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知识

2024-09-13

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精选8篇)

安全风险管理知识 篇1

什么是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安全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都会面对内部、外部因素及其影响,这给组织是否实现、何时实现其目标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就是“风险”。

风险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风险所采取的指挥和控制的协调的活动”。

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安全风险的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在铁路系统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结合铁路安全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风险,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重点是要抓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要素。

所谓风险识别,就是对系统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

所谓风险评价,就是对系统中的风险因素能造成多大的伤害和损失,以及能否接受进行评估;

所谓风险控制,就是对不能接受的伤害和损失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以达到消除、降低危害的目的。

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风险识别

和风险评价是基础,风险控制是核心。

安全风险管理既可看作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意识培育、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安全风险管理评估考核等内容。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的海因法则、木桶理论、蝴蝶效应等,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内涵的主要体现。我们在日常安全管理中,也在有意无意地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如:我们对现场评估检查时制定的安全检查表、我们制定的发牌标准、我们对事故故障类型及影响的分析等,都是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工作思路

1.落实标准。

2.防控风险。

3.完善机制。

4.强化基础。

安全风险管理知识 篇2

一、日常管理

1.及时添加新鲜原料

沼气池建好并正常产气后, 第一个月内的管理方法是:每天从水压间提取沼液 (3~5桶) , 再从进料口处倒进沼气池内, 使池内料液自然循环流动, 该期间不用另加新料。从第二个月开始, 沼气池上方应及时修建“太阳能采暖猪舍”, 并保证猪舍内常年存栏生猪4~6头以上。据测算, 一个10 m3沼气池平均每天应填入新鲜的人畜粪便30 kg, 才能满足日常使用。如开始猪小粪少, 可每隔3~5 d从别处收集一些粪便加入池内。

2.勤搅拌

搅拌可以使发酵原料混合均匀, 增加沼气微生物的接触面, 促进沼气池正常产气, 同时防止浮料和结壳。常用的搅拌方法有两种, 一是液体搅拌, 二是机械搅拌。液体搅拌即从水压间取出部分沼液, 再把它由入料口冲入沼气池中, 使之产生较大的液体回流, 达到搅拌的目的;机械搅拌, 用一根长3~4 m的竹竿或木棒, 一端固定一个直径为15~20 cm的圆木板, 木板边缘用3~4根木条与主杆固定, 自制成一种简易的木质搅拌器。使用时把搅拌器从进料口或出料口慢慢伸入池中来回拖动, 每天定时搅拌1次, 每次5 min, 以达到搅拌的目的。

3.调整酸碱度

沼气细菌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过酸或过碱对其活动都不利。用p H值试纸浸入料液后, 如p H值在1~6之间, 说明发酵液显酸性。正常使用的沼气池沼气点燃后显红火或火力不旺时, 也说明气体不纯或酸性大, 此时需加入适量的熟石灰或草木灰将p H值调整到在6.8~7.5之间。当p H值在8~14之间时显碱性, 需加入适量的沼气废水、清水或带有酸性的物质。

二、越冬管理

保温是沼气池越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到了冬季, 随着天气变冷, 沼气池的产气率也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沼气发酵的温度一般为8℃~60℃, 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发酵越快, 产气量也就越高。此外, 温度的相对稳定也是保证甲烷菌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对甲烷菌的代谢活动产生刺激作用, 从而影响原料的发酵。如果发酵原料的温度每天降低1℃, 就可能影响发酵的正常进行, 若温度骤然降低3℃, 就会严重影响发酵, 产气量明显减少。因此, 沼气池的保温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沼气池冬季正常运转,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保证沼气池“吃饱”

所谓“吃饱”就是入冬前添加足够的新料。

2. 覆盖出料口

出料口 (水压间) 要用塑料布、稻草之类盖好, 以达到保温的效果, 即使寒冬也能使气室的沼气调节自如。

3. 猪舍保暖

“三位一体”沼气池应将猪舍用塑料布蒙盖好, 既有利于猪舍保温, 又可保证沼气池安全越冬和正常产气。

4. 管道保温

沼气在输送过程中含有凝结水, 因此管道保温是保障沼气正常输出的关键。方法是把通往室内的输气管道用棉絮、布条包好。

三、夏季管理

随着气温不断上升沼气池渡过了漫长的冬季, 到了温暖的春季。有些用户感觉此时的沼气反倒不如冬季好用了。进入4月份即清明以后,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沼气池由放热逐渐转为吸热, 池温逐渐低于气温。为了使沼气池能尽快适应这种气候变化, 在沼气池的夏季管理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除旧补新, 促进发酵原料的新陈代谢

使用一年以后的沼气池出现了浮渣层、清液层、活性层、沉渣层。浮渣层难溶于水, 该层发酵原料多但细菌少, 有机物积聚在这里得不到消化, 如果浮渣过厚还会结壳, 影响沼气进入气室。清液层原料浓度稀, 水分多, 发酵原料少, 沼气细菌少。活性层发酵原料多, 沼气细菌也多, 是产生沼气的主要部位。沉渣层含有大量的发酵残余物和部分活性污泥, 能产生少量的沼气, 但由于底层压力高, 产生的沼气在较高的压力下溶解于发酵液中难以释放出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使沼气发酵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原料得到充分利用, 对于使用效果差甚至不产气的沼气池, 首先应打开活动盖用木棒上下搅动;其次是对于发酵料液较多、气室较小的沼气池要从出料间掏出多余部分, 将主池留出0.8~1 m深作为贮气室;最后放出杂气后封盖。操作最好选择晴天进行。

2. 防止大量雨水进入沼气池

出料口一定高出地面10 cm。进入雨季后, 猪圈应设法将雨水排放圈外, 尽量避免雨水流入沼气池。

3. 促进小循环

对正常使用的沼气池, 平时应进行小循环, 即每天 (至少每周一次) 从出料口提几桶沼液由入料口倒入沼气池, 使池内沼液达到强制循环, 防止结壳、沉渣。

4. 保持沼气池液面的平衡

为了保证沼气池有足够的贮气空间, 倡导“出多少、入多少”的管理方法。

5. 保证沼气池安全度夏

(1) 火灾隐患

沼气池附近, 禁止一切火源, 尤其是打开活动盖时, 附近绝对禁止明火包括吸烟。对于灶具、灯具要远离一切可燃物, 不使用时关闭阀门, 发现有异味时及时打开门窗通风, 切不可开换气扇以免引起火灾。

(2) 出料间附加活动盖板

活动盖板采用标号不低于150号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防止人、畜掉进沼气池。

(3) 禁止有毒、有害物质入池

农药、刚消过毒的禽畜粪便、葱、蒜、韭菜等辛辣物, 电石、洗衣粉、洗衣服水等禁止进入沼气池内。

6. 定期检查

要经常检查输气管道和池子部位有无漏气、漏水现象。

四、沼气池施工及安全用气

1. 安全施工、防止塌方

挖坑应根据土质坚实程度, 适当放坡, 尤其是在原有猪圈基础上改造的“三位一体”沼气池更应注意防止塌方事故发生。严禁在土坑边缘堆放重物, 在施工中池坑上下人员应相互照应, 不能盲目操作。搭拆模具时池上要有人负责看守。

2. 加盖安全盖

沼气池进料口、水压间需加安全盖板。特别是水压间的安全盖板一定要坚固, 以防人、畜掉进池内造成伤亡。

3. 远离火源

禁止在沼气池导气管口试火, 以免引起火灾或造成回火, 导致池内气体爆炸。

4. 禁止进入沼气池内

如确实需要入池修整的, 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沼气池是严格密闭的空间, 里面充满沼气, 氧气很少, 即使打开活动盖, 也有排不净的其他气体, 在空气流通不良的情况下仍能滞留在池内, 易造成严重缺氧、窒息、中毒事故。因此, 入池前应先进行动物实验, 可将鸡、猫、狗等动物用绳拴住, 慢慢放入池内 (可多观察一段时间) , 如活动正常方可入池工作。入池人员要在腰部拴上保险绳, 池外要有专人看护, 入池操作时如果感到头昏、发闷、不舒服等症状, 应马上离开池内。

龙文区开展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等 篇3

2004年10月15日至24日,漳州市龙文区特邀了从事安全生产工作20多年的老安全、消防、纪委监察部门的同志对98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曾出现工伤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为期十天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培训泊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技术、企业安全管理、厂房、员工宿舍和公共场所安全、非煤矿山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工伤事故处理、事故预防、事故责任追究等安全生产基本知识。通过培训,使业主和安全管理人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增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逐步使企业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莆田市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为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逐步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问题。莆田市从今年11月份开始到明年6月份,采取三项措施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

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基础档案,建立联络制度。

二是依法加强机构建立。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要求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安全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员;对小型企业要求配备兼职安全员;高危行业依法建立安全机构,并着手逐步开展培训工作。

三是开展“四个一”活动。开展送一本法规,帮建一套制度,举办一场安全讲座,进行一次隐患排查等四个一活动,同时加强执法工作,对不配合工作的企业依法进行执法处罚。

泉州:储运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10月25日至11月10日,泉州市安监局、交通局、消防支队、港务局、组成联合检查组,由储运安监局戴天圣副局长带队,分组对港口码头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19家企业和危险品运输19家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结果表明:企业管理比较规范、硬件设施设备比较好的有7家,占总数的18%;较差的或问题较多的企业有12家,占总数的32%;中等水平的有19家,占总数的50%。国有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较好,个体企业相对较差。大部分企业在安全管理意识和管理标准较高。

通过这次专项检查,检查组总结出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

(二)管理制度较健全,责任制度落实较好。

(三)制定了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并上墙,员工作业有章可循。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大部分从业人员基本上经过相关行业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五)企业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月有安全例会。

(六)制定了各种事故的应急预案,并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演练。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篇4

第36页

第十章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及分类

一、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一)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一次造成30(含)人以上死亡;一次造成100人(含)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亿元(含)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3.较大事故:一次造成3~9人死亡;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0万~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事故:一次造成1~2人死亡;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二)特殊行业或者领域的事故等级划分(5类特殊行业)

1.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四类,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

2.火灾事故:分为三类,特大、重大和一般火灾事故。

3.水上交通事故:分为四类,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4.民航飞行事故:分为三类,特别重大、重大和一般飞行事故。

5.铁路交通事故:分为四类,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

二、事故的分类

主要有三种分类方法:

(一)依照造成事故的责任不同,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

(二)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三)依事故监督管理的行业不同(8方面)

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

第二节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责任

(一)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二)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四)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事故单位负责人既有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责任,又有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的责

任,即事故报告是两条线,实行双报告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既有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的责任,又有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及时限

(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的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 小时。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6个小时内)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4个小时内)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个小时内)

(四)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

(一)报告事故应当包括的内容(6方面)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的简要经过是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核心要求在于“全”和“简”。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7页

6.事故的补报。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二)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有关规定

1.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报告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各类非法生产经营事故;

3)事故性质暂时界定不清的各类事故。

调度快报事故范围: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行业领域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煤矿一般事故,较大以上涉险事故,事故性质暂时不清的较大及以上事故。

2.调度快报

(1)调度快报内容:时间、地点、单位名称、规模、生产能力、事故类型、事故简要情况,现场总人数和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抢救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等。

(2)调度快报时限

1)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较大及以上事故报告后,要在2 小时内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对事故暂时不清的,可先报送事故概况并及时跟踪,或有新情况续报。

2)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一般事故报告,每周五前和每月末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3)事故快报的方式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下事故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统一的网络传输软件报送,尚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报送。

2)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发生后,使用网络传输软件和电话同时报告,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

3.统计月报

(1)统计月报内容

事故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原因、事故类别等。

(2)统计月报时限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按要求,于每月6日前,将上月本地区工矿商贸企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卡片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3)事故统计月报的报送方式

各类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报告;煤矿企业由煤矿安全检查机构负责统计报告(未设立煤矿安全检查机构的地区,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统一的伤亡事故统计软件通过专用网络报送伤亡事故统计卡片;尚不具备专用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公共网络报送事故统计卡片。

4.有关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几个问题

(1)以高等级事故因素为先确定事故等级(2)事故等级的变化调整(3)事故报告项目的界定标准(4)事故性质的界定

第三节 事故调查

一、事故调查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尊重科学的原则

二、事故调查工作的职责划分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一)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调查

1.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煤矿事故的调查。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3.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由铁路管理机构组织事故调查。

4.跨行政区域发生的事故的调查。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三)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调查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一般情况下,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可由上级政府组织进行调查:(5种)

1.事故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

2.同一地区连续频繁发生同类事故;

3.事故发生地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的;

4.社会和群众对下级政府调查的事故反响十分强烈的;

5.事故调查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的。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8页

(四)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的事故调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一)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原则: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二)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基本条件: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三)事故调查组组长的产生: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设副组长1~3人。

四、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及权利

(一)事故调查组的职责:(9个)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

2.查明事故发生原因

3.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4.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6.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总结事故教训

8.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全体成员讨论通过并签名)

(二)事故调查组的职权:(3个)

1.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

2.有权获得相关文件、资料。

3.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行为规范

1.有品德操守。

2.有工作操守。

3.要守纪、保密。

4.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应当由事故调查组统一安排,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六、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法和调查方法

(一)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式

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通常分设3个组,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等。每个组的分工大致如下:

(二)事故调查常用的工作方法

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调查取证、技术鉴定、事故调查常用方法和事故分析)

1.事故调查取证:5方面工作,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搜集和现场摄影及绘图

2.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时间。

3.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

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和变更分析方法。(4个)

变更分析方法重点在于变更。为了完成事故调查,查找原因,调查人员必须寻找与标准、规范相背离的东西。调查有关预期变更所导致的所有问题。对每一项变更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发生的原因。

4.事故分析:在事故原因分析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七、事故调查时限和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熟悉)

(一)事故调查时限

原则上,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延长,不超过60日。

(二)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调查报告正文的内容(6个):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的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2.事故调查报告附件应当包括的内容(2方面)

1)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2)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的签名页。

第四节 事故处理

一、有关事故处理的规定(4个方面规定)

事故处理对于事故责任追究以及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等非常重要,也是落实“四不放过”要求的核心环节。

(“四不放过”原则就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补充:第三节介绍了事故调查处理的的两个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尊重科学的原则;还有“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加上这节介绍的“四不放过”原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有关事故调查处理一共有四个原则。

(一)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主体和批复期限

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即按事故等级分别由不同级别的政府批复。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9页

特别重大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其他级别事故15日内作出批复。

(二)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

有关机关应当按各级政府的批复,依法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按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其监督检查

事故发生单位应吸取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应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对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事故处理情况的公布

事故处理情况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向社会公布。

二、有关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4方面规定)

(一)行政责任

1、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分规定

行政处分主要是对职务性过错的制裁,它包括不作为失职处分和作为失职处分。(5个)

(1)防范性工作失职处分;(2)确保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的失职处分;

(3)安全审批失职处分;

(4)监督管理失职处分;

(5)事故调查处理失职处分。

2、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罚规定

(二)刑事责任: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犯罪主要有危害公共安全罪,渎职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三)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民事责任,包括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伤害民事责任。

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4个步骤)1.设计。2.收集资料(现场调查)。3.整理资料。4.统计分析。

二、统计学基本知识

(一)统计资料的类型: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1.计量资料:通过度量衡的方法,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

2.计数资料: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3.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二)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6个)

变量、变异、总体与样本、随机抽样、概率、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统计学中的许多结论是带有概率性质的,通常一个事件的发生小于5%,就是小概率事件。

三、统计图表的编制

统计图一般选用原则(6种情况)(需要记忆)

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 宜选用的统计图

1.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条图

2.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圆图或百分条图

3.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

线图、半对数线图

4.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散点图

5.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

6.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统计地图

统计图的类型:(1)条图。(2)圆图或百分条图。(3)线图。(4)半对数线图。(5)散点图。(6)直方图。(7)统计地图

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

一、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率(中毒率):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

计算公式:发病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平均人数×100% 2.患病率:表示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数×100% 3.病死率:在规定的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病死率=某病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40页

4.粗死亡率:也称普通死亡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

计算公式: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

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

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6个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并将其具体化到指标

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3.确定并选择调查方法:(1)普查(overall survey)。(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3)典型调查。

4.确定样本含量

5.确定资料的搜集方式

6.确定观察指标。方法(4种):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

误差一般是:整群抽样 ≥ 单纯随机抽样 ≥ 系统抽样 ≥ 分层抽样。

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3个)

1.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2.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

3.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二、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三、事故统计的步骤:

(一)资料搜集

(二)资料整理

(三)综合分析

事故统计结果可以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等形式(3种)表达。

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绝对指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相对指标: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体系(4大类)

(一)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二)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三)行业类统计指标体系

1.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2.火灾事故统计指标

3.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4.铁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5.民航飞行事故统计指标

6.农机事故统计指标

7.渔业船舶事故统计指标

(四)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体系

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

1.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2.统计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情况。(2)事故情况。(3)事故概况。(4)伤亡人员情况。

3.报表的报送程序:伤亡事故统计实行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采用逐级上报的程序。

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统计法 :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的特征。最常用的描述统计有频数分布、图形或图表、算数平均值及相关分析等。

推理统计法:是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

对伤亡事故原因的专门研究以及事故判定技术等主要应用推理统计法。

常见事故统计方法:(7个)

1.综合分析法

2.分组分析法

3.算数平均法

4.相对指标比较法

5.统计图表法

6.排列图

7.控制图

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1)经济损失:E = Ed + Ei

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工作损失价值。(记住)Vw = DLM/(SD)

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

3)千人经济损失,Rs(‟)=E/S×1000

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4)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RV(%)=E/V×100

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知识 篇5

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安全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安全生产设施的管理、施工前的安全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管理、施工现场防火、临时用电管理、特种作业管理。

3.施工现场环境要求:噪声、尘毒、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卫生要求,以及与现场周围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距离等。

4.施工现场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包括作业人员的工资标准、现场作业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志和标语、气候、道路和作业面的平坦、宽阔、整洁,以及作业区域的照明、通风和防尘设备等。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3 篇6

【考试注意事项】

一、本考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道题1分),第二部分为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道题2分),满分100分。

二、试卷全部为主观评分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三、本考试全部时间为150分钟,终了时间一到,应考人员一律停笔,等候监考人员收点试卷及答题卡,全部考试结束后,须待监考人员将全部试卷及答题卡收点无误,并宣布本考试结束,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明确了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执法主体是: A.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B.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 D.公安司法部门 2.危险度可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确定。A.可能性与本质安全性 B.本质安全性与危险性

C.可能性与严重性 D.危险性与危险源 3.我国安全生产的两个责任主体是: A.企业经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 B.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 C.企业责任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 D.政府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4.“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

A.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性,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B.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C.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因此,管理必须激发人的工作能力。D.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防消结合,预防为主” C.“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 D.“以人为本,持续改进”

6.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的伤害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伤害是指()。

A.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伤害,如冻伤等。

B.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中毒伤害等。C.由于能量超过人体的损伤临界值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物体打击伤害等。D.由于接触的能量不能被屏蔽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触电伤害等。

7.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事故 B.危险 C.管理不善 D.违章 8.涉及危险物品单位、矿山、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A.48,24 B.48,16 C.32,16 D.36,18 9.有关企业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应该是()。A.生产部主管 B.安全部主管

C.最高层主管 D.产品研发部

10.从业人员在()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300 B.250 C.200 D.350

11.根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上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其表示的含意是:“劳动安全”之意。

A.生产安全 B.劳动安全 C.人身安全 D.劳保安全 12.不属于为防止事故发生而采用的安全技术的是()。A.隔离与屏蔽 B.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

C.疏散和救援 D.消除危险源

13.“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A.同时立项、同时审查、同时验收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同时立项、同时设计、同时验收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14.安全检查工作应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不属于安全检查必要步骤的内容是()。

A.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B.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

C.实施安全检查 D.公示检查结果

15.用人单位应当要求从业人员对于劳动防护用品(简称“护品”)做到“三会”,下述不属于“三会”内容的是()。

A.会修理保护品 B.会检查保护品的可靠性 C.会正确使用保护品 D.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16.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下述不属于工伤保险实施范围单位的是()。A.合资企业 B.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C.外资企业 D.国家机关 17.以下不属于特种设备的是()。

A.高压配电柜 B.氧气瓶 C.电梯 D.起重机

18.对评上6级伤残等级的职工,发放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的()个月。A.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16 B.本人工资 12 C.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14 D.本人工资 14 19.《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对如下哪一项要求没有作出规定: A.设立了标志制度。

B.规定了违反的处罚标准。C.规定了企业要有专项经费。D.明确了配发论证制度 20.不属于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的是()。

A.督促整改措施的实施 B.危险识别与分析

C.编制评价报告 D.定性、定量评价

21.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评价工作,属于安全评价类型的()。A.专项安全评价 B.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22.安全评价中常用()和()的方法进行分类。A.系统分析 实际案例

B.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照事故类别

C.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D.导致事故的原因 相关事故的借鉴

23.以下属于物体打击伤害的选项是()。A.建筑物坍塌,员工被水泥板砸伤

B.员工不慎坠落,撞击到脚手架导致死亡 C.起吊的重物脱落,将员工击伤

D.脚手架上坠落的钢筋打击员工头部,导致其死亡

24.引起事故发生的结构函数为,则导致发生事故的基本事件集合是()。A.,B.,C.

D.,25.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法是()。A.因果分析法 B.故障树分析法 C.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D.危险指数法

26.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英文解释是()。A.Major hazard(重大危险源)B.Major risk sources(重大危险源)C.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装置或设备)D.其他 27.《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了分类,分为()。A.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B.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 D.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28.《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不适用于核设施、军事设施、()、危险物品的运输。A.制药设施 B.石油加工设施 C.采掘设施 D.烟花爆竹生产设施 29.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汽油属于().A.爆炸性物质 B.易燃性物质 C.活性化学物质 D.有毒物质

30.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由哪个部门接收()。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公安部门 C.质检部门 D.其他部门

31.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及其()。A.形态 数量 B.生产方式 储存类型 C.协调性 干扰性 D.危险特性 数量

32.从事故发生的中间过程出发,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生产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应对措施的评价方法是()。A.危险和可操作分析 B.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C.离差分析法 D.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

33.1995年10月1日,劳动部发布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规定的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A.10、500

B.50、1000 C.10、1000

D.50、500 34.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实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

A.信息系统 全面 B.信息网络 全面

C.信息系统 宏观 D.信息网络 宏观

35.在事故树分析方法中,某些基本事件共同发生可导致顶上事件的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事故树的()。

A.割集 B.径集 C.最小割集 D.最小径集

36.通常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中可同时进行事故调查。A.应急策划 B.应急准备 C.应急响应 D.现场恢复

37.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中,对应急行动进行记录的文件为()。A.一级文件 B.二级文件 C.三级文件 D.四级文件

38.“警戒与治安”是核心要素()的二级要素。

A.应急策划 B.应急准备 C.应急响应 D.现场恢复 39.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划分为()。

A.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B.综合预案、前馈预案、具体预案 C.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D.整体预案、前馈预案、具体预案 40.关于桌面演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应急人员主要来自于非本地应急组织 B.仅限于有限的应积极响应和外部协调活动

C.事后一般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相应工作的建议 D.一般为笔头演练,在会议室就能进行

41.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分为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A.激性粉尘 B.剧毒性粉尘 C.高电离性粉尘 D.混合性粉尘

42.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分为()。A.十类一百一十五种 B.十类九十九种 C.十类一百零五种 D.九类九十九种 43.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白血病的因素是()。

A.激光 B.电离辐射 C.红外线 D.射频辐射 44.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是指()。A 一天8小时多次采样测定的平均浓度

B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C.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D.每个工作班多次采样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最低限值

45.如下保障安全生产的要素中,哪一项不属于安全生产“五要素”? A.安全文化

B.安全责任 C.安全法制 D.安全检查

46.下列方法中哪项不属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常用方法是()。A.作业环境监测 B.生物监测 C.健康监护 D.劳动能力鉴定 47.井下防尘最主要的防尘措施是()。

A.湿式作业、加强通风 B.加设水幕、净化风源

C.冲洗巷道、保持清洁 D.避免二次扬尘、佩戴防尘口罩

48.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明火”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明火”属于下列()类危险、有害因素。A.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D.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4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业健康监护基本范围的内容是()。A.职业病的治疗 B.定期体检

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D. 就业前体检

50.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A.上风侧 B.下风测 C.左侧 D.右侧

51.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还应确保预案的批准、()和维护。A.更新 B.实施 C.培训 D.演练

52.以下有关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中的 “恢复”工作,说法正确的是()。A.要求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原因调查、清理废墟、总结教训等

B.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C.在短期恢复中出现新的紧急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应根据以往经验和当时情况冷静对待 D.长期恢复包括完全按照原来的情况重新建设

5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①学习与培训、②体系策划、③初始评审、④文件编写、⑤体系试运行、⑥评审完善这六个步骤,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③⑥ D.①③②⑤④⑥

54.根据ILO—OSH2001,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计划与实施”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做出规划,并建立和保持必要的程序和计划,以保障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划的实施与运行。请指出下列不属于“计划与实施”的内容与要求的是()。A.目标 B.管理方案 C.检查与评价 D.运行控制 55.生产经营单位在建立与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属于初始评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A 文件编写

B 审核与管理评审

C 策划目标与管理方案

D 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5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与职责、主要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等内容。A.目标、岗位 B.计划、领导者 C.内容、步骤 D.目标、领导者

57.生产经营单位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所任命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A.主持管理评审 B.实施内部审核

C.建立、实施与保持OSHMS D.编写体系文件

58.对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的描述,正确的是()。A.第二方审核旨在为用人单位的相关方提供信任的证据 B.第二方审核的主客双方不应有利益关联 C.认证审核属于第二方审核

D.第二方审核只能采用一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准则

59.已知某企业去年事故重伤人次2人,轻伤人次8人,当年在册职工人数为2500人。试求千人重伤率和千人伤亡率?

A.千人重伤率为0.8 千人伤亡率为4 B.千人重伤率为8

千人伤亡率为4 C.千人重伤率为8千人伤亡率为4 D.千人重伤率为8千人伤亡率为40 60.安全生产监察方式一般有()监察和()监察。

A.行为、技术 B.活动、文件 C.活动、制度 D.制度、技术 61.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作用的监察属于()。

A.行为监察 B.技术监察 C.一般监察 D.专门监察 62.《安全生产法》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监督”是广义的监督,其所构成的广义安全生产监督体制内容不包括()。

A.市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 B.监察机关的监督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 D.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63.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基本特征为:权威性、强制性和()。A.普遍约束性 B.持续改进性 C.普遍适宜性 D.法定效应性

64.根据安全生产监察程序,提出意见或建议是在()之后进行的。A.调查作业现场

B.发出《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 C.发出《安全生产监察指令书》 D.行为监察

65.下列职责中,()不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范围。A.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B.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

C.发现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有权制止并及时予以纠正。D.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6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包括影响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与职责以及绩效()的方法。

A.重点活动、测量 B.主要因素、考察

C.各种活动、考评 D.重大事故、测评 67.煤矿安全监察的工作方式包括()、重点监察、一般监察和特殊监察。A.视时监察 B.实事监察 C.实时监察 D.内省监察 68.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垂直管理、集中监察 B.横向管理、分级监察 C.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D.横向管理、集中监察 69.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督检查的目的是加大有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力度

B.行政许可制度是指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C.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有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事故应对措施

D.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是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 70.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B.技术监督局

C.公安局 D.环保局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少选一个选项扣0.5分)

71.下列论述中,()不符合本质安全化原则的论点。

A.从技术、教育、身体和态度以及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B.从根本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C.安全是相对的,所以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本质安全化。

D.设备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化的,但对人是无法实现本质安全化的。E.在进行工程项目时,必须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

7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A.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B.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C. 弥补安全管理中的缺陷 D. 改善工作环境

E. 克服人的缺点

73.已知某企业去年事故重伤人次2人,轻伤人次8人,当年在册职工人数为2500人。试求千人重伤率和千人伤亡率? A.千人重伤率为0.8 B.千人重伤率为8 C.千人伤亡率为4 D.千人伤亡率为40 7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大类,共()小类。A.6 B.7 C.8 D.36 E.37 75.有两个相同的阀门A、B为并联工作,以开启为正常状态,其可靠性分别为RA、RB,按照事件树分析方法,这两个阀门总的可靠性为()。A.RA十(l-RA)RB B.RARB C.RA十RB D.RB十(l-RB)RA E.RA十RARB 76.火灾可分为()类。

A.可燃固体 B.可燃气体 C.可燃液体 D.轻金属 E.重金属

77.通常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三类,下述()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A 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B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C 与生产管理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D 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E.与气象条件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78.根据现行法规、标准,主要依据()来确定重大危险源。A.物质毒性 B.物质放射性

C.物质燃烧特性 D.物质临界量标准 E.物质爆炸特性 79.已知上半年单位甲发生过轻伤、重伤、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单位乙仅发生过轻伤和重伤事故。如记单位甲为A,单位乙为B,试求A∪B及A∩B发生的事故?(用集合符号表示)

A.A∪B={轻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A∩B={轻伤、重伤事故}

B.A∪B={轻伤、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A∩B={死亡、重伤事故}

C.A∪B={轻伤、重伤、重大伤亡事故};A∩B={重伤、死亡事故}

D.A∪B={轻伤、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A∩B={轻伤、重伤事故} 80.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E.整改

81.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管理方案应明确给出实现目标的方法,包括做什么事、谁来做、什么时间做 B.以所策划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获得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作为主要依据 C.职能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D.为保障其有效性,管理方案一旦确定,就必须切实坚持执行,不得更改 E.实施相关方法时所必须的资源保证,必须包括人力、资金及技术支持

82.根据ILO—OSH2001,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组织”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为体系其它要素的实施与运行提供组织保障基础。请指出下列不属于“组织”的内容与要求的是()。

A.方针的落实 B.培训、意识与能力 C.机构与职责 D.协商与交流 E.管理方案

83.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B.坚持行业自律原则

C.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E.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84.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个人可以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有()。

A.农药 B.灭鼠药 C.灭虫药 D.氰化钠 E.氰化钾 85.属于煤矿安全监察的重点内容有()。A.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B.是否对各类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C.生产性建设项目是否做到“三同时” D.是否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 E.领导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模拟题三:

一、单选题答案(每小题1分,共70分)

1-5: ACCBA 6-10:CABCA 11-15:BCBDA 16-20:DADDA 21-25:CBDBD 26-30:CCCBB 31-35:DABDA 36-40:DDCAC 41-45:DABBD 46-50:DAAAB 51-55:BBACD 56-60:ACAAA 61-65: BAAAC 66-70:AACAB

安全风险管理知识 篇7

一、概念探析

1. 知识管理的含义

所谓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对于新增加的知识和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以实现企业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最后以其最大的功效发挥到企业业务的发展上去。从这个角度来讲, 知识管理的过程也是不断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知识, 也就是对于实现的管理和控制行为。

2. 安全评价的含义

以钻井作业过程来讲, 安全评价是以钻井工程为对象, 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以保证对于整个工程安全性的保证, 为制定更加合理, 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3. 基于知识管理的钻井作业过程安全评价

综合上述含义来讲,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知识管理的钻井作业过程安全评价, 就是在知识管理的视角下, 以钻井作业过程的安全性为评价和考核的对象, 实现对于整个工程安全性的界定, 从而保证钻井作业过程的安全评价是有效的, 科学的, 合理的。

二、知识管理观念融入钻井作业过程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以知识管理系统为平台, 实现钻井作业过程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不是偶然的事情。两者之间的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或者说是钻井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因为钻井需求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 其安全控制和管理的难度不断提升。要想实现知识管理观念的融入, 就需要从两者之间融合的必然性入手:

1. 知识管理系统的优势

基于知识管理形成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方式, 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优势, 具体来讲:其一, 具备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 借助知识挖掘和检索分类技术将有效的实现知识的获取, 从而为开展各项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其二, 灵活化的系统结构, 无论是扩展性, 可靠性, 还是管理性都表现出很理想的效果, 可以最大限度的与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联合;其三, 高效的传递信息速度, 在知识管理系统下, 以交互或者自动识别的方式可以保证我们处于工作环境下, 对于知识进行使用和操作;其四, 优秀的共享性,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 使得知识的交流频率不断提高, 由此为知识的创新提供你良好的基础;其五, 较好的安全性能, 在知识管理系统中, 往往会以签名的机制实现对于使用者权限的层次划分, 以报这个知识信息的安全性。

2. 知识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将知识管理运用到钻井作业过程中, 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钻井作业技术不断的开发, 为钻井知识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外一方面, 安全生产环境的营造, 需要一个引入更加有效的方式。如何保证运行过程的系统化, 协作化, 不仅仅关系到钻井作业技术的发展, 还牵涉到安全评价的研究开发进程。从本质上来讲, 知识关系系统是对于知识进行分类, 选择, 组织和传递的过程。具体来讲, 知识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我国石油钻井历史悠久, 具备相对较高的钻井技术水平, 在钻井工程安全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二, 我国关于钻井安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研究工作不断开展, 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其三, 随着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 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好的运用到知识管理系统中去。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钻井作业过程安全评价系统的建立

在实践过程中, 要想发挥出知识管理系统在安全评价方面的作用, 需要保证五个步骤的顺利进行, 这是实现钻井作业安全评价系统的关键所在。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图示中看出。

综合上述图示资料, 我们可以详细的去探析知识管理系统在钻井作业安全评价中的实际应用。其一, 确定钻井作业部门的责任, 保证其依据概念模型的框架, 实现知识体系结构和安全评价系统的规范化;其二, 注重实思想意识的培养, 树立以安全和创新为核心的部门文化观念,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其三, 建立健全知识管理流程规范, 保证制度建设的有效开展;其四, 注重安全评价相关知识的培训, 实现安全评价理论知识的掌握;其五, 以钻井的相关信息为背景, 依据知识处理的整个过程, 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评价系统功能体系中去, 以保证系统的完善性, 具体来讲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通过完善数据库、归纳专家知识等形式, 构建初始风险知识库;通过知识共享子系统完成对知识的发布和反馈;由钻井技术领域专家定义基本隐患的危险程度以及控制的难度;构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略;用户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 对该风险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知识点路径牵引算法对风险状况进行评价控制解释, 直至评价完毕。其六, 注重专业化知识系统管理队伍的培养, 由于基于知识管理的钻井作业过程安全评价系统技术性强, 理论观念强, 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够切实的去保证整个过程的开展, 因此, 需要高度重视相关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锻炼, 以最大化的满足钻井作业过程安全评价体系的人力资源需求。

结束语

基于知识管理的钻井作业过程安全评价体系的建设, 需要以知识管理系统为平台, 以钻井作业过程为对象, 切实的开展安全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如何保证上述工作的实现, 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去探析。实际上, 知识管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工作, 不是知识管理软件系统所能完全完成的, 软件系统只是辅助的便捷的工具。一个真正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团队或个人有效管理知识, 避免知识的流失, 提高知识的反复使用和创新。相信将其利用在钻井作业风险评价领

域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知识管理系统目前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实践上都处于初始研究阶段, 还有许多具体工作和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摘要:钻井工程是石油开采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样化, 存在大量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想保证钻井作业的有效性, 就要从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的角度去探析, 以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为引导, 保证钻井工程处于安全的状态下运行, 实现作业管理质量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知识管理,钻井作业,安全评价

参考文献

[1]周永莲, 周维金.试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12) :17—18.

[2]邢晖.试论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0 (3) :49—55.

自驾车涉水安全知识 篇8

车辆雨天行驶一定要准确判断水情。对经过地段水深不确定时,宁可下水“以身试水”,如果水深没有没过保险杠,可以尝试挂低速挡,加大油门,匀速经过,中间千万不能踩刹车,不能换档,不能让车辆停下来。一般情况下,汽车被水淹没后,空气滤芯有可能进水。发动机吸水后,会造成火花塞无法点火。水也会被吸到汽缸里,导致发动机报废。

车子浸水超过20厘米就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当水没过轮胎钢圈内圈下沿口,尽量不要再继续行驶,赶快停靠下车。

可行的逃生方案

侧门逃生:汽车没入深水后,不会瞬间沉到水底。这时车内人员应该沉着冷静,迅速解开安全带,第一时间打开车门,侧门逃生最为安全快捷。

侧窗逃生:如果车门打不开,则应该用工具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尤其是玻璃上方边缘最中间的地方,一旦玻璃有了裂痕,就很容易将整块玻璃砸碎。

天窗逃生:这是一种可选方案,但从天窗逃出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天窗可以打开,说明车辆还尚有余电,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先尝试从车门处逃生。

气压平衡逃生:车窗加压实验发现,在汽车沉入水中时,无论是电动车窗还是手动车窗,只要车内还有空气,就无法打开了。当车内充满水之后,两侧压强相同,就可以打开车门或车窗了。但是,由于车内空间极小,氧气十分有限,若等车内完全进水再开门逃生,很容易发生窒息。一定要掌握好开门的时机。

哪扇车窗最脆弱

目前,汽车前挡风玻璃所使用的材料,以夹层钢化玻璃和夹层区域钢化玻璃为主。夹层玻璃是用一种透明的可黏合性塑料膜贴在二层或三层玻璃之间,将塑料的强韧性和玻璃的坚硬性结合在一起,增加了玻璃的抗破碎能力。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淬火使内部组织形成一定的内应力,增加玻璃的强度。

区域钢化玻璃是钢化玻璃的一种新品种,它经过特殊处理,能够在受到冲击破裂时,其玻璃的裂纹仍可以保持一定的清晰度,保证驾驶者的视野区域不受影响。

夹层钢化玻璃和夹层区域钢化玻璃均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力。

但是侧挡风玻璃就完全不一样了。侧挡风玻璃一般属于有机玻璃,比前挡风玻璃薄很多,砸碎之后,便会裂成小碎片,全部脱落下来。

另外,砸车窗玻璃的位置也是有门道的。一般应该砸向车窗的4个角,如果砸在车窗中心,按照力学原理,冲击力被整个车窗分担,作用力会被明显分散,起不到效果。

选用何种逃生工具

头枕:如果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头枕插头有可能敲碎玻璃。但在水已经涌入车内,车主慌乱的情况下,车内空间狭小,人很难用上劲。而且,不少头枕的插头都是平头的,不是尖头的,未必能够敲碎玻璃。此外,也不是所有车的座枕都能那么容易拔出来。另外,实验表明,由于车内空间的限制,使用头枕时,操作难度比较大,不能保证准确击打侧窗玻璃有效位置。

剪刀、高跟鞋:经实验证明,剪刀、高跟鞋根本不能打破车窗。由于剪刀的个体太小,基本不能对车窗产生危害性的破坏。另外,高跟鞋的鞋跟也不完全由金属制成,更不可能砸碎侧窗玻璃。

钉锤:经过实验测试,挥锤向侧窗玻璃使劲敲打,只需几下,就可以将车窗敲碎。锤子尖尖的顶部容易造成高压强,长力臂会令使用者事半功倍。

车用安全锤:在紧急情况下,普通的钉锤可能用力敲击也敲不破玻璃。而车用安全锤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它通常是由圆锥形尖头的锤体,以及锤柄两部分组成。这个尖头的锥角为10°~50°。简单新颖并且非常实用。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下,一锤轻松即可敲碎车窗。

相比较而言,最有效省力的方法就是选用一把合适的车用安全锤或是一把手柄较长的钉锤。所以,汽车落水最佳的逃生方式就是用安全锤砸侧面玻璃的四角。不仅赢得了宝贵的逃生时间,提高逃生质量和数量,还可将伤害降到最低。

逃生误区

误区一:等水进入到车内后再打开车门逃生。

通常,人们都认为车子落水后,水会顺着车门间缝隙往里灌,同时车门也会因水的阻力而难以开启。其实当车辆落水后,水会慢慢涌入,车内暂时是一个密封空间,只要门没打开,进水的过程会比较缓慢,直至水面超过车门钢板高度五成,压力才会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即使车辆入水,只要及时,车主仍有足够时间打开车门逃生。

误区二:用塑料袋自制氧气罩逃生。

面临即将沉入水底的车,如果车主还如此有耐心寻找塑料袋然后套在头上,是极不可取的。人在慌张的情绪之下,所消耗的氧气量会加大,小小的塑料“氧气罩”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误区三:敲打前挡风玻璃逃生。

很多被困者在水下都会选择尝试敲碎前挡风玻璃,认为那里的空间相对比较大。其实,相比车子的侧窗玻璃,前挡风玻璃是不大能被击碎的,因为它多半使用的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夹层钢化玻璃。即使被砸碎了一个小洞,整片前挡风玻璃也不会整体碎裂,浪费逃生时间。

误区四:使用肘击、脚踹等方式逃生。

在车子淹水后,绝对不要尝试用肘击、脚踹等方式敲碎玻璃。这种方法只会加剧自身能量的消耗,不会对车窗或车门有任何的影响。因此应该及时找到可用的逃生工具。

总之,车辆一旦遇水发生意外,尽量不要等待,因为在车体刚刚淹水的时候车门是最容易打开的,此时为逃生的最佳时机。另外,无论是天窗逃生、敲碎侧窗玻璃逃生,都不如尽早奋力推开车门逃生快速直接。

相关知识链接

问:雨天行车对制动器是否有更为特殊的要求?

答:车子过完水后,制动器会进水,制动力会出现暂时的降低,最好保持更大的前车距离。

问:单车如何通过积水路段?

答:车辆涉水时,应挂低速挡,让车辆平稳驶入水中,保持发动机在水中有足够的扭矩输出,避免猛打方向。

问:多车涉水时如何通过?

答:不要同时下水,防止前车因故障停车,后车也陷入水中。

问:车辆在雨中发生打滑怎么办?

答:打滑时切莫猛踩刹车,应尽量握住方向盘,缓踩制动,直到车辆停稳。

nlc202309011541

问:雨天出行前还需要做哪些额外的准备工作?

答:检查轮胎花纹深度,雨季用胎绝不能少于2~3毫米,最好在4毫米以上,不要降低胎压。

问:雨天如何观察周边路况是否存在危险?

答:雨天,路基容易松动,尤其是靠边的路基极易坍塌,所以尽量选择中心路基行驶。

心理自救贴士: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大暴雨,截止发稿时已有77人不幸遇难。面对近在咫尺的灾难,很多人至今心有余悸。如果在水下打不开车门的是自己,会不会瞬间惊慌失措,最终导致悲剧上演呢?如何能在灾难来临时保持镇静,争取最大的逃生机会呢?

灾难瞬间的心理应激

突发灾难性事件后,人会本能地调动自身所有的能量应对事件给心理造成的冲击,这被称为心理应激。在灾难发生瞬间,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惊惶不安、手足无措或目瞪口呆、情感麻木、四肢发软,随后就会出现意识模糊,判断力下降等现象,或者脑袋里面一片空白。这一阶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休克期。由于灾难事件和情景超过了个体的应付或承受能力,人们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人体会本能地启动包括“心理隔离”在内的自我保护机制,以便恢复其认知功能。随着认知功能的恢复,人体便进入了防御期(又称防御退缩期),譬如会出现对否认、退缩和回避手段进行合理化,或者高度警觉神经质逃跑,或者漠视危险的存在,或者控制悲伤的表达。

但面对突发事件为何有人因慌乱而丧失了逃生机会,而另一些人则头脑清晰,能迅速稳定情绪作出抉择,最终成功脱离险境?可以说,这并非是由于头脑清晰的人没有应激反应,只是他们能够迅速脱离休克期,恢复理性认知能力,这对求生至关重要。例如,在遇到洪水、火灾、地震等灾难时,应准确估计危险源,迅速调动应急知识,切莫因顾及财产而延误逃生时间。另外,在救人与自救的抉择上也应冷静,比如飞机出现事故时,会抛落氧气面罩,一定要先自己戴上,然后再帮助小孩和老人。遭到持械歹徒抢劫时,必须作出准确判断:如果力量悬殊,而只是个人受到经济损失,应立即交出钱财以保护生命,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危机情况下因为情绪失控造成判断失误,就可能作出以卵击石的错误抉择,最后导致悲惨结局。

常言道“事后诸葛亮”,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惊魂未定之际,理智受到情感干扰的一瞬间,要作出这种判断是极其困难的。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方式,既与个体特征有关,也与训练有关,平素加强人们对突发事件应付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进行这种训练,是非常有益的。

如何降低意外风险

首先,应有避险意识。比如在进入陌生环境时, 应注意观察安全出口方位;在长途旅行前,应了解目的地的天气、地理状况,做好相关应急知识贮备。只要有准备,绝大多数灾害事故的损伤是可以降低的。

另外,丰富的应急知识和技能会让你在灾难面前减少慌乱。平时积累防灾知识,对灾害时的心理稳定有重要作用。例如,地震时应躲在桌子旁边双手护头避险,溺水时切忌过分挣扎……有的知识还要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学习,例如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护知识等。

求生信心和勇气则可以帮助人们长时间与重大灾难抗衡。如2009年贵州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人被困井下,25天后,有3人被救出,改写了遇矿难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这种求生信心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如通过长跑磨练人的意志和耐力,通过练习模拟火场逃生,减小或消除对大火的恐惧;通过野外生存训练,体验如何克服困难的过程,总结经验,磨练自己,往往可以提高心理素质。

上一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 鲁教版下一篇:学生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