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学校工作总结

2024-10-15

三中学校工作总结(精选7篇)

三中学校工作总结 篇1

2008——2009学第二学期

学校工作总结

酂城镇第三初级中学

2009年7月5日

酂城三中2008——2009学第二学期

学校工作总结

(酂城三中现共有8个教学班,470多名学生,25名教师,暂可用教室12口,另有11口实验楼正在建设中。总体而言,酂城三中现在所面临的情况是:硬件不达标,软件不充足。尽管如此,我们全体教师在夏化知校长的带领之下,还是本着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校本资源,尽心尽力的干好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任劳任怨的做一头社会主义建设的拉犁之牛,勤勤恳恳的耕耘着祖国的教育花园。)

本学期以来,我校在永城市教育体育局、酂城镇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精诚团结、恪尽职守,按照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安排、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加强了对学校有关政治学习、教育教学、安全综合治理、校本研修、迎“双基”国检等工作的领导,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展开工作,采取了具体的措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了校长、主管领导、班主任三级管理,签定了责任书,完成了各项工作方案规定的目标。

现将我校2008——2009学第二学期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全体师生政治学习工作的管理,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1、学校成立政治学习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业务主任为副组长,校团委成员、各班主任以及各教研组长为成员。政教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学校在工作要点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

2、明确集中学习的时间。学校结合以往的经验,明确规定:

仍将每周一下午的第三节课作为全体教师集中参加政治学习的时间。

3、明确了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及方向,以作有效引导,谨

防学而无用。学校在集中学习时间内,主要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讲正气、树新风“等重要的指导性文件精神;学生主要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等。

4、制订计划,做好记录。学校明确要求各个教研组、校团

委、各班级都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目标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有学习记录、心得笔记。期末,学校将这一项目作为对教师的期终、年终考核项目,评出优劣。

二、主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制定具体措施,推进教学革新。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在前一学期努力工作的基础上,本期的教学工作又有了两项重大举措。

1、将校本研修引进课堂。校本研修是目前学校教学改革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缩短教师与学生,与教材,与本土之间的距离,让教学更接近实际,更切合本校校情,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改革认识和理解的加深。但是只掌握一些空洞的理论,本本教条,是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的,也就是说,要让教师真正成熟起来,就必须给大家一个实践的机会。所以我们就大胆的改变了上级指示的校本研修的方法,鼓励教师将教材作为实验材料、将课堂作为实验基地,努力尝试着研修教材内容,然后授予学生。但这一转变必须是从形式到内容的一体化,否则,只是一个空架子也是不行的。为了更好地推进这种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多次组织了集体研讨、集体备课的方式(但更好的是教研组内同科任教师之间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教师“走出去,引进来”,让 教学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为了促进教学,让教师眼界放宽,思路活跃,提高自身水平,我校利用11—12月份永城市教体局教研室联系的由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和《上海教师》编辑部主办,《上海教师》编辑部学术交流中心承办的“中小学教师提高课堂实施能力研讨班”(第五期

第一批)的学习机会,先后派张文龙、夏云峰老师远赴上海参加学术研讨与交流,了解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主导思想,远景规划,及开展情况,走进上海的课堂,体会他们的教学与学习,将他们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带回到我们学校,引进我们的课堂,主导我们的教学,以探索一条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另外,本学期我校还与酂城二中特地举办了一次“校际教学互动 周”活动,进行校际间教师教学交流。这样,一来可以让大家对自己所学的理论有一个实践的机会;二来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交流之中扬长避短,趋于完善。在这次教学互动中,我校教师张学清、张运祥、夏云峰、余涛等同志表现特别突出。

三、严格管理,加强防范,把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下去。

我校的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在落实教体局的实施方案方面,主要是抓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力求把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干好、做实。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为了加强管理,对师生发放了《关于开展优化育人环境,治理校园秩序,严格考勤管理的通知》,并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CD片,加强教育。学生由校团委组织学生团干部负责检查,教师由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检查。

2、为确保午间学校及学生安全,我校特安排一部分教师自

周一至周五午间在校轮流值日,加强防范。

3、为让学生家深对安全的认识,我教务处特在本期安排学

生写一至两篇有关安全方面的话题作文,并组织开展“安全活动周”活动。

4、为避免放学时发生楼梯间拥堵现象,我校在每天的放学

时间都安排教师进行楼梯间疏导,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四、我校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1、虽然我们组织了教师和学生进行集中政治学习,但是部

分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不够,思想认识不高。

2、虽然我们在教学方面安排的竟然有序,制定了不少制度

和措施,但是,我校的教师编制缺口相对较大,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太重,使大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探新。

3、在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面,我们健全了组织,制定了制

度和措施,但由于本校学生寄宿的条件,学校围墙年久失修,新建实验楼尚在施工中等原因,安全隐患还是存在的。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正在努力寻求一种妥善的解决方案,也恳请中心校领导能给予鼎力之助。

酂城镇第三初级中学 2009年7月5日

三中学校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乡村游,民族学校,影响,对策

武陵山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 乡村游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传播了民族文化, 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乡村游的发展也会导致民族传统文化的商品化, 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性, 影响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落后的民族地区, 由于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户只注重发展旅游经济, 忽略了乡村游对农村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冲击, 给农村学校教育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这是应该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湘西凤凰县乡村游发展概况

2006年以来, 国家旅游局相继提出“乡村游旅游年”及“活力乡村、魅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 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凤凰县积极贯彻上级精神, 依托凤凰县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效应, 乡村游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已有乡村游景点20多处。

近年来, 凤凰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文化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 其中民族乡村游来势尤为迅猛。全县乡村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很多民族民间文化被挖掘出来, 使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但是, 伴随着乡村游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诸如民族文化的商品化、盲目开发破坏生态文明、恶性竞争等, 特别是对民族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乡村游的发展对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影响

本文选取凤凰三中作为研究个案, 是因为其有明显的代表性。凤凰三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民族初中学校, 在校学生有518人, 绝大部分是苗族和土家族, 占全校学生95%以上。

凤凰三中的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人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比较著名的有:有省级文物黄丝桥古城, 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勾良苗寨, 还有岩拉窠苗寨、天龙峡景区、野牛山景区、舒家塘景区等。由于这些景点景区历史文化悠久, 民族特色鲜明, 民族民俗活动活跃, 而且自然风光秀丽迷人, 自然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在游览完凤凰古城后前来观光旅游。由此给学校的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 学生辍学率不断升高

由于乡村游的兴起, 促进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也正因为如此, 对学校在校学习的学生也带来了一些冲击, 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辍学率升高, 其中有的辍学学生就加入到乡村游行业中去。究其原因, 一方面, 有的学生家长受教育水平较低, 不懂得教育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是因为家庭困难, 想趁旅游发展之际赚钱, 强行要孩子们在景点内兜售货物 (土特产) 、叫卖食品等;另一方面, 一部分厌学学生放弃学业, 参加景点景区的民俗风情表演队, 以减轻家庭负担, 所以有的家长也任由其辍学。

2. 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一些社会青年会经常跑到学校周边闹事, 受其影响, 少数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对上学产生厌烦感。学生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厌学, 甚至辍学, 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对学校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影响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3. 给社会带来了不利因素

一是造成劳动者素质低下, 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影响将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容易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很多辍学的初中生心理和思想都不成熟, 平时自控能力差, 容易感情用事, 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会带来一些隐患。

三乡村游对民族学校影响的思考与对策

1. 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第一, 加大宣传力度, 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 国家、省、州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实施细则》, 一些县市也相应出台了实施义务教育的办法。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义务教育法》, 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不送子女入学是违法行为”。同时, 要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白, 说明读书是为了提高素质、学好本领, 为将来就业谋生打基础的道理。

第二, 强化政府监管, 加大执行力度。要坚决落实各级政府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将控制和降低初中在校生辍学任务落实到县、乡、村、学校, 层层明确目标和责任, 把控辍保生的工作实绩作为干部、学校及教师考核、评优、晋级、晋职的主要依据。同时要把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限期入学通知书制度、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未送子女入学经济处罚制度和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等, 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控辍保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 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的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 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要建立民族地区扶贫助学新机制, 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助学金制度。广开财源, 建立各种助学基金, 对贫困学生实行适当费用的减免, 确保贫困生完成初中学业。

2. 学校要完善教育改革, 大力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第一,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加强农村老师的福利, 是现阶段解决学校师资问题进而降低辍学率的一个直接有效的措施, 在原有的基础上, 加大农村教师的生活补贴, 在晋职晋级上优先满足农村学校老师;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免费培训, 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建设的力度, 改善办学条件, 优化教学环境, 让广大农村教师快乐教、安心教, 学生爱师、爱校。

第二, 转变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一是要转变办学观念, 坚决摒弃只重视少数学生升学, 未能面向全体学生, 特别是轻视后进生的做法, 不让学生升学无望而逐渐厌学、逃学, 最终辍学;二是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让学生不因沉重的课业负担而产生厌学情绪, 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三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以爱为本, 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是加大督察工作力度, 严禁学校以种种理由拒绝学生入学或变相开除学生。

第三, 发挥民族文化传承主阵地作用, 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农村民族学校要积极开发和挖掘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 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本地区的民族优良传统、民族工艺、民族文化等资源引进课堂, 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开展苗族花鼓、苗族武术、苗族龙狮舞、苗歌等活动;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工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从而做到, 旅游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育反哺社会、为旅游服务的功效。

3. 搞好社会、家庭、学校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重视“三农”问题, 要担当起指导作用, 制定相关的规定, 深入到农民中去宣传, 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 还要不定期地去学校调研考察, 对学校存在的困难要给予及时解决;农民要服从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 要树立对子女未来负责的态度, 克服困难, 坚持让子女完成学业;学校教育者要放低姿态, 走出校门, 要及时进行家访, 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 加强对后进生做好转化工作, 同时, 将民族文化引进校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这样, 三者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努力化解乡村游的发展给民族学校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彭兆荣.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4)

[2]孙天胜、李永乐.关注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J].中国民族, 2006 (9)

民乐三中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篇3

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与短视,促进地方与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得学校课程研究与实施步入良性化发展轨道,该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研主任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事务。

二、学校课程建设以更新理念为突破口,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灵魂。教育思想的现代性必将带来教育事业的勃勃生机,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来引领教育教学,才会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为了与时俱进,遵循科学发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我校首先解决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明确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科学的使用教材,以国家课程为主,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设计和开发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进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并以此为突破口,使校本教研在理念的转变上占领了制高点。

三、学校课程开发,凸显学校特色教育。

针对学生的发展,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校在学校课程开发方面完成了很多有效的尝试,形成了以下三大主题的學校课程开发与建设:

1.生活·生命与安全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身心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家庭·社会与法制

“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总目标是:贴近学生生活,强调知识运用,通过学习家庭、社会与法制的相关知识,加强家庭伦理教育、道德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法治观念,使学生具备必需的家政知识、社会意识和法律常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初步形成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法律素养和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

3.可爱的民乐

“可爱的民乐”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乐厚重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努力创造了民乐今天的辉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民族团结的情感和振兴民乐、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学校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可爱的民乐》,并有历史、地理、语文教师根据教材在一定的时间讲授民乐历史、民乐地理、民乐民间故事等内容。极大的丰富了课程内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外,创办《三中教研》《杏花雨》等校本教研刊物,现在学校课程研发组正在完成《民乐民间小调》《河西宝卷的鉴赏》等校本教材的研发。

四、探索新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在评价方面探索了几点成功的做法:1、星级评价:围绕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方面(思想品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交流与合作)细化出具体便于操作的四十四个评价要素,并对每个要素分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评价等级。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的民主评议、教师评议等,围绕六个方面四十四个要素对个人发展进行多方面评价。2、设立多种单项标兵,导向激励学生多方面展示才华,多方面发展自己,最大可能找到自信,获得成功。3、教师评价,重在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情感等的评价。4、才艺展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五、反思与不足。

回顾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所走过的路,有些成功的经验可取:首先,从领导到老师有了课程意识,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要考虑其科学性、系统性及可发展性。其次,把活动课、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地域和校内资源、学校文化、制度、科研成果等转化为学校课程。同时也很多困惑与不足:1、理论的学习和储备不足,表现在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还有些力不从心,使得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少了些科学性与系统性。2、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由于经验与能力的不足,对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3、教学内容的衔接、时间的周期、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课程化等方面还需不断努力。

尽管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之路并非坦途,但我们有信心有热情去不断求索,让学校课程建设为我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索,定能迎来特色馨香沁校园的一天。

资兴市三中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区教育局有关家长学校文件精神为标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广大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

二、工作目标

1、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法规、政策。

2、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人方法。

3、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4、使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5、向家庭宣传介绍为人父母,应有良好表率作用,应保持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6、沟通各类教育的联系,适应新的教育形式,解决新形式下的新问题。

7、交流和探讨教育子女的好经验和好方法。

8、使家长受教育率巩固在95%以上,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达85%以上。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四落实

1、组织落实: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及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成立班级、学校各级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2、时间落实:家长学校上课学习时间,每学期学期安排1次,分年级进行授课,每次课后都安排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与家长见面交换意见。

3、教师落实:家长学校聘请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师,聘请家庭教育方面的有关专家作家长学校顾问。

4、教学内容落实: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序列地进行,使教学内容序列化,系统化。并且要求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建立各项制度,实行制度管理。

2、建立评先表彰制度。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家长,评上的优秀家长由学校发给荣誉证书。

3、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有关家长学校的各种文件、信件,有关讲话稿,会议记录,教员的备课材料,各项制度,表格等都严格分类加以整理保管存档,并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

1、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家庭教育有关问题。

2、定期组织教员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提高业务水平;

3、利用适当的机会组织教员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4、组织教师总结经验撰写有关论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教水平。

1、利用学校网站平台,建立网上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育手段,组织家长观看学校的电视录相,帮助家长深入细仔地了解学校。

3、聘请家教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传经送宝进行经验介绍。

4、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开展亲子爱心互动行动,加强亲子沟通,促进家庭和谐。

四、行事历: 二月份

1、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2、筹备建立新一届学校家长委员会。

3、各年级开展家长咨询活动。三月份

1、开通网上家长学校。

2、建立新一届学校家长委员会,召开学校学校家长委员会会议。

3、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邀请家庭教育专家给七年级家长讲课。四月份

1、家长学校分年级开课。

2、各年级开展家长咨询活动,家校互动交流。

3、召开各年级家长会。五月份:

1、借助游艺晚会,进行亲子融合活动。

2、各班组织家长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价。六月份:

1、与家长委员会成员取得联系,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和办好家长学校的意见。

2、家长学校学期工作总结。

3、评选“优秀家长”。

4、家长学校学期工作总结。

三中学校工作总结 篇5

我们中心小学校是三台县规模较大的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工作按上级指示和布署实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主管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语文教研组长为成员。一直以来,我们要求每个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有来宾必须用普通话交流,学生进校门后必须在校内使用普通话。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我们以此为契机,加大力度推广普通话,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活动。我们主要是这样做的:

一、加强宣传,明确意义。

我们召开行政会,布署和做好宣传,利用学校广播闭路电视、国旗下的讲话和班会课,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让师生充分认识到普通话是我们的国语,是母语,是世界各地掀起了汉语热,已充分说明汉语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已占重要地位。通过宣传激发了师生讲普通话的热情。

二、领导带头,力促“推普”。

我们学校行政领导非常重视推普,陈小刚校长带头在开会时使用普通话,在交流中尽可能用普通话表达。在他的带头下,行政人员、班主任召开部门会、班务会时也使用普通话,教师办公室也已形成推普点,由于领导以身作则,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推普工作的不断深入,推普工作初见成效。

三、营造环境,渲染气氛。

我们学校是一所集人文、环保于一体的学校,文化氛围较浓厚。在这次推普期间,我们在校园内书写“爱国歌、唱国歌、说普通话”的横标,结合实际在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宣传栏上出一期以推广普通

话为主题的板报,使每个学生知道“推普”的目的、意义。校园内我们在显目地方设置提示牌:①请讲普通话,请用文明语;②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③推广普通话,你讲我讲大家讲。通过营造环境,使师生时时处处不忘学普通话,讲普通话。

四、落实措施,成绩突出。

学校除了按上级指示做好规定工作外,结合学校实际,落实推普措施。我们要求语文老师、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语文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专题活动。六年级重点搞课本剧表演,五年级开辩论会,四年级开故事会,三年级开朗诵会,二年级进行自我介绍,一年级人人说我家。通过专题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方面,我们要求每个年级教师在年级范围内以“爱我中新小学,从我做起”的专题普通话演讲会。既提高了老师的普通话水平,又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京南十三中学校简介 篇6

京南十三中学校简介

京南市第十三中学坐落于六朝文化古都之中心地带,位于玄武湖畔、鼓楼东侧、北极阁麓、台城脚下,毗邻京南市政府、东南大学、鸡鸣古寺等。作为京南市十佳景观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典雅,绿树成荫,四季飘香,办学设施一流,教学设备先进、功能配套齐全,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是京南中心城区中名符其实的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建于1955年,是京南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1959年被确定为京南市六所重点中学之一,1960年在z省委批转的省教育厅党

组《关于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的文件中定为省重点学校,1996年被z省教委再次确认为省级重点中学,2000年以当年全省总分第一的考核成绩被z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被z省教育厅转评为z省四星级学校。

学校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的办学理念,将“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断传承和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崇尚科学与人文精神,高质量立校,宽视野办学,形成了以校训“志远行近”和校风“务实求高”为核心的十三中精神。

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贯彻体卫工作条例优秀学校、中国体育优秀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学校先进集体、z省文明单位、z省绿色学校、京南市教育发展先进单位等。

学校辉煌的办学业绩,源于一支敬业乐业的师资队伍的强有力支撑。我校

教师素以“勇于担当,勤于超越,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和业绩享誉市内外,其特有的进取意识、敬业品格、踏实作风诠释了优秀教师团队的师德师能。目前学校高中部教职员工182人,其中在职特级教师6人,教授级高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75人;市”陶行知奖”1人,市学科带头人13人,市优秀青年教师21人,市学科中心组成员24人;区学科带头人27人,区优秀青年教师41人;具有硕士学位86人,博士2人,出国研修82人;省市级以上教学大赛一等奖20余人。学校现有普通高中39个班、国际高中7个班,聘用专职外籍教师14人担任外教工作。教师们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坚持“两把工程”(把我们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诸于行动),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兼具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行家里手。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呈现了“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的特

征,为此学校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奉为办学的价值取向,在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实施上谋求学生的自主、主动、和谐的发展,形成了独有的教育特色和优势。

学校的管理特色,在于坚持目标引领,倡导勤奋求实,教会自主学习,形成优良习惯。目标引领,在于引导学生仰望理想的天空,心中有追求;勤奋求实,在于引导学生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坚持不懈;自主学习,在于引导学生追求“学会”到“会学”,增添发展的后劲;优良习惯,在于引导学生有意志、有方法、有提升。管理重在强调严格要求与积极服务相结合,让学校管理更加高效;传授知识与激发潜能相结合,让教师育人更加科学;当下功利与长远利益相结合,让学生成长更加自主。全面引导激励学生勇于担当和发展领导力,具备“精英意识,平民情怀”,牢固树立优秀意识,养成优秀习惯,培育优秀品质,形成优秀行为。

学校的教学特色,在于以培养基础宽厚、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基本目标,有效融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优秀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模式,全方位进行学校课程综合改革,坚持精致管理和有效教学,具体落实在动力值、方法值、数量值、意义值上,真正实现课堂让学生学习增值,全面推进多样化、特色化学校建设。

学校的课程特色,在于建设“大树课程”体系,全体教师奉行“课程惠泽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的理念并付诸于实践之中:一是以语文为代表的“省内领先、国家水平”省级学科课程基地建设,二是以外语、政治、历史、地理为代表的“人文见长、视野宽广”的学科特长,三是以数学为代表的“理性思维”的培育路径,四是以物理、化学、生物为代表“科学探究、实践创新”的科技基地优势,五是以音乐、美术为代表的艺术修养课程,六是以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素养的实践,七是以体育为代表的

“健康理念、阳光锻炼”的领先全省的课程体验,八是多元化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眼界、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而关照他们的日常生活,把学科关怀与成长更有效地带给每一个学生。

学校以“广博的大爱关心和培育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让学校声誉广传。学校重视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与学习力的和谐发展,“有效教学”得到全面落实,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十三中学子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全面、个性突出、人文见长”的精神面貌特别明显。近十年以来,高考以高推进率、高层次发展稳居市第一方阵,连续九年获得京南市“办学绩效发展性评估综合奖、教学质量优秀奖、高中综合管理奖”等;学科

竞赛以每年三百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英语大赛、机器人大赛、作文大赛、社团活动、“模联”等大赛中获奖;尤其是涌现出吴婧《伤心儿女》、蒋昕捷《赤兔之死》、林子青《蜕》、姜寥晨《园林·人生》等多篇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少年作家、京南市十大杰出青年刘冬阳,张抒、曹文君等少年作家群体,大唐文学社成为中华少年写作园等,让我们体验着校园里洋溢的书卷氛围,“在大树下读书”成为京南市标杆性读书活动。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京南召开,我校作为两个中学分会场之一;在z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我校是获得特等奖的29个学校之一;在z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中,我校成为首批31个省级基地实验学校之一;作为z省普通中学田径主席学校,我校田径队代表z省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获田径金牌与总分全

国第一;7次蝉联z省体育舞蹈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朱慕菊同志在我校考察时给予了“想在深处,站在高处,做在细处,落在实处”的高度评价。

学校与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于2005年联合创立“京南中加邦德国际学校”(z省教育厅办学批文号为苏教外[2004]65号;加拿大注册号为879482),实施国际课程,颁发中外“双文凭”,毕业生100%升入国外着名高校,在立足“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优质品牌的育人路径。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名校建立了联谊关系,每年有100多名学生出国修学,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新的学习空间。

京南十三中教育集团由十三中高中部、邦德国际学校、玄武高级中学、科利华中学、红山校区、锁金分校、紫东实验学校等组成,在校师生一万余人。

三中学校工作总结 篇7

一、学校体育面临的形势

一是学校体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 即难题是什么, 造成这个难题的原因;二是中央或者整个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大致方向。目前, 全国都关注的学校体育问题, 一句话就是体质健康水平。关于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从1985年到2010年的25年里持续下滑;二是征兵体检合格率, 2012年北京市征兵报名体检情况, 仅以身体健康合格这项为例就不到一成;三是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阶段, 但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却越来越差, 而且体质健康下滑的不仅仅是青少年, 整个社会各个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都在下滑。

从学校体育来讲,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如此恶化, 有着中国特色的三个原因。

1.青少年、校长、家长、教育局长、市 长、省长等缺乏做好学校体育的内在动力

为什么缺乏内在动力?一是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组织是不是受到学生的欢迎, 以及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做好了, 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没有用。从价值判断上讲肯定有用, 因为体质好了, 身体好, 工作也就好, 学习也就好, 将来能够为社会、为家庭做出更多的贡献;但问题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体系里只有中考体育加分, 那么学生努力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的内生动力肯定会欠缺, 家长也没有那么重视, 由于升学跟学校体育工作没有关系, 所以校长也不重视, 由此引发的是整个社会一方面在喊学生体质健康在下滑, 另一方面又不敢让学生去锻炼, 或者不愿意让学生把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去;这说明由于评价体系的欠缺, 学生、学校不感兴趣, 那么在考核校长、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时候, 也就很难把它纳入体系, 因此都是相对忽视, 全社会都在讲体质健康下滑的危害, 但是都不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的体质健康, 即使部分家长觉悟了, 开始关注孩子的体质健康了, 但是也不敢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上, 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当然, 学生不想上体育课, 跟体育课上的如何也有关, 一节体育课如何编排和组织, 最后学生喜不喜欢, 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内生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外在的激励不强。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里, 很少说虽然这个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不突出, 但是他的体育运动技能很好、身体非常健康、心态非常阳光, 就会成为同学关注的对象;社会上也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 所以这也是整个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既抱怨, 又没有做出积极努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2.科学知识的欠缺

为什么社会公众 (包括家长、校长、省长) 对学校体育工作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 就是因为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家长来讲,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上好体育课、提高运动技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种负面的影响还是积极的促进, 还缺少非常有利的证据。一个学生的体育锻炼、运动技能对他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个性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因此要把每天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的比例作为预测他考试成绩、心理健康的一个指标, 成为预测他是不是受人欢迎的一个指标, 只有把相关严格、科学的数据向全社会公布, 对国民进行再教育, 才能够为学校体育争取一个应有的氛围, 这是科学知识欠缺的一个方面。此外, 体育课应该怎么上?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发展规律, 学生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规律, 以及上好体育课的内在要求出发, 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这14年体育课的内容编排、运动量、技能习得上, 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最佳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我们要进行科学的研究, 也就是说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育课的编排, 怎么才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技能的目标; 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它的内在规律, 每一个人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也有一个接受和承受能力和限度的问题, 因此应该从每一个人应知应会的体育运动技能怎样才能达到符合科学的规律来研究。我们也在启动这方面的课题, 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内在规律的研究是体育课、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托, 我们初步选择了七个大项目作为前提进行研究, 包括基础性的田径、游泳、体操, 这是整个体育运动里面最重要的基础, 是每一个人的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基础, 也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必须技能;还包括三大球和武术。我们先从这七个项目的运动技能的习得规律进行研究, 然后编排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14年的训练大纲, 作为体育课教授这七个项目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3.办学条件落后

现在, 全国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小学平均每个学校只有0.9个体育教师, 农村学校小学平均每个学校0.7个体育教师, 有的省平均每个学校只有0.4个体育教师, 而由于体育教师的短缺, 大量的体育课都是兼职教师在上;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城市学校受到空间的限制, 农村学校受到经费的制约;运动器材也是参差不齐。

这是造成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中国独有的内生动力的问题, 我们这个民族不太喜欢张扬, 不太喜欢表现自己, 在文化上就是如此, 所以这是文化中的一个价值理念。

二、贯彻落实中央《决定》, 想方 设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我们要贯彻三中全会《决定》, 就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42条讲到深化教育的综合改革, 一共三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八句话讲立德树人, 是讲教育的根本任务;第一句话讲德育,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爱学习, 爱劳动, 爱祖国, 然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是德育首位的体现;第二句话就讲体育,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我们可以把德育首位和“健康第一”看作并列第一;第三句话讲美育, 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但是没有接着讲智育, 而是讲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其中涉及到信息化手段的利用, 如果一个学校有非常好的体育教师, 我们可以用信息化手段让没有好的体育教师的学校也受益, 达到区域城乡和校际的公平, 而资源的均衡配置中提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从义务教育阶段来讲, 要办一所学校、校舍、运动场, 教师配备的标准化应该城乡一体, 这样学校体育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 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为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办学条件落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紧接着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因此,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讲到的德育、体育和美育贯穿始终, 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第二段七句话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也为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首先是初中和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 开始争取做到凡是国家规定的课程都必须考试, 而且分值一样, 即语文是150分, 体育也是150分;高中的每一门课都要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体系, 要根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综合考虑进行录取, 所以体育尽管没有列为高考科目, 但已经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依据;还要推进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 并且德智体美的每一个方面都要细化指标体系, 这也会成为将来高考录取的依据, 现在正在启动与紧锣密鼓的进行推进中, 且到2020年要有实质性的突破。第三段讲省级教育统筹, 以及加强教育督导社会评估方面的问题。因此, 在整个学校教育的综合改革里, 体育和美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一次真的是“健康第一”了, 更重要的是指出学校体育过程的主要着力点是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这是手段, 通过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强化达到提高或者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样的目标。这一句话讲了两件事, 一是学校体育抓什么, 即手段是什么, 就是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二是学校体育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就是学生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现在就看一线的体育教师、教研员,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如何围绕着这样一个目标去行动。国家明确规定教育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就是解决办学条件的问题, 对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提出了强化要求, 而且目标是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实实在在地通过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得以实现。

因此, 现在的学校体育工作要重点推进三件事, 一是强化目标管理, 把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纳入到对学生本人和整个教育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的评价体系里, 而且让它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过程管理,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体育课的组织编排等;三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如果这三件事形成合力, 那么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就指日可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讲了一个综合治理的方案, 讲到体育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还有教育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 以及“特别重视人民健康”,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涉及到体育健身、场地设施, 且面向基层, 实现均等化; 也就是社会基层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也含有体育健身设施, 所以学校和社会可以打通, 我们可以利用整个教育资源。现在, 我要跟教育部一起把这些涉及到其他部委的事情落实下来, 在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绩效考评里要有“人民健康”这一条, 一定要把体质健康水平放进去, 建立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中心, 一定要把体育设施和学校共享。内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标准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体育要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 在政策规划调整的教师培训中, 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三中全会《决定》讲“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从学校体育来讲, 或者作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来讲, 目标也是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具体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课的目标首先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这是体育课要达到的初级的,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如果这个目标没有达到, 体育课上得再好, 都不算好;因此, 体育课的运动量和组织编排是非常重要的问题。2013年, 教育部请32所高校的有关人员到现场去分别对31个省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学生体质健康上报数据进行了复合, 每个省抽取14000名学生进行比对, 很快就将进行数据分析;还准备把最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省单独列出来, 每个省都选出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几所学校, 并对这些学校、县市、地区、省市进行全方位的深度的学校体育工作经验挖掘, 分析这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学校、县市区是怎么做的, 有什么样的配套政策, 有什么样的制度化要求, 怎么组织的体育锻炼, 怎么组织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怎么配备, 待遇如何等, 梳理出几种不同的模式, 让大家照着做, 让全社会都去向这些提高的省、市、县区、学校去学习, 这是目标导向。所以, 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首先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层是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从两个方面看, 一是只有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才会成为学生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的内生动力, 也就是只要有等级、有输赢、有排名, 就容易上瘾, 这是健康的上瘾, 而且也是体育锻炼与运动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二是从体育本身来讲, 体质健康是基础, 提高国民素质就要提高国民的运动技能, 也是普通学生运动技能逐步提高的过程, 能够让青少年中有体育天赋的孩子有机会脱颖而出, 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就会源源不断, 而且运动技能的提高是确保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以及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的最重要的基础。所以, 运动技能的提高, 应该成为学校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三层就是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因为立德树人是整个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民族精神核心价值体系, 数学、物理、化学也都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但体育不但能够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而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运动员精神:一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二是尊重对手、平和面对输赢。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曾说, 学校原来的传统项目是游泳, 从上个学期开始增加棋牌课, 他的解释是文武之道, 一张一驰、一动一静, 有游泳, 有棋牌;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棋牌的比赛输赢立现, 他想让学生每天在不停的输赢中去成长, 这局输了没关系重来, 还输再来, 回去练练, 然后就能赢了, 这是给学生一种挫折教育, 而且棋牌这种输赢的挫折比其它运动项目来的更快。我想, 这就是体育的独特魅力, 体育的三个目标应该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贯穿始终, 也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即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体魄强健对应的是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 身心健康实际上就是运动技能以及体质健康和健全人格的一个完整呈现。十八大报告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那么体育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教育,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没有体育, 教育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虽然就那么几个字, 但是从目标上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 即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 这是体育的价值, 也是整个学校体育所要扮演的角色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保持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 程中有顺畅的反馈机制

1.目标管理

学生、学校、社会内生动力不足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下滑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如何去改变?从目标管理的角度来讲, 一是要进一步凸显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考试升学的过程中, 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作为一个重要标准, 如中考体育的加分, 以及高考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估而纳入到高考录取的参考体系。但问题是体育课怎么考, 现在的中考体育加分基本上是从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中节选, 而学校体育的目标应该“三位一体”, 即体质健康水平是基础, 还要有运动技能, 再进一步在综合素质评价里面健全人格的发展。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学的是知识, 考核的是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而体育课是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以及潜在的人格改变, 其考试或者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 就跟其它学科有着完全不同的标准。体育课的目标最终是为了达到“三位一体”, 从可评估的角度看, 一个是体质健康, 一个是运动技能, 现在已经有了体质健康的国家标准, 而且正在实施, 这一条已经列进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我们还想把运动技能放进去, 但专家们讨论后认为运动技能评估没有标准, 列进去也是白列。所以, 我们要制定各种运动项目的能力水平标准, 田径可以按照时间、距离、高度来评分, 足球、篮球、排球怎么评分, 运动技能怎么评级, 这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进入科学化的一个必须要过的门槛。

从现在开始, 鼓励各个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中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同时启动科研, 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能力等级水平进行评估。到2020年, 按照中央的要求, 这些改革要达到一个明显的成效。所以, 在目标管理上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考试、升学的重要依据, 也要作为学校地方评价的重要依据, 同时还需要去研发考核体育目标的运动技能的等级标准, 并适时把它加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里, 让它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同步作为体育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 作为学生体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来也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绩效考核的指标, 并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考核指标, 作为校长评优评奖考核的指标, 作为教育发展水平的考核指标, 作为全方位的一个目标管理。2012年, 国办发〔2012〕53号文件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每年要出版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的要求, 这也是目标管理。如, 这一年各省市新进了多少体育教师, 新修了多少体育场, 新增加了多少体育运动设施, 投入了多少钱, 体育课开展的情况如何, 每天一小时锻炼做没做到等, 每年都要公布, 并按省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年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我们通过强化内部管理, 要让学生的体质健康、运动技能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也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公示和评优评奖标准的制定, 激励社会各界来关注学校体育。

2.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就是如何通过体育课的改革来实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而目前面临体育教师严重缺编, 大量的体育课是兼职体育教师在上的两面性问题, 很多农村的教学点, 如果只能派一个教师, 若是语文老师就得把别的课带都起来, 而很少有派一个体育教师带语文、数学、外语的, 因而绝大多数体育课都是非体育教师在上, 那我们就应该关注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如果每个省几千个教学点有三分之一是体育教师, 不但体育课上得好, 语文、数学、外语也能教得好, 学生们一定会很喜欢。

因此, 体育课的改革应该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方向, 这就要盯着两件事:一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二是提高运动技能。过去我们对运动技能的强调不够, 而这却是达到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提高的一个必由之路,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正在总结各地的相关经验。初步的设想是:无论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 把体育课分成两大部分, 一是基础的体育锻炼内容, 也包括运动项目, 主要针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二是“一校一品”, 每个学校选一到两个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的另一部分内容,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又可以兼顾到体育课标要求的所有内容, 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两个特色运动项目, 让一所学校的所有学生都玩这个项目, 能够达到提高全校学生的运动技能的目的。前段时间去甘肃、重庆, 几所学校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兰州市一所学校一到六年级, 每两周拿出一节体育课专门学习篮球, 进行篮球技术培训, 并设有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主要是拍球, 二年级传球, 三年级运球, 四年级就开始学一些战术, 五、六年级进行校内的班级篮球联赛, 大课间也是篮球操, 结果这个学校的学生都特别喜欢篮球, 而且校队也是兰州市和甘肃省的冠军。在重庆也看到了类似情况, 一个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一节足球课, 校队是重庆市的冠军。这就是“一校一品”, 其它体育课照上, 只不过把篮球、足球等作为他们学校每个学生都会的运动技能。他们曾对家长说, 请支持一下, 我们学校是篮球项目学校, 给孩子买一个篮球吧……这样就真正实现了运动人口的急剧膨胀。

我想, 今后的校园足球改革就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使校园足球的加盟校做到“一校一品”, 让所有的学生都会踢球, 其它年级练基本功, 五六年级可以进行校内联赛, 初高中设有年级联赛和校内联赛;当然, 体育课必须设有这个专项。如果这个思路走得通, 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体育教师的培训也应该分成两部分, 专职的体育教师重点培训专项运动技能, 选哪个项目要根据学校的情况, 今后校园足球这项工作可能就要先从每一个布点学校培训一个体育教师开始, 让教师能够具有教会全年级的学生都能踢球的运动技能 (今后的国培也想按照这个思路跟教师司协商, 把综合性的教师培训变成专项培训) ;兼职体育教师重点培训他们如何带动学生们动起来, 对于兼职体育教师来说, 没有运动场、器材, 就带着学生跑步、做游戏、蹦蹦跳跳、爬山、滑滑梯等, 只要能动起来, 能达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就行, 有能力的可以带一两个专项。到2020年, 目标是学校体育课全部由专职体育教师来上, 这是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角度来讲。

实际上, 理想的体育课应该是一个班有十个人喜欢足球, 就有专职教师带他踢足球;有十个人喜欢篮球, 有八个人喜欢乒乓球, 也有专职教师带他们打篮球和乒乓球;然后班内、校内组织各种项目的联赛。但是现在还无法做到, 我们先做到“一校一品”, 如果学校有条件, 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各个项目的专职教师,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项目。但从改革和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角度看, 现在首推“一校一品”。我们正在谋划, 也在跟相关的司局沟通, 希望树立一些典型。如, 看到的那几所学校, 不仅“一校一品”做得好, 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兴趣提高了, 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也提高了。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除了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以外, 还要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如果到2020年,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这两个强国根本谈不上, 体质健康不行怎么能是人才强国, 体质健康状况不行怎么能是人力资源强国。所以, 过程管理是一个重点, 而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现在还做不到同工同酬, 体育教师的特殊职业津贴和服装费等的发放也是各不相同, 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也跟其他教师有很大差别。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角度来讲, 也需要采取切实措施, 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当然, 是在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 以及课程质量提高的同时, 来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包括效果评估。

3.条件建设

条件建设主要是场地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教育公平和资源均衡配置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路径, 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弥补目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所以, 也请教研员和教师们思考, 并反馈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从信息化资源方面哪些最需要 (分小学、初中、高中) , 以及专职体育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的最需要, 我们要优先建设最需要的体育教学的数字化资源, 现在已经纳入计划, 并准备启动这项工作, 而且也正组织专家在研究。

上一篇:20100506基础护士、规培护士考核安排下一篇:入党读书笔记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