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精选11篇)
学生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 篇1
7日冬奥会开幕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就索契冬奥会、中俄关系、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回答了主持人布里廖夫提问。习近平受访时谈及个人爱好,称自己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但由于工作原因,目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习近平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比如,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时间都去哪儿了
电影《私人订制》插曲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
以前。800字的作文,要求同
学生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 篇2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歌手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许多人, 请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写作指导】
这个命题作文既新鲜又耐人寻味, 一曲歌, 引发我们寻找过去的时光。写作时要理解, 寻找时光其实寻找的是我们曾经的琐碎的日子, 还有蕴含在这些日子里的美好和爱。围绕题目,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提示语言, 确定写作范围。
歌词内容就是题目的提示范围, 它告诉了我们在写作时要围绕以上内容展开。可以写“长新芽”的老树, 写“又开花”的枯木, 也可以写父母的“满头白发”, 从而生发出独特的人生感悟。如果脱离开提示语, 去写中三的奋斗时光, 感慨时光流逝也可以, 但不够完全切题。
做到中心积极, 写出真情实感。
积极健康向上的中心是衡量一篇文章最主要的标准。这个题目, 需要同学们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中, 真切地感悟出父母之爱、亲情之美。如果只是写“无可奈何花落去”, 是得不到高分的。如一位同学写回忆时光的流逝, 时间去了儿时的玩耍中, 去了长大后的游戏厅中, 虽是真情实感, 但格调不高, 难以打动读者的内心。
把握详略分配, 突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让文章生动感人, 写作时, 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一个细节和时光相碰撞, 写出心灵的触动。这个细节可以是父母匆忙中做的一顿饭, 也可以是父亲不再挺拔的腰板、母亲不再光彩的容颜。以叙述描写为主, 然后抒情议论, 做到详略得当。
最后, 也允许同学们在文体上有小小的创新。比如运用书信体, 给某一位亲人的一封信;运用日记体, 组合几篇日记来对比, 表达自己的感受等。
【佳作例文一】
时间都去哪儿了
⊙闫孜晴 (河南漯河育才中学)
妈妈最近话少了很多。她爱坐在阳光下一个人发呆, 她看看阳台上新长出来的嫩芽;她望望天边跑得飞快的云彩;她眯着眼, 似乎能察觉空气中转瞬即逝的飞尘。她问我:“时间都去哪儿了?”
妈妈本是多么有活力呀, 她热爱旅游, 带我游过亚热带蔚蓝的海, 亲吻过甜甜的小琥珀珠;她和我在沙滩上快乐地奔跑, 一抬头就把天空拥入了怀;她和我在许愿台上美美地许愿, 收藏着世界上所有的美好。可是, 记忆像是顽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跑远了, 它藏在时间的某一个角落, 发出嬉笑——“我走了, 我来过, 你找不到我。”时间走了, 留下了记忆。
妈妈本是多么自由快乐呀。她拿出年轻时美丽的照片给我看, 照片里是一张白净的脸, 没有一丝皱纹和枯黄, 她和另一位年轻的姑娘在水塘边嬉戏, 两人的辫子都高高地甩起, 像是一条年轻的藤蔓在肆意生长, 放荡不羁却又自豪地宣布——这是我们的时代!太阳在高空挂起, 照得两人都红着脸, 照得水塘有了温度。也许是余温, 使照片现在也是热乎乎的, 时间走了, 留下了温热。
妈妈问我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是不是像云?像云一样轻轻地游走;时间是不是像风?不动声色地卷起记忆的微尘;时间是不是像太阳?给予人们以公平, 却在你不珍惜时变脸换了阴天。
妈妈的时间是去哪儿了?那一定是在我身体的某个部位吧。妈妈那么关心我, 照顾我, 她放弃了旅游, 放弃了拍照, 却默默地选择被家庭束缚, 选择用我的成长换来她时间的消逝, 换来白发和皱纹。她用自由的时间给予我慈爱, 她用游乐的时间给予我关怀;她用哭的时间哄我笑;她把所有珍贵的时间都放在了我的身上。
妈妈说时间都去哪儿了, 其实是说她老了, 她害怕我们每一个人的离去, 她害怕时间会伤害每一个人。而我, 应该用轻柔的话语来安慰她吧, 像她小时候安抚我那样。
我要拥抱妈妈, 并轻轻告诉她——妈妈, 别怕, 时间还在, 我们都在啊。
【简评】
作者用唯美的语言写出了随着时间流逝妈妈前后的变化, 很自然地流露出妈妈对“我”的爱, 感情真挚, 让人动容。文章语言富于变化, 写年轻时的妈妈, 多用排比铺陈;写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多用设问句, 引人深思。结尾两段升华, 写出了亲情是互相传递的主题。
【佳作例文二】
时间都去哪儿了
⊙何露 (河南漯河育才中学)
细雨带着愁绪敲打在点点深绿的屋瓦上, 墨色瓦片熏染着斑驳的墙壁, 青石小道上, 荡漾点点清波。倚在粉墙黛瓦上, 看着那涓涓细流随着时光渐行渐远。这里似乎有着时间的身影却找不到她, 也许你会问,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呀,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从母亲的身上流过。时间如同一双手, 静静地, 却又残忍地抚摸着母亲。看着母亲那双鬓的白发, 这就是时间的残忍;看着母亲那眼角的皱纹, 这就是时间的冷酷;看着母亲那佝偻的背影, 这就是时间的无情。时间是公平的, 却又这样令人害怕她的流逝呀!
时间都去哪儿了?她从母亲的身上流过, 再也捉不住她。时间, 请你停留一下吧!
时间从门前的老树、院里的枯花边走过。已是到了乍暖还寒的季节了, 万物仿佛听到了春姑娘的呼唤, 门前的老树也为了迎接春姑娘的到来而穿上了层层绿衣, 小草也悄悄钻出头来呼吸清新空气。一场如油般的春雨来临, 也许你会想起“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啊, 还有那门前的枯花也换上了新装, 刚刚绽放的花苞被时光渐渐打开。时间都去哪儿了?看啊, 时间从门前的老树、院里的枯花边走过, 只留下了那满园的春色。
时间从亭台楼阁间走过。掩映在翠竹芭蕉之中的老房子, 如同一位老人, 虽已暮年, 却有着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厚重。隐在楼阁间的雕刻, 显示着曾经的辉煌。抚摸着朱红色的雕花木窗, 有些早已是斑驳得没有了往日的风姿, 但却让人感受到了时间从这里曾经走过。留下了什么呢?有工匠们的智慧, 也有先人们的身影吧。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时间都去了, 拦也拦不住。只是希望她再慢一些, 让我再看看母亲青春的容颜, 看看庭院中的繁花和那幢有着祖先影子的老房子。
【简评】
文章以题目为线索, 字里行间, 让人读出了亲情的付出, 也读出了春光的美好, 更读出了历史的厚重。情感丰沛, 让人感慨万端。文中多引用诗词名句, 让文章摇曳生姿, 让读者沉浸其中, 这些诗词虽是信手拈来, 却见作者丰厚的语文功底。
【佳作例文三】
时间都去哪儿了
⊙孙倩倩 (河南漯河育才中学)
不觉又失去了几个春秋冬夏。不觉我已慢慢长大, 不觉他也失去青春风华。
——题记
此刻, 站在旧铁道旁边, 面对远处正背着我行李的父亲, 看着他不再挺直的腰身, 脸上的皱纹, 些许发白的发根, 我心里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波澜, 时间都去哪儿了……
暑假又至, 我要回广州找妈妈过暑假, 行李是个问题, 因为我们父女俩冷战了一周之久, 我怎好意思开口向父亲提出让他帮我搬行李呢?可他此时正背着行李走在我身后, 两个人一起走向不远的汽车站。乡间的土路是不好走的, 由于我只提了两袋行李, 又年轻气盛, 很快便到达了汽车站——那段废弃的铁路边。
我以为父亲一直默默地跟在我身后, 不想回头看去时, 父亲竟在我身后那么远的路上艰难地向我走来, 我的心微疼了一下, 我怎么没等等父亲呢?我走上前去帮他, 父亲背着行李的步伐是那么蹒跚, 他的腿在每迈出一步时都要屈一下膝, 沉重的步子似乎想要把土路踏出一个坑来。行李总往下掉, 他就一次次踮起脚来将行李包向上再背背, 额头上有青筋微微凸起, 脸色也微微泛红……
我看得越来越难过, 步子停在原地, 就这么站住脚再也无力迈向前一步, 就这么望着渐渐笨拙的父亲向我走来。突然间发现, 我已经长得如此高大, 十几个春秋已逝去, 而父亲也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它流进了父亲的皱纹里, 在那儿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它流进了父亲的腰板里, 使父亲的脊梁不再直挺, 而是慢慢地弯曲了。时间去哪儿了?去哪儿了?我们都留不住它啊!可是, 我却这样对待父亲。一股悔恨之泪不觉流了下来。
“发什么愣啊, 车来了, 去提行李, 上车了。”父亲催我, 因为急, 声音也有些沙哑。
坐在汽车上, 望着父亲越来越远去的背影, 耳边似乎又想起《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原来, 父亲对我爱得如此深沉……
【简评】
学生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 篇3
小学时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909年,任弼时5岁的时候,任裕道应聘入湖南省公立作民两等小学堂教国文。由于这里离唐家桥20余里,所以任弼时随父亲寄宿课读。在父亲的督促和辅导下,任弼时勤奋苦读,孜孜不倦。两年后,他正式入学。1912年1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作民两等小学堂文凭。文凭内的评语写道:“学生任培国(任弼时的原名)本学年总平均分数八十四分一厘七毫,列入最优等。”之后,他继续在此就读,并于1913年秋升入二年级。
1914年春,任裕道转到塾塘乡任氏序贤初等小学任教,任弼时也随父亲来到该校三年级住读。这年秋天,他升入该校四年级。在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中,他以《试述诸生入学之志》为题,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干什么,都要有志向,都必须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目的。显然,这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和鞭策。
1915年夏,任弼时从序贤初等小学毕业,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高等科。该校历史悠久,初为“城南书院”,继为“中路师范学堂”,再为“第一师范学校”。全校分三部分:师范部、附属高小部、国民教育部(相当于初小)。该校规模宏大,是当时湖南省内自初等教育至中等教育兼有的建制完备的学校,而且师资力量雄厚,在全省卓有声望,是学子们向往的求学之地。
进入一师附小,是任弼时学生时代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走出了塾塘乡,来到了省城,打开了眼界,接触到很多新事物。他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1916年9月6日,他回校已第三周,因兵荒马乱,同学尚未到齐。他在作文《劝友人勤学书》中写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深味乎其言也。兄现正在青年,务宜专心求学以求上进,他日扬名显亲即基于是矣。兄其勉之。”实际上他这样说,劝勉学兄也是自勉。
任弼时不仅勤于读书学习,而且非常重视体育活动,提倡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丰富完善自己的道德学识和体魄。在一师附小期间,学校组织的学艺会,分6部活动。任弼时加入了其中的谈话部,并积极参加学艺会的美术、竞技、竞球、拳术四部的课余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他如鱼得水,成为一名活跃分子。尤其是学校每个学期举办的运动会,更是让他和同学们兴奋不已。
1918年4月,任弼时高小毕业。从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到新式小学的教育,再到站在时代教育前沿的一师附小,是一个丰富的积累过程。特别是在一师附小的3年,任弼时受益匪浅:都市的丰富生活,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他开始接触社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大事;一师学习生活的氛围,不但使他学识大增,更加快了他体魄和心智的成长与成熟。
在读小学的几年时间里,任弼时在认真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数十篇文章,留下了一位少年思考、探索、前进的足迹。比如,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写出了很多精彩、有趣的评说:称誉明太祖朱元璋为“古之圣贤豪杰其功最大者”;提倡大禹、张骞、哥伦布等人“奋力前进,战胜艰难”的精神;尊崇俾斯麦“可为强国之模范”;赞扬彼得大帝“性勤俭,能忍劳耐苦”等等。虽然是小小年纪,但任弼时对历史中的人和事,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从任弼时对历史人物的点评,不难看出这位少年的忧国忧民之心。他的《爱国说》《追悼蔡松坡感言》《我国割让地之痛言》等文,更是洋溢着浓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他在1915年2月所写的《拟御侮之策》一文中,不仅通过对抵御外侮的思考,表达了拳拳爱国之心,还预测到中日“将有一血战”。
除了读书,任弼时还养成了读报的习惯,把报纸视为精神食粮。到一师附小读书后,去师范部阅览室读报,已成为他课余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1915年4月,他在作文《说阅报之益》中写道:“制报之法,日出一纸,所有要闻无不详细分列。文明人知国家与身有关系,故以阅报为贵。中国有言:秀才不出门,能知世界事。此阅报之谓也。”在此文中,他不仅介绍了报纸的功用、内容、种类,而且突出强调了读报的重要性。
任弼时不仅从图书、报刊中汲取营养,增长知识,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友人一起走出校园,欣赏自然,感悟人生,在行路中增长见识,并留下了不少“游记”。1917年春,他和友人登岳麓山。在《1917年课余偶谈》中,记述了此次行程和观感,他高兴地写道:“由校出沿铁路行数十步,见路旁树木、地面杂草郁郁青青足以悦目。山中鸟兽飞鸣啸啼不绝于耳目。俯视湘江横无际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在中国传统佳节端午、中秋、重阳到来之时,任弼时更是游兴大增,频频和同学外出行走。1917年端午时节,他给一位学兄写信,相邀共游:“旧历五月五日为端午佳节,乡间恒以菖蒲系于门侧,谓为避恶;又有龙舟相竞之习俗。弟亦未能免俗,欲于此日往湘江一游。”这一年的中秋时节,他又和几位同学来到湘江边郊游,欣赏一轮圆月,并在《秋节纪事》中记录了沿途景色,以及几位少年的舒畅心情。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能够“涉猎广博,贯通经传,驰骋古今”,根源即在于此。少年任弼时勤于思考、善于写作、颇有见识,同样根源于此。
中学岁月:参加运动,寻找出路
1918年秋,任弼时考入长沙私立明德中学17班就读。明德中学创办于1903年,黄兴是创办人之一,规模和师资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文学家苏曼殊、生物学家辛树帜、历史学家周谷城、音乐家黎锦晖等人,都曾在此学校任教多年。因此,当时有人称“北有南开,南有明德”。
在明德中学,任弼时一边认真学习,一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方面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1918年10月,他眼见军阀混战,国家垂危,在作文《国庆纪念日感言》中不禁感慨辛亥革命后国内无休止的权争与战事,还严厉抨击段祺瑞反动军阀政府,写道:“以一二人之私见,竟破坏全国之安宁,于人民之呼吁置若罔闻,中国其能免于危亡乎?恐非吾之所能逆料也。”
由于明德中学的学费较贵,而家庭经济开始拮据,任弼时于1919年春转入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第25班就读,与萧劲光同学。该校创办于1904年,是长沙府唯一的府立中学。由于它后来变成长沙府所辖十二县联合举办的四年制中学,故又名长郡公立中学校。相比较于明德中学等学校,长郡中学每个学生只负担1/3的费用,约每年12元,还是比较低的。先后在长郡中学读书的,还有李维汉、李立三、罗章龙、李富春、郭亮、陈赓、曾三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共党史上的知名人士。
1919年5月4日,以巴黎和会的失败为导火线,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生、中学生喊出“拒绝巴黎和会签字”“收回山东权利”等口号,数千人集会游行。反动军阀政府不顾学生们的正义要求,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0余人。随后,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5月9日,湖南报界突破湖南省督军兼省长张敬尧封锁消息的勒令,纷纷报道北京学生游行的消息。消息传开后,湖南各地的教育界、工商界及各公法团体纷纷通电北京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5月28日,湖南省学联成立,并于6月3日发表罢课宣言。长沙各校纷纷举行罢课,并开展抵制日货、爱国储金等活动。长郡中学的学生迅速组织起学生爱国会,开展上街推销国货等活动,任弼时积极参与其中。他还接受长郡中学学生爱国会的聘请,课余担任“贫民半日学校”二、四、七班的音乐课教员。
为了学习北京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向民众宣传,湖南省学联也号召各校学生回家乡宣传。任弼时积极响应省学联的号召,奋然投入到这场斗争之中,同各校学生下乡宣传。他写传单、编剧本、画漫画,讲、演、唱,样样都干。在塾塘庙、桃花洞、白鹤洞、闾塘庙一带,他组织同学演出的文明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2月2日,湖南省学联发动长沙各校师生8000余人,联合店员、搬运工、泥木工、印刷工等2000余人,在教育会坪焚毁日货,张敬尧派骑兵及大刀队镇压。长沙学生罢课,发起“驱张运动”,省学联发布宣言:“张毒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返校。”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投身到实际的斗争经历给任弼时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后来,在五卅运动中,他大力号召青年到民众中去宣传,并写道:“这种普遍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学生界应负大半责任,因为学生多为四乡集中于城市的,每逢寒暑假时节,学生回到乡村的时候,应特别努力在农民中活动。”
1919年10月,华法教育会湖南分会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长郡中学高年级的学生李立三、李富春等28人先后报名赴法留学。1920年夏,任弼时读完中学二年级后,因家境贫困,难以继续就读。这年暑假,为节省回家路费并寻找毕业后的出路,与萧劲光留在学校度暑假。其间,任弼时也想过去法国勤工俭学,但没有成功。
为了解决从中学毕业后的出路,任弼时到商店买回了炭墨和画纸,画起画来。任弼时自幼在父亲教导下绘画,打下了颇为扎实的功底。当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到画像馆对照时,同学们对他的绘画才能惊叹不已。有同学说:“你不愁没有出路了,可以挂招牌营业了!”但任弼时并不想以此为生。他对同学萧劲光说:“虽然社会职业的大门,对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是紧闭着的,但凭一技之长,也不难找到一条出路”,“我辈青年需要寻找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出路!是革命的出路!”后来,萧劲光回忆说:“有一天,弼时同志从街上回来,看到我高兴地说:‘有办法了,有办法了!我忙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我们到俄国去。”
其缘由是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不久,毛泽东、何叔衡等发起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提倡赴俄勤工俭学。这时,任弼时和萧劲光由船山中学校长贺民范介绍,加入正在筹建的俄罗斯研究会,并由该会推荐首批赴上海入外国语学社作留俄学习准备。对此,萧劲光后来回忆说:“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们躺在宿舍的床上,辗转反侧,兴奋得睡不着。去不去?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文凭还要不要?商量来商量去,两人都横下一条心,去!文凭不要了。我们立即找到任岳,通过船山中学校长贺明范的关系,提出申请,填了表,加入了俄罗斯研究会。”
1920年10月,长郡中学校方将任弼时、萧劲光除名。此时,他们已在上海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活。此时的任弼时又迈出了一大步,他已经不满足于用作文抒发忧国忧民情怀,而是积极参与到社会政治活动中去。这个重要的变化,对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大学年代:选择主义,投身革命
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期间,任弼时与萧劲光等住在附近的法租界贝勒路一亭子间,吃包饭,睡地铺。他们每日上午学习俄文,其余时间,或听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俄国十月革命情况的讲授,参加上海工读互助团组织的活动;或为《劳动界》杂志编辑部和华俄通信社抄写、校对稿件,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刻蜡版、印传单等。
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外国语学社内成立。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外国语学社的学员为首批团员。1921年4月,经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与苏俄方面的联络和安排,决定分批派学员去莫斯科学习。5月中旬,任弼时进行职业化装后,与刘少奇、萧劲光等人一起,启程赴莫斯科。他们先乘邮轮从上海出发,取道日本长崎到苏联海参崴,然后转乘火车前往莫斯科。从海参崴到伯力途中,任弼时患了感冒,被日本人当作鼠疫患者予以扣留,后机智脱险,只身一人到伯力与其他同行者会合。
临去苏联之前,任弼时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表达求学心境:“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之后的亲身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21年7月9日,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任弼时一行终于到达了莫斯科。当时,适逢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他们被安排与会议代表同住一旅馆,并以东方民族代表的身份轮流列席大会。8月3日,任弼时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或“东大”)学习,取俄文名为布林斯基。在大革命时期,他常用这个俄文名字来签署团中央通告。也是在此时,他将原名“任培国”改为后来人们所熟悉的“任弼时”。
东方大学坐落在莫斯科市区特维尔斯卡娅大街第15号,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社的对面,原是苏俄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的学校。东方大学主要设有党的工作、政治教育、工会运动、经济、行政法律等系,并专为中国等东方国家学生分国别单独组班。与任弼时一起学习的有刘少奇、罗亦农等30多人,他们是中国班的第一批学生,被称为旅俄中国青年共产团。同时在这里学习的还有朝鲜、蒙古、日本、印度等国的革命者。学校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唯物主义、共产主义ABC、西方革命史,以及青年运动、职工运动等,全部用俄语教学。
为了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任弼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了学好俄文,他手里总是拿着油印的教材和报纸,并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办法:“看不懂再看,说错了再说,看看说说,就会成功。”1922年12月,因瞿秋白回国工作,任弼时接替瞿秋白担任东方大学中国班西方革命运动史课堂俄语翻译。也因为俄文水平高,1924年10月,回到国内不久的任弼时被任命为团中央俄文翻译。
在东方大学过了语言关后,任弼时整天攻读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整体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认真研究了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尤其注重领会列宁的策略思想,认为列宁制定的策略是适应革命过程的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更重要的是,他自觉地把中国的革命和远东以至于世界各国的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从而来进行观察和思考,得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任弼时还在莫斯科参加了一些政治活动。 1922年1月至2月,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指出,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创立一个民主共和国。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1月25日,任弼时与萧三等同东方大学支部局代表一起去全苏工会大厦圆柱大厅向列宁遗体告别,并被安排代表东方民族守灵5分钟。
在东方大学的3年时间里,任弼时经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但坚定了他的共产主义信仰,提高了他的思想水平,扩大了他的政治视野,而且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貌与旧中国状态的鲜明对比,使他的奋斗目标形象化、具体化。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孙中山主持下,大会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参加国民党。这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对国内革命出现的重大转折,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学生们非常关注。任弼时主持召开党团员大会,讨论国共合作的联合战线问题,决定暑假后派一批在东方大学学习时间较长并有工作能力的党员回国工作。
5月20日,中共旅莫支部决定任弼时、陈延年等人回国工作。7月23日,任弼时一行启程回国。临行前,任弼时与任作民共同拜谒了列宁墓。在红场上,任作民问他:“你已经决定把一生献给革命事业了吗?”任弼时干脆有力地回答说:“决定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作文 篇4
时光匆匆,太阳的脚步似乎走得很快,不会温柔地等候你,不会给你休憩的空当儿。跟随着它的脚步生活了几千个日日夜夜,似乎只有童年时期的生活过得既充实又温暖,可我已快长到18岁,已快成年的年纪,回首凝望自己走过的痕迹,稀稀疏疏,时间都去哪儿啦?
“一只红色的蝾螈,那么冷漠,极易被促住,做梦似的摆动它纤细的肢和长尾。我张开手让它飞走了。”因为活着,每一刻都是最后一刻。大多数人每天脑海中想的就是玩,怎样玩才能最嗨,怎样玩才能玩得尽兴。他们(当然也包括我们,只是偶尔啦)上课玩、下课玩,上班闹、下班闹,整日间抱着手机、电脑等电子高科技产品,大多熬成了“四眼儿”,手机控、宅男宅女,不仅如此,还玩掉了他们宝贵的青春时光,等到回过头,才发现自己也许只剩余=下一半的青春时光供你“挥霍”。这时你就成了茫茫大海上一只无人驾驶的小船,只能在大海上随风雨飘摇,也许不知道家哪儿来的一阵风,会把你吹回岸边,可你已经迷失过方向,或许永远不会到达自己心中的那个彼岸。
看清自己的原因吧,有多少人到中年、晚年时顿足捶胸,悔恨自己年轻时候挥霍青春,浪费时间,迷失方向,直到后海,才会问自己,那些时间都去哪儿啦?
不错,那些时间,那些别人在天空翱翔、奋力拼搏的时光,你却在苍茫的大海上修复只不能前进、没有方向的“破船”。
“谁的心思不想妄念?谁不架空空中楼阁?”每个人都醒着做梦,这种愉快的妄想迷住了我们的灵魂,青春时期,谁没有过幻想,谁没有做过梦,可是不要让这种幻想绊住你,停滞不前,白白浪费学习的时间想象一种遥不可及的事情,也许某一天某件事让你猛然惊醒,你依然是一个“老粗”,而时间呢,已随奔腾的黄河悄然东逝。
“——把你的双手巾在你的胸膛上吧,时候到了:——心儿在犹豫,——心儿停止跳动了吗?——你得雄心勃勃或惜时如金,要不然你就会立刻死去。——心儿依然在跳动,由神灵去吧,还有希望!”
生命的每一刻都是最后一刻。
时间都去哪儿了初一作文 篇5
那真挚的歌词,那感人的旋律,对于情亲的浓浓的呼唤瞬间钻入心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在那一刻,我在思考:对呀,时间都去哪儿了?朱自清也曾说:“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时光老人从来学不会等人。这一秒的事情,在下一秒却永远的成为过去的记忆,永远不会变成下一秒了,因为它只是过去的一秒。
十年的时间,它可使一个地震后的灾区重回繁荣,同样可使一个繁华都市变成一座空城。它可使一位年轻的姑娘双鬓发白,同样可使一位老人长眠于心中。它可使一个乞丐变成百万富翁,同样可使一个事业有成的亿万富翁倾家荡产。可现在,就化为一眨眼的功夫,我就从只有手臂这么宽的小婴儿变成了亭亭玉立的五年级小学生了。原来咿呀学语变得口齿伶。在以前看来,是那么遥不可及!可是现在,已经成了永远的过去……
拿下了很久以前的父母合照,我心里如刀绞,隐隐作痛,泪滴在了那充满灰尘的相框上……
全家父母合照上,爸爸是满头健康的黑发,身体健壮,眼睛里散发出来的是活力的小伙子,妈妈是长发飘飘,皮肤暂白,优雅漂亮的小姑娘。
如今,几十年后的父母,整天已忙忙碌碌,头发里多了几缕白发,脸上也不少皱纹……
随着时间的流动,那音韵的旋律,是什么时候带了淡淡的忧伤?那些欢乐的笑声,变得悲凉?我为什么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那青涩的黑发,什么时候变得斑白?那年轻的父母,什么时候有了皱纹?
是啊,在时间的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无能为力。我们不能倒流时光,这是免不了的事情。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物,那些我们曾经以为不会遗忘的事,真的就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那些我们曾经以为不会在乎的人,却那么真切留在记忆中。
听时间都去哪儿了作文 篇6
周围一片寂静。轻柔的钢琴声,滴滴答答,像雨后荷叶上透明如钻的水珠滑落池塘的声音,但却比这的绵长,更像是一股从山丘上缓缓流下的清泉,缠绵至极。“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声音不浑不厚,却也充满力量,让人读不懂这到底是抱怨还是惋惜?歌词也不复杂,句句念来朗朗上口。这首歌更像是一个故事,一个光阴的故事。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这一句对我触动最大。我的外婆快七十岁了,这些日子身体一直不好,她的眼睛刚做了手术就还在医院里住着,又被医生告知心脏出了毛病。在我小的时候她似乎就这么老,白发有那么几撮,但身体却是很硬朗的。她眼睛虽然一直都不好,但却也能摸索着帮我把被课桌挂破的牛仔裤补上一个好看的疤。在春天,她自己一个人可以把一盆又笨又重的兰草从楼顶搬回家浇水。刚入秋,她就开始在阳台的窗户下面坐着小板凳织起毛衣了……这些年,我一直以为她还是老样子,还是那个硬朗顽固的小老太婆,却忽略了她头上如霜半的`白发渐渐厚起来。她靠在病床上,望着面灰蒙蒙的天发呆,我想她可能又想念西藏了。她想念那里高高的雪山、蓝蓝的天空、住过的大院,就算是那稀薄的空气,也有着独特的味道。可惜时光难留,她老了,迈不动步子了,大院早也拆了。每每看见她头上的白发、眼角的皱纹、脸颊的老年斑,这些丑陋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多时,只有哀叹和埋怨。
歌词还是那么动人。门前的老树又长出了新芽,枯木也开出来花。叶子绿了又黄,花开了又谢,一眨眼大半辈子就过去了。记忆中的儿女那么乖巧,脚丫子那么小,转眼间就已经长大离开了家。年轻的日子还没有享受够,莫名地就老了。有关于年轻时的记忆,也满脑子的都是柴米油盐。以为老了闲下来了就可以到处走走看看了,却发现自己老了,牙齿掉了,手开始颤抖了,步子也迈不开了。
教师的时间究竟都去哪儿了? 篇7
应试教育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以分数为惟一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 脱离社会发展需要, 背离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 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当下, 人们都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危害, 但应试教育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用成绩来评定教师, 对于所教学生分数较高的教师, 学校不仅会给予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而且还把它作为“年终考核”的“证据”、“评先评优”的“资本”、晋级晋升的“砝码”, 而对于所教学生分数较低的教师则是横眉竖眼。教师们为了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干瘪分数, 都以百倍的精力, 忘我的精神, 扎扎实实, 密而不漏地在应试教育的大船上疲劳地划行着、苦干着, 教学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被分数所覆盖、所侵吞, 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了满书本地找分数上。当下, 分数成了衡量教师声誉、地位、价值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 甚至是惟一指标。不去除应试教育的弊端, 教师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松、安宁。
班主任工作的无边无际。的确, 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最累的。班主任工作着实千头万绪, 复杂多样, 工作内容无边无际, 工作时间没有限制, 可谓是“无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不仅要管理班级, 处理好班级大小事务, 包括安排班级日常琐事、处理纠纷、监督安全、督促值日、组织活动、接待家长等, 而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一大堆没完没了的学校安排的非教学任务, 如若再摊上那么几个“难缠鬼”, 遇上几个不配合的家长, 再加上自己工作缺乏技巧和智慧, 班主任更会感到“焦头烂额”、内外交困、力不从心。现在的学生真是难管理, 管轻了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不疼不痒;管重了也不行, 学生容易逆反、抵制, 甚至敌对, 还会遭到家长的指责和学校领导的批评。许多班主任总感觉自己整天忙忙碌碌, 不停地“救火”, 真可谓是“日理万机”, 口干舌燥, 身心疲惫, 很多时候感到时间不够用, 产生急躁、焦虑等情绪, 滋生满腹的抱怨和委屈。大量的时间也在与学生的纠缠中消耗殆尽。作为班主任, 要做到脑勤、手勤、腿勤、口勤, 这是必要的。但“勤”要有度, 要科学, 要简约, 要高效, 要“又好又快”。但由于一些班主任缺乏管理智慧和技巧, 以至于被繁忙的班务所缠身。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有一种失败叫瞎忙。”一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事无巨细, 凡事包办, 万事替代, 该由学生完成的事情, 自己总要插手;该由学生想出的办法, 自己总去替想, 天天守在教室里, 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作业等日常事务, 这不仅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 压抑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 还使班主任处于马不停蹄、席不暇暖的奔波中。俗话说:“懒娘带出勤快孩”。同样的道理, “懒师带出勤快生”, “勤老师带不出勤学生”。的确, 我们会经常见到这样的班主任:他们整天风风火火地忙得团团转, 却还是问题频出, 麻烦不断, 原因就在于该班主任缺乏管理技巧。教是为了不教, 管是为了不管。所以“会偷懒的班主任是睿智的班主任”、“智慧的班主任不挨累”这确实有道理。班主任不妨“懒”一些, 以自己的“懒”换来学生的“勤”;不妨学会“大智若愚”些, 以自己的“愚”换来学生的“智”;不妨尝试“无为而治”, 以自己的“不为”换来学生的“有为”, 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事务的管理者, 使自己从繁忙中解脱出来。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教师职业是一项清闲的工作, 一天两节课, 还有双休、假期等诸多休息日。然而, 事实上呢?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绝不是人们常说的“八小时工作制”。且不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命题阅卷、编制讲义、设计课件、监考、辅导、教研、培训等常规工作需要大量时间。家访、接待家长、处理学生偶发事件、座谈会等, 任何一项工作都能把我们的时间耗费掉一大部分。读书笔记、政治学习笔记、业务活动记录、作业批改记录、试卷分析、教师全员培训笔记、党员学习心得体会、家访记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记录、收费记录、差生转化记录、优生辅导纪录、个性档案、家长会方案、工作总结、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记录、法制教育讲座记录、品德养成与实践活动记录……使教师应接不暇, 劳神费力。可以说, 教师是永远毕不了业的老学生!教师的时间究竟有多少!再加上成绩的重压、考核的逼迫、职评的纠结, 教师在不堪重负的工作压力下, 整天处于劳心与劳力之中, 套用一句俗语就是:我拿青春赌明天。事实上, 教师已经没有了“赌明天”的资本, 因为教师们早已被昨天所赌输, 早就开始未老先衰了, 只是在痛苦中挣扎而已。“减负”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题, 也一直是教师们的期盼, 有关部门也一再颁布红头文件, 但效果如何呢?诸如“五严”、“十禁”、“八要八不要”等, 最终都成了一纸令文, “减负”便不了了之。眼下, 一些学校要求所谓的副科老师六点三十之前到校上30分钟的早读课, 语文、英语教师七点之前到校, 接着上第二节早读课。有的学校规定, 班主任早上六点十分前、中午一点十分前必须到班级“蹲班”, 值班领导检查, 并把班主任的“到位”早晚和次数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这是“减负”吗?这是“解压”吗?
当下, 部分领导热衷于开会, 即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把全校老师集中起来开会, 会议一场接着一场, 文件一个接着一个, 总结一份接着一份, 大会、小会接二连三, 误认为, 若不开会, 就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 就不能显摆自己的官位, 误认为开会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开会。于是, 沉湎于用会议贯彻会议, 用讲话贯彻讲话, 用传达文件落实文件, 许多会议没有实质性内容, 没有实际作用, 装腔作势, 空话连篇, “无实事求是之意, 有哗众取宠之心”, 只不过是“扎扎实实走形式, 认认真真走过场”罢了。如若做一下调查, 你会发现有大多数教师会认为, 学校至少一半的会议是没有意义的, 纯粹是在浪费工作时间, 老师们被各种有形式无内容的各种会议所困扰, 很大一部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会议中。笔者并非禁会主义者, 相反, 对于法定的会议和重要活动的动员会、报告会、总结会, 还是坚决支持要开的, 并且要开好, 开出成效来, 达到预期目的。问题是, 当下会议过多过滥, 几近成灾, 真可谓会摞会、会挤会、会连会、会套会, 这已成为学校生活中的一大顽症。许多老师谈及学校的大小会议, 无不叫苦连天, 怨声载道, 只不过是穷于应付罢了。教师们陷入“文山会海”中, 哪有时间静下心来思教学、议教学、抓教学, 同时“文山会海”也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工作作风, 影响了工作效率。频繁开会, 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使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会场中, 令人咋舌。不刹住无明确目的、无实质任务的会;不制止住例行公事、不解决问题的会;不打消鹦鹉学舌、照本宣科的会;不去除虚张声势, 形式大于内容的会, 教师们就不会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育教学。“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凡在小范围内传达布置可以解决问题的, 就不召开全校老师会;凡能合并开的会议, 就不要单独召开;凡能现场办公能解决的事, 就不把人召上来开会;凡能电话通知的, 就不要把老师们集中起来开会。少开会、开短会, 是教师们的强烈呼声和节约时间的良方。
检查也好, 验收也罢, 作为了解情况、督促落实、帮助改进、促进工作的一种手段, 是有其合理成分的, 也是不可缺少的管理方式之一。问题是, 在时下, 不知何因, 学校和教师们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 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种种评估验收, 可谓是, 一周一大查, 两天一小查。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活动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除了重复劳动浪费的精力、时间之外, 还浪费了大量的电费、纸张、笔墨。而且, 泛滥的检查、达标和评比也成为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温床”。对于学校来说, 有些检查项目, 学校平时根本就没贯彻落实, 检查临近时, 领导们就让老师们“帮忙”补材料, 做假造假, 教师们只有加班加点, 闭门造车, 违心服从。有时, 还要按照学校意旨, 布置学生说谎、作假, 以此来“忽悠”检查团们。这使老师们苦不堪言, 顿生愤懑, 而又无可奈何。对教师来说, 许多来自省市级的检查评比已使他们“雾里看花”, 不堪重负, 而来自县、校级的检查评比更是“多如牛毛”, 更仆难数, 使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面对各种繁杂、平庸的事, 想不应付都难, 使教师们既“累”, 又“烦”, 更“痛”。对于很多检查, 主要是查看书面材料, 为了过关, 领导和教师们不得不无数次地来补材料, 来说谎造假。而把师生们的呼声当成“耳边风”, 检查轰轰烈烈, 却虚晃一枪, 浮光掠影。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假材料, 也听之任之, 任由表面上的花团簇锦, 掩盖了矛盾的存在, 延误了问题的解决。有时, 一些检查表面如火如荼, 实则“一地鸡毛”;看似动作不少, 实际效果了了;检查者乐在其中, 教师们苦在其前, 痛在其后。虽然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却害得教师们诚惶诚恐、牺牲大量宝贵时间造假材料, 作假“台账”。教师的时间就是被这些虚假的检查堂而皇之地侵蚀和侵占了。只留下追问时间去哪儿的遗憾和悔恨。此风不煞, 贻害无穷。
考试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检验教学的效果重要手段, 是督促教和学的一种途径, 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组织考试, 无可厚非, 从古到今, 概莫能外。但凡事都应该有个“度”, 否则, 就会适得其反。当今,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考试、检测、竞赛名目繁多, 令人眼花缭乱, 令师生手足无措, 心生厌倦之感。有期中考、期末考、同步考、单元考、阶段考、月考、周考、抽查考、调研考;有“七科联赛”、“智力竞赛”;还有各种形式的模拟考……三天一大考、两天一中考、每天一小考, 真可谓“考试才是硬道理”。每次考试, 教师都要加班阅卷, 输分、分卷, 作试卷分析。每一次考试, 至少要开6次会议。考试前, 年级组要开动员会或考务工作会, 年级组开过后, 学校要开全体教师会, 进考场前, 还要重复开监考注意事项会, 考试后, 年级组要开质量分析会, 学校要开成绩通报会, 对成绩不理想的备课组还要开“检查会”。开得老师焦虑烦躁, 开得老师心神不定, 难以忍受。老师们的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找题目、出试卷、改试卷、判分数、排名次、作分析、写“检查”上, 宝贵的时间糟蹋在了考试上。“小猪不喂食, 何须天天称?”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考试只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 更不是教育的全部, “解惑”才是教育的出发点, 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教育的宗旨。频繁的考试不知浪费、挥霍了老师多少时间?再者, 由考试给师生带来的压力越来越重, 紧张、担心、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随之而生, 厌教、厌学现象随之而起。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及所有学校管理者, 都要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 摒弃虚名, 远离虚荣, 拒绝低俗的从众心理和行为, 不要过多地迷恋于考试, 不要过多地占用师生的时间, 要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上, 而不应当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在考试测验上, 不应当把心事过多地用在如何去“秤”学生上, 而应当给即使更多的时空去钻研教材, 设计教法, 研究学生, 追求教育的智慧和艺术, 让师生有兴趣地教和学, 有尊严地从事教育生活。
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是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最好平台。教育科研是教学工作的继续, 没有教育科研, 教育教学工作只能是被动的、盲目的、不知其所以然的。因而, 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也十分重视教学研究。但教研活动要讲究效益, 既要有量, 更要有质, 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当下, 许多学校都定期举行一周1~2次的业务活动, 雷打不动, 任何教师都不得缺席, 学校有专人负责点名, 缺席者要被通报批评, 可谓严格而正规。然而, 教研活动会上又做些什么呢?教研组长读篇文章, 有时只读大小标题, 让老师们作好记录, 以应付学校检查, 要不就是作无关痛痒地评评课, 传达一下有关会议精神, 接下来就是所谓的“东拉西扯”式的“集体备课”。在教研活动时, 一些教师根本没有把精力、注意力放在活动上, 看报纸、杂志者有之;聊天说笑着有之;接打手机者有之;上网聊天者有之;打瞌睡、睡大觉者有之……这些不良行为使教研活动名存实亡, 只不过是做个样子, 走走过场罢了, 这使宝贵的时间又糜掷在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上。
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思考教育, 研究教育, 积极主动地从事课题研究。这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但进行课题研究绝不是想当然的行为。然而, 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人人要有课题, 好像没有课题就不能显示学校的档次和声誉, 就不能凸显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一时间, 申报课题成了一种时髦和硬性任务。然而, 一些教师对怎样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作用到底是什么不明确, 只是为了“跟风”, 或是迫于领导压力, 或是为了职评需要等不得已以而为之, 只是搞搞形式, 做做样子, 没有真正树立强烈的课题研究意识, 没有把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境遇结合起来, 没有真正去思考, 去研究, 到头来, 只能在网上下载资料, 填补自己的材料, 材料一大摞, 结果无收获。但为了能结题而准备如此之多的材料要耗损其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种畸形、变质的课题研究, 背离了课题研究的初衷和方向。只有形式而无内容, 只有“结果”而无过程的课题研究浪掷了教师们的精力, 一刀切, 强规定的课题研究虚耗了教师们的时间。
时间都去哪儿了 篇8
TOP 1 电影 《返老还童》
导演:大卫·芬奇
主演:布拉德·皮特 / 凯特·布兰切特
片长:166分钟
本杰明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之时,但生来便像个老人的他被父亲当作怪物,被遗弃在了养老院。本杰明在养老院与老人们一起生活。但谁都没有想到,本杰明逆向发育——越活越年轻!也许“越活越年轻”是某些人的梦想,但真正这样成长的本杰明却有了别人无法理解的烦恼与快乐。穿越半世纪的世界变革,本杰明身处其中,感受着别人感受不到的感受。
TOP 2 电影《重返十七岁》
导演:布尔·斯蒂尔斯
主演:扎克·埃夫隆 / 莱斯利·曼恩
片长:102 分钟
17岁的迈克是校园风云人物,在一次关键性的篮球冠军赛上,他决定放弃前途。20年后,人到中年的迈克生活事业两失意,妻子斯佳丽决定与迈克分居,一双儿女也对他形同路人,迈克只好搬入科技新贵的朋友奈德家暂住。迈克追忆自己本来可有的锦绣前程,却在重返高中校园过程中遇到一位神秘的清洁工,让他突然重返17岁。迈克决定与奈德假扮父子,重入高中,相信这是上天给他第二次机会让他做出正确决定,却发现自己的女儿玛吉与儿子亚历克斯在学校问题重重……
TOP 3 书籍 《青少版世界名著:远大前程》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初一暑假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 篇9
小时候,时间是一把蒲扇,我在这头,奶奶在那头。
临山的田间,被落日照得金黄,几只花脚蚊子在老太的蒲扇间不断地飞舞又落下。饭饱之际爬上门前的藤椅,奶奶在藤椅旁小心翼翼地用那把蒲扇不紧不慢地为我驱赶着蚊子,每过一会就会问我热不热,有没有被蚊子咬到。灯光下,影子偷摸摸地模仿着我们,我依稀能够看到蒲扇的影子倒映在墙上悠然的模样。慢慢地,我就在奶奶和邻家老太的方言中,沉睡在满是星光的夏夜中。那把蒲扇不漂亮也不昂贵,仅仅是用几根枯黄的小竹片编制而成。但它却包含着一丝乡愁,那一抹淡得几乎闻不到的乡愁。
长大些,时间是一碗粥,我在这头,奶奶在那头。
时光荏苒,我去学校住宿了。我肠胃不太好,吃错东西了,就是上吐下泻的结果。我每每肚子疼的时候,奶奶就会做上一晚白米粥。奶奶在燃气灶旁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每过一会就提起盖子,搅动着砂锅里的米粒。慢慢地,那一颗颗小米粒就在“咕噜咕噜”的沸水中变得粘稠,米粒也不再清晰。撒上几粒白糖,这也便是我的主食了。这一碗平淡无奇的粥里,包含着祖孙情,普通却又浓烈的情谊。
后来啊,时间是一趟列车,我在这头,奶奶在那头。
我在异地求学而不得不与奶奶分隔两城。车站里,一半是相聚的人,一半是分离的人。分离总是难舍的,奶奶总是淡定地和我说拜拜,可是当看着我拿着行李从楼梯间一步一步走下去直至我离开时,奶奶眼里的泪水开始打转。回到家里时,会默默地走到我的房间,坐在床边,开始了对下一个相聚的期待。这趟列车,包含着奶奶对我的思念,默默的思念。
时间都去哪儿了作文400字 篇10
春晚的时候,播出了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大千万人,在场的人都留下了泪水,我的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正欣赏元宵晚会的我听到了这舒缓的旋律,很自然地让人产生联想,贴心的歌词像是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种种故事。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他们把爱全都注在了我们身上,我们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岁月的马车就是这样,不紧不慢的转动着轮子,谁能珍惜时间,谁就是时间的主人。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不应该用抱怨或残缺的心对待命运,那样只会一事不成!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听见这熟悉的歌声,我们应该要珍惜时间,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给今生留下遗憾。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时间都去哪儿了? 篇11
闹钟响了之后……
闹钟响后还你会赖在床上,找借口不起来吗?你会不止一次地去按闹钟的延迟按钮,还是在固定的时间就会醒来,不需要用闹钟?你会不会在闹钟响之前就醒来?你会不会因为忘记设闹钟,在新的一天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制造闹剧或混乱?
工作布置之后……
你是对截止时间很注意的人吗?你会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吗?你做事情的时候有自己的计划、方法和流程,还是总在东奔西跑,落后于预定时间,因为没能按时完成任务而收到负面反馈?
睡觉之前……
你是否善于在前一天晚上就把第二天的事情安排好?上床睡觉前你会不会把东西都收拾干净,这样早上醒来就不需要再忙活了?你会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留下很多例行的事情不做吗?你是一个能同时完成很多任务的人,还是一个会在很多事情上拖延的人?
三餐之后……
你会在饭后清理好餐具,还是任由那些脏盘子堆在洗碗槽里?你会把餐具烘干,并立刻收起来,还是就让它们在洗碗槽里慢慢风干,直到下次需要用时才碰它们?
目标制订之后……
你会不会制订太大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你会不会制订让你觉得力不从心的目标,以至于都不会开始行动?你会草率地制订无法完成的目标,还是会仔细斟酌,然后再去制订目标?
Hers实话实说:上述五问,如果你中了三个以上,毫无疑问,你患上了当下最流行的拖延症。有病就得治,不能拖延啦。
六型时间杀手,其中就有你!
时间都是被谋杀的,拖延症就是谋杀时间的刺客。你患了哪种拖延症?拖延者的六大类型,你是哪一种?拖延不是原因,而是一种结果,是人们想要消除或者逃避潜在痛苦而作出尝试的结果。所以只有挖出这种潜在的痛苦,斩绝引发痛苦的缘由,才能避免拖延这种结果的产生。
完美主义者
症状:对他人挑剔得不行,也非常喜欢对他人作出评价;对自己更为挑剔,做事一丝不苟,对仪态举止非常上心;希望一切都完美无瑕,执著地想成为完美至极的人。
危害:容易焦虑,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极大;很难同其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工作耗时长,但成效不大,往往是事倍功半;做事往往走极端,要么付出一切、孤注一掷,要么毫不付出、止步不前。
病因:根深蒂固的控制欲,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幼年时期得不到重视,以迟到等反面行为引起他人的关注;希望得到某个人的认同,所以不得不不断完善自己。
Hers处方:不要过分强调做到“最好”,试试做到“你的最好”;放弃凡事都追求正确的欲望,学会适当地“屈服”;制订系统、有条不紊的计划,关键在于每一步、每一天所取得的实效;改变的起步阶段十分重要,要着眼实际。
大目标追求者
症状: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唯利是图;理想主义者,做事往往虎头蛇尾;爱做白日梦,行动消极,遇到挫折容易放弃。
危害:目标过于宏大,却没有可行的计划方案;夸夸其谈,容易误导迷惑别人,从而导致拖累身边的人;梦想和能力差距过大,易于遭受现实的强烈打击。
病因:不相信自己,只能用幻想来掩饰;逃避需要实际付出的努力,总妄想一蹴而就。
Hers处方:重新定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长时间坚持一种简单而有条理的行为习惯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不要总空想,要制订一些小目标,积少成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团队型拖延者
症状:活在戏剧性的幻想中,喜欢制造冲突以彰显戏剧性;注意力分散,东奔西跑,忙个不停;多为不着边际的梦想家或极不靠谱的理想主义者。
危害:有着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却往往会拖累别人到闹剧和冲突之中;容易走极端,难以找到生活的平衡点;花费大量精力来解决自己制造的冲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戏剧性心理,过后却精疲力竭;易于受到酒精的诱惑,用以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自杀率高。
病因:成长环境中身边的人就有此类拖延者;渴望以制造闹剧和冲突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力。
Hers处方:发现自己戏剧性的一面,并勇敢面对,只有发现了自己的戏剧性,才能辨别出他人的戏剧性,从而免受其害;以客观的态度待人处事,客观评价自己的现状,消除制造冲突的可能性;重视“话语”的力量,以积极正面的肯定陈述来鞭策自己;将压力转化为能量,疏导负面能量,转为对生活的激情。
叛逆性拖延者
症状:太过关注他人的需求,无法对他人说“不”;将过分给予作为一种赢得赞许和认可的方式;喜欢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又不愿借助他人的力量;对休息、享受等行为充满内疚感。
危害:因对生活的某一面投入过多,从而导致对其他方面无法兼顾,生活失调;无法放松,因背负的义务和责任过大而喘不过气;因为承担的工作量过大,易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注重身体锻炼;不愿假手于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病因:自我评价极低,依赖付出来与他人建立关系;幼年时期可能被迫扮演着自己不愿扮演的角色,或是担负着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期望。
Hers处方:放下内疚感,给自己放假,学会享受生活;认识时间的真正价值,从而摆脱过分给予的冲动,将时间用在能真正为自己创造价值的事情上;接受他人的帮助和服务。
天生叛逆者
症状:嘴上迎合他人,但行动上仍我行我素;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却喜欢制造冲突和反抗;焦躁易怒,攻击性极强;生性悲观,被害倾向严重,对世界抱有偏见。
危害:情绪起伏大,易引发癌症和衰弱性神经系统病变;常常对他人、对生活充满怨恨,导致自己被孤立,继而又加深怨恨;推脱责任,怨天尤人。
病因:幼年时期发生过一些误解,导致容易错怪他人;曾经受到他人的伤害,对他人存有敌意。
Hers处方:学会宽容,忘掉那些曾经抛弃你、拒绝你、伤害你的人;审视自己内心的积极因素,放下过去,让他人进入你的生活;开始学会爱自己,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习惯性担忧者
症状:总摆脱不了“如果……怎么办”的念头;容易陷入神经紧张的状态:坐立不安,四处乱看,咬手指等小动作较多;一直寻求别人的同意,依赖于他人的意见和保证;典型的收藏家,难以舍弃旧有事物。
危害:易患上严重的衰竭性疾病;胆小怕事,容易焦虑;做事时思前顾后,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
病因:以前的某个行为招致了许多批评指责,导致后来做事时总害怕犯错而无法采取行动;无法得到重视的人的肯定或赞赏,如父母;身边的人给予的期望过大,害怕别人失望。
Hers处方:放松身体,也放松精神;经常外出活动活动,多与人交流;放弃过于理性的思考,随心而动;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解放自我。
超能时间整理术
人生短短,时间有限。如果你不合理地规划时间,时间会轻松地摆脱掉你的束缚,不是你虚度了时光,而是时光抛弃了没有时间观念的你。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好时间,一天是可以多出一个小时的。一年因此可以多出30个白天!想知道如果好好利用这30个白天的时间,你能做成什么事吗?超能时间整理术,为你展开一段奇幻的时光之旅。
一个周末
你有没有经常感慨,谁偷走了你的周末?因为你的周末基本上每天只过半天时间,其他时间去哪了?赖床去啦!
不要因为是周末,就要晚睡晚起。一睁眼睛就到中午这种漠视时间的做法跟慢性自杀有什么差别呢?反正都是谋杀时间。如果你能够早睡早起,你可以看看早起的太阳;你可以给家人做一顿爱心早餐;你可以在周末的清晨,读半个小时的书,甚至可以写上一段阅读心得,一个周末,两个小时的清晨时光,能做的事情有好多!
超能时间整理术
1.闹钟好好利用;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2.节约周末购物的时间,上网购买生活用品吧。
3.学会断舍离,不要储藏太多的旧物。
4.能装进柜子的东西不要放在台面上,减少整理细琐事物的时间。
5.整理物品拒绝意识流的连锁反应。
一个周末能做的事:看日出;读书;写心得;打扫房间;整理衣柜;插花;做早餐;带孩子下楼散步;陪父母聊天;享受男人清晨的激情;开车兜风;听新的音乐;看一部心仪的电影;写一首温情的诗……
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有七天的时间,每天节约一个小时,那你就凭空多了七个小时的时间。每天一个小时,即便一周坚持锻炼三天,你也可以成功瘦身1~2公斤。每天学做一道菜的话,一周结束后的周末,你完全可以做上十个菜,招待一桌子的客人了。持续学习一件事,一周足以完成一件手工作品,一件给宝宝做的小衣服,小手帕,小发卡等等。
一个星期,能做很多短期能完成的事,尤其是能为家人和生活做良性改善的事。
超能时间整理术
1.不要拿工作累当借口,要时刻充满活力的生活。
2.充分利用上下班的交通时间,完成听式学习和详细计划这两件事。
3.学习碎片时间整理术,工作时间要高效利用。
4.回家之后不要谈工作,不要把家人当成你的同事。
5.一天的事情,争取在一天内结束,保证休息很重要。
一个星期能做的事:坚持健身,游泳、跑步、骑单车;读一本厚重的小说;学习新菜式;完成一件手工作品;接送孩子上下课;坚持帮父母按摩;关心伴侣的心情起伏;执行瘦身计划;和闺蜜聚会聊天;和同事吃顿工作餐……
一个月
一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因此做一些短期计划基本都能完成。一个月有30天,利用好每天整理出的一个小时,一个月可以完成一个课程的学习,可以报名参加一个持续的公益活动。一个月可以赢得一个人的好感,一个月可以完成一个计划项目的研究和储备。一个月可以写三十篇散文。不要小瞧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说每天节省一个小时,一周七天你还觉得时间有限,所做不多的话,一个月足以累积出一种成就感,没有道理不能继续下去。
超能时间整理术
1.做一个靠谱的整月碎片时间安排计划,一定要可执行。
2.坚持做好一件事,给自己树立信心。
3.每天早睡早起十分钟,循序渐进到半个小时,你会发现生活质量有大变化。
4.有计划地娱乐,尽量少看连续剧。
5.给物品列个清单,尽量少购买利用率低的物品。
一个月能做的事:读一个速成班,学会烹饪、游泳、插花、刺绣等技能;参加一个公益组织,做做义工,学会温暖陌生人;陪父母理疗;陪孩子做作业;陪爱人健身;培养一个自己的爱好并坚持;记录生活,寻找规律,合理安排时间计划……
一年
一年可以让爱因斯坦证出E=mc2,一年可以让一个婴儿学会跌跌撞撞地走向母亲的怀抱,一年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一年你可以考出一本驾照,一年你可以完成一项课程,一年你可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一年你还可以成功升级当妈妈;一年你可以从主管升到总监,一年你可以开一家店铺并实现盈利……
超能时间整理术
1.坚持等于最好的努力,万事切忌半途而废。
2.定好长期目标,每天围绕目标做安排。
3.不因长计划乱了短安排。
4.日常生活工作完成好,长期的时间自然能节约出来。
5.娱乐很有必要,但一定不能沉迷。
一年能做的事:考研、读博;谈一场恋爱、举行结婚仪式、怀孕生娃;考驾照;考营养师、考理疗师;开店、开公司;长途旅行、出国看看;投资、长期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忘记一个人、释怀一件事……
五年
人生之短,也就只有那么十多个五年而已,抛却童年的无知,少年的懵懂,我们能拥有独立思考的五年不足十个。五年间,完全可以沧海桑田。五年足以让你换一个行业,换一个居住地,换一种生活方式。五年你完全可以重新建立一个生活的圈子,重新结识一帮让你开心的朋友。五年可以维护好一段美满的婚姻。五年也可以建设好一个幸福的家庭。
超能时间整理术
1.提前预估累积效应,周密详细地做好五年计划。
2.再长的计划都需要分秒必争,踏实过好每一天。
3.一切都从爱好出发,绝不委曲求全。但也不要固执己见。
4.听长辈的意见,那是他们时间累积出的经验。
5.可以犯错,但不要反复犯错。
【学生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推荐阅读:
时间都去哪儿了初三作文10-15
时间都去哪儿了作文450字08-19
七年级时间都去哪儿了作文600字09-13
青丝都去哪儿了作文800字10-15
时间都去哪了大学作文09-13
自由都去哪了作文07-26
时间都去嘟儿了-六年级作文06-01
童年去哪儿了作文08-12
爸爸去哪儿了-作文09-03
年味儿去哪儿了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