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论文题目

2024-09-27

中特论文题目(共9篇)

中特论文题目 篇1

2012-2013年第二学期期中小论文题目

第七章

一 调查家乡所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

二 调查家乡所在乡镇农村土地征占补偿机制改革状况

三 调查家乡县市企业“走出去”状况

四 当前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探析

第八章

一 调查家乡所在村新农村社保政策实施情况

二 调查家乡所在县市失业保险政策实施情况

三 调查家乡所在乡镇环境污染与治理情况

四 调查学校周边乡镇对于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情况

五 美好乡村建设的环境对策研究

第九章

一 调查家乡所在乡镇的农村公共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二 调查家乡所在乡镇的“阳光村务工程”情况

三 调查家乡所在乡镇的法制教育情况

四 基层民主的现状与构建

第十章

一 对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

二 对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三 对家乡所在村(小区)居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

四 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构建

第十一章

一 对家乡所在村(小区)干群关系调查

二 对家乡所在村(小区)民间互助情况调查

三 改善民生与国民幸福的关系研究

第十二章

一 对家乡所在县市涉台经济活动调查

二 对家乡所在县市涉台文化交流调查

三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路径选择

第十三章

一 对家乡所在县市民间团体对外交往状况调查

二 新世纪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第十四章

一 对家乡所在乡镇学校留守儿童状况调查

二 对家乡所在乡镇宗教情况调查

三 当代民族主义思潮与中华文化认同

第十五章

一 对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入党情况调查

二 对安徽理工大学班级党支部情况调查

三 执政党执政文化的再中国化

毛中特范文 篇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邓小平理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实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6、中国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和自身特点: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①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又包含4小点)a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b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使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d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13、(每一点后要结合实际解释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1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为什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国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理念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变,社会矛盾没变。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要解决好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9、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统筹区域发展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1、三个转变(多选):①促进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资源节约型社会: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基本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中特文化地位和作用: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如何发展文化产业?①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为主、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31、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略)

34、加快改善民生建设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和谐社会。

35、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6、为什么要发展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就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毛中特论文 篇3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标题自拟)

摘要:(五号楷体)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十八大,习近平,中国梦,大学生,联系实际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What)(小四宋体)

1.2.3.2.二、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原因(Why)

1.2.3..2.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途径(How)(重点,一点要结合大学生实际)

1.2.3.2.3.参考文献或注释:(小五宋体)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附论文要求:

学习第六章 第三节 标题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大学生实际,探讨新时期大学生应该如何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标题自拟,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文。要求:统一用A4纸打印,第一行必须依次写上班级、姓名、学号,并遵循文科论文通用格式。总分为平时成绩的5分。

中特心得 篇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一主题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形成和展开的。

蔡永海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生态文明建设。分别讲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其中重点是,用北京的雾霾为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讲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蔡永海老师的讲课方式十分的幽默。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虽然我们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因为经济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中就有环境的问题。我们这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多的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的浪费。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安全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了日程。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我们应该统筹发展。充分地认识到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平衡之间的利益。就像***所说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GDP,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蔡云海老师讲得很生动,环境保护是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翟俊刚老师为我们讲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翟俊刚老师说他是学习哲学的,我个人也觉得,他非常像一个哲学家,讲课也非常生动有趣。整整三节课都是为我们讲述了前苏联如何从强大而走向衰落分解。苏联剧变为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近几十年来,中国都在总结苏联瓦解带来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政治改革却总是在小心翼翼。苏联解体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党内思想觉悟不高,腐败严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也面临了苏联共产党的同样问题。因此***才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改革。从十八大以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抓。小到村干部大到省委书记全都纷纷落马。前苏联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党如果不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转而搞权钱交易,腐败堕落,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被人民所抛弃。

刘玲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现在的中国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好的发展前景,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最佳质量效益,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她首先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实践的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造到列宁,斯大林 毛泽东等人的应用实践,使社会主义更加科学和完善。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刘玲老师讲课的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希望其可以融入更多有趣具体的事例。就像翟俊刚老师用苏联的解体来说明党的廉洁性是多么的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由张丽蓉老师说的,张丽荣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文化建设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还举了许多诸如好莱坞大片的例子以及韩国电视剧的例子,表明我们中国的文化正在被外国的文化所入侵,欧美等国依靠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途中断过的。我们拥有灿烂而优秀的文化因此我们更加应该有文化上的自信,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要抓。现在的中国物质文明已经十分丰富了但是精神文明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应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去粗取精。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宋保仁老师为我们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是公平与正义,人民都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我觉得也是公平正义,如何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是很重要的。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也是一个重点的议题,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我们一切的奋斗和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关人民最根本利益。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广,人数多,这为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平衡各方的利益,这是非常考验执政者的能力。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老师的讲课也是很不错经济在我看来一直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老师讲得非常容易让人听懂,条理讲得非常清楚,算是上了一堂经济学入门课程,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讲关于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曾经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国的农村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激发了农村的活力,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农村发展的阻碍,这是我听到的对于家庭联产承包制非常新的一个观点,国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农村改革的大幕已经缓缓升起。我们国家的农业也即将迈向现代化的大生产。三节课的时间有限,仅仅讲了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问题,老师讲的生动形象简单易懂。

乔瑾老师告诉我们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系列的图表数据,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的发展状况,也通过播放很多段视频,通过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来展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加。同时我们也知道了中国当代所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日益紧密。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更离不开世界,我觉得中国一向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因此走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我觉得如果老师能说一些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我们举例子会更好,我们会更有代入感,老师给我们的无论是数据还是视频都离我们比较远,就这一点建议。

中特演讲稿 篇5

班级:工商企业一班 学号:1525010145 姓名:张俊强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而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5年上升至21%,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中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教育经费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2005-2011年,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总投入增加了2.7倍,其中政府拨款增加了4.5倍,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取得一定成绩,对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投入仍然严重滞后于其他国民教育体系,还不能够适应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需求,[2]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下面是我国2016-202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未来中国企业对就业者的职业资格和学历层次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作为培养的学生既有“学历文凭”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职业教育,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其未来发展将拥有一个巨大空间。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基金组织以及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等大企业所表现出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强烈意愿,就是有力的证明。市场需求将逐渐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下面我给大家送上四句话,希望对大家有用。

政治毛中特 纯的 篇6

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

1.形成与发展

四大提出 明确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此后《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考察运动》形成基本思想; 八七后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反对本本》 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围剿后 《中国革命和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新民主主义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七届二中全会讲话,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系统论述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与纲领。

2.意义

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意义:

解决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在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道路 革命作为斗争胜利的意义:

实现民主独立,国家统一,根本该表发展访吸血昂,为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条件,为中国一切进步奠定政治前提

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后二十世纪的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

3.总路线与基本纲领

1939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革命的概念和总路线内容 1948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总路线进行完整概括: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主要打击的敌人是前两者,最主要的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目的: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上的腐朽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革命动力

无产阶级是最基本动力:贫农最可靠同盟军,中农是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是基本动力之一,是革命可靠的同盟军 民主资产阶级带有两面性,政治上的软弱性,政治上批评斗争,经济上保护,又联合又斗争,属于中间阶级

领导问题:

核心问题,区分两种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只能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原因: 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能联合各个阶级

资产粘结剂软弱妥协,农民处于小生产地位局限

无产阶级的特点与优点:彻底革命性、分布集中、与农民有天然联系

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要的领导者已经是无产阶级

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两步走

两种错误倾向: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二次革命论

王明的一次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封建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为基础的各革命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联合专政,政体人大代表会 经济纲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第一次概括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主要内容

没收惯量资本归国家所有

资产阶级与社会革命双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

特色内容

文化纲领:反帝反封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与旧的相区分的标志

4.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中心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反映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从中国实际出发,独创性发展马列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

《共产党人发刊词》首次提出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武器,党建是战士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敌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统一战线问题实质是中国革命中的无产阶级同盟军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是否能够成功的重大策略,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

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经验:1 正确处理两个联盟(工人与劳动人民;工人与非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放手发展工农联盟,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正确的发挥两个联盟之间关系使之相互促进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2 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

坚持党领导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唯一宗旨,思想政治工作是军队建设生命线 党的建设主要内容和经验 思想上建党 坚持民主集中制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全部结果: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发展,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发展 社会性质不是独立而是过渡性的: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主要三种为社会主义,资产主义,个人主义 工人领导,工农基础,小资产,民族资产的人民民主专政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族人民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矛盾 主要任务: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属性:现代化工业有一定发展;共产党成为中国执政党;国际因素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基本内容

总路线:一化三改

发展工业化为主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 路线实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提出必要性: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物质基础与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实现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迫切需要

对手工业农业改造是发展农业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客观需要 提出可能性: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土改完成后,农民具有总互助合作道路的需求

国家有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成为最初步骤

国际形势比较有利

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走互助合作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由逐步限制到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和循序渐进步骤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个体手工业:合作化道路,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方法

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公私合营。

把资本主义改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历史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改造

历史评价: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出现过一些偏差,以至于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956 两种改造基本完成,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确立标志: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结构根本变化,公有制为基础

社会化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程度

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在实质上成为了无产阶级专政

阶级关系根本变化,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重大意义: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使广大劳动人民正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生产资料的主人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马列主义造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结果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探索马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论十大关系》阐明了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986 邓小平:原则是发展生产与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本质科学内涵:

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本质论重要意义:

把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为改革开放是非得失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促进现代化建设

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992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是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

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反正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要推动力量

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江泽民 对于人才问题的发展观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形成和发展 2.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科学含义: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必然要经历;包括两层含义——

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

是长期过程,要经过上百年 与新民主主义区别: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主体

主要矛盾,阶级都不同于之前

属于社会主义和过度性质两个范畴

主要特征:十五大,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十七大,八个方面介绍

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矛盾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基本路线提出与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尾巴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建设…………为初级阶段奋斗目标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主要内容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市县处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民主政治,生动活泼政治局面 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共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民生为重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目标

十七大目标:增强发展协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民族文明素质

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节约型可持续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实质和目标是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机制

是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行改革开放的基础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依然存在矛盾

阐明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思想 分析中国存在的两种社会矛盾

邓小平的矛盾论:

判定事务要从实际出发,是否适应当地生产力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由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途径是改革

改革开放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三个特征: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鲜明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改革的全面性:三个有利于—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对外开放:邓小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初级阶段三个建设主体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奠基人 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十四大理论确认 十七大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取得重大进展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内涵:并非是代表经济制度本质属性观念而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

基本特征:经济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所有结构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宏观调控上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建立

依据:理论依据;生产力的总体落后,多层次与不平衡

现实依据;公有制与多种经济所有制,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 内容: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内容: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 4.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好是快的前提,快是好的必要条件。

实现未来经济目标,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进展 依据: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为前提

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成为决定性力量,第一生产力位臵突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举措,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战略基点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中心环节

十七大指出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举措: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

邓小平1988 两个大局 思想

对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

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栓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地区合理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节约,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绿色科技为动力。

十七大定位——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十六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人代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执政经验总结,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的另大搜视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国家阶级性质,国家权力由社会的那个阶级或那些阶级掌握 政体: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内容: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现阶段特点:

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历史使命相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把直接推选代表范围扩大到县

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

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

员会并赋予职权

意义: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是贯彻群众路线的 最好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举措:支持人代会履行职权;保障人代会行使职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两大主题 十七大提出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 政党特征: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政党制度显著特征 有着共同根本利益和目标,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 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民族区域自治

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民族,地方事务的权利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意义:是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改善加强党的领导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是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行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生存权,发展权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人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内涵: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的综合要求 提高全民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培育私有公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艰巨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这是目标方向,决定着文化的性质。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坚持立足当代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穿心为核心的时代今,社会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 灵魂

由阶级立场,严密科学体系和巨大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 主题 解决走什么路,实现怎样目标的问题 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精髓 解决应具备何种精神状态和精神仿冒 社会主义荣辱观

打牢基础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

坚持以发展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中带你,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诚信,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 意义:理论:马克思理论丰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发展

党执政理念的发展

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切实维护促进改革发函稳定大局,去哪波实现全面加深小康社会

发展观大人民根本利益

中特会学习心得 篇7

很开心,也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一次的中特会的活动。通过这次的中特会我也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这次中特会的活动,一共组织了四次小活动,有开业典礼和听老师讲座、德育考评政策改革讨论会、宁波博物馆参观和建团90周年论文演讲。每一次活动都很有意义。

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宁波博物馆的参观。那个下午我们集体坐校车来到了宁波博物馆。本来对博物馆的印象就是应该是很古板的,没什么可看的。可是当我们来到博物馆外围时,看到的是与众不同的建筑,虽然还是复古的建筑,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焕然一新,与我心目中博物馆那单板、无趣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走进馆内,看到的更是不一样,我觉得充满了现代的气息。我与同学从一楼开始一层一层仔细地参观,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惊叹的同时,我也为宁波十年的巨大变化感到震惊,没想到宁波能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改变如此之大。这些文物展示的不仅仅是宁波的文化变迁,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发展的浓缩。在此活动中,我看到了宁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深深感受到了宁波的发展历程,激发了广大学员学习创造的精神、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参观了宁波博物馆,学习到了许多宁波这个港口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些感触。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无论是为家乡、为祖国我们都应该痛定思痛,改革创新,为社会做出小小的贡献,开辟出一条更高更好的发展道路来。

这次的博物馆之行,让我至今都觉得没看过瘾,短短的一个小时无法满足我参观的欲望,所以我决定在以后有机会还会再去好好感受一次。再去好好感受一下历史的文化。

这次中特会的活动不光带我参观了博物馆,还让我参与到了学校德育考评制度的改革,大家也都积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一次的演讲也让我对我们中国共青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祖先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必须要懂得回报。

毛中特个人总结 篇8

091021270 外语6班 曾思洋

在大学有的公共课程是每个大学生都必修的。毛中特就是其中一门。在这学期还没有开课之前,我以为毛中特和我之前上的其他公共课,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那样,一个大大的课室,只要我们安安静静地坐在大课室里面,听着我们的老师为我们讲课,那就足够了。可是,当我第一节课来到课室,听老师讲这门课上课的内容和形式时,我彻底地傻眼了。”“我们这门课一门实践课,需要选择一个社会问题来调研的。”可是后来想了一下,其实开展课题调研也不是什么难是。以前高中不是也有做过吗?这种匆匆兴起的形式主义。于是,到了第二周。我们凑合组成的小组,一起去上课。并且提出了我们组随意提出的问题——“关于农民工的调查”。我承认这个课题是我们小组人员都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过就提出来的。果然,当我们小组上去告诉老师时,老师基本上是一口否决的。于是,我们组开始碰运气,又提出了几个课题。但老师还是否决了。这时,课室里就只剩下了两个小组了。看着其他的小组提出一个个有意义的课题。我们都开始焦急了,于是我们组终于开始围在一起思考,讨论了。终于,我们慢慢地讨论出了方向。并在老师一次一次的启发下看到了光明。终于,我们组提出了可实行的课题——“iphone热的背后”。

对于我来说提出课题的那堂课对我的意义是最重大的。因为它纠正了我错误的观念。这为我真正去开展实践活动垫下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原来,实践活动不是形式。原来,实践活动是要经过思考。原来,实践活动是要靠大家的合作。原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并不简单。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和变化,更对的是接触社会,将校园知识实践到社会中去,从社会中获得经验和知识,更主要的是锻炼自己,了解自己,体验社会生活。我们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只学习不到实践是徒劳的。经过这学期的毛中特,我真的开始懂得这道理了。提出课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访问调查、中期总结、理性反思、课题总结。这一切一切,如果没有真正去实践,是不会知道,它们其实是一环接一环,而且每一个部分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当我们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们组员之间会讨论,尝试找出解决的方法。这不但使我们成长了起来,还使我们的友谊不断地增长起来。

毛中特调研报告 篇9

实践调研论文

论文名称: 关于大学生使用电脑利与弊的调研报告 年级专业:

电信1203

姓名学号:晁永阳(201216020308)王锦涛(201216020309)

张洪亮(201216020310)吴志功(201116910312)韩志刚(201216020315)刘海峰(201216020307)

评阅教师:

张晓锋老师 提交时间: 2014—2015—1

一.前言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发展也日趋成熟,个人电脑数量以井喷式形势增长,诚然,以上种种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便捷,然则,网络是把双刃剑,错综复杂令人目眩的网络信息有时也不免令人头痛。近年来,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已深入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也不免存在诸多利与弊的争议,为了了解大学生在使用电脑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为此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方案

调查成员:晁永阳、王锦涛、张红亮、吴志功、韩志刚、刘海峰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调查为辅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12日----2014年.12月.14日 调查地点:河南工业大学校园自习室、图书馆、学生宿舍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1.购买电脑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购买电脑的时间分布如下:

2.使用电脑上网的地点

从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是在宿舍使用电脑,部分人也在图书馆、自习室和学校机房使用电脑,小部分人在校园内外网吧包夜上网。

3.使用电脑的主要用途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电脑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有很多,具体有:玩游戏、浏览新闻资讯、QQ聊天、看电视电影、订餐网购、学习查阅资料等等。男生主要是玩游戏和看电影;女生则以QQ聊天、看电视、网购为主,两者都用电脑学习查阅资料。总的来说使用电脑还是以打发时间为主,以学习为辅。

4.花费在电脑上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所花费时间段主要有:1个小时以下、1到2个小时、3到5个小时、五个小时以上,长时间上网以男生居多,也不乏有少部分女生。

5.依赖程度分析

从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对电脑的依赖性还是很高的!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还处于真正成为成年人的一个过渡时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不管什么事都依赖电脑,包括老师布置的作业等,长此以往大学生就对电脑产生了依赖,同时网络将会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人本是离不开社会,一旦离开了无法生存,所以应该多和其他人交流,关于责任、义务和生计等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但是,大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除却感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而网络忽视了这方面的锻炼,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空间发展片面化,尤其缺乏逻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抽象本质的精神,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调查分析

1.大学生使用电脑有利的一面 千载而下学者如过江之鲭,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如果不主动利用电脑网络,必将被时代信息知识的大潮所吞没,然而网络却是最好的传播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说,许多大型的考试报名和分数查询,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打永远繁忙而且昂贵的声讯电话去查询。同时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许多朋友之间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办法常常在现实联系,QQ就为处于这些情况的朋友提供了良好的联络途径,在QQ中,不但可以和老朋友联络,还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在短短的聊天和沟通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拉近,在其他不同的网络游戏中,人们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识相知,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人们也可以通过E-mail在网上进行书信来往,相互告知安好!更重要的是:在崭新的教育环境下,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学生均可以享受到高质的教育,弥补了受教育的不平等差异,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这对素质教育中的知识性内容普及和提高是有作用的。学生可以在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范围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这将大大增强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有高度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全新人才。能够拓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信息网络技术是以网络的形式构筑和处理信息.是一种跳跃式、立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线性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广泛性思维、交又性思维和变换性思维,拓宽创新思路,不断发挥创新潜能大学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与扩充。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最新知识、科技动态、全面的信息资料,这为大学生全面加深对专业课的学习,快速获取大学图书资料提供了可能。通过Internet,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网络世界寻找资料,通过数据处理功能和多媒体功能来进行英语、计算机等科目的学习,提高了课堂和学习的效率,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的提高等

2.大学生使用电脑不利的一面

A.大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的交往,往往会忽视了身边的真实的人际交流,当他们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交往中,传统的具有可视性、亲和性的人际交往将大为减少,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被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所取代。

B.网络信息的快捷和大容量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大学生们过多地消费现成的网络快餐式文化,会形成他们思维的被动和僵化,许多时候,大学生们对网络信息仅仅在接收,而并没有消化和回旋的余地,便没有了自己的见地。因为网络世界里有好的也有不好,他们盲目的接受,而没有慎重的选择和吸收。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极力推进“西化”和“分化”,把网络称之为“没有硝烟的战场”,企图把网络视为“中国和平演变的源泉”,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价值观等。这将会对我国的政治制度、主旋律文化,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大学生希望以网络交流来完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直接的情感交流与感染,沉迷于个人小天地,变得“闭关自守”

C.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不法商人带来了可钻的空子。不少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网站应运而生。这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顾网站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有多大的危害性,不断在网站上传播色情暴利信息,网络上还有许多介绍工作、征友、征婚的中介网站,但是其中也不乏骗人钱财、没有履行义务的网站,大学生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踩进这些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D.网络带来的不仅是思想上无形的伤害,对于许多大学生的健康也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在电视上我们就曾经多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大学生由于上网玩游戏时间过长,造成下肢忽然瘫痪、不能动弹,严重的还有休克昏迷的例子。由于电脑对于人体的辐射,如果人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不活动,就极容易造成种种难以预期的身体上的伤害,最显著的就是对于视力的损害,经数据统计大学生总体视力水平在逐年下降,速度惊人

五.总结建议及应对措施

(一)自我节制,网络时代更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这点,才能在潇洒地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和良性互动,科学利用互联网,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以理性取代任性,以道德化的网络正常运作取代肆意践踏网络资源的行为,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们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意志。

(二)摆正心态,心态是人们生活的关键,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活生生的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相信解决的方案总会有的,就不致陷人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从容和真诚的心态是大学生们缓解紧张情绪,积极融人现实生活,并受到他们尊重的法宝。网络中道德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呈失范状态。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增强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抗诱能力,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坚定信心,把握方向,拒绝堕落,自觉构建网络道德长城,积极倡导“绿色网络”。同时要规范网络行为,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文明上网、不发送垃圾信息、不浏览黄色网站等等,使学生自觉地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全面、有效的新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信息网络环境。

(三)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精神。信息化社会,信息大量存在,真实信息与劣质信息同时并存。因此,就迫切需要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分辫信息的真伪,理解劣质信息可能带来的后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文化的渗透,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更强的文化意识,特别是网络文化意识,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引导。不仅要善于做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准确地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把它们科学地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去。

上一篇: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5则范文下一篇:菲尔丁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