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主动与人沟通

2024-11-09

学会主动与人沟通(共9篇)

学会主动与人沟通 篇1

学会与人沟通

8月13日,我校教职工来到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进行学习培训,老师们认真聆听了天津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袁辛教授的讲座,与专家互动,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袁教授讲的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活需要的不仅是有一颗真诚的心,还需要很多生活技巧。与人相处最需要技巧。如果人人都能够学会与人沟通,我们将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学会开放的态度,尊重人、耐心倾听,学会既不依赖别人也不支配别人,这样,人与人之间会增加很多快乐的相处。

袁教授讲了沟通最本质的东西是共情,即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接纳别人,理解别人。这种接纳不是部分的接纳,也不是有选择的接纳,而是全面的接纳一个人,对于不符合自己人生价值观的人也能够找出他的值得自己尊重的地方,加以赞赏,对于看不惯的,甚至是缺点,也要能理解和接纳,因为他不是自己,他和自己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这样他也必然和自己有不同的对于世界的认识、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的方法。多为别人想一想,这样无论是谁都容易沟通。

袁教授给我们分析了沟通的结构:语调语气、语言文字、非语言(肢体语言)。与人沟通时,说话的语调语气是很重要的,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令听者感受不同,原因在于说话的语气语调差别很大,在与人沟通时这一点上一定要注意。非肢体语言运用得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非常重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张笑脸,一次鼓掌都是与学生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沟通。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觉得人际沟通要做到真诚、尊重、倾听、接纳,要从心里真正理解别人,这样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和谐,心理健康,心情也舒畅。

学会主动与人沟通 篇2

城区机车二校 宋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缺乏沟通的危害和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沟通技巧。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沟通技巧指导自己的交往,了解和掌握与人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掌握沟通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沟通技巧进行人际交往

【活动形式】讲授、行为训练、游戏活动、心理体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运动: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做运动。伸出你的双手,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2左手放回原位,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4右手放回原位。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欢迎大家来上心理健康活动课。

一、游戏引入。上课前进行“撕纸任务”的小游戏。

师:当我们想了解别人而又想被别人了解时,我们需要沟通;当我们遇到难题解决不了时,我们需要沟通;当我们陷入矛盾无法自拔时,我们需要沟通;当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时,我们需要沟通,可以说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刻需要沟通。沟通如此重要,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下面让我们从一个撕纸游戏开始来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吧!1.游戏参与者,各准备A4纸一张,眼罩一个。2.按照老师指令: 折一折:

师:请参加游戏的同学闭上眼睛,操作过程中不能互相商量,也不准问老师,然后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

请把你手中的纸对折,再对折,撕去一个角,然后再对折,撕去一个角。看一看:

师:做完后,请将你手中的纸展开来看一看,它的形状是什么?我们看到同学们撕出来的作品形状差别很大,和老师撕出来的作品形状也不相同。

师:请同学们面对面坐着,我们再玩一次这个游戏,这次的游戏规则是,游戏过程中可以和同学商量,也可以问老师,然后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请把你手中的纸上下对折,再把它左右对折,在右上角撕去一个角,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在左上角撕去一个角。

师:请将你手中的纸展开来看一看,它形状是什么?发现第2次操作学生的作品形状和老师的作品形状比较一致,但是还是有不一致的现象。议一议:

1.师: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第1次学生撕的“作品”形状如此千差万别? 而第二次就有很多相似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老师概括学生讨论的结果,第一次撕纸的结果不同主要是:“没有交流”、“不能问老师”、“不能看别人的”等。

2.小结:

第一次的游戏中,同学因为不能与人沟通,作品自然千差万别。第二次同学在撕纸过程中,因为可以与同学、老师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可以看同学的,可以问同学、问老师,不断反馈修正结果,取得的效果自然很好。

过渡:没有人天生就是沟通大师,人际沟通是需要学习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沟通的技巧。

二.游戏体验

师: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从游戏中探索沟通的方法吧。

(一)游戏活动—— “解开千千结”。

1.要求:整个过程不准说话,可以通过眼神、手势、动作等等提醒合作的同学完成相应的动作。

游戏步骤: ①小组同学手牵手围成一个圆圈,记住自己左手与右手分别握住的是哪两个同学的左手与右手。②老师说“开始”,大家把手松开,在围成的圆圈内随意走动。老师喊“停止”,所有同学停下来,不能移动脚步,寻找自己开始握住相邻同伴的左右手牵好,不允许分开。

③现在每组通过各种动作(要求成员设法解决问题,或钻,或跨,或绕„„),恢复成开始牵手时的圆圈。2.游戏后小组讨论:

师:如果不准用语言交流时,你怎样与他人沟通?你认为别人在游戏中,能够理解你的身体语言吗?

通过游戏,你有什么感受要和同学们讲一讲?请你说出来。你知道,我们能通过什么来沟通吗? 3.小结:

师:除语言外,日常沟通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我们在沟通中不仅有语言交流,更要有眼神、动作的交流。通过小组的情感分享,我们能体验到,当人生中遇到困扰时,只要善于用心,一定可以解脱。

过渡:同学们,处于黑暗世界的盲人与处于无语世界的哑巴该如何沟通呢?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游戏。

(二)游戏活动——“哑巴”带着“盲人”一起走旅程。

1.师讲游戏规则: 六组分别选出一对搭档,一人扮“盲人”,戴上眼罩,一人扮“哑巴”,讲清楚规则和要求。“哑巴”带着“盲人”要一起走完一段旅程。“哑巴”带着“盲人”绕障碍物3圈,引导他跨越障碍,再爬过障碍物,然后带回原位坐。过程之中“哑巴”不可以说话,但可以用肢体语言与“盲人”交流、沟通。

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2.学生配对,一人扮“哑巴”,一人扮“盲人”,一起体验“盲人”与“哑巴”的沟通。

3.师小结: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能放心让人牵着走的人是信任别人的人,而为别人引路的人是被人信任的人。要想被人信任,首先应信任别人。对于交往的同学,我们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喜欢他们,保持人际关系的主动性,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三、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做人际沟通的拓展练习

师:通过同学们参与体验和讨论交流,我们了解掌握了几个人际沟通方法,下面请大家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这几个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方法与技巧,用表示友好的各种动作、语言(如握手、微笑、问好、招手、鼓掌、拥抱、点头、拉手、击掌等)来表达我们与老师、同学主动交往的心愿,体验与人交往带来的快乐,相信这一路走来,欢笑伴随你,友情伴随你!多媒体显示主题音乐《朋友》,引导学生面带微笑与组里的每位成员热情地握手,打招呼,问好,并争取与老师,与更多其他组的同学握握手,打个招呼,问声好。鼓励同学们越主动越好,交往人数越多越好。

在歌声、欢笑声中结束课程。

板书设计

学会与人沟通

表达清楚

观察仔细

用心倾听

与人沟通谚语 篇3

愈坏的消息,应该用愈多的气力沟通它。

生命基本形态相同,才有沟通的可能。

沟通三要素,一是场景,二是气氛,三是情绪。

与人沟通的诀窍就是:谈论别人最为愉悦事情。

基于事实沟通,说你迟到一小时,不说你没有时间观念。

沟通是在做事之前,通沟是在做事之后。

辩才是一种将真理转化为语言的能力,而所使用的语言又能让聆听者完全理解。

沟通,别留下误会;牵手,别轻易放下。

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

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要说到别人很愿意听,听要听到别人很愿意说!

打断蠢人的话头,让他闭口,是失礼的,而让他说下去,却是残忍的。

你和那么多人沟通,却唯独不和我沟通。

与人沟通作文素材 篇4

成本分析法,这是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也称作分项报价法(Break down Analysis),主要是从料,工,费着手,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材料费,加工费,营销费,利润等,当然也有的要求提供更详细的明细。

目标价格法,这种方法在项目中的采购运用的比较多。比方新项目,一般都有成本预算,要求不能超过该预算,所以很多时候这个就可以成为相对应的采购目标价格,因为在项目管理中,除了成本这个因素外,时间及项目进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里就会有个风险,可能最终的采购价格和市场水平差别比较大,这就要求在项目前期的预算阶段尽可能做得比较准确及合理。当然,也可以结合前面的成本分析法综合运用目标价格法得出相对应的目标价格。

学生作文:与人沟通 篇5

All of us live with others in the society and no one can live cut off from it.

Everyday, we must talk to others to give and get information, but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Some people claim that they don’t know what to say and how to speak to others, strangers especially.

I think first you should find a topic that both o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n, pay attention to your manners, speed, pitch, expressions and your body language. You should make others feel comfortable, so that they are willing to talk to you. Last but not the least, being a good listener. Listening to others shows your respect to them. Only when they heard, they want to talk. So do you. Before you talk, listening to others first.

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 篇6

历史长河,滚滚东流,我们走过了当阳恶战的长坂坡,走过了屈辱历史的卢沟桥,但是否有人留意过那心灵之桥的破损呢?它无形,它有形。

女娲造人,是那么淳朴,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淳朴的民风也正在流逝。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靠心来连接的,但当心灵之桥掺入了一些“伪造”产品,如疑心、自私,它将不再坚固。

如今社会,有的尔虞我诈,机关算尽,防人之心不可无,没有心与心的沟通,没有宽宏大量的胸怀,心灵之桥已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凭着出色的成绩让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进入办公室之后,同事们的热情让他十分开心、感动,他便发奋努力工作,业绩是越来越好,可是他发现同事们的热情却是大打折扣,终于有一天,他被“炒”了。原因就是同事们的那份“热情”,初出茅庐的新手那么出色,给上级的印象无非是两种,一是新手的工作水平高,二是其他工作人员出勤不出力,一种嫉妒心理让一个人才被埋没。我们需要深思:难道世上不能有人比我们强吗,民风是怎样的?奸诈?淳朴?有人说,尔虞我诈实民风之不忍;也有人说,只要自己机灵点,他人耍耍手段也没关系…… 上天赋予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了我们一颗真诚的心,不要让心灵之桥蒙上一层阴影,打开心灵的大门,用真诚做桥基,用友情做桥面,用沟通做桥栏,让那座美丽的长虹般的心灵之桥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因“桥”而精彩,因“桥”而和谐!

工作中与人沟通技巧 篇7

同事之间存在的一些利益方面的冲突,会让沟通变得复杂,在这种时候,尽可以把问题变得简单一些。沟通的时候,最重要的仍是弄明白你们双方角色的关系,是单纯的同事还是朋友的关系。特别是利益上有冲突的双方在沟通的时候,一般都会抢着表达自己的意思,却忽略对方的意思。那么,当你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对方却没有什么感觉的时候,沟通就无法进行。所以,既然利益是双方共同的关注点,那么,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利益所在,才能让沟通变得顺畅。

要解决互有矛盾的同事之间的沟通问题,沟通双方的细节问题也很重要。对于心理有缺陷的人,若他能够有意识地来改变自己的缺陷,这是最好的。当然,跟这样的人进行沟通时,一定要了解对方的这个缺陷。因为,在沟通不畅时,心理有缺陷的人很容易形成对某件事不满意,但不在此事上表现出来,却会在其他事情上表现出来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在沟通的时候,沟通双方缺少一种直接沟通的方式。如果有同事跟这样的人的矛盾已经到了影响工作的地步,可以找一个具体的时间,跟这个人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把你们真实的想法都直接说出来,看对方的反映是什么,他究竟需要怎么样,才会满意。假如你选择摔书本或摔杯子的间接方式,很容易令对方误解。

沟通里包含了很多要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情绪控制问题,如果能在沟通前,把要说的话,先从脑子里过一遍,也许会保险一点。人往往在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情绪受到刺激,就不能保持冷静的心态去对待沟通。当一个人处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智商几乎等于零。如果你是一个情绪波动非常大的人,在和别人说话时,不妨用一些强制手段,如数数,念你12345这样的方式,来调整心情,为理智反应争取时间。换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当人们出现沟通障碍时,情绪的反应速度会比理智的反应快。

教师如何与人沟通讲义要点 篇8

一、沟通的简要概述

一、沟通的简要概述

前言:沟通已成为一个人在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人士如何提高自身的技能,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或者说是我们应掌握的首要才能。

(一)沟通的定义

英文:交流、交往、传达、交通、通讯等。

汉语:原指开沟使两水相通。后泛指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

交际学: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之间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的协议的过程。

(二)沟通模式

1、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包括很多图片或者是图形。口头语言沟通也称为有声语言沟通。书面语言沟通也称为无声语言沟通。而图片,包括一些幻灯片、电影等,这些都是图片的沟通,统称为语言的沟通。语言沟通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传递、思想的传递和情感的传递。语言沟通它更擅长于传递的是信息,而语言传递信息,口头的、书面的是最有效的。非语言沟通包括所有的任何的动作、表情、乃至眼神。语言擅长沟通的是信息。肢体语言更善于沟通的是人们之间的思想和情感。如果主要沟通的是信息,则首选的媒介应该是语言,是口头的或是书面的语言。如果沟通的是思想和情感,则一定要选用更多的肢体语言。

2、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要形成一个双向的沟通,必须包含三个行为:就是有说的行为,有听的行为,还要有问的行为。一个有效的沟通技巧,就是由这三种行为组成。

(三)沟通的原则:合作原则;针对原则;及时原则;择机原则。高效沟通须注意三点:

第一、谈论行为不谈论个性。谈论行为不谈论个性,是指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特别是在工作中与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去谈论行为,不要去谈论个性。谈论行为,是指讨论某一个人所做的某一件事或者说的某一句话。不谈论个性,是指对某一个人的观点,也就是通常说的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不加以评价。

第二、明确沟通。明确——在沟通的过程中说的话一定要非常明确,让对方有一个准确的、唯一的理解,不要模棱两可。第三、积极地聆听。在对方谈话时,要聚精会神地保持注意力注视着对方,用虔诚的目光注视对方,让对方感知你的虔诚在用心地听,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赞许,获得对方的信任。

(四)沟通失败的原因:

二、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

(一)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尊重家长。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特和凯利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着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既然教师是主动方,那么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这就为我们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与家长人格平等,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分。特别是所谓的“差生”、“不听话”生的家长,教师更应注意尊重他们。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首先要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是教师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孩子,不要训斥、指责家长,说侮辱人格的话,做侮辱人格的事;再次就是要为人师表、以礼待人。

第二、要有坦诚的心态。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以真诚的心态,诚心诚意的、不保留的、不言过其实的,不捏造不实之事的将事情的原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家长。同时也要检查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以求得家长地谅解。

第三、要有理智的情绪。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出现“爱屋及乌”的晕轮效应。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客观地对待孩子的错误,以商量的口气进行沟通,共商教育方法,不要因恼怒而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家长身上。

第四、要讲究谈话的方法和策略。与家长沟通时,尽量先说、多说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成绩。若孩子调皮,犯了错误,老师也不要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否则,引起逆反心理。

第五、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若教师放下架子,经常的、虚心的、诚心的向家长征求意见,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批评,1

改进自己的工作。那么,家长就会觉得自己的人格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会认识到教师的可亲可信,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育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2、换位思考。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案例:一位教师的体会。

结语:教师只要站在家长的立场去思考、体验问题,将心比心,以宽容包容的姿态去理解、体谅家长,家长们才会理解、支持教师。

3、讲究艺术。在这里讲的艺术,是指语言艺术。语言是与人交际的工具,是老师教书育人、传授文化知识的工具,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工具。

⑴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方式。教师在与家长的谈话中,要表现出语气委婉,语态真诚,语调亲切,语势平稳,使家长一听就明,并能从谈话中受到启发。批评的话语也要婉转并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性。在谈学生的缺点时,教师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并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孩子,从而接受老师的意见并积极给予合作。

⑵把握好沟通的时序。一是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二是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平静时再自然引出主题。三是要淡化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⑶多给家长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教师在听取家长对孩子处理的意见时,不要与之发生争执,而要对家长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和观点多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⑷多给家长的赞赏和鼓励。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当家长谈及孩子在家里的良好表现时,教师要及时或适时地给予孩子的赞赏和给予家长良好教育方式的肯定;对一些管教有方的家长,教师可以让他们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通过报告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

⑸多给家长的理解及帮助。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为了教育好孩子。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不正确的,要么爱得过火,要么爱得不到位。教师在与这些家长交流时,首先是理解、肯定他们的良好出发点,使之不受到挫败感。同时给他们一些好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运用自身的爱去教育孩子。

⑹多给家长一些真情感动。教师在工作中应采用真情感动法去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4、探索方法

⑴善听意见。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认真的、谦虚的、诚恳的、耐心的听取他们的倾述并把要点记下来,这样会获得他们的好感。同时要表现出你对他心情的理解,且坦诚地与他交流,这样可以使他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为教育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

⑵以礼待人。其核心就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一个人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必须首先尊重别人。

⑶以理服人。一是要语气委婉:首先,要有诚恳的态度,让家长感到自己倍受重视和尊重。其次,要以诚恳的语言和家长交谈,不嬉笑怒骂、不冷嘲热讽。再次,面对家长时,不要居高临下和使用命令式的字眼。二是要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在解答家长的疑惑和给家长提建议时,一定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建设性和科学实用性。

⑷以情动人。用事实来说服家长;了解自己为学生做了些什么。

5、巧妙沟通。

⑴与教养型家长的沟通方法:尽可能的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主动地请家长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的倾听家长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⑵与溺爱型家长的沟通方法:老师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在谈话中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孩子的正确性,使家长在心理上接纳老师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从而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孩子,因溺爱而隐瞒孩子的过失。

⑶与放任型家长的沟通方法:首先、对这些家长的情况表示同情,并让她们注意孩子在家的表现,一有进步马上表扬,重新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重新树立孩子对家长的信心;其次、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在次、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⑷与粗暴型家长的沟通方法:冷静、沉着、宽容、理解。即家长指责时要克制,不要与其争执,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先倾听而后以动让家长知道你对孩子的重视来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

(二)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1、电话沟通。电话沟通是老师与家长不见面的沟通,要避免语言的随意性,说话要简练,不要讲空话、闲话。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告知家长此次通话的目的是什么。若被蛮横不讲礼的家长长时间通话困扰,要及时想办法挂断。虽然老师利用电话与家长沟通节约了家访时间。但打电话不能完全替代家访。首先,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其次,打电话的内容要受限制。

2、短信沟通。短信沟通快捷、灵活、不限时、限地、限人,可以随时组建一个以老师为中心的信息网与家长互通信息。所以,现阶段老师发短信与家长沟通,已成为一种首选的沟通方式。

3、家访沟通。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还能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状况。以便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因人施教,改变教育方法。家访注意的方法:⑴ 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⑵ 要注意自身的言行。⑶ 要注意倾听家长的述说。⑷ 要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⑸ 要廉洁。

4、面谈沟通。面谈沟通一般都是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而非需与家长交换意见时采用的沟通方式。面谈的形式:一是把家长请到学校面谈;二是去学生家与家长面谈,三是其他环境下面谈。面谈沟通要注意五点:①如果不需马上见面的事要给学生家长选择时间的余地。②要把谈的内容在与家长见面之前进行梳理。③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把情绪带到与家长的谈话中。④要把握与家长面谈的主导权,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师制定的教育方案。⑤对家长要有礼节礼貌。

5、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是学校、学生家长双方互动的过程,是相互交流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如何让传统的家长会改变面貌,开得有声有色,收到好的效果,主要有三点:⑴要明确召开家长会的目的。⑵要注意召开家长会的原则和方法。⑶要注意外表和谈话的技巧。

三、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一)对学生要具有同理心

1、含义:所谓“同理心”就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以对方的标准为参照来看事物,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其思想行为,了解其独特感受。

2、三个要求: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⑵要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⑶要让对方充分了解这种设身处地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案例分析:

3、反思:有关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教育失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沟通的理解太狭隘和不了解师生沟通的真正意义。而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源也在于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为一个绝对权威的角色,认为“我是老师,我自然是对的,我的教育是为你好”,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显然,这样的单向沟通是无效的,只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要具有慧眼识“体语”的能力。“貌合神离”、“口是心非”是师生交往、沟通过程中学生常有的现象;顺藤摸瓜、探明学生真正心迹的“蛛丝马迹”往往是学生表现出的体态语言;教师应学会一点“识人之术”,逐步具备对学生“明察秋毫”,独具慧眼识“体语”的能力。

1、能识破言不由衷的谎言。教师要识破学生是否在说谎,关键是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全面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再“察言观色”就会有十分的把握识破学生的伪装谎言。

⑴ 学生说谎的现象:第一种:摸摸嘴唇,摸摸鼻子,抠抠眼皮,眼睛不敢直视对方,多次把眼镜摘下来再戴上去等动作。第二种:说话结巴、口干舌燥、脸红、心跳加速、冒汗,频频点头等。第三种:抱胸、握拳、隐藏手、脚,不愿与老师正面相对,喜欢坐在桌椅隐蔽物后面,表情尽量保持镇定等。

⑵ 观察学生说谎的方法。以口语技巧相配合:第一、让对方有安全感。第二、让对方在得意忘形时露出马脚。第三、用“攻其不备”法。以营造环境相配合:邀学生到操场、校园等地方谈话,不给学生有任何建立心理防线的机会,再逐渐套出学生的真心话加以即时的分析综合。

2、会觉察心怀抵触的信号。由于学生对教师心怀抵触的强度不同,因而体态语表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早的发现这类信号。学生抵触信号的现象:①从眼镜上方窥视对方;用食指触摸或轻擦鼻子;装腔作势很优雅;身体动来动去,用脚擦地面或来回地踢等。②身体稍微移开,略以侧身对看教师;头部伸直、背脊挺立,双手交叉在胸前;望天花板;看手表;眼神直盯房门等时,说明抵触情绪较为严重。③头略往后低,鼻孔朝天,呼吸急促;握紧拳头插在口袋中;双手叉腰,双臂分开,双手抓住桌边等,表现出挑战姿态。

3、能判断认真思考的程度。教师发出的信息能否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这是师生沟通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思考可以从以下现象观察。

①学生在和老师谈话时,用一只手或双手撑着头部、身体向前靠,时有稍眨眼睛,说明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很感兴趣,且双方想法正趋向一致;若把一只手放在脸上,手掌把住下颚,食指伸到面颊上,其他手指放在嘴边,身体略向后移离老师远一点,说明学生对老师的说法持批判性的评估态度,或者有某种想法正与老师相反。

②学生与老师谈话时,头部倾斜、洗耳恭听,抓抚下巴等是让我考虑的意思。年龄较大的学生也采用这种姿态,伴随姿态的脸部表情是吊眼斜看。若学生思考时伴有大拇指,年龄稍大的有撕咬指甲、钢笔或铅笔的行为,说明学生心中正处在焦虑和内心冲突之中。

4、会捕捉接受合作的信息。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应一直观察学生的体态语,随时捕捉学生能否合作的信号来不断调整自身的言行,特别要注意学生已有积极合作的意愿时,又被老师“画蛇添足”式的言行加以破坏。

⑴ 学生能否合作的现象:①学生坐姿改变、全身重量移向椅子前端,并有充满希冀的眼神,则是热切愿意合作的信号。②学生的手放在脸边,这个姿势代表的意义很多„„。③在师生谈话时,当学生对话题有兴趣且越来越热衷,身体不知不觉地靠近教师,说话声调跟着提高时。

⑵ 透视学生体态语时须注意三点:①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体态语,必须注意口头语言与体态语是否一致,个别体态语与整个体态语是否一致。②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因地、因人、因时、因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③教师的心应该比一般人更细,观察力应该比一般人更敏锐,敏感度应该比一般人更高。

(三)会巧妙运用沟通艺术

1、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表达艺术。

⑴ 幽默。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在教学中,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幽默也可用来批评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幽默有时也用来补救教师在师生沟通中产生的一些失误。幽默有时还可以用来给教师自我解嘲,以弥补自身一些本来无法改变的缺陷。

⑵ 委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碍于情感而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往往效果不好,如果教师把话语磨去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学生听到话语时感到自己是在被老师尊重,学生就能从理智上、从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

⑶ 含蓄。在师生沟通中,有时因某种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达得太清晰直露,而要靠对方从自己的话语中揣摸,体会出里面所蕴含着的真正意思,这种“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手段就可称为含蓄。含蓄在师生沟通中常起的作用:一是曲表观点。二是巧避锋芒。三是暗示批评。四是美化语言。

⑷ 反语。师生沟通中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口头说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实意图恰恰相反,这时却反而还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所在。

⑸ 模糊。在与人的沟通中,有时因某种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时就可以采用模糊的口语技巧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当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事情的真相尚未了解清楚,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尚不明朗时,这时运用模糊的语言能给教师留下主动性和灵活性。模糊有时是为了照顾对方的自尊。模糊有时也是为了避开某些敏感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模糊不等于糊涂。糊涂者思路杂乱、逻辑不清,而使用模糊语者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语言本身也符合语法逻辑。

⑹ 沉默。教师有意识地适当保持沉默是一种重要的口语技巧。教师有意识的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办法。

2、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表达艺术。科学研究发现,人们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有70%—80%来自于视觉信息。师生沟通中的非言语交流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体态语的意义:第一,在沟通中,通过正确识别学生的各种体态语来洞察学生的心灵,就有可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第二,可以有效地运用各种体态语来传情达意。

⑴ 着装。适当的改变一下自己的着装还能影响自己的心态,以致使别人对你的看法也有所改变。

⑵ 眼神。眼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对对方的友好、重视、关心、注意等。眼神的不同状态也传递着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在师生沟通中,老师对学生的注视一般分为以下三种:严肃注视。关注注视。亲密注视。

⑶ 面部。①经常性的面部表情。②偶然性的面部表情。③尽量避免的面部表情。

人与人的接触谓之沟通 篇9

凡世间之事,有三点很重要,意识、心态和方法。

意识,就是对事情的认识,包括对事情性质的界定、重要程度的辨识、可行性的判定等。这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这件事情的影响如何,这件事该不该做,做了会有什么影响,不做又会怎么样„„这些都是意识的内涵。意识是作为的前提,它立足于眼光及见识,在多数情况下它让人感觉流于理论,但却不可或缺,在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意识依然存在,指导着人的行为。

而在“有效沟通”的课程中,更关注的是后二者。这是哲学中的方法论的问题。

沟通主要的手段是讲话,余世维博士在讲座中提出影响讲话的几个条件有:

1、技巧,(人都有技巧,只是愿不愿用就是了)。

2、态度,(要有强势,态度是沟通的筹码,如果你很强大,你的态度一定很强硬)。

3、知识,(我们在把东西讲给别人听时,要考虑到对方对这个东西理不理解,具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4、社会文化的背景,(像中国的酒文化,注意风俗文化的不同)。

首先是心态。《礼记》有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个道理可以大而化之,推而及之。

那么,心态的问题放到沟通上又是怎么说的呢?余博士说:“沟通的基本问题是心态,基本原理是关心,基本要求是主动。一个人心态不好,嘴象弹簧一样也没有用。”他在总结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容易犯的心态上的问题概括为三点:

1.自私

2.自我(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眼中只有自己)

3.自大(我的想法就是答案,关心你会不会想到别人,分三点:①注意他的状况与难处,②注意他的需求与不便,③注意他的痛苦与问题。)

在心态之上重要的是方法,也就是技巧。做任何事情,一昧地盲干撞的只是运气,而掌握其中的诀窍却往往事半功倍。生活就是实践,一切的实践都讲究技巧。

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讲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同,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讲出来的效果也往往不一样。撇开一些我们无法改变的背景,其实中间有一种技巧的东西在起作用。所以聪明的人会说话,会说好话,会好好地说话。写作的时候,我们有所谓的写作技巧,就是所谓的艺术手法的东西,而说话的时候,同样有着“修辞”手法。余世维博士在讲座中介绍了六种基本的方法:基本型,谅解型,提示型,直言型,警界型,询问型。

讲座中举了开会的例子以及日常交际中一些具体而微的例子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其实,这些都是具体的技巧,有些可以借鉴,有些可以启发,有些可以模仿,它们都建立在一个叫做经验的基础上。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成功是不可复制的。经验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中,它在指导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积累和修正。不过,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一切事情均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余博士总结道:“沟通是门学问,是人跟人的相处,本来没那么困难,都是我们这

化氛围里面常常扭曲了很多事情,弄的好像你觉的人跟人沟通很困难,其实不困难,是不正常的扭曲把我们的想法弄弯了,大家都这样想沟通就简单了。”总算是在“知易行难”的现实上的一点勉励吧。

沟通不是一种说服,而是一种感染、一种形象展示、一种言行一致的体现。学会沟通技巧,这

世界就会变的更美好,社会就更和谐,团队战斗力就会不断增强,事业就会更进步

有效沟通读后感

上一篇:宿管部部长申请书下一篇:拟建项目公示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