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建议

2024-08-16

安全风险管理建议(共8篇)

安全风险管理建议 篇1

《从现场仍有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现象想起》

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逐渐从一个初显成效的企业发展成为管理成熟、发展迅猛的大型专营化工品储运企业。公司几年来的发展得益于公司高层的决策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体龙翔人共同营造和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一个龙翔人都有义务去共同维护今天来之不易的局面。

但是,最近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一些问题时常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出来,不禁让我开始担忧公司在管理上的一些缺陷是否有可能成为公司发展的绊脚石。在公司的安全管理上,经历了几年的磨合,似乎应该是一个拥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有一定管理水准的管理团队,前后也多次获得了政府部门的颁发的各类奖项,貌似在化工园区应该是安全管理比较先进的团队。管理的现况到底如何呢?员工在周末和夜班的时候携带手机进入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合作方进入现场进行取样等相关作业的时候公然将手机带入现场、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大摇大摆的拿出手机打电话,而且拒不接受龙翔员工的管理、一线员工周末和夜班的时候都有不按规定穿着劳保用品在现场作业(更有甚者在平常就公然与公司的制度规定抗衡,大摇大摆在现场操作作业)…… 这些在化工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要求,本应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龙翔公司内却不可思议的发生了,而且频频发生了。是必然中的偶然还是偶然中的必然,在一个化工企业连最基本的安全管理要求都没有做到位,安全管理绩效在哪里,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又在哪里,我个人认为这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是到了应该去思考的时候了。

固然,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员工(和外来人员)铤而走险公然对抗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是对公司安全管理发出挑战,还是有别的原因?但愿这些人会收到应有的惩罚,以示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威严。

从另一个方面讲,手机能带入现场、一线员工不按规定穿着劳保用品等等现象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需要更加进一步的思考。公司在管理上尤其对现场的安全管理的要求一向很严格,相关规定订了修、修了再修,措施也是定了又定,为何效果却非但不明显,反而变本加厉了。这反映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公司的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类文件颁布了一大堆,没有一个能100%的执行,规定岂不是成为一纸空文了。

作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岗位,仅仅在办公室里被动的应付政府部门(化工园)的各类文件和表格,把这些作为一个安全管理的全部,视政府部门的报表、检查等作为第一项重要任务,那是本末倒置了。

为了能更有效的减少公司长远发展的绊脚石,为了公司减少在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使公司能更加顺利地长效的腾飞,我真诚的建议:

安全管理本应该主动地进行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视政府部门的文件、表格为引导,通过不断的深入一线进行检查和纠偏,积极寻找并完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努力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技能、方法,寻找一个真正适合公司的长效的安全管理的机制,这样才能做好安全管理。

一、公司拥有专职安全管理的岗位,从管理的角度,首先需要摆正管理的心态和思维,从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和纠正员工安全行为入手,经常性地深入一线;摈弃一切对公司安全管理不利的因素,通过一线观察和参与操作管理,去寻找和改善管理上的偏差;以身作则,将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地提高执行力度,探索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动态的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切实改善安全管理的技能,通过内部的经常性培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例如通过对保安的技能培训,让他们知道日常的保安岗位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等技能,从进公司的大门开始就严格要求员工和外来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进入公司,这也是控制和引导外来施工人员行为安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尤其是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的考核,安全管理执行到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安全管理的水平。

四、安全管理需要做细,从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去控制和管理,切实地将管理落到实处、落到深处,摒弃一切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例如,你作为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当你看到一线员工为穿劳保鞋,你勇敢的支出来并纠正其行为了吗?当你看到有机器进入公司施工,你有没有发现并指出存在的隐患并及时制止……

五、实行必要的奖惩管理,通过严格执行奖惩规定,一方面震慑那些“愿意”与公司管理规定向抗衡的人;另一方面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让公司的安全管理不再孤军奋战,突显安全管理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原则。

安全风险管理建议 篇2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1 食品源头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农药、化肥的大量和不科学使用, 造成了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超量残留;兽药、复合饲料的滥用, 造成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在禽、畜的体内及乳制品、水产品中残留;重金属在农禽产品中超标、超量残留。化学性中毒已占我国重大中毒性事件的40%以上, 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瘦肉精中毒等。

1.2 食品加工、生产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劣质原料, 如用病死、毒死畜禽加工食品;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如超限量使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防腐剂“苯甲酸”及甜味剂等;非法使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如二氧化硫、甲醛、吊白块、三聚氰胺等;人为造假, 牟取暴利。

1.3 食品储存、运输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食品的储存、运输环节欠缺有效控制污染的措施和规定。

2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因素的分析

2.1 微生物污染仍是影响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导致的中毒人数最多。

2.2 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 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 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 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3 投入品供给、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投入品供给看, 滥用或不当使用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 致使农产品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 是导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掺假制假, 影响恶劣, 像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另一方面, 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 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 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 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在流通过程, 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 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一些食品批发市场食品摊贩仍然占有很大比重, 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 从而成为传染病的传播中心。

2.4 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性

2.4.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适应

当前, 我国许多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都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 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亟待提高, 绝大多数食品标准还属于非常具体的质量指标与卫生安全指标相混合的食品标准, 造成监督困难, 消费者也缺乏判断依据。

2.4.2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不适应

传统式、突击式和运动式的抽查较多, 监管监测工作不能全程化、日常化, 检验监测的环节、对象和地域范围有限。检测机构数量众多, 分属农业、卫生、工商、质检等不同部门, 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 在实施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检方面, 四家检测机构都有权依据法律的规定, 各自实施或委托食品检测机构进行食品卫生质量抽检。检测数据不能共享, 对于食品质量问题的检测结果, 部门之间差异较大, 影响检验体系整体作用的发挥。

2.5 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 我国食品管理和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仍然不够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 而且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 形成了“多头分散、齐抓共管”和“多头有责、无人负责”的局面, 对食品企业的行政执法, 主要涉及三个行政执法部门, 即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食品卫生质量抽检方面, 三家行政执法部门都有权依据法律的规定, 各自实施或者委托食品检验机构进行食品卫生质量的抽检;在信息公布方面, 三家行政执法部门都能各自公布食品卫生质量抽检的结果;在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方面, 对同一违法行为, 三家行政部门都能分别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造成基层工作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现象突出, 严重影响了监督执法的权威性。

3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1.1 应改变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部门分割、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不利局面

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 通过合理划分职能, 建立起机构相对统一、责权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食品卫生的行政执法方面, 以适应食品卫生法为主, 对食品企业的行政执法, 由卫生部门为主执法, 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协同执法, 设立食品卫生执法工作联席会议。3.1.2各级政府应建立食品安全主要领导负责制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建立起自上而下运转协调、综合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应加强食品研制、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完善信息服务, 应解决当前食品安全信息不畅的问题, 制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服务政府决策, 引导生产和消费。

3.1.2 各级政府应建立食品安全主要领导负责制

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建立起自上而下运转协调、综合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应加强食品研制、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完善信息服务, 应解决当前食品安全信息不畅的问题, 制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服务政府决策, 引导生产和消费。

3.2 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

3.2.1 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

通过立法明确执法主体和职责, 明确各管理机构的权利和责任, 明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协调办法和协调机制, 为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法律基础, 通过法制建设强化监管效能建设。

3.2.2 制定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

加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者的处罚力度, 对食物中含有有害成分短期内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不明显但损害长期存在的同样要进行处罚。

3.2.3 在同一层次建立具有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健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 强制推行各类食品的QS认证及强制检验制度;建立食品追溯制度, 应按照各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 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建立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 生产商应有将不合格产品召回的义务。

3.3 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 (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 组成, 在每一个阶段, 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 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 (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 、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事故发生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 事故发生中的管理活动要注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4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

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运行体系是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发展水平不均衡, 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全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整体监控, 有助于协调、解决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问题, 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研究数据的汇总, 对食品的多头管理也使信息网络建设成为必要。信息共享不仅可以使各部门随时了解当前食品领域的安全形势, 也从整体上节约了监管成本。网络的便捷与及时能够实现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动态监测, 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做出决策, 把突发、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小。通过网络运行体系, 对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归纳、汇总, 经过科学的研究分析, 由有关部门统一对外发布, 引导公众在对食品的选择中趋利避害, 同时避免了由于发布信息矛盾而造成的政府威信下降和公众选择的困难。

3.5 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

提高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篇3

【关键词】安全管理;巡查制度;内业资料

引言

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道路桥梁建设占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很大比重。企业在进行路桥施工的时候注重的是企业所能够得到的多大的经济效益,却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思路以及相关解决措施,建设项目的增加就对路桥建设的施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桥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特别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存量、 培养安全意识、 路桥施工管理上与安全施工的管理问题上。合理规避安全事故值得我们去探讨。

1.严格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在开工前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审查合格后方可同意开工。管理机构应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台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人员应将每次巡视、检查、旁站中发现的涉及施工安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管理的指令及施工单位处理的措施和结果及时记入台账。总监的驻地工程师应定期检查施工安全管理台账记录情况。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进行日常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存在一般安全问题,要求施工单位现场进行整改,并作好记录。如存在安全隐患,则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必要时进行复查。这里所指的安全隐患是生产过程中某种现象在外因的触发下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管理工程师需下发停工指令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同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复查合格后签发复工指令。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路桥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是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施工企业应在总管理工程师(下称“总监”)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证体系,由总监担任安全总负责人,对总监办和所属机构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负总责;管理工程师必须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资格考试,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能对驻地管理组的安全管理和桥梁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负责; 管理机构必须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工程师,负责处理机构内部和施工现场所有的安全问题,对于无权处理的问题须报上级部门处理;建立管理办公室,负责及时收集有关国家和地方安全管理的最新法律、法规,收集其他类似工程中关于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切合本工程实际管理的程序、方法和建议。完善管理大纲,编制管理安全工作计划、安全管理网络、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3.建立安全管理巡查制度

建立安全管理巡查制度的目的在于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前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口,及时发现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安全管理巡查的内容,由于桥梁施工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安全巡查制度主要是针对路桥施工作业面不断发生延伸和变化,随时都有新的情况产生,以及危险源的转换,在巡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通知承包人立即整改。检查的重点是对现场用电、基础施工的地质情况、高空施工的安全保护措施,交通组织措施以及承包人安全资料管理等情况。安全管理巡查的方法,安全巡查主要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定项与不定项检查,安全管理员检查与管理组检查相结合,安全巡查与隐患整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管理巡查过程中要对承包人的安全措施落实和整改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如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或经工程师指正后仍然没有整改或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应及时以书面通知的形式汇报给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合理规避可能存在的法律和经济风险。

4.做好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交底工作

工地例会是管理组织协调,及时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手段。管理工程师应在第一次工地例会中根据有关设计文件和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向施工单位作技术交底,在正常施工活动中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工地例会,及时传达政府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及时解决路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防火,要求施工单位在食堂、职工宿舍、工地施工现场、预制场等主要的用电、生火的场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针对火源的特性配备足够的灭火装置,并定期对全员进行灭火培训。做好防毒,主要在食堂中注意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制售过程的卫生,及从业人员的健康卫生证是否齐全有效,集体食堂是否有卫生许可证,同时要注意试验室、施工现场毒气、毒物的排放,不得对人畜造成伤害。做好防爆,路桥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一些炸药及易爆品、压力锅炉容器等,这些危险品必须有相关的采购、运输、保管许可证,还必须有相应专业资质操作技能的人员才能使用。防触电,安全用电在路桥工程施工中极为重要,几乎90%的工作都离不开用电,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特别是电工及各类电器的使用者;定期对各类用电设施、布线、漏电保安器进行检查,确保这些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必要时需对特殊工种配备绝缘靴等安全防护用品。

5.建立完整的安全内业资料

安全管理的内业资料管理和利用要做到准确、完整、迅速。要在收集、整理与分析后及时、完整、准确地输入计算机,使内业资料的保存更加安全,查找也更加方便快捷。在实际工作中,受人员素质的限制,许多安全管理人员可能现场经验很丰富,但在文字表达方面有所欠缺,存在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专业用语使用不当等问题,无法全面正确反映桥梁施工管理工作的真实过程。要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和组织集中学习,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内业资料整理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

结束语

路桥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也很多,它不仅是路桥施工项目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主要前提,也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要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展开, 不断完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 扎实做好施工过程中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 才能保证路桥施工项目工程在没有事故与伤亡的情况下顺利的进行。这就需要管理及施工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和组织集中学习,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内业资料整理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制定确保安全施工的对策,为路桥施工安全奠定基础。

安全管理人员工作建议 篇4

做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负有安全管理与监督的双重职能,而且在日常工作时又有领导交办的各种其它工作,虽没有安全工作重要,但绝对比安全工作要急。安全管理工作横到边、纵到底、错综复杂。怎样去抓去管都不为过,在自己的范围内有干不完的事,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安全二字做文章。那种所谓为提高安全知名度,干与安全无关的事,其结果是别人的田绿了,安全的地荒了。所以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把握一下几个要点:

年初抓人员培训

按照安全职责和培训计划的要求,年初要对车间的运行、检修、试验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考试;对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以正式文件公布有资格人员名单。安监人员不但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此项工作,而且要协调有关部门在培训中将上级颁布的安全工作规定、安全工作规程、有关文件、本单位安全考核细则及对本工作有借鉴意义的安全通报等列入培训内容,力求通过此项工作使职工达到节日过后收心工作、重温规程、按规定作业的目的。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安监人员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在培训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月初抓措施落实

月初要主动了解本月工作任务,督促有关人员制订保证安全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对于按计划本月应开工,检查时尚未制订措施的任务,要立即提出监督意见并向主管领导报告;对于本月开工已制订了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履行了审批手续的项目,要在开工前认真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凡措施不落实或与要求不符的要令其整改,拒不整改的要汇报主管领导责令其停工。审批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负责,签署意见要明确、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

周一抓违章讲评和危险点预控

每周一,安全管理人员要利用安全活动时间总结上周安全生产情况,重点讲评作业现场违章、不安全现象,通报近期事故案例或与本周工作任务有关的典型事故案例,提醒大家注意本周工作中的危险点和应重点防范的内容。要注意一是讲评要实事求是,做到讲现象、讲规程、不评论;二是认真准备,需由领导讲的应提前为领导准备好素材;三是讲话要精,有可操作性,忌官话、空话、套话。每日抓现场监督

现场监督包括:①了解并掌握现场作业情况,做到“三清楚”,即:停电范围、工作地段、工作任务清楚。②检查工作票,重点检查工作票中停电范围、工作地段、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危险点及控制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并满足安全作业要求。存在问题的,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停止作业。③审核施工作业的安全组织、技术措施,为其安全措施的正确性负责。④检查班前会(工作票)对作业中危险点分析、布置安全措施和交待安全注意事项情况。⑤检查人员着装、安全工器具,人员精神状态和车辆情况。⑥检查现场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如:地线的装设、围栏的设置、标示牌的悬挂、监护人的安排、危险点控制措施的执行等。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工作负责人提出,并要求立即整改和完善。⑦巡回检查作业现场,做到“三找”,即找措施漏洞、找不安全因素、找违章行为,并及时处理。⑧坚决制止现场的违章指挥和冒险蛮干行为,当无法制止时,要立即向公司安全处报告。

多讨论事故案例

安全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为职工服务的思想,要老老实实地为职工办实事;要多做宣传工作,使职工认识到安监工作的目的,是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维护好职工自身的利益。宣传工作要深入持久,要循序渐进,要随时随地,要结合实际,结合事故案例,耐心地开展。通过宣传使职工认识到,安全管理人员指出并纠正职工工作中的不足,甚至对违章现象进行处罚,都是为了更好地保证职工安全,是在治病救人。经常和职工一起讨论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中当事人具体违反了什么规程或什么规定中的哪条哪款,借此机会引导职工学习有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启发职工查找工作中的违章现象,并与事故案例进行对应比照,再向职工讲解形成事故的条件,让职工自己体味和想象违章违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此达到让职工学习、理解规章制度的真正内涵,增强职工遵章守制的自觉性。通过这些有益的工作,让职工感受到安全管理人员不是对头,而是朋友;不是工作中的无理制约者,而是好帮手。特别是对待违章职工,一定要耐心地讲解其错误所在,帮其分析违章的原因,指出违章可能带来的后果,帮助他从思想上认识错误,认真汲取教训,让职工甘心接受处罚,并愿意与安全管理人员做朋友。

安全管理人员要热爱安全管理岗位,在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使命感,并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从容应对知识经济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的新课题,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安全形势不好的时候寝食难安,在安全形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乐观,而应居安思危,做到稳中思险,稳中识患,只有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才能不辱使命。

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的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集团公司《关于认真开展“安全基础年”活动的通知》,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体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宗旨, 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条款并大力宣传《决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按照《决定》和《关于认真开展“安全基础年”活动的通知》要求进行了全年工作安排。

(一)、明确安全目标落实安全责任

我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工作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每年,我公司把安委会安排为第一个会议,最先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我公司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四个杜绝、三个不超、一个确保”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我公司全年死亡事故为零;全年重伤不超过2起以上事故为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事故为零;交通特大事故为零和特大、重大污染事故为零,“六个为零”的安全工作奋斗目标。随后,对内我公司召开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签字大会,与公司内各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机关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签订了安全风险抵押合同书,制定了《公司各单位、项目部副科以上领导实施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的管理规定》,使每位管理者和员工的经济利益与本单位和个人的安全责任直接挂钩。对外我公司同乌石化总厂、股份公司签订的甲乙双方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服务合同以来,我们体会到,签订合同很有必要,这是约束我们甲乙双方的一份法律文书,也是对甲乙双方负责任的一份契约。通过这几年的运转,我们甲乙双方都在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强化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利益,规范了甲乙双方的行为,细化了QOHSE体系标准,为我们在炼化企业施工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全年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对本季度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对下

一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及时发现安全工作的薄弱点,采取措施完善工作,确保目标和责任制的落实实现。

(二)、做好基础工作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构建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我公司在2003年通过QOHSE体系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体系运行工作的管理、检查、考核和持续改进。在认证办公室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及体系文件的完善工作,并按计划开展内部审核。对内审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整改,严格按期限完成,公司组织跟踪验证。在健康、安全、环境隐患评估时,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基层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公司二级评审组审核,形成了我公司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报告。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使各项安全生产活动有章可循。我公司全面修订完善了各级、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此外,还健全了公司领导与基层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定点联系制度,要求公司领导干部定期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通过这一方式推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的深化。公司通过安全例会,现场抽查等方式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并每月进行奖评考核,1~10月对各类违章和违反规定的行为考核了13320元,对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奖励1600元。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做到警钟长鸣。年初,我公司制定了全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对所有职工进行了一次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教育,全年安排对所有新分配人员及临时用工进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教育,全年教育2338人次。培训教育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文件、事故通报、安委会会议精神作为安全教育的学习材料、开展对安全生产知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装置(设备)知识、危险源识别、职业危害与防护、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方面培训教育,并将“反三违、查隐患、促整改”活动的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贯穿始终。同时,组织了180名特种工培训取证工作,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共计52人次参加了自治区建设厅举办的安全知识考核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不断提高了各岗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9人次参加了自治区

建委和集团公司举办的安全管理人员上岗资质培训,全部通过了考试,取得了上岗资质。针对六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月,组织公司12个单位举办了关于安全生产的黑板报比赛,并选出两块参加总厂的安全环境的黑板报比赛。并且还参加了乌鲁木齐市建委组织的安全月板报比赛,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编制了100道有关安全环境的竞赛题发放各单位,全公司近700人参加了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各基层单位在安全基础管理上及施工现场开展“八查八规范”。

1、即查制度建设,规范安全操作;

2、查责任制落实,规范管理责任;

3、查“三违”行为,规范现场施工;

4、查票证管理,规范作业程序;

5、查安全人员配备,规范监管机构建设;

6、查安全合同,规范主体责任;

7、查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规范培训教育;

8、查事故隐患,规范安全投入。

四是整改事故隐患,实现标本兼治。今年,我公司加大了安全隐患治理的投入力度,按照“上下结合,共同治理”的方针全面开展隐患治理工作,从源头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辨识出的高处作业、噪声、有限空间作业、粉尘危害等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和设备事实存在的隐患,以及国家和行业要求对员工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要求,如工作衣、工作鞋、卫生保健用品的配备和有毒有害岗位的定期体检,按照要求进行了投入,设备设施投入(?问机动科),1—9月份共投入劳动保护资金76万元,有毒有害岗位体检18000元。为提高隐患的识别和整改力度,组织公司副科以上人员查隐患,对查出的299个隐患落实整改,整改288项,整改率96.3%。我公司强化了对事故隐患的监控工作,编制了我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基层单位也相继制定了各级应急预案,包括施工作业以及事故发生后周边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路线,应急自救等方面所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标准化作业,加大了对现场不文明、不卫生、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和治

理力度。(具体内容在机动科)

(三)开展反“三违”活动杜绝“三违”行为

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一直是我公司着力开展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在今年,我公司将查隐患和查违章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基层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的日常检查、月检和安全大检查等工作,查处“三违”行为。我公司对各基层单位分层次建立反“三违”处理台帐,对“三违”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并与主管领导联责,督促各级管理干部严肃查处“三违”行为。

为了促进员工认清“三违”危害,识别“三违”行为,增强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公司安环科总结整理了习惯性违章50条,要求各单位组织学习。公司一方面组织开展对违章行为的全面识别工作,并购买书籍下发,组织员工学习,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反“三违”的大讨论活动,同时,公司领导层以“关爱生命杜绝违章指挥”为主题,执行层以“落实责任 监管到位”为主题,操作层以“遵章守纪 杜绝违章操作”为主题,层层展开讨论。为配合大讨论活动,我公司在设安通迅开辟“反违章大家谈”的专栏,并刊登各基层单位反“三违”讨论情况,职工讨论心得等内容。在大讨论活动和识别工作的基础上,我公司在现场的安全管理中重点对全公司范围的反“三违”行为进行检查,特别是在施工高峰期每天进行检查,在炼油厂、化肥厂停工大检修期间与生产厂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联合检查,组织安排了节假日的定期检查工作,差出违章660项,全部进行了整改。

(四)、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

安全管理工作是全员参与,人人负责,企业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和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有一个过硬的管理队伍,因此从公司级领导对此就非常重视,首先从制度上批准通过了公司内36个岗位的《岗位安全环境职责》,45个各工种的《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6个环境管理标准和26个安全管理标准。在组织上成立了以公司领导挂帅,各单位、项目部主管领导和各科室长组成的安委会,下设以安环科为主的安全管理办公室,各单位领导主管安全,各单位安全员具体负责的安全管理网络。同时按照总厂《关于实行安全生产述职工作的通知》要求,已安排了各单位科级干部年底向本单位主管安全领导的述职工作,公司领导向总厂主管生产副厂长的述职工作。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今后在安全方面需要强化的几项工作

1.在思想观念上我们强调认真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成本的关系,当效益、进度、施工成本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给安全让路。在安全管理由传统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一个模式即QOHSE管理模式,它即是我们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通行证,也是广大职工生命安全的护身符,我们在今后的管理上将严格按体系要求规范运作,持续改进。

2.以人为本抓安全,强调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同时通过强化人的管理职能,使物的不安全因素降为零,最终实现零事故的目标。在这方面需要强化的工作是:对每一个施工人员包括外用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及风险识别能力,按程序办事,按标准验收,按规范干活。

3.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职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建议 篇5

运行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国以来,在国家财力的支持下,民和县建设了一大批农村自来水工程,怎样把这些工程建好、管好、用好,使之长期发挥效益,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根据本人多年来参与自来水工程建设及管理的体会,谈谈自已的几点意见及建议,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一、民和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通过对民和县已建农村饮水工程的调查统计来看,管理模式上主要有村集体管理、企业管理、县水务局派出机构管理等几种形式。其中,由村集体管理占大多数,企业管理和县水务局派出机构管理占小部分,运行状况上看,企业管理和县水务局派出机构管理且工程规模比较大的工程运行状况良好,基本上能做到运转正常,这主要是争取上级部门的维修经费作保证。越是集体管理的,工程规模越小的工程大多运转不良,有的工程已停运甚至报废。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1、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队伍不落实,管理人员报酬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2、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

3、对水的商品意识不强,喝“福利水”、1

吃“大锅水”现象严重,造成水费收交率偏低。

4、水价低,水费收取率低,不能保证工程正常运转经费,工程日常管理不到位,维修保养不及时,造成失修、带病运行工程较多,以致影响正常供水。

二、农村供水工程的性质及特点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作为基础设施的农村供水工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

农村供水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地位重要,需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离不开供水工程,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供水。因此,要充分认识农村供水工程的重要地位,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工程规模较小,用水量不大,经济效益不高。自水费按方收取后,根据管理所统计,每户每月用水量为1-3立方米,按每方1元计,每户每年水费为12-30元;三是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

三、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制的建议

通过多年的运行实践看,为了农村供水工程长期有效的运行,理顺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确定合理水价,提高水费收入,增加水费积累,保证工程管理经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改革要本着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已建成设施的巩固和效益发挥,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有利于加快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以增强经营管理活力为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

(一)承 包

承包不改变工程所有权属。它通过合同契约,由工程的所有者把管理权委托给承包者,同时对双方权利、责任、义务给予明确,承包者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组成的小组。承包方法简便易行,较好地解决了工程维护管理差,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易被农民接受,已有多年实践经验,这种方法适用于单村小型农村供水工程管理。

(二)供水协会管理

部分乡镇成立了农村供水协会,但运作效果参差不齐,该县供水协会是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的村镇供水服务性、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强化工程管理措施,提高工程管理质量,保证工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实现村镇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职责是规范程序,监督管理,提供服务,共同发展。供水协会管理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要提高供水协会人员的业务能力,落实管理人员的报酬。

(三)企业管理

水做为商品,供水管理要逐步使行企业化管理,要使行成本核算,政府不可能包建包管。所以,有条件的供水工程使行企业化管理大势所趋。为此,我县对总堡、隆治、马场垣三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做为企业化管理试点。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建了民和县隆治沟供水站,隶属于古鄯水库管理所,单位性质为供水企业,管理范围为隆治沟三乡及准备新建的中德财政扶贫人饮工程,人员编制暂定8人(不包括各村管水员)。管理人员中站长由县水务局从事业编制中按排,其他人员全部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

二是制定了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组织,落实管理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起供水站及各村共同管理的管理网络。办法中规定供水站负责水厂及支管(包括支管)以上管道及建筑物维护管理,配水管由各村负责管理,水费统一由供水站按方计收。

三是核定水价,目前水价还未核定,暂按县城自来水水价执行,生活用水水价每方1.54元、基建用水每方3.62元元计收,生产用水水价待定。

四是规范水费收支管理,通过建立信息数据库、统一打印水费票据和实行水费公示制度。规范了水费收支程序,提高水费收交率,保证水费专款专用,四是对工程管理的科学评价,对工程规模、供水量、水费收交率、维修费和耗电量以及每次工程管理检查的情况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管理进行综合科学评价,为工程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是工程管理实行了承诺服务制度,建立了供水综合服务体系,设立了供水服务热线电话,为用水户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和全方位的服务。

六是通过水厂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和水库运行等水利工程的管理提供信息平台。

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篇6

安全监管

对策建议

一、建筑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2005年建筑业伤亡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1.4%和6.5%。但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安全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政府行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其它各类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实施依法监管工作,尚未做到位;有关交通、铁道、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在本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界定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还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难度大;有些建设工程(如化工、冶金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等)的政府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

(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诸多责任主体,从历次安全检查特别是重特大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执行安全法规和标准规范意识差,“三违”

死亡16人的特大跨塌事故,施工企业没有大桥拱架施工安装组织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北京市西单西西工程“9.5”死亡8人的施工坍塌事故,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等。这些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很好汲取。

(三)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法监督乏力。目前与建筑安全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如1997年颁布的现行《建筑法》,关于建筑领域调整的范围和对象,特别是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有的内容与有关法律法规不一致;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造成企业在招投标中,不规范竞争,为保证低价中标,压减应有的安全投入,埋下大量事故隐患。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从严执法不到位,动态监管不及时;此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处罚力度不够等。

(四)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民工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80%为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不务实、不严格,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其特点看,点多面广,劳动密集,流动作业,层次较多,事故易发,属高危行业;从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看,涉及建设、施工、监理,以及勘察、设计、设备供应等多个环节;从政府监管主体看,涉及建设、铁道、交通、水利、电监和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应积极推进“四个转变”:一是由对单一部门管理转向对全行业统一监管;二是由治标为主转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三是由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四是工作重心由事后管理转向隐患治理和事故预防。为此,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依法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依法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各类建设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铁道、交通、水利、电监等专业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应负责有关专业监管,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加强相应的全管理工作。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细化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的职责定位,形成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监管,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调运转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和工作机制。

(二)强化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投入,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职尽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大力推进建筑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打牢安全管理基础,确保施工企业本质安全。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要依法认真履行有关安全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各方相关安全责任。

(三)研究和实施建筑安全生产的治本质之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基本途径。一是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当前应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工作,增加有关安全生产内容,特别是要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主体地位,明确其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在从业资格和施工许可前置条件中应补充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规定;修订、完善“两个责任主体”安全职责、责任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处罚办法等。二是研究制定建筑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制定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及建筑事故死亡、伤害的经济赔付标准和实施办法,发挥经济政策对建筑安全生产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四)认真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建设工程的特点,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的以预防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总体目标和各项要求,细化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严格督查,相互配合,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严重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责令停业整顿。对整改不合格的,应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直至取消相关资质。通过专项整治,坚决遏止重特大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以及隧道坍塌、透水、瓦斯爆炸、桥梁坍塌、塔吊坍塌、深基坑坍塌、高大棚架坍塌、拆除工程坍塌事故多发的势头,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确保实现建筑业事故死亡人数较2005年总体下降3%的目标。

(五)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强化日常动态监管。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是从源头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主体安全责任的重要手段。用足用好这一有力武器,必须狠下决心,严把建筑市场安全准入关。一是对逾期未取证的施工企业,依法责令退出建筑市场。截止今年3月底,已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6.4万余家,颁证率88%,仍有2.5万余家企业未申领许可证。尽快制定和实施有关规定和具体办法,对2006年6月30日前,经整顿仍达不到安全生产颁证标准的建筑施工企业,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严禁从事建设项目招投标、施工等任何建筑施工活动,坚决依法撤消其建筑资质,并向社会公布,强化社会监督。二是加强对持证施工企业的日常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许可证日常动态监管制度和监管程序,实施许可证年检制度,对持证企业进行抽查和回检,加大对持证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安全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降低安全生产条件或发生事故的持证企业,必须重新审核安全生产条件,责令整改。同时针对不同情况,依法暂扣、吊销许可证,并进行经济处罚。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对无安全生产许可证仍擅自进行建筑施工活动的企业,要依法严格处罚,清除出建筑市场,决不能放任自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推进联合执法,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法律的权威性。

(六)加强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从事安全培训教育强制性的规定和办法,明确政府及企业的职责、任务,以及从业条件、培训教育内容、考试考核办法、违规处罚责任等。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同时,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三类”

基建生产安全管理对策实施建议 篇7

关键词:基建生产,安全管理,对策

1 基建生产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基建生产安全影响因素, 可从整体风险、市场风险、企业风险几个层面展开分析, 具体表现如下:

1.1 整体风险

整体风险分为经济环境风险、政治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出于经济交往的考虑, 而对基建生产规划进行调整, 从而打乱原来的施工计划, 譬如基建生产规模的缩小;政治环境风险, 以政策的手段, 对基建生产进行规范化调整, 譬如某基建生产项目出现事故, 被责令采用性价比更高的材料, 加强基建生产质量水平。

1.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的是对整个行业造成全面性影响的风险。基建生产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的份额, 而会采取价格竞争的手段, 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在价格打压下, 将面临“零盈利”的风险。另外随着基建生产项目发展, 市场有关基建生产材料价格也不断上升, 意味着基建生产企业想要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 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成本“抗压”能力, 否则将处于弱势竞争地位, 而基建生产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风险, 皆来自于市场环境的影响。

1.3 内部风险

基建生产安全运作的规范性与否, 对项目赢利或者亏损都有直接的影响。很多基建生产企业由于内部管理不规范, 导致施工风险系数的增加, 譬如材料管理, 材料采购环节直接决定材料的类型、价格、质量和供应量等, 如果材料采购人员在采购之前, 没有对材料市场进行详细调查, 以致所采购材料高于预期材料成本, 或者材料进场的时候, 相关的检验工作不到位, 以致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应用到施工当中。

2 基建生产安全管理对策实施建议

2.1 安全因素识别

根据基建生产的风险影响因素类型, 作者对基建生产风险识别方法进行如下总结, 认为基建生产风险的识别就是通过确定基建生产存在哪些可能影响生产质量、安全的风险事件, 以对生产安全管理进行风险的评价和控制。基建生产项目的施工风险识别, 需要结合基建生产项目本身的特征, 以及参考借鉴类似项目的生产风险管理数据资料, 提高识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安全组织管理

基建生产安全管理, 应该以项目管理组织为结构模式, 这种模式的安全管理, 不仅能够明确组织的分工, 而且能够理顺生产风险的管理流程, 减少组织因素对工程风险管理的影响。譬如某基建生产现场, 如果项目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以及没有明确的分工, 以致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作者认为基建生产安全管理, 需要从内部组织入手, 检查项目本身的管理体系是否健全、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否明确分工、项目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是否薄弱、风险的管理流程是否适用功能等, 否则将不能够为识别风险提供有利的内部条件。在基建生产现场, 管理的科学与否, 直接决定风险是否产生, 通常情况下, 如果现场管理存在差错, 势必诱发潜在的风险因素。譬如基建生产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协调能力, 在没有认真了解生产实际情况时, 就盲目指挥, 或者没有彻底处理生产质量事故等, 自然会增加生产的风险因素。基建生产的安全管理, 无不建立在现场有效管理的基础之上, 期间需要由项目风险识别小组对管理风险展开深入识别之后, 才能确定基建生产现场的危险源, 而如果没有经过现场详细的管理调查, 是不可能找出以上危险源的。

2.3 安全评价管理

首先是多元统计综合评价, 该种评价方法由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组成, 它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将多个相关变量指标转化为几个不相关变量, 来研究整个基建生产高维空间中各道生产工序的分布态势, 以及通过降维简化的方法, 达到最大限度保留原变量信息的目的。基建生产应用这种评价方法, 通过变量的转换, 把解决点集中在安全管理最大变差的主成分上, 而因子分析法则是借助因子模型, 将注意力集中于少数不可测量安全管理因子上, 并摒弃掉特殊因子, 这两种方法虽有不同, 但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经常被使用到。其次是层次分析综合评价, 该种评价方法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它主要是将非定量因素转化为定量化进行分析, 其思路是将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进行分解, 分解为若干的要素和层次, 在某道工序完成后, 以上一道工序的要素为准则, 对两道工序之间的安全管理水平展开全方位的比较、判断和计算, 最终获取到不同层次要素的重要度, 从而得出评价值。再次是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 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规划模型的使用对决策单元之间相对效率作出评价, 在投入产出问题上应用该种分析法相对比较完备, 借助运筹学的思维方式, 可作为基建生产各个部门安全管理工作评价比较的统筹思维方法, 并且可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安全管理系统。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研究, 基本明确了基建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 但鉴于基建生产项目现场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因此这些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以保证这些方法的适用性, 必要时予以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珍.试论如何强化基建生产安全管理实效性[J].科技风, 2012 (15) :171.

[2]李家生.如何提高基建生产安全管理水平[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21) :98.

电力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建议 篇8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建议

点能的正常输送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时代在变,电力行业的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步入了变革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电力作业难度不断加大,电力安全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增加,所以,电力安全管理必须要遵循电力生产的客观规律,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制,贾注重部门间配合,努力保障电力安全。

1.电力安全管理的常见问题

1.1操作违章,情绪操作

电力的安全生产要求员工具有很高的责任意识,然而在工作中,很多员工往往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甚至养成了错误操作的习惯,这对于电力安全生产有很大的威胁,员工在工作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会大大增加违章操作情况的出现,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具有传染性,如果一个人出现习惯性违章操作,他的同事出现违章操作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此外,因为习惯的特性,违章操作出现时不会引起操作人员的注意,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很有可能自己置身危险之中却并未察觉。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也会大大影响电力的安全生产,优秀的操作人员,即便有很大的情绪波动,也能集中注意力于工作。在工作中,工作人员精神状态不佳,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反应迟钝,精神恍惚,这些会大大增加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责任落实不到位

电力生产过程中有多道危险工序,只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才能保证工作质量,保障工作安全。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从而引发安全事故,这种事故的后果往往都比较严重,在处理事故时,由于责任的不明确,很多事故责任人难以确定,这就大大影响了工作的质量,有的电力企业往往采用事故责任大家平摊的处理办法,大大打击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1.3电力器具管理混乱

电力生产要用到很多的器具,生产器具的有序管理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目前,一些电力企业的器具管理相当混乱。采购人员购买器具时,不注意质量,购买器具后,不注重对器具的保养,这样就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这种状况在一些基层电力部门中十分普遍,小型的供电所缺乏足够的资金,生产所使用的器具质量普遍不高。此外,我国许多电力部门普遍忽视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查与维护,这增加了器具的损耗,一些器具超期使用,就变成了电力生产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电力生产的安全。

1.4无票作业

电力操作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因此,电力部门需要严格实行有票作业,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电力操作票和电力工作票是保证安全的基础。在实际生产中,操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为办理票证过于麻烦,无票作业情况比较严重,由于无票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比较多。电力生产应当是一件精细和严肃的事情,工作人员的每一个操作都要进行严格的申请,不能擅做主张,有时,工作人员遗漏一个简单的操作申请,就会酿成惨剧。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实际经验作出决定,不向上级汇报,而电力作业的工作环境是一直在改变的,在长期的环境作用下,一些被隐藏的小缺陷往往会发展成大的隐患,对整个电力生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1.5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思维

目前,我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思维,数据管理缺乏实用性与逻辑性。电力安全管理缺乏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工作,往往形成数据孤立现象;记录的电力数据冗杂繁琐,甚至具有二意性,这大大增加了数据融合的难度;电力数据的记录不具有随时性,一些最新数据不能及时补充到信息平台之上,影响了数据共享,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此外,电力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数据的记录存在局限性,仅仅停留在数据的单一静态记录上,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检修消缺的管理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以及对流程的监督考核管理等。

2.对电力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和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基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为员工的操作提供一套合理的参考规范,可以让员工明确违规操作的后果,从而减少违规操作的发生。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须要符合电力生产作业的生产实践,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前,相关人员要收集习惯性违章等问题的具体行为事例,分析产生的原因,并且从根本上遏制,把这些违章操作写入到考核制度之中,然后加强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在管理制度中要详细写明各种违规操作的危害性,并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对员工起到规范和震慑作用。在管理制度制定完成之后,电力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对该管理制度进行学习,让员工了解相关的操作规范和相关的处罚措施,促使员工有针对性的改正违规操作。此外,电力部门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要通过多方面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2关心员工心理状态

电力安全事故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员工的精神状态不佳,因此,关注员工精神世界,保障员工心理健康也是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会大大影响他的注意力与工作状态,而电力生产的高风险性恰恰要求工作人员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电力生产最前线的工作人员往往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因为他们的工作内容单调乏味,缺乏乐趣,却又承担很高的风险,需要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保持镇静应对突发状况,如果电力部门不关注员工的精神状况,缺乏必要的心理指导,就很有可能激化员工的消极情绪,大大增加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部门需要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排除员工的负面情绪,还要注意给员工充分的休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电力部门需要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可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一定要按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从中汲取教训。

3.结语

安全生产是各个行业的准则,电力行业的正常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电力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保障国家电力能源供应。电力部门需要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分工明确,倡导部门间合作竞争,相信在不断的改进发展之下,电力安全管理的现状定会有所改善,电力的安全生产与供应定能实现。 [科]

【参考文献】

[1]李其书.电力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建议[J].电力安全技术,2010,(4).

上一篇:我家的故事的作文400字下一篇:中国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