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

2024-10-13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通用9篇)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 篇1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

新技术、新项目因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等原因,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事先难以预料的情况。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一、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提出后,为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在开展新 技术、新项目之前,有关医师应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著作及文献,并收集、整理、写出书面综述或报告(附相关资料),制定各种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并提交科主任进行全科集体讨论。

(二)全科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参与人员包括科室正(副)主任医师,主治 医师、住院医师等,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认真讨论,并对讨论内容应有详细书面记录,其结果由开展项目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科教科。

(三)经全科人员讨论同意后,应详细填写《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并附 报告及相关资料送科教科,科教科对《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进行初审合格后,报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评估,经论证同意后,报请院长审批,院长审批后方可实施。

二、严格执行知情同意程序

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实行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制度。

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待病情,重点交代新技术、新项目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尊重患者及委托人意见,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

三、严格执行疗效的分析评价程序

对于新技术、新项目前,一经开展即应完善对疗效的评价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时期更加完善。

(一)认真记录病例资料,随访观察疗效。

(二)定期总结病例,与常规操作进行比较。

(三)检索文献、查阅资料,与其他医院进行比较。

(四)年终将本开展的新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上报。

(五)根据开展情况写出报告或论文。

四、建立新技术新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风险预警的实施进程可以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三个大的阶段。风险识别时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全面地分析以掌握其性质和特性,便于确定哪些风险应予与考虑,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这个阶段是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工作;风险估测是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的研究,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工具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这个阶段工作是风险分析的定量化,使整个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风险评价是根据专家判断的安全指标,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

五、报告程序及处置

一旦发生紧急意外情况,立即启动风险损害处置预案。经现场经治医师采取补救后仍难以处理时,立即上报上级医师及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处或院领导。得到指示后,还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出现后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 篇2

随着近几年农信社贷款业务的不断拓展, 涉及的关联企业不断增多, 企业的关联关系日趋复杂, 而关联信贷风险也已经日益突出。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不断发展, 改变了农信社对单一法人企业贷款风险的控制方式, 增加了风险防范的难度, 为目前农信社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二、农村信用社关联企业表现形式

通常情况下, 关联关系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一是集团企业形式, 主要是由集团的核心企业及所属子公司构成, 是由其母公司分级授权、控股对其子公司施加影响的一种关联形式。二是合作经营形式, 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的规定, 经营活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或个人共同投资形成的企业, 一般按照投资的比例决定投资权的大小, 主要是企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之间相互投资参股组成。三是同一法人代表,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法人代表为同一个人, 这些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均能够被法人代表所控制。四是亲属关系关联, 是指关联企业的法人代表为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或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受到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 农村信用社关联关系主要表现为后三种, 集团企业形式的关联关系较少。

三、农村信用社关联企业信贷风险介绍

关联企业风险在农村信用社时常发生, 其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 产权缺位风险

在家庭型集团企业中, 其关联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纽带是依靠关联自然人建立的。核心企业向关联企业委派自然人, 如主要是亲属, 作为关联企业的经营者, 从而具有对关联企业的支配性和影响力。虽然几家公司在法律上相互独立, 但事实上这种法律意义上的独立产权关系形同虚设。在这种明显缺乏监督制约的治理结构下, 必然导致关联企业之间财务体系的交叉和混乱, 增加贷款风险。

(二) 信用膨胀风险

表现为企业集团不断成立关联企业, 多头开户、多头贷款, 资金规模难以控制。关联企业资金来源多元化和企业资金使用权的高度集中, 使农信社难以确定关联企业的贷款规模, 甚至贷款总额远远超过其正常生产周转需求, 造成企业集团整体的信用膨胀。同时, 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关联企业信息, 农村信用社在对企业授信时, 如果没有考虑其他金融机构的标准, 而只是依据自己的标准对企业进行授信, 那么容易造成每个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的总和远大于该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 产生信用风险。

(三) 资金挪用风险

表现为关联企业之间资金调拨频繁, 贷款用途难以监督。调查中发现, 由于关联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交易行为, 农信社很难掌握贷款的实际用途, 对贷款的跟踪监测流于形式。

(四) 担保虚化风险

担保虚化主要表现为关联企业之间借款相互担保, 看似担保手续合规合法, 但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利益相互联系, 实则掩盖了贷款风险, 使农信社的担保措施形同虚设, 一旦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 将形成贷款的连锁风险, 担保也将无从追索, 直接给农信社贷款带来损失。

四、利用IT技术预防关联企业信贷风险

关联企业内部股权关系复杂, 且之间存在着许多跨区域进行的关联交易行为, 加之关联企业信息的识别和获取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来存储农村信用社经营辖区内关联企业的详细信息, 从而实现对关联企业的统一管理。每家信用社指定一名信贷管理人员作为关联企业的负责人, 负责对关联企业的关联关系信息、财务报表信息、经营状况信息、借款金额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录入系统, 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负责。最后市联社汇总分析这些信息, 并且分析其中采用的相关数据指标, 从而为辖内网点办理相关业务时提供决策依据。

(一) 关联企业信息系统介绍

关联企业查询系统是农村信用社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全市关联企业信息进行实时查询的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 利用java和DB2数据库技术构建。系统实现了全市农村信用社关联企业信息共享, 使客户经理可以准确查询贷款企业关联情况, 为贷款审查和贷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而避免发放多头贷款, 切实降低信贷业务风险。关联企业查询系统分四个功能模块:

1. 企业信息维护模块。该模块用户为管理员用户, 该模块包括:新增企业信息、修改企业信息、删除企业信息、查询企业详细信息等。

2. 初步信息查询模块。

该模块通过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公司名称、公司证件号码、或身份的任何一个字段, 即可在关联企业信息库中将该搜索字段的所有身份信息查询出来。此功能主要针对:当一个贷款户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时, 客户经理不知道其详细信息, 通过初步信息查询, 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等字段进行初步查询, 查看该贷款户是否存在关联企业信息。

3. 关联企业详细查询模块。

该模块通过决策人姓名或其配偶信息、公司名称、公司证件号码、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股东或其配偶的任何一个字段, 即可在关联企业信息库中将该搜索字段的所有关联企业信息查询出来。

4. 按股东查询信息模块。

该模块通过股东姓名、股东身份证号、股东配偶姓名、股东配偶身份证号的任何一个字段, 即可在关联企业信息库中将该搜索字段的所有信息查询出来。

(二) 利用关联企业信息系统预防处置信贷风险流程

关联企业信息系统上线后, 辖内各网点随即对各自掌握的关联企业信息进行数据录入和维护, 实现关联企业信息在全辖共享, 并更新了企业贷款的发放流程, 将关联企业因素纳入到贷前调查、贷款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 制定关联企业贷款管理制度, 可以有效的预防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发生。

在贷前调查阶段, 当客户提交贷款申请时, 客户经理查询关联企业信息系统, 查看该企业客户是否存在关联企业, 如果不存在, 按照一般客户贷款流程进行处理。如果存在关联企业, 调查其关联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财务状况及信用状况, 并及时更新关联企业信息系统。如果其关联企业存在本社有不良贷款的, 对当前客户停止贷款受理, 并以此为契机, 进行贷款催收;如果其关联企业不存在不良记录, 调查人提出对企业客户及其关联企业的处理意见, 并上报审批人, 审批人通过后, 召开待审会, 并按照正常贷款流程进行处理。

在贷后管理阶段, 不仅对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信息进行跟踪, 而且要实时查看关联企业信息系统, 关注该企业是否存在关联企业。如果存在, 则将借款企业和关联企业一起纳入贷后管理, 定期对借款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进行风险评估, 并将借款企业及关联企业的变动情况在关联企业信息系统中及时更新, 一旦产生信贷风险, 及时进行处置。

(三) 利用关联企业信息系统预防信贷风险流程成效

关联企业上线运行一年多以来, 通过各网点实地调查和信息维护, 关联企业信息库中共积累844条关联企业信息, 6608条关联人信息。在办理企业贷款业务时, 通过关联企业信息共享, 成功预防100笔左右的风险贷款。同时, 在贷后管理时, 根据掌握的关联信息, 预防大量关联交易的发生。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农村信用社关联企业的表现形式、关联企业风险的特点, 剖析了关联企业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IT技术建立关联企业信息系统, 将关联企业信息在辖内各营业网点进行共享, 并将关联企业因素纳入到贷前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 制定了利用关联企业信息系统预防信贷风险的流程, 从而有效预防处置关联企业信贷风险。

摘要:企业关联关系的复杂化, 改变了农村信用社对单一法人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方式, 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本文提出了利用IT技术, 建立关联企业信息系统, 实现辖内营业网点关联企业信息共享, 并将关联企业因素纳入信贷管理的全过程来达到预防关联信贷风险的目的。关联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 切实降低了关联企业信贷风险, 使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

0 引言

加强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各施工单位和整个经济、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风险管理能为各施工单位提供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能促进其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能促进其经济效益提高,并保障其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风险管理有利于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组合,有利于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及其不良后果,有利于创造出一个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的社会环境;最后,风险管理能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对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进行完善的风险管理,可以对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预控,尽可能减少风险的不利影响,甚至转化为有利影响,保障项目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概述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立项,各种分析、研究、设计和计划都是基于对将来情况的预测之上的,基于正常的、理想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之上的。而在实际实施以及项目的运行过程中,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产生变化,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些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中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人们将它们称之为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研究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的存在、发生、发展直至形成风险损失的过程,对深入认识风险、有效的控制风险有重要意义。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1 风险因素 在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风险是由于在建筑企业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决定的。如某建筑企业工程,工期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在建筑企业工程建设中,存在气候、地质、新技术、设计考虑的条件与现实施工条件的差异等不确定风险因素影响所导致的。

1.2 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是指风险因素可能诱发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如异常的气候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某建筑企业工程在施工中发生持续高温、雨季延长、特大暴雨、特大洪水等风险事件。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不等同于风险已经发生。风险事件发生后是否产生风险,取决于风险事件对建筑项目建设目标的影响方式。

1.3 风险损失 风险损失是指发生的风险事件所引起的对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影响。风险事件发生可能导致对建设目标的影响,从而形成风险;也可能风险事件虽然发生,但并未对建设目标产生影响,并不导致风险。

2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与风险分析除具有上述系统特征之外,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还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2.1 客观性与必然性 在项目建设中,无论是自然界的风暴、地震、滑坡,还是与人们活动紧密相关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不当造成的风险损失,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它们的存在与发生就总体而言是一种必然现象。从认识论角度看,自然界的物体运动及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也表明项目风险的发生是客观必然的。风险的客观必然性表明它的存在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之外,项目风险的发生,无论其范围、程度、频率,还是形式、时间都可能表现各异,但它总会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现其存在,是一种必然会出现的事件。随着人们对项目风险认识的深入,各种项目风险在经过无数次的分析考察后,就会发现或接近发现各种项目自身的运动规律性。项目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是从全面地、长期地以大量项目风险事件为总体来进行考察的观点而言的。

2.2 不确定性 项目风险事件发生和导致的后果往往是以偶然的和不确定的形式出现的。项目风险何时、何处、发生何种风险及程度是不确定的。前者是指风险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它反映了风险存在的趋向性。后者指一方面项目风险事件存在的不确定性是由于项目风险事件的存在受各种风险因素包括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支配,在一定的条件下,虽然存在,但不一定发生;另一方面,同性质的项目风险事件在不同的事件、地点发生所造成的损失规模及后果也是不确定的。

2.3 项目风险存在与发生的可变性 项目风险存在与发生的可变性是指项目风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变的特性。一方面,随着人们辨识风险、认识风险、抗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范围和程度及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强了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这是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基础。

3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的处置

风险处置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风险的损失控制、风险的自留、风险的回避,风险的分散,风险的转移和风险的利用。

3.1 风险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全面的清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导致损失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后减轻损失的严重程度。所以,损失控制的基本点是预防损失发生和减少损失的严重程度。相对于其他的工具和方法,损失控制更积极、合理、有效。风险的损失控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即预防损失;二是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即遏制损失加剧,设法使损失最小化。

3.2 风险回避 风险的回避主要是中断风险源,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种种。所以避免风险的主要优点是将出现损失的概率保持在零的水平,并消除以前曾经存在的损失出现的机会,简单易行,经济安全。

3.3 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担集体风险的目的。对建筑企业而言,一般采用的都使广种博收、多承揽项目的方法来避免在单一项目上的过大风险。但这种方法同样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多个项目各自的风险程度要适当。高风险项目和低风险项目适当的搭配承揽,以便在高风险工程失败时,通过低风险项目能够弥补部分损失;二是项目的组合数量要适当,量力而行是很重要的。项目过多大有贪多嚼不烂的味道。反而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拳头太分散,力度肯定不够;资源太分散同样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收益。

3.4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这样的做法有时是无意识的,即事前并未曾预测到,不曾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导致最后只能自己承担;但有时也是决策者的主动选择,在做好充分的处理风险的准备后,有意识、有计划的将风险留给自己的一种选择。

3.5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风险处置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当企业无法通过其他的方法化解风险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保护自己。风险转移是将自身的风险转移给别的企业承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建筑企业而言是风险的事情,对别的企业也一定是风险。因为企业的状况不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待风险的态度也不会相同。对本企业是风险的项目也许在别的企业身上就会是一种机遇。

3.6 风险利用风险包括纯风险和投机风险。纯风险只能对企业造成损失或不造成损失。而投机风险则既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提供谋利的机会。风险的利用往往伴随着很大的危险,一不小心可能就会使企业不能自保,但如果成功将会获得很大的收益。可以利用的风险可能是政治风险,可能是经济风险,也可能是自然风险、管理风险等等。这些风险都要视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卢有杰,卢加仪.项目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郭峰.工程项目管理.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处置 总 在资金管理方面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规范应对重大风险事件行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对 总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 正常医疗秩序,依照《会计法》、《 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和《 集团风险管理策略及重大风险应对方苯》等相关法规的规定,结合 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资金管理重大风险事件(以下简称重大事件)是指因下列事件的发生而导致的 出现超能力支出、资金运作不畅入不敷出、:融资能力不足、筹资结构不合理等情形,无法预期或难以预期并对 正常医疗经营可能产生严重影响需要立即处置的事件:

1、资金决策不合理,如贷款、货款回收率低、库存积压、短贷长投一资金预算不合理等;

2、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制度不完善,疏于管理;

3、审批、支付流程不规范;

4、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违规、、违法占用资金,数额巨大;

5、水灾、火灾一地震及盗窃等事件的突然发生;

第三条 处置机构重大事件的工作原则

(一)坚持快速、高效、稳妥和低成本的原则。发生重大事件,要及时掌握情况。果断采取措施,坚持快速高效、依法有序、积极稳妥进行处置,尽可能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和蔓延,防止重大事件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不良影响。

(二)坚持积极主动、部门协作的原则。在处置重大事件过程中,涉及单位部门应积极主动,相互配合,:应当严格遵守处置工作纪律。

第四条

管理机构设立

成立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由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同时要在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第五条

管理小组职责

(一)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

(二)及时向 上一级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委员会报告事件的相关信息;

(三)召集紧急会议,分析、研究事件的有关信息,在职责范围内制定相关处置方案,严密组织、协调、落实有关处置方案。

第六条

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设立在 财务科,主要职责:

(一)收集、整理、上报有关信息资料,向管理小组汇报重大事件的相关情况:

(二)按照管理小组的要求组织召集相关会议:

(三)向有关部门通报重大事件信息:

(四)对重大事件提出具体处置建议:

(五)督促、检查、指导各有关部门落实应急措施;

(六)收集、保管并于事后移交有关档案;

(七)提出修改预案的建议:

(八)完成管理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建设预警系统机制,由管理小组统一领导,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总控和动,态指标监控,判定预警风险事件的级别,为有关部门采取进一步的预防和处置措施提供依据。预警系统主要内容包括:

(一)全面预算管理总控,即按照全面预算控制项目考察变量范围,以及可能会引发重大事件的因素。

(二)动态指标监控,即反反映被监测对象风险程度的各类指标(如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货款回收率、、已获利息倍数等)。第八条 建立重大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一)各分、子发生重大事件,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

(二)信息收集和报送应做到及时、客观、全面、准确。信息报送可通过电话口头初报,随后通过传真、计算机网络等载体及时报送书面报告和现场相关资料。

(三)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主体名称、地点、时间;

2、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危害程度、可能涉及的金额及人数,影响范围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3、事态的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

4、己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拟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5、其他与本事件有关的内容。

第九条

重大事件按照《 集团风险管理策略及重大风险应对方案》进行分级。一级风险事件由管理小组处置管理,并上报 财务部;二级风险事件由 管委会处置管理。

第十条 重大事件处置完毕后,要认真进行评估与总结。一是组织开展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认真分析引发事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专门报告;二是根据事件处置过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有关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视情况提出修改完善本预案的意和

议。

第十一条 重大事件处置完毕后,对参与处置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参与处置工作不负责任、办事不力、、扯皮推诿,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依法追究其责任,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十二条 重大事件处置完毕后,要根据有关规定对重大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

第十三条 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期间,管理小组办公室应集中掌握管理小组成员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管理小组力、公室全体成员及有关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并确保24小时畅通。

第十四条 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期间,和上级领导机构要保持必要联系,确保文电运转的高效、迅速、准确。第二章

重大事件处置方案

第十五条从重大事件发生动因看,主要涉及到制度是否完善、决策是否合理、操作执行是否规范三个环节,可能造成企业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筹资决策不当,资金调度不合理;从重大事件影响来看,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超能力扩张,资金运作不畅入不敷出、融资能力不足、筹资结构不合理的风险。

第十六条重大事件处置原则“防治兼施、以防为主”,鉴于此,财务部门要采用以下应对措施:

(一)事前遵章守纪,积极防范风险发生。

1、严格按照《会计法》、《 全面预算管理办法》《会计业务务规范》及本公司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指导规范全公司会计核算,保证合并会计报表全面、完整、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严格执行 报账审批制度,做到严格审核规范操作。对每笔业务从内容是否完整、票据是否合法、审批流是否合规等方面严格细致审查其真实合法性,在支付环节进行二次审核,现金支付、支票填写做到认真仔细,保证每笔业务不出差错。

3、严格遵守财经管理制度,在主要岗健设立双岗双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出纳岗位实行印鉴章分离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财务印章;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结算中收付业务,设立操作岗位和审核支付岗位,保证每笔业务不出差错;用于网银业务操作的计算机,专机专用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密钥存放及使用,保障电脑安全稳定运行;每日盘点库存,做到日清月结;及时与银行对账,账实相符;设立票据登记簿,严把票据审核不出差错;同时,杜绝大额现金支付;要对库存资金采取不定期核查制度。

4、严格执行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量入为出,节支降耗。实时关注财务指标变动,及时掌握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 大额资金管理办法来执行。设立贷款登记表,随时掌握还贷情况,遇到资金紧缺时及时与领导沟通,早谋划早动手,提前筹集资金,按期付息还贷,保证资金链有序衔接。

(二)事中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应对重大事件风险,把风险带来损失降到最低。

1、关注指标,如某月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货款回收率四项指标中其中一项达到一级风险值上生,及时查找原因,管理小组要及时解决;如某项指标达到二级风险值日,应及时上报上级单位。

2、在帐务处理和报表编制上,出现数据差错,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及时报送经理层,避免决策偏差。

3、对于大额资金利用网银支付的,网络出现异常。要及时停止支付并与银行联系,落实资金是否支付,网络是否安全,及时维护网络安全稳定。

4、对于因决策失误、资金使用不合理、筹资结构不合理,产生资金运作不畅入不敷出、融资能力不足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经理层,同时采取措施,及时调整资金预算,控制资金支付;对于资金使用不合理业务,争取最大限度追回,对于可预见损失,把损失降到最低;对于筹资结构不合理,认真分析资本结,对于高风险筹资采取规避措施。

(三)事后全面、深入剖析,差漏补缺,追究责任,健全制度。

1、风险事件发生后,所涉及部门、人员要认真总结分析,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补充完善资金管理风险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 篇5

为进一步加强医医保局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保障医疗保险稳健运行、稳步发展,坚持风险防范优先和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全面落实医保信息科技基础工作规范,合理部署和利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加快构建完备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保信息科技风险,特制定医保局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一、总则(一)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医保局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保障医疗保险业务稳健运行、稳步发展,坚持风险防范优先和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全面落实信息科技基础工作规范,合理部署和利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加快构建完备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信息科技风险,特制定本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二)工作原则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治理机制,实现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稳健运行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龙泉驿区医保局社保基金计算机业务发生的重特大信息科技风险事故。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区医保局成立计算机社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作为应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议事、决策、协调、处置机构。

(一)计算机社保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1、计算机社保信息科技风险领导小组组成。区医保局成立“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医保局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及辖属机构社保基金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等工作。

2、计算机社保信息科技风险领导小组的职责:(1)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相关科室对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及后续工作的汇报,及时总结和分析有关计算机科技信息风险管理的重要信息,及时调整防范措施。

(2)稽核审计部门明确信息科技审计专职岗位,负责区医保局及各业务部门计算机信息科技审计稽核工作,定期组织信息科技审计培训,加大信息科技审计稽核力度。

(3)区医保局设立信息科技安全监管网络系统,加强对区医保局机房基础设施安全监控,同时也将机房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检查范围。

(4)配备一名业务技术过硬,熟练计算机系统,并能够胜任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水平。定期组织科技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评估、审计和控制能力。

(5)完成社保基金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构建计算机社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1)在原信息科技基础工作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适应科技风险管理的需要。

(2)定期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分析和完善,增强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3)建立起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监督、审计工作流程,规范信息科技风险监督、审计稽核行为。

五、社保计算机科技信息风险突发事件的报告(一)突发事件报告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最先获悉社保基金信息科技风险突发事件发生信息的部门或机构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按规定报告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

2、准确性: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

3、规范性:报告内容要合乎有关要求。(二)事件发生的主要内容。

1、事件涉及的机构名称、地点、时间。

2、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类型、等级、可能涉及的金额 及人员,损失程度,影响范围等。

(三)事件报告的一般程序。根据事件的性质,及时上报。

六、社保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分类及上报程序(一)系统风险,因主机故障而产生的业务交易堵塞,信息 科技风险安全员或前台营业人员及时电话上相关部门,并采取 相应的应急措施。直管部门根据事件情况,判断事件类型,采取 对应的应急措施。

(二)监控风险,因监控软件存在缺陷,而造成业务无法办理,信息科技风险安全员或前台人员应及时电话上报,采取相应措施,恢复系统监控。

七、应急晌应及启动

(一)根据事件类型,由社保基金信息科技管理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二)重特大系统事故,由本单位根据事件类型,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重大监控风险,由营业网点相关人员上报,根据事件类型及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八、后期处置

(一)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做好组织、协调 工作,恢复正常营业秩序,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正面宣传 报道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口向。

(二)评估与总结。事件结束后,依照专业、权限和有关规 定组成专项调查组对事件及处置工作进行及时调查,评估与总 结,事件发生责任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三)对事件的调查应当及时、准确,要查清事件的性质、原因和责任,总结教训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调查结束后,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逐级上报。

九、保障措施(一)通讯保障

1、区医保局与市医保局及事件发生地政府职能部门保持必要的联系,并建立信息风险共享平台。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 篇6

88号文)深度解读

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是《预案》的总体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预案》从风险监控、预警、响应、重整、评估、处置和保障等多个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和安排,笔者总结概括为“一个意义、三大原则、四项内容和一处亮点”,下面做具体阐述。意义:《预案》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一环

(一)一脉相承,《预案》是政府债务管理政策演进的自然结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未来几乎所有改革的逻辑起点,其中第五项内容专门阐述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涉及三个方面: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特别提到“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中规定,“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是我国债务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用一整个章节来阐述,具体要求是“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各级政府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是财政部的工作总结和计划,对于切实做好2016年财政改革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要求,特别提到“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综合运用各类风险指标,评估各地债务风险,并对高风险地区进行预警,指导督促地方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综上所述,《预案》的出台,是落实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财税改革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一系列文件的自然延续,是中央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具体部署和应急指南。

(二)水到渠成,《预案》是落实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

2015年,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改革元年。这一年中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清理核实2014年末地方政府存量债务。201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4万亿元,债务率约为86%,低于100%的风险警戒线,风险总体可控。(2)确定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015年8月,国务院报送《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此次提请审议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是16万亿元。(3)发行2015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015年全国人代会批准的年初预算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总额度6000亿元,总计发行地方债3.84万亿。(4)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2015年,财政部向地方下达置换债券额度3.2万亿元,主要用于偿还当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本金。将地方融资成本从平均约10%降至3.5%左右,预计将为地方节省利息2000亿元。

总体来看,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在限额管理、存量债务置换、规范举债融资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风险总体可控。但面对局部地区偿债能力弱,债务率超出警戒线,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等现象,亟需中央出台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政策,及时避免债务风险事件的发生。鉴于此,迫于现实的需求,《预案》的出台完善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链条上的关键一环。

原则:落实《预案》需坚持的三大基本原则

(一)分级负责 省级政府对本地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负总责,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按照属地原则各负其责。这与43号文中提到的地方政府举债主体相一致(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适度举借债务,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43号文提到“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在《预案》中继续得到了体现,中央有指导的义务,不承担救助的责任,即“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的指导”。总结分级负责的原则,可简单表述为“中央不负责、省级负总责、省以下各负其责”。

(二)及时应对

防患于未然,是中央出台《预案》的初衷和指导思想。因此,对于风险的及时应对,需要坚持(1)预防先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预防和应急处置相结合。(2)严格监控。加强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监控,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妥善处置风险事件。(3)机制保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设立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风险事件应对工作。

(三)依法处置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应当依法合规,尊重市场化原则,充分考虑并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从《预算》的编制就能集中体现出法治的精神,《预案》所涉及到的法律和法规非常多,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内容:《预案》所涵盖的四项重要内容

(一)明确适用范围和组织机构

《预案》适用范围分为两大类四小类,分别是(1)纳入限额管理的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尚未置换为政府债券的存量政府债务;(2)清理甄别认定的存量或有债务,包括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预案》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设立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作为非常设机构,负责领导本地区政府性债务日常管理。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的组长,财政部门承担办公室职能。相比当前债务管理的混乱现状,这样的组织机构安排,规格提升、分工明确、统筹协调功能也大大增强,是中央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意识的体现。

(二)建立四级风险事件响应机制

按照风险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将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划分为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特大)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风险事件,都制定了不同的量化指标相对应,便于风险的有效识别。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监测主体为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政府。

对于风险化解的责任主体而言,市县政府是风险防范和化解的主体。对Ⅳ级、Ⅲ级债务风险,主要由市县政府立足自身化解;对Ⅱ级、Ⅰ级债务风险,除上述措施外,省级政府可依据市县政府申请予以适当救助。当地方政府出现极大风险时,中央政府可适当指导。如此风险化解的层级安排,能有效地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风险。

(三)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处置

根据依法处置的原则,《预案》严格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区分不同债务类型,分类提出债务违约处置措施,明确地方政府偿债责任,实现债权人、债务人依法分担债务风险。具体包括:(1)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依法承担全部偿还责任。(2)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债务。根据债权人是否同意在规定期限内置换为政府债券,分两种情况处理。对于债权人而言,将高利率的债务置换为低利率的政府债券,会涉及到大量的利润损失。因此,此类债务的分类处置,必将引起债权人、债务人和政府之间新一轮的博弈。(3)存量或有债务。明确规定,此类债务不属于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不承担偿债责任。对于担保债务,仅依法承担适当民事赔偿责任,最多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对于存量救助债务,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救助,但保留对债务人的追偿权。(4)新发生的违法违规担保债务。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施行以后,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承诺的债务,参照存量或有担保债务依法处理。

(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责任追究机制的启动:发生Ⅳ级(一般)以上债务风险事件后,应当适时启动债务风险责任追究机制,地方政府应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行政问责;银监部门应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责任人员依法追责。

责任追究机制的核心,是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处置纳入政绩考核范围。《预案》中规定的责任追究力度大,并对责任人进行跨任期追究,这对于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具体内容是:对实施财政重整的市县政府,视债务风险事件形成原因和时间等情况,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属于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举借债务形成风险事件的,在终止应急措施之前,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不得重用或提拔;属于已经离任的政府领导责任的,应当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

亮点:财政重整计划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对的一剂良方 《预案》在明确预警、监控、分类和分级响应等风险预防工作外,对于一旦发生的债务风险事件,也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风险解决流程,这是《预案》中的一大亮点,即财政重整计划。财政部表示,对于债务高风险地区实施财政重整,是地方政府债务应急处置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实施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计划必须依法履行相关程序,保障必要的基本民生支出和政府有效运转支出,通过实施一系列增收、节支、资产处置等短期和中长期措施安排,使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相一致,恢复财政收支平衡状态。《预案》规定了财政重整的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拓宽财源渠道。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大清缴欠税欠费力度。落实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加政府性资源收益。可暂停部分财税优惠政策,待危机解除后再行恢复。二是优化支出结构。除必要的基本民生政策支出和政府有效运转支出外,本级政府其他财政支出应当保持“零增长”或者大力压减。主要通过压缩基本建设支出、压缩政府公用经费、控制人员福利开支、清理各类对企事业单位的补助补贴、调整过高支出标准、暂停土地出让收入各项政策性计提等六个方面,优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

三是处置政府资产。指定机构统一接管政府及其部门拥有的各类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资产、国有股权等,结合市场情况予以变现,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

四是申请省级救助。主要措施有代偿部分政府债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免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配套资金等。待财政重整计划实施结束后,由省级政府自行决定是否收回相关资金。五是加强预算审查。实施财政重整计划以后,相关市县政府涉及财政总预算、部门预算、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政府债务等事项,在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同时,必须报上级政府备案。

六是改进财政管理。相关市县政府应当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妥善安排财政收支预算,严格做好与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政策措施的衔接。

总体来看,上述六大财政重整计划,包含了开源、节流、处置资产和申请救助等四项债务偿还应对策略,还有加强预算审查和改进财政管理两项保障措施。上述财政重整举措中,前三项是实施财政重整计划的相关市县政府的自我救赎,第四项申请省级救助是通过外部途径解决,这体现了《预案》分级负责的原则。同时,如果地方政府在实施前三项财政重整计划后,尚未能化解债务风险,实质上表明该地方政府已经财政“破产”。小结与前瞻

《预案》的出台,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从《预算法》修正案颁布至今两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预算管理改革成效显著。然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财税体制改革任务,还有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两项工作进展缓慢,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即协调好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相匹配的问题。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 篇7

一、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1、项目实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质量与安全风险

质量与安全是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管理内容,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不仅给伤者本人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将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轻则罚款、通报批评,重则停止市场活动,降级甚至吊销执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2)项目施工管理风险

总包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时由于工程工期较紧,分项工艺较多,工序较繁杂技术难度及要求高,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而造成风险。

(3)项目经理作为对施工项目全面负责人,其素质、能力往往是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果项目经理的管理与指挥组织能力不足或缺乏职业道德,那么项目的顺利实施及赢利就可能会大打折扣,从而给项目管理带来风险。

(4)材料价格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60%—70%以上都是材料成本,任何一种主要材料的大幅波动都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影响。

2、项目竣工阶段存在的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又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3、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防范策略

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防范的前提是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在具体的防范控制中有以下几个策略:

(1)风险回避策略

为预防项目立项阶段所面临的业主风险,在投标报价前,认真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如果发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限度,及时终止项目以规避风险。

(2)风险降低(减少)策略

有效降低(减少)风险,着重把握好两大环节:

a、项目施工过程中这一环节。把握这一环节首先要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为依据,结合施工项目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可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相互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按照所选定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生产资料费用的材料、人工、机械施工现场管理费用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

一是降低材料成本。

由于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70%,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因此,必须对主要材料实行限额领用,根据施工预算严格控制,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班组结算,节约给予奖励,促使施工班组合理使用材料,避免损失浪费。

另外必须健全收料制度,实行三级收料。材料进场,先由收料员清点数量,记录签字;然后由材料保管员清点数量,验收登记;最后由施工人员清点并确认。发现数量不足或过剩时,由材料部门解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收发料中的数量短缺和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发生。合理组织安排材料的进出场,根据定额与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确定合理的材料进出场时间,避免材料的毁损以及增加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用。

二是降低人工及机械费用。

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励制度;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性用工与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例。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面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并避免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使用费用。

三是降低施工管理费用。

施工管理费中开支较大的是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与业务招待费。项目开始实施时,根据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精简管理人员,严格出差审批手续。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实行事前报告和事后审批制度,以达到降低管理费用开支的目的。

b、项目施工完成后这一环节。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狭窄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收取。其次,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部根据实际工程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二、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施工或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紧急情况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项目部特意制定了相关应急情况预案及处理程序。

1、主要应急事件

(1)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造成的人员伤亡;

(2)火灾、爆炸事故;

(3)集体食物中毒与中暑、施工中毒与窒息事故;

2、应急事件预防及处理程序

(1)火灾事故应急

在施工现场和工作场所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消火栓、砂箱、灭火铲、担架等,在施工场地中有明显标识。工地供水管兼作消防水管,其供水量必须满足消防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明确。施工中要保持供水正常,必要时应设置消防水池。施工道路保持通畅,工地安全员要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应急小组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消防演练和培训,使之获得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

(2)人员伤亡事故应急

施工现场配备备急救箱1-2只,内置急救包等外伤急救医疗卫生用品及消炎镇疼药材。施工前对工程所在地120急救中心/就近医院、伤科医院等就近医疗机构地点、交通线路、联系电话了解清楚,打印张贴在安全宣传栏上。

培训:项目部对进场员工尤其农民工,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安全培训,做好三级安全教育,认真讲解“发生紧急情况急救措施和报告办法”和“本岗位预防事故的办法”,并做好记录。项目部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急救程序:

急救小组组长/副组长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就地组织员工及时抢救伤员至安全地带。

工地救护员对重伤员进行止血急救措施,全部伤员立即转送医院诊断救护。对伤亡人员立即转送医院,请求医疗诊断,提出结论。

现场警戒:保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负责警戒,保护现场,阻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以等待调查。

报告和沟通:项目部应立即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人员伤亡情况。请求协助。项目部按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单位规定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及善后工作。

恢复生产:

在应急领导小组主持下,应急领导小组其他相关成员和项目应急小组共同进行事故调查,经现场照相、访问、提取物证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应急小组调查结束后,可以发出生产指令。应急小组召开员工大会,通报事故情况,总结教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出下续工作的安全生产目标。

(3)集体食物中毒与中暑、施工中毒与窒息应急

项目部对全体进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认真贯彻项目部相关规章制度”。

宿舍卫生:工地员工宿舍通风良好,配置电扇,并保持清洁卫生,符合地方和企业文明施工要求。项目部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食堂卫生:员工食堂管理应满足国家、地方职业健康安全有关规定和文明施工要求。分公司、项目部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应急程序

急救报告:如果项目施工处发生集体中毒/中暑事件,事发点员工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项目部应急小组,应急小组有关成员应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组织处理。

中毒/窒息人员救治:应急小组应迅速将食物中毒、施工中毒与窒息人员转送医院救治,必要时求助120急救中心,请求救护车转送病人。

中暑人员救护:应急小组迅速将中暑人员护送至阴凉地带,服用防暑药品,平卧休息,食堂熬制防暑饮料送到救护现场;重症人员则立即送医院救治。

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后,应急小组应组织调查中毒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必要时请求局医院或当地医疗机构牵头作医疗鉴定和调查。

(4)自然灾害应急

气象信息的收集:暴风和暴雨季节,项目部均应设专人收集气象信息,做好记录,并张榜公布。

生产生活设施检查:如刮暴风,项目部要对生产生活临设加固处理,同时清理场内外排水沟道,保持畅通。

暴雨期间尽可能不安排混凝土连续浇注作业,如果施工必须,则应做好防雨措施(如随浇注随复盖)和施工缝设置预案。

应急程序:

用电管理:暴风和暴雨期间,要加强用电管理。期间除了必须的生活用电外,工地实施用电管制,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启动电源。

人员疏散:特大暴风、暴雨期间,工地停工,有组织的疏散到安全地。

应急突发处置预案 篇8

维护驻勤单位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制止一切扰乱、破坏秩序的行为,确保客户单位设施不受侵害,保护员工人身财产安全,是保安服务的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为了及时、妥善地处置各类突发性情况,确保一旦发生应急突发情况时,能真正做到指挥得力、组织有序、信息灵敏、处置得当,提高保安队(班)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客户单位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动产业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一节 处置原则

总的原则是发现要早,处置要好,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一)整体作战原则。应急突发情况发生后,驻勤保安队(班)必须在公司和客户单位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安员不得擅自处理重大应急情况。

(二)快速反应原则。处置应急突发情况,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边行动边报告,确保信息畅通,闻警而动,力戒反应迟钝,错失战机。

(三)因情施策原则。遇到原因、性质较为复杂的应急情况时,应坚持因情而异,因地制宜,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不可死板教条。

(四)密切配合原则。驻勤保安队(班)长是处置应急情况的指挥者和第一责任人,在确保所属保安人员拉得动、用得上的同时,要接受客户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调动、指挥,与客户单位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情况处置。队(班)长不在时应指定负责人。

(五)以人为本原则。牢固树立救人第一的观念,坚持把救死扶伤,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恪尽职守原则。面对突发情况,全体保安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挺身而出,尽职尽责,迅速赶到应急现场。对不听指挥,擅自离岗,甚至临阵脱逃者,一律严肃处理。

(七)自身防护原则。处置应急情况重在沉着冷静,不能盲目蛮干。要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伤害和风险作出准确判断,采取稳妥、科学、适度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因防护措施不当造成自身伤害。第二节 火险的应急处置预案

1.执勤人员发现可以控制的较小火险,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灭火器材将其扑灭,事后立即向保安队(班)长报告。

2.一旦发现火势较大无法控制的火险,第一发现人要沉着冷静,头脑清醒,立即向中控室和保安队(班)长报告,同时利用现有消防设备扑救,尽可能阻止火势发展。

3.中控值班人员监控到火险或接到报警后,要迅速报告保安队(班)长,按照保安队(班)长指令,向客户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报告情况。

4.保安队(班)长接警后,应边向客户单位领导报告,边紧急集合备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秩序。

5.火灾现场陆续蔓延扩大,保安队(班)长在征得客户同意后,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助,讲清火灾准确地点和程度并派人接应消防车辆。

6.保安人员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采取不同的方法灭火,并尽力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防止火灾扩大。

7.快速有效做好人员疏散工作。根据火场地形和房屋结构,立即打开安全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将火场区域内人员及时带到安全地带。

8.疏导人员、搬运物资、抢救伤员等自救行动时,要视情而动,注意自身安全,不能盲目蛮干,条件不允许时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防止二次伤害。

9.执勤人员和增援的保安人员要做好现场警戒工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灾区域,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

10.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11.灭火结束后,继续保护好现场,协助客户和有关部门做好火灾原因的调查和善后工作。

第三节 爆炸或其它危险物品的处置预案

1.巡逻人员或执勤人员一旦发现可疑爆炸物或其它危险物品时,首先保持沉着冷静,立即用对讲机通知保安队(班)长。

2.保护好现场,并进行进一步观察,在没有确定危险物品前不得声张,不需告知客户单位。

3.经细致观察确系危险物品后,执勤人不得私自进行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保安队(班)长用对讲机或电话通知客户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征得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后电话报警(110)。

5.通知应急小组成员迅速赶到现场,视情组织客户单位员工疏散。6.专业人员赶到后,要听从指挥,协助做好排险工作。7.设置警戒线,控制无关人员进入,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捣乱。

8.排险结束后,保安队(班)长应及时将事情经过、处置情况以及好人好事向公司管理部报告。

第四节 执勤区域被盗的处置预案

1.中控监视和巡逻人员,都要认真负责,力争第一时间能发现偷盗嫌疑人,及时制止被盗问题的发生。

2.执勤或巡逻人员发现正在偷盗的嫌疑人,在判明其未携带凶器的前提下,应立即当场抓获,连同证物送交客户单位或公安机关处理。

3.发现团伙作案时,应立即向保安队(班)长报告,若嫌疑人身带凶器不能蛮干,先好言相助将其稳住,机智灵活地拨打110报警,等候公安机关处理。

4.对执勤区域已经发生的被盗问题,无论是中控、巡逻、执勤人员,第一发现人必须立即报告保安队(班)长。

5.保安队(班)长接报后迅速报告客户单位主管部门,并带应急小组赶赴现场,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6.加强各出口人员控制,并视情组织应急小组进行搜捕,防止盗窃分子趁机溜走。

7.在征得客户单位同意后,向属地公安机关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和客户单位做好善后工作。

8.处理完毕后,将抓获犯罪嫌疑人情况,被盗情况以及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向公司报告。

第五节 一般突发情况处置预案

1.保安员执勤时与对方发生纠纷的处置:遇到按客户单位规定执勤,对方不理解无理取闹的,保安员要保持冷静,耐心劝解,争取对方理解;对态度蛮横、不听劝阻、胡搅蛮缠的,执勤保安要克制,避免和对方发生肢体接触,防止矛盾激化;对恶意伤人或动手打人的,要及时报告保安队长和客户单位领导,并将闹事者扭送公安机关。

2.聚众打架斗殴的处理:立即向保安队(班)长报告,劝阻打斗,劝散围观人群;保持中立态度,尽量保护自身安全;对方不听劝阻,事态难以控制时应迅速报告客户单位和公安机关,如有重伤者应打120或999电话求救;协助公安机关勘查打斗现场,收缴各种打架斗殴工具,辨认为首分子。

3.对醉酒滋事和精神病人闯入执勤区域的处置:进行劝阻或拦阻,让其离开保安目标区域;及时通知醉酒者和精神病人家属或工作单位将其领回;如有危害保安目标或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应马上向保安队(班)长报告,并视情打110电话报警。

4.对执勤区域内存放车辆着火的处置:及时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石棉毯将着火车辆火源扑灭;发现车辆漏油或油箱着火及时用沙土或干粉、泡沫灭火器将火源扑灭,并迅速撤离现场远距离现场监控;向保安队(班)长和客户单位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5.保安队(班)长对保安队员之间打架的处置:保安队(班)长现场发现队员打架应立即制止;不在现场接到报告后应快速赶赴现场制止;对因打架受伤的队员要亲自或派得力骨干陪同前往医院检查、治疗;分清责任,客观公正处理并做好思想工作,防止事态扩大;一般性打架事后应向公司管理部报告,有事态扩大的情形时,要边处理边向公司管理部报告,杜绝隐情不报或急情缓报。

第六节 楼内停电时的处置预案

1、国动产业园所有保安员,无论谁发现电力故障后,都要及时向带班班长报告,带班班长要立即通知工程部值班人员及时前往抢修。

2、派人值守办公室、值班室,耐心接待住户和商户询问,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防止与商户发生冲突,做好解释工作,稳定商户的情绪。

3、作好楼层的巡视检查,防止盗窃、火灾等事故发生,采取准备临时照明,防止顾客私自使用打火机等明火。

4、做好引导人员的疏散工作,严防有人制造混乱,浑水摸鱼,必要时关闭大门,维护现场秩序,指明安全通道。

5、检查电梯是否困人,如有人被关,按电梯困人应急处置预案进行解救。

6、做好记录,向上级领导报告。

第七节 电梯困人的处置预案

1、当接到有人被困电梯或通过监控系统观察到有人困梯或因突然停电引起电梯

困人时,应立刻报告监控室,察看轿箱的闭路电视或录象,确定困人的电梯编号、梯

内情况及所停位置;若不能通过闭路电视确定困人电梯编号及所停位置时,应派人到

楼层现场查找轿箱所停位置。

2、利用电梯对讲或其它方式,通知轿厢内的乘客保持镇静,并说明轿厢可能随时移

动,不必惊慌,与被困者保持联络,尽量安抚。

3、当现场应急人员无电梯操作证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带班班长报告,通知有

电梯操作证的保安员到达现场,并通知维修保养分包单位迅速赶到现场救人。

有电梯操作证的保安员,按以下步骤实施救援:

4、确认故障电梯号及该电梯所停层数(如N层),并通知乘客“救援在进行中”。

5、到停层的上一层(N+1层),用专用钥匙打开该电梯的厅门。

6、进入轿厢顶,将“检修开关”转到“检修”位置;注意:“检修开关”未转到“检

修”位置时不得关厅门,以免电梯突然运行。

7、关上厅门,按“上行”或“下行”按钮,将电梯轿厢在最近楼层平层。

8、将“门机开关”打开,用手盘动门机将门推开放人。

9、放人完毕,将“检修开关”转回正常位置。注意:此时要保持厅门为打开状 态。

10、将“门机开关”复位,关好厅门。机房操作手动放人程序:

11、如轿厢门处于半关闭状态,则应先将其完全关闭。

12、利用电梯对讲或其它方式,通知轿厢内的乘客保持镇静,并说明轿厢可能随时移 动,不必惊慌。

13、进入机房,关闭该故障电梯的电源总开关。

14、插入松抱闸手柄,并小心将抱闸撬开。

15、根据负载情况盘动飞轮,使电梯降(或升)至最近一层门口为止(由钢丝绳上油 漆标志确定)。

16、打开厅门及轿厢门放出乘客。

17、用手把门关好。

18、确认所有楼层电梯门锁好。

19、维持电梯电源切断状态。

20、放人完毕后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对故障电梯作进一步检查。

21、当被困者被救出后,须向受困人员赔礼道歉和询问是否有任何不适、是否需

要帮助和是否受伤等。若有人受伤,视伤情采取相应措施,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22、如属电梯故障应立即停止该电梯的使用。若故障在短时间内无法排除,有物业服务中心应及时在相关公告信息牌上和各楼层电梯厅门发出通知向受影响的办公人员(办事人员)进行告示,做好办公人员(办事人员)的解释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排和引导办公人员(办事人员)使用电梯。

23、对停止运行的故障电梯或在电梯维修时,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警示牌或警戒线。

第八节 交通事故的处置预案

1、国动产业园所有保安员,如发现交通事故后,立即报告带班班长,班长接报后,迅速赶往现场,查看客户受伤情况。在第一时间通知保安队长及保安部,保安部接报人员须及时将情况报上级领导(即为现场指挥)。

2、现场指挥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弄清事态原委。

3、现场指挥报告保安部经理,同时报物业部经理,并随时报告处理进展。

4、保安部经理接报并了解具体情况后,视情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同时报国动产业园高层领导。

5、如客户受伤严重,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联系国动产业园车辆将受伤客户送往医院救治。

6、客服人员接报后,立即通知客户所在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通告事件情况,并协助现场指挥控制事态。

7、保安人员接报后立即疏散人员,并以警戒带对事故区进行隔离,现场看守,以防误入,同时对肇事车辆严加控制,防止其逃逸。

8、现场指挥通知大门岗保安在120到达时,随车带领至事故现场。

9、如双方对事故责任存在异议,保安部须报110,由警方负责处理。

10、事故处理完毕后,由现场指挥或国动产业园安委会将处理结果报公司高层领导。

检修应急处置预案 篇9

大检修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编 制: 杨

审 核: 李文革

批 准: 李文革

安全环保部

二0一四年三月

1.编制目的

为确保大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和控制装置在检修作业、开停车过程中,突发火灾、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减少和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2.编制依据

本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以安塞华气LNG工厂《总体应急预案》为依据。

3.应急原则

3.1坚持抢救先救人后救物原则; 3.2重大火灾先报警后灭火原则; 3.3现场抢救确保自身防护原则; 3.4坚持控制态势损失最低原则; 3.5坚持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原则。4.组织机构

成立安塞华气LNG工厂大检修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突发事件时,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挥部为中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如厂长不在企业时安全总监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厂长和安全总监皆不在企业时,由生产厂长负责人全权代理厂长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 安全环保部。

组长: 曹学荣 厂长 副组长: 李文革 安全总监

欧华锋 生产厂长 马立俊 设备厂长 陈 栋 副厂长

成 员:

严利明 综合办公室主任 李新军 安全环保部副部长 张 兴 生产部副部长 闫忠贵 设备部副部长 丁晓东 装车站站长 陈肖阳 安全员 杨 宜 安全员 徐志国 工艺技术员 马 玉 工艺技术员 李国海 电气技术员 刘 祥 设备技术员 董少弟 设备技术员 高晓琴 后勤主管 汪 佳 管理人员 张馨丹 管理人员 郎小兵 一班班长 白海军 二班班长 姚振江 三班班长 张冬宁 四班班长 5.适用范围

本应急处置预案适用安塞华气LNG工厂在检修期间、开停车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事故)的应急处置。

6.风险分析

6.1 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检修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造成自身或他人伤害。

(2)设备:对设备出现的故障未能及时排除,达不到预期控制和维护效果,在开车过程中导致设备出现跳停。

(3)环境:检修作业过程中由于对周围环境相关信息不清楚,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造成较大的影响;消防通道不畅通,造成救援车不能及时进入现场救助致使事故蔓延扩大。

6.2潜在的危险分析:

1)主要影响环境的危害物料包括:甲烷、乙烯、丙烷、异戊烷和氮气等。其中,甲烷、乙烯、丙烷、异戊烷等甲类物料的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蒸气比空气重者,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 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存在空气污染。

原料气预处理单元的脱酸性气体工序中,吸收塔顶分离气和脱硫罐中可能积聚少量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属于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的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同时,硫化氢属于毒性为高毒的有毒物品,属于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2)存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包括:甲烷、乙烯、丙烷、异戊烷和少量的硫化氢等;循环水装置加药系统、除盐水系统和锅炉系统包括:硫酸、次氯酸钠、氢氧化钠和氨水等。(1)存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中甲烷、乙烯、丙烷、异戊烷和硫化氢均属于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物质,这些物质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爆炸。泄漏后发生事故的后果与泄漏量的多少和泄漏时间的长短有关。(2)存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硫化氢属于毒性为高毒物质,硫化氢在脱硫处可能造成积聚,造成人员中毒事故。(3)存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硫化氢、硫酸和盐酸和氢氧化钠等属于腐蚀性物料,因此存在化学腐蚀和化学灼伤事故的可能性。

6.3 最大可信事故及后果分析

(1)涉及到的甲烷、乙烯、丙烷和异戊烷等危害物料,均属甲类易燃物,若发生泄漏,遇点火源可引发火灾。这些 物料同时具有爆炸危险性,且点火能均较低若发生泄漏后暂未燃烧,在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极限时,遇明火、炽热表面或其他点火源极易发生爆炸事故。

而异戊烷的闪点低,液体又极易蒸发,其密度比空气大,一旦发生泄漏,大量物料气化,容易积聚在地面低洼处及地沟、管沟、下水道等处,且不易被风吹散,遇到点火源会立即发生爆炸事故。

(2)再生气加热炉属于明火设施,炉管在高温下发生烧穿损坏、原料气中的含硫介质造成炉管腐蚀损坏、炉管及弯头材质选错或连接部位有缺陷造成开裂损坏等均可能造成易燃易爆气体的泄漏,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燃料气带液可造成炉嘴结焦,风门调节不当可造成炉内混合气比例不当,采用人工点火可能出现误动作。这些因素均可能引起炉膛爆炸。

操作流程倒错,可能把系统的1.7MPa高压气导入炉管进气口,引起憋压,并造成损坏漏气。热媒炉燃料系统出现泄漏,且环境通风不良。

(3)吸收塔、再生塔、闪蒸塔等设备在不同压力下运转,在出现液位过低、联锁阀门失效等情况下,可能造成高压气串入较低压力容器,引发管线或压力容器破裂和可燃气体的泄漏,从而导致火灾、爆炸的事故发生。

(4)天然气液化工艺涉及的生产设备、管道等金属部件 在低温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收缩,在管道的焊缝、阀门、法兰、管件、密封及焊缝处,均可能出现液化天然气的泄漏和沸腾蒸发,如果泄漏情况不能及时控制,这些液化气体就会逐渐上浮,扩散至较远处,如果遇到潜在的火源,则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5)存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如吸收塔、冷剂分离罐、LNG收集罐和再沸器等。使用过程中,有因压力容器超压,而引发物理爆炸事故的可能,由此产生的冲击波和爆破碎片会严重威胁周边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若发生爆炸的压力容器内部是易燃介质,随物理爆炸大量从容器破裂处涌出,在现场大量的可燃蒸汽,迅速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扩散过程中遇明火即可发生化学性二次爆炸。

(6)通过管道输送的液化天然气、乙烯、丙烷和异戊烷等物料,电阻率较高,容易积聚静电电荷,若流速过快或管道材料选择不当,易产生静电。当静电荷积聚达临界量时,将发生静电放电,引燃易燃易爆介质,造成输送管道的火灾爆炸事故。

(7)机泵的安装(检修)及操作不当等可造成部件和机械密封损坏,引起可燃物料泄漏;电气设备因接地设施失效、线路绝缘损坏、短路、接点接触不良和设备及线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调节阀等仪表出现故障,仪表信号受到电磁干扰,出现错误显示或产生误动作,DCS自控系统及自动联 锁保护系统功能出现故障,造成压缩机,脱碳(硫)塔及其他设备的温度、压力、流量、液面的仪表指示失真;安全阀失灵,导致超压、超温、操作失控、物料溢出;LNG装车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机具故障导致天然气泄漏及装车现场可能遇车辆电气打火、排气管火星以及产品液流静电、人体静电和其他明火而起火;防雷防静电设施设置不当等均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7.事故类别

7.1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7.1.1事故发生

报警与接警:发生火灾事故后,应首先进行全力抢救,同时报告现场HSE管理人员、检修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人员。

火警:0911-6575019 医疗救助:0911-6488039 7.1.2 应急处置

当检查现场发生火灾时,应急指挥部除及时报警并要立即组织检修现场义务消防员和员工进行扑救火灾,义务消防员选择相适应灭火器材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原则,组织抢救伤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充分利用检修现场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

(1)在火灾初期阶段使用灭火器、消火栓进行补救。(2)根据情况确定疏散、逃生通道、指挥撤离并维持秩序和清点人数。

(3)根据伤员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并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

(4)做好现场保护工作,设立安全警示牌,防止二次火险。

7.1.3 注意事项

(1)救火人员要注意自身保护,使用灭火器应站在上风口,防止浓烟大火熏烤受到伤害。

(2)火灾袭来是要迅速疏散逃生。

(3)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服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面爬行。

(4)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灾。

7.2 触电事故应急处置 7.2.1 事故发生

报警与接警:发生火灾事故后,应首先进行全力抢救,同时报告现场HSE管理人员、检修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人员。

火警:0911-6575019 医疗救助:0911-6488039 7.2.2 应急处置

当检修现场发生有人触电事故,首先要尽快使触电人员 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人员的具体状况进行对应抢救。

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

(1)将出事附近电源闸刀开关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木棒或竹竿等绝缘物体将电源线从触电人员身上拔离或将触电人员拔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切断电源。

(4)救护人员可戴上绝缘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棉布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人员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人员触及断落在地上的的带电的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认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触电人员已失去知觉且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1)应使其舒适地平卧,解开衣服以便利呼吸,四周不要围观,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2)若发现触电人员无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3)若触电人员无心跳,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7.2.3 注意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员不得直接触及触电人员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2)严禁救护人员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人员,救护人员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如:潮湿的木棒)。

(3)当触电人员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人员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

(4)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临时照明用电问题,以便利救护。

(5)应急工具:绝缘手套、绝缘棒、电工绝缘钳、药箱、担架等。

7.3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置 7.3.1事故发生

报警与接警: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首先进行全力抢救,同时报告现场HSE管理人员、检修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人员。

火警:0911-6575019 医疗救助:0911-6488039 7.3.2 应急处置

(1)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设备损坏的程度、人员伤亡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2)事故区域进行特定隔离,非救援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特定区域。

(3)抢救受伤人员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①轻伤事故: A、立即保护现场,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

B、对伤者进行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临时措施; C、尽快将伤者送医院进行防感染和防破伤风处理。②重伤事故:

A、立即保护现场,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

B、立即对对伤者进行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临时措施,防止伤情恶化;如有断肢等情况及时用干净毛巾包好,放在无裂纹的塑料袋或胶皮袋内扎紧袋口,在袋口周围放置冰块等降温物品,不得在断肢处涂抹碘酒及其他消毒液。

C、如受伤人员骨折,注意搬动时的保护,对伤者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或平板搬动,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断肢随伤者一起送往。

③死亡事故:

如人员确认死亡,立即保护现场,向领导汇报。7.3.3 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立即通知检修现场负责人。

(2)重伤伤员运行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胸部伤者一般采取半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采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

(3)注意保护好事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7.4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置 7.4.1 事故发生

报警与接警: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首先进行全力抢救,同时报告现场HSE管理人员、检修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人员。

火警:0911-6575019 医疗救助:0911-6488039 7.4.2 应急处置

(1)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设备损坏程度、人员伤亡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2)事故区域进行特定隔离,非救援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特定区域,迅速核实起重机上作业人数,如有人员被压在倒塌的设备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物件,将伤员移出。

(3)抢救受伤人员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如确认人员已经死亡,立即保护现场。

——如发生人员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 A、立即拨打120,送往现场就近的医院,并说明伤者情况,为取得最佳抢救效果,还可根据伤者情况联系专科医院。

B、外伤大出血,现场采取止血措施。

C、骨折:注意搬动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或平板,不得一人抬起。

D、一般外伤,视情况送往医院,防止破伤风;轻微内伤,送往医院检查。7.4.3 注意事项

(1)发生各种机械伤害时,应先切断电源,在根据伤害部位和伤害性质进行处理。

(2)根据现场人员被伤害的程度,一边送往医院进行急救,一边对轻伤员进行现场救护。

(3)对重伤者不明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不要盲目进行抢救,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伤害。

7.5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 7.5.1 事故发生

报警与接警: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应首先进行全力抢救,同时报告现场HSE管理人员、检修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人员。

火警:0911-6575019 医疗救助:0911-6488039 7.5.2 应急处置

高处坠落造成的伤害有:颅脑损伤、胸部创伤(如肋骨骨折)、胸腔储器损伤、腹部创伤等。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时,立即保护事故现场;(2)救护人员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岗位,转移到安全地带。

(3)救护人员注意保持伤员呼吸道畅通,发现窒息时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功能障碍: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呕吐物 等。

(4)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止血、固定措施,如判断为骨伤,应将伤者轻轻地放在平板上,不可在搬运时将病人身体弯曲或剧烈震动。应注意保护摔伤及骨折部位,避免因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

7.5.2 注意事项

(1)根据被伤害的程度,一边送往医院进行急救,一边对轻伤员进行现场救护。

(2)骨折:注意搬动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或平板,不得一人抬起。

8.预案学习

8.1在检修工作前,安全环保部组织全员进行预案的学习。

上一篇:《小狼小狼》读书笔记下一篇:会计工作年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