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演讲

2024-07-31

生命的意义演讲(共15篇)

生命的意义演讲 篇1

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时间过得真快!还记得上个学期期中考试后的那个周一,也就是11月18日早晨,我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过《“分数”不是学习的全部》,学习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应付中考和高考——学习是探寻生命的意义,而生命的意义在于拥有一颗饱满的灵魂!

今天的演讲,我想承前启后,和大家一起来寻找生命的意义。

老师们,同学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梦想!而梦想的意义,不仅仅是结果,更在于追求梦想的过程。

上小学的时候,一次翻箱倒柜,我发现了父亲当兵时在《解放军报》上发表的文章,我羡慕不已,父亲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我梦想将来能成为一名作家!于是,我开始喜欢上阅读和写作,也许我一辈子都成不了大作家!但是,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我收获了两个健康的兴趣爱好——阅读和写作,生命因此得以饱满。当别人感到生活无聊无趣的时候,我能享受到生命的欢愉。

老师们,同学们,肩上有责任,心中便有幸福!生命的意义在于承担责任!今天早上,我五点钟起床,为家人烧好早饭,当我走出家门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生命的意义演讲 篇2

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运动, 而教师应该是拥有浓烈生活意识并能将之贯彻到教育实践中的“生命工作者”。教师的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 平视每一个生命,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 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 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 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 让自我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综合层面———注重互动, 注重对话, 注重生命轨迹的相交, 使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群体生命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统一、互相印证。

摘自《浙江教育科学》

生命的意义演讲 篇3

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学生。我真的努力了。我要做这样的学生:每次回答问题时都高高地举起手,每次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就像米歇尔一样,上故事课时她是最棒的,每次都在同学们面前大声地朗读。或者像马科一样,总是知道数学题的正确答案。我努力地像他们一样,做个好学生,得高分。可是,事与愿违。我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父母几乎整晚进进出出,永无休止。他们对毒品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我都知道他们每天什么时候会做些什么。

每个月的前六七天,父母就会把救济金花完,一分不剩。没钱了,母亲就会到水槽酒吧或麦戈文酒吧,从各种不同的老男人那里要一两美元。有时她会恳求别人给几个25美分的硬币去玩自动点唱机,或者干脆从别人口袋里偷钱。有时母亲会带着男人来到家里的卫生间,或者带着男人去后面的小巷,几分钟后,她就能赚更多的钱。直到她攒够了买毒品的钱,才会罢休。

购买一点点毒品最少需要5美元。每次从酒吧回来后,母亲便直接向父亲汇报:“皮特,我有5美元。”这时,他们会静悄悄地穿上衣服,偷偷溜出去,以防被还没睡着的莉莎发现。

父亲知道,当我们挨饿时,如果他买毒品被莉莎发现,那将引来无休止的咒骂、侮辱、眼泪和争吵。

莉莎和父母争吵时,我知道她做得非常正确。我们饿着肚子,冰箱里只剩下一些变质的蛋黄酱和生菜,他们不应该将所剩的最后几美元都拿去买毒品。莉莎的愤怒并没有错。

但对父母吸毒这回事,我的态度却不像莉莎那么坚决。母亲说她需要毒品来麻醉自己,来忘记童年时期悲惨的遭遇,这些遭遇经常在她脑子里挥之不去。雖然我不确定父亲吸毒是不是也为了忘记过去不幸的遭遇,但我知道,如果父亲不吸毒,他将会十分痛苦,一连几天在沙发上痛不欲生地躺着。那时,我都很难认出他是我的父亲。

他们不会故意伤害我们。他们并不是白天跑出去疼爱其他的孩子,而晚上回来时对我们凶狠。父母没法给我所期望的东西,可我又怎么能责怪他们呢?

我记得,有一次母亲在我生日那天偷了我5美元。这是奶奶从长岛邮寄给我的。我把钱放在梳妆台的抽屉里,准备去杂货店买些糖果吃,可是转眼就泡汤了。母亲看到我将钱放在那里后,等我离开就把钱拿走买毒品去了。

半个小时后,母亲带着一小包东西回到了家。看到她,我非常愤怒,我要她把钱还给我,大声地说了一些至今仍很难想象出来的尖酸刻薄的脏话。母亲没有说什么,转身离开了,我跟着她继续骂着。我想,她肯定是想躲着我,私下里享受她的毒品,但我错了。我看见母亲将那小包东西扔进了厕所,在那儿大声地哭着。这时我才意识到她丢进厕所的是她买的可卡因。

她满含泪水地看着我说:“莉丝,我不是个怪物,我忍不住,停不下来,原谅我好吗,小南瓜?”

我原谅她了。她自己也不想那样做;如果她自己能控制,她也不会那样做。

“好啦,妈妈,没事啦,我原谅你!”

这次我原谅了她。两个月后,当我看见母亲将我们从教堂拿来的感恩节火鸡卖给隔壁邻居换钱买毒品时,我再次原谅了她。原谅她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受伤害。每次当我们挨饿时,我的心都要碎了。但我不会因为自己受伤害而责怪我的父母。我不生他们的气,我不憎恨他们。如果我有什么需要憎恨的话,我憎恨那些毒品和毒瘾。

晚上,母亲偶尔会来到我的床边,帮我盖好被子,对我轻声地唱那句永远重复的“你是我的阳光”。她对我微笑着,用手指梳着我的头发,亲吻着我的脸,对我说:“你和莉莎是我的小天使,我的小宝贝。你们是我今生最大的快乐。”我知道她一直深爱着我们,她那云斯顿香烟和可卡因的混合味道一直在屋里盘旋着。闻着这些味道,我渐渐地进入梦乡。

一个冬日,大概凌晨4点钟左右,憔悴的父亲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答应陪我出去感受那年的第一场雪。那时,在清晨昏黄灯光的照耀下,洁白的初雪像钻石一样闪烁着,我依偎在父亲身边,推着他向前走。他边走边讲着他大学时发生的事情,并教我他在上大学时学到的东西,反复强调着这些东西对我今后很有用。我们一直向前走,大街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当时我感到父亲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们俩。我知道父亲一直深深地爱着我。

我坐在大学门口的石头隔板上,看着人来人往。

我已经厌倦了,厌倦了面试,厌倦了被拒绝,厌倦了听到说不行。如果无论如何只能听到不行这两个字,那我去面试还有什么意义?我现在走了,至少还能买点比萨吃。如果更现实一点看,可以说我就是在浪费时间。

但我坐在那里,又反复思量。如果……是的,很可能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一样,但是如果这次的回复不是不行呢?也不知这个想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既简单又吸引人。“如果……尽管不大可能,但如果就是这下一次面试,就这一次,学校招收了我呢?”

这个想法让我心里一阵感动,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我独自一人站在人行道上,身边都是“那些人”。我的思绪开始迸发——我有家,有家人,头顶上有屋顶,有我爱的人为我在世界上指明方向。现在,我在第65大道,母亲死了,父亲走了,莉莎和我也分开了。一切都不同了。生活总是这样:一会儿所有东西都有意义,下一刻,一切又都变了。人会生病,家庭会分裂,你的朋友会关闭曾对你敞开的那扇门。我坐在那里,经历过的那些快速的变迁折磨着我,心里却没有悲伤。不知从哪里,也不知为什么,一种异样的感情偷偷地占据了悲伤的位置,那就是希望。我想,如果生活可以变得很糟糕,那么,它也可以变得更美好。

有可能,我会进入下一所学校,也很有可能,我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是的,想想以前所有发生过的事,没必要那么现实,很有可能我可以改变一切。

我放弃了吃比萨的想法,赶去参加面试。

我渴望进入哈佛。我收到了一封信,哈佛没有接受我,但我被告知在等候的名单上。我鼓起勇气,努力往好的方面想。毕竟这不是拒绝,所以我依然有机会进入哈佛。我赢得了一次机会,生命中如此多的事情都改变了—我在预备学校表现优异,我获得了《纽约时报》提供的奖学金。然而,表面的积极只是掩盖了我内心的疑虑。我担心经历了这么多,我已经挥霍掉所有的幸运了。进入哈佛的梦想是不是一个奢侈的、过分的要求呢?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哈佛是我脑子里想的唯一的事。

装奶油的卡车靠边停下的时候,孩子们跑在家长前面,在窗户前吵吵闹闹。不知道谁打开了消防龙头放水来抵御炎热。不远处,一群青少年打着篮球。我看着邮递员,慢慢地,慢慢地,离我越来越近。我知道他的邮包里很可能就装着那封信。我一边满怀着期待,一边用佩里的话安慰自己:“不管怎样我都会没事的。”我焦急和担心了几个月,就快等到答案了,它就在我面前。然而,我却没有感受到原以为会感受到的沮丧。事实很简单:该写的都已经写在信里了,我什么也改变不了。当时我意识到,该做的我都做了。

上帝赋予我平静,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赋予我勇气,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赋予我智慧,让我发现事物的不同……

发生了这么多事之后,我最终只关注我能改变的那几个为数不多的生活领域,不得不承认,还有一些事情是我无能为力的。

我不能把萨曼莎从她的家庭中拯救出来,但是我可以做她的朋友。我不能改变卡洛斯,但我可以保留那份友谊,让自己好起来。我不能治愈我的家人,尽管我很想,但是我可以原谅他们,爱他们。

我还可以选择努力为自己创造一种生活,这种生活绝对不会被我的过去所束缚。

看着邮递员越来越近,我意识到这封信,这封来自哈佛的信,无论里面写了什么,都不会打破我现有的生活。而且,我渐渐明白,无论这儿会发生什么,将来会发生什么,我的生活绝对不会被外部条件所控制。如以往一样,我的意愿会决定我的生活一步一步向前。

我非常肯定一件事:不管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是商务人员,不管是医生还是老师,不管你的背景如何,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有了意义。

(摘编自《风雨哈佛路》,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演讲稿生命的意义 篇4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应该是一个令我们都沉思过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人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刘胡兰,用年轻的生命和热血写下了生得伟大死得光荣;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践行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的诺言;而在今天,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名字被我们深深铭记,上至中央高层领导,下至基层普通党员,都在传诵他的“一辈子”精神,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感染着我们。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那“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传奇人生和感人事迹,让我们在泪水中见证了一种“伟大”,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更重要的是他向社会播撒了甘于付出、乐于奉献的精神财富,他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用行动诠释了平凡人生的伟大事迹。

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党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平凡彰显了生命的意义。他就是我们社区的李华同志,今年已经60岁了,在38年的工作历程中,他不管是当工人还是担任车间工段长,对工作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把青春和力量奉献给了化工事业,多次受到工厂的表彰。到社区工作后,他不仅是我们社区的人民调解员,还是小区义务的“水电工”,当居民家中的水、电出了问题,居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只要有群众要求,他从不计较白天黑夜、晴天雨天,便及时赶去妥善处理;同时他还是下岗职工们各项事务的义务代办员,因为工厂破产了,很多的下岗职工都到外地

打工去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办理都交给了他,说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缴费流程,办过的人都知道,那是非常麻烦的,要在劳动保障局、银行、地税局之间来回的的跑,我们自己办自己的都觉得非常辛苦,而年近60岁的李华同志却从工厂破产的那年开始,每年都要为外出打工的多位下岗职工这么来来回回的办理,可从来没听他喊过苦喊过累,每当看他这样的麻烦和辛苦,就劝说他让别人自己回来办理,可他总是说,“小李啊,这些下岗职工不容易,工厂破产了,他们都到外面淘生活去了,我们能帮他们一点是一点,别让他们因为这些小事担搁了工作。”这是多么朴实的语言啊!彰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为他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就在前几天的一个夜晚,凌晨一点多李华家的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这是怎么了?原来是退休老工人叶打来的,他有严重的患肺气肿,他又发病了,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他只好撑着把电话打给了李新华,情况危急,李华急忙打了急救电话,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该退休人员家中,帮着120急救人员把叶送到了医院,在得知叶没带钱时,他又把自己身上装着的钱拿了出来,忙前忙后的为叶办理住院手续。当一切都办理妥当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多了,街上一辆出租车都没有,他只好步行2公多里回到了家,第二天一大早又赶着替叶联系家人。在余下来的几天里,一有时间他就去医院探望老人,没时间就打电话去询问询问治疗进展情况。出院后,他又亲自己去帮叶荣办理住院费用的报销手续,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些年里经他的手处理的群众服务事项的200多件,调解矛盾纠纷50多起,急救危急病人12次,帮助病故家属料理后事38人次。

看着电视画面上的杨善洲老书记和我身边的老共产党员李兴华,我想说:谁说中国共产党员在市场化改革开放中失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中国、在云南,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始终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杨善洲和李华。正是他们的关注民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让我们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更加美好!才使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充满了希望!

生命的意义演讲稿 篇5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个舞台上,表达我从开学到现在的浅见,哪怕与和谐无关。

一位美国演讲者说:不需要准备两个小时的演讲,一周15分钟的演讲,几周3分钟的演讲。所以,请允许我看一下我写的一些文字,带给大家一些想法和感受。请安静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谢谢你。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毕淑敏曾经说过,人生没有意义。可能你听到这些会觉得很迷茫。人生怎么可能没有意义?而她的回答给台下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生没有意义,但你要为它确立一个意义。想一想,比不真诚的人生意义更有价值的是思考。回到现实,作为学生,我们是否也在确立自己人生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演讲稿500字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不禁问自己。

张海迪是个瘫痪的姑娘。她只能坐在轮椅上,只能在寂静的小院里呆着。但是,这些年来,她一直坚持自学。而且,她十五岁时,竟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日夜苦读【针灸学】与【人体解剖学】。她不顾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用一枚银针在自己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实验。终于,一个小男孩经过她数百次的针灸,能背起书包去上学了;有一位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有一名男子连吃饭的勺子都拿不起来,她给治愈了 几年下来,她治疗了一万多人。可她也变得左臂粗,右臂细。但张海迪还是欣慰的,因为她用一枚小小的银针给乡亲们带来了快乐!

生命是短暂的,需要我们珍惜;生命是脆弱的,需要我们坚强,不轻易放弃;生命虽然有限,但却可以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啊!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就是活着要有追求、活着要懂得给予、活着就要有精彩。

★ 生命的意义演讲稿

★ 生命的意义 作文400字

★ 关于生命的作文400字:遇见生命的意义

★ 生命的意义优秀话题作文

★ 生命的意义作文

★ 生命的意义优选作文

★ 满分作文:生命意义

★ 生命的意义初一作文

★ 运动对于生命的意义

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内容 篇7

高校学生凶杀或自杀行为, 因其后果的极度严重性, 一直是学生工作者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而凶杀或自杀事件表面上虽然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 然而透过事件表面的背后, 会发现更大的危险潜流令人担忧。首先, 在追究凶杀或自杀的动机时, 会发现这些动机在高校学生群体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二, 在分析凶手或自杀者的个性特征、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时, 也会发现其他类似学生, 甚至是类似群体的存在;最后, 在追踪一些大学生议论事件的网络跟帖中, 发现了不少非正常的看法, 例如“你不死就我死, 不如你先死!”“灰暗, 觉得人生没有希望, 当时我也有杀人的心, 真的。”“如果是我, 做他几个再死也值!”[1]等, 这些言论表露了不少客观存在着的隐含的心理危机。总之, 在悲剧事件表象的下边, 还潜伏着很多的危险漩涡。如果说凶杀或自杀行为是工作的难题的话, 那么这些危险的潜流, 更是工作的巨大挑战。如何让大学生远离凶杀或自杀的边缘, 到达生命的安全地带, 将是学生工作者的持久工作和永恒目标。而要做好这项工作, 实现这个目标, “大学生命教育”将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一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 “生命教育”的理念

“高校生命教育”的提出源自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兴起。“生命教育”一词最初由美国的学者唐纳·华特士提出, 1968年他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 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学校, 开始倡导和践行他的生命教育思想。日本于1989年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的生命教育的理念, 特别是近几年以“热爱生命, 选择坚强”为口号的“余裕教育”。国内台湾地区率先受日本影响已于1997年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 并于2001年规定当年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 发布“生命教育先导计划”。大陆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实施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近年来, 随着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勃兴, 不少省市也颁布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大纲或方案。

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 其涵义也因为时空差异而有所不同。首先, 从时间发展来看, 从上世纪60年代的唐纳·华特士的“生命教育”, 到新千年后目前所推行的“生命教育”, 循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变化, 涵义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其次, 从空间分布来看, 各国家、地区所推行的“生命教育”皆因其与本土现实情况的结合, 而定义侧重不同;最后, 在同一个国家、地区里, 生命教育的涵义也会不断发展、补充, 例如中国大陆内的“生命教育”由最初的“人之自然生命保护”的重心向“人之自然生命保护加上人之人文生命的价值开掘”的重心转移。

但是无论涵义怎么变化和发展, 生命教育的一些核心元素是共同的, 这个也是该概念得以存在, 该理念得以认同的根本。那么, 什么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呢?首先, 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 为了人生, 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为核心, 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 在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的基础之上, 还强调超越生命, 即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提升生命的质量, 获得生命的最高意义。其次, 生命教育关照的“生命”是多层次的, 除了关注自身生命, 更要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除了关注惠泽人类, 还应该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共存;除了关注今日生命之享用, 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二) “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

“高校生命教育”也就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征, 以及高校的时代背景特征而进行的有效的生命教育。

目前, 就中国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现状来讲, “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 在生命教育的受众方面, 侧重点是中小学生。不少省市的生命教育重点都是落实在了中小学教育中, 在中小学的多种课程的教科书中有机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江苏省鼓励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推出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 而不少学校就出现了直接以“生命教育”命名的校本课程, 学生每学期也有相关的“生命教育”的实践锻炼, 比如素质拓展, 生存训练等。相比之下, 在各大高校, 生命教育却被冷落。其次, 在生命教育的内容方面, 侧重点是学生自然生命安全的保护和有关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过程等知识的传授, 而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死观方面的教育上, 相对薄弱。有专家认为, 中国大陆生命教育兴起的原因主要在于当时学生安全事故的层出不穷, 各级各类学校急切地要开展学生自然生命保全及健康教育所致, 所以一开始比较偏向于“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 而还较少关注到学生的“人文生命的性质、价值与意义问题的寻找、开掘、确立及光大的教育”[2]。

事实上, “生命教育”的受众不应该只局限在中小学生, 也应该包含大学生, 甚至扩大到社会的每个人, 每个人的一生的每一个阶段。人生每一阶段都会遇到难题, 生命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例如“超越生死、夕阳更红———关于老年人生命教育的思考”[3]。所以它应该是一个终身教育, 是一个终极关怀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也远不止于“对生命的守护”, 还应该包含“对生命价值的开掘”等更多的内涵。如果在中小学时, 学生还不能领略更深的人生要义, 不能有很明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死观, 而大学阶段, 正是确立并深化这些观念的关键期。目前为止, 许多高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 有的只是对部分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不少调查报告也显示:大学生自己也渴望学校设有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4]。浙江传媒学院2008年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生命教育研究所, 并开设了专门的相关课程, 在大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方面作出不少贡献。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选择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 不同时代不同性质不同专业的高校, 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 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 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 同一专业的新生与老生等, 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有所分别。笔者在这里且结合当前高校学生的一般特点设计“大学生命教育”的内容:“生”的教育、“活”的教育、“爱”的教育、“死”的教育。

(一) “生”的教育

“生”的教育首先是在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珍爱生命, 守护生命”的教育。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 父母的庇护一下子松开, 社会活动骤然增加, 活动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 还有学生来自于城市, 进入大学意味着第一次体验集体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政治安全等都发生新的变化, 这就需要高校的“生命教育”要继续跟上, 而不是基本停滞。例如:遇到抢劫如何面对?遇上色狼怎么应付?当生命财产上遇到威胁, 如何去面对?笔者曾经和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时, 学生有的一脸迷惑, 没有经历过就全然不知;有的表示恐惧, 不知怎么办;有的表示怎么行动。人民公安大学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专家李玫瑾教授在不少场合都表示, 要让年轻人明白, 生命价值大于财产价值, 生命远远比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重要得多。

其次, 加强“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的教育。在近几年的高校凶杀惨案中, 大多是同学之间, 室友之间的矛盾积怨导致的悲剧。在盐城高校宿舍凶杀案之后, 曾有一网友的帖子这样写道:“我曾经住过大学宿舍, 虽然现在多年后觉得当时的事情微不足道, 历历在目, 灰暗, 觉得人生没有希望, 当时我也有杀人的心, 真的, 如果不是受到极度的伤害, 没有人会拿刀子杀人……奉劝所有的住宿舍集体生活的人, 有时候, 做人不要刻薄, 不要伤害别人。”当前的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一代, 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非常高, 所以, 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思想的同学同住一室, 如何宽容与尊重他人, 应该成为目前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且不应该是仅仅面向少数偏激性格的学生, 应该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意识到:生命重于一切, 一个人的生命牵制家庭和社会,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以敬畏的态度来面对, 是不容侵犯的。

(二) “活”的教育

“活”的教育首先是正确“面对挫折, 面对压力”的教育。人生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每个人的生活, 个人生活的每一阶段, 总是会遇到困难与挫折。相对于懵懂的童年和蓬勃的少年, 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认识还比较有限, 性格和意志还比较脆弱, 而另一方面一些人生的难题此时才真正呈现, 如何应对这些阻碍、有效解决难题, 单一依靠青年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高校给予适时的抗压耐挫的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也将是非常给力的。

其次是“积极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人生时光不应该与人生的物理时间划等号, 人应该怎样活着, 才可以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如何人文性质地, 非物理性质地延长我们的人生时光?现在各大高校里都有不少虚度光阴的学生群, 终日在网络虚拟里沉迷, 对浪费的时光毫不珍惜, 更不用说创造最大价值。浪费时间其实就是在变相地扼杀生命。具体到高校的大学生活,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应该如何安排好时间, 充分地学习与实践, 为将来的人生铺好道路。

(三)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主要是正确的“恋爱观”的教育。目前高校学生谈恋爱比例逐年上升, 例如, 笔者的责任班级2011年6月毕业时, 有恋爱关系的达到80%, 恋爱的对象身份不一, 但大多是校内或校外同学, 也有少数是校外已就业人员。大学生恋爱并且同居的虽然不多, 但是确实存在, 学校附近的社区里会有不少这样的“学生模拟夫妻”租房过日子, 随之产生的一些为爱情而自杀或伤害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前文所提到的2011年国庆节苏州一高校两名大学生双双跳楼自杀的案例正是因为爱情纠葛, 而不少资料也反映了大学生恋爱同居背后的女大学生堕胎的现象“不少女大学生在堕胎之后感到悲伤、沮丧、懊恼、无助、憎恨、负罪感、恐惧甚至引发抑郁症。”[5]所有这些现象都在呼吁高校正确“恋爱观”的生命教育。在新的时代里, 如何引导他们拥有健康的爱情, 并且有效地让他们乐意接受引导, 也是摆在高校生命教育者面前的挑战。

(四) “死”的教育

“死”的教育主要是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对于大学生, “死亡”这个概念不应该还和中小学生一样茫然而恐惧。中国历来有禁忌谈“死”, 但中国传统也有“生死互渗”一说。事实上, 进行正确的“死亡观”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这一点, 外国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 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 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 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日本很重视死亡仪式的教育功能, 日本电影《入殓师 (又译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等) 》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对死亡礼仪的展现足以让人释怀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厌恶, 而对生命更加敬畏。笔者的学生小李刚毕业近一个月时在单位的建筑工地突遭事故身亡, 当时他手机也报废了, 单位一时无法找到他家人的联系方式, 就找到了一起就业的同班同学, 当消息在其班级QQ群炸开后, 大家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小李是家中独子, 大二时父亲突然生病亡故, 留下他和母亲, 现在又遭此横祸。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不要将消息告诉小李母亲, 担心她不能承受, 甚至知道小李母亲联系方式的也不肯说……其实, 死亡是郑重而严肃的, 是无法回避的。在议论高校凶杀案例的网络帖子里有这样一段:“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 也有两个女生死了。一个是自杀的, 就是我们隔壁班的, 长得很乖巧, 突然有一天行为怪异, 剃了光头, 过不了多久就自杀了。还有一个是隔壁寝室的, 被朋友熄灯前叫出去, 身首异处。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那种恐怖的。”[6]没有经历的一片茫然, 经历过的只有恐怖, 这不应该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死亡观。现代信息时代, 灾难的讯息会更多地呈现, 人们会比以前更多地见闻死亡, 如何正确地面对、接受、理解死亡也应该是高校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生命没有彩排, 生命不可复制。每次看到如花的青年学生轻易地践踏生命、漠视生命、虚度生命的时光, 都不由人不产生心痛。在高校进行广泛的生命教育是必须的又是可行的, 至于大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很值得学生工作者们去研究与探讨, 笔者在本文里所做的探微还有待广大同仁进一步深入。让我们共同努力, 真正守护好学生的生命———今日之生命和明日之生命!

参考文献

[1]王秋凤, 何程.警方称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死亡学生确系自杀[EB/OL].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11/03/24/011182503.shtml, 2011-03-24.

[2]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3]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4]张加明.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J].高教探索, 2011 (5) :148-152.

[5]黄瑜.当代女大学生堕胎现象的生死哲思[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科版) , 2010 (11) :62-64.

生命的意义 篇8

穷则独善其身

2008年9月,我遇到了韩琼。

22岁,她的头发黑黑的,不见光泽见乱麻;她的皮肤白白的,不似凝脂似石灰;她的身材细细的,不是苗条是赢弱;她的眼睛大大的,不露希望露绝望……

韩琼是一位贫穷的大四女生,她找到我,是因为她面临毕业求职的压力,要我给她一些“指导”。她来自农村,家里极端贫困。小学五年级时,父母因为无力负担她那点学费,曾经要她从学校退学,只是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才一路读了下来。大学期间,她曾经穷到了常常挨饿的程度,一个月的伙食费只有几十块钱。如果不是她在南宁电视台对着摄像机告诉我,我实在难以相信,她在农村的父母年收入加起来,只有两千多块。这使我想起了马加爵的父母。马加爵的父母也是这个收入水平。而生活的极端贫穷,是马加爵杀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韩琼有一个理想,要当国家公务员,将来做像撒切尔夫人和吴仪副总理那样的女强人,造福一方父老乡亲。为此,她就连大学实习,都选择的是政府机构;为此,她毕业不想就业,而要考研究生,因为研究生更容易进入政府工作;为此,她告诉我她宁可放弃任何赚钱的机会,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说到理想,韩琼笑了,露出了她的牙齿;而她的牙齿,好像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黯淡稀疏……

贫穷如严霜,降落在韩琼生命的旷野,所到之处,摧杀了韩琼一切该有的青春靓丽和快乐体验。

“徐老师,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是一个千古难解的问题。人类存在多久,这个问题就有多么复杂。但对于韩琼,我的答案很简单:活着的目的,其实不过是增加一点营养,改善一点伙食,添加一些副食,偶尔来点美食啊!在自己的吃饭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最好不要考虑别人的饭碗问题。而就在你韩琼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你父母的吃饭问题、你自家亲戚的吃饭问题的同时,其实你已经造福了一方父老乡亲了!反过来,如果你不能在应该养活自己的时候养活自己,其实你是在“为害”一方乡亲啊!

韩琼,还有什么,能够比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给自己增加营养,更能激励你活着的动力,显示你“生命的意义”?

达则兼济天下

2008年11月,我遇到了卜谐。

32岁,他的个子矮矮的,显现着机灵;他的眼睛亮亮的,展示着自信;他的毛衣厚厚的,传递着暖意;他的笑容苦苦的,暴露了问题。

我是到清华大学参加陆向谦教授主持的“创业领导力论坛”,在接受提问时发现卜谐的。卜谐拿到了发言的话筒,当着几百人说:“徐老师,我一直找你。为此,我曾经在俞敏洪老师面前跪了下来,求他给我你的电话号码!”

跪求跪求,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想到他当时真的把膝盖弯了下来,让小腿与地面平行,名副其实地“跪求”,但似乎老俞没有给他我的电话。

这个动作让我感到怪异。我就知道他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讲座结束后,我突破几十个同学的“包围”,和他走到了附近的咖啡馆。我要请他喝咖啡,吃夜宵,我要和他交朋友。

卜谐是湖北人,初中毕业,在闯荡了很多地方之后,现在定居北京。我问他在北京干什么?他说:“我是补鞋的。”

我觉得他在开玩笑,但他说这是真的。“我真的是补鞋的——我有三家补鞋店,其中一家就在双安商场里。”

我问他一年收入有多少,他说有三四十万!

我问他个人总资产有多少,他说有五六百万!!

我问他老婆孩子在哪里,他说他在中关村附近买了房子,因为属于一个学区,孩子在著名的中关村二小就读,老婆不必工作,就在家带孩子!!!

我肃然起敬。这样一个一米六零、初中文凭、体力不行、社会关系等于零的小小男人,居然能在对待外地民工以“冷酷”著称的北京城落地生根,在修鞋这个虽然卑微然而重要的领域修出了一个准千万富翁的地位,让老婆孩子过上了有尊严和希望的生活。这样的人,不是我的偶像是什么?不是我的兄弟是何人!

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恨不得把他拉到胸前,生猛地拥抱他一下,同时也把我的鞋请他补一补。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成功还要来找我和我扯淡,他说:“老师,我有一个请求,能不能做你的司机?免费!我不要任何收入,我只想有机会接近你,能够进入你的社会层次……”

我明白,卜谐是在赚了一点钱之后,有点“精神烧包”,要追求更高一点的社会层次。

我说:“你算了吧。你就应该好好经营你的鞋店,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君不见当剪发变成美发,就可以从十块钱涨到一百块。而你,则可以把修鞋变成美鞋(抛光上油),变成香鞋(是金子就会发光,是鞋子就可以更香),变成强鞋(奥巴马竞选就经常换鞋底),变成宣鞋(宣传穿鞋、走路、护脚、健脚,顺便替良子足疗做分销)……当你生意越做越大,挣钱越来越多时,你的社会地位就会越来越高,到时候,我就会到你这里,跪求VIP修鞋服务了!”

“人活着难道就是要挣更多的钱吗?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徐老师……”

我知道卜谐要说什么,心里不禁感到恐怖,就抢在他前面说:“不,人活着不是为了挣更多钱……”

“那是为了什么?”

“为了修更多鞋!”

是的,我没有开玩笑。对于卜谐,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多修几双鞋,就在于把这个给他带来财富和尊严的修鞋服务业做好、做深、做大。修鞋服务给他带来了一切。设想:如果他不善待自己这个“衣食父母”,万一修鞋生意“鞋底涂油”弃他而去,他失去了收入来源,那时候,初中毕业的外地民工卜谐,在偌大的北京将怎样活下去?

我鼓励卜谐把他这个事业经营好,并希望他从心底里改变对它的鄙视。很快,他会发现,鞋里不仅有黄金屋,鞋里不仅有颜如玉,他甚至可以利用修鞋给他带来的丰富财源,在满足了老婆、孩子、父母、岳父母的基本需求之后,做点善事、好事、慷慨事,比如为中国足球队开一家破鞋专修店。

温饱思荣誉。这是卜谐人生的问题和困惑,但更是他生命的光荣与骄傲。就在我和他谈话的华清嘉园咖啡馆附近,多少“八大学院”的莘莘学子,正穿着卜谐修过的鞋,踏遍京城找工作,挖空心思找饭碗呢!

作为初获成功的企业家,卜谐似乎能够理解我的意思。我把手机号码留给他,希望他有空给我打电话。说实话,虽然我暂时并没有需要修补的鞋子,但我还真的有点渴望和他交

往……

这样,通过一次讲座,我认识了卜谐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奋斗者,而卜谐则结识了发自内心喜爱他认同他的我老人家。

深夜,2008年11月底的这个寒冬的深夜,在清华创业园附近这家咖啡馆里,这就是此时此刻我们各自活着的理由和生命的意义。

找寻生之平衡

2008年12月,我遇到了林博。

与其说我遇到林博,不如说我是求见林博。林博是北京某著名大学心理学教授,在行内是比较知名的学者,经常在各个公共论坛和著名大学讲学。林博的老公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女儿是一个有点超常的天才儿童。她自己爱好广泛,交友众多,品位不低,对我老人家高度认同,相当崇拜。我们在一次论坛上遇到,交换了名片,没有细聊就分开了。

我想见林博,是因为我自己也有一些关于生存问题的困惑。虽然我早就通过心灵自洁功能,把这些疑虑打扫过一遍,但人毕竟需要他人的帮助、肯定、确认和认可,就连我本人也不例外。

我见到了林博。

42岁,她的肤色极其红润(让我赏心悦目),她的嘴唇非常诱人(但我岿然不动!),她的手袋非常昂贵(她是个腰包很鼓的富婆),她的年龄似乎在骗人(也许她只有32岁?)。

我们交谈起来。没想到,这样女神般的人物,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之际,自己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回国之后,她迎来了事业、家庭和人生的十年景气,但现在,再度陷入了低潮。

“小平,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吓了一跳,暗自叫苦。为什么人人都要问我这个问题,就连这位我以为能够替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林博教授也这样问?但我立即心领神会。我猜林博的老公肯定有了外遇。无论多么强大的女人,如果在42岁时婚姻出了问题,立即就会变得无比脆弱。但让我震惊的是,有外遇的是林博——林博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另外一个男人。

听到这个故事我很烦。因为我知道这将是一次跨世纪的对话(跨22世纪)。但是,出于对林博的尊敬,我不得不假装听她说下去,听着听着,时间就过去了三四个小时。

当林博从泪水的河底中挣扎着游到理性的岸边时,我们两个同时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对于林博,她需要在情感激情和家庭责任中寻找平衡;而我,则从林博给我的充满感谢的拥抱中,找到了我的答案:继续为大学生韩琼、小老板卜谐、博士教授林博这样的朋友们做咨询,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他们生命之舟暂时搁浅、心灵激流遇到堵塞的时候,为他们打开航道、疏通河床。这是我自己活着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

从养活自己的胃到充实他人的心,从自己谋生到造福他人,这可能就是我们活着的理由和生命的终极意义吧!我们活着的不同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活着的目的。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在我们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时,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导向生命的远方……

飞翔在生命的崇山峻岭

2009年1月。

这是这篇文章伴随《新东方英语》杂志到达亲爱的读者手中的日子。读到这里,我要读者你:“闭上眼睛,许个愿吧。”

我看见,你像玉娇龙一样,从武当山的绝壁上纵身一跃,在生命的崇山峻岭里自由飞翔……

编辑观察室

生命的意义演讲 篇9

难道生命的意义仅仅是如此?

读到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才豁然开朗: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周恩来是为了让中华崛起而奋斗;雷锋是为了服务人民而奋斗;岳飞是为了保家卫国、驱尽贼寇而奋斗……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地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一步步向前,不断奋斗!奋斗,这正是生命的意义!不但人如此,世间万物亦是如此。树苗是为了向上而努力;鸟儿为了飞翔而奋斗……奋斗,令生命更具价值,也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生命 生命的意义作文500字 篇10

有些人为什么青史留名?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事情。他们都是英雄,因为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他们有的报效祖国,有的为国家出谋划策抵挡敌兵,有的为人民造福,有的为人民受苦,他们的生命有意义,因为他们为祖国做了贡献。

有些人为什么轻于鸿毛?因为他们没有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点贡献,甚至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有些人为什么一生辉煌?因为他们有诚信,有善良,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他们遇到了许多艰难与险阻,但他们不断努力一点一点克服了,他们依然胜不骄败不馁,最终他们成功了,

生命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在于成功,也不是在于失败,关键是看这个人活着的意义。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究竟你想成为哪一个?它们之间只有一步那么近,那就是具有良好的修养与素质,心中装有祖国和人民,如果你拥有这些,你真的可以重于泰山,而不是轻于鸿毛了。

人不可缺少的就是生命,生命的意义永远是靠你自己来决定的,生命永远都在你的手中,永远由你自己掌握。

生命的最终意义 篇11

亚历山大· 佩恩不仅是好莱坞颇有成就的导演,还是一位著名的电影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后人》《巴黎,我爱你》《三岔路口》等。

《关于施密特》

导 演:亚历山大·佩恩

演 员:杰克·尼科尔森 / 凯西·贝茨 / 霍普·戴维斯

推荐理由:电影《关于施密特》讲述的是刚刚退休的保险公司职员史密特,因为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难以继续,决意寻找新的生活。

应该说,华伦·施密特先生是个没有多少内涵的人。他缺乏精神上的追求,也许终其一生都没有读完过一本仅供消遣的书。当他退休的一天终于到来,他才发现,除了未来大把的时间之外,他什么都没有真正拥有过。施密特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兢兢业业,辛苦一生,但当他来到办公室想看看后生之辈有没有什么向他请教时,却突然发觉:自己的工作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他被无声无息地取代,与以前并无丝毫差别。

梭罗说过:“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施密特正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影片开始的一幕是施密特参加完毫无意义的退休告别晚宴,回到家里,却发现跟自己共同生活了42年的老妻似乎是个陌生人。

“在我家里的这个太太是什么人?”

也许,他太太也会这样发问。他们一直过着恪尽职守、循规蹈矩的生活,突然之间,他们都不晓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该扮演什么角色了。

66岁的施密特先生退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颇感无聊。每天依旧7点起床,可是陪伴他的只是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妻子的忽然离世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他甚至开始想念那个乏味的女人。而女儿,施密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没有给他带来慰藉和亲情,相反,却令他畏惧和不满。偶然的机缘下,他通过世界慈善组织资助了一个6岁的坦桑尼亚儿童。他把自己的心情和感悟统统倾注到给这个孩子的信里,虽然对方未必读得懂他写下的所有东西,然而施密特只剩下这一个心灵的窗口了。

这部影片很多人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看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也许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关于施密特》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的最终意义都是悲剧。

《大雅诗丛·白鹭》

作 者:德里克·沃尔科特,程一身 译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定 价:?36

当当价:?25.90

推荐理由:老年人还有明天吗?老年人的明天是死亡还是回忆?

身体的衰老、疾病的折磨,总让那些重视精神生活的人们陷入无措和难堪之中。上升的精神与慢慢变老变丑的沉重肉体之间横亘着美的天堑。人们如何学会在精神升华的过程中,也能接受身体的衰老枯败,沃尔科特在《白鹭》中向我们呈现了一份感人至深的答案和独特的参照。

《最好的告别》

作 者:阿图葛文德(美)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 价:?54.9

当当价:?32.9

推荐理由: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本书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养心》

作 者:董峰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 价:?39.9

当当价:?26.8

推荐理由:《养心》是中国首席私人保健医师董峰的呕心沥血之养生大书!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中医认为,心是五脏经络之主,无论是脾胃虚寒、气血不畅、精神不足、肾气不固。都可以用养心来调理。百病由心生,养心就能祛百病。而现代养生只注重片面调理,唯独忘却了钻研一切养生的根本源头——养心。

从生命形态看《边城》的生成意义 篇12

在文学创作和研究领域, 这一严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 所以这次以生命形态为出发点, 对沈从文《边城》进行解读, 抵达作品的深层意蕴, 更好地体认《边城》的生命内涵及独特的内在韵致, 探讨其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一、生命体验中的“人”与“现实”

生命体验是一种体验过生命的展现, 它源于对生命和生活的把握。对于“体验”, 张岱年先生指出:“兹所谓体验谓之以身验之, 或验之于身。体即身体, 验即查验。就身体之所以经历而虑查之, 谓之体验”【1】。人类只要生存, 便要寓之于现实之中, 人类文化就是在个体生命与现实的不断冲突和磨合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 生命问题就成为了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五四”以来, 中国作家对个体存在的生命真实性追求形成蔚为壮观的文学创作潮流。20世纪初年,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率先提出“文学是人学”主张, 对以个体存在的生命追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文学兴起后, 依然有许多作家执著于对个体生命的追求。沈从文就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

沈从文从自我的生命体验出发, 书写着生命的篇章, 致力于生命的言说。《边城》问世后, 许多人都为其中描绘的那种优美而不背乎人性的湘西景物所吸引, 整部《边城》就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形式, 里面充满了生命的言说。吴投文先生将其归结为“生命诗学”:“生命诗学在这里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其大致的含义是指直接指向人的生命, 以生命的关照为核心内涵, 展示生命的形式。同时赋予生命以审美关怀, 以文学的形式展示出来的艺术世界。生命诗学强调文学与生命的内在关联性, 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关怀, 文学形式是主体生命扩张、情感外化的生命形式, 也是对生命进行审美观照的物化形式”【2】。确实, 《边城》的内在核心就是生命, 但是《边城》不仅仅是一部“生命的诗学”, 更是对人类理想生命状态的诗意陈述。从创作发生学的角度看,

《边城》所体现出的内在的生命的张力, 从本质上说就是沈从文“精神价值”和“生命体验”的凝结。

二、生命构成中的悲剧意义

苏珊·朗格指出:“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具有相似之处, 这时作品成为一种生命的形式。”作为现实的生命与艺术的生命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很多时候人们无法辨清到底自己最向往的是哪种生命。因为这种抉择的无奈与彷徨, 很容易造成最终的悲剧性的结局。《边城》在其艺术形式上是独立的, 是自足的, 它悄然立于人世之上, 成为了一种象征, 一种符号。可是, 边城中的一切又是具有生命的, 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 有着自己的感觉、知觉。事实上, 这个桃园世界是沈从文在自己的观念中创造出来的, 《边城》所发出的声音正是沈从文心灵的回声。

《边城》的生命气息是浓重的。沈从文以牧歌式的笔调咏叹了湘西这片净土的美好, 任何一个形象都焕发着“美”的光辉。《边城》中有一个令人神往的桃园, 在那里白河轻轻地流着, 河的两岸早已满是桃林, 人们便在这桃花源中快乐自足地活着。一切总是那么的静寂, 那么的自然。桃园的宁静又增加了人对“人事”的思索力, 每个人似乎都怀了一份对于爱与憎的必然的期待。一切又都是“善”的, 人们仿佛真的在自己的人生的美梦里过着自己的日子。有人讲, 人类最早的崇拜是从自然开始的。这里的

自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融合, 是自然界和生命之终极人性的融合。在《边城》的一开始, 沈从文便陶醉于对湘西优美的山水景物的描绘。在沈从文看来, 优美的自然环境与那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是一致的, 他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塑造一个和谐的境遇。他把人世的、自然界的一切冲突淡化, 而倾力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关系。

沈从文通过《边城》展示的生命形式是跨越时空的, 既不停留在过去, 也不停留于现在, 对于未来这种生命形式也是未定的结局。《边城》体现出的生命形式本身的内核“和谐”, 在文本的前后形成了一个悖论。这种从“和谐”到“不和谐”的过程足以引起现代人深深的思考, 自己是否也因为现实的威胁而自我扭曲了自己本初的生命形式?这或许就是《边城》的深层意蕴所在。

参考文献

[1]、[英]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生命的意义 篇13

——《海伦.凯勒》有感

《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他,从中得到了许多教益。

这本书记叙了美国聋盲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的事迹。海伦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力和听力。在这种一般人都不能忍受,无比痛苦的情况下,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帮助下,她与病魔抗争,掌握了五种文字。在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弗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位世界盲人、聋人谋福利的事业中。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任命极高的院校的赞扬和嘉奖。

一个盲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何等令人敬佩!她以超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一生之路,并以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一个知识广博、受人尊敬的人。

感悟生命的意义 篇14

感悟生命的意义

读《不屈的朱自清》有感作者:王震

你见过昆仑屈膝吗?没有,你见过长城弯腰吗?没有,读完《不屈的朱自清》一文,我怦然心跳,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时代责任荡涤胸襟。

在经济浪潮冲激的今天,有的人为了名和利什么都不要,心甘情愿做金钱的奴隶。可是朱自清老爷爷却当生命与尊严发生冲突时,他响亮地回答:“我是中国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多么荡气回肠的壮士宣言啊!翻开历史画卷,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多少英雄儿女、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为了正义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苏武牧羊,痴心不改;虎门销烟,痛击英夷;世昌沉舟,名垂青史。他们为了名族气节视死如归,永垂不朽。

翻开历史画卷,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秦桧留下世人世人唾弃的奸相;琦善留下割地求荣的嘴脸;汪精卫卖国投敌的卑劣。他们是跪着的从狗洞里爬出来的人,遗臭万年。

翻开历史画卷,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里,从甲午风云到太平天国,从八年抗战到抗美援朝。面对邪恶,面对侵略,我们中国人始终用生命扞卫着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气节。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民族的气节世代相传。朱自清老爷爷的宣言再一次令我们震聋发聩,我不禁大声疾呼:“我是中国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像朱自清老爷爷那样做一位有骨气的中国人!”

生命的意义演讲 篇15

莫言的作品太沉重, 故事中的母亲经历了这么多的不幸和苦难。故事中, 母亲的女儿们一个个死亡, 先母亲而去。母亲的孙辈们也不停地死亡, 离开母亲。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 作者并没有从母亲的角度描写她的内心是多么悲痛, 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我们更加能够体会到她的心痛。

细腻的情节描写

小说的结构是均匀分布的, 在开篇的阅读是有困难的, 在对生存环境和地方传说的描写中显得冗长, 但这种叙述是必要的。在战争转移中, 描写是详细甚至是过度的。全篇的核心在抗战期间, 这时子女们逐渐长大, 日本入侵的灾难, 内部游击队和爆炸大队的轮番较量, 三个女儿分别爱上了各种军事势力, 给家里带来粮食救济。在极端困难中卖孩子, 沦入风尘。人物出场和故事零碎, 阅读感纷乱。土改和建国后大跃进、文革灾难期间, 上官家的子女陆续死去, 情节单线, 阅读轻松。之后的部分仅剩下上官金童和母亲及几个外孙, 新时期的形形色色的景象再次枝蔓出新人物, 作者在对新世界的观望审视中结束了无所作为的上官金童的一生, 将他送进教堂, 而教堂的主持正是玛洛亚牧师和开篇所提及的回族女人生下的杂种。首尾呼应的结构将故事封闭。全书收尾卷情节性薄弱, 内容单一, 正好符合坐牢15年之后的上官金童的视听感知:这个复杂而陌生的世界, 他这个杂种是无论如何都看不懂了的, 也是与之格格不入。小说有紧张的开头, 缺乏悲壮的结尾。

《丰乳肥臀》的第一人称叙述是充满意淫的, 貌似专为这本书名而用。全书充满赤裸裸的对乳房的描写, 对性爱场面也是极力铺陈, 小说中的子女们似乎不值得同情, 因为在嫁给权力之后, 她们在同时代之中, 反而获得了其他贫苦百姓所难以企及的待遇, 甚至充当了迫害他人的刽子手。小说中兄弟姐妹乃至后代们的感情仿佛是那么的淡薄, 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丰乳肥臀》中以上官金童的视角, 多处描写了不同的乳房, 乳房在上官金童眼中是有生命力的, 是最美好最神圣的, 宝葫芦、小鸽子、瓷花瓶、各种颜色, 各种年龄, 各种形态的乳房都让他深深着迷, 这种迷恋并不让人觉得恶心, 那只是一种简单的对美好事物的迷恋和追求。关于乳房的描写是精彩的, 如果本书改编成电视剧, 很难让观众理解上官金童对乳房的迷恋, 正如《色戒》里王佳芝对她本来憎恨的易先生的不舍。

《丰乳肥臀》称得上是一部恢宏壮阔的史诗, 它跨越时间之长, 从抗日战争洋洋洒洒写到改革开放。这个中间的转换过程, 按莫言在书本的提到的, “由宣传革命到争名夺利”。改革开放是任何人都得面临“洗牌”的一个转折点。能够潜藏在时代核心并熟知游戏规则的人才能更为容易且幸福地生存下来, 上官金童因为奸污罪坐了十五年的牢后被释放, 外面已是灯红酒绿, 满大街都是私家车。今非昔比, 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连自行车都被认为是宝贝的年代, 人心叵测, 八个姐姐还有他们和金童从小玩到大的外甥都在时光力量的扭转中变了。鹦鹉韩的媳妇耿莲莲想利用金童和当时的市长纪琼枝的瓜葛来谋得商业利益上的主动权, 沙枣花和司马粮曾是年幼时的好伙伴, 两小无猜。长大后司马粮是情场老手, 沙枣花对他念念不忘, 五十多年来依然保持处女身, 可惜司马粮逼死了沙枣花又酿成了另外一场悲剧。

小说懂得利用渲染的艺术。和现实生活对比, 莫言的刻画痕迹稍微有些过重。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有如此坎坷甚至连幸福要滋生的一席之地都没有的人生。《丰乳肥臀》中每个姐姐都代表了从抗战到改革开放不同阶层的女性, 成长中既顺应着历史的潮流, 又有着对命运的抗争。故事以弟弟的视角展开, 无论风起云涌, 有母亲在家就在。与姐姐的华丽相对比的是弟弟的窝囊与无用, 一辈子都在奶水和家人的庇护中度过, 男性终究离不开女性的养育, 母亲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复杂的人物性格描写

母亲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 但她依然坚强地活着, 这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孩子们小的时候, 母亲想尽办法把他们拉扯大, 那么难, 母亲也做到了;孩子们大了, 有了各自的需求, 纷纷离开, 母亲还在那里, 继续抚养她们的孩子;孩子们死了, 母亲伤心难过, 但她依然在那里, 依然坚强地抚养更小的孙辈。无论孩子们多风光, 母亲一直在那里, 无论孩子们多落魄, 也一定可以回到母亲那里。母亲那里没有玉盘珍馐, 没有锦衣玉食, 但母亲总能想办法, 让孩子们活下去, 母亲那里总有一碗豌豆汤, 用母亲呕出来的豆子沏出来的豌豆汤。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 但是坚定地在那里, 直到死去。这种信念, 支撑着母亲面对苦难, 支撑着母亲一次次渡过难关。的确,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鲁璇儿了, 这是许多的母亲, 是民族的母亲。民族的生息繁衍, 靠得就是这许许多多苦难深重, 但却坚如磐石的母亲!

上官家那么多的女人, 只是一个人, 或者只是一个时代, 时代要求下人的化身, 这么些个时代, 于是有了这么些个化身。然而说到底, 真正的时代, 却是骑在上官家女人身上的男人们, 是上官家的女人们的男人们在主导着这个或者那个时代, 而上官家的女人们, 在添油加醋地呼应甚至是强调着她们的男人们以及属于的这个或者那个时代。

书中上官家的八位女子也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在她们的身上, 我看到人性最纯真的一面。在她们遇到自己心仪的男子时, 她们可以为爱情放下一切。可以说她们不谙世事, 很容易就被男人的花言巧语欺骗, 但是这也是她们可爱、令人尊敬的一面。面对爱情, 她们不顾一切, 即使是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 因为她们要的是心灵上的满足, 是精神上的慰藉。上官家女子的“自我牺牲”精神也是值得颂扬的!看着生病的母亲, 饥饿的弟弟妹妹, 想弟将自己卖到了妓院, 受尽了苦难。虽后来脱离苦海, 但她心中挂念的仍是家中的母亲和弟弟。看着在盆前呕吐食物的母亲, 玉女摸索着离开了家门, 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 来减轻母亲的重担。生活虽然悲苦, 但是人性却闪耀着光辉。对于上官金童, 他的一生是懦弱的, 从未做“一个真正站着撒尿的男人”。他的一生是可悲的, 未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 头脑中总是充斥着女人的乳房。为了乳房, 也吃了不少的苦头。但他的一生又是幸运的, 他有一位深爱着他的母亲, 有呵护他的姐姐、外甥。他的这一生, 该经历的都经历了, 该享受的也都享受了。最后, 能和同父异母的哥哥看守教会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母亲一生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 却如一堵永不倒塌的墙屹立在那里。孩子小的时候, 母亲想尽办法把她们扶养成人, 母亲做到了;孩子大了, 各有各的追求, 离母亲而去, 母亲在那里扶养孩子;孩子死了, 走在母亲的前头, 母亲咬咬牙继续扶养更小的孙辈, 母亲一直在那里。女儿女婿辉煌了, 母亲在那里;女儿女婿落魄了, 母亲依然在那里。母亲那里没有锦衣玉食, 没有奢侈华丽, 但母亲总能想办法, 让孩子们活下去, 母亲那里总有一碗豌豆汤, 一碗用母亲呕出来的带有胃液和血丝的豆子, 熬出来的豌豆汤。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 但坚定地在那里, 直到死去。这样的母亲是值得敬佩和仰望的, 她高大的身影不仅是苦难的代名词, 也是坚强的代名词。让我有了更加广阔的, 广阔得像整个高密东北乡一样辽阔无际的母亲的心。

结语

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 是自己的家乡, 却更是历史的缩影, 从抗战前期到新世纪的到来, 母亲作为主人公见证了历史的荣辱兴衰, 而上官金童悲剧的一生有时代的烙印, 更有封建观念的烙印。上官家的女儿就像母亲一样, 都有着不安分的人生, 短暂的辉煌背后, 毫无疑问, 结果是同样的悲剧。

参考文献

[1]钟本康.现实世界·感情世界·童话世界——评莫言的四部中篇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 1986, 04.

[2]陈清义.论莫言小说的得失[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01.

[3]钟本康.感觉的超越意象的编织——莫言《罪过》的语言分析[J].当代文坛, 1987, 06.

上一篇:质量部一般管理人员竞聘书下一篇:工作表现及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