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在DZH刑事诉讼DZH中如何使用

2024-08-26

电子证据在DZH刑事诉讼DZH中如何使用(通用3篇)

电子证据在DZH刑事诉讼DZH中如何使用 篇1

在刑事诉讼中如何使用电子证据

互联网的普及,在丰富与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使网络犯罪有了一定的空间。近年来,网络犯罪呈隐蔽性、智能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在侦破、审理这类案件时,电子证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电子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如BBS留言、网络聊天记录、EDI电子邮件、软件使用界面等。我国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因此,当前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意见基本一致,但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将电子证据作为法定的证据种类,因此,理论界更多争执的是电子证据的归类。

笔者认为,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进入诉讼领域值得关注。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形式没有哪一种能够完全把电子证据包容进去,电子数据证据本身具有自己的特性,我们有必要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进入诉讼领域,采取不同的审查判断标准,以便能更加准确、科学地界定案件的事实。

一、电子证据的审查内容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要使得证据材料转变为定案的证据,必须经由司法人员依据一定标准进行审查判断。

笔者认为,对于电子证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

(一)收集电子证据的主体需要审查。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证据的收集主体是公安、司法机关和辩护律师,而其他主体都不是证据收集的合法主体。根据国家安 1

全法和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只有国家安全机关因侦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以及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才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合法的电子证据收集主体仅限于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的技术侦查部门。同时,鉴于电子证据智能性的本质要求,审查电子证据时还必须考查收集人员本身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免在收集过程中对证据造成人为的损害和疏失。

(二)收集电子证据的过程需要审查。收集证据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至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对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如何勘验、检查、搜查、鉴定,扣押书证、物证等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在电子证据的收集过程中可以参照执行。在电子证据认定时,有必要借助计算机专家对电子证据是否被修改、收集手段是否正确等提出意见,从而为司法人员全面审查证据提供帮助。

(三)审查电子证据的关联性。首先要对电子数据的客观性进行审查,电子数据的客观性不仅取决于其记载是否属实,还必须审查其与案件事实是否具有关联性。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关联才具有证明效力,否则会失去证据意义。

(四)审查电子证据依托的技术设备。电子证据往往以磁盘、光碟等光电材料为载体,并借助于一定的多媒体设备才能显示出来。鉴于此,对电子数据所依托的技术器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审查就很有必要。要保证电子数据的质量,就必须适用具有较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以及高清晰度的专用电子设备,否则,获取的电子证据将可能失真、模糊或者不完好,会大大降低其证明力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审查这些设备的性能、提取时是否正常运作、有无人为破坏或者感染病毒等,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以邀请具有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士进行。

二、电子证据的判断方法

鉴于电子证据容易被篡改,为准确界定案件事实,通常对电子证据可以采取以下审查方法:

(一)庭审质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5条规定:“证据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程序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法庭质证是审查证据必须遵守的法定诉讼程序,也是审查证据的重要方法,对电子证据也是如此。除了法律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原因外,在法庭审理阶段,应当尽可能地将相关的电子证据在法庭上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播音或播放,认真听取提供人对证据情况的介绍,并征询控辩双方的意见,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不宜当庭出示的上述电子证据也应当在庭审中释明原因。

(二)技术检查。比起普通证据,电子证据往往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而,对其审查判断就必须要有一定网络知识人员进行检查。主要是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先进的科技设备对获得的电子证据和形成过程进行检查验证,如检验电子介质的分辨率,记录载体与运行设备的性能,电子数据生成的日期与原始提取记录是否吻合等。

(三)科学鉴定。电子数据是以电磁或光子信号等物理形式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存储介质上,因而容易被改动或删除,而这单凭普通人的感官感觉无法辨明真伪,这必须有专门人员进行鉴定。因为电子证据能够反映出案件发生全过程或部分动态过程,作案人无论有多高的伪造手段,终不能面面俱到,往往难逃利用科技设备所做的鉴定。如鉴定某一时段(刻)互联网上某网页的真伪,可以利用网络截屏来鉴别;鉴别录像资料中画面有无利用录像编辑机重新编辑,就可以通过高能分辨仪予以鉴核;看录音磁带是否属于原始生成还是剪辑合成,可以利用音素分辨仪进行鉴定等。

(四)对比印证。任何证据的真实性,都不是靠自己证明自己,而是要依赖于其他证据进行佐证。对于运用电子获取的录音、录像、网页截屏、电子数据等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其是否科学,同样也应 3

当同其他证据进行对照。经过对照能够互相印证,并能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才能作为证据使用。否则若存在矛盾,则需要找出矛盾之所在,再对全案证据进行认真梳理审核后方能作出最后评断。

(五)模拟验证。电子证据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往往是稍纵即逝,失去了就无法再次得到。在司法实践中,也对电子证据很难固定,而有些电子证据却对定案起着决定性作用。鉴于此,我们可以模拟场景和掌握的案发时的条件进行检测,促使电子证据“再现”,从而有效地认定案件事实。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低价购买卖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QQ174788632旺旺whx0910怎么增加百度文库财富值 怎样增加 如何增加 增加百度财富值 如何快速增加百度文库增加财富值

http://whx0910.taobao.com或者 http://shop60806855.taobao.com

不用百度文库财富值,破解百度文库下载 site:wenku.baidu.com妙用

首先,我们按照平常的习惯,找到自己要的,文章不能复制,题目总是可以的吧。我们把题目记住之后,在搜索引擎的框框里输入:site:wenku.baidu.com +题目【site命令是指在制定的网站里搜索,加号也是要的,如果嫌输入加号麻烦,可以用空格代替。】如搜索雷锋事迹,输入:site:wenku.baidu.com雷锋事迹(中间有空格)谷歌快照有点难,百度快照是不用爬的。搜索引擎都有网页网页快照,如百度有百度快照,谷歌有网页快照,我们点击快照进入网址.打开网页快照或百度快照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以网页形式显示的百度文库正文内容了。最后,我们只需要将内容复制下来就可以,粘贴到WORD等文本编辑器里,就可以保存下来了。这方法只能对文字有用,对图片就没辙了,所以只能算小小的破解,还是建议大家用正规手段下载文件。最新破解联系:Q Q 1 7 4 7 8 8 6 3 2

内容来自: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0266756565

电子证据在DZH刑事诉讼DZH中如何使用 篇2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

迄今为止, 国际上对电子证据的概念, 众说纷纭, 有“电子材料说”譹) 、“诉讼证据说”譺) 、“计算机证据说”譻) 、“网络证据说”譼) 、“电子物品说”譽) 等等, 但其实这些说法往往都只从电子证据的某一方面特点加以概括, 很少能全面地将电子证据的概念表述出来。而如果笼统地简单概括为“电子形式的证据”, 虽然全面, 但又不能与传统的物证、书证等证据形式区分开来, 而缺乏实际的意义。从广阔的视野来看, 电子证据属于科学证据的一大门类,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 离开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应用, 就谈不上电子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讲, 可以将电子证据概括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或电子设备而形成的, 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

二、电子证据的特点

(一) 电子证据的无形性

电子证据离不开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营造的特殊环境, 该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的物质、书证, 其无法通过肉眼识别, 需要通过特定的设备或软件才能显现出来, 且不同的信息有着不同的解读方法。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电子证据的无形性并不意味着其就是一种虚无飘渺的证据, 它看似无形, 却无处不在, 让犯罪分子在无意间留下了痕迹, 使其无处遁形。

(二) 电子证据的稳定性

很多学者认为, 电子证据具有脆弱性, 容易被篡改而失去真实性, 这也是为什么电子证据审查难、采信难的原因所在。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 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的书证, 传统书证一旦被破坏或篡改, 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而失去了证据的价值, 电子证据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笔者也比较同意后一部分学者的观点。首先, 电子证据被改变或删除之后的痕迹, 一般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捕捉到。再者, 电子证据往往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系统中, 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其一部分的表象, 即使表象被修改, 隐藏在整个程序中的内容也很难被修改完全。因此, 在当前的技术发展和司法实践中, 绝大多数的电子证据具有稳定性。

(三) 电子证据的多元性

电子证据是寓存于一个特定载体的, 人们在获取某一电子证据, 如E-mail、word文档、QQ聊天记录等以后, 往往需要分析和提取相关记录的形成痕迹和关联证据, 如日志文件、缓存文件、休眠文件以及文件碎片等。这种分析和提取相当于对一个虚拟空间的现场进行勘验, 以重建虚拟空间的案件事实, 这也是其不同于传统证据的又一明显特征。

三、电子证据的审查内容

电子证据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项证据, 其首先要符合证据的基本特征, 因此, 在对电子证据进行审查时, 也主要是对其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

(一) 电子证据的关联性

关联性是证据的自然属性, 是指案件事实必须具有实质性证明意义, 即证据必须在逻辑上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证据关系。譾) 通俗地说, 就是有该证据一定比没有该证据, 更有利于证明案件事实的存在与否。由于在我国的证据体系中, 一直奉行着“孤证不能定案”的原则, 所以, 可以将电子证据放到整个证据链条中, 去审查其对争议问题是否存在实际的意义。

(二) 电子证据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证据的社会属性, 是指证据的取证主体、取证方法和取证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只要电子证据的生成、取得等环节不合法, 其不合法的程度足以影响证据真实性, 或者足以影响某一重大权益的, 则可以考虑将其排除。在司法实践中, 如秘密登录、非法搜查、非法扣押、非法软件生成等都可能造成电子证据的不合法。因此, 在我国尚未另行制定专门规则的情况下, 对调查人员实施的电子证据的搜查和扣押, 还是要遵循“有证搜查为主, 无证搜查为补充”的原则。

(三) 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真实性也是衡量电子证据可靠程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法律上的真实性不可能实现“百分之百属实”, 但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应当达到法律真实的程度。具体到司法实践中, 需要审查该证据是否同所主张的内容一致, 以及对方提出关于电子证据造假的质疑是否得到确证支持。判断电子证据是否属实的方法很多, 可以通过当事人自认、推定、不同证据印证、其他证据佐证等方式, 也可以通过鉴定和技术论证。

(四) 电子证据的完整性

除了以上三个对证据审查的关键内容外, 笔者认为, 基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 还应该审查它的完整性。所谓完整性, 也就是审查电子证据是否受到过不必要的添加和删改。上述也提到电子证据是存在于系统中的, 是各种电子系统运行的结果, 电子证据的完整性与其所依赖系统的完整性密不可分。判断电子证据的完整性不仅要通过鉴定等技术手段分析, 更要通过审查电子系统的运行状况、业务流程及保管情况得出结论。

四、电子证据的采信原则

在讨论完电子证据的审查内容之后, 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电子证据的采信提出并加以讨论。电子证据的采信同电子证据的审查具有天然的联系, 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西方国家对于这两个问题上基本一致, 即均遵循传统的自由心证原则。然而, 我国并不存在典型的自由心证制度, 笔者认为可以构建一些电子证据的采信原则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 平等对待原则

这是针对人们对电子证据的不了解而提出的一项原则。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 认为电子证据易篡改, 不稳定, 而往往更愿意将其作为线索来收集更多的其他证据, 但事实上, 无论是电子证据还是其他传统证据都有自身的不安全或不可靠因素, 如前所述, 电子证据事实上是相对稳定和可靠的。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 电子证据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和使用, 人们在法律事务中对其信赖感必将大大增强, 将其与传统证据平等看待, 成为认定事实的一项重要证据。

(二) 综合采信原则

在我国, 孤证不能定案, 必须由若干证据构成一个相互印证的体系, 即完整的证据体系或证据锁链。而对电子证据的采信, 需要考虑电子证据的不同性质。如果提出的电子证据是直接证据, 则只需厘清该证据与所针对待证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电子证据是间接证据, 则需要判断作多少次连续推断才能把该证据与所针对待证事实挂上钩, 以及每一次推断所具有的或然性。如果电子证据全部是本证或反证, 则要考虑相互之间能否协调一致及印证程度;如果电子证据既有本证又有反证, 则要排除矛盾, 比较双方证据所证明事实的可信度等等。对于电子证据的采信原则, 还需随着实际的情况不断变化, 不断进行总结, 笔者在此只能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强调刑事案件以审判为中心的今天, 对证据的充分审查成为公诉机关在法庭上迎接挑战的重要手段, 而电子证据作为一项最新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科学证据, 在打击犯罪, 防止冤假错案方面定将发挥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应成为公诉同仁的关注重点, 希望拙笔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为电子证据的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电子技术走入千家万户, 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刑事案件的审查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电子证据的身影, 且很可能在今后的刑事案件中, 电子证据成为侦查、取证、定罪的一类重要证据。文章通过对电子证据概念和特点的分析, 结合司法实践, 对电子证据审查内容和采信规则上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以期对电子证据在刑事司法上的运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电子证据,刑事诉讼,证据审查,采信规则

参考文献

[1]刘品新.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蒋平, 杨莉莉.电子证据[M].清华人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电子证据;证据收集;证据认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和电子产品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越来越多,对科技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如交友、购物、旅游、娱乐等体验,很多都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得以实现,这也是眼下庞大的年轻群体应用最广泛的形式。电话、短信、邮件、微信、微博等传递信息的电子数据形式日益丰富,在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同时,也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新形式纠纷和违法行为。从十年前刑法领域的网络犯罪、知识产权领域的侵权纠纷,逐渐扩展至普通的经济合同纠纷乃至民间借贷纠纷。纠纷诉诸法律,诉讼中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亦日益广泛。

电子证据作为证据领域的一个新生物,日益进入司法实务中,2013年,新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证据种类之一,但是,当前仍没有明确的关于电子证据的法律规则,法律工作者、尤其是法官们如何对待该类证据,成为当前中国司法实务中的一大难题。

一、电子证据及其证据规则

(一)电子证据

目前,学界对电子证据的定义还未形成一个广泛接受的明晰表达。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1996年通过的《电子商务示范法》第2条规定“数据电文是指通过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其他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受或储存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对电子签名界定为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中国证据法草案》第157条,“凡是当事人用于证明或者有助于证明其事实主张的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都属于电子信息证据。”

从上述界定看,电子证据的产生,基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或包含这几方面核心内容:一是其产生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二是其功能是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三是其表现形式为电子信息。

(二)电子证据的特征

把握电子证据的特性,明确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的不同之处,才能对其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和进行立法。综合学者的研究,电子证据的特性主要表现在高技术性(精密性)、脆弱性、无形性(隐蔽性)、开放性、分散性等几个方面。

电子证据的高技术性,是指相比传统证据,其形成、传输、存储、输出等都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又使得这种高科技性能为普通大众所掌握,因而电子证据无论是在民事领域,还是在刑事领域,都会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趋增多。而电子证据法律规则的缺乏和滞后,也日益无法应对这一趋势。此外,电子技术的精密性,一方面能够避免如证言的误传、书证的误记等其他证据的一些弊端,但是因其技术的普及,使得普通人都可能对其进行截取、监听、窃听、删改和毁灭,而且这些操作从技术上讲,也往往难以查清,又使其具有脆弱性的一面。

电子证据的无形性,是指电子证据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进行存储和传输,它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储,以电磁脉冲、光束运行,这些形式都只是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无法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且,这些信息输出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通过屏幕显示文字、图片、视频,也可以输出为纸质文件。正是由于这种无形性,如果其在存储、传输或输出过程中任意一处出现差错,无论是人为的,还是系统错误,都难以查清。

电子证据的开放性,是指因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即使不通过网络,也可以通过拷贝方式无限复制,随时向外传播。这种开放性和分散性,一方面有利于电子证据的采集,但是另一方面,因为网络资源浩如烟海,筛选可用信息有时又如大海捞针。

(三)电子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规则除一般证据规则(如证据构成规则)外,还有自身的特定规则,这些特定规则包括电子证据的证据资格规则、证明力规则,以及诉讼过程中的证据运用规则,如电子证据的采集、提出、审查、质证、认证规则等。

证据是司法裁判、实现司法正义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化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多,当前,电子证据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司法实践中,但是电子证据要真正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必须需要构建一系列的规则。电子证据规则构建的滞后,无疑会成为中国法治建设前行的绊脚石。电子证据如何归类和定位,如何采集、鉴定,如何在庭审中出示、质证和认证,如何采信和衡量其证明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民事程序法所必须解决的。

二、电子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我国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立法态度虽然非常积极,但是,我国关于互联网的法规大多集中在通信管制等方面,有关电子商务的运行和交易行为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的法律出台,目前我国有关电子证据的立法依然十分滞后。在我国,作为电子证据法的母法的证据法、电子商务法等还都尚未出台,更谈不上存在单独的电子证据法 。但是,我国有关电子证据的立法也并非空白。我国有关电子证据的立法散见于各类法律之中,如《合同法》《电子签名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以及地方性规范。其中,《合同法》第11、 16、 26、 33,、34条等,专门对数据电文做出了规定,并将“数据电文”纳入“书面形式”。从这些法律规定内容看,我国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大多是关于电子证据收集和保全的,如《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2条等,而关于电子证据证明资格和证明力的规则几乎没有。而且这些法律之间有关电子证据的立法也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于电子证据的表述也各不相同,有“电子记录”、“数据电文”、“电子数据交换”等等,多达十余种。面对日益增多的电子证据,立法的滞后,使得司法人员在处理这些证据时,往往将其输出或转化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形式,这既浪费了司法资源,也增加了这些证据的易变性。

三、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自1996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结原告薛某与被告张某侵权纠纷案(国内首例电子邮件侵权诉讼)以来,全国各地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已无数次地遇到了电子证据认证的难题,也有很多的电子证据为法院所采信,如南宁市永新区法院受理的原告曾建国诉被告王玲玲欠款案、梁灏英诉覃军勇名誉侵权纠纷案——短信息侵犯名誉权案等。2016年8月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东莞市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诉上海某实业公司合同纠纷一案做出判决,这是我国首例微信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没有正式签订书面合同,协商、转账等均在微信上进行完成,这样的合同纠纷案件,所依据的微信截图、网上银行电子回单、物流单和网上查询单等证据,均为电子证据。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电子证据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了独立的法律地位,但是,仍需要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取证、质证、认证规则和证明标准。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电子证据在司法中的运用。

(一)电子证据的取证

电子证据的取证包括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全。电子证据除具有传统证据的特点之外,还有高技术性和数字性等自身的特点,因此,对于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全除应当遵守传统证据取证规则外,还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从收集的主体、内容、和范围等方面确立一套个性标准,以保证收集到的电子证据能够作为诉讼证据来使用。

第一,收集的主体应当是同时具备计算机专业技术和法律知识的人员。司法实践中,可以依照诉讼法的规定在司法人员的指导下“聘请有专业知识的人”参与电子证据收集活动。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一般人员,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便日后作进一步技术分析。例如,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应注意及时收集不同交易时段的网页信息,双方关于交易信息的聊天记录,以及网上支付时生成的交易订单号码和网银账户变动信息等。

第二,收集电子证据也要遵循一定的合法程序。一般主体在收集电子证据过程中要依照法律规定“严禁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或者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

第三,当事人收集证据,要根据与案件的关联性合理确定取证范围。比如在电子商务中,订立合同的电子邮件、微信、短信、电子合同本身、生成订单的网页记录等,都对还原电子交易这一过程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证明作用,因而具备了相关性。

第四,要讲究一定的收集技术,确保收集到的第一手证据具有客观真实性。

由于电子证据的复杂性,对电子证据的保全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进行电子证据的公证和申请专业技术鉴定。对一些重要的电子证据,证据持有人可在公证机关对其进行电子证据的公证。司法机关在难以判断电子证据真实性时,如确有必要,可要求双方当事人委托专家进行技术鉴定,也可要求证据申请专业技术鉴定,并要求专家证人出庭说明。

(二)电子证据的认证

认证是取证、举证、质证的目的和归宿,一种事物要成为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电子证据同样如此。对电子证据的认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审查电子证据是否具备进入诉讼的资格,二是对作为诉讼证据使用的电子证据本身的证明力大小作出判断。电子证据的专业性较高,对其进行认证,应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再由鉴定人员出庭参与质证。

上一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知下一篇:新闻范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