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教学计划

2024-07-01

校教学计划(共8篇)

校教学计划 篇1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二 安 二 中

2017.2

2017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关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以实施科学管理为保证,坚持精神引领和制度引领,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形成办学特色。

2、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3、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4、各年级争取在县乡组织的各项考试中甩掉落后帽子,奋力取得本镇优异成绩。

5、继续抓好、抓实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圆满完成升学任务。

6、认真组织师生参加素质测试并取得佳绩。、加强学籍管理,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规范制度,细化管理,抓好常规教学。

教学质量是立校的根本,是学校的生命之源,是教师的生存之基。全体教师要提高认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本学期,教导处要集中精力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好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测试、课后反思等环节入手,做好本学期的常规检查,并有书面反馈意见,出台落实教学常规好坏奖惩办法。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计划开齐、开足各个学科课程,安排课程科学、合理。本学期按照县教体局的要求,各年级开齐各门课程。

3、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积极引导教师课前钻研教材,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语文忌死抄、死背,注重积累性、应用性作业的布置,数学忌机械、重复性作业,注重实践性、应用性

其他各学科也应创造性地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正确,要加强面批的次数。并要及时分析学生作业情况,适时采取补救措施,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作业批改及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求每个任课教师优化作业内容,改进作业批改的形式和方法。要求作业内容精练管用且有效,批改及时,做到类批、点批、面批,学生间的互批相结合,教师要及时总结,及时点评,以指导整体教学。在作业批改反馈的基础上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工作。坚持个别辅导与指导自学为主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辅导内容要具体、有目的、有对象、有效果、有记录,在解题能力上,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差异性辅导。教给学生爱学、会学、乐学,使学生掌握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的学习方法。课外辅导要紧紧围绕提优转差这一总目标,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辅导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务必做到耐心和细致,帮助学生选择和构建适合其本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6、有反思才有提高,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教师要结合教案的实施情况,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体会特别深的,应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教案后,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要求在教案中要有足够的体现。、建立听课制度。教导处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包括公开课和推门课。本学期,继续对每位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对新上岗的教师听课次数更要增多,听课后将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并检查备课情况和教学反思的撰写情况,促使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学校班子成员,教研组长,新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师要认真记好听课笔记,把听课意见或建议写在听课笔记上,课后要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换意见或提出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取长补短。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打造名师队伍。

1、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听课教师回来必须上模仿课、移植课。创造条件“请进来,走出去”,计划外出学习思维导图教学法,请进安阳市名师到我校讲座。多渠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积极推进名师工程。结合校本培训做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创造机会给他们压任务,让他们挑担子,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3、落实帮扶制度,提高新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活动,实现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新教法,提升业务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各学科论文、案例、课件制作比赛,使教师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提高。

5、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各级各类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学历、业务水平。

(三)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1、原则上要求人人要上教研课。结合多媒体资源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每月一研”教研活动,青年教师要上展示汇报课,老教师上示范课。

2、充分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观看农远资源上的“名师课堂实录”和“空中课堂”等,摘录业务笔记,提高业务水平。

3、为教师构建学习的平台,用好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新的学习的平台,鼓励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有效整合课堂教学。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深化体、卫、艺术教育,逐步形成特色。

继续抓好兴趣小组活动。根据教师构成情况及特长,开设相应的兴趣小组。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考核、重实效。要积极组织参加有关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能力。

(2)重视体卫艺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综合教研组为龙头,加强对体卫艺术教育的管理与研究工作;不得挤占该学科的教学时间,要根据不同年级儿童的特点,从基础抓起,真正提高体卫、艺术课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黑板报、广播等形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切实加强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严防传染病的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主要安排

2月份:

1、制定各种计划。

2、检查假期作业。

3月份:

1、赛课活动和优质课初选活动

4月份: 1 2 3 4 5 5月份:

1、九年级中考冲刺动员大会。做好复习安排、教学常规检查。、组织3月份月考。、考试成绩质量分析会。、教学常规检查。、组织期中考试。、组织九年级考试体育、理化实验考试。、期中考试成绩质量分析会。

2、期中考试发奖。

3、组织九年级教师中考考试科目说明解析。

4、“课堂技能大赛”教师选拔。6月份: 1 2 3 47月份: 1 2 3 4、组织九年级中考。、七、八年级期末考试复习安排。、组织七、八年级升级考试。、教学常规汇总。、暑假作业布置。、各项工作总结、安排教师,暑假培训内容。、家访安排。

校教学计划 篇2

哈工大建筑教育强调工程教育和国际化的办学传统, 在长达9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延续这两个特色。近年来根据新的专业发展需要, 进行新的尝试, 提出并推行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标准:根据专业新的发展, 构建了“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理念和目标”的专业标准。理念是专业教育中的指挥棒, 提出三方面能力的培养核心:设计创新能力、工程执业能力、国际化能力。

两个体系:

一 . 国际化课程体系:根据新版培养方案调整梳理, 提出一轴 (设计课) 两线 (技术线、人文线) , 立体交织 (课程之间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的架构。

通过三种形式与海外高水平学者机构合作, 加强国际化课程群:

1. 设置国际联合教学课程, 3年级开设海外联合设计:聘请海外兼职、合约教授创作课程, 优势及研究方向申报选题。

2. 开放式研究型建筑设计:4年级本院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申报选题, 并与海外名师名校、设计机构联合完成, 整个过程中有1~2周海外联合国际教学。

3. 专题化国际联合教学:以设计理论课为主, 邀请相关领域顶级研究学者、设计大师讲授专题性前沿课程。通过英文教学, 良好互动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及提升国际化能力。

通过工作坊式联合教学, 在常态课程体系之外, 与亚洲、欧美各高校进行联合教学。每年9月为国际学术月:请了11所著名高校共51位海外名师, 既有学术讲座、也有结合设计的专题辅导。

二 . 特色化实践训练体系:构建课内、课外两个相互促进的实践训练链条。

课内项目贯穿于5年制教学计划中:在一年级改革专业导论课, 组织建筑师讲座使学生了解今后工作领域。2年级结合设计课程, 开始多门结合教授研究方向的创新研究课, 以后进行小班授课。

5年级分两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建筑师业务实践”活动, 对于毕业实习有明确控制。

课外项目包括大一的“项目计划”, 2、3年级进行延续。结合设计竞赛, 高年级实行学生进入研究所的导师制, 结合研究所的设计项目, 提供更多接触、实践的机会。

三个平台建设:根据学校两院 (学院、校设计院) 一体化特色, 建立三个平台:

一 . 校企联合多层次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发挥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优势, 为学生提供充足实习机会。此外与16所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实验中心, 学院研究所以博导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是提供设计研究课程的实践平台。

二 . 校内外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平台: 为优化师资队伍, 一方面签约校外兼职教师及企业职业建筑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 另一方面聘请海内外设计大师作为工程教育顾问。

三 . 整合多形式的国际化合作教育资源平台:通过建立海外学术基地、设立联合研究中心、聘请专业顾问等措施实现合作教育资源拓展。与20多个国家、地区知名院校实行互授、学位互认的国际化培养。

为保障预期目标, 进行四个保障的尝试:

一 . 改革评价基地机制, 把教师主要精力拉回到教学上。

二 . 改革与校企的合作机制, 改良原先的松散性合作模式。一方面与校企合作时建立能保障实践教育作用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委员会, 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在资金保障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 . 将两学期制改成“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使得能与外国专家、高校时间同步。

四 . 调整教师遴选、聘用制: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设立规定。

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分享清华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及其启示

清华采取4+2年制培养模式, 制定了三个平台课程体系:基础平台 (1、2年级) 、专业平台 (3、4年级) 、提高平台 (研究生1、2年级) 。并实施了多元化、开放型、互动式教学模式。

聘任当今活跃在建筑界的15位年轻建筑师参与教学, 作为导师正式参与教学。

三年级开放式设计教学:

第一学期进行博物馆、住宅区规划和住宅设计, 第二学期第一个设计设置开放式课程, 然后为城市综合体设计。早在1997年开始以“学生活动周”方式进行教学改革试验, 在同一设计选题中分不同地段, 学生自行编制设计任务书选择地段, 进行研究式设计构思。从2002年把“学生活动周”推广为“设计专题” (Design Stutio) 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师资源组合, 根据各自科研成果确定设计题目, 同时设有3~4个设计专题, 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专题及教师。教学过程以调研、讨论、评图等方式开展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原创性思考。

曾做过的题目:向工业产品学习、饮食北京、希望空间、电影北京、非线性建筑设计、弹性空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类型北京、生态设计、激活城市负空间、生态再造等。

聘任的15位设计师参加今年开放式教学课程, 指导学生深入探究设计基本问题:如空间、材料、结构、光线、环境等。引导学生关注更深刻的文化、社会、新技术问题, 乃至科学、哲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学生更注重设计过程, 设计的多元。并针对老师定了如下教学规律:确保设计调研及案例分析环节;设计构思的独特性与创新性;设计过程的逻辑性;方案多种思路比较;设计方案的深入发展;设计方案的表达可以用不同方式。

胡越指导的通过限制创作“无限”的可能:要求学生寻找几何原型并与设计要点发生联系, 进行几何操作, 通过几何操作来获得建筑设计的成果:在固定的空间范围内生成单体空间的控制点——根据VORONO算法生成空间单体——对空间单体编号——移除部分空间单体形成一个开放的聚会交流空间——剩下的空间单体形成包裹聚会空间的外壳——打破空间单体边界——选定正方形作为开洞的形态——设置一条贯通的通道。

张轲指导的1KM-HIGH城乡聚落

试图将农村生活的惬意带进城市, 同时将城市的便捷与乡村相结合。设想了在城市里将乡村聚落在高层建筑里, 进行“未来城市”的构想。为此特别请结构工程师参与教学以确定其结构合理性, 学生设计的作品虽然具有极强的未来感但经确认符合某一结构系统。

梁井宇指导“日常经验·个体记忆 + 居住畅想”, 希望学生通过回忆, 找到自己生活中记忆最深刻的某一个生活场景, 把对场景的认识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把场景中的生活和空间的特点演绎成新的居住空间。

马岩松指导“重建CCTV计划”

01.CCTV 设计方案 1——游乐场

如如果不是现在的CCTV, 我们理想中的未来大城市是怎样?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构想对CCTV的理解。学生们展开各种设想:有将央视大楼看做信息交换中枢, 城市则是按神经元系统组成, 央视大楼被视作成长中的胎儿, 在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 大楼内各部分按神经中枢连接。另一位学生从娱乐的立意将CCTV大楼视作“游乐场” (图1) , 将制作与播出部门通过缆车联系, 后期制作和视频加工部门变成碰碰车, 而垂直交通部分变成了蹦极车……

上述的开放式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学术志趣, 而且将老师聚在一起的集群教学更具批判性和多样性, 最后评图的仪式感鼓励学生对建筑的敬畏感。

同济大学李振宇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教育改革采取八个举措总结为“双导师、国际生、重基础、实验班、硕设计、博科研、聘名师、育青年”。

1. 双导师:从2014年160余位老师自愿本着“公平、业余、自愿、无偿”的准则利用业余时间辅导。274名本科生开学时公开抽签, 随机选择校内学业导师 (每位老师带1-3位学生) 除了院内导师, 在学生三年级时, 将接受同济校友导师指导。此举增强学生与老师、校友的凝聚力。

2. 国际生:2014级招本科四年制国际生, 通过面试录取8名。与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培双学位本科生:前3学期在同济, 中间4学期在悉尼, 最后1学期回同济。采用全英语教学, 由张永和与马库特挂帅。值得一提的是张永和先生给国际班最近出了“60刀”的短题:在300x300x300的立方体内挖60个洞, 考察剩下的空间形态。

3. 重基础:已建立承担4个本科专业、3个学科本科1-2年级的教学平台, 已成为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基地, 把基础团队发展成教学型岗位的大本营, 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4. 实验班:二下至四下的两年间举办2年实验班:采用志愿报名方式, 三个专业共20名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实验班是团结院外建筑师、规划师精英的一个好平台。

5. 硕设计:在硕士培养中, 将考虑有区别对待生源, 针对本科不是建筑学的学生增加一年教学, 形成3年制与2年制两种硕士模式。毕业成果将加强设计方面的考核而不是以往的论文形式。

6. 博科研:博士生是科研青年军, 是教师的科研助手。从2014年开始, 对博士生进行强化科研入门培训:举办为期2周的“博训班”, 组织38场培训讲座, 10页考卷 (8页客观题 +2页主观题) , 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申请中期考核。

7. 聘名师:2014年公开讲座100场以上, 引进优秀中青年建筑师进本科设计课课堂。

8. 育青年:组织了45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科研工作研讨班”。组织“谭垣杯”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进行“建筑八骏” (10位设计课老师) 报告会。

重庆大学周铁军教授

建筑教学中面临三个思:如何突出精英教育的特征?如何在当前海量知识背景下知识更新的能力培养 (从“授之予鱼”向“授之予渔”的转变) ?如何专业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的结合?

针对上述思考, 学校拟定出改革方针:

1. 培养目标

提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培养目标”。建立融合建筑、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技术学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符合体系。

突出地域特征与国际化双重视野, 立足中西部地区, 促进地域化知识结构, 提升国际学术视野。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军人物。

2. 培养模式

以学制贯通为目标, 改变3+2的5年制模式, 重建2+2+1的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1、2年级作为基础平台, 3、4年级作为拓展平台、5年级作为综合平台的发展策略, 为今后4+2模式发展做准备。

所谓2+2+1模式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注重多学科交叉;以核心课程为主线, 形成多个特色教学课程体。构筑“一轴两翼”的多元整合, 所谓一轴是以核心设计课为主线, 而一系列人文课程、技术课程作为两翼进行教学支撑。

3. 培养策略

依托体系改革, 强化各体系间的关联性及知识的融合性。形成通识基础教育、主干专业核心课、拓展创新课三个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基础通识课以专业知识、人文素质、设计、实践作为课程建设。主干专业核心课程结合三个一级学科 (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 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所谓创新系列分为4点: 设计研究拓展的理论系列、研究型的综合设计实践系列、建筑与人文的创新系列、建筑与技术的创新系列。

4. 采取措施

多元化研究型教学:由不同专业老师混合成教学小组, 在教师团队中每个年级, 每个课题由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参与。

如何加强校企合作:1、依托国家级与市级两个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建立教学实践基地。2、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评图等方式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已聘请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开发商参与。3、开展设计单位参与, 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目前已开展2年。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环境保护及管理学校老师参与联合毕业设计教学。

开放与互动的联合教学:不仅研究生教学阶段, 本科教学阶段也产生国际联合, 如3、4年级的高层建筑、居住建筑等。同时还开展“八校联合毕业设计”, 加强与其他学校合作。拓展联合培养的机制与模式, 通过持续开展与国外STUDIO教学、参与交换留学生, 师生互访、双学位、学分互认、引入外籍教师长期独立上课, 提供学生国外实现机会。

5. 如何监控教学质量

已执行十多年设计课程双向选择制:老师挂牌, 学生选择老师, 最后老师反过来再选学生。每位老师承担的学生约10~12人。老师必须组织理论与设计教学的完成, 在环节中参与3个评图:基本评图 (由老师组织两个以上其他老师参与本组评图) 、成果评图 (必须组织2各以上老师参与) 、两次评图数位老师综合给评出学生成绩。为避免评图误差, 最后整个建筑系组织年级综合评图, 将各组老师最好与最差成绩进行再综合评图。

东南大学李彪教授关于数控建造与生成设计的原形提炼

东南大学从2007年开始着手数控建造, 做了一些数控设计后我们发现数字链是有些共性的。带大四学生处理关键问题时首先要考虑输出流, 它包括各种数控设备及简单加工文件。而输入流可能是音乐、数据、公式、建筑的生成规则。在课程探索中学生将学习到编程技术、分形概念、在学习中提高数学兴趣, 如何实现目标、怎样操控数控设备。

在数控建造中学生需要根据板材考虑加工的刀路, 比如这组学生用Skeleton ( 骨架系统 ) , 学生讲其提取成桌子的支撑并最后得以实现。 (虽然用料较多, 但课程重在创造, 可以暂时忽略用料多寡。) 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比如 (图2) , 下面的是定位点, 上面的是搭建一般的状态。它的输入方式很简单, 就是波的震动引起支点的变化, 并提炼其中某一片段。所有板材都是一片片加工的, 细节全部自动生成, 只要一秒钟全部1000多片自动生成, 拼装毫无问题。 (图3)

经过一些实验后, 开始真正建筑项目的尝试:为2014南京8月青奥会设计的项目 (图4、图5)

02. 波震动输入生成 板材, 再组装

03. 片段

04. 电脑生成过程

05. 施工过程

06. 建筑原型与程序 算法的多重映射

校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普校;聋校;教学;应用

作为一名聋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对聋校语文教材并不陌生,它陪伴我们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曾经给我们聋校的语文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96版的聋校教材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为此,从2006年开始,我校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聋生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教材改革,开始在聋小学部的个别班级进行新课标教材的试点教学,并逐渐全面推广使用新课标各科教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虽然加重了,但是学生们受益匪浅。

由于聋生学语的特殊性,一年、二年级上学期我们仍然使用聋校实验教材,目的是夯实学生拼音基础,掌握浅显实用的字和词语;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渗透新课标教材的一年级上册。由于聋校教材和新课标教材之间的知识跨度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我们放慢速度让学生逐步适应。加之新课标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与聋校语文教材第一册在拼音部分有一定的重复之处,所以,我们只选学这册书中的课文部分;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即开始出现大量的课文,聋生学习起来非常难,为了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二年级下半年与三年级上半年一年学习一年级上册。自三年级起,我们每年完成低于普校各年级两年的教学内容,至八年级学完小学六年的全部内容。就第一册教材而言,我们教授教材的全部教学内容。

普校语文教材能否在聋校使用,答案肯定是可能的。因为聋生主要是听觉系统受到损伤,听力语言出现障碍,而其身心发展规律与健全学生基本一致,尤其是聋生的思维发展,根据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可知,与正常学生的思维趋势基本相同,只是相对滞后。因此,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聋生学好普小的语文是完全可能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优化课堂教学,帮助聋生学好普小语文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普小语文的信心

聋校教材与普小教材相比,显得通俗、直观、易教、易学,而普小语文教材词汇较多,篇幅较长,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从中途改学普小教材的聋生来说,会产生不适应,甚至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白事在人为,健全人能做到的,他们只要通过努力也能做到,逐步消除他们的心理顾虑。鼓励他们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生活里,在自己的交往中,在成长历程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这是聋生学好普小语文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要明确教材体系,把握教材的编排思路,以利有的放矢地开展语文教学

在教学之初,我们要把握整套教材的编排思路,明确教材体系。教师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准确地给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定位。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做好知识的衔接和铺垫。接到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之后,教师首先要通览教材,明确本册教材包含了哪些教学内容,哪些知识点等等,接着细读每组课文的单元训练重点,做到了然于胸,然后再逐课细看、备课。这样就能较好地把握自己所教的教材,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内容了。

三、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聋校,传统的“一读二问三总结”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既不能提高聋生的语文水平,更无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大胆地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适合聋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只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效率就可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逐渐好转。

四、课堂教学中要正视聋生的学语特点,搭建情境,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普小教材对相应年龄段的聋生来说偏深了一些。聋生学语和学习知识同步,所以,他们学习起来难度尤其大。健听学校老师一句话就能点透的知识,在我们聋校课堂上可能需要十分钟乃至更多的时间,学生才能懵懵懂懂地明白。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到聋生的学语特点,采用适合聋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加强直观形象性教学,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或准备充分的教具,或下载大量的网上图片、或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搭建学语及学文情境,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

五、夯实基础知识,精讲多练,注重积累,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改革中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学了知识不会用,不会做习题,学习知识死板,太机械化,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前面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把基础知识讲透。我们要从教学生读题开始,先让学生读懂题面,理解题意。但是,对于很多初次出现的题目要求,或者题面上的某些词语有更换,或改变题目要求的说法,学生就又不会了,又回到了零起点,仍需要老师讲解。但相信随着练习的逐步深入,接触的题型增多,年级及知识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一方面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六、重视学生的朗读感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积累和丰富语言

语文教学就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个性化的解读的过程。但这种个性化解读,是建立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因此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感悟。因此,课堂教学中,光靠教师的讲解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去熟悉课文内容,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况且,聋生学语与学习知识同步,如果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不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那么书本上的语言仍然还是书本上的,丝毫不能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第一课时,我决定安排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聋生由于听不到自己朗读的效果,发音又比较困难,历来就不太喜欢读课文,普校的教材如果不大量地、反复地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要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进一步地熟悉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以达到内化的效果。

我们使用新课标教材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的摸索和研究,虽然一切还不成熟,有待改进和完善。但聋校的教材改革已势在必行,我们应该灵活使用普校新的课程标准教材,使他更有利于聋生语言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朴永馨著《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

[2] 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南京师大《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王效贤、王明泽《聋校教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6]张君、康丽颖《教育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12校教学计划[定稿] 篇4

灯明寺中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伊始,教导处根据《东光县教育局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要点》、《东光县教育局2011年十项工作重点》以及刘局长“在全县教育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思路

1、工作目标: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深抓技能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工作重点:通过系列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切实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发挥现代教育资源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搞好教师业务培训和基本功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深入开展特色校创建创建工作;加大专用教室管理力度,提高设备利用率。

三、工作措施

(一)积极实施业务提高两项工程,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本学期教导处全面加强教育干部的业务培训,深入学习业务理论知识、积极参与高水平的业务知识讲座、加强与兄弟单位的经验交流,来提高自身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从而带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2、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首先,继续抓好集体备课。各学科要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集体备课方案。教导处分别召集各教研组召开专题研究,并对集体备课的方式方法及过程进行监督指导。要求教师们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积极发言,取长补短,撰写教案,提倡电子教案并设置统一的教案格式。集体备课的教案要体现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的痕迹,以便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其次,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坚决杜绝空课现象。有早自习和辅导课的相关教师应准时到岗到位,完成本职工作。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教导处实行随机听课制度,加强对平时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每天两次不定时地对教师的上课精神风貌、教

学行为,以及学生的上课纪律、教学环境等进行巡查,并做好相关记录。第三、教导处及时督查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量要适当,要适合学生实际,难易要适度;对作业的设计和批改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同时还要切实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同一年级的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尽量做到统一。最后,教导处还要认真进行考核与评定。结合我校制定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对教师德、能、勤、技等各方面进行认真的检查、记录,用数据说明问题,力求做到客观公正,为学校对每位教师的量化考核提供依据。

(二)加强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理论学习与教学示范相结合。

(1)、集中学习。利用教师会议,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职能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教育教学常规,教育科研,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政策与法规等。特别强调围绕新课程的培训。

(2)、分散培训。侧重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

2、理论培训与教学示范相结合。

从理论层面上解读课程标准,诠释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评估要求,结合听示范课、看优质课录相、专题讲座、经验介绍等方式,让广大教师感受名优教师,领会教学的全过程。

3、集中培训与非集中培训相结合。

让老师充分认识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在岗自学、教学研究、听实验课、讲示范课等活动,并接受学校和上级教研室跟踪指导。

4、组织好中青年新教师的公开课:

演讲比赛、公开课、信息技术网络课、相互听课、评课。

5、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强化横向联系,及时、全面掌握改革信息。一方面邀请各级教科所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同时,适时组织部分教师到其他学校观摩、学习。

6、以老带新与相互借鉴相结合。

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全面提升群体素质;让老师们在互帮互学中得以提高。

7、加强网络学习和管理。

网络是老师获取最新资料,与外面世界接轨的重要途径。“人文在线”、“教育在线”、“远程资源”、“校园网站”等不少网站都容纳了许多精彩的信息。我们分层要求,倡导老师从参与跟贴开始,养成勤于浏览、勇于跟贴、乐于发表观点的习惯,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8、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

总而言之,我们将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系列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让人人都得到发展,让人人都得到成功的欢乐。通过以上教师培训方略,把我校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队伍。

(三)以“美文进课堂”为主题,创建特色学校。

继续以“美文进课堂”为主题,开展特色校、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各班要长期坚持,运用多种手断,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名家名篇,陶冶性情,提高修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美文朗诵,赏析活动,大量阅读文质兼美的文艺作品,积极撰写阅读笔记和读后感。创办有关刊物,组织学习小组。学校尽最大可能为师生搜集相关的书籍,提供多媒体设备和活动场所。在学期内,学校要组织四次相关的活动,各班要提前组织,选拔参赛选手。语文教师和各位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做好各种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四)进一步规范各专用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应用。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学校成立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公作领导小组,林校长为组长,郑校长为副组长,张宏伟任电教专干。各专用教室都有管理员。管理员工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2、各专用教室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核实相关的资料和账目,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严格履行相关借用手续和器材报损、报修、报废制度,责任到人,奖功罚过,绝不姑息。

3、做好防盗、防火、防电安全工作,安装配备相关的设备,定期检查、维护。

4、教学设备仪器要充分利用并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对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的相关人员要批评教育,甚至进行经济处罚。

聋校教学反思 篇5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必需工具。聋人要想回归主流社会,和健听人融为一体,或者说,健听人要想和聋人沟通,走近聋了人,接触了解他们,都必须要解决语言的障碍。和聋人交流离不开手语,而健听人一般都不会手语,这就牵涉到学手语的问题,这正如我们要和外国人交流,要学外语一样。学手语和学外语,都是在学一门语言,只不过接触的对象不同,可是在学习时,我们的心态却不自觉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外语,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想尽一切办法以外国人的为标准,力求精确、逼真、神似,这都没有错,学语言就应该这样,可在学手语时,就不是这样了。

经过多年的实践,反复的研讨,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已渐成共识。而我们健听人的母语是汉语。在特殊教育中,我们要运用手语教聋人学会汉语,此时,学会手语将是两个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母语进行有效交流、实现工作的前提。

在和聋人接触及对他们的教育中,健听人往往将手语仅作为一种手段,而忽视了作为一门语言它自身存在的特殊规律性,没有深入地加以研究。我们往往把本来应向聋人学手语变成了教聋人学手语,按照健听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汉语的规律编制手语,再要求聋人按照我们编制的手语来学习并运用,并且带着良好的愿望要在全国统一推广。在此过程中,长期忽视聋人对事物的理解和聋人手语自身的规律。聋人在运用手语的时候,有自己语言的语法规律、特点和习惯打法,因此他们并不喜欢健听人编制的手语,甚至不用。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在大力推广之余又会感慨推广中国手语的艰难。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象我们学外语一样,健听人跟聋人学手语,聋人跟健听人学汉语,在遵循手语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允许手语中的方方言存在,就象健听人的语言有方言,英语有美式样,这并不违背什么。

在聋人手语的问题上,我们在观念上要做一番彻底的更新,每个聋人都是属于“失去听力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这个社会群体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健听人要在尊重聋人这一群体的基础上去正确对待并加强研究聋人的母语DD手语。这是一个是否尊重聋人群体、是否能够科学地对待聋人自身特有语言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首选要排除健听人强而聋人弱这种心态,因为,只有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残疾人,我们才能平等地去对待他们有其自身规律的语言,也才能真正架起健听人和聋人零距离接触的桥梁。

二、用以人为本的实用思想合理运用聋人的教学语言

时至今日,到底采用什么语言对聋人进行教学,还没有一个定论,口语、手语,现在又提出双语。我们的用心是良苦的,都是想通过好的教学手段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可是,我们这种流于形式的争论实在是太多太久了,以至于花在形式上的精力超过了通过形式原本想达到的目的。同年龄段的聋人为什么在学习上要差于健听人,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思维发展受到影响,而听力损失导致外界信息刺激的缺失又是影响聋人思维发展的根本因素。

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了聋人大学生后,笔者就他们对课堂教学语言的适应和喜欢程度做了一个调,结果表明,98%以上的学生喜欢会手语的老师上课;90%左右的学生喜欢老师上课时手语和口语同时使用,而会手语的老师明确表示打手语的同时加上口语是为了渲染烘托课堂气氛,调动自己和学生的情绪,部分学生则认为老师一边打手语一边说话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几乎全部学生都表示如果老师完全用口语,他们看不懂,对老师不用手语主要依靠书面语言上课的,他们表示理解得不深刻而且很累。事实上,没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只使用口语、手语或书面语中的一种形式,他们往往是在突出一种自己擅长的语言的同时辅以其他语言,在声情并茂时,还会不自觉地加上形象感人的肢体形体语言,以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世界著名的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理查德博士来我院讲学时,笔者就聋人课堂教学上的手段问题和他作了交流。理查德博士介绍,他们上课时,从不过多的强调运用手语、口语,还是书面语,而是多种语言并用,同时重点突出聋人自己的语言DD手语。他还介绍,在加劳特德大学的校园中,即便是两个健听人见面,也要用手语相互打招呼,如果用口语,会被认为是对在这里学习生活的聋人的不尊重。从他的介绍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特殊教育中以聋人为本的强烈的实用特点和人文关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今天发展特殊教育,我们能否多增强一些实用思想呢?在特殊教育的发展中,只要是尊重科学、服从真理、合乎事物规律的就是成功的,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教育理念可以推动特殊教育少走甚至不走弯路。

三、用科学的精神不断修改完善《中国手语》

《中国手语》是历经不统一的手语、通用手语草图和通用手语图三个阶段编撰而成的中国手语词汇的大词典,它的编成对促进聋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健听人学习手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中国现代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一本专门语言的工具书,《中国手语》收录的每一个手势词汇都需要经实践的验证,尤其要经过广大聋人和聋教育工作者的验证,以确定其科学生、易接受性和可推广性。笔者在对聋生教育教学中,在和聋人的交流实践过程中,觉得《中国手语》中的部分手势词汇还要继续推敲。现举一例说明:

一次,在课堂上用手语和学生“说”电视,我发现学生脸上呈现似懂非懂、疑惑的神情,课后,查看手语书才恍然大悟,书中没有“电视”的手势,只有“电视机”和“电影”的手势,新版《中国手语》P110。电视机手势为:

(一)一手手指书空“ケ”形。

(二)一手横立,五指张开,掌心向内,在面前上下晃动几下。

(三)双手食指书空“┏┓”形,如电视机外形。P715。电影手势为:一手横立,五指张开,掌心向内,在面前上下摆动几下。从动作上看,电影是电视机手势的第二个动作,为了将电影和电视机的手势区别开来,加了个空书“┏┓”形的动作。但在遇到“看电视”时,手势要么表达成看电视机,要么表达成了看电影。电影和电视不同,看电视也不能表达成看电视机,这样表达不仅复杂而且矛盾。弄清了学生困惑不解的原因后,经过和聋人交流探讨,我认为可将现在电影的手势作为电视的手势,电影的手势改进为:

(一)一手掌侧立,掌心向内,五指略收,另一手一指撮合,手腕向下置于前手上,五指向前同时放开,模拟电影放映机向银幕投光。

(二)一手横立,五指张开,掌心向内,在面前上下摆动几下,这样改动后,使电视、电视机和电影的手势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层次分明,清晰易懂。

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在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树声先生的主持下,数十名国内顶尖语言学家参加编写,历经几十年方成书稿,仍表示要不断修改。作为中国手势语词汇的大词典,《中国手语》必然有个集思广益、在实践中反复推敲、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规律。

四、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叫停电视手语新闻

兴办特殊教育,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社会越进步,就会越关心关注残疾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为了给聋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条件,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近些年,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纷纷开办电视手语新闻节目,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为广大聋人提供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重视。可是,聋人收看电视手语新闻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很多人就考虑很少也知之甚少了。作为这个创意的策划者和具体承办这项工作的电视台,还有不辞辛苦认真准备的手语主持人,都带着良好的愿望,大家都认为,聋人一定能看懂,一定能通过这个节目学到很多的知识,都为自己的付出发自内心的自豪。

作为一名从事聋教育工作十几年的老师,笔者和所有人一样为电视手语新闻这一节目的开播而高兴,笔者也把看这个节目作为提高自己手语应用能力的难得的机会,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笔者逐渐感到困惑和不安,因为笔者实在不能更多地看懂手语的内容。笔者曾经试着关掉声音,全神贯注地去看,除了看懂少部分手势处,剩下的就是眼花缭乱的手形变换。笔者所看的手语主持人中有一位是已经在聋人学校工作了十几年的朋友,笔者豪不怀疑他娴熟的手语翻译技术,一直以来,尽管看懂很少,笔者还是结合播音员的声音“听”手语。学院招收了聋人大学生后,笔者认为聋人平时获取的信息量少,看手语新闻无疑对丰富他们的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电视播放手语新闻的时候,笔者吃惊地发现,电视里的主持人正在起劲地打手语,学生却自顾自,各忙各的。在笔者的印象中,他们是很爱看电视的,平时连一点声音也听不到的肥皂剧也看得津津有味。笔者忙问他们为什么不看,他们回答,看不懂“说”的是什么,笔者还不太相信,让他们说实话,看不懂的举手,结果全班22个人,齐刷刷地者举起了手。那一刻,笔者的心在震颤:原来,我们精心为聋人打造的节目,他们竟看不懂!笔者又问他们看电视怎么才能看懂?他们纷纷表示要打字幕,一位学生还说就象香港的录像片一样,说一句话,加一段文字。

校电台工作计划 篇6

本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随着新学期的临近,我们校电台也做了一些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安排:

一、自身建设与水平的提高。

1、各成员加强自身建设,明确工作的思路,优化自身机构,团结共进。如:播音部成员要在下学期时争取发音的提高、做节目的节奏感。办公室要加强对于资料的整理和对于内部资金的有效控制。主持队方面要加强与主办方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工作更有规范和效率。

2、严格摆正工作、学习、生活三者关系,提高每个电台成员在三者间的协调,争取做到全面发展。

二、工作制度。

1、重新制定新的电台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严格遵守学生会的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2、电台要继续做好音乐、节目及主持的工作。协调三者间的关系,广泛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及时更新工作的内容,使

其更符合广大学生的胃口。

3、对于因特殊事件而不能正常参与工作与会议的,因提前向部长请假。

三、常规工作及活动计划。

1、每天的音乐播放,应做到能新则新的原则,对于DJ及现场版歌曲应再次强调禁播。

2、对于播放节目,我们会尽力去改版节目,丰富节目内容,使其更符合大家生活与当代时尚,增添新鲜感。

3、对于下学期的电台成员纳新及主持队的纳新计划,我们准备做到男女平均分配,以使得各工作更好地安排;对于整体气质问题也要加以强调,对于口语和表达能力方面,我们的要求点也会放高,争取为我们学生会纳入一批新的精英成员。

4、对于主持人风采大赛的安排,我们预备在下学期加次改版,增添新的节目环节;对于通过复试的选手,我们会在短期内加以培训,使得他们的舞台表现力更具可看性;对于大赛中的节目表演,我们会加大节目的审核以及通过小问卷了解学校学生的喜好,办出一场精彩而又别开生面的比赛。

四、其他活动的配合。

1、对于运动会方面,我们会事先做好歌曲及播音员的安排工作,使得运动会可以有序进行。

2、积极配合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工作,树立“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理念,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除了每周一次的例会总结外,我们还会在不定期召开内部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安排好工作事项。

区校环环联动改进课堂教学 篇7

一、推进工作进程

第一阶段:重在学习与研讨

区级层面确立标杆,推出《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其解读》《学科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指标》。

校级层面:各校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学校的实施方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推进方案”,对学科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等进行研讨。

第二阶段:重在实践与研究

区级层面:采取“点上突破,面上推进”的工作策略,组织了系列实践、研究活动:2006年4月,在南汇区工商附小举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现场交流活动;2006年12月,在南汇区黄路学校与闸北区一起举办主题为“探索、总结小学新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策略和模式”的阶段成果展示。2007年5月,在南汇区逸夫小学召开了“学科落实‘两纲’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现场活动,围绕小学新课堂教学改革理念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学科落实“两纲”教育的研讨活动。

校级层面各校采取“学习—实践—反思”式的课例研究与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对《学科新课堂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指标》等提出修改意见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召开新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第三阶段:重在总结、展示和评价

区级层面:2006年10月、11月,由区学科教研员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借班上探索课,引领全区小学教师探索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2007年4月、11月,组织小学各学科青年教师开展了课堂教学评选活动,使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2008年3月,组织各学科的优秀论文、课例的评选活动。2008年3月底、4月初,组织各学科26名获奖的优秀教师,在南汇区惠南镇小学等三所学校举行了主题为“理念与行为的交融,让教学充满智慧与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推动小学新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校级层面:各校组织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公开课研讨活动,开展学校教学评选活动,汇编教学研究论文、案例集,进行学校新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召开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

二、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区级层面

1. 汇编了《南汇区小学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其评价》。

从教学目标、教的策略、学的策略、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小学新课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与以前的课堂教学评价区别在于:更加简练,明确了要求,突出了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2. 汇编《南汇区小学新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案例集》。

在论文和案例中,教师们不仅关注课堂中“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还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研究,着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3.

汇编《南汇区小学新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经验总结》。

(二)校级层面

1. 教学管理行为得到优化

“推进方案”的实施,促使学校领导深入课堂第一线,了解教师教学现状,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变化,寻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各校形成了《课堂教学诊断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管理的针对性。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学习、实践、研究、反思,以及公开教学课、展示课的磨炼,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变,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教师能根据学生需求备课、上课,教学针对性得到加强。课堂上,教师能随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为学生打好牢固基础的思想得到加强。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不仅关注学生的思维基础,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基础。通过教学行为的改进,学生的阅读、表达、谋划、合作等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论文和案例评选,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 课堂教学出现可喜变化

教师们努力实践新要求、新评价,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努力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成了新课堂教学的主要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对教材的有效处理,能整合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注重突破重点、难点,兼顾能力训练。

二是教学方法的有效使用,教师能较好地实现教学任务与真实生活任务结合、机械操练与情景训练结合、单项练习与综合训练结合、口头操练与书面反馈结合,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张弛有道的教学方法。

三是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领会学科的思想方法,并运用这种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四是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发展。

五是现代课堂教学技术的有效应用,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 初步形成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与模式

南汇区惠南镇小学凸现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凸现学生课堂学习中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新课堂教学的“主动学习模式”和“自主发展学习模式”。

南汇区工商附小以“优质教学情境的创设”为载体,确立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诱发参与,合作探究、习得语言,实践体验、建构引伸的新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 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得到提高。以2007年6月南汇区小学五年级学业质量监控为例,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合格率和优良率分别为94%、60%,97%、77%,95%、72%,均比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逐步缩小,学生的学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南汇区城东小学“阳光伙伴”运动队代表上海市赴北京参加竞技,展现了我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水平。

三、下阶段工作设想

1.继续做好新课堂教学策略、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由于区内部分学校的推进工作还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内容,在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还有欠缺。因此,我们要求学校继续通过组织探索新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讨课、公开课、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新课堂教学策略、模式在全区小学全面推广运用;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结构、方法、实施策略、案例等进行再分析、再研究,做到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引导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在推广运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方法。

2.加强教师的学习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改理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对新要求、新评价缺少相应研究和实施对策。有些教师不善于学习、研究和积累,实施新课堂教学的能力还不强。

因此,我们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克服自己的惰性,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要学会研究,做研究型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活动,研究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艺术;要学会积累,勤于发现课程资源,创建学科课程文件夹,为实现课程整合奠定基础。

3.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课堂教学的帮助和指导

浅谈聋校语法教学 篇8

关键词聋校 语法教学 特殊教育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语法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是普校和聋校语文教学共同遇到的问题,有些问题具有特殊性,只有聋校语文教学中才会出现。例如:师问:“你去哪儿?干什么?”生用手语表示“操场、篮球”。教师看了手语会知道这个学生是去操场打篮球,可如果让学生把这个句子写下来,给一个不懂手语的人看,他会写成:“我去操场篮球。”把“打”字给丢掉了。而且还有“爷爷生日昨天,蛋糕买吃爸爸。”其实他要表达的是:“昨天是爷爷的生日,爸爸买了一个蛋糕。”这种情况在普校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在聋生中却是常见的。可见聋校语法教学的任务更加艰巨。聋校语法教学不仅要重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更应该重视那些具有特殊性的问题。这些特殊的问题是普校学生无需再学而聋校学生必须要学的问题。

在划分句子成分的教学中这些问题表现得特别突出,对于简单的句子学生一般都能掌握,句子稍微复杂这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例如:

“小红吃苹果。”

“小红”是主语,“吃”是谓语,“苹果”是宾语,第一次讲述学生就能接受,并能举出类似的句子。下面这个句子比较复杂。在主谓宾之外又增加了定状补。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划分这个句子。

“小红的姐姐正在吃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很多学生仍然把“小红”看作是主语,这样显然是错误的,没有搞清句子各个部分之间的基本关系。这样的错误在普校学生中也会出现,但强调几次之后基本都能掌握,可是对于聋生来说,反复地讲解也无济于事,在稍为复杂句子的划分上总是遇到问题。

这个现象不是偶然的,在聋生平常的作文、日记中也一再表现出来。一篇三四百字的文字中经常可以发现十几外的错误。最常见的有这样几类,句子残缺不全,缺少主语或谓语;限定或修饰不当,定语出现在主语之后,状语出现在谓语之后;句子颠三倒四,仅仅是把词语堆集到一起,不能把词和词按正确的汉语语法联接起来;出现多余的助词,像“的”的反复使用把句子弄的稀里糊涂。如我班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马老师微机课,打字,谭晓飞和我比赛,马说开始打快,我急打快,马老师说字大,不好,改小号快,完了,任问多,我不管。谭第一,马老师说我第二,生气我打快,谭慢多,骗人谭,下次打第一。”

其实他要表达的是:“在马老师的微机课上,我和谭晓飞比赛打字,马老师说:‘开始”,我赶紧打起来,任问我很多问题,我不理他。马老师说字号太大,不好看,让我换成小字。结果谭晓飞赶在前面,马老师说他第一,我第二。我很生气,其实我比谭晓飞打得快多了,他不是真得快,下次比赛一定赢他。”

在普校学生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日记,而聋校学生中却很常见。聋生的语法教学必须面对这些问题。“人们掌握或者学会一种语言,总起来说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叫做“获得”(或习得),一种叫做“学习”(或学得)。这是两种性质上很不相同的掌握或学会语言的途径。“获得”是指儿童学会母语的过程,主要是靠模仿和强化;而“学习”多指成人学习外语的过程。”①普通教育的语法教学是在学生对语言有了广泛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理性再认识,是“获得”的过程;而耳聋学生缺乏对语言的感性认识,根据语言法则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规律地认识和学习语言,是“学习”的过程。这就是聋校语法教学的特殊性。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从聋生的生理特点来说。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不能象普通學生那样通过非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所谓直觉习惯和模仿强化等手段来“获得”语言,而只能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所谓死记硬背和听说读写的练习等来“学习”语言。所以对语言的掌握比较困难,导致聋生语言的缺陷。如语序混乱、搭配不当、称谓混淆、词不达意等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使聋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句子成分。

(二)从聋生的思维特点来说。“听觉是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但聋生在这方面是欠缺的,造成信息量的减少,使得聋生的思维比较狭隘和片面,基本上属于单向思维。语言不是简单的符号,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要正确地把握语言必须正确地理解语言中的思想。聋生思维的狭隘和片面对理解语言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不能从思想上把握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聋生思维的单向性也比较明显,不能从各个方面理解句子,这些都对聋生学习语法造成困难。”

(三)从聋生的语言特点来说。语言特点和思维特点是一致的,因为思维比较狭隘和片面,所以聋生的语言比较贫乏,句子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手势语虽然在聋人交往过程中是快捷方便的,但它不能与正常汉语一一对应起来,词汇比较贫乏,而且歧义较多,借助于动作或表情才能表达清楚,在相互交流中根据当时的对话情景经常不出现主语。而且在手势语中缺少助词、副词,经常以词代句,这对于理解复杂句子也有影响。手势语缺乏描述性语言,因此不得不把一个复杂的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举一个例子说明。

“这是一位特别漂亮的小姑娘”

在汉语中这是一个复杂的句子,聋生需要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部分表达出来。

“一”“女的”“这”“美”

这种以词代句的方式省略了许多句子成分,“一位”被省略成了“一”,主语“这”可有可无。“特别漂亮”被“美”的手势代替,无法表达漂亮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句子中的词语的顺序被拆开了,复杂的句子成了几个简单的词组。聋生平常就使用这样的句子,这与正常的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在语言教学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何解决聋生在语法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呢?

首先,有意识的增大聋生的阅读量。逐渐形成正确的语序、语感。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说:“操千曲”、“观千剑”的功夫,就是说需要反复地读写规范文章,慢慢地培养正常汉语的语序和语感,用正常的语言规则弥合手语同书面语之间的裂痕,把“聋语言”转变成正常的语言。语言的“获得”主要靠语境,而聋生听不到声音,就缺少语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聋生必须多读多写多抄规范文章,因为这是他们形成语境的唯一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阅读教学,我们学校现在进行这一方面的试验,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要求学生背诵所有的精读课文。我们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范文,都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典范性。要想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规范的语言,必须要熟练的背诵记住规范的语言,这与普通小孩子学习说话一个道理,通过大量的听才能达到熟练运用。

2.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由语文老师筛选,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在熟练阅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最后由学生自由消化而进一步运用。每一大周由语文老师确定一个有关的阅读主题,如肖像、景物描写、动作描写……找出相关的阅读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阅读—熟读—背诵”,最后达到运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给学生补上“获得”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教师要加强语法教学,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组织句子。在聋生的作文和作业中有许多句子是错误的,这些错误往往又出现词语的顺序上,可是学生并不觉的有什么不对,在他们看来是很自然的。对于这样的问题除了让学生多读多写培养正确的语序、语感外,让他们从语法知识出发自学纠正错误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语法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学过语法之后就能比较自觉地发现错误。

在语法中学生对词掌握的比较好,对词的含义掌握的比较准确,可是对句子掌握的就比较差一些,遇到复杂的句子就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各个词语的含义都明白,可是把这些词语组织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就搞不清整个句子的含义了,所以说在语法教学中有关句子的语法特别重要。划分句子成分是语法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句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对于形成正常语序、纠正聋生语言习惯很有帮助。

聋生的语法教学比正常学生的语法教学更紧迫,也更艰巨,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在语法教学上有充分的表现。应该把语法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以语法教学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成功。

上一篇: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奥鹏16春学期《办公自动化基础》在线作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