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街

2024-08-28

古文化街(共12篇)

古文化街 篇1

摘要:通过城市设计的三大理论,对天津古文化街今昔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了古文化街改造前后的空间特点和场所氛围,初步得出其更新策略有待改进的观点,并从城市设计的层面入手探讨其“萧条”现状的原因,对今后同类改造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图底关系,关联耦合,场所,场所精神

1 天津古文化街的今昔对照

与往日的喧嚣相比,今天的天津古文化街显得冷清了许多。与现在古文化街的“繁华”相比,天津鼓楼南北东三条街的景象就更不值得一提。从一张张古文化街的老照片,以及文字记载中可知:在人群拥挤的古文化街中,糖人、手里糕、空竹、陀螺、面人这些现今几乎灭绝的民间艺术随处可见,小商小贩推着车、撑着板、提着嗓门喊出地地道道的天津叫卖,这些东西现如今只留在照片、文字以及地道天津人的记忆中。

现如今,坑坑洼洼的青砖地面被换成平整滑亮的大理石铺装,人挤人的“杂乱”场面一去不复返,因为翻新的街道可以让三辆轿车并肩开过,两侧低矮的一层平房被改成清一色二层楼阁……与古文化街改造同期建设的鼓楼南北东三街也不出所料的采用了相同的空间格局。

改了模样的古文化街,也失去了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气。尽管令人惋惜,但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怀旧情绪总是让人们希望城市中有些应该留住的东西;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人们无暇去关注这些活古董;城市的更新没有恰当的保留了原有的文脉和空间氛围;经济利益的刺激常常使人头脑发热,很多人好心却做了坏事等等。在这诸多原因之中,本文将运用城市设计的三大理论对其更新的优劣进行评析。

2 运用城市设计三大理论分析天津古文化街“失落”的原因

城市设计的三大理论(图底理论、关联耦合理论、行为场所理论)为我们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肌理特色和发展动态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本文运用三大理论,通过对比分析古文化街改造前后的空间特点和场所活力试图在城市设计层面找到其萧条现状的原因。

2.1 运用图底理论分析原因

几乎所有的当代城市设计理论都会论及“图底关系”理论,认为图底关系的好坏是判断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RogerTrancik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一书中说:“图底理论系研究地面建筑实体和开放虚体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的理论。控制图底关系的目的在于建立不同的空间层级,理清都市内或地区内的空间结构。”

建筑的外围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由建筑本身的造型和体量限定出来的,或是由建筑与周围建筑相配合限定出来的。建筑的造型和外围空间形成图底关系。在街区的营造过程中,建筑外围活动空间无疑是表现的重点,应该处于“图”的地位。天津文化街老城区拆迁以前,在大片灰瓦坡顶的民居衬托之下,古文化街是一条强劲有力的折线将地块一分为二,垂直于古文化街的小巷,一条又一条的引入海河,图形的美感正暗示了街道的文化张力,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图画正体现了它往日的喧嚣与繁华。

街道的活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古文化街无可非议的成为地块的主角占据“图”的地位。改造后与街道相比,富有韵律感的现代建筑群显然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如果我们在远处高空俯视,建筑群的图形地位更为明显,若不特意标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那条隐藏在争奇斗艳的现代建筑中的沧桑古街。相反,历史上的古文化街却显得苍劲有力了许多。

城市更新使古文化街由“图”变成了“底”,其失落的原因略见一斑。也许有人会辩解新的古文化街将更多的人流吸引到两边的建筑中去,但如此一来,“街”的味道就少了许多。当街不再是街的时候,古文化街原有的场所精神和文脉传承也就所剩无几了。

2.2 运用关联耦合理论分析原因

关联耦合理论也叫连接理论、联系理论,其代表人物是EdmundBacon,他通过对无数优秀的城市设计范例的研究,指出城市的运动系统联系了城市的建筑和空间,对塑造城市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联耦合秩序的建立可分为两个层次,即物质层面和内在动因。在物质层面上,关联耦合表现为用线将客体要素加以组织和联系,从而使彼此孤立的元素之间产生关联;从内在动因来看,通常不仅仅是联系线本身,更重要的是线上的各种流,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的内在作用,将各空间要素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两个层面上的联系线共同形成一个“关联域”,由于“线”的连接与控制作用,关联域也就使得原来彼此不相干的元素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有序结构,从而建立了合理的空间秩序。

从物质层面上看,古文化街周边的交通比较便利,与其附近的大胡同、估衣街、新世界百货、远东百货、鼓楼文化街、女人街商业区都有较好的联系。但这些商业的点、线、面松散的分布在方圆几千米的广袤土地上,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聚集效应和区域优势。由于其分散的布局,游客经常由于懒于长途跋涉而放弃继续购物,从而造成隐形的商业损失。而与古文化街相毗邻的区域,在功能上缺乏与其相得益彰的商业,虽有联系但没有互融。对比之下,天津市的商业核心区滨江道—和平路地区由于其连续紧凑的集中布局形式而具有更为巨大的商业价值。

从内在动因上看,虽然古文化街及其周边都被定位于商业和休闲娱乐区,但各商业点却面对不同的购物人群。粗略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指向新世界百货、远东百货、女人街等集中式购物场的时尚类购物人群;指向大胡同、估衣街等较低消费水平地区的经济实惠类购物人群;指向古文化街、鼓楼文化街等民俗艺术消费场所的文化类购物人群。虽然不排除此三类购物人群会有所交叉,但由于交通拥堵且区域优势没有很好的形成,多数游客更愿意在出行前明确购物取向,有的放矢。经过分析可以得知,除了大胡同、估衣街等较低消费水平商业区分布比较集中以外,该区域的其他购物场所都相对分散,同类型的消费区联系较差,尤以古文化街和鼓楼文化街的关系为甚,从鼓楼东街东入口到古文化街南入口这条连接两区最短的联系线也有0.6km,更不用说按照常规游览路线,由南至北穿越鼓楼文化街,从鼓楼北路北口右转经过北马路、通北路到达古文化街北口的距离了。

2.3 运用行为场所理论分析原因

巴克等人建立的行为场所理论,是行为科学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它用现场追踪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外显行为,并且将人的行为模式与物质场所联系起来作为整体研究,认为建筑环境的物质形态是由一组不同性质的界面构成,而由界面围合而成的空间则是包含了行为流线的活动系统,行为场所就是活动和环境的稳定结合,常常需要进行各种分隔来限定和保障正常的活动进行它强调具体的微观的场所与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场所精神又比场所有着更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和意义。它是一种总体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场所感,一种有意义的空间感。诺伯格·舒尔茨说,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

从这个意义上说,场所具有吸引力比空间具有吸引力更符合逻辑。回想城市中那些“热闹”的地方,其在空间营造方面大都没有多少特别之处,人们更多的是被那里的“气氛”吸引,而“气氛”的形成必须有人的参与。延续一个区域的活力,并不是简单的疏解交通,旧楼翻新,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原有的场所精神,使更新后的空间能够保持固有的氛围和气质。中国有句老话叫“凑热闹”,之所以“凑”是因为“热闹”,越“热闹”越想去“凑”,一句民间的俗语道破了场所精神的意义。

现今的古文化街一片井井有条的景象,街道两旁整齐的排列着装修精良的小店,清一色的二层小楼总是给人莫名的神秘感。因为太少人知道二楼是做什么的。拓宽了马路,翻新了楼房,美化了环境,却偏偏忽略了感情。这样的更新更多的是外表看起来变得体面。

由此可见,为了保持区域的活力,在设计之前,对其进行行为场所分析是多么的重要。可以通过分析原场所内人的行为,找出保证此行为可以发生的物质的、精神的,空间的、感情的各种条件,在更新设计中有意识的为其营造必要的空间环境和人情氛围。

3 结语

理性的更新确实能够给区域的复兴、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记忆的延续带来积极的意义,但盲目的更新却是劳民伤财且后患无穷的。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历史文化意义重大的地区采取更新策略时,应用城市设计的三大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透过城市形态的表象看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指导设计以保持区域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左衡.格式塔心理美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3(6):21-23.

[2]姜利勇.传统与现代——一个变换的图与底[J].中外建筑,2006(2):94-96.

[3]雷莹.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J].装饰,2004(9):73-74.

[4]张赛,金笠铭.场所的关联耦合——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途径[J].规划师,2003(4):66-67.

[5]王建国.城市设计[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6]王一.建筑外围公共空间中的图底关系[J].华中建筑,2003(6):58-59.

[7]赵贵华,陈志龙.运用关联耦合分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J].地下空间,2004(7):142-143.

古文化街 篇2

清明节放假第三天去了古文化街。从地铁一号线西北角站下车,还有将近1.6千米的路程。走过几个十字路口远远的可以看见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青灰色的墙体,还有高高撅起的屋檐,我以为那就是古文化街了。事实上那确实是古文化街的位置,但是我最先看到的建筑却是一家酒店,挂着绿色的牌子。也许是为了能和古文化街融在一起,也许是为了更好的盈利,所以采用了复古的外观。

街道的入口在酒店后面,由于不知道方向,只知道和酒店入口呈九十度角。入口处的墙面上有用石头制作的春联,里面是“古文化街”四个大字。火红火红的很显眼,给人一种家的温暖和过年的喜庆祥和。

由于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漫无目的的四处逛,而街里面又四通八达的,分支很多,几乎都可以相通,所以很快忘记了走过哪条路没走哪一条。里面的店铺很多,商品玩物也很多,琳琅满目的。有古典家具,古旧书籍,珠宝玉器,刺绣,旗袍,文房四宝,砖刻,瓷器,空竹,年华,糖人等等。

我第一个驻足的地方是一家首饰店,大半是银的,除了现代的耳环项链,还有传统的发簪和长生锁,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就是价格有些小贵。出了首饰店就被一对母子的叫卖声吸引了,他们带了一个长方体的木箱上面摆了自己手工制作的小玩具,外形酷似灯笼有有点像鼓,有十二生肖的图案可选,摇起来发出“咯咯咯”的声响,我选了我妹妹的生肖。一块钱,觉得很超值。之后是一个推三轮车的阿姨,车斗里放着一个玻璃罩的小橱窗,里面摆着自驾熬的糖做成的糖块,有水果的薄荷的和话梅的。我选了一袋话梅的然后递给阿姨五块钱,阿姨找给我两块钱,我有点疑惑,他明明给刚才买东西的人说两块一袋的。于是我说阿姨,不是两块一袋么?阿姨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又递给我一块钱边说,刚才那个人一下买了三袋我才给他按两块一袋的。我慌忙走开了。之后又走到一个三面都是房屋的空地,每一边屋子的房檐高度,都有仿古彩绘,每一边都不一样,蓝得沉稳,红得含蓄。我见好多人都围在那里,便挤进去凑凑热闹。原来是卖画的,卖画的人口才很好很会说话,一幅接一幅不停地拉开、解说、推销、或卷起或卖出。说实话,那些画里真的有画的很不错的,也真的有实在不怎么好的。其实我想老了以后能每天出来晒晒太阳,跟着赏赏画,凑凑热闹也是很不错的晚年。之后的行程很随性,沿着一条街一路走过去,左看看又拍拍,见到一个缝隙就钻到另外一条街,还到一个书屋淘了一本书。

不过古文化街的美食却是我不敢恭维的,兴许是运气不好,碰上又贵又不实惠的,更气人的是米线居然是一碗方便面!老板解释说这就是米线,快餐型米线,只一次就吃出了阴影。很快到了返校的时间,选择了一条新路返回,一路上几乎都是地上摆摊卖古币鼻烟壶玉石玛瑙等东西的,这确实是一道天津特有的风景线,但是也着实反映出作假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若只是当作一种消遣,倒也无妨。只是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吹糖人和捏泥人的民间艺人,下次有机会一定会为了寻找这个专程去一趟。

门古文化街:舌尖上的津味 篇3

走进古文化街,就像走进了历史。红灯高挂,古色古香的幌子迎风轻舞,“杨柳青”、“泥人张”、“崩豆张”的匾额诠释着这条街很古很天津很文化。徜徉在那时光流转的小巷,行走间,仿佛穿越历史时间的长河。

独特的天后宫

这条街上有一座享誉几百年的古庙,它原名“天妃宫”,后该称“天后宫”。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旧时古文化街所在地——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是天津民俗中心和商业中心。天后宫也是天津人逢年过节赶庙赴会的集聚地。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样的说法流传至今。事实上,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坐东朝西,是天津市区目前最古老的建筑,它的建立确实早于天津设卫筑城。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航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元时京城每年需北运大批粮食,先从海路运抵天津,然后再转河运至京城。元政府为祈求航海安全,便将护航女神崇为天妃,并在沿海城镇建起天后宫。随着漕运的发展,从运河和渤海而来的各地商人促进了天津的繁荣,天后宫的规模逐步扩大。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天津城市也开始扩展。

独特的艺术氛围

北口的楼匾题有“沽上艺苑”4个严整清秀的隶书字,标志着这里的街貌、店铺、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津门故里”“沽上艺苑”,二字八句,对仗工整,恰似极好地一副联语。

漫步古文化街仿佛置身其中,眼见彩幡高悬,青砖墙体古色古香,恍若隔世。商店的匾额楹联特别精彩,那是数十位书法界名人的手笔;外檐的梁间,还有大量以古代民间传说为题材的油漆彩画。其构图生动有典,形态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绚丽无比,风采迷人。

南口集珍阁檐下枋间画的是《三国演义》,从最东一架梁枋是“桃园三结义”,接下去依次是“虎牢关三英站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禅”、“三顾茅庐”、“当阳拒曹”、“甘露寺刘备招亲”、“夜战马超”、“截江夺斗”等八幅,从西蜀角度着重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义、英勇故事。对面的梨园阁枋间也有画八幅,画的是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也就是相府小姐崔莺莺与赶考书生张君瑞的恋爱故事。从北边的一架梁枋起依次是“张生惊艳”、“张生普救寺借厢”、“墙角遥见”、“崔莺莺夜听琴”、“张生跳墙”、“书斋相会”、“拷打红娘”、“长亭送别”。

此外,乡景斋枋间的“化蝶”、“十八相送”;文运堂书店的“水漫金山”、“祭塔救母”;芸萃斋、印景轩、风来阁、石古斋的枋间画的也都是《红楼梦》中的故事。

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赏心悦目;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丛聚该街。至于中西乐器、艺术陶瓷、装潢小件也都有专店,买上一两件,固是惬人心意的事,而流连一番,或许也可以受到熏陶、启迪,摄取到一些营养吧。

独特的商业气息

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官办盐务衙门、最早组建的金融管理机构——官银号以及天津最早的邮局,现在,“泥人张”、杨柳青画社在此都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是天津当地最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越过牌坊,一眼就瞥见“泥人张”专店,店内商品繁多,除了“泥人张”产品外,还有风筝、真丝手绘、宜兴紫砂壶等。名声显赫的“杨柳青”在文化街上也设有专店,店门前那巨大的彩幡,色彩缤纷夺目,教人看一眼就不能忘记。店内的经营手法也很灵活,除了销售其有名的年画外,还出售剪纸,甚至彩色立体照牌等等。

置身于古文化街,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导游见我买了一大堆杨柳青年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年画只是古文化街一部分呢,剪纸、彩塑和砖雕、风筝也一样不错,你干脆包个车买一车回去吧!”原来杨柳青年画的姊妹艺术杨柳青剪纸、彩塑和砖雕、风筝、民间花会也是民间艺术的五朵金花,早在清中叶,“任画样子”就流入宫廷,杨柳青剪纸名噪京津。世界闻名的天津风筝魏风筝、泥人张彩塑,深受杨柳青风筝、彩塑艺术影响。

我国年画最为著名的产地有4处,即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江苏苏州的桃花坞、四川的绵竹,其中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其它的我没有多少印象,倒是连年有余、五谷丰登、连生贵子、长命百岁……年画中这些久违的名字让杨柳青变得有颜色起来,不仅是桃红的颜色、柳青的颜色,更是是春联的颜色、戏服的颜色,最是中国的颜色、民间的颜色。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建起了高楼大厦,我们不贴春联,更不用贴年画了,没想到这种源于民间的草根文化在古文化街发扬光大了。

独特的文化韵味

九河下梢,众水所归,造就了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地方漕运,盐业兴盛,成就了天津繁荣商业。运河是文化的输送带,既有南边的江浙文化、闽粤文化,也有北边的首都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最终造就了天津独特的地方文化。

快板、河北梆子、相声、民间手工艺、抖风葫芦……这些独特的民间艺术、民风、民俗让天津充满了文化韵味,和北京相比,天津的文化结构显得更加平民化。天津人爱自己寻找乐子,市井文化中衍生的文化种类繁多,文学创作上,一代大师孙犁创立了荷花淀学派;相声界,马三立老人的马氏相声风靡海外;曲艺表演中,令人称奇的含灯梅花大鼓也只有天津人还在传承。

一说“逗你玩”,就让人想到马三立,一说马三立,也自然而然让人想到天津卫。到天津,进古文化街“名流茶馆”听段相声才够“哏”。

“名流茶馆”位于古文化街中央区风景街二楼,“名流茶馆”是马三立题词的,在门口,散摆着贴着红纸的演出告示牌,一般上午、下午有两场相声团的演出。20-40块钱一张票,除了有位子听相声,还有一个装着茶叶的瓷杯和一暖瓶热水。小剧场舞台只比观众席高几个台阶,酽茶味、橘子皮味和烟味在空中弥漫着,嗑瓜子声、喝茶倒水声和聊天声不绝于耳。如果听高兴了,就花二三十元买个花篮送上去,请“角儿”再来上一段儿。

独特的津门小吃

在天津古文化街,玩是必须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天津小吃,除了十八街的麻花,还有崩豆张的崩豆,耳朵眼的炸糕……它们堪称津门三绝。路边有一个小摊档,卖的是“茶汤”,老板为了招揽生意,就地表演了“茶汤”的冲、配及一双手拿四碗的技术,更不时边冲茶边喊游人快快拍照。看那个有一把龙嘴的大茶壶,确又是相当吸引人。在文化街内,除了各式店铺外,还有不少小摊子,卖的是糖葫芦、烤红薯、“糖堆”、甜品、糕饼等等。

到过许多城市,也曾被北京王府井的贵气、上海淮海路的小资所吸引,但是总找不到一种平易近人。在这条687米的街上,听天津人说古道今,看泥人张的作品,咬着十八街的大麻花,舌尖上的天津的民俗文化,成了最抢眼的风景!

南昌书院街文化传承方向探微 篇4

一、文化传承价值

“豫章书院”创建于南宋时期,在当时作为理学家们传播程朱之学的基地而闻名遐迩。康熙皇帝御书“章水文渊”四字门额赐予书院并遴选200名学士来书院聆听名儒讲学后,书院一时名声大震。清朝末年,随着科举考试的废除,清光绪二十八年将书院原址改建为学堂,民国时期,又连续更名为学校。经历了岁月的积淀,书院街以其悠久的历史向人们诉说着百年来南昌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

基于其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条小巷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书院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但不变的是其文化氛围与人们对书香和儒道文化的向往。三百米的街道中,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走出了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傅修延博士、南昌美术馆副馆长熊青、画家姚腊远等文艺界知名人士,正是当年书院街耳濡目染的文化熏染,才造就了今天的文人大家。书院街不变的书香氛围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在2015年“最南昌———寻找南昌文化符号”活动中,书院街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而成为了继“滕王阁”之外排名第二的文化符号。也就是说,或许很多南昌市民并非明了书院街的悠久历史,但他们心目中对于书院街的书香氛围却是无限向往的。

现今,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书院街的书香气息似乎已经远去,但存留在南昌市民中的对昔日书院街的怀念却不曾消失。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传承价值,这条不足三百米的小巷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市民文化建设的重任。

二、文化传承方向

基于书院街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其浓郁的文化氛围,相关部门对于书院街的重建与“书香氛围”的探寻活动也确实开展过。如2005年4月27日在西湖区召开的南昌书院街研讨会和2006年3月6日在绳金塔举办的“情系书院街———西湖区书院街文化艺术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书院街文化起到了恢复作用。但这些活动的开展由于连续性不强,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大,再加上南昌近年来的文化新兴点层出不断,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要想让这种处于时代边缘的文化取得显著的复兴成果,必须从文化实体本身的重建和文化现代性转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对于书院街的重建改造是复兴文化的关键所在。只有代表一种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实体依旧存在,我们才能从他的身上联想起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洪都豫章书院于清末1898年停办,后来改建为南昌市第十八中学。书院街的旧址由于店面、艺术培训学校和住宅区的挤占,在此基础上重建的可能性并不大。然而,在停办113年之久后的2011年12月10日,豫章书院在南昌龙悔心理职业技术专修学校吴军豹的策划下开展了“复学”,新址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濡溪村。复学后的豫章书院效仿当年书院的建筑风格和授课形式,讲授儒家经典,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学内容。在复兴后的五年里虽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总体来说还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师资力量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大,在南昌市民之间知名度还是不够。选取新址重建是整个文化弘扬的第一步,但重建后还是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教育投资,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扬文化的潜在价值。

另外,南昌书院街应该注意其文化形式的现代性转型。书院街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从书院街走出一大批文艺界泰斗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这条街巷本身,而在于一种书香文化氛围。据在东书院街长大的今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傅修延说,五六十年代的书院街可谓“书院街书香郁郁,厚福巷福气酡酡”。在这条不足两百米的小巷中,经常有人坐在街头巷尾读书,追求的是一种书卷氛围。现如今,这种氛围已经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快节奏时代而去,而这才是使书院街文化边缘化的真正原因。因此,复兴书院街文化的根本在于复兴阅读氛围,这同时也是古老的书院街文化在现代转型的关键形式。2016年4月,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并发起的“书香赣鄱,全民阅读”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倘若在今天的时代这种书香氛围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加以推广,即使是当年的书院街不在,它的精神内涵还是能代代相传。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篇5

大家好!

天津古文化街为津门十景之一,景名“故里寻踪”。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门外,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

天津的天后宫建于公元1326年,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天后宫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和变迁,陈列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及各种民俗造型(婚礼仪仗、服饰等)、清代水机等文物。

古文化街 篇6

关键词:回民街英语;社会文化理论;发展路径;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97-03

回民街是中外游客来西安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伊斯兰文化的结晶大清真寺坐落于这条古巷里。改革开放后,回民街以陕西民间艺术品为另一特色,如皮影、剪纸画、老虎鞋等,每年春节前后及4月至10月为其旅游旺季。本文拟从社会文化理论角度出发,采用观察访谈法及追踪调查法,描述回民街英语的发展路径及本质特征。为了找到答案,本文提出假设:假设一,回民街洋泾浜英语的发展路径为语言及非语言的融合,主要依赖于语言发展,语言发展路径将会经过以下过程:言语→语块→句子;假设二,店主的语言输入不足,加之回民街英语也仅仅满足交易所需,回民街英语属于语言石化现象。

一、解析社会文化理论

理解话语涵义是建立在语言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之上,需结合具体语境,而不是从语言本身出发。社会文化理论来源于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认为对话是任何文本的本质特征[1]。凌建侯则认为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在交际中获得生命,即获得生活的意义。一切话语的共同属性就在于,它们都是语言在一切领域里言语交际条件下的实现与具体化[2]。

社会派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体现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语言存在于社会交际活动中,与文化混为一体,二者无法分割。其研究方法更侧重于从主位角度描述,收集自然交际语料,阐述二语交际者如何在与别人的交际中成功地表述自己的意思[3]。与此理论相关的研究有秀水街英语。秀水街英语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范畴,描写秀水街英语的语言特点、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并得出结论:秀水街英语不会向克里奥尔语发展,也不会发展成为标准英语[4]。

二、研究方法

回民街英语的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本文选取一名女性穆斯林店主作为跟踪调查对象,年龄40岁,无英语学习背景。语料收集过程为8个月,即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每隔两周做一次田野调查,借助录音笔(三星YP-VX1)共收集自然语料45条,其中18条为有效自然交际语料。出于道德考虑,笔者与语料提供者达成协议。研究语料均为店主与外国游客的自然交际语言。不同时段的语料通过人工反复听取转换成文本文档。听取录音时,错误发音、发音时长、话语重复、语音语调需做标注。本论文中,标记符号及缩写形式如下。T指代游客;Tn代表不同的游客;S指代店主;V指代录音;Vn指代录音时自然生成的顺序;“^”表明使用计算器;“↘”表示降调;“↗”表示升调;“↘↗”表明降调转变成升调;“↗↘”表明升调转变为降调。

三、个案研究

此章节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从语音、词汇、语法特征来论证引言中所提出的两个假设。

(一)语音

首先,选用汉语中相近语音进行替代。英文语音/?覸/,/au/,/t?蘩/发为汉语相似语音/ /,/ɑu/,/t?揶‘/。比如在外国游客问及漆器时,店主将lacquer['l?覸k?藜]发成['l k?藜];询问外国游客出价时,其则将how[hau]much[m?蘧t?蘩]发成汉语相近音位how[hɑu]much[m?蘧t?揶‘];当其表述游客出价较低时cheaper[t?蘩i:p],其固化语言则为cheaper[t?揶‘i:p].其次,双元音/ei/则由英语中的单元音/e/替代。如店主在描述其物品翡翠(Jade)时,将[d?廾eid]发为[d?廾ed]。

其发音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以包含词汇Lacquer的两段语料为例。

第一段语料V019选自2011年6月17日:

T1: No, its very expensive. This is only wood.

S: Yes, only wood, for this lacquer['l k?藜]么。

第二段语料V030选自2011年7月4日:

T2: Fifteen cents each.

S: Ok, this lacquer ['l k?藜] box. Give you this^, friend. I give you^.

语料中lacquer ['l k?揶?藜]及how [hɑu] much [m t?揶‘]均无明显的语音变化。

因此,其语音特征表现出替代原则(选择相近汉语发音)及简化原则(英语元音之间互换),且发音方式保持不变。

(二)词汇

词汇仅仅满足交易所需,如表述价格的词汇,How much, You, how much?, Each how much?, You say, Friend price;描述物品的词汇, manual, lacquer, wood, jade, Happy the baby, good, best, quality, cheap;招徕游客所用词汇, come in, have a look, wait moment, wait, lose money, no money.其次,其语言中混杂汉语语气词、动词及陕西方言,如“么”“来”“sei皮家家子”。谈及工艺品的价格时,店主则用陕西方言表述情感:

V040(选自2011年7月20日)

S: Souvenir, fifteen.endprint

T4: Fourteen! Ten! I have ten, have twelve!

S: sei皮家家子, Where are you from?

陕西方言中,“sei皮家家子”指代极为吝啬小气之人。此语料中,则表现出店主对游客的出价不满之意。

当招徕游客时,则使用汉语词汇“来”,附之相应的身势语。如以下语料V026(选自2011年4月30日),

S: Come in, 来. (gesture)

T3: Ah, different color.

描述物品,习惯性地添加汉语词汇“么”,用以增强其语气,正如以下语料V010(选自2011年6月17日)所示:

T1: No, its very expensive. This only wood.

S: Yes, only wood, for this lacquer 么。

因此,其词汇显现出有限性(仅满足交易所需)及混合性(英汉词汇混杂)两方面特征,且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并无新词汇融入到其语言中,呈现出一种稳定的交际模式。

(三)语法特征

语法特征可从5个方面来阐述。第一,回民街英语以语块为主要特征,如交际所用话语,How much,You, how much ,Each how much;第二,缺失谓语系动词。当其向游客描述筷子制作工艺时,其使用This wood, Sir,易接受用语为This is made of wood;当其描绘女式包的质量时,使用语言Yeah, this best, good quality,可接受语言为Yeah. This is the best bag. This is of good quality;第三,缺失助动词。达成交易时,其通常问及游客You buy any something?易接受用语为Do you want to buy something else?询问游客所需物品数量,其采用How many you want的表述方式,而How many do you want更为标准;第四,单数第三人称的不规则使用。当其招徕游客时,其使用语言Come in, you sees more,而规范的表述方式为Come in and you will find more bracelets;第五,语言表征方式主要以汉语搭配及汉语句法特征为主。如表达方式Big money, You, you best price, Smaller, smaller one, Give you forty five, Ok, ok, give you, Give you ten, ten.

以上为回民街洋泾浜英语的语法特点,其语法特点是否石化需要通过不同时期的语料得以验证。

V024

S: Have a look.

T2: How↗much↘are they?

S: How↘much↘^.

T2: Im sorry.

S: I get more. Ok↘, I mean.

T2: Sorry.

S: Come in, come in, come in, come in.

S: Come in here, Sir, come in, come in here.

S: This is Chinese long life.

T2: Very nice.

S: How many?

T2: One.

S: How↘much↘ ^ . Okay, very cheap. You, How↘much↘?

T2: Fifty? Forty? Its not good luck.

S: Ok↘, Ok↘, this one^?

T2: Ok, Thank↗you↘!

S: Thank you. You buy something?

T2: No↗↘.

S: Ok↘, Bye bye.

上述语料选自2011年5月15号,为店主正在出售其工艺品(筷子)。语块、单词及不完整的句子构成话语主要成分,缺失系动词,如This wood, Sir,缺失助动词,如You buy something.

在不同时期所收集的语料中,诸如How much,You, you price, You, finish, Jade. Give you ten, ten, Ten, ten, Friend price. No friend^, Same, same么,此类表述方式都是以单词、语块及不完整句子构成。语法特征保持不变,缺失系动词如This for me no money,以汉语语法体系为特点,如This good quality(这个质量好),Give you ten, ten(这个十块钱给你),you, you price(你来出个价)。

因此,我们得出结果,回民街英语的语法特点呈现出固化特征,主要是由单词、语块及不完整的句子构成。

四、穆斯林文化

首先,从服饰剖析穆斯林文化。在回民街,随处可见带着礼帽的男士及戴着盖头的女士,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人民认为这是妇女的羞体。此店主为中年已婚女士,所戴盖头为黑色,以示素雅端正。在回民街,还可见少女戴绿色盖头,以示秀丽清俊;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以示干净持重。回族妇女的传统服饰为大襟衣服,在追踪调查期间,此店主以穿黑色、灰色衣服为主,很少见其穿亮色衣服及短袖衫、短裤、裙子。回民街为回族聚居区,回族女青年平时只戴盖头,穿着随意,以亮色如绿、蓝、红为主;其次,2011年阳历8月1号至8月30为回族斋封期,此店主白天不饮不食,8月31日(即开斋节)店主则暂停营业,庆祝开斋节。斋即为斋戒,回族统称“封斋、闭斋、把斋”,斋戒一月,每日日出前进食,日落后开斋,白天不饮不食,以示专事真主,磨练意志。开斋节日期及其他重要节日按照伊斯兰教历来定;最后,该店主遇到与其有着相同信仰的外国游客,色俩目亦为主要问候方式,店主行色俩目,致“安色俩目阿来库木”(Assalamu Alaikum/求主赐你们平安),穆斯林游客回致“吾阿来库木色俩目”,(Alaykumu alāmun/意为求真主也赐你平安)[5]。以上为穆斯林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

通过对此穆斯林店主的跟踪调查,回民街英语发展的最初路径得以验证,即由词汇→语块→句子。回民街英语自1978年形成,其初始形式仅为单词。随着交易的深入,又发展到以语块为主。完整的句子是其发展的最高形式,预测其很难达到,因为穆斯林店主没有任何英语学习背景,唯一的语言输入即来自外国游客的残缺语言。加之店主满意其语言现状,并无学习标准语言的动机,外国游客了解其语言表述方式,不会影响其生意所需。回民街英语的发展路径融合了语言与非语言的要素,以语言为主导。店主谈论价格主要借助计算器,引导游客,描述身高。回民街英语在语音、词汇及语法规则上均无明显变化,其属于一种语言石化现象,且具有鲜明的穆斯林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Bakhtin, Mikhail.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M]. Austi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1.

〔2〕凌建侯.巴赫金话语理论中的语言学思想[J].中国俄语教学,2001,20(3):32.

〔3〕文秋芳.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J].中国外语,2008,5(3):16.

〔4〕左雁.“秀水街英语”及其使用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9.

〔5〕Tarif Khalidi. The Qur'an: A new Translation[M]. London: Penguin Classics,2009.

镇江西津渡街历史文化探源 篇7

不仅如此, 作为渡口, 西津渡处在北部辽阔的中原腹地, 和南部富饶的江浙大地之间, 是交通要冲, 更是内陆沃土和大海远洋的绝佳交汇点。此处不仅有南北大运河, 构成从隋唐到近代, 最便捷的南北通道, 更有长江的东西远途航运, 形成一座黄金十字口岸。“隋唐以前至清末宣统四年, 江段南岸紧靠宁镇山脉北麓, 从龙潭经下蜀、高资至镇江, 岸线平直, 而西津渡却处于基本顺直微弯江段的凹岸。沿岸遍布深槽江床, 江床边岸抗冲击能力强;凹岸深槽受其控制长期稳定, 因之成为理想的船舶停靠的渡口之地。”这就造就了西津渡据大江南北之要冲, 航路四达, 防江控海之势, 因而被称为“吴楚要津”、“长江锁钥”、“漕运咽喉”。

由于这样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港口资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西津渡 (又称蒜山渡) 即以用作军事码头见于历史文献。其后作为南北咽喉, 从古至近代, 一直服务于军事政治, 商旅客货, 国家驿道, 运官差兵, 皇粮盐税。因而日益昌盛, 由渡而兴街, 由街而成区, 自西津渡街始, 发展成西起玉山大码头东到今镇江中华路伯先路, 京几路一带, 北濒大江, 南括云台山、宝盖山全域的繁荣街区。又因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商旅云集, 市井繁荣, 也吸引了宗教聚集, 文化名人雅会。

世界最早的救生会和义渡局在西津渡街出现, 应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豪迈义举。早在宋孝宗乾道年间, 郡守蔡洸即设五艘巨舰用于渡江和救生。清康熙四十二年, 京口蒋元鼎等十五义士在观音阁设救生会。同治十一年浙商魏昌寿等“五君子”在西津坊小码头设义渡局西津渡码头, 这些也是世界最早的私人设立的救生会和义渡局。官民皆有此义举, 是因为此处江面辽阔, 风浪险恶, 来往客商众多, 渡船杂乱时常有险情危及人命, 甚至有不良船户在江中乘机勒索。有此义举, 不仅能济人危难, 而且也维护了渡口街区的良好声誉, 进一步促进街市的商贸业发展。救生会后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

西津渡街区, 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 汇聚商旅人才, 雅集名人墨客。一时间, 僧、道、寺、观齐集于斯, 自然也就汇聚了中外各种建筑, 日积形成真正的古渡口博物馆, 古代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为专家学者所称道赞颂。现存西津渡最大的寺庙当数观音洞 (又名古普陀岩、普陀寺) 。观音洞原是云台山北坡紧接西津渡街的最高处的大片山岩, 高耸巍峨, 壮观奇异。山岩上有一天然岩洞, 如半开的石门, 洞斜入山脉, 愈深愈窄, 似无穷尽。晚唐时, 有浙江定海籍的兵士, 看到蒜山渡口江津横卧, 高耸巨石环列如屏, 洁如莲花, 岩下波涛终日翻滚不停, 岸边金沙遍地, 极似其家乡普陀山。他回乡时, 特地请雕工仿凿普陀山观音佛像一尊, 带回西津渡, 供在渡口庙中, 百姓闻之齐往跪拜, 此后民间称之普陀岩。宋延平年遂在普陀岩建寺, 每逢香期, 倾城空巷, 争往敬拜。咸丰九年 (1869年) 立“观音洞”题额, 联曰:“京江远连南海水, 蒜山高接普陀云。”因百姓中传说观音在此现身, 从此香火鼎盛。镇江还有另两处观音洞, 一处在北固山北峰临江岩下;另一处在南山东端, 庙宇洞庭皆极出奇。

紫阳洞在普陀岩西侧, 与观音洞相邻, 也是在壁立数丈的悬崖下突见石洞, 是古代道教紫阳派始祖紫阳真人的修炼处, 其上盖有道观。张紫阳著道教经书《悟真篇》, 后尊为道教金丹派南宗始祖, 在道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立书言道:“教虽分三, 道乃归一。”将儒之“穷理尽性”, 佛之“顿悟园通”引入道家的“内丹修炼”。融合三教, “性命双修”被称为“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其《悟真篇外集》也已收入佛教禅宗语录之内。

超岸禅寺则在西津渡玉山大码头南部。元时为玉山报恩寺, 元之前为浮玉亭旧址。时称金山为西浮玉, 焦山为东浮玉, 玉山则为中浮玉。宋代操练水兵时, 郡守即在亭中检阅, 亭上题:“东南形胜”。明时修寺, 寺内有水府殿, 观音殿, 观澜亭, 其旁还有藏经阁, 钓鳌亭。明末又建避风馆于山下, 且增建楼宇, 另设10艘救生红船。康熙南巡时, 江中大风, 船偏东行无法停靠金山, 后艰难行驶至此处。康熙乃以“超度众生, 共登彼岸”之意, 赐名该寺为“超岸寺”至今。

在西津渡街区的众多寺庙建筑中, 最具艺术特色, 最富欣赏价值, 堪称建筑典范的当数建于西津渡街最高处的元代石塔, 其建筑过程也很富戏剧性, 令人回味。此塔是我国现存保存完整又建造时代最早的过街石塔, 它更是元代后期噶当觉顿式石塔的代表作品, 极具科研价值。石塔与北京妙应寺石塔为同一类型, 但较之更具曲线美。北京白塔由著名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建造, 称为梵式塔, 俗称喇嘛塔。工匠刘元师其技, 其子侄辈刘高, 后来受命主持建造金山般若禅院石塔 (即今为过街石塔) 。该塔塔高仅为北京石塔的六分之一, 但由于选址在西津渡街最高转折处, 南北紧与观音洞晏公庙相邻, 形成众神拱佛格局, 观者须到转折点, 方能突见石塔, 塔后蓝天白云, 深邃悠长的古街, 青黛远山, 塔身的竖向构图与收分的造型形成视觉上的崇高感官, 也使塔型更加隽秀曲致。

此塔不仅加工精细适度, 繁简得当, 处处可见设计者之匠心, 而且其上众多雕刻纹饰, 宗文与书法艺术融合, 内涵丰富。在东西门上均有“昭关”两字刻石, 石柱外侧刻“当愿众生, 所供瞻仰”南北两侧横额上刻大书之梵文六字真言, 两侧边款分别刻有“法轮常转, 佛日增辉, 河清海晏, 天下太平”四个塔柱内侧均刻有“南天大方佛华严经”。雕饰刻文, 生动精妙, 确为雕艺精品。

其它建筑, 还有英领事馆旧址, 此址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西津渡街区中外国建筑的杰作, 它座落在五十三坡之南, 是由五幢房子连成的建筑群。青砖砌墙, 勾白色灯草缝, 屋顶是瓦楞铁皮。主楼是东印度式, 整体二层局部三层, 依山建在三个不同的台地上, 西高东低, 另四幢则是哥德式。

民用建筑方面, 有各地的商会会馆旧址等在大小建筑群。商会会馆以广东会馆和山西会馆最大, 且各具地方特色。在会馆中有一处至今还在, 竟然是当时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订婚处。专家评论此处广大民居的特色是:“在空间组合, 庭院排列, 结构穿插、门窗配置方面, 既照顾到采光、通风、舒适实用的要求, 又注意节奏变化, 饰面的强弱对比;既有强烈的优美韵律, 又有高潮的跌宕起伏, 使人能感受到音乐般的起伏韵律主题和余音萦绕, 无疑是凝固的音乐”。

云台山西顶平台建有赵伯先纪念堂。堂区之西、北、南三面, 正值悬崖顶端, 前有大江横陈, 远山, 平野, 市井尽陈, 金山, 玉山, 小蒜山历历, 详收眼底, 亦是风景奇绝之处。此处悬崖边宜建栏杆, 护卫游人远眺。如果能将栏杆及底板伸出崖外悬空一、二公尺, 更将是绝佳观景点。面对如此画面令人不禁回想那幕幕慨然动人历史, 追随千百年来曾在这儿走过的每一位英雄豪士、名流文杰远去的身影。

在观音洞, 紫阳洞西侧建有花园游廊, 廊中陈列名家诗作的碑刻。这种布局很像紫阳真人极力主张的“三教合一”的理念。在名士诗作方面, 最早从南北朝起, 就有南朝文学家颜延之随侍皇帝巡游时写下的《车驾京口侍游蒜山作》诗中有曰:“元天高北列, 日观临东溟, 春江风涛壮, 兰野茂秭英”之句, 此诗后被选入《昭明文选》。唐张祜诗《题金陵渡》 (即西津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宋王安石的《泊舟瓜洲》。诗曰:“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此诗写于王安石贬后起复, 在京口小住受命从西津渡北上。春风睛日, 山光扑面, 扬帆北去报国后, 对西津渡的怀念之情, 溢然纸上。苏东坡之诗:“蒜山松林中可卜居, 余欲就其地, 地属金山, 故作此诗与金山六长老。”诗曰:“金山也是不羁人, 早岁登临晚相得。我醉而嬉欲仙去, 旁人笑倒山谓实。问我此身何处归, 笑指浮休百年宅, 蒜山幸有闲田地, 招此无家一房客。”浪迹大半个中华大地之后, 东坡老人直欲在西津渡建屋养老, 足见西津渡及蒜山 (云台山) 醉人之美。

在绘画作品方面, 雪舟的《大唐扬子江心龙游禅寺图》已由当地画家放大绘制成石板雕刻, 装饰在小蒜山风景区内, 极具壮观。此外尚有明代大画字沈周的《京口送别图》, 该图卷前有清代王时敏隶书“名迹昭微”四个大字, 后幅有作者及祝允明等人的题记。京江画派开派人物和杰出代表张崟所作的《银麓老屋图》值得加注的是, 画成后千里之外也有求者, 竟言:“江南得君画, 片纸如珍获。”而张崟在名声大噪后却选择隐居西津渡终其生。还有极具注目的是清嘉、道年间画家周镐所作的《京口二十四景册》中《西津晓渡》、《江上救生》、《京几晓发》就是专写西津渡街区之美景, 评论家评其之真实描写“能出乎文、沈、唐、仇之外”。特别是《京几晓发》之图, 实写云台山与宝盖山之间的京几岭, 二山对峙中一羊肠山路, 路的尽头一楼阁, 横跨两山石崖, 山路崎岖狭窄从山谷中、楼阁下蜿蜒。此画作的史迹观赏性极令人神往, 如能放大绘制于壁, 其旁再衬以诗文, 堪称绝仑。

扬州苏州园林美景, 扬名中外, 无一不用灵石、巧石、奇石作为主景, 中国自古以来的美术画作, 山水也是主要的渲染描摹主体, 可我们并未看到山水的价值, 常常固有的山石美景被杂树乱草覆盖不能彰显, 更别说人工设计景园增光添彩。玉山遭遇也是如此, 玉山山石极美, 前人历来皆以玉称。金山寺存有《西园雅集图》, 图绘玉山山景, 题曰:“岗翠落袖, 松影在门, 玉山石如怒貌, 渴欲赴水, 渡口帆似飞鸟, 峭将刺天, 大江烟波浩渺, 俨如天然画本。”如此生动的风景资源却一再的被忽视、搁置。从这个意义上说, 镇江西津渡所孕藏的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美学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和挖掘。

换言之, 通过本文对西津渡街的整个地域的文化挖潜和美学分析, 笔者希望在我们回望历史, 感怀古今豪士人杰, 赞叹自然的神奇造化, 唏嘘人生如梦岁月不再的时候, 面对先人留给我们的西津古渡及周边环境历史的、文化的、美学的宝贵财富, 作冷静的审视、精良的谋划、科学的设计, 为完满文明的传承, 推动地域文化的繁盛, 达成对宝贵资源继往开来的研究态势, 而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和前行的艰巨。

参考文献

[1]高曾伟.论镇江西津渡的发展、功能和开发价值[J].镇江高专学报, 2006.

[2]西津渡研究课题组.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程的探索与创新[J].江苏城市规划, 2006.

[3]镇江古城考古所.西津渡古街区考古勘探报告.1998.

古文化街 篇8

关键词:伊犁,汉人街,饮食

很多人都知道伊宁市的东边有个名叫汉人街的传统闹市, 虽然这里的名称叫“汉人街”, 但这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维吾尔族, 你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做买卖, 摆摊子的都是维吾尔族, 而且这里卖的东西种类很, 有服饰, 小吃, 手工艺品, 都有着很浓重的民族特色。下面浅谈汉人街的由来以及文化。

1.汉人街的由来

据有关资料记载, 伊宁市“汉人街”这个名称的由来, 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而且与中国“木板年画之乡”的天津市杨柳青镇, 有着由来已久的历史渊源。

清同治三年 (1864) , 西北连续爆发抵抗清代的农民大起义, 但领导权力被封建上层分子所篡夺, 在伊犁建立了“苏丹汗国”。清同治四年 (1865) , 中亚浩罕国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军事头目阿古柏乘机侵入喀什, 宣布成立所谓“七城之国”。同治十年 (1871) , 沙俄侵占了中国伊犁, 我国的新疆领土局势日益严重。

清政府为了夺回新疆, 命令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 统率大军西征平叛。同治十二年 (1873) , 进新疆的先头部队攻克甘肃 (酒泉) , 当时有六万大军驻扎酒泉。当时酒泉人民的生活贫困, 无法给清军提供军需。天津杨柳青镇人很善于做买卖, 因此清军让杨柳青镇人来承担军需, 清军每次驻扎休整的时侯, 就划出一块地, 让杨柳青镇人就地摆摊, 贩售商品。因为要不停追赶部队营盘, 因此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人, 肩挑“货郎担”随军被称为“赶大营”, 后来这些生意人又被叫作“大营客”。天津杨柳青镇人或许是第一批进新疆, 从事日用百货小商品的汉族人。

到光绪二年 (1876) , 清军出嘉峪关之前, 随清军大营做小买卖的杨柳青“大营客”, 已有四五百人之多, 另有少数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商贩也开始做买卖。后来战争结束后, 这些随军征西的生意人在新疆定居下来, 在伊犁各地的城镇开始摆摊设点, 汉人街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形成的。

2.汉人街蕴含的文化

(1) 汉族巴扎与维吾尔族的饮食

饮食在各族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维吾尔族的饮食不仅能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而且也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维吾尔人在汉族巴扎上的饮食中肉类、馕类、水果类习俗是特殊的, 在汉族巴扎饮食消费中占的比例也较高。很多人逛完汉族巴扎, 买完自己需要的必需品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在汉族巴扎上找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好好品尝, 好好享受, 平时在家人们没有那么多工夫做那些小吃的只能在汉族巴扎才能吃上。有些小吃也只有在汉族巴扎才有人出来卖, 别的地方都不卖。沿着新华东路往前走, 可以看到葡萄干、杏干、巴旦木、红枣、枸杞、无花果, 核桃等各类干果, 摆放路边沿街显眼处。

(2) 汉族巴扎与维吾尔族的经商

到了汉族巴扎上, 商品琳琅满目, 经营项目繁多。如民族服饰、乐器、地毯、刀具、皮具、各类工艺品、精品百货、各类干果、化妆品、水果等等。

汉族巴扎上商品种类繁多, 但绝对不是凌乱的景象。卖布的会集中在一个地点叫“布巴扎”, 卖干果的会集中在一个地点叫“干果巴扎”等等。在汉族巴扎卖的每种商品都约定俗成的在固定的地点, 卖布的不会跑到卖馕的摊位上而且汉族巴扎上做生意的个体特别注意语言行为。

汉族巴扎商业风俗习惯中, 伊斯兰教的影响较深, 因此这些习俗对汉族巴扎商贸活动的影响也较深。如做公平的买卖, 不骗顾客、适当报价, 实话实说等等。另外, 伊斯兰教对汉族巴扎买卖的物品范围也规定了明确的规定。不可使用和食用的物品被列入不能买卖的范围。因此在汉族巴扎, 猪、狗、驴、不可食的死动物的肉、烟酒类等物品严禁买卖。

(3) 汉族巴扎对伊犁维吾尔人的精神安慰作用

伊犁的维吾尔人对汉族巴扎有着很深的感情。伊犁的维吾尔全体成员都养成了经常逛汉族巴扎的一种习惯, 所以从底层百姓到上流人士, 人人都有很强的巴扎概念。这一点体现了伊犁的维吾尔族的巴扎心理。汉族巴扎是伊犁的维吾尔人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聚宝盆。汉族巴扎上要啥有啥, 即使不买东西, 光是逛逛琳琅满目的商品心理上也很高兴, 于是形成了没钱花了去汉族巴扎, 没衣穿了去汉族巴扎, 情绪烦闷去汉族巴扎。对伊犁的维吾尔来说汉族巴扎成了一种寄托, 是排除忧解愁的好地方, 是难以名状的一块精神之地。伊犁的维吾尔人的这种意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父母口授, 而是亲身体验的结果。伊犁的维吾尔人还常念叨着“要去汉族巴扎”的口头禅, 令他们十分惬意和充实。这句很平常的话, 不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而且也是他们的物质保障。只要去汉族巴扎, 就能挣几个钱;只要去汉族巴扎, 心底就踏实;只要去汉族巴扎, 一切都不愁……由此可见, 汉族巴扎对伊犁的维吾尔人精神上有很大的安慰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伊犁文史资料》 (维文) [M].伊犁:伊利金圣经贸有限公司 (印刷厂) , 2012年1月, 第512~557页.

古文化街 篇9

关键词:东关街,保护与更新,问题,对策

0 引言

东关街是扬州城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 西至国庆路, 全长1122米, 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 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路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 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这里的老字号商家就有近百家之多, 有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等。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 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个园、逸圃、汪氏小苑, 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马监巷内有建于康熙五十三年的清真寺, 在东关街西头有香火很旺的财神庙和逛储门街口的砖砌圈门, 东关街东街口有宋大城东门双瓮城遗址。

东关街是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口, 东关街自大运河开通后, 这条外依运河、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 逐步成为最活跃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集聚地。经过千年的积淀, 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 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唐代, 扬州赢得了“东南第一商埠”的美誉, 有天下“扬一益二”之称;而利津古渡 (即今天的东关古渡) 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有了码头就有街市, 舟楫的便利和漕运的繁忙, 催化出一条商贸密集、人气兴旺的繁华古街———东关街。

1 东关村历史文化街区的概述

早在唐代至元代时期, 东关街就拥有坚固的城垣和独具特色的民居。唐杜牧有诗:“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描述的就是东关街。到了清代, 东关街成为扬州盐商首选居住之地。清末民初, 扬州近代工商业开始启蒙, 东关街又成为众多商业老字号的发祥地。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 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

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 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它全长1122米, 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 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 省级文保单位2处, 市级文保单位21处。这种“河 (运河) 、城 (城门) 、街 (东关街) ”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 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东关街至今仍是扬州的商业重地, 传统色彩浓厚的手工艺、特色小吃和商业老字号集中地。东关街还是扬州的旅游热线。古街巷风情游从街西首出发, 途经逸圃、个园、李长乐故居、华氏园、壶园、谢馥春等地, 成为扬州古城旅游新的热点, 2010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30万人次。

2 东关街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基本原则和问题

2.1 基本原则

2.1.1 原真性原则

原封不动的保存, 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在维修扩建文物古迹时, 应保持它的原汁原貌, 不可轻易加入现代的元素, 最好是能做到“修旧如旧”, 在无法原封不动的保存的前提下应谨慎修复, 对于残缺的建筑 (古遗迹) 修复应“整旧如故, 以存其真”。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 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 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 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 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

2.1.2 风貌完整性原则

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历来是一大难题。东关街区保护破解了这一难题, 走进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的“文化里”, 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到了许多年前:狭长的巷子相互交错, 两侧是历尽沧桑的旧门楼和参差高下的马头墙, “扬州模式”保护下的古城风貌立刻跃然眼前。扬州东关街文化里是成功实施古城保护改造的典范街区, 青砖黛瓦的老民居中, 添置了抽水马桶、空调等现代化设施, 原居民生活的既方便又惬意, 古城保护与民生大计, 互不干扰, 一举两全。我们要吸取一些国家, 一些地区在发展的初期, 只重现代经济, 不重视民族传统;只重物质建设, 不重视精神文明;只重眼前利益, 不重长远与未来持续发展的教训。须知, 历史城镇、老街区、古建筑, 一切历史上的文物古迹是不可再生的。也许一时经济发展了, 面对不复存在的珍贵历史文物, 已无计可施了。现在一些地方不惜巨资造假文物、假古城、仿古街、仿古建, 以此来刺激旅游, 这一方面说明保护古迹与发展现代经济可融合,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类认识, 经过曲折与教训后的遗憾与无奈。

2.1.3 保存、更新、延续相结合的原则

对历史城镇、历史街和古建筑, 要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恢复和利用。如辟作旅游景点等, 使之具有现代经济意义, 具有新的生命力。关键是要确保避免不适当的利用, 不必要的添建, 甚至改变其历史真实性的重建、新建。坚持在保护前提下, 吸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予以维修, 适当利用, 使之具有经济价值。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利用中保护。保护不要影响发展, 发展亦不得破坏保护。

2.1.4 立法保护的原则

为了能全面有效的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 行之有效的法律是至关重要的, 在对周边地区就文物保护加强宣传的同时, 还需要法律无可代替的约束作用, 防止当地居民的破坏, 制止当地施工单位的强拆强建, 通过完备的法律章程、相关程序, 引导维护更新工作的正确有序的进行。有效的法律起到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人心的作用。强调立法, 有机更新, 政府主导, 将使保护更新工作更有效的展开, 同时发挥道德与法律的作用,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存在问题

2.2.1 忽视街区特色文化, 一味求同。

扬州东关街是扬州老街。近年来政府花了大量的金钱进行改造装修。可是很多外地游客游玩东关街后, 兴趣索然, 评价较低。为什么扬州作为千年文化古城, 而东关街作为承载千年沧桑历史的窗口, 无力用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外地旅游者呢?个人的看法是东关街在改造和装修过程中恰恰丢掉了“文化”两个字。就目前的东关街而言, 街内的本土元素仍然不够, 扬州的文化特色产品也没有很突出, 整条街上雷同的产品过多, 什么产品销量高, 大家都一哄而上卖什么产品,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游客逛完一条街后感觉重复的商品很多, 本地特色无法凸显。扬州的老字号是很多的, 目前进入东关街的不够多, 一些“非遗”类的文化都未被引入。其实, 引入更多的老字号, 才能更凸显扬州的本土文化。同时, 在一些民俗节假日期间, 可组织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来展现我们扬州的文化, 让更多的人通过活动了解扬州的文化特色。这一切最终将会造成东关街的商铺没有个性, 没有文化, 没有灵魂!

2.2.2 交通不便, 亟需功能分区。

现在政府花了大力气对东关街进行了改造, 成为扬州的旅游景点, 但是我们注意到去双东游玩的游客比预期的少得多, 我们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问题, 人们要到东关街必须绕一大圈, 而且目标很难找, 且又不在繁华区, 建议对一头连接汶河北路一头连接东关街的大东门。彩衣街进行道路改道, 让游客和市民能从繁华的文昌商圈直接可以逛到东关街, 这样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到双东去游玩的人数会大大提高, 双东的店面生意就会很红火, 双东才能长期的生存下去。目前大东门彩衣街道路窄小, 且道路两旁摆满了小摊贩, 连三轮车。自行车都很难进, 割断了汉河北路。四望亭路向东关街的延伸, 外地游客根本找不到通往东关街的路口, 因为道路难走, 本地居民也不愿前往。

3 东关街保护规划的建议

3.1 紧抓街区文化灵魂, 注重保护与复兴发展方向

东关街的改造应最大程度的争取能反映“最扬州”的传统生活, 东关街不仅仅是一条静止的街, 而更应该是一条充满生气的老街。街上要有面馆, 有茶馆, 有戏园, 有澡堂……这条街反映的应是扬州最优秀、最健康、最精彩的传统生活。作为一条代表扬州的历史文化以及扬州人生活状态的老街巷, 东关街需要的不光光是统一的青砖小瓦花格窗, 它还需要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动态项目。风景区大多都是以“看”为主, 可对于东关街来说, 却要争取打破常规, 增添一份文化的气息。比如说, 在街上有扬剧、清曲、剪纸、刺绣等扬州传统的曲艺表演和工艺展示。“游客来到了东关街, 就不再是一名过客, 而是通过各种亲身参与和体验性的活动融入这条古街的日常生活中。”

保护传统物质空间, 通过历史街区景观规划实现文化品位的提升。善待历史文脉, 实施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 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物质空间。恢复文物古迹和部分历史街区的古建筑风貌, 通过统一的景观规划和设计, 将扬州文化元素融入整个城区的城市建设, 使历史街区和整个城市相得益彰, 增强城市文化可识别性, 形成统一鲜明的城市形象, 提升文化品位。

3.2 注意街区的建筑风格、体量、色彩、尺度和谐统一

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东关街作为一条历史文化街区, 街上的古建筑, 历史遗址数量非常丰富, 在维护更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其建筑风格, 体量, 色彩, 尺度的把握, 风格要做到统一和谐, 体量要根据整条街区的长宽高来确定, 是的建筑群的轮廓线错落有特点, 在色彩方面要尽量恢复其本来面目, 其实有出入也应该标注明示。

3.3 继承传统经营的特色, 因势利导

为了继续保持东关街传统经营的特色, 可以适当引入老字号形成良性循环。由于要符合东关街的风格, 在商铺的选择上都会有所要求。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其次其店铺的经营风格与古街的格调所一致。“为了保持东关街的原有风情, 可以适当的引入‘老字号’。例如‘绿杨村茶庄’、‘大麒麟阁’、‘三和四美’、‘中国照相馆’、老‘盐号’、老‘粮号’、老‘理发店’等老字号都是列为首批入驻对象。为了吸引更多的‘老字号’驻入, 首先在租金等方面要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等第一批的商铺进入了东关街, 自然人气也开始逐渐旺了起来, 人气旺了之后, 其他商铺也纷至沓来, ”如此一来, 形成良性循环, 自然一整条街就渐渐有了繁荣景象。

3.4 与旅游业相结合, 挖掘自身特色

东关街作为展现扬州历史遗韵的窗口, 修缮街南书屋, 再现“十二景”。据了解, 重建后的街南书屋占地面积约18, 000平米、建筑面积约8, 200平米, 其中保留建筑2, 870平米、新建建筑5, 306平米。按照规划, 复建工程的最大亮点是在原址复建街南书屋, 恢复“十二景”。而在“十二景”中, 以小玲珑山馆为最, 当年为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 是四方名流读书著书的地方, 文人墨客来往吟咏, 也是扬州八怪经常聚会的地方, 使得东关街成为当时扬州乃至全国著名文人的活动中心之一。“十二景”全部依据《小玲珑山馆图》及《小玲珑山馆图记》、清朝以来有关建筑的房契和《扬州访旧录》等书籍、古建和文史专家的有关文章以及现状遗存的建筑、建筑布局复建而成。

3.5 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 解决交通线路问题

成功的历史街区, 不仅要完整的保留历史文物, 至关重要的是在当代如何更好的体现它的经济价值, 继续保持其活力。根据东关街的自身特点, 新建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美食广场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东关街上有着丰富的人文生活, 人来人往的群众是东关街最美丽的、最生动的风景, 为了使人们更完整、更方便的游览东关街, 必须要对东关街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 重新划分各经济活动的范围, 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形成主题功能区, 使东关街的同类活动集中起来, 是游览者的旅游目的更加的明确。有了有效的功能分区, 就可以更方便的去规划线路, 采用的美观的弯道迂回, 利用借景, 造景使游览线路不至于枯燥单调。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首尔市政开发研究院.北京首尔东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3]赵和生.复兴义品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4]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5]王星光, 贾兵强.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6]曲福田.原真性原则及其在重庆历史城镇保护中的应用初探[J].重庆规划学院学报, 2007

古文化街 篇10

荆州市张居正街建于20 世纪80 年代, 是荆州古城内部最早的一条仿明清风格的文化商业街, 因毗邻张居正故居而得名, 由于街区本身特色不明显、功能不完善以及荆州市经济发展缓慢, 古城内部整体商业气氛的缺失, 导致张居正街作为文化商业街的功能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开发。虽然近年来, 荆州市政府决心加大力度改善古城历史风貌, 对张居正街进行过一些整治和修缮, 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

1 荆州张居正街概况

1. 1 张居正街发展现状

张居正街位于荆州古城东大门内, 起于东门城楼宾阳楼, 止于屈原路成丰天桥, 长约1 km, 其中东段为青石板路, 长约431 m, 是张居正文化商业街的核心区域; 张居正东街 ( 见图1) 修建较早, 与张居正故居的风格基本一致, 但是也没能很好地体现 “修旧如旧”的历史街区设计原则, 再加上路边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随意停放, 小商贩的无序经营, 使得街区的历史风貌大大受损; 张居正西街 ( 见图2) 2010 年才刚刚修整过, 沿街建筑大多为老居民区, 西街中段为500 m长展现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的文化墙, 虽然体现了一些荆楚特色, 但是这种体现还比较低端, 给游客的记忆不深。

1. 2 张居正文化商业街区更新改造面临的难点

1. 2. 1 基础设施薄弱

张居正街区内部仿古建筑大多修建得比较粗糙, 其外观难以体现历史文化精髓。部分建筑破旧不堪, 严重影响了街巷的整体立面外观和建筑风格。街区交通便利, 通达性好, 但缺乏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的有效联系, 自身特色文化资源难以得到利用。

1. 2. 2 缺乏明确的商业业态引导, 市场准入门槛低

张居正街的商业业态主要以餐饮业和零售业为主 ( 见图3 ~ 4) , 商业结构不合理, 功能业态单一, 缺乏文化创意、购物休闲、娱乐等业态, 主题特色不鲜明, 造成人气活力不足现状。同时, 后续产业发展潜力不足, 定位不高,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发展难度较大。

1. 2. 3 缺乏文化特色

青铜瓦、古朴店招、仿古文化墙、马头墙式等古代建筑形式, 街道风格基本千篇一律, 没能体现街区乃至荆州所特有的文化特色, 比如“张居正文化”“三国文化”“荆楚文化”等。前来驻足游玩的游客也大多是慕 “张居正故居”而来, 但是街道没能吸引游客、给游客留下深刻记忆的东西, 导致游客大多不愿再来第二次, 街区的商业开发迟迟没有进展。

1. 2. 4 区域资源整合不足

张居正街位于荆州古城内, 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有古城墙、宾阳楼、张居正故居、玄妙观、关帝庙、文庙等众多文化资源 ( 见图5) 。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 历史资源难以进行有效整合, 导致片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乏力, 影响区域城市功能的提升。

1. 2. 5 区域经济背景难以为街区发展提供助力

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但经济发展缓慢, 居民生活环境有待改善。在这样的区域背景下, 张居正街一方面要承担历史文化展示的媒介, 另一方面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不仅要提供商业及旅游的基本功能, 也要满足附近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1. 2. 6 宣传力度不够, 市场参与积极性低

张居正文化商业街区在荆州乃至全国全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缺乏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宣传推广措施, 难以引导社会资源参与, 吸引各类受众的关注。

2 成都锦里文化商业街区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2. 1 成都锦里基本概况

锦里是成都市首座以传统川西古镇为建筑风格的旅游休闲街区。全长约550 m, 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和蜀汉三国文化与成都民风民俗作内涵, 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是一条在深厚民俗文化根基上营造出的具有成都特有休闲气氛的文化商业街。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街巷业态布局、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创造了一种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体的商业街区发展的成功模式。

2. 2 建设经验借鉴

2. 2. 1 “武侯祠- 锦里巷”综合开发, 保护与经营相结合

以保护为目的, 适当进行商业开发, 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 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产业经营相结合, 是“武侯祠- 锦里巷”保护开发最核心的思想。武侯祠本身对于人流的吸引力并不大, 但是把武侯祠与锦里结合起来, 互动式发展, 带来了更多积极的意义, 两者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组合。

2. 2. 2 突出物质与非物质形态文化保护相结合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三国文化因此成为锦里的主要依托, 是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文化的保护不仅在于有形的历史遗址, 更重要的是无形的民间艺术、民风民俗。锦里, 在注重保护有形文化的同时, 还开发、“抢救”了一些日渐消失的民俗文化遗产。其饮食文化、客栈文化、蜀绣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展示区, 再现了川西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提升了整个街区乃至城市的地位。

2. 2. 3 再造传统街巷格局, 打造适宜商业空间。

锦里, 作为一条仿古步行街, 遵循 “新建如旧”的原则, 在统一的文化主题下, 对建筑的风格、尺寸、高度、材质等都进行了整体的设计与安排, 从平面布局上看, 采用“步行街- 广场”的整体线性发展, 营造商业空间。内部线性的动态空间, 两侧营造的复古情景, 都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2. 2. 4 准确的市场定位, 合理组织的功能业态

锦里的市场定位, 以青年游客为主体, 因为这部分人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也是最具消费能力的一群人。因此, 锦里在建造大量仿古建筑的同时, 也融合了年轻人崇尚的时尚元素。在功能分区上, 充分考虑各街区的功能属性与商业特色, 具体分为餐饮名小吃区、酒吧休闲购物区、府第客栈区、旅游工艺品展销区四部分, 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在业态组织上, 餐饮约占16% , 购物约占56% , 休闲娱乐约占18% , 其他约占10% , 与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充分融和, 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在商业种类的引进上, 基本做到了“一店一招”, 店店风格不趋同, 避免同质竞争, 以形成相同业态的良性循环。

2. 2. 5 创新型经营理念

锦里采用的是公司化管理模式。2004 年, 武侯祠博物馆与一家文化广告公司合资组建了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锦里古街”的品牌、土地和所有店面的所有权属于博物馆, 经营权属于管理公司。这种体制上的创新, 解决了武侯祠与“锦里古街”共享文化资源的问题, 有助于古街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让古街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2. 2. 6 依托城市大环境背景

锦里, 借助武侯祠旅游景点的游客保证, 内外部交通便捷而保证人流量充足, 特色的风味经营保证独特性。同时, 依托成都整体市场大环境, 利用武侯祠整体资源, 走市场化运作之路, 引进品牌产品, 逐步形成以武侯祠为中心的锦里商圈, 做强做大三国文化产业。

3 张居正街与锦里对比分析

张居正街与锦里对比分析如表1 所示。

4 荆州张居正街更新改造策略

通过对成都锦里文化商业街区的深入分析, 同时借鉴国内外其他特色街区的建设经验, 为激发张居正街的生机与活力, 提出以下的规划对策。

4. 1 发掘文化特色, 融入生活气息。

街区的文化, 不仅指张居正文化、三国文化、荆楚文化, 也包括街区居民的民风名俗。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 或依附于街区内部空间和周围的名胜古迹, 或融入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才是文化传承最宝贵的精髓。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该与提高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相一致。张居正街的改造应以满足居民物质基础和生活需求的功能性要求为前提, 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为目标, 以发扬传统文化为落脚点。

4. 2 设置活动项目, 提供功能载体。

抽象的文化需要具体的行为活动来承载和体现, 变化的时代条件也需要历史街区做出相应的功能调整, 以便适应新与旧的融合。在明确街区文化主题定位的基础上, 活动策划是重新组织街区功能的主要手段, 张居正街可依托荆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开展各式项目活动。如民间工艺参观体验 ( 荆州漆器、刺绣) 、民俗演出欣赏 ( 楚辞、楚调曲、荆河戏) 、特色饮食品尝 ( 荆州鱼糕、八宝饭、九黄饼) 、古玩品鉴收藏 ( 字画、雕塑、珠宝) 、酒吧休闲娱乐等。

4. 3 优化空间组织, 丰富街区环境, 营造体验氛围。

营造文化商业街区的体验氛围主要通过对传统街巷空间的梳理和对新旧建筑风貌的整理。张居正街可以根据其独特区位优势, 依托护城河、古城墙、宾阳楼、张居正故居形成“河、墙、楼、居、街、巷”的空间格局。街区内部可以通过控制道路的宽度和交接方式, 丰富节点与开放空间的关系, 强化界面与序列, 形成清晰可识别的空间肌理和特色。建筑风貌则应从建筑体量、尺寸、色彩、材质等方面入手, 提炼出传统元素和文化符号, 对街区界面统一修缮和重构。

4. 4 制定相关政策, 加强业态管理, 有效引导更新改造

加强政策研究, 引导、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街区改造, 构建多渠道筹措资金、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改造格局。同时制定针对街区内部商业业态的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 对符合张居正街文化定位的业态予以审批, 并给予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街区内部业态整理, 提升街区品质。

5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日渐重要, 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将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心, 软硬实力并重的比拼将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 集旅游与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商业街区的开发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张居正街的发展将为荆州市的经济增长提供突破点, 同时, 为人们提供一个新颖的文化氛围浓厚的休闲场所, 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ID: 002565]

摘要:文化商业街是城市在传承街区历史文脉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商业开发模式而打造的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文化融入不够, 业态分布不合理, 使得一些城市的文化商业街的开发并不成功。本文以荆州市张居正街为例,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 借鉴成都锦里的成功经验, 深入分析街区存在的问题, 试图探索一条文化商业街改造的适合之路。在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及传承, 商业业态的选择及分布, 以及街区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取得社会、经济、文化效益的相对平衡。

关键词:文化商业街,锦里,张居正街,更新改造

参考文献

[1]阮仪三, 王景慧, 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2]Bob Mckercher, Hilary Du Cros.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朱路平, 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董芳, 杨琴.文化街区开发研究成都锦里与文殊院的比较[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 24 (8) :68-70.

古文化街 篇11

2010年,美罗城成功改造地下一层,推出了首条日系商业街——五番街。独特的日系特色,很快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上海市商业创新奖。

继五番街之后,美罗城又将投资近3000万元将四楼整层全新打造成“VIA METRO-欧洲风情街”。欧洲街总面积5500平方米,以A、B两区划分,分别设计改造为地中海和意大利两大悠闲生活体验的最具特色的街区。该项目现已正式启动,规划商业生态包括欧美设计师系列服饰、咖啡、巧克力、西餐及家居饰品等不同LIFE STYLE业态的集合,着力于呈现别具特色的欧美优质、健康、舒心的生活商业。2013年底前欧洲街将闪亮登场。

据悉,欧洲街讯息经广泛传播,知名品牌便纷至而来。现已确定了世界知名的牛排品牌Outback美国澳派牛排馆、意大利AIREST集团旗下的Bricco Cafe和设计师系列鞋品集合店BLK Market入驻。

据了解,美罗城整体调整的主题就是商业和文化的结合。明年国庆前,一座独一无二的商城剧院将在这里诞生,这是由著名导演赖声川参与建设的一座800人剧场。未来,人们既可以在这里从容地欣赏赖声川导演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一边的电影院里感受好莱坞带来的震撼视听感受。电影院外,大众书局构成的图书长廊营造出“天堂阅读”的感觉,梦幻如云端,图书从穹顶一直蔓延到脚下。喜爱文艺作品的人都能够暂时逃离城市喧嚣,在这里找到喜欢的感觉,体验文化带来的慢生活。

欧美潮牌初探中国市场

和五番街一样,美罗城欧洲街也将目光盯住了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我们希望欧洲街给人焕然一新的面貌,所以引进品牌时,最看重的一点是其是否别具一格。”美罗城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以Outback澳派牛排馆为例,该餐馆在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00余家分店,以高品质的食物、优质的服务、优雅的环境及整体用餐体验著称。“每一口鲜嫩多汁”一经亮相,即风靡沪上。作为上海的第二家门店,Outback美罗店将致力于打造更具有特色的门店形象,保持原始的西式文化和独特韵味。

同时签约入驻的还有著名餐饮品牌BriccoCafe倍可意。倍可意是个完美的品尝意大利传统美食的好地方。倍可意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从意大利面、比萨、意式三明治到咖啡特饮。在这里不仅能满足最挑剔食客的味蕾,也提供悠闲惬意用餐的环境。

除了风味纯正的餐饮,欧洲街当然少不了风格迥异的时尚商品。BLK Market携旗下网罗的Charles David、Chinese Laundry、Beverly Feldman、Bourne等数十个欧洲最潮鞋履品牌入驻美罗城四楼欧洲街。BLK Market是一家时下欧美最当红的多品牌精品店,十分符合年轻女性消费者群体对时尚的需求。多品牌规模化、全球同步发售、高性价比、100%国际品牌的经营理念让您足不出沪便可与世界潮流同步。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众多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美罗城还联合徐家汇街道开通了企业注册一条龙服务。

古文化街 篇12

一、项目概况

衣裳街位于湖州CBD中心、历史悠久,始于唐代,因拥有众多的估衣店而得名“衣裳街”,在清中叶就发展成为湖城主要商业街坊,是湖州城市商业发展的标志。保护性修缮范围东起保健巷、乌盆巷,西至南街,北至红旗路、妇保院南,南至金婆弄、甘棠桥,面积8.6公顷。建筑面积约5.8万m2。建成后将成为集商贸、文化、悠闲、娱乐、旅游和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集中反映湖州清末民国初传统城市商业文化、传统水乡居住文化和传统江南城市风貌的,能充分体现湖州城市特色的历史街区。

二、保护性改造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在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过程中, 湖州历史文化和生活模式需要延续和发展, 并在再开发中满足当今功能的需要, 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但是在改造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 可能还牵扯多方面利益,导致在保护性改造中会出现新的矛盾。

1. 传统风貌及街区改造亟待保护

七八十年代,街区内插建的多层砖混楼房和厂房,破坏了历史街区环境的和谐。市政工程设施落后,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及环境保护。新建和改建住宅选址混乱,形象丑陋,高度超标,严重影响保护区传统风貌的协调统一。

街道狭窄、交通拥挤,大宅院居民住户少则十几户,多则几十户,无消防通道;院内电线分布如蛛网,线路设施陈旧,存在火灾隐患。环境卫生状况不佳,缺乏必要的环卫设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基础设施缺乏,历史建筑内的居民生活质量较差,核心区域内基础设施陈旧,无排污管道,污水直排河道,造成水质高度富营养化,发绿发臭。

2. 传统商业亟待复兴

用地结构不合理,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保护区范围内,文物古迹被挤压,历史资源多被不合理地占用,商业服务设施无序发展且分布不合理。近年沿街巷单位、住户破墙开店,或露天设摊,建立露天市场,商业设施低档偏多、中档缺乏、高档罕见,快捷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环境卫生条件差,严重割裂了街区与周边现代化的城市主流商业设施的关系。造成城市稀缺土地资源、高品位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良风景名胜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不恰当使用。

3. 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过程中应该确定合理的功能配置,整个文化街区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匹配应是政府和开发商进行开发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同时也是衣裳街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湖州市政府派人去成都宽窄巷学习考察如何能够让社会文化效益及市场效益达到均衡。文物方面的专家要求按乌镇的理念来改造,保持原机理“不能拆房只能修”。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价值不高,建成以后入住招商困难,导致整个项目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无以为继。如何彰显街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古今江南水乡特色,重塑“商之源”的历史地位,一直存在着方向性问题。

如何保证在不破坏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原有建筑空间形态和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特征的同时, 兼顾街区当地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在这次保护性改造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三、保护性改造措施

1. 历史街区和空间整体规划格局

保护街区与霅溪、苕溪的空间形态关系。保护霅溪、苕溪与街区周边河道、空地的自然与人造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护规划区域内历史道路和地块划分形成的城市街坊,保护街区内原有建筑、空地和绿化之间的关系。保护街区内的街道空间,传统城市肌理和建筑组合形式。保护街、巷、弄传统空间特色,保护道路——巷道——里弄——私人院落的传统居住空间结构体系,保护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关系。在工程实施之初,又确定了“分层次保护改造”的原则,将所有街区内建筑分四个层次分别采用不同的保护改造措施,即“重点保护”、“一般保护”、“整饬改善”与“风貌协调”,并由此对建筑的使用、业态、营销、管理区别对待。

2.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1) 重点保护区改造

针对湖州古城的实际情况,以能真实地反映历史遗存并能传递湖州历史、传统特色信息的,划定为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划定高度控制区,分级控制建筑高度,制订不同控制措施和要求。按照规划标准对王宅、吴兴电话公司旧址、仁济善堂、周宅、钮宅、褚宅、叶宅、宗宅、陆宅、沈宅等等进行区划,作为文保单位、文保点的保护范围。衣裳街市河西侧以及红门馆前一带作为集中联片的典型民居,重点保护区改造总面积5.56公顷。严格把握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风格,做到修旧如旧,尽量多的保留,尽量少的干预,能不落架的尽量不落架,能局部落架的不整体落架,缺失部分修补一律依原样,没有原样的按本地同时代、同类型、同风格传统建筑为参考。

(2)传统风貌协调区

东起保健巷、乌盆巷,西至南街、衣裳街北30m,北至红旗路、妇保院南,南至金婆弄、甘棠桥,面积4.55公顷。在传统风貌协调区内容优先安排居住用地和绿地。协调区的建筑高度 (至檐口) 小于8.5m,建筑高度由内向外渐高。在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群体组合形式应借鉴传统空间手法,保护传统空间关系特色和水乡建筑构成肌理,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充分顺应和利用地形特色,禁止野蛮的破坏性建设,减少对传统建筑景观的破坏影响。

3. 民宅建筑保护与整治措施

建筑屋顶形式必须为坡屋顶,体量应轻盈秀丽,形态应与保护建筑形式尽量协调。建筑外立面应充分吸取传统建筑的体量、造型、门窗形式,外墙装饰构件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形态特征。外立面不得开通长长窗,更不能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必须采用接近正方形或矩形的竖向窗。商业建筑底层可以设置橱窗,但形式必须是矩形,并且需通过结构元素加以划分。建筑色彩必须淡雅和谐,以黑、白、灰为主,建筑外立面禁止使用大面积鲜艳夺目的颜色。建筑材料应选用毛石、青砖、小青瓦等材料。

(1)局部整饬

对于衣裳街一小部分建筑质量较好,但风貌较差的部分现代建筑,通过降层、调整外观色彩、材料等整饬手段,达到与环境的协调,历史建筑外观改动较大的,通过整饬改动部分,根据实物、史料依据或同时期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

(2)小范围拆除

对衣裳街一小部分风貌影响大的建筑及违章搭建、后期加建的危棚简屋和破坏原建筑格局、风貌、空间形态的建筑必须拆除,恢复原空间格局。

(3)部分区域更新或迁建

对衣裳街一小部分传统风貌影响较大建筑,采取原地拆除的措施,为维持原有整体风貌格局可以重新设计更新。新建建筑必须符合风貌要求,严格控制高度、体量,根据原肌理及风貌协调原则重建。历史街区外时代相近,建筑风格相似,体量高度适宜的建筑可迁入区内进行集中保护,以填补拆违留下的空白。要求必需严格保持其外立面原貌,内部可以进行适度的改建和更新。

4. 开发与管理结合

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地发掘了旧建筑的历史价值,实现了沿街商业和居住民宅商业融合,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并实现了保护与开发的统一。这次保护性改造建设是以保护街区历史文化遗产为首要目的,以发展具有衣裳街区特点、汇聚湖州地方特色的商贸产业,形成一条配套完善,业态丰富的良性产业链。寻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提高了历史街区“生命力”,是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今后开发和经营中一个明确的思路。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选择引入的项目,立足市场进行专业研究,科学策划,既要经营产业,又要保护资源,对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地进行综合性、专业化的管理。其管理模式为专业策划和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5. 保护性改造成果

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凭其浓厚的项目特色、游憩商业的业态定位、投资景气指数和投资者的关注度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在“博鳌论坛·2010(第六届)房地产年会暨2010—2011中国地产100品牌盛典”中被授予“2010—2011中国地产100未来十大最具投资价值楼盘”称号,同时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楼盘。同时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配套设施更加完善,街区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历史街区得到保护,使衣裳街又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四、结论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仅是对某段街区和某处文物古迹的保护,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保护,对一种文化的保护,对一种环境的保护。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功地保存了老城区特有的街巷空间肌理、民居形态、居民生活方式及社会邻里关系。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是对城市的风貌保护,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也起到深远的影响。

摘要:在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过程中, 湖州历史文化和生活模式需要延续和发展, 对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改造研究, 寻求街区改造与城市经济的结合点, 使街区改造与城市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希望能够给类似项目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保护性改造,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商之源”,江南水乡

参考文献

[1]沈苏彦, 沙润, 魏向东.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初探[J].旅游资源, 2009 (04) .

[2]阮仪三, 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 2011 (10) .

上一篇:遗传品质下一篇:人工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