所”字的后面,一般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又如,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而”一般连接的是动词、动词性词组、形容词、形容词性词组,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参考文献

[1]王丽霞.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低效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闫凌川.高中文言实词词义系统的整理及在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词类活用 篇3

【关键词】词类活用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在文言文里,有些词在句子里临时改变了原有的意义,丧失了原有的语法功能,暂时改作别类词使用,从而获得了别类词的语法特点。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实词的活用。”我们对新课标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作了统计,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27例)

(一)名词用作动词(“前”《荆轲刺秦王》,“缟素”《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王”《陈涉起义》, “雨”《采薇》,“名1”《游褒禅山记》,“名2”《醉翁亭记》,“网”《苏武传》,“甲”《廉颇蔺相如列传》,“师”《师说》,“水”《劝学》,“砯”《蜀道难》)。有如下情况:

1. 名词活用为动词,前有助动词或副词修饰。例如:

①武能网纺缴……(《苏武传》)

例①中,“网”前面受助动词“能”的修饰,活用为动词,即“织网”。

2. 两个名词连用,二者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例如:

②天下缟素。(《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例②中,“天下”与“缟素”是主谓关系,“缟素”作句子的谓语,译为“穿孝”。

3. 方位、时间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

③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刺秦王》)

例③中,“前”活用作动词,作“上前”讲。

(二)名词用作状语(“剑”《苏武传》,“功”“外”《陈涉起义》,“东市”“西市”“旦”“暮”《木兰诗》,“翼”《鸿门宴》,“廷”《廉颇蔺相如列传》,“云”“响”“景”《过秦论》)。有如下情况:

1.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依据和凭借。例如:

④剑斩虞常已。(《苏武传》)

例④中,“剑”名词活用作状语,即“用剑斩”。

2.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时间。例如:

⑤上使外将兵。(《陈涉起义》)

例⑤中,“外”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到外面”。

3. 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例如:

⑥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例⑥中,“云、响、景”,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表示比喻。

(三)名词使动用法(“下”《孔雀东南飞》)意义上体现为名词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⑦以此下心意……(《孔雀东南飞》)

例⑦中,用了“下”的使动用法,即“使……下”。

(四)名词意动用法(“襟”“带”《滕王阁序》,“封”《烛之武退秦师》)句中主语所代表的人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⑧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例⑧中,用了“封”的意动用法,即“以……为疆界”。

二、动词活用(10例)

(一)动词使动用法(“降”《苏武传》,“凋”《蜀道难》)述语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使宾语发出或施行的。例如:

⑨宜皆降之。(《苏武传》)

例⑨中,“降”动作是由“之”所代表的对象发出的,即“使……投降”。

(二)动词用作名词(“生”“死”《寡人之于国也》,“观”《游褒禅山记》)动词表示与其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例如:

⑩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游褒禅山记》)

例⑩中,动词“观”活用作名词,即“景象”。

(三)动词用作状语(“争”《过秦论》,“缒”《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例如:

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

例中,“缒”活用作状语,表示“出”的方式。

三、形容词活用(7例)

(一)形容词使动用法(“弱”《过秦论》,“怡”《归去来兮辞》,“完”《廉颇蔺相如列传》)意义上体现为主语使宾语具备作述语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会盟而某弱秦。(《过秦论》)

例中,运用了“弱”的使动用法,即“使……弱,削弱”。

(二)形容词意动用法(“迟”《荆轲刺秦王》,“重”“轻”《琵琶行》,“羞”《廉頗蔺相如列传》)意义上体现为主语所代表的人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备作述语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例中,“迟”是“太子”认为作宾语的“之”所指代的人(荆轲)所具有的。

四、数词活用(4例)

(一)数词用作动词(“一”《兰亭集序》,“二三”《诗·卫风·氓》)某些基数词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例如: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卫风·氓》)

例中,“二三”在此活用作动词,译为“忽二忽三”。

(二)数词用作状语(“三”《出师表》)数词用作状语的情况不多。例如: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例中,数词“三”修饰动词“顾”作状语。“三顾”即“三次访问”。

词类活用作为中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准确理解被活用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高中古文词类活用 篇4

(一)词类活用常识

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 3 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女,嫁女。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泳。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襟,连带。带,环绕。

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舍,盖屋。

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衣,穿。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

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传》)衣,穿。

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刃,杀。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

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看。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

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2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

四、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

㈢、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㈣、表示对人的态度

1、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2、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明,照明。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

六、形容词做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困惑。

最后,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以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我们应该把它与兼语的情况区分开来。

(二)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一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边邑)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肆其西封(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左右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断其坐股(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

第6课 《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头发上指(上,作状语,向上)间至军中(间,作状语,从小路)沛公军霸上(军,作动词,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王,作动词,称王)籍吏民(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目,作动词,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刑,作动词,处罚)道芷阳间行(道,作动词,取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 拔剑撞而破之(破,作使动,使……破)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急,作名词,紧急情况)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作名词,老交情)素善留侯张良(善,作动词,与……交好)必修二

第4课 《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黄,作动词,变黄)雨雪霏霏(雨,作动词,下)夙兴夜寐(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8 岂不日戒(日,作状语,天天)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二三其德(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

第5课 《离骚》 ①名词的活用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词作动词,合群)謇朝谇而夕替(朝、夕,名作状,在早晨,在晚间)②动词的活用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使受屈,使受压抑)步余马于兰皋兮(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漫步)回朕车以复路兮(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夫清白以死直兮(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③形容词的活用

何方圜之能周兮(方、圜,形容词作名词,榫头、圆凿)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形作名,淫荡之事)故前圣之所厚(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动,使……加高)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哀民生之多艰(哀,意动用法,为……悲伤)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①名词的活用

孔雀东南飞(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槌床便大怒(槌,名词作动词,敲)自名秦罗敷(名,名词作动词,名叫)9 谢家事夫婿(事,名词作动词,侍奉)交广市鲑珍(市,名词作动词,采办)何敢助妇语(语,名词作动词,说话)勤心养公姥(心,名词作状语,用心)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昼夜勤作息(昼夜,名作状,从白天到晚上)中道还兄门(中道,名词作状语,半中)②动词的活用

逆以煎我怀(煎,使动,使……煎熬)③形容词的活用

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足以荣汝身(荣,使动用法,使……荣华)便利此月内(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吉利)

第7课 诗三首

榆柳荫后檐(荫,名词作动词,遮蔽)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天下归心(归,使……归顺)

第8课 《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带,名词作动词,环绕)一觞一咏(觞,名词作动词,喝酒)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形作名,贤士、年长的人、年少的人)死生亦大矣(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齐彭殇为妄作(齐,形作动,把…看作相等)辜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副词作动词,穷尽)第9课 《赤壁赋》 ①名词的活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名作动,攻占)歌窈窕之章(歌,名词作动词,朗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以……为伴,以……为友)②动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舞,使动用法,使……舞动)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哀吾生之须臾(哀,为动用法,为……哀叹)③形容词的活用

渺沧海之一粟(渺,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①名词的活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作动,筑舍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走)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②动词的活用

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名词作动词,所见景象)③形容词的活用

入之甚寒,问其深(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叫人迷惑的地方)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作动,走到尽头)11 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后世之谬其传(谬,使动用法,使……错误)必修三

必修三

第4课 《蜀道难》 ①名词的活用

西当太白有鸟道(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间)②动词的活用

使人听此调朱颜(调,使动用法,使……凋谢)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③形容词的活用

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形作名,雄鸟、雌鸟)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使……凋落衰败)

第6课 《琵琶行》 ①名词的活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中)②形容词的活用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作动,看重、轻视)钿头银篦击节碎(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①名词的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然而不王者(王,名词作动词,称王)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上)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怪罪)养生丧死无憾矣(丧,名作动,为……办丧事)②形容词的活用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第9课 《劝学》 ①名词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②动词的活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动词作名词,河流)③形容词的活用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形作名,善行)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动,使……走得快)④数词的活用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第10课 《过秦论》 ①名词的活用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作动,做帝王)②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动用法,使……逃亡)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动用法,使……朝拜)约从离衡(离,使动用法,使……离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③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动用法,使……变弱)以愚黔首(愚,使动用法,使……愚笨)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弯,使动用法,使……弯)

第11课 《师说》 ①名词的活用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或师焉,或不焉(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吾从而师之(师,名次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君子不齿(齿,名词作动词,并列)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则群聚而笑之(群,名词作状语,成群)②形容词的活用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动词,有疑难问题)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15(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张衡传》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异日图将好景(图,名词作动词,绘画)都门帐饮无绪(帐,名词作动词,设帐)多情自古伤离别(伤,动词的活用,为……伤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马,名词作动词,骑马)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名作动,感到忧愁)遥岑远目(目,名词作动词,看)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2)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倚南窗以寄傲(傲:傲世的情怀)(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安乐)(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 羡慕)(6)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生:一生)(7)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腾王阁序》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为带)

3、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作动词,往上飞)

4、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5、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6、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7、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8、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用眼睛看,望)

9、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10、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11、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逍遥游》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而后乃今将图南

2、不过数仞而下(降落)

3、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4、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5、《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陈情表》

1、名作状

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在门外。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但以刘日薄西山(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

2、动作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3、形作名

在故老,犹蒙矜育(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夙遭闵凶(忧患凶丧)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

4、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形容词用作动词)

5、使动用法

离骚词类活用 篇5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加高”“加长”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译为“为……而死”。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返回。

拓展阅读: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篇6

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例如:

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

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周:周代。泉府:钱府。官:官府。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你看什么呢?”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文言词类活用导学“五部曲” 篇7

一、补讲语法, 夯实词类活用的必备基础。

目前, 多数版本的初高中教材均存在一些脱节之处。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 语法知识仅作了解, 中考指挥棒不作必考要求, 因此多数形同虚设, 不教不学。高考在词类活用、字词、病句、仿写等考点上必然涉及一定的语法常识, 高中教材又缺乏语法课, 以致学生在高中谈“语法”色变, 一头雾水。因此, 高中教师不宜“犹抱琵琶半遮面”, 而应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补讲语法, 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为学生的近期高考和今后工作中的语言运用奠基。

笔者了解学习实情, 征求学生意见后, 决定集中补讲语法。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师生已经尝到了语法的甜头。可以补讲的内容清单是:造字法、词的构成、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特别要让学生理清句子成分的基本模式, 各类成分主要由什么词类充当, 为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类活用奠定语法基础。

二、回归教材, 明晰词类活用的知识系统。

学生懂得语法, 能辨识具体语境中的词类活用, 属于感性认识, 未成系统。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 通常存在两种误区:一是“就句论句”, 遇到课文中或习题中的词类活用, 讲清讲明就行, 不在一定的时候归纳梳理;二是“空谈体系”, 抛开教材的知识短文和课本实例, 采取“拿来主义”, 直接借用高考复习资料或相关工具书的介绍。“就句论句”使学生缺乏理论知识, “空谈体系”使学生欠缺坚实基础, 二者均会导致实际运用能力不强。

笔者采取了阶段推进的做法。高一上学期学文言文前补讲语法, 高一学年只“就句论句”, 强化理解记忆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和其余篇目典型句段;高二学年既“就句论句”, 又引导学生归类“例谈体系”, 让实例和理论结合, 逐一突破词类活用的每一类型;高三学年学新文言文时, “运用体系”去“就句论句”, 实现知识的课本迁移;总复习时, 先督促学生梳理课本实例, 再引导学生参看相关短文、资料后自我归纳出文言词类的提纲体系, 促使两者水乳交融。

三、研读成语, 探寻词类活用的经典渊源。

成语本身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丰的特点。在高三略显枯燥的复习中, 词类活用的复习可以另辟蹊径, 从语法的角度研读成语, 对学习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很有帮助。教师可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体系里每一类的小类中各举一例, 再让学生补充举例。这样既能巩固词类活用的知识, 又能深入理解成语, 一举两得。

名词的活用这一大类, 使动用法可举“祸国殃民”, 意动用法可举“草菅人命”, 作一般动词可举“不胫而走”, 用作状语可举“马!革裹尸”。动词的活用这一大类, 使动用法可举“息事宁人”, 作名词可举“救死扶伤”。形容词的活用这一大类, 使动用法可举“涸泽而渔”, 意动用法可举“不远千·里”, 作一般动词可举“耳熟能详”, 作名词可举“青黄不接”。数词的活用这一大类, 作名词可举“杀一儆百”, 作动词可举“一日千·里”

四、联系现实, 拍摄词类活用的生活影像。

叶圣陶说:“天地阅览室, 万物皆书卷。”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语文永不枯竭的源泉。联系现实学语文, 学生耳目一新, 知道高考后语文还大有用武之地。古代茶杯上环形地写着“可以清心也”, 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读法, 有没有活用现象, 哪个词活用了, 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有词类活用;大街小巷常见的“美容院”、“美发··沙龙”, 让学生观察到店铺命名中有词类活用;“‘静心’送给妈, 需要理由吗?”“生命一号, 聪明你孩子的大脑!”让学生顿悟商业广告需要词类活用;朗读歌颂海南岛的新诗《太阳河》:“……在枝头上闪光。啊, 红了荔枝……啊, 熟了··爱情……”让学生感叹高雅诗歌中有词类活用。

五、编写歌诀, 铺垫词类活用的理解思路。

歌诀记忆是一种辅助手段。歌诀, 整齐押韵, 节奏感强, 便于记忆。运用歌诀记忆法要注意两点, 一是歌诀最好自己来编;二是使用别人编好的歌诀, 一定要先把歌诀和识记材料相对照, 真正理解歌诀的意义, 避免囫囵吞枣。这样才能记得准, 记得牢。

例如名词的活用, 我引导学生编写“名词活用歌”:“名词连用多活用, 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宾强带宾, 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 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 切记放在句子中。”

“人本德, 祖圣贤。大志向, 小天下。先国事, 后私情。近君子, 远小人。老吾老, 幼吾幼。礼尊长, 勿辱人。耻无知, 正愁予。师百工, 兄事之。夜读书, 日有得。强筋骨, 美容颜。衣布衣, 食杂粮。人美我, 安人心。广言路, 举忠贤。活伤病, 死正义。威服众, 怒怕人。”以上是一教师编写的词类活用“三字经”, 共30句, 将词类活用的主要情形网罗其中 (加点词为活用) 。两句大致成对, 主要取材古文, 选材精当, 概括全面, 略具故事性, 形式新颖, 朗朗上口。教师引导学生诵读, 思考哪个词活用, 怎么活用, 特别是怎么翻译, 再要求背诵, 力争实现迁移, 这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应有切实的帮助。引导示例:人本德———本, 名词的意动用法, 可译为“以……为本”;老吾老———老 (前) ,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可译为“尊重、尊敬”;活伤病———活, 动词的使动用法, 可译为“使……活”。伤、病, 动词活用作名词, 可分别译为“受伤的人”、“患病的人”。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的活用 篇8

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且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是形容词,这里是“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的意思,其处在宾语的位置。再如:

1.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贤主嘉宾。

2.又不可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病梅馆记》)直、密、正:直的、密的、正的梅树。

3.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并序》)傲:自足自得的心情。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先:表率。

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宾语,就是活用为动词。活用为动词后为及物动词,有如下几种情况: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是“跟……交好”的意思,活用为动词。再如:

(1)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明:照明。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谬:弄错。

(3)惑而不从师。(《师说》)惑:有疑惑。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为不及物动词后,后面有牢记则为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

(1)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使(江南岸)返绿”的意思。再如:

①大王必欲急臣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臣着急。

②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愚:使百姓愚昧。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弱:使人民的力量减弱。

(2)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個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就是“认为……奇怪”的意思。再如:

①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

词类活用教学案[模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纲要求。2.理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特征。3.掌握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教学步骤:

一、高考考试说明

文言文阅读

理解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概念解释 1.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语法功能(词性和意义),而活用作另一类词(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2.词 类:

——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定语)+宾语

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 动词经常用作谓语; 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数词经常用作定语。3.词类活用分类:

(1)名词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2)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数词作一般动词,数词作形容词

三、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例如: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2)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4)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5)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1.【规律1】名词+名词(非修饰关系)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②刑人如恐不胜。.③籍吏民,封府库。. 【分析】“陈胜”与“王”构成主谓关系,“刑”与“人”,“籍”与“吏民”是动宾关系,都作动词。译为“称王、处罚、登记”。1)朝歌夜弦 《阿房宫赋》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3)朝服衣冠 《谏太宗十思疏》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名)(非修饰关系)2.【规律2】副词+名词 ①范增数目.项王。②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③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1)二月草已芽”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3)江水又东(《水经注》)

规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3.【规律3】名词+代词 ①汝幸而偶.我。②驴不胜怒,蹄.之。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4.【规律4】能愿动词+名词 ①左右欲兵.之。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③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1)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3)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规律: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

表示可能:能 能够 会 可

可能

可以 得以

表示意愿:愿意 乐意 情愿 肯

想要

要想 敢 敢于

乐于

表示必要:应 应该

应当

得(dei)该 当 须得 犯得着

犯不着 理当

表示估价:值得

便于

难于

难以

易于 5.【规律5】名词+补语

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 寿毕,请以剑舞 1)一狼洞其中。

2)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规律:只有动词能带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名+介词结构)6.【规律6】所+名词 ①置所罾鱼腹中。.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③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7.【规律7】: “而”前后的名词

① 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② 扣弦而歌《赤壁赋》

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名+连词+动词)8.【其他规律】:

【规律8】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规律9】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规律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规律11】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9.【练习】: 1)邹忌朝服衣冠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驴不胜怒,蹄之

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副词、介词短语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古代汉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1.规律一: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① 表示比喻。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②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 表示处所。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④ 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⑤ 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⑥ 表示时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规律二: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日削月割。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3.练习⑴夜缒而出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⑶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⑷秦伯说,与郑人盟

4.辨析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名词在主谓间,介宾短语:用(在、当、从、向„„)、像„„一样、重叠式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谓语,与名词有关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王,称王;芽,发芽)

如:①合流屈曲而南。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三)、名词使动用法 1.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2.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舍相如广成传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齐威王欲将孙膑。

(四)、名词意动用法 1.意动用法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活用作有 “认为” “以为” 意义的动词,表示 “(主语)认为(宾语)怎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意动用法的翻译格式:

(1)“认为(觉得)„ „怎么样”(2)“把„ „当作„ „看待”(3)“对„ „感到怎么样”

2.名词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1)粪土当年万户侯。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四、动词活用

(一)、动词作名词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且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用为名词。它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1)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3)于是从散约败

《过秦论》 4)此亡秦之续耳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动词活用为使动。如: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 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 2.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①泣孤舟之嫠妇。.②则修文德以来之。.③序八州而朝同列。.④项伯杀人,臣活之。.⑤却匈奴七百余里。.⑥吞二周而亡诸侯。.⑦单于愈益欲降之。.

(三)、动词的意动用法 1.乐盘游《谏太宗十思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且庸人尚羞之

(四)、动词的为动用法

1.为(wè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宾语怎麽样”。

例: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2.为动用法,简言之,即主语为宾语而动。结构方式:[动+宾]=[为] +宾+动。

一般译为:“给(替、为)„„怎么样”。

1)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3)公子为人仁而下士。3.为动用法翻译方法(1).为+宾+动

既泣之三日

(2)替(给)+宾+动

(华)佗脉之

(3)对(向)+宾+动

而誓之曰 4.练习

1)祭祀必祝之

《触龙说赵太后》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4)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

五、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且以该形容词为定语。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将军身披坚执锐

规律一: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活用为名词,该形容词一般翻译成“的字结构”。

规律二:在“之(助词‘的’)”、“其(代词‘他的’、‘他们的’)”后充当中心词,即形容词被定语修饰,活用为名词。练习:

1)吾与苍梧太守有旧; 2)不能容于远近3)请略陈固陋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宾主尽东南之美。

6)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7)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吴》 8)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9)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10)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11)登高而招。(《劝学》)12)小学而大遗。(《师说》)

1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规 律:

1、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2、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 为动词。

3、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物动词。练习:

1、尔安敢轻吾射?

2、京中有善口技者。

3、敌人远我。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①商人重利轻别离。.②素善留侯张良。.③火尚足以明也。.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邻之厚,君之薄也 .⑧稍出近之 .念悲其远,亦哀之矣。《触龙说赵太后》 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①足以荣汝身。.②会盟而谋弱秦。.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昂其直,居为奇货 .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规律总结

以上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使„„怎样”。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3)秦王恐其破璧。4)以愚黔首(《过秦论》)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7)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 8)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四)、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如:“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表示“把......当作羞耻”。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人横行天下,武王耻之。

意动用法的翻译格式:

(1)“认为(觉得)„ „怎么样”(2)“把„ „当作„ „看待”(3)“对„ „感到怎么样” 练习:

1.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不耻相师 2.予怪而问之。

①成以其小,劣之。.②渔人甚异之。.③且庸人尚羞之。.⑤不耻相师 .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⑦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注: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辨析:

使动用法:能够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行为或行动。即“使宾语怎样”。例:项伯杀人,臣活之。“臣活之”中的主语是“臣”,而“活”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却是项伯,因而“主语不一致”,为使动用法。活:使之生存下来

意动用法:主观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性质与状态。即“认为宾语怎样”或“以为宾语怎样”翻译为 “认为„„”、“以„„为„„”“把„„看成(当作)„„”。例: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友:以 „„为友。

(五)、形容词活用作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触龙说赵太后》

六、数词的活用 1.数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数词用作形容词

1)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2)二三其德

(一)、数词用作动词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3)朝辉夕阴,气象万千。4)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二)、副词用作动词 尽其天年

七、规律方法

(一)、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1.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2.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范增 数目 项王

(二)、方法总结

首先,辨析词类的活用,必须要弄清该词原来的词性和基本义。如“明”应为形容词,明白清楚的意思。

其次,弄清该词在文句中位置、成分和作用。如:“亦以明死生之大”中的“明”应作谓语动词,为“表明,阐明”之意。

(三)、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八、练习

(一)、练习一

1、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2、瓜分豆剖.3、自高其能.4、战而不知兵,是鼠斗耳。

5、大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6、人皆苦之.7、其勇力不足惮.8、季文子相宣、成(鲁宣公、成公).9、曾饭友人处.10、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二)、练习二

1、下列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A、王无罪岁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D、用心一也

2、选出下面加点字不是活用的一项()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B、公子怒,欲鞭之。C、范增数目项王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鉴”用法相同的一项(A、朝歌夜弦

B、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C、儿涕而去。(《促织》)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刑人如恐不胜 B、沛公欲王关中 C、还军霸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三)、练习三:解释各句中的活用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1、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2、故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必固其跟本。(《谏太宗十思疏》)

4、谁悲失路之人。(《滕王阁序》)

5、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子: 沛公军霸上。(《史记·鸿门宴》)

6、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7、夜缒而出,见秦伯。(同上)

8、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同上)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同上)

10、然后卑事夫差„„(《勾践灭吴》)

11、吊有忧,贺有喜。(同上)

1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1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4、浴乎沂,风乎舞雩(同上)

15、七十者衣帛食肉(《寡人之于国也》)

1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同上)

17、其曲中规(《劝学》)

上一篇:对孩子成长教育的心得与体会下一篇:该怎么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