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论文

2024-07-04

小议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论文(精选9篇)

小议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论文 篇1

小议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论文

1.通过网上心理咨询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世界,每个有心理健康疾病的人都有其自我解决之道,有的积极应对,有的消极甚至走向犯罪。其中积极应对的方式之一就是寻求心理咨询。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核心功能就是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历程、波动、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预防、跟踪等。但是谁有心理问题、谁没有心理问题很难区分,因为本质上这是一个主观的问题。而从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室预约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上看,将学生的心理咨询信息纳入到档案管理中,模仿医院采用病例档案诊治病人的方式非常有必要。将在线咨询功能和学生的心理档案系统进行信息关联。学生心理档案中记录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学号、姓名、年龄、院系专业以及相关背景。学生通过网上心理咨询系统登录之后,其向系统提交的问题留言、选择的咨询方式、选择的咨询老师等都可以被记录在案。不管这些有预约的学生最后有没有实现心理咨询,他们寻求帮助的心理却是真实存在的,这都足以引起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关注,如在规定时间未进行咨询可以主动联系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有健康问题需要提前进行干预。如果学生只是在网上留言,且心理老师有相关回复,那么这种一问一答的记录必须进入学生的心理档案信息中,作为对其心理状态的一种记录,并对其心理状态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在心理档案中记录学生的心理咨询情况。这类似医院对病人所开的病例或警方所做的笔录,且这些信息都以电子化的方式进入到学生心理档案中。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心理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边问、边交流的方式将信息计入到系统,系统后台再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形成档案。当然还有一种是网上以直接聊天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如心海软件就能实现此功能,这些聊天记录理应作为心理健康的解决方案(如反馈会建议)进入到档案系统中。总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心理档案在信息搜集时就已经体现了其搜集信息的快捷性和准确性,直接将目光定位于那些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显而易见这个学生群体的心理档案应该受到重点关注,因为学生的这种主动性让心理现象的内隐性消失,教师不需要通过日常观察或者自我报告的形式发现问题。

2.结合学校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测评量表

测评内容相互之间存在二次计分或重复、测评内容与学生实际状况相差太远、学生对测评内容不懂导致测评结果不准确。因此高校在心理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本身的特点来制订不同的测评量表,如艺术院校和军校的测评内容必然有区别,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学生在测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不同,出身落后农村学生和大城市学生使用同一套测评量表可能存在信息失真等。总之不能用同一套测评量表来测评全校学生,至少要分到专业,总体上看信息档案中的心理测评内容应包含以下信息:基本的静态信息:一般资料,这是在搜集心理档案信息的基础,它包含姓名、年龄、性别、院系专业、籍贯、民族、政治面貌等,特别是关于其出生和成长环境。身体状况,身体条件好、长相好、身体健康的人往往更加自信,心理档案需要关注学生是否有生理缺陷(包括身高太高、体重太重)、既往病史。家庭状况。家庭条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父母关系和谐、经济条件良好的学生一般都有着阳光的个性。家庭状况信息关注学生家庭收入水平、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来源、父母及亲戚的教育程度等。因为父母及亲戚的社会地位往往反映了学生家庭的.社会地位。在校情况,表现积极、团结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一般较好。主要关注信息有参加社团情况和担任职务、获奖情况、挂科与否、志愿选取与个人意愿是否匹配等。人际关系情况,如师生、同学、家庭和宿舍关系,以及是否恋爱、与恋人的感情关系状况。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往往心理健康和个人品行上会呈现一定问题,如孤独、孤傲、狂躁等。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这种内在的信息来源于各种心理测验和咨询记录及其他统计资料。心理测验注重对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现状、职业规划和职业能力测试等的测评,心理咨询的内容相对广泛,如咨询时间、内容、咨询人基本信息、咨询人症状、交谈记录、心理问题原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及其他跟踪信息。其他统计信息包括学生分析报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情况分析等等,它包含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定、教育建议等。以上这些信息都应作为动态信息进入心理档案,并有针对性地跟踪。

3.完善心理档案的管理机制

有关心理各种信息的死板记录和简单堆砌,其信息搜集、监管、数据分析和利用、结果跟踪和反馈等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每个工作阶段都应有相应的机制保障其有效运行。档案建立机制。心理档案不是可有可无、不是随意建,而是应该以《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基础,让心理档案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统一,且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动态发展和变化进行不断调整。在信息的搜集上,应该遵循以学生基本档案为基础,形成依附于学生档案的心理档案,这样在信息搜集上可以更加广泛、更加主动。但心理档案在管理上必须保障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有效的快捷的数据分析机制。当心理档案信息都被电子化之后,应该有比较科学的信息分析机制,一来可以针对性找出那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以便提前进行干预,另外对进行干预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以便对干预方法不断进行修改和创新,提高干预能力。学校的心理管理人员和档案人员需要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分离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指导计划。由于心理档案中的很多信息并不是数字化的,因此传统上的数学分析法难以发挥作用,对此可以建立有效的“搜索”法,以关键词的形式在心理档案中进行挖掘,找出那些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另外,数据分析还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建档,如积极进行自我心理测评和自我实践,将各种自我心理修正方法进行公布,丰富学校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干预效果。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大学生处在就业、成长、求学、恋爱等多个“历史”时点,他们的内心更加复杂,会呈现出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如果不给予反馈,这种负面的心理问题会传播。因此公共问题可以讲共性问题及其对策和建议,个案问题则需要私下辅导,做到保密为先。在信息反馈时需要做到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切忌出现带有鄙视、讽刺意味的词汇,另外要好理解,少一些专业术语,让心灵沟通更加有效。

小议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论文 篇2

各地高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普遍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情绪, 忧虑、焦虑、心理压抑沮丧, 伴有自卑和懦弱等特点。2013年4月复旦投毒事件更是折射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如遇挫折意志消沉低落, 没有进取心, 受批评易萌发报复心理, 导致出现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等压力自杀、暴力等偏激现象。某些心理学家把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 因此大学生、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2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当今社会竟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大学期间的各种不良心理有碍于大学生塑造自己职业竟争力, 有碍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生入学时通过建立心理档案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充分认识自我,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1 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加大, 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增多, 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 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资料[1,2],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 有效地帮助学生, 以保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2 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 改善自我

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烈,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自我认识能力的局限, 使得大学生难以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 使得大学生得以利用科学的方法,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和把握自己。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成长的历史记录, 是大学生健康发展动态的监测过程, 是心灵成长的轨迹。大学生可通过心理档案发现心理问题, 进而完善自我品性, 预防心理疾病。

2.3 科学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2.3.1 明确管理机构, 制定管理条例

必须明确管理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员, 为了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协调工作[3,4]。

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与一般的学籍档案相比, 具有更严格的保密性, 除经本人同意和特殊情况外, 他人不得随意翻阅。为做到严格规范, 管理有序, 负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机构必须制定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条例, 对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机构的分工、收集、整理、借阅、保管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并落实责任。

2.3.2 应用现代先进手段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应积极引进现代管理手段, 充分运用测验、统计分析及管理等软件, 处理和建立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材料, 以更方便迅捷地利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相关资料, 提高工作效率。

2.3.3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 是为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服务, 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它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建立、丰富和完善的。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个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年级、系别、专业、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方法、民族、有无兴趣特长、健康状况、重大生活变故、既往病史、心理创伤史等。

2) 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水平, 对父母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概要评价、家中排行、近亲中有无精神方面病史问题等。

3) 心理测验情况:心理测验能够帮助分析来访者的各种心理特征。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应用

1) 采取多种形式欢迎大学生主动前来查阅心理健康档案, 让大学生独立认识自我心路历程, 共同探讨完善自我的策略措施, 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预防心理疾患, 发现和挖掘心理潜能, 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

2) 与其他教育和管理工作者通过合作研究和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快捷地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 和大学生们一道来设定切合自身的努力目标。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也可以作为挑选学生干部、评优等依据, 并根据个性差别、性别差别、职务差别, 选择合适人选, 实现最佳组合。

3) 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心理档案, 为深入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素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系统、科学地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经验, 并升华到理论高度, 再运用到实践中去, 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4 结语

大学生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对其成长、成才造成了阻碍, 通过合理科学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从而获得新生心理档案的一手资料,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 以保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摘要:为有效降低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 通过合理、科学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从而获得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一手资料, 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案,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有效地帮助学生,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利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3]钱福永.建立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学校卫生, 1996 (2)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 篇3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要有科学、严肃的态度。

其一,测评工具的选择上要有科学性。我们要选择那些标准化心理测验,这种测验必须具备统一的内容、施测程序、评分方法及常模资料,且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而那些在一般杂志或科普刊物上登载的、没有信度和效度的测验是不能使用的。

其二,施测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由于各种测验都有其严格的操作程序,适用于特定场合与范围,施测时必须严格遵守。

其三,对建档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或信息,要进行实事求是地描述,要以科学、慎重的态度来解释,并结合学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建议。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系统地、多方面地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系统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其一,要全面系统地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即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本身要有系统性,要将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进去,以从整体上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其二,测评工具的选择使用要前后一致。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必须定期进行。也就是说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追踪研究,尽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变化规律,使建立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能系统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条件下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由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正处在迅速成长的时期,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原来所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时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要坚持动态性原则。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学生当前的心理事实,又要以中肯的、友好的态度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既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在一段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注意到青少年心理的可塑性;既要在一个时间横断面上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性质与状态,又要善于在时间延续线上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力水平。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要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个性、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要定期进行施测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培养建议。

其三,对于学生某一时期所表现的出某些心理问题,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波动或暂时性的轻微失调,教师切忌机械套用某种诊断标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标签式归类,而应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轨迹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

其四,我们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不仅要研究已形成的心理品质,还要善于预测和发现那些刚刚出现并大有发展前途的好品格,以便创造条件使其发展。

四、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灵活地搜集资料,而不应在程序、方法、形式、时间以及搜集人员等方面强求完全一致。

其一,要把常规搜集和随机搜集相结合。常规搜集是指依据资料搜集的计划、方案、程序,定时地搜集规定内容的资料,它是学生资料搜集的主要形式,能保证资料的系统性、规范性和连续性。随机搜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随时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它能够搜集那些偶然性、突发性且有意义的资料,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机智。

其二,要把定量搜集和定性搜集相结合。在搜集资料时既要注重采用一些科学化的量表、测验和问卷等搜集量化资料,也要重视对各种事件的描述性记录,如搜集学生行为观察记录、学生轶事、学生自述或心理作业等非量化资料。此外,在搜集学生有关资料时,除注意客观描述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外,对于行为次数、频率也应注意记录。

五、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应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看作是教书育人整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从教育和预防的角度去开展这项工作,要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作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一,应把建档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工作结合起来,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教师不应只满足于简单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及心理障碍,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譬如一个学生运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得的智力为中等水平(总分),其中言语分测验成绩较差,操作分测验成绩较好。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与授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这个学生智力结构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这个学生今后的智力训练提出要求或建议。

其二,在建立和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过程中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如在进行施测时,不能夸大测验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的紧张、恐惧等;或者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对有智力落后、心理障碍、个性品质较差等情况的学生另眼相看,甚至直接将结果告诉其本人及家长等等。

六、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做到绝对保密,不得随意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告知他人,这是建档工作的道德性准则。

其一,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不能给学校领导、老师、家长或其他人阅读或评价。如果他们确实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或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则必须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向他们讲清楚使用原则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人事档案、政治档案,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它不能作为学生品行评定的依据,不能作为学生的终生档案放进人事档案材料。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要根据学生所欲了解的具体心理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告知学生,使得学生解除顾虑。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的保密也应有层次性,对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作严格的保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另外,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可以突破保密性原则:一是有明显自杀意图者,应与有关人士联系,尽最大可能加以挽救;二是对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倾向的人员,为免于使他人受到伤害,也应做一些预防工作。

七、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

其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建档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筛选的标准应是:学生心理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该项目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显著性程度。

其二,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及途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类建档。第一类是以发展性为目标,借助一些简易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自测自评,达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具体资料可由学生自己保存;第二类是以教育为目标,借助一些调查问卷和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家长及教师进行测评,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及特点,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此类测验多属于筛查性质的团体测验;第三类是以诊治为目标,对于那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就要采用诊断性量表或其他专业量表进行测评,此类测评要求较高,应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施测,且应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室妥善保管。

其三,要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量表。从我国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选用团体测验,选用那些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经过短期培训即能掌握操作技巧的测验。

小议经侦民警心理压力与缓解方法 篇4

经济犯罪发展规律表明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呈同步发展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经济犯罪的诱惑和条件将会增多,各种发生于新领域和新类型的经济犯罪案件将日渐增多,经济犯罪的形式和手段也将有质的发展,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向境外逃匿的案件也将越来越多。面对这样日趋严峻的经济犯罪形势,经侦民警长

期处于高度紧张、疲劳状态,心理承受着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压力,如不能及时正确疏导、缓解,易导致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经侦民警的心理健康,甚至诱发各种严重疾病或突发意外,有损于经侦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因此,重视经侦民警的心理健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是全面推进经侦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在新时期履行“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经侦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经侦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所谓压力是指个人处于超负荷、高度紧张、疲劳的状态,而一时无法解脱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当这种感受在一个人生活中长期存在时,就会产生心理压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经侦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党和人民对经侦民警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经侦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紧张状态,加上受工作、学习、生活等因素的干扰,使经侦民警产生了心理压力。综合当前经侦民警的工作和生活现状,笔者认为经侦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是:

(一)长期超负荷工作给经侦民警造成心理压力。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经济犯罪呈现多发高发的态势,经济犯罪专业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侦查难、追赃难、追逃难”的“三难”问题更加突出。经侦民警往往为侦破一起案件、追缴一笔赃款、抓捕一名上网追逃对象而通宵加班加点,双休日不休息是常事。大量的中心工作、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和不确定的工作时间,造成经侦民警超负荷工作。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得不到休整,生活无规律,导致经侦民警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家庭关系紧张,直接给经侦民警造成了心理压力。

(二)正常执法受干扰给经侦民警造成心理压力。部分群众不了解经侦办案执法程序和经侦部门的职责范围,因此,在经侦民警处理经济犯罪案(事)件过程中不能满足他们的不当要求时,往往不听解释,无理纠缠不休,甚至指责和投诉办案民警不作为。对此,忍辱负重、委屈和冤枉的长期积累,给为数不少的经侦民警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社会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给经侦民警造成心理压力。一些犯罪分子为获取不法利益,总是利用金钱、美色等手段千方百计拉拢腐蚀公安民警,寻求“保护伞”。在清贫与“富裕”、奉献与享乐的两难选择面前,经侦民警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同时,经侦工作涉及面较广,侦查员在执法过程中,因领导、亲属、朋友、同学、同乡、战友等人情关系和不正之风的干扰,常常是“案子未进门,就有说情人”,也给经侦民警严格、公正执法造成了心理压力。

(四)个人发展的需要给经侦民警造成心理压力。需要是人的一般的、基本的心理现象。一部分经侦民警的社会知识面狭窄,法律、经济、侦查的知识贫乏,技能、体能素质低下,工作力不从心,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经侦工作的需要。同时,随着公安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普遍推行任职资格考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逢进(晋)必考、末位淘汰等机制,使经侦民警的个人发展和进步受到严峻挑战和考验,客观上加重了经侦民警的心理压力。

(五)职级待遇偏低给经侦民警心理压力。警察和政府的其他公务员相比,职级待遇较低是不争的事实。从晋升职级上看,一个分局机关与同级政府机关相比,人数相差悬殊,但晋升职级是按同一指标和比例,公安民警就必须排队才能晋升,因职级指标和比例所限,按规定可晋升而不能晋升的大有人在。从晋升职务上看,现经侦支队不设二级科,即只设支队领导岗位,未设科级领导岗位。因而即使提升优秀民警职务,只能靠外转,提升职务的概率极小,挫伤了一部分民警积极性,造成业务骨干留不住的状况。职级待遇偏低,直接影响到民警的工资、住房补贴等问题,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给民警也带来了心理压力。

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和途径

重视民警的心理健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呵护民警心灵,确保民警心理健康,使民警轻装上阵,刻不容缓。缓解经侦民警心理压力的方法和途径有:

(一)民警自身要正确对待心理压力。要从根本上缓解经侦民警的心理压力,首先要靠经侦民警自己。要对心理压力有正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要认识到心理压力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能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公安工作往往都与艰苦、紧张、困难、危险等紧密相关。人民警察要完成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和

使命,必然要承受很大心理负荷,必须经受得起各种考验。一名合格称职的经侦民警,必须具备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革命精神和勇敢、坚定、顽强、敬业、奉献等心理素质。经侦民警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就能自觉坦然面对和接受经侦工作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使自己的心理在一个工作高潮过渡到另一个工作高潮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要善于变压力

为动力。面对压力,经侦民警要树立积极的压力观,认识自己的长处、弱点和发展潜力,激发出个人的生命活力和潜能,增长人生经验,把压力作为前进的助推器,克服压力,战胜压力。同时,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当个人无法排解心理压力时,要主动向同事、家人、朋友等寻找支持,必要时直接向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切忌讳疾忌医,形成心理危机。

(二)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教育和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缓解和消除民警心理压力的宽阔胸怀和思想堤坝。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而且是个人行为的调节者。因此,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每个经侦民警的心理健康与否。人民警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周围事物有适度的心理反应,才能防止心理反应的失常,从而矫正不良心理,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只有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全体经侦民警的头脑,才能引导广大经侦民警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净化入警从警动机,不断增强从警为民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大力营造警营文化、营造释放心理压力的休闲空间。由于警力不足,加之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犯罪手段的不断翻新等众多警情的不可控和不可预料性,经侦民警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之余,民警迫切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释放其紧张的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新的工作。因此,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警营文化,为民警营造释放心理压力的休闲空间。要重视和加强警营文化的软、硬件建设,以民警的心理需要为突破口,找准打造警营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警官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警察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组织开展演讲、摄影、美术、书法、乒乓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民警队伍中的英雄人物,弘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民警紧张的心理在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休整和放松。

(四)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维护民警的心理健康。科学、正确的心理咨询服务,能有效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维护民警心灵健康。目前,这方面的工作也正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的重视。市公安局开通了民警心理健康驿站和热线服务电话,公安分局也应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及时为民警提供电话心理咨询、网上咨询等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民警提供面对面的心理服务。通过为一线民警提供面对面的心理服务,帮助民警澄清生活中的误解,消除日常积累的矛盾,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心理障碍者进行指导治疗,使其进一步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维护公安民警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而且是民警战胜各种压力和挑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一是要抓好在职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强化心理训练,不断增强民警社会心理能力,使之能够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把握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地评价自我,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二是要抓好新进民警的心理训练,切实增强新民警对公安工作高强度、高风险等各种心理压力的“抗压”能力。

(六)落实从优待警,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从优待警是关系到公安队伍长远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关爱民警,就要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交流,工作上帮助,业务上培训,生活上体贴,舆论上支持,不断改善民警的工作、生活环境,完善民警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民警休假制度,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建立民警的身体健康档案,努力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切实做到受民警之托,办民警之事,解民警之忧,暖民警之心。

(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满足民警的发展需要。现有的公安机关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还很不完善,民警尚未摆脱“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两样”的困惑,既制约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又给民警造成了心理负担。因此,要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民警上岗聘任制,全面拓宽用人渠道,形成“能上能下”良性循环。要改革经侦系统的现行行政机构,根据当前经侦工作发展的需要,在不设二级科的情况下,可推行侦查员等级制,使长期从事经侦工作的优秀侦查员得到职级晋升的机遇,有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要强化领导逐级负责制和民警岗位责任制,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为载体,以晋升激励、经济激励、荣誉激励为主要内容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干”的良好氛围,从制度上根除民警“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两样”的思想顾虑,为民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宽松的空间。

小议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论文 篇5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要对大学生的客观心理充分的尊重, 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的对心理测评工具进行选择时, 操作程序要按照实际进行测量, 测评的结果一定要按真实情况进行报告。

2. 系统性原则。

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要时刻保持系统观和整体观, 搜集信息要全面, 并且要全面和系统的跟随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检查和分析, 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正确地掌握。以最大的努力将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的因素考虑周全, 在使用的测评工具方面, 要保持一致, 并且定期对数据进行获取和分析。

3. 动态性原则。

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工作人员, 在看待学生时要保持发展变化的角度。

4. 多样性原则。

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时, 不仅要按照客观的条件和实际情况, 也要注意使用灵活的方式, 将常规收集和随机收集结合到一起, 同时, 也需要将定量收集和定性收集结合到一起。

5. 教育性原则。

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建立时, 不仅要使学校的教育质量, 教师教学的水平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更要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良好的发展。在进行实际操作时, 要将建立档案和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最重要的是, 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给学生带来心理创伤。

6. 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 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要绝对保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 绝对不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告诉其他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只要是没有经过学生本人同意公开的, 或者公开档案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不利影响的以及与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相违背的心理健康档案, 管理者就必须做到绝对保密, 不可以告诉其他任何人。对于已经毕业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妥善处理, 不能利用该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评定该学生的品行, 不得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放入人事档案资料中。当学生想对自己的一些具体的心理内容进行了解时, 相关工作人员在告知学生本人时, 要用适当的方式, 避免引起学生的顾虑。另外, 以下两种特殊情况下, 可以忽略保密性原则:一种是学生的自杀意图较为明显的;另外一种是学生具有伤害性的人格障碍, 或者是学生有精神病的倾向。

7.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时, 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的花费, 并且要使效果更加良好。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内容

1. 学生的基本情况。

(1) 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民族、政治面貌、兴趣爱好、社团情况和参加团队、家庭住址、所在专业和宗教信仰等。 (2) 身体状况:包括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发育情况, 身高、体重、听力、视力、有无生理缺陷、营养状况和龋齿等, 另外, 还应调查学生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有无既往病史等。 (3)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结构、气氛、类型、成员以及居住环境、经济状况、亲子关系、父母对其的教养方式和在家中的排行等。 (4) 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治安情况和职业构成等。 (5) 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业的成绩、学习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的兴趣爱好, 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奖情况和担任学生干部的情况等。 (6) 重大社会事件:比如, 家庭成员死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较为紧张、父母离异、对生活有影响的重大挫折和生活条件改变等。

2. 个人动态心理健康资料。

学生的心理活动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 因此, 不仅要测试学生的心理健康, 更要按照学生的真实情况, 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建立。 (1) 利用咨询中心, 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建立。可以利用网络咨询、个别咨询、热线电话咨询, 来指导和服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一项工作结束后, 在该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中录入这一资料。 (2) 利用学院这个集体, 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建立人员可以通过对心理辅导员、任课教师或者班主任进行采访与交流, 来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进行了解与收集, 要及时地疏导学生, 并且补充和完善该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个别辅导的情况, 也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对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进行及时地补充与完善。 (3) 利用班级这个集体,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档案进行建立。因为学生与同龄人的交往比与父母、老师的交往更加频繁和深入, 可以利用班级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对班级的心理委员进行培训, 然后帮助班上的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使共同健康的心愿能够实现。心理委员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 要求该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与鉴定, 并且, 对这些评价和肯定的记录进行收集, 整理到该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中。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资料。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使其心理健康得到增强, 使学生的人格发展得更加健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主要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更加完善。对学生整体和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分析, 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并且对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咨询和帮助, 并且, 在这一过程中, 对现在大学生的工作规律和成长的特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 使工作研究的制度更加完善。不仅能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工作制度提供参考意见, 也能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的教育带来方便。

4. 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记录。

这项记录主要是对进行咨询和辅导的个别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障碍的记录, 主要包括症状表现、主诉、咨询时间、咨询次数、原因分析、咨询方法、咨询过程、诊断、咨询效果和追踪记录等;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记录和评价的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性的资料。在对此进行内容规划时, 应该适当的平衡保护学生隐私和资源共享, 对第一部分的内容应该实现多平台共享, 使学生的信息和动态能够及时地完善和更新;剩下的信息只供专业的人员进行使用和调阅, 对这些信息应该进行严格保密, 使得学生的隐私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利用

1. 加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 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倾向较为突出, 工作人员应将此类学生的情况进行整理, 并且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为领导提供参考。可以使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和性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能够使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加的重视。

2. 使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能够全面系统的记录个体的心理生活历程、心理测验、心理特点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情况, 学生对自己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的动态和特点就能够进行清晰的了解和认知。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 在倡导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档案主动进行查阅时, 要使用科学的形式, 并且, 要帮助学生对他们自己的过去进行正确地分析, 使学生对自己心理动态发展的历程有更好地了解和认知, 帮助他们在评价自己在学生生涯中各个时期中发展的一些优势和劣势时, 保持客观的态度, 与学生一起讨论对自己进行完善的方法, 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能够得到增强, 预防学生的心理健康疾病, 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心理潜能, 对自己的未来做到更好地把握。

3. 发挥教育干预功能。

作为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 他们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有很多共性, 但是,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 他们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以及生活遭遇, 因此, 他们在智慧、兴趣、性格、能力、自我观念、主导需要和健康状况方面都会有差异,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要接纳和尊重这些差异。

4.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为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得到加强, 就必须收集大量的资料。因此,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是为研究提供素材的关键。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进行科学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 经过科学研究, 再运用到实践中,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使科研水平得以提高。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对自己有更好认知, 以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调节和发展自我, 并且能够预防心理疾病, 使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提高。

摘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即确立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选择心理测试的工具、获取和分析资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使用和管理, 能够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玥.高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6) .

[2]王鹤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隐形干预模式[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2 (6) .

小议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论文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1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方便、快捷、人性化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最主要的内容是资料的收集,这是一项繁琐、细致、长期、系统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由社区卫生机构人员通过门诊和入户等方式收集资料而建立,针对在建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提出加强领导、宣传动员和团队服务等工作方法以及与居民沟通的有关技巧。

经过较长时间的健康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对健康档案建立的难点与工作方法和技巧有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建档工作难点

健康意识淡薄,建档积极性不高:多数居民健康意识不强,存在“没病就是健康”思想。怕体检万一查出病却医不好或治不起,反而多了心理负担等错误思想,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没有充分认识[1]。其次,居民对医护人员免费上门建立健康档案持怀疑态度,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漏,采取敷衍了事,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的方法,甚至将前来建档的医护人员与做上门推销商品的商贩相联系,害怕上当受骗,使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受阻。

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差异大:社区居民构成日趋多元化,年龄、职业、文化、医保等不同,身份复杂差异大,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同,需求各异。

社区居民居所易变: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人户分离和租住户问题,如父母为让子女上好学校,跨区落户,人户分离;有的居民建档后又另在他处居住,造成档案的漏建和重建。

居民拒访:居民对医护人员特别排斥,不愿意靠近,入户建档的医务人员有时还会遭到拒绝。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经验不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由于待遇低、工作量大、工作繁杂,高学历有技能人才不愿意在社区工作,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为聘用,流动性大。新来的同志得不到及时的上岗培训,对建档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足,建档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影响所建档案的质量。社区居民看到医务人员生面孔多,也难以建立信任。

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由于8小时工作制,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工作、外出时间重合。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保姆、儿童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往往存在障碍,难以建档。

已建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计算机硬件不够、软件开发跟不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大量时间、人力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不但发挥不了作用,还成了单位的负担。居民建档信息不能及时录入、更新和调出使用,形成死档。居民建档信息不能连网使用,影响社区居民建档积极性。

工作方法

加强领导,争取社会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政府主导的基层卫生职能部门,将政府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要积极与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领导取得联系,增强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行政领导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为建档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居民知晓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新增的服务项目,但还有很多居民不了解其意义和作用。最好集中力量分别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开展工作。可以采取张贴宣传画、发放告居民书及宣传材料、开办社区宣传栏、悬挂宣传条幅和利用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和意义,让广大居民了解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社区卫生机构全体动员团队服务:社区机构领导要提高认识,动员全中心人员参与,落实人员待遇,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如社区医务人员相对固定,搭配合理,分区包干负责,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现场建档和档案的动态管理等工作,建档工作最好由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既能提高建档质量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强人员培训,统一建档标准:参加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参加《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专题培训,学习档案填写的内容、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以及入户调查要询问的每一项目的提问示例,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对建档工作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档案文本格式、统一信息收集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分类标准[3]。要设有专人控制档案质量。

从需要的人入手提高建档依从性:门诊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孕产妇、老年人、低保户和残疾人等,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是主动需要的人,对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大容易建档。

准备充分,有备而来:社区医务人员入户时要统一工作服、工作包,佩戴胸牌,备齐建档用具,要制定调查工作计划,按照社区居民居住楼栋门牌画出相应图形,建档后将完成资料收集的住户标记在对应的楼栋门牌图形上,就知道哪户未建档方便以后有目的地入户。

调整入户调查时间:建档人员上班时间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入户建档时间和社区居民上班外出时间错开。利用周末或每天晚上下班后1小时后开始,这个时间段居民在家几率高,大多数居民这个时间也愿意接受调查,但针对三班倒的居民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安排调查时间。

查漏补缺,完善管理:对已调查收集的档案资料,要认真分析、整理、归类,妥善保管并建立电子档案,查漏补缺。档案按小区、楼栋、楼层有序存放,方便查找;对慢病、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重点登记,建立专档。对封装健康档案的档案袋可以贴上有颜色的小纸片进行标志。如绿色代表一般健康档案,红色代表高血压病例,黄色代表糖尿病病例,方便健康档案的分类和查找等管理工作。

耐心攻克“堡垒户”:如果有的居民调查时不便做调查,应给居民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请他们方便时再联系,不可强求对方。对于拒绝调查者,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消除戒备心理,使建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技 巧

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工作人员应衣着得体整洁、微笑亲切自然、声音平和尊重、目光友善关爱、姿态不卑不亢、主动介绍自己。不要直截了当地要看对方的身份证,这样会引起对方反感,而看户口簿或老人证对方相对容易接受。

注意谈话距离:适当的距离才会让人有安全感。交谈时与对方保持1m左右的距离,两者间的距离太近,讲话时容易有唾液飞溅到对方的脸上,产生不愉快。两者间的距离太远,说话的内容可能听不清楚,从而导致交流障碍。

注意提问方式,避开敏感问题:语言要通俗易懂,表达清楚。不能模棱两可、或者表达不明确。提问的问题简单明了,容易回答;问完问题后允许对方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回答;尽量不用对方不熟悉的医学术语与词语,也不用说教式的语气来进行交流;对于居民敏感的问题,改变询问方式,要避免使对方感到难堪。

保护被调查者隐私:许多被调查者对疾病调查一栏有抵触。特别是患传染病、恶性肿瘤、慢性病、艾滋病的居民一旦被确诊,其心理压力很大。对此,应先向患者事先告知保密原则后,再调查询问,避免获得虚假信息,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建档质量。

使老年人感覺到尊重和关怀: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交流。要重视称呼对方,称呼是满足老同志对尊重的需求。在交流中,始终耐心地、全神贯注地倾听,表达对老同志的尊敬和关心。对唠叨、爱说的老年人,采用触摸式的打断或反复给予帮助(如递水),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的目的;对性格内向、情绪抑郁、沉默寡言的老年人,以亲切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诱导、鼓励老年人说话,可以先从对方的日常生活爱好、兴趣入手,然后引入正题,达到建档的目的。

讨论

总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工作,也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不断完善,才能把这项惠民工作做得更好,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普及,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青芬.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34(3):156-158.

2 刘春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1,2:711.

3 李启芝,鄢烈让,吴健,等.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法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0,31:238.

小议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论文 篇7

高校的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从2000年到2007年增加了近5倍, 而且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呈上升趋势。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但是真正实现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只有0.3%左右。而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虽然近几年来有所增加, 但80%以上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仍然是大城市和发达地区[1]27, 以至于出现了大城市企业一个岗位上百人应聘, 而小城市和偏远地区基层岗位无人问津的现象。城市小了不去, 企业待遇低了不去, 不是国企不去等盲目错误的择业观普遍存在;没有科学合理地分析自身情况特点和当前就业市场状况, 出现了大学毕业生频频跳槽的现象, 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良后果。而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吃苦耐劳的精神、耐受挫折的能力、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充分的心理准备也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因素。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在其年龄段所拥有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特征, 不同于中学生, 也不同于一般社会青年。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等诸多方面有成熟的一面, 也有主观、幼稚、片面和不成熟的一面[2]30。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只是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 他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同学的影响, 不能理性地分析自身情况和特点。因此, 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 充分地暴露出了他们矛盾的心理特点。

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大学生就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包分配制度, 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 部分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 在观念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时代“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层面, 缺乏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和必要的求职技巧。

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不能科学分析社会现状, 思想上不能与时俱进, 从而产生一些心理落差, 影响着他们的正常就业和个人发展, 也给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困难。

2. 就业心态浮躁, 就业期望值过高。

待遇低了不去, 行业不好不去, 条件艰苦、地域偏僻不去, 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就业市场的能力;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的能力, 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因而出现了“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现象。

3. 在实际工作中, 遇到人际关系交往困难、工作压力大时缺乏直面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频繁跳槽, 扎堆考研的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逃避现实的心理表现;甚至有的大学毕业生在单位与同事发生矛盾后, 采取报复或自残的极端方式, 是心理不健康又缺乏正确引导的结果。

4. 没有作好就业心理准备, 缺乏感恩心理。

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在岗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遇到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时, 埋怨学校没有实验设备, 报怨在学校时老师没教或教得不好, 导致自己知识掌握得浅、动手能力差, 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查找不足, 分析差距, 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并有效地进行再学习, 以提高技术水平。

三、什么是大学生心理档案

所谓大学生心理档案, 是记录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适应校园生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 用以评定、预测和监控大学生心理行为的管理系统[3]12。通过填表、心理测试、动态观察、个体咨询等手段收集与整理有关受辅学生的资料, 并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心理发展情况的系列资料进行归档, 这就是大学生心理档案。

四、如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1. 首先建立学院、系部、班级三级资料动态收集体系。

以学院专业心理辅导机构为主, 系部为辅, 每班级确定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班干部为管理员, 定期或根据需要随时动态收集班级所有学生资料, 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学校定期进行培训, 加强其业务能力, 使其收集的资料更加全面更具有利用价值。

2. 确定建立心理档案的内容。

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就读学校、年级、家庭住址、爱好特长、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其二是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第三是学校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担任班干部情况、获奖情况、交际水平、课余或假期社会实践及实习情况等。

3. 根据不同需要选择资料收集方法。

一是填表法。学生入学时发给每位同学填写, 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选择本学校的原因、高考分数、高中阶段有无工作经历等内容。二是观察法。是指通过班级集体活动时的不同表现或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进行记录, 最后由学校心理老师进行定期分析总结记录, 对偏离心理健康正常值的同学留意观察, 作好记录。三是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在选择合适测评工具时首先要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和当代大学生特点;其次要明确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四是个人咨询法。学院心理辅导机构专业心理老师接受来访学生咨询, 对其提供帮助并将咨询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详细记录。

五、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在就业方面的促进作用

1.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面试过程中和试用期间大学生心理素质低下, 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急于求成、好高骛远而承受挫折能力又不足等原因也已成为阻碍其成功就业的重要原因;而心理档案的建立, 为辅导员和就业指导老师引导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供了可靠的更加有针对性的依据。由于从大一开始学校便为其建立了心理档案, 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就可以根据所建立的心理档案, 分析其本人所学专业、不同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及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不同特点要求;从大一开始便引导他 (她) 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最终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职业, 作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心理转变, 真正做到人职匹配, 理想就业, 快乐工作。

2. 现在很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都加入了心理测试环节, 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应聘学生情况。

而学院所建立的心理健康档案为用人单位全面了解毕业生提供了可靠依据。除涉及毕业生隐私方面的资料不能查询外,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查询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档案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职业目标、诚信情况等方面内容, 挑选出符合企业要求和岗位需要的人才。由于用人单位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安排更加适合的, 能发挥其最大主动性的工作岗位;不仅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 这也是在帮助其找准自己的位置,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将有利于减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诸多不适应;对于整个社会, 这也是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3. 提高就业稳定率, 增加社会稳定。

由于在校期间, 学院从大一开始便为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 在学生求职的过程中, 辅导员或就业指导老师可以根据所建立的心理档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 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毕业生的盲目选择以及到岗后频频跳槽等情况的发生,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稳定率。对于一些在校期间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 经学校推荐就业后, 学校就业主管部门或系 (部) 辅导员, 可以定期与其进行沟通, 对他 (她) 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单位负责人及时联系, 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 使其顺利平稳地从学生向社会人过渡, 保障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作为高校, 仅仅教学生们完成学业还很不够, 还必须教出一批批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一个身心健康有问题的大学生是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大学生的。教出心智健全的大学生也是高校管理者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因此, 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有针对性地介入、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业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利用对于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海燕.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6) .

[2]谢金楼.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和教育方法初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2 (1)

小议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论文 篇8

数字化档案收集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对纸质档案的收集, 对数字化的文件, 若是单纯的运用以往管理的方式, 那么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挽回的。数字化档案收集工作, 必须要采取以一体化的文档管理形式进行, 只有这样方能够就数字化的内容及背景等相关的信息完整性, 予以良性保证, 使得档案后期使用中, 布置于将文件形成背景和运行的环境等信息丢失、破坏。以此可以看出对数字化档案文件采取一体化的管理, 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归档的根本形式。数字化档案收集的方法手段, 大多是依据计算机网络予以完成, 仅需各档案使用单位的技术处理人员, 在本单位所制电子文件完成之后, 通过网络在进行转发一份至档案馆即可。

二、数字化档案的保存管理方法策略研究

因为数字方案载体所具有的特殊性, 档案在存放保管的方式上, 也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着相应较大的区别。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 是以纸质文档编码归档、陈列柜架的形式进行。而数字化档案有效地就此做出了改革, 其利用数字化的存储器及磁盘和光盘, 进行对文件档案的存储, 其具有的优势即在储量方面做到了大容量的扩充, 且不占据现实空间, 有效节约了相应的空间费用。

对于信息安全方面, 则需具备一系列的方法措施予以有效的保证, 首先需要保证数字化档案的可利用性及可读性, 对于设备的更新情况做出及时的跟踪, 在出现相应不兼容或者不能读取的问题之前, 便将旧的载体之上的数字文件及时的转换至新的载体之上。其次要预防信息的丢失及非法的更改等问题, 尤其是在当前网络环境内, 更应该着重注意共享和保密以及逻辑性处理和物理存储等方面问题。再者还需有效降低数字档案方面对于设备存在的依赖性, 因为当前信息发展更替过快及对与设备存在的依赖性太强, 所以亟待寻求一项脱离于各类设备存储的数字化档案, 依据简单统一的格式进行存储, 使得数字化档案不在依赖于传统的数据库的方法体系, 来降低设备及软件方面频繁更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样方能便利于进行数字化档案的长久保管。

三、对数字化档案的利用存在的管理方法策略研究

档案资源数据格式方面的有效统一, 是实现资源网络化的必要保障条件, 而统一的数据标准及格式, 是档案信息进行网上归档和使用者查阅的重要基础, 也是高度实现网络档案资源共享的必然基础。档案信息的利用必须要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只有达到标准规范化的要求, 方能实现现代化的档案资源利用, 这是长期实践所得出的重要经验。

首先需要就著录及数据的格式与网络的规则予以统一, 切实实现对档案信息网络方面的标准化运行, 继而与标准化基础之上, 展开计算机应用下的社会服务工作。这是当前档案管理部门在发展中, 获取优质技术支持及降低人财物力投资的有效途径。

档案信息网络化应当具备一个相对完善全面的软硬件技术环境, 硬件方面需要具备:计算机、电话、传真机、交换器、终端服务器、调制解调器、光盘及缩微机和管线传输系统、卫星线路等相关网上运行的设备, 此类硬件设备的保证需要投入较大数量的资金, 方可建成使用。软件方面需要具备、信息数据库及组织管理体系与数据保密体系及相关应用性的软件等。实现软硬件兼并下的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工作, 那么必然需要一支具备过硬技术及软件程序开发操作和专业档案管理技能的队伍, 方可良性开展。

四、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实施的具体方法体系研究

因为目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如黑客入侵及计算机病毒等相关不良因素, 极易造成档案信息的泄露与关键数据的失真情况, 所以为了确保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需着重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安排。

(一) 构建优质化与无纸化相结合的档案信息库:

因受到病毒感染或者网络自身原因, 都极易造成档案信息的毁灭。所以在当前应当构建纸质档案同数字化档案共存的保管形式。运用网络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程序和电子打印设备, 及时的将档案信息完整的保存起来, 防止信息无故丢失, 且通过二者的同步, 也也能够有效解决掉数字化档案所无法代替纸质档案解决的相应问题, 为相关“材质”性质的档案内容。

(二) 设置权限、控制访问, 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对档案使用者权限的充分限制, 是档案信息入网运行的前提条件, 将档案内容作出细致分类, 分作可公开及加密与内部可调阅及权限用户等类别, 以此供查询者进行在任何地点及时间, 均能获得自身权限范围之内的档案信息。

(三) 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 确保信息的安全:

对于系统数据需定期作出备份, 对于较大的数据库可采取双机备份, 多介质多份备份的形式, 对于相对重要的备份也许做好备份记录。

(四) 预防病毒, 防止网络档案系统遭受入侵:

于计算机系统内安装防毒软件定期进行升级, 其次不允许孙便进行使用外来的关盘和磁盘等, 必须使用时必须做出严格的病毒检测工作, 确认无毒之后方能使用。

(五) 构建档案信息系统, 实现档案信息同社会信息的共联, 此系统需包含六个基本的版块即:

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统计——辅助。对各个版块展开不同的档案信息管理分工, 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流程, 并将所建成的板块系统与档案信息网中设立网页站点, 切实实现档案信息网的有效互联。以此为一体系, 良性促进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层次开展。

参考文献

[1]石英.浅析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和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学咨询, 2010, (28) :106-107.

[2]孙志梅, 王铁春.浅谈数字化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 2011, (z1) :140.

[3]郑直.浅谈档案管理数字化[J].兰台世界, 2006, (4) :38-39.

小议空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 篇9

在我们现已认知的有限范围之内, 信息被定义为人类社会中个体与个体, 以及社会作为整体与生存环境中其他生命体进行传递、交换、过滤、提取的抽象内容, 它即是客观现象的归纳与表述, 同时也受着信息主体 (主要是人类) 的主观意向的影响。

空管网络信息安全是民航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空管核心业务的网络信息服务被中断, 将使民航机场和航空公司无法正常运营, 如果空管核心业务信息被黑客非法篡改, 如篡改飞机起飞、降落时间或飞行高度等信息, 将可能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空管部门有效应对常见黑客技术的威胁, 将有利于确保民航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

1 空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中矛盾

空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中存在的最大矛盾就是空管信息的敏感性和庞大用户量所带来的需求开放性。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去界定什么样的信息是可以被访问的, 以及什么样的信息交互形式是允许的。对于建立空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来说, 如何既保证空管信息的安全性, 又满足空管信息在一定程度的开放性是永远的课题。

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2.1 病毒/蠕虫程序

病毒是一种能够自身复制的程序, 即病毒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上从一个文件感染另一个文件, 从一台计算机传播到另一台计算机。此外, 病毒可能会删除或者破坏计算机上存储的数据。

2.2 木马程序

当代特洛伊木马的经典定义是指一种程序, 这种程序伪装成合法软件, 一旦运行将造成危害。木马本身不能够传播自己, 这就将其与病毒和蠕虫区别开来。

现在, 木马通常会隐匿地安装到计算机上, 并且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执行自身的恶意功能。现在的大多数犯罪软件都包含几类不同的木马程序。

2.3 DoS/DDos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无论是DOS攻击还是DDOS攻击, 简单的看, 都只是一种破坏网络服务的黑客方式, 虽然具体的实现方式千变万化,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其根本目的是使受害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接收并处理外界请求, 或无法及时回应外界请求。

2.4 数据嗅探

嗅探通俗的讲就是黑客通过嗅探软件, 将网络中的敏感数据截取下来, 嗅探软件曾是网管排查网络故障的工具, 但在黑客手中就成了破坏利器。数据嗅探攻击, 就像是潜伏于身边的间谍, 窃取一切有用的信息, 将使用者完全暴露于嗅探发起者面前, 一旦时机成熟, 造成的危害无法估量。201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棱镜门”丑闻将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黑客一手发起的数据嗅探、网络监听行动公布于众, 也使得普通老百姓直面了这一看似遥远神秘, 实则近在身边的技术。

3 常用的网络安全保护手段

3.1 杀毒软件

简单的说, 杀毒软件的原理就是匹配特征码。当扫描得到一个文件时, 杀毒软件会检测这个文件里是否包含病毒库里所包含的特征码, 如果有, 则报毒病查杀, 如果没有, 纵然这个文件确实是一个病毒, 它也会把它当作正常文件来看待。

3.2 防火墙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 (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 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 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 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在逻辑上, 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 一个限制器, 也是一个分析器, 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 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3.3 IDS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 并分析这些信息, 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 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3.4 网闸

网闸实现的是个安全的概念, 是阻断通讯的连接, 只完成数据的交换, 没有业务的连接, 攻击就没有了载体, 如同网络的“物理隔离”。网闸其实就是模拟人工数据倒换, 利用中间数据倒换区, 分时地与内外网连接, 但一个时刻只与一个网络连接, 保持“物理的分离”, 实现数据的倒换。

4 配合应用的简单范例

通过研究空管信息网络建设中要求我们不难发现, 空管网络体系其实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空管业务专网, 是整个网络体系中最核心也是最敏感的部分, 涉及到地空通信的语音传输, 各地空域雷达信号的覆盖, 以及民用航空和军方航空交集的涉密信息等, 网络中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是属于国家安全级别的, 同时也是有预谋破坏国家安全的组织各种恶意攻击的重要目标;

二是空管辅助内网, 负责的是空管系统中行政部门职能以及非敏感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例如办公自动化平台、内网邮件服务等业务都是承载在这个网络当中;

三是空管辅助外网, 指的就是整个空管网络体系与公众网络 (因特网) 直接连接的部分, 是为了跨地域, 跨行业的信息交互开放性而必须存在的部分。

那我们该怎么做防御呢?

原理上说, 最安全的防护手段是物理隔离, 其次是IDS, 但是网络体系的存在本来就是基于这个体系互联性带来的高工作效率, 所以所有网络间都使用物理隔离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因为每时每刻新的网络入侵技术都在不停的产生, IDS必须定时更新各种入侵的特征, 所有终端都配置IDS这将使得网络建设成本中安全体系这一块的费用大大增加。基于以上原因, 杀毒软件、防火墙、IDS以及网闸的配合应用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所以根据三个网络涉密性和重要性的不同, 网络与网络的分割界面上分别配置了不同的拦截措施。专网与内网间配置了物理隔离网闸, 在无数据传输时, 专网和内网是完全处于物理层隔绝的状态, 从而避免了来自外界的各种潜在攻击风险。内网和外网间根据其对于交互式通信的依赖性和数据互访的频繁程度, 在界面处配置了物理防火墙。除了使用带有IDS的物理防火墙, 还必须在这每个网络的关键位置 (服务器和网管控制终端等) 配置IDS策略, 防止有预谋的指向性网络打击。当然, 为了防止来自网络外的攻击, 例如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带毒, 在每个终端上杀毒软件和软件防火墙, 形成网内的安全策略也是必要的安保手段, 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病毒库, 入侵特征库都处于较新较全面的状态。

5 结语

总结一下, 这个网络安全体系的模型简单来说就是:专网内网靠网闸, 内网外网靠防火墙, 入侵检测控大局, 病毒防护到个体。

对于空管部门来说, 需要对网络中需保护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详细的经济性评估, 决定投资强度。利用有效的网络安全设备, 从而保证空管网络的安全性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 也是构建新时代网络环境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5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吴秀梅, 毕烨, 王见, 傅嘉伟编著.防火墙技术及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蒋建春, 冯登国.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原理与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7.

上一篇:大资管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半命题作文:我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