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华高三作文

2024-09-28

振兴中华高三作文(共9篇)

振兴中华高三作文 篇1

儿因为想飞得更高,所以它花大力气练就了一双矫健的翅膀;树儿因为想长得茂盛,所以它努力汲取养分;而我们因为想要振兴中华、报效祖国,所以我们努力学习,不屈不挠顽强奋斗。

鲁迅先生说过:“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没错,这是我们表少年的使命,我们不能忘却,也不敢忘却,我们肩负着这一使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奋斗。

一天的开始

操场外的小草,已失去了原有的嫩绿而变得金黄,小草轻声地对我们说:秋来了。

被窝散发着热量,我在被窝里安详地睡着,不一会儿,听到水池那传来哗哗的水声,这时我醒了,隐约看到一个人影两个人影……然而灯未亮起,我做着思想斗争:起,还是不起?看关龅们匆忙的身影,我猛地爬起床,似乎有一种声音在敦促着我。

未等我刷完牙,Q同学已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冲下楼去,是忘记梳发了吗?不愿落后的我也赶紧下楼,夜月朦胧,刮着瑟瑟秋风,然而教学楼已亮起片片灯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神秘,格外美丽。

在这萧瑟的秋天,同学们毅然离天温暖的被窝,开始新的一天,因为一天之计在于晨。同学们不愿错过这美好的早晨,只愿汲取知识。

课堂内外

我伴着朦胧的双眼走进课堂,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还有更努力奋斗的。太阳拦着朗朗书声升起来,我们上课时间到了……班主任计释着几何数学,黑板上写满密密麻麻的粉笔字,同学们不放过老师讲的任何一条有效信息,白纸上写满了随堂笔记。而有些同学不知是学习太过深夜,还是昨晚休息得不好,只见他们的上眼皮不知不觉地盖下来了,然而他们使劲地摇着脑袋,以求得清醒些认真听课。同学们不愿错过老师的任何一课堂甚至任何一句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更精。

自修时段

夜幕降临,再一次踏进教室,教室书山林立,书本挤满了书桌,书桌上的练习册,我们一张张做遍。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对当天知识进行总结巩固,一分一秒,由不得我们蹉跎,一点一滴的知识充分吸收……

长时间看书,眼睛酸痛,抬头仰望,时针原来已转了好几圈……倏地,灯熄了,哦……晚睡时间到了,只见有同学道:“谁有台灯?借我!”

同学们如饥似渴的,只为积聚知识,为实现价值报效祖国而努力,我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曾气馁,因为我们心存祖国,我们要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高三作文 篇2

一.作文训练要有序、限时

1、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高考作文复习

高考作文仅仅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块内容, 不可能分配到过多时间, 因此时间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老师应当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明确作文训练的重点, 制定作文复习计划。以下几点是笔者训练中的分点, 也是重点。

(1) 审题、立意。要想写好作文, 审题、立意是关键, 许多学生文笔不错, 却因审题偏差或立意不够新颖有高度而不能获得高分。审题和立意分散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效果不明显, 笔者主张用专门的整块时间专门训练, 如将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集合起来, 逐一进行点评, 并不要求学生将作文写出, 而是将自己对作文题的分析和作文的大致框架写出来, 就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2) 着眼大局, 多方位训练。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 学生一般都能写出一定水平的作文, 而想保证学生考场写作水平发挥的稳定性, 并稳中求升, 就要有针对地训练。笔者认为, 并不是每次作文训练都需要写出完整的作文, 而可以是片段的训练, 如描写景色, 人物对话, 论证过程等。如:训练景色描写, 可以先让学生对照名篇像《荷塘月色》进行模仿描写, 通过模仿体会名篇的布局和遣词用句, 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

(3) 收集资料, 做到胸中有沟壑。我们看高分高考作文, 往往引经据典, 妙笔生花。要想做到自己写作时能够随时罗列出名人轶事和名言警句, 自然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笔者要求学生看到别人使用的典故都要进行查阅了解, 争取变为自己的知识。而笔者本人也会将大量时事及一些常见的论据总结归纳打印出来, 发给学生。

2、作文训练要限时

高三作文训练就是为了复习迎考, 为适应考试学生就应限时完成。并且, 限时完成有助于学生高度调动积极性, 激发灵感, 让学生习惯写作的连续性, 习惯一气呵成。事实也是如此, 笔者在历年的高三作文复习课上发现, 如果是布置作文课后完成, 一部分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翻阅资料, 写完之后改了又改再交上来, 这些作文质量一般较好, 但是考场上不可能有条件做到;而一些学生则是在交上来之前匆忙完成, 马虎了事, 根本没有起到训练的效果;还有学生反映平时写作没有压力, 常常构思时还会走神, 1个小时没写出几段话。因此, 我常常限制时间, “逼”出学生的作文来。根据高考的做题安排, 学生能用来写作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个小时左右, 因此我制定的时限也以此为准。这样缩短了时间, 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 往往一开始就能迅速静下心来, 认真看题, 构思, 反而常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而这样的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掌控写作速度, 避免考场上匆匆结束作文发现尚有时间而后悔, 或是时间没把握好作文没写完就必须交卷了。

二.作文训练要与学生共进退

以往都是老师布置, 学生写作, 而老师自己却很少动笔。这就像老师站在岸上教学生游泳一样, 不能体会学生写作时遇到的困难, 不知道学生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特别指导。因此在习作课上, 我常常跟学生一起写作, 并尽量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 2011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请从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中任选两种, 以此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 诗歌除外。按照笔者自己的思路, 看到镜子首先想到的是这些镜子背后的寓意, 而且题干中要求“任选两种”, 为什么不是“一种”或是任选不限种类呢?这个“两种”又代表着什么呢?正因为笔者自己亲身体验了学生审题的过程, 对于指导学生如何发掘题干内容, 从何种方面思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后来的作文批改时, 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发现“任选两种”这几个字, 而是仅以一面镜子的寓意进行阐述, 而有的学生直接写了镜子的说明文, 虽然不能说错, 但是立意就有了高下之分, 并且说明文一般都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文体, 写出来难免干涩。批改时发现的诸多问题与笔者自己审题时的思路一对比, 笔者就能明白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 应该如何指正了。

高三作文教学探索 篇3

无论是站在“应试”的立场以求得作文高分,站在文章学角度以求得内容充实,还是站在接受美学的角度以求得欣赏者认同,“素材”的运用都是不可小觑的方面。在这个方面,前人的文章对我们不无启发。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大可不必专攻那些常人难以企及、捉摸不透的名篇绝作,因为那不是考场作文,而是平时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雕刻之作。我们要多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特别应该结合点评进行阅读,从不同的角度思索、分析出别人的写作技巧,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如同“不要去摘可望而不可即的星星,而要去摘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将全国高考佳作编辑成册,每人一份,作为我们的评讲范文。

另外高三课本中练习很多,每一练习中的阅读文段,其实都是一篇美文,解题之余不要忘了欣赏、感悟,这就是一种积累,不只是写作文的积累,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累!

2.精读教材,从中挖掘素材

以课本为主选择材料是我们积累素材的一个好方法。熟悉课本,在作文中通过联想对应,我们就可以快速地搜索到需要的素材。

比如,要论证清正廉洁,可以联想到《记王忠肃公翱事》;要论证身居要位而以勤俭为本,可以运用《训俭示康》中的司马光父子的例子;要论证以大局为重,可以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负荆请罪……可以说,几乎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恰当的素材。

3.背诵名句名篇积累素材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曾多次呼吁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好文章,多背好文章”。中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学生背诵的精美篇章,会久留心中,而且所记内容在人生不同阶段还会有不同体会、不同认识和教益。除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外,还应推荐一些名句名篇让学生去背诵,包括古诗文、现代诗歌美文、古今楹联、成语熟语谚语等。就古代诗歌而言,语言上、思想上、内容上、表达技巧上,皆有可存积之处。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积累,学生心中就会有很多关于古代诗歌的知识,其文学积淀会越来越深厚。

知识积累重在平时,教师每天都应推荐一些名篇佳作给学生去背、去消化。学生理解了、背会了,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运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名句名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素材,而且提高了考试中默写与文学常识的得分率,可谓一举多得。

4.准备专题素材

例如,高三刚开学不久,笔者就给他们出了一个话题:“珍惜”,让他们去收集整理材料,两个星期后在课堂上讨论,大家发言都很踊跃,积累的材料也很多。最后笔者要求他们把这些材料按照“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珍惜友情”、“珍惜拥有”等几个小的话题进行整理归类。这样,学生以后如果遇到“珍惜”这个话题就不怕没素材了。学生已经整理过的素材,不是以后就放在那边不管,还要经常把新发生的新发现的素材及时补充进去。经过这样长期的积累,某一专题的素材就丰富了。

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过程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坚持。

第二步:训练

1.限时训练

高三作文训练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笔者将“限时训练”表达为“逼着写”,当一种正确的意图与设想没有被学生理解、接受和变成自觉行为时,就要“逼上梁山”。作文题命出之后,限时完成。时间一到,立即收卷或者立即点读、点评。开始“逼”的时候,虽然未必人人写得出,但一写、一读、一评,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好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投入一粒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朵朵浪花,那些不爱动笔的学生也心中发痒,跃跃欲试了。限时作文可以调动学生进入竞技状态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

2.定量训练(每日一练)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把握大方向,学生可以自由取材,自由发挥。笔者每个星期都设置训练点,有时规定方法,有时规定内容。规定方法可以是修辞方法(如排比、比喻、对比、通感等等)或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规定内容可以分块状进行,比如品行修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

高三学年的作文训练,主要是方法与内容相结合的训练,如训练以下主题:品行修养(诚实守信、廉洁朴素、谦虚谨慎、自尊自信)、理想信念(确立理想、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民族节气、爱国激情、爱国壮举、爱国行为)、自学成才(勤奋刻苦、观察思考、积累实践、专心投入、意志恒心)、价值观念(时间生命、金钱荣誉、幸福与美、人才选用),等等。

定量训练是积累材料的一个好途径。

4.分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每日一练”侧重于分项训练,分项训练如:立意训练(如何挖掘出材料的本质特征,如何揭示出问题的成因,如何从个别推论到一般,如何进行辩证分析,如何使文章给人以启示和教益)、选材训练(怎样的材料才算切中话题,怎样的材料才典型而富有新意,如何使材料以小见大、翻陈出新)、构思训练(怎样使得文章脉络清晰,疏密有致,怎样安排过渡照应,布局圆合,怎样显出波澜曲折、巧妙自然,起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语言训练(怎样修改词语、变换句式,怎样运用修辞手段,怎样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等。分项训练投入的时间较综合训练多,执行也比较困难,但是经过师生的坚持与努力,效果不错。

综合训练即全面考察一篇作文,不管哪种形式,每次练笔都能像对待考场作文一样认真审题、立意、定体、选材、构思和谋篇布局,尽己所能,保质保量,而不能抱着完成作业、应付老师的心态。即使到高考前夕的白热化阶段,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题也要“全力以赴”完成,因为只有不间断地练笔,才能在考场上保持镇定,不会临场“手生”。

5.训练思维

那种只抓结构、语言等单一的做法,是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着手进行的是多角度思维训练、联想思维训练、比较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每一种思维训练都渗透在分项训练与综合训练中。思维训练要有针对性,做到合理有效。

第三步:批改

1.第一时间批改作文

及时批改能及时反馈信息,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作文的成功与失败,及时批改可以“趁热打铁”,便于讲评,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2.多种批改方式结合渗透

(1)教师面批。作文面批活动,要求与学生直接对话,面对面交流。由于面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所以笔者每个学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次直接与老师交流的机会,第二学期也是一样。学生很喜欢这种直接交流的方式,在轻声细语中不仅交流了作文,而且交流了师生情感。

(2)教师眉批。眉批的方式,也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窗口。眉批有时针对作文的写作技巧,有时候针对作文内容。在这样的作文批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快得到提高。

(3)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老师批改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修改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笔者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了两次尝试,在批改之前先明确批改的程序,从字到词到段到篇,从立意到内容到结构到语言,学生一定要学会判断并且必须说出如此判断的原因。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自评或互评时的不知所措。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三作文 篇4

《周恩来外交风云》记录了在外交上取得卓越成就。在日内尔的会议中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并不了解,而我们的通过这次会议,建立了我国与亚洲,非洲等国家的深厚友谊。在会议中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各国外交的赞扬,也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风采。以人格魅力赢得各国外交的赞扬,也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风采。印中友好协会会长森德格拉尔说:“要世界上多几个周恩来那样的政治家,那么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是二十世纪史上杰出的男主角。

此时此刻的我,为中国有这样一位好而自豪;为我能够出生于故乡而骄傲。看了记录片我黯然泪下,我不经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篇文章《十里长街送》,的平易近人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很小的时候的座右铭,我们应该学习周恩来为祖国着想,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是未来的希望。身为一名中国人,身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应该发奋图强,好好学习。报答祖国和前辈,不辜负父母的希望。平时学习苦时,奶奶总给我讲周每天只睡3个小时。我被感动了,又一次坐到书桌前奋笔疾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3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好好学习了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努力了吗?我为我是一位中国人而骄傲!

振兴中华高三作文 篇5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长春质检)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导学号:23192103】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D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表述不准确;材料中不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可以有很多,箸文物也是一个,③正确;人们可以通过箸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体现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④正确。] 2.中国“和”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表明()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传统思想都是优秀文化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D [中国“和”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故②③正确;①与题意无关,故排除;传统思想有优秀和落后之分,故④说法错误。] 3.(2016·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C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丰满形象又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正确。该教材流畅易懂、精妙优雅,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④正确。题干侧重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涉及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16·海淀质检)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B [材料中这些呐喊、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①当选;民族节日才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④排除;材料中这些呐喊、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特征,③正确。] 5.(2016·信阳质检)针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活动标识使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要求,以纪念活动标识为元素制作的用品,需与纪念活动主题密切相关,不得乱用、滥用,不得用于制作商标或其他任何商业性用途等。这一要求有利于()

【导学号:23192104】

①克服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②展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树立高度文化自觉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D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有其优点,不能克服,①错误;题干没有指向传统文化的民族性,②不选;对纪念活动标识的使用的要求,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树立文化自觉,③④正确。] 6.(2016·郑州质检)2015年国庆档期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七天拿下超过18.5亿票房,与上一年相比打滚攀升。小成本喜剧《夏洛特烦恼》深受观众喜爱,占据了总票房收入的30%。这说明()①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②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 ③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 ④文化产品应自觉迎合观众口味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B [题干强调文化对经济的作用,②指向经济影响文化,故不符合题意;④中的“自觉迎合”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电影市场的火爆是我国文化市场繁荣活跃的重要体现,也说明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故①③正确。] 7.《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历史与现实总有一些相似之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获得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了。下一阶段我们应该()①保护传统习俗,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发展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突出位置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D [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辩证否定观,故①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应发展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为人民服务的文化产品,故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8.(2016·烟台期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让国人向往的目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些目标的提出是()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 ④强调了教育是今后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①错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经济建设,故④错误;搞好教育工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免除学杂费等措施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故②③正确。] 9.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针对一些媒体中存在的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上述要求是()

【导学号:23192105】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

③主动摒弃传媒商业性、不断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表现 ④自觉抵御落后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的要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A [③中的“摒弃传媒商业性”的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语言文字规范的问题,而不是落后文化的问题,因此④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0.(2016·临朐期末)我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实施以来,许多志愿者满怀理想与热情,带着知识与技能来到西部广袤的土地上,从事小学教育或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服务,既促进了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又使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素质。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①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举措 ②表明科学文化修养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

③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④完善了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B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举措,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①③符合题意;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②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④错误。] 11.(2016·新余质检)2015年3月12日,中国游客在泰国景区洗手台洗脚,此不文明行为引发争议。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游客行为折射国家形象,应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不同民族的文明行为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文明行为要求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B [文化多样性不是存在不文明行为的理由,故②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尊重本民族文化,故③错误;中国游客在国外景区洗手台洗脚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故①④分析正确,入选。] 12.中宣部等六部门制定的《2016~2017年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规划》要求,通过扎实深入的学习教育培训,使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牢牢把握文艺正确方向上取得新提高,在提升职业精神和思想境界上取得新提高。取得上述新提高,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

【导学号:23192106】

①自觉创造类型多样的文化产品

②将加强文化管理和提高道德水平结合起来 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结合起来 A.①④ C.②③

B.③④ D.①②

B [①观点偏离题意指向,故排除;②观点错误,加强文化管理是政府或国家的事情;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把握文化正确方向,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职业精神和思想境界,故③④正确。]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特的造园艺术被西方国家所推崇。目前,已有40多座苏州园林先后落户30个国家及地区,漂洋过海传播中国魅力。

“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水榭、亭台、拱桥、长廊、漏窗等传统江南园林建筑元素应有尽有,布局精巧韵味独特,亭台楼榭绿树掩映,处处透出大自然的情趣。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当地文化元素,采用全钢结构,引入纳米、碳纤维等多种技术提升中国园林的技术含量。中国工匠秉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二者相得益彰,打造了一个个园林精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中国工匠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秉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正确性。(12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何以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10分)(3)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离不开工匠的精湛技艺。请就我国如何造就更多的优秀工匠提出两条建议。(4分)[解析] 第(1)问,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各组因素和谐共处的正确性,主要围绕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来分析问题;在准确阐明观点的同时,要注意细化分析各组因素是如何体现对立和统一的。第(2)问,注意站在整个文化生活角度全面分析原因,如作为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特色、作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等;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成功的原因,如做到借鉴国外先进文化以实现创造发展等。第(3)问,一是注意站在国家角度分析建议;二是建议要指向培育优秀工匠。

[答案](1)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传统与现代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又可以互为配合;中国与外国在建筑理念、设计布局等方面各有特色,但又可以相互借鉴;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既相互对立,又可以相生相融。中国工匠在二者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工艺的同时,与时俱进,打造了一个个园林精品。

(2)苏州园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其建筑风格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海外人士感受和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在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艺,符合海外人士的审美情趣,使其成功走向海外。

(3)答案示例:挖掘整理、宣传古今优秀工匠的精神及其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推崇“工匠精神”的氛围;重视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培养爱岗敬业的人才。(每条建议2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四项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机构,作为以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产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社会教育机构,是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收藏实物资料,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重任,被誉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和人类教育的终身学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育形式单一,仅仅局限于讲解,且多数讲解比较枯燥;公众的教育活动表面化,不善于深入发掘主题,很多活动陷于低幼化;互联网利用形式化,多数博物馆官网处于瘫痪状态。

从全球视野看,树立公共意识与服务意识,从以藏品为中心向观点为中心转变;公众活动从博物馆和公众两个维度去考量公众活动,尤其是首先考虑公众的诉求,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如何配合和适应社会教育并形成互动、走出一条馆社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之路,如何让观众从“看客”转变为讲座的“听众”和网站的“用户”,这是我国博物馆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及其依据。(10分)(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如何突出为公众服务的特性。(12分)(3)假如你是博物馆馆长,针地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提出两条具体的解决措施。(4分)[解析] 第(1)问,分析对精神文明活动的作用及其依据,实质就是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去分析题干举措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意义;要围绕材料中有关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信息来组织答案,如传承、育人等。第(2)问,首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包括革命批判精神的实质和方法论要求;其次,设问要求回答措施,所以要结合方法论组织答案。第(3)问,一是要明确材料中点明的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据此分析措施;二是所提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简单罗列理论。

[答案](1)①有利于发挥博物馆的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的作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发挥其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公民。③有利于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①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面对趋势和潮流,重视博物馆在服务公众方面的问题,转变以藏品为中心的旧观念。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考虑公众的诉求,探索博物馆发展新思路,开拓公共服务的新境界。

振兴中华高三作文 篇6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唐山摸底)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德”的具体内容逐渐广博,应指()A.刑 C.仁 确。

2.(2017·巴中诊断)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B.出礼则入刑 D.以刑代礼 B.礼 D.道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西周三大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故B项正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解析:选B 材料所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律体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论语》的内容,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A项错误;“出礼则入刑”,这正是对西周法律体系的概括,故B项正确;“道之以政,齐之以礼”,这同样是《论语》的内容,也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C项错误;“以刑代礼”,这明显与重视宗法分封制的西周社会不符,故D项错误。

3.《礼记》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姓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处其子孙,是谓制度。”下列有关周朝这种政治风格的表述错误的是()A.将子弟、功臣分封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B.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周朝首创的宗法制是该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 D.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天下最高执政权力

解析:选C 宗法制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不能表述为西周首创,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4.(2017·河南八市质检)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A.维护分封制度

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

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 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

解析:选D 西周建立东都主要是强化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5.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将所得韩地建立颖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A.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315年

B.公元前231年 D.公元前214年

解析:选B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全国,韩国是秦国灭掉的战国七雄中最早的一个,故A、D两项错误;秦灭韩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故B项正确;公元前315年是公元前4世纪,与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不符,故C项错误。

6.(2017·武汉调研)《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A.周王 C.卿大夫

B.诸侯王 D.士

地的是

解析:选A 西周时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根据“邦内甸服”可知“甸服”是王畿,王畿归周天子管辖,故A项正确;诸侯王管辖周天子分封的土地,故B项错误;卿大夫管辖诸侯分封给的土地,故C项错误;士管辖卿大夫分封的土地,故D项错误。

7.(2016·安徽百校论坛联考)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C.冶金技术的进步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D.“百家争鸣”的出现

解析:选C 题干中的发明是木匠行当,属于手工业成就,故A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木工用具发明都是铁制工具,设问问的是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铁制工具的不同形制需要有质量较高的钢铁,它们的出现是以冶铁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

8.(2017·武汉调研)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该措施()A.阻碍了经济发展 C.动摇了农本观念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选B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实际上是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的法律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这种规定促进了手工产品规范统一,故B项正确。

9.(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B.“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解析:选B 材料中“战国晚期”“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表明这些陶器、陶片属于个人独立生产,说明具有独立经营性的小手工业者在当时出现,从而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故B项正确。

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作用,故A项错误;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由材料“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取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 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取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

11.(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选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12.“他们试图超越日常的关注,而让他们的心灵在更为虚幻的生活内容中漂浮。他们并不把人类置于宇宙的中心位置,为人类发明将打乱万物的自然秩序而忧心忡忡。他们更愿意提倡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认为这种力量或者能量是现存世间万物的本原。”这里的“他们”所属的派别应是

A.儒家 C.墨家

()

B.道家 D.法家

解析:选B 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虚幻”“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本原”可知,此派别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经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0分)(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3分)解析:第(1)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与分封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管理体系。抓住“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分析宗法制的特点,从维护政权的稳定性、维系家庭团结等有利方面和重视人情关系、裙带关系等消极方面分析其影响。第(2)问,设问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清末民初的变化,重在“变化”的分析上。抓住“近代化”并结合材料分析其不同,从时代背景上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第(3)问,从文 3 明史观的角度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这种演变。

答案:(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

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

(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3)认识:由等级森严发展到具有民主色彩,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成理即可)。14.(2016·湖北七市协作体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仔细识读上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12分)解析: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漫画阐明正确观点,并能以准确史实为依据,史论结合,注意逻辑的严密与思路的条理清晰,规范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

儒学是中国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

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

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的主体内容,使之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服务。

观点三:“互斥互补论”(综合观点一、二即可)。

观点四:“发展”论。在“三化”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儒学需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等等,都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不均、道德滑坡等问题,都从反面印证了儒学“大一统”、“天人合一”、“和谐”、“大同”、“讲信修睦”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同时,儒学确有自身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如维护专制,提倡人治、等级观、尊卑观等,不利于建设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

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及对策 篇7

一、高三作文教学的现状

1. 重视练习数量,忽视有效讲评。

有的老师坚信作文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练的数量,并不十分重视讲评工作。对学生的作文,一般不做深层的分析,只是打个分,然后从审题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讲一下,最多再下发一些优秀习作。缺乏针对性,作文的效度和信度较低。

2. 强化文化积累,淡化有效输出。

学生写作往往感觉材料枯竭,难作无米之炊。因此,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有的学生积累了厚厚几本。但在考试时,不少同学仍然不知所措。其实,正是由于光有了大量输入,而缺乏质的输出的训练,积累的内容在学生的本子上仍然是静态的,没能让它们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到了高三,光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积累,显然是不太现实而且缺乏实效的。

3. 强调文采铺陈,忽视思想意蕴。

受高考作文美文化倾向的影响,许多学生热衷于写所谓的“美文”。堆砌华丽词语,串联古诗文名句,排列文化名人,但唯缺实质性内容。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多用排比、引用等手法,平时还要求学生背诵高考范文、经典段落。写作主体的缺席,写作生活的淡化,正是当下写作教学的硬伤,也是高三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难以超越的最大瓶颈。其实再美的语言也必须有其使用的环境,忽略语境盲目地套用高考作文或时文中的优美片断,其实也只能有其形而难得其神韵。

4. 强调趋同构思,忽略个性发挥。

高三作文的复习训练更讲求其实效性,为了快速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成绩,有的老师便采用“入格”训练。比如议论文训练,教师从篇章结构上加以指导,形成写作的固定模式: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三段,每段用一句话作为分论点,每段举一个例子加以分析,结尾用排比总结。大多数同学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但这样做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这与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理想归宿是相悖的。

二、提高高三作文实效性的对策

高三作文的教学要定位于高考,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受益。因此,提高学生作文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我认为,要真正提高高三作文教学的实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回归感性,表达灵性。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对于作文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江苏高考曾有一篇作文,由开始的38分最终提到54分,何永康教授在解说其原因时说:“此文不搞满天星斗铺陈,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文章是反映生活、表达观点、抒写情感的,所以写文章,先要有想反映的生活,有要表达的观点,有要抒发的感情。一旦学生最本真的灵性得以张扬,那种源自天性的写作能力就能得以正常甚至超常的显现和发挥。

前不久,我让学生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懂你》,有一篇是写父亲的,当我将这篇习作读给大家听时,不少同学潸然泪下。什么是真情,这就是。下面摘录其中的一个片断:

我常常想象你的背影:在工地啃着馒头,甚至连一杯开水也没有,晚上回来狼吞虎咽的样子;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工作,晚上不能洗澡,还要窝在车上睡的样子;胃痛时紧紧抓着身上衣服却无家人在身旁的样子;大冬天只穿一件单薄的外套,瑟瑟发抖,却咧着青紫嘴唇安慰我的样子……

父亲,我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你沉默背后无奈的心境,读懂了你的心酸苦楚,读懂了你对我的深沉的希望。是你用辛勤的汗水为我撒播五彩的灿烂;是你用无尽的希望默默伴我走过一路的风雨;是你,用坚定的信念,在异乡苦苦撑起希望的航灯,照我前行。

这样富有感情的文字,怎能不打动人?这样的情感,是真实的自然的流露,倾泻于作者的笔端,也浸透到读者的心里。

2. 呼唤思想,凸显个性。

由于过分地强调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见了自我,只有素材的堆砌,而且更多地表现为对素材的演绎,根本不是自己心灵的袒露。我们可以看到,大凡写作文,就会引述古人事例,写司马迁就是遭受宫刑,甘受屈辱;写苏轼就是大江东去,气势磅礴。那么,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都拿这些名人说事,怎见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呢?

事实上,“对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保证写作质量的重要前提,生活再怎么丰富,如果它没有转化为阅读文字的丰富,就不可能在写作中诞生出闪烁个性化色彩的文字”。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做积累的时候,并不是满足于让学生摘抄优美段落词语,而是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读到真正打动自己的内容,仔细地品味,读到真正让自己感动了,然后再抄下来,并写出自己当时的感想体悟,这样的文字才可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到写作时才会为自己所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要求正突出了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写作导向。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都需学生关注社会、表达自我,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因此在高三作文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这些。

3. 分类讲评,注重实效。

由于高三时段的特殊性,在作文讲评时如果还是采用大范围的讲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学生经过高中几年的作文训练,作文可能出现了一个瓶颈,很难有新的突破。因此,不少同学都感慨,写来写去,还是老样子。那么,这样的大面积的训练和讲评是行不通的。我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分类讲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操作程序是:每次习作批改时,先将作文按一定的标准归类。如先按文体归类,再按题材归类,按出现的问题归类。分为几组,最后以组的形式进行讲评,效果较好。

比如,对于习作《懂你》,我进行了如下分组:

A组(9篇)记叙文。写读懂了父爱、母爱。有三篇情感真挚,但还有6篇属于一般化,不能打动人。讲评重点:怎样用细节描写打动人。

B组(10篇)记叙文。写读懂了亲情、朋友的爱。但文章的表达重点不一样,有的写家人怎样关怀我,或写朋友怎样帮助我,“我”的情感表达仅在结尾时一笔交代,显得突兀,而有两篇则在构思上处理得较好。讲评重点:如何把握文章的重点。

C组(13篇)议论文。都运用了分论点组织行文,但分论点的表述和层次有待重新思考。讲评重点:如何多角度分析题意,巧拟分论点。

D组(11篇)议论化散文。都运用了一些名人的事例作为写作的素材,但怎样才能扣住“懂”,有的同学仅是对这类名人事迹作介绍,缺乏深度的挖掘,没有能真正做到“懂”。讲评重点:如何切准题意对素材进行深度的挖掘。

E组(10篇)记叙或议论。这类文章中有的语言空洞,表达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将几篇语言一般的和语言较好的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体悟式讨论。讲评重点: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文采。

谈高三作文素材的储备 篇8

一、从教材中就地取材

让学生依据课本整理、提炼作文素材是一种捷径。取材可以是词语、诗文名句积累,也可以是富有创造性、启发性、哲理性文句积累,更可以是作家思想、经历、情操的积累。在要求学生梳理时,老师可拟定话题(如思乡、爱国主题的,青春话题的、人生话题的等),让学生有的放矢、分门别类整理。具体操作方法是,每两人为一小组,两个星期后进行成果展示会,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进行现场解说、展示、交流、点评。

二、从考试练习中撷取素材

高三大量的考试练习题是不容忽视的作文素材库。讲评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和文句事例积累。如词语使用题,我会要求学生把选项中的词语带入句子仔细甄别近义词的细微差异,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增强作文中推敲使用词语的意识;如仿写、扩写、拟广告语、拟写对联等语言表达题,我会要求学生背诵至少三个学生自己满意的答案;如阅读理解题,让学生熟读精美文章自主选择文句、事例乃至篇章积累,有感悟的写出感悟笔记;再如作文,每次都印发典型例文,要求学生感悟背诵至少三个切合话题的典型事例和自主选择的精美文句。讲评后要求学生按语言类和事例类分类整理。

三、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只有源泉丰盈,溪流才会活泼泼奔腾不止。”一语道破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高三生活看似单调乏味,但学生在拼搏努力的过程中,会有烦闷、焦躁,亦会有自我砥砺、拼搏的充实和成功的喜悦,会有各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受,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我引导学生每周记周记,及时练笔,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历程,捕捉生活中思想中的闪光点,沉淀情感积淀语言。

四、打造精美“晨读套餐”,提供综合营养

晨读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黄金时间,教师在晨读材料的准备方面必须煞费苦心,力争材料少而精,让学生乐读乐记,可以速读速记。通过摸索改进在晨读材料的印制方面,我大体上确定如下版块:诗词赏读、文言典故、精彩文段、名人名言、热点透视、人物素材等。

五、借助“外物”(多媒体),冲击视觉,直扣心灵

善假于物,则会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便捷的优势,在作文素材的积累方面我们也不妨偶一试,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可以冲击其视觉,直扣其心灵。想利用好多媒体,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比如我在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视频前,先印发给学生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介绍和颁奖词,这样视频和材料相互映照,学生印象会更为深刻,看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可择其一二人物);再如让学生观看“杨澜访谈中国首善陈光标”的视频后,组织学生讨论:你怎么看待陈光标的“高调”行善?适时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

振兴中华作文300字 篇9

顿时,有拎包的,提箱子的,抱孩子的都开始了自己的主张,有的往西边跑,有的往北边跑,天空中几架飞机飞得那么低,低得都能听见鬼子的狂笑。敌人从飞机里扔下罪恶的导弹,在那一瞬间人们都流着泪倒下了,此时的车站静寂下下来了。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哭声,原来是一个头发稀少,皮肤黝黑,衣服都破烂的,2岁左右的小孩,他从妈妈怀抱中爬出来,吃惊的看了看,又看到满是鲜血的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原来是他的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活着,牺牲了自己。于是这个孩子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妈妈!”

罪恶的敌人,你们知道有多少为战争而死的人吗多人啊!数目可不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报告,自至,因为战争,世界有200万儿童死亡,600万儿童受伤或残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6年之久啊!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多亿人卷入战争,死亡7000多万人。

上一篇:财政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下一篇:草滩小学安全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