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员入门(精选8篇)
业务员入门 篇1
涂料业务员入门
分为三个步骤:身训,心训,教训。
先说身训。刚进入涂料行业,陌生的领域,不知道涂料是何东西,如果刚开始就是进行产品知识培训,很大程度上是填鸭式的培训方式,虽然让大家知道了概念中的涂料,确实没有直观的感觉,这样如果出去工作,很可能在第一时间将业务员的积极性打碎,因为培训过,所以心里压力很大,想法很多,一旦没有业绩就面临着重负之下悄然退出的命运。所以,在最初的阶段,业务员应该先行到市场上,工地上,生产上,看,听,要不停的跑出去,不停的记录,不停的汇报,最直接的从市场上了解需要,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应该学习什么来解决问题!这是身训的出发点:先知道别人要什么,再来学习什么,掌握什么!
从公司角度出发,身训的关键在于,第一,尽量安排陌生的客户,或是电话寻访或是实地拜访;第二,工程上,必须是施工中的,这样在不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全面了解施工工序及产品效果;第三,最好能是分成三五人一组的形式,可以形成探讨的学习方式,同时不至于独自在外感到无所适从;第四,有足够的拜访量,既然是身训,当然要体现在劳动强度上,造就良好的身体条件,这是本钱;第五,要经常查看业务员的心得记录,掌握和指导了解的重点和程序,避免走火入魔,就像有的业务员了解的:人家都是请客、唱歌、洗浴等等来拿下工程的,这是偏门了;第六,当然要给与一定的时间,不能是蜻蜓点水,三五天就收官,起码要有一个月!
其实身训这一关过去,就能看到哪些人适合做涂料业务员,哪些人可以淘汰,另外经过这个环节之后,留下的业务员基本上知道了涂料一些销售环节和应掌握的知识,以他们的智商和能力短期内就可以掌握和熟悉。
心训。心训,可以理解为心理素质的培训。业务不是一触而就的工作,不像促销员,一站到柜台前就有人买东西,涂料业务
员可不是这样的,往往经过很长时间的寻访目标、洽谈、签约、上货等等过程方可,根据产品的情况和区域的情况不同,这个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必须强化业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不能急,当然厂家最好是在此阶段不以销售量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而是考核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现实中,很多业务员的频繁流动和心训的方式不无关系,为什么一些业务员刚刚过试用期就跳槽了,或是转行了,没有足够的信心建设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业务本身就是靠业绩吃饭的,如果业务员看不到未来,他们怎么继续呢?而对于业务员本身在此阶段的锻炼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心态,知道工作是要循序渐进,清楚业务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业务量和客户量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的。所以,此阶段多听听成功的业务员的经历,从而稳定自己的心绪。
地震安评业务入门基本知识 篇2
①抗震设防的定义: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
②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它是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抗震设防要求是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
③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计方法:《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
第—阶段设计是(小震不坏)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具体的说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以众值烈度(小震)下的地震作用值作为设防指标,假定结构和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验算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这样既满足了在第—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小震不坏),同时又满足了第二水准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另外,对于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较柔的结构,还要验算众值烈度下的弹性间层位移,以控制其侧向变形在小震作用下不致过大。对大多数的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大震不倒)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按大震作用时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首先是要根据实际设计截面寻找结构的薄弱层或薄弱部位(层间位移较大的楼层或首先屈服的部位),然后计算和控制其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并采取提高结构变形能力的构造措施,达到大震不倒的目的。
④抗震设计参数:烈度、加速度、反应谱、速度、位移
2、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何为工程场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址和场址周围的地震与地震地质环境的调查,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通过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工程等多学科资料的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按照工程类型、性质、重要性,科学合理地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址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两个主要结果:一是设防地震动参数,二是地震地质灾害预测
3、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重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不同于一般工程。这是因为重大建设工程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以及次生灾害。因此,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其抗震设防要求不能简单的根据全国地震区划图直接确定,必须要严格的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计,以保证工程的安全。
重大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以及各省有关条例都做了明确规定。
对重大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是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的百年大计。
4、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哪个阶段进行
目前,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立项决策阶段;
2、编制勘察设计文件阶段;
3、建筑施工安装阶段;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7号): 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有关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审定。
5、地震安评工作的流程
资料准备、收集→→区域地震活动性、地震构造分析→→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地震构造分析→→确定衰减关系→→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合成人造地震动→→确定场地土层反应分析计算模型→→土层反应分析计算→→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6、承接项目的流程
签订合同→→制定实施方案→→现场钻探(取土样、测波速)、物探→→室内工作(动三轴测试,计算及编写报告)→→送审→→安评委评审→→地震局批文
7、地震安评项目的范围 ① 法律、法规的要求:
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
第三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B《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第十一条 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C《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7号)
第五条 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他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有关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审定。
第九条 下列区域内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
(一)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
(二)位于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建设工程。第十条 下列地区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中城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二)位于地震动参数0.15g以上(含0.15g)的大中城市;
(三)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内的大中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和新建开发区;
(四)其他需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D《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4.3 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a)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b)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c)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 等。
E《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
一、交通项目
(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立交桥,单孔跨径大于100米或者多孔跨径总长度大于500米的桥梁;
(二)铁路干线的重要车站、铁路枢纽的主要建筑项目;
(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架桥、城市快速路、城市轻轨、地下铁路和长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项目;
(四)国际国内机场中的航空站楼、航管楼、大型机库项目;(五)年吞吐量200万吨以上的港口项目或者l万吨以上的泊位,2万吨级以上的船坞项目。
二、水利和能源项目
(一)I级水工建筑物和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的大坝;
(二)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热电项目、2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项目、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项目;
(三)50万伏以上的枢纽变电站项目;
(四)年产90万吨以上煤炭矿井的重要建筑及设施;
(五)大型油气田的联合站、压缩机房、加压气站泵房等重要建筑,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存储设施,输油气管道及管道首末站、力口压泵站。
三、通信项目
(一)设区的市以上的广播中心、电视中心的差转台、发射台、主机楼;
(二)县级以上的长途电信枢纽、邮政枢纽、卫星通信地球站、程控电话终端局、本地网汇接局、应急通信用房等邮政通信项目。
四、生命线工程
(一)城市供水、供热、贮油、燃气项目的主要设施;(二)大型粮油加工厂和15万吨以上大型粮库;
(三)3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重要医疗设备用房以及中心血站等;(四)城市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项目。
五、特殊项目
(一)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二)重要军事设施;
(三)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的项目。
六、其他重要项目
(一)年产100万吨以上炼铁、炼钢、轧钢工业项目以及年产50万吨以上特殊钢工业项目、年产200万吨以上矿山项目和其他大型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重要建筑及设施;
(二)大中型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生产中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
(三)年产100万吨以上水泥、100万箱以上玻璃等建材工业项目;
(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以上区域或者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内的坚硬、中硬场地且高度超过80米,或者中软、软弱场地且高度超过60米的高层建筑;
(五)省、设区的市各类救灾应急指挥设施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六)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
(七)大型影剧院、体育场馆、商业服务设施、8000平方米以上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以及存放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的博物馆等公共建筑。
8、资质介绍: 甲级: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地震动参数复核及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等有关工作。乙级:全国范围内除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以外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动参数复核及10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地震小区划。丙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地震动参数复核工作。
9、报告的评审:
两级评审:省级和国家级
10.收费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办法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项目及标准
鲁价费发[1999]174号
一、工作经费
英语入门教案-英语入门教案 篇3
英语入门教案-英语入门教案
英语入门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英语入门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英语入门教案小班幼儿绘画入门 篇4
第二阶段 练习简单绘画技能,进一步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思想容易分散,教师在传授技能时要注意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以游戏的口吻、形式练习,使他们玩中有画、画中又玩,并注意由易到难。如:练习画线条,可以叫幼儿添画下雨天的雨,先让幼儿观察下雨,引导他们看密密的雨点好像一条条线,然后书空练习,再到纸上画,边画边讲“雨点落到伞上、落到地上、落到小树上”;也可以叫幼儿添画篱笆,先让幼儿欣赏一种小动物,启发幼儿在草地上筑篱笆,别让小动物跑走,让幼儿悬空握笔边唱边画:“画横线、画横线,横线画得平又平;画竖线、画竖线,竖线画得直又直。”练习多次,然后用笔在纸上添画篱笆。又如:练习画圆,可以叫幼儿画一袋小圆糖,先让幼儿观察糖是圆圆的小小的,然后请幼儿尝一尝,尝完之后让幼儿书空练习,最后教师请幼儿在剪好的“糖袋”上画小圆糖。2.同类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如:这一阶段全部练习画线条,变换形式进行,可组织画下雨天的雨、面条、小蜡笔、梳子、电线、小草、游泳棒、鞋带等。这样幼儿所学技能得到及时地巩固,为以后的主题画打下基础。3.教会幼儿正确的作画姿势和使用工具的技能。对刚学画画的孩子,教师除了在技能上作指导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画画姿势,这不但为了使他们能够握笔自然,能画好画,还有利于保护视力,为日后入小学学写字打好基础。正确的姿势为:肩平、背直、头正、两脚平放,小腿与大腿成直角,身体稍向前倾,眼睛离桌面保持18—20厘米,胸部离桌子有拳头空隙。画画时,左手按在纸上,右手握笔。(小班幼儿由于身高原因,允许站起来画。)第三阶段性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运用已学会的简单技能,进行主题画。
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提出绘画主题以后,怎样使孩子完成命题画呢?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经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小班又注意力容易转移,观察不仔细,他们只对表面的、活动的、局部的某些物体感兴趣。他们的知识贫乏,所以为小班幼儿选择观察的范围要小,尽可能让他们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并指导幼儿用笔画下这些形象。如:组织幼儿画“小蝌蚪”,教师可以在自然角饲养一些小蝌蚪,让幼儿平时经常去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姿态,然后再画。
对联格律入门提纲 篇5
——广东联教大讲坛教材
康斯馨 二○一一年五月
第一讲:中国人应该学些对联知识
对联在我国源远流长。但古代对联到底最早产生于哪个朝代,联界尚无定论,也很难定论。关于春联,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卷一写道:“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现在,全国很多地方仍有贴春联的习俗。我国的风景点、宗祠庙宇、大道牌楼、亭台阁榭,古人更是留下了大量的对联。这些对联,是我国优秀文学遗产的的精华。
一、承传我国优秀文学遗产的需要(略)
二、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略)
三、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略)
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略)
第二讲:与对联格律相关的一些概念
一、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对联,也叫对子,雕刻或悬挂于柱子上的对联又叫楹联。清朝梁章钜的对联专著《楹联丛话》问世后,很多人喜欢把所有的对联都称作楹联。
对联是一种以全篇分两半为定式,以对称为特点,受格律约束的独立文学体裁。
对联是以对偶句为母体而产生,与诗词曲赋共荣并相互吸取营养,追随时代发展步伐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格律文学体裁。这就注定了对联和对偶、对仗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但对偶句、对仗、对联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对偶句是运用对偶修辞法写出来的句子,它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的对称性。即用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来表达作者的意思。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仗则是在对偶基础上附加了一些条件的特殊句法。它作为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用于近体诗、词、曲、对联等文体中。在对偶的基础上,要严格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平仄调谐、上下两句对应位置词性一致、上下句同位无不规则重字)才能成为对仗。如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宋·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里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就是对仗。对仗是诗、词、曲中的“元件”,而对联则是一种综合运用对仗手法创作的独立的格律文学作品。对仗是对联格律的精髓,但不是对联格律的全部。
根据定义,对联有三个特点:一是形式特点——整齐地分为对称的两半;二是声律特点——行文要符合对联的格律;三是内容特点——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因此,每一副对联都应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的文学作品。例如: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例一:[清]王夫之题衡阳湘西草堂
这就是一副合格的对联。该作品:
1、两句话分为对称的两半;
2、行文符合对联的格律;
3、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作者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借上述文字表现自己的晚节),是一件独立的文学作品。
二、对联的组成
因为对联以全篇分上、下两半为定式,因此,对联的单位称“副”。上下两半称为上比和下比。先读的一半叫上比,也叫上联;后读的一半叫下比,也叫下联。例一中“清风有意难留我”就是上比,也叫上联,张贴或悬挂时,它位于面向对联的右边;“明月无心自照人”就是下比,也叫下联,张贴或悬挂时,它位于面向对联的左边。
对联除了上比和下比之外,还可以配一个横批。横批也叫横额或额。在实际使用中,常常有只用对联不用横批的。
三、对联格律的内涵
上面讲到,对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行文要符合对联的格律”。那么,什么是格律,什么是对联的格律呢?
格,指一定的法式或标准;律,指共同遵守的约束。对联格律,就是创作对联必须受约束的公共规则。
对联的格律包括:
1、平仄调配,2、对联中对称元素的组合规则,3、对偶要求。平仄调配——主要指对联中规定位置的字的要符合平仄声的要求,将在第讲起详述;
对联中对称元素的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创作对联时,上下比对称地方的词性和词组结构要符合规定的要求,我们将在第 讲详述;
对偶要求——主要指对联作品中的对偶等修辞方面的要求,将在第 讲起详述;
学懂对联格律是欣赏和创作对联的入门基础。换句话说,不懂格律根本写不出合格的对联;但懂了格律,不等于就一定能写出好对联。这是因为:格律的本身只制约形式,不牵涉内容。
[思考题]
1、对偶句、对仗、对联有什么不同?
2、下面的句子哪些不是对联
A、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B、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对联格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三讲:平仄
创作对联必须调配平仄,平仄是对联格律入门的第一步。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平仄,就是将汉字按读音的声调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平声,一类叫仄声。
平仄的区分,现代和古代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现代汉语的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叫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 声。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相对于古时候的声调,我们把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种声调习惯上叫“新四声”,也叫“新声”、“今音”或“今声”。
二、新四声的平仄
我们把“新四声”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阴平、阳平)归为一类,定名为“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上声、去声)归为一类,定名为“仄声”。如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例二:[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例二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朗读,上比各字的声调为“上去阴阳,阳去上阴阴去去”,它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比各字的声调为“去阴阴去,阴阴上去上阴阳”,它的平仄就是“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不少谈到平仄的书刊中,喜欢用符号标示平仄,因为这样简单而明了。最常见的是用“-”或 “○”标示平声,用“∣”或“●”表示仄声。本书采用“-”标示平声,“|”标示仄声。
上面的对联按“新四声”的平仄可标示为: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三、古声平仄简介
汉字在古代的读音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是不尽相同的,有的甚至差异很大。由于汉字的古今读音有差异,其平仄的归类也就有差异了。
在古代汉语中,汉字的声调分为“平(包括上平声和下平声)、上、去、入”四声。我们把古代汉语这四声称为“古四声”,简称“古声”或“古音”。
在古代,汉字的读音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古时没有录音条件,现在谁也读不出地道的古音。虽然古人就汉字的声调也留下过一些文字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行人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但光凭这样的描述,我们还是读不出标准的古声来。而且,从远古到近古,汉字的读音肯定也不断地变化着。
不过没关系,我们在讲对联格律时,研究“古声”主要是区分平仄。而这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在古人留下的很多典籍中(如《切韵》、《唐韵》、《广韵》等),都明确载明了每个字是属于古四声中的那个声调。只要查一下相关典籍,每个字的古声平仄也就可以分清了。
古人留下的典籍很多,以那本为准呢?后人用“古声”创作对联(诗词亦然),公认的分平仄的依据是“平水韵”。所谓“平水韵”,是指南宋淳佑年间刘渊编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为刘渊是平
水人,故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早已不存。清康熙年代张玉书等人,奉命编撰了《佩文诗韵》和《佩文韵府》。将刘渊的107韵再合并为106韵。现在常说的“平水韵”,就是指这106韵。
“新声”和“古声”在平仄上的区别主要在“入声”上。因为现代汉语普通话(新声)已没有了“入声”,古声的“入声”已被分化进了“新声”的“阴阳上去”四声中。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未出土时先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例三:[清]郑燮咏竹
按“新声”,例三联的平仄为:
未出土时先有节; |-|--|- 及凌云处尚虚心。―――||--
按“古声”,上比中的“出”和“节”,下比中的“及”是入声字,故例三联古声的平仄为:
未出土时先有节; |||--|| 及凌云处尚虚心。|--||--
读古人的对联,或按古声写对联,一定要掌握好入声字。我国地域辽阔,现在不少方言(特别是南方的方言)还保留着“入声”,在这些地方,用方言辨别“入声”或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从全国范围而言,要准确地分辨古汉语中的“入声”,一般只得查“平水韵”的工具书了。
因为本教材引用的对联,绝大部分是清朝、民国的对联,因此本教材分析和标示平仄时,除特别注明者外,一律采用古声。
四、平仄两读字
讲平仄,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汉字是平仄两读的。
平仄两读字和一字多音不完全相同。平时讲的一字多音,是指汉字中,有些字一个字会有几种读音,读音不同时往往有不同的意义。如“ 和 ”字,现代汉语有六种读音:① hé,和睦、和谐; ② hè,应和、和诗; ③ hú,麻将牌用语,意为赢; ④ huó,和面、和泥; ⑤ huò,和药 两和(量词); ⑥ huo,搀和、搅和、暖和。
而平仄两读字,是指既可以读平声,也可以读仄声的字。例如:
游者当知山所向; -|---|| 静时犹有水能听。|--||--
——例五:[清]何绍基题鼓山星聚堂
例五联中的“听”字就是平仄两读字,在这里读平声;而在下面的例六中,两个“听”字就读仄声了:
雾迷塔影烟迷寺; |-||--| 暮听钟声夜听潮。||--||-
——例六: 佚名山西潞城原起寺
平仄两读字用在某副对联里,到底作平声还是作仄声,这由作者根据需要选定。朗读对联时,一定要弄清楚平仄两读字在联中到底是读平声的还是读仄声的,才不至于闹笑话。
[思考题]
1、新四声如何分平仄同?
2、表示下面句子的平仄
A、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B、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古声和新声的平仄主要区别在哪里?
——2011年5月16日
第四讲:意节和意节点
一、意节的概念
格律文学的格律建立,首先要确定“基本元素”。例如,近体诗(绝句、律诗)的格律,以节奏(有的书叫“声调节奏”,也有叫“音步”的)为单位,规定每两个字为一节奏。“节奏”就是近体诗格律的“基本元素”。如下例(节奏用“|”分隔):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近体诗的“节奏”,是不管“意义单位”的,目的就是为了吟诵或吟唱时音律的和谐。但是,对联是供阅览或朗读的。如果完全套用近体诗以节奏为基本元素,像朗读成“鸣翠”、“上青”之类就很难使人听懂。因此,对联的格律要寻找确定“基本元素”的新途径。
于是,我们引进新的概念——意节。意节,是总结和创建独立的、完整的、统一的对联格律的基本元素。具体定义如下:意节,是指对联中有一定意义的、符合约定条件的文字小节。
二、意节的约定和划分
意节的约定条件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使朗读对联作品时能发生合理的停顿;二是这些文字小节读出来要表意清晰;三是划分的文字小节要有利于音韵的和谐。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对意节作三条约定;
1、以词或词组做基础,一般定二或三个字为一意节;(举例中意节用“/”分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例七:[清]傅 山题晋祠云陶洞
千秋/冤狱/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例八:[清]吴芳培题杭州岳王庙的对联
2、单字词除在句首允许独立存在外,在句中和句末一般不作独立意节,而要将其归并入相邻的词 或词组构成意节。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例九:杭州五云山云栖寺
例中的上下比均为句首独立单字词(剪、留)加三个意节。
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例十:[清]李銮宣题浙江雁荡山净明寺
上比的“超”字和下比的“在”字是位于句中的单字词,不作独立意节。把“超五岳”和“在二灵”归并成三字意节。
一带/林塘/诗境界;
四时/花果/隐生涯。
——例十一:[清]周升桓题李仙园
上比的“诗”字和下比的“隐”字归并入末节,即把“诗境界”和“隐生涯”定为意节。
神清/只可/须眉肖;
世面/原来/傀儡多。
——例十二:[清]钟耘舫题四川省江津某泥塑铺
例中上比的“肖”字和下比的“多”字是位于句末的单字词,把“须眉肖”和“傀儡多” 归并成三字意节。
句中的单字词不作独立意节,到底是将其归入前面还是后面的词(词组)成为意节?以停顿表意清晰和诵读音韵和谐为原则,一般可按主谓关系、联合关系、述宾关系、述补关系、偏正关系归并。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例十三:[清] 宋 荦题沧浪亭
上比的“心”字不作独立意节,应将“心”字并入下一意节,即划分为“共知/心似水”。如果分成“共知心/似水”,语意就变成了“(我)和知心都象水”,显然不妥。同样,下联的意节只有划分为“安见/我非鱼” 才合理。
在述宾关系中,句中单字词后面只带出一个意节时,一般归入下一意节;句中单字词后面带出两个或更多个意节时,大多归入上一意节。如
有客/临舟/怀帝子;
何人/下榻/学陈公。
——例十四:[清]刘宗辉题滕王阁
例中上比的“怀帝子”是述宾短语,“怀”只带出“帝子”一个意节,我们习惯把它归入下一意节,即将“怀帝子”作为意节,而不是把“临舟怀”作为意节。下比相类。
座中排/无数/云山,都为/主人/添画稿; 窗外是/奔流/河水,能催/壮士/起歌声。
——例十五:兰州若园联
例中上比的“排无数云山” 是述宾短语,单字词“排”带出“无数/云山”两个意节,我们习惯把“排”字归入其“上一意节”,即将“坐中排”作一个意节;而上比第二句中的“添” 只带出“画稿”一个意节,我们习惯把它归入“下一意节”,即将“添画稿”作为一个意节。下比相类。
句中若干同性质的单字词并列时,一般安排每两个字并为一个意节。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例十六:[元]王实甫题敦煌阳关长亭
3、特殊情况才可以使用四字甚至五字意节。特殊情况主要有两种:(1)词组本身不宜分割;(2)由于单字词归入而形成了四字甚至五字意节。如: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例十七:周恩来自题联
例中上比里,“有”字和“人”字都是句中单字词,不作独立意节,把它归并入“肝胆”之后,就形成了“有肝胆人”四字意节了。下比相类。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例十八:[清]沈葆桢题南安郑成功庙
例中上比的“得未曾有”和下比的“无可如何”不宜再分,只能作四字意节。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例十九:佚名题苏州虎丘花神庙联
例二十五联的上比里,“一百八记”是数量词组,作为量词的“记”字是单字词,在句中不能作独立意节,于是形成了四字意节。下比亦然。
三、意节点和三脚腰
平时说,写对联要讲究平仄,并不需要每个字都讲究平仄,保证对联句子中的意节点和三脚腰符合平仄就可以了。
每个意节的最后一个字称为意节点。
我们看一下上面的例子(举例中有着重号的字为意节点,下同):
能/受苦/方为/志士; ...
肯/吃亏/不是/痴人。...
——例二十:[清]梁同书自勉联
掌握“意节点”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个概念——三脚腰。
对联中,每句的最后的一个意节称为“脚节”。当脚节为三字意节时,我们规定用“三脚腰”取代“意节点”。三字脚节的中间的那个字,称为“三脚腰”。
休萦/俗事/催霜鬓; ...且制/新歌/付雪儿。...
——例二十一:[清]李笠翁题江苏南京芥子园歌台。
例中上比的“催霜鬓”中间的“霜”字就是三脚腰。同样,下比的“雪”字也是三脚腰。
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例二十二:[清]徐小松题邵阳亭外亭
例中,“穿树去”的“树”字和下比的“江”字是三脚腰。但上比的“带钟声”和下比的“移塔影”由于不是“脚节”,因此只选 “声”和“影”作意节点,不存在三脚腰。
对联是要讲平仄的,但不用每个字都限制平仄,我们说的“调配平仄”,主要是指意节点和三脚腰的平仄必须符合要求。因此,明确找出意节点和三脚腰十分重要!
[思考题]
1、什么叫意节点和三脚腰?
2、划分下面句子的意节并找出意节点;
A、他辅导我学习对联知识。
B、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E、供桑梓讴吟,几处亭台成小筑;快春秋游览,一隅丘壑是新开。
F、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第五讲:单句联出比(出句)的基本规则
对联具有十分突出和非常灵活的三不限特点——意节不限式,句子不限字、全联不限句。因此,创作出比时,不必拘泥意节形式、句式和句数,只要遵循了出比规则即可。
单句联指上下比分别只有一句的对联。对联的出比就是创作时首先写的那比。创作时,可以先写上比,也可以先写下比。单句联出比的基本规则包括:(1)平仄安排规则;(2)比脚的一般要求。
一、平仄安排规则
1、一般情况下,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要平仄交替。就是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要依次按“平、仄、平、仄„„”或“仄、平、仄、平„„”安排。
竹雨/松风/琴韵; ...
|
-
| 茶烟/梧月/书声。...
——例二十三:[清]傅 山题晋祠云陶洞
例联上比的意节点为“雨、风、韵”,其平仄按顺序为“仄、平、仄”,这就是意节点依次平仄交替。而其余非意节点的字“竹”、“松“、琴”,平仄可以不作要求。下比亦然。
四面/湖山/归眼底; ... |
-
| 万家/忧乐/到心头。... - | -
——例二十四:[明]陈大纲题湖南岳阳楼联:
例联的上比中,“面”和“山”是意节点,“眼”是三脚腰,“面、山、眼”按顺序为“仄、平、仄”,符合“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依次平仄交替”的规定。其余非意节点的字“四”、“湖“、归”,平仄可以不作要求。下比相类
我们随手写个长一些的句子:
中华儿女决心永远向高峰奋力攀登兴伟业
给它分一下意节,再找出意节点和三脚腰,按顺序为“华、女、心、远、峰、力、登、伟”,........依次为“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以“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依次平仄交替”这点来衡量,它作为对联的上比是合格律的。注意:“兴伟业”是句脚,我们取“伟”字为三脚腰,而“向高峰”是句中的一个意节,只能取“峰”字作意节点。
如果以“脱离迷途多幸福”为上比行不行呢?其意节点和三脚腰依次为“离”、“途”、“幸”,即“平、平、仄”,显然不符合“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依次平仄交替”的规则。这种情况简称“本句本仄失替”,这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如果改成“告别迷途多幸福”,意节点和三脚腰为“别(古入声)、途、幸”即仄、平、仄,就符合规定了。
2、句首独立单字词不拘平仄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例二十五:杭州五云山云栖寺 例中上比的“剪”和下比的“留”可以不拘平仄。
运用特殊手法时,意节点和三脚腰的平仄交替规允许突破。这方面的规定我们结合多句联,在后面的第讲中再详细讲述。
二、比脚的一般要求
对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叫“句脚”,而“比脚”则是指对联上比或下比的最后一个字。对于单句联,句脚就是比脚
春尽/花魂/尤恋石;
雨余/山气/欲吞湖;
——例二十六:[清] 梁启超题广东南海西樵山应湖枕流亭
该例 “石”字既是上比的“句脚”,也是上比的比脚;同样,下比的“湖”字,既是“句脚”,也是比脚。
单句联的比脚有两点规定:
1、一般情况下,对联上比的比脚用仄声
首先。明确规定:对联上下比的比脚平仄必须相反。就是说。一副对联,不允许上下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或仄声。例如“风雨送春归;江山向日荣”,上下比的比脚都是平声,再如:“四海春风暖;千秋家业旺”,上下比的比脚都是仄声,不是合格对联。
对联的格律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对联上比的比脚用仄声,下比的比脚用平声。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对联的比脚“上仄下平”。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例二十七:[清]董起昌题杭州飞来峰冷泉亭
该例上比的比脚“起”,仄声;下比的比脚“来”,平声。符合比脚的一般要求。还要提醒一下:比脚和“三脚腰”是两个概念。我们看曾经举过的例一: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例一:[清]王夫之题衡阳湘西草堂
该例上比的意节点和三脚腰 “风、意、留”,依次为“平、仄、平”,符合“意节点和三脚腰”平仄交替的规定。但“我”字位不能不拘平仄,因为它是“比脚”。作为上比的比脚,一般情况只能用仄声。“我”字便是仄声。而下比的比脚“人”字是平声的,因此这副对联的比脚是合格的。
在中国的对联记载里,也有为数极少极少的上比平声落脚,下比仄声落脚的对联(即比脚上平下仄的对联)。例如: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例二十八:[清]袁岘冈和学生张中阶合题岳麓书院
在人们已习惯并公认对联的比脚为上仄下平的今天,不宜再写比脚上平下仄的对联以求标新立异。
2、忌讳三平脚,避免三仄脚
所谓三平脚,是指下比比脚的三个字都是平声。举例说,如果用“南风吹”、“开心人”之类作为比脚,就是三平脚了。三个平声字连在一起,朗读起来就缺了音律变化,因此,汉语格律文学都忌“三平脚”。在律诗中,古人就认为“三平脚”是大忌之一。对联中也忌讳三平脚。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例二十九:[明]陈大纲题湖南岳阳楼联:
倘若将“到”字改为“铭”字,成了“万家/忧乐/铭心头”,尽管这样改仍然符合“意节点和三...脚腰平仄交替”,但“铭心头”是“三平脚”了,这是忌讳的,或者说是不允许的。
“三仄脚”则是指上比比脚的三个字都是仄声。举例说,如果用“海浪涌”、“力量大”之类作为上比的比脚,就是三仄脚了。汉语格律文学对“三仄脚”也是尽力回避的。在绝律诗中,古人对“三仄脚”比对“三平脚”略略宽容一点。清代的对联,也偶有三仄脚的,例如: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生/未卜/此生休。...
——例三十:[清]纪晓岚戏题某医
该联上比集自唐杜甫《兵车行》,下比集自唐李商隐《马嵬·二》。唐诗句本身三仄脚,集来入联,自然就成了三仄脚的上比了。三仄脚读起来毕竟没那么调谐,当非正格,还是应力避之。尤其初学者,更不宜以古人有三仄脚的联例而作为自己不认真推敲平仄的借口。
这一讲,我们主要是讲单句联出比的一般规则,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则,我们将结合多句联来阐述。详见本教材第讲。
[思考题]
1、什么是对联的三不限特点?
2、单句联比内的平仄安排有什么规定?
3、一般情况下,看比脚如何区分上下联?
4、下面的句子可以作为对联的出句吗?如果不合要求,你能帮助修改吗?
A、八方风云收眼底。
B、五十六朵鲜花向日荣。
C、一声声布谷催春,铁牛阵描绘希望; D、学问深时意气静。;
E、三十年皇路驰驱,自问与众生何补?
F、十年风雨留沧桑。
5、自己创作五个合律的出句。
蒙语教学入门课程 篇6
今天世界上一千万左右蒙古族人口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包括内蒙古的旧蒙古文和新疆的托忒蒙古文)和新蒙古文(或叫斯拉夫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蒙古人使用)两种拼音文字。所以,学习蒙古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文字或两种文字。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在写手机短信、发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时选择用拉丁文拼写蒙古语的方式,也很方便。
在这个会话本里采用了传统蒙古文对照汉字和拉丁文注音的形式。但汉字注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准确掌握发音还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好。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一些会话,有了一定的基础、兴趣和信心后,再学蒙古文整词,最后学传统蒙古文的构词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蒙文和适应喀尔喀(蒙古国)方言比较容易。根据以往对初学者教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经验,这种办法更有效、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叫做轻松、快乐、随心所欲的学习方法。本书安排了较多的歌曲内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也可叫做唱歌学蒙古语方法。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考虑到学习者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记下新学的单词,记录一些诸如电话号码、日常事务等的便利,每页底下留下了空白。
学蒙古语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大胆开口《发言》。蒙古语是最不怕发错音的语言,尽管蒙古人散落在欧亚两大洲,方言千差万别,两个人见面只要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从来不需要翻译!即使您不懂一句蒙古语,您脑子里的蒙古语词汇不下几百个。您想一想您所熟悉的蒙古人名和地名,那些就是单词呀。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会说《白那(在,有),乌贵(不,没有)》,蒙古语就会说一半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成吉思汗的语言非常好学,非常有趣。
如果您是蒙古族人,还不会说蒙古语,那就找借口不如早开口,学吧,讲吧!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使用拉丁字母注音时,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特意采用了接近于汉语拼音的注音方式。
蒙古文字母表
蒙古语会话 第一编
汉字注音部分
第一章
问候、认识、致谢、道歉、天气、道别、打电话等
第二编 打电话,数字等
第三编
在饭店、民族用品店、书店等
第四编
学校、职业、爱好、文化等
第五编
蒙古族风俗、礼节
第六编
初中英语入门教学 篇7
随着小学阶段的结束,初中学习生活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就英语学习而言,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但是有些学生、家长、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好多孩子并没有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打好扎实的基础。甚至有些孩子认为,英语无非就是做做小游戏,记记简单的单词,说说一些简单易懂的句子。针对这些情况,初中学生必须进行英语入门教育,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尽可能地用英语授课,并注意坚持,并鼓励学生,无论在日常生活跟同学交流还是在英语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课后也可以读一些易懂的英语小短文和小故事,保持学英语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坚持下来,学生学习英语就有了一些潜移默化的信心。
2.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并适当引进奖励机制
课堂上提问时,要有针对性,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提问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如果回答得比较好,一定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回答得比较欠缺一些,可以加以引导,使之往正确的方向接近。如果问题难度一般,可以请一些基础一般的同学回答,若回答错误,也不要批评,而是正确地引导,使其自己说出答案。关于测验也类似,要难度适中,让绝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以后的学习树立好信心。
3.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把握得恰到好处。在教学时,可以巧妙地运用教具,如教学图片,视频教学等直观形象地把知识点呈现出来,对于一些重点句型,可以编成情景对话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练习。初一小孩子直观形象思维还是比较丰富的,还可以借助简笔画,实物展示来辅助教学,这样增进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间沟通交流
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对于学生交流,谈谈学习心得体会,给出好的学习建议,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以鼓励表扬激励为主,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指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二、从基础知识入手,抓好英语知识的入门教学
1.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是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根本和关键,从字母、音标入手搞好语音教学。通过音标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发音,学会运用音标正确拼读单词,为以后的英语继续学习增加了信心,并打下基础。
2.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语言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记忆单词,比如:联想记忆,归类记忆,对比记忆,形象记忆等。
3.语感以及英语思维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英语的四种能力中,听说在先,读写在后。英语最初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习惯很重要。因此,要多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听多说,课间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并注重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养成朗读的好习惯,练习口语,增强语感,并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三、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多听多说的好习惯
只有多听多说,英语口语的表达才能更流畅自然。教师还要适当地加以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练习听说的积极性。还应该关注性格比较内向的小孩,鼓励、引导每一位学生参加到听英语和说英语的行列当中去。
2.乐于交际的好习惯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应多方位、多途径设计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开展英语活动周、校园英语节、英语课本剧汇演、英语学习经验交流、英美文化介绍、英语国家儿童生活情况集锦、评选英语大王、小博士、小能人等专题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英语氛围,让学生能有广泛、自由的交流机会,在各种交流中获得信息、享受快乐、体验成功,使他们养成乐于用英语交际的好习惯。
3.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要使语言知识和技能经常得以巩固强化,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勇敢克服学习当中的困难、战胜遗忘,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复习、记忆和操练。此外,要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英语语言知识,教师需要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并重的原则,及时、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做出评价。
四、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多更新观念
观念是认识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对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尤其是“学困生”的发展。
2.多学习完善
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可以体会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一方面多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一些最新的知识,比如时事新闻、最新的网络语言、国内外趣事等,把这些知识有机地放进课堂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使他们看来学英语是一件有趣又有用的事情。
3.多实践创新
英语教师要多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专家和名师的方法,我们务必要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授课技巧,不断达到新的英语教学境界。
4.多交流改进
语言教学是外向型的。教师之间应多交流多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形式来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改进自己的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楷书入门教材》 篇8
书法入门歌
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捺似金刀势,撇如犀角形。横行锋务敛,结构气欲清。毫发不松懈,布局巧用心。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寸。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尊。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日日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楷书口诀
楷书称正楷,起笔多藏锋;学书必先行,行笔用中锋。笔画形态稳,回锋要自然;字字得端正,结构讲造型。结构搭配匀,多临古人帖;章法要讲究,用笔讲技巧。笔笔得到位,楷书要写好;清朗必整齐,重在用腕上。
行书口诀
行楷书写要流畅,主笔沉着是关键;快写简化是特征,连笔轻细不可粗。伸缩性大变体多,用笔最好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使墨必须调湿润。执笔必须悬起肘,全篇排头是标准;灵活多变才自如,一气呵成要贯通。
隶书口诀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魏碑口诀
魄力雄强 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 兴趣酣足
笔法跳跃 骨血润达
点画峻厚 结构天成 意态飘逸 血肉丰美
草书要决
草书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
全章一起要贯通 有气有神是精品
狂草要决
狂草如激电湍流 字字如惊蛇出洞
点线变化多姿美 疏密虚实心有数
气势磅礴态万千 结构布白心畅意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请看笔画起、行笔示范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 —4)。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
请看笔画收笔示范
附: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
四、折的两种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3 —7)。
五、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3 —8)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
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折和钩的书写示范
附: 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
七、点的书写规律—— 线(线型笔画)的浓缩 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 斜点——反捺的浓缩 竖点——垂露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点的书写示范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一、长横 除了按起、行、收笔的一般规律书写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拱形造型。左半段略向上 倾斜,与水平线的夹角在5 °左右,右半段在行笔刚过左半段及时压平,收笔时自然有拱形造型。
2、中段略细。行笔时笔锋略提,笔画自然变细,但不可太细,否则成为“蜂腰”横病笔。
3、收笔上方下圆。收笔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横神采顿生;最后“转”一定要圆,与方角形成对比,即和谐又有变化。
二、左尖横
1、起笔写点要水平左要尖。笔锋调好后沿水平方向由轻到重顺锋而下(手指执笔的轻重感要敏锐),略拉长形成左尖右圆的杏仁点。
2、收笔仰势上抬。反弹转换笔锋提起后,提锋由下边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折与起笔下边保持平行,最后从上边收锋。
3、笔画左低右高。与长横略斜带笔相同,带笔后保持斜向直接行笔(由于平点起笔笔锋指向已达到横的中锋运笔要求,故省略转笔调锋这一步而直接行笔),收笔后必然左低右高。
三、悬针竖
1、收锋要在正中。收笔完成时,笔锋要在笔画的中轴线上,这就要求起笔转笔时要到位,保证笔锋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笔画正中央。
2、笔画要饱满。铺毫行笔要写到整个笔画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笔收锋。
3、收锋动作小。反弹转换动作幅度要小,写出的笔画才能精致利索。
四、短平撇
1、角度要平。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而不是斜下带笔。
2、转笔变大。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的撇自然是较平的(不需要绝对水平)。
五、竖弯撇
1、转弯幅度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腕的灵活转动控制笔锋转弯。
2、锋向要跟踪。由于转弯幅度大,所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用手指顺时针捻动笔杆跟踪调节。否则写撇拐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调。
3、手腕转动和手指捻动要同步进行。
六、斜捺
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
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刚才讲的换向带笔也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七、平捺
1、起笔用横的点带法。注意不要粗、长、斜,应略细、短、平。
2、第二段下坡要长要缓勿陡。
3、捺脚稍长上边沿要平。笔画书写视频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
八、竖钩
1、钩要平。出钩上边沿勿要左上斜,应稍平。
2、不要挑。反弹提起后笔锋不要右下挑,以免出现难看的脚后跟。
九、卧钩
1、出钩前要上抬。否则雷同于斜钩,且容易将钩写得大而空,使点的位置不好安排。
2、钩要长。钩写长并同起笔保持平行,这样钩很紧凑,也显得小巧。
3、钩之拐角要突出。钩之拐角不突出则无神采,其它弧钩拐角也要突出。
十、竖左弯钩 宁驼背勿弯腰。起笔右下行急转左下行,转弯处方圆并用,犹如驼背,但不弯腰,无伤大雅。如写成半圆形,犹如弯腰,则有疲软无力之感。
十一、横折钩
1、横细折粗。横要提笔写,折要按笔写,不可横粗折细或横折粗细相等。
2、钩要弧钩。出钩前先画弧,即用竖左弯钩的写法。不要写成折钩或带后跟的钩。
3、要有变化。横折钩可根据不同的字写成长短不同的变化。如“同”、“四”、“句”三字对钩的横折长短要求就不同,要灵活处理,切勿千篇一律。
十二、横折折撇 由横折和撇折加撇组成。横折折钩折法与此相同。
十三、竖折折钩
由竖折和横折钩组成,注意横还要细,而且横折之折可写圆折。
十四、左点 起笔用垂点法。即垂直下笔由轻到重写点,之后向下(略向左偏)带笔,收笔与垂露竖相同。如从背面横着看,它变成了左尖横,说明它与左尖横的书写规律是相通的。
笔画书写视频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笔画接笔规律
(一)、相接法
1、实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被另一笔画所掩盖。这一方法像木匠接榫头一样,要把两根木头接得严丝合缝,牢固无比,做成的家具才结实耐用。
2、虚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的笔锋与另一笔画相搭。写出来的效果有空灵之感。这一方法为相接法中的重点技巧,因为绝大多数习字者都不善于运用此法来表达书法的较高层次的美。掌握这一方法必须要掌握笔画的尖锋轻起和露锋收笔两种技巧。
3、相交法:两笔画相互穿插交叉。这一方法较为简单。不需专门练习。
(二)、相离法
两笔画相互分离,但笔断意连。很多人只注意笔断,忽视了意连。殊不知没有意连的笔断是一盘散沙,写出的字没有凝聚力,缺乏整体感。这一方法需要在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切忌边写边想,犹豫迟疑。
虚接法书写示范
粗细平衡规律
(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写粗。
(二)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总是忽略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三)横细竖粗。这可用建筑学中的道理来解释,横相当于房梁,竖相当于顶梁柱。如果顶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有安稳的感觉。
(四)左细右粗。这是对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竖而言的,因为这样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
重画变异规律
(一)重横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时,要写出起笔的平斜点、收笔的俯仰及长短粗细之变化;
(二)重捺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时,除主笔写成斜捺外,其余皆写成反捺,因为这样写才能突出主题笔画,使整个字主次分明。古人讲的“字无两捺”就是这个道理。
(三)重折变异规律:一笔画或一个字中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这样才能破除单调,刚柔相济。如横折折撇、横折折钩、竖折折钩以及“马”之类的字。
(四)重钩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时(相同方向的钩),要写出钩的藏露、大小之变化;
楷书入门教材2 主笔优先规律
很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老气横秋?因为不懂得这一重要规律,所以写楷时犹如布算。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主要途径。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从属笔画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只能烘云托月,以突出主笔。相对从属笔画而言,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所以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写从笔时应抑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律。基本笔画中作主笔的有长横、悬针竖、斜捺、横钩、竖钩、斜钩、横折钩、横折斜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等。
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主笔优先规律
悬针竖作主笔有以下规律:
1、悬针竖相当于大厦的顶梁柱,与长横(相当于大厦的横梁)搭配时要写得比横粗,这样才觉得大厦很稳固。
2、有悬针竖的字,悬针竖都是最后写。所以“车、军”等字先写竖后写横是不符合笔顺规律的。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一、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以“大”为典型字的系列
1、撇要用竖弯撇,不可写成长斜撇或竖撇(这些笔画的不同见下图),否则难以表现捺主撇从的关系;
2、捺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欧体字;在颜柳中可写成长横,但要斜——左低右高,不能写平;而且要写在方格的偏左位置而非正中;
3、撇捺是实接关系,不是虚接关系。实际在写时是交叉关系,即捺起笔在撇之左,横之中,由于横掩盖了捺的起笔,所以看起来像实接关系。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二、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以“义”为典型字的系列 撇弯捺直。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弯,捺应稍直。忌撇直捺直或撇直捺弯。2 撇短捺长。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短,捺应写长。忌撇长捺短。交点偏左。为突出主笔捺,让出捺的足够空间,撇捺的交叉点不要放在格子正中,而应偏左,具体方法是写撇时起笔略向左移。所以“文”“父”“丈”等字的撇起笔都应偏左,而不是与捺起笔对称。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三、撇捺对称组合。以“木”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1、撇捺对称并非长度相等(实际是撇短捺长,目的为突出主笔捺),而是指收笔高度相等。
2、为突出主笔捺,字中间的竖钩不应居中,而应偏左(要写在米字格竖中线的左边,不要写在竖中线上)。
3、捺上横一般都写短横,而且与竖钩黄金分割(上短下长)相交,不要因为上面的笔画多移到中间或偏下的位置,否则无法突出斜捺。
4、撇、钩、捺收笔应呈抛物线状分布,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四、斜捺与提钩的组合。以“长”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前几节大同小异。小异:
1、提钩比较长,使下部实而不空,长钩可以顶住斜捺不至于下塌。有翘起二郎腿的感觉才有美感。
2、提钩之上无撇相接时,捺起与横相接,有撇时捺与撇接。
3、捺上有撇点时应先点后捺。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戈”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斜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撇的位置应尽量靠上,将斜钩拦腰截成两半或接近两半;
3、先写撇后写点;
4、十戈栽偏旁的字,如左下部首有捺画一律以点代之。如“栽”等字。
主笔优先规律
以竖弯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己”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竖弯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与撇搭配,撇应写成斜撇不要写成弯撇。
3、竖弯钩起笔后行笔略左偏,转弯要及时,不能一味下拖,转弯之后横向放开拉长再上钩。
主笔优先规律
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1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式。以横长折短式横折钩为主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撇搭配时,撇不可过长,撇收笔一般高于钩的最低点;
2、撇与钩基本保持平行;
3、钩内其它部首应偏左偏外,不能放在钩内。
主笔优先规律
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2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式。横长折短式横折钩和横短折长式横折钩用在口字框中,应注意:
1、扁口框应上宽下窄,长口框应上下等宽;
2、封口横末端架在钩上,但不相连,故折钩应长于左竖;
3、扁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左,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
【业务员入门】推荐阅读:
业务经理管理计划(入门级)10-24
地震安评业务入门基本知识08-27
教育业务员培训材料教育业务员08-27
快递业务员业务员绩效考核办法08-14
从业务员到业务管理者07-03
如何跑业务之业务员的可怕弱点10-25
销售业务员07-25
业务员应聘06-14
好坏业务员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