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精选9篇)
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1
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休宁县洪里中心小学 李拥护
最近,某小学高年级一次班会活动中曾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弱点是什么?有4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弱点是“意志力不强”,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14.6%的学生认为自己“眼高手低”。的确,这种现象与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爱的观念是近视的:爱孩子,就千方百计让孩子少吃苦多享福,或干脆包孩子一辈子。这样被“包”大的孩子,还有什么独立人格和风险意识?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这说明每个人在有所作为之前都曾饱受挫折,而正是这些挫折磨练出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事业上终有所成。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它的优势,教育不当,更多是它的劣势。如独立性差,依赖性大;感情脆弱,胆小怕事;自私自利,固执己见等。为此,从小学开始,我们教师应该排除各种干扰,争取家长支持,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孩子实施耐挫折教育
去年十月,我们学校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秋游活动,孩子们步行到鬲山,学校规定所有家长一律不准参加。鬲山离小学近3公里的路程,这对现今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障碍,甚至有些惊险。但在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又将会给孩子们带来莫大的情趣和精神上的享受。
刚开始,同学们手牵着手,排成整整齐齐的两个纵队出发了。走了约
一个小时后,同学们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有的同学背包背不动了,有的叫累,有的说热死了。几个老师将确实背不动书包的同学的书包接了过来,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并鼓励大家克服困难,争取自己走到目的地。同时,老师用舒缓的语调向同学们介绍沿途风光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疲惫感。同学们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又勇敢地坚持了下来。沿途的行人也纷纷称赞他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终于胜利完成了这次秋游活动。
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和磨难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弱者,他是纵横的沟壑;对于强者,他是一块试金石。因此,要教育儿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迎接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
二、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耐挫折教育
对于儿童实施耐挫折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像书本知识教育那样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不能今天感觉这种教育重要就实施这种教育,明天觉得没有什么效果就忽视这种教育。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耐挫折、磨难教育,包括有关知识、经验、重要意义及成功事例的介绍。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它可激励青少年不畏艰难,立志成才,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强奋进。“自古英雄多磨难”,逆境更能激发人向上,驱使人向前。古代流放中写出《离骚》的屈原,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忍辱不屈发愤著史的司马迁,现代的科普作家高士其,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还有那些身处极度贫困之中,历尽辛苦,自我救助,孜孜求学,取得优异成绩的特困大学生们,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经历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并可推荐一些优秀小说,人物传
记让孩子阅读,引导他们向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英雄们学习,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不断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多为学生组织有关活动,创设受艰苦磨难的情境,使他们增强意志力,获得耐挫折能力。在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设置不同的挫折环境。因为每个学生对外界压力的心理承受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应让能力较强、生活经验相对丰富的学生克服难度大的障碍;让胆子小、生活经验稍差的学生克服较容易克服的障碍。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遇到挫折后自我调节和渲泄的方法
每个人在遇到挫折后都会有一种失落感,继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方式,或者积极的、健康的,或者是消极破坏的。特别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看到别人的孩子舞跳得好,歌唱得好,画画得好,就不顾自己孩子的自身特点、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结果这也没学好,那也被荒废,反而使他们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和自卑感。如此下去,很有可能毁了一个孩子的前途。这就有必要教给学生自我调节和渲泄的方法,其方式也有多种多样,如补偿、调整、渲泄、升华、疏导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弱化挫折程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挫折能力。当然,家长在遇到孩子这种情况后,还必须根据孩子的个体特点,科学调整其追求目标。
我们期望在新的时代,广大家长和教师更多关注儿童的耐挫折教育,让他们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这确实关系孩子未来命运,也是关系中国未来命运。
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2
1 挫折的内涵
心理学认为, 挫折是指学生个体在设定目标后, 在为之努力并付诸实践的过程中, 自认为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障碍和干扰等负面因素, 导致其个人认为自己的预期设定好的目标不能如期实现、以及自身需要不能被满足时, 由此产生一种紧张、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的体验。挫折在生活中不可避免, 它在社会上普遍存在, 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就是, 看他在面对挫折是是否有较强的承受能力。
大学生挫折是指在大学生活过程中, 大学生想要在生活、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 自己想要想达到既定目的或者在可以满足某种需求的过程中, 因情绪、身心等方面, 不可避免的遇到阻碍抑或是干扰, 因而导致形成的一种由过度烦恼、焦虑、困惑、迷茫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成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感受和消极情绪, 这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 有可能引发过激与不理智的行为。
2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社会进步的长足发展, 每个大学生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就业压力, 再加上一度处于校园内, 很少接触到社会实践, 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抗挫折的体验和教育, 挫折承受能力不断下降。在经历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由于大学生对新的环境、人际关系和教学模式、就业压力等诸多不适应, 面对一系列的挫折情境, 很多大学生因此感到迷茫、产生了困惑, 并造成了心理失衡。
据相关资料表明, 北京市的各大高校中, 大约有25.56%的学生有过严重的受挫感, 大约有29.35%的学生在挫折的阴影下, 心理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 这给他们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最重要的是, 他们大多是90后, 从小在家长的过度呵护和溺爱中长大, 很少接触社会实践。因此一旦遭遇点小小的挫折, 从此以后便一蹶不振, 心情抑郁, 进而造成情绪的波动, 严重者会选择轻生来结束年轻的生命。挫折无处不在, 我们无法避免, 能做的就是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 遇到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 而不是去回避。大学生因不能及时有效的去解决生活上、学习中、恋爱上遇到的的小挫折而产生自我放纵、毁灭、消沉的行为, 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当前,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
3 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3.1 国家教育部门的重大决策内容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题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郑重地提出了挫折教育。1998年,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2001年, 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 明确提出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3.2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大学生是新时期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身上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大使命。目前, 我国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一大背景、大环境下, 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 他们当中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偏颇。更引人深思的是, 学生群体中不和谐的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人际关系恶化、同学间的盲目攀比等等, 这些问题如不及早发现, 及时进行干预, 就有可能演变为心理问题, 更有甚者无法自控, 一时间失去理智, 做出非正常行为, 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因此, 高校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责任, 而且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尤其是抗挫折能力, 这样才能帮助其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 能正确面对人生的低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3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目前,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压力与挑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诸多的心理问题的发生, 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也引发了学者的深入思考。据不少学校的调查统计表明, 校园内的许多暴力事件都是因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的。究其原因主要是, 学生在受挫后产生的消极情绪未能得到及时排解, 长期处于心情压抑、内心痛苦的精神状态下, 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受挫, 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严重地会在绝望中轻生。因此, 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 提高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本领, 提高其抗挫折承受能力, 从而实现自我完善的目的。
4 对大学生挫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挫折感的产生是个人主观原因和外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4.1 客观原因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和他从小的生活环境。环境的好坏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在的大学中, 90后占很大比重, 而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在父母的过分溺爱中长大, 他们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 有求必应, 一味纵容, 从不考虑其要求是否合理, 长此以往, 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小, 心理素质差。经不起生活中的任何风浪, 稍有与自己期望目标不符合, 便会脾气暴躁。还有, 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教育,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 就会一蹶不振, 这也表明我们的教育一向过度重视专业课的教育, 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 也未能把挫折教育融入到平时的专业课教育中。
4.2 主观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在提及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指出, 事物发展与变化时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是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体。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 在面对学业、生活上的各种不顺心、不满意的时候, 我们应该采取是积极的态度去想方设法的解决, 还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去逃避, 这完全取决于大学生的个人意志。面对挫折, 不同生活态度的学生采取的方式方法的大相径庭, 有些会一蹶不振, 从此颓废下去;还有些学生遇到挫折, 会绞尽脑汁想方法去解决困难。再者, 我们应从实际出发, 从自身出发, 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 也不能妄自菲薄, 看轻自己, 切合实际的为自身打造既定的目标, 一步步地努力去实现。
5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对策
5.1 教育大学生敢于正视挫折, 正确看待自己的劣势与不足, 确立正确的挫折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而挫折也客观存在, 不可避免的发生在我们身上, 如果我们能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就能对社会上、生活中发生的的不幸, 可以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以平常心去面对, 积极思考解决方式, 做到冷静而稳妥的处理问题。同时, 也能以饱满、乐观的姿态去迎接生活和学习上的挑战, 从而锻炼了大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确立正确的挫折观, 实则是要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挫折。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我们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挫折可以使我们掉入万丈深渊, 从此一蹶不振;但它帮助我们成长, 经历挫折, 吸取教训, 及时反思总结, 预防我们重蹈覆辙, 这样一想, 遭遇挫折未必是件坏事, 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我们只有客观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 及时调整心态, 这样才更有助于我们自身能力的提升。
5.2 教育大学生掌握一些应对挫折的策略方法
遭遇学业或情感上的挫折时, 我们要及时反思目标定的是否合适, 是否适合当前形势, 当原有的目标未能达到时, 我们应及时调整目标, 适当降低点标准。如若屡次经历失败, 我们应放弃原有的目标, 追求新的目标。再者要学会自我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 人生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因此要做好接受不如意情况的准备。遭遇挫折在所难免, 每个人都会遇到, 客观辩证的看待它, 告诉自己困难都会过去的, 同时也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进而全盘否定自己。最后, 要学会转移注意力, 经历挫折之后, 心情不痛快, 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让自己忙碌起来, 在短时间内转移注意力, 及时调节自我情绪, 使心情得到放松。
5.3 学校应建立一支有高素质心理咨询队伍, 完善心理咨询室的相应的配套设施
从各个方面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为他们提供挫折教育的学习及发泄情绪的场所。学校教育者要重视心理课程的开发, 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上的困惑。用时, 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 提高受挫能力, 逐步培养其自信。
大学生挫折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成就, 这与大学生本人、社会和学校通力合作是密不可分的。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摘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自2008年以来, 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和我国疙瘩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政策, 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骤福增加,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处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由于其所处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相对优越, 加之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中忽视了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因此, 不少学生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理想与现实发生脱节造成挫折时, 便惊慌失措, 陷入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困扰而无法自拔, 有的甚至会走入极端, 选择轻生。这一些过激的行为和情绪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鉴于这种客观情况, 开展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理应提上各个学校的教学日程。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分析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德超, 耿德英.浅析专科大学生的挫折教育[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4) .
小学阶段的鼓励教育和挫折教育 篇3
关键词:低年级;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43-01
担任班主任工作已快6年了,在这短短的六年时光中,我回看过往,与孩子们的点滴历历在目。在平日的工作中我最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即他们的“精神教育”。
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大致的归类为三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小学中年级段.小学高年级段。
一、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二、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渡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
三、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五、六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因为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同,所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的思想教育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我的教育方法主要就是:鼓励教育和挫折教育。
那什么是鼓励教育和挫折教育呢?
鼓励教育法是指以激发、勉励和鼓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同样,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对于一二年级段的孩子,我认为就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认知”和“自我”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一般都采用肯定的教育方式和榜样教育。对于孩子发生的错误,我都是先站在他的立场想他的动机,然后肯定他某些值得鼓励的地方,最后指出哪些做法不当的地方。并告诉他我很期待他的表现,也告诉他们我给他们容错的空间。
班上有个孩子在一年级时爱打架,班上的朋友也不多,时时为别人的一句话就动怒,而且拳拳相向。事后又第一个跑来向我“诉苦”。当我问清楚事情原由后,我对他说其实我很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如果换成我,我也觉得我会很生气,但是我不会用拳头去解决问题,因为拳头管不了别人的嘴巴,而且打了别人,别人会痛,拳头也会痛。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不用去理会那些话,或者选择收到威胁和伤害时到我这里来寻求帮助。聪明的你一定明白这个道理。慢慢地,这个孩子有所转变,不爱动手了,也爱到我身边和我说说话,慢慢地朋友也多了。所以我发现,对于低段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鼓励教育。
当孩子们到了三、四年级,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了自己的“小意见”和“小主张”。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能力”已经有一个基本的轮廓。这个时候的孩子有时会出现“小叛逆”。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处事能力上都不怎么好,所以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挫折教育为辅。
每个班上都有优等生,有各式各样的“学霸”。我们班的有三个班长,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各科成绩很棒,自我控制能力很强,影响力很广。但三个班长各有各的特色,他们是我最成功的榜样教育。但是到了四年级,我发现他们遇到麻烦时,就退缩或者找理由推脱责任。所以对于三好的他们,我开始在对他们的鼓励教育中加入了挫折教育。比如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放掉一部分权力,让他们自己安排或拟定班级规则,然后不论对错都执行。后果可想而知,榜样们也遭到同学们的投诉。这个时候,我会在班上平息“风波”。指出班长们的付出的可表扬性,也给出可修改的意见,让大家都满意。但我绝不会在全班面前否定班长的做法,而是下来召开班长会时告诉他们有什么欠缺或不当的地方,并告诉他们要全面考虑和预留问题。并肯定他们的大胆假设和做法。这样做的用意是:维护了榜样,肯定了他们的做法,鼓励了他们以后的思想,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万事有险阻,只要肯攀登!
现在,我们班已是六年级。我们在一起走过了很美好的时光,回望过去五年,我们是硕果累累:我们班的每次期末成绩在全市同年级排名都是前三名。我们班还获得了两次市优秀班集体的称号。光环环绕的我们是全校的榜样。但是我慢慢开始发现,作为一个团队,我们是优秀的。但是作为孩子个体,欠缺了什么,我开始观察,思考。发现这个年级的他们的“认知”和“自我”都建立起来了。但常被鼓励和表扬包围,变得自满。所以我开始进行以挫折教育为主,鼓励教育为辅的教育方针。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4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10031022 闫彩虹
摘要: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的有关报道见报之后,“挫折教育”一时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热门话题,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中学生受挫力低下的现状,我国教育工作者主要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大方面系统性地为挫折教育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实施途径,为促进我国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 挫折教育 实践意义 原因分析 开展途径
一、挫折教育提出的背景
“挫折”一词,在中国古代是分而言之的。“挫”为屈辱、受挫之义,“折”为断、曲、弯之义,可引申为坎坷、死亡等。《后汉书·冯异传》中将两字合二为一,其意为“失利、挫败”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挫折”可解释为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由于遇到无法克服或者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内心所产生的紧张状态的消极的情绪反应。①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学乃至哲学著作中,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的论述,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提高人们耐挫能力的教育行为。《周易·乾》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也曾在《孟子·告子下》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还有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教育家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论毅力》中也对挫折教育有了精辟的论述。而西方学者对挫折问题也有专门的研究,比如英国著名的策动心理学派创始人麦独孤、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和多拉德都提出了诸多有关挫折的理论,(1)但他们都以挫折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的重点,而对挫折教育却极少论述。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与美、英、日、德青少年在身 ①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学年论文
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日本青少年的俭朴和吃苦的训练、美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青少年的“绅士风度”、德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在1992年,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草原探险夏令营,其中中国孩子所暴露出来的许多令人吃惊的弱点,使众多的人感到当头一击,于是在1993年
学年论文
难与磨难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该是脆弱的铁屑,煅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风平浪静的人生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当水与礁石相碰撞才有浪花的激情,所以苦难也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请让我们的中学生在自由与约束的天空中翱翔,让他们不仅采摘到胜利的甜果,也要尝到行为结局的苦果。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养尊处优,被父母过分地溺爱和娇惯。父母生怕孩子受一丁点委屈,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劳动锻炼,生活地无忧无虑,就如同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只想着逃避,缺乏严重的意志力,心理障碍问题非常突出,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着如此巨大的重任,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想法设法地去解决好这个突出的问题,积极地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这已成为德育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又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既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又是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3)
三、我国中学生受挫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孩子天性就喜欢被表扬、赞许,他们习惯听好话,一味的鼓励滋长了他们的“自以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膨胀,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的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不愿接受老师、家长的善意的批评、帮助,有意反其道而行之,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当别人的思想认识与自己的相冲突时,就想与之抗衡,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极端的心理。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就表现出很无助的样子,很难从挫折中走出来。这足以说明了青少年没有正确认识挫折的一种表现,是值得我们帮以引导和改正的。
2.家庭教育的缺失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到他们,只好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这样不但不能给予正确的教育,反而更多的是溺爱和娇宠。
学年论文
家长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甚至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惊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导致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对孩子的缺点看多而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4)家庭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大大折扣,同时也容易造成家长与子女的紧张关系,得不偿失。
3.学校教育的错位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然而这种学习状态已经被扭曲了,现在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愿学习,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压力。虽然我国一再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升学率、学生成绩仍然是衡量学校、教师的硬性指标,所以在“一分决胜负、一考定终身”的强大压力下,教师的眼睛只盯在学生的成绩上,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成绩一旦不好,学生的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导致厌学、逃学等严重后果。
4.社会环境的熏染
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极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下,需要社会尽可能净化社会风气,还青少年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四、如何开展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一)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加强自我教育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对于人生来说,既是必然性、普遍性,又具有两面性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它以本能的需要为基础,与大自然进行抗争,向大自然索取,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这一活动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然而,人又是社会上的人,他的种种需要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
学年论文
矛盾与冲突,所以挫折的产生就是必然的。②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普遍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认识它、对待它。大文豪巴尔扎尔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在磨难中得到历练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
中学生要学会清醒地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两面性,如果我们对它缺乏正确的认识,又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会痛苦、绝望。请青少年不要被挫折所吓倒,树立勇敢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正确态度。遇到挫折时,中学生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可以采用转移法、宣泄法、补偿法、升华法、幽默法等来调节不良情绪,不要让失望、自卑、焦虑等情绪主导自己,(5)让自己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挫折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
1.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首要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作为挫折教育的先行者,父母的责任重大。在我国,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是唯有读书高,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和体格素质教育,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主动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创造和谐关爱的家庭“软实力”,并讲究挫折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在孩子成功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可运用说教法、鼓励法、榜样示范法等,及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努力,成功就在前方。
然而现在的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吃一点苦,觉得自己曾经吃了那么多苦,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有这样的经历,而是万般呵护,其实这是一种溺爱的表现。他们应该让孩子去碰钉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放手去让孩子自己去做,让他们划出拼搏的痕迹。然而挫折教育也并不是家长们简单理解的“故意让孩子去吃苦”,而是适量的让孩子在挫折的情境下可以很好的应对,不至于惊慌失措,束手无措。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及家务劳动,鼓励孩子参加军训、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还让孩子接受一些心理考验,如人际交往中的误 ②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学年论文
解、委屈、冷落,学习或比赛中失利等,增强孩子心理耐受力,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
2.学校应将挫折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学校生活
新课改的要求,中学课程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中,都包含了挫折教育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挫折教育的计划,如思想政治教师在讲授辩证法时,可以融入辩证地看待挫折教育的两面性等内容。
学校也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练机会,让教师在实际磨练中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如开展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教学中提高梯度,设置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不懈的恒心。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做义工,参加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劳动,让学生在实际磨练中体会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社区、社会在中学生挫折教育中发挥辅助教育的作用
中学生的挫折教育不仅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内容,也需要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辅助。社区可组织中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活动,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课程等,帮助中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社会风气、正面的榜样教育,可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正确的社会认知。(6)
(三)挫折之后的正确引导、争取预期效果
中学生遭受挫折之后,是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时机,此时应该及时正确引导,正确引导是实施挫折教育最终目的的催化剂。(7)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要亲切,态度要温和,方式要灵活。在取得学生心理认同的基础上,针对产生挫折的不同原因,给予具体行之有效的建议。当然了,挫折教育不是打垮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在克服挫折过程中变得更强大。
古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哲人也会说:“灾难是一所大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可以让人快速成长。”所以,面对挫折,我们即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勇气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健康快乐成长。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学年论文
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8)只有扎实做好挫折教育的工作,切实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他们克服挫折的心理,才能帮助他们成为国家未来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篇5
所谓挫折教育又叫“磨难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上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体魄,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在校园中遇到的挫折情境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 1 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
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学生的心智活动,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学生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
(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学生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 2 弊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
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6
学《呵护稚嫩生命》教育随笔:廖爱婷
我从师范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三十年,不知不觉当班主任也近三十年,每每从初一到初三送走一届又一届。每届中都有很多至今难忘的人和事。。。
现在的学生,从小在家里被宠坏,享受过多关爱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心态,随其年龄的增大,到他们进入青春期,叛逆更加明显。再加上现代社会的一些崇尚个性张扬的文化使得他们这种“跟老师对着干”的行为,不但不会被同学们“不耻”,甚至还会得到他们的鼓舞和崇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叛逆,他们情绪过激,有时点点小事,都容易造成他们心里的伤害,形成心理上的阴影,这时班主任老师如何去抚慰他们受伤心里,并去除他们心里阴影,形成健康心里,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
记得那还是贺中76班,那时还未实行寄宿制,学生每天上七节课就放学回家,那时正好上头抓体罚学生抓的严。那是毕业班放学的一天,我正布置放学事宜,在课桌巷子里边走边说,正说得起劲,同学们也安安静静地听得认真,旁边有一个同学叫刘继飞大声插了句嘴,我只得停下来,不经意的用课本很轻地朝他扫过去,想警告他一下,书边在他嘴角划了一下,当时他脸涨红了,眼泪直流,且嘴角流了点血,我与同学们都吓呆了。马上意识到这一下可能去得不好,连忙放了学,把他叫到办公室,帮他把脸部清洗干净,并上了点药,边处理边与他谈开了,从人生理想到平时学习生活,从班里现状到他对班上的贡献,一一列举他的各方面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谈了很长时间,他的心完全平静了。就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总要遇到各种挫折,自己要能正确面对。于是帮他分析今天这件事的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的根源。并让他自己充分认识:是我平时爱插嘴的不良习惯造成的!今后如何改正,帮他给出了具体做法。学生完全释然了。我话风一转,其实,今天老师也有不对,不该用书去打你,老师深表歉意。这时刘继飞却笑着说:“老师,您没错!我们班那么多顽皮学生,不严格不行!”学生心理阴影消除了,我也高兴了。于是放他回去了。吃饭时心里越想不对劲,左怕右怕,怕学生回去学不清楚,怕家长误解。于是我和爱人一起骑摩托快速赶去他家把实情说明了,学生与家长三方把情况说开来,家长很开朗,教育学生在校要听老师话,在学校班里要多做好事,尽自己贡献,做个好学生。这事虽然就这样过去,也圆满解决了,但总令人难忘。
关于青年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篇7
挫折是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 在所要达到的欲望和目标因受到障碍和干扰而无法满足时, 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 挫折在所难免, 有的人遇到轻微挫折就意志消沉, 颓废沮丧, 甚至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即使遇到严重挫折, 仍意志坚定, 坚忍不拔, 百折不挠, 顽强进取;也有的人能忍受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严重挫折, 但不能忍受自尊心所受到的伤害;或者能任劳任怨, 经不起委屈等等。一个人是否敢于面对并勇于承受挫折;能否在受到心理挫折时进行科学的自我心理调适, 使之对心灵的冲击减少到最低限度;能否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 使坏事变成好事, 化失败为成功———这都要看学生是怎样看待挫折的。
2 怎样看待挫折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确实一个万丈深渊。一定的挫折能使人们增加知识才干, 培养坚强的意志, 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便是挫折的积极作用。挫折也会使人消极悲观, 丧失信心、畏首畏尾, 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从而对心里的健康发展和其所从事的活动产生消极影响。正确看待挫折, 就能充分发挥挫折的积极作用, 把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罗伯特说过:“我们因为不能容忍错误而丧失了竞争力, 其实, 一个人只要运动就难免有摔跟头的时候。”鲁迅也认为:“伟大的胸怀, 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催的命运, 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 挫折是人生中必修的一课。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挫折、应对挫折。
3 面对挫折该怎么办
如果说, 正确看待挫折, 是对人生中可能遭遇的挫折的正确看法和认识, 并能自觉的把它看成必修课, 为接受挫折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 面对已经来临的挫折, 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以坚韧不拔的毅力, 顽强的克服它, 战胜它;还是闻风丧胆, 失魂落魄, 尚未交手就败下阵来;或者及时调整目标, 改变策略, 以“智取”代替“强攻”?我国学者张殿国、陈家麟等提出了面对挫折的“三性”原则, 即是具有面对失败的不屈性, 面对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有了这“三性”, 就能够笑对挫折, 勇对挫折, 冷对挫折, 智对挫折, 成为战胜挫折的强者。如何使大家具有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 培养挫折承受能力与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密不可分。
3.1 立志, 坚强的意志的前提是有志。
有“志”才有勇, “有志者事竟成”, 有远大志向才能激发热情,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敢于冲破阻力, 为实现志向而奋斗。立志, 要立大志, “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而翱翔”。大志者, 以祖国现代化大业为志, 以社会进步发展为志。因此, 我们要培养坚强意志力, 首先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3.2、培养意志, 从小事做起。
坚强的意志不可能一日而成, 要日积月累, 要从小做起, 从小事做起,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逐步培养自己的意志。青年学生要完成学生、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 都要克服困难, 付出辛劳, 方可成功。克服困难的过程, 就是培养坚强意志的过程。只有克服无数小困难, 才有可能克服大困难,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培养小意志, 才能具有克服大困难的大意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不能从小事做起的人, 无疑是意志薄弱者。
3.3 锻炼意志, 首先从严格守纪做起。
合理而严格的纪律制度是培养大家意志力所必不可少的。马卡连柯指出, 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起床, 是对意志最基本的训练, 它可改正学生在被窝里幻想的习惯。“所谓有纪律, 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 这是非常重要的纪律原则。”我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严格纪律管理, 要求大家自觉守纪,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家在遵守纪律的过程中锻炼意志。
3.4 锻炼意志, 还可以体现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学知识、学做人是学生的本职。学知识的过程, 便是克服困难的过程, 便是培养意志的过程。你们意志的强弱, 在学习上很容易反映出来。没有意志努力, 就不可能有人的认识过程, 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锻炼意志———再学习———意志更强———不断的学习———乐趣无穷, 意更坚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就是学习和意志的良性循环, 这就是学习的苦乐观, 也是意志磨练的辩证法。反之则一事无成。
3.5 磨炼意志, 坚持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有效方法, 体育活动的本身就要有意志力的配合和参与。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的顽强性、自制性、坚定性、果断性、独立性、勇敢精神等意志品质。健全的心里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身体健康、体魄强壮的人容易养成坚强的意志。另外,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 本身就表现了学生意志力的强弱。
3.6 磨练意志, 另一方面体现在自我教育上。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既要有我们的意志教育, 又要有大家的自我教育。意志的自我教育, 可以针对自己的意志弱点, 选择名言警句, 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用以提醒自己、勉励自己, 做好自我提醒;可以针对自己的意志弱点, 订出切实可行的规矩、要求, 以约束自己, 做到自我约束;也可自我反省。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 挫折并不可怕, 可怕的只是在挫折面前退却、沉沦。在挫折面前, 需要乐观、自信、自勉、自强, 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拼搏精神。同学们, 我们何不趁着年轻, 用飞扬的激情, 在遇到挫折时, 一一击碎它们, 用不可一世的心态, 在一筹莫展时, 永远笑对人生。让我们从今天开始, 现在开始, 带着勇气上路, 让一切挫折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中灰飞湮灭!
参考文献
[1]赵坤明.“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J].中国教育学刊, 1999, (4) :48-49.
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8
加强学生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一、调整学生的挫折认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1.要使学生了解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人在承受和克服挫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并努力去挖掘自身潜能,改进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逐步完善自我。
2.告诉学生挫折具有的两面性。一方面,挫折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痛苦、情绪紊乱、行为失措,甚至产生悲观绝望的念头。另一方面,挫折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信心。
3.教育学生要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值,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中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怀有较高的期望值。
二、寓挫折教育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班会、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从理论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常通过课堂、班队活动、个别谈话等及时适当地渗透挫折教育的内容。在一次班会上我讲到:鲁迅曾彷徨过,贝多芬还曾想过自杀,但他们都顽强地战胜了自己的消沉和软弱,最终坚定地走上了真理的道路。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可通过小榜样战胜挫折的事迹为价值尺度。如同校一位同学高北平在校大会上讲述如何战胜白血病——在人生路上最大挫折的事迹。这些事实都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挫折教育。
另外,我还选择一些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起点、新的成功的台阶。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应当心中有数。
加强中学生挫折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篇9
摘 要: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客观分析了中学阶段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探讨了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
挫折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随着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倾向于把受挫能力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将其视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维度。
开展中学生挫折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绩效。
一、加强挫折教育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中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必须从中学生挫折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另一方面应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重点,充分认识受挫能力培养在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中学阶段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需要
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受挫折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对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受挫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不能独立解决时,不会沉着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对策,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埋怨和畏难等负性情绪,对挫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挫折教育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强挫折教育的文件:(1)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上述文件,为学校开展挫折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标志着青少年挫折教育决非学校和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三)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挫折教育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在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中,中学时期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
1.中学生自身生长发育成熟,加剧了心理的变化
随着各种生理机能的变化和成熟,必然带来很多心理问题,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中学生,往往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问题,常常处于矛盾之中。
比如由性成熟产生的性需要同性道德的冲突:一方面,性生理成熟的冲动使得他们对性问题感兴趣,向往异性;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受中国“谈性色变”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中学生的性向往、性探索和性尝试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指导,甚至一概持否定的态度。
2.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
如学习就业压力和师长过高的期望值,使中学生承受着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加之家庭和学校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使得独生子女原本脆弱的心理变得更加弱不禁风、不堪一击。
3.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使尚未步入社会生活的中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
比如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知识经济带来的日趋加剧的竞争,使得大学生本来就不稳定的心理出现失衡。这些都会导致缺乏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的中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适应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消除,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冷漠,产生孤独感、挫败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产生自弃、逃避和自杀等极端行为。
二、中学阶段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尽管目前挫折教育在各高校已蓬勃开展,方兴未艾。但由于挫折教育操作起来专业性较强,对中学来讲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活动,我们在开展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加强操作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因此,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弄清以下问题:
(一)挫折认知教育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挫折认知教育是进行挫折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以下三点:
1.正视挫折的客观存在
“没有危机就没有成长”,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危机与挫折。这种危机与挫折在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成长的契机。人们只有在承受和克服挫折的努力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学习新的技能,逐步完善自我。
2.辩证地看待挫折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给人带来痛苦与不幸,也可以使人在与困难的斗争中获得经验与信心。挫折教育并不是教人如何去回避困难,而是教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在挫折中成长。三是乐观的挫折心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炼,是很难对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有真正的认识。如果他能在挫折中奋起,那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二)受挫行为训练问题
受挫力的强弱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耐挫力的增强除靠学生在生活中磨练之外,中学也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目标性训练来进行,如:建立勤工俭学或社区服务基地,鼓励中学生自力更生,挣钱养活自己;组织中学生到贫困山区社会实践,与当地农民一起住,一起劳动,体味生活的艰辛;
组织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磨练意志,加强合作。发展个性为目标,对个别学生可以进行挫折想象训练,即假设一个挫折情境,引导学生,找出解决挫折的方案等等。但是,在开展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适度问题、适量问题和适时问题,确保挫折教育取得实效。②
(三)受挫心理调适问题
受挫心理调适问题是决定挫折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挫折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建立健全学生的挫折防御机制。挫折防卫机制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果运用得当,它能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激励个体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出现退缩与恐惧,陷人更大的挫折或冲突情境之中。所以,教育学生正确运用挫折防卫机制,对调整挫折后的心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教育学生面对挫折进行自我调适。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的挫折都是学生运用自我调适的方法化解的。
具体的方法包括:及时校正不合理的认知态度;冷静分析,以进取态度改善挫折情境;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减轻心理负担;等等。最后,鼓励学生放弃偏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许多学生基于传统偏见,觉得入中学心理咨询室“丢面子”或“有病”。其实“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最终铸成大错。
三、科学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开展中学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理咨询是一项给来访者以心理指导和帮助的专业性服务工作,它给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内心积淤的场所,能有效地消除其心理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为中学生实现心理发展,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具体指导。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显示出其独特作用,心理咨询是心理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大力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建立一支具有优良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立系统的可操作的中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
通过广播、宣传栏、校刊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作用,解除学生疑虑以主动寻求帮助,开展定时、定点和有专人负责的心理门诊咨询,学校要为门诊咨询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当然,“心病还得心药医”。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发掘自身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和矛盾,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因此,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自我锤炼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二)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既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主要渠道。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做到:
1.学校课程设置多元化。增强教材中心理健康知识的含量,将学科知识学习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挫折教育。
2.教育者布置给学生的活动或任务的难度要适度但又不能过度。按照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教学“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的难度体现为“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将这种外在的求知精神逐渐内化为自身坚韧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3.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接受式教学,提倡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的发现式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4.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力求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克服答案单一化和标准化。此外,教师面对有挫折情绪反应的学生时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常用的教育方法有鼓励法、转移法、对比法、宣泄法、补偿法、暗示法等。
(三)教育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
青少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解决的自我监控,同样,青少年在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也存在对挫折的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就是青少年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对于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③
有关青少年挫折应对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认为,挫折应对需要评价挫折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挫折环境,缓解由挫折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挫折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④青少年在进行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时,必须首先围绕挫折知识、挫折应对知识的讲解和挫折应对方式以及策略的训练来展开。其次,要训练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技能。再次,要加强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体验。最后,应组织学生进行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实践训练。实验研究表明,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训练需要经历自我认知—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的环节。⑤
(四)联系本地实际开展挫折教育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挫折教育的方案设计得如何,是否富有成效,这还要将理论纳入到具体实践中去。挫折教育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挫折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挫折教育研究一定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精心选择课题,精心设计,科学实施,为解决本校开展挫折教育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服务。
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设专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场所,提供儿童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以及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技发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使他们对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有切身的体验,最终将外在的挫折行为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心理健康素质。
注释:
【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推荐阅读:
小议英语专业学生语音、语调的提高08-12
小议中小学生的厌学心理论文12-25
小学数学教学小议08-01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小议08-18
高职学生能力评价小议11-12
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小议09-26
幼儿情感教育小议10-23
小议花都城乡教育差距原因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