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初三优秀作文(精选16篇)
故乡情初三优秀作文 篇1
浓浓的故乡情令人难以忘怀,即使是相隔天渊之别的漂泊游子经过数十年的离别,依旧是难以忘记自己的家乡,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自己亲人!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追寻自己的家乡,尽管他已经年事已高,尽管他已经腰缠万贯,或许已经没有几天可以活,可是这些离家的人总是在这个时候想要回家,想要看看自己的亲人!
因为在故乡亲人的亲情是无价之宝,是任何物质基础无法替代的东西,他是一个人无法割舍的情怀,亲人团聚的那一刹那,是世界上最美丽动人的时刻!
所以,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即使是回去以后无法待很长时间也想要回家一趟,他们一年四季努力打工就是为了家庭,路费很贵,可是在他们心中亲情更加珍贵!
故乡情初三优秀作文 篇2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英语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交际工具, 更是一种思想, 同时也是知识库。学会英语, 不论从见闻还是见识上都会超越别人, 它不但能让我们拥有一种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工具, 还能掌握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因此, 为了让学生认识学英语的重要性, 我在开学初专门组织全班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学英语的重要性, 讨论学好英语的方法及英语学习习惯怎样养成等。通过这次讨论, 学生精神受到了极大鼓舞, 并制订了学习英语的计划, 做好了一定学好英语的准备。
(2) 初三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到了初三, 只有50%~60%学生能够听懂、敢说英语, 剩下的就像听天书一样。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我感觉身上责任之重大。我先让学困生从思想上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帮他们分析掉队的原因及掉队的严重后果, 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其有方可循, 有矩可导。鼓励学生多找问题, 多与优等生学习, 同时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给差生辅导也是我的必备课、家常菜。
二、探索解决之道
针对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角度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 找不足, 查缺漏。我主要从语音、语法、词汇、日常交际用语上下手。在教学单词的时候, 将语音和词汇的补漏工作贯穿其中。在教新词时, 及时讲解有关的语法知识和单词辨音, 总结归纳所学过的单词;在复习时将新旧知识联系结合在一起, 形成语音类单词串, 把没有把握的语音、词汇逐一巩固。例如下面这些单词:blow、blew、blown、draw、drew、drawn, lie、lay、lain、lying (躺下, 位于) , lie、lied、lied、lying (撒谎) , lay、laid、laid、laying (下蛋) ;同义词speak、say、talk、tell (四说) 和 (花费) spend、take、cost、buy、pay等也进行区分。对于日常交际用语, 努力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情境, 融入“四会”教学中, 通过听、说、读、写等手段强化口语训练。
(2) 着眼课本, 狠抓基础。初三英语教学应以深化基础知识为主。这一阶段主要按大纲要求, 立足课本, 紧跟课本的编排顺序, 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话题都要细致地学习, 力求基础知识掌握详细全面。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不丢掉任何一个学生, 尤其是“差生”更不能冷落, 避免“头重脚轻, 只求高分现象”。
(3) 强化训练, 综合提高。通过查漏补缺阶段后,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学生此时应加强专题练习, 以便于进一步巩固一些重点知识。与此同河北唐山●李彩霞
时, 强化易错点也是这一阶段不可忽视的一点。教师要精选一些高质量的模拟练习题进行练习, 然后进行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或试卷之前应该认真批阅试题, 查看、分析学生的易错点, 做好所有学生的错题记录, 以便在课堂上讲评时具有针对性, 帮助每一位学生弄清出错的原因, 使学生的错误得到及时纠正。讲评时更不能就题论题, 应该对一些易错、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重点讲解, 讲清原理, 并帮学生归纳方法, 总结规律, 让其对典型试题进行引申、推广, 达到举一反三。
(4)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摆脱消极懈怠。一直以来, 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俗话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 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学习, 积极性也会提升。试想学生如果能听懂老师和同学的英语, 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简单的思想, 能读懂简易读物, 他们会拒绝学英语并感到英语索然无味吗?答案不解而知。因此, 每堂课我都抽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练习, 费时不多但收获颇丰。另外, 我还搜集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 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展示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习兴趣。同时我让学生坚持“每日一读”,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作为一名教师除从教学方法上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外, 还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与学生处好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要时刻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对差生应更多一些关爱, 为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多鼓励少批评, 对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小点的进步都要表示认可, 不能急于求成;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帮其树立自信心, 保持学习热情。
(5) 明确学习目标, 找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每一个教师的必备课, 好的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开学初, 我利用课上时间亲自带领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会他们课上怎样认真听讲、课后怎样复习的方法, 并让其养成习惯。对于听、说、读、写, 我也一一传授其学习技巧。英语学习也不可盲目, 要制订周密详细的计划。我要求学生制订短期、长期计划, 周周月月都要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施。作为教师, 要不厌其烦, 不怕辛苦, 坚持督促检查学生计划的实施效果并进行总结。通过以上方法, 学生目标更加明确, 学习方法灵活多样, 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以上, 是我在初三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作为一名现代英语教师, 前进的路还很长, 自身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但我相信, 不久的将来, 教师的教不会再累, 学生的学也会更轻松。这样, 就能慢慢提高学生能力, 将学生逐步培养成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初三作文教学有效途径探讨 篇3
关键词:积累素材;训练写法;修改升格;佳作欣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做了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福州市中考作文60分(不含书写分5分),占“半壁江山”。初三进入总复习阶段,在学生已有的写作基础上进行有序的训练很重要。若没有合理安排作文教学时间,可能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前面的语基的复习,而忽视了作文这一块系统的教学。笔者觉得到了初三,学生写作水平更容易提高,因为前面两年学习了零碎的写作知识,到初高三正好可以把它系统化,这时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借着复习的热情,有效教学,学生写作水平会有质的飞跃。
一、拓宽视野,积累素材
积累材料是提高写作的第一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庄子《逍遥游》对积累有个形象比喻:“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同理,写作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满分卷的同学谈到成功诀窍就是:“平时阅读大量书籍,读到好的句子段落随手积累,并写下感悟心得。”而积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结合初三总复习,活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六册文本让学生接触了不少文学形象,它们浓缩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逾越千年而不朽。自觉与历史名人经典形象对话,势必在与那些伟大灵魂的撞击中产生深沉的回响、耀眼的火花,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穿透力和文化厚重感,以避免學生因生活阅历不足而导致行文低幼化的现象。比如,解读曹刿这个人物就可以运用到“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等立意中。从课内挖掘写作素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选文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还有初中阶段的教材很多是名篇佳句,只要学生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时或恰当引用或巧妙化用,也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如作文《踮起脚尖》中的文段:“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人也有‘欲渡无舟楫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他们可以不满,可以埋怨,可以哀叹。但却断不能失去了‘欲上长城,将登太行的豪情壮志。”这段作文有哲理,有文采,就是积累化用的成果。
二、精益求精,修改升格
初三学生在写作整篇作文时还要有时间观念,要达到快速审题立意构思成文的要求。在课堂上一节课完成一篇作文,写完后不要只满足于教师修改,要让学生学会修改。在写作教学中,修改不是额外的要求,是一次作文写作中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如同数理化作业做错了必须订正一样。学生写成文章后,要引导他们修改自己的文章,“文章不厌百回改”,海明威一页文稿改了39次。提倡让学生互批互改,每一次修改教师要给出标准让学生对照着改正。每次修改解决一个问题,如:“立意准确”“论据适合”“论证合理”“结构紧凑”等,一个学期下来,对于好作文的标准,学生已经心中有数了。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批改升格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个人能力生成的突破口和敏感点。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这一环节,抓住写作实践的时间窗口,对学生作文进行热处理,想方设法加深学生的体验,提高其认识,完善其方法和技能,加速学生成长。各小组推荐出较好的作品老师再点评,学生重写升格。之后在全班展示。作文修改升格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具有思维的思辨性。
三、佳作欣赏,共同提高
写作教学中“示例模仿”这个环节不可忽视。叶圣陶说:“教师凡有指导必有示例,不靠多讲,恰当举例,足以启发而已。”教学中实际的情况常常是,找到好的示例材料就有了教学的思路和方案,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平时训练中发现好的作文在班上展示,而每次半期考、学期考、年段流水评卷,发现比较优秀的文章集中打印出来,教师修改点评,或让学生修改点评,印发整个年段,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得到很快提高。
初三上学期可以多写这一年中考同题作文,因为这时中考尘埃落定,全国38套作文题的优秀作文也已产生,教师让学生写同题作文,然后展示经过筛选后的中考佳作,让学生在品评中观照自己作文,改正不足,发扬长处。初三下学期质检次数多,每一次质检都不要放过学生整体提高的机会。搜集本校学生佳作及本地区与外地区学生同题作文,展示给学生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揣摩写法,提升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初三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挖掘思维潜能,教师辅以科学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怀念故乡初三作文 篇4
那是一个真正有着青山绿水的地方,而我,只是住在那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村子并不大,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就能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探查一番。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地方,却是我孩提时的一片乐土,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还记得以前故乡的山很绿,从远处一眼望去,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明亮的油画,绿色是那么的晃眼,却总给人带来一种宁静的享受。房子是村子里的一大特色。村子里的房子清一色是用泥土和砖头堆砌而成的,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来到山头上往下一看,一幢幢房子像极了窝窝头,只不过黄里带了些许红,头上还戴了顶红瓦做成的帽子罢了。然而这样的颜色与山的浓绿相搭配,却甚是和谐,好像房子已融入了自然,与自然成为一体了。
除了房子,村子里最显眼的就是树了,要说村子里最不孤单的,也是非树莫属。村里的树都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却怎么也成不了一片林,就这样肆意地穿插在房子与田野之间,迎风摆动,哗哗作响。每逢夏季,总能在村子里看到几个孩子赤着脚在茂密的大树下跑来跑去,那摸样简直好不快活!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村子里的唯一一条河,那也是村子的根。河不是很大,但是河水却格外清澈。小河的源头并不在村子里,只是流经村子而已,而我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也许——它并没有源头的吧。曾经,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与河水赛跑,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赢过,它总会在我的前头。跑累了,我就会坐在小河边的石头上,任凭两只小脚丫在河里荡起一波又一波的水花。随手捧起一口河水,轻轻的吮吸着,还时不时露出一副享受的表情,好像手里捧着的是天上的琼浆玉液一般。河水很甜,甜入了我的心窝,让我无法忘怀。
故乡的初三作文 篇5
在我的印象里,故乡留给我的并不多。偶尔放假回去,两三天的匆匆一瞥,故乡就又被我抛在脑后了。
这次重新回到故乡,我就来好好地看一看,看看故乡的山,看看故乡的水,感受故乡的美。
故乡的美是张扬的。大峡谷、盘龙洞都是让人惊叹的鬼斧神工。
走在大峡谷中,身旁的峭壁与脚边的悬崖让我平添了一丝刺激。往上看,峡谷边上的大树长在峭壁上,纵横的溪流从峡谷上跌落下来;往下看,蓝白色的溪水汩汩流过,旁边的植株为裸露的岩石增添了一抹绿色。
大峡谷中的镇谷之宝“一炷香”从谷底升起,亭亭玉立如纤巧冷艳美女,傲视前来瞻仰的善男神女、老老少少,向世人诉说着她千万年来风吹不倒、雨打不动的神奇。
站在盘龙洞里,头顶的巨大钟乳石好似散发出阵阵寒意,洞中的石块与水在灯的映照下,显得如迷似幻。巨大的青龙口中溢出阵阵清水,让我更感冰凉。
故乡的美也是腼腆的。屏山就是隐居深山的清秀大闺女。
走在屏山的泥巴山路上,望着一旁的河水和浮在河上的船,我为这河水的清澈感到惊讶与欣喜。水缓缓的流着,好像流到我的心里;小时候在这水边的一幕一幕,也缓缓地流进了我的心里。
坐在船上,顺流而下。将手伸入水中,轻轻地划着,凉凉的,很舒服;随手捞起一块小石,看着上面纵横交错的纹理,细细抚摸感受着它的光滑。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故乡的存在。我想此刻,这水,这石,这山,也在真切地感受着我的存在吧!
我终于觉得,自己回到了家!
故乡初三作文700字 篇6
小院前有很多鸡,每天早晨,那熟悉的“喔喔”声将我从美梦中唤醒,起床,吃完早饭。老太太总会把我叫过去,拿香脆的花生给我吃,讲好听的故事给我听……每每想起这些,我就眼泛泪光。
乐·田间嬉戏
说起故乡两字,我总是会想起我的老家--腾蛟。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又令人回忆的名字。那时,我和弟弟经常去田间玩耍,小路边,还长着野草莓,红彤彤的。我还喜欢摘豆荚,豆荚绿绿的,鼓鼓的,又有点扁,真是可爱极了。每一株豆荚,都被一根根长长的扎入泥土的细木条支撑着。听大人们说,这样豆荚才会长得更好。
我们走着走着还会发现身边有好多“小伙伴”。看,七星瓢虫正在草上攀爬着,蜜蜂则在花草间来回穿梭,小蚂蚁们正成群结队地去寻找食物……我们正看得入神,不知谁喊了一声:“看,那边有蝴蝶!”“快,捉蝴蝶去喽!”“这边,这边……”就这样,我和小伙伴们不知疲倦地追着……
静·夜幕降临
夜幕还没揭开,我已经感受到了夜晚的到来。夕阳慢慢地从地平线上消失,周围的光也慢慢地被黑暗代替。照耀大地一天的太阳似乎也累了,天地渐渐没有了任何的嘈杂声,一切渐渐地回归宁静。
我喜欢这种静,给人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渐渐的,农家的灯亮起来了,一盏,两盏,不一会儿,整个村庄都亮了……
思·故乡的人
腾蛟,我的故乡,当我再次走进这片故土,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虽然已经好久没来故乡了,但只要一踏进这院子,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我记得那最后一颗花生,也是太太最后一次给我吃,不久太太就生病过逝了。太太生前对我最好,每次看到我,总笑眯眯的,常常拉着我的手,抚摸我的头,对我充满无限的关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篇7
容县地处广西东南部, 像一颗璞玉, 带着原生的岩石色彩和斑斓的翡翠痕迹, 镶嵌在十万大山的深处。山林密盛、丘陵起伏, 被历史和岁月纵横切割的地面上生长出仿佛野草般的村落。阡陌交通, 黄土飞扬的乡间小道, 伴着夕阳的余温绵延向远方。小镇离市区只有四十多公里, 意味着驱车一小时就能感受到都市的繁华, 而回来便是家的温暖、小城的安宁。
我出生在这个小镇上, 带着一家人的希冀和梦想, 在小镇上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光阴。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 我在小镇出生、成长、上学、出走、归来。二十年前的小镇像一张刚过滤出来的宣纸, 泛白带灰, 我记得当时最璀璨的色彩是广场边上的霓虹灯, 类似于模拟烟火绽放的瞬间, 单调的二极管配合着霓虹的闪烁, 成为当时小镇上最新奇的光。那时候的沿江河堤还没有粉刷, 斑驳的青石透着历史的坚韧, 在烟花灯的映衬下略显拘谨, 经历着光影交错的新旧洪流。
一场真实的烟花替代了所有的烟花灯, 小镇伴随着跨年烟花表演进入了千禧年。惊蛰后的小镇带着绵绵春雨悄然改变, 圈地、开荒、拓土、垒砖……越来越多的建筑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人们茶余饭后开始讨论最新出市的楼盘, 研究各种贷款协议, 估摸着发展前景和还贷压力。当时的我念初中三年级, 开始为高中生活而奋斗, 骑车穿过灯火通明的施工现场时, 我常常停下来和小伙伴驻足观望, 看巨大的机械怪手来回搬运水泥和砖块, 像一场仪式, 除了对未来满满的憧憬, 还有向过去的致敬告别。
初三作文教学方法指导探讨 篇8
关键词:初三作文教学;语文教学;综合素养
初三阶段即将面临中考,这一阶段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对每一位初中生在中考作文这一块的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了解初三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探析改善初三作文教学方法和效果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初三作文教学方法的水平和教学效果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三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作文水平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语文考试的过程中,作文也占有很大的一个比例,但是对于很多的初三学生来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有着不少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在写作时多数作文缺少一个鲜明的个性,缺乏创造力,这就如同人没有灵魂,必然导致作文失去应有的魅力;而在写作的模式手法上面又经常出现模式单一千人一面,语言上单调呆板,观念上面又老气横秋,非常不符合一个初中生该有的活力,对于作文的情感的把握往往也不够到位,显得非常的苍白虚假。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整体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改进作文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初三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丰富作文的素材
在写作的过程中离不开形形色色的作文素材,而那些好的作文素材是需要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积累和发现的,在这里就需要语文教师去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用心灵去发现和感悟。具体而言,课堂上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的阅读和吃透文本,积累一些经典优美的句子,促使学生写作时有词可用;课外就需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和多参加各种活动,以积累生活素材。
2.指导学生练笔,提高初三学生的文笔水平
对于初三毕业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学习通常会出现学习内容比较多,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情况,这一特殊情况,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项的写作技能文笔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写作的技能,逐步提高其写作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帮助学生吸收各类问题和经验,通过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重视修改,通过辅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升写作水平
在写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帮助其重新认识、重新构思和思考自己的作文,是提升初三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学首先需要从实际出发,跟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因人、因文的辅导。其次,需要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修改习惯,对于同类问题,做到集体辅导、修改,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问题所在;针对不同学生,还需要采取单独交谈,面对面地辅导,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加深学生印象。
总之,作文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加上初三阶段学生的任务重,时间紧,就给初三作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初三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初三这一时期和作文教学的特点,通过注重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丰富作文的素材;指导学生练笔,提高初三学生的文笔水平;重视修改,通过辅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升写作水平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初三作文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月珍.大道至简,博采众长:初三作文教学中的借鉴模仿[J].科技资讯,2013(19).
初三学生作文:故乡 篇9
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比普通树的叶子大得多呢!细雨如丝,每当下雨的时候,板栗就在渐渐长大。
去年秋天,眼看板栗就要出壳了,我十分高兴,边叫爸爸带我去可爱的故乡。那里,一棵棵高大的板栗树上都挂满了板栗。真是眼花缭乱的一片啊!板栗上面长满刺,家乡称它为“栗”像刺猬一样,不吃着熟透了的板栗,真是让人越吃越爱吃。剥开他的内壳,就能看见它那黄登登的果肉。那一个放在嘴里,你就会享受到特别好吃!小时候有一次吃板栗吃得太多,肚子非常痛;还有一次,我们在打板栗树上的板栗。
故乡1000字初三作文 篇10
这就是我的故乡——神河,一个美丽又充满生机的地方。
环境美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一场春雨淅淅沥沥,把故乡淋得湿漉漉。
满山绿意盎然中几树雪白粉红格外亮眼,杏花、梨花、桃花带着雨水,薄薄花瓣被雨沾湿,打落一地,清香乘着风飘散在故乡各处。碎石小路上明媚可爱的迎春花、紫色优雅的野花……屡见不鲜。
清澈冰凉的山涧沿着铺满青苔的山石奔流而下,时而急湍时而平缓。掉落的叶子在水中打着旋,像一叶随波逐流的小船。
阳光下水光粼粼,发出耀眼的白光。参天的大树直耸云霄,微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晃动不止,是天然的风铃。
时常有不知名的鸟叫着从树梢飞向有人家的浓浓炊烟,又带着农家人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招待飞向远方。
味道美
等到春末夏初,温暖的阳光洒在小山上,暖风和着阳光吹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熙熙攘攘的绿叶间藏着一颗颗圆滑饱满的红樱桃,酸酸甜甜。
金银花不久也开出了淡黄的花,摘回去泡茶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秋天时,熟透了黄澄澄的狮子柑也挂在枝头,等待人们采摘品尝。与此同时,人们会结伴去寻找拐枣树,踩在厚厚的枝叶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有时还能捡到栗子,被尖尖的刺球包裹着。
拐枣的味道甜美多汁,冬天心灵手巧的人们就会拿去酿成香醇的拐枣酒。
小镇也上小吃街总是热闹非凡。麻辣多汁的面皮、香气飘飘的馄饨、刚出笼热气腾腾的蒸包子、酸辣嫩滑的豆腐脑……
但在外漂泊的游子最想念的就是家乡酸菜面那独特的味道。在面条上浇上炒熟的酸菜和肉丝,撒上翠绿的葱末和香菜,再搭配上花生米或黄豆,一碗色香味浓,酸辣开胃的酸菜面就做好了。面条光滑筋道,汤汁鲜浓味美,是一道具有故乡独特风味的美食。
人情美
故乡的人们热情好客。每当我和家人去串门,主人就会热情地招待我们,把家里的零食、奶和水果塞到我和弟弟怀里。
当我们要离去时,主人便极力挽留,想让我们留下吃饭,每次都炒上一大桌,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临走时,主人要送出好远,直到我们连连推辞才转身离开。
故乡的人们勤劳朴实。在午饭后,人们会下地干活。尽管艳阳高照也很少休息。在田地耕作时若遇到熟人,人们还会“隔空传话”,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家常。
当天色渐渐变暗,落日和晚霞静静地俯视着小镇时,大家才会纷纷擦着汗回到家。灯陆续亮起来了,吃过晚饭后故乡逐渐归于安静,陷入沉睡。
杨得志的故乡情 篇11
开国上将杨得志,1911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因生活所迫,14岁就到湘赣交界的安源煤矿挖煤,半年后又回到境况依旧贫寒的老家。回家不久,杨得志为了谋生第二次又跨出家门,远走衡阳,挖山筑路。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不料这一走竟成了他与家人的诀别。1930年秋,杨得志所在部队经过他的家乡——湖南醴陵县南阳桥乡三望冲村,他原以为这是看望家人的机会,但因担任红四军一师通讯警卫排排长的任务在身,没能请假回家去见亲人,也没有遇到能替他捎口信回家的熟人。新中国成立后,家乡的地方干部时常派人向他汇报家乡的建设情况,并热情地邀请他回家乡看看,那绵长而浓厚的思乡之情一次次牵动着将军的心……
首次回乡祭先辈叙乡情
1950年1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和陕西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偕夫人申戈军及女儿华荣、柏华从西安回到了湖南老家。
听说这位身经百战的兵团司令要回家乡,方圆数十里的父老乡亲闻讯而至,乡亲们特意派了四人轿前来迎接。
杨得志见了哈哈笑道:“我是乡里人,过去我帮人抬过轿。现在我不作这个孽,把别人的肩膀当路。”他与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边走一边拉家常来到了三望冲村。
杨得志回到家里后,得知父亲、大姐、二姐和弟弟都不在人世,叔叔也在当年讨饭时给地主家的恶狗活活咬死,杨得志感到异常悲痛。他顾不得沿途的车马劳顿,第二天一大早就登上祖坟山去拜谒祖辈、父辈坟墓。他在父母的坟前肃立许久,早年与父母相处的苦难情景一幕幕浮现在他眼前:
母亲陈氏,勤劳、善良,待人宽容,先后为杨家生育14个孩子,这些孩子多在饥寒贫病交加中夭折。母亲于1921年因难产早逝。
父亲和叔父都是乡村的穷铁匠。一年四季挑着风箱、火炉、铁砧,走村串户,靠打铁挣点钱勉强维持养家糊口。
杨得志从小跟父亲学打铁。白天他随父亲到各家各户打镰刀、锄头等农具,夜间铺点稻草,露宿在人家的屋檐下、门洞旁或大树下、古庙里。天长日久,父亲得了风湿病,无钱请医购药,疼痛难忍时,用大锤猛砸地,砸得地上一个又一个的深坑,额上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
由于生活所迫,年少的杨得志便与哥哥杨海堂去安源煤矿挖煤,因挖煤也挣不到钱,半年后兄弟俩又无奈地回到了家里。后来海堂哥随大人们一同去衡阳修路。不久,捎信回家叫杨得志也去修路,父亲先是不放心他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打工,沉闷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同意他去。
临行时,父亲非要送他一程不可。父亲替他背着行李,两人默默地朝前走着,他望着父亲那清瘦的面孔,那已弯曲了的腰背,心里十分凄凉。父亲这么大年纪了,带着几个不懂事的弟妹,日子是多么难熬呀!他劝慰父亲:“爹,你等着吧,日子好过一点,我马上就回来。挣了钱也会及时带给你的……”“孩子,”父亲满噙泪水望着他说:“我担心你年纪太小,在外面遭人欺负,你那火暴性子我晓得……”
到了一个岔路口,父亲在一棵老榆树下站着,成串成串的泪珠从被炉火烤成酱色的脸颊上滚落。他把行李递给杨得志,又帮他扣好衣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嘱咐说:“孩子,你要做个有志气的人!记着爹,有空就回来!”想不到,他这次与父亲分手竟成永诀……
杨得志此次回乡正值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在家乡与父老乡亲度过了一个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他还给当地干部群众作了一场报告,忆过去战斗岁月,广大穷苦老百姓跟随共产党打天下闹翻身;谈现在翻身得解放,广大干部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建设新中国。一个多小时的报告,赢得阵阵掌声。
数日后,杨得志踏上回程,带着圆梦的满足,带着依依乡情,同时还带着50多名经他挑选的可以入伍的青年农民回到部队。
再次回乡察民情恤民生
1957年秋,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带着一名警卫员又一次回到了家乡。
这次回乡,杨得志察觉到某些基层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低,工作方法粗暴。特别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耕作技术方面,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搞了不少强迫命令,群众意见比较大。因此,他感到有必要坐下来做做工作。他主动向合作社支部书记刘细丰和社长颜全交提出,要和合作社的全体党员见见面、谈谈心。他俩很快将全社36名党员喊了拢来。
杨得志和颜悦色地和大家拉家常,不时叫警卫员给大家上烟沏茶。大家左一声“志公”,右一声“志公”,无拘无束地讲出了心里话。当他听到有的党员干部作风粗鲁,动辄训人打人、罚跪群众后,便语重心长地说:“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我当班长,上级规定我们连每人每天要砍7000斤柴。第一天下来每个战士只砍了2800斤,连里的排长便殴打士兵,结果柴越砍越少。这事被毛主席知道了,立即下令‘废除肉刑’。现在你们还要打人,那怎么行呢?”
接着,他又说:“还有人提出‘家中无闲人坐,路上无闲人走’的口号。我不晓得你们凭什么说人家是闲人。如果一个妇女要生崽了,他的男人急急忙忙去请接生婆,而他的胸前又没挂上‘我是去请接生婆’的牌子,你们就会强迫他去挑塘泥,这下不就苦了他家生崽的婆娘罗!”杨将军的生动比喻,使大家既开心笑了,又后悔办错事而羞愧难言。在谈到个别农民不愿入社时,他叮嘱说:“要做好工作,人的脑袋好比机器,哪个部件出了毛病就要修理。入合作社也是一样。你们搞蛮的,把机器搞坏了,修理就更麻烦了。正确的方法是:你们在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要想办法认真把合作社办好。合作社办好了,人家自然就愿意来嘛!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关心群众,注意工作方法。”
杨将军入情入理的教育疏导,赢得到会共产党员们热烈的掌声。
支援家乡建设动真情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杨得志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后,工作更加繁忙,抽不出时间回家乡探望,但是他总在心里惦记着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希望经常有家乡的人来他那里走走。不论是求援、走访,还是探亲、看望,他都高兴接见,热情款待。
1975年春插前夕,原株洲县渌口区委书记易迪生和三望冲大队支部书记王选华等4人,前往武汉军区看望杨司令。
杨得志知道家乡人要来,就早在门外迎候。他一边把家乡的客人迎进屋里,一边说:“到我这里来,至少得住半个月时间嘛!”
平常家里来客来访,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但这回客人落座后,杨得志却对警卫人员说:“他们是我家乡来的父母官,今天下午例外,不受时间限制。”
“我哩家里扮禾还是刈夹子吗?”杨司令一句家乡土话开场白,惹得坐在他身边的秘书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了声来。
“咯有么子好笑的呀,我哩家里扮禾就是刈夹子嘛。”他又重复一遍。
几句地道的家乡土话,把紧张、拘谨的气氛驱散了许多。接着,他关心地询问起家乡的建设情况。从生产、生活问到修路、绿化;从农业问到工业和其他副业;从社员的工分问到口粮和纯收入以及农村教育、卫生等情况。
为了表示家乡人民对将军的一片心愿,易迪生和王选华他们来时特意带了家乡的土特产——一条腊狗和几块腊肉给杨司令。杨得志感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盛情难却,便吩咐说:“我们家里留一腿狗肉、一块腊肉,其余三腿狗肉和腊肉分给司令部其他同志,大家有福同享嘛!”
这一天,杨司令把子女们都喊到家里和家乡的客人共进晚餐。席间,他对生长在外地,没有回过家乡的孩子们说:“他们几位是我家乡的亲人。湖南株洲县南阳桥乡,是你们家乡。你们参加工作,填履历表上的籍贯就是填那个地方。”
易迪生对杨司令说:“家里很快就要春插了,我们想明日就回去。”杨司令心里明白,留客不在农忙时,便笑着说:“你们迟不来,早不来,选了我留不得客的日子来。这样吧,明天我陪你们看看武汉的名胜风景再走。”
以后,杨司令得知家乡运输机械困难,就想方设法,为家乡买了一台货车和几台拖拉机,算是为家乡的建设出了一份微薄之力。
1986年10月17日,在中央军委办公室里,杨得志接见了两位来自湖南株洲地区的党史工作者。亲切交谈后,他戴上老花眼镜认真细致地审阅《杨海堂烈士传》。
杨得志深情地回忆起参加革命的一幕:杨海堂既是杨得志的兄长,又是他参加革命的引路人。
那是1926年夏天,杨得志接到海堂哥从衡阳的来信,他按信上所说,赶到衡阳去修公路,赚到的钱除开支生活费外,还可以寄点钱给父亲。1927年年底,突然传来了共产党的起义部队到达广东韶关的消息。正巧,杨得志他们的工地也迁到离韶关不远的郴州,附近的农民纷纷起来打土豪,声势越来越大,不少土豪劣绅逃之夭夭,筑路工地的老板和工头也溜之大吉。海堂哥和工友们商量一番之后,于次年1月集结了23名筑路工带上杨得志,前往韩家村投靠了驻在该村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海堂哥被分配在师部特务连,杨得志则分在师部当通讯员。
杨得志噙着眼泪审完稿后,对家乡的党史工作者语重心长地说:“不要突出写个人,要以毛泽东思想为红线,多写集体的作用。我写的回忆录《横戈马上》,就是尽量写党的领导,突出集体的智慧。”随后,他应家乡党史工作者的要求,又欣然题写了“继承先烈遗志,再展四化宏图”和“实事求是,以史鉴今”的题词,以勉励家乡的史志编研工作者,秉笔记载英烈事迹,弘扬英烈革命精神。
杨得志挂念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他详细地询问了家乡的经济建设和乡亲们的生活情况。家乡人兴味盎然地介绍了这几年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老将军欣慰地笑了。
故乡情初三优秀作文 篇12
一、摘抄式读写
摘抄式读写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做的读写结合, 不需要多, 每单元摘录两三次就可以, 内容可以是教材内的, 也可以是课外自己阅读的内容, 但一定要是自己真的阅读过文章后摘录。因此两周用一堂课开展一次读书会, 做一次阅读分享, 将大家摘录的内容一起分享, 并要讲出摘录理由。这样不仅将一个人的积累变成大家的积累, 也锻炼了学生的感悟表达能力。
二、批注式读写
批注式读写是在摘抄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进行。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疑问、语言赏析、表现技巧、感悟等方面进行批注, 为了便于检查督促学生认真, 每篇文章可以规定学生做五处批注。为了照顾基础较弱的同学, 可以让他们批注词语及简单的感想, 要为他们树立信心, 培养其对语文的积极心态。有一定基础之后, 可以让学生将这种批注式的读写运用到平常自己的阅读中。当学生能将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作为日常读书的方法时,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取得长足进步, 学生的写作指导也将进入另一种境界。
三、仿写式读写
摘抄和批注是阅读, 是积累, 是感悟, 真正要提高写作水平, 还是要回到学生的动笔写作上。但因为乡镇初中学生基础并不好, 有了积累也未必知道如何下笔。因此给他们写作范本就显得尤其重要。外貌是认识一个人的直观印象, 因此写好外貌描写是必要的。鲁迅先生笔下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有少年与中年变化明显的闰土。他们之所以让人难以忘记, 主要在于先生用笔如神, 抓住了他们的核心特征, 让人一读难忘。
如写少年闰土:“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从外貌和动作中我们就可见到一个活泼可爱、勇敢、倍受家人疼爱的小小少年。
而写到中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 已经变作灰黄,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 这我知道, 在海边种地的人, 终日吹着海风, 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这里抓住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外貌对比来展现其境遇、性格的改变, 表现其悲剧命运。
这一外貌的对比也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点。如要表现长辈的辛劳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因此, 这里我们的训练题就可以设置为:“请描写你记忆中一个亲近的朋友、家人外貌的变化, 200字左右。”
四、续写式读写
经过仿写这一阶段, 学生写作有了一定的提高, 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之上, 进行创意性的写作了。比如《我的叔叔于勒》结尾比较隐晦, 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因此, 针对这个结尾, 设置这样一道作文题:
假如他们在回来的船上碰到一个长得很像于勒的人, 菲利浦夫妇一家人又会怎么样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那时的场景, 并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尾, 写成一篇500字的小短文。
五、巩固训练
如果学生能够认真训练并掌握运用好以上技巧, 便可以让他们的写作改头换面。但语段仿写只是片断性的写作, 训练的是内容的充实, 是局部, 真正要写就一篇好文章, 最后还要让学生练习整篇文章的写作。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三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 每周一篇作文练习, 逐渐将学过的写作技巧综合运用到作文中去。同时, 教师还要加强批改, 有针对性地对于仿写过的技巧进行评论, 改完后再让学生修改, 一文多写, 直到掌握目标技巧为止。然后再拿这些作文让学生互评互改, 这样学生可以取长补短, 更进一步地掌握写作方法。
当然在写作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教会学生快速进入主题, 结尾也要点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注意详略突出, 让中心更明确, 这里就可以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场面描写的技巧去充实文本。当然, 更要强调:作文要说真话, 抒真情, 不要发空洞的议论, 立意不要太高, 如写“中国梦”, 普通学生难以从国家的角度去把握题材, 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亲身经历的事, 注意紧扣主题来写即可。
读写结合是互惠互利的, 既可以提高其阅读能力, 积累语文知识, 又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因此, 教师转变观念, 读写教学并驾齐驱, 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 频繁的写作似乎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因为学生对提笔写作的本能畏惧, 会让他们产生排斥情绪。而他们之所以害怕, 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不够, 难以发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写, 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 去发现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美, 找到写作素材, 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故乡不再初三作文550字 篇13
车未进村,便以闻到家乡的气息。记忆中的泥泞小路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整的、四辆大货车可并排行驶的公路,两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
进村了,村里一幢幢楼房代替了泥瓦房,。我家门口的花园里种满了各种花草,爷爷、奶奶正在给花浇水呢!走进家门,屋外的炎热感觉顿时没有了,原来妈妈已为我打开了空调,我好奇地问妈妈:“我们家什么时候装上空调了?”妈妈说:“早两年就装上了,这时,我儿时的好朋友芳芳骑着电动车来了,她比小时候更漂亮了,她说:“丝丝姐,听说你回来了,我带你去村里转转”。
每家每户的房子一幢比一幢漂亮,我看呆了。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处比一处更美,芳芳对我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经济活跃了,我们农村的变化也大呀,家家电器样样俱全,每家的院子里,都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了,草了,我抬头一看,果然,每家窗户的阳台上和院子里都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芳芳带我走进她家,一进门,一台大型电视机映入眼帘,她介绍说:“因为,爸爸喜欢看新闻,妈妈喜欢看电视剧,我喜欢看武打片,这样,一台电视机还是不够用的,现在除了这台彩电外,我的卧室里有一台29英寸的,爸爸还为我买了一台电脑,这还可以吧?”她的话语里好不得意呀,她还告诉我:“村里很多人都当上了老板,出门办事都开自己的小车,春播秋种时,用的都是播种机、收割机了……
我的故乡600作文初三 篇14
南乐的植被覆盖率特别高,漫步在南乐县城之中,随处可见那高大的树木,苍翠欲滴的树叶在大树上随风摇摆。在我们南乐最西端,有一处湖泊,因为在西端,因而得名为:“西湖”。在西湖周围,有跑道,沙滩和公园,人们在湖边可以玩耍散步,在西湖的上方,有一座桥,在夜晚,会闪出绚丽多彩的灯光,赏心悦目。自西湖建成以来,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的放风筝,有的玩沙子,有的在晚上散步,钓鱼,十分热闹。南乐大大小小街道上都是小门市,看起来十分干净和整洁。在我们的南乐有一处十分著名的景点——仓颉陵,仓颉陵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传说黄帝让仓颉造字,仓颉通过观察动物形态,因而有了灵感,创造出文字,而仓颉正出生和生活在我们南乐吴村。
随着时代发展,南乐迅速发展,十分美好、富饶,特别是在过年串亲戚的时候。而今年春节,因为一种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让原本热闹的南乐,变得冷冷清清。现在南乐县已经出现了两例新冠肺炎,我十分担心,我们的南乐现在有蔓延开来的可能。但是,南乐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肺炎,封锁小区,每天进行消毒等措施,更加坚定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与信心。我们相信,我们的南乐会恢复原来的模样。
南乐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故乡的雨 篇15
这样的喜欢由来已久。记得小时候, 遇上下雨的日子, 父母就不用外出做工。父亲戴上眼镜, 翻看一本《隋唐演义》, 母亲则坐在靠窗的桌子旁织针线。我喜欢缠着父亲讲书上的故事, 也喜欢倚在桌子上, 看针线在母亲手里穿梭。顺手翻翻簸箕, 还能找到一些花布头, 用针线缝一个蹩脚的沙包, 给布娃娃拼一个小肚兜。或者什么也不做, 只是看着窗外细密的雨, 等着帮父亲拿火柴点烟, 帮母亲找个什么物件。雨在窗外轻轻柔柔地飘, 家里有暖暖的温情在流淌, 宁静温馨。
住在江边的小城, 雨多而稠密, 绵绵的雨成了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有雨的早晨, 水汽在江面弥漫, 小城便笼罩在一层薄烟似的雨中。迷蒙的江面上, 有水鸟低低掠过, 消失在云烟深处, 乌篷船停泊在杨柳树下, 柳丝低垂。徜徉在霏霏细雨中, 头发上便挂了水晶般的颗粒, 顺着发稍串成满头的珠帘。
长大后, 我离开故乡, 去外地求学。那个陌生城市的雨, 总是那样的清凉。下雨的夜晚, 蜷缩在冰冷的被子里, 怀念着家的温暖, 故乡的梦总也做不到尽头。有时, 夜里独自凭栏听雨, 雨便成了寄托乡思的线, 一头连着故乡, 一头系在心上。
提高初三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16
但是,有些老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一般比较重视,特别是总复习时,在做各种复习资料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作文训练上却不愿花太多的工夫。他们有的热衷于猜题押宝;有的满足于蜻蜓点水;还有的因教学负担重,没有布置规定的作文篇数(一般每学期八篇左右),使学生达不到一定的训练量。他们没有扎扎实实地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结果,劳而无功,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样的教训是很深刻的。
如何才能使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今年,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简介如下:
一、开设讲座——作文知识的系统复习
语文知识需要复习,作文知识同样需要复习。我们平时做作文,往往就一种体裁、一种类型对学生进行辅导,而在初三学习时,则需要进行多体裁、多类型的综合辅导。为此,我采用开设讲座的方法,把初中的作文知识分成若干专题,分期讲解,进行综合复习。如按文体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讲清每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中重点讲记叙文,其次讲议论文。再按类型分:记叙文有写人、记事、状物之分;说明文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之别;议论文有一般性议论文、读后感和一事一议几种类型。再按写作技巧分,还可以分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点题、描写、议论、抒情等若干小类。最后还要谈谈写作要求,比如题目的拟定,标点符号的用法,错别字的纠正,格式的书写等等。通过以上系统的复习讲解,学生对初中作文知识有了较为完整的印象,对各类作文的写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样,不论遇到什么作文题目,学生都能做到胸中有数,不致于手足无措,无从下笔。
二、范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光使学生懂得写作的理论,这还不够,我在辅导写作知识的同时,还注意按不同的文体和类型,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范文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获得比较具体的印象。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记一个人与记两个人又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对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一事等类型的作文,印象就比较深刻,考试时如遇到此类作文就不会互相混淆了。范文大多选自各类优秀作文选刊,也有老师的下水作文和学生的习作。为什么要选读范文呢?因为平时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是很浓,阅读量往往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初三学生,学习负担重,有时作业都来不及完成,课外阅读的时间就更少了;此外,学生的阅读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老师选读一些范文,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一作多题——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讲和读都属于“学”,而要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关键是“练”。光学不练,犹如纸上谈兵,是永远写不好作文的。因此,我每讲一个专题时,都要布置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按要求练,借以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每次的作文题目,一般同时布置几个,供学生选择,我把它称之为“一作多题”。如讲写人的记叙文,就布置写一个人的、写两个人的和写一群人的题目,让学生去选;进行写法训练时,布置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几种练习,任学生去挑;课堂上进行综合训练时,就某一题目,有人负责审题,有人负责选材,有人负责安排结构,有人负责写某个片断,最后大家各抒己见,一篇作文完整的构思就出来了;我有时还出半命题的题目,如《我第一次_______》,或者《我最喜欢_______》,让学生自选内容去写。“一作多题”有三个好处:(一)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题目去写,写作时就有话可说,免得闭门造车,胡编乱造,这样可以解决学生不肯写的问题;(二)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对几个题目都要进行构思,还要进行比较,这样无意之中就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起到了复习和巩固的作用;(三)由于各人所选的题目不一样,讲评时,老师对各个题目都要进行分析,而且所选的范文也各有特点,学生每次只需写一篇作文,就可以得到写几篇作文的收获。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起到了一石三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详写批语——给学生作文开个“处方”
对学生的作文,我多年来养成了精批细改的习惯。我尤其重视写批语,眉批总批,主要谈审题、选材、写法、病句等方面的问题。写批语时,实事求是,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不讲套话,优点缺点一目了然。不但平时批改作文如此,就是考试阅卷时,我也坚持每篇作文写批语,而不是简单地打个印象分了事。详写批语有什么好处呢?(一)老师好比医生,批改作文好比诊病,写批语好比给学生作文开“处方”。学生读了老师的批语,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是什么,下次好继续保持;缺点是什么,下次应如何改正。如果学生对自己作文好坏茫然无知,那么他们以后将如何改进和提高呢?所以,详写批语可以纠正学生写作上的毛病,改进缺点。(二)老师认真批改,学生做作文就不敢马虎。我班有些学生原来怕写作文,写作文即敷衍了事,胡编乱造,词不达意,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至于作文得多少分,他们根本不在乎。对这样的学生,简单的批评指责效果不大。于是我采取新的方法,批改他们作文时特别认真,逐字逐句地批改,连缺漏的标点符号都给补上,还写了详细的批语,结合作文指出他们写作态度上存在的毛病。我认为他们写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不肯写,其次才是不会写;不会写可以慢慢学,不肯写就永远写不好。由于在批语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学生的写作态度有明显的转变。字认真写了,错别字改正了,写作文前能列提纲、打草稿了,文章篇幅也比以前长了。自然,写作水平也就逐渐提高了。所以说,详写批语有时能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毛病。如果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只是简单地批个“阅”字,胡乱地打个分数,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辛勤劳动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下次再写作文,他们还愿意再下工夫么?
五、重点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受益
认真批改,使作者本人受益,而重点讲评能使全班学生受益。讲评时,我先按常规指出全班作文的主要优缺点,然后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们分析比较。如讲评《***变了》这篇作文时,我选了三篇作文。第一篇有具体生动的描写,但没有明确的主题,不知主人公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第二篇主题明确(主人公变好了),条理清晰(纪律方面和学习方面),但通篇都是叙述,像写评语,没有对事情进行具体而详细的描写;第三篇主题好,事情具体,描写也生动。通过分析,学生在对比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道了这类作文应该怎样写才好。最后,我还选读学生的范文和自己的下水作文,或在班级开辟“优秀作文”专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作文讲评,使写得好的学生受到鼓励,写得差的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每次作文讲评课都成了学生最欢迎、最感兴趣的课。除了集体讲评外,我还注意个别讲评,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耐心帮助,对写得好的学生重点辅导。我的几名学生的作文曾在报上发表,或在竞赛中获奖,当初,就是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并加以辅导的。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刚开始时,许多学生不会审题和选材,写文章常走题,期中考试时,有将近一半的人作文不及格,后来,情况逐渐好转。我班明静同学,作文曾连续几次走题,但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她自己的努力,最后在今年升学考试中,她的语文考了132分,总分为632分,在江苏油田考生中名列第一;我班语文也取得了平均分112.97分的好成绩。
【故乡情初三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故乡的回忆初三作文08-28
初三作文:对故乡的留恋07-28
故乡的雨作文初三年级700字10-21
我陶醉在故乡的秋初三作文05-25
难忘故乡情作文12-19
描写故乡的优秀作文:故乡依然07-30
故乡情作文500字05-12
魂牵梦萦故乡情作文07-15
记忆之故乡描述故乡的作文900字09-16
「写故乡的作文」请到我的故乡来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