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分组方法(精选12篇)
合作学习分组方法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转变,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正确指导, 一步一个脚印地创建高效的美术课程。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 注意力容易分散, 所以, 教师必须想办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欣赏事物。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效的美术课程,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综合素质。因此, 教师应认真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对学生们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分组。
一、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的作用
要想使学生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 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实施后,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们欣赏的视野, 使学生们热爱美术课程, 而不会产生学习的逆反心理。教师科学合理地将学生们进行分组, 能够使学生互帮互助, 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二、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 根据学生的差异科学合理分组
分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科学合理地将学生进行分组, 如果分组不合理, 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受到影响, 学习成绩将会下降, 直接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以及教学质量。[1]例如, 在学习“皮影戏”的时候,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 将学生均匀地分散开, 让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在一个小组里, 使学生能够相互照应, 都能够得到进步。不能够按照优良中差的成绩分三组, 要在合作过程中, 让成绩好些的学生成为引导者, 组织各组进行实践, 学习差的学生作为辅助者, 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帮助下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根据学生合作的成绩进行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例如, 在学习“近大远小”的时候, 首先, 教师可以按照座位的布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前面的学生和后面的学生对比位置的远近, 而其他组员换位观察他们在自己视野中的大小变换。学生们进行实践之后, 记录好自己观察的结果, 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与鼓励, 使学生体会到有些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可以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找到学习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大家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举行的各项活动, 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3. 通过学生竞赛的方式进行展示
合作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注意遵守课堂纪律, 使学生不仅仅在学习方面能够进步, 更在其他的行为方面与表达方面得到锻炼。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理念, 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 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同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在竞争的过程中, 有效地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提高学生注意力,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使学生在美术课程上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进行合理分组, 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 在合作过程中使学生会认识到人多力量大, 能够吸取别身上的经验和教训,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总而言之, 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 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能使学生学会相互帮助,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感受到欣赏到美术作品带来的美感,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 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使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晶.小学美术课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06) .
[2]李璐.云南省农村小学美术课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以武定县田心小学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 (S1) .
合作学习分组方法 篇2
在以往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用就近分组、就近合作的原则,或是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人一组,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一,这样分组,随意性太强,学生会找和自己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学习交流,对自己的语言发展帮助不大;第二,这样分组,造成各个小组间层次差异较大,好学生和好学生一组,中等生和中等生一组,学习较弱的学生自然被“暴露”在一边,无人问津。长此以往,班内的学习差距越拉越大。
基于以上原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是这样分组的:现在以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一班为研究对象,本班共有学生34人,分成8个小组,其中有6组是4人,有2组是5人。第一步,选组长。我把班内英语学习成绩最好的8个学生任命为各组的组长;第二步,组长挑选组员。从第一组开始,组长依次挑选一名组员,第一轮完成后,再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直到全班学生被全部挑选完毕为止。但要注意,经过1个月的学习后,要重新分组。这样分组的优势是:基本符合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避免了好同学“扎堆”,学习较弱的学生被冷落在一旁的局面。对于全班学生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增加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因为,在这样分组之前,可能很多学生的交流面总是集中在他周围的几个人身上,而现在他要面对的同学可能是他以前从未面对的。对于组中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增加了更多的向好学生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二:合作学习,教师组织是关键
试论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 篇3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01-02
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对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从“界定、涵义、功能与目的”四方面,试进行初步论述。
一、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界定
所谓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就是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间零差距,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亦即“组间水平相近,组内成员虽各有差异,但却有互补作用”的原则。
1.合作小组与异质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和异质分组联系在一起,这正如华生(S.B.Watson)和马歇尔(J.E.Marshall)所指出的那样,异质分组如此被合作学习普遍接受,以至于它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必须注意,合作小组的设置,不能乱点兵,随意组合,导致个别组热闹、无数组冷场。由于合作学习小组有一个效性的潜在障碍,就是合作小组异质的不充分性。因此,异质分组确定组内成员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性别、能力水平、个性气质特长、发展方向、性格与家庭背景等因素。异质合作小组可集合更多宝贵、多样化的经验,促进学生更多接触与自己不同的人和观点,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多元化的生活。采取异质合作小组,最能形成合作学习气氛。
2.合作小组异质连带产生组间同质
教育专家盛群立教授指出:“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
3.合作小组的异质性与同质性
“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小组成员具有异质性,也就是说组内成员的搭配,既能更好地发挥每位小组成员的作用,又能使组内成员间相互学习。“组间同质”是指各个合作小组之间具有同质性,这样才能使合作小组每个成员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继而增强他们争取成功的自信心。
二、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涵义
构建优质高效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效合作小组应是较长期的,且具有稳定的成员。现就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的涵义进行剖析。
1.合作小组分组原则涵义之一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就是指每个小组之间的学生综合学习质量力求相对搭配均衡,各组综合平均质量量化应大致相同,也就是组与组间的力量都要均衡配置,各个合作小组总体水平要比较接近,保持基本一致,每个合作小组在构成上都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并且每一个合作小组内的学生质量是分层次的,这利于各自发挥,优势互补。否则,就会出现整体素质高的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热烈,而整体素质低的小组连交流讨论都开展不起来的情况。从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一般应采用“异质分组”。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佳的团队学习成效。要创设一种符合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的异同质学习共同体,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组内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
2.合作小组分组原则涵义之二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指对不同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基础)、性别和不同个性特长、性格特点、智力特征、思维活跃程度、兴趣爱好倾向、交往技能、行为习惯、气质、意志品质等差异的学生,并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家庭经济水平、心理素质和家庭背景,按照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科学合理地搭配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整体最优化组合,保证每个合作小组都有优、中、困三个层次的学生,尽量使组际间学生在“学业成绩、男女生比例、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形成一个“小组力量均衡、优势互补互助、整体协调和谐”的异同质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异同质的学习共同体中,有的成员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成员观察能力强,有的成员思维比较深刻。由于各合作小组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因此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力量,即“1+1>2”的效果,同时使组内生生互相依存、相互促进、互动增值与互补功效,还有助于缩小组际间的差别与组际间的竞争,保证组际间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也有助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3.合作小组分组原则涵义之三
即“同组异质”与“异组同质”,这实际上就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同组异质”是指“组内异质”,也就是“把能力相异、性别相异的学习者编在一个组内”。这些学习者能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所谓“异组同质”,就是“组间同质”,也就是不同小组之间综合能力相似,这有利于不同小组之间开展平等的竞争,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功能
即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原则之功能。科学合理地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原则进行合作小组分组,是有效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与基础,它既有助于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具有“异质性(差异性)、互补性与互助性”,提升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意识,又有助于保证班级内合作学习小组之间是同质的,促使组内成员与组际间优势互补、高效合作,使组内每个成员有更多机会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还有助于全班组际间进行适度公平竞争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确保组内组际竞争合作的公平性,使每位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乐意积极主动学习,使合作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组内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与组际间的交流互动、促使不同特质学生在同组内进行不同观点、不同思维方式的讨论交流,有助于给组内成员创设充分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合作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助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组内相互交流、组际竞争、共同发展”的氛围,还有助于通过组际竞争促进组内成员合作交流,最大限度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益。
四、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目的
合作学习分组方法 篇4
1 科学合理的分组合作
分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组合学生, 对学习小组的分组, 直接关系着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 也影响到整个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先将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分为优、中、较差三个组, 再通过民主方式, 按学生意愿合理搭配分组, 确保每组中都包括优、中、较差三个程度的学生, 便于相互帮助、互相学习。然后根据分好的小组, 教师可按小组成员各自的特长与优势指导小组合作, 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与探讨的过程中, 充分展示自我, 了解每个小组成员的意愿, 优化小组的具体分工, 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创造基础条件。在小组学习中, 让绘画及手工制作基础好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来带动整个小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并定期轮换小组长, 充分调动起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提高学习效率。
2 精心选题, 适时点拨
精心选题是提高分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基础保障, 因为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美术课程的客观原因等, 并不是所有美术课程都可通过合作学习而取得显著成效,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精心选题, 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如《会动的剪影》这一课就可通过合作学习而取得显著成效, 我将合作学习环节置于本课教学过程中, 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成八个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再研究讨论按各自的特长具体分工, 比如有剪头和躯干的、有剪手臂的、还有剪腿的、共同合作缝合手臂和腿以及安装木棍的等等, 同时把握好合作时机, 让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 感到合作学习的意义, 自愿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另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将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的同时, 应适当加以点拨与指导, 比如在共同合作缝合手臂和腿时, 关键点教师要适时点拨, 重点强调缝线要松紧适度, 这样所制作的剪影才能活动自如;要想在小学美术课堂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就应担任好小组合作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课程设计下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而教师应做好宏观调控, 随时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效进行巡查, 适时鼓励与引导,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困难, 为学生指点正确的学习方向,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综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3 合理设置小组竞赛
合理设置小组竞赛, 可以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是建立小组之间评比激励机制的重要途径。而通过小组评比激励机制, 可以使学生在课堂纪律、内容安排、语言表达、形象体现、色彩表现、构图设计等各方面, 都能有所进步。提高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 通过有效的讨论与建议, 将各自的意见表达出来, 为小组合作制作处处统一优化的学习方案献计献策, 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要坚决杜绝个人主义, 避免评比时忽略团体。如在《鱼儿游游》这一课程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并参与到设置好的小组竞争中来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或剪贴等方式, 将制作出的各类鱼粘贴在预先布置好的海底世界, 然后各小组之间将自己的海底世界展现出来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看哪一组的成果最丰富绚丽。通过这样的竞赛, 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团结, 充分发挥他们的团队精神, 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充满乐趣, 并提高学习有效性。
4 综合评价, 实现成果共享
分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 重在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合作学习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获取小组成员的共同成果, 而综合性评价, 是让学生对其阶段内的学习成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合理反思与思考, 对自身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的不足进行改进, 并通过与其他小组之间的竞争, 懂得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综合提高小组以及小组各成员的学习效率。所以说, 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各小组的评价, 应在由针对性与全面性的基础上, 更具有鼓励性与指导性,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对小组的集体评价,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的相互促进、互帮互学, 让学生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实现学习成果共享, 认识到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与意义。如在《元宵节里挂彩灯》教学中, 给各小组分别分发一个彩灯模型, 让各小组对手中的彩灯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通过设置的一系列“闯关”游戏, 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观察、触摸、拆卸以及亲手制作等, 对彩灯的制作方法进行有效性探究, 对撕、贴及画等材料的具体应用有一个整体把握, 教学问题都得以解决。然后学生可以在小组活动与学习中, 通过实际动手制作与游戏参与及综合评述等, 得到审美体验, 并共享学习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科学的分组合作式学习方法, 在精心的选题与适时的点拨指导等教学安排下, 实现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在充分调动起美术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 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参与意识, 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与竞争意识, 实现美术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秋菊.合作学习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z2) .[1]郭秋菊.合作学习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z2) .
[2]袁满娥.小学美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J].教育界, 2010 (7) .[2]袁满娥.小学美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J].教育界, 2010 (7) .
[3]王海军.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J].时代教育, 2010 (3) .[3]王海军.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J].时代教育, 2010 (3) .
[4]郑拥军.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 2010 (1) .[4]郑拥军.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 2010 (1) .
合作学习分组方法 篇5
论文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组织有效 分组合作学习
论文摘要: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能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有几大要素:积极互赖,明确个人任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小组自评,混合编组等。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过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体验,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有以下要素
(一)积极互赖。积极互赖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每一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同舟共济的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互赖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入手:首先,建立积极互赖的学习目标。在这种合作性目标中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组内无竞争压力,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其次,强调积极互赖,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合作。最后,做到学习资源共享。
(二)小组长牵头,明确个人任务。个人任务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参与情况。为了让所有成员参加活动,小组长必须进行有效的分工,明确组内成员的个人任务。
(三)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小组成员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小组共同的任务才能顺利地完成。
(四)小组自评。自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表述出来,在不同小组之间交流,为以后小组活动提供参考,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五)混合编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取长补短,利于分工协作。混合编组时要考虑几个因素:学生成绩均匀搭配;学生能力高低搭配;性别搭配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
(一)选好合作学习的切入点,确立合作的学习目标
笔者提出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来学习与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顺利地完成了分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共同讨论知识重难点,教师在选择好有效合作切入点后,不进行详细的讲解,细致的分析,然后放手大胆让学生合作探索、讨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越复杂,更使他们感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讨论创作主题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组长要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是合作的前提
当小组确定了合作目标以后,为了完成目标,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的作用,组长要进行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每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能使枪的用枪,会耍刀的耍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讨论确定了学习要点之后,这时,每组都进行了详细分工。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分工是合作学习发展的必然,分工协作又是保证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
(三)让学生学会表述和倾听,培养交往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不仅能胸有成竹、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要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见解中有益的东西,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讲话。在合作交往中一边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工作,一边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其他成员达成共识来完成任务。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同时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之处就在于互助和支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大家及时提意见和商量解决办法。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和支持比老师的提示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和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攻克知识难点不仅凝聚了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而且体现了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评价出的小组成绩可以作为评价小组成员的依据
教师在评价小组学习效果的时候,得出的成绩应该是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并且不分高低,都应该是一样的,这样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教师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合作愉快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获益,进而从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乐趣,提高合作学习的意愿。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自由、愉快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自我,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才会自由绽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运用、实践小学数学知识的科学方法;不仅要注重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学会学习而不是复制。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体验,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教学重任。
【参考文献】
[1]王,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02).
[2]刘云.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教育展望》.2005,(04).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第10期.
分组合作教学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分组合作 ; 含义 ; 应用 ;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14-01
新课改以来,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学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逐渐转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上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有所改变。英语新教材的推出更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兴趣的需要,它更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学生有兴趣才能得以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新的教学模式———分组合作教学就被提了出来。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分组合作学习是合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它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方式。在目前许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方式更多的只是对问题的回答,它被看作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而没有被理解为学生的存在方式。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小组中的一员,要与学生保持着双向交流,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間的交流,它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有效性,赋予了英语这门学科语言的真正本质。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
1.分组的策略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学生的层次 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包含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这样能够保证先进生和后进生都可以从合作学习中受益。
(2)学生的能力 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
(3)学生的性别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认知、风格、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小组合作中混合男女生可以丰富小组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
2.各组成员的任务
(1)小组长:是小组的负责人,按教师的要求合理安排本组的讨论和学习活动,检查学习的情况,及时向老师反映本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帮助后进生学习。老师对小组长高度信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其组织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
(2)后进生:在小组的帮助下,学习劲头比以前要好些。同时,由于得到老师的鼓励,逐步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形成了良性循环。
(3)小组:它是合作学习的小团体。整个小组将帮助组里的后进生,带领整个小组与其他组进行竞赛,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问题、解决疑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教师的角色
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出现两方面的失误: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要么控制过多,使合作学习难以顺利进行;要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控制过少,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监督和介入要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掌握进行合作学习的技巧,找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对课堂进行全面的组织,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合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分组
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合上要注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一般一个月进行重新编组,以便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广。
2.明确合作任务
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合作,避免随意性和流于形式。
3.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注意多角度评价,如合作态度、参与率等;将评价的重心落在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上,及时评价小组学习,使每一位组员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4.明确教师角色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要充当管理者、引导者和活动的参与者,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去,在小组间进行巡视,密切注意学生的活动状态,对小组合作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合作任务。要避免把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作为教师的课间休息时间。
5.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合作学习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师要注意引导那些性格内向或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参与活动,避免成绩好的同学作小组的全权代表而学困生成了听众的现象。
6.引导学生互相信任、团结互助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包容,避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互相埋怨。要使他们认识到: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比我好的,我能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比我差的,我帮助他,内心是多么喜悦;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学生只要建立了这种意识,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使学生学会观察、倾听、发现、尊重、欣赏、共享、助人、交流和交往,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体验。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合作,发挥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学会合作,并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对话中获得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董奇.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与评价 篇7
一、精心分组, 使“同伴互学”落到实处
1. 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平均分组。以一组4人为例, 需选取1 个尖子生、2个中等生和1 个学困生, 这样才能使全班的各个小组知识水平趋于平衡, 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相互竞争。同时, 学困生也可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学会学习。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自由搭配。
初中孩子半大不小, 看待事物还不能很客观, 对某些喜爱和不喜爱的人和事表现得特别情绪化。显然, 我们不能硬是让关系不和的两人同在一组。为了避免矛盾, 需把全班学生按知识水平划分成四个批次, 并张榜公布一段时间, 规定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从这四个等级中各选一个自由组合, 不能同级组合。如此, 不仅能使班主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小组的成员也会更加友爱团结。
3. 分配任务, 各司其职。
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 如副组长、纪律管理员、记录员等。不定期地互换角色, 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4. 合理调整各组成员。
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各组的情况, 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调整。如一个小组成员进步巨大而另一个小组总是碌碌无为, 则要适当调整, 使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 便于开展学习竞争活动。
二、评价多样化, 让“评价励学”成为学习的动力
1. 每周表格总体评价法。
我校每周例行汇总各个小组“当堂提问”、“当堂训练”及“课后作业”的总分, 每月底表彰前三名的小组。班干部从“当堂提问”、“当堂训练”及“课后作业”三个方面对每个小组每天的表现进行记录, 一周后汇总为表1, 得出本周竞争结果。当平时的竞争转化为数据呈现在学生眼前时, 做得好的小组立即感到满足, 做得不好的也憋着口气, 暗暗想着下周我们组要力争上游!表格一目了然, 可以反映出每个小组在每个环节的表现情况, 他们也可根据这些信息, 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附表1)
2. 每月小组特殊荣誉评价法。
同一种评价方式在用久了之后, 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或懈怠的情绪。为此, 在每周竞争评价的基础上, 每月都要给部分小组一些特殊的荣誉, 以此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如“最优秀小组”、“最上进小组”、“最勤劳小组”、“最积极小组”、“最团结小组”和“最守纪小组”, 等等。这些特殊的荣誉从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给予学生评价, 可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3. 师徒结对竞争评价法。
为避免小组合作沦为尖子生的合作, 也为了使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提倡组内两两自由结成“师徒”, 让师傅在课堂和课后都给徒弟一些辅导和帮助。每节课后, 班长都会根据这些徒弟的表现给前五名的发一颗“爱心”, 当徒弟收集到五颗“爱心”后, 可换取一颗“五角星”贴在师徒名字的后面。当看到墙上那些表示自己成绩的“星星”时, 学生心里将会产生无限的满足感。
4. 小组考试成绩总分排名评价法。
考试成绩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 那成绩的排名自然是4个人的事, 把4个人捆绑起来评价, 那么落下任何一个人对于整组来说无疑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所以学生平时都会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5. 阶段性奖罚。
竞争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带来的是进步, 但对于初中生而言, 它更多的是一种游戏, 游戏好不好玩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为了使游戏更加好玩刺激, 就得给它加一些筹码, 比如奖品和惩罚。在期中和期末这段时间可进行一次大的总体评价, 前三名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些奖品, 后两名的小组则要各自准备一个节目表演给全班同学欣赏, 等等。每周竞赛排名出来后, 学生还可依据排名得到一些个人操行量化分, 并且还能获得按排名挑选座位的机会。如果想抢占好的位置, 那么就得努力表现了。
合作学习分组方法 篇8
一、合理、科学的分组是数学合作学习的基础
为力改传统教学的弊端,弘扬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前,一定要慎重分组,决不能简单地把几个学生就近拼在一起。小组成员的搭配要做到科学、合理。每一小组可安排4~6人,分别设置小组长、记录员及评价员各一名,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及性别等因素,保证小组内部成员能互补互助,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此外,组与组之间应尽量保持相对平衡,创建欢乐融洽的竞争氛围,使得合作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张扬自我的平台。
二、 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数学合作学习的重点
我们提倡分组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那么,哪些数学问题更适合于合作学习呢?
1.开放性的解决方法、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开放性问题,其答案不唯一,解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由于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所得的结论自然也存在差别。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一个了解别人的机会,一个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将开放性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会使每位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课本中的重、难点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2.规律性比较强 、 适用范围比较广的数学内容。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如何归纳得到平方差公式”则是教学的难点。根据学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四道题目作为引入:
(1)(100+2)(100-2)= (2)(A+3)(A-3)=
(3)(1+3x)(1-3x)= (4)(A+B)(A-B)=
学生自己求出答案后,教师再启发:请大家观察,这四道题目存在什么共性?相应的结果又体现怎样的规律?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同时自己也深入到每一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随后请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得出平方差公式。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作组与组之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和交流互动的效能。可见,欲展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个人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前提,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只有部分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直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结果的现象。因此,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平衡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
3.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
我校杨林老师示范的“勾股定理”公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并没有直接给出定理内容,而是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如果设AC=A,BC=B,AB=C,那么分别以A,B,C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学生独立思考后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之后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另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的结论,然后再明确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关系:c2=a2+b2”。
勾股定理图形
这样的设计将问题难度分解,同时为学生解决问题设置好梯度,步步深入、层层相扣,让学生在思考与合作中更加明确了定理的意义,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是数学合作学习的关键
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更多的是一种教学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在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起着组织指导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协作者,扮演着参与、研讨、分享的角色。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
在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数学合作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的意识与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数学合作学习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一是学会中心发言,要求语言流畅、清楚,能说服其他组的同学。二是学会倾听。要听清他人发言中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的疑惑处别人的解释。三是学会质疑、反驳。对别人的发言不能是听而不思或一味盲从,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学会运用知识与经验作有理有据的反驳。四是学会更正和补充。
四、及时、中肯的评价是数学合作学习的助推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应的奖励。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一个目标、一种境界。
合作学习分组方法 篇9
课堂分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无论是单词教学、句型操练、课文教学, 还是习题讲评、作文, 甚至包括每一堂英语课都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来实现。比如, 颜色单词的教学, 先叫每个学生准备七八张小纸条, 以及他们平时喜欢的五颜六色的小玩具。上课时, 先用课件展示各种颜色的物体, 并把相应颜色的英语单词写在实物旁边。一边展示, 一边讲解, 并教读有关颜色的单词。在讲解的过程中, 运用以下句型:“This is an apple, It’s red.”“That’s a banana, It’s yellow.”“These are cows, they are white and black.”“Those are flowers, they are red, purple and pink.”然后, 还可以用学生的衣服来进行练习, 如:“His jacket is brown.”“Her coat is orange.”等等。最后,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运用以上句型, 借助周围的小玩具、学习用具, 同学的衣物等来操练。同时, 把每句涉及到颜色的单词, 写在小纸条上, 并放在物体的旁边。如果遇到不能拼写和拼读的单词, 小组内同学之间就可以马上相互帮助, 写出来, 读出来。在此小组合作操练中, 学生既动手, 又动口, 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新单词的拼写, 而且还能灵活运用。学生感觉轻松不压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 更是为了运用英语语言来相互交流, 表达思想。课堂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课堂成为“思维场”, 同学间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让课堂产生教学突破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 发挥多重功能, 才能适应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对教师自身来讲, 必须具备自我更新功能;对课堂和学生来讲, 必须具备组织协调功能、创新设计功能、激励引导功能;就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来讲, 必须具备探索分析功能。
1 自我更新功能
首先是观念更新。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的事物,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 就如同把土地还给农民一样。树立新的学生观, 坚持以学生为本, 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新的教师观,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把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 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负责组织、帮助和监控。
其次是知识更新。要明确认识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 所以英语教师既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 精通专业人文知识, 又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 才能跟上学科的发展。课堂分组合作学习还涉及到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设计学、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 才能在教学中纵横捭阖, 游刃有余。
2 组织协调功能
要搞好课堂分组合作学习, 教师的组织协调功能十分重要, 它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 也是课堂分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这里的组织协调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 组成小组, 同时控制、协调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使之相互配合, 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表现在:1) 科学分组。小组人数, 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合作意愿等各方面要综合考虑。2) 合理配置角色。小组内的组员做到人人有角色, 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任务。3) 其他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要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要注意各组间实力相当, 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 这将有利于教学中对小组展开评价, 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运作中, 组与组之间的关系、组内成员的关系, 相互配合的程度、争议矛盾冲突的化解, 对干扰、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课堂纪律等问题, 教师要进行全面的了解, 沟通协调。良好的组织协调功能, 能促进组内成员向着平等、和谐的氛围发展, 形成一个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团队。
3 创新设计功能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 积极思维, 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创新设计, 应当以学生为依据, 分析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策略, 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一位专家总结出“深度自学是前提, 疑难问题是纽带, 任务合适是条件, 释疑解惑是关键。”要设计出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创新设计, 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 出现不和谐的心理状态, 指引学生去思考问题,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相互讨论、认真分析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把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参与。
比如在进行反意疑问句教学时, 并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什么是反意疑问句?”“反意疑问的类型有哪些?”而是先在课件上根据不同的人称、不同的时态设计出十个反意疑问句, 让他们观察这些句子的特点及构成, 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 发现这些句子和以前接触的句子之间的差别。这时再让他们讨论, 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 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 最后分析总结这些句子的特征。学生发现他们自己也可以总结出和书上差不多的定义, 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而且记得也牢固了。
4 激励引导功能
“学生是什么, 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 生命的火种, 精神的火种, 心灵的火种”, 激励引导是教师去点燃火种的重要方式,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动机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当今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 经常不断地批评比经常不断地表扬更易失去效果。实践证明, 鼓励比批评更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说“不”,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要怕犯错。成绩差的学生对表扬的反映积极, 对自信心差的学生, 应多给一些鼓励或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 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 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激励引导有助于学生蓬勃向上的学习态度的培养与形成,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增强自信心, 养成积极发言和积极参与的习惯, 调动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探索分析功能
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加工厂, 学生就相当于精美的原材料, 进入了加工厂, 用什么方法去加工, 不同的加工方法, 最后的产品质量与价值是迥然不同的。要办好这个加工厂, 我们就得不断探索, 要有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的精神。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 实践上的困惑, 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过程。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探索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 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总结出适合英语课堂教学,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加快加工厂设施的更新改造步伐, 跟上时代的要求, 才能让进入加工厂的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健康成材。
课堂分组合作学习拉近了学生、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小组内、小组间形成了一种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氛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功能, 课堂分组合作学习就会彰显出它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德俊.动机心里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1年修订版) .
[3]柳海民.当代教育理论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合作学习分组方法 篇10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上课时让学生从 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注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学习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初中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既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 又要安排诸如实地观察与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等活动,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亲身体验现有知识的创造经历, 进而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4.形成正确的评价 ,培养良好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 分组是至关重要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首先对全班学生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考虑男女生比例、调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分组。其次, 定期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 督察员会议, 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
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要让学生讨论学习 ,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议,以事实为据,而不是简单地在一起盲目地乱侃。因此, 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在教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先复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然后告诉学生 ,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接着我要求学生互相讨论, 各抒己见。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会加深许多。
2.学生阅读教材 ,并分组讨论。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自学。学生在互相发问的过程中,围绕主题大胆地想、听、说,使学生在学习上从视听为主变成以动手、观察、思考、讨论为主,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学生能在同一基础上互相提问、讨论、回答,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积极思维。因为教学的目的不单是要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3.各小组互相提问 ,讨论回答问题。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点, 而要普及到面。对较有难度的题,小组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完成,也可由教师引导回答,或者由其他小组帮助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以利于及时的强化、鼓励,使学生意识到,这完全是自我才能的展示,进而增强学习、探究的信念。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合作学习 篇11
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1. 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他们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讨论前,小组每个成员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再由组长安排,每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集体讨论,最后再把讨论后的意见记录下来。
2.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新课程的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在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这就是: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我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
组织程度,而不是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二、营造合作的氛围
(一)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因此我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如,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去年六一儿童节晚会结束的时候,还剩很多糖果和桔子等没人吃”这一铺张浪费的现象,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分析得出:买之前没有了解学生的需要。也就是他们做准备工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和统计,所以学生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他们并没有大概的数字,最后造成这种问题的存在。所以我们在去买之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个调查和统计。这样就不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现象。由此把枯燥的数学信息变成了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沟通与知识的交流。
(二)尝试合作乐趣
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只给每个学生在信封里装8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用摆方格的办法去测量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正方形不够了,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会自动地合作,一起动手,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由此学生就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只有真正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那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安排合作学习呢?
1.学生有经验准备的学习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数图形中的学问》是一个探究规律的学习内容,是要求学生对一个或一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从图形的特征出发,数出符合特点的图形数量。我在课堂中是这样做的:先观察图形,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如何数才能又对又快。因为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我没有过多的引导。数出图形的方法有很多,讨论之后,学生一致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数,可以既对又快地数出来。
2.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数学书中有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思考题就比较适合合作学习。比如,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这个问题就比较适合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根据这个知识点,小组讨论这道题目中的第三条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经讨论发现,有些学生提出来是1厘米、2厘米就被否定掉
了。在交流中,学生知道了哪些符合条件,而且还总结出了一个规律,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
3.解決方法和结果开放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深入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个人的知识理念都得到了发展。如,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分类,因为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成员分一分,既能让自己的分类方法得到推广,又能知道还有其他哪些分类方法。
四、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分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合作学习分组方法 篇12
关键词:地理教学,分组合作学习,基本内涵,实施策略
一、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指导和调控下, 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 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等形式, 解决地理问题, 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等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概念中不难发现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 若干学习小组是组织前提。因为只有具有了学习小组, 学生才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在与小组组员合作交流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特色。不仅有小组组员之间的讨论, 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 还有师生之间的对话, 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 必要时甚至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去。
(三)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增进地理知识的同时,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并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的渗透, 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二、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 分组: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具体做法:以期中, 期末地理成绩的平均分为参考系数, 将全班分成9个小组, 各小组组员又分为A, B, C三个层次, 其中A层次地理成绩在85分以上, B层次成绩在70~85分之间, C层次在70分以下。各小组有自身特色, 如有自己的口号, 组名, 如初一 (一) 班第一组设计的的组名为“小蜜蜂”, 第三组是“梦想的种子”, 第九组为”飞翔”等等。各组坚持少数服从多数, 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组规, 投票选出组长, 纪律委员, 以保证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 多数中等生是“群众演员”, 少数学习困难生是“观众”。参与机会的不平等注定主体参与的低水平, 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分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合作小组的互助性, 互补性的基本特征, 小组成员间通过互助获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合作, 达到互补, 使地理教学面向全体;组内分层, 有利于兼顾个别, 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 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实现因材施教。
“只有集体意志的原则性, 原则性才有权威;只有建立在集体基础上的灵活性, 灵活性才真正有效”, 各小组组名, 口号, 组规的统一, 容易让学生产生集体归属感, 增强自豪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从而自觉维护小组集体的纪律, 并为获得集体荣耀而奋斗努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理教师课堂, 课外管理的负担。富有个性的组名, 口号, 也张显了学生的个性, 表现了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价值观。
(二) 教学: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1.教材多样化。具体做法:竹山中学为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模式量身打造新的教学资源—地理导学案 (分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展示,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反思, 预习指导八部分内容) 。
导学案是将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优化, 整合的实施方案。导学案使各小组明确了任务,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学习都有章可循, 保证课堂秩序的井然有序, 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同时导学案也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处理, 是对校内, 校外课程资源的整合,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地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 重视地理多元目标的渗透。具体做法:地理课代表在上课前将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抄到黑板上, 让学生在上课开始便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做到有重点的学习。
“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虽一字之差, 却体现了地理课堂主体的转移, 是“师本位”向“生本位”的突破, 是对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的实践。
如《地势与地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势总的特征及对河流和气候的影响;了解山脉走向的含义及主演山脉分布特征;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归纳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读我国地形分布图总结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名称, 主要山脉走向及主要的地形区名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的教学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在传统教学中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而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 强调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以上学习目标正体现了地理多元目标的渗透。
3.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基本程序充分体现了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三者的关系。
以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为例说明该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程序。
具体程序:
(1) 10分钟自主学习, 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展示部分, 并标注需要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
(2) 5分钟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各抒己见, 达成共识, 如“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地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 山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 ___”, 第一组有的学生说是1/3, 有的学生说是2/3, 大家一起翻看教材, 发现山区面积不仅指山地面积, 还包括崎岖的高原和丘陵, 因此最终确定答案为2/3。
(3) 教师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分配展示任务, 每组负责1~2题, 展示时间约为10分钟。如第一组展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什么?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组展示“我国第一、第二阶梯, 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等等, 每个组都要上黑板展示。
(4) 除展示组外的组点评展示组, 或是提出质疑, 如第二组在展示时并未能在地图上找出云贵高原, 其他组可以上前纠正。
(5) 对难点问题、学生质疑较大或是答案不唯一的问题, 如“造成中西部一些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和措施”, 各小组发表观点, 教师对创新性想法给予鼓励性评价, 并和学生一起总结。
上述教学程序是按照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学习的顺序进行的, 遵循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的关系。
【合作学习分组方法】推荐阅读:
分组合作学习07-18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06-12
合作探究学习方法09-05
分组学习方法应用07-14
分组合作教学06-05
合作学习务求合作高效10-10
合作学习学习心得06-15
分组合作式教学07-24
小组合作如何分组08-16
合作学习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