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政治试题(精美word版)

2024-09-19

海南高考政治试题(精美word版)(精选4篇)

海南高考政治试题(精美word版) 篇1

绝密★启用前

第Ⅰ卷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由46.9%提高到48.2%,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这表明在我国()①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积极转型 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③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 ④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知识。

2.市场上某款运动鞋的价格上涨后,其供应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图示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某款运动鞋的价格上涨,对生产者而言有利可图,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规模,供应量增加。价格与供应量之间是正比关系,故B入选,排除错误选项A。CD反映的是价格不变,数量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不符合题意,因为题意指的是价格上涨,而不是价格不变,故排除,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3.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2万多亿元,其中生鲜电商的交易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部生鲜交易的10%。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生鲜电商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居民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偏好发生改变 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吸引了大量投资 ③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 ④商业模式的改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本题以热点网络交易为时政背景,考查供给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某村一个种植大户和一个耕种自有承包地的普通农户在2014年种植作物的品种和投入产出情况如下表所示。回答4~5题。

4.从表中可以看出()

①种植白菜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土豆 ②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低于种植小麦 ③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是种植小麦

④普通农户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大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投入与产出的比,也就是效率的知识。

5.在下列对种植大户的收益率远高于普通农户的原因分析中,能够成立的是()①种植规模大 ②种植品种结构优 ③白菜种植占比小 ④玉米种植占比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效率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知识。

6.2014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全面开放国内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在我国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整体规模跃居世界前列的背景下,允许外资企业开展国内快递业务有利于()①细分国内快递市场,稳定中资企业快递业务的市场份额

②建立对等开放的国际快递市场,为中资快递企业“走出去”创造机遇 ③利用外资快递企业品牌和资金优势,整合国内中小快递企业 ④加大市场竞争,促进国内快递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政府不断优化快递业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快递业对经济社会的服务作用。依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进一步放开国内市场,让国内外快递企业同台竞争,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使广大消费者有更多选择。④符合题意入选;加快开放国内快递市场,也意味着在对等开发的前提下,为我国快递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机遇。因此,放开国内市场有利于提高国内快递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为未来我国企业营建全球服务网络,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②符合题意入选;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以热点快递业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知识。

7.2014年11月,允许香港与海外投资者有范围买卖沪市股票和大陆投资者有范围买卖港市股票的“沪港通”正式开通,在沪港两地股票市场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开通“沪港通”意在()

①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 ②促进两地资本市场资金的跨境流动 ③杜绝两地股票市场投机交易 ④降低两地资本市场交易费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本题以沪港通为时政背景,考查学生对股票、资本市场等的认识。

8.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值占商品进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且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十余年中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这种状况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企业提供的服务大部分不可参与贸易 B.我国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滞后,竞争力弱 C.服务贸易个性化强,容易遭遇贸易壁垒

D.我国服务市场条块分割严重,市场不统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A表述错误排除,我国企业提供的服务可以参与贸易;C不符合现实排除;D表述错误排除,我国正在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我国之所以服务贸易处于逆差,是因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还需要调整和完善。B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外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的知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凡经人大及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

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回答9~10题。

9.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旨在()

①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行公职的神圣感和责任感 ②强化宪法监督,推进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③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④弘扬法治精神,督促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本题以依法治国为时政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以及政府要依法行政、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知识。

10.“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规定()①表明行政机关不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②强调公共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 ③能够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 ④有利于厘清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边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意思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要依法行政,②符合题意入选;法律赋予了公民权利与义务,政府无权超越法律设定权力,这就界定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④符合题意入选;行政机关有权制定行政法规,①表述错误排除;题意是对政府行使权力的要求,而不是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

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知识

11.某县在乡镇“群众考干部”工作中规定,对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考评,由村民代表做考官,考评内容包括农村工作的亲历感悟、农村政策的解读、农村实情的掌握情况等,考评成绩直接影响干部的奖惩。“群众考干部”的做法()①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 ②推进了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 ③是村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

④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知识。

12.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评价。惩治腐败()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 ②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的体现 ③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经济建设是我们目前的中心工作,①表述错误排除;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说明党加强自身建设,从严治党。有利于提

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②④符合题意入选;党的领导方式有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党的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题意没涉及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③排除;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以当前热点反腐为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等知识。

13.201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各民族群众,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做好新疆工作()①意在改革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在要求 ③是维护边疆安全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④是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

14.2014年初,部分西非国家爆发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截至2014年底,中国向埃博拉疫区提供了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的传染病专家和医护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积极帮助疫区国家开展防疫工作()①显示中国具有防控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实力 ②表明国际援助是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有效途径 ③体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 ④表明中国积极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本题以非洲疫情为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主权国家的知识、国际新秩序的知识。

15.“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表述错误排除;文化权益是法律赋予的,不能随便扩大和缩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有利于实现群众文化权益,而不是扩大权益,④前半句表述错误排除;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②符合题意入选;这些文化节目和活动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③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塑造人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

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

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17~18题。17.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珠算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①符合题意入选;中国珠算实用方便体现了其实用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其文化价值,②符合题意入选;③表述错误排除,直

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④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的知识以及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关系。

18.中国珠算成功申遗()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③④符合题意入选;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题意没涉及创新中华文化;②与题意无关排除,题意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的知识。

19.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 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 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表述错误排除;④表述错误排除,错在“决定于”;根据题意“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①符合题意入选;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符合题意入

选。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20.“逆水行舟,一篱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引起质变,A表述错误排除,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B表述绝对化,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故排除;质变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D表述错误排除;根据题意“一篱不可放缓、一滴不可弃滞”说明了放弃一滴、一篱都可能实现不了质变,强调了量的积累的重要,C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1.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毛泽东的话说明要善于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①符合题意入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表述错误排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属于哲学,当然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入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是主观条件,也可能是客观条件,④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主观能动性的知识。

2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成为优质木材,桉树被引进美国后,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环境,成为“废材”说明联系多种多样,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性,③符合题意入选;桉树被引进到美国,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成了“废材”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引起桉树是想要优质木材,结果桉树成了废材,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入选;稳定的联系存在,①表述错误排除;联系是客观的,包括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知识。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3题~第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6题~第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23.(10分)辨析题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应提高税率。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答案】(10分)答案要点:

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全面。(2分)在税率降低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财政收入。(3分)但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增加纳税人负担,挫伤生产经营积极性,导致税基减少,财政收入下降。(3分)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扩大税基。(2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此题要掌握辨析题的解题思路,逐句分析,不遗漏任何理论分析点,正确的指出正确原因,错误的分析错误理由并且指明正确的观点,注意分析要围绕主题,不能偏离方向。本题前半句正确,分析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关系,后半句不科学,要回忆课本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具体措施,其次考虑不同情况下提高税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并且还要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最根本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税收和财政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和措施等知识。

24.(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大数据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10分)(2)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答案】(18分)答案要点:

(1)便于全面高效收集与整合交通、环境、资源、户籍人口等信息;(2分)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水平;(3分)能够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提高行政效率;(3分)有利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2分)

(2)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3分)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2分)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3分)【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试题,此题考查的只大数据对政府公共服

务方面的影响。可以首先回忆课本知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性质宗旨等知识,其次要分析材料,获取材料有效信息,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有利于政府收集信息;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有利于政府提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等。

(2)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审题,首先审设问,确定理论分析角度是认识的发展和创新的作用,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可以考虑认识工具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水平;思维方式归根到底由实践决定的。其次审读材料,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大数据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考虑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政府的职能、宗旨、认识的发展、创新的知识。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10分)

(2)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10分)

【答案】(20分)答案要点: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3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4分)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3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

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3分)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3分)【解析】

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的方向确立理论分析点。设问的方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可以考虑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的知识。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就可以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也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明确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意识作用,可以首先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不用性质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不同;其次根据设问的方向可知属于原因意义类试题,可以围绕设问方向明确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对各国人民、对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都发挥积极作用。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等知识。

请考生在第26、27、28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26.(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相比,有哪些理论创新? 【答案】(8分)答案要点:

认识到商品和价值不是永恒的范畴,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4分)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4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准确再现能力。此题难度不大,要通过和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对比,找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创新。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明确马克思认识到商品和价值不是永恒的范畴,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等知识。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等知识。

27.(8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2年以来,美国总统由民主党人担任,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国会议席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情况见下表。

根据材料说明美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对国家权力运行的影响。【答案】(8分)答案要点:

2012年,民主党人担任总统,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控制国会参众两院;2014年之后,民主党人继续担任总统,共和党单独控制国会。(3分)由国会参众两院之间互相扯皮变为总统与国会之间相互掣肘和推卸责任,总统的行政权受到更多限制。(3分)总统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绕过国会立法、推行政策的可能性增加。(2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表型试题,解答此题要注意背景材料,围绕的主题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两院的席位变化展开的,而且2012年和2014年有不同的变化,注意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其次要通过图表中的变化回忆课本相关知识。注意设问的方向分析美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对权力运行的影响,变化的表现有由国会参众两院之间互相扯皮变为总统与国会之间相互掣肘和推卸责任,总统的行政权受到更多限制。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国的两党制、政体以及美国国家权力运行的知识。

28.(8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金兴安幼年时父母双双离世,靠吃百家饭活下来他心怀感恩,努力进取,历经艰辛,最终

成为一名资深编辑、知名作家。为改变家乡文化生活落后的面貌,报答乡亲们的关爱,金兴安退休后克服种种困难,自费创办农家书屋,为落后的偏远乡村送去知识的甘霖,农家书屋成了当地农户的“技校”、师生的图书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乐园。2014年9月,金兴安荣登“中国好人榜”。

运用公民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道德对金兴安成功人生的意义。【答案】(8分)答案要点:

道德对个人发展、人生事业具有重要作用。(2分)感恩回报的道德情感和信念引导金兴安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提升自我、塑造完美的人格;(3分)激励他以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断进取、克服困难、回报社会、取得成功。(3分)【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题意确定知识限定范围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知识中道德对人生的意义,我们可以先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道德对个人发展、人生事业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审读材料,材料是正面的事例,主要说明良好的道德引导金兴安不断塑造完美人格,他心怀感恩,努力进取,历经艰辛,最终成为一名资深编辑、知名作家说明他有坚强的意志品格,克服困难、回报社会。考点:本题考查道德对人生的意义的知识。

海南高考政治试题(精美word版) 篇2

LastMonday, my father would be on a business trip for five days.Having gotten my promise of being great at home and taking care of my mother,he rest assured and put his luggage into the trunk of his car. Seeing my father’sdriving away, my mother and I waved our hands and said goodbye to him. For amoment, I began to miss my father, wishing that he would be safe and well thenext days。

I thoughteverything would go well, as this was not the first time that my father had beenaway for several days. Yet, unfortunately, my mother caught a cold the nextmorning. Looking at her pale face, I experienced high levels of anxiety.However, I told myself that I had to calm down and look after my mum, as Ipromised to my dad. The moment I got my mum to sleep, I put cold towel on herforehead, found pills in the medicine box, and made some noodles for her. Luckily,she waked up and felt better, after taking the pills and the noodles. That herfever was gone relieved and satisfied me a lot。

海南高考政治试题(精美word版) 篇3

6)教育学:政治、外语、教育理论。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8)医学:政治、外语、医学综合。9)体育类: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第一部分 政治

1、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2、成考政治论述题考试重点

3、附模拟试卷及冲 刺试卷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 生产实践活动。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 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论十大关系》

22.1 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 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 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 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 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 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 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 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 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 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 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 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 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 集体经济

1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 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 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 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 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 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晋绥干部会议上 的讲话》绥sui3 121.从1 927年1 1月到1 935年1 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 新三民主义

1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125.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 初步形成 1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 先进性 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 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1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1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3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1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 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1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依法治国 1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 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1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 1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 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 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1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153.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辛亥革命

15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1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6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63.从1 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 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 形成轮廓 1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6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要靠自己发展 1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社会主义性质的

1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 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1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1.认识的主体是指: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8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 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18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生产工具的水平184.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8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政治斗争 186.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 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187.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188.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189.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90.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9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193.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 中国七大

194.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

19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197.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198.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0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0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2.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0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20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 政治保证 20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07.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09.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2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21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12.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13.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唯心论

2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5.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6.认识的客体是指: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218.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1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0.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21.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2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南昌起义 22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反对本本主义》 225.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 城市合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226.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227.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 中共四大 2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0.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 不要四面出击

231.1 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3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3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234.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23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3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238.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1.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42.现价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24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5.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和合作

24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47.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4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9.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50.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5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5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合 253.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5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257.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帝国主义的入侵

258.1 948年1 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将革命进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60.‚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

261.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 中共四大 262.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 党的建设的状况

26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的问题

264.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 《五四指示》

265.毛泽东在1 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 《改造我们的学习》

26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67.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26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269.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发展 27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2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72.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 科教兴国战略

27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275.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2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们服务 27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278.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 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279.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80.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成考政治论述题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

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第一,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其次,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变革,科学地解决了旧哲学所不能解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哲学以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 ‚代替论‛ 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的 ‚取消论‛ 都是错误的。

第二,哲学内容上的变革。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

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裂的状态。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结束了 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成为科学。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并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备而严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崭新阶段。第三,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有了 自己的精神武器,结束了旧哲学只是剥削阶级专利品的历史。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统一,完整地体现了哲学应当承担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作用,它不同于旧哲学只是停留在用不同方式说明世界上。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同旧哲学有着根本区别,成为 自有哲学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试从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以及其本质特征等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含义、内在根据、实质和基本途径)。

(l)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去运用它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种世界哲学。但相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而言,又是一种外来哲学。因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必须中国化的内在根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在实践中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同时又必须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成为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3.试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

(1)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是在对中国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方法、道路问题的探讨和激烈争论中进行的,是直接与当时中国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

(2)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数年的努力,实 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继承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3)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经过了艰难曲折,出现了不少失误,我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了继毛泽东思想之后的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称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物质世界具体性质和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由物质所引起的,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最终的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歪理邪说,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二,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决不能从主观想象或书本条文出发。这就是在实践中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5.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在实际工作中,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自以为是,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的表现。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以下原理: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这正是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认识路线所要求的。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坚持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有相对稳定性的一面,又必须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实际工作的方针、改革,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时空条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就坚持了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原理,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超历史,超时空的‚左‛的倾向,也要反对落后于时空条件变化的右的倾向。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实际情况,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坚持了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理。总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坚持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则,也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因此,它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3)我国当前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就是要看它是否从这个实际出发,是否符合这个实际。

6.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1)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透过现象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所谓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人通过实践按照自己的尺度去安排原来的客观世界。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第一,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为了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的活动就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不能实现正确地认 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考虑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做到科学决策、科学实践。第二,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才能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发展。第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结合起来。既要反对那种无视客观规律、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注意避免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不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和机械论的消极无为的思想。

4.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l)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行动,促进事物合乎规律地发展; 错误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阻碍和破坏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根据客观实际,按规律办事,即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2)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反之,从主观愿望和书本出发,必然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 目 的巨大成就。只有不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成考政治考试重点论述题二

1.试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3.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与‚两手抓‛ 的重要意义。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3)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4.阐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展就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① 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实干苦干,稳步前进,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方面进行长期的量的积累。②而当事物经过量变的准备而面临质的飞跃时,要敢于并善于抓住机遇,推动事物走向新的阶段、跃向新的台阶。急躁冒进,会欲速则不达;过于保守,又会坐失良机,推迟发展进程。③只有二者辩证结合起来,才能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并说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没有发展。第二,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保留了其中积极的因素,辩证的否定又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3)作为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意义。①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必须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②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必须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6.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①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并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②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又回到出发点,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因而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③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3)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的盲目乐观的倾向,在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思想路线是哲学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化,即作为指导思想而体现于实际工作各 个方面的哲学路线。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最精练、最简要的概括。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也简称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表现在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具体化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实践,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和群众的实践活动作为党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论依据。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目的,就是要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而不是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反映论。)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同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的过程。党的思想路线正是体现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历史的经验证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否正确,是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3)实践论的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8.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l)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曲折上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是: 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 者是前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理由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的观点。‚从群众中来‛,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思想的来源,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 其实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发动群众贯彻执行,并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过程,是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理性认识的过程。坚持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是认识无限曲折上升式发展的过程。

9.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l)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二者是对立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属性,它们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是有区别的。其次,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之中有相对。其二,相对真理可以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也就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正确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绝对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鼓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了‛,怀疑和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个别观点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这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是相对真理,不能把它变成僵死的万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这一点,也就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因此,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典范。

10.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意

(l)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过程,人们认识的任 务就是要求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题目:试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而不是离开具体时间、地点、条件的抽象的永恒的符合。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符合的正确认识,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和客观事物发展的一定过程的正确认识,人们不可能超越实践和事物发展的历史阶段,去追求和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3)随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向前推移,已经形成的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会变得不统一,这就要求人们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实践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实现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新的统一。总之,这种统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4)人们的认识落后于或超越于客观实践和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样就会犯右倾保守主义或 ‚左‛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损失。

右倾保守主义错误: 陈独秀――认识落后于客观事物和历史的发展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王明―― 超越了客观事物和历史的发展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天等于二十年等

成考政治考试重点论述题三.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科学技术虽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当它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就会引起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发生重大变化,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2)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不仅是一般的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因为: 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古代,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人们体力劳动;在近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主要因素仍然是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的投入;而当代,科学技术因素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比重中超过一半,有些地区和部门甚至高达60%?90%。从而,科学技术因素成为与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相区别的基本特征之一。②科学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 22 中。无论是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劳动工具的变革和创新、劳动对象的开拓,还是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生产活动最优化的组织管理,都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作用来实现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已经一体化了,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③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①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重大贡献;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性地位,认识‚科教兴国‛ 的重要性。③现代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把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求我国必须发展高科技的知识经济,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2.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告诉我们,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既不能抽象地说人口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增长越快越好,也不能反过来说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增长越慢越好。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2)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期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3)我国造成严重的人口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我国面临的严重人口问题,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进行调节和控制,降低出生率,把过多的人口数量逐步降低; 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我们既要看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又要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3.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l)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4.运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说明我国当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l)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2)这一原理对我国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存在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的社会意识、思想道德,它作为主导方面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腐朽、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思想道德,它腐蚀毒害人们的心灵,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这一原理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是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道德观,教育人民,对干部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抵制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腐朽的思想道德观,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5.试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正确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

(l)传统文化通常是指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它或指历史上延续下来已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或指本土的民族文化。一般说来,本民族的文化由于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代表着本民族的整体意识和价值取向,往往更具有巩固性、持久性和相对稳定性,也更容易从历史上沿袭下来。因此,传统文化一般也就是民族文化。(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正确地对待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第一,文化是有继承性的,任何一种新文化的诞生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民族的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决不可视而不见,更不能视为包袱,丢掉了之。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第二,传统文化是有两重性的,必须正确对待,批判继承。任何传统文化都可以分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一方面,任何一种文化,总有其积极的、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存在某些落后的、消极的、保守的因素。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6.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

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2)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部门发展又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生产力,就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性质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应该一开始就急于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又很不平衡,既有机械化、自动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又有半机械化生产和手工生产。因此,应该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同这种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建立在机械化、自动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意义重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要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发展‚三资‛企业,在整体上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4)总之,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是正确的。

7.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是上层建筑的根源;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性质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变化 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在服务方向上,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服务形式上,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影响,使自己的经济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在服务效果上,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而对社会和生产力起促进或阻碍作用。(3)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政治上层建筑。②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经济健康运行、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任务的重要保障。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都是以独立法人的资格走向市场,在平等竞争中求得自身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公平竞争与合法经营。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惩治腐败、制裁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实现我国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8.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是上层建筑的根源;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性质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在服务方向上,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服务形式上,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影响,使自己的经济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在服务效果上,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而对社会和生产力起促进或阻碍作用。(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等。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重要反作用主要是: 其一,通过教育,抵制种种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袭,防止损害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种种社会丑恶现象的蔓延。其二,通过教育,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其三,通过教育,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水平,反腐倡廉,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巩固、完善、发展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自觉性,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9.运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根据这一规律,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2)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体制)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是:①党政不分,既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又影响党对大政方针的领导和自身的建设;②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③干部制度不健全,在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免、奖惩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能促使干部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④法制不完备,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存在;⑤权力过分集中,社会主义民主发扬不够充分,人民群众不能对政府各部门及成员进行有效监督; 等等。(3)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革除这些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10.试述 ‚生产标准‛ 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原因的。社会发展过程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使整个生产方式得到更新,在此基础上,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形态以及全部社会生活都或迟或早发生相应的变革,社会进入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因此,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及其发展决定的。(2)生产力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社会进步的基础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及其满足社会需要的实际程度,既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3)所谓‚生产力标准‛ 就是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而也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一,它既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明确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它符合中国国情,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据此,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地将发展生产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第三,它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排除干扰、坚定不移地促进生产力发 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1.试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基本内容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的贯彻和体现。(3)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的贯彻和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运用。(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具有重大意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根本前提。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实现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从而使党的事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服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从而使党的事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服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从而使党的事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服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从而使党的事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模拟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A.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 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C. 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D.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2.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A.武力统一

B.只争取和平统一

C.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3. 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A.坚持‚三个代表‛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4.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是()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C.循序渐进,由初级到高级 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5. 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6.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A.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B.通过政治谈判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通过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通过政治谈判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不使用武力

7.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已进入()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8.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标志是()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9. 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中产阶级

C.一个独立的阶级 D.小资产阶级

10.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竞争是()A.军事实力的较量

B.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 C. 人口数量和物质资源的较量

D. 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1.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是在()A.开始委托订货之后 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之后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之后 D.实行了统购统销之后 12.1951年至 l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B.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化、反贪污、反官僚主义

13. 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解放南京 D.北平和平解放

14. 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民主专政组织形式的会议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B. 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常委第一次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第一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15.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社会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叫()A.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17. 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8.可能性是指()A. 主观想象的种种目标B.一定会实现的东西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D.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事物

1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A.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B.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20.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统一 C.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的统一 D.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

2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人民群众是指()A.全体劳动者

B.被剥削阶级与被压迫阶级 C.除领导以外的普通百姓

D.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 22.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心理特征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自然属性 D.人的社会属性

23.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革命原因不同 B.革命对象不同心 C.革命动力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24. 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A.经济工作 B.政治工作 C.军事工作 D.行政工作

25. 中国共产党同顽固势力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是()A.有理有利有节 B.独立自主 C.武装对抗

D.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26. 在党的七大上对党的优良作风第一次作简明概括的是()A.毛泽东的政治报告

B.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 C.朱德的军事报告 D.中国共产党章程

27.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32()A.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B. 王明等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克而斗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C.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D.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其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29.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考,始于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为什么要进行党的建设,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C.为什么要进行党的建设,怎样进行党的建设 D.要不要进行党的建设,怎样进行党的建设

30. 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A.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B.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C. 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D. 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3.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A.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B.坚持改革开放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34. 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A.党的生命

B.社会主义的生命 C.人民的生命 D.共产主义的生命

35.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促进物质文明建设 B.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C.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D.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6~40为时事政治题(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 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 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42.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 l0分。共30分。43. 简述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44. 简述社会进步概念的科学内涵。45. 简述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 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附: 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模拟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 D2. C3. C4. A5. C6. B7. B 8. D9. Al0. D11. Bl2. Bl3. Cl4. A 15. Bl6. Bl7. Dl8. Cl9. A20. A21. D 22. D23. D24. B25. A26. A27. C28. A 29. A30. D31. C32. D33. D34.B35.C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正确。

(1)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

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2)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一定量的投入去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出。我国

经济活动效益低下,这已成为经济生活中多种矛盾的症结所在。

(3)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满足需要;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2.正确。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这是因为:

(1)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是同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本质根本不相容的。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消除剥削制度、消除腐败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2)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

会葬送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如果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某些高层领导层发生腐败,党和国家就会发生 ‚改变面貌‛ 的问题。

35(3)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果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惩治,中国共产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腐败根本不相容,但我国仍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因此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是严峻的、艰巨的。要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力求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 ①它是任何社会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②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③它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④它是人们社会认识和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

(2)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深远意义:①唯物史观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唯物地、辩

证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使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一次有了完备的形态,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②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③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④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我们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走历史必由之路,从事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指南。

44.(1)社会进步是指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合乎规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也包括社会生活的进化与变革。

(2)正确理解社会进步要注意:①社会进步是社会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社会进步是

一个有方向的概念,只有社会合乎规律的前进性与上升性运动才是社会进步,而各种形式的复辟、倒退、逆转等,虽然也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但不仅不能称为社会进步,反而是社会的倒退。②社会进步是社会的整体发展。社会进步是一个整体性概念,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还不能说是社会进步,只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进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45.(1)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另一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两者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就是要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对敌人实行专政,就是对内镇压被推翻的反动阶级的反抗,对外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了充分的民主,36 才能有效

地对敌人实行专政; 也只有对敌人实行强有力的专政,人民内部的民主权利才有保障。

四、论述题:20分。

46.(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思想路线是认识路线在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化。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表现在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具体化为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实践,坚持

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就是要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党的思想路线正是体现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5)历史的经验证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模拟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趣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地质学和胚胎学

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C.机械力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3.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4. 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客观规律 D.社会实践

5.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根本上是因为()A. 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 D.人民群众掌握了科学技术 6.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C.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D.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7. 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8.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积极防御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战略进攻

9.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为了()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实现民族独立

D.帮助工人阶级夺取政权

10.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发展先进生产力 C.发展先进文化 D.巩固执政地位

1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消灭贫穷,走向共同富裕 D.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12.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是在()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3.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是()A.十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14.下列各种收入中,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A.集体企业中职工工资收入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C.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D.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

15. 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A.政协委员 B.党代表 C.人大代表 D.人民团体代表

16.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A.思想作风建设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C.领导作风建设 D.组织建设

17. 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六届二中全会 C.中共四大 D.中共五大

18.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19.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A. 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B.它的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C.它以反帝反封建作为两大革命任务

D.它是以武装的革命的反抗对武装的反革命

20. 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邓小平是

A.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B.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C.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D.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21. 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B. 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2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依法治国

23.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立的方案是()A.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B.工农专政共和国 C.人民民主共和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2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党派主张建立()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人民民主共和国 C.国民党***国家 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5.工农民主政权实际上是()A.工农联盟的政府

B.工、农与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 C.工、农与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

D.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联盟政府 26.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参议会制度

27. 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从事社会活动的人们

C.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们 28.历史客体是指()A.地理环境

B.社会物质财富 C.社会精神财富

D. 历史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一切事物 29.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C. 自然规律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变化莫测

D. 自然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们自觉活动而实现30.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质的是()A.哲学、自然科学、语言学

B.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C.政治思想、道德、艺术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3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 生产力是热与自然之间,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原本的、第一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因素 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关系 32.国家的本质是()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B.保障社会秩序安定的机关 C.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 D.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33.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34. 先进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因为()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3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B.接近发达国家水平C.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6~40为时事政治题(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 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 提倡以德治国就不需要依法治国。

4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 l0分,共30分。

43. 如何理解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的历史责任? 44. 为什么说在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5. ‚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 论述社会发展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附: 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模拟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D2.C3.A4.D5.C6.B7.A8.C9.B10.A11.B12.D13.B14.A15.C B17.C18.C19.D20.B21.A22.C23.A24.A25.D26.B27.A28.D29.D30.C 31.A32.C33.A34.A35.D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错误。

应正确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是相互区别的。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

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落脚点。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

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3)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

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42.正确。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

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判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 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

(1)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

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 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

竞争。

(3)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点上的主要支撑因素,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对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4)知识分子作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 公民的培育者和优

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在实施科教兴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同广大工人、农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4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在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

(1)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

的高度发达的

经济文化。在我国,要创造使民主得以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条件,不经过长期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2)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这些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严重

障碍,但要完全清除它们,却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3)认清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对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客观发展过程的认识,对于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形式、制度、措施、办法的选择,对于民主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观察和处理,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依靠反复实践、勇敢探索和长期经验的积累。

45.(1)理论意义表现为: ① ‚一国两制‛ 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按照 ‚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允许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② ‚一国两制‛ 构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丝毫不能动摇和改变的原则问题。同时,允许台、港、澳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又表现出极

大的灵活性。③‚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国两制‛ 的构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实践意义表现为:①‚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有利于保持港

澳台地区的稳定租繁荣。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②‚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中国一贯主张国际争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反对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一国两制‛ 构想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四、论述题:20分。

46.(1)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表现在: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总过程来看,社会形态更替的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②从每一民族具体的历史进程看,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冲击或干涉,一般也都会经历上述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45(2)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表现在: 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次序是多样的。有的国家由

于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发展中会跨越某一个甚至某几个社会形态,直接进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②社会形态的具体存在和运行模式是多样的。即使是相同的社会形态,不同国家或民族也会有各自的特点。③社会形态更替手段与方式是多样的。有的要经历严重的社会冲

突、社会动荡,也有的会相对平缓。④各民族的进步是不平衡、不同步的。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

(3)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社会进步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必然表现。统一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的前进趋势和必然要求,多样性则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特殊性和解决各自矛盾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统一性表现为多样性,多样性体现着统一性。

(4)深刻认识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我们,就当代中国实际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任何人也不可改变的,但强调中国特色,则中国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体现了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极其生动而具体的范例。

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模拟测试卷(三)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理论和经验论

2. 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A.诡辩论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4.认识的主体是指()A.一切有生命的人

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5. 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口因素 B. 自然环境 C.社会心理 D.生产方式

6.阶级斗争是指()A.本阶级内部的斗争 B.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C. 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D. 思想观点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7. 社会进步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人与人的团结协作 C.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人性的复归

8.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 自力更生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共二大

10. 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A. 《井冈山土地法》

B. 《兴国土地法》 C. 《五四指示》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主主义

12.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D.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A. 旧中国向中国过渡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调整、巩固、提高

D.三者兼顾、国家利益至上

15. 邓小平把当今时代主题概括为()

A.和平与发展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发展现代科学技术 D.改革与发展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A.阶级性 B.先进性 C.群众性 D.纯洁性

17. 我国改革前的失误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

1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概括为()A.一个中心 B.两个基本点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一个中心、一个基本点 19.教育是基础,科技是()A.前提 B.保障 C.中心 D.关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

B.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 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D.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21.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依法治国的目标 D.社会稳定的大局

22.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A.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 B.教育和文化建设

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C.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3. 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A.单极化 B.两极化 C.三极化 D.多极化

24.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A.1998年7月1日和 l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和 l999年7月1日 C.1997年7月1日和 l999年12月20日 D.1998年12月20日和 l999年7月1日

25.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A.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B.改善党的领导 C.加强群众监督 D.加强思想教育

26. 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是()A.党的十六大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7.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以上全对

28.90年代,我国对外开发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 B. 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 C. 吸收外资到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29.政治体制是指()A.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B.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C.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D.政权的组织形式

海南高考政治试题(精美word版) 篇4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携此完成6-8题

6.2月7号,当恩克斯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城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 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重和汾川河流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五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下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优势。(6分)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10分)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4分)(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4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43.【旅游地理】(10分)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国家农产品地理标态认证。“佛手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6分)(2)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开展的旅游项目。(4分)

44.【环境保护】(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分)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地理

1.A 2.D 3.A 4.C 5.C 6.A 7.D 8.B 9.B 10.B 11.D 36.(l)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6 分)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10 分)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4 分)

(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4 分)37.(l)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8 分)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6 分)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4 分)(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4分)

43.(10 分)

(l)(6 分)效益:提高“佛手山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延长产业链,(引领“佛手山药”由传统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提高“佛手山药”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

(2)(4 分)旅游项目:观光项目,如设立“佛手山药”展室(陈列馆)等;体验项目,如佛手山药采挖等;购物项目,如建设“佛手山药”农副产品一条街等。

44.(10 分)

(l)(6 分)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 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上一篇:东涌中学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总结下一篇: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