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视听课

2024-05-20

英语视听课(共12篇)

英语视听课 篇1

1 简介

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以来,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视听说教学是英语专业的技能课程之一, 是融视听于一体进行教学的语言实践课。将语言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对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说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突破纸质图书资料数量与时空条件的限制, 增加语言输入, 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都大有裨益。它的特点在于让学生在活生生的语境中学习和体验活生生的语言, 是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最为理想的途径。多媒体环境充分利用电影、录像、网络等现代化手段, 将语言教学和客观情景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在各种情景和多元文化中通过视、听、说的有机联系, 对“选出来的材料”进行解读和建构, 形成动态生成的开放机制, 保证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2 改革的应对策略

为加强“视、听、说”教学活动而继续努力,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以下简称《要求》) 中规定听力理解的一般要求是:“能听懂英语授课, 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 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 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 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 ……”在我们前面所谈的“视、听、说”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听说能力同以前相比是有一定进步的, 但同《要求》的规定还有不少的距离。今后在《要求》的指引下, 我们还应加紧努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我们应在以下3方面作出努力:

(1) 扩大“视、听、说”活动的范围。“视、听、说”活动不应局限于听力课、口语课, 精读、泛读、写作、翻译乃至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视、听、说”活动;不仅在预习、上新课时, 而且在巩固、复习、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可开展“视、听、说”。普通教室、电教室、网络教室、课内外、校内外、寝室、家庭和社会、现场都是开展“视、听、说”活动的好场所。此外, “视、听、说”不仅是基础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后续阶段、专业英语学习阶段 (ESP) 同样是有力的教学手段。可以设想, 学习专业知识时, 听专业讲座时, 就专业问题开展讨论、研讨时, 板书 (公式、方程式、示意图、术语) 、图表、图纸、合同书、说明书、投影、录像、电视等手段都能帮助理解, 加深记忆, 引发联想, 启迪思维, 活跃学术气氛, 使听说能力的提高收效良好。

(2) “视、听、说”活动还需读、写的配合。传统的、成功的英语教学方法, 如阅读、写作、翻译等, 应加以继承。例如, 可以在视、听、说之后, 让学生阅读相关读物, 写成文章, 巩固和提高听、说的收获;也可以在视、听之后, 让学生查阅参考资料, 写成发言稿, 然后陈述、演讲、辩论。总之, 使读写助听说, 听说助读写, 听说读写互不分离, 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加强“视、听、说”教学。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 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能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生动的语言交际情景,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 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他们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和水平的材料、时间、地点、方式方法、进度进行学习, 可以反复练习, 可以自我评估学习成效, 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策略, 发扬成绩, 弥补缺憾, 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要进一步努力搞好“视、听、说”教学, 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 我们认为至少还要做好3件事:

(1) 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包括语言和文化知识, 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不言而喻, 教师的语言实践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 的不断提高, 将更有力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 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目前,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外语界远未普及。为跟上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 适应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们应该尽快学习和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 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 灵活、多样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和互联网, 使“视、听、说”如虎添翼地发展起来。

(3) 学习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心理学等理论,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工作。面对高校连年扩招、教学任务有增无减的现状, 教师脱产进修理论的几率不大,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去学习理论, 以理论指导教育行动研究, 改进教学工作。

3 结语

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宽带网丰富的信息资源, 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网络与现有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关系, 学会操作使用多媒体设备, 经常上网了解最新学术动态, 精选、收集网上适合教学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 增加教学信息量, 尽可能多地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 编制视听说教材及其补充材料, 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另外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由讲授者转为研究者、启发者、引导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表演者或观众, 鼓励、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PennyUr.英语听力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周震, 丁文英.英美电影文学的多媒体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2) .

[3]周渡生.视听说课的多媒体化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2) .

[4]张津海.根据影视课特点改进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4) .

[5]张肖莹.英语视听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11) .

英语视听课 篇2

从迁移理论看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中学生的偏误

原 驰,王P,王丽皓(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 150001)

摘 要:语言迁移是中介语理论应用的一项重要课题。语言正负迁移的差异也是直接影响中介语的使用效果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恰当性的主要因素。根据以往相关研究,从迁移理论出发,就研究生在英语视听说课中产生的偏误,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明晰语言迁移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克服语用失误,促进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学习。

关键词:迁移;本族语;目的语;中介语;偏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02-02

引言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语言迁移现象近年来已成为外语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由语言迁移所产生的中介语错误比比皆是。部分学生由迁移引起的语言偏误一直延续到大学,研究生的外语学习阶段,这令多年的外语学习者困惑。因此探讨研究生视听说课上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对策,成为教学科研的当务之急。

一、迁移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

迁移的概念产生已久,经过不断修改迁移理论已日趋完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语言学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对迁移现象的研究已经起步。普遍认为,语言迁移研究从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Fries、 Robert Lado等人开始。R.Lado(1957)在他的《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曾指出:“学习者倾向于将本族语和本土文化的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规律迁移到外语及其文化中去――无论在试图说外语并按外语文化行事的生成过程中,还是在试图理解外语和外语文化的接受过程中。”[1][2]由此他的观点引起了语言学研究者对语际影响的广泛关注,掀起了语言迁移研究的热潮。

二、迁移理论与错误分析

70年代初期,与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习得观相适应的对比分析及其对学习困难的预测能力受到了质疑和挑战[3]。由于中介语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语言系统。语言间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揭示迁移的一般规则,但对语学习者所使用的中介语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错误很难做出恰当、合适的预测。实践研究证明,母语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不一定是导致学习困难产生的必然因素。这使得人们纷纷质疑对比分析对语言学习的预测的有效度。语言学家们通过对学习者语言错误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有些错误确实会引起母语对目标语的负迁移作用,有些则是由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个体差异、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原因所导致的。由此在母语对目标语的迁移问题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受到了乔姆斯基关于语言习得机制假说观点的影响认为,语言学习者对普遍语法的依赖、假设验证策略使用,使得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不大。另一种看法受到母语是制约中介语的主要因素,并且母语的迁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的影响认为[3],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核心问题是要研究迁移在何时,何种条件下产生,以何种方式影响着学习过程。(英语教学论文 )在此种背景下,语言学家们纷纷将注意力由对比分析转到了错误分析的轨道上来。

语言学家们采用错误分析的方法对中介语语言错误进行了分类和界定。S.Corder(1967)对失误和错误做出了区分。“失误”是因疲劳、激动、紧张等因素造成的偶然性的差错,语言使用者可以自行纠正;“错误”则是语言学习者因规则掌握不够,而出现的经常性的偏差,若无他人指出,很难自行纠正。Richards(1971)把语言偏误划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两大类。“语际错误”指由母语的干扰或迁移导致的错误,“语内错误”是指由其他原因造成的错误[4]。

三、研究生英语习得偏误

语际错误成为导致本族语和目的语间差异引起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我们依据Odlin(1989)的语际错误分类将研究生在英语视听说课上出现的偏误进行以下分析。

1.生成不足,即学习者对在目的语中与母语差别大,不善于使用的结构和句型采取回避的策略,以免在使用中产生错误。研究生在课堂发言上,由于汉语没有关系从句,对于I watched one movie which was played by Pierce Brendan Brosnan.的定语句子,学生通常表达为 I watched one Pierce Brendan Brosnan’s movie.此句对于究竟是Brosnan“导演的”还是“演出的”问题避而不谈。研究生用与母语最为接近的句子结构尽可能清晰地表达句意,在使用母语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句意时,学生采取回避的方式。宁愿表达不准确,也不犯语法错误。这是典型的生成不足的错误。

2.生成过当,由于目的语非自己母语,研究生对目的语的某些词语、结构、表达方式很难像使用母语那样得心应手,所以产生了熟悉的目的语结构反复使用,在信息量增加时,擅长使用的目的语结构未增加,造成使用频率大大超出正常水平。很多研究生在课堂发言,讨论当中所表达的英语句子只是简单句的反复罗列,显得语气呆板、凝重、毫无生气。

ex: A young lady walked on campus who looked like Kate Moss.

ex: A young lady looked like Kate Moss.

She walked on campus.

3.生成错误,由于不知道外语的某个词语或表达法而用母语去替代的错误[3]。例如:用“生鱼片”代替“sashimi”。另一种生成受母语影响而对外语中某些结构的改造或误用[3]。例如:“Could you in troduce the task tome?”(能告诉我的任务是什么吗?)我们完全可以说:“What should I do?”

4.理解错误,指语言学习者因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模式、文化心理、说话者与听话者间的关系或母语语序、结构、表达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说话人传达的目的语信息理解和回答错误。此类错误在研究生视听说课堂表达上频频出现。正如Green baum所指出,由于受母语干扰以及各自文化与环境的影响,本土化英语很可能难为外人理解[5]。这造成了一种中国人讲的英语,外国人听不懂;外国人讲的英语,中国人听不懂的尴尬局面。对于像“How are you?”这样的句子在研究生视听说课对话环节经常出现,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周围所灌输给他们的定式洗脑了。思维定势和整个中国英语教育社会背景令语言学习者认为这样回答才是标准的口语。事实上,像澳大利亚这种典型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们会回答“Good.”或“Good.How are you?”倒是“Fine,thank you.Andy ou?”这样的.回答罕见[6]。

错误分析让人们从根本上意识到并非语言错误导致外语语言学习障碍。错误分析者们认为,语言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真实地反映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能力和水平。错误分析不仅有助于探明错误产生的原因,而且有助于了解中介语的构建过程以及学习者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可为教学与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启示[3]。

四、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语言迁移是客观存在的。母语的迁移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正视汉英语言在结构、使用及文化心理上的差别,注重汉英对比及偏误预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7]。

2.教学过程中对本族语和目的语在语音、语法、词汇、语篇、语用、文化等层面上的异同之处进行有意识地比较和讲授[3],鼓励学生增加语言输出,不断修正错误,以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使学生真正理解两语之间的异同,使中介语逐渐接近目的语。对于外语教学工作者来说充分利用语言偏误的负迁移转,将其转化为促进目的语学习的正迁移的轨道上来。

3.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会影响到外语学习者对外语的兴趣和态度,这也会产生迁移效应。Stern(1992)认为,一门外语有可能以这样的方式教授和学习――即学习者不仅提高了语言水平,而且获得了可迁移到另一门语言学习中去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对语言本质的洞察、对语言学习、异族社会和文化的兴趣和正确态度[8]。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错误的性质,分别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纠错的有效性[9]。没有必要对学生有错必究。教师应避免学生的错误意识过重而阻碍其交流[10]。以往口语教学中评价学生表达准确、流利,忽视了语言的可理解性。对于研究生视听说这样侧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课,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只有在可理解性的基础之上的准确、流利表达,才能使语言发挥交际作用,使学生走出只有正确的语言才能交际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Lado, R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 Freeman, D.L. and Long, M.H.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M].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3]李银仓,黄喜玲。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7-61.

[4]Richards,J.1971.Error Analysis and Second Language Strategies [J].Language Sciences 17:12-22.

[5]文秋芳,俞希。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国外外语教学,2003,(3):6―11.

[6]原驰,王P。 礼貌语的性别差异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103-105.

[7]胡慧勇。二语习得语误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139-142.

[8] Stern, H.H. 1992.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10]于杰,李立华。中式英语的性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07,(12):181

[11] Odlin, T. 1989.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Unversity Press.

[1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3]肖云南,戴曼纯。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外语界,2004,(3):32-39.

★ 试析英语听说课堂学生开口自主性的培养教育论文

英语视听课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视听说课;能动性;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58-0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经十几年,其中将传统的听力课堂成功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应为最成功的典范之一。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使学生充分体验现代化技术带来的愉悦感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自觉、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感受语言。当然,被动式的接受、快节奏的授课方式,在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弊端。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指导、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听说实践能力,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核心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或通过相互协作、交流实现的知识获得更具意义。创建理想化的学习情境,有助于课堂教学和知识习得的高效进行,以及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的提高。主观能动性(即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能够更有效的推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增进师生互动、完善学习过程。本文对传统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进行跟踪调查,涉及课堂教学及课外教学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为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可行性策略。

综合国内相关研究,结合笔者教授2012级和2014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时总结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听力课与视听说课的教学过程和成效。

一、传统听力课堂

教师在传统听力课堂上大多扮演着讲授者的角色,遵循以往授课模式: 单词、句式和课文讲解,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不管答对与答错,教师第一反应都是重复一遍正确答案,继而分析讲解其正确与否的原因,但似乎学生并不努力找出问题的关键,仅关注答案的对与错,所以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对课堂活动兴趣不大。部分学生上课前已经将上课内容自学完。经过访谈得知原因有三: ①担心老师上课提问回答不上。②提前预习课程可以更好地巩固课上练习。③认为课

堂内容单调,自己先学完,课上可以做其他试题,被发现也有理由解释。总体来讲,学生积极性不高,但绝大多数人能够专心听讲,课后访谈后发现有很多学生认为听力课就是为考试准备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要努力听课。

二、多媒体视听说课堂

课堂教学设备丰富,包括PPT、投影仪、视频等; 教学方式多样,如学生小组合作做Presentation、学生跟读和重复所听语句、单词速记速测、视频中人物性格分析讨论等。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多样,如: 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评论者、监督者、帮助者等。学生操练时间约占三分之一,教师仍然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个别学生坐在实验室最后排做与课堂无关之事。“三分之二的学生有积极努力学习的态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会专注学习,剩下的一部分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老师上课做什么都与其无关。再者,教师总是担心没有讲解学生不会懂。”

调查表明,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活动参与度差别明显。谈及对英语视听说课的看法,多数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侧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由教师监控并指导。

听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形式,说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基本行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视听说综合技能培养。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教师是其帮助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促进者。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体现了不断发展的趋势,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改革中,上述这些优势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问题有: ( 1) 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图文并茂有时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错置了教学重点与难点。(2) 削弱了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强调学生必须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过多屏幕声像刺激导致学生视觉疲劳

影响信息输入;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本末倒置。( 4) 软件开放性不够。用户对软件生产者绝对依赖,无法创新与改进。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师不仅应该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而且要使自己的角色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角色应为促进者、咨询者和提供资源者。教师应该从专业和心理等方面把握课堂及学生。学生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角色,实现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才能最终推动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结合[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2] 冯觉华,崔惠朴.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实验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 4).

英语视听课 篇4

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因材施教, 恰当严格地为课程选择适合的英文电影。选英文原版电影为视听教学材料有三点要注意:一要注意影片内容是否接近现实生活, 影片中反映的现实是否过于超前。是否会造成学生对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改变。应选择一些励志向上的英文电影。二要注意语速是否太快, 方言是否太浓。三要注意发音是否清晰地道。四要画面是否清晰, 明快。有些老师选择一些流行时尚的好莱坞大片, 如《越狱》《哈利波特》《盗梦空间》等, 而这些电影学生看后, 只能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感官刺激, 对英语的学习者提高英语视听能力见效不大。应选择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清晰、画面清晰明快, 贴近生活的电影, 如《律政俏佳人》《阿甘正传》《小姐好白》《声梦奇缘》《公主日记》等。对于初学者也可从迪士尼卡通片开始, 如《狮子王》《花木兰》《芭比娃娃》系列等。

教师应事先做大量工作, 从网上下载英文对白, 把经典部分和主要人物姓名进行复印, 提前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先熟悉。接下来, 教师还应反复观看电影, 必要时还要做适当的剪辑, 找出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段落情节, 从文化现象和语言上设计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还要做好段落记号, 以便课上即时停顿, 使故事情节流畅, 激发学生有看下去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做深一步思考, 又不打断学生观看效果。由于一般电影片长都是两小时左右, 不可能一堂课90分钟讲解观看完毕。可以尝试着把电影分为几个片断, 分几次课上完。避免囫囵吐枣, 使视听课课堂成为学生共同观看电影的电影院。首先, 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带有中文字幕的电影, 使学生对电影情节完全掌握。接着, 教师把字幕转换成英文字幕。这一阶段, 要让同学把精力集中在英文字幕上。这是因为作为语言学习者词汇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 而非母语的学习者接触这些词汇的机会少, 要让学生首先弄清电影中的词汇用英语如何来表述。然后, 再换成英文原声电影, 要求学生对其发音进行模仿, 并加深对词汇的应用和理解。最后, 去掉英文字幕。让自己完全浸在语言的世界里。这一阶段, 是学习者对视听学习的提升过程。教师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适当讨论, 会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融入到影片中, 学着去用英语思维, 摆脱中文束缚。教师要适当指出影片中的委婉语、价值观等不同于中国的文化差异, 使学生对中西文化有更感性的认识和提高。借助讨论, 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深化对西方社会某些现象的认识。学生伴随情感的融入, 与情节内容的发展渐渐和影片大师的思想达成共鸣。在回味性延留阶段, 即电影结束后, 要学生写出观后感, 可以让学生就有关电影的任何感兴趣的部分发表意见。不要拘于写读后感的形式, 要做到有感而发。在课堂教学中, 还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如加入配音练习。其配音成绩要在期末的平时成绩这一栏中有所体现。总之, 这一过程是观看前预习, 观看中停顿, 观看后写观后感提高写作能力并进行配音训练, 以提高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 有助于在一个非外语环境中营造一种英语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这种语言环境中了解学习地道的英语, 感知英美文化, 提高英语视听能力, 提高鉴赏能力, 在观看过程中增加人生阅历。在英文视听课上播放英文电影,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使学生愿意上视听课。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 自觉地、互相鼓励地参加到教学中来, 活跃了课堂气氛和师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视听水平。当然,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中级阶段,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课时短、任务多、教材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希望英语教育工作者能共同努力, 使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更加系统和完善, 从一点一滴做起, 从而成功提高英语视听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刚, 陶超.英文电影视听教学与学生口语交际能的培养[J].内江科技, 2008 (7) .

[2]李月林.英文电影欣赏视听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2) .

商务英语视听说内容 篇5

务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多重教学目标。素材真实生动

实景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有利于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

学生掌握商务技巧。

语言文化并行

练习形式多样,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商务文化和社交礼仪并举,帮助学生提高语

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商务实践突出

每个模块基于真实的职业场景和活动,在岗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商务

交际技能,增强学生未来的择业能力和竞争力。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十个单元。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均配有多媒体光盘:学生光盘主要提供教材中的视频和练习;教师光盘针对视频提供正常和慢速两种

语速,并补充更多商务英语视频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本书共10个单元,每单元包括以下内容:

Unit Introduction 单元概述:介绍单元基本内容。

Part I Warm-up 热身活动:就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展开讨论,导入教学。Part II Listening Practice 听力练习:通过听力训练进入本单元主题。Part III Language Focus A 语言要点 A:通过录音,介绍本单元的重点交际功

能语言,可供学生反复模仿,难度较低。

Part IV Video 1 情景录像 1:通过真实商务场景中的人物对话,演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交际技巧和商务知识,采用任务型Teamwork 或讨论式听说巩固语言知

识和实践技能。

Part V Language Focus B 语言要点 B:通过录音,介绍本单元的重点交际功能

语言,可供学生反复模仿,语言难度比Language Focus A 稍高。

Part VI Video 2 情景录像2:为Video 1 的延续,语言难度有所提高。通过真实商务场景对话,演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交际技巧和商务知识,采用任务型

Teamwork 或讨论式听说巩固语言知识和实践技能。

Part VII Business Culture 商务文化:通过简洁的语言介绍常见的商务文化和

浅谈英语视听说教学 篇6

[关键词]英语视听说 双向交流 改进措施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的能力。然而,中国的传统英语教学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因此,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英语考试,但是却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被称之为“哑巴英语”。而英语视听说课是集视、听、说为一体的语言实践课,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一)视听说课的产生背景

首先,传统的听说课教学存在严重不足。硬件设施不到位,教师操作不娴熟,极大地影响了视听说课的效果。其次,伴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和交互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化的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日益完善,也为视听说教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视听说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英语教学方法。

(二)视听说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教师要熟练操作设备。视听说的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观念,能熟练操作使用视听说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呈现图像和声音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效,改进教学效果。因此,增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信息素养至关重要。

2.教师要进行双向交流的教学。由于受教学形式与教材模式等的影响,过去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都受到制约,学生在课堂上更是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师及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作为一门语言实践课,外语视听说课程的核心内容及最终目的应在侧重于“实践”二字。只有在不断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知识,使之转化成为语言技能。而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实践和运用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来实现的。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外,还要能接收学生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3.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由于视听说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应由讲授者转为研究者、启发者、引导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表演者,鼓励、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组织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听说能力在交流中得到调整和提高。教师可以就视听材料的专题,让学生进行语境模仿操练。也可以让学生就视听材料中所涉及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视听材料的好多专题都是学生直接模仿纯正英语的好材料,有利于他们掌握地道的英语。教师还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顺利进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改进视听说教学的措施

1.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多媒体用于外语教学,改变外语教学的方法,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已成为我国外语教育手段更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这就使原来单一的听说课变成了视听说课,学生由原来的听录音、做练习变成了边看、边听、边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便由以灌输性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引导性的“教”为主,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照本宣科的模式。如:增加课堂讨论比例,用专题讨论、不确定讨论等方式使每个学生充分参与进来;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值日报告、演讲的形式检验学习内容等。

2.选择合适的音像教材,搜集网络资源。视听资料主要可以根据内容分为自然科学类、生活情景类、影视作品类、网络音频和视频类。生活情景类的资料以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提供日常对话的常用句式和基本社交礼仪。这类资料以普及英语学习为主要目的,设计思路多为初学英语者着想。自然科学类资料专业性强,词汇和术语很多,在日常会话中使用率低。而以电影电视剧为主的资料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内容。同时,网络的普及也为视听说课程资料的搜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程度和自己上网下载音频和视频资料,便于课下复习和自我提高。

3.激励成功,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成功。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会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使其放松心情继续听讲,并参与实践。

英语视听课 篇7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学生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基础。”因此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为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衡量标准。

本文所探讨的听力考试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考试中占有30%的比重,可见对听力能力的考查已经摆到了重要的位置。而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听力考试是以听写、听力理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所要达到的要求是:1)听写:测试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拼写熟练程度,以及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2)听力理解:(a)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以及中等难度(如TOEFL中的短文)的听力材料;能理解大意,领会说话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b)能听懂相当于VOA正常语速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c)能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d)测试学生获得口头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英语视听课的教学就变得更为重要和困难了。而在我国大多数教师认为视听课无论从教法和学法上都是没有什么技巧的,只有多听多练,认为听力能力不是在课堂上练好的。本文针对这一看法,从分析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问题和难点入手,谈谈在英语视听课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中的问题及难点

近年来随着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的不断修订和完善,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强,听力理解部分取消了单句的短对话,变成长篇对话,而且题量增加。根据每年的抽样调查显示,听力仍然是学生失分的主要题型,尤其是听写和新闻听力。下面就这两种听力考试题型探讨一下其存在的难点:

1. 听写的难点在于听写的综合性。

因为要成功地完成听写,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听力和准确的理解力,而且需要具备快速的书写能力,其中准确的理解力不仅要求语言水平高,知识面广,而且要能根据上下文和背景知识进行推理,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可能造成失误。因此在听写的实践过程中,口头语言首先在大脑中转变为语音,然后变为书面形式,这一转变其实是一种主动的变化过程,它包含了四个关键的因素,即:(1)学生的听力;(2)理解能力;(3)语言熟练程度;(4)拼写,标点常识和书写速度。

2. 新闻听力的难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新闻词汇和新闻报道的体裁结构缺乏认识,导致听力理解的失误或其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听新闻与读题之间的矛盾———没有时间预读题目;不能边听边读题目,即听与看不能同时兼顾;不能听完之后再看题,因为还未对题目作出判断,凭记忆储存的信息或者消失,或者变得模糊,尤其是记忆中某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很难对随后的读题起到帮助作用。

三、在视听课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视听课是以传授听的技能为主的一门课程,正如教学大纲所表明的,是对学生着重进行听的基本技能训练,它融词汇、语法、语音、语调、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于一体,是人的记忆能力、语言的预测能力和理解能力等诸种能力的集成体,但一般的视听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以下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或告知学生材料中可能会有的新单词。(2)教师放录音。(3)学生一遍不懂再听第二遍,或教师一句一句地放、停、讲。(4)校对答案。总结这几年来我在视听课教学上的一点经验,我认为不能单纯从内容本身、答案正确与否上解决表面问题,而是要下一番功夫,从引导学生的正确理解思路、理解技巧上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解决本质问题,这样才有希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下面就从八个方面来谈谈在视听课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所遇到的问题:

1. 预测法。

教师在放录音前应该引导学生对所给练习的题目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比如文章中可能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可能会有的态度或者是语气。这样的预测不仅是对听力能力强的学生的一种指引,对听力能力弱的学生也是一种帮助,让他们在听文章之前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个也是学生在做听力题目时最需要的,放松压力,轻装上阵。

2. 背景知识扩充法。

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通常在听文章之前,除了题目,对将要听到的文章内容一无所知,而英语专业四级的听力考试材料中常常涉及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常识,如果视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那么将有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3. 语音联系法。

众所周知,听力考试强调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听。听是一项语言接受能力,而信息是通过口语和声音来传递的,因此口语和发音方面的知识对听力尤为重要。与文字相比,语音由于其内在的变异和外部的干扰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也就造成了“听”的难度。在实践中,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仅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而且需要具有较好的语音知识,即是否熟悉音韵和音调的特点,以及连读、弱读、同化、弱化等特殊的语音现象。

4. 阅读分析法。

读、听相结合,相得益彰。在视听教学中,听和看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直接方法,但读听力材料恰恰是提高听力水平的一个颇为有效的补充方法。听和读都是一种领会式言语活动,其过程都分为感知和理解两个阶段,其效率都包括理解程度和理解速度两个要素。学生在阅读相关听力材料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模式、写作思路,积累相关词汇和句法,而这些知识对以后的听力理解将会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5. 句法和词汇分析法。

在听力考试中,词汇和句法是各项语言技能的基础,因此对学外语的学生来说,扩大词汇量和句法极为重要,同时这也是学生必须克服的一个障碍。为什么说它们会是一种障碍?因为:1)在新闻英语的听力中我们需要了解其特殊的句法特征和词汇特征。由于报道时间和报刊篇幅的限制,新闻英语为了以最节省的文字容纳最浓缩的信息量,常常大量使用扩展句型,在基本句型SV和SVO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适度地展开其定语和状语结构成分,有时还较多地使用插入语代替从句,从而达到简化句子结构的目的。另外,新闻英语中经常用前置修饰语来代替后置的名词修饰语和从句。而正是有了这些不同于学生一般所熟悉的文学文体,也不同于英语日常生活会话风格的嵌入式名词和动词修饰成分,给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了困难和阻碍。2)由于新闻报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所以词汇面广量大。而其中专有名词多,缩略词多,新词多,同时大量使用简短词,频繁使用近义词。因此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不仅仅是视听课,在其他的英语专业课中学生都要尽可能多地加强对特殊词汇和句法的了解和扩展。

6. 语法辅助法。

在专业四级考试的听写部分中,学生因为语法错误而丢分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在听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辨别出他们所听到的单词,而且要注意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这也就使他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语法知识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如果学生的语法知识过硬,许多错误可以借助语法知识改正过来。

7. 篇章结构分析法。

虽然听力考试材料的内容包罗万象,但是所有材料的语篇结构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主要包括:叙事体、议论体、新闻体、说明体和会话体。这些语篇的结构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程式。而这些程式所体现的语篇的宏观整体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了解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和主题思想,所以我们在听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篇结构的以上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各类语篇的结构特点,让学生克服过分焦虑、无所适从且抓不住重点的现象,让他们站在一个语篇宏观结构的高度,来分析、预测和验证所听到的信息。下面我通过分析新闻英语的语篇结构特征,来体现其对听力理解的帮助。新闻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依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时间为顺序的编年史写法,一般常见于体育报道比赛、犯罪经过和名人讣告;另一种是依照事实的重要性来排列布局的新闻导语法。后一种写法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绝大部分的新闻报道采用这种写法。这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结构,也称“倒金字塔结构”(The Inverted Pyramid Style),即以该消息最重要的事实开始,随之列出次要信息,再以最次要的事实来结束。从结构上看这种类型的新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导语(lead)和正文(body)。导语是每条新闻的第一句话,是新闻的最主要部分,因为它高度概括了一则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它往往以最简洁的方式包括了新闻的六要素,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中的最主要的几项。正文,也即自导语后的段落,是以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进行具体细节的补充来排列的。学生一旦掌握了新闻英语的语篇结构,那么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就能抓住事件发展的方向,做到有备而来,积极主动地将精力放在关键的信息上,从而大大提高对听力理解的能力。

8. 语境知识分析法。

如果要从宏观方面好好把握语篇知识,除了要懂得语篇总体结构形式外,还需具备足够的语境知识。胡壮麟认为,语境应分为三种:(1)上下文,即语篇内部环境。(2)情景语境,指语篇产生时的环境,事物的特征、性质,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方式等。(3)文化语境,指作者的语言社会团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三种语境,听者才能理解语篇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四、结语

在上述内容中,不论是对在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难点的分析,还是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引申到视听课的教学上,究其目的只是想表明听力技能是可以也是应该在听力课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不做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自己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获取信息。因为听不是一项被动的接收技能,它应该具有积极的创造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不仅仅是在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取得好的成绩,更能真正成为语言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4.

[3]吴祯福.英语的听与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4]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制定小组编.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 (试行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效果 篇8

1 视听说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视听说课利用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集视觉图像、音像效果、语言交流于一体, 强调以听力为先导, 视频图像为辅助作用, 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新式教学方式。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模式不但使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 了解到英语作为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还能够提供有效的模仿素材, 使学生在语言习得中得到多方面的影响, 从而更快地了解和掌握目地语。

延边大学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视听说课程以来,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视听说课成为传统精读课有益而必要的补充, 改变了延边大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学习效率低、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提高缓慢等不足的情况。视听教材生动地展现了异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学生把视听说课作为一个了解西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媒体。视听说课的材料选择和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修养方面都受益, 进而让学生主动去说英语, 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视听说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听”与“说”的分离现象。视听说课的重点在于viewing (视) , listening (听) , and speaking (说)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占有很大比重。我们知道这五个方面是息息相关, 相辅相成的。但是传统教学把“听”与“说”分离开来, 曾经专门设置了以听为主的听力课和以说为主的口语课, 人为造成语言学习误区。视听说课不仅把“听”与“说”结合在一起, 还通过“视”使学习者在头脑中留下生动影像, 比如, 在《21世纪大学新英语视听说教程》中有关经济危机使宠物狗无家可归一文中, 如果单独听chow这个词, 学生们可能只会留下短时记忆, 以后再见到chow的图片, 可能只会用dog一词来替代。但是通过画面看到无家可归的狮子狗, 再复述这只chow被主人放弃的原因, 可能这个不很常用的词会给学习者留下长久记忆。

视听说课培养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长久以来, 人们学习一门外语更侧重于学习语言本身。人们认识到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却忽略了非言语交际能力。同言语交际一样, 非言语交际是交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邬蔚群) , 它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普遍弱于言语交际能力 (胡文仲, 1994) 。在面对面交际中, 伯德惠斯特尔·纳普等人认为言语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5%左右, 而非言语交际却占了65% (Levine&Adelman, 1982) 。学习一门语言, 一定要了解与这门语言的息息相关的文化。虽然通过传统教学手段, 我们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但是传统的精读或口语教学手段比较薄弱, 并且往往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视听说课恰恰弥补这一不足。在视听说课上常用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 则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情景性、形象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再现真实情境, 使教学情景通过画面, 说话者面部表情, 姿态, 眼神, 手势, 语调等都给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背景信息线索, 尤其是帮助学生对说话者的身份, 谈话的场景和氛围以及谈话者的情绪等做出判断。

视听说课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繁琐的板书、不断重复的听力对教师老说不再是费时低效得工作, 教师很容易重复的播放语音文件, 讲解难词难句。必要时语音文件与文字同时展示给学生, 既方便又快捷。良好的语音效果和直观的画面, 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上视听说课需要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视听说课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在选材上, 教师要注意教材应该难易适中。复旦《21世纪大学新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内容新颖, 选材合理, 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 师生反映良好。然而第二册程度偏难, 例如介绍球星科比一文, 在语音材料中背景音乐嘈杂, 主人公语速快而模糊, 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浪费宝贵时间。所以在选材上, 要注意循序渐进, 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材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课堂时间的分配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延边大学在英语教学上实行分层次教学, 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不同需求调整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学生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结语

总之, 英语视听说课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所设立的一门重要课程,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大学生所能亲身经历的语言环境是十分有限的, 利用多媒体视听说教学, 创造了体验异国语言文化的氛围, 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深入理解西方文化, 从而适应今后工作和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谊.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框架构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7) .

英语视听课 篇9

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2005年初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和考试改革项目组制定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 (试行) 》, 加大了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 同时将听力理解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七年中, 在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稳步前进, 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如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全面;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课程评估更加体系化;大学英语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及资源建设成绩显著;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等等。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清醒的意识到,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国家社会需求相比, 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 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某些高校仍存在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学改革的理念在一些学校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积极措施, 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深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改革, 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提高授课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20世纪80年代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法的研究者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就特定的语言项目和交际目的, 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 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笔者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教学内容,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这套教材是Susan Stempleski (美) , 杨惠中主编, 2009版, 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把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围绕主题安排大量的交际活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以视听材料为中心,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 设计教学活动。在视听之前, 教师应根据视频内容设置任务。例如, 在讲授《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 All about you时,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有关休闲活动和体育活动的词汇, 课堂上通过小组竞赛让学生把这些词汇列举出来,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可以达到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并扩充词汇量的目的。如果涉及到易混淆的词汇或者学生不熟悉的词汇, 教师应具体讲解。通过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在视听前就能提前熟悉视听的重点词汇, 并了解相关信息。此时, 可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和体育活动及其原因。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又可以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视听时,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视听材料, 获取相关信息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采取从整体到细节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 而不是单纯地播放视听材料, 然后简单的对答案的授课方式。在第一遍播放视听材料之前, 教师应根据视听内容, 设置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视听材料的内容。视听材料停止时, 请一位学生回答, 如果回答不准确, 再请其他学生继续补充。这样做不但可以检验学生对视听材料的理解程度, 也可以为学生降低视听材料的难度, 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视听材料的内容。在第二遍播放视听材料的时候应采取精听的方式, 让学生完成相关细节练习。完成相关细节练习后, 教师就其中的语言点和知识点进行讲解, 如果涉及到某些地道的表达方式, 教师应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然后, 教师可再次播放视听材料, 让学生查缺补漏, 并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理清思路。此时, 教学内容虽然看似完成, 可以继续下一个教学环节,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试听材料结束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就所试听的语言材料进行口头重复陈述或作以简单的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将听和说这两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为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也可以通过复述活动对比答案, 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每一项任务逐步发展, 逐渐提高。

3.听说结合体现的是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规律。因此, 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中应强调听说并重, 在加强听力教学的同时, 绝不能忽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在视听后,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形式多样的口语活动, 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设置各种不同的教学任务, 给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常见的教学活动如对子活动, 小组活动, 话题讨论, 角色扮演, 观点辩论, 主题演讲等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参加的教学活动。在设置教学任务时, 教师注意难度的逐渐递进, 使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经常采的活动形式是对子活动和小组讨论。例如, 在讲授了《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情景, 让学生之间互相借一样东西并做出回应,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操练如何提出一项要求并作出肯定和否定回应。由于讨论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 学生可以将刚看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 表达出来, 完成了视听到说的过渡, 将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积极参加, 课堂气氛活跃,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结语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 不只是要帮助学生看懂、听懂, 还应该通过精心组织将课堂变为语言实践的场所,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充分调动积极性, 完成从语言习得到实际运用的过程, 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1.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 (试行) 》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5, (6) .

[3]程瑜瑜.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艺术初探.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3) .

[4]汪钰.大学英语课堂“视听说”教学研究.法制与社会, 2009, 12.

英语视听课 篇10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作为专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必须服从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用来进行涉外交际。因此,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课的目的应当是为了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表达思想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听力教学单纯强调重复输入,缺少对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导致视听教学置后。所以,实施视听课程的新尝试,以看英文原版电影为主要手段来提高视听教学的效果,便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课现存的弊端

(一)传统的放音模式。

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是听力教学的“三部曲”。上课时,教师放录音,学生找答案,重复往返直到学生听懂为止。这种方法容易养成学生消极依赖的思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既违背了听力课本身的特性,又违反了听力训练“他控性、瞬时性和不可重复性”的客观规律。听音过程并非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心理学理论认为,刻板的、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的东西或方式,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单一的“三部曲”听力课,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因而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二)英语视听课教学中缺乏师生交流。

由于过去受到教学形式与教材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从属地位。师生间、学生间缺乏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只是在单纯的操作机器,反复播放录音材料或录像,并在播放过程中没有任何停顿,放录像时一气呵成,没有设计任何活动。学生一遍遍地聆听并做练习,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样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永远处于被迫接受信息的地位,从而影响视听教学效果。

(三)教材缺乏真实性。

目前中国英语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当教师为课堂准备语言材料时,往往使用简化了的、慢速的、过于清晰的、用于教学目的的语言材料。特别是用于听力课的语音材料经常不敢采用英美本族人的朗读方式,很少有真实性语言材料中常有的连读、弱读、失音的例子。很多学生虽然经过多年的英语听力训练,但他们无法在头脑中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真实的语音图式,因而一旦在实际交际中遇到真实的英语时,即使内容不复杂,也会显得手足无措。听力训练材料的设计和内容的选择缺乏真实性还表明以往对英语听力训练的目的存在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听力训练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学,更是为了实际交际的需要。

三、影视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影视教学是通过录像、录音、实景、电视、光盘等途径,向学习者全方位地传递语言信息,提供强化语言输入,加速语言内化,改善语言吸收环境的教学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1.通过实景、录像等直观手段,直接用外语教学,排除母语这个中介,培养直接运用外语的能力;2.听说领先原则。听说是第一位的,读写是第二位的,应该在听说的基础上培养读写能力;3.强调情景教学。影视教学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

影视教学所用资料可以向学生提供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地理自然、经济政治等情况,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扩大知识面。真正的语言交际过程还有助于学生接触交际中的自然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及艺术表现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理解。影视教学能使学习者在思维、情感、态度、动机、行为等方面参与认知活动,提供语境化的、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机会,促进语言输出,使学习者能够灵活得体地进行交际,进而全面掌握目标语言和文化内涵。因此用原版英文电影进行教学能创造最佳英语学习环境,可以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

四、英文电影在视听课教学中的尝试

英文电影用于视听课的教学旨在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视觉手段在听力方面得到最大的锻炼,从而实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终目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材形象直观的优越性,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用原版英文电影作文化导入。

电影的内容具有趣味性,语言具有真实性、生动性、简洁性的特点。电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口语交流的愿望,它还是学生平时交流观点、谈话内容的一个基础。电影所反映的诸多社会问题都会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交流热情,比如性别不平等、自然灾害、世界战争和和平问题等。在电影的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导入英文电影,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理解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语言学习,实现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发挥影视教学的优势,就必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1.向学生介绍任务。要想理解一部影片,首先要对背景知识和相关信息的介绍有足够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复印一些相关资料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阅读,或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找相关资料。2.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放英文电影时,让学生利用中文字幕,写出电影中的某段对白;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段播映,并要求学生就某一场景进行口头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或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录下某一段画面的关键词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或在看完整部电影或录像后写读后感和故事概要。这样学生可以学到地道的、生活化的、自然的英语句子,同时可以比较欣赏中英文的差异。3.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影片放映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角色扮演及用非语言形体语言来表现电影中的片段或改编或续编故事。比如,在看Waterloo Bridge时,很多学生对故事的悲剧结尾感到很遗憾。所以我给学生一个机会,请他们来做导演,给故事另编一个结尾,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他们所编的结尾想象丰富而合理。学生能集思广益,活跃思维,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掌握语言。

(三)英文电影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材料,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视听课上,可采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英语教学,因为电影的语言丰富多彩,能真正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电影展现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学生接触的是真实语言环境中地地道道的英语。借助声音和图像,学生不仅易于理解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能逐渐掌握英语为母语者说话的特点,可帮助学生突破听力理解的大难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基于这种考虑,在视听课中我倾向于选择历年奥斯卡经典获奖影片,或沃特·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精美动画片。如我曾经给学生播放过《狮子王》、《音乐之声》、《阿甘正传》、《美女与野兽》等思想健康、语音纯正、情节简单、对话简洁的影片;并利用Friends(《六人行》)这套美国当今最受欢迎的情景剧作教材,它简短而精练,声像并茂地发挥了影视教学的优势。Friends每一集都渗透出美国生活的点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文化,学到活生生的英语,并寓教于乐,有效掌握实用口语,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中。

除此之外,原版英文电影生动地传递了异域文化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学生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感性认识,配以语言运用,开阔了视野,达到用英语思维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眼界的开阔,先进信息的输入,学生受到启发,拓宽了思路,培养了新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创新的欲望。

五、结语

总之,利用原文电影来进行高职高专英语视听教学,把语言教学情景化,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使学生同时见其形、听其声,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符合高职高专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和规定教材的局限;同时电影的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有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以致用,这将使他们在听说方面有一个巨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1) .

[2]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 1996.

[3]梅明玉.英文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 第20卷, (1) :109-112.

小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刍议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实例

目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课本+粉笔的原始阶段,完全忽视了对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环境、文化内涵及实践运用的关注。这势必会造成老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乏力,逐步使英语的学习走入程式化、应试化。所以,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全面增强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视听说教学在小教英语的作用

英语视听说教学作为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造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将视觉、听觉和对话三者融合,把英语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去灵活运用,切实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1.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现代的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理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英语视听说教学,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不同以往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通过听、看、说、触等各种方式,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做到英语学习的现学现用、活学活用,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促进英语思维培养

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会读课文、会写单词,还要培养小学生会说、会看、会玩、会唱、会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英语视听说教学,让小学生从模仿开始,在听、说、看、演、玩、唱等过程中逐步建立英语的思维方式,自由发展个性,促进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3.丰富国际文化视野

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文化的土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在接受文化的熏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采用各种形式的内容,如小品、儿歌、动画、电影、甚至新闻等.

二、视听说教学现有资源的开发

有效地进行英语视听说教学,除了要有多媒体硬件的支持之外,还离不开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未来英语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1.课内资源合理开发

针对课本,结合9—1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制作一些符合儿童趣味的课堂教学动画或视频短片,将真实短片和动画短片教学相结合,取长补短,让小学生在妙趣横生的观赏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2.课外资源不断延伸

除了课本以外,还可以开发与创作一些充满童趣的英语电影或动画,创造一个英语的语言氛围,把学生从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好地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在潜移默化地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素质。如教师在教授牛津英语6A《Unit6 Holidays》时,让学生在了解中国节日的基础上,通过短片和新闻片段,让孩子们了解西方的一些重要节日,了解西方人在重要节日里的活动和风俗习惯。

三、小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理想构建

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就要利用所有的视听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灵活运用。

1.情感体验教学收获不一样的感觉

英语视听说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让小学生在合理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同时,增加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自信、大胆创新的精神。

2.游戏模式教学让英语学习更加自信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次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在谍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形成一段“思维低谷。[2]通过游戏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同以往的教学情境,做到英语学习的现学现用、活学活用,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师在教授牛津英语6A《Unit 1 Public signs》这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由十几张公共场所及公共标志图片所组成的小短片。精练的小短片加上优美的音乐的衬托,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再加上鲜明的图片直观的显示了课文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中。

3.情景剧扮演教学实现学习快乐原则

如教师在教授牛津英语6A《Unit 7 At Christmas》时,时间正值冬季,临近圣诞节,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运用画面和音乐创造一个圣诞节的欢乐氛围,引导孩子们说出对圣诞节的印象和感受,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下,进入学习状态。挑选一位学生上台扮演圣诞老人,派送礼物:Hey!Hey!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Here’s a present for……Who is this present from?It’s from……。这时两个孩子上前,在老师的指导下,送出礼物,表达谢意。之后再进行几组,教师逐步放开,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礼物送完后,大家齐唱: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使学生英语说、唱、演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综上,英语视听说教学结合目前小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的特定,关注小学生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英语视听说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更能使小学生英语的学习走向趣味化、生活化、多元化、自主化,从而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华.解读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改革方向[J].中教研究,2003(5),第15页.

英语视听课 篇12

根据大纲的要求,全国众多高校纷纷建立语音实验室,英语教学多媒体教室,并且研发多种视听口语交际练习软件等以供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使用。因此,大部分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现已基本在多媒体语音室内完成,语音教室成为学校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学生的听说能力水平依旧没有显著的提高。

言捷智在《高教学刊》2016年17期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启示》一文中指出:“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模式单一,忽视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低下。”面对此种情况同提出:“在视听说课程教学时,充分发挥基于网络环境的系统教学优势,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另外,在《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若干问题———文秋芳教授访谈录》中孙丰果记录文秋芳教授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发现问题的阐述,即:“传统外语教学过分强调打基础和基本功,认为语言运用是学生自己的事,以为学生语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应用,课堂上没有时间教学生使用。这样,学生的惰性知识(即接受性知识)越积越多,而教师在语言使用方面的指导却往往不充分,从而导致学生学了不会用,出现“学用分离”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赴美国外语教学的移动教学经验总结,创新把移动设备的便利性,实用性,高效性结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当中,依靠自身在美国累积的大量视频以及图像资料为依托,构建全新的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本文立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化课程资源浏览学习,通过模块: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课外资源扩展,课堂内容监督等多方面教学模块的控制,从而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等。

一、移动学习的内涵

移动学习是指mobile learnin,简称M-learning。它是指在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PDA等设备(通常不包括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学习。

M-learning研究领域人数正在迅速增多,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没有多少经典的专著。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爱尔兰教育技术专家Desmond Keegan了。他的“From d-learning,to e-learning,to m-learning”一文,得到众多学者的支持,我国著名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翻译成中文《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

Keegan根据学习的形式与手段的不同,把远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d-l e a r n i n g(d i s t a n c e l e a r n i n g,远程学习)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电子学习)m-learning(mobile learning,移动学习)。三个阶段各具特点,其中本文主要以第三点的移动学习为例来对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教育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和思考。

二、目前移动学习的应用类型

尽管目前移动学习应用仍处于探索期,但我认为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按照应用的嵌入性(即与业务流程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学习项目的结构化程度(正式学习,还是非正式学习),我们可以将移动学习应用分为四类:

1.教学交付与辅助。由于固有的思维定势,许多人一提到“学习”就自然地联想到“教学”。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了适应从“教”变成“学”的观念转换,将移动设备应用到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十分必要。

2.作为e-Learning的一种接入手段。由于许多学校都建立了e-Learning系统,开发或购置了适用于PC的在线课程,因此将其进行适当改造,使之能运行于移动设备,将成为常见的移动学习策略。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3.社会化学习。移动学习不应只是被视为传统学习或培训的替代品或另一种交付方式、渠道或选择,应该让它更直接地发挥更大的价值。此外,社会化学习还包括在线社区(实践社群)、微分享、维基百科等多种应用模式,移动学习在这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4.自学。最后一种移动学习策略是结构化程度低、与工作流程结合较不紧密的自学,包括个人基于兴趣或需求,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观看视频、电子书,参加在线课程学习(如网络公开课、MOOC等),或者到相关社区、论坛或社交媒体网站与他人交流等。此外,还有一些专门面向大众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应用(如TED等)。

三、移动学习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指导意义

1.网络资源技术成熟。随着互联网科技变化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体积越来越小巧,价格越来越走低,成为学生族人手一部甚至人手多部的至关重要因素。并且网络技术从3G发展为4G,系统也不断更新,Windows xp到Windows7,8,9,10的不断升级,在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巨大的学习浪潮。

最近几年,手机APP研发迅猛发展,从最开始的简单沟通软件到现在数以百万计的各种实用类型软件,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教育类APP,近五年呈井喷式发展势头。各种单词,听力,口语,视听练习,考试过级,英文娱乐等教育训练类APP层出不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软件对英语学习有着全方位的理解和提高口语水平的作用。

2.交际互动充分。英语学习在中国作为非母语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可以营造地道的英语母语环境和氛围。我国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并不具备完美德母语发音水平。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每个学校的英语外教又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学生处于非地道英语学习环境,很难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充分的英语听说学习和锻炼。移动设备可以帮助学生从音标开始就不断纠正错音及难点音直至熟练的日常口语交流对话。

微信公众号,朋友圈,QQ,微博等方式使学生可以接触达到更多的信息来源,打开孤立学习的困境。例如:教师通过微信发布任务后,学生可以在寝室或者图书馆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答题或者回复作业,同时可以利用智能设备的上网功能,查阅相关资料,为回答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分析基础。

同时,对于较难的问题,还以通过上网发布帖子,求助等方式,获得他人支持与帮助,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在网上讨论,商讨,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源。

3.教学过程无缝连接。大学英语一直面临学生多,课时少,口语锻炼不充分的情况。通过移动设备,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与课堂相关内容的任务,及时发布,学生可以长时间保存,反复观看揣摩,避免遗忘。课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实用的APP共享播放微课或视频内容,或者以课堂主题内容的概述,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布置的任务连续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录音,拍照等方式重新分享自己的答案,并且可以使用在线或离线文件传输功能,实时分享学习内容。

4.群组监督替代教师监督。以往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比较难的就是对于学生作业的检验和口语练习的检查普及度。大部分大学英语班级班型较大,每人开口练习或者全部小组上台表演,在课堂上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利用移动设备,教师可以让每组同学上传自己的口语作业,或者通过摄像功能将自己的小组表演情景对话内容上传到微信群或者优酷等网络播放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查阅,同时其他的英语学习者也可以在作品评论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改变单项监督为群体式监督方法,有效督促学生完成效率同时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

5.智能提醒。普通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每周为4-6课时左右,其余的时间教师很难做到每天提醒学生完成任务。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提醒功能,可以按时提示学生完成作业,督促英语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教师设置微信公众号,每天早上或者晚上七点教师发布任务,要求大家在有限时间内,对所提内容解答或者练习,久而久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四、移动学习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对于移动学习管理平台,因具体的教学管理较复杂而不适合在移动环境中实现,因此移动管理平台上的功能主要是查询统计,查询统计信息应包括移动学习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信息,以便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教学的整体情况。移动学习平台中的校内新闻、公告通知、手机短信等信息的发布应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上实现,以充分发挥移动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优势,为教学双方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混合式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具体设置如下:

五、结语

本文对移动学习理论进行深入简出的分析,利用移动技术开展英语教学模式能够使移动学习的优势和课堂教学相整合,为学生的学习英语视听说方面可以构建理想的学习平台,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理解知识内容,贯穿连接课外内容,就文化,历史背景内容等方面全面学习,创设无缝整合的良好英语氛围。构建大学英语全新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堂教学互动化,课外学习任务化,听说互补一体化,评价方式过程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B].2007.9.

[2]言捷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启示[J].高教学刊,2016(17):48-52.

[3]孙丰果.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若干问题——文秋芳教授访谈录[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2):8-13.

[4]丁兴富.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6-10.

[5]佟秋华.高校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课学生能动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

上一篇:合作学习分组方法下一篇:中国舞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