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检查通知书

2024-08-23

行政检查通知书(共14篇)

行政检查通知书 篇1

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

签批人:

档检改字〔 〕第()号

经检查,发现你单位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据此,我局提出下列整改要求:

在 年 月 日后,我局将对你单位整改情况再次检查。

执法员:(签名)

(盖章)年

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反馈意见书

签批人:

档检馈字〔 〕第()号

经检查,发现你单位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过程中,下列工作值得肯定:

据此,我局提出下列建议:

执法员:(签名)

(盖章)

****年**月**日

行政检查通知书 篇2

“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 我们就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1]对行政检查的概念作清楚、明确的界定, 是构建行政检查制度的逻辑起点。

目前, 中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检查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诸多学者对行政检查的概念众说纷纭: (1) 行政监督检查, 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对相对人是否守法和是否履行行政法义务的情况, 进行单方面强制性了解、督促和疏导的具体行政行为[2]。 (2) 行政检查, 是行政主体为实现管理职能, 依据法律的规定, 对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和具体行政决定的情况进行强制直接了解并作出法律结论的行政行为[3]。 (3) 行政检查, 也有称行政监督检查, 是指具有行政监督检查职能的行政主体, 依据法定的监督检查职权, 对一定范围的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 以及是否执行有关行政决定、命令等情况, 进行能够影响相对人权益的检查了解的行为[4]。

综观前述对行政检查的定义, 很容易发现学界的一个共识, 即行政检查是行政机关实施的活动, 从而排除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检查活动, 并且该活动是以了解、督促行政相对人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的情况为内容的。

笔者认为, 可以从行政检查行为的特点研究入手, 以便帮助我们界定概念。因为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显著标志, 其对于我们认清该事物的本来面目大有裨益。对于行政检查的特点, 学者们也见仁见智。有的学者将行政检查的特点归纳为职权性、单方性、直接性、强制性、法律性及独立性;也有学者认为行政检查具有下列特征:行政检查行为具有附属性, 即行政检查本身不是目的, 只是一种手段, 它的存在只是为行政决定的作出进行事实上的准备;或者行政检查行为具有程序性, 是由一系列的程序所构成的, 是程序的总和。

笔者认为, 行政检查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行政检查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即享有某项行政检查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二, 行政检查的对象是一定的行政相对人。第三, 行政检查是一种职权行为。检查活动是行政主体依据其享有的行政检查职权单方面主动进行的, 因而行政检查具有主动性、单方性、命令性、强制性的特点。这也从一侧面说明了行政检查需要控制。第四, 行政检查的目的是行政主体通过对行政相对人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的情况进行了解、督促, 实现其行政管理职能。第五, 行政主体进行行政检查必须具有法定的相对应的行政职权。这里笔者重点强调的是行政职权的法定性, 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检查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只有依法享有行政检查职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为行政检查行为,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实施行政检查。第六, 行政检查影响相对人的权益。行政主体对相对方的人身、行为、物品或场所进行直接性、强制性检查, 势必会给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合上述特点及对行政检查概念的普遍认知, 笔者将行政检查定义为:行政检查, 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依据法定的行政职权, 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具体行政决定的情况进行直接强制了解、督促的活动。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在理论研究和立法、执法实践中, 行政检查、行政调查、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检查等概念经常被混用, 往往难以区别。下面笔者就对这些概念作一详细的区分。

(一) 行政检查与行政监督

有学者将行政检查又称为“行政监督”或“行政监督检查”, 如前所述。“在中国行政执法实践中和行政法理论上, 行政监督和行政检查也是经常使用的概念, 但二者之间的界限很难区分, 经常被混同使用。因此, 将二者合并为行政监督检查, 并特指行政主体单方面强制了解、督促和疏导的具体行政行为, 成为实践中的一种做法, 也成为不少行政法教科书的选择。”[5]但笔者认为应当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明确的区分, 不应混同使用。笔者认为应对二者重新进行界定:行政监督可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又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国家监督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所进行的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察督促, 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 、司法机关的监督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和行政机关的监督 (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 三种形式。社会监督是指国家机关以外的政治或社会组织和公民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所进行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察督促, 包括政治或社会组织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 、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公民的直接监督。而内部监督是指基于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管理权限,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其内部的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所作的监督。行政检查, 则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依据法定的行政职权, 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具体行政决定的情况进行直接强制了解、督促的活动。

我们不难看出重新界定后的二者在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行政监督强调的是各类监督主体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情况所作的监察督促;而行政检查则强调的是行政主体对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的情况所作的了解督促。因此应严格区分并正确使用这两个概念。

(二) 行政检查与行政调查

二者关系密切。在中国现行的一些行政法律规范中经常见到这两个概念同时出现, 如《行政处罚法》第36条规定, “除本法第33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 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 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 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可以进行检查。”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关系之密切,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行政立法中对两概念认识的模糊和混乱, 而法律规定上的含糊其辞和混淆不清又直接导致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对二者的适用条件、范围无法正确识别, 陷入执法困境。

从词源上看, “调查”是“为了了解情况进行考察”;“检查”是“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二者在语义上的确很相似。再从行政法学角度看, 行政检查, 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依据法定的行政职权, 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具体行政决定的情况进行直接强制了解、督促的活动。行政调查, 即行政主体为了履行行政职责, 实现行政目的, 对行政相对人所实施的了解事实、收集和整理各种证据资料的活动。在概念表述上二者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 如前文所述目前中国行政立法及执法实践中存在对二者认识的模糊和混同, 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行政检查与行政调查有何区别呢?目前, 学界对行政调查和行政检查的界定莫衷一是, 对二者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认识。中国台湾地区学者认为, 行政检查和行政调查常是互为表里, 不易强行分割;行政调查可作为上位概念, 而行政检查可作为行政调查的方法或手段, 行政检查与询问当事人, 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资料、鉴定等共称为行政调查。在美国, 检查作为调查的方法之一, 是行政机关通过直接观察取得信息的方法, 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行政技术。很多时候通过检查可以确定事实的存在、性质和程度。检查的作用在于防止和矫正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 查明是否违反法律和法规, 以及提供情况作为采取决定的依据[6]。从中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 如《行政处罚法》第36条的条文中同时使用了调查和检查两个概念, 很显然从法条的语境上分析, 这里的调查和检查并不是等同意义的两个词。学界一般认为行政检查与行政调查的区别主要有: (1) 目的不完全相同。行政调查侧重信息收集活动, 而行政检查侧重于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和执行行政决定的监督; (2) 行政检查通常直接针对相对人的人身、行为、物品和场所等, 而行政调查往往间接影响相对人; (3) 行政检查须经法律特别授权, 无法律依据不得进行检查;而行政调查的调查权是管理权中的一项内容, 凡有管理权者都有调查权[7]。也有学者指出:“行政调查与行政检查是有区别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 行政检查是行政调查中的子概念, 行政调查除此而外, 还包括任意调查、依申请调查等。行政检查的内涵外延都小于行政调查, 涵盖不了行政调查的所有意义, 所以有必要确立行政调查概念。但行政调查也不能取代行政检查, 二者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行政处罚中同时规定了行政调查和行政检查即是强有力的证明。”尊重行政检查与行政调查之间的区别, 科学厘定二者的界限, 才能使其在各自的领域内更好地发挥作用。

摘要:行政检查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手段, 其实施会给相对人的权益造成重大影响。长期以来, 中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检查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 行政检查法律规范严重缺失, 而随着行政权的扩张, 行政检查权的运用更为彰显, 其与人权保障的冲突也更加凸显, 因此, 对行政检查从概念、特征等理论源头进行科学、细致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 其是构建规范的行政检查制度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行政检查,概念,特点

参考文献

[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486.

[2]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257.

[3]杨建明.论行政检查[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 .

[4]王连昌.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184.

[5]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257.

[6]王名扬.美国行政法 (上、下)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330.

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案例分类评析 篇3

关键词: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案例;评析

在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实践中,由于执法人员对法律规定理解存在误差和实践经验不足,往往会造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和错误,进而影响档案行政执法整体工作开展。本文试图结合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类评析,以期引导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依法依程序健康开展。

1  行政执法主体方面的案例

案例一: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年终工作总结中写道:一年来,为落实《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河南省档案工作条例》,促进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局先后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等部门,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对全县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2次联合检查,共查处档案违法行为18起,并对7起较为严重的档案违法行为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及时纠正了个别单位在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

案例评析: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执法必须由行政执法主体来执行。那么,何为行政执法主体呢?根据行政法学原理,所谓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成立并享有国家行政执法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能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的机关或者组织。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此类机关和组织分为三类:一是行政机关;二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三是经行政机关委托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是一种档案行政执法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和《纲要》要求,上述三个执法主体必须是档案行政主体,或者必须经法律、法规的授权。那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否具备上述条件呢?首先看地方人大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根据《地方各级人大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不是权力执行机关,也就是说不是行政主体。虽说其具有保证档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职能是法制监督,是对权力执行机关的监督,不是对具体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不具有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资格。再看地方党委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按照我国政治体制原则,地方党委是地方各项事业的领导机关,是党团组织,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方针政策、组织上的领导,并不是行政主体,也不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综上所述,地方党委、人大既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进行档案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案例中,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县委、县人大的内部协调办事机构,其机构性质从属于县委、县人大,自然也不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不具备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其直接参与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做法,是与法律的规定和《纲要》的要求相背离的,是一种无效的行为。

案例二:

案例描述:2006年7月,某县档案局法制科电话通知所辖各乡镇,为加强汛期档案安全保管,确保档案安全度汛,县档案局法制科将组织人员对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档案室档案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两个乡镇综合档案室库房存在漏雨现象,当即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这两个乡镇在15天内改善库房保管条件,确保档案安全,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档案局法制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是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并加盖了某县档案局的公章。

存在问题:某县档案局法制科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

案例评析:按照行政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设定,是重要的行政主体,代表国家或地方独立进行行政管理。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组成部分,虽然具体履行着行政机关的职能,但其并不是行政主体,没有对外的行政管理权,也不对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具体的行政监督检查活动中,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可以代表行政机关进行执法,但只能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而不能以内设机构自己的名义擅自作出。由此可见,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非经法律、法规的授权,是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

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虽然盖的是档案局的公章,但其电话通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均是法制科,应视为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是法制科以自己的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法制科是档案局的内设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不具有对外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职权,也不具有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资格,因此,某县档案局法制科以自己名义进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是违法的行政行为和无效的执法文书。

2  行政执法人员方面的案例

案例三:

案例描述:河南省某县档案局、馆合署办公,是县委、县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履行全县档案事务的行政管理和全县档案的安全保管双重职能。局馆共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只有甲、乙、丙三人通过考试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拥有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在每年例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中,该县档案局一直采取由甲、乙、丙三人分别带队,另外调配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三个监督检查组(每组两人)的形式开展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

存在问题:其他三名工作人员参加行政监督检查组合法吗?

案例评析:根据行政法学原理,行政执法工作必须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来履行,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按有关规定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定期考核,经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经考试和考核合格,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方可上岗执法;未经执法培训或者经考试、考核不合格,未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不得上岗执法。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则更明确地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未依法取得《执法证》的,无权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从上述行政法学原理和河南省的地方法规、规章规定看,行政执法是一种职务行为,只有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行政执法活动。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则是一种不合法的职务行为,应当严令禁止。

本案例中,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与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甲、乙、丙三人搭配,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虽然符合每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但是,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受过行政执法培训,也没有取得《办法》规定的行政执法资格和《河南省行政执法证》,按照该省《通告》的规定,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是不具备从事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无权在其辖区内从事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某县档案局由甲、乙、丙与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的做法是错误的。

3  档案行政相对人适格方面的案例

案例四: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例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时,发现人民银行某县支行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该支行不移交档案的理由是:人民银行是金融特殊行业,实行行业垂直管理,保密性强,按照上级规定,其档案不移交当地档案馆。监督检查人员要求该支行提供不移交档案的上级行文件规定。该支行提供不出具体文件。监督检查人员合议后认为:该支行提出的不移交理由不成立。按照《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该支行的文书档案属于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范围内的档案,应当依法按时移交。责令该支行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据此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中写道:人民银行××县支行档案室:2013年9月13日上午10点,我局对贵档案室进行了例行监督检查,经检查发现,贵档案室保管的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具体案卷情况见《清查档案清单》),此行为违反了《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特责令贵档案室在一个月内(2013年9月13日~2013年10月13日)纠正违法行为,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附件《清查档案清单》中的档案,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县档案局。人民银行××县支行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经请示其上级行郑州分行和济南中心行后,按时移交了应移交的档案。

存在问题:某县支行档案室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相对人吗?

案例评析: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是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作用,促使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基于行政法律设定条件的行政关系主体,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法律关系。只有当行政主体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对行政相对人发生作用的“那个”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必须针对的“那个”行政相对人时,行政法律关系才能实现相对的稳定。行政相对人包括个人或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而存在,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重要“一极”。如果一个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所谓“行政相对人”并不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可以或者必须针对的当事人,则这个行政法律关系就可能立即崩溃。换句话说,就是行政执法中,行政主体找错了对象,虽然也在行政主体与错误的对象之间产生了行政法律关系,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却是无法保证的。如果行政执法中张冠李戴,就意味着对行政相对人主体的认定不合法律规定,意味着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认定事实不清,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档案法》基础上的档案行政法律关系,其档案行政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行政相对人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具体到本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是某县档案局,其针对的“行政相对人”应该是人行某县支行,而不是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作为该行的内设职能机构,可以代表该行行使其一定的职能活动,但不具有机构法人地位,不能成为某县档案局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行政相对人”。其职能活动当中产生的法律责任只能由具备机构法人资格的人行某县支行承担。案例中,某县档案局监督检查人员制作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将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认定为“行政相对人”的做法,属于张冠李戴,认定事实不清的违法行为。

4  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案例

案例五:

案例描述:2009年6月20日,河南某县档案局行政执法人员张某、刘某到所辖乡镇监督检查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张某、刘某来到C镇时,负责C镇档案工作的主管领导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吴某接待了他们。执法人员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双方相互寒暄后,吴某向张某、刘某介绍了该镇2008年文件归档的大致情况。随后,吴某陪同张某、刘某对该镇档案室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该镇文件归档不全,缺少2008年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现场检查结束后,张某、刘某向吴某和档案员通报了现场检查情况,要求将缺少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及时归档。

存在问题: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程序是否完善?

案例评析: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执法的管辖、过程、步骤、顺序、时限、方式等内容和环节的总称。程序正当是依法治国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主要作用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的随意性;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依法办事;协调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达到消除对立情结、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虽然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完整的行政执法程序法律,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对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规定,无疑是行政执法中应当严格遵守的原则。行政法学原理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有关程序性的规定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执法公开制度;二是表明身份制度,三是告知制度;四是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五是听证制度;六是回避制度;七是时效制度;八是说明理由制度;九是调查取证制度;十是行政执法文书制度。在具体的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按照相关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进行执法活动,否则,就会造成执法程序违法,承担因程序违法而造成的法律后果。

本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违反了表明身份的程序规定。按照行政法学原理,出示证件,表明身份是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和步骤,凡是与行政相对人直接打交道的行政执法活动,都要遵守、不得省略。不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的,属程序违法,行政相对人有权拒绝。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也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必须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出示《执法证》,以表明身份。不出示《执法证》表明身份的,属于行政执法程序违法的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并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案例中,虽然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也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程序,否则,一旦有不良后果出现,就会造成此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为程序违法,使档案局陷入被动局面。此外,该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没有制作《现场监督检查记录》,没有将C镇文件归档不齐全的违法事实记录固定下来,也是一种不符合行政执法程序的违法行为。

5  行政执法文书方面的案例

案例六: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对该县林业局进行例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有3卷涉及机构编制、干部职工年报、花名册的永久卷不知去向,查阅该局《档案借阅登记本》,也没有此3卷档案的借阅登记记录。询问档案员时,档案员也说不出档案的确切去向。据此,某县档案局当即对林业局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该林业局在15天内追查出档案的去向,并将追查结果书面报告县档案局。逾期不报追查结果,将立案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该林业局书面答复称:去向不明的3卷永久档案,系该局会计在办理局机关人员工资调整时借出,遗忘在了县财政局工资福利股,现已收回,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存在问题:此次行政监督检查的执法文书完善吗?

案例评析:行政执法文书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制作的,用以记载和证实行政执法过程的各种材料,是记录行政执法过程情况、认定事实、内容的法律文书载体。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有些具体的违法事实,在没有书证、实物、影像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制作相应的行政执法文书,来记载违法事实的情况,使违法事实得以固定,以支撑行政执法后续行政处理的开展。制作行政执法文书,也是行政执法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备的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执法的过程才能完善,才能善始善终。

本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在发现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时,通过查看《档案借阅登记本》,询问档案员,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的执法过程是完整的。但是,从整个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来看,此次监督检查还需要两个执法文书来支撑。一是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将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的违法事实记录固定下来,作为林业局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证据,以支撑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的必要性;二是制作《询问笔录》,将对档案员的询问用文字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来,与《现场检查记录》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用以证明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的法律证据,确保此次行政监督检查程序的完整。程序合法,是对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的重要指标。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不依法制作行政执法文书的做法,虽然没有对此次行政监督检查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但并不是说这种错误做法导致的严重后果每次都能幸免。因此,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依法行政,依程序执法。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行政检查通知书 篇4

陕监函[2008]16号

各市(区)政府、省直各部门:

按照中、省纪委二次全会和监察部的安排部署,依据《行政许可法》要求,省监察厅拟会同有关部门,对省直部门和各市政府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检查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通知下发后至7月底,由各市区和省直部门进行自查。

第二阶段,8月至9月,对省直部门进行检查,对部分市(区)进行抽查。

二、检查的内容

(一)审批项目清理精简情况

1、本机关是否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分管领导,专门机构、专人负责?

2、现有多少行政许可项目(其中本级审批的、受委托审批的、代为审核的各有多少),多少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3、本级审批的行政许可项目中,法律设定、行政法规设定、地方性法规设定的各有多少?是否有以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

4、审批事项是否均已公布,以什么形式公布的?

(二)项目程序规范情况

1、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许可项目程序?有无统一的程序规范文本格式?

2、程序规范中是否明确许可条件、时限、收费标准?是否存在扩大许可范围、自设条件、变相许可的问题?

3、程序规范是否全部对外公布?

4、没有完成程序规范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5、有无群众投诉?对投诉的问题是否纠正处理?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

1、是否建立统一的许可服务中心(政务大厅)?中心集中了多少部门和许可项目?是统一管理还是分散管理?

2、是否进行了并联许可改革?改革的模式是什么,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

3、行业协会、学会及中介组织对改变管理方式后的项目是如何管理的?监管机构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实施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四)建立配套制度情况

在行政许可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了哪些配套制度?

(五)《行政许可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建议?

三、检查的方法

由各市和省直部门先行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省上安排检查和重点抽查。检查通过座谈、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进行。

四、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要求,围绕上述检查内容,认真开展自查,并将自查报告于7月底前报监察厅。

行政检查通知书 篇5

吉建法〔2011〕2号

厅机关各处室,附属事业单位:

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我厅行政执法行为,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实际及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制定本《通知》。请相关处室认真组织实施工作并遵照执行,现就行政执法检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科学制定检查计划

各行政执法处室除上级统一布置以及涉及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执法检查事项外,对基层和企业进行例行执法检查,事先制定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每年要在11月向法规处提交下一检查计划,检查计划包括:检查对象及检查依据、目的、事项、时间安排等。法规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向厅长、各分管厅长汇报,结合厅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进行调整,报厅务会进行审定,形成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向省政府法制办审查备案并下发各地组织实施。

二、制定方案,组织实施

行政执法检查应当遵循法律授权的原则进行,并依法组织实施。对同一检查事项或对象可由几个处室进行联合检查的,原则上确定一个牵头处室即负责组织处室,并由几个处室即参加检查的处室联合进行检查,执法检查中

各责任处室要做好协调配合。按计划实施行政执法检查前,负责组织和参加检查的处室要围绕检查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执法检查方案,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执法检查方案由负责组织的处室形成,其内容主要包括:检查时间、对象、方式方法、主要内容、检查组成员等有关事项。检查方案经主管厅长同意报厅长审签,提交厅长办公会审议后,认真组织实施。

三、规范执法检查行为

各执法检查组在实施检查前,要按照经厅长办公会同意的检查方案向受检单位发出有关通知。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检查主体公开、受检对象公开、受检范围公开、检查结果公开,确保检查全过程公开透明。检查中遵守检查纪律,检查组不得增加企业的负担,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强制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陪同,不得由企业安排就餐,不得接受企业的其他服务或馈赠。

四、严格执法检查程序

执法检查中根据检查内容、受检对象和实际情况需要,可采取实地检查、书面检查或是实地与书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违法的情况,应依法定权限进行行政处罚,涉及依法定权限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要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中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的规定进行处罚,依《建设行政执法文书格式》履行处罚程序(详见厅网站—政策法规—文件信息栏目中(吉建法[2007]10号)文件格式);在处理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形成询问笔录,受检人、检查人要分别在询问笔录上签字。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组织或人员发出行政执法建议书(详见

附件)。

五、建立执法检查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

各执法检查事项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处室职能职责,依法规范执法程序,组织处室负责形成执法检查报告和检查通报。执法检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所检查项目依法从业执业情况综述、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处理处罚意见建议等。执法检查报告要向厅务会报告,经厅务会审定后,以厅名义形成检查结论并公布检查情况通报。

六、充分发挥执法监督和普法宣传作用

执法检查的过程是实施执法监督的过程,是宣传和普及法律、法规的过程,也是法制教育的过程。要通过对执法检查的有效措施,树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效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作贡献。

附件: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执法建议书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行政执法 通知抄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抄送:吉林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2011年4月25日印发

(共印60份)

附件: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执法建议书

(样本)

吉住建执建议〔〕第号

(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吉林省人民政府第193号令)规定,建议你单位对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的问题,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由该行政机关处理的情况)依法进行处理,并于 年 月 日前处理情况书面报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税务检查通知书 篇6

赤峰北方矿业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 五十四 条款我局决定从年年日至2009年12 月 31日期间执行税法的情况进行检查,请届时将纳税资料准备齐全,接受检查。如你单位有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不能接受检查或以上检查人员应回避的,必须在接到本通知之日起三日内提出申请。

税务机关(章)

2010年10月13日

告知事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告知你(单位)的义务、权利:

一、你(单位)的义务:

1、必须接受税务机关及检查人员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向检查人员介绍本单位概况、生产经营情况,提供帐薄、凭证、报表、开户银行帐号及有关资料。

2、如实回答检查人员的询问,并在询问笔录、检查底稿和取证资料上签章或押印。

二、你(单位)的权利:

1、对检查结果,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2、对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其回避。

3、对检查人员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损失,有权要求赔偿。

4、对检查人员有以权谋私、故意刁难,以及引、诱、逼供行为的,有权向其所在国税机关及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行政检查通知书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出现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前不够完善,没有统一的标准,会计核算资料不准确,往往存在记录上不真实的问题,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报表和账簿都可能出现问题。伪造原始凭证,隐藏数据真相,利用虚假的发票将不合法的项目列入收支中,由于对工作人员没有严格要求,填写上容易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随意性,数据不真实,使会计核算信息失真。记账凭证上同样可以利用通用科目,使记账凭证失真。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比较普通,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支出超出了收入,但是预算要求收支要对达到平衡[1]。为了平衡预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有违规收入或者隐藏收入,财政支出同样如此,存在虚报或者冒领的问题,一些单位会选择延期结算或者虚报收入,挪用专项资金,都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从业人员缺乏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存在专业水平不达标的问题,对会计工作不熟练,业务能力差,在会计基础知识上有欠缺,甚至有许多没有从业资格证的财务人员,对会计的系统知识根本不了解。有些会计从业人员没有风险意识,对会计数据记账不认真,或者出现数据混乱的情况,业务素质的欠缺造成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另外,受利益的驱使,会计从业人员失去了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一方面可能受上级领导的制约,为了完成上级领导的指标任务,为了业绩考核,会计从业人员不得不在会计账目上做手脚;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深刻的认识,为了个人利益,故意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三)监督管理不完善

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是事业单位的大问题,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削弱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制约。我国会计监督的部门不少,有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第三方监督等,但存在着监督混乱,职责不明的问题,而且重复监督造成资源的浪费。各个监督部门有明显的缺陷,单位内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容易受单位负责人的影响,再加上监督人员若是没有专业素质,根本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第三方中介机构的监督往往不能深入内部,而且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不能达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要求。国家审计部门由于工作任务量大,很少有时间顾及到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做到宏观上的监督,无法实际有效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甚至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

(四)法律法规的缺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下出现了新的格局,但是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具有滞后性,法律法规的漏洞不能有效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犯罪成本太低,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时有发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仍然落后,而且对新的财政法规执行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存在漏洞,都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监管

要明确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纪律和职责,将财务人员的工作权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严格执行,加强内部控制,避免会计相关环节出现混乱和财务不清,账单造价的局面,建立良好的财务工作氛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行政事业内部同时要加强监管,完善监管体系,明确单位领导人的职责。外部监管要相互配合,避免重复,要深入要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中,形成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完善监督体系,负责人要起到带头领导的作用,各部门要加强执行力度,提高监督管理的意识

(二)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

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要明确会计流程和基本知识,并且紧跟时代的发展,掌握先进的会计核算方式和技术。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仅更新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加强法律的培训,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执法守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杜绝违法造假的行为。

(三)加强违纪违法处理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是腐败,面对当前的形势,应该加强违纪违法的处理力度。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财政法规,对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要严厉查处,防范违法的行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3]。不仅要有惩戒,也要有财政监督的配合,处罚不是目的,会计行为规范,达到真正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才是目的,才能引导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总之,由于各种因素,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影响各项工作的展开。要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关系密切,是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公共服务部门。会计信息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一部分,不仅反映了单位的财务状况,也反映了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对事业单位自身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当前仍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本文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长效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信息质量检查,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成玲.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4(1):244-244.

[2]叶慧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研究[J].中国经贸,2015(6):189-190.

行政检查通知书 篇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近年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国每年查处林业行政案件约40万起。挽回经济损失10多亿元,有力地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保护了生态建设的成果。为进一步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既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又是林业行政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是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是落实依法治林方针,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站在林业工作全局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

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包括案件受理、批转、查处、督办、结案、报告、统计分析、责任追究、通报奖惩、监督等环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

(一)切实做好林业行政案件受理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确定专门机构受理林业行政案件。对群众来信来访及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区别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属于受理范围内的,要及时予以受理:不属于受理范围的,转有关部门处理或做好解释;要建立来信来访登记、记录、统计、转办、查办、催办、结案等制度。对于实名举报,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和《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保护好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向举报人反馈有关调查处理结果。

(二)落实林业行政案件办理责任制。对于已经受理的林业行政案件,要指定专人负责,办案人员对受理的案件要全程负责案件的登记、调查、勘验、签报、督办、结案、报告等工作。在查处案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制作管理规定》和《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的规定。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所办案件涉及的违法行为已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林业行政案件办理终结,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和一案一卷的原则,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三)抓好林业行政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办、督办工作,对中央领导、国务院领导和我局领导批示的案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查处并及时向我局报告查处结果,不得层层下转。我局指定由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负责调查、督办的案件,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及时派人督查督办。要实行重大案件联合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开展联合办案或联合督查督办,避免重复办案。增强办案实效。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对查办、督办的案件认真把关,确保依法查处。

(四)严格执行案件报告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破坏森林资源重大行政案件报告制度的规定》(林资发[2001]549号)。切实做好案件报告工作。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查办、督办的案件。要正式行文按期上报查处结果。按期上报确有困难的,必须以书面形式说明延期上报的原因和延期的时限。对中央领导有批示,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转、新华通讯社等内部刊物刊载、重要新闻媒体报道的重大案件,必须及时向我局报告查处进展情况和查处结果,同时抄报驻在单位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

(五)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工作,实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归口负责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制度,要明确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重报漏报、数出多门等问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林业行政案件统计表》的要求,及时上报林业行政案件统计数据,做到不重不漏,确保全面、准确。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我局规定的表格、上报方法和时限要求,及时向我局森林资源行政案件稽查办公室上报完整的案件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

三、切实加强对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林业行政案件管理目标,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逐步理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体制,实行林业主管部门内部一个机构统一管理,各有关单位分工负责的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体制,明确林业行政案件管理的责任。

(一)建立林业行政案件管理考核奖惩和监督机制。要将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评议。对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成效明显的单位和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或通报表彰。对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问题较多的单位和不认真履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职责的个人,要促其整改,拒不整改的,给予通报批评。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加强对驻在单位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林业主管部门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责令其进行改正。

(二)建立并严格执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责任制,同时,根据《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规定,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监督。对于在林业行政执法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中,出现违法或不当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对在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中弄虚作假的,林业主管部门应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调离岗位。我局每年将对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进行通报。

(三)切实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林业行政执法投入,不断改善执法条件:大力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全面提高林业行政案件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林业行政案件管理的水平。

税务检查通知书 篇9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现派 等 人,前往你处对 进行调查取证,请予支持,并依法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

税务机关(签章)

年 月 日

★ 税务检查材料明细

★ 安全检查经验交流材料

★ 季度检查经验交流材料

★ 上级领导税务检查汇报材料

★ 三违反检查经验交流材料

★ 经验交流材料

★ 税务信息范文

★ 税务 主持词

★ 税务精选工作总结范本

消防检查整改通知书 篇10

我物业服务中心维序部于

****年**月**日对

进行安全消防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请您在一周内按照消防规范的要求整改完毕,届时复查。

如逾期未整改,一切后果自负!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物业服务中心

****年**月**日

消防检查整改通知书(存根)

单位(部门):

我物业服务中心维序部于

****年**月**日对

进行安全消防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请您在一周内按照消防规范的要求整改完毕,届时复查。

如逾期未整改,一切后果自负!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物业服务中心

行政检查通知书 篇11

近期, 部分地区、行业 (领域) 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也暴露出一些地区和企业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和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 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 排除安全生产隐患, 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 迅速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经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于2010年4月2日发出通知, 立即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总体要求是:通过全面、深入的检查, 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 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 推动企业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 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检查范围包括: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范围是全国所有地区、行业 (领域) 的企业, 重点检查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冶金有色、道路交通运输、水上交通、铁路运输、民航、建筑施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特种设备、民爆器材、消防等行业 (领域) 的企业。

消防安全检查通知书 篇12

冬季来临,气温降低,是火灾多发期和重大火灾集中高发期。针对消防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哈市公安消防支队“清剿火灾”大检查工作要求,为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自查自改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要求全体员工做到“四懂四会”,即:懂火灾的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逃生自救;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处理险情事故、会疏散逃生。实现“四个能力”的建设,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二、强化管理,措施到位道里菜市场、乐买超市、三联家电等商场,一定要制定好“消防疏散逃生预案”,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安全通道畅通、确保出口无阻。消防设施配备齐全,确保正常使用。三、自检自查,及时整改排除隐患各分公司、子公司即日起开始消防安全自查自改,特别是加强对火源、电源和用电设备的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检查内容包括:1、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3、消防水源、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4、消防安全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5、用火用电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店内防火措施的落实以及其他重要库房的防火安全情况;6、值班值宿人员及更夫安全上岗责任制落实情况。四、公司严查,确保安全在各单位自查自改基础上,公司将由领导带队,组成检查组于十一月四日开始对所属各单位落实本通知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公司希望各分公司、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4号文件要求,立即自查自改清除隐患,确保防火安全。

xx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行政责令整改通知书 篇13

你(单位)未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的行为,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之检定,责令你(单位)于XX 年XX 月XX 日前改正。改正内容及要求如下:1、立即停止所有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经营行为;2、所有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由我局就地封存;相关购进与销售的记录材料由我局先行登记保存。

(公章)

行政检查通知书 篇14

一、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取得的财政

性资金, 按照财综[2010]111号文件的规定, 不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使用《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或《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及相关银行结算凭证入账。

二、行政事业单位取得非国库集中支付来源的财政性资金, 暂可向付款单位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三、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财综[2010]1号、财

综[2010]111号文件和本通知规定的范围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不得利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收取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非税收入、会费收入、捐赠收入、医疗服务收入, 也不得利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乱收费、乱集资和各种摊派。

四、各级财政部门可根据财综[2010]1号、财综

[2010]111号文件和本通知规定, 结合管理实际, 进一步细化可否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行为, 便于用票单位执行。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对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要加强监督检查, 坚决制止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收取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乱收滥支行为, 切实规范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使用。

五、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财

上一篇: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下一篇:宣传部的部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