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小议

2024-09-11

学习方法小议(精选12篇)

学习方法小议 篇1

达尔文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 “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是那些学习过如何学习的人。”戴维斯研究发现, 各类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提升的影响巨大。学会解题终有一天会遗忘, 学会学习方法, 才能受用终生。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几十年, 看着有些孩子学的非常辛苦, 效果不好, 所以就数学学习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学习方法的概念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它由程序、原则、方式、分解、手段四要素组成。数学学习方法是人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以及应采用的程序、方式、手段的组合。

二、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的意义

( 一) 数学课改的需要

课改至今, 感觉仍然偏重于对教的研究, 对学生学的研究较少。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所以, 数学教法改革和学法改革相结合, 以研究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 寓学法于教法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应该仍然是课改的重要内容。

( 二)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老师不可能教给学生享用一生的知识, 但可以教给他们获得知识的手段, 因此, 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而衡量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 就是看他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也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三) 数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数学是非常难学的抽象且关键的一门学科, 理工类学科的题目最后都要归结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所以学好数学, 学起理化就能如虎添翼, 左右逢源。而且面对如此多的教辅, 一个 “勤”字无法学好数学, 要结合大纲要求, 运用好的学习方法, 进行轻松有效的学习。

( 四) 中学生学习现状的需要

较多孩子从小就接受被动式的、敷衍式的学习, 到了初中可能情况更严重, 学校的作业、家长的作业、辅导老师的作业使他们忙于应付, 进行着没针对性的、机械式的、重复的、疲劳的学习, 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矫正、自我评价做的不够, 或根本没有进行, 孩子学的辛苦, 成绩没有进步或很差, 孩子难过, 家长无奈, 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培养显得非常迫切。

( 五)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 “两全一主, 七个学会”, 其中学会求知就是学会怎样学习。素质教育下的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所以对进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是立足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的内容

( 一) 培养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计划前必须进行自我分析: 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 对症下药制定计划, 顾全强弱的同时偏向弱方。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 是怎样造成的, 找到问题所在, 制定计划时可以作出相应的对策。计划制定出来, 要落实在行动上, 不能只有心动没有行动, 要有一定的自我约束, 或者请人监督, 并且要及时做好评价。

( 二) 培养学生学会预习

现在中小学课程的内容越来越深、越来越难, 预习就显得格外必要和重要。通过预习才会明白自己哪些地方不懂, 上课要重点听,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预习能增强学习信心, 听课会有一种 “大部分懂了”的感觉, 小部分弄明白后, 会觉得学习越来越容易, 越来越想学, 形成良性循环。

( 三) 培养学生学会听课和学会做笔记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会发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可能是环境的影响, 也可能是情绪不好, 因此要听好一节课, 必须克服环境和不良情绪的干扰, 用意志力迫使自己注意力集中, 中国的传统教育十分强调自我控制, 尤其强调 “收心”。笔记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的汇聚, 记笔记不仅可以加强记忆, 特别有利于复习。但是记笔记要回避如下几点: 只管记, 顾不上听; 只管记而不会用; 老师讲多少就记多少; 不重视或根本没有巩固笔记; 笔记不规范。

( 四) 培养学生学会复习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应当用不断地复习来防止遗忘, 而不要等到忘记以后再重新学习。”复习是一种重复记忆, 按照记忆规律, 每隔一定时间将知识、重新复习一遍, 就能增强记忆。而且复习一定要自己把握, 因为老师的复习是面向全体学生, 也许会有许多内容对你是浪费时间, 你自己一定要有复习计划。

做到及时复习, 做到阶段复习, 做到总复习。

还有培养学生学会及时解决错题; 培养学生学会阅读; 培养学生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培养学生找到自己最佳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四、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的具体途径

数学学习方法培养途径有: 学生在自己学习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培养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培养; 家庭配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学校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具体培养途径还可以分为: 以宣传、传授为一类的讲授类, 如通过学习方法课程、专题讲座; 以学生教育学生为一类的交流类, 如经验介绍、宣传; 以帮助、支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一类的辅导类, 如学科教学渗透、针对性诊疗、个别指导、咨询; 以领会其精神为一类的领悟类, 如榜样、自学、熏陶; 以活动为特征为一类的活动类, 如学科活动、综合活动。

总之, 数学学习方法对数学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 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 对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和培养具有数学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都有重大意义。因为在教学过程中, 教和学是矛盾双方对立的统一。 “教” 是外因, “学”是内因, 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就能主动摄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培养独立自学的能力, 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小议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上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一)讲授法,但是要巧设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那么老师就可以问同学们:“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就可能会出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老师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教学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绘图法,正确处理听课与笔记的关系

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借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记录的。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课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老师的讲解、点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领会问题上。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与学生合作和交流补充、整理。最好将笔记本的每页对折一下,左边记课堂笔记,右边专留给课后整理笔记时补充。

但是其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不喜欢大篇纯文本式的板书,他们厌倦这种板书方式。其实,有些板书可以加以图式,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八年级《真菌》这一节时,其中的大型真菌――蘑菇的结构是个重点内容,我们就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蘑菇的结构,然后分别标注各个结构的名称,或者是叫学生上讲台来标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调节学生的视觉疲劳。

(三)多媒体展示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实验法,注重实验创新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来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发展和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教学方式,因为过多的验证性实验只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再现知识,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3]。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的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对老师而言,也应该有相应的创新精神。

(五)影视法,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4]

生物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经常看《人与自然》节目,其讲解以及拍摄真实,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就能不断地去了解生物,而不仅仅是在考试之前。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把好的影片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三、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年轻教师,更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才会创造新的辉煌!(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晓红.浅谈初中生物教学[J].党史博采(理论),,(08)

[2]单凌云.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书育人,(S2):38-39

[3]郑向辉.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J].南方论刊,2007(S1):80-81

[4]周新乐.初中生物教学进改设想[J].甘肃教育,(08):59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小议 篇3

关键词:预习;听课;复习;考试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融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也包括课堂学習方法,如何在历史与社会中学科把握课堂,静心学习,从而达到育人的教育目标呢?

一、为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学习也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逐步进行。首先要做好预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讲,每节新课都要求预习,预习基本课程,预习要达到的课程目标。预习的方法可以自行,也可以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抽查预习情况。预习的思路是要求学生带问题找到答案,明确疑点、难点和重点。其次就是对学习的主题进行资源准备,一是广泛猎取内容,拓宽知识面。再次是沿着教材,深挖主题资源,起到强化主题、深化含义的目的。

二、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和社会学科尚未作为重点考试学科,客观上不被教师、学生重视,但其辅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此背景下必须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按照教师的课程安排,完成整个教学程序,不要以为教师的讲解没有效果,或者对教师的讲解方式进行质疑,对学生来讲,按部就班听好课,是第一要素。其次是积极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角色,更要重视师生互动,更在于学生动起来,那就是要思考、要行动、要提出问题,提出不同见解。

三、注意课后复习和总结

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那就是复习,历史与社会知识比较繁杂,遗忘也是常见的,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复习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比如看笔记,与同学互相提问等,总之,要在第一时间再次复习本节内容。二是重视阶段复习。阶段复习可以解决各部分知识与之间的联系,对于历史社会来讲也就是从全局来对历史事件、概念、原理进行梳理,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四、培养整理课外知识的习惯

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历史社会知识更是既久远,又更新,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时事、现实社会问题分析、归纳。要培养学生关注当前历史社会现象,总结社会结论的习惯。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书籍、网站,指导学生收集信息,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外内容,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英语语法学习方法小议 篇4

1.培养学生的信心和毅力。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采用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方法, 多给学生以满足感和成就感, 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信心, 才能学有所成。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使他们在自主活动中学到语法, 通过不断的英语活动, 既能提高他们的英语知识, 又能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 就能在不经意间学好英语, 掌握语法。可以安排学生每天看一段英语视频, 听听英语新闻或歌曲, 讲讲英语故事, 读一些英文报纸和杂志,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轻轻松松地学好语法。

二、学习方法

1.归纳总结法。

英语语法纷繁复杂, 千头万绪, 我们可以就语法项目划分专题, 归纳总结, 单个突破。在教形容词和副词的等级比较这一语法项目时, 可以对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的构成方法总结如下:

(1) 直接加er/est:small——smaller——smallest.

(2) 以“e”结尾的, 加r/st:late———later———latest.

(3) 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将“y”改成“i”加er/est:early——earlier———earliest.

(4) 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 加er/est的, big———bigger——biggest.

(5) 部分双音节词, 加more/most:slowly———more slowly——most slowly.

(6) 多音节的形容词或副词改成比较等级后加more/most:expensive———moreexpensive———most expensive.

(7) 不少以词缀开头或结尾的, 要加more/most:careful———more careful———most careful.

(8) 部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有特殊变化:often———more often———most often, tired———more tired———most tired.

(9) 个别形容词和副词无比较等级:right, wrong.

(10) 不规则变化:

good/well———better———best.

bad/ill/badly———worse———worst

much/many———more———most

little———less———least

2.举例法。

通过举例子, 让学生能亲眼看到, 从而学习语法知识, 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在学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项目时, 要使学生明白何时该用关联词that而不用which, 可以概括举例如下。

(1) 当先行词为不定代词时。

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can do for you?

(2) 当先行词前面有序数词时。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come to China.

(3) 当先行词前面有最高级时。

I worked out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that I had seen. (4) 当先行词既含人又含物时。

The writer and his novel that you have just talked about are really well-known.

(5) 当先行词前面有the only/the very/the same时。

It is the very book that I am looking for.

(6) 当先行词由every/any/all/some/no/little/few/much等修饰时。

I have done all that he told usto do.

He has no books that I need.

(7) 整个句中前面已有which/who时。

Who is the person that is reading a newspaper?

(8) 当先行词是主句的表语或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做表语时。

China is no longer the country that it used to be.

3.比较法。

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 不少情况下我们会遇到一些类似的知识, 通过比较, 学生能更自如地掌握相关的语法项目。比如, 在学习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这一项目时, 可以和宾语从句进行比较, 实际上绝大多数间接引语就是宾语从句。

Tom said, “I am form America.”

Tom said he was form America.

4.联想法。

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积极思维, 举一反三, 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这种联想方法对他们的学习一定会大有帮助。

从“花时间”联想到“花钱”的用法。

Spend some time on sth.

Spend some time in doing sth.

Spend some money on sth.

Spend some money in buying sth.

5.练习巩固法。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 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学习现在完成时这一语法时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同义句转换

(1) I bought the car two years ago.

I________the car for two years.

(2) He borrowed the book two weeks ago.

He__________the book for two weeks.

(3) He died a long time ago.

He_______________for long.

新时期下提高师德方法小议 篇5

汉台中学邓丽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关键是思想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教师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式,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中国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师德论坛九日上午在此间人民大会堂开幕。论坛的主要议题是新时期师德素质要求和师德规范、师德建设的制度创新、师德建设的社会环境。

但是如何提高师德水平,规范师德的要求,建设长效机制并长久地把它落到实处就是一个难题了。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测评很好办,分数就在那儿,很具体,对于教师的晋级、提升都有直接关系。师德第一是不好量化;第二,对教师有许多笼统、抽象的道德要求,但缺乏具体清晰、可以操作的行为准则和细则。由于没有严格细密的便于操作的规则,对师德失范现象的定性、追究、惩处也往往因无足够的依据而不了了之。无法建设师德评价的长效机制,就无法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要求的。

那怎么样评价一个教师师德的好坏?把对师德的评价工作落落到实处?如何?建设师德评价的长效机制呢?笔者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定义规范新时期师德的具体内容。

汶川地震时期范跑跑的言行引发了全国人民对师德的关注,勉县关于高考 1

时若地震教师不得先于学生跑出教室的规定引发了人们的争议。教师在工作期间是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群?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普通社会道德有什么关系?经过社会的广泛讨论,人们得出趋于一致的观点:教师既是普通人群,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要求与渴望,但教师更是特殊群体,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是否健康成长。

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高于普通道德。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遵守法律及社会公共道德的人。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其次师德要求应该遵循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未成年人心心健康要求,自觉落实落实“教师忌语”、“教师忌事”及《严禁体罚学生的十项规定》等规定。

第三,教师必须有发自内心的职业的崇高感责任感。他绝不应该仅仅被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要求着去应付工作,而是应该意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殊要求、教育对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做学生的教育工作。唯有如此,教育因教师的主动状态才能绽放出更多的光彩,教育工作因充满教师的爱才能深入学生内心,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要从制度上面、政策上面加以调节,使教师更有光荣感和使命感。当对师德从法律、职业道德、使命等方面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义,教师和社会对师德的具体要求就更为明了。建设师德的长效机制也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了。

二、严把教师资格证办理关和定期审查关。

目前教师资格证的办理主要侧重于对知识和教育能力的考察。而对于师德

这一点却因不易考察而被忽略。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资格审查最重要的一关。审查方式一旦出现漏洞,就可能使得个别完全无从事教育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人甚至道德品德低劣有犯罪前科的人混迹于教育行业成为可能,其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损害了教师的整体形象。

可以通过做好以下三点来严把教师资格证审批关:第一过滤掉在法律道德上有过不良记录的人;第二可以确定专人对每一个初次申请教师资格的人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品德调查,并建立审批责任追踪制度,即谁审批谁负责的制度,这样就会使得品德调查尽可能的深入客观;第三、建立教师资格证定期复检制度。既复检能力更重在复检师德,有学生家长社会的不良评价记录者就要谨慎对待。

三、在学校管理中加强师德管理,把师德行风建设作为兴校之本,把“爱教育、爱学生、学学校”“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作为师德教育的主旨。

可以具体施行为:首先建立个人师德档案,将教师从业时可能涉及到的细节量化,制定师德评价表,请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综合评议,记入每一学年的师德档案,作为教师晋级评优的依据。

其次每年年终或教师节时,可以专门奖励那些在师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以形成积极的舆论环境,鼓励更多的教师不仅追求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上的名师,更追求师德上的名师。

第三在奖优的同时,也要令在师德方面有劣迹的人限期改正,不得再有败坏教师形象、不切合师德要求的事情发生,否则可以使其离开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同时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四围绕师德行风建设开展主题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先进模范事迹,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专题大讨论和师德反思活动,聘请行风监督员,召开征求意见恳谈会,评选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教师和学生悄悄谈话等活动促进师德建设。

四、在师德方面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帮助解决教师的个人困难,从心灵深处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增进职业的自豪感和自律性。

一味的严格管理只能要求教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这仅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底线。不能完全激发教师内心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要真正要激发起教师从来的热情,必须从人文关怀着手。

而教师在工作中受到的约束多,学生家长社会期望值高,工作压力大,长久的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做好学生的工作往往需要发自内心的关爱和长久的细致耐心,这就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多关心教师,关心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如子女上学等个人问题,平等尊重和谐地相处,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地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舒心地工作,尽全力主动地工作。

五、提高教师待遇,提供学习机会,注意引导社会舆论对教师的工作的重要性认可赞赏,使教师成为一个人人尊敬、人人向往的职业,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形成竞争环境,选择最优秀的人才,也增强教师个人珍惜职位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与品德。

小议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篇6

一、明确合作目的

团结协作的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现在的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缺乏这样的精神。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你讲我也讲,你思我也思,瞅着别的组,生怕本组落后,积极为本组争光。不自觉中小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完善解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会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体会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使问题更加顺利地得以解决。

比如在教学完“正方体和长方体”这一单元时,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这时小组长开始发挥自己的组织才能:先明确必要的分工,如推选出记录员、联络员、总结人等,随后带领着自己的组员开始自主性学习。而其他的组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和调控,记录员不时地记着。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难不住——联络员可以去请教老师,老师巡回也会及时洞察,过来参与。也可请求其他小组帮忙。并以最快的时间进行“传达”,使本组同学得到启示,逾过难关。……经过汇报交流,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

活跃的氛围和异彩纷呈的方法,使同学们得到了更多的自信,更开放的思维,从而也大大促进了合作学习。

二、创设合作氛围

1、转变观念,迎接合作。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是对学生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

2、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4-6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3、不断丰富,激发合作。合作学习不但在数学课堂中实施,还可在其他活动中开展,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同做一件好事,每周变换一次日记,每周搞一次小组娱乐活动,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三、把握合作时机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数学有些操作内容依靠学生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或无法很好地完成的,这时就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调查班上部分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要进行归纳与统计时,需要小组的力量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因此,教师应多设计这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效率。

2、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比如: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苹果,盒里放了10个,盒外有6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6个苹果,小兔说:我买9个,小鸡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退位减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感觉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通过集体的智慧得到了许多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再一次感觉合作的力量。

3、意见不一需要讨论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而应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让意见不一的双方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比如:在《轴对称图形》的做一做里有一题,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图:

当出现这个图形时,学生有的说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说不是,大家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这时老师就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结果独特的见解层出不穷,学生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是一快乐的学习。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小议 篇7

一、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结构, 重组高中、初中地理知识

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 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八股”。而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结构则是进行知识重组的基础。复习时, 教师应让学生先了解其组成要素, 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初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 最后应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

二、学会空间定位是复习区域地理的前提

在平时的复习中, 学生要重视良好读图习惯的养成, 要经常读图, 做填图、绘图练习, 努力做到“心中有地图”。例如, 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 首先要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概况、相对位置及所处范围的经纬度。而在阅读区域地图时, 要重视所给经纬度数值的分析, 这也是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手段。同时, 还要特别重视一些特殊经纬度的记忆。其次, 应熟悉世界地理中每个大区域的海陆轮廓 (包括海岸线、海湾、海峡、岛屿的形状等) 、地形分布 (特别是高大山脉) 、重要国家的国界线等特征。它们也是判断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为此, 学生可在草稿纸上画一画, 然后再对照地图看一看。最后, 要掌握几个重点国家的轮廓、地形、气候、河流、工农业生产、交通、城市及人口分布等信息, 特别是要掌握其具有特色的事物。

三、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步骤

1.先定位。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 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2找特征。要找出该区域重要的自然、人文等区域特征。3.析原因。一般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其区域特征的形成和分布原因。4.看影响。学会评价该区域地理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5.想对策。主要学会分析如何根据本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因素, 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

四、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 使用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 运用此法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 找出其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则可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 日本和英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的比较;60°N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比较;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西海岸气候的差异性和成因的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工业区以及中国东北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等。

历史教学方法之小议 篇8

一、工夫要下在备课上

改进历史教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率如何, 课前备课非常重要。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是多方面的, 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备学生, 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二备目标, 即明确教学目标;三备教材, 即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备教法, 即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课型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 了解学生该学什么, 才能弄清楚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增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 全面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发挥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调动全体学生的内部动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 才能体现课改的价值。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安排学生自己设计一堂历史课, 选择与历史教学进度相关的主题, 由学生自由组合与完成。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选题, 并知道学生广泛阅读、查找、收集、摘抄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一改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法。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拟订教学计划, 编排设计与课题相关的板块 (黑板或电脑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采用全体学生参与或个别学生重点主持的方式, 通过阐述、设问、分析、归纳、总结等, 让全体学生对此课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后在教师的指点下, 学生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得失, 并撰写相关的小论文。学生始终参与其中, 或探究, 或辩论。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置身其中, 看不到失败者, 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 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 师生的角色转变

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把书读懂、读透和如何搜集、研究历史资料时, 教师是教师;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未见过时, 学生提出有别于教材、有别于教师的观点时, 教师就变成了学生;学生独立自学、研究和共同探索、相互讨论时, 学生就是自己的教师。这一多维角色转变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独占课堂, 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 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根据教材内容,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重塑“历史”。如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课的重点内容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可让学生分别装扮成秦始皇和秦朝大臣, 进行模拟讨论。在讨论中, 教师不提供任何教材以外的资料及结论, 完全由学生根据教材,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辩论。结果做“大臣”的不仅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教材所述措施献给“皇帝”, 还能献出自己独有的“措施”。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想方设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供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譬如, 在讲到长城时, 就有同学提出:“长城固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显现了大一统的气派, 但它与后来闭关锁国、陶醉于泱泱大国的民族心态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呢?”凡此种种, 几乎每一个问题所引发的学生小组讨论、组际辩论都是积极的, 有时甚至是相当激烈的。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 虽然不乏幼稚, 但由此而表现的自主思维和积极性, 却不能不令人振奋。

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

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表明, 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在获得知识, 引起注意, 保持记忆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特瑞赤拉得的有关实验表明, 提高学习效率, 须充分发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种感官的全部作用, 其中尤以视觉和听觉为重。所以,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以老师为主导的直观形象地多媒体演示教学是符合历史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例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民的“伦敦保卫战”时, 我们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录像片, 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法西斯的残暴以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志。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不仅能使历史知识表象更能直观地跃入学生的脑海, 还能使学生获得明确的历史概念和清晰的记忆, 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形成完整而又全面的知识体系。

高职化学教学评价方法小议 篇9

从评价效果来看,最低层面的评价只是把分数视为评价标准; 中间层面的评价是能导向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的能力; 最高层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总结的可行性较高的有效评价方式。

1. 课堂过程表现评价

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还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1]。

在有机化学理论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想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提出一个问题时,笔者会给予及时的鼓励性评价,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在课下将此次评价及时记录下来,纳入学生评价档案。

化学学科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很强要求,实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技能去探究世界。实验中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如操作技能、观察技能、分析归纳技能等。这些技能的形成能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评价时不单要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技能的评价。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评价时不只看实验结果的好坏,而是从多个方面来给学生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自主制订进行探究的实验计划。教师及时客观的评价会激发学生进行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会掌握反应原理和物质的性质。

2. 课堂外评价

除课堂上面对面的直接评价外,笔者还采取其他的评价方式。如将评价性、鼓励性的话语写在作业本上,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着他 ( 她) ,让他( 她) 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实践证明这一做法非常成功,有些学生将老师的评语裁切下来,贴在课桌醒目位置,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除此之外,笔者注重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与他们聊一些有关学习或者学习外的话题,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与鼓励,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3. 建立学生评价档案

根据对学生的评价,建立相应的档案袋[2],就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笔记、课外阅读、作业情况、实验操作、语言表达等进行全面的记录和评价; 并及时将本学期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其中。

4. 灵活的考试评价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如在2009级煤炭深 加工专业“有机化学”的考试中,笔者采用口试加笔试的方式。先进行口试,以“有机化学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作为口试题目,口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再进行闭卷考试,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这种做法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好评,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仅能锻炼表达能力、拓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减轻了复习压力。

5. 学生互评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相处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很在乎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能得到同龄人的认可,会对他们的学习大有裨益。笔者根据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适量地采取学生互评的教学评价方式。当然学生在互评时,教师要鼓励或直接参与挖掘被评者的优点、长处,含蓄、委婉地提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并耐心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这种做法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小议阅读与英语学习 篇10

通过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 我们可以不断巩固所学单词, 还可以不断扩大我们的词汇量。我们阅读英文是把理解的单位由词扩大到句子甚至段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到的单词有了一定的语境, 不至于孤立地记忆。这样我们就会注意到单词在不同语境、不同结构中的用法。这样我们对单词的理解就会更饱满更地道。通过阅读, 学生会遇见一些出现频率高、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具有实意的词。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记住这些词的意思, 因为这些词很常见, 又有阅读文章的语境加以辅助, 所以对于学生的记忆是会有很大帮助的。这样, 边阅读, 边查找, 边记忆, 边巩固, 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使词汇的学习有本质上的突破。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坚持阅读与单词记忆相结合的方法, 词汇量不仅能迅速增长, 而且记忆准确、牢固。

二、阅读是句子学习的大舞台

一篇短文或文章, 作者为了向读者传递相关信息, 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思想、感情等, 会用到大量的句子。其中就会用到很多句型、结构;就会用到各种时态、语态、语气的句子。这为我们学习研究英语句子, 印证我们所学到的句法知识, 归纳出英语句子的各种性质特点等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素材。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停下来想一想、研究研究这些句子;从而使我们更能准确地理解文章, 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这样会使我们的阅读过程充满探究, 使阅读不再枯燥乏味。

例如:

A) The World Wide Web is a computer network that allows user to access information from millions of websites through the Internet.

B) At the moment, about 80 percent of web traffic is in English, but this percentage is going down.

C) By 2020, much web traffic could be Chinese.

这是一段关于电脑网页的短文。读完后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句子, 用了三个句子。A) 句是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a computer network that allows to access information from millions of websites through the Internet.其中a computer network是先行词that是引导词。B) 句显然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并列句, 其中用到了be+Ving的将来时态。C) 句是一个简单句, 从动词could be来看, 显然是一个虚拟语气的句子。

三、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 就必须多读书。古人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英语专家梅仁毅这样说过, “读简易读物对打好英语基础有作用, 要多读。一是数量要多, 至少要读四十本。二是要重复读, 选出十至十五本, 读三遍, 读到许多问题印在脑子中。设想一下, 别人能用一千五百到两千词写出几十本书来,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表达方式掌握住, 能够表达多少内容!”

英语学习离不开写作。写作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目前, 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 也是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普遍反映出的问题有:词汇量太少, 想用来表达某意义的词写不出来, 语意连贯不自然;语句不通顺;中式英语比比皆是等。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怎样看待写作中表现出的这些问题?追其根源, 就是学生的词汇量太少, 常用句型不熟悉、更不会运用, 缺少写作的技巧及衔接语。

小议小学数学导入方法 篇11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如:我在执教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时。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要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就要考虑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策略吗?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

生1:策略就是做题目时的方法。在古代也指谋略,是用来获得战争胜利的方法。

师:说得不错,你们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生2:在《三顾茅庐》的故事里见过,就是指计策。

生3:《孙子兵法》里讲的全是策略。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那么,在我们数学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

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徐老师就是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开门见山地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策略吗?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者用过?”学生由《三国演义》到《孙子兵法》,由《三顾茅庐》到《田忌赛马》……通过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很快被激活了,把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建立了有效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到了“策略”的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二、生活情境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我在上“百分数的认识”内容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绍兴有哪些特产?”这个问题密切联系当地的特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自己家鄉的特产,学生在举例中就举到了黄酒是绍兴的特产。黄老师马上问:“黄酒厉害吗?为什么?”学生根据商标纸上的说明,指出黄酒并不厉害,因为上面的酒精度只有16.5%。黄老师马上导入,“同学们想知道这个16.5%表示的意义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这样的导入密切地联系当地的生活实际,给百分数以丰富的背景,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深刻理解数学与现实是结合在一起的。

三、故事导入法。

通过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内容时,我就用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分西瓜“的故事引入。

四、悬念导入法。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五、实物演示导入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

六、游戏导入法。

爱好游戏,这是儿童的天性。准备一些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视频,有时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在教学“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的策略”,我播放了一段《猫和老鼠》的卡通片,学生看得很开心。这时提问:小老鼠聪明吗?聪明。你们想变得和它一样聪明吗?想。那么刚刚的影片中,小老鼠用了各种各样的好办法对付厉害的猫,这些好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策略。在生活中有很多难题,只要我们掌握了好的方法,也就是好的策略,就可以把它们解决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达到了快乐数学的境界。

七、谈话导入法。

某些知识点,学生可能已接触过却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于这些可采取师生谈话来导入。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可这样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要用钱啊﹖请个别学生回答 待时机成熟便立即揭题:钱的用处真是大啊。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随即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八、类比迁移导入法。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九、借助媒体导入法。

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十、实践操作导入法。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认识等腰三角形”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几种不同三角形的每条边,并做好记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小议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篇12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必须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我们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知识的传授给予了过多的关注,但很少关注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当下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已经刻不容缓。信息技术生活化,实践化就是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来源于生活,并能指导和改善生活。让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借助生活经验学习,并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尽量采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例,以增强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和动手解决实践问题的冲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实践化就是让学生要能运用所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感受信息技术的无所不在。综合以上,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生活化,实践化之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是“花架子”,没有目的性,时效性。一个实效的情境创设要对学生起着诱导激励的作用。情境的创设要能将学生鲜活的实践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链接起来。因此,恰当、生动的情境创设,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将信息带入熟悉的生活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Flash—移动的小球》这一动作补间动画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演示小球在地板上跳动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小球跳动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学生思考在Flash时间轴上怎么样创建关键帧?应该创建几个关键帧?小球的位置怎么摆放?学生联想到课前的实验,马上可以意识到教师提出的问题怎么样来解决。这样通过实例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一步步引导,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在学习《贺卡制作》一课时,我采取让学生观看已经制作完成好的各种主题的贺卡,比如:母亲节,父亲节贺卡;新年贺卡;圣诞节贺卡……再引导学生回想近期的节日,这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模仿,而在回想的过程中,又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涌现,自然兴趣大增,学习利用Power Point制作贺卡就容易多啦!

2 生活化,实践化之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教学如果仅停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时远远不够的,我们承担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生活化,实践化。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的设置方面,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时时在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Acdsee图片处理》时,我在课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所播放的各式各样的瑕疵照片。学生看到被拍摄的效果极差的照片,自然有想将其纠正过来的想法。然后我在课堂上将这些照片分发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从调整图片的曝光开始,然后想办法将照片中的红眼病去除,最后到几张图片的合成,这样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图片处理教学,因为有了生活化的操作任务而变得生动活泼,真切有效起来了。

3 生活化,实践化之课堂例举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它有很多专业术语。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有时会很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课堂的观察,发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专业术语可以转化为我们生活的用语,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例举生活中案例的方式将难讲的问题简单化。这样通过转化的形式,让学生形象透彻地理解术语的真实意义和操作效果。

例如在学习《信息的特点》这一课时,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实属不易。如果想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生硬地熟记知识,肯定是不切实际,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将信息与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似乎这也不算什么难题。比照起来,对于信息的传递性与共享性特点来说,我们举出奥运会主题曲为世界各国人所传唱例子,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中去感受信息的传递性与共享性,而对于传递性的特点更是可以从“copy不走样的游戏”中去深切体会。这样将实例运用于课堂,肯定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就能使学生轻松、直观地接受比较抽象的概念。

4 生活化,实践化之实践操作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已从应试考试转变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良好的教学评价生活化已日趋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我们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1]在学习完《WORD编辑制作》后,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利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电子小报参加评比的任务,作品要图文并排,最后作品要以打印好的方式,交由评审小组进行打分。学生通过先自评打分,然后互评给分,最后评审小组综合评分。评价也成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客观反馈,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是很有意义的。又比如在学习IE上网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浏览网页并下载任务要求中所需的素材,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检验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随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因此,生活化的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必然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反对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疏离,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让知识的种子深埋在学生的心灵中茁壮成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摘要:在新课改的时代要求下,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发展,从而要求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时反思全面诠释生活化,实践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实践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儒家生态伦理观下一篇:中韩经贸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