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合作学习

2024-05-24

学生合作学习(共12篇)

学生合作学习 篇1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 围绕在教学中更好的得到教学结果, 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 在现实的教学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对“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 学生应尽量摆脱以前被动学习的方式, 而要主动去学习, 感兴趣去学习, 这样, 学生一定会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成长。下面我来谈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怎样使学生对自主学习感兴趣

先说说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 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 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1. 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如何教, 学生就如何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占的是主导地位, 学生是次要地位。而如果我们改变这种模式, 将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 那么学生就不再是被“填鸭”的一方, 而是真正动脑筋的一方。另外, 这种模式中的老师并不是彻底退出教学环节, 而是要起一个方向引导的作用, 可以在大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把握。譬如, 可以对一节课先设出一个任务, 这个任务中要用到已经学过的知识, 也有在本节课内要学习的新知识, 但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自己去补充、学习新的知识, 老师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帮助。这样, 学生既完成了任务, 取得了成就感, 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那么学生会非常乐意的将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

2. 老师的引导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不能做甩手掌柜, 要给予恰当的帮助;但又不能做保姆, 什么都帮, 要拿捏一个度, 这个分寸, 还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摸索。

3. 学生能自我控制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适应的, 为什么不能适应?因为过惯了老师讲知识的日子, 要让他自己去动脑子, 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当有学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学习发现、去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那么他就会放弃学习, 转去做其他无关的事情, 所以在这一点上, 老师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没有学习的自控能力, 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将是空谈。

二、为什么学生要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性的, 有的学习比较省事, 俗话说“脑子比较灵光”, 有的学习比较费劲, 就是传说中的笨。如果将会学习的同学和不会学习的同学放在一起学习, 那么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有一种无形的竞争性, 不会学习的同学也会比平时个人学习的压力和自觉性都来得高, 学习效果比平时要有所提高。另外, 不会学习的同学还可以请教会学习的同学, 学习一些好的学习方式和思路, 对他以后的学习也有帮助。

三、怎样有效率的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人类对学习活动不断认识, 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可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1. 提出问题, 学习者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提出问题, 促使学习者卷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 又要有一定的可接受性。一个有难度又可接受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 把探究性学习引向实质和深入。

2. 收集数据 (证据) , 扩展和解释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 学生需要搜集用于解释和评判问题的证据。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动手操作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 可以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证材料, 对他们的探究进行扩展和补充。

3. 形成解释, 学习者对所探究问题作出回答

解释是将所体验到的直接经验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 提出新的见解。对学生来说, 解释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和知识的增长。

4. 评价结果, 学习者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 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 或通过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等对自己的解释进行求证和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 学生须要面对不同的解释结果并展开讨论, 通过比较各自的结果, 或者与教师、教材提供的结论相比较以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推理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等, 以保证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结论与适合其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5. 检查结果, 学习者交流和论证他们提出的解释

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的推理、找出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表述以及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或者加强在实证资料与己有的科学知识以及学生提出的解释之间已有的联系, 结果是学生们能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矛盾, 或引发新的问题, 导致进一步的探究或最终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共识。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学生合作学习 篇2

【关键词】 合作学习;互动交流;提高意识;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74―01

在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合作品质,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让学生乐于合作,敢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情况不一样,小组成员是否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并提出问题且倾听他人的建议与意见,并将此视为一种快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合作是一种需要,一种快乐,告诉他们“教学相长”的道理,帮助他人不但可以获得同学们的尊重,而且对自己的学习也是一种检验,还可以通过合作查找到自己的不足。

合作要想取得更大的效益,离不开每个参与者真正地参与到合作中来,并且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不但包括自己的疑问,还包括自己的发现与心得,甚至可以是一种猜测。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并鼓励那些在学习中较为吃力的学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学生对合作的认识,让学生消除合作的顾虑,使他们既敢于在合作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寻求帮助;也乐于把自己的发现或想法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让合作变得更加坦诚、友善和真挚。

一、明确规则,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规则意识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有秩序地进行交流,并能够认真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小组每个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合作学习质量。同时,合作学习的纪律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另一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对合作学习中的纪律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在合作中发言的纪律、倾听的要求、讨论问题的规则要求等。明确了纪律要求,小组成员才能遵守规则,从而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任务,丰富成果形式

明确的任务是合作学习的风向标。问题不明确,过于笼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无处下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问题如果过于简单,同样不会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任务的确立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明确,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合作的热情,又可以增??他们的合作意愿。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对内容的认识并不一致,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见不同的时候,这就在合作中产生了新的问题。有时候产生问题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成果。有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会产生分歧。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解决不了问题也没关系,但必须明白分歧所在,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取得的有意义的成果进行表彰与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举”。这样,明确而又丰富的成果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成就感更大一些,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如在教学七年级上 Unit6 Section A时,先不要让学生打开书,可以利用多媒体逐一播放前3幅图片和学生一起讨论:Where’re they? What’re they doing? 然后把复印好的后6幅图片每组分发一套,让学生4人一组讨论图片的排列顺序,并在组内达成一致意见。允许不同组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利用多媒体呈现关键词,让学生小组共同讨论为每幅图选择合适的词并全班校对。利用关键词组内再次讨论,各抒己见,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图片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对整个故事的叙述。这个活动旨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展示个人能力提高机会。

三、基于自主,优化程序,让合作学习中有“我的价值”

合作学习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笔者在班级内进行合作教学时,一般采用下面的程序,来增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我意识。第一步,自主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自我认识。第二步便是合作学习。小组内部进行问题、体会的交流,可以形成共识,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有分歧的要明确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在不断地交流中对学习内容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第三步,对于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师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确保每一个“我”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自我存在,感觉到“我的价值”,才能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合作中来。合作学习是一种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作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意识到自我价值,学会交流,学会竞争,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篇3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必须组建合理有效的学习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最好4—6人为一组。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要注意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进行分组。同时要选一些学习习惯好、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组长,组员要有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二、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就是交流技能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五会”:①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公证的评价;②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③乐于积极发言,表明自己的意见,修正他人的观点;④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⑤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三、要有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说出各自的看法,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识的效果,使学生都能顺利学习新知识。②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进行合作学习。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例如:在教学《陋室铭》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明确分工,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③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在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在加上老师点拨,会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现象,只要善于抓住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自己观点,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就能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⑤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合作学习。“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嘲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全面认识这里的“闲”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即内心郁闷、自嘲自解的心态;从另一角度讲也指闲情逸致的心态。通过多角度的思考,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

四、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深入研究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討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由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学生合作学习 篇4

一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工

合理的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因此要引导学生恰当分工, 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 让每一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分工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 刚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工, 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

二引导学生学会表述与倾听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例如, 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写下来,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 然后讨论, 形成集体的意见。为此, 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要看着对方, 要听完整, 认真思辨, 不插嘴。二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做听后思考, 并做出判定, 提出自己的见解, 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练习, 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 善于倾听同学的意见, 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 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 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 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 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能体会他人的情感,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 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在要求小组进行汇报时, 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先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先说一说”。教师还可以尝试以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 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 在具有团体性质的讨论中, 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 在思维的碰撞中,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三引导学生合理解决矛盾与冲突

在合作学习中, 发生矛盾和冲突是一种必然现象, 不同的感受、理解、认识的表述与交流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这种冲突也正是成员之间交流意见、谈论辩论的机会。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 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超越自我、否定自我、提升自我。冲突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克服自己思维的狭隘与不足, 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观点, 更有助于凝聚小组的合力, 使成员认识到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习他人, 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锻炼协作能力

有些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开始时不一定都能友好地相处, 因为他们在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分组学习, 就能使小组内的同学产生荣辱与共的感情, 他们乐于和睦相处, 乐于合作。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会有一些“小霸王”们揽着所有的操作任务, 不让别的学生插手。对这些学生, 教师可以经常地安排一些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促使他们去寻求他人的帮助, 或者可以把组内分工的任务交给他, 由教师督促他进行分工后, 遵守合作的规则, 不抢别人的操作任务, 但允许他“指挥”别的学生动手操作。

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 在合作学习中, 总是充当旁观者。时间长了, 他们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因此, 教师要重视兴趣的激发, 营造持久活跃的群体参与氛围, 在布置动手任务时, 有意识地设置坡度, 为每个学生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合适阶梯。对总是充当旁观者的学生, 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他独立去解决一些问题, 让他感受到动手的快乐。最终使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同伴的学习负责;使他们坚信彼此是“荣辱与共”的, 除非组员都获得成功, 否则自己也不能获得成功;使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由此, 尖子生与学困生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 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五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 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 其中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把握情况进行评价, 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 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 用手势表示对或错, 或者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来评价, 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和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的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 激发了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

此外, 小组讨论的时候, 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讨论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讨论的焦点, 认知的进程等, 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这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2[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2

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 篇5

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

作者/吴海莲

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活动和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任务通过沟通和交流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在观察、巡视或参与中,发现弱势学生的困难,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思考出现问题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当学生意见发生分歧时;问题的解决方法多样性时;当知识需要拓展时;当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等等。

关键词:合理分组;合作常规;合作时机;合理调控

新课程理念,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活动和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任务通过沟通和交流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探索出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存在一定的误区,体现在:

1.分组分工不当,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

2.目的不明,为合作而合作。

3.时间不足,草草收场。

4.规则不明,指导不力。

5.评价不全,越俎代庖。

当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也有不佳的表现,如,各抒己见,没有共识;易受干扰,东张西望;推诿抱怨,难成合力;高谈阔论,张扬无序;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等。

教师要避免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存在的误区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良表现,显然需特别把握好以下环节:

一、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仔细观察、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成绩、能力思维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之后,要注意收集小组成员的“磨合”信息,并酌情做出调整,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

二、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应合理分工,明确各角色的职责,使主持、记录、把握主题、汇报、计时等各有所属,人人有“事”干,以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作用。角色分工可以由学生协商进行,也可由教师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每个人的角色可以相对固定一段时间,以便学生适应角色要求;可以定期轮换,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并可避免因长期担任一种角色带来的懈怠感。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始终关注任务、明确个人分工和职责、遵守规则。

2.培训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倾听、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商。

3.关注扶持弱势学生:布置任务时照顾到弱势学生,教师要强调整体的进步,在组内形成主动扶持弱势学生的氛围。合作学习时,发现弱势学生的困难,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合作学习中要使每个学生倾力投入,教师要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其中,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异类”的观点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学生讨论、争论甚至是辩论,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轻易否决或不屑一顾。

四、提供合理的合作学习时间

教师应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现场的进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合作学习时间。合理的标准包括:小组各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研讨产生的方案都有时间进行演算、实验探究和验证;需要留出出错耽误的时间,需要有时间沉思默想,还得有时间去反思、交流等。

五、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并非课堂教学中的任何时候都适宜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它需要一定的情境、时机。如,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思考出现问题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当学生意见发生分歧时;问题的解决方法多样性时;当知识需要拓展时;当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等等。

六、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加强学习指导

合作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职责。(1)应向学生说明合作的内容与要求;(2)在学生进入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3)及时了解合作的进展、讨论的焦点和认知的难点;(4)要合理调控合作过程,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冷静的观察者和有效的调控者。

七、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通过倾听学生,教师决定做哪些补充、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以及如何调整做出决策。

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合作中的学习活动任务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剖析合作学习发展每个学生 篇6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从来不发表自己意见的占7.5%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从不认真听别人发言的占8.9%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说一些跟学习无关的话占16.58%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从来不能解决问题的占7.4%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到不愉快的占27.46%

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占19.05%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帮助不大的占28.22%

两段话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总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们这组都是我一个人说,可我说的时候,他们又不听,还提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我真喜欢合作学习。几个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开开心心,反正问题解决不了老师又不会批评我一个人。”

走进现在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的课堂,想不看到小组合作学习都难。不少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灵丹妙药,仿佛有了它就可以医治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各种“顽疾”,更有部分教师也许在内心深处对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以为然,只是为了体现新理论而不得不采取的点缀。不管怎么说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必备之法宝。然而在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下每个学生都感到愉快吗?他们有收获吗?他们真的喜欢合作学习吗?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在本校就“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抽样调查,部分情况如前文所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现象呢?

一、缺乏对情感态度的关注

合作学习不但能扩大参与面,让每个学生都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体验合作的快乐,享受交流的乐趣,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质,而后者应该是更重要的。在实际操作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被当成突破难点、寻求解题多样化的一种手段,关注较多的还是知识与技能,对与之伴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缺失应有的重视。

二、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

在合作中交流、分享是人本能的需要,而交流的方法、合作的策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合作的形式有了,合作的意识也有了,但科学的方法却缺失。

三、忽视不同性格学生的心理需要

不少教师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每个学生都喜欢并乐于参加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学得更愉快、更主动。可是,必须认识到,在每个合作小组中各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其参与合作的态度以及在合作中的情感体验也必然不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尽管以上种种现象并非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流,但仍有必要说明其弊端,加以克服和避免。笔者在一些方面做了尝试,略作总结。

一、小组的构成

固定和自由搭配相结合。一般来说,为了便于组织,提高效率,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合作小组,组内成员兼顾好、中、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实现优势互补,互帮互学,齐头并进。同时必须考虑到那些性格内向、心理脆弱的孩子,要为他们提供更安全、宽松的环境,允许他们“跳槽”,自由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

二、合作的内容与时机把握

首先要指出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绝不应该仅仅窄化为小组课堂讨论。在合作的内容上可以是就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的内在规律进行争辩讨论,交流不同的见解、展现不同的思路,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从而有效地使认识趋于完整,使结构趋于圆满。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之上。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只有当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却“百思不得其解”而自发地产生合作需要的时候,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启迪,在争论中明晰,这样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三、合作的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品质,才能达到合作的成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1.学会表达。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在个体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记录自己的疑惑,在提交小组讨论的结果时叙述要完整、有礼貌。

2.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是对别人发言的尊重,也是良好的合作品质之一。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倾听”意识,引导学生把“倾听”“表达”“思考”结合起来。首先要听完整;其次要听懂,正确把握别人发言的要领,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第三,最重要的是边听边思,不简单盲从别人的意见,时时比照自己的观点,或接受,或反驳。

四、合作的评价

1.评价的对象。不但要正确评价合作小组中学生个体的表现,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且要对整个小组在合作学习中的成果、态度、情感作适当的评价,树立典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合作品质和合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2.评价的内容。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解决、概念的明晰、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民主精神、团队意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3.评价的方式。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弱化教师评价,把评价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有利于融洽小组的感情,增强合作学习的效能。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绝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合作学习。只有“以人为本”,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并使每一个学生都乐之、爱之。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篇7

1. 吃透教材, 创设情境

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经常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了解他们所想、所好, 并找到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内容的恰当切入点。教师要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教学时要抓住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 针对结合点设题。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研讨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 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 针对教材中较难试题, 要让学生充分讨论、辩论, 教师适时指出其中的不足, 让学生深刻体会, 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做,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能力,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开导鼓励, 对症下药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当今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方面, 具有与他人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就是其中内容之一。而目前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 大多娇生惯养,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与他人正常交往的经验和心态, 缺乏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主要表现在: (1) 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 (2) 成绩好的同学往往只管自己, 不管他人; (3) 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不能积极参与学习; (4在小组之间, 缺乏群体精神; (5) 小组活动没有明确的活动程序和策略安排, 分工不明确或不合理。所以,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首先要强调与他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社会技能的训练, 这不仅对合作学习意义重大,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或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使学生认识掌握社交能力的必要性, 告诉他们正确的应对方法, 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

3. 明确目标, 加强指导

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制定好学习目标, 设计好程序, 创设好情境, 选择好策略, 甚至教师还要亲自参加讨论。另外, 要担负起管理和调控的任务, 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介入各个小组的学习现场, 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对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以此判断小组合作成功与否, 并将结果反馈给各小组的各个成员, 让每个人感到自己与他人成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知道同学间需互相支持, 互相鼓励, 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

4. 思维互动, 适时反馈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 要善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善于提出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开放性, 反馈不是简单的“对”、“错”, 教师应乐于评论或补充学生的发言。师生思维互动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 师生合作共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此时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 师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

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小组活动时, 而且在教学的许多方面都能实施。如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离不开师生合作, 小结时可以在教师启发下, 由学生对一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总结出收获和体会, 在活动课中师生合作也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内进行, 还可以延伸到课外, 课外合作学习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是开展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外问题, 让学生课外讨论完成, 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生合作学习 篇8

但在我们的合作学习课堂中, 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只有少数人发言, 其他人洗耳恭听;氛围热烈, 但内容不切正题;观点雷同, 没有创新。

再看, 合作学习课堂中, 虽然多了讨论的环节, 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 即使是在质疑、小组讨论时, 硬挤出的几个问题往往价值不大, 不是经过仔细思考提出的问题。

因此, 我们要知道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 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其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

我校学生由于整体学习能力较强,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意识, 但由于各种原因, 发展并不均衡。

一、存在问题:合作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发展不均衡

(一) 学生层面

1. 学习方法上

有些学生依赖教辅用书, 渐渐缺失了问题意识;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有依赖心理, 只想听别人说;有些上课时思想不集中, 思维惰性大, 不善思考, 问题意识较少或没有。

2. 学习心理上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丰富, 考虑问题日渐成熟以及怕被嘲笑等原因, 学生对自己、对自己的问题缺乏信心, 缺乏提问题的勇气。

3. 个人性格上

有的学生比较胆小, 不敢在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提问方法上

学生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但缺乏必要提问技巧, 不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 教师层面

1. 教学意识上

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不太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习惯了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 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淡化。

2. 教学方法上

有些教师偏爱于学生正确的回答, 而冷落学生的错误回答或荒谬问题, 认为学生的意外问题会打断原本流畅的教学顺序, 更有教师因为学生的提问使他陷于尴尬而阻止学生提问。

二、解决策略:合作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

(一) 三年规划, 培养问题意识

刚进初中的学生思想活跃, 求知欲旺盛, 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问题比较多。但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尊心的增强, 到了初二、初三, 学生逐渐产生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的心理, 因此变得顾虑重重。

鉴于学生三年初中生涯心理的变化, 我认为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养成应该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目标的达成应该分阶段。

1. 初一阶段

(1) 维护学生已存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想问。这一阶段, 由于学生年龄偏小, 好奇心比较重, 因此常常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出很多问题, 但有些问题或游离于课堂之外, 或偏离正常的思维轨道, 但教师要注重维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不能过分抑制, 而是逐步引导。

(2)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敢问。在初一的课堂上, 我们可以利用合作学习小组异质分组的优势, 让善于提问的小组成员带动其他组员, 鼓励学生提问, 并给予他适当的言语或加分鼓励。

(3) 创设条件, 让学生会问。会问是指能主动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 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 在合作技能培训的过程中, 可以增加提问技巧的培训, 让学生会问。

2. 初二、初三阶段

(1) 进一步维护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阶段, 合作学习已经深入开展, 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很熟悉, 也乐在其中了。因此, 教师更要有热忱而悦纳的态度, 改变过分重结果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 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 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 努力维护、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了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教师要善于启疑, 提供培养问题意识的背景,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的实践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3) 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 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从而使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敢于向教师的答案挑战, 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 并有一定深度。

(二) 采取有效措施, 培养问题意识

1. 细化到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 强化问题意识

在预习环节,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带着问题进课堂。在小组讨论前安排自主学习环节,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疑惑,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结束时, 安排质疑环节, 让学生体验提问的乐趣。

2. 加强问题意识的思维培养, 让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思维培养, 如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的相关特征, 从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出发, 通过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

3. 创设有利条件鼓励学生提问, 让学生会问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结合文本, 不断创造条件, 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中抓住一切契机, 不断激发自己的问题意识, 发展自己的思维。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 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 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习心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在教学活动中, 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 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 让学生提问。

(1) 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问。在课堂教学中, 课文的题目、含义深刻的句子、与众不同的用词及标点、文中人物的特殊行为、奇特的自然现象、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等, 都可以成为设境的凭据。从课文中寻找, 学生往往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2) 参与提问设计, 学会问。发现问题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 学生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 激发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参与提问设计, 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当然, 教师要做好示范指导工作。学生会问了, 我们的合作学习课堂才会呈现出“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局面, 思维在不断碰撞中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 寻找疑惑处, 挑战问。课文中往往有许多探究点, 立足探究点的质疑使学生的提问更有目的性, 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 富有突破性和联系性。因此, 我们要鼓励学生小组讨论或组间交流时敢于向同学质疑, 向其他组挑战, 提出异议, 展开思想的翅膀, 在学习中时刻闪现智慧的火花。

总之, 在合作学习中, 我们更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只有这样, 才能将合作学习推向深入, 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 2001.

[2]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2008 (4) .

学生合作学习 篇9

一、阶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一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并且知识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只能分阶段逐步实施,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常规学习方式逐渐转移到合作学习方式上来。为此,将阶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发展的基本过程设计为以下4个阶段:

(一)合作学习前期准备阶段

合作学习前期准备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了解合作学习对他们学习的意义,相信开展合作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激发合作学习兴趣,形成合作学习动机;同时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二)合作学习基本技能学习阶段

合作学习基本技能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如讨论技能、学习安排方法,讨论的记录,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等。同时培养学生会说,会听,多思等基本合作学习技能。

(三)合作学习能力形成阶段

合作学习能力形成阶段的功能是:学生在教师较少的指导下,练习、巩固以及熟练合作学习技能,逐步形成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四)自主合作学习阶段

自主合作阶段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走向独立阶段,此阶段中学生进入正常的合作学习模式。经过前3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应能自主地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走上正式的合作学习阶段。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阶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研究,选择5年制高职504、505、506共3个班作为研究对象。这3个班的入学起点是初中毕业;教学实践研究时为2年1期。504班有39人,男生3人,女生36人;505班有46人,全为女生;506班有45人,男生2人,女生43人。其中504为对照班,505为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506为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

(二)实验因素的设计

本研究的自变量有2个。教学方式: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和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组织方式: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按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分成12个学习小组,直到实验结束;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由学生非正式组合为12个学习小组,期中再重新非正式组合为12个学习小组。

本研究的因变量有1个:学生学习素质。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依次进行:实验前调查;实验中观察;实验后调查。

(四)结果统计方法

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观察法。

三、实验结果

(一)实验前调查结果

研究之前,对5年制高职医卫类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关于学习目的调查。学生选择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能力、完善自我、应用、创造和学会生存的分别有62.5%、19.4%、57.6%、5.6%、20.8%。

2、关于化学成绩好的原因调查。学生选择勤奋、天赋、科学方法、兴趣、良好学习环境、学长,老师激励、多学习、善于思考、端正态度、自信的分别有54.25%、12.5%、12.5%、54.9%、22.9%、21.5%、22.9%、30.6%、18.1%、13.9%。

3、关于化学成绩不太好的原因调查。选择兴趣不足、缺乏相应思维、勤奋不足、方法不对的分别有76.5%、43.1%、58.3%、39.6%。

4、关于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调查,选择求助老师、求助同学、查参考书、重温书本、放弃的分别有15.3%、55.6%、29.2%、40.3%、32.6%。

5、关于努力学习化学的原因调查。选择有个人前途、家庭期望、、自身兴趣、追求完美、工作压力的分别有38.2%、34.7%、25.7%、10.4%、25%。

6、关于不愿意学习化学的原因调查。选择理论与实践脱离、没有兴趣、学习内容枯燥、没有人监督、思维跟不上、学不好、对任课老师印象不好、懒怠、缺乏时间和精力分别有22.2%、70.8%、56.2%、5.5%、52.8%、40.3%、7.6%、31.9%、11.8%。

7、关于学习生物化学的潜能调查。选择潜能很大、潜能一般、没有潜能的分别有2.8%、63.8%、11.8%。

8、关于过程和结果的调查。请教同学时,希望他(她)具体讲明怎么做,免得自己花时间思考的有32.6%,要求讲明怎么思考,怎么想到解题方法的有66.7%。

9、关于复习的调查。选择经常复习、偶尔复习、临考才复习、考试也不复习分别有5.6%、7.5%、61.8%、9.0%。

10、关于学习方法的调查。选择记笔记的有54.2%,复习的有14.6%,做练习的有14.6%,涉猎相关内容的有4.9%,认真听课的有37.5%,预习的有11.1%,考前突击的有37.5%,背诵的有23.6%,课后整理的有10.4%,反复看书的有8.3%,请教的有18.8%,讨论的有17.4%,复习薄弱环节的有13.2%。

11、关于课后学化学的调查。选择偶尔学习的有27.8%,经常学习的有4.9%,很少学习的有4.93%,从不学习的有22.2%。

12、关于韧性的调查。有些问题经过讨论后仍然无法解决,55.6%选择放弃,21.5%选择请教教师,24.3%选择让他人问老师再教自己,11.8%选择利用一切资源搞清楚为止。

13、关于同学在学习中的作用体验调查。10%认为没有帮助,40.4%认为有一点帮助,10%认为有比较大的帮助,39.6%的不知道,没体验。

上述13项调查结果表明,5年制医卫类学生的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学习动机不强。第5项调查所给出6个选项中,从学习动机的性质上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其中家庭期望、工作压力属于外部动机,个人前途、当前的学习机会好、自身兴趣、追求完美属于内部动机。从选择情况上看,5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略强于外部动机,说明内部动机没有成为其学习的主导动机。这一点得到了第4项调查和第12项调查结果的印证:由于内部动机不足,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学习困难或者经过讨论仍然无法解决的学习困难就会放弃。第1项调查说明,学生对学习的意义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以上情况说明,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内部动机不足。既想获取知识、提高自己能力,但又不想付出更多的努力,其学习心态十分矛盾。

学习策略单一。在第10项调查列举的13种化学学习方法中,5年制高职学生常用理解监控策略中的记笔记和认真听课。说明学生学习的策略单一。而第9项、第10项、第11项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很少使用复习,背诵、反复看书等复述策略。由于学习策略单一,学习兴趣弱化。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中重“教”法、轻“学”法指导造成的后果。

缺乏利用资源的意识。在第10项调查中只有18.8%的学生把“请教”作为自己的学习方法。而这也可以从第13项调查中得到印证,说明:把“请教”作为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很少;第4项和第12项的调查说明,在求助对象的选择上,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向同学求助,而选择向教师求助只有2成左右。这与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学生对老师恐惧心理有关。第8项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意识还有极积的一面,如果善于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能力现状的归因认识清楚。大部分同学把成绩好归因于兴趣和勤奋;第2项调查,大部分学生把成绩差归因于兴趣不足,缺乏相应思维,勤奋不足,方法不对等。第6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把不愿意学习化学归因于没有兴趣,学习内容枯燥,思维跟不上。

(二)实验后调查结果

1、学习兴趣。

经过一学期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变化。对照班认为有提高和较大提高的有36.2%,而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和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则分别为93.5%和71.8%。差异明显,说明阶段合作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变化,认为有提高和较大提高的对照班、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分别为53.2%、73.2%、69.0%,存在差异,说明阶段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小组协作讨论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自信心。

认为自信心有提高和较大提高的对照班、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分别为34.1%、70.9%、64.3%。自信心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完成难度比较大的学习任务。存在的差异,说明阶段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学习态度。

认为学习态度更端正和稍有改进的对照班、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和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分别为69.3%、87.5%、76.7%,“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越端正,就会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这从实验过程中,两个实验班下课前“读秒”的人数比对照班少可以得到印证。

5、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畏惧程度。

研究者教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已有8年历史,每次教完后,学生一般都会长出一口气,感觉好像是“终于解放了”。而两个实验班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结束后都没有这种原来常见的表情,他们认为医学生物化学没有想象中难,因为他们已从总体上掌握这门课程知识,并形成了比较好的认知结构。学生认为医学生物化学没有想象中难的对照班、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和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1.2%、50%、33%,说明实验班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畏惧程度没有对照班的大。

6、学习效率。

认为学习效率有提高和有较大提高的对照班、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和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分别为54.1%、83.8%、65.5%,学习效率的提高说明学生掌握了比较好的学习策略。由于3个班之间存在差异,说明阶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7、思维方式。

认为思维方式有所改善和有较大改善的对照班、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和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班分别为36.1%、80.2%、74.4%。思维方式的改善,有助于学生寻找更为简捷的解题方法,有助于信息的精加工并为信息的提取提供更多的线索。

(三)实验结果

调查数据的差异表明: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阶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正式合作学习小组的小组组成方式比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的小组组成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罗芳苜,谢祥林.高职学院医学生物化学课程阶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引导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10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笔者体会到越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并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学生,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越是提高快。积极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要构建自主、开放、合作的思想政治学习的环境, 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的目的, 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原则。

一、在学习方式上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起主导的作用, 而学生起着主体的作用。要真正地完成教学任务, 就要靠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尤为重要。比如:在讲授新课之前, 教师发动学生在家里自学, 通过课前的预习,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真切、直接的体验, 为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知道, 学习知识不仅靠课堂上, 课外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笔者还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学到的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这样, 笔者觉得在教学中越教越轻松, 同时学生也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有趣, 而每次考试学生成绩都很好。所以,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的本领, 提高学习的能力。总之, 在学习方式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尽千方百计,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知识的兴趣。

二、引导合作交流

在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学习的同时, 还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那里获得知识, 还可以在同伴身上获得知识, 要达到这一目的, 同学之间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真诚的合作,

(一) 实现共同进步, 合作克服懒惰。

合作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 让他们在一起独立学习, 而是要使学生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靠的关系。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 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 其他组员也不会成功, 也就是要“同舟共济”, 要使学生之间主动建立这种关系, 必须向学生讲明道理, 明确目的, 大家展开监督, 这就不会滋长懒惰, 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

(二) 在小组合作中, 要合理安排小组发言的顺序。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全体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 承担一定的责任,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促进合群性、利他性的发展。在合作小组分组讨论的时候应合理安排小组发言的先后顺序, 先让方案少的小组汇报, 如果让方案多的小组先汇报的话, 那么他们汇报完了别的小组就感觉到无话可说了, 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当观察者, 注意每个小组的活动, 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

(三) 通过合作学习, 分享成功的快乐。

合作性学习强调学生不仅与教师合作, 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 还强调与同伴合作, 从同伴身上获得能力, 小组成员必须向别人或接受别人的解释, 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别人分享, 以确保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完成学习的要求, 在彼此帮助和影响中构建自己的新知识, 达到提高自己, 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 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 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 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当然, 任何教学模式总是对应一定的教学过程, 而教学过程是千差万别的。对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程, 应根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不同, 模式要不断调整, 产生种种变式, 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实施合作学习, 改变评价方式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 它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 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每个组员的依据, 形成“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这种评价方式, 不只是评价小组的成绩, 更主要的是让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想象力、创造力、知识掌握的程度、技能运用的程度, 在小组中合作的状况都充分展示。提高合作意识, 增强自信心。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初探 篇11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1创造自主合作探究条件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体系。

(2)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或自学,或操作,或讨论,或有选择地朗读等。可采用个别自读,小组讨论,组际质疑,大组交流等新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2开发语文资源

(1)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只有调动起學生这种欲望和勇气,他们才会进行深入地探索。怎样激发这种欲望和勇气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使之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形成探索的动机,从而产生心理需要,达到激发学习动力的目的。

(2)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过去的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承,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阻碍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去社会中、大自然中、家庭中寻找学习资源,通过网络获取课本外的信息。

二、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1指导预习

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这样指导学生预习:(1)常规预习:把生字学会(会读、会写、会用);画出不懂的词,通过询问家长,把它们弄懂;读熟课文,看看文章讲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2)搜集有关庐山及庐山云雾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3)搜集描写庐山云雾的其他文章。通过这样预习,不但使学生巩固了基本的复习方法,而且逐步养成了课前收集有关资料的习惯,使之最终掌握预习的方法。

2指导围绕矛盾处质疑

“学贵有疑”,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围绕矛盾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学习,寻找探究切入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1)由课题质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时,教师指着课题发问:“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小姑娘怎么会成为大作家的老师?”教师边赞扬同学问得好,边简要记下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边交流。

(2)由关键词质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关键词,便领会了文章主旨。

(3)从看似平常处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抓住时机,及时发现学生的“愤”、“悱”状态,展现训练过程。如教学《菩萨兵》,当学生读到“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时,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藏民为什么这么称呼他们,并让学生提出不理解之处,许多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得出了“是因为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使藏族同胞体会到了军民鱼水深情,所以藏族同胞称他们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个结论,充分验证了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对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思考 篇12

一、考虑适合的问题情境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任务所要求的资源最好是单个学习者不可能全部具有的,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凭个人很难实现的任务目标”。

例如,一些数学建模问题就是比较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建模可以采用课题组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寻求帮助。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参谋。而在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中也提到了类似的例子,如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解析、数列在利息计算中的应用等。再比如一些关于数学规律的探索性问题,我认为也比较适合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多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当然,这个过程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实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相互启发、质疑、争论和评价,并经历从发现不成熟规律到最终获得准确的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师应把“发现过程中的数学”这一学习目标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用探究的科学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如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中有关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单调性的数形结合,类似潮汐现象与三角函数结合的数学模型在码头建设中的应用等,都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素材。

二、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评价等,因为这些技能不仅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成功来说是最基本的,而且对于让其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成功来说也是最基本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能够有计划地通过媒体、书籍、网络,甚至家长、教师来收集一些有利于主题的资料,能够为他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清楚地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能够总结资料等。同时,教师还应告诉学生要以有序礼仪的方式开展小组讨论,压低声音说话,表现出兴趣和参与的热情,要服从示意安静的信号,要鼓励其他学生参与,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分享知识。此外,在小组学习尾声,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展示思考过程。在评价他人思考过程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提问要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创造性,要对事不对人。最后,教师还应把学生的不同观念加以总结和整合。

三、重视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与参与

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每个角色最好能轮流让学生担任以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督促并鼓励学生讨论前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人云亦云。作为教师,他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甚至应细致到每一个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还要全程把握合作过程的展开和评估,随时处理并解决意外问题,以防阻碍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安全隐患治理下一篇:WEB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