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2024-10-07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共8篇)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篇1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一、唐诗:唐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1、唐诗数量空前。(约五万首,主要见于《全唐诗》)

2、唐代诗人数量空前而且遍布社会各阶层。(约二千二百多位)

3、题材广、流派多: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政治诗、讽喻诗、咏史怀古诗、闺怨宫怨诗、友情送别诗,咏物言志诗等

4、体裁丰富,众体皆备:骚体诗、歌行体、乐府、古风、格律诗(近体诗)的各种形式等。

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行”的乐曲的意思。由于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乐府:本指西汉建立的古代音乐官署,后借代为古代诗体之一。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及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

5、名篇多。

6、求新求变,充满创造精神。

二、初唐的诗歌成就: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风骨、声律、意境等方面的贡献)

1、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由于更朝换代,初唐时期的诗坛普遍弥漫着南朝齐梁时期的诗歌遗风,即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他们反对南朝齐梁诗歌遗风,倡导“骨气”刚健之诗,他们的诗重视抒发自己的情怀,呈现出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激昂的艺术力量,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代表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写于狱中的《在狱咏蝉》等。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如杜甫便写诗给予评价。难点:对杜甫“四杰”赞诗的理解。

2、陈子昂: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

风骨:诗歌内容与形式、整体构造与感染效果的要求。(刘勰《文心雕龙》)

3、沈宋(沈全期和宋之问):继承和发展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

沈宋体的特点:一是四声二元化,即把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二是积极了粘式律的问题,“粘”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须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

4、张若虚与刘希夷等人的诗歌意境创造。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压倒全唐之作。

三、盛唐的诗歌成就:唐诗的巅峰KCB齿轮油泵时期(盛唐气象)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的诗歌特点:空灵的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和《鸟鸣涧》等。

孟浩然的诗歌特点:风格清淡,长于写景及隐逸生活。如《宿建德江》和《过故人庄》等。

2、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

其他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等。高适的《燕歌行》等。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王翰的《凉洲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之涣的《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ZYB-B可调压齿轮泵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李白的诗:唐代浪漫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四、中唐的诗歌成就:唐代诗风的转变,唐代诗歌成就的另一高峰

1、杜甫的诗: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难点:

拗体七律:“拗”为诗律术语,律诗中凡不符合平仄要求的字称为“拗”。凡出现“拗”字时必须采用补救的方法,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仄该仄的用平,称为拗救

2、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的诗

3、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瑰奇怪谲

4、元白诗派:新乐府运动及新乐府诗的创作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成就。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竹枝词》(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柳宗元的《渔翁》《江雪》(千山鸟飞可调压渣油泵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五、晚唐的诗歌成就:唐诗风貌的又一次转变(抑郁悲凉为主)

1、以杜牧、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咏史诗。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

2、以杜牧为代表的写景抒情诗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等

3、以“温李”为代表的情爱诗 李商隐的《无题》等。

4、其他诗人

六、唐代:词的开端及初步发展时期

1、民间词的开端:敦煌曲子词

2、文人词的开端:相传盛唐李白的《菩萨蛮》及《忆秦娥》是最早的词作。

3、文人词的发展:中唐张志和、刘禹高压渣油泵锡、白居易等人的词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居易的《忆江南》等词

4、文人词的成熟: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词

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妆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七、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

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词的体制与题材与温庭筠等的《花间集》相近,清丽、婉约、闲雅。

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KCB-300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欧阳修的《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柳永时期:慢调,雅俗共赏。如《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3、苏轼时期:豪放词风,“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

4、周邦彦时期:婉约词风。

北宋时期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婉约女词人李清照。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八、南宋:词发展的又一高峰

1、辛弃疾的词:爱国主义词作的杰出代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2、姜夔的词:婉约派词的代表 咏梅词《暗香》《疏影》等。

九、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1、从诗词和音乐的关系上来看

词与音乐的关系比诗与音乐的关系齿轮油泵kcb 55更密切:诗从原始歌谣到《诗经》,都是诗乐一体,诗要配乐而歌,而且诗的音乐生命高于文学生命;屈原的《离骚》开始将配乐演唱的“诗”(此种诗重在抒写群体心态)演变成纯语言艺术的“徒诗”(此种诗重在抒发个人情怀),开始了个人独立歌唱的新时代;汉末建安时期,摆脱音乐而写诗,逐渐成为诗歌创作的潮流,诗的文学生命开始高于音乐生命;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永明体”更是转向用诗歌内在的语言的声韵不同、语调的抑扬变化所产生的音律美,代替从诗的外部配加上去的音乐美,标志着纯语言之诗发展到了一个日臻完美的阶段。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早期的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唐五代时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两宋词人词集的名称中,有称“乐章”“乐府”“歌词”的,均表明了词的音乐性质,可以说,词体文学是词与乐的较为完美的结合,音乐对词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南宋后,词已经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但音乐的烙印依然存在。

诗的合乐与词的合乐有所不同:首先是配合的音乐体系不同,诗所配合的是先秦的雅乐和六朝的清乐,而词所配合的是隋唐时的燕(宴)乐。其次是配乐的方式不同,诗与乐的配合方高压渣油泵式是“以乐就诗”,词与乐的配合方式则是“以词就乐”,倚声填词。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诗的句式整齐,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整齐美与错落美);诗的句法比较固定、单一,词的句法灵活多样。

诗歌句子的内部结构:四言诗一般是上二下二。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五言诗一般是上二下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七言诗一般是“四三”或“二二三”。“四三”如: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二二三”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等

词的句法:依从乐句的节拍而调整NYP高粘度泵变动,不管是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还是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不同的词谱均有着不同的句法。

此外,诗歌总的句数一般是偶句,而且都是一句起句,一句对句,很整齐,而词的句数和句与句之间,则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见整齐。

诗的押韵比较固定,词的押韵呈多样化。

诗歌:两句一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偶句必须押韵;必须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重韵、叠韵和句中韵。

重韵:连续两句重复一韵。叠韵:连续两句或句中连续两字重复一韵

词:每种词调有着不同的押韵规则,既可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也可三、四句一韵等;词韵可平可仄,也可平仄通押;一首词中,可以换韵;可以重韵、叠韵和句中韵。

词的重韵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五、六句:知否?知否?

词的叠韵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诗的对仗比较固定,词的YHB润滑油泵对仗多样。

对仗的基本要求:诗一般要求某两句(必须是起句与对句)必须对仗,而词比较灵活。诗没有分片,而词结构上一般分片。(两片为主,三片及四片较少)

诗的体式较少,词的体式丰富。

3、从诗词的题材上看

诗歌的题材特点:从“诗言志”(《尚书》观点)到“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观点)的理论主张的变化,即从偏重政治主题到重视抒情。诗歌言情的特点:人类共有情感。

词的题材特点:注重抒写恋情,重点是描摹女性。

词言情的特点:个人独有情感,女性化、纯情化及香艳化。

4、从诗词的风格上看

相同的题材,诗与词呈现的风格不同,如怀古题材的诗词;同一作者所写的诗和词风格也往往有所不同,如欧阳修的诗和词,李清照的诗和词,苏轼的诗和词等。

词的总体风格特征:表达个体特殊情感;情感的深度、含蓄蕴籍与细腻婉曲。

5、从诗词的语言特色上看

1、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

如温庭筠、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等YHB卧式齿轮润滑油泵人的词。

2、词的语言追求色彩鲜美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二)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一、唐代以前诗歌的山水描写及山水诗概况

1、先秦时期:自然山水作为诗歌中的背景描写(即不是有意表现山水本身的美,不是对登临山水的乐趣的有意刻画)

《诗经》与“楚辞”中山水描写的比较:同样作为背景描写,在作品中处于陪衬地位,但《诗经》中的山水描写,着重于写山岳的崇高、河水的威力、山冈及河岸的怡人景色等,且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写法单纯而简略,如《秦风.蒹葭》等作品。而“楚辞”中的山水描写,比《诗经》中的描写更进一步,关注山水在人们对大自然的审美过程中的精神价值,利用山水描写间接抒发诗人的某些情感,写作技巧也比《诗经》要高煤焦油泵,如《九章.涉江》、《九歌.湘夫人》、《九歌.山鬼》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产生与山水诗流派的初步形成(1)山水诗的产生:我国第一首山水诗是《观沧海》。这是建安时期“三曹”之一的曹操所写的最著名的一首诗。从艺术上看,它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苍凉的风格和感人力量;从题材上看,它则可以算是一首山水诗,只不过诗人不是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是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的歌咏表达自己的壮阔胸怀和政治理想。全诗的写法是由远到近,由写实到想象,描绘了大海的浩大及景象的美丽壮观,颇具艺术感染力。

(2)山水诗派的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代表诗人:谢灵运、鲍照、谢眺等。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二、唐代以前的田园景色描写及田园诗概况

(一)东晋以前诗歌作品对田园的描写:与山水诗情况一样,基本上没有对田园景色和生活进行直接描写的诗篇,只在诗中有少量的间接描写,作为描写对象的背景出现。

(二)田园诗的开创者:东晋诗人陶渊明,其高压渣油泵代表作有《饮酒》其

五、《归园田居》其

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陶渊明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等。

三、盛唐时期的山水诗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上比较开明、经济上比较发达的朝代,盛唐更是国力强大、思想解放,出现了所谓的“贞观之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学方面也出现了高度的发展,尤以诗歌创作为甚。作为诗歌重要题材及流派的山水诗创作在总体上更是达到了高潮,在风格上涌现了以王孟为代表的清,即清新、清幽、清丽、清远;以李白为代表的雄,即雄豪、雄放、雄壮、雄奇。

(一)孟浩然及王维的山水诗创作

1、孟浩然的山水诗 《临洞庭》简析

难点解释:虚,指天;太清,指太空;函虚混太空,指水天一色;云梦泽,古代沼泽名,在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垂钓者,暗喻当时的执政者张九龄丞相。全诗今文意译:八月的洞庭ZYB重油煤焦油泵湖水势浩瀚,几乎与岸边齐平。远远望去,只见湖水晃漾,天空也仿佛在动荡。水天一色,看不清水与天的分界。洞庭湖水气蒸腾,润泽着云梦泽的草木生灵,使之繁荣茂盛。湖水荡漾,声势震天,如同在撼动着岳阳古城。面对这宽阔的水面,我想要渡过去却无奈没有船只,只能望洋兴叹了。生活在这圣明的朝代里,闲居家中而一事无成真是感到耻辱啊。但我无船又没有钓具,也只能坐在岸上看他人放线垂钓,徒自产生一种仰慕之情而已。

简评:这是一首充满比兴意味的诗作。作者写此诗呈送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含蓄地表达想得到他赏识和提拔的愿望。诗歌开头两句写洞庭湖极开阔也极涵浑,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保温沥青泵流;

三、四句实写湖,其中“波撼”两字用来衬托洞庭湖的澎湃动荡,十分有力;

五、六两句委婉地向张丞相表白心事。最后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地古语,既含蓄地称颂张丞相,也向对方发出希望得到重用的呼吁。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转入抒情,借景言情,充满比兴意味,委婉含蓄,不落俗套。

这首诗与杜甫同是写洞庭湖的《登岳阳楼》一诗颇有异曲同工之处,现加以比较。

附:杜甫的《登岳阳楼》简析

难点解释:坼,分割;字,指消息;孤舟,暗喻自己;轩,有栏杆的长廊;泗,指鼻涕。

全诗今文意译:早些年我就曾听说洞庭湖水势浩大,今天才终于登上这座闻名的岳阳楼眺望洞庭湖。洞庭湖面积是那样地广大,以致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仿佛被割成了两幅,整个苍天和大地也仿佛日日夜夜都在这波涛上漂浮。望着这浩渺的景象,我感到自己是那么地渺小和孤独,亲戚朋友连一点消息都没有,我自身也已经老迈多病,只剩下这只孤零零的小船。可叹国家战乱未己,关山以北依然是烽火不断,凭靠着轩窗远眺,想起国难导热油泵家愁,我不由得涕泪交流。两首诗的比较:相同点是两首诗的结构都十分工整,四联都由起、承、转、合组成;而且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不同点是《登岳阳楼》第二联所写之景比《临洞庭》第二联所写之景的气魄更为宏大,它从洞庭湖面积和水势两方面描绘其浩瀚广阔,表现出一种铺天盖地的宏伟气象。第三、四联所抒之情更加博大深沉,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社会意义更深广,从中反映出杜甫比孟浩然更具思想境界和人格胸襟。

这两首诗被誉为咏岳阳楼的双壁,被题在岳阳楼上,而令后人不敢再题。

2、王维的山水诗

总体特点:一是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即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醇雅的意趣。二是追求画意,将绘画中讲究线条、色彩、构图、意境之美的手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就如苏轼所评价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著名作品有《终南山》及《山居秋暝》等。《终南山》简析

难点解释:太乙,山名,即终南山的主峰,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天都,指长安;分野,古人将天空星宿和地上的州分成ZYB-B可调压式渣油泵若干区域,“分野中峰变”即一峰之隔便属于不同的分野。

全诗今文意译:巍峨高耸的终南山主峰太乙似乎接近着京都长安,它西连群山,远接海角,地域十分广阔。进入山中,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回头望去,身后的白云合在一起,向前望去,青色的雾气缭绕升腾,但走入其中,又仿佛一切都没有踪影了。由于地域太广阔,一峰之隔便属于不同的分野,同一时间里,各个山谷的阴晴也各不相同。我想要继续游山,欲投宿人家过夜,但山旷人稀,只好隔着深深的山涧借问大柴的樵夫。

简评:此诗首联写远景,勾勒了终南山的总体轮廓,突出其高峻广阔,其中“接海隅”是夸饰之语;颔联写近景,描绘登山时所见云气的变幻莫测。作者观察细致、刻画传神,使整幅画气韵生动KCB齿轮泵,又增添了朦胧美;颈联转换角度,写俯视所见景色,突出山的辽阔旷远。此联重点刻画山的骨架脉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尾联以人物(即诗人的自我形象)作为山水画的陪衬和点缀,余味无穷,是全诗诗眼。这首诗总的特点是“不以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胜、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李白的山水诗

总体特色:雄奇、豪放。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如黄河、泰山作为描写对象,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如《将进酒》《游泰山六首》等诗;从艺术手法上3GR三螺杆泵看,李白的山水诗总是充满着奔放的激情及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大量运用等,如《蜀道难》等诗。《蜀道难》简析

难点解释: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君;太白:山名;六龙回日:“六龙”为古代神话传说,指太阳神的御者羲和驾着六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行走;“回日”指山太高,连六条龙拉的车子也只能转回去;高标:指蜀山的最高处;回川:曲折的大川;青泥:山岭名;盘盘:迂回曲折;扪参历井:指登上山顶能摸着参星和井星,参、井为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喧豗:喧闹声;砯:撞击;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峥嵘、崔嵬:都是高峻的样子;所守:指防守剑门关者;锦城:成都别名;咨嗟:叹息。

简评:诗一开头,诗人便出语YCB圆弧齿轮泵不凡,连用了三个感叹、两个惊呼,一个夸张性的诗句,十分强烈地抒发了面对高险之极的蜀道而生发出的异乎寻常的惊叹。接着,诗人融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于一体,发出了深沉的历史感叹。再接着,又用夸张的手法详细描绘了蜀道之难的程度。最后,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因为此诗写于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社会意义的。总体来讲,在这首诗中,诗人袭用乐府古题,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多变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及其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全诗格调雄放,充满积极浪漫主义激情。

(三)杜甫的山水诗 《望岳》简析

难点解释:岱宗,对泰山的尊称;造化,即造物主,指大自然;眦,眼眶。全诗今文意译:五岳之首的泰山究竟有多么雄伟?横跨齐鲁大地,青翠的山峦连绵不断,一望无际。大自然把天地间的所有神奇与秀美,全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上。高耸的山峰入云蔽日,乃至山南山北在KCB不锈钢齿轮泵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别。山中层云上浮,飘拂舒展,令人望去心胸为之激荡不已。竭尽目力,还可以看到飞鸟渐渐隐没于山林之中。总有一天我会登上这高峻的顶峰,把四周矮小的群山尽收眼底。

简析:这是诗人早期的一首名作,诗中描绘并赞美了泰山的奇伟和高大,并借以抒发自己昂然向上的远大抱负,充满了浪漫气息,有别于杜甫作品的总体风格。诗的首联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对泰山的体验,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写细望所见,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是全诗的诗眼。全诗YHB润滑齿轮泵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从远望、近望、细望各个角度写泰山之景,最后两句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寓有进取之意。

此诗与王维的《终南山》的比较:

都是描写山岳的名作,都从各个不同角度写山岳景色,但《终南山》更突出景色本身,并且把绘画中的线条、色彩、构图、意境等运用到诗中,可谓景中有画,而《望岳》在写景中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并且笔触更注重气魄;尾联都是转入写自身,但《终南山》重点是叙述,写的是一幅画面,恬淡、空灵、意味无穷,而《望岳》重点是抒情,表达的是诗人YCB系列圆弧齿轮泵豪迈的气概。

四、中晚唐时期的山水诗

(一)中晚唐山水诗与盛唐山水诗的比较。

盛唐: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大气,骨气刚健,万象纷呈。如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诗。

中唐:清雅闲淡,骨力渐减。

晚唐:骨力更弱,情调落寞。

(二)柳宗元的山水诗

总体特色:善于将压抑愤懑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与景契合无间,风格比较凄清幽冷。《渔翁》简析

难点解释:西岩:指今湖南永州市的西山;清湘:清澈的湘江水;楚竹:楚地之竹,因永州在当时属楚国之地;欸:摇橹声;无心:无意识地,自由自在地,语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全诗今文意译:渔翁夜晚傍船于西山脚下露宿,天亮时便打来清澈的湘水并点燃楚地的竹子烧水煮饭。烟消雾散、旭日东升后却不简他的身影,只听到棹歌一声从青山绿水中传出。回头一看,渔KCB不锈钢齿轮泵舟已在天边顺流而下,只剩下山崖上的朵朵白云似乎正毫无意识地相互追逐着。简评:这首诗写于柳元被贬永州之时,全诗颇具情趣,特别是艺术构思十分奇妙。一二句写夜尽天亮,读者从吸水的声音及燃竹的火光中知道西岩下有一位渔翁。第三句写到“烟销日出”,按里这时渔翁应该露面了,可是反而不见人,正在纳闷之时,第四句笔锋一转告诉我们,原来渔翁划船出去打鱼了。这里“欸”字的运用相当精妙。第五、六句是写景,描述渔船已远去,此时回头一看,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着他的渔船。全诗写渔翁独来独往,突现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含有诗人自况的意味。另外,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远。

五、王绩的田园诗

总体风格:质朴清新,幽静闲适。

《野望》简析:前两句写诗RYB电动齿轮泵人傍晚在东皋伫望所产生的寂寞惘然之感;中间四句描写了薄暮中的山野秋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仿佛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最后两句以伯夷、叔齐阴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情调闲适而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有别于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是王绩的代表作。

六、盛唐的田园诗

(一)总体特色:内容上多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田园生活的温馨和田园中真诚朴实的人际关系,艺RYB系列燃油泵术上多用白描手法,风格淡雅自然,意境清新悠远。

(二)孟浩然及王维的田园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简析

难点解释:故人庄:老朋友所住的庄稼院;黍:米饭;合:环绕;郭:山庄;轩:窗户;圃:谷场和菜园。简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文字上毫无渲染,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朴实形式。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使得朋友的心扉更能为对方敞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近一远地写了故人庄自然环境的优美,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境。“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是写人和事,话题充满着浓郁NYP高粘度保温泵的农村风味,从中我们不难想象到主客之间的谈笑风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句写告别朋友、离开农庄时的余兴未尽、依依不舍,主客间的友情不言自现。这首诗表现出田家闲适恬淡的生活情景,表现出朋友间亲切的感情。全诗语言朴实,但“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语)王维的《渭川田家》简析

难点解释:墟:村庄;穷巷:深巷;野老:农家老人;荆扉:柴门;雉雊:野鸡鸣叫;秀:长出麦穗;《式微》:出自《诗经。邶风。式微》一诗,原句是“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已黑了,为什么不回家安住呢?这里借用来表达欲归隐田园之意。简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两句先写乡村常见的景象,渲染出暮色苍茫的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诗。“野老念牧童,依杖侯荆扉”是写人的活动,给人以温馨之感,是一个充燃烧器油泵满田园亲情的永恒的雕塑。第五、六句又是转写原野的远景。“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再次转入写人的活动,体现了村民之间纯朴的人际关系。最后两句借《邶风。式微》抒发自己欲归隐田园的愿望,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这首诗不事雕琢,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七、宋代的山水词

(一)柳永的《望海潮》简析

本词是诗人年轻时的作品。上片开头三句先写杭州的地理位置及全貌,接着具体写杭州的繁华:“烟柳”三句综合写自然景色和都市风貌;“云树”三句写自然景观;“市列”三句写都市的繁华。下片“重湖”三句先写自然景观;“羌管”三句及“重湖”三句写人的活动以呈现都市风貌;最后两句表明诗人他日若荣升仍将不忘今日好景之意。全词工于铺叙。

(二)欧阳修部分《采桑子》词作简析

第一首:写春天的西湖景色。前半片写荡舟湖面,探寻幽胜;后半片写船行湖面的动作,抒发泛舟雅趣。全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典雅幽美。

第三首:写春天的西湖景色。前半片描绘载酒游船时CLB型沥青泵热闹而欢快的气氛;后半片写酒后醉卧船上所见奇景,描绘出一个晶澈空灵的美好境界。作者在这里所写的游宴西湖之乐,与《醉翁亭记》颇为相通,表达了作者的洒脱情怀。

第四首:写暮春时节的西湖景象。通篇写景而于景中见情,表达了了诗人对春的留恋,流露出淡淡的愁绪。

第八首:写秋天的夜晚泛舟西湖所见的如幻如梦如诗如画的情景。前半片用烘托手法,使静景与动景自然和谐。后半片写心醉神摇的西湖景色,其最后一句是作者晚年生活及思想的写照。全词艺术境界高超。

第九首:写秋天夹套保温泵傍晚的西湖景色,上片重点展示夕照下的景色,意境美丽而清静。下片重点展示月升后的景与情,表现诗人陶醉在大自然中的洒脱情态。

(三)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写出了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湖总的印象;“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两句颇KCG高温齿轮油泵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地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写诗人的内心与洞庭湖一样是澄澈的,心境与物境悠然相会,难以表达。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承接上片最后两句写诗人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自己在岭南一年的坦白襟怀;“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两句写的是当前生活苦况及平和心态;“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最后两句收束全词,余味ZYB煤焦油泵无穷。全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颇有特色,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和谐融合,风格颇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八、宋代的田园词

(一)苏轼的田园词

《浣溪沙》组词部分作品简析

第一首:采用实写手法写谢雨途中眼中所见自然景色及场面,生动活泼,清新喜人,景中见情;写动物的两句是诗眼,采用拟人手法,堪称绝笔。

第二首:上片写以群农村姑娘站在家门口争看州官的情景,下片运用衬托的手法描写丰收后农民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收麦社”是收过麦子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仪式,“赛神村”是一项敬神活动,最后一句是诗眼,言尽而意无穷。

第三首:上片写雨后村中所见,突出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及乡土人情,下片写白发老人在田边捋取尚未成熟的麦穗准备捣一捣充饥的情景及词人与老人的亲切交谈,物与人,情与景浑然一体。

第四首:上片写农村的自然风光及村民从事生产劳动(缫蚕丝及卖黄瓜)的繁忙景象,下片写行人的艰辛。全诗采用白描ZYB-B可调式渣油泵手法,语言活泼而朴素,末句余味无穷。

第五首:写久旱逢雨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上片写雨后农村的清新景色及农民收拾农具准备耕种的情景,下片写田园风光及词人的感受。

总结:这组词从各个角度描绘了田园风光,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关心民生的从政作风,文风朴实、格调清新。

(二)辛弃疾的田园词

1、《鹧鸪天.代人赋》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早春原野上远望的风光,作者选取了桑、蚕、黄犊等,是要突出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词的下片从表面上看,仍然接着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和平板了。仔细品味,下片写景不同与上片,首先表现在写景是有波澜的,词人的视角不仅由平岗推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到城里。其次表现在,词人尽立式导热油泵管是在写景,却不是一味地渲染景致,而是写到了人的活动,使全词显得有生气。词的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议论,是全诗的诗眼,“城中桃李愁风雨”一句是含蓄地感叹当时南宋受金兵进逼的局面,表达词人愁苦的心境。“春在溪头荠菜花”一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前途还存在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乡村中看到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一BWCB沥青泵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首词描述了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必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也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显然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却对夜行人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了这一波澜,便把最后两句收束得更加有力。整首词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到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

第三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难点解释:少府:当时县尉的别称。城阙:指帝王居住之地,即当时的都城长安。三秦:指当时的陕西一带,因本是秦国旧地,秦亡后分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五津:指唐时蜀中YHB立式齿轮泵岷江上的五大渡口。简评:此诗为唐代赠别名作,是王勃在长安送友人去四川时所写的。首联属于“工对”中得“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第三联推开以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可能是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成为千古名句。尾联紧接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全诗别具一格,以开朗昂扬的格调写送别之情,气象壮阔,表现了朋友间以事业为重的观念,充满进取精神。

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高适的《别董大》比较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指咸阳旧城。阳关:古关名,在甘肃敦煌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这位姓元的朋友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全诗先写景,后抒情。所写之景春意盎然,热烈美好,而所抒之情转向婉约缠绵,略带感伤情绪。最后两句是诗眼,语浅意浓,壮怀中带有悲凉之意,惜别中带有关注之情。

高适的《别董大》:曛,指日色昏黄;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说是“皆胸臆语,兼有气骨”。这首小诗虽短,却充分表现了高适诗YHB立式齿轮泵的这一特点。这首诗与《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同样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同样是诗眼,但所写之景昏暗、寒冷、迷茫、凄清,基调哀怨、惆怅、消极,而所抒之情转为开朗、振作、进取。

三、李白的《赠汪伦》

踏歌,唐时民间歌调,踏地为节拍,边踏边唱;此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简洁明了地展示了送别画面,“乘舟”表明是循水道,使我们仿佛看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两字比较含蓄,为下文制造悬念。诗的后两句是抒情,是全诗诗眼,第三句遥接起句,既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是在ZYB增压燃油泵桃花潭,又为结句预伏一句。结句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成为千古名句。

四、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难点解释: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辞,向西面告辞,因广陵在黄鹤楼之东;烟花,指水气迷茫、鲜花盛开的三月春景。简评:这是唐代送别诗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李白送别他的好友孟浩然前往扬州旅行而作的。此诗前两句叙事兼有写景,渲染了一种浓郁的送别气氛,“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3gr螺杆泵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聚会之地,因此一提黄鹤楼,就带出种种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既交代了时令,又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更渲染了一种离别的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被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在碧空的尽头消失,可见目送的时间之长,也可见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挚诚。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处。综观全诗,可以说描述了一场充满诗意的离别,展示了两位风流潇洒的3GR三螺杆油泵诗人形象,余味无穷。

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难点解释:白草,西域的一种草;胡天,泛指西北地区的天气;罗幕,用丝绸制的幕帐;狐裘:狐皮制的大衣;锦衾,锦缎制的被子。角弓,用兽角作装饰的硬弓。都护,官名。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

简评:本诗开头四句先从大处着笔,总写边地的奇寒奇景,一个“卷”字极言北风来势之猛,一个“折”字又从侧面补写了它的强劲有力。“忽如”两句比喻新颖,可谓神来之笔,使全诗平添了不少奇情异彩。漫天大雪给边疆带来了奇寒,“散入”以下四句便抓住军营中富有特征的物件,通过人的种种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军营中的苦寒,从中反映戌边将士生活的艰苦,但因笔力矫健,气势豪放,使人浑然不觉。“瀚海”两句手法夸张,大气磅礴,YCB齿轮泵展示了一幅寒上冰雪图。全诗由此由咏雪转入送别,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中军”以下四句写诗人在边地设宴饯别武判官的情景,重点渲染了送别的气氛。最后四句写诗人送行朋友的情景,余味无穷,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手法异曲同工。全诗以写雪起,以写雪结,将咏雪与送别交织在一起,以雪景衬托惜别之情,洋溢着浓厚的浪漫色彩和异域情调。

六、晏殊的《踏莎行》

难点解释:祖席:古代远行时设宴祭路神的仪式;离歌:送别之歌;香尘:带有落花香味的尘土;嘶:马的叫声;平波:平静的碧波。

简评:这首词写尽了送行的离愁和盼归的思苦,风格婉约,写作技巧高超。词的上阕由三个有声有色的镜头组成,“祖席离歌,长亭别宴”是第一个镜头,这个镜头展示了在送别的宴席上奏起了送行之歌,“离”“别”两字把词的主题全点明了。“香尘已隔犹回面”是第二个镜头,写远行者和送行者虽然已经分手了,距离也越来越远,那扬RYB内啮合齿轮泵起来的带有落花香味的尘土像屏障一样阻隔其中,但却挡不住去者恋恋不舍的频频回看。“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是作者一步深似一步推出的一个镜头的两个画面:一边是“居人”、“匹马”,表现了送别行人之后的孤单和凄清。另一边是行人踏上去船离去了,但前途未卜,命运不知,“依波转”表明行人也和留下的人一样寂寞孤单。词的下片写送别之后惆怅归来,登高远望,盼归情切的思念之苦及孤独之感,其中“斜阳只送平波远”依句是诗眼,朴实无华而感情色彩极浓,意境深邃。

七、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

难点解释:三改火:古代以改火表示季节的变换,三改火表示三年。筠:竹子 简评:历来评论者总是喜爱把苏轼称为豪放词人,其实《东坡乐府》三百多首词,虽时有豪情迸发,但最为普遍的还是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的抒发。这首词显然属于后一类。词的上片称赞友人的旷达胸怀和RYB系列燃油泵不为得失所动的乐观生活态度。“踏尽红尘”四字将友人在外所经受的艰难困苦包揽无余。“依然一笑作春温”一句写出友人面对逆境的旷达态度。“无波”两句化用白居易的《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筠”表达对友人由衷的赞扬,也隐含着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词的下片写送行情景及对友人的安慰。全词以平淡的字句表达词人达观的思想,自然而清新。

八、张元干的《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难点解释:画角:古代乐器名,多为军中用以鼓舞士气;底事:为什么,何事;大白:酒杯。

简评:这首送别词开头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揭示了时代背景。北宋京都(今河南开封市)早已被金兵占领,在秋风中怅望中原地区,只见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声凄历。由于金军的破坏,北宋故宫已是一片荒凉。“故宫离黍”是化用《诗经。王风。黍离》ZYB增压燃油泵中“彼黍离离”的诗句,表现故国之思,感情极为沉痛。“底事”以下三句连用了三个比喻分别写了北宋王朝的沦亡、金兵的疯狂进攻及中原沦落后的荒凉景象。“天意”以下两句是议论,既对宋高宗苟且求和表示不满,又为坚决抗金的胡铨遭贬谪而鸣不平。“更南浦,送君去”化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名句,使作者郁积胸中的悲愤之情愈发深沉。词的下阕先点明送别的时令及景象,然后笔峰一转,表示收复中原的渺茫。“雁不到,书成谁与”是词人推想别后书信来往困难而产生的惆怅。“肯尔曹恩怨相尔汝”出自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表示作者不愿意学小儿女那样讲个人恩怨,思想境界高尚。

九、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

难点解释:兴元:即汉中;三秦:指当时陕西一带,因秦亡后曾分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

简析: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是古今对比,开头六句是抚古,从友人奔赴之地写起,肯定了刘邦统一中国的伟大业绩,同时也是对友人的鼓励。接下来五句写现实,写南宋王朝的苟且偷安,点明今不如昔。“山川”句内环式高粘度泵是借鉴前人诗句表达面对破碎河山的悲愤心情。“落日”两句是南宋小朝庭长期投降的真实写照。词的下阕先运用典故,希望张仲固能像辅助刘邦的张良那样,打破不战而和的局面,最后写送别情景和感受。“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也是化用前人诗句。这首词为作者送别友人而作,词中写的不是一般的祝贺和惜别,而是立足于国家兴亡的高度,运用大量典故并采用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抨击南宋统治站者偏安一隅、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作者追求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词以送别为线索,巧妙地把咏燃烧器油泵史、感今和惜别结合起来。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四)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一、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难点解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凤凰山上,相传南朝时候因有凤凰飞到此山,后人就在山上筑了一座台并命名为凤凰台,凤凰山也因而得名;吴宫:三国时期孙权的宫殿遗址;衣冠:借指著名人物;三山:山名,位于南京市西南面,因三峰相连而得名;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

简评:这是一首律诗。诗人从登临故地览古开始,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和谐优美,并饱含慨叹之情;颔联就“风去台空”进行发挥,感叹六朝时的繁渣油泵ZYB-7.5/2.0华显赫已成历史的陈迹;颈联从历史回到现实,描绘眼前之景,意境壮丽,生动逼真,对仗工整,成为佳句;尾联语意双关,既是写景,又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地,“日”是帝王的象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所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十分沉痛。全诗把历史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的感受交织起来,抒发了忧国伤时之感。

全诗今文意译:相传在这凤凰台上,曾经有过三只凤凰来此优游。如今凤凰早已飞去,台上空空荡荡,只有台下的长江独自向东流去。一切繁华都成为过去。当年吴宫里的花花草草已被一条条幽僻荒芜的小径所埋没,晋代的文臣武将们也都已进入古老的坟丘。只见那三山半隐半现地坐落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江水一分为二成两条水流。可惜BWCB保温沥青泵满天一层一层的浮云竟能遮蔽太阳,望不见京师长安而令我不胜忧愁。

二、杜甫的《蜀相》

难点解释:祠堂:即今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公园内,为晋时李雄在成都称王时所建;锦官城:成都的别称;三顾:指刘备访诸葛亮,曾经三顾茅庐;开济:开创大业,匡济危时。

简评:这首诗首联一问一答,点明武侯祠位置,气象不凡;颔联写祠内景色,选景别具匠心,“空”“自”两字既渲染了祠内荒凉冷落的景象,又饱含诗人的感慨之情,是诗人主体心境的写照;颈联上句写刘备识才礼贤,烘托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下句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伟绩和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笔力雄健老到;尾联慨叹诸葛亮未能实现辅助蜀主统一天下的壮志,既是伤诸葛亮,又是诗人自伤。全诗叙述、写景、议论相结合,风格沉郁顿挫,体现了杜甫诗歌的主导特色。

三、《乌衣巷》

难点解释:乌衣巷:地名,旧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是东晋时高门士族的居住地;朱雀桥: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市中心往乌衣巷的必由之路;王谢:东晋的名门望族王导和谢安。

简析: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首句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与下句造成对KCG高温齿轮油泵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野草花”则点明了时值春季和朱雀桥今日荒僻的景象。第二句表现出往日贵族子弟出没的乌衣巷,如今笼罩在寂寞而惨淡的氛围之中,表明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是诗眼,出人意料地把笔触转向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燕子,以燕子的去向点明乌衣巷如今已成了普通百姓的居住地,凝聚了诗人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以镜头的推移为线索,通过朱雀桥和乌衣巷今昔的巨变,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揭示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表达诗人对朝代变迁,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具有浓重和深邃的历史感。

四、《西塞山怀古》

难点解释: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要塞,在今湖北大冶东长江边上;王濬:西晋益州刺史,奉命造楼船zyb齿轮油泵伐吴;金陵:东吴都城,今南京;王气:帝王之气;千寻铁锁:指当时东吴为抵抗西晋的进攻而造的几千尺长的拦江铁锁;降幡:投降时打的白旗;石头:即石头城,当时吴主孙皓投降的地方;故垒:往日的军事堡垒。简评: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对当时西晋益州刺史王濬率军灭吴史事的高度概括,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作战双方的强弱、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经过及结局。诗的后四句是诗人对现实的抒写,颈联由东吴的灭亡联想到其后东晋、宋、齐、梁、陈五朝的兴衰更迭并发出了深沉的慨叹,KCB齿轮油泵尾联含蓄地表示国家虽已统一,但仍应以史为鉴。

全诗今文意译:西晋的王濬驾着高大的战船顺流东下离开了益州,金陵上空的所谓帝王之气黯然而收。几千尺长的拦江铁锁,被长长的火炬烧熔沉落江底,一片投降的白幡摇摇晃晃走下石头城的城楼。人世间有多少令人伤感的往事,只有西塞山的地形亘古未变,依旧枕着长江的滚滚寒流。如今是四海升平天下一统,而那些早已废弃的古时的营垒依然存在。萧萧芦荻在西风中摇摆,满目苍凉,正是衰飒的残秋。

五、张昪的《离燕亭》

难点解释:一带:指建康,今南京;风物:指景物;潇洒:形容秋色爽朗明净。霁色:雨后晴朗的天气;冷光:秋水闪现的寒光;低迓:即低压,形容卖酒的旗子低垂地飘扬。

简评:这首词的上片描绘秋天金陵一带的山水,开头两句是概括,“江山如画”四字包含着诗人无限赞美之情。后面四句分别从远处和近处对景物进行具体描写,意境清雅,颇具田园齿轮泵KCB-200风味;词的下片在写景中渗入人事的叙写,“天际”两句是远景描写与近景描写的对照,前句寓有羁旅之愁,后句暗含寂寞之感。,最后四句是怀古所产生的慨叹,结尾余韵无穷。

六、王安石的《桂枝香》

难点解释:故国:指当时词人所在地金陵,因曾是六朝国都,六朝以后的人都称其为故国;初肃:指万物刚开始凋落消残;彩舟:指游艇画船;星河:指银河;

简评:这首词写于词人被再次罢相,居金陵之时。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高处所见的实景,开头三句是总写,点出了登临的时间和所见景色;“千里”以下两句采用比喻手法细写所见景色,其中“千里澄江如练”一句化用了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征帆”以下两句是说在夕阳残照中船只来往着,酒店标志的旗子背朝西风斜立着。“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对仗工整。“画图难足”一句是对上片诸景色的带有欣赏意味的总结。词的下片写词人触景生情,引起怀古幽思。“念往昔,豪华竞逐”两句是词人因所见而起兴,意即在此“画图难足”的景色中,过去的人们不欣赏这自然之美,却竞逐豪华,竞逐人事的豪华!“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写六朝因竞逐豪华而相继亡国的史实。“千古”两句意即任何人在这儿登高临远,都会感慨在这美景中的历史。“六朝”两句意即随着时光的流转,六朝“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的往事已成为历史,只有傍晚的寒烟、晚秋的衰草和春来的凝绿。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ZYB系列渣油泵花”的诗句,表达作者深沉的感慨。

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是一首豪放色彩浓厚的怀古词。它写于苏轼政治上不得志,受到排挤之后,他自我排遣,心里有很多不平之气,很多感慨无法发泄,于是就借怀古来表达。词上片描述了古战场的景色。通过这种描写,读者就可以想象出当时打仗的情景。为什么要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呢?因为这样一写,就可以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同时也就联想起古代的豪杰,而这些豪杰已经是一个一个地被长江水冲走了,只剩下江山如画。其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两句还是一副对联,而且对得很ZYB煤焦油泵工整,很雄壮。词的下片紧承上片“三国周郎赤壁”一句,颂扬周瑜是一位了不起的风流人物,但是作者自己的理想不能够实现,所以只好借酒浇愁。其中“羽扇纶巾”是写人得打扮,与前面所写的“乱石穿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贺铸的《将进酒》

难点解释:开函关、掩函关:函关为进入长安必经之地,文中暗指朝代更替;商山四老:指汉代的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秦时避入商洛深山,汉时经统治者派车写信敦请而相继出仕。荷、芰:原为水中植物,古代隐士常用之制衣作服饰。接武:指行路足迹前后相接。高流:指阮籍、陶渊明等高士。二豪:指公子、处士。

简评:这首词的上片重点写景,前六句用对比明写出沧海桑田之景,次五句暗写追逐名利者的奔忙。词的下片转入对古事的咏写,先以愤慨、嘲讽的口吻描绘趋炎附势者欺世盗名的丑态,最后五句表达作者高温导热油泵的写作本意,即只有纵情于酒趣的人才是真正的隐士。全词以咏史来咏怀,抒发作者为名利之徒所排挤、才能无法施展的感慨和愤懑。

九、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

难点解释:词中典故:佳丽地

山围故国与寂寞打孤城

莫愁艇子曾系

夜深月过女墙来 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百姓人家等。

简评:本词上片写自然景物,首两句以问句形式总领全篇,点明所咏对象,接着七句笔锋一转,选取山、水、树三个景物来描写金陵现在的景象。下片写人文之景,“空余”四句写苍凉的古迹,感慨沉重,“酒旗”数句化用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以今昔不同景物对比,显示出人事的变迁。全词通过今日凄清景物的描摹,抒发了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感慨,具有历史的深邃感和沧桑感。在写作手法上,词人没有泛泛而论,而是把刘禹锡原诗中所描写的生动具体的景物巧妙地溶入自己的感受中,前人的诗句虽为作者所化用,但感情仍然是作者自己的,这是全词最高妙之处。

十、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难点解释:南剑:宋时州名,今福建南平;双溪:指剑溪和樵川,二水交流,绕城而过。

简评:词的上片以“剑”为中心,写RY型高温导热油泵登楼所想,铺陈其事。“举头”两句谓中原沦陷,浮云蔽空,正需要倚天宝剑,像自己这样具有文才武略而又耿耿忠心的爱国志士,正当被派往抗金前线,杀敌立功。这两句说得甚有气势。“人言”三句话峰突转,写到了此地的传说,意思是说,听人说这里夜深的时候能见到斗牛二星的光焰,那么由此一定能够找到宝剑之所在了。“我觉”以下三句写词人的感受。这是奇句、生硬句,既拙且重,穿插其中,渲染忧虑之情。“待燃”四句用温峤典故,暗示词人力主恢复中原,却遭到了主和派的重重阻挠。词的下片写景抒情,前三句写作者的思绪随着跳跃飞动的溪水从遥远的传说回到了现实,写江流奔涌,最终却不得不收敛其势,寄托已意。“元龙”等三句是词人以陈登自比,写自己报国之志无以施展,壮志难酬。“千古”三句纵笔写大字,显得十分超脱。最后三句以景结情,将自己对于国家、民族命运得忧虑之情,寄寓于具体景象的描述之中。全词姿态飞动,沉郁顿宕,隐含着无穷力量。

十一、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一)“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文学性是咏史怀古诗词的永恒魅力,YHB润滑齿轮泵历史性是咏史怀古的基础。如杜甫的诗作《蜀相》、刘禹锡的诗作《西塞山怀古》、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二)“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如李白的诗作《登金陵凤凰台》、辛弃疾的词作等。

(三)“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如刘禹锡的诗作,《乌衣巷》、周邦彦的词《西河.金陵怀古》、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五)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一、唐人咏物诗论析

(一)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杜甫的《初月》:首联描绘初月的形状,突出其“细”;颔联描绘初月的光影,突出其微弱娇柔的姿态,并选用“古塞”、“暮云”作为初月升起的背景,使全诗的韵味高古;颈联是全诗的中心,一方面进一步描绘了高古廖廓的境地,一方面寄予了作者的精神气骨:“不改色”暗YHB立式齿轮泵喻诗人的忠贞爱国,“空自寒”暗喻诗人抱定贞直之志,宁为流俗不理解而甘于寂寞的情操;尾联用“菊花团”点明时节正是秋天,有一种淡淡的韵味。全诗抓住初升之月的特色,写出其静、淡、寒、贞,暗喻自己的精神气节,笔触新颖传神。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难点解释:大宛:即西域国,那里以盛产良马出名。

简评:这是杜甫的早期诗作。首联写胡马的骨相不凡;颔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胡马的雄奇体态,两句诗对仗工整;颈联写胡马的勇往直前,突出其气概品质;尾联总缆全诗,揭示主旨。诗中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体形的俊健,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同时,句句写马,又处处关人,以健马暗喻勇士,诗人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全诗语言精炼,风格俊朗洒落,与杜甫后期诗作的风格不同。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 李商隐的《流莺》

难点解释:流莺:即黄莺;陌:田间小路;巧啭;指黄莺声音婉转动听;本意:指黄莺为世人“巧啭”的一片忠贞之心;凤城:指当时的国都长安;花枝:指黄莺栖息之地。

简评:这首诗的首联以黄莺的无所3gr螺杆泵依托自况自己沉浮不定的仕途之路;颔联承接首联,以黄莺的“巧啭”暗喻自己的心志及无法实现抱负的失望之情;颈联笔锋一转,以黄莺不顾辛酸苦苦吟唱的情景暗喻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这两句对仗工整;尾联承接颈联,以黄莺的无处着落暗喻自己的悲凉境遇。全诗移情于物,情感悲苦,寓意深刻,格调苍凉。

(四)借物抒怀,咏物明志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难点解释:西陆:秋天;南冠:楚囚。玄鬓影:指蝉。白头吟:原为乐府曲名,其调哀怨凄恻,文中借代身处逆境,心情悲伤的作者。

全诗简析: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作者时任侍御史,因上书论事而触怒了武则天,遭陷下狱。首联采用起兴和对偶手法,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蝉声来逗起客思,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颔联承接首联情绪,同样是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运用比兴手法把物我联系在一起,情感凄恻。颈联进一步用比兴手法,物我合一,表面写蝉,实则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境况。尾联是全诗诗眼,同样物我合一,用反问手法表达诗人的心ZYB-B型可调式渣油泵志及不被理解的激愤之情,是全诗的主旨。全诗感情强烈、慷慨,充分显示了诗人鲜明的人格形象。全诗今文意译:秋风萧瑟,叶落草枯,蝉鸣声声。狱中的我浮想联翩,思绪绵绵。受诬含冤,本来就因忧思过度而鬓生白发,哪能忍受得了你这黑头的小生灵再来哀吟添烦?哎!也真难怪,你也自有难言的悲哀。露水很重,你难以高飞,风声很大,又埋没了你得鸣叫之音。没有人相信你居食高洁,又有谁来为我表明心迹呢?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苏轼的《题西林壁》:此诗为诗人于1084年四月自黄州(今湖北黄冈)至汝州(今河南临汝)时,特地过江登庐山时而作。西林,即西林寺,庐山景点之一。诗的开头两句从总体上写庐山景色,但诗人采用的是议论式、粗笔虚写的手法,从七个角度组成蒙太奇画面,创造一片艺术虚境,给读者以想象的广阔空间。最后两句笔锋突转,就庐山景色的变化多姿这一点发出议论,融情入理,体现了诗人蕴藏于心的人生哲理。全诗借山设喻,阐发哲理,新颖透辟。只有阅历丰富、善于观察者,方能从普通现象中ZYB渣油泵系列概括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此诗成为后人讽喻某种社会现象的熟语。

二、苏轼的咏物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难点解释:次韵:指在别人原作的基础上,依照其韵再写一首。

简评:这首词的上片采用拟人手法,把随风飘扬,无处着落的杨花和情思绵绵的闺中少妇联系在一起,想象充满诗意。“似花”两句,便看出作者全词立意要超出物象之外,说杨花既像花又不像花,最为绝妙;“抛家”以下三句写杨花随风飘荡,无所归依的情状,并用拟人手法指出其“道是无情还又情”;“萦损柔肠“以下三句把杨花进一步拟人化,想象它是一位闺中少妇,再暮春的天气里,她因思念远人而柔肠萦结,因天气倦人而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以下三句顺着上面的想象,写这位少妇正在入梦的情景。词的下片作者索性撇开比拟,站出来抒发自己的感想。“不恨”以下三句承接上文“似花还似非花”之意生发开去:杨花非花,所以不必怨恨飞尽,但是此花飞尽,却说明春光已逝,西园里的繁花从此纷纷飘零了,那是ZYB-B可调压渣油泵很可惜的。“晓来”以下三句写杨花的归宿令人惆怅,她经雨沾泥,一夕之间化作池中浮萍。“春色”以下三句可以说是超凡脱俗的笔墨,这使人想起了唐诗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明句。最后三句是全词的总结,夸张强烈,情感真挚。全词笔致空灵,体物细微,风格婉约。

三、周邦彦的咏物词

《六丑.蔷薇谢后作》 难点解释:楚宫倾国:原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宫女们,文中比喻蔷薇花。簪:插;巾帻:头巾。

简评:词的上片紧扣一个“怅”字和一个“惜”字层层道来,开头三句先点明季节和人事感慨,“单衣”表明时令正值乍暖还寒的初夏,“试”字说明作者偷得空闲。“愿春”三句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和留不住春天的惆怅。“为问花何在?”三句是词人的自问自答。“钗钿堕KCB可调齿轮泵处遗香泽”三句把落花比作唐宫的杨贵妃(典故出自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写杨贵妃在马嵬坡的一幕),写出落花四处飘飞,完全凋谢的狼藉景象。“多情”三句采用拟人手法,自问自答。下片“东园”两句承接上文落花而言,描绘花落人散的凄清景象,“静绕”两句写诗人对落花的留恋和感慨。“长条”三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蔷薇花枝的情态。“残英小”两句写词人给花枝勾住,定神一看,才发现枝头上还剩下没开成的花蕾,于是将其插到自己的头巾上。“终不似”三句是词人再一次的追忆怜惜。“漂流处”四句是词人的想象,他想到有些落花也许会随水漂流,也许会流进大海,又想到有些花也许上面刻有情人的字,假如花片跟着潮水流进了大海,不是辜负了情人的一番心意了吗?

四、南宋末的咏物词

王沂孙的《齐天乐.蝉》

难点解释:“一襟余恨宫魂断”:出自关于蝉的典故。据说齐国有个宫女,因受冤屈,非常怨恨,自杀后化为鸣蝉。所以蝉的别名为“齐女”。流空:在天空中迸响;调柱:是调整筝的丝弦,文中指弹奏。清商:古乐府的一种,音调哀怨。

简评:“一襟”两句借用蝉的典故点明本词所咏之物,并为全词奠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乍咽”三句表面写蝉声忽起忽落,蝉影若隐若现,并用拟人手法把蝉声想象为诉说离别的愁情,实际暗喻自己ZYB系列渣油泵亡国之后流落漂泊的生活苦境;“瑶佩流空,”“玉筝调柱”比喻蝉声的动听,“怪”字表明了词人的惊讶之情;“镜残”两句表面写蝉的形态,慨叹蝉的多情,实叹南宋河山难以收复;“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三句表面写蝉,实则暗示宋室宗器重宝被劫夺北运,表达了词人惨淡的心情;“病翼”三句写蝉在清秋的生态,因为清秋时节,蝉近死亡,故说“病”和“枯”,同时借蝉的生态暗喻自身命运;“余音”三句表面写蝉声,实则表达词人对国破家亡无限沧桑之感;最后两句作太平清明之时的ZYB重油渣油泵漫想,聊作慰藉,更显感情的沉痛。全词借蝉作喻,既有皇室的影子和遗民的影子在,也有词人自己的影子在,通过对蝉的声影的描述,流露了对家国沦亡的沉痛之情。

http://

http:/// http:///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篇2

究其原因, 应是现阶段的诗词阅读教学未能重点突出对古典诗词独特的语言之美的体味:未能从语言结构的角度了解诗歌的“个性”, 从听觉的角度体味诗歌的语言形象, 从意象与意境的角度去感受诗歌的语言形象的生成过程。笔者认为, 要有效提高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效率,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 勿要肢解解剖, 或隔靴搔痒、舍本逐末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 作者所描绘、塑造的意境都具有完整性特点。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文学要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诗歌时, 决不能也没有必要把组成意境的各个要素人为地分开, 去追本求源、条分缕析地探讨与解说, 这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忽略了对文学作品意境直接、整体的感悟。不顾整体的所谓“欣赏”, 实际上只是“解剖”而未“鉴赏”, 结果是只见树木, 未见森林, 实属买椟还珠、得不酬失。比如很多学生欣赏王安石的《泊瓜州渡》这首诗时, 都遵循前说, 只是千篇一律地分析“绿”字之妙, 而忽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家处理感情的方式, 以至于本末倒置, 领悟不到这首诗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 把一篇充满着丰富意蕴、真挚情感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真的是“目无全牛”了。其实王安石的这首诗说的是他身处飘摇不定的宦途, 泊船瓜州渡口, 与故乡总是隔山隔水, 思归不得, 只好一次再次产生有家难回的失落感;至于句中“绿”字的有无, 对于诗意可谓无关宏旨, 倒是应以“又”字为诗眼, 方能呼应“何时”的感叹, 突出他年复一年思乡难归、无可奈何的情绪。这样看来, 文学欣赏如果仅仅着眼于一个角度, 局限于一个侧面, 那只能是隔靴搔痒、舍本逐末, 甚至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 要领略文学作品的意境, 一定要通览全篇, 从自然景物、作品的色彩、作家处理感情的方式、情节的发展节奏、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综合探究, 才能切中要害, 得其主旨。

第二, 切忌咬文嚼字、循章摘句, 不要太拘泥于语法和事实

对任何文学样式、文学因素的分析, 都必须首先抓住语言, 把握住这一点, 就能从整体上体味和领略意境。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文学语言, 被称为“世上最美的语言形式”。欣赏诗歌可以从语言的音乐节奏上去感悟, 可以从字词的咀嚼中去感受, 也可以从意象的捕捉中去品赏;在指导学生品析诗词语言时, 应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品析语言切忌咬文嚼字、循章摘句。对作品字词句的理解, 不要太拘泥于语法和事实, 一定要和写作的表现和表达手法结合起来, 否则, 就会误入歧途。比如, 苏轼有句名言“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先”字古今有争议, 学生对此理解也不同, 有的干脆问我:难道江中的鱼虾、青蛙、鹅这些生物不比鸭先知水暖吗?笔者先向他们讲了李渔不懂“通感”的修辞手法, 而嘲笑宋祁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趣事, 然后再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的手法 (作者眼前恰是群鸭戏春水, 而苏轼心灵冷寂, 这是对比描写, 反衬他的些许孤寂) 。经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逐渐认识到“文学描写、意境的创造, 并不是纯客观的, 它灌注着作家主观的理解和愿望, 形成了主客观相结合的审美情趣和理想”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第二点需要注意的是, 品析语言一定要把简洁的语言描述复活为生动的艺术形象, 从而再创造、再评价, 最后才能身临其境般地初步领略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讲, 语言分析是手段, 意境的描述才是目的。

第三, 不要机械分析、归纳、演绎, 而要凭借反复诵读熟参深悟

古人云:“三分诗, 七分诵。”诗歌的意境往往是在反复吟咏中最佳的浮现出来, 这也是一个形象再创造的过程。文学意境的浮现, 并非由分析、归纳、演绎而来, 而多是凭借反复诵读去熟参深悟。朗读应融汇着“涵泳”和“妙悟”,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境界美、情感美, 产生心灵的共鸣, 起到愉情悦性的作用, 这是文学欣赏的较高境界。

在领略古典诗词曲赋的意境时, 特别要指导学生采用吟咏的方法。我国古典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 平声仄声交错组合, 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 只有采用吟咏的手段, 才能调动各种感官来领略古典诗词曲赋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深邃的意境和抑扬顿挫的格律美。笔者在指导学生上《唐诗宋词》选修课时, 就反复指导学生朗诵, 又配以切合情景的轻音乐, 同学们吟诵得感情真挚、韵味悠长, 充分领略了作品的声韵美、绘画美、意境美和人格美。

第四, 千万别忽略意象意境, 一定要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诗词意境的构成应当包括三个要素:意象、意象之空白、人们的联想和想象。领略意境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联想、想象, 鉴赏者可以“思结千载”“视通万里”, 调动自己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情感思想等积淀而成的审美经验, 把以前发生的事情、别处出现的事物融进意象空白之中, 进一步补充、发挥, 将文字符号化为生动活泼、色彩缤纷的生活画面, 从而进入文学作品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去思考和领悟作家寄寓在文中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要是鉴赏者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或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 就不可能对作品的意境有深切的感受, 也发现不了作品中的那些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唐诗宋词的美感教学 篇3

一、反复吟诵,感受其美

1. 自然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色就是指诗歌语言清新而自然,也就是说语言给人的感觉很别致有情趣,但又没有刻意使用语言技巧,“实话实说”而又感人至深。比如《越女词》对采莲女状写,就是一幅很清新的人物素描,诗人善于抓住人物几个传神的动作细节“棹歌”“笑入”“佯羞”,再通过“莲”“荷”等物景作背景,寥寥数笔,既没有比喻比拟,也没有夸张对比,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语言的别致就在于能抓住描写对象特别之处来下笔的。所谓“特别”,就是看似有些“矛盾”的细节,比如“越女”,既然“回”了,为什么还要把“歌”声“笑”声留下?既然又是“歌”来又是“笑”,那为什么又“不出来”呢?这岂不就是“佯羞”吗?这样写来,就如“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2.含蓄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画的含蓄美,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含蓄,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艺术规律,自然也成为一种审美崇尚。王安石的“浓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这一点红,已经足以透露春天的气息,让人自然而然联想起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引导学生感受词人不言自己留恋,而从别离之后对方的所见所感入手,代为之思,极大地扩展了意境的广度,虚实相生更增强了朦胧之美,更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心中的惆怅别情。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欢乐中积累,让他们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再结合配乐朗诵、节日抒怀、见景说诗、描绘赏析、吟唱会等形式多样的读诗方法,增强语言魅力,用美的语言去描写自然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再现生活的美,揭示人生真谛和科学真理。这样,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阅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支配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克服各种困难的积极情绪状态,是能使孩子愉快学习的重要力量。 诗词鉴赏,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学生眼前再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对诗境进行分析、概括、综合,使其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从多媒体的画面中,让学生去感受潮来时惊涛拍岸的雄壮, 让学生品味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优美的视听情境,充分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诗歌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诗句中感受春夏秋冬的美,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诗中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中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诗中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诗中冬:“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大量的信息,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导入新课、讲授课文、总结练习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多媒体计算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篇4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 [对应学生用书P93]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以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他类诗歌。

下面就几种常见题材的诗歌鉴赏方法逐一解说。

一、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1.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2.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3.答题步骤:(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兰 曹 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本题的考查点是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考生在做题时既要体察物态,又要体察诗人描摹物态之妙;同时,还要明辨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咏物诗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考生在鉴赏时要重点把握全诗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具体到本诗,根据注释和诗中的“万古冤”及“忆家园”等不难概括出诗歌的情感。从“子规”这一意象以及其叫声的凄切、哀伤可知,本诗突出一个“冤”字,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范仲淹的同情以及对范仲淹遭遇的无比愤慨。

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范仲淹被贬之冤枉与落寞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意欲回乡之情。

(2)诗歌描写子规叫声凄切、哀伤,突出一个“冤”字,诗人借子规的啼叫声,暗示范仲淹被贬是千古奇冤。子规的叫声是诗人悲痛心情的外化,诗人正是通过子规的叫声将咏物与抒怀很好地结合起来的。

二、送别诗鉴赏 1.情感特点: 情感1:宽慰。

别 董 大(情深意长的勉励)

高 適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2: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 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3: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4:想像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1)诗的第二联被前人赞为“久别重逢之绝唱”,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篇,简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惜别诗。这两道题分别属于诗论评析型和鉴赏表达技巧型题目。对于第(1)小题,考生要紧紧抓住“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这一联进行分析,围绕“久别重逢之绝唱”选择角度,可以从情感角度着手,这两句诗真实贴切地表现了友人久别而意外重逢的感情变化过程,以及友谊的真诚和内心的喜悦。对于第(2)小题,考生要分析该诗的结构思路,把握诗句的关系,尤其要关注起承转合的情况。“故人江海别”,是说上次分别;“乍见翻疑梦”,是说这次相见;“相悲各问年”,是写当前两人交谈;“离杯惜共传”是写就此分别。全诗可谓波澜起伏,曲尽其妙。

答案:(1)这两句诗写出了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和神态。久别相逢,乍见以后,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离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的不易。“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2)这首诗写乍见又别离之情,构思精巧。开头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可谓一波三折,巧妙写出了久别而意外重逢的复杂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 ①“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题目。

北宅秘园 谢 庄

夕天霁晚气,轻霞澄暮阴。微风清幽幌,馀日照青林。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绿池翻素景,秋槐响寒音。伊人傥同爱,弦酒共栖寻。

(1)这首诗的开头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光渐窗歇”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找出诗句中所描绘的意象,如“夕天”“轻霞”“微风”“馀日”“青林”等,这样就可知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暮图。其次,把诗中意象组成的画面与诗歌的主旨及抒发的情感相结合,概括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如结尾句“伊人傥同爱,弦酒共栖寻”,愿与“同好”共享秋园暮景之乐,可知诗人表达的是对宅园的喜爱之情。第(2)小题是炼字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生在答题时要先找出用得最为传神的那个字,再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收光渐窗歇”,写日将沉没,夜幕降临,渐觉窗外暗了下来,一个“渐”字,不仅写出了夜幕慢慢降临的过程,也突出了诗人的观察品味之细。

答案:(1)诗歌开头写秋天傍晚时的景色:薄暮将临,烟霭消散,轻霞映天,空气新鲜,微风荡漾着幽雅的帘幔,太阳的余晖斜照着深秀的树林。诗人用简练的笔触营造出一个清丽明净、高远幽深的意境。

(2)“渐”字最为传神。一个“渐”字,写出了夜幕慢慢降临的动态过程,突出了诗人对宅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注] 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③肯:岂肯,怎愿。

王诗译文:经过战争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赏析点拨: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作用: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 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的上片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才能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能封为列侯的故事,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腐朽,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在表现手法上,李广与李蔡的对比明显,最后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这一反语作结,与词的上片相照应,揭露南宋朝廷打击抗战派的政策,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答案:(1)这首词以李广自喻,指出像李广那样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却总是被排斥、迫害,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2)①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做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②反语。词的最后,不说自己的愤慨,偏说“举力田”;在“舍我其谁”的严肃叙说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尖锐嘲讽。

五、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1.特点归纳:(1)举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 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4)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5)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6)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1)本词中,词人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边塞画面?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两个考点。对于第(1)小题,要抓住一些具体的意象来分析画面,如泠泠的水流声、云中之关塞、秋风、落雁等,然后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阐述其作用。对于第(2)小题,考生可以根据“谁是知音者”“边愁”“莫教泪洒英雄”等词句解读出词中包孕的情感,另外,可以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纳兰性德的生平际遇来揣摩这首词包含的情感。

答案:(1)词人为我们描绘了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画面。这些画面中的景象渲染了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出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同时为结尾的抒情作铺垫。

(2)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知音难觅的苦闷,也有关塞行役的艰辛;既有背井离乡的无奈,也有英雄失路的落寞,同时还有对朝代兴衰的深沉感叹。

2.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回答问题。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唐大历(代宗)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1)这首诗首联的“闲”字用得巧,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的首联写东风吹拂,细细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悠闲。“草色闲”是能看到的事物,而与之相对的是人心之愁。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的感情。据此可以分析出“闲”字的巧妙。做第(2)小题时,要着眼于颈联的意象。诗的颈联全是写景,远方的家乡被浮云缭绕,眼前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表面上很壮观,实则隐含着一种衰微之意,景与情巧妙融合在一起。

答案:(1)首联的“闲”字写出京城草色悠闲,与东望所见相对,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王秋伶唐诗宋词教学反思 篇5

教完《唐诗宋词》之后,我的体会颇深,心中产生了许多想法。下面浅谈一下,在教学中的点滴反思。

在诗词鉴赏过程中,我只是忙于自己演绎,自己讲解,而将学生“参与权”剥夺了。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时,渐渐出现精神疲劳。有鉴于此,我不得不对我的讲课方式做出以下调整:

一、基本阅读篇目要求每讲一位诗人作品时,都要求同学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诗歌创作特点,并适时作堂上展示。

二、结合作者生平、创作特点、诗歌创作背景等,要求学生课前鉴赏基本阅读的篇目,课堂展示时亦紧紧围绕小学第三学段对诗歌鉴赏的相关要求。

三、有的诗歌赏识可通过设计题目、学生笔头作答的形式进行。通过动笔,学生既学习了本诗,又从“表达”方面进一步落实了知识点,同时,学生还能从原来的找资料转向实战考查自己对诗歌鉴赏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要求同学将基本阅读介绍的诗人,另找一篇课外诗歌来进行赏识。进一步巩固对该作者的认识、了解。

五、课堂上赏析过的诗词的重点问题,仍然要落实到作业,让他们在作业中重新消化,体会。

六、赏识诗词进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朗读,背诵环节。鉴于本组学生预习诗词积极性不高,所以,赏析前的泛读,全组读,个人有感情读。这些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感知,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的分析奠定作品基础。第一次感知作品,学生理解不理解作品,理解得深刻不深刻并不重要。关键他们对作品形成一点认识、看法,也就带着个人主观性去学习,将大大提高其学习兴趣。

另外,背诵的篇目一多起来,学生背诵积极性就会下降。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在课堂上多腾出时间让其多堂上背诵,有时进行个人比赛,有时进行小组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背下来容易,巩固起来难,所以,平时“回灶”环节亦不可缺失。

以上几点做法,是我在诗词教学上的一些做法,在实践中,我觉得有几点值得肯定:

首先,老师的灌输并非毫无作用,恰好相反,老师的赏析领着学生把握赏析诗词的方向。原来这群学生拿起一首诗,读下来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进行鉴赏。后来,老师的讲解,让他们明白了诗要“知人论世”,诗要咬文嚼字,诗要讲抒情,亦讲画意。他们明白了一首诗该如何去深入内容,深入思想。同时,当初那几个贫乏的评价字眼因老师的灌输,在不经意间词汇也丰富起来了。可见,老师的灌输是必然的,是必须的。其次,当学生稍有羽翼就该让他放飞,否则他们永远也只能被你牵着鼻子走,而不能“自立”。老师就该多放权,让其自学,让其表现。

第三,赏析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强调课堂学生动笔,有时,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一形成文字就错漏百出,或有的学生只爱东拉西扯说一通,真正要写出来就不知怎么写了。所以,动笔这一自我梳理过程尤为重要。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篇6

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选修模块有各自的学科个性,即使同一个选修模块也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式必须契合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是形式上变变花样,玩个技巧,而是把选修教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筛选出来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不少老师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不可谓不花力气,一会儿放段影像资料,一会儿让学生分组讨论,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是对这门学科该教什么知识并不清楚,在教学设计上功夫下得不够.我们应该在对教学方式起制约作用的设计上动脑筋,开创选修教学的新局面.

作 者:曹勇军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第十三中学,210008刊 名:中学语文教学 PKU英文刊名: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年,卷(期):“”(10)分类号:G63关键词: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篇7

用琅琅书声去唱响诗意课堂

教师在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走进文本意义世界时, 首先宜从诵读开始, 这里所说的“诵读”包括朗读、背诵、美读、涵泳。《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加深体验和感悟”, 那么感情浓、生命意识强、音乐性明显的文学类文本更需要依托诵读来唤醒、来激活、来加以感悟。前辈们十分重视诵读。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中国文字有三美, 意美以感心, 一也;音美以感耳, 二也;形美以感目, 三也。”依托诵读, 能有机地将三者和谐统一在一起, 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古典诗文精妙的意境。在教授“唐诗宋词”时, 我们多采取诵读的方式。

在对话中走进芬芳的诗国

1.给深邃渗入互动。诗歌类文本的意义世界不是自足的、封闭的、静止的, 而是敞开的、开放的、动态的。接受美学大师姚斯也说:“一部文学作品, 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 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像一部管弦乐谱, 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 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 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因此, 在课堂上, 我们教师很善于激发学生, 让其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 以自由的思想与文本和教师对话, 与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对话。

2.把赞美送给诗人。其实, 古代诗人在把自己的人生融入艺术创作的同时, 他们的人生本身也就淬炼成了可以观赏品鉴的艺术品。白居易高呼着“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 这是怎样的爱民情怀;韩愈捶胸呐喊“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又是怎样的胸襟?李贺仰天长叹“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这又是怎样的悲怆;还有刘禹锡的傲岸与倔强, 元稹的曾经沧海、除却巫山的气质, 等等。可以这么讲, 诗句是他们艺术人生的浓缩。与其说其声之至清, 毋宁说是心之至清、情之至深、趣之至雅、经历之至曲……因此, 在欣赏他们艺术作品的同时, 是不是也要欣赏一下他们的艺术人生?于是我们分别开设了《一代诗仙》、《千古诗圣》、《永远的苏子》、《薄命君王, 绝代才子——李煜》、《把阑干拍遍——辛弃疾》等专题讲座, 以及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走进这些诗人的精神家园, 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 同时献上他们的感动与感悟。比如学唐诗、宋词, 让他们为自己心仪的诗人撰写颁奖辞。

用写作去升腾自我体验的智慧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学习经典文本, 不能仅仅停留在读对了、会译了、能背了、会默了、了解作者了。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和经典对话、和文化名人交流的基础上, 加强读写结合、融会贯通, 内化融合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 升腾成自我的智慧之花。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或为喜欢的诗词写解说词, 或围绕文本写文学小评论, 或为某个作家或时代写文化散文, 等等。比如姜天宇同学在她的文学小评论《千古明月人间情——浅谈苏轼词中“明月”意象》、赵春蕾同学的文化散文《花样人生———怀念那曼妙才女李易安》。刘勰说:“披文以入情, 沿波以讨源。”学生的确读透了易安和她的诗文, 且把自己的情融入了文章中, 所以能写出曼妙的习作来。

钱理群教授说:与大师巨匠“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你们将触摸集中了人世大智大勇的高贵的头颅, 融会了人间大欢喜大悲悯大憎恨的博大情怀的颗颗大心。这是一个燃烧的大海, 你不能隔岸观火, 你必定要把自己也烧了进去, 把你的心交出来, 与这些民族的以至人类的精英同挣扎的过程中, 你会于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变了, 变得更复杂也更单纯, 更聪明也更天真, 你内在的智慧、思考力、想象力、审美力、批判力、创造力被开发出来, 你的精神变得自由而开阔了, 你的心灵变得更美好了。”

《唐诗宋词选读》整合性教学策略 篇8

一、比较鉴赏

学习唐诗宋词过程中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鉴赏诗词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题材、手法和语言以及风格方面对诗词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对同一风格的诗人进行比较,也可以比较出些微的差别。比如“苏轼和诗词往往是豪迈奔放和坦率开朗的,为此形成了豪放开朗的风格;而辛弃疾的诗词中既蕴含着豪迈奔放的情感,又体现出郁郁寡欢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两个人虽然属于同一风格的诗人,但是通过比较能够对二者的诗词风格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不同风格的诗人的诗词进行比较。比如通过比较辛弃疾和李清照的诗词,二者一个属于豪放派,一个属于婉约派。即使是采用同一种抒情手法,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一方面除了可以对诗人进行比较之外,还可以对抒写同样内容的诗词进行比较。比如同样写元夕,辛弃疾表达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欧阳修则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人不同的心境面临同一种景物会产生不同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诗句中的一个词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比如古诗词中描写“影”的句子有很多,“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对比这些诗词中描写的“影”可以得出:描写具体景物时,运用“影”能够很好的化实为虚,从而达到动人的艺术效果。

二、归类与延引

按照归类的方法可以将《唐诗宋词选读》中的诗词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诗歌内容中所蕴含的的情感进行划分,可以分为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以及借景抒情类等,将诗歌按照这样分类之后,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只要对号入座即可,可以很清楚的弄明白诗歌的主旨了。

另外还应该适当的拓展和延引,新旧知识互相延引,更加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比如在鉴赏苏轼的《似花还是非花》的同时应该结合鉴赏章式原词《水龙吟》,通过以诗带诗,对相关的诗词进行组合鉴赏,既能够促进对原诗词的理解,又能够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学习内容。另外诗句与诗句之间的延伸牵引也是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的重压手段,比如在学习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应该立即联想到梁启超的一句话“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不仅拓展了自己的学习视野,而且对于抒发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单总结合

单总结合就是能够在把握诗人的总体风格的基础之上对其某一个单篇进行赏析的一种方法。总体上把握诗人的不同风格,比如杜甫是沉郁顿挫的,李白是清新飘逸的,白居易是通俗易懂的等等。先从整体上把握某一个作家的思想和作品的风格,然后掌握某一种题材的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技巧等对于鉴赏某一个诗人的某个单篇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的,在掌握李白诗词的整体风格之后,在赏析李白的某个单篇作品时就会很容易了,出现的偏差不会很大。单总结合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但是却不易形成系统化和能力化。要想真正的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广泛的收集不同类型的诗歌,然后进行指导学习。单总结合的这种方法实际上反过来也是可以的,可以先掌握诗人的某个单篇的诗词风格,然后慢慢总结就会整体上掌握诗人的风格。

单总结合的另一种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某时期的诗歌的特点然后对某一单篇进行赏析和鉴赏。文章以唐诗为例,“安史之乱”是唐朝从繁荣走向衰败的一个转折点,为此处于转折时期的唐诗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唐时期的诗人不仅仅是诗人,他们也充当着政治家,对中唐的走下坡路进行打击,痛击之处社会应该在创新中求变,才不至于在转变时期脆弱不堪。比如《西塞山怀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诗,学生在不了解历史的情况下很难对这首诗进行鉴赏成功。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对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学习诗歌就会很容易把握诗人的情感了。

诗人的总体风格或者是某时期的诗歌的特点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诗人的某一单篇的诗词,所以无论是“由总到单”,还是“由单到总”,看到诗歌时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倍增。

四、总结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文章从比较鉴赏、归纳和延引、单总结合三种方法整合《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诗词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另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到我国千百年来古诗词中蕴含的无穷魅力。

上一篇:环境工程复试方向下一篇:难忘的一件事_小学生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