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与学习合作

2024-12-09

合作学习与学习合作(精选12篇)

合作学习与学习合作 篇1

合作性学习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得学生们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通过现有的认知结构,从所学的内容中获得新的知识,将它持久地保留在记忆中, 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加工和重组的学习方式。《频率与机会》一章中的每一节课都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由于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需要做大量反复的实验以探索其变化的趋势,因此,教材本身就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索,一方面比较不同小组实验结果的异同,另一方面汇总各自实验的数据,观察数次实验结果的趋势,以加深对实验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的认识。现以《在实验中寻找规律》一课中的“同时抛两枚硬币”的实验为例说明合作学习的探究。

一、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

1. 人员分派,如何分组

一般分4个人为一个小组,整个班级被分成10个小组左右,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长时间观察了解情况,可以安排比较内向的同学和比较活泼的同学同一组,有利于互补互促,也可以安排学习稍好的同学和学习稍差的同学同一组,有利于互相帮扶,还可以把同样优秀的同学安排在一起,有利于得到更精确更深层次的结果,更可以让同学们自主组合找自己比较要好的伙伴一起,这样同学和睦,减少别扭,有利于大胆合作。每个小组一定要有一位组长,教师对组长的要求是对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组织能力强,小组成员比较信服,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安排好小组内部工作分配,检查监督,表扬批评,当组员之间针对某个问题有争议的时候能够当机立断做出定夺。

2. 实验工具的准备

实验要研究同时抛两枚硬币后,出现两个正面和出现一正一反的频率是多少,这样需要两枚硬币。

3. 实验记录的准备工作

每一次实验总会得出一个结果,四百多次的结果只靠学生脑子记当然是行不通的,如何巧妙的设计表格准确的记录每一次的实验结果,每个小组还要动脑筋思考,可以用“正”字法。因为实验的结果绘制在折线统计图上才可以清晰的看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趋近于稳定,所以每个小组还要准备好一张大大方方的折线统计图,备以用处。

二、合作学习的真实过程

1. 实验规则的拟定体现“合作”

对于实验的规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是由自己来讲解新知识,而是适当引导,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主地探索新知。但是让学生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要有一定的探索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合作教育的作用,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即将进行的实验,同学们经过考虑和商量,决定每个小组进行40次的实验,全班有10个小组,这样把每个小组的记录累加起来共有400个实验结果!其实正是这样的分、合才可以不知不觉的产生一种“集体动力”,这种动力正是合作学习的向心力。

2. 实验过程的操作体现“合作”

实验过程的气氛超乎想象的“热闹”,但并不杂乱,每个小组的成员有秩序地一个人抛,一个人记录,一个人查数,一个人监督。同学们紧张的准备报结果,由于累加,所以除了第一小组可以直接报结果外,其他的小组要把自己的结果加上前一个小组的结果求和后作为填表的数据。为了数据不出错,大家推选两名他们信赖的学生作为总监督,监督累加时的数据是否合理正确。记录累加数据的过程其乐融融,同学耐心的等待一个个数据的出现,认真地抄录在自己的书上。接下来计算出现“两个正面”和出现“一正一反”的两个频率,由于计算方法雷同,为了节省时间,所以老师建议同学们仍然小组合作,由组长分配每个同学计算几个,然后再汇总起来。

3. 实验结果的汇总体现“合作”

当同学们小心翼翼的绘制好了折线统计图,“咦?这两条折线越到后面越平了。”这时老师再启发他们:“折线代表的是频率值,它到最后有没有接近某一数值呢?”“有的,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值接近25%,出现一正一反的频率值接近50%”。老师继续问:“其实,我们思考,同时抛两枚硬币,最终会有几种可能呢?”“四种,两个正面,两个反面,一正一反,一反一正。”这时,有反映快同学的马上说出:“这四种情况的出现机会都是25%,不过一正一反和一反一正可以归为一种情况,所以出现一正一反的机会是50%”。“很好,那么我们今天的实验是成功的吗?”“成功!成功!”同学们欢呼起来,甚至有的同学鼓起掌来。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来这样一个结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平稳时的频率)可以用来估计这一事件在每次抛掷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合作学习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总之,“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鼓励学生才能发展的环境,让学生都能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友善的竞争,怎样主动地学习,提高了表达、思维、创新能力和学生的集体凝聚力,使得老师更加高效的进行教学。

摘要:新教育实验中的合作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并要求掌握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当遇到困难时,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和群体合作中才能克服这些困难, 学生正是在这种克服困难的努力中得到加速发展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教学

合作学习与学习合作 篇2

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一种观点认为:协作与使我 不同表现在目标和互动结构不同两个方面。(1)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是全体组员的共同目标,只有小组达到了目标,每个人才算成功。而协作小组的学习目标不是全组共享,而是每个人有各自的目标,得为了每个人能更好地彀自己的目标,甚至超越各自的目标。(2)合作小组和互动方式是结构性的,即每个人都江堰市担当一定角色和必不可少的学业任务,个体的努力和相互帮助既是一各责任,也是一种子选手福利,组员们会尽心尽力地相互,这归根结底是由小组的共同目标决定的。而协作小组因其目标的个体性,给予对提供帮助者的目标达成可能没有好处,只是可以让别人学得更好、更早达到他的目标。所以,个体是否给予帮助要依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和是否有充实的时间、精力而定,相互之间没有那么尽心尽力,不像合作小组那样形成了一种心灵——我将与你同甘共苦。

另一种子选手观点认为,协作就是整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没有分工,没有个人责任,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大家相互讨论和协商,最后的成果要体现全组成员经讨论后达成的共识。在这种子选手定义中,因为协作学习没有任务分工,没有角色分配,每个人对小组成果的贡献不容易分清楚,所以它是一种子选手结构性较差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责任并通过多种策略保证个人责任,是一种子选手结构性较强的学习方法。但与合作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更强调小组成员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了社会建构观中“是社会成员形成的共识”这样一种思想。以这种子选手思想为前提,协作学习中小组的成员更为平等,他们中没有据说斩更有优势的人来教其他人,而是进行平等的协商和讨论,成员之间的促进作用是高相互性的。合作学习部分包含着协商建构的思想,但更多体现的是“知识面通过社会交往进行转化的知识观。在这种我引导下,合作学习承认个体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可以成为帮助别人的老师。

合作学习与英语写作 篇3

合作学习在不同的课型中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本文将就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做一探讨。

首先,学生在合作阅读后有助于其写作中的表达。在写作中多数学生反映不仅缺乏写作技巧,而且缺乏写作内容。如果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借鉴写作技巧,可以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首先选择语言表达地道,形象生动,具有时代感,趣味性和实用性的阅读文章,再按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性格等不同特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人独立承担其中一部分的阅读任务。接下来承担同一部分阅读任务的学生重新组成临时“专家组”,共同讨论,学习该话题的生词,长句,归纳该部分的中心意思,并且把这部分内容中好的词,词组,句子整理出来,以备写作之用。小组成员再按材料内容顺序轮流把自己所学的内容交给同组其他成员,每名组员既要认真讲解自己的内容,又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内容,最终把所有内容融合起来达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在完成合作阅读后,开始合作写作。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员则按写作环节分工,根据阅读的内容,分别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文章,最后审定,共同完成作文。

其次,学生在听的合作学习后,同样有助于写作的表达。听和读都是语言的输入,都能为写作提供素材。听一篇英文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捕捉到关键的信息;学生互相帮助,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每组记录的关键词讨论,复述材料的内容,最后形成书面的材料。小组代表把重组后的文章写在黑板上,师生当场评析。

另外,学生在合作语言表达后,对写作的影响也是重大的。说和写都属于语言的输出形式。首先小组合作,讨论写作的话题,每名学生都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出写作思路,确定写作大纲,然后分工合作,完成写作练习。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朗读本组的作文。其他小组边听边就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达形式和语法等方面打分,所有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当场宣布得分最高的为优秀作文,并作简单评析,也可打印出来贴在教室,以示鼓励。

最后,不论以何种形式写成的作文,小组合作批改作文作为一种学习写作的方式,不但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对大量写作学习的需求与教师有限的批改时间和精力之间的矛盾,还能使学生从中受益非浅。在合作批改中,每名组员一方面要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其次,小组合作批改作文能促进学生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他跟我平时犯的错误一样呀。学生能从他人身上反观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对自己水平的客观评价,并逐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这对今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真思维,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和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有利于促进英语课堂的写作教学。

合作学习与学习合作 篇4

一、合作学习的“共生效应”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多种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合作学习是激活课堂教学的一着妙棋,它创设了一种以异质小组(异质小组通常由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的学生组成)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学习探究任务的达成为目标,由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新颖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异质小组成员聚合在一起,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思维的碰撞,取得共识。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参加合作学习的学生,其平均成绩高于不参加者的79%;在需要长期努力的事业中,合作奋斗者的成功率在80%以上,而孤军作战者的成功率只有5%。良好的“共生效应”,正是我们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合作学习的机理与特征

1. 整体与分工

为了从整体上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分工。合作学习通常就是以小组活动为组织形式进行的一种学习分工。典型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有着重大区别,如传统小组往往是同质小组,而合作学习小组则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小组人数以四人为佳,组合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依座位就近组合,依学生能力优化组合,依男女生比例搭配组合,依学号顺序自然组合,几个合作小组也可以组成一个合作大组。教师可经常变换小组形式,以组织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又使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新鲜感。

2. 角色与任务

合作学习只是一个平台,完成教学任务才是目的。为此,首先要明确并推选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记录员、对外发言人、检查员等角色及其作用,如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和有一定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人员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记录员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问题、结果等情况记录下来,因此应选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又快的学生担任。对外发言人负责向全班或老师汇报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检查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所以应选择责任感强的学生担任。然后,教师发一个分工记录表给各组记录员,合作学习就可以开展了。

三、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引领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加强应变能力,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对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整合与引领。

1. 基本式

即以教师精讲和小组探讨相结合进行的合作学习。其具体流程为:教师出示问题,创设合作情境→学生独立思考,酝酿问题答案→学生合作交流(合作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完善,教师巡视)→教师抽样展示(抽样展示学生合作学习的结论)→师生评价激励(学生自由发言评论,教师作出评价、进行奖励,结束教学)。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出示问题,创设合作情境”环节,它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如教学“鸦片战争”时,笔者在放映了电影《虎门销烟》片段后,出示下列问题,创设合作情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鸦片战争的过程怎样?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由于问题得当,使此次合作学习顺利完成。

该方式侧重奖励优胜小组,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保障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运用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以保证学生之间有充分的机会进行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

2. 辩论式

该合作方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如教学完三国历史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评价曹操”的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分成正、反两方,正方小组观点是:曹操是“能臣”,反方小组的观点是:曹操是“奸雄”。辩论中,正方小组对外发言人认为,曹操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逐步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利于该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有利于将来的国家统一,因此他是一个“能臣”。反方小组对外发言人发言认为,曹操参与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控制汉献帝,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率军南征时,决策上有许多失误,导致兵败赤壁;曹操参与军阀混战,加剧了社会动荡,给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灾难。最后,在辩论的基础上,笔者作了总结,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和一定的史料相结合,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人物,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辩论,有益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现象。

3. 拼盘式

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先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由各小组学生分别负责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将各小组中负责同一学习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分别组成几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学习任务。最后,全体学生重新回到原先的小组,分别就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学习内容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

如教学“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时,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长江的各方面材料。根据搜集方式的不同,事先把学生分成了几组,分头查寻。如查阅书刊的学生去图书室、阅览室,找到了与长江有关的许多古诗、《话说长江》的解说词,以及报纸上对长江的许多报道;上网查寻的学生,查到并下载了长江主流、支流的资料和有关的风光图片;访问调查组的学生,有的回家找来家人在三峡旅游的照片,并向家人甚至打电话向生活在上海、武汉、南京、重庆等长江沿岸城市的亲友了解长江的一些情况,然后回小组交流。这些活动拉近了学生与长江的距离,使学生对“母亲河”———长江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学生间对彼此不同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从而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教,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4. 竞赛式

该合作学习是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如办小报,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作业之一。开展办小报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反思 篇5

莘县中心希望小学

刘军霞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成熟人的重要标志,今天的小学生如果不善于合作,那么,他们在未来社会成功的道路上就会受阻。所以,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成功的需要。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我校课程改革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集小组成员的思想和智慧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然存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了解,仅仅是“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导致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散乱无序,甚至教学效率低下。要避免这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实施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安排合作对象,关注合作的过程和方法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

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教师作为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该应更多的关注:

1、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均衡,是否都积极地投入了小组合作。不仅要强调学生人人参与,要求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都必须在组内表达出来,而且教师自身也要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不同小组的合作中。这既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亲密,也更容易让教师控制课堂的合作、防止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2、关注学生间的合作是否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

分享的现象,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正确引导。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我在三年级乙班数学教学中,根据刚学过两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的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关于租车的较开放的问题:三乙班51人(实际人数)去竹海春游,可供出租的车有两种:大车可乘8人,租金每辆300元;小车可乘4人,租金每辆200元。要求每小组给出3种以上租车方案,并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说出理由,完成租车方案表。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一小组显得无从从下手,我便给予提示:如果单租大车或小车,或者租了大车再租小车,该怎么计算。该小组有几个成员恍然大悟,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

二、熟练掌握合作技能,关注合作实质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围桌而坐,更不是场面越热闹,就更显合作效果越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这样很值,因为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三、正确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的生成落到实处。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为走向社会独立工作或与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份,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使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是高水平合作的基础。这样给不喜爱动脑筋思考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进步的机会,对防止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养成“搭乘便车”的不良习惯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强调个体独立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不是对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否定。其实,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不是对立,也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我们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应该持科学的态度,而不应厚此薄彼。要知道,滥用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四、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

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渗透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小组活动中,就融合了合作与竞争这两个因素。在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强调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推动小组活动的进程。个人之间的竞争令人退避,实力的悬殊也难以更改,而小组竞争则不同,如果在小组活动中某个小组赢的次数太多,我们可以改变它的组成成员,让竞争趋于更合理和公平,更好地调动各小组内部合作的积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只

小组合作学习与英语作文 篇6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小组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或他们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实践证明,小组学习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分组形式、应遵循的原则加以阐述,并提供了写作实例。

一、小组合作的意义

1.多种学习理论都对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1)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对小组的成功给予奖励是与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小组相依关系概念相一致的。

(2)从知识理论看,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结构,促进学生的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

(3)社会知识观认为,学生看到同伴们的成功,会提高他们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2.现实意义

(1)弘扬人的主体性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总是处在教学实践的交往活动中,只有通过交往,自身才能得到发展,人的主体性也能得到真正的发现。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合作与交往,是个体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从他人身上反观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

现在社会和未来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而不仅是竞争。合作学习通常被看作是解决教育问题的良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为了小组的共同利益和目标,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目标。这种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能帮助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培养自尊、自主的自我意识,同时,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合作意识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支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等综合因素灵活分组,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同质组合:

同质组合是把智力相当、背景相似、性格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一组中。

2.异质组合:

即把不同能力水平、不同背景的学生分到一组中。

3.同桌两两组合:

按坐位两两组合分成一组。

三、小组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1.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鼓励性格较内向,水平稍逊的学生发表意见,把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列出来,使每个成员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小组的每个成员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取得进步。

2.要求每个成员不仅主动发言,而且也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分享他人的思维结果,使彼此的思维方式相互影响,优化组合。

3.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发言和想像。

4.鼓励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补充和扩展,形成互动。鼓励各小组作为学习整体所表现出的独创性、创造性。

5.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个性差异事先部署任务,使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写作中的步骤

1.个人思考;2.小组活动;3.全班讨论: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用词或短语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把这些想法归类、对比、保留重要信息,擦去其他内容;4.个人写作;5.小组评议;6.教师点评。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2001级教育硕士英语专业)

合作学习与作文教学 篇7

一、开好作文阅读课, 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古人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经验, 是很有道理的, 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紧密关系。生活是作文题材的源泉, 但中学生生活阅历浅, 不善于发现、积累素材, 这就需要借鉴、模仿别人的文章, 特别是同龄人的文章。如果在阅读中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 同学的合作交流, 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就会不全, 达不到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 因此开展作文阅读课是很有必要的。

作文阅读课的教学有两种形式:合作泛读和集体精读。

(一) 合作泛读指教师不限定作文选的文章, 包括文

章数量、内容、题材、特点等, 要求学生在上作文课时间进行阅读, 增强学生对优秀作文的感性认识, 培养爱阅读作文的好习惯的一种阅读方式。在泛读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三结合一列”:“读与思”相结合 (阅读与思考) ;“读与记”相结合 (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是妙笔精华的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读与论”相结合 (阅读过程中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便于课后与教师或同学交流讨论) ;“一列”是指依据作文内容编写阅读提纲, 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体会构思的巧妙, 选材的典型, 语言的准确等。同时要求学生在做好“三结合一列”后, 交流泛读心得, 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 集体精读指教师统一选择、印发作文选上的一

篇优秀作文, 在规定时间内精读, 开展集体讨论, 合作交流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合作泛读的进一步提高, 比泛读的要求更高, 促进作用更大。课前, 教师选印好作文, 并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泛读, 做好“三结合一列”。课堂精读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 赏析。

要求学生将合作泛读时自己认为是妙笔精华的词句奉献给大家, 并做简要赏析。这一环节既检验了泛读阶段的成果, 又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2. 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文章的各个层面, 包括标题、构思、选材、组材、结构、表达、语言等, 挖掘出为自己所用的东西, 并结合个人实际, 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做到“议有根据、议有目的、议有所用”。如对作文《童年趣事》的标题展开讨论,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 找出题眼 (“趣事”) ;接下来要求对题目中的各个信息元素进行推敲, 是“童年”而非“少年”“青年”, 是“趣事”非“趣人”, 等等, 这样做培养了学生审题的好习惯。

3. 比较。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拿自己的文章同范文比较, 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在阅读中经常有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文中的材料在我们生活中也发生过, 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文中的语言这么优美, 我怎么就表达不出呢?等等。学生通过比较学会了积累材料, 学会了运用写作技巧等,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同存异的创新思维。

4. 求异。

作文贵在出新, 要求学生将范文中的材料换个角度来思考, 看看是否有新意, 做到“老瓶装新酒”, “换药不换汤”。如范文《论“滥竽充数”》的论题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得出“瞒和骗是不能持久的”、“人应该有真才实学”。换一个角度看看如何呢?从齐宣王角度立论, 可以得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原因”的论题;而从齐缗王的角度立论, 可以得出“大锅饭该废除”的论题。只有找到与众不同的角度, 你的文章才会从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 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

5. 改换。

看看范文中是否可以换上更好、更典型的材料, 能否重新选材、组材, 结构上是否可以运用其他方式。如将记叙文中记人文章的事例, 看看能否用到记事的文章中, 因为记人记事的文章都离不开入和事, 只是文体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如果改换得当, 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改换练习, 对写作的提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体验。

只有亲自下水, 才能学会游泳。体味范文后, 自己构思, “依葫芦画瓢”, “照猫画虎”, 列出写作提纲, 组织好材料, 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 让同学品评, 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

二、成立课外阅读小组, 延伸拓展课内教学

课堂作文阅读在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交流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要延伸拓展课内作文阅读教学到课外, 加强阅读的实效。每班成立3—6人为一个课外阅读小组, 实行每周定量阅读, 定时交流,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加强作文阅读, 循序渐进, 建立合作交流的平台, 加以正确的引导, 用好学生手中的作文资源, 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摘要: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在教师的主导下, 群体协作, 研讨交流, 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也是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学生写作文离不开模仿, 作文选无疑成为他们学习写作的最好帮手。教师应在构建好合作学习的平台上,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作文选,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增强语文素养。

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新探 篇8

高中教材编写采取话题(Topics)、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因此,教师可以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围绕即将学习的每个单元的话题,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以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例如,在即将学习SEFCBook1A中Unit7Eearthquake的这一单元前,可让全班学生分成5人一个小组,给出5个不同的任务,每个学生自愿承担其中一个具体的任务:①Find out some pictures of Zhangheng and seismograph.②Something about the two big earthquakes in San Framcosco.③Have a summary of Tangshan earthquake in 1976.④Describe the“9.21”earthquakein Taiwan.⑤Try to explain the reason why earthquakes happen.学生通过上图书馆或在校园网上即可搜寻到大量的相关资料,有英文的、中文的、中英文对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

二、课堂上巧妙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坚持采用较为灵活的,偏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老师的提问尽量避免学生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学生在不可预见的(即真实的)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而不是在书本上找现成的答案,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如在教SEFCBook2B中“AlbertEinstein”一课时,教师可提出这类问题:①Why did Einstein leave his motherland and live the rest of his life in America?②What can we learn from Albert Einstein?

三、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

课后引导学生复习应侧重于对已学内容的分析与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制复习卡片,对文章的改写缩写训练、举办英语角、对课堂内容再创造的伙伴会话等。课后复习的过程,应是一个总结与归纳的过程,是“咀嚼和消化”的过程。如在上完SEFC Book 1A Lesson17课时,让学生先复习Mick's mother explained to him how cabbage seed could be sown?后,紧接着教师可以课后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植树或种花的伙伴会话。A学生give instructions for planting a tree,B学生则Do what A tells him to do,然后互换角色再练习一遍,活动完毕则让全班同学完成一篇“How to plant a tree”一文。课后通过任务型活动,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习惯,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

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课外广泛阅读

合作学习与学习合作 篇9

一、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共同探究, 展开讨论, 小组成员各抒己见, 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十几减9教学为例, 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 (盒内10个桃, 盒外3个桃) , 让学生先独立操作, 自主探究, 怎样从13个桃中拿掉9个桃, 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桃过程。在此基础上, 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 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 1、2、3、……9, 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先从一盒10个桃中拿掉9个, 再把盒内剩下的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有的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个, 再拿去盒内的6个, 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从盒内拿出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还有的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 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 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 面对这些算式, 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 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 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 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 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二、培养组际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 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 培养竞争习惯, 既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

例如, 在教学十几减九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组际相互竞争的氛围:观察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8-9=8、19-9=10。这9个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 比一比, 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秘密大?老师的话音刚落, 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等到大组交流时, 小组长们都争着第一个发言。有的组长说组里的小朋友们发现了3个秘密, 有的组长说发现了4个秘密, 还有一个组长说发现了5个秘密。于是我从发现秘密少的组开始汇报:我们组发现的第一个秘密是减号前面的数从上往下看, 一个比一个大1;第二个秘密是减号后面都是9;第三个秘密是算出来的得数从上往下看也是一个比一个大1。接着我请发现4个秘密的小组补充:有的说, 我们发现减号后面的数和等于号后面的数合起来正好是减号前面的数;有的说我们发现当减号后面的数都是9时, 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就越来越大, 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最后发现5个秘密的小组还补充道:我们发现把减号前面这个数的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几加起来, 就是减去9的得数。交流结束, 我先肯定了各组的积极思维, 更突出表扬了发现当减号后面的数都是9时, 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越来越大, 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这一秘密的小组。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 通过合作探秘, 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 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篇10

一、合作学习要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教学中有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就是教师一提出问题或有学生提出问题, 就会马上安排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根本来不及独立思考.这样, 怎能进行有效地交流呢?形式上的热闹, 只能证明学习方式在变, 但根本没有成效可言.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作学习, 必须:

(一) 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讨论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提出问题后, 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 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等学生各自有了不同的见解之后再参与讨论, 这样的合作交流才能提升人的能力, 才能形成集体的智慧, 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先让学生根据手中的学具独立自主地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再开展合作学习, 集个人智慧为集体学习的资源.于是就出现了“用直尺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相乘求出面积”, “用剪刀从角的顶点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 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量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即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些意想不到的学习资源.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形成个体的思想与认识, 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就只能充当观众和听众, 合作学习就会失去应有的效用.

(二)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合作不是一种被动接受, 而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提升.合作以独立为基础, 即从合作中独立听取、独立思考、评价、独立完善自我, 而不是盲目顺从.如教授“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的最高位数) ”时, 让每名学生准备4捆 (每捆10根) 零2根学具小棒, 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 看每份是几根小棒.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竞相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见解:“先分整捆的, 把4捆平均分成3份, 每份先分得1捆, 剩下的1捆拆开和2根合起来是12根, 再平均分成3份, 每份又分得4根, 所以每份是14根”这样, 在合作交流中, 同学们情绪高昂, 思维活跃, 各自在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同时, 也同样在完善、提升自己的认识.

二、合作学习要以“共同成长”为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 以教师为中心, 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由于学生自身的独特性, 在合作中稍有不慎, 仍会重蹈与传统教学模式雷同的以“优生”为中心的“单边活动”.这样, 根本无法达到师生互动, 共同成长的合作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 要:

(一) 表达和倾听并重

在课堂上, 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一宣布让小组讨论, 学生就“千姿百态”:有的思维敏捷, 语言表达能力强, 便霸占“讲坛”;有的反应较慢, 又不善言谈, 甘做“录音机”;有的交头接耳, 东张西望, 根本是在“自得其乐”.这样的合作到底会有几分“含金量”?因此,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留给每一名同学表达自己意见的时间与机会, 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指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 碰撞和沟通同行

如果讨论中出现“争执不下”的沟通技巧, 如评判对事不对人, 不要急于对别人的观点下定论, 要多思考和交流, 要以理服人, 不要以势压人, 要去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要多做换位思考, 要尊重事实, 达成共识.

(三) 共享与共创相伴

要引导学生形成资源共享的意识, 愿意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情感和智慧.合作学习时, 要引导学生相互启迪、相互汲取, 通过整合彼此的精华, 启迪智慧, 从而产生新思想, 萌生新智慧, 达到共创之目的.

三、师生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发展

教师的新角色, 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一) 角色重新定位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应是旁观者, 更不要作局外人.教师应该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教师作为合作者必须深入到各个小组,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 排除合作障碍

在合作学习中, 时常会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 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点拨, 使学生尽快排除障碍, 继续与其他同学交流.如某教师教授“除法的意义”时, 合作学习“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有同学说:“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有的说:“怎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0份呢?这多没意义啊!”还有的说:“像0÷0, 表示把0平均分成0份, 就更没有意义了!”这时, 教师便引导学生:“如果0做了除数, 像5÷0, 0÷0, 你能求出商吗?为什么?”于是学生进一步探究出:“0做除数, 要么不可能得到商, 要么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 0不能做除数.”

(三) 引导深化

在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 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会停留在浅层次、表面化.比如, 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法时, 学生往往就满足于解法的数量, 而忽略了解法的类型和独特性.这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 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 不仅关注流畅性, 还关注变通性, 更关注独创性.

总之,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规范的参与和指导, 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 学生的合作才会日趋有效、完美.

摘要:只有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 以共同成长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互尊、互助的合作意识为重点, 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 积极互动, 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从而取得合作学习的真实效果.

合作学习与学习合作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独立 合力

英语教学中,由于传统的主观先入为主式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客观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授课所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广泛的学生群体,教师很难一一了解不同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更谈不上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解决方式和学生英语学习潜力的挖掘办法等,而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使英语课堂得到了诸方面改观,尤其是学生独立学习前提下与同伴之间观点、经验的交流显示出合作学习的巨大合力,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和与他人有效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完整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一、 独立思考与组内整合

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所以任何形式的合作学习都要把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共同进步的重要渠道,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基于学生获取最佳学习效果作为合作学习方式运用的初衷,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从而夯实合作学习小组基础,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发挥学生群体聪明才智以体现集体解决问题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生相互扶持时的合力作用。例如,在英语同位语从句内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同位语从句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用法,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共同探究同位语从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各合作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分工下,成员首先组内独立思考,并笔下成句,有小组成员造句如下: I have no idea whether we need to hand in our paper. This evidenc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there is much violence on television. 也有小组成员造句如下: I agree with your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change the plan. It is my advice that you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right now. 然后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有效整合,合作学习小组不仅能够准确呈现同位语从句的常用名词,而且还通过小组成员思维的相互碰撞按“观点词”、“建议词”等方式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和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判断准、用得活,而且也学得广、记得牢,合作学习效果不言自明。

二、 独立思考与组内延伸

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引领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时在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观点、建议等启发下,他们的学习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因此,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也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并主要表现为学生智慧的延伸。例如,英语教材中有诸多优秀作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布置了这样的合作探究任务: Reading good books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daily life. Can you introduce some world?famous works to us? 此学习任务下达后,不同小组的学生把自己所阅读过的优秀作品在组内进行了积极交流,有的小组在汇报中不仅罗列了优秀作品,而且还谈到了推荐阅读该作品的原因: We??d like to introduce Gone with the Wind. It was written by Margaret Mitchell. Because 50,000 copies were sold just in one day, it set a sales record. The boo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25 languages,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best?sellers ever written. 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体现了英语教学发展学生不同技能的要求,最终对学生而言所获得的益处可想而知。

三、 独立思考与组内升华

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中,我们发现,不仅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需要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取对自己学习有利的帮助,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同样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也能获得诸多有益启发,当所有帮助与启发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能够产生无限的力量。例如,在虚拟语气的教学中,教师课堂上讲清楚虚拟语气的概念及用法,一般学生通过理解与识记基本都能掌握本部分知识,为了达到学生强化记忆、有效巩固的目的,笔者分组要求学生合作探讨虚拟语气的几种适用情形,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虚拟语气的一般用法都掌握得不错,但对于特殊情形却表现出一定的认知模糊,例如,学生对于suggest表示“建议”和“表明”意思时的不同用法容易产生混淆,但是宽松的合作氛围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少了很多的顾虑,患得患失的行为得到了纠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均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理解,尽管暴露了学习问题,但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真知,提高了学习效果,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快乐,毫无疑问,相对于紧张而又严肃的英语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意义更加明显,小组达成共识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还实现了知识的升华,并对虚拟语气的用法进行了如下概括: ①should类: His uncle insists that he should go to the best?known university instead of some common ones. ② 过去时类: It??s high time that he began to think how to do it. ③ 过去完成时类: I wish I hadn??t eaten so much.

总之,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有助于教师走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授课模式,促使教师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反思传统教学的不足,立足当前求发展;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还有助于打破学生消极思维、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知晓只有积极开动脑筋,有效与他人合作才能轻松实现学习目标。

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12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 在合作中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光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 还要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必须在设计与实施上具备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真正有效的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大家的责任, 成败是大家的荣辱;二是工作分配得当, 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 做到合理安排。2、密切配合。指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 让大家在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同时, 要互相协调, 互相帮助, 以便发挥合作的效能;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是同心协力追求合作成功, 因为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是以团体为单位的。如果成功, 大家都是成功者, 没有失败者, 要想成功, 团体成员必须各尽其力, 完成自己分担的工作, 并且要帮助别人;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 即大家在态度上要互相尊重, 在认知上要集思广益, 在情感上要彼此支持;5、团体历程。指由团体活动以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这些团体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的关系等。

二.合作学习的实践

1、研究班集体, 进行内部分组。

研究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 并进行内部分组是我们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经过调查了解, 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情况, 能力状况, 情感智力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作出内部分组的初步人员调配。比如:一个班级有60人, 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状况大致为:优秀15人左右, 一般30人左右, 较差15人左右, 为方便操作,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座位情况分为4人一组, 每组选一个优秀的学生做组长, 但必须带领一名成绩较差的同学, 一般的同学成绩可以自由结合。根据需要还可以有其他形式的分组, 这里不一一举例。然后教师对分组的目的与合作的要求作出规定。一、老师考核时以组为单位进行, 成绩是每个组员的, 失败也是每个组员的, 因此, 每组的组长要带领小组的每一位同学共同进步, 树立荣辱与共的观念;二、明确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 你们是合作的伙伴, 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是兄弟姐妹的关系。以组为单位, 学习结束时, 再评选优胜组;三、学习讨论时, 必须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本小组内先发言、交流、讨论, 这样可以给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统一意见后, 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强化合作意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要做到这些, 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合作的意识, 强化合作学习的训练, 教师的主导地位要降低为引导地位。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现状, 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教学环节, 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能起引导组织的作用, 而不能替学生解决问题, 要相信学生中的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的作用, 同时教师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要给予及时处理。比如: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打擂台”的活动, 这样就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部分学生专门对文章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另一部分学生专门负责解答, 然后交换双方角色, 由答题的一方出题, 原来出题的一方再负责答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负责裁判, 并对出现的情况加以评点引导或进行纠正。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训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 在写作教学中, 也可以充分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 如在小组内进行“互批”活动, 组与组之间开展交流活动, 每组选出最好的作文在别的组传阅, 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打破课堂壁垒, 延伸合作范围。

大语文课堂观念已经广为人知, 事实上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知识的存在, 到处都有语文知识的应用, 到处都有同学们暂时还未掌握的语文知识。成功的语文教师总是将语文课堂的“围墙”拆掉, 发动学生去收集资料, 去体验语文知识的存在。而这一切, 让单个学生去做, 可能遇到的困难就比较多, 产生的效果也比较差, 此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做, 互相合作, 互相帮助, 产生的效果就会好一些。比如有一单元是关于“新闻”的训练, 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出去调查采访, 从中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近, 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它离我们有多远?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你对这个事件了解多少?你有什么看法?诸如此类问题, 可以指导学生收集这一方面的资料, 然后在小组交流, 并写点关于这方面的文章,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改革评价体系, 调动学生合作动机。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 语文合作学习的评价必须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1) 由个体的评价转向集体的评价。合作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 组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在组长的分工下进行活动的, 因此, 我们评价时应该以组为单位进行, 应该强调集体的作用, 淡化个人作用, 加强对团队精神, 合作意识, 合作能力, 整体效果方面的评价。 (2) 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 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成绩, 应该把评价对象的过去, 现在进行比较, 找出他们哪些地方在进步, 哪些地方在退步, 并指出努力的方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观察, 做好记录, 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淡化“成绩观念”。 (3) 由知识的评价转向能力的评价。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 而能力的形成才是我们的目的。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下, 我们要转变观念, 要从传统的重视知识评价转向重视能力的评价, 如:口语交际的能力, 合作交流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技能, 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这样有利于一个优良的集体快速形成。

5、丰富合作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最新的课程理论认为:合作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好。合作的形式对于合作的效果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处于变化状态之中的, 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 为了发挥最好的合作效果, 合作的形式一定要做到多样化, 层次化,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主观能动性。 (1) 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讨论、竞赛、采访、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 同时除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之间进行合作; (2) 层次化:教师可以根据训练内容或者学生的能力水平划分不同的层次来进行合作的训练。如:可以组织大组合作, 小组合作, 同桌合作, 师生合作, “好差”合作等。通过丰富合作的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合作的“小组”里面来, 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上一篇: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选型下一篇:影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