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2024-08-02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共10篇)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篇1

《感学生命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命的可爱;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是可敬的;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生命是可贵的;让学生在欣赏生命之美好、领略生命之敬畏的过程中享受生命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体验活动,使学生领悟生命的可爱、可贵及生命的独特性,体会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的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地珍惜生命

三、学生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对周围生命缺少关爱,不懂珍惜,甚至还有摧残其他生命的行为,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关爱周围生命。

四、教学设计:

1、导入:播放“动物世界”片段,展示“荒芜沙漠”画面,感受生命之精彩。讨论:两种情境对比,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想一想:如果这个世界少了这么多的生命点缀,会是一种什么模样? 教师引导:生命是可爱的,世界因生命而美丽。

2、感受生命:书p22“沙漠玫瑰”,进一步感受生命可敬。

3、活动:我们校园周围有哪些生命?你了解它们的生存习性吗?(可让学生课前先作调查)

交流后指出:每一种动植物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生命是独特的。

4、观察和探究:

(1)采集看似相同的树叶,观察它们是否相同,能否找出它们的差异。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的道理。

(2)观察指纹4人一组采集各自指纹,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发现:指纹大小、形状、螺纹形状、疏密、弯曲度等都有差异。

从两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是独特的。我们敬畏地球上的生命,不仅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生命的独特和神圣。

5、说一说:与其他生命相比,人的生命有什么同? 教师指出:人类的生命具有智慧,可以创造生活。

6、课堂拓展:向母亲了解有关母亲孕育自己及生下自己的一些细节。听听妈妈的感受。听后,你有什么新感受?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篇2

一、自然生命的和谐——天人合一

《孕妇和牛》是一篇充满着诗意和浪漫情怀的小说,牵牛的孕妇是铁凝笔下理想的少妇。文中的开头就表现了一种自由坦荡的美好情愫,为全文铺下了一层暖色的基调。“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1]一个俊得少有的农村孕妇与一头同样怀了孕的牛赶集归来,闲散与自在的氛围在其中传递,旷野平坦而且宁静,阳光和煦,暖暖的洒下来。纯净的自然烘托出了一个旷达、明亮、和谐、美妙的大环境,少妇置身其中,心灵仿佛被抽空了,只剩下一片浓浓的爱意逐渐蔓延,“天人合一”的美好憧憬在这里定格了。如果人类在面对自然时,能够看到自然给予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的资源,看到自然施与人类的“德”,他们也就找寻到了自身的为人之德——满足、惜福、以德报德、奉献、给予。 [2]小说还特别注重视觉的美感:“天黑下去,牌楼固执地泛着模糊的白光,孕妇和黑已将它丢在了身后。她检阅着平原、 星空,她检阅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树上黑帽子样的鸟窝, 还有嘈杂的集市,怀孕的母牛,陌生而俊秀的大字,她未来的婴儿,那婴儿的未来……”[3]从这些充满色彩感和绘画感的文字中,从这些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变幻无穷的色彩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大胆的强调与夸张,一种潇洒与自如, 一种只有铁凝的小说才洋溢着的暖暖深情。

《孕妇和牛》着重要传达的是对生命的温婉和谐的情绪,我们可以清晰地寻觅到弥漫于作品中的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对铁凝来说,这种独特的人类观首先在于她独特的审美方式,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审美追求。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的铁凝,执意追求的就是熔铸了中庸主义审美观的和谐的审美境界。[4]在这篇文章那平和、自然、 温润的境界里,我们可以透过纯净自然生命的描绘看到儒家 “天人合一”的和谐的人生境界。

二、人类生命的希翼——“俊”

《孕妇与牛》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是一篇透着浓浓温情的文章。在这篇几乎没有一个完整故事的小说里展开了一个主要情节,那就是完全不认识字的孕妇非常费力地临摹村头一块古碑上的字,原来,她要将临摹的字帖拿回去问识字的先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孕妇看到了放学回家的孩子,她从他们身上想到了自己未来的孩子,想到自己的孩子也会和他们一样,背上书包,认字读书。如果有一天孩子要问她认不认识那石碑上的大字,她应该怎么回答呢?如果回答不出来是有多难受啊!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孕妇想到了更远的未来,孩子的未来。孕妇感到生活的希翼。她开始对文字顶礼膜拜,她一味地笃定的相信,自己未来的孩子肯定与字密切相关,这些字不容任何人的亵渎。她想并且一定要为未来的孩子说清楚她所看到的这个世界。这里,她仍然觉得字个个都很俊,她也会因为懂得了字的俊,自己也才真的俊起来。“俊”的意义在这里被赋予了生命的张力。

三、结语

“我在麦田的路边上,麦子拖着沉甸甸的麦穗,还没收呢。就在那地头,地头有大树,那大树下面就站着一个怀孕的妇女,风一吹挺干燥的天气,太阳也亮,当时看到孕妇的那一瞬间,我特别感动,感到了宗教的情怀。没有这个场景, 我就没有《孕妇和牛》,这种情感是捏造不出来的。”[5]铁凝自己是这样描述她创作的最初来源。这篇小说在一种自然平和而又不乏温情的笔调中寻找着一种希望与爱。关于对生命的热爱和生命的延续,铁凝在天人合一的美好环境下,满载着独特的“俊”的温暖和希翼,让人无限温暖。

摘要:《孕妇和牛》是一篇用恬静、温暖的笔调写下的关于生命的体验和感受。自然生命的纯净,天人合一的和谐融洽为整篇小说融入了美好的氛围;人类生命的希翼,对未来真切的希望,“俊”的温暖让人更深入地感受到生命的温情。因此,这篇小说在平和的叙述中蕴藏了感人的魅力。

关键词:天人合一,俊,温情

参考文献

[1]铁凝.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铁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1.

[2]唐帼丽,付雅娟.关于儒学“天人合一”环境伦理思想的阐释[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6.4.8.

[3]铁凝.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铁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7.

[4]张德明.重读铁凝的《孕妇和牛》[J].名作欣赏,2006.7.68.

感受生命的高贵 篇3

这两位老人,一位是沙龙,一位是霍金。

沙龙,对大多数有一点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很多人甚至可以对他堪称伟大的业绩娓娓道来。但是,在中东和平的关键时刻,这位从铁血将军变成了和平老人的掌舵者,却被病魔击倒,虽然呼吸仍在,但是政治生命已经结束,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沙龙时代”悲壮落幕,正如我们曾经看着拉宾差一点缔造的和平在刺客无耻的枪声中飘然远去。

沙龙曾经说:“我相信我才是那个能制造和平的人。我参加了以色列所有残酷的战争,每一次战争我都在最残酷的地方……我相信我比其他任何政治家都更懂得和平的重要。”这一次,和平的机会已经在眼前了,但是命运却强迫地让他放弃。沙龙在采访中曾经用希伯莱语唱过一首歌:“所有的世界都是一座狭窄的桥,重要的是不要害怕从上面跌倒。”沙龙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们,跌倒只会让他更加坚强地站起来。而这一次在病魔面前的跌倒,却已经让他身不由己。一个新的巴勒斯坦国,终于没能如他豪言所预期的,在他这个伟大的以色列人手中诞生。壮志未酬,他一定心有未甘,但他已经流不出,哪怕是一滴“英雄泪”了。

沙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以巴和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了沙龙,这个过程只能够更加的长。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只能祈愿,这个“长”是我们可以期待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只能够追怀。本期,中东问题专家殷罡先生对沙龙充满激情的描述,有时近乎喃喃自语,那是一个有着英雄情怀的男人对一位远方的不世枭雄的由衷礼赞。那礼赞里有生命的高贵。

霍金,这位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这位因为《时间简史》而让无数的普通人得以穿越时间之流的天才,为我们展现的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奇迹。

他已经被禁锢于轮椅40余年。他已经不能够说话。他的嘴角无法闭拢,甚至会不自禁地流涎水,而脖子上的红色斑痕十分鲜明。他的脸上,哲人的寂寥与孩童的天真交替出现。而在他的书桌边,却有一块小磁铁,上面写着:“我在宇宙的中心”。

这是狂妄吗?看着他明亮红润的脸,看着他如婴儿般纯真的笑,你会觉得,这个老男人心中是有一个宇宙的,他确实就在宇宙的中心。杜欣欣小姐灵动细腻的文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位智者的灵魂,甚至当霍金老人用唯一能活动的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一丝不苟地在屏幕前输入词汇和标点符号,扬声器里道出“再见”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有一丝不忍。

生命里有的是残缺之美,而在残缺里分明透着高贵。

《感受生命的意义》同步试题 篇4

云南省腾冲市曲石中学 赵应雷

一、选择题

1.(2016·芜湖南陵模拟)小明一直很推崇两则名言,一 则是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另一则是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两句话共同告诉你的道理是()

A.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 B.只有自己才能解读、认识自己 C.正确认识自己,才可能活得精彩 D.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两则名言都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A、D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B说法太片面,故选C。

2.我国台湾大众银行网络发布广告短片《梦骑士》台词:人,为什么活着?为了思念?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长?还是为了离开?5个台湾人,平均年龄81岁,一个重听,一个得了癌症,三个有心脏病,每一个都有退化性关节炎,他们扔掉了药片,拔下了针头,驾起了蒙尘多年的摩托车,六个月的准备,环岛l3天,l l39千米,从北到南,从黑夜到白天,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dream(梦)!这个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活着()

①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②要到处走走,去领略生命中潜藏的景观

③生命有限,不顾一切及时行乐最重要

④不论你年轻或年老,只要行动都可以让生命有意义 A.①②④ B. 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为什么活着。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dream”可知,人活着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理想而奋斗,让生命有意义,不虚度,因此①④是正确的;②也是人活着的一个理由,但材料中没体现;③观点太绝对,追求梦想不能不顾一切、不择手段。故答案选C。

3.在某社区学习中心,一批志愿者坚持每个周末来教社区里的老人和儿童学习英语。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参加这项活动时,他们有着不同的回答。公司职员小王说:“我觉得一周中有五天是在为别人打工,只有这两天,我是在为自己做事。”大学教小刘说:“我上学时得到过好多好心人资助,现在我也想多帮助别人,回报社会。”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①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②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③我们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④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在奉献中提升生命价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由材料可知,“不同的回答”告诉我们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所以①②是正确的;由“志愿者”可知,我们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在承担责任中、在奉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所以③④是正确的。故选C 4.(2016·芜湖南陵模拟)小明一直很推崇两则名言,一 则是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另一则是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两句话共同告诉你的道理是()

A.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 B.只有自己才能解读、认识自己 C.正确认识自己才可能活得精彩 D.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两则名言都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A、D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B说法太片面。

5.(2016江苏扬州中考)扬州好人刘卫国,不对当兵,抗洪抢险屡立战功;退伍创业,10年多捐赠50多万,还自掏腰包资助困难退伍军人和群众,刘卫国的事迹告诉我们()

A.关爱自己更重要 B.人生意义在于奉献 C.做大事才有价值 D.人在逆境中有目标

解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远大的人生目标,A项错误;今天努力学习本身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今天的学习能够为将来更好实现价值奠定基础,因此B、C两项错误;D项正确。应选B。

6.七年级(2)班的同学召开了题为创造生命价值与我的学习“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你认为下列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创造生命价值不需要远大的人生目标 B.创造辉煌的人生需要我们长大之后才能实现 C .今天的学习与创造生命价值没多大关系

D.珍爱生命,珍惜学习时间,努力学习也能创造应有的价值

解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远大的人生目标,A项错误;今天努力学习本身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今天的学习能够为将来更好实现价值奠定基础,因此B、C两项错误;D项正确。应选D。

7.(2013西双版纳6)”最美爷爷“占祖亿,奋力抢救落水男孩不幸云南。这说明()A.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B. 占祖亿不珍爱生命 C.小男孩的生命不重要 D.生命只有为别人牺牲才有意义

解析:考查点:生命的意义。“最美爷爷”占祖亿,奋不顾身抢救落水男孩不幸遇难,体现了主人公在他人生命遇到危险时,能珍爱他人生命,是一种见义勇为的行为。他的行为说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舍身救助落水男孩是珍爱他人生命的具体体现,故B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与人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谁的生命更重要之说,故C观点错误;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的生命才会有价值,所以生命的意义不能以是否牺牲生命为标志,所以D是错误的,故应选A。

8.(泰安中考)38岁的黑龙江佳木斯市急救中心司机兼急救人员贾海波,出证途中突发脑干出血。他强忍疼痛将患者安全送到医院,自己却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最美司机”贾海波用生命开辟救人通道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②面对不发侵害,我们要用机制灵活的办法保护自己③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做好本职工作,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贾海波用自己的生命开辟了救人通道,说明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延伸了生命的价值,这启示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②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9.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了“瓷娃娃”,为了“维护”自尊心,就对他人挥刀相向;自己的要求不被满足,就轻率放弃生命。类似的事件屡屡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对待()A.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 B.我们必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C.应该防范侵害,学习会自我保护 D.人生难免有挫折,应该顺其自然 解析:考查点:珍爱生命,一些青少年成了“瓷娃娃”的主要原因是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A和C属于文不对题,D属于认识错误。所以选B。

10.解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活着的孔繁森”杨善洲等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自己的责任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④只为别人而活着,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点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B.①②③均属教材内容,主要从自己、他人、社会三个方面阐述。④ 只为自己而活不顾他人感受,是一种自私行为,更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2012年5月8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因车祸瞬间挽救学生身受重伤,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关注,网友们赞其为“最美女教师”。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答:(1)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张丽莉老师是用无私奉献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的。(2)实现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需要从现在做起;(3)当他人生命遭遇危险时,张丽莉老师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从而成为人们心中的“最美女教师”。

解析:考查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解题思路:生命的危机关头,张丽莉舍身救人,其精神让人感动。回答本题的第二步。在滚滚的车轮面前,谁都知道躲避,张丽莉却推开了身边自我保护能力低的学生,自己身受重伤,她所追求的是奉献,是保护他人生命,该出手时就出手成就了这位“最美女教师”》据此回答本题即可。

2.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了开展“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爱心家教”“关爱残障儿童”“青春耀珞珈文明传武大”“爱心献血”等知名活动品牌,曾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重要奖项。自协会成立之日起,数以万计的青年志愿者在“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校训的指导下,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校园作出了青年学子应有的贡献。

(1)你觉得我们积极从事志愿者活动有怎样的收获?(2)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答案:

(1)收获人生经历与经验;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实践能力和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感受人生的充实和生活得意义;实现自己的价值,活得生命的意义。

(2)①探索生命意义,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地审视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篇5

一、选择题

1.“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了大爱。”91岁的高龄老人 刘盛兰拾荒助学的感人事迹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下列关于生命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B.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C.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D.要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放弃个人的全部利益

2.当国家需要与家庭需要同时摆在面前时,“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毅然选择了国家需要。30年放弃亲情,隐姓埋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黄旭华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A.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B.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 C.将个人追求建立在国家需要的基础上 D.为自己家庭更美好而付出

3.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这主要说明()

A.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珍爱生命,寻找生命的意义 B.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

C.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D.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非常强 4.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说“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由此可知,雷锋的人生观是()

A.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B.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C.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D.享受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探索生命无穷的奥秘

5.在某社区学习中心,一批志愿者坚持每个周末来教社区里的老人和儿童学习英语。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参加这项活动时,他们有着不同的回答。公司职员小王说:“我觉得一周中有五天是在为别人打工,只有这两天,我是在为自己做事。”大学教师小刘说:“我上学时得到过好多好心人资助,现在我也想多帮忙别人,回报社会。”这则材料告诉我们()①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②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③我们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④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在奉献中提升生命价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无论是在炎炎烈日下的农夫,轰鸣机器旁的工人,还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锄奸铲恶的人民卫士……他们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的意义,我们应该()①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建构自己

③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

④珍爱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安徽省十佳少年金瞳,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她的作文时常被报纸采用,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金瞳还喜欢绘画、体育和电脑。她说: “我要尽力多学一点,学得更好一点,这样可以为大家多做一点,我也更快乐一点。”金瞳的事迹启示我们()①要让生命有意义,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②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③奉献会充实人的生活,使人感到生命的快乐 ④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刘源一家被称为“江城 A.肯定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B.绚丽的人生都是脆弱的 C.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D.对社会的贡献就是挽救他人的生命

13.“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时()

①人的一生若是只讲索取,就没有意义 ②必须只讲奉献,而不能索

取③要享受生活中的给予 ④只要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奉献,生命就有价值,人生就有意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4.“扬州市十大杰出靑年”顾晨葵老师,在身患骨巨细胞瘤,右腿股骨被切除三分之二后,提前重返讲台,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这启示我们()①人生不能考虑个人利益 ②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③只要患病就能成名 ④生命的真谛在于创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这告诉我们()

①个人价值是在社会中实现的 ②在不断索取的过程中实现生命价值 ③在自我享乐中走向成功 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6.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人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这句话告诉我们()

A.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B.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C.要多考虑别人的利益,少考虑自己的利益 D.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17.也许你想成为一名政治家,那么你是否拥有果敢的意志?也许你想成为一名哲学家,那么你是否拥有深邃的思想?也许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那么你是否拥有缜密的思维……无数个也许,无数个愿望,它启示我们每个人: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A.需要师长的支持和帮助 B.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C.需要稳定的环境和条件 D.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8.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最有意义?下面的观点你同意的是()A.“生命的意义在于出人头地、成名成家。”

B.“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尽情地享乐才不枉此生。” C.“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中。”

D.“只有获得地位和金钱,积累下财富和名声才能延伸生命的价值。”

二、非选择题

19.有这样一则寓言:虹看到弧形的桥,向它说,它的生命比自己长久。而桥却说:“你那

么美丽,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桥的话提示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所创造的价值。七彩的虹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她的光彩却引来天下人的瞩望和惊奇,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令人永远想到虹的光辉。古人说的“气贯长虹”,今人形容的“谁持彩练当空舞”,都是对虹的真情赞美。可见,生命纵使短哲,假若能用这短暂的生命擦出火花,那这生命就是永存的。

读了上述文字,你觉得人应该怎么过,才是值得的?

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的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0.材料: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自小就立志当一名技工。在技校学习期间,他认真向师傅请教,苦练操作技能;参加工作后,他从不挑活,什么都干,而且还创造了“35年没出过一个次品”的奇迹。回望走过的路,被誉为“大国工匠”的他感慨地说:“勤奋刻苦为我赢得尊严,技艺精湛让我收获荣誉,我为自己是一名航空技术工人而感到自豪。”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①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青春。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③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实际行动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2)向“大国工匠”胡双钱学习,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你将采取哪些行动?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大国工匠”胡双钱一样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他们人生的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②每个人的生命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都是有价值的。当我们能够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时,就更能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21.张骏,一个敢于解悟生命、勤于解悟生命、善于解悟生命的画家。他曾投笔从戎23载,这23年的军旅生涯,有15个春秋是在世界屋脊西藏度过的。西藏那一方圣土,净化了他的灵魂,升华了他的笔墨。张骏的人物画,充满着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张骏的创作上。他在艺术中寻求到了人生的意义。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张骏在艺术中寻求到了人生的意义,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三个方面)

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2)为“感受生命的意义”,我们可以参与哪些志愿服务活动?(两项即可)

教育的生命意义 篇6

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运动, 而教师应该是拥有浓烈生活意识并能将之贯彻到教育实践中的“生命工作者”。教师的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 平视每一个生命,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 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 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 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 让自我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综合层面———注重互动, 注重对话, 注重生命轨迹的相交, 使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群体生命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统一、互相印证。

摘自《浙江教育科学》

在风景中感受生命的美丽 篇7

《风景,就在眼前》分《古城莲荷》、《矮寨天路》和《德夯小溪》三个篇章,既有着现代意识,又有着传统气息,民间味道;既重整体,又重混沌,重沉静;表现出憨拙里的通灵,朴素里的华美,简单里的丰富,同时充满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浑然之气、氤氲意象,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梁实秋说:“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信条,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身为人民公仆的刘克邦,时时刻刻想着自己作为一个官员的职责;当他走在乾州古城的清风桥上,不禁感慨万千,忧国忧民之心涌上心头。“尤其是那些为官当政者,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像这桥一样,端端正正,稳稳当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有付出,没有索取吧”。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总是像智者一样,思考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正如他自己说的:“凡是高瞻远瞩的有自己心灵的作家,都会将自己创作的生命,与整个民族建设的根本任务自觉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写作,才会有意义和历史价值。”

国学大师所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刘克邦在散文中把对湘西这块美丽而神奇土地的种种情感融化在自然景物中,通过拟人、比喻、摹状、通感等表现手法把自然人化为审美对象,感受自然意象的变幻之美。“龙溪乐不思返,长流不断,与峡谷里的万物生灵休戚与共,亲密无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孕育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在这里生生不息繁衍生存的苗家百姓,已成为德夯人唇齿相依生死不离的生命之水、幸福之源。” 拟人手法在刘克邦的散文中随处可见,使所摹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可感;并且他使用的不是某一个句子的修辞格,而是整个行文风格上的“拟人化”,“那睡莲很不起眼,但生命力极强,东一堆、西一堆地抱着一团,顽强地支撑着身躯浮出水面,吸吮着新鲜空气,享受阳光的照耀,开出几朵或红或紫令人喜也令人爱的小莲花来。”这样,他把睡莲、水芙蓉、荷花等自然物以及自然景观都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来对待,赋予它们语言和思想,和它们对话。“宛若一条横空出世、威风凛凛的锁链,牵着连绵起伏的群峰,栓住千沟万壑的峡谷,将一切自然的意识的妖魔鬼怪歪风邪气统统锁入地层深处,为黎民百姓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家园;它又像一道五彩缤纷、永不消逝的彩虹,挡住风霜雨雪的侵袭,驱散天昏地暗的阴霾,将所有显形的隐性的洪水猛兽天灾人祸彻底消灭于萌生之中,让千家万户丰衣足食、平安快乐”,刘克邦在散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歌咏了矮寨天路建设者的丰功伟绩,而且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那么“情语”又来自何处?唯有“真感情者”,才有景物之真,才会达到情与景相交融。情何以真?人真、事真、态度真,才有感怀自然社会人伦的真切。感何以实?不虚造,不掩饰,不玄想,才有浸润灵魂、澡洗人生的清澈。刘克邦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他的散文处处都有动人的笔调和感人的力量,亲切而自然,热情而真诚,处处都包含真挚的情感,从旷达胸襟中弥散出的温馨情愫,一种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信念。因此,刘克邦在山的静穆和水的灵动之间,在绝对的变换和相对的坚守之间,惟妙惟肖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长长的色彩斑斓的艺术画卷:民居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山里人家,农具齐整,溪水绕旁;山峰耸立,怪石嶙峋,树木葱茏……这一切无不饱含情致,充满灵韵,展示了湘西山水秀美、空灵、亲切的地域特色,散发出山地文化特有的韵味。

刘克邦不仅对湘西山水的自然景观进行了大量独特的描写,而且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风情民俗图:绿山秀水,小桥人家,山村翁妪,淳厚人伦,神话传说。“那一间搭一间,一户挨一户,一片连一片的木板房,青瓦、板壁、飞檐、挑梁、花窗、雕栏,精巧别致、温馨素净,给人一种亲近、温馨的感觉”,这样的乡村显露出盎然生机和绝美情致,充满着永恒的生命律动与天人合一的神韵。“家的茶楼都是敞开的,如果你累了,乏了,无论是哪一家,你都可以走进去,拖一把小椅,捡一把蒲扇,坐一坐,歇一歇,喘口气,息息汗,想呆多久就呆多久,主人是毫不介意的”,生活于其中的乡村人,一切皆依照自然和传统礼俗行事,从中传达出温柔敦厚的古朴人情,既“真”且“幻”的化外牧歌世界。这样,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并非十分对立,而是融通互汇,共生共荣,二者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链环,没有绝对的主客体之分,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自然向人心的趋近中, 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一,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世界。

刘克邦是一个笃诚执著的人,他扎根湖湘文化沃土,不事张扬,自觉地接受生活的浸染以及世事人生的沧桑磨砺,充满了对社会、对文化、对民族、对世界的哲理思考。在散文中写睡莲等物既是在写人,又是在说理。既有以莲喻人的人文情怀,也有对湘西人民的审美观照,还有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反思。“莲荷的旺盛和不竭,又孕育、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的英雄儿女,影响、激励着他们心怀大志,豪情满怀,迈出古城,走出大山,干出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风景,就在眼前》秉承了作者散文创作的一贯风格,有思考人生、思考做事的人文情怀,并带给人遐想,耐人寻味。“留在深水处、流动在浅滩上的溪水,虽然较前少了许多涌动奔腾的气势,但依然从容不迫,悠然自得,动静自如,急缓有度,轻盈舒展,光彩亮丽,呈现出一种“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气度和境界。溪水亦如此,人何勿能呢?”刘克邦通过融入自己对现实生活一系列的理性思考,散文中所折射的理性光华里包含着朴实而又深邃的哲思。

作品的语言,也是作者艺术风格的最好体现。《风景,就在眼前》除让人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深情之外,细心品咂,还能品咂出一股朴素的、含有泥土芳香的清新之气。而此也正恰恰是源自于刘克邦对语言艺术的执著追求,“有雄伟壮观的城门,纵横交错的衢巷,古色古香的民居,厚重深邃的庙宇,飞檐翘脊的亭阁,热闹精彩的戏目,琳琅满目的商品”刘克邦的语言不娇柔、不造作,于朴实、平淡中创造出一种韵致;并且句式的运用合理而巧妙,“九龙溪乐不思返,长流不断,与峡谷里的万物生灵休戚与共,亲密无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孕育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在这里生生不息繁衍生存的苗家百姓,已成为德夯人唇齿相依生死不离的生命之水、幸福之源”。这样整句与散句结合使用、长句与短句相映成趣,读来既简明晓畅、灵动活泼,又内涵丰富、气势如虹,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审美享受。

刘克邦巧妙地将自身的平和本分而又豁达的性情与坦诚正直、勇于奋进的精神结合在一起,并情真意切地融入到《风景,就在眼前》中,并通过质朴的文字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种真性情既是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更是当下社会环境中的缺失,刘克邦用他的文字为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涤尽污浊、洗去烦忧、荡掉浮躁,让人心袒露本真,还原其晶莹剔透,打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童心,当如此感受生命 篇8

一、点面结合,感受生命之难,引导学生用心生活

《触摸春天》写的是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盲童安静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蕴含道理深刻。教学时,可采用“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感悟生命之难。

1.整体把握,初识“生命”之印象。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安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安静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捕捉春天的影踪。

2.重点研读,体会生活之艰难。细读课文时,抓住“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这句话,让学生闭上双眼体验盲人走路,再让他们讲讲正常人幼时学走路的样子,以此体会到“走得流畅,没有磕磕绊绊”是经过无数次摔倒练出来的。再抓住“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等重点句,结合上下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体验中感受盲人的生活多么不易,她又是多么坚强,不由得作者和我们读者由衷的赞叹。

3.回归整体,珍视生活之可爱。细读课文后,让学生再次思考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补充介绍海伦·凯勒的一生,以及《我的一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以此强烈刺激学生:和盲人们相比,我们是何等的幸运,盲人们尚如此热爱生活,我们岂有不珍视生活之理?

二、前后比较,感受生命之短,引导学生善待生命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们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文章渗透了捐献器官的价值观念。教学时应抓住重点,长文短教,让学生受到人性美的洗礼。

1.衔接前课,初步感受“永生”。从安静要是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揭题,让学生初步感悟“永生”一词。

2.抓住关键,深刻认识“永生”。让学生带着提示语初读课文,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着重抓住三个比较:(1)14岁的“我”和父亲在捐献母亲角膜时的思想对比;(2)“我”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和“我”亲自捐献父亲角膜的思想对比;(3)14岁的女儿和14岁时的“我”的思想对比。

3.回归现实,立志践行“永生”。在总结全文时,宜留出一定时间,介绍器官捐献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器官捐献观念。

三、领悟事例,感受生命之快,引导学生珍惜光阴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事例,说明了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领悟文中事例,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共写了几个事例,作者最想告诉我们什么?揣摩作者的思想,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明白要爱惜生命、珍惜时间。

2.了解作者生平,学习作者要富有爱心。作者的一生就像一本书,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让学生走进作者,感受她那“除了爱,我一无所有”的内心世界,学习她积极开朗、淡泊名利、笑对生活、遍撒爱心的精神。

四、体会情感,感受生命之强,引导学生勇对挫折

《花的勇气》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教学时,应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细嚼文中的“味”。

1.披文入情,体会作者情感。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说明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2.由物及人,学会面对挫折。本篇课文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联系到前面的文章,回顾那些人、那些事,再次感受不同“生命”的意义,再联系到生活中来,看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想想昨天的自己,让学生明白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要勇敢面对挫折。

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内容 篇9

高校学生凶杀或自杀行为, 因其后果的极度严重性, 一直是学生工作者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而凶杀或自杀事件表面上虽然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 然而透过事件表面的背后, 会发现更大的危险潜流令人担忧。首先, 在追究凶杀或自杀的动机时, 会发现这些动机在高校学生群体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二, 在分析凶手或自杀者的个性特征、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时, 也会发现其他类似学生, 甚至是类似群体的存在;最后, 在追踪一些大学生议论事件的网络跟帖中, 发现了不少非正常的看法, 例如“你不死就我死, 不如你先死!”“灰暗, 觉得人生没有希望, 当时我也有杀人的心, 真的。”“如果是我, 做他几个再死也值!”[1]等, 这些言论表露了不少客观存在着的隐含的心理危机。总之, 在悲剧事件表象的下边, 还潜伏着很多的危险漩涡。如果说凶杀或自杀行为是工作的难题的话, 那么这些危险的潜流, 更是工作的巨大挑战。如何让大学生远离凶杀或自杀的边缘, 到达生命的安全地带, 将是学生工作者的持久工作和永恒目标。而要做好这项工作, 实现这个目标, “大学生命教育”将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一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 “生命教育”的理念

“高校生命教育”的提出源自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兴起。“生命教育”一词最初由美国的学者唐纳·华特士提出, 1968年他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 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学校, 开始倡导和践行他的生命教育思想。日本于1989年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的生命教育的理念, 特别是近几年以“热爱生命, 选择坚强”为口号的“余裕教育”。国内台湾地区率先受日本影响已于1997年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 并于2001年规定当年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 发布“生命教育先导计划”。大陆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实施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近年来, 随着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勃兴, 不少省市也颁布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大纲或方案。

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 其涵义也因为时空差异而有所不同。首先, 从时间发展来看, 从上世纪60年代的唐纳·华特士的“生命教育”, 到新千年后目前所推行的“生命教育”, 循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变化, 涵义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其次, 从空间分布来看, 各国家、地区所推行的“生命教育”皆因其与本土现实情况的结合, 而定义侧重不同;最后, 在同一个国家、地区里, 生命教育的涵义也会不断发展、补充, 例如中国大陆内的“生命教育”由最初的“人之自然生命保护”的重心向“人之自然生命保护加上人之人文生命的价值开掘”的重心转移。

但是无论涵义怎么变化和发展, 生命教育的一些核心元素是共同的, 这个也是该概念得以存在, 该理念得以认同的根本。那么, 什么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呢?首先, 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 为了人生, 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为核心, 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 在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的基础之上, 还强调超越生命, 即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提升生命的质量, 获得生命的最高意义。其次, 生命教育关照的“生命”是多层次的, 除了关注自身生命, 更要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除了关注惠泽人类, 还应该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共存;除了关注今日生命之享用, 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二) “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

“高校生命教育”也就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征, 以及高校的时代背景特征而进行的有效的生命教育。

目前, 就中国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现状来讲, “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 在生命教育的受众方面, 侧重点是中小学生。不少省市的生命教育重点都是落实在了中小学教育中, 在中小学的多种课程的教科书中有机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江苏省鼓励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推出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 而不少学校就出现了直接以“生命教育”命名的校本课程, 学生每学期也有相关的“生命教育”的实践锻炼, 比如素质拓展, 生存训练等。相比之下, 在各大高校, 生命教育却被冷落。其次, 在生命教育的内容方面, 侧重点是学生自然生命安全的保护和有关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过程等知识的传授, 而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死观方面的教育上, 相对薄弱。有专家认为, 中国大陆生命教育兴起的原因主要在于当时学生安全事故的层出不穷, 各级各类学校急切地要开展学生自然生命保全及健康教育所致, 所以一开始比较偏向于“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 而还较少关注到学生的“人文生命的性质、价值与意义问题的寻找、开掘、确立及光大的教育”[2]。

事实上, “生命教育”的受众不应该只局限在中小学生, 也应该包含大学生, 甚至扩大到社会的每个人, 每个人的一生的每一个阶段。人生每一阶段都会遇到难题, 生命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例如“超越生死、夕阳更红———关于老年人生命教育的思考”[3]。所以它应该是一个终身教育, 是一个终极关怀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也远不止于“对生命的守护”, 还应该包含“对生命价值的开掘”等更多的内涵。如果在中小学时, 学生还不能领略更深的人生要义, 不能有很明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死观, 而大学阶段, 正是确立并深化这些观念的关键期。目前为止, 许多高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 有的只是对部分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不少调查报告也显示:大学生自己也渴望学校设有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4]。浙江传媒学院2008年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生命教育研究所, 并开设了专门的相关课程, 在大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方面作出不少贡献。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选择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 不同时代不同性质不同专业的高校, 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 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 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 同一专业的新生与老生等, 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有所分别。笔者在这里且结合当前高校学生的一般特点设计“大学生命教育”的内容:“生”的教育、“活”的教育、“爱”的教育、“死”的教育。

(一) “生”的教育

“生”的教育首先是在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珍爱生命, 守护生命”的教育。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 父母的庇护一下子松开, 社会活动骤然增加, 活动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 还有学生来自于城市, 进入大学意味着第一次体验集体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政治安全等都发生新的变化, 这就需要高校的“生命教育”要继续跟上, 而不是基本停滞。例如:遇到抢劫如何面对?遇上色狼怎么应付?当生命财产上遇到威胁, 如何去面对?笔者曾经和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时, 学生有的一脸迷惑, 没有经历过就全然不知;有的表示恐惧, 不知怎么办;有的表示怎么行动。人民公安大学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专家李玫瑾教授在不少场合都表示, 要让年轻人明白, 生命价值大于财产价值, 生命远远比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重要得多。

其次, 加强“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的教育。在近几年的高校凶杀惨案中, 大多是同学之间, 室友之间的矛盾积怨导致的悲剧。在盐城高校宿舍凶杀案之后, 曾有一网友的帖子这样写道:“我曾经住过大学宿舍, 虽然现在多年后觉得当时的事情微不足道, 历历在目, 灰暗, 觉得人生没有希望, 当时我也有杀人的心, 真的, 如果不是受到极度的伤害, 没有人会拿刀子杀人……奉劝所有的住宿舍集体生活的人, 有时候, 做人不要刻薄, 不要伤害别人。”当前的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一代, 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非常高, 所以, 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思想的同学同住一室, 如何宽容与尊重他人, 应该成为目前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且不应该是仅仅面向少数偏激性格的学生, 应该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意识到:生命重于一切, 一个人的生命牵制家庭和社会,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以敬畏的态度来面对, 是不容侵犯的。

(二) “活”的教育

“活”的教育首先是正确“面对挫折, 面对压力”的教育。人生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每个人的生活, 个人生活的每一阶段, 总是会遇到困难与挫折。相对于懵懂的童年和蓬勃的少年, 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认识还比较有限, 性格和意志还比较脆弱, 而另一方面一些人生的难题此时才真正呈现, 如何应对这些阻碍、有效解决难题, 单一依靠青年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高校给予适时的抗压耐挫的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也将是非常给力的。

其次是“积极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人生时光不应该与人生的物理时间划等号, 人应该怎样活着, 才可以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如何人文性质地, 非物理性质地延长我们的人生时光?现在各大高校里都有不少虚度光阴的学生群, 终日在网络虚拟里沉迷, 对浪费的时光毫不珍惜, 更不用说创造最大价值。浪费时间其实就是在变相地扼杀生命。具体到高校的大学生活,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应该如何安排好时间, 充分地学习与实践, 为将来的人生铺好道路。

(三)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主要是正确的“恋爱观”的教育。目前高校学生谈恋爱比例逐年上升, 例如, 笔者的责任班级2011年6月毕业时, 有恋爱关系的达到80%, 恋爱的对象身份不一, 但大多是校内或校外同学, 也有少数是校外已就业人员。大学生恋爱并且同居的虽然不多, 但是确实存在, 学校附近的社区里会有不少这样的“学生模拟夫妻”租房过日子, 随之产生的一些为爱情而自杀或伤害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前文所提到的2011年国庆节苏州一高校两名大学生双双跳楼自杀的案例正是因为爱情纠葛, 而不少资料也反映了大学生恋爱同居背后的女大学生堕胎的现象“不少女大学生在堕胎之后感到悲伤、沮丧、懊恼、无助、憎恨、负罪感、恐惧甚至引发抑郁症。”[5]所有这些现象都在呼吁高校正确“恋爱观”的生命教育。在新的时代里, 如何引导他们拥有健康的爱情, 并且有效地让他们乐意接受引导, 也是摆在高校生命教育者面前的挑战。

(四) “死”的教育

“死”的教育主要是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对于大学生, “死亡”这个概念不应该还和中小学生一样茫然而恐惧。中国历来有禁忌谈“死”, 但中国传统也有“生死互渗”一说。事实上, 进行正确的“死亡观”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这一点, 外国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 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 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 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日本很重视死亡仪式的教育功能, 日本电影《入殓师 (又译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等) 》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对死亡礼仪的展现足以让人释怀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厌恶, 而对生命更加敬畏。笔者的学生小李刚毕业近一个月时在单位的建筑工地突遭事故身亡, 当时他手机也报废了, 单位一时无法找到他家人的联系方式, 就找到了一起就业的同班同学, 当消息在其班级QQ群炸开后, 大家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小李是家中独子, 大二时父亲突然生病亡故, 留下他和母亲, 现在又遭此横祸。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不要将消息告诉小李母亲, 担心她不能承受, 甚至知道小李母亲联系方式的也不肯说……其实, 死亡是郑重而严肃的, 是无法回避的。在议论高校凶杀案例的网络帖子里有这样一段:“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 也有两个女生死了。一个是自杀的, 就是我们隔壁班的, 长得很乖巧, 突然有一天行为怪异, 剃了光头, 过不了多久就自杀了。还有一个是隔壁寝室的, 被朋友熄灯前叫出去, 身首异处。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那种恐怖的。”[6]没有经历的一片茫然, 经历过的只有恐怖, 这不应该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死亡观。现代信息时代, 灾难的讯息会更多地呈现, 人们会比以前更多地见闻死亡, 如何正确地面对、接受、理解死亡也应该是高校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生命没有彩排, 生命不可复制。每次看到如花的青年学生轻易地践踏生命、漠视生命、虚度生命的时光, 都不由人不产生心痛。在高校进行广泛的生命教育是必须的又是可行的, 至于大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很值得学生工作者们去研究与探讨, 笔者在本文里所做的探微还有待广大同仁进一步深入。让我们共同努力, 真正守护好学生的生命———今日之生命和明日之生命!

参考文献

[1]王秋凤, 何程.警方称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死亡学生确系自杀[EB/OL].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11/03/24/011182503.shtml, 2011-03-24.

[2]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3]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4]张加明.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J].高教探索, 2011 (5) :148-152.

[5]黄瑜.当代女大学生堕胎现象的生死哲思[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科版) , 2010 (11) :62-64.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84-02

《容积与容积单位》一课,学生既要了解“容积”的概念,又要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刚学完《体积与体积单位》,只要讲清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再补充两者之间的转化练习,把“提高转化正确率”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就可以了,其实那是不合适的。这样的设计,不但无法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无法积累基本的活动技能经验,而且也无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无法感受1升与1毫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一、根据教学前测,把握学习起点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学”的内容确定教师“教”的方式。因此,只有真正把握住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数学活动。笔者对执教班级通过访谈形式进行了前测,通过对学生的前测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起点,结果如下表。

1.知识起点: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与体积单位》,74%的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知道容器有容积;沟通“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80%的学生会求容器的容积。

2.经验起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一些容器,再加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有94%的学生知道液体常用容积单位升与毫升来计量。但由于单位容积1升与1毫升的实物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也很难接触到,所以对“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难以感受;对“倒一倒1毫升与1升水有多少”操作起来就非常困难。从前测来看,只有20%的学生能基本正确操作,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起点:刚学了《体积与体积单位》,学生在脑中寻找知识原型时,只要恢复前几节课的知识点就可以,不需要盲目搜索以往所有知识,98%的学生认为学习《容积与容积单位》很简单,很有信心。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怎样帮助学生感受单位容积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呢?六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这些活动经验有助于数学活动的展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与操作,既动脑,又动嘴,还动手,运用恰当的器材,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方式,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片段一】认识1升与1毫升

(一)认识1升,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

1.让学生描述1升水有多少。

2.教师出示两个盛满500毫升清水的量筒,并把两个量筒的水都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升水,并描述1升水有多少。

生1:我看过一大瓶雪碧标注的是1.25升,与1升差不多,比1升多一点。

生2:1个量筒的水与我爸爸喝的一瓶啤酒差不多,1升大约两瓶啤酒那么多。

生3:1升水刚好倒满1立方分米大的盒子里,说明1升=1立方分米……

(二)认识1毫升,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

1.在第三个500毫升量筒中出示1毫升蓝色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想说的?

生1:(很吃惊的样子)这里面有水吗?我怎么看不到?

生2:比起刚才的1升水太少了,基本上看不出有水。

2.用针筒抽出1毫升蓝色水,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有什么想说的?

(三)学生操作:一学生用针筒从一次性杯中抽出1毫升的水,并把1毫升的水放在手心,放入1立方厘米正方体小塑料盒中,说说你的感受与想法。

生1:1毫升的水在手心中只有一点点,与我们的手指头差不多。

生2:1毫升的水刚好能放入1立方厘米的小方盒中,说明1毫升=1立方厘米……

3.展示1毫升—→1升的变化过程

(1)指导学生用针筒1毫升1毫升地抽,抽出10个1毫升的水,注射到杯中,仔细观察,再说说你的感受。

(2)把10个同学抽出的10毫升的水都倒入到一次性透明的纸杯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纸杯中的这100毫升的水有多少?

(3)再指导学生把盛有100毫升的10杯水一起倒入1立方分米透明正方体塑料盒中,说说你的感受?

【反思】在认识过程中,初步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一、在单位认识中,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通过把两个量筒中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透明塑料盒,建立1升的表象,学生初步感受1升的多少。再在大量筒中出示1毫升的蓝水,通过1升与1毫升的比较,在学生脑中初步形成1毫升的表象,感受1升远比1毫升多得多,1毫升只有一点点而已。既强化1升的表象,又初步建立1毫升的表象。然后,通过针筒抽出1毫升的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1毫升的量有多少。最后通过多次抽射1毫升水、把1毫升水放入手掌等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深化1毫升,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

二、在单位沟通中,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很多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用旧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升有多少后,把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中,沟通1升与1立方分米的联系;同样把1毫升的水注射到1立方厘米的小方格中,沟通1毫升与1立方厘米的联系。把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的单位体积1立方分米与1立方厘米的知识,迁移到单位容积1升与1毫升中,帮助学生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三、在变化过程中,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在学生认识1升与1毫升后,又用针筒抽出10毫升,倒出100毫升和1升水,并说说生活中的表象物体,如1毫升大约一个手指头大小,10毫升是一瓶双黄莲口服液的容量,100毫升约是半杯一次性杯子的水,1升大约两瓶啤酒……学生在单位容积的演绎变化中,亲身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真正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片段二】:倒一倒,喝一喝

(一)倒水活动,量化1升与1毫升

1.指导学生先倒1毫升,再用针筒抽一抽,来验证1毫升,说说你的操作过程。

生1:我刚才倒了些水,结果用针筒验证了一下,少了点,于是又倒了几滴,现在刚好是1毫升。

生2:我刚才也倒了些,也用针筒验证,结果相反,多了点,我把多的又倒回去了,现在也是1毫升。

生3:我小心翼翼地倒,结果与1毫升差不多……

2.指导学生倒10毫升,并用针筒验证。

3.指导学生倒满100毫升,用量筒验证。

4.指导四人小组学生在一空一满两个大水缸中互相倒一倒1升的水。

(二)喝水活动,体验1升与1毫升

1.引导学生喝杯中1毫升矿泉水,谈谈喝水的感受。

生1:只能喝一点点,喝的水与一个小手指差不多。

生2:喝的时候不能大口喝,只能用舌尖碰几下而已。

生3:喝1毫升的水就是喝1立方厘米的水……

2.引导学生喝杯中10毫升矿泉水,再谈谈喝水的感受。

3.引导学生喝杯中100毫升矿泉水,也谈谈喝水的感受。

4.引导学生如果喝1升矿泉水,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那太多了,我喝不完。

生2:喝一杯两杯水还好,要喝1升水,也就是5杯水,有点多。

生3:喝完1升水可能肚子涨的难受……

【反思】在体验中,深化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一、通过倒水活动,深化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验。

在教学中,通过倒一倒的活动,学生按“1毫升、10毫升、100毫升、1升”的要求倒水,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倒水:先猜测应倒多少水,并用针筒或量筒进行验证,再根据验证的结果不断调整水的多少,最后再观察单位容积量的多少……学生在调整的过程中纠正原有不确切的认知原型,在观察中建立1毫升、10毫升、100毫升、1000毫升(1升)的表象,体验单位容积量,深化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二、通过喝水活动,深化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感知过程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喝水,从喝1毫升、10毫升、100毫升,甚至试想喝完1升水。在喝水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认识到喝1毫升的水只是舌尖碰几下而已;喝10毫升的水刚好是一口水,像是喝双黄莲口服液一样;喝100毫升的水需要喝好几大口;一次喝200毫升的一杯水刚好能解渴;而一次性喝完1升的水是有相当难度的……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眼、口、手、舌、胃等多种感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深体验单位容积量的深刻记忆,真正理解1毫升与1升,深化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

上一篇:夏天高一700字作文下一篇: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