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高三月考卷

2024-12-09

哈三中高三月考卷(精选6篇)

哈三中高三月考卷 篇1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云梦秦简中记载了一段秦律,大意为:有贼入甲家,伤了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外出,没有听到呼喊。在论处的时候,四邻外出,可以不受责罚;里典、伍老即便不在,也不能免责。这段秦律最能说明()

A. 地方的治安形势非常严峻 B. 当时地方基层的管理方式 C. 秦律采取轻罪重罚的原则 D. 实施暴政是秦朝骤亡的主要原因

2.下图是发生在我国近代渤海湾地区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后,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 B.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C. 洛川会议后,八路军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 D.平津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解放

3.下图是某日本史书中一张战争形势图,它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 反割台斗争 B. 黄海大战 C. 威海卫战役 D. 鸦片战争

4.某位同学在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边两个图表,图一(清初时期)至图二(清中叶时期)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变化。你认为图中的某国应该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5.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 “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 “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之千里” C. “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 “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6.归纳是复习历史活化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A. 《离骚》 B. 《石氏星表》 C. 《四书章句集注》 D. 《红楼梦》

7.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

A. 巩固中央集权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发展商品经济 D. 抑制诸侯势力

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9.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 结束专制统治 B. 引发军阀割据 C. 强化中央集权 D. 实现民族独立

10.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

A. 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 B. 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 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1.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国家干预”在现代社会中,是政府与政策性干预来维护社会公正和经济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 官营专卖 B. 市坊制度

C. 朝贡贸易 D. 闭关锁国

12.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了()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④西欧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

13(25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提取图表11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

(1)把北魏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况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3)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理由。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力,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劳合·乔治与贝尔福都走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效仿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际联盟。原来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实力过于强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作出让步。4月22日,“三巨头”会议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他们明确地要求中国对日本作出让步。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山东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这一问题的产生过程。(2)试从地理因素考虑,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山东争夺激烈的原因。(3)通过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你得出哪些认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邹容《革命军》(1903年)请回答:

(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解读华盛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4)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推理能力。题干引用的《秦律》材料反映出什伍、乡里制度以及连坐法等为秦朝加强基层管理的举措,故选B项。2.【答案】A

【解析】从地图中“廊坊”可联想到“廊坊大捷”,而“冠县”则是义和团兴起之地,综合地图中箭头指向天津、北京、大沽等地均为义和团战斗的地方,因此题干所指应为“义和团运动”,故A项正确;B、C、D项分别指北伐、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与题干所提信息不符合,故B、C、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从图片中的“吉野”、“定远”、“致远”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选择B项符合题意。4.【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该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而在19世纪中叶,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故可判断该国应为英国。故选A。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所说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反映的是画家注重意境情趣,应该属于文人画的范畴,故应选择C项。6.【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归类是按照古代中国科技划分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属于古代科技,A、C、D三项分别属于文学、思想、文学类。故选B。7.【答案】A

【解析】“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是为了消除六国贵族的势力,巩固统一;“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其共同目的都可概括为巩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内容,故B、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所以说不上抑制诸侯势力,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西方国家国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9.【答案】B 【解析】费正清强调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削弱了中央集权,引发后来的北洋军阀割据,故B项正确;材料中辛亥革命削弱了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故A项错误;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故B项错误;1950年的中苏友好,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建国初中苏友好,2001年中俄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关键信息:“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题干材料强调国家政权的控制,故A项正确;市坊制度是政府对商业经济的管理相关制度,与题干“从中获取巨额财富的目的不相符,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主要是政治上的考虑,并不关心商业利润,故C项错误;闭关锁国是古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与美国和日本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故①正确;1967年欧共体成立,在诸多方面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并不断推行共同体的政治一体化,且据材料“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可知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②正确;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表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故③正确;西欧政治经济实力在20世纪70年代并未超越美国,美国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与史实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3.【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解析】

14.【答案】示例:1950年中国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至1958年间,对实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以互助合作社取代农民个体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从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但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70年代末开始,勃列日涅夫政府强调发展重工业,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中国;80年代中期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与美国军备竞赛升级为“星球大战计划”,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延展:

示例:国家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的农业政策,鼓励农业创新,进行合理的农业改革,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第一小问提取信息,是对图表的全面解读,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表现的中国和苏联在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进行阐述;第二小问根据对图表的解读,对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理论关系进行总结说明即可。

15.【答案】(1)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授田;农民、奴婢、官吏均授田;耕牛授田;因轮耕而加倍授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任意垦荒;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

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授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进程。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地少地的农民可按劳动力的多少得到土地,北魏政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占有权。

【解析】回答第(1)问要求对材料读懂,分层取义,概括提炼;回答第(2)问要对材料中体现出的鲜卑贵族、奴婢和耕牛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了解;第(3)问要从均田制的内容和作用入手去思考作答。

16.【答案】(1)实质: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强权行径。

过程:①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②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③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把日本的这一侵略行为合法化,所以山东问题完全是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产物。

(2)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靠近京津地区,扼渤海进入黄海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列强控制了山东,就便于控制京津战略要地,便利的交通也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①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以强凌弱;②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一切以自身利益为转移;③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后盾。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基本知识。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山东问题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一次表现,由此得出认识——列强的行径说明的问题;中国的处境反映的问题。

17.【答案】(1)建立国家而不做皇帝的高尚品德。以个人的道德和能力为主。

(2)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原因: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缺乏专制王权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②华盛顿个人有着强烈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3)顺应时势而为,成长为英雄(时势造英雄)。号召国民革命救国,创建民主制度。

(4)启示:要力求客观全面的解读;避免对人物简单贴标签,要历史的、发展的解读;应充分掌握史料,尽量搜集正反两面的证据解读。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有关华盛顿史实的记忆。第(1)小题:材料中始终突出“救其民”,“ 尧舜之德”,学生应当从建国功勋和道德楷模方面思考。第(2)小题: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民主潮流和英法的领导者到后来的思想变化,更突出华盛顿在这方面的独特品格。第(3)小题:“不过其时”反映出作者强调时事对英雄出现的作用;而“今日之中国”就比较明显地道出了作者的意图。第(4)小题:为开放式题目,根据华盛顿的个人品质,结合本题的主旨去谈即可。

哈三中高三月考卷 篇2

高三学年第二次验收考试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一、1.A2.B3.D4.C5.A6.C7.B8.B9.D10.B11.A

12.B13.C14.D15.A16.D17.C18.A19.C20.D

21.(10分)

(1)①③④⑤⑥⑦⑩(1分)⑧⑨(1分)

H2CO3+OH-(2分)(2)⑤⑩④(2分)HCO3-+H2O

(3)AB(2分)

(4)10-9/(a-0.01)(2分)

22.(13分)

(1)放热(1分)

(2)0.012mol·L—1·min—1(2分)

(3)1.5(2分)

(4)CD(2分)

(5)不变(2分)

(6)增大碘的浓度(2分)略(2分)

23.(10分)(每空2分)

Ⅰ.6KMnO4+5CuS+14H2SO4 = 3K2SO4+6MnSO4 +5CuSO4+5SO2↑+14H2O。Ⅱ.(1)C

(2)270℃20.67

-(3)CH3CH2OH+H2O-4e=CH3COOH+4H+

24.(12分)

(1)配成中性溶液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1分)

4MnO4—+4H+=4MnO2 ↓+ 3O2 ↑+2H2O(2分)

(2)2MnO4—+ 5H2C2O4+6H+=8H2O+2Mn2++10CO2↑(2分)

(3)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且c(Mn2+)浓度越大催化效果更好(2分)

(4)①丙(1分)

②逐滴滴入高锰酸钾溶液,待前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退去后再滴加(说明:当溶液中生成的Mn2+较多时,反应速率加快后再增大滴加速率(2分)

哈三中高三月考卷 篇3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B. 法国1875年宪法的通过 C. 美国1861年南北战争 D. 德国1870年实现了统一

2.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以下最能集中体现雅典“大多数人的意志”的是()A. 公民大会 B. 抽签方式 C. 公民法 D. 津贴

3.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A.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 B.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4.凤凰网记载“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导致西方在18世纪“许多妇女走出家庭”的原因有()①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加强 ③男女平等的实现 ④工人运动的兴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5.1397年,刘三吾等受命主考会试,结果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引起北方士人的强烈不满。朱元璋命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仍如此。有人上告说刘张等人串通,朱元璋大怒,在处置了刘张等人后,又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史称“南北榜事件”。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科举公平选拔人才古今同理 B. 解决考试和区域公平的矛盾 C. 笼络北方士人借以巩固政权

D. 避免科举取士过分倾向南方

6.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A.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7.位于成都洛带古镇的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该会馆最早可能建于()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8.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

A. 民主的实现方式 B. 有限制的选举权利 C. 民主的基本原则 D. 权力的监督形式

9.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 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D. 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10.“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逊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A. 总统主持的内阁 B. 联邦最高法院 C. 联邦参议院 D. 两党制政党制度

11.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2.北宋石守信原本作战勇猛且一向“重义轻利”,但自从“杯酒释兵权”发生之后,他忽然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由此可见“杯酒释兵权”()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造成了人才浪费 C. 导致将领普遍的不满 D. 致使功臣自污以自保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共52分)

13(19分).2008年中国“两会”,引起高度关注。法国《欧洲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今年的中国“两会”凸显民生、民主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1)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主要产生于什么重要历史事件中?举出其突出代表的两位人物。

(2)世界历史上,英国是最早走上近代化的国家。它不但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为世界提供了范例,而且在科学方面也提供了范例。

17、18世纪,英国是怎样在政治民主化和科学方面为世界提供范例的?

(3)根据材料分别概述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14(18分).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 “现代”世界出现了;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

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邹容《革命军》(1903年)请回答:

(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解读华盛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4)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答案

1.B 2.A 3.C

4.C 5.C 6.B 7.D 8.A 9.C 10.C 11.C 12.D

13.【答案】(1)事件:百家争鸣。代表:孟子、墨子、荀子、孔子。(说出任何2人即可)(2)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科学上:标志近代科学形成的牛顿力学体系建立。(3)材料二:君主立宪制。实践:戊戌变法。

材料三: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共同目的: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解析】

14.【答案】以16—18世纪的英国为例。

英国在产业方面开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在国家的政权建设上,资产阶级革命破除封建制度,建立了相对自由、人权平等的社会;工业革命造成社会分工变动,人们从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城市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宣传了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逐渐开启了英国人的思想民主化进程。

【解析】现代化包括经济方面的工业化、机械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方面的城市化,思想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结合具体的国家,对应其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在16—18世纪的变化,列举基本史实说明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即可。

15.【答案】(1)建立国家而不做皇帝的高尚品德。以个人的道德和能力为主。

(2)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原因: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缺乏专制王权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②华盛顿个人有着强烈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3)顺应时势而为,成长为英雄(时势造英雄)。号召国民革命救国,创建民主制度。

(4)启示:要力求客观全面的解读;避免对人物简单贴标签,要历史的、发展的解读;应充分掌握史料,尽量搜集正反两面的证据解读。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有关华盛顿史实的记忆。第(1)小题:材料中始终突出“救其民”,“ 尧舜之德”,学生应当从建国功勋和道德楷模方面思考。第(2)小题: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民主潮流和英法的领导者到后来的思想变化,更突出华盛顿在这方面的独特品格。第(3)小题:“不过其时”反映出作者强调时事对英雄出现的作用;而“今日之中国”就比较明显地道出了作者的意图。第(4)小题:为开放式

哈三中高三月考卷 篇4

(五)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1.(3分)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表述在逻辑上有错误。原文第二段说“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但“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不一定就会有美感”。C项,根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美、具体与求真、抽象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这段话来理解,这里所说的“职业的痴呆”应理解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特别沉迷”。D项,依据第三段“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一句可知,本项应该这样表述:“科技创新主要是理性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的辅助。”

2.(3分)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第三段“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一句,是在上面列举事例后得出的观点,第四段开头“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一句,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的观点,所以,“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不能作为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论据;况且,D项的表述中,也没有体现二者“重叠”、“交融”的成分。

3.(3分)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根据第二段中的“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等语句可知,第二段说的是艺术的表达技巧问题;第四段中王国维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的研究,曾提到了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现象,下面又列举毛泽东、海森堡的话进一步证明,可见,这一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问题。

4.(3分)D【解析】利:谋利,贪图。

5.(3分)C【解析】第①句是陈述董俊赶走武仙后诸城归附的情况;第③句是表明董俊钦

慕马援为国战死沙场的壮伟品格。

6.(3分)A【解析】强加因果,原文并未表明武仙归降是因为董俊进奉俘虏和战利品给木

华黎。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7.(10分)译文:

(1)(5分)你想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但又夺去他们的口粮,即使是最无道的寇贼也不会 这样做。(得分点:“欲”、“而”各1分,句式句意3分。)

(2)(5分)叛贼只是他一个人,其余的人如果能脱离这个叛贼,那就是忠义之士,我将

发给他家财,并奏请皇上授予官职。(得分点:“去”、“官”各1分,句式句意3分。)

8.(5分)暮春时节,窗前幽竹,翠绿葱茏,摇曳多姿,好像不改初衷,深情地迎接主人的归

来。(1分)“不改清阴”,简炼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的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特征。(1分)刻画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1分)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2分)

9.(6分)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让人怜爱。(2分)正是在暮春时节,鸟

语已稀,花香将尽,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对比反衬是由鸟声稀、花飞尽、春光将舍我而去的凋零景象与幽竹撑一伞绿葱葱的清阴来迎我构成的,“稀”、“尽”、“飞”三字渲染出了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气氛。而“幽竹”、“清阴”与“待我”则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2分)拟人手法表现在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钱起正是以我的“怜”和竹的“待”将物我之情贯通起来,创造了一种物我相亲的画意诗境。(2分)

10.(每空1分,共6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

(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11.(25分)

(1)(5分)BC(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

(2)(6分)老园丁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短暂的”,(3分)在他没有弄清“长到何时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的时候,他不会去采摘玫瑰。(3分)

(3)(6分)由物及人(以物喻人)(2分),揭示小说哲理。(2分)老园丁的感情生活没有圆满的结局是因为那些女人都只是看中了他的局部,却没有看上他的全部,因而他们的爱是不完整的。(2分)

(4)(8分)①人们爱玫瑰,就摘下它,人们对于爱的东西会想尽办法将其“私有化”,自私是人类本性之一;②人们在拥有美好的同时,却不知道珍惜;③残断的东西,生命短暂,爱也是如此。(答出其中一点给3分,谈感悟的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能结合作品理解深刻的给5分。)

12.(25分)

(1)(5分)BC(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

【解析】A项说“一个月”,文中无依据,而原文是“经过系统治疗”。E项说“记述了他学习医学的艰苦历程”属无中生有。D项说“几乎全是”,而原文是“他荣膺过世界上很

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多医学最高奖项”。

(2)(6分)①王振义兢兢业业,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医学事业上;②王振义在一则国外医学资料中得知,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逆转;③经过多年试验,他终于在显微镜下找到了这个特定的条件:大量早幼粒癌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下,竟变成一个个发育正常的细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第四段引用王振义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幽默的性格;②第六段引用陈国强的话,表现了王振义诲人不倦、甘当人梯的精神;③这样直接引用使传记内容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人物形象更鲜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①原因有三点:第一,热爱医学事业,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第二,虚怀若谷、谦逊求实;第三,淡泊名利。就以上三点任选一点联系实际略加分析。②如第一点: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现实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首先是热爱自己事业能忘我工作的人。如第二点:虚怀若谷、谦逊求实的态度能使人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能清醒地认识主观与客观,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扑下身子实干的时候取得的。如第三点:一个能实实在在地豁达达观地看待名利之人,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的研究,这样的人才更容易成功。(每点原因2分,分析2分,意思合情合理即可。)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13.(3分)D【解析】D项“如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又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现多指受到老师的教导。不能形容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A项“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现常比作从前生活中稀少的、值得回忆的往事。B项“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C项“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14.(3分)B【解析】A 项,表意不明;C项,否定失当;D项,成分残缺,“针对”后

缺中心词,“不良的现状、情况”等。

15.(3分)B【解析】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与过去的“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

相比,现在人们的态度有变化了,所以⑥应排第一句,与前文中的“掠夺性”相对应,现在人们主张“善待”自然了,可确定①应排在⑥之后,再根据后文的“生态不仅是科学的问题,而且是伦理的问题”,可确定④应排在①之后,据此可确定答案为B。

16.(5分)跑酷又叫“城市疾走”,它是以日常生活环境为运动场所,将各种日常设施当作障

碍或辅助,在其间迅速跑跳穿行而紧急脱逃的一种极限运动。跑酷不仅对身体有利,还能让人明白人是能不断提升自己和突破障碍的。

17.(6分)示例:感动,是心弦上的乐曲,在每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奏响;感动,是泪泉深处的泉水,在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奔涌;感动,是喷薄而出的太阳,在每一个黎明将尽

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

之时耀出光芒。

18.(60分)本次作文材料为漫画,理解寓意是关键。花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呢,由此找到切

入点,可从以下几个方向立意:①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他人的帮助;②人与人之间应相互扶持,成就人生之美;③做人要谦逊,不可目中无人;④优势互补,实现共赢;⑤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发挥作用。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他从小从事田间劳动,长大涉猎诗书历史,擅长骑马射箭。乙亥年,国王木华黎率兵南下,董俊于是归降。己卯年,董俊因功劳升为中山府知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占据真定,定武境内各城都响应武仙。董俊率领众兵夜间攻入真定,将武仙赶跑了,定武各城又都脱离武仙前来归附。庚辰年春天,金朝派遣大量军队增援武仙,治中李全在中山发动叛乱与之响应。董俊的队伍当时屯扎在曲阳,武仙气势汹汹来战,被挫败于黄山下,武仙逃脱溜掉。董俊进奉俘虏和战利品给木华黎,这时武仙因走投无路而归降。董俊曾经拜见木华黎,陈言说:“武仙狡黠不可揣测,终究不会为我们所用,请您防备他。”木华黎认为他的话是对的,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左副元帅。乙酉年,武仙果然杀了都元帅史天倪,占据真定以叛乱,附近的郡县都为武仙防守。董俊率领孤军居于乱军中,可以作战的士兵还不到千人,坚守永安。武仙攻打了一年,没有得到好处,于是纵兵蹂躏庄稼。董俊招呼武仙对他说:“你又想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而又夺去他们的口粮,即使是最无道的寇贼也不会这样做。”武仙感到惭愧而退兵,董俊突然出兵去攻打,武仙大败而逃。过了一段时间,董俊又乘夜攻入真定,武仙逃亡而死,董俊于是接纳史天倪的弟弟史天泽为元帅。壬辰年,会合诸军包围汴京。第二年,董俊奋战而死,时年四十八岁。

董俊以忠实自许,不因环境的平顺或险恶而稍有变化。每逢战斗,他的勇气压倒众人,站立于流箭飞石之中,镇定自如,即使受伤也不怯阵退缩。他经常羡慕马援的为人,说:“马革裹尸,马援真是壮伟啊!”所以每战一定要持矛冲在士卒前面,有人劝谏他不要这样,董俊说:“我是当官的,敌人在面前,不拼上一死,难道要躲到安全的地方逃避危险!”在这之前,戍子年,到皇帝驻地去朝见,众将献上所获户口,都增添人数来设法得到好处。他的手下官员请他也像别人那样,他说:“老百姓实际人数少而多报来欺骗皇帝,今后皇帝的需求不够应付时,一定会加重赋敛来完成命令,这样做就是我一个人得到好处,而老百姓却会一天比一天贫困啊。”董俊代理元帅府事务时,有三百多名狂汉约好日期作乱,事情被发觉后,董俊杀了其中为首的,其余的人全部释放。深、冀间妖巫惑众,妄图做违法的事,为此牵连并逮捕了几万人,有关官员认为都该灭族,董俊坚决主张只诛杀首恶。永安节度使刘成在威州叛降武仙,董俊下令说:“叛贼只是他一个人,其余的人如果能脱离这个叛贼,那就是忠义之士,我将发给他家财,并奏请皇上授予官职。”众人果然离开刘成来归降。沃州民据天台为盗,董俊打败他,使他归降后,有的将领贪图他的子女,想掠夺他们。董俊说:“人家已经投降了还要俘虏他的家人,仁者是不会这样做的。”众将这才守义不再掠取了。他的天性就是像这样美好善良。

总结哈三中之行-齐中 篇5

总结哈三中之行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以“课程立足校本,研修链接校际”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于2012年11月30日在哈尔滨群力校区举办。我校一行学科一线教师共计22人,前往哈三中观摩学习。

为了共同的目标与追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青海湟川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海南中学商定成立“中国高中六校联盟”,每年都会定期举行教研系列活动,共享经验、交流成果,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六校联盟以“共享优质资源,携手并进;创建联盟价值,引领发展”为宗旨,旨在强调优质资源共享,通过深度交流、密切合作等形式打造名校发展共同体,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强调要在教育哲学的层面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自觉坚守教育的终极价值,自觉践行正确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现代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引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发展。

此次《“中国高中六校联盟”聚焦课堂教学展示暨哈三中第28届教改汇报课》主题活动在群力校区开展,本次汇报课涵盖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艺术、体育、信息技术、校本选修、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心理等各学科,共计34节。

在这次观摩中,我连续听了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四节展示课,每节展示课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其中物理展示课《生活中的物理之“平衡”》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个物理实验的设置到最后的课堂总结,无不体现了授课教师的睿智。本节课是哈三中的校本选修课,通过自创实验提高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探究热情,学会利用生活的器材来实践平衡原理,目的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或原理来控制物体的平衡状态。听课记录及主要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课)

平衡蝴蝶模型:用一张A4纸,剪出蝴蝶,经过折痕处理,再粘上A4纸上的余料,平均分成两份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之后蝴蝶可以在指尖上平衡!

由实验引问:

①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② ②为什么重心在支点下会使蝴蝶稳定的停在指尖上? 引出本节课标题《生活中的物理之“平衡”》 以小球为实验用具,讲述三种平衡:

齐齐哈尔中学

1.稳定平衡→特点: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升高 2.不稳定平衡→特点: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降低

3.随遇平衡→特点:物体如被移置到一个新的位置时,仍能保持平衡,其重心高度亦保持不变。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 幻灯片展示:

“稳定平衡”在生活中的实例与图片(实例:高空缆车、垃圾桶盖)实验一.平衡牙签

模拟平衡蝴蝶,用实验盒中的器材进行稳定平衡实验。实验过程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运用所给的器材(叉子、泡沫、牙签、橡皮泥等)设计出一个能够在玻璃杯上平衡的牙签。

幻灯片展示:

“不稳定平衡”在生活中的实例与录像资料(实例:杂技表演——顶杆)

思考:这种杂技表演需要快速移动支点来调整杆的位置,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那么这种平衡是什么平衡?怎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平衡呢?

实验二.顶杆游戏 实验器材:拉杆天线

实验目的:控制杆的平衡,调节长度以及重心离支点的距离控制杠杆的平衡。实验验证:师生配合实验,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验证实验结果。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与图片(实例:翻斗车)

教师演示翻斗车模型:翻斗注水达到一定水位后,翻斗自动翻转,而后又回到初始水平位置。

引发思考:①你观察的结果是什么?你认为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②没有注水前,翻斗的重心与轴心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③随着注水量的增加,重心的位置又如何变化呢?

④为何翻斗后来翻转了?之后又回到初始的水平的位置呢?

⑤总结出翻斗车的平衡状态的变化情况?

(从稳定平衡到不稳定平衡,再到稳定平衡)

齐齐哈尔中学

实验三.自制翻斗车

实验过程:利用实验盒中剩余的器材(纸杯、铁丝、橡皮泥若干、实验盒、夹子两个用于固定“翻斗车”的轴心——铁丝),制作一个自动翻斗车。

分享成果:讲述制作感受,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三.课堂总结升华

通过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衡的实验现象的探究与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物体达到平衡的条件与实质,感受实验在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以“欹器”为本节升华,升华到做人的真谛“满招损,谦受益”!

月考卷 篇6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姓名:班级成绩

一、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23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晏如(yàn)叱咄(duō)缥碧(piāo)文绉绉(zhōu)....

B.禁锢(gù)黝黑(yōu)轩邈(miǎo)骈死(pián)....

C.粲然(càn)皲裂(jūn)箪瓢(shàn)辄尽(zhé)....

D.婵娟(chán)黔娄(qián)滞留(zhì)短褐(hâ)....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

B.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

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

惊叹不已。

4.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

B.拟人反语比喻比喻

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

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

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名句,你觉得与下面的哪句话含义相同。()(3分)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6.读一读,为下列拟物诗选择恰当的名称。(5分)

①只不过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鹅痴心追求

②把大自然的恩赐/一次次铭刻在心()

③狂风企图摧残你的生命/你却借此繁衍后代

④弯着腰/绝不是对人崇敬()

⑤满嘴胡须/并不能证明你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

A.年轮B.虾C.羊D.蒲公英E.云

7.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请仿写一个结构相同、语境连贯的句子。(3分)人生的一样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二、知识积累及运用(8分)

8、9、春蚕到死丝方尽,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11、《水调歌头》抒发作者对世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12、《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历史的总结和评判的句子是

()()

三、诗歌赏析。(3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头到尾洋溢着深沉的爱国激情。

B.这首诗在慨叹人生遭遇的同时更表达了作者愿以誓死报国,流芳千古的气节。

C.诗人巧用地名表达了内心深处种种悲怆之情。

D.诗中写出了对国家的忧叹,对自己的悲哀和困惑。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后面的题:(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走送之()②硕师()..

③援疑质理()④卒获有所闻()..

15、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16.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2分)

17.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8.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3分)

五、现代文阅读(13分)

小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不休地叮三嘱四,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伤。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9.本文贯穿全篇的线索是_________。(2分)

20.第二段中“惊愕”一词表现了妈妈怎样的心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家里,每当听到妈妈喊“我”小名,“我”有什么感觉?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车站送别部分,作者运用_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妈妈对儿子深深的爱。(3分)

23.妈妈该不该喊“我”的小名?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40分)

品味下面一首小诗,以“攀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世界,充满七色阳光

人生,充满美好向往

在通往理想的攀登上

每一步都弹奏着苦与乐的乐章。

提示和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上一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掌声8公开优质教学课件教案下一篇:关于×××同志政审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