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精选11篇)
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篇1
视听说是一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技能课,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注重实用性,视听说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视听说教学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解决的办法。
1. 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视”“听”和“说”难以结合。
一直以来,视听说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训练听力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播放听力磁带,让学生听后做书面练习,然后讲解。即使有相关口语练习,通常也是回答问题或复述,形式单一枯燥。对于材料中地道的表达,学生只能通过笔头练习了解其意思,却没能通过特定的活动以口头练习加深印象,进而掌握,甚至运用自如。结果是视听成了教学的大部分内容,而说被压缩至视听之后,这个“说”尚不流利,更不用说地道了。
1.2 视听说教材欠理想。
在现阶段,可供选择的视听说教材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足。不少教材的编写还是以训练听力为主,其中说的练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复述,就是与学生生活缺乏联系性的讨论或者演讲。总之,难度缺乏连续性,有时会让学生缺乏信心。其次,很多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英语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学生学到的很可能是过时的英语文化及英语知识,不能与时代同步。
2. 解决办法
2.1 丰富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知识主体———学生建构的。学生的学习具备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等特征,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一个环境因素,对意义建构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担任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在英语视听说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调动学生的参与构建性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比如:(1)视听的理解除了笔头练习外还可以通过分组,不同组或只听或只看后相互讨论,共同恢复构建视听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等形式尝试再现视听内容等;(2)在视听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影音材料时,可以就相关话题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辩论、作报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为了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在涉及英语国家爱情观的视听后,可让学生呈现中国传统爱情观,方式可多样(采访、对话、讨论、表演、讲故事等活动)。这种有意识的对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而且能为学生将来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使者奠定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精心设计,学生感觉到说听的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并且除通过视听途径学习英语文化外,还能取其中地道的表达方式、经典句型等为自己所用,做到“视”、“听”与“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2 有目的地让学生习得有用地道的表达。
视听的目的不应局限在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上,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材料学习到不同语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关于世界的方方面面听得懂、说得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有意识地挑选典型材料,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材料中习得地道、准确的表达方式,又进一步有意识地设计表达环节,使学生学以致用。如:在视听天气预报材料时,重点指出天气预报中几种最常用的句型,然后让学生利用刚学的句型进行天气预报。这远比只听、只看记忆深刻,并且学以致用。
2.3 灵活利用,补充教材。
针对教材编写不理想的情况,秉着调动学生能动性自主构建知识的原则,教师在利用教材时,不必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内容原封不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可根据需要,灵活利用教材,如节选、改造。
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英语及其文化,仅仅靠教材是不够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上各种英语影音材料既是不可回避的,又是视听说教学为跟上时代需要必须利用的。英语影音材料包括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MTV等,适当地使用影音材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标准的英美发音、西方文化,而且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教师来说,能为开展更加多彩的教学活动提供平台:在听力课堂上穿插难度相当的英文歌曲作为调节,可让学生写下歌词或填空,边放松边练习;让学生视听一些较熟悉的英文电影的原版录音作为课堂讨论的前提;利用纪录片、新闻报道、书评、影评、产品介绍等,让学生掌握最新事件的英语说法,加之配套设计的填空、正误判断、选择题,辩论、讨论,等等,可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英语视听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要达到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调动学生的建构性出发,灵活应用教材及各种材料,精心设计,使视听说融为一体,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英语视听说教学中遇到的视听与说难结合、教材欠理想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1.
[2]程东元, 沈彩芬.建构主义教学法与外语视听说课[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9, (5) :56-57.
[3]胡新宇.音乐电视片MTV与外语视听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4) :20-26.
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篇2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英语视听说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贾玲华
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要求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信息的数字化、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以及信息传输的宽带化,宽带网逐渐进入校园,Internet的普及、web数据库技术和交互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基于校园宽带网进行多媒体教学成了现实。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学校要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宽带网丰富的信息资源,把现有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和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英语视听说教学及其媒体
英语视听说是英语专业的.技能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说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而教学目的的实现依赖于视听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知识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
视――研究结果表明,“视觉支持能提高听力理解的程序,说话者的非语言线索和环境线索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听――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听懂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态度、所表达的内容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能力;说――英语视听教学材料大多要求学生对所听到的或所看到的信息做出及时的、恰当的反应。由于受原有教学方式的影响和视听设备功能的局限性,英语视听说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设备的操纵者,播放录音、录像,作些简单的解释或提问,再校对答案,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很难进行,教师不能进行个性化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几乎没有机会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另外,教材相对单一、陈旧,内容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英语视听说教学主要以语言实验室为主,配有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幻灯机等视听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呈现图像和声音信息。但这些媒体都是单向媒体,只能传递教学信息,不能接收学生信息,教师无
浅谈中职英语视听说教学 篇3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任务型教学;英语
一、学情分析
如今的中职学生上网自学能力很强,他们有求知的欲望也有学习的能力,并且渴望着更宽阔的学习视野。英语课不就是要学生开眼看世界吗?我想英语视听说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课件上,应该有进一步的探索。
二、视听说教学的优势
1.材料丰富
教师可以在教材的主题范围内根据学生特点选择视听说材料,如,故事片、纪录片、原声电影、英语歌曲等。这些材料弥补了英语课本上视听说材料的不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方便性
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方便快捷地为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如同一本可移动的图画书。
3.刺激语言输出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学习指的是有意识地学习英语知识,而语言习得则是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交流的能力。在身临其境的语言氛围中,学生通过与学习客体间的有效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视听输入的基础上自然地完成语言输出。
4.文化窗口
了解西方文化不能停留在西方饮食习惯、社会风俗、歷史文化等表层现象上,而是要引导学生观察西方人的行为方式,琢磨他们的思维方式。同样,学生可以在声像并茂的学习环境中真正领悟英语的文化内涵。
三、视听说模式方法论
视听是说的基础,这是成人和儿童都必须遵守的语言规律。视听材料分为真实的视听材料(Authentic Video)和英语教学材料
(ELT Video),这两类材料各有特点。“说”则宜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选择小组讨论、分组表演、辩论赛及个人演讲等多种方式。
1.真实的视听材料(Authentic Video)
真实的视听材料包括广告、电视、电影、新闻广播、纪录片等。它的特点是真实而且容易获得,不足之处就是语言往往比较复杂,语速较快,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障碍。
英国BBC的电视喜剧Mr.Bean涉及的话题和场景非常丰富,很容易找到和教材主题相关的内容。以“憨豆约会”这个场景为例,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个话题“你会如何约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这就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动机。视频提供的真实的情景一定会使学生捧腹大笑,学生会觉得憨豆的举止和自己的想法相去甚远,学生也会借助视频里其他人的反应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最后请学生谈谈憨豆的行为,给他一些约会的建议,学生会觉得言之有物,有话可说。
2.英语教学材料(ELT Video)
英语教学视频内容较短,语速慢,语法词汇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还可以选择播放字幕。比如,Family Album U.S.A.中文名为《走遍美国》,就是一套生活化美语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视听说的任务。比如,找某一类词汇(动词或者形容词等),关注出现过的物品(这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将发生的事件排序(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只给音频让学生猜测场景(培养推测能力),或者作为写作前的热身活动(让学生有对象感),甚至可以采用上述方法作为视听说教学的考核形式。
视听说教学有效地利用了现代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寓教于乐,使师生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同时,视听说教学也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历史性的突破,师生再也不用拘泥于课本上有限的内容,通过各种任务型教学可以真正使学生学习到工作生活中需要的、实用的、地道英语,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周巧玲.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2]方红梅.运用CAI课件 激活语篇阅读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3).
[3]袁雪芬,吉姆·格林洛.利用因特网教学,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共同欣赏世界文学.外语电化教学,2002(4).
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4
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 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是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来就是职业技能型人才, 因此, 在现阶段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课程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 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 从而提高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有效性。
1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征
高效的视听说英语教学模式是以“视听说”为指导思想, “视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 “说”是语言输出的常用方式, 它不同于公共英语理论教学, 它是以“视听”为窗口, 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 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全面, 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感知英语, 从而达到以“视听”促“说”的目的。视听说教学是以视觉为先导, 以听觉为辅助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的英语教学, 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真实的语言情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和社交实际结合起来, 从而学会在不同语境中准确、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另外, 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 大量的背景知识的“输入”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异国文化的感知, 从而内化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从而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高职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策略
2.1利用英语电影进行视听说教学
传统的英语视听说教学多以教师说, 学生听, 或者教师给学生播放英语音频的方式来开展,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而教师提供的大多数英语视听说教材都是非生活化的语言句, 内容枯燥单调, 学生理解起来也有难度, 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播放电影的形式开展英语视听说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代电影技术融视、听、说于一体, 能够为人们创造真实的英语交际情境, 且这些情境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有利于调动人的多种感官, 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听说英语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英语主流电影中, 演员的母语多为英语, 他们的英语发音和语调相对来说比较标准, 用语也相当规范, 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上, 教师可以在播放电影片段之后,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模仿正宗的英音或美音发音, 调整自己的语调, 从而提高英语视听说学习的有效性, 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另外, 教师在选择用于视听说教学的英语电影时, 除了需要内容健康、有趣外, 还应尽量贴合教学主题, 难度要符合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 最好选用接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励志类英文原声电影, 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和语言思维, 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英语视听说教学当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电影情节进行模拟表演, 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
2.2利用校园广播站进行英语视听说教学
视听说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 在这一方面, 首先, 教师可以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 鼓励学生模仿传唱,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一些英语发音技巧, 如连读、同化、省略和爆破等,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其次,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为学生播放英语相关的播音, 选取一些比较正宗的英语广播电台如VOA、BBS等, 每天定时播放, 长期坚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还能学习正宗的英式或美式英语发音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另外,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视听说课程, 学校的广播站还可以播放Rhyming stories, 这些故事节奏感和韵律感比较强, 表达方式简单有趣, 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英语听力和语感。
2.3实行英语视听说网络一体化教学
在现代英语视听说教学中, 完全可以融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语言环境, 这在很多高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是因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英语教学很好的实现了视听说的一体化。因此, 高职院校在进行英语视听说教学时也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 将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功能融为一体, 使丰富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 弥补传统英语教学中的不足,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英语交际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语言情境进行英语口语和听力练习。另外, 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的布置学习任务, 明确任务的目标、时间限制和检测形式等,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合理的规划, 从而提高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学习效率。
总之,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开展应充分结合该课程的特点, 优化教学模式, 利用英语电影、校园广播站、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等开展英语视听说教学, 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安敏娜, 蔡华.多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 2011, 06:152-153.
[2]曾楚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视听说差异教学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 2010, 08:90-91.
[3]陈京丽, 王志丽.基于“视听说”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3:84-86.
[4]韩莉莉.电影与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 2013, 01:268+303.
[5]易霞妮.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 02:121-123.
[6]王娜.多媒体网络下高职英语视听说互动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07:191-192.
[7]梁俊超.网络视频在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83-85.
高职英语视听说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 视听说 翻转课堂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时代赋予了人们新的使命。在这个新技术、新思想以及新的模式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的世界中,更多的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它们在不同的方面发生。近年来,在学校的教育方面也有着很多的新的形势不断的出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其中,最为有影响力的是结合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
一、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进步,信息化的浪潮不断冲击下的产物。这是一个起源于国外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由英语中的“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而来的。这个概念最早被提及是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在美国Maureen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三位学者共同发表的题目为“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的文章中提到的,但是当时并没有类似于“翻转课堂”这样的新名词出现。直到2007年,“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被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在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Sams的课堂上采用。从此,这样一种模式才逐渐的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并将其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教育课程中。
现在的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是科学进步、信息技术普及下的新的产物。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因为其自身的优势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发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中来。
二、高职英语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一般只有两年左右的在校学习时间。这样的短的时间高职学生来说想要真正的学好英语是很有难度的。由于我国现在的高效录取制度导致最终进入到高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来说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更有很多人对英语本身根本不感兴趣,这无疑增大了高职英语教学的难度。来自于不同地区,接受过不同环境熏陶的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存在的极大的差异,基于这种情况,为了照顾大多数的学生,很多老师只能以中间级别的学生的水平为基准,进行课程的设计。
英语视听说课程(English audio-visual course)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学习好英语必须要重视的一门课程。虽然英语试听说课,并不是刚刚加入到英语专业的学习内容中来的,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把英语视听说课看成是在线教学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那就只能说是有点“简单粗暴”了。有的学校甚至把英语视听说课当做英语影视欣赏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缺少学生的参与。
三、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很多科目的学习中,在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中也采用了这种新的模式。
1.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好处。将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模式 应用到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中有很多的好处。
(1)重难点问题可以反复学习。翻转课堂的主要的展现形式是视频,授课老师将本门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整理,并以一个知识点作为单元,将其讲解的内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上传到供同学们学习的网络平台。所有的视频制作的要制作的清晰明了,并且根据知识进行命名。每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户进入平台进行学习,对于一次没有听懂的、没有理解的知识可以反复多次的学习,直到将知识点消化、吸收。
(2)不同水平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任课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制作为的视频,上传到可供学生资助学习的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这对于那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放弃”的学生有极大的好处,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的内容,可以从最基础的做起,有助于其不断的进步,逐渐拉近和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
(3)网络学习,方便快捷高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的是在线的学习。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其快速高效性是其他媒介无法媲美的。将学习的相关信息以视频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这大大节省了信息传播的时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新的学习内容。以网络为平台,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的和老师进行交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模式也方便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有助于学生成绩的快速提升。
2.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好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存在误解。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一时之间很难被大多数的人们了解和接受。其新颖的模式吸引了一部分的人,但是也有很多人由于受到传统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对翻转课堂模式存在着误解。有些人认为,所谓的学习就是学生应该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的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除此之外的所有都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
(2)角色转变程度大。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对于老师来说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能够快速的适应这种新的角色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因为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比较弱,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英语视听说课是要将英语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进行综合练习的科目,相对来说难度可能更大。所以在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时,如何能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新模式下老师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3.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建议。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并且为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带来新的活力。面对着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使用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提出以下的解决办法。
(1)推广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人们的认知。很对人对一种新的事物在认识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定的误会和不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对于人们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误解,相关方面可以通过让人们参与到真正的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来,感受其为课堂带来的活力,以及对提高学习成绩的帮助的作用,逐渐改变人们的认知。
(2)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适应新的角色。在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下,老师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双方的有效互动、有效沟通体现了新的模式的真正意义所在。在这个新的模式对老师和学生要适应其给出的新的角色定位。老师,虽然看起来没有传统教学模式下那样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新的模式下对其的要求变的更高。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式提问,结构式提问可以将整个的教学内容变成问题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这是保证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部分。什么样的提问更有效是对老师能力的一个新的考验,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来适应新的角色。学生也要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成绩。
四、小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翻转课堂式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虽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是只要不断的努力和改变,这样好的教学模式将会得到更好的应用。在使用可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后,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战杰.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中国职工教育,2014,(20).
[2]韩海云,陈磊.基于校园网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探究[J].职业时空,2015,(8).
[3]王华丽.视听说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作者简介:刘雅萍(1983.11-),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课题】
1.MOOCs时代背景下翻转式英语课堂创新模式研究。
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篇6
2000年版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把英语口语课定位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 重点培训学习者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长期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一直是科研和教学人员共同关心的课题。视听说教学是英语专业训练及提高学生口语与听力能力的课程之一。在视听说课堂上加强口语训练, 找到恰当的方法势必事半功倍。本文将以视听说教学中元认知策略训练进行实证研究, 并以作为该课程目标之一的口语能力进行评价, 证明实验效果。
一、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为了检测以培养元认知策略为基础的视听说教学是否能帮助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水平, 作者以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将元认知知识贯穿于教学之中。参加本研究的对象为长春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 (2009级) 学生, 具有一定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基础。研究对象分两个班进行实验。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选出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的对象。其中一个班级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 为实验班, 另一班级按传统的教学法授课, 为控制班。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1) 元认知策略训练对于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效果。
(2) 英语口语不同水平学生对元认知策略运用的差异。
具体实验的过程中, 首先, 对长春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口语元认知及交际策略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及口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然后对参加本研究的两班学生进行实验前口语水平测试, 以录音的形式记录。测试试题选用CET-SET试题, 并严格按CET-SET的评分标准, 对受试学生的语言准确性和范围, 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 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切性等分别进行评分, 并给出学生口语测试总分。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班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 而控制班则不接受元认知策略培训。一学期后对实验班与控制班再进行一次口语水平测试。具体步骤与实验前一致。最后, 分别对实验前后收集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 以验证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结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就第一个研究问题, 元认知策略训练对于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效果, 我们首先看一下试验前后两个班学生口语能力的对比, 如下表所示。实验前后两个班的平均成绩都有所提高, 但实验班的增幅 (4.93分) 远远大于受控班 (1.51分) 。这说明元认知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直接对于学生进行指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具有可行性。这一点, 胡志海和梁宁建 (2003) 采用直接指导策略作为干预手段对两个大专班学生进行培训研究。结果发现, 进行专门培训的实验组元认知水平显著提高 (p<0.01) , 证明了直接指导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尤其是在提高元认知体验方面效果明显。另外, 学习动机会影响训练效果, 高动机水平者经过训练, 元认知水平显著改善;低动机者缺乏明显变化。本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成果, 证实了英语口语的学习可以加强元认知培养,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实验的过程中, 实验班的同学根据水平分为三组:高水平 (8名同学) 、中间水平 (12名同学) 及低水平 (8名同学) , 分别占人数的30%, 40%和30%。从人数上看, 显然中等水平的同学要多于其他两组。文秋芳 (1995) 在其个案研究中发现, 优秀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杰出的宏观和微观调控能力, 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而差生则极为欠缺这些能力。这就说明低水平的学生在元认知的使用上远远不及高水平的同学。从实验后这三组同学的口语水平可以看出, 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对于中等及低水平的学生而言效果显著 (p=.000<.05) 。对于已经具有高水平同学的影响不大 (p=.104>.05)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文秋芳的研究。
三、结论
英语视听说后方法教学模式研究 篇7
中国的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 从新课标的产生, 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 从下至上的教学理念的变化, 促使英语教学法的不断蜕变。20 世纪中后期以来, 西方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后方法, 这是一种超越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观。它主张外语教学不需一味地遵循特定的规则和特定的方法, 应当是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教学理念。后方法提出了学习者自主和教师赋权等核心理念, 鼓励教师将课堂教学实践理论化, 将教学理论知识实践化。后方法提出的并不是某种有着固定理念和原则的教学法, 而是一种基于语境的 (context-based) 教学主张和一系列宏观策略, 它的理念集中表现在对教师、学习者和其他教育者的再定义, 以及教学经验理论化等新主张。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整个篇章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其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步骤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和专业四八级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们可以看出听力的考查不再只是选择题, 而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输出能力, 这其实就是考查听力过程中学生对整个篇章的理解能力。
一后方法的三个基本参量
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不遵循通过某些具体的教学法组织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 提出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三个基本参量: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特定性 (particularity) 是指学习外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特定的, 教师和学生的目标都是特定的, 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特定的。它体现的是适合具体环境、具体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现实的教学。它与以往的教学法不同, 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不会使用相同的教学法。在后方法的外语教学中, 教师会通过教学步骤了解和掌握具体的教学环境信息, 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再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实践性 (practicality) 是希望教师在开展外语教学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 在实践中运用理论。鼓励教师阅读教学实践理论, 避免盲目接受或排斥教学理论。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 逐渐形成实用的、动态的教学理论。社会可行性 (possibility) 指外语教学不应把语言教学的作用局限于课堂内教授语言, 把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和社会需求割裂开来, 应当满足参与者的语言和社会双重方面的要求。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三个参量融为一体, 互相交织、互相协作,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同影响着外语教学实践。
二后方法的十个宏观策略
基于语境的后方法教学主要包括十大宏观策略。一是学习机会最大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二是意图曲解最小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应当表达明确, 避免因课堂用语的表达不当引起理解层面的问题;三是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应是有真实交际意义的协商式交流;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五是增强学生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掌握语言形式结构的同时, 还要注意语言的交际和社会功能, 增进对语言的认识;六是启发式语法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范例引导、启发学习者掌握典型性的语法结构形式;七是外语输入的语境化,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语篇的上下文、交际环境和文化背景;八是语言技能综合化, 在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技能协调配合培养;九是语言教学的社会依赖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 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十是提高文化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习者以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为基础, 积极参与课堂交际。
三英语视听说后方法教学模式探究
通过对中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国英语教学的核心仍是以考试为导向, 不论是教育体制下的各类学校还是各种机构下的培训学校, 训练手法都是单一的, 其教学内容和实施手段均不足以培养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在外语视听说教学领域, 中国英语学习者一直备受三大问题的困扰。 (1) 缺乏对听力学习中相关微技能的关注和培养; (2) 无法全局把握和构建文章内容; (3) 对作者通过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无法进行重塑。本文所描述的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是由应用语言学教授库玛提出的。后方法论的第一大特征是应当赋权给教师, 鼓励教师将课堂教学实践理论化, 将教学理论知识实践化。首先在视听说教学课堂上, 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材, 而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更为真实和实际的材料,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训练听力微技能。听者要能够对听到的语言符号进行加工处理, 其中听者的语义联想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后方法论的第二大特征是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 这一特征体现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中, 更多地需要及时性和互动性, 因此需要以教师为主体结合特定的语境实施最有效的教学。这表明不是只有听力材料才能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 教师课堂语言的互动也能达到实践性和互动性。后方法论的第三大特征是它的外语教学思想——灵活、开放和动态, 即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 在符合语用原则的情况下, 灵活地实施各种教学手段, 实现教学产出的最优化。
在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 遵循听力课程的特点以及培养听力微技能的原则, 后方法这种建立在宏观和微观技能体系之上的外语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和老师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整体认知, 帮助他们根据不同目的采取最适用的策略, 以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这一教学模式在赋予老师自主权利的同时, 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促进他们共同解决视听说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实现外语听力教学产出的最大化, 并使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知识水平得到综合提升。
通过后方法这一动态、开放的教学理论能有效地诠释各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影响。通过这一方法论的运用, 在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教师更多的是根据每一个具体问题开展深入反思, 分析问题背后的理念, 探究影响自己教学决策的深层原因, 以及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 后方法教学论有助于英语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并把专业知识和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 教师并不需要效仿某一种教学方法, 而是要能够做到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教学情境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方法。很多一线教师并不懂得如何研究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 往往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实践者, 主要是应用他人的理论。实际上,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从理论书籍中是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的。后方法视听说教学模式以听力的真实过程为具体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纳入技能训练, 注重意义建构, 通过观察—反思—行动的循环模式, 树立外语教学灵活、动态、开放的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较高的参与度, 为教师提供宽广的拓展空间, 有助于他们发掘自己独特的洞察力和理论知识。因此, 根据英语视听说学科的特点, 要求我们在英语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建立符合具体学习场景、满足学习者特定需求的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技能, 学生能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创造性, 我们教学应依循其特点, 而不应当是依考试为导向。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语言的习得:认识—再综合分析—最后理解。而后方法外语听力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各个参与者之间的互动, 并实现知识的运用和丰富。这样, 教师和学生通过采取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思想, 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中进行英语教学, 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使教师和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
摘要:外语教学方法众多, 如何利用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个英语教师需要攻克的难题。尤其是在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上, 很多学生和教师多年来都感觉效果甚微。本文从美国应用语言学专家库玛教授提出的后方法教学法出发, 研究当前的英语视听说课堂的技能训练, 期望能运用这种动态、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法实现教学产出的最优化。
关键词:后方法,英语视听说,动态,开放
参考文献
[1]〔美〕库玛.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 (陶健敏译)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篇8
一、理论基础
(一) 心理学理论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 视觉和听觉是最主要的两大渠道, 视觉占83%, 听觉占11%。 在相同情况下, 相比单一感觉器官作用效果, 视听觉同时发挥作用的情况之下学习的记忆效果最好[1]。 英语视听说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大量、全方位地输入内容, 配合多种方式的输出活动, 使得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 从而取得相比以前单一模式的听力和口语课程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者需要与信息互动从而建构意义, 产生意义[2]。 学习就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建构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中, 利用学习资源, 根据已有知识通过与环境和他人互动, 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3]。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语言学习中, 教学实践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 但是该理论也认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需要由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知识构建过程中的助手和推动者, 积极创造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环境, 参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 促进其知识的构建。
二、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主张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同时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建构。 要完成有效的学习, 教学模式就首先需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创造利于其进行主动知识探索、意义构建的环境,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全方位协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主动获取和建构, 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一) 教学材料
英语视听说教材是一种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集视、听、说三位一体进行教学的语言实践类教材。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 视听说教材在各类高校中也越发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教材市场的同类出版物中, 就英语专业而言, 比较知名的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英语高级视听说》, 《英语影视视听说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视听说教程》和《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等。 作为视听说课程的教师, 其首先需要意识到的是在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一本的平面纸质教材加一张多媒体光盘这样传统单一的模式无法满足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视听说的教材应该全面化和多样化[4]。
对于资金充足、 技术力量雄厚的学院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教学网站, 结合纸质教材、学习软件和海量的网络资源打造立体化教材, 从而摆脱传统课堂内外的时空限制, 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多种渠道, 灵活手段给学习者提供基于自身学习特点和水平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和训练。 在无法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 教师需要更多依靠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纸质教材, 辅之与精心挑选的视频资料, 尽可能向学生提供语料真实、题材多样、内容新颖恰当的教材资料, 例如英美优秀影视作品, 新闻视频和TED演讲视频[5]。
(二) 课堂教学
视听说课程是融合视听说三位一体的语言教学实践, 它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大量输入视觉和听觉信息, 力图创造出接近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主体性, 促进学生对视听材料进行理解、模仿、讨论和反思, 通过语言实践, 使得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的重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现其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比以前单一的听力课程, 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输入方式多, 技术手段多, 输入内容更多, 要求教师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规划。
整个教学流程可设定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环节。 首先是课前环节, 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学材料难易程度进行课前任务设计, 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对学习材料进行预热活动。 从这一环节开始, 学生即处于教学情景之中, 主动利用教师发放和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语言实践, 为课中和课后活动的有效学习做好准备。 英语专业的视听说课程一周只有两个课时, 课堂时间相对紧促,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尽可能大的训练活动量, 建议对于即使学生比较熟悉的主题, 依然还是放入课前环节中, 只需要适当简化活动内容。 其次是课中环节, 授课中教师根据之前环节中的活动情况, 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简短汇总讨论, 进一步加深当前题材的认识和理解。 然后根据教学设计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运用视听材料展开相应各类语言输入活动。 在大量输入的同时, 课中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 通过角色扮演、研讨会、演讲、辩论、短剧等多种互动形式, 让学生进行高度仿真的语言实践。 在整个课中环节中, 教师以学习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进行学习策略类的引导, 使得学生了解, 主动运用和自我监控学习策略。 最后, 在课后环节中教师组织、协助学生进行活动总结, 任务评价和策略评估。 如果是具备学习网络的学院, 这个环节完全可以借助学习软件在线进行。 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的合作小组、师生互动, 这是视听说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评估让学生主动、积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对学习进程、目标实现、学习效果有较充分的掌握。 并且能够对策略的运用效果进行反思, 再反馈到下一个学习环节中, 形成良性循环、持久稳步的提高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结语
英语视听说课程将视、听、说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听力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充分利用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通过丰富真实的语料, 灵活的教学手段,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满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培养要求, 使学生具备对各类视听材料既能理解, 又能进行自我观点表达的能力, 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6]。 因此, 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构建切实、高效的视听说教学模式。
摘要:英语视听说课程结合视、听、说三种方式, 运用多种活动形式,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文章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 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以期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3]Wilson, B. (E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Case studi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M].New Jersey: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1996.
[4]邓颖玲.网络环境下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11) .
[5]卢婧洁.浅议TED演讲视频在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 2013 (3) .
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篇9
一、TED演讲的话题
TED网站介绍说:“你是否想象过有一天史蒂芬·霍金给你讲宇宙或爱德华·威尔逊给你讲生物学?电视和媒体讲述的大部分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而TED却告诉我们那些不知道的。”在TED讲堂,奥瑞·奥科罗呼吁海外非洲人踏上归航的船,以实际行动来拯救非洲;拉里·布利连为我们描绘了一副严峻的全球图景;本·邓勒普校长分享了80多岁的学生桑德·特兹勒的激情人生;自幼就没有双臂的列娜·玛丽亚·科林哥娃对生活无比乐观;贾雷德·戴蒙德指出文明社会崩溃的原因在于一个社会的精英决策层只顾自身的短期利益而不顾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约翰·弗兰西斯连续17年不使用机动车,徒步走遍北美,就为了“环保”二字;在TED讲堂,比尔·盖茨会宣讲盖茨基金会如何与疟疾作斗争;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会讲述宇宙的秘密。
TED演讲话题覆盖面极广,截止于2015年9月12日(其他统计,截止日期同此),共有347个话题。以下罗列的是以字母A起头的话题:行动主义(activism)、冒险精神(adventure)、广告(advertising)、非洲(Africa)、老年化(aging)、农业(agriculture)、人工智能(AI)、艾滋病(AIDS)、航空器(aircraft)、算法(algorithm)、替代能源(alternative energy)、古代世界(ancient world)、动物(animals)、人类学(anthropology)、农业(architecture)、艺术(arts)、亚洲(Asia)、天文学(astronomy)、无神论(atheism)。
尽管话题繁多,TED网站还是将其归纳为如下范畴:优化自己(A better you)、TED一撇(TED at a glance)、技术(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艺术和设计(Art and Design)、科学与医学(Science and Medicine)、文化(Culture)、全球问题(Global issues)、事业和工作(Business and work)。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生活和知识背景、教学设计等因素,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TED话题进行教学。
二、TED演讲的时长
按照时长统计,TED演讲的时长及个数是:0~6分钟,257则;6~12分钟,500则;12~18分钟,796则;18分钟以上,504则。可见TED演讲的时长大多在18分钟以下。这样的时长,听起来也许太过短暂,似乎无法传达足够多的信息,然而,TED(网易2014)决议实施时长限制,因为它认为:“(18分钟)对于严肃的主题,18分钟足够了;这个时间同时也很短,能够让听众一直保持注意力。在网上,这个时长也收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18分钟基本上就是喝咖啡休息的时间”。
最近的神经科学研究说明了为什么这项时间限制产生如此好的效果:聆听陈述的人们往往会存储相关数据,以备未来检索之用,而太多的信息会导致“认知超负荷”,进而提升听众的焦虑度。也就是说,如果你说个没完没了,听众就会开始抗拒你。更糟糕的是,他们不会记得你努力希望传递的信息点,甚至可能一个都记不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你不能言简意赅地解释某种理论,那就说明你自己都还没有理解透彻”。TED演讲者,天文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在2011年TED大会上,完整地讲述了宇宙史及地球在宇宙的地位。整场演讲用时只有17分40秒。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各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时长的TED演讲进行教学。
三、TED演讲的语音语调
TED演讲语言是英语。部分演讲者讲一口标准的英语,他们的语音语调规范流畅,堪称典范,可以用作口语教材,供学生跟读模仿。部分演讲者,由于来自非英语国家,讲英语难免带有不同程度的个人特色或者地方口音,他们的演讲也是弥足珍贵,可以用来熟悉五湖四海、五花八门的语音语调,以应对现实交际的实际需求。
比如,揭露美国、欧洲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拐卖现代奴役内幕的Noy Thrupkaew,讲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畅游珠峰冰川融湖并对全球气候变化获得新认识的Lewis Pugh,讲一口标准的英国英语;一生都在拯救那些卷入性交易的妇女和儿童的Sunitha Krishnan,讲一口印度口音的英语;喜欢与名人合影的乐天派Google工程师Chade-Meng Tan,讲一口中国口音的英语;以自己的小发明成功促使其社区周边的狮子与牛群和平共处的少年Richard Turere,讲一口肯尼亚英语;使用纸管为海地、卢旺达、日本、中国建造抗震房的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Shigeru Ban,讲一口日本口音的英语;七十五年如一日,致力于陶艺设计的Eva Zeisel,讲一口匈牙利口音的英语;用相机记录和呈现死亡、毁灭或者腐朽现实的经济学博士Sebasti o Salgado,讲一口巴西口音的英语……
四、使用TED演讲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的以往研究
迄今,国内若干教师将教学研究聚焦于视听说教学,以及运用TED演讲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等方面,获得若干实用成果。
杜鹃从文化哲学层面审视了我国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发现:“视听说课堂上重听力轻口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和学生片面地侧重听力和词汇语法的学习,忽视语音、语调的准确度的学习”;“很多教学者并没有理解视听教学的内涵,也没有认真实施视听教学法。将教材中的视频材料简化为听力材料,把视听说的‘视’简化为观看影视作品”;“教师过度‘隐形’,把自己固定在多媒体操作台变成了键盘手,造成其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传授者等教师职能的不在场”。刘建东(2014)总结了视听说“教学内容及形式”:应将课外材料和教材结合起来。应注重将视、听、说三种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应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形式上宜多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小组讨论、分组表演、辩论赛及个人演讲等多种方式……应在学生赏析影视听力材料后给学生呈现原文,或将两者交替呈现……
向玉(2015)认为,TED进入课堂可以“丰富课本内容,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汪静静、刘树勇(2015)指出:使用TED演讲辅助视听说教学,教师“需要围绕教学任务,选择与教学内容和目的相关的素材,需要一定的语言教学指导,也需要多媒体基础技术的优化处理。创设和组织讨论、问答、听写、陈述、辩论、竞答等互动性活动才能体现挖掘教学资料的价值”。黄雁鸿等(2014)推出了利用TED演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四步法:Preparation→Activity design→Presentation→Evaluation。
前两位教师论证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方向性;后两位教师聚焦于运用TED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材料选择、呈现、练习、评估等操作要素。尽管上述研究还存在深入和完善的余地,它们却为如下更为高效、更为便利地使用TED演讲辅助视听说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使用TED演讲辅助视听说教学的理论基础
1. 视听整体结构法
视听整体结构法又简称为“视听法”,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法国。顾名思义,一是强调“视听”,亦即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播音;二是强调“整体”,亦即关注交际语篇的整体结构;三是强调“结构”,亦即强调语言结构,亦即文本的词语构成、句子结构、篇章模式。
视听整体结构法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介绍到中国,时至今日,《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教学建议(六)亦要求教师“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育部2004)亦倡导教师运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较快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 英语十字教学法
该法由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赵平(2002)独创,兼具国外先进外语教学理念和中国传统语言教学文化,是国人可以信赖、便以运用的“费时较少,收效较高”的英语教学法。
“英语十字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是:“读听领先,写说跟上,全面发展;突出句法,科学识词,把握语篇;课前自学,课中共学,课后用学”。十字教学程序是:断/(slashing),断句子;圈○(circling),圈连词;划__(underlining),划短语;研♂(studying),研谓语;译→(translating),将文本口头或笔头先直译后意译为汉语,然后,作为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再将其回译成英语;听⊙(listening),静听文本规范朗读;读♀(reading),同步跟读文本规范朗读;说◇(speaking),背诵和仿说文本;写(writing),背写和仿写文本;用☆(utilizing),运用文本词汇、结构,围绕文本话题,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或生活写照。
六、TED演讲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的三步模式
1. 第一步:从文本到课件
教师登录TED官网首页,鼠标指向第二行“Discover”,点击“Topics”,即可看到以英文字母顺序罗列的所有话题及相关演讲个数。也可以将鼠标指向第二行“Watch”,点击“TED Talks”,在“Search Talks”框内,输入话题关键词进行检索,亦可点击“Topics”、“Languages”、“Duration”,进行相应的检索。
教师下载内容、语言、语音、时长适宜TED演讲的文本和视频。对文本进行PPT课件制作:在PPT之中,可以对疑难句结构进行黑体、彩体、粗体、斜体、影体、下划线、括号、箭头等形式操作,可以对生词进行词根、前缀、后缀、释义标注,可以对背景或者概念进行介绍,也可以呈现背景图片……
2. 第二步:从形式到内容
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十字教学法”前五字操作模式,对TED演讲文本进行句子和篇章形式教学,因为形式破解,其义自现。
针对长句、难句引导学生:
(1)断/(slashing)句子,找出TED演讲文本标点符号以外的“句读”。
(2)圈○(circling)连词,找出TED演讲文本句内和句际连词,比如when,because,but,and,that,(in/of)which,if,first……,理清句内、句际语言片段之间的时间关系、地点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比较关系、目的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次序关系、递进关系、对照关系、举例关系、归纳关系、强调关系、重申关系。
(3)划__(underlining)短语,对TED演讲文本中各种短语搭配进行下划线操作。
(4)研♂(studying)谓语,研判TED演讲文本句子的谓语形态,并推测其意义,比如:be+v.-ing表进行,be+v.-ed表被动,have/has/had+v.-ed表完成。
(5)译→(translating)文本,将TED演讲文本中的句子或者段落口头或笔头直译为汉语。
3. 第三步:从理解到运用
通过“英语十字教学法”前五字(亦即:断、圈、划、研、译)的程序操作,学生彻底理解了TED演讲文本。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后五字程序(亦即:听、读、说、写、用)对文本进行追加操作。
(6)(静)听⊙(listening),引导学生静听TED演讲,识别和体会演讲者的停顿、语气、语调以及情感态度。
(7)(跟)读♀(reading),引导学生同步放声跟读TED演讲,尽力全方位模仿演讲者,尽量使自己的抑扬顿挫吻合于演讲者的抑扬顿挫。
(8)(仿)说◇(speaking),引导学生对TED演讲进行仿说。比如,对Kitra Cahana的“A glimpse of life on the road”第一段,可以这样仿说:
原文As a little girl,I always imagined I would one day run away.From the age of six on,I kept a packed bag with some clothes and cans of food tucked away in the back of a closet.There was a deep restlessness in me,a primal fear that I would fall prey to a life of routine and boredom.And so,many of my early memories involved intricate daydreams where I would walk across borders,forage for berries,and meet all kinds of strange people living unconventional lives on the road.
仿说As a little boy,I always imagined I would one day teach in class.From the age of ten on,I kept a packed schoolbag with pencils,pens and erasers tucked away under textbooks and dictionaries.There was a deep restlessness in me,a primal fear that I would fall short of a lif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And so,many of my early memories involved intricate daydreams where I would walk across playgrounds,forage for classrooms,and meet all kinds of intelligent pupils and students living creative lives on the campuses.
(9)(仿)写(writing),对TED演讲进行仿写。
(10)用☆(utilizing),运用TED演讲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子结构、篇章衔接,围绕演讲话题或者类似话题,进行学以致用的口头或者书面英语交际活动。
七、TED演讲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其他方法
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动脑筋,努力开发各种创新、实用、高效的TED演讲运用模式。
1. 听力练习
此练习主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演讲的主旨。针对具体演讲内容,设置常规的选择题、听写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尽量进行电脑化、网络化操作。学生只有掌握了演讲的基本内容和关键信息,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口语训练。
2. 问答练习
就演讲中某个重要情节提问,检查学生对演讲的理解程度。问题由教师口头提出,由学生口头作答,参考答案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
3. 跟读练习
选择语速适中、语音清晰、语调规范、句子难度不大、生词较少的TED演讲,引导学生同步跟读演讲文本。强调语音、句读、语调的模仿,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地道的英语口语。
4. 填空练习
依据某种原则,比如句子结构原则、篇章衔接原则等,或者简单地每隔若干个单词就挖去一个单词,将TED演讲文本制作成不设选项的完形填空练习,让学生凭记忆、凭上下文句子结构分析、语意连贯推测,填入原词,并完整地把该句、该段说出来,强化对TED演讲文本的认识和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5. 语法练习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演讲的题目和长难句,就其句子结构、其中某些语法项目,阐释其构成,进行公式化操作。其次,引导学生,利用上下文词汇,杜撰若干类似标题和长难句,进行活学活用。
6. 对话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将演讲内容改编为俩俩对话文本,修改后,首先分角色朗读对话文本,然后脱离文本,模仿演讲者语音、语调、眼神、气质等进行对话。
7. 讨论练习
引导学生就演讲主题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前,教师布置学生对这一话题进行独立思考,尽可能多地列出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术语、概念等。在讨论时,学生应当尽量使用TED演讲者用到的词汇、短语、句型。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实践并总结了“使用TED演讲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三步模式和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方法。尽管该教学模式只提供使用TED演讲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基本框架,但希望能以此促进英语视听说教学,出现更多可供实践和探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网易.专访TED:如何办一场让观众不打瞌睡的演讲[C/OL].http://news.163.com/special/tedtalks/.
[2]杜鹃.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的文化哲学思考[J].学理论:教学实践研究,2014(21).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OL].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2/13/content_1313385.htm.
[5]刘建东.二语习得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
[6]向玉.TED演讲视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
[7]汪静静,刘树勇.解读TED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6).
[8]黄雁鸿,吴广平,张吟松.Using TED to Enhance Student Autonomous Learning[J].海外英语,2014(10).
[9]赵平.英语十字教学法[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
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篇10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思辨能力
一、研究背景
思辨能力或称批判性思维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国外高等教育界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耶鲁大学一直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奉为其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而我国的高等教育界也逐步认识到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近年来,许多学者就英语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阅读、写作及口译等方面的研究颇多,但针对视听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寥寥无几。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思辨缺席产生的原因
视听说教学过程中思辨缺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存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问题。从学生方面来看,不少学生有内容上和有语言上的困难,即缺少可以表达自己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因此容易习惯和满足浅层次的会话和交谈,结果使思辨能力在无形中削弱了。从教师方面来看,在视听说课堂活动设计过程中,机械性的语言操练较多,替代型、复述型等浅层次活动较多,功能性交际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激发思辨的讨论和专题讨论较少,学生的思维因此便长期处于呆滞状态,使难以形成思辨的习惯和方法,从而限制了学生深入开展话题讨论和辩论,使其在课堂活动中出现思辨缺席现象。
三、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课前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布置听说任务。课前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给学生布置听说任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大的平台将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这种多维度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拥有的听说材料更为立体化、形象化。如通过建立QQ群,教师可以将许多视频资料上传,供学生下载学习。笔者的学生就比较喜欢跟着美剧学口语这个环节。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不仅让学生接触了许多地道的英语日常口语表达方式,而且还让学生透视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思维方式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中的精华部分相结合,从而发展成为自己特有的思辨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课前提供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进行单词、句型及段落的由简到难的反复模仿操练,以便打好听说的基本功。此外,督促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多多关注其他学科,让自己的知识面变宽。这样做也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课上改变传统视听说课教学方式训练听说能力。(1)问题讨论式。教师选取合适难度和长度的听说材料,并就资料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使用预测和听要点的听力技巧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教师就听力内容多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开展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2)角色扮演式。课前学生已通过QQ群下载的视频资料进行了预习。视听说课堂上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观看一遍视频后,找几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之后,教师可以当场指出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和思维疏漏,也要适时地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推理和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活跃和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3)故事复述式。故事复述式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将听和说、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小故事,告诉学生要复述这个故事,复述的内容需要包括五大要素,即who,where, when, what 和how, 并要求学生做简单的记录。在此之前,教师应事先提供给学生一些语言技能的指导,如语音、语调和停顿的使用等等。在过程中,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后再进行复述,即进行了语言的输出。这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能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课后运用有效的形成性评估手段鼓励学生。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采用形成性评估模式,不断激励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估时可采取灵活多变的评估手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资料的收集汇报、即兴演讲、角色扮演、故事复述、语音语调测试等。这种评估模式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更积极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发现学生的困惑和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直受到诸如四、六级英语应试教育的禁锢,若想向“素质教育”这一目标迈进,高校英语教学则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在仔细调研、努力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找到一条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新模式,现阐述如下。
一、视听说课堂中文化教学、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仔细地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英语教师应在“视听说”课堂上有意识地输入英语国家的人文特色,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语言,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杜瑞清(2010)提到会说外语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是解决说什么及如何说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会说能道”,又要有内容,说得恰如其分。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把对文化的学习和把握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
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英语生活和学习环境。在美国影片《Dead Poets Society》中,奇亭先生作为诗歌文学教师满怀爱心,抒发情怀,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更多的是影响其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奇亭先生运用了大量的情感教学法启迪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实际,能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愉悦、兴致盎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二、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更好地完成视听说教学任务,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摆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趋利而避弊。如英文歌曲(MV)欣赏与歌词填空、经典英语散文诗歌听读与背诵、英语视频欣赏与模仿,新闻英语的引进等。
英文歌曲中包含了西方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学唱英语歌曲有助于学生英语语音技能的提高,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消除大脑疲劳,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好地促进英语学习。带有MV的英文歌曲,通常是短小的精品,将美妙声音与生动图像相结合,英语语言与特定情景相结合,深得学生喜爱。
缺乏语言环境及学生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影视英语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影视材料不仅可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语,而且生动的画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热情,既进行了语言听说训练又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真正做到了“视、听、说”相结合。
引进新闻英语完善和优化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和内容。语言脱离了时代和社会环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新闻英语的时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以学生学习为主,引导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如对子活动、小组活动、给角色配音、角色扮演、辩论、主题演讲、做幻灯片等,使学生充分进行实践。例如,每次上课后的前几分钟安排两个同学上台做英语自我展示。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视听说的视听材料与补充演讲之外,我还挑选了一些英语经典剧,如《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暮光之城》等,要求学生自主组合排演。有时,我要求学生给某电影编一个短小的续集或者对电影的结局进行改编,并表演出来。
另外,我通过每课跟读单词和绕口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四、在视听说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评价策略的科学性
教师应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精神。我认为,教师不应该采用点评式评价。情感教学法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英语口语课堂氛围的关键。如果教师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师生之间就会缺乏尊重和信任。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重要的错误,应该适时指出;而对对内容没大影响的过错,可选择忽略。在调查问卷中,65%的学生表示“没有自信,很怕出丑”。这就是焦虑,它是大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拦路虎”,必须赶跑。在评价策略中,如果过多运用点评式评价就会打断学生的语流、思维,大大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对于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信、放松、积极热情这一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情感教学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五、视听说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
课外我鼓励学生欣赏或学习优质的音、视频资料,如:英语演讲大赛实况,VOA和BBC广播,英文经典歌曲、影片,网络上好的英语视频及多套优秀英语学习资源,如:《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等。
注重开辟第二课堂。我利用休息时间为同学们进行英语视听说辅导,网上答疑等。我校英语角为爱好英语的同学提供了练习英语口语的场所。
另外,采用更多样的形式,对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生加强引导和指导,使他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相关课外交流活动、自发研讨等,获取广博的知识和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学生很好地把握英语的运用和内涵。
六、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视”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突出“听”的训练,把视听结合起来,是为了“说”。视听说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视”“听”“说”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教育部的《课程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5.4.
[2]杜瑞清.跨文化交际学选读.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3.
[3]王伟.大学生情感因素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 (第五辑) [C].2010.
【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09-16
英语视听说课05-31
高级英语视听说08-04
专业英语视听说11-21
高职英语视听说课08-20
商务英语视听说03-11
英语视听说试题及答案08-27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08-30
英语视听说论文撰写规范09-14
商务英语视听说内容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