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语文作文

2024-12-04

亲情语文作文(通用11篇)

亲情语文作文 篇1

当前学生作文的最突出的流弊就是,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因而字里行。

间没有家庭间、学校里和社会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真情。怎样培养这种表达亲情、真情的能力?主要要靠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亲情美的把握和挖掘。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它实际上就是要求语文老师的课要上得生动,形象,有韵味,有激情。中学语文教材中拥有不少优美、壮美、凄美的极有韵味的反映人间真情的文学作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充分地将其中的亲情、真情展示出来。

如教授朱自清的《背影》,就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

又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饱含作者深情,透出作者对人生的许多哲理性思考的比较长的课文,作者将自己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用恳切、深刻而又优美的文字,把自己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无比宝贵东西传达给了读者。文中始终贯穿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感情,交织着对往事的追忆,对迟到的悔恨和自责,对母亲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对人生的体察,从中我们感悟到作者赖以支撑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这些无疑给我们以启迪,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就要充分弹拨学生的亲情之弦,使其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而激动不已;并启发他们对比自己的生活,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形成对家庭关系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并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加深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适时的进行点拨,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真实的想法,形成文字,一篇好文章也就诞生了。

亲情语文作文 篇2

1. 引导学生对亲情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人一生的情感世界里, 亲情最为稳固而长远。亲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更不会因为贫富贵贱或者个人的成长变化而发生改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亲情的观念或者对家庭的意识在这种社会变迁过程中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 潜移默化地对家庭的亲情关系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不断频发的家庭暴力、虐待子女等, 使得青少年尤其是处于正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家庭的逃离和恐惧、厌倦心理, 这些问题的发生和产生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家庭观念和亲情教育意识的淡薄和浅显, 没有深刻理解亲情的实质和根本。

作为小学生, 处于正在成长旺盛期阶段, 亲情教育是所有课程教育的基础, 教学者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到亲情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并通过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引导学习, 帮助学生解读亲情。例如, 在学习《奶奶的白发》这一课文时, 教学者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 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一个小品, 进行引导式教学, 每个小组各自互相扮演老奶奶并进行角色的互换,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文中奶奶的“白发”的真正内涵, 表演之后, 带领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对老奶奶“白发”的理解, 并引申出如何理解这种亲情的珍贵, 然后教学者在知识梳理之后, 为学生讲述课文中通过对老奶奶“白发”的叙述, 所表达的亲情无价以及亲情的伟大无边, 以此带领学生对亲情有着更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激发学生用真情实感来抒发自己对亲情的渴望和珍惜

教学者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有义务通过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课文内容来引导学生对亲情的认识, 并通过教材的学习积极有效地唤起学生对亲情的渴望和珍惜亲情的可贵。

例如, 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 文章主要通过讲述了文中的“我”去医院照顾生了病住在医院的母亲, 并为了给母亲换洗用脏的床单, “我”第一次抱起母亲的那一刹那, 感觉母亲身体是那么瘦弱, 抱起来轻得令人心酸的故事。通过“抱”母亲让“我”联想到母亲之所以这么瘦弱是因为这一生都在为了家庭不断辛苦劳累付出,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操劳的心疼和愧疚。文中第二次出现“抱”是在作者经过一番思想感情的翻腾之后, 重新把母亲“抱”进怀里, 感受小时候自己在母亲怀里的那种爱。因此教学者在教这一课时可以随着文章叙述的思想感情的发展, 把学生继续引入一种亲情的思潮中:故事就像发生在眼前的你我身上, 我们渐渐长大, 成长路上再多的艰辛和苦难, 母亲总是为我们肩挑背扛, 她总是在为了家庭不断付出着, 从来不喊累不叫苦, 是什么情感和力量让母亲能够不断付出不求回报地用那瘦弱的身体挑起一个又一个重担呢?教学者在这样的情感导入下, 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对文中“抱”母亲的亲情故事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亲情中的珍贵之处。

3.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鼓励学生“感恩”

在学习过程中,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 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因此在教学中, 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 教学者也要结合校园的相关文化活动来带领学生对亲情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学习, 同时能够通过这种亲情教育的实践, 让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报答亲人的养育之恩。学校也应该积极倡导通过校园活动和文化建设的感恩教育内容, 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而积极的亲情价值观和家庭观。例如, 教学楼的各个学生可见之处可以展示有关亲情教育的诗句和故事, 如《父爱如山》中的相关诗句, 或者是孟郊的《游子吟》中有关母爱的诗句, 从而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同时学校通过组织亲情教育的文化节, 设置奖励制的活动内容, 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亲人赢得礼物或者奖状, 并要求附上自己对亲人想说的话送给亲人,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增进孩子与亲人之间的亲情,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亲人的感恩之心。

4. 培养并树立学生孝亲敬长的良好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 尊敬爱护父母, 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也是在学校教学者必须明确教授给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例如, 在学习《陈毅探母》一课时, 讲述了陈毅如何孝敬母亲的故事。陈毅母亲瘫痪卧床不起且大小便失禁, 文中详细叙述了一次陈毅出差回来探望病重的母亲, 陈毅不仅很有耐心地跟母亲聊天谈心, 而且还为母亲洗尿裤并告诉母亲这是他应该做的。在学习这一课时, 教学者要通过强调孝敬父母并尊敬父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是作为儿女应尽的义务, 鼓励学生树立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语文教学中实施亲情教育例谈 篇3

一、在阅读中体味亲情

1.品读课文,感知亲情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表现人间最真、最美的亲情的,语文课上,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品读这些课文,品味作品的语言,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交流,课文里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就自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营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老师应自然地恰如其分地予以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亲情的基础上,可抓细节潜心研读揣摩亲情。本文可抓住父亲疼爱儿子这一中心,重点品读分析“望父买橘”这一细节,并联系文章前面交代的背景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通过这些描述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语文教学中亲情教育要诉诸情感,通过形象感染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像一条长长的河,一直流淌在儿女的生命中,浸润着他们每一个成长的足迹,以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父母趋真挚情感。

2.联系生活,回味亲情

语文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获得文本意义的同时,进行着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建构起自我意义,从而完成对自身的改造和转换,优化自我主体品质,完善自我。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适时拨动学生的亲情之弦,与文中的主人公作对比以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形成对家庭关系正确的认识,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正如王元骧所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1]我们应该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最能感动学生的那些因素,用以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身心受到感染,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在感动中受到感化。如,亚米契斯的《小抄写员》写了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深夜等父亲睡下后偷偷起床帮助父亲抄便条的事,甚是感人。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能如此理解父母的艰辛,能主动分担家庭责任,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以启迪,为我们树立榜样吗?我们今天条件好了,很多同学不理解父母的艰辛,处处依靠父母,甚至连举手之劳也要父母代劳,稍有不如意就与父母吵闹,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人人为我”的自私自利习惯,不知道关心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造成亲情观念弱化。和叙利奥相比,我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到为亲人付出自己的爱,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回报亲人,逐渐丧失一颗敏锐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心。培养孩子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丰富学生个性、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3.阅读延伸,加深体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阅读教学可以延伸到课外,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朱自清的散文充满真挚醇厚的亲情,材料平淡无奇,语言朴实无华,但在平淡中流露出至诚的感情。朱自清是“博爱意识的终极关怀者”[2],是个上孝下悌、慈妻爱子的人,他笔下多是关于家庭、亲人的琐事,但却充满真情,他笔下的亲情像酒一样浓厚,像水一样晶莹。讲完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儿女》,体会作者在至诚至真地解剖自己,在沉痛的自谴自责中表现出对儿女之爱的至情深厚;读《冬天》体会一家人之间浓浓亲情。这些课外延伸阅读,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让学生加深了对亲情的体悟。

二、在写作中抒写亲情

作文课上,一提到写关于父母的文章,同学们总说没东西写。于是几十篇作文如出一辙——自己夜里生了病,母亲背着去医院,悉心照顾。多少年的此类作文都是如此模式,对亲情的抒写显得空洞甚至虚假。“情者,文之经也。”亲情是天地间的至情,是心灵的绿洲,不应该也不需要去编造,而应该透过小事用心去体会去发现。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人,如果写这样的文章没东西可写,什么样的题目有内容可写呢?没东西可写是因为孩子们从没有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观察父母如何辛苦地包揽了家中的一切,没能感受到其中的殷殷亲情,更没有用心去体会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自己省吃俭用,不惜用重金为孩子择校的良苦用心。在他们看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天经地义的,是应该做的。因此,他们天天面对着父母为自己日夜操劳和忙碌的背影,却表现得很麻木、很平静,完全无动于衷,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感动。世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学生不是没有情,很多时候是因缺少点化和激发。此时,我们要适时点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一点小恩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之所以“感激不尽”是因为那点恩惠是出乎意料的,之所以“视而不见”是认为那些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平时把父母所做的一切,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把亲人的疼爱视作习以为常的事,我们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和社会,怎能从这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小事中感悟到亲人的关爱呢?怎能找到令人感动的事呢?人类的高贵未必迸发于惊天动地的壮举之中,人类的真情却必闪烁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上,爱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每一细微之处都可见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经历中父亲或母亲的背影,像朱自清先生那样,细细地用心地去体验和重温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那一份关爱和至情。通过类比联想和情感激发,使学生消除经验上的陌生感和感觉上的盲点,增强他们情感的敏锐性。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亲情

语文界提出“大语文”的概念,强调营造健康、健全的社会语言环境,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广泛开发社会与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社会生活包含了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如旅游胜地、纪念馆等,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其中有很多节日与亲情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西方文化的渗入,近年来,母亲节、父亲节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定将有助于学生亲情教育的实施。如春节,在合家欢度佳节喜庆气氛中培养学生“勤俭、孝亲”的精神;元宵节在做元宵吃元宵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馨,做到与家人互亲互爱;利用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让学生在插柳挂纸的过程中缅怀去世的親人,珍惜现有的亲情,对健在的父母多一份孝敬,以免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利用中秋节在品月饼、赏明月的过程中,激起学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利用重阳节让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国人民的好传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孝”的教育,举行感恩活动。

语文课还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来进行亲情教育,如:开展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从中感受被无数文人墨客赞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了解母亲养育子女的酸甜苦辣及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从中体会父母的辛苦;讲述倾注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为母亲写小传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生儿育女的甘苦,望子成龙的焦虑,体验到爱与被爱的甜蜜,感受到一份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语文课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它的教学可以延伸到课外,在家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一张贺卡,一杯清茶,一封信……都能让父母得到慰藉,在关爱和回报中感受浓浓的亲情。

四、在培育人才中升华亲情

亲情是孩子的源头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怎会爱他人、进而爱国家呢?只有抓好了源头教育,推己及人,才能让亲情教育进一步延伸升华,进而爱师、爱友、爱国家。每个人如果能真正做到“泛爱众而亲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2] 沈爱明.女性:朱自清文学创作的母题.固原师专学报,1995(2).

亲情的中考语文作文素材 篇4

亲情威力巨大, 有时还可改变一个人。

“妈,我作业本放哪儿了?”“妈,我衣服怎么不见了”“妈,我的袜子呢?”“妈,......?”由于我经常丢三落四,所到之处必然留下一片狼藉,妈妈便开始了她的唠叨,那唠叨声好似唐僧念紧箍咒一样,紧得头皮发麻,脑袋发胀。尽管如此,我依旧以本性难移来推脱。

直到那次......

初一时,我为了迎接期末考试,夜夜挑灯奋战,疲倦不已。那天早上,我飞奔到学校,刚进教室,铃声就响了。“幸好,幸好!”当我揣着粗气暗自得意时,开始收作业了,我慢悠悠地打开书包,却发现作业本不翼而飞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那 “丢失的作业本”。我焦急万分,耳边却不时传来讥讽声,“没想到班长也不交作业啊!”“人家可是天才,哪还用做作业?”这些话犹如锋利的刀子刺进我的心,我那不争气的泪水夺眶而出。

夏日的燥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婵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日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声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这时,外面一个熟悉的身影,哦,那是妈妈。只见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滑落,她手里拿着的正是我朝思暮想的作业本。我的鼻头一酸,心头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夹杂着感动,那不争气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

妈妈轻轻拭去我脸上的泪水说:“好好学习。”之后,便走了。

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连小草都懒得动弹的时节,妈妈却大老远地跑来为我送作业本。从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回家后,妈妈又开始唠叨了。“今天要不是我给你送作业本,你啊......”

亲情语文作文 篇5

一、学习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充分感受和体悟亲情。

2、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亲情。

二、学习重点:亲情类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三、课前准备:读几篇感人的文章,初步感受亲情。1.散文《背影》(朱自清); 2.散文《荷叶母亲》(冰心); ;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国际家庭日的徽号引入,屋檐下心连心,屋檐下演绎着一份份关爱,亲情在这里衍生。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她的本质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亲情深深地在意,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亲情。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被多少常人惦念。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亲情,体会真爱。

(二)听一听:

播放韩红的《天亮了》,同时屏幕显示歌词: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个秋天,再也看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这是一个夜晚,天上宿星点点,我在梦里看见我的妈妈,一个人在世上要学会坚强。你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在音乐声中介绍故事背景:看过去年3·15晚会的人们可能都还记得,晚会最开始的那首歌——《天亮了》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可是谁知道这动人的歌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爸爸潘天奇和妈妈贺燕雯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潘子灏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两个人把孩子举起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这个壮举也许是出于父亲、母亲的一种本能,也许是出于他们对孩子的一种爱,也许„„,潘子灏的生还,是他父母的双手托起的一个奇迹。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同学们,还记得唐山大地震中那个咬破食指、以血代奶、延续儿子生命的母亲吗?还记得海峡对岸那个投身火海、勇救女儿、烧毁容颜的母亲吗?还记得媒体报道的那个千里寻凶、风餐露宿、为儿雪恨的母亲吗?谁说母爱没有深度?爱到极致,母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或许同学们会说我们的生活平淡枯燥,我们的父母亲也没有这些壮举,那么润物无声的难道不是母爱吗?请看下面这篇学生习作。

(三)读一读: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去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楞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四)说一说:(此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短文中的人和事使你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吧: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感激的„„或许这个人使你念念不忘,或许这件事使你刻骨铭心,讲给大家听听,好吗?(1)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2)教师小结:当你想起这个人的时候,你们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默契,在这最近的空间中,心与心最容易产生撞击。刚才从同学的叙事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感动。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感动,曾经使我们感动的那一刻,可能来自于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我的外婆„„这份感情往往凝系在一个情感的核上,我们把这情感的核叫“动情点”。同学们写时,也一定要选取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画面。

(五)议一议:

如何让作文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学生讨论总结。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多媒体显示相关名言:

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

②“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冰心

③情真,语不雕琢而自工。

——沈德潜 ④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肉。2.抓动情点,由小事见真情。

散文《背影》为我们讲了一个动情的故事,这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与他父亲的故事。在这故事中,作者流了4次泪,为什么?(1)略读文章。(2)简单点评。

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的爱还寄托一种形式,因为爱是抽象的东西,往往通过一种形式反映它。这篇文章父对子的爱的形式是“一袋橘子”、“一封来信”;子对父的爱是抒写“一个背影”。所以往往一件细小的东西,如“一杯水”、“一个铅笔盒”、“一次微笑”、“一个眼神”、“一根头发”„„都能寄托一种感情。想一想,告诉我,在这些东西中能寄托一种怎样的感情?或者你能举一样东西,他也曾经抨动着你的心弦?

(1)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2)小结:这些情感往往凝聚着在一件细小的东西中,只要你是一个细心的人,在生活中都能找一个细小是能抨动你心弦的东西。所以说,我们的生活不是平淡枯燥,而是我们缺少积极观察生活的态度。我们要学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所蕴含的感人之处,善于捕捉自己内心的每一次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还要经常咀嚼这些情绪和波动,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上帝是公平的,只有那些对生活有心的人,才能让他的文章流淌真情的泪和血,让他成为生活和时代的骄子。3.通过鲜活的细节来表现人物。

教师进行一些个性化、特征化的技巧指导: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特征化的细节

(2)特征化的细节可反复呈现,在不同情境下展现,以突出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精彩细节示例之一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爱用这样的动作细致地表达出来了,这个细节描写胜似千言万语。

精彩细节示例之二

学生习作《感受亲情》:“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这里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的温暖。

(六)练一练:

写一篇真情作文。通过阅读感人文章和同学们的总结,想必同学们心中早已是千言万语涌上来,急待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了,那么,这是一次机会,相信这篇作文定是一篇成功之作。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真诚的回忆自己的人生路,谁陪伴你一路走来,感悟人生。

2.提倡写散文,能有亮点。真实,写出真情,多一些美的语言,多一些思考的哲语。3.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同时,也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带到生活中去,为亲人做一件事,以情导行,把学文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请记住:爱心,是照耀世界的温暖的阳光;是维系心灵和心灵之间的坚韧纽带„„如果人的一生中,能够充分地享受到美好而完美的亲情,那么,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否则,就是有缺陷的人生。希望大家广泛收集、广泛练习,写出更多、更好的亲情类文章来,用心去感悟亲情、体会真爱。板书设计

写什么 最熟悉、最动情

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

怎么写 讲真话、诉真情

2.抓动情点,由小事见真情。

亲情作文 亲情幻灯片 篇6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幸福的港湾。

记得有一个人,在人生的平衡木中,在我要偏离的时候,死死地拉住我,扶正我,然我在人生道路上正确前进。他每一次的严厉中,都包含着爱,他,就是我的父亲。脑海中的亲情已变成幻灯片进入脑海,但我还是忘不了“十岁文件夹”中那一片段。

“我都说过了,这只钢笔是很贵重的,不能乱拿,你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父亲又在说我了。虽然那时我已经知道那些东西不能碰,但是对小孩来说,任何东西都是玩具,都能玩。

父母都上班了,就我一个人。当时作业写完了,看电视也觉得无聊。就又想到那只钢笔,这次没人,我就边走边听门外,有没有声音,生怕这是有人过来。真到拿出钢笔,觉得外面比较安全,出来时,心还在“怦怦”地跳。

到了外面,心中的石头落地了,那时等拿出钢笔,才发现,其实没什么好玩的`。然后有想,时间也不早了,如果爸爸回来,该咋办,该咋说?这时,心中的石头又不知怎么飞了起来,我加快步伐,气喘吁吁的跑回家。来到家,家里没人,这时马上跑到书房,想把钢笔放回去,才发现,钢笔在刚才跑时掉了,我又马上下楼,按原路找。可就是找不到,这下我急了,又看见父母回来了,我躲在旁边,怕被发现。

天黑了,雨也下了,我在想,这雨为什么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时下?又想到钢笔丢了,我哭了,但雨水让我分不清哪些雨哪些水。尝一点,哭的,接着有点冷,不知道是雨水冷还是心里冷。

在家门口,没敢按门铃,蹲在一旁,这时一只手搭在后背,转过身,是爸爸。他手上拿着那钢笔,很明显,他在回来路上捡到的。我只记得他没生气,但忘了他说什么,也忘了怎么回家。

一堂亲情作文鉴赏课 篇7

投影一:推出课题、鉴赏作品及作者。

鉴赏“亲情”

佳作及作者:

《回家》———作者:许慎盈

《酸奶》———作者:赵晓

《好想回家》———作者:廖嫄

师:接下来,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给大家的鉴赏指向卡, 分小组抽取鉴赏指向卡。

生:小组长从老师手中抽取指向卡序号。

投影二:推出鉴赏指向卡:

鉴赏指向卡 (一)

1.《回家》将作者对家的依恋抒写得细腻而充满深情, 你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吗?

2.《回家》开头和结尾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写对表达思想感情有怎样的作用?

鉴赏指向卡 (二)

1.品读《酸奶》, 你认为这篇文章要告诫我们的是什么?从这一点上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品质?获得了怎样的收益?

2.《酸奶》一文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对话描写,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关系的改善写得真切细致, 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你认为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鉴赏指向卡 (三)

1.你认为《好想回家》的主旨是什么?如果你有机会面对作者的父母, 你最想对他们说的是什么?

2.《好想回家》全篇充满了感伤的色彩, 这种感伤色彩不仅仅渗透在故事的忧伤叙述中, 也得益于作者生动传神的心情抒写和景物烘托。你能找出些经典的例子赏析吗?

师:下面请各小组长根据本小组抽取的鉴赏指向卡, 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中心发言人, 发表本组的看法。

生:每两个组会抽到同一鉴赏指向卡, 共有六个小组抽取三个鉴赏指向卡。同学们讨论十分热烈。

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随时掌握同学们的活动情况, 把握时间和时机。

师: (讨论15分钟后) 同学们, 现在我们有请抽取鉴赏指向卡 (一) 的小组派出中心发言人发表看法, 小组其他同学作补充。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致认为, 许慎盈同学的《回家》确实将作者对家的依恋抒写得细腻而充满深情。而且, 这篇文章抒发的感情就是对家的依恋和热爱, 虽然文章没有什么波澜, 但这种依恋和热爱决不是矫情。我们这一辈, 绝大多数人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所以, 我们看到作者军训之后回家撒娇, 进入寄宿制学校后渴望回家享受周末, 这些都是没有任何夸张的生活事件, 没有任何情感渲染力的故事情节。回想我们自己的生活, 文章的字里行间深深打动我们的是作者那个家的温馨, 它与我们的生活那么切近。

生2:最能使我产生共鸣的是这一段描写———“爸爸!妈妈!去挖矿的女儿回来啦!”“即使只是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看白色的墙壁, 也会看到七彩的美好, 这样的几个人堆在一起, 不就是一个家吗?”读到这里的时候, 我分明感到这就是我那充满人间温情的家, 作者就是那个充满阳光的我。我常常对我的家心存感谢, 因为充满阳光的心灵是需要阳光喂养的。我想, 如果有人问我家是什么, 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家, 是阳光!

生3:前面两个同学都是从情感共鸣的角度来谈的, 我想就鉴赏指向卡上第二个问题谈谈我的感受。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这样的:“淡淡的云朵来不及飘了。晴朗的天空来不及蔚蓝了。我已等不及, 等不及看到那条路上的每一平方米的水泥地了, 甚至急于想看见那条路上的蚂蚁是否从我家门前经过, 能否告诉点我什么。———这是我军训后回家的路上想到的。”……“我常常傻傻地想, 当我的世界也开始变老, 当我能读懂‘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时候, 或是无奈地让晚年的寂寞拉长身影时, 我也会想念我现在的家———走走那回家的路, 回忆我还是背书包的小孩时蹦蹦跳跳的身影, 可以的话, 我还要躬下我的背, 看看那几只蚂蚁的后代是否也在;看看天边的那朵云是否还等着我回家。”我认为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 用诗一样的语言, 渲染对家的依恋之情;结尾则以特有的形式与开篇形成照应。因为只有阳光的心灵, 充满诗意的心灵, 才会常常在回家的路上看飘了一天的晚云, 才会想象出自己让晚年的寂寞拉长身影时, 在那条回家的路上还会躬下背寻找儿时的蚂蚁的后代。

师:我被同学们的发言感染了, 震撼了。以前有同学困惑地跟我说, 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我们生活得这么幸福, 哪里有什么感人故事可写呢?其实啊, 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人与人之间的深情, 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里, 只是我们不要因为太幸福就失去了感觉的能力!接下来我们要欣赏的《酸奶》, 就足以引发一些深深的思考。下面有请抽取鉴赏指向卡二的小组发表你们的看法。

生4: (单刀直入地) 我想将两个问题一起谈。

师: (惊奇且惊喜) 我将和大家洗耳恭听。

生4:《酸奶》是一篇情感真挚、义理深刻的好文章。作者开门见山进入叙事, 叙写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一场矛盾的化解过程。这个过程通过“酸奶”这一细节的扩大与反复, 突出了母亲在与儿子发生矛盾的一段时间里, 对儿子默默无声的关爱。正是这不变的默默的关爱, 使得任性而自以为是的儿子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 反省自己的行为, 并再一次通过“酸奶”修复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裂痕。从文章中, 我们看到了一种人格光亮——那就是, 我们这一代人越来越少有的难能可贵的自省意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修缮, 在其他文章里也有出现, 但此文颇见特色, 作者始终借助于心理活动的变化来推进情节、揭示主题, 没有将人物之间的直接冲突放大, 而是将引起人物反思与情感交融的“酸奶”的细节放大, 以此展示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使得文章朴实真切, 又那么感人。

师:讨论时, 有同学说第一篇作品是照在身上的单纯暖阳, 而我觉得这第二篇作品正是酸酸甜甜的“酸奶”,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走进的《好想回家》一文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个中滋味呢?

生5:我认为《好想回家》全篇充满了感伤色彩。文章述说了三件事情———拿家里的钱被爸爸认为是偷, 故而挨了打, 也遭了妈妈的“利得能发光的话”;在新家洗澡后水珠积聚在天花板上, 被爸爸误认为是“用水冲天花板”, 而不容辩解;三次搬家都没有丢掉的承载着童年记忆的“宝贝”被母亲当垃圾扔掉了。

从第一件事情的叙述里, 我分明看到一颗幼小而单纯的心灵从失去信任的孤独中失落了;从第二件事情的叙述中, 我看到一个努力争取信任与宽大的孩子徒劳地在无以辩驳的认定中的无助;从第三件事情的叙述里, 我听到心灵伴着泪水在不被尊重的痛苦中跌落的声音。

“好想回家!”———这是心灵的呼唤, 这是作者渴望回到快乐永恒的情感世界的呼唤。这就是文章的主旨。如果我有机会面对作者的父母, 我会告诉他们, 给孩子尊重与信任, 就给了他 (她) 一个幸福的世界。

生6:读这篇文章, 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感伤的色彩, 这感伤色彩不仅仅渗透在故事的忧伤叙述中, 文中许多心理活动和景物描写也都透露出深深的感伤。作者说:“天开始变得阴凉, 仿佛太阳被所谓的爱之风, 吹到了我一辈子都无法涉足的另一个天地。”作者说:“被洞伤的心无法愈合, 就像雨后的天空没有彩虹就称不上晴朗。”作者在新家为了获得爸爸的相信, 告诫自己:就当是错, 改了吧。于是作者写道:“我对爸爸笑了。那是沉淀了两个月的笑, 像山顶上唯一的一朵牡丹花, 开放得欢快而又刻骨铭心。”作者还在她即将遭到爸爸第二次打击之前写下这么一段景物:“窗外的大地正在深沉地呼吸, 黑的发蓝的天空似乎有着什么阴谋, 用力地裹着大地。窗外的人近了, 再错过, 灯火亮了, 在闪烁。我数着远处的路灯, 他们照亮了身边的大树, 吵醒了树精灵, 所以树叶随着风跳起舞来。是在迎接我幸福的明天吗?他们在偷偷为我庆祝吗?”

品读这些句子, 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善于将心理与景物映衬交融着描写的功底, 能感觉到作者设置情绪悬念造成情节反差的能力, 也能感觉到一种忧伤失意的情感正似潜流一般流淌在字里行间。

生7:我们组本来没有抽到这篇文章的鉴赏卡, 但上节课我读这篇文章后, 心里就一直不平静, 现在我的心还有生痛的感觉。我常常听到、看到父母因为对孩子要求过高, 怕孩子变坏, 而忽视孩子自尊的事情;或者因为要获得孩子的信任与尊重却忽视了信任和尊重孩子心灵的事情。很多时候我就想, 是我们太敏感了吗?是我们太脆弱了吗?我自己就有过那样的体验。或许, 直到今天, 父母们早已忘掉了那些事件;但一个心灵遭受的挫折却永远地划伤了那幼小心灵的情感与自尊。

亲情语文作文 篇8

关键词:竞争;沟通;赞美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人生无忧无虑、最快乐的时期,最需要家长的关爱和呵护。那些亲情缺失的孩子或是生活自理能力差,或是学习滞后、性格孤僻等,课堂教学中,他们尤其需要老师的关爱。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这些缺失亲情的孩子也能自信、健康地成长。语文教学中,如何关爱缺失亲情的孩子们呢?

一、让孩子在竞争中磨炼胆量

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一直都是充当着保护伞的角色。万一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随爷爷奶奶辈的老人生活等,他们没有了来自父母的直接关爱和呵护,就会产生焦躁、忧虑、不安等心理,再加上有的同学会对他们进行言语上的讽刺,他们更会表现出胆小、自卑的心理,渐渐地在班级中变得不合群。我认为要想改变这些缺乏亲情关爱孩子的消极心理,首先必须磨炼他们的胆量。因此,我经常在语文课上安排一些自我展示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课文角色扮演等,在表演过程中,我让他们抬头、目视前方、眼睛正视别人,而且我会更多地给那些因为缺少关爱而表现出自卑心理的孩子机会,让他们上台表演。对他们的表演给予拥抱、拍拍肩膀、竖起大拇指等肢体语言的方式鼓励。刚开始无论是表演还是接受鼓励,他们都表现得唯唯诺诺,不敢言语,但是次数多了,这些孩子开始变得自信起来,表现也慢慢变得收放自如了。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乐于跟其他学生交流和沟通了。

二、让孩子在沟通中敞开心扉

因为缺乏亲情的关爱,这些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他们性格内向、孤僻,不愿意与陌生人有过多的交流,即使与老师、伙伴沟通时也充满了警惕。语文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点,它有多种师生交流的方式,比如,写作文、写日记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运用正确的方式去进行沟通、疏导,让学生对我们敞开心扉。也许,这也是大多数语文老师会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吧。比如,《我的妈妈》习作课上,我会给学生讲我小时候有关妈妈的感人至深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我的感化下写出自己的故事。这样学生因为把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写了出来,心中累积的抱怨和委屈会一同释放出来,这时我再加上批語,稍作鼓励。“父母的暂时离开是由于种种外界原因,并不是你的错。”“妈妈是没有办法才暂时离开了你,做好你自己吧,为了爸爸、妈妈,更为了你自己。”我平时还经常跟他们聊天,谈生活、说理想。慢慢的,他们终于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乐观开朗了,也愿意跟老师和同学说说话、做做游戏,很快融入了整个班级大家庭,并能贴心地为老师、同学分忧解难,为班集体服务。

三、让孩子在赞美中增强自信

大多数缺失亲情的孩子因为受不到家长的关爱和监督,经常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他们大多成为学困生,慢慢地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长了他们更会感觉到来自学习的压力。因为缺乏自信,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对于这样的情况,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课堂多给这样的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在受到老师的肯定以后让他们觉得还是有人重视和关爱他们的。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会叫这些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我都会使用赞美性的语言去肯定他们的表现,如:“想法真奇特!老师都没有想到呢!”“哇,你进步太快了,来,大家鼓鼓掌啊!”等,虽然言语简单,却能强烈震撼这些孩子的心灵,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肯定,体验到了学习、生活的快乐和满足感,逐渐树立起自信。

综上所述,缺乏亲人关爱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教学途径来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爱,帮助他们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竞争、沟通、赞美等方式让那些缺失亲情的孩子重新建立生活和学习的勇气,帮助他们走出阴暗的泥潭,重见光明。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老坝港小学)

亲情的作文:亲情是幸福的 篇9

幸福,很深沉的一个词。提到幸福,并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这也意味着幸福总是平平淡淡地充忽于我们的生活中。当你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爸爸为你夹一块肥肉,你是否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呢?当时你一定会厌恶地看着爸爸,怒气冲冲地说:“人家不喜欢吃肥肉,你夹过来干吗?”

可是你是否知道,爸爸并不了解你的口味,而把自己喜欢而且舍不得吃的东西留给你呢?你是否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孩子没有肥肉吃,没有爸爸疼?在他们眼中,这可是求不来的幸福。当天气一天天变凉的时候,妈妈拿出自己亲手做的外套,亲切地拉过你的手,说:“来,穿上试试,喜欢吗?”当时你一定摇着身子,撒娇地说:“现在谁还穿手工做的外套?赶集的时候给我买件羊毛衫吧,同学们个个有,就我寒酸。”可是,难道你没有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吗?妈妈只知道手做的外套比买的暖和,结实,却不了解你赶时髦的心。你哪里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孩子没有衣服穿,没有妈妈爱?在他们心中这是一种盼布道的幸福啊!当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天,走进爷爷奶奶大门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停下手中的活儿,过来问寒问暖,有时,奶奶还会从竹筛里捧出早就干了的酸枣颤巍巍地给你,你或许说:“谁稀罕这个,脏死了。”天啊,你难道没有一丝感动?年迈的爷爷奶奶为了准备孙子孙女星期天的到来,花费了多少时间和心血呀!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朋友,不要说自己不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珍惜吧,有些东西只有失去后才懂得它的珍贵。可是当我们懂得去珍惜的时候,它已经远去了……

亲情语文作文 篇10

描写亲情的作文:一缕阳光“亲情”

亲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亲情面前,再美好的字眼也瞬间苍白无力。亲情如水,清澈而细腻,在心田源远流长;亲情如茶,醇厚而香浓,在心房浸满芬芳;亲情如皎洁的月光,晶莹而轻柔,打湿心头,悄悄冷却了烦闷„„

妈妈曾对我讲过一件事:

以前姥爷是当兵的,一到假期,姥姥就会带着妈妈和舅舅去部队探亲。那年妈妈六岁,舅舅八岁。在一个淅沥小雨的黄昏,妈妈和舅舅在姥爷当兵的部队玩耍,经过一个洗车的水坑,调皮的妈妈非要去玩水,舅舅拉不住她,脚下的泥路让又蹦又跳的妈妈一下子就滑到水坑里。冰冷的水立刻浸透全身,妈妈本能地哭喊、挣扎,绝望如这雨水一样,包围全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舅舅抓住了妈妈,用尽全力想将妈妈拉上来,可是瘦弱的舅舅怎么也拉不上来,当时不会游泳的舅舅“噌”地一下跳下水坑。在舅舅跳动水坑的同时,正好姥爷来找出来玩的兄妹俩,及时地救起了妈妈和舅舅。

多年后,妈妈问舅舅:“当时你并不会游泳,为什么要跳到水里去?”舅舅笑了笑了说:“看拉不动你,只想着下去把你托起来推上岸去。”

舅舅朴实的话语,让妈妈至今想起总是感动不已。是啊!亲情有时不需要多想,不需要过多的话语。亲情,就像天空与大地一样,相互映衬着对方。

无独有偶,我曾经读过一则真实的故事:

一位母亲带着四岁的儿子去地里割草,但当母亲割满一篮时,却发现儿子不见了,母亲忐忑不安,想起附近的一口井,立刻跑到井边,看到儿子在井里翻滚了几下。一刹那,母亲纵身跃入井中。井水已漫过母亲的脖子。母亲用双手托举着儿子,尽量让儿子少喝几口水,自己却连呛好几口。井壁既陡且滑,井底离地面大约三米。母亲呼救了半个小时左右,终于有人听见,并叫来村民把井里的母子俩救上来。当时有人责怪母亲:“你怎么这么傻?孩子掉下去你也跟着跳下去,要是没人发现,你们俩不就都没命了吗?”而这位母亲只是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多想„„”

这个故事可以用四个字体现——母爱无畏。母亲,是横扫世间一切风风雨雨的神圣力量,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爱,不同于其他的爱,母爱的无坚不摧只是为了捍卫子女的平安幸福!

不仅仅人类之间的亲情撼动人心,鱼儿们也为爱疯狂。母马哈鱼产完卵后,就守在一边,因为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母亲的肉长大,母马哈鱼忍着剧痛,让小鱼尽情撕咬,当小鱼长大,母鱼却不见了。这样的母爱之鱼,就这么无声地诠释着最伟大的母爱。而令一种“孝子之鱼”——微山湖的乌鳢产子后会双目失明,无法觅食,而孵出来的千百条小鱼便一条一条地主动游到母亲嘴里供母亲充饥,这样的鱼真不愧为“孝子之鱼”!而两种不同类的鱼都在歌颂着伟大的“亲情”!

亲情语文作文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育;亲情教育;心灵成长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独生子女的比例很大,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得学生的亲情意识越来越淡薄,出现了一些学生因为一点小事便忤逆家长的现象。许多孩子也缺乏与父母之间的正常交流和相互信任,对父母的含辛茹苦视而不见,对于父母的训导和忠告置若罔闻,有时甚至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事事处处想到的是自己,亲情日益淡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文本身文质兼美,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掘学生的情感潜能,以情动人,就能使学生感悟亲情,懂得爱。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合理利用教材,开展亲情教育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家庭生活的文章不少。像一年级下册的“父母的爱”这个单元,可以把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作为亲情教育的重点。例如,《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中,把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给奶奶晒棉鞋孝顺奶奶,兰兰照顾妈妈的事作为亲情教育的一个典范。在亲情教育时,还可以利用古今中外的事例,拓展学生的亲情教育内容。给学生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端药端饭伺候生病的老母亲,近代伟人朱德孝敬父母的故事。在亲情教育中,我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重在行为、重在实践,让学生付诸行动,在父母、长辈之间培养亲情,养成良好的亲情习惯,建立健康的情感,在亲身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升华。

比如,我班有一个男孩王×,开学时我就发现他情绪低落,显得心事重重。找他谈话,一问他眼眶湿润了,眼泪几乎要掉下来,但又拼命忍住。原来他母亲走了,只有他和父亲,现在父亲又患重病了。在校既担心家里,生怕爸爸也会离他而去,又害怕同学们知道后嘲讽他,精神压力很大。我就给他分析: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之事,父亲生病更是普通的事,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况且同学们都是那么友好,只会更加同情你、关心你,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在语文课上,我就表扬他孝敬老人的亲情事迹,讲述他在家里是如何照顾生病的父亲,班里的孩子们都把眼光投向他,王×看到同学们的眼光里没有丝毫的嘲笑与讽刺,只有同情与敬佩,笑了。我借机鼓励孩子们向他学习,在家多做关心长辈、孝顺父母的事。一段时间后,居然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近期懂事了,会体贴人了,听到这些,我由衷地高兴。

二、结合传统美德,感化亲情教育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每一个亲情教育的素材,给学生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熟悉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良好的生活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国古代所强调的传统美德“孝”其实就是亲情的体现,所以我们进行亲情教育就应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要求学生平时不那么淘气,学习用功些,在学校听老师的教导,考出好成绩,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对父母就是一种“孝”。同时希望学生体谅父母的难处,经常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当父母辛苦一天回家时,给他们端上一杯热茶,送上一份温暖的关切,说几句关心的话,给他们揉揉酸痛的腰腿;当父母遇到难题时,鼓励他们不要忧愁,困难总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以及“展示台”,我组织学生进行亲情实践活动:学生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为父母分担一项家务劳动,为父母做一顿饭菜,为父母洗一次脚,与父母谈一次心,为父母制作一件礼物,既可以促进孩子与长辈之间的亲情交流,同时使孩子们从为父母洗脚、洗衣中理解到父母的艰辛和苦心,领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学会以感恩之心对待父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实这样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思索。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收获最大的就是让他们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让他们学会了感恩、报恩。

组织这样的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因为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合作者,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是亲情教育目标之一,尤其是与学生共进营养餐效果更佳,师生有说有笑,亲如一家。二是教师该对学生生活上关爱备至,如学生生病送医院,下雨学生忘记带伞,把自己的伞给学生,送给学生学习用品等,让学生感到班级大家庭和老师的温暖,便于老师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三、关注学生心灵,理解骨肉亲情

当面临班上大半寄宿学生时,体会他们远离父母的悲痛,刚开学时,常常因为想家而无心上课。教师只能放慢教学进度,把课文当故事讲给他们听。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享受亲情,想方设法为寄宿生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搭建平台,促进孩子与父母的亲子接触,使他们能更多地听到父母的声音,更多地与父母进行心灵沟通,感悟亲情,享受亲情。

李×住校第一周,就特别想家,每到晚上就大哭,要求回家和父母一起,经过生活指导老师细致耐心地劝说才能安静下来。老师还发现李×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下课后也不和同学一起玩,我感觉到李×比较恋家,就主动与他谈心,了解到李×自小一直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现在突然离开父母住校生活,和同学又很陌生,所以老是想家。我与李×父亲联系,谈及李×的恋家情结,小李×父亲也很无奈,说孩子就这样,在家睡觉都是和他妈妈一张床,从没分开过。李×的哭声还会引起其他和他一样想家的小朋友的哭声。我与小李×父母反复地做李×的思想工作,并且让李×的父母每周到校看望他一至两次,帮助他慢慢适应寄宿生活。同时我还开展多样活动帮助李×转移思家情绪,消除孤独感。如号召同学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有的学生在家里生活上一切依靠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住在宿舍中,不会叠被子、叠衣服,抽屉里的物品不会整理,手帕、袜子等小物件不能主动洗干净。我就指导他们做一点从来没有做过的事,还经常开展竞赛,表现好的发给小贴画、棒棒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也很乐意去做。这样既开展了活动,又锻炼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再比如,在下午晚饭后组织听听音乐、讲讲故事、跳跳绳等来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我和生活指导老师还引导李×和其他小朋友建立起兄弟姐妹的感情,让李×在学校里不感到孤独无助,还召开亲情教育主题班会等。在两方的疏导下,李×恋家情结逐渐松动,慢慢地适应了寄宿生活。

我还告诉其他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可打在我手机上转给孩子接,让孩子随时能听到父母的声音,犹如父母就在身边,打电话的内容也不要只问孩子的吃穿和学习成绩,要在电话里安慰、鼓励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指导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排除孩子的孤独感;孩子放假后,父母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假期与自己相聚,这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双方的融洽和了解,更有利于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辛劳,懂得关爱父母。

四、以亲情为主题,描绘亲情画卷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作者只有在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学生的习作也应是如此。教学生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亲情,才能让他们用心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我特意要求他们用心去感受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点一滴。

例如,学习《妈妈的账单》一课时,在读了彼得妈妈列的账单后,我及时要求学生花一定的时间用心感受父母给予他们的爱,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天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下雨时的送衣送伞、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查看这些,并要求记下来,也列出一个账单。后来,在作文课上开展“父母的爱”专题作文训练,学生都在自己的作文中,流露他们对亲人的感情。很多学生都能写出了他们心中的父母是如何的好,他们又是要如何好好学习,报答父母。

我班一名学生,平时学习吃力,作文不怎么样,这次他的作文让我为之一惊,文中能表达出对患病母亲的那种真挚而细腻的情感,当我把他的作文在班上念后,很多同学都眼睛湿润了,并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由此可看出,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一个充满亲情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高中招生宣传方案下一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