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萦故乡情作文(共12篇)
魂牵梦萦故乡情作文 篇1
我爱你,我魂牵梦萦的故乡作文
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家乡的味道,家乡的故事……每一处都是景致。我爱你,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六月正值雨季,雨连绵不断地下。当你走在田间土路上,尤其雨过天晴的早晨,你总能听见“抓!抓它!”的喊声。弟弟在拿着爷爷装茶叶的玻璃罐捉虫呢!爷爷的`茶叶罐虽已没了茶叶,但还是能闻到些茶叶特有的清香。那些调皮的青虫好像在挑衅弟弟似的,在雨露未干的叶尖上跳跃。弟弟的动作极其老练,他一瞧见虫子立在叶尖上吃食或吸水时,瞬间放慢脚步,蹲下来些躲在草丛后,蹑手蹑脚,踮着脚尖,慢慢靠近“猎物”,突然打开盖子,出手,倒扣,虫子入瓮,向上捞回,盖上瓶盖,一气呵成的动作干净利落。
每每他们收获颇多,总是会比吃到外婆的馄饨还开心馄饨是故乡的名小吃,但外婆亲手做的馄饨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从街上新买来肉,去皮,剁馅,把盆子端上来,放进去,再搅上些香菇粒,白菜沫,倒上点油料什么的,我趴上前闻了闻,已经能闻到香味了。“丫头,你可有口福了!”外婆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穿上已有点褪色的厨衣,快速系上,拿出方方正正的馄饨皮用勺子舀了不多不少的一勺肉,放在中间,像个宝贝一样,轻轻用面皮包裹住它。外婆的馄饨是皮薄馅多的,捏好了便像一个个元宝似的。将大锅提前刷洗好,接上水放到灶上,用火柴擦出火星扔进生火地方,再扔些干柴。水一开,就放馄饨,外婆拿起馄饨从锅边放下去,让它沿着边滚下去,上下漂浮,时而贴着锅边,时而游到中间,像极了爷爷茶杯中被开水烫过的茶叶。当馄饨一个个惬意地仰着面在水面上浮游时,就能出锅了,不用加什么料,只加些白醋与葱花,简单又特别香,在夏日炎炎中,吃上一口鲜美的馄饨和酸酸的汤,真是令人清爽满足。
饭后,外婆会带我们散步,走到山间,田间。当我呼吸着茶叶沁人清香,或当我嗅到家乡山间翠笋的暗香时,我想起金黄的水稻,在微风中嗟叹,我看见慵懒的老牛游荡在田间,听见蟋蟀的鸣叫和田间老农驱虫的喊声,想起白胖的稻米,粟黄的稻壳,石灰的磨子,路边的拍尾巴草,树根下的三叶草。招摇的玉米枯梗向人们招呼,生出无数等待降生的玉米。女人傍晚筛茶的脆响,男人归家锁门的脚步声。
家乡的天,蓝蓝的,景致美美的,真像个水晶,干净剔透,一下子,便看到了其本心。
家乡的一切都那么干净,秀丽,让我魂牵梦萦,让人忍不住地想去疼爱!
魂牵梦萦故乡情作文 篇2
虎年春寒,眼瞅着已到四月下旬,天气仍不见暖,甚至五一将至,潇潇春雨仍会变成飘荡的雪线。面对变化无常的天气,一向有些麻木的我居然感到隐约的忐忑,因为距离回故乡写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次故乡之行,与其说是一次安排,不如说是一次期待。
阔别家乡已经整整16个年头了。16年,弹指一挥间,让人不能不感叹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儿时读李白的《静夜思》,对诗中的情思不甚了了,多年的漂泊之后,到了不惑之年,思乡的心情越来越重,故乡的山山水水也让我魂牵梦绕,儿时的一切历历在目,恍若昨日。那是一些久远的故事,唯其久远,愈发显得真实、生动。我仿佛又听到了大山的呼吸,又嗅到了泥土的芳香。
走进久别的村落,一种复杂的情感像薄雾一般从心底某个角落升起。我看着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不由得悄然吟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古句。就在这一瞬间,记忆的烛光照亮了童年的岁月。可是等烛光闪过,我发现昨天的故事已经白发苍苍了。
大凡学画的人都知道石涛有一句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多少年来,此警句始终言犹在耳,令我一直不敢懈怠。师心源,师造化,莫过于师自然。纵观历史,大凡有成就的画家都离不开对现实生活和大自然的理解与感悟。因此,一位画家欲从大自然中汲取所需营养,就注定了他必须经历艰辛的寻觅,除此别无他途。唐代画家张璪对这个过程已做过精辟概括,称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仔细想想,先贤所言之所以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皋,就是因为言简意赅,总结出古往今来山水画家学习和成长的规律。在实践中,“外师造化”之“造化”容易理解,即拜自然为师,取自己所需。“中得心源”之“心源”则涵盖着更多的内容,主要包括画家的“气质”、“学养”、“情愫”、“神思”、“经验”等等一系列的内心感悟。
黄宾虹先生讲过“山水乃写生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同归”的至高境界。这也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具体印证。画家通过对自然感悟,用笔墨来表述对生命的理解,并藉此对笔墨语言进行提炼净化,掌握过硬和高超的绘画技巧,从而为随后的创作夯实牢固的基础。
写生与创作都离不开扎实的笔墨功力。黄宾虹先生在古人笔法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笔”:“一曰平,如锥划沙;二曰圆,如折钗股;三曰留,如屋漏痕;四曰重,如高山坠石;五曰变,参次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李可染先生也讲过:“画家有了扎实的笔墨功夫,下笔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苍劲,干笔不枯,湿笔不滑,重笔不浊,淡墨不薄,层层递加。墨越重而画越亮,画不着色而墨分五彩,笔情墨趣,光华照人。”说的都是笔墨功力。在写生过程中,运用曲直、顿挫、粗细、刚柔而富于韵律变化的用笔,虚实、苍润而富于节奏的墨色,以此来表现出山水的体貌与生命。只有具备扎实的笔墨功力,才能手眼相随,随心所欲,取舍自如,才能达到“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也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说的:“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应,益臻化境。”
然而很多人认为,写生只不过是为创作搜集素材。其实不然。写生的过程是画家激情与真情表述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景创作的过程。游历于山水之间,借物抒情,情与景汇,山人合一,物我两忘,这才是写生的至高境界。所以无论创作还是写生都贵在情真,人只有对自然、对山水寄予了真实的感情,笔墨才有真意,作品才能有品嚼的空间。也就是说“无情莫作画,作画莫无情”。画家只有把真情浸透在作品之中,才能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才能让人摇荡性情,才能让读者品味艺术作品的诗情画意,才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人生阅历的感悟,有时胜过单纯用功的体会。现在大多数画家都在从不同层面、用不同的方式来突显自己的风格,这并没有错。风格是一种内在修为的外在呈现,它是一种面貌和韵度,只能得之于自然而然之间。它随着驭笔者的性情而展开,更得力于所选择的表现主体。换言之,你所选择的这种表现主体,能否和你的真情实感发生对接并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并不是一时一刻所能得到的。所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的名山大川,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画家。就个人而言,我更钟情于原始与苍桑,更难已割舍的是乡情。
我的家有一个很动听的村名——甘泉,它在鲁山脚下,三面环山,一条小河从村中穿过,风光纯美,山山水水皆可入画。距离甘泉村60公里的西北处同样有一个名字很好听的村庄——东厢,在去年的故乡之行中,这个古老的村落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多彩的梦……
走进东厢,满目皆是原始、厚重和苍桑,这是我儿时的梦幻与情结,更是上天的恩赐。它的原始与淳朴像一张透明的白纸,在上面可以做大块文章;它的厚重与沧桑又像一部永读不倦的史诗,令人心情沉重而悲凉,需要一个慢慢解读的过程。全村有五十余户人家三百余口,眼下留守村中的不足二十人,除孤寡老人之外,就是几名弱智单身男性。村里有能力的人都已进城谋生,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使然。静静地坐在古老的村落,我用秃笔描绘着石头垒砌的同样静悄悄的农舍。面对它的古老与朴拙,我心中不免感到一种隐隐的寂寞与孤独。难以想象的是过去,直观面对的是今天。此时有一句话在耳边回旋:“山孤独,水孤独,因此水把山紧紧围住;鸟孤独,树孤独,所以鸟和树日夜相依。”那么,人孤独呢?只能用心去解读了。进村半个上午,我听到的是各种鸟鸣声,偶尔也能听到几声犬吠,但很少见到人在村中行走。曾有一位哲人说过:“艺术家最主要的是能耐得住寂寞。”此刻的我和这古老的村落一样寂寞与孤独。带着丝丝的凄凉,画笔在纸上慢慢抖动,一幅幅作品逐渐完成。只有当自我在欣赏自己拙作的时候,这种寂寞的孤独感才有所弱化。
透过这种孤独与寂寞,我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内容。的确,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中,天天忙忙碌碌,很难想象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百姓从古至今是怎样一种生活的状态。他们会为一斤春芽能多卖几分钱而和小贩执拗地争来争去,却也会对一个陌生的画人热情地送水送饭。那一张张苍桑的面孔,透出的是淳朴、善良与憨厚,传递的是一种真情和一种暖意。在繁华的都市中,这是难以体会到的。面对这个古老的村落,面对这些朴实厚道的山民,只有像我这样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才会有这种难以名状的感受。
天亮进山,日落而归。一天的劳作结束,当我回到暂住的农家小院,心情才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可能是怕我孤独,城里的亲朋和同学在十几个夜晚中都在小院里备好酒菜相陪。山村的夜晚格外宁静,围坐在农家院中品着山珍野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抬头仰望满天繁星,耳边聆听低低的鸟鸣,不由记起了王维的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遥想当年文人骚客把酒临风,其感受大概与自己眼下的心境相同。几杯烧酒下肚,话意渐浓,谈天说地,品古论今,不觉中一天的疲惫完全消除,深深的孤独感也不翼而飞。此时此刻,我才真正领悟到,在这个世界上,亲情和友情是如此宝贵。
魂牵梦绕故乡情 篇3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纪念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革命纪念馆。钱松对金陵有特殊诚挚的感情,视为第二故乡。同时其酷爱梅花。在梅园新村题材的作品中,钱松浸注了自己近30年魂牵梦绕的故乡感情。
《梅园新村》,1965年作,尺寸45×68 厘米(原藏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江苏嘉恒拍卖2005年8月6日以400万元成交)。近处石傍梅树枝干虬曲,左上另一株梅树呼应成趣。以洋红、胭脂点染,大小相间,疏密错落,用色饱满鲜艳。树旁梅园新村纪念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主题。
《仰瞻梅园》,1972年前后作,尺寸不详。画面二三株老梅树占据较大画幅,枝杈虬曲婀娜,小枝繁密,造型甚为美观。梅花以红色点染,成形后再以同色层晕染,达到了繁茂的气氛。远处二株柏树点缀其间,梅园纪念馆若隐若现,清描淡妆,引人注目。下留空白,题颂词一章:“梅园香已透,一笑九州新。格斗销冰雪,粲然早报喜。”左下方钤盖朱文“今朝更好看”闲章一方,既是点题,又起到了补白的作用。
《瞻仰梅园新村革命纪念馆,肃然缅怀敬爱的周总理》,1976年作,尺寸98 ×180 厘米,江苏国画院藏。1946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从延安飞赴南京谈判,下榻南京梅园新村,同美蒋反动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留下一段佳话。1976年周总理不幸病逝,噩耗传来,钱松久久不能平静。读整幅巨画,二株柏树撑着整幅画面,挺拔参天,力能扛鼎。树旁数株梅花怒放盛开,点染集中,鲜艳无比。梅园纪念馆置于中景,大小取舍恰到好处,服务了主题的意图。并以苍劲浑厚的隶书中锋题诗曰:“翠柏坚高洁,红梅粲笑颜。奋鏖霜雪尽,春到煦人寰。”
《梅园新村》,1983年前后作,尺寸47×35 厘米。近景数株梅树,左右互有折梅枝,构图奇巧。中部留有较大空间,达到反虚为实的艺术效果。二株柏树枝杈向上曲姿以便枝叶呼应,皮纹成麻花状并少有疤节,细节刻画精致。
《春光消息梅花早》,1963年作,册页,尺寸不详,藏江苏省美术馆。此册页小品用故宫皮宣纸,近景选取三只觅食的和平鸽,墨线构出,栩栩如生。左边一老枝折梅,枝头点缀数朵红梅,一片春光明媚、鸽报平安的祥和景象。
《梅园新春》,1960年前后作,册页,尺寸不详。近景下方梅树枝杈虬曲,左一折枝穿插,细干枝杈,点缀数朵花瓣,疏密错落,满园春色芬芳。梅园新村纪念馆全景推出,淡淡墨线构出房屋院墙,小中见大。
细细品味钱松这一组诗情画意的《梅园新村》,作品感情内蕴,含蓄典雅。钱松以其毕生的努力,在以传统笔墨创造新时代山水画方面,尤其是革命圣地题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人所瞩目。其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直接取自画家本人的作品每平方尺1000元,但当时根本没有多少人懂得艺术品,也没有市场投资及增值的观念。1992年香港晓辉拍卖行拍卖钱松《锦绣河心春常在》(原广州交易会藏,尺寸250×470厘米)以143万港元成交,全场沸腾。以后钱松作品在国内市场的行情稳步上扬,每平方尺达6.6万元。2005年8月在“新金陵画派”诞生地,江苏嘉恒拍卖行夏季拍卖的钱松《梅园新村》(尺寸68×45 厘米,2.9平方尺)經数十轮竞拍,以400万元落槌,每平方尺达138万元,在近现代国画家作品成交价的排行榜上,由原第26位一跃超过吴昌硕(每平方尺126万元)排名第16位。从目前革命圣地题材大受追捧的情况看,钱松作品依然会有飙升的空间。
钱松近年革命圣地作品拍卖成交情况:
作品名称尺寸(厘米)估价(万元)RMB成交价(万元)RMB拍卖公司拍卖日期
龙源之春轴118×8233.55南京王朝1994-05-06
25-3057北京荣宝2005-03-27
红岩轴234×120.525-3049.5中国嘉德1994-11-07
延安颂镜片133.5×217.538-4241.8中国嘉德1997-10-25
黄洋界轴83×513-3.56.71中国嘉德1997-10-25
瑞金沙洲坝镜片66×652-33.8南京经典1997-11-16
遵义轴45.2×612.8-3.24.4中国嘉德1998-05-08
红楼双燕轴82.5×253-43.74佳士得2002-04-28
山高水长轴64×894.8-6.85.28中国嘉德2002-11-02
长征第一桥轴109×681216.5中国嘉德2002-11-02
大好河山册页30×4150-8055上海崇源2004-11-04
枣园春色轴59×553-418.7中国嘉德2003-11-25
井冈山颂2-36.05中贸圣佳2002-12-06
茨坪镜片49×368-1016上海嘉泰2004-11-30
梅园新村轴45×6812-15400江苏嘉恒2005-08-06
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作文 篇4
外婆家在农村,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在国庆期间,我们全家一起去了外婆家。
一到农村,我便被美丽的风景迷住了。绿地上,一片片油桐花开得正艳,金黄金黄的,十分美丽。映山红一丛丛,一簇簇地开着,小蝴蝶、小蜜蜂像一对对舞伴似的,翩翩起舞,路边一棵棵洋槐树高大挺拔,眼前一片明艳。
进了外婆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梨树,树上的梨子金黄金黄,像是在冲我笑呢!外公一出来,便笑盈盈地对我说:“你们来得真是时候,梨刚好熟了,快来尝尝!”我二话不说,抓起一个梨,就往嘴里塞,还一边吃一边嘟囔着:“好吃,真好吃!”
吃过午饭,我出去逛了逛。走在小路上,我惊叹地看着眼前的景象:金黄的稻田像波涛一般,一只只小白鸽正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你瞧,它们多快活!一片片树林里,许许多多的野花争奇斗艳,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往远处看,一座座山峰危峰兀立,崇山峻岭上有数不清的小溪弯弯曲曲地流淌着。麦田里,小麦弯着腰;高粱地里,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小路边上,丹桂飘香。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流连忘返,真想一整天都留在这里啊!
要回家了,我留恋地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对外公外婆招手:“外公,外婆,到寒假,我们还来看您们!”在无尽的留恋中,我们开着车,走向回家的路途……
「魂牵梦绕是江南」之乌镇作文 篇5
『魂牵梦绕是江南』之乌镇
拂去记忆的尘埃,捧出那幅最明丽的风景画,细细品赏,宛若一杯香气缭绕,热气腾腾的茶,又像一首连绵不断,余音绕梁的歌,更像一缕挥洒在枝头上的皎洁梦幻的月光,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在我心中留下了最美的回忆……
乌镇•青石板路•小巷 初来乌镇,双脚踏上这一片温润的土地,我的心灵就被深深地震撼了。一条质朴典雅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远方,把我从繁华迷离的都市拉到了清幽秀雅的古镇豆腐块似的青石板很粗糙,没有瓷砖那般光滑细腻,却给人一种返朴归真,亲近自然的感觉。光着脚丫踩在青石板上初中作文 ,冰凉凉,痒酥酥的.,阳光照在腿上,微风轻拂脸庞,闭上眼,心里流淌着一阵暖流,让人不禁想去触摸历史的年轮,倾听大自然的心跳……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拐进了一条狭窄的小巷。小巷两旁黑白相间的老房子静默着,好像在低吟着一曲婉转流动的歌谣。小巷斑驳的墙壁上长满了翠绿的苔藓,光滑滑的,给乌镇增添了一种厚重的意蕴,我突然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想着想着,眼前仿佛真有了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穿着一件清幽,素雅的镂金刻花旗袍,手中撑着一把油纸伞,含着袅娜,妩媚的笑缓缓向你走来……
乌镇•小河•木船
若要说乌镇最美的景致,莫过那些绸缎般的小河了。乌镇的时钟像是被拨慢过,就连小河也是这样静静地流淌。远远地望去,翠绿的河水就像一匹丝滑柔软的绸缎,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微光;又像一朵洁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走近了,感觉又不一样,连绵的清波上下跌宕起伏,就像一块块金光闪闪的琉璃砖瓦,引人注目。远方有一只载着笙歌的小木船缓缓驶来,脚踏上去,木板就发出胡琴般咿呀咿呀的声音,在这里可以见证岁月的痕迹小木船并不大,只能容下几个人,但室内装横却很典雅:精致的木刻花纹,柔软的皮垫,绘着龙凤的小窗镶嵌在船上,整个船中都弥漫着古典的气息。船头的船娘长得很清丽,就像沈从文《边城》里的秀秀,给人一种亲切能干的感觉。她轻轻地摇着橹,水波一圈一圈的荡漾开来,似乎把心都要摇软了。清澈见底的水中,五颜六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在这容不得半点喧嚣的世界里,我没有说一句话,生怕打搅了水中的生灵们,我只是把手浸入冰凉的水中,让河水恣意亲吻着我的手臂,慢慢地醉下去,醉下去……
魂牵梦萦故乡情作文 篇6
【拼音】hún qiān mèng yíng
【简拼】hqmy
【近义词】日思夜梦、神魂颠倒
【反义词】大梦初醒、恍然大悟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形容万分思念。
【成语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高阳《乾隆韵事》:“近乡情怯,是为什么呢?为的是多年魂牵梦萦在作还乡梦,梦中当然一切都是好的,怕真的一见,不过如此,梦中的好印象,打得粉碎。
【英文翻译】miss very much
【成语正音】萦,不能读作“yǐn馈薄
【成语辩形】萦,不能写作“莹”。
【产生年代】古代
同学聚会致辞:魂牵梦萦同学情 篇7
尊敬的老师: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终于又见面了,望着你如今的容颜,禁不住我的思绪就沿时光隧道极速地回到了25年前。
1986年那个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秋天,有68名俊男靓女,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怀揣着大学的梦想,满载着对人生未来的憧憬,从新乡、焦作两市十五县的不同中学汇聚到了新乡师专那一片沃土之上,组成了化学86级这个集体。在那里我们一起度过了两年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在记忆里:我们一起在教室上课时的聚精会神,分班自习时的孜孜不倦,实验室里实验时的精益求精,图书馆里阅读时的秉烛夜战,运动场上活动时的龙腾虎跃,食堂中进餐时的狼吞虎咽,寝室中熄灯后的细语夜话,星期天晚上一起看电影及看完电影后吃一元一碗的烩面,一切都还是那样的清晰和津津有味。在不断地汲取知识、进一步积淀着起航人生的力量的同时,还在不断地交流情感,碰撞思想,更新观念,改变习惯,扩大眼界,提高境界的过程中,彼此建立了纯洁深厚的同学之情。这同学之情,一部分人已把它酿成了相濡以沫的爱情。二十三年,可以想得,我们大家有谁能不为这同学情梦牵魂萦!
不曾想的是,一别就是23年,其间,我们多么渴望见上一面,哪怕是看上一眼,说几句话,就这样简单的事情,即便在一个城市、一个县工作的同学,竟也不能实现。今天我们相见了,但却不是当年我们同窗时的68人,有人为了病榻上的老人,有人是因为儿女无人照顾,有人为了生意,有人是为了肩负的使命没有到场。其中有两位,今后无论你如何喊他,他永远也不会再答应你了。今天我们有幸欢聚了,就让我们以这种聚会的欢乐向他们祈祷吧。
四季错行,日月戴明,岁月铭刻在了我们的额头,春秋熏染在了我们花白的发梢,我们不少人的子女已在我们当年走过的大学路上前行了。我们经历了社会的历练,遇到过内心的欲望与理智的打斗,遇到过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内心的纠结,遇到过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的迷茫,遇到过处理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关系时的无助。就这样,渐渐逝去了青春,却换来了中年特有的成熟的美丽。在这人生不惑年代未尽,知天命年代未到的年岁,表面上看人还很坚强,实际上有时已经很脆弱了。仔细想想,我们距人生的起点已经很远,终点在哪里?不好预见,得失几多,何物能与生命比贵贱。
现如今,我们的同学中:有的在政治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有的在商界已展露了头角,有的已是个企老板,有的已是教育专家,更多的人仍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也许有人开始修炼: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失态的心境。也许有人内心还在为自己所谓的业绩而烦心。事实上,做到了上能孝敬父母,下能善养子女,中能善待自己,也不失为人生的成功,因为这不仅是对民族和社会的贡献,更是一种见识,一种担当。身份地位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认识就会不一样。容颜变了,心性变了,追求的目标变了,可那一份浓浓的同学之情没有变。此时此刻,大家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这份同学之情吗!那么,就让我们撇开地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身份的尊卑尽情地为这同学之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歌之咏之吧!
今天我们欢聚了一堂,那就让我们何不酣畅的话旧叙新,悟言一室,借鉴反思,以冀能尽早地彻悟人生,谈笑人生。尘缘苦短,人间路长,繁华瞬间,似梦幻一场,岂容人细思量,浊酒一杯喜相逢,二十三年,高兴悲伤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本次聚会因组织者心情太急切,考虑不周不到之处太多,不满意之处尽是,敬请能够谅解。这次聚会不管能否满足大家的愿望,但能得到愈来愈多的同学的信息,了解更多同学的情况,就为今后的交流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聚会开了头、积累了经验。在这里佳祥能见几十个同学一面,和大家说几句心里话,聆听一下同学们的故事,我很满足,因为之前,我是真的好想你们。今夜无眠,我真心希望这一次大家都高兴来,愉快而回。
加格达奇,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诗歌 篇8
我的心爱,在高山。
高高的山岗上,有我的大兴安。
林海莽莽云雾间,
矫健的雄鹰翱翔在蓝天。
加格达奇,
一个坐落在大兴安岭上的小城,
宛若镶嵌在地图“鸡冠”上的一颗明珠,
璀璨亮丽,闪闪发光。
六十年代末,
加格达奇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边陲小镇。
地处高寒,人烟稀少,交通闭塞。
当一支铁道兵部队进驻这里,
铁路便嵌进这冰天雪地的冻土层里。
我穿上军装走进的第一个军营,
就是设在加格达奇东北指挥部的营房。
结识的第一批战友,
就是为修铁路做通讯保障的505特务连的官兵。
这神奇又熟悉的地方,
从此便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遥想当年,我们风华正茂,英姿飒爽,
我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
在一排排机房里,
话务兵手握塞子,轻轻应答;
报务员头戴耳机,按键嘀嗒。
传递机关首长的指令,指挥着千军万马。
在这高寒地带,
战士们创造了“地火龙”和冬季施工法。
铁轨一节节铺成,铁路一段段延伸。
当火车通到加格达奇,
当地的人民是何等的.欢欣。
多年以后,当我们中间有人重返这座小城,
为纪念铁道兵丰功伟绩而建的纪念碑,
已赫然矗立在城市中央。
顷刻间,热泪模糊了双眼,
心潮如海浪般翻腾。
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永远铭记。
曾经的铁道兵,曾经的加格达奇,
那个抛洒过青春和汗水的小城,
让人魂牵梦绕的游记随笔 篇9
如此唯美图景,现实中确难寻得,他是胡歌在《琅琊榜》中演绎的江左梅郎的荧屏形象,那沉稳的气度,那超凡的智慧,竟让我这知天命之龄的人还“偶像”了一回。这不,我登上琅琊山,想寻江左梅郎的影踪。琅琊山位于安徽滁州市城西约5公里处的群山之中,古称摩陀岭。
那天细雨蒙蒙,薄雾如纱,乘观光车,在琅琊古道上快速前行,沿路风景一闪而过,直达“南天门”入口处。只见一古朴青石牌坊矗立,栋梁云纹中有“天蹊云径”四个大字,两边立柱上刻有“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联句,让人看后仿佛入白云绕绿树,泉声伴仙乐的意境之中。穿雨前行,直达心中的“琅琊阁”。阁有四方底座,之上有八面三层飞檐,雕梁画栋,如一士子俯视群山,胸怀天下。其实,在电视剧《琅琊榜》播出之前,这个阁叫“会峰阁”,琅琊人借势更名为“琅琊阁”,让网上兴起了一片风雨之声。
其实,琅琊山就是一座有着历史风雨的名山。当年西晋八王之乱,血雨腥风,司马睿就避难于此,并招贤纳士,重整旗鼓,用名士王导之谋略,终得帝位,建立东晋。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佛事秋山里,僧堂绝顶边。”这是唐代的李幼卿在琅琊山东峰禅室落成时,写下的句子,此时离东晋已有三百余年,离当今也有千余年。朝代更替,兵燹(xiǎn)连连,如今的“琅琊古寺”“天王殿”,想必是后人的杰作了。但“三天门”的旧阶石,路边字迹漫漶的残碑,无不昭示着琅琊山历经的时代风雨。
庆幸的是“醉翁亭”里碑刻竟保存完好。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琅琊寺僧人智仙为他在琅琊山脚下建造此亭。欧阳修将此亭称为“醉翁亭”,并写下不朽名篇《醉翁亭记》,抒发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幽情。
此时风已住,雨未停,走出醉翁亭,望“意在亭”边的“流觞曲水”,看玻璃框内的“欧文苏字(东坡字)”,想琅琊阁上的奇谋妙计……眼前仿佛看到了在琅琊古道上,在风雨交织中,走过相怜相惜的“王与马”,走过光耀文坛的“欧与苏”,走过英俊潇洒的江左梅郎……
魂牵通肯河散文 篇10
题记:公元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五日,树人中学同学相识三十年,于明水县园中园再聚首,受同学们之托,作此篇,以记之,权作开场白。
一月,飘雪的黑土地。
一月,冰封的通肯河。
一月,沸腾的园中园。
在这惟余莽莽的一月,在这诗情澎湃的季节,相识整整三十载的我们,又荡起了青春的双桨,欢聚在曾经魂牵梦绕的地方。
三十年啊!
你还好吗?
这是久违的问候,这是殷殷的期待。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
你还记得那条静静的养育我们成长的通肯河吗?
你还记得那个草长莺飞虫嘶蛙鸣的东河套吗?
你还记得那个给我们温饱和希望的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地吗?
你还记得那个风景如画林壑优美的太阳沟吗?
你还记得那个因“百年树人”而得名的树人中学吗?
你还记得那一条条泥泞崎岖却充满欢声笑语的上学路吗?
你还记得那个治学严谨不苟言笑的钱校长吗?
你还记得那个以饼为圆以子为豪的马老师吗?
你还记得那个不修边幅诗人书法家卢老师吗?
你还记得那个扎着围裙忙忙碌碌的魏师傅吗?
你还记得那口滋养我们成长的甜甜的老井吗?
你还记得那个早早就光荣接班的英俊少年曹付吗?
你还记得那些只是一种传说或者莫须有的初恋吗?
一切的一切,像一张张老相片,都尘封在昨日的记忆中,时刻想起,却挥之不去。
三十年啊!
岁月像那通肯河水,悄无声息却义无反顾地流淌着,流淌着。它带走了我们曾经指点江山的壮志豪情,它平添了我们人生成熟象征的丝丝白发,它也给我们送来了生活的苦辣酸甜,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挚爱亲情……
不论你漂泊在异地他乡,还是坚守在通肯河畔,我们的根都深深地扎在树人乡的厚重泥土里,我们的梦都萦绕在树人乡的山山水水中。
不管你在享受人生奋斗中飞黄腾达带来的.微不足道的快感,还是你在品味默默无闻中平平淡淡的滋味,此时此刻,树人中学的交集,让我们抛开世俗的牵绊,举起杯,握紧手!
没有抱怨,只有感慨;没有前嫌,只有言欢。这就是同学!
三十年啊!
走到今天的你我,或许,在为生计而日夜奔波;或许,在为事业而忙忙碌碌;或许,在为金钱而殚精竭虑;或许,在为情感而焦头烂额;或许,在为孩子而劳心伤神……
当我们历尽风雨,饱经沧桑,才深深感悟到: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宝贵,没有什么比同学更纯粹。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珍惜情谊,善待自己,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三十年啊!
红尘中的你我,没有圣人,只有凡夫俗子。忙忙碌碌似乎是我们的生活特征。累了,倦了,点燃一支烟,沏上一杯咖啡,提提神,继续难以割舍的价值追逐,继续应对没完没了的世俗纷扰。
现在的我们常常会羡慕古人的生活方式,羡慕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羡慕魏晋时期的仙风道骨,但我们一直在忙碌地工作,忙碌地生活,忙碌得没有时间去看看自己要什么。我们隐约知道什么是精致,什么是优雅,什么是从容不迫,我们都很想去拥有,但总是被各种貌似更重要的事情所牵绊。不管怎样,只想对你说:累了,就停下来,享受一下生活!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把酒临风,开怀畅饮,共叙同窗友情,共同展望未来,让缘分与友情凝聚在这一刻。
情人说:聚也依依,散也依依。
哲人说:聚不是开始,散更不是结束。
诗人说: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亲爱的同学们,三十年了,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过去的日子请您珍重,未来的日子请您保重。
季羡林《梦萦未名湖》赏阅 篇11
北京大学正在庆祝90周年华诞。对一个人来说,90周年是一个很长的时期,就是所谓耄耋之年。自古以来,能够活到这个年龄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但是,对一个大学来说,90周年也许只是幼儿园阶段。北京大学肯定还要存在下去的,2,300年,100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同这样长的时间相比,90周年难道不就是幼儿园阶段吗?
我们的校史,还有另外一种计算方法,那就是从汉代的太学算起。这绝非我的发明创造,国外不乏先例。这样一来,我们的校史就要延伸到两千来年,要居世界第一了。就算是两千来年吧,我们的北大还要照样存在下去的,也许3000年,4000年,谁又敢说不行呢?同将来的历史比较起来,活了两千年也只能算是如日中天,我们的学校远远没有达到耄耋之年。
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相对而言,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时间是有限的,但它毕竟是存在,而且这个存在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心魄。在过去90年中,从北京大学毕业的人数无法统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母校的回忆。在这些人中,有许多在中国近代史上是非常显赫的。离开这一些人,中国近代史的写法恐怕就要改变。这当然只是极少数人。其他绝大多数的人,尽管知名度不尽相同,也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个人的情况错综复杂,他们的工作岗位五花八门。但是,我相信,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母校像是一块大磁石吸引住了他们的心,让他们那记忆的丝缕永远同母校挂在一起:挂在巍峨的红楼上面,挂在未名湖的湖光塔影上面,挂在燕园的四时不同的景光上面:春天的桃杏藤萝,夏天的绿叶红荷,秋天的红叶黄花,冬天的青松瑞雪;甚至临湖轩的修篁,红湖岸边的古松,夜晚大图书馆的灯影,绿茵上飘动的琅琅书声,所有这一切无不挂上校友们回忆的丝缕,他们的梦永远萦绕在未名湖畔。《沙恭达罗》里面有一首著名的诗:
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了我的心,
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北大校友们不完全是这个样子吗!
至于我自己,我七十多年的一生(我只是说到目前为止,并不想就要做结论),除了当过一年高中国文教员,在国外工作了几年以外,唯一的工作岗位就是北京大学,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占了我一生的一半还要多。我于1946年深秋回到故都,学校派人到车站去接。汽车行驶在十里长街上,凄风苦雨,街灯昏黄,我真有点悲从中来。我离开故都已经十几年了,身处万里以外的异域,作为一个海外游子经常给自己描绘重逢的欢悦情景。谁又能想到,重逢竟是这般凄苦!我心头不由自主地涌出了两句诗:“西风凋碧树,落叶满长安(长安街也)。”我心头有一个比深秋更深秋的深秋。
到了学校以后,我被安置在红楼三层楼上。在日寇占领时期,红楼驻有日寇的宪兵队,地下室就是行刑杀人的地方,传说里面有鬼叫声。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鬼神。但是,在当时,整个红楼上下五层,寥寥落落,只住着四五个人,再加上电灯不明,在楼道的薄暗处真仿佛有鬼影飘忽。走过长长的楼道,听到自己的足音回荡,颇疑非置身人间了。
但是,我怕的不是真鬼,而是假鬼,这就是绝不承认自己是魔鬼的国民政府特务,以及由他们纠集来的当打手的天桥的地痞流氓。当时国民政府反动派正处在垂死挣扎阶段。号称北平解放区的北大的.民主广场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红楼又是民主广场的屏障,于是就成了他们进攻的目标。他们白天派流氓到红楼附近来捣乱,晚上还想伺机进攻。住在红楼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大家都提高警惕,注意动静。我记得有几次甚至想用椅子堵塞红楼主要通道,防备坏蛋冲进来。这样紧张的气氛颇延续了一段时间。
延续了一段时间,恶魔们终于也没能闯进红楼,而北平却解放了。我于此时真正是耳目为之一新。这件事把我的一生明显地分成了两个阶段。从此以后,我的回忆也截然分成了两个阶段:一段是魑魅横行,黑云压城;一段是魍魉现形,天日重明。二者有天渊之别、云泥之分。北大不久就迁至城外有名的燕园中,我当然也随学校迁来,一住就住了将近四十年。我的记忆的丝缕会挂在红楼上面,会挂在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上,这是不言自喻的。
一住就是40年,天天面对未名湖的湖光塔影。难道我还能有什么回忆的丝缕要挂在湖光塔影上面吗?别人认为没有,我自己也认为没有。我住房的窗子正面对未名湖畔的宝塔。一抬头,就能看到高耸的塔尖直刺蔚蓝的天空。层楼栉比,绿树历历,这一切都是活生生的现实,一睁眼,就明明白白能够看到,哪里还用去回忆呢?
然而,世事多变。正如世界上没有一条完全平坦笔直的道路一样,我脚下的道路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坦笔直的。在魍魉现形、天日重明之后,新生的魑魅魍魉仍然可能出现。我在美丽的燕园中,同一些正直善良的人们在一起,又经历了一场群魔乱舞、黑云压城的特大暴风骤雨。这在中国人民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我但愿它也能绝后)!我同一些善良正直的人们被关了起来,一关就是八九个月。但是,终于又像“凤凰涅槃”一般,活了下来。遗憾的是,燕园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遭到了破坏。许多楼房外面墙上的爬山虎,那些有一二百年寿命的丁香花,在北京城颇有一点名气的西府海棠,繁荣茂盛了三四百年的藤萝,都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被消灭了。为什么世间一些美好的花草树木也竟像人一样成了“反革命”,成了十恶不赦的罪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自己总算侥幸活了下来。但是,这一些为人们所深深喜爱的花草树木,却再也不能见到了。如果它们也有灵魂的话(我希望它们有),这灵魂也绝不会离开美丽的燕园。月白风清之夜,它们也会流连于未名湖畔湖光塔影中吧!如果它们能回忆的话,它们回忆的丝缕也会挂在未名湖上吧!可惜我不是活神仙,起死无方,回生乏术。它们消逝了,永远消逝了。这里用得上一句旧剧的戏词:“要相会,除非是梦里团圆。”
到了今天,这场噩梦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我又经历了一次魑魅现形、天日重明的局面。我上面说到,将近四十年来,我一直住在燕园中、未名湖畔,我那记忆的丝缕用不着再挂在未名湖上。然而,那些被铲除的可爱的花草时来入梦。我那些本来应该投闲置散的回忆的丝缕又派上了用场。它挂在苍翠繁茂的爬山虎上,芳香四溢的丁香花上,红绿皆肥的西府海棠上,葳蕤茂密的藤萝花上。这样一来,我就同那些离开母校的校友一样,也梦萦未名湖了。
尽管我们目前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未来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我们今天回忆过去,绝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我们回忆过去是为了未来。愿普天之下的北大校友:国内的、海外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什么时候也不要割断你们对母校的回忆的丝缕,愿你们永远梦萦未名湖,愿我们大家在十年以后都来庆祝母校的百岁华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乡情作文 篇12
洗浸了多少心灵的尘土,治愈了多少岁月的创伤,甚至也淡漠了那最温暖的辛酸爱意,却总也无法抹去在心低的思乡之情,十年之久,我已大考在北京清华大学。
我从北京回到了家乡,眼前的一切让我感慨万千。走出机场,一条又宽又平的柏油公路呈现在我面前,路旁,一株株桂花树的芳香扑鼻而来。这时,我的老同学浆媛给我来电话,让我去参观母校,话音刚落,不知从那儿冒出一张多功能变速椅,我的情绪万分激动,坐上去,变速椅就开始移动。一路上,我发现家乡变了许多,六层高的大楼涨到了一百层,公路上,大大小小排放污气的汽车如今是各式各样的高能速变动椅,路旁,鲜花五颜六色,数木青翠欲滴。到达我的母校,同学浆媛朝我挥挥手,我向她一微笑,她就将我领了进去。我先参观了教师,看见同学的课桌上放着一台微型电脑,还有原木框缩放电脑黑板。浆媛激情四射的向我介绍校园里的设备,我走进校园操场,看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回头看见了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心里像抹了蜜糖一样甜。
仅仅十年,家乡尽然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我相信,在人们的努力下,故乡会变得更美好!
【魂牵梦萦故乡情作文】推荐阅读:
梦萦故乡09-26
故乡情作文500字05-12
故乡情初三优秀作文08-29
描写故乡的优秀作文:故乡依然07-30
记忆之故乡描述故乡的作文900字09-16
「写故乡的作文」请到我的故乡来11-12
乡情 我的故乡作文800字07-17
高一作文:故乡05-10
归故乡作文05-22
梦忆故乡作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