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作学习(精选12篇)
组合作学习 篇1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像一面旗帜在引领着新课程改革迅猛的前进,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 这种学习方式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和在课堂中积极实施。而小组学习又为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依托和平台, 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有几点体会写在下面。
一、什么是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为共同体,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和思维特点, 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 寻求解决办法, 形成共同的研究成果。
也就是说, 小组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以每名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为学习的主要过程, 以本组成员思维统一、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法为结果的一种学习行为。
二、为什么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须知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向于多元化, 人们获得知识的方法也变得多元化而非单靠在学校的学习, 广播、电视、网络、社会等均可成为知识源, 为我们提供丰富而广泛的知识。社会缺乏的是不会学习的人, 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成为当今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教育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为教育教学改革增添了一份活力。教师要彻底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 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教师不是知识的复印机, 把已有的知识复制到学生的头脑中, 而是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 引导学生去求知, 去寻找学习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求知的思维。因此, 我们教师应善于把课堂放开, 大胆地把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去讨论、交流、探究, 相信学生的能力, 发挥他们的潜能, 使他们不仅学会知识, 更寻求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不必畏首畏尾, 生怕学生讲得不透彻, 或者遗漏知识点而不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 哪怕是少一些, 也远远强于教师滔滔不绝灌输来的, 因为它不仅掌握的更加牢固, 印象更加深刻, 更重要地是提高了获取知识的能力, 成了一名捕鱼者, 而不是一名坐等鱼吃的食客, 获益终身。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小组的划分
小组的划分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成功顺利进行的前提, 要本着好中差均衡的原则来划分。一般4至6名学生为一组较为适宜, 既能形成求同存异、思维碰撞的氛围, 又不至于因人数过多, 意见难以同意而浪费时间。在构成上要考虑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个性特点、智力水平、性别、家庭背景等, 以达到相互合作, 优势互补的目的。
每小组选一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组长, 负责本组的组织、协调、分工、统一等工作。再由小组讨论, 确定一个响亮的名字和一句富有激励性的口号, 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激发成员的参与意识。组员都要有一个相应的代号, 可按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 便于互助互教, 教师提问, 同层次学生的竞争。至此, 合作学习小组便宣告成立了。
(二) 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组成立以后, 为了使之更有参与意识和竞争性可对小组合作意识着重培养。例如, 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生字, 要求每个小组以最快的速度查字典, 给生字注音, 优胜者谈方法, 教师加以强化。再如, 针对课文提出一些有发挥性的问题, 比哪个小组回答的具体全面, 同样, 善于合作的小组必然胜出, 教师加以强化。这样步步诱导, 小组的合作意识必然加强。参与、合作意识的形成是小组学习成功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 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讨论中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本着学习提高, 共同进步的思想来讨论, 不可相互嘲笑、诘难, 以至于有的同学特别是后进生不敢发言, 而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
(三)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选择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布置任务要细致而具体, 同时对小组的讨论要及时引导, 否则就会导致课堂上优等生说个不停, 别的学生成为旁观者, 或者漫无边际的争论, 或者无果而终等完不成学习目标。
1. 要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把学习任务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 设计成一个个语文学习任务。如在教学《溪流的歌》时, 把学习目标分解成:词语的注音解释, 课文的段落分层, 关键词语的含义, 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几个具体目标。
2. 要指导小组合理的分工和合作。
不同的学习任务有不同的分工方法, 例如, 给生字注音解释, 可以平均分给每个组员;划分段落层次, 则可由其中一个组员提出自己的意见, 其他组员针对其观点评论, 提出自己的见解, 由讨论而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组长根据组员的意见, 统一确定答案, 再交由全班讨论, 有不同意见的要说出反驳的理由, 思维继续碰撞, 既活跃课堂气氛, 更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又省去教师唾星四溅的劳苦, 作为教师, 何乐而不为?
3. 可以展开小组之间的竞争。
通过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给每个小组量化打分。可小组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也可以给每个组员量化打分, 增加小组间的竞争性, 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的量化标准, 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制作一面小红旗, 或者随意剪几朵红花, 作为优秀小组或优秀组员的奖励。我在QQ中下象棋时, 连输几盘, 就失去了兴趣, 更何况小学生学习, 让他们参与竞争, 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有了榜样的力量, 有了充足的干劲, 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无定法, 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有多种多样的方法, 但小组合作学习不失是较好的一种。
组合作学习 篇2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
“交往的对象”包含学习上的交往对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对象。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交往,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教师已经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对学生来说,研究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沟通,已不限于认知领域,早已扩展到情感、态度、技能的范围。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加分、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篇3
一、分组要合理
历史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2-6人为宜。可以是2人一组,也可以是4人一组、6人一组,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确实必要的时侯也可以是8人一组或者12人一组。二是分组时应该按照学生历史知识的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小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内某个角色的互换或轮换如某学生在小组内不同的活动过程中分别担任小组长、记录员、声音控制员、发言人等角色,还可以按照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二、把握小组合作的度
许多历史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特别是在公开课,为了让课堂气氛看起来活跃,小组合作、讨论的次数达到四五次甚至更多的次数,整节课几乎都在小组合作状态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气氛活跃了,但实际上学习的效果很差。我曾经在听完一节课后,听到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们每次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很短,根本就没有讨论出什么东西来,一节课讨论了很多次,我们都感觉很累了。至于一节课需要进行多少次小组合作要看具体的内容而定,所谓“内容决定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悟自练,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类似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确不少,有的老师连“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等简单的问题,也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来共同完成。其实,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能自己弄清楚明白,不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三、把握引导的时机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合作。有的老师习惯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后采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的要求,接着在教室里一边来回巡查学生的合作情况,一边大声胶带学生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的操作势必会干扰学生的合作探究。比较合理的老师先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接着展示讨论合作探究的课题,再指令小组合作开始。在小组合作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让各小组成员之间关注各成员的表现,如表情、神态、动态等等;题型学生互相关照本组成员,主动谦让,让人人又合适的位置,主动关照边缘人员,注意声音的控制,保证本组成员听得清楚,同时不影响别的组;如果有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或者合作不够友好,或者讨论、发言是声音太大影响到了本组或其他小组的同学,老师也必须给予正确指导。
四、合理激励和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4
1.学习小组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1) 合理分配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历史学习小组一般由四五个学生组合而成, 每名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如有的负责历史资料编撰, 有的负责电脑信息查询, 有的负责演讲, 有的负责表演, 等等, 大家围绕同一个教学主题 (课题) 开展合作。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时, 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情况分配任务, 比如可将它们分为宋代服饰文化组、饮食文化组、文学组、交通及对外贸易资料组等。各小组再根据成员的不同特点进行任务分解, 将任务落实到个人。这样, 各小组之间、小组内部之间, 就基本形成了互帮互助、分工明确的合作学习关系。
(2) 各小组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为了让各学习小组充满活力, 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小组命名, 命名力求体现本组和本学科的特点。比如, 可以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历史火箭队”“历史哲人队”等, 只要是学生喜欢的, 又能激发他们向上的词语都可以拿来命名。在学习小组刚组建时, 就让学生为本组命名, 这样可以从一开始就营造民主、合作、创新的愉快学习氛围。
2.教师要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1) 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在本学期、本单元甚至本次课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样学生才能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例如在教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时,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查阅、阅读、归纳有关的资料, 培养学生检索资料, 处理信息的能力; (2) 通过网络查询, 制作软件,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电脑的能力; (3) 通过撰写、报告课题研究成果,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 (4) 互帮互助, 增强集体凝聚力, 获得集体荣誉感; (5) 对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特点进行归纳概括。由于学习内容较多, 而教学课时有限, 因此各小组可以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 要为学生创设可以感悟历史的教学情境。在历史课堂中, 教师要尽量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氛围, 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各种教学情境中, 课本剧表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也是让他们感悟历史的最有效的活动方式之一。例如, 在教学“和同为一家”这一部分内容时, 我让学生在了解唐太宗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基础上, 布置学生尝试以小组为单位编演历史短剧。学生异常兴奋, 各小组分别表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历史场景。表演的学生感情非常投入, 完全进入了角色。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一次体验历史人物情感的机会。
当然, 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更好, 奖励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奖励机制应该包含奖励类型 (分口头表扬、分数奖励和物质奖励等) 、奖励频度、奖励对象 (面向全班、小组或个人) 等方面。通过合理的奖励方式,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学习的价值, 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活动。
组合作学习 篇5
张永娟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搭建了“平等的对话,心灵的交通”的舞台通过“我是这样想的,你是怎么想的?”展开与学生开放式的沟通与交流,尽量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能真实全面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他们的情感。从我坦诚的提问到学生无拘无束的回答,再到我进一步的引导,无不在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师生平等共处,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集体作用,在合作学习培中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为适应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质。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学习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注意从正面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公平的竞争,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使合作学习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 ”的良性循环,更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竞争成为促进学习的手段。
浅谈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 篇6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解决学生不回答問题的现象
学生回答问题说明学生在动脑筋思考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灵活进行教学。有的学生能够回答教师提的问题,有的根本没有思考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多数学生是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因此教学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解决学生不回答问题的现象。
2.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解决学生不思考问题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长安排汇报员汇报本组讨论的意见,按照顺序轮流汇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本组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积极性的具体体现,不难解决学生不思考问题的坏习惯了。
3.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供学生交流的空间,有利于发挥学生团体智慧
4.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思考问题后进行交流各组意见,这时各组成员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与本组成员讨论的一样,各组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
二、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安排本组成员有序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及汇报意见。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小组情况设立不同的小组名称,比如,勇敢队、喜洋洋队、向前队等,让小组成员自己确定本组目标,作为今后学习的标杆。
2.科学对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每周对小组进行评价,根据各组的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记录评价出本周表现好的小组并给予精神奖励,每周评选出3个小组,分别为4星、3星、2星三个等级,通过评价能促进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以及你追我赶的拼比精神。
3.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实质,教师提问是关键
有的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或公开课,设计一节课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小组合作学习上,只注重讨论形式,让学生讨论时大声点,这样形式上学生整节课都在思考讨论问题,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合作学习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却成泛滥化、随意化和形式化的趋势。首先,教师提问要提前精心设计,问题力求有科学实用价值,不能随意提问让学生讨论。教师提问时要给学生有合作探究的具体目标,学生有方向性去讨论解决问题。其次,问题要有适度,毕竟学生知识单薄,哪能胜任难的问题。教师提的问题由简单到中度问题,循序渐进,要有针对性提问,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付淑静.浅谈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科技风,2012(13).
幼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篇7
一、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老师应当给孩子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他们在学习时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 否则他们会不知道学什么, 也就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 认知能力低, 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还很差, 老师如果不给他们明确的学习目标, 只靠他们自己体会, 他们就会漫无目的, 不知该干什么。例如, 在教学《詹天佑》时, 我让他们紧紧抓住本节课的阅读目标,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读了一遍后, 由衷地赞叹道:“詹天佑是多么聪明啊!”我趁机启发他们:“再认真读一遍课文, 看看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 完成修建京张铁路的?大家积极讨论, 一会儿各组派一代表回答。”孩子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他们结合文段中相关的句子, 理解了詹天佑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修建铁路的, 而且了解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一目标的指出, 使孩子们牢牢把握要解决的问题, 合理分配任务, 积极发散思维, 各抒己见, 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 我们还应当考虑合作学习的重难点, 以及哪些内容需要开展小组讨论, 哪些内容需要成员独立思考。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引导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使他们通过主动探讨, 掌握所学知识的重难点。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做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1. 老师要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合作环境。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学习, 思路豁达, 思维敏捷;而在情绪消沉时, 思路闭塞, 思维迟缓。所以, 孩子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才能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尝试。为孩子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老师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 并为寻求答案共同合作探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做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老师通过引导孩子提出问题, 让他们学会共同合作、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 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
在幼儿语文教学中, 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及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 例如一些较简单的、只要一看就能明白的内容, 就没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又如一些复杂的知识点是必须由老师讲解才能理解的, 也不需要合作学习。
一个根本不需合作的问题, 硬是拿来进行合作学习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 会使孩子感到厌烦。应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 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所选内容既要来源于教材, 又要稍高于教材;既要适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又要适合孩子们之间的互相合作;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又能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与探索。同时为了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合作, 合作的内容应为课文中的某一段, 如我讲《乌鸦找水喝》这一故事时, 让学生小组探讨“假设不用石子, 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吗?”等。只有让孩子思考这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 才会让合作学习更加有意义。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要以发展幼儿的潜能为目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老师要激励孩子从多个方面去考虑问题, 要合理地创设情境, 调动他们探讨的积极性, 提出的问题要有讨论的意义。例如在讲《美丽的小路》时, 我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 让孩子大胆质疑, 开展合作学习。在学完本课后, 我问孩子还有什么问题?他们纷纷举起手来, 其中一个孩子问:“老师, 小路又不是鸭先生弄脏的, 它为什么要怪自己呢?”我立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 让每个学习小组仔细研究讨论:鸭先生为什么要怪自己。孩子立刻行动, 一会儿读课文, 一会儿大声讨论。几分钟后, 交流完毕, 他们在小组的帮助下, 共同解决了问题, 明白了鸭先生的话。
五、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 要及时给予幼儿合理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老师的评价一定要及时、合理。通过评价激励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老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外, 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态度、方法与参与度的评价, 要多方位地关注孩子的倾听、交流、表达情况, 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及个人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总之, 幼儿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有机整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处于逐步完善与提高阶段。我们只有科学掌握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观念, 才能使小组合作教学更有实效, 才能进一步提高幼儿语文教学的教学实效。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幼儿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 是新课标提倡的新的教学方式。要想培养幼儿的小组合作意识, 就必须引导幼儿按以下要求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要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做到以幼儿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要以发展幼儿的潜能为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及时给予幼儿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幼儿的自主合作意识, 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8
一、合理分组、有效评价, 成员相互促进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按座位组成的小组, 是常见的组织形式, 往往能起到优等生对学困生的良好带动作用, 激活参与热情, 能产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增值效应。
但这样的合作小组, 容易形成优秀生主宰, 学困生被动接受, 养成依赖的思维定势的不能主动参与情况。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给小组四个成员分别编号1号大组长 (优等生) 2号小组长 (中等生) 3、4号 (学困生) 。然后分工:1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 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 鼓励畅所欲言, 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同时教会学有困难的学生先倾听他人发言, 然后提出自己的理解。
评价机制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 成员差异性赋分激励后进共同提升的原则。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 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 获得成功的体验。
分工汇报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知识建构的过程, 同时还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分析, 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二、加强引导, 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1. 对组长、成员进行培训, 使其熟悉合作交流的过程、分工原则、评价机制。
使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 要使小组全体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 共同地进步, 同时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2. 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还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空间。
因此,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重视生生互动,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 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大组长的作用。
这个核心人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展示汇报时是学习小组在全班交流中的“发言人”。
三、恰当地应用语言激励和小组捆绑式成绩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而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学生评价在组内是小组成员互相评价。例如, 交流结果的对错、合作的积极性等 (只作为激励手段不计入小组得分) ;组间评价一般是知识检测、课文背诵、课堂巩固练习的订正 (学生汇报结果计入小组得分) 。这些做法有利于小组成绩的公信力, 体现公平公正。不仅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
教师评价也可分为两种:语言性评价和对小组整体计分评价。这两种评价要保证它的时效性原则。小组汇报展示、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等教师要及时地给出合理适宜的评价, 同时杜绝“乱评价”和不分对错、正误的“瞎鼓励”。
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将课堂教给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营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多讲多思考多探索,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和促进, 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小组, 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 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同时, 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通过这几年时间的教学实践, 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探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使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快乐的学堂, 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都能找到自己展示的天地!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采取形式不一的合作学习, 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析 篇9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带有合作性质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期达到最优的合作学习效果。
1.讨论式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种最常用的合作形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往往设计起来较为简单,且容易操作,并且只要组织得当,这种讨论式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激发他们的自身潜能。例如,我在上到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时,在给学生介绍“气温分布规律”的知识时,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然后给学生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并且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把这些规律背下来。这样,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即使把知识背下来,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一旦我们采取讨论式的学习方式,由教师事先围绕着这部分的知识设计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讨论这些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互相讨论中,互相交换意见和看法,这样不但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同时学生在边讨论边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的时候还能逐渐掌握阅读等温图的技能。除此以外,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很容易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明显讲得少了,而学生则思考的更多了,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互助式
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可以说,地图就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地图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地理学科中的地图种类非常多,在使用上也较为灵活,并且一张地图中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很多学生在看地图寻找信息时往往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这时候,我一般都倡导学生相互帮助,采取互助式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授“人口的分布和地形的关系”时,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翻开人口密度图,另一个则翻开地形图,这样两张地图一对比,学生就会轻易地得出人口分布与地形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3.辩论式
在地理学科中,往往把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地理,一类是人文地理。相较于自然地理,很多教师在上人文地理的时候更容易陷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在上到人文地理的时候往往是一背了之,这样不但使得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更违背了新课改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实人文类的知识,我们只要方法得当,依然可以上的精彩纷呈。像是我们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可以把它引入人文地理的学科中,并且采用辩论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往往取得的效果会更好。因为人文地理中的很多课题往往具有很强的探究价值,如果我们选择这些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来组织学生采取辩论式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些课题,从而达到深化掌握的目的。像是人口增长的问题、城市化的问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这些课题可以说是当今非常热门的话题,而我们鼓励学生用辩论式的方式进行学习会让学生从高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深刻地思考这些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分组
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科学的分组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倾听、相互学习,如果人数太少会影响效果,而人数太多就难免人多口杂,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组建小组往往以6人左右为最佳,当然,根据不同的合作形式,在人数上也可以有适当地调整。除了人数有讲究,在具体的组员分配上也有讲究,我们在组建小组时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保证各个小组之间实力均衡,又可以让具有不同特征的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2.选择恰当的课题
在地理学科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而对于明显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知识,我们没有必要硬是冠上合作学习的“帽子”,否则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反而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往往都由教师说了算。而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中,学生明显占据了“主角”的地位,而教师更多的以引导为主。虽然如此,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是消极被动的。相反,教师要以更加积极地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引导,并及时地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以保证合作学习沿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开展。
三、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它对于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尤其是地理这样的学科,适当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实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争取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孟海军.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汪菊梅.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J].科教创新,20,(2).
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篇10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作为基本教学形式而展开课堂教学的,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制定小组合作任务。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 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寻找答案, 由此总结出知识学习的规律,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以实践体验的方式提高自我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高效完成地理课堂教学任务
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 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地适应地理课堂学习环境,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交际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兴趣不断地探究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扩展知识面,还能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使得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规范化
地理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其内容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的,所学习的内容为客观存在。从地理教育研究的角度而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要引导学生不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多方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深入探索。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也不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容量、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精神等等。当越来越多的评价因素运用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中,就可以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创造条件,使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化、模式化。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作方式
高中地理课堂教 学时间有 限,要提高地 理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内容要围绕着地理教学内容展开,地理教师要明确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小组讨论内容,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组合作学习所探讨的内容多为个人难以解决,需要小组成员合作才能解决的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探讨的问题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内。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利用合作学习技能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由此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通常情况下,地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组织三至四个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安排小组学习时间、讨论时间,让小组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设计学习和讨论的方法,然后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从而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想通过一种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以集体学习为主,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精讲,给学生奠定理论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此作为小组合作讨论展开的基点,让小组成员通过充分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介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以随意化,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以小组评价为主,以推进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共同进步。小组评价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质量不高的学生,要通过对小组评价,督促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促进整个小组共同进步。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气氛高涨,学生更能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越来越热衷于地理学习, 逐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85-01
《标准》中写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话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数学课课堂教学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中,作者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评价。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展开讨论。
一、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主要包括作业、晨练、课堂、卫生、纪律五个方面。
作业:每天由监督员检查组内成员的祖业,根据完成情况记分。初中阶段学生仍然面临着升学压力,完全的抛开课业负担还不能够实现,而学生又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感和态度还不稳定,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态度的稳定性,同时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充分准备。
晨练:1、2组,3、4组,5、6组互评,由组长完成评价,教师每天抽检两组。小组评价部分由组长完成晨练成果的评价,第一,确保了评价的相对准确性;第二,还提高了组长的个人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使其扬长避短,减少、避免应试中的小失误;第三,节省了教师的批改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课堂:在导入环节,我们利用组内自评复习旧知并考察学生对上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次根式的除法》第2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课前教师给出每组一道计算题,请每组3号题板作答其他组员练习本上作答并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评价,第一组的3号同学是这样解答的: ,而第一小组的4号同学是这样评价的:给出3分,因为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所以结果没化简完扣2分,正确结果是:= =6。刚回答完毕这个小组的1号又进行了补充:“这道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做,先将 化简成2 再运算,结果仍然是6,即= 。”这个过程,小组成员利用集体练习、组内评价的形式对旧知进行了回顾和提升,1号的补充又给其他同学另一种运算方式,开动了学生的脑筋,给本节课一个好的开始,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们可以换一种小组评价的形式进行新知的应用练习。还是以上面那节课为例,教师给出3道二次根式除法的计算题,这次请1、3、5组的2号同学题板作答,2、4、6组的2号同学评价。这次,用组间互评取代了组内自评,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于是新知,出现的错误也会较导入环节多一些,应该给学生们足够思考、体验的时间,3道题节省了解题时间给三位评价同学以足够的评价时间,每一次评价都是学生细细体会新知,慢慢消化新知的过程。
卫生:由每天的值日班长和班级卫生委员主要负责班级的公共卫生,遵照学校制度,并体现班级的卫生纪律记分板上;小组内的卫生员负责本组的个人卫生并评价,卫、纪板上的评价和卫生员的评价同时累计到小组评价表中。班级卫生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划分分担区的,每周得分最高的小组有优先选择分担区的权利,因此,小组成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更是积极维护班级卫生,更是担心自己的个人卫生,如头发,指甲,物品摆放等影响小组的集体荣誉。适时的给予评价也是对学生行为的肯定。
纪律:由每天的值日班长和班长主要负责班级的纪律,遵照校规、班纪,并体现在班级计分板上;班级全体同学都有互相监督互相评价的权利和义务,评价的结果依然累计到小组评价表中。再次发挥集体的作用,小组评价监督彼此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即使教室里没有老师,班级也依然井然有序。
二、教师评价
1、教师对学生个人表现的评价。
当学生完成像作业、晨练,课堂回答、测试等活动时,教师除了对个人成果进行评价,更应该注重在情感态度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欣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认真聆听学生的见解,并从中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优点,抓住这些特点和优点放大,激励学生下一次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教师对小组合作状况的评价。
教师对小组合作状况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效率。所以教师要把握时机准确地进行评价。评价不一定要千篇一律,可以是分值上的额外加减,也可以是语言上的表扬,还可以是小小的物质奖励。
3、教师对班级的阶段评价。
每一阶段教师评价的目的和作用都不相同。教师应该适时准确对班级进行阶段性评价。阶段评价可以分为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等。师生共同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和“最佳队员”等,进一步鼓励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三、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有两种:发言和评价表。
发言,每节课最后五分钟小结和周五的班会自由发言时间,学生们可以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心得体会,有利于学生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表,分为填写是为了辅助学生在课后、家里督促自己的个人行为,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完成,量化学生行为,再次感受合作学习的意义。评价表清晰的展示和验证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认识自我,相信自我。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2
浅谈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 篇12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非常多, 它也是我们平时进行教育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下面, 我就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 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 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点,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多用正面鼓励和表扬, 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成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 才有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可能。
2.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是手段, 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 它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 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 一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合作, 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 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 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 这样, 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 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为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 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分工合作的能力。如为他们建立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 可以采取轮流制, 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工作, 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 作为小组的“代言人”, 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合作小组, 小组中设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职位, 学生在练习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适时进行轮换。先由一名学生评判, 一名学生记录, 一名学生帮助捡球, 其余学生做投篮练习, 练习4—6次后, 进行角色互换。这样经过长期的活动实践, 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思考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清楚地意识到, 有了合作的形式并不等于就是合作学习, 决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锻炼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应当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教师不敢放手, 处处控制, 时时干涉, 为合作学习预先设定过多的障碍和限制, 不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过于自由放任, 远远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无组织, 无目标, 更无效率可言。
其实, 运用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诸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体育, 不同的人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体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应该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 若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2. 教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 然后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
情况,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对课堂的每一个步骤充分预设, 充分利用器材, 选择合作时机、次数, 避免浪费时间, 得不偿失,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式的, 但不是漫无目标的放羊式。所以教师既要保证课堂纪律, 又要放开学生, 教师决不能做一个袖手旁观者。而有效的辅导是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要让各小组学生拥有足够的发展时空, 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培养团队精神。
【组合作学习】推荐阅读:
合作学习中小组培养08-11
新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07-13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10-07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06-11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 2003 文档09-21
合作学习务求合作高效10-10
合作学习学习心得06-15
合作学习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