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心理咨询室的计划

2024-08-07

建立心理咨询室的计划(通用8篇)

建立心理咨询室的计划 篇1

新滩小学心理咨询室计划

(2011)

一、背景: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我校科室紧缺,一直未建立专门固定的心理咨询室.而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拟在今年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二、主要工作目标:

1.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灵驿站”,其功能为:

(1)、负责接待前来咨询的个体,并预约咨询时间。心理咨询有个规定,必须先行约定再进行咨询。

(2)、摆放一些心理学书籍供师生们阅读。

(3)、用以存放各年级、各班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试资料和个案分析资料。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从新生入学开始,做好学生心理调查,并在入学后的每个

学期做跟踪测试,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资料。在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并相应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

教师在注意保密的前提下,可调阅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在普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级鉴定后,由心理咨询老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学生进行咨询、引导和帮助。

3.加快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1)在我校板报设立一个专栏,介绍心理咨询的概念、对象、意义、内容和工作形式等内容,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

(2)发动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宣传心理咨询的必要性,鼓励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积极寻求心理咨询。

三、具体做法:

1、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团体辅导

每个班级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休息日,课余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在心理咨询室内设“心理咨询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最大的困扰,使他们在温暖的团体中得到关注与支持。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找出学生们存在的最大问题。

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上8:00—下午5:00。开放方式:校讯通,电话咨询(***),电子信箱等。(2).个体辅导

解开心结,让阳光洒满每个角落。措施:心灵驿站在休息时间向学生和老师开放,由心理咨询老师坐班,耐心地帮助学生和老师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老师在咨询的过程中,做好来访者记录,为来访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并跟踪调查,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如重度抑郁的学生,做好咨询的转介工作。

(3)、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4).音乐放松

让教师疲惫的心身好好放松一下。措施:在心理活动室播放对各种不良情绪有安抚作用的音乐

(5).结合年级实际,协助班主任教师开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团会。提供符合我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课案,供各班主任选用。针对每个年级学生所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主题,提供课案在学校网络资源中共享。同时,各位老师有需要可以与心理教师联系,获取相关心理课件以配合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每个同学身上,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在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学习。

总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心理健教育,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工作终极目标。

新滩小学2011年3月

建立心理咨询室的计划 篇2

一、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 成员构成:心理咨询师成员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专业教师占极少数, 大部分咨询员是辅导员、思政老师或团委老师, 虽然他们也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 但对心理学系统知识、心理咨询技巧也了解甚少, 对咨询工作准则及专业道德方面也缺乏实践。 (二) 地区差异: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设立存在地区差异, 在比较发达地区, 心理咨询发展迅速, 但内陆偏远地区, 心理咨询工作比较落后, 甚至根本没有涉及。例:河南某高职院校80%的学生不知道本院心理咨询室位置, 咨询室也是无人问津, 形同虚设。 (三) 数量:根据1995有关数据, 我国一千多所高校, 二百万大学生, 仅50所大学设有心理咨询室。当然, 这种情况目前得到改善, 现90%高校及高职院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 但提高的也仅仅是数量, 质量还有待提高。 (四) 质量:据有关调查显示:商职院校中90%的心理咨询室是隶属于党政机关, 如:院团委、院组宣部、相关院系、思政部等部门, 并没有单独存在。由于心理咨询中心不独立, 导致管理混乱, 使咨询工作受到影响。另外, 大多数高职院校咨询室条件比较艰苦, 一间屋, 一张桌, 两把椅, 缺乏现代化设备, 没有良好的咨询环境, 严重影响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也使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 (五) 收费:关于来访学生收费问题, 90%多的院校是义务咨询, 不收任务费用。少数院校象征性收少额费用, 远远不能与咨询师工作相符。

二、建立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必要性

据官方有关数据:我国数百万大学生至少每年有3000人非正常死亡, 易折的青春, 谁为其买单。非正常死亡原因:无非是就业、学业、失恋、人际交往等的失利, 没能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面对挫折和疏导悲伤的情绪, 导致一时想不开。由此可以看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交往、发展的保证。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 有其特殊性和独特性,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习:与普通高校相比, 高职生大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低, 高职学生学习普遍偏差, 有的高考成绩在180分左右, 考试成绩不理想, 学习缺少主动性、创造性, 生活没有目标, 得过且过。特别是一些因为高考失利而不已上高职的学生, 更有种失落和失败感。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二) 生活:生活适应困难是高职学生面临的又一问题, 高职学生的组合相对高中复杂一些, 来自全国四面八方, 风俗文化、生活习惯、成长过程、家庭环境、学习基础都有所不同。初到大学, 各方面都需要适应和调整。有关数据表明:环境不适、人际交往所引发的心理障碍, 造成伤害的比例占6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 环境、人际适应问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有待引导和解决。高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心理上相对闭锁、敏感、羞怯、自卑, 性格上相对内向、紧张、困惑、焦虑,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产生被动、不自然, 与老师和同学缺乏沟通和了解。面对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不知如何应对和处理, 情绪也不知如何自控和发泄。久而久之, 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或因环境不适引发的抑郁症, 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 恋爱:18岁的年纪, 正青春, 生理上已成熟, 可心理却面临着第二次断乳期。他们渴望和向往爱情, 对性也充满好奇。他们有的正经历着恋爱、有的正在寻找着爱情, 对爱情, 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和憧憬, 享受着爱情过程中的甜蜜和幸福。但爱情不仅只有甜蜜, 还要面对失恋的痛苦和对彼此的伤害。有些同学甚至只顾爱情, 不顾学业、不顾友情, 导致三年下来, 一无所有。有的同学不能正确认识爱情, 出现暗恋、单恋等现象。近年来, 大学生因爱情失利导致的悲剧有增无减。所以, 如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乃至社会问题。 (四) 就业:2016年毕业生756万, 逐年递增, 就业压力可想而之。而社会上就业单位偏向学历高、学校好的学生, 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处于劣势。很多高职学生向往毕业后有份稳定、体面、收入好的工作。但理想和现实总是很遥远, 大多数高职学生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甚至有些同学毕业一两年还没遇到合适的工作, 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啃老, 产生消极失落情绪, 久而久之, 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方案

(一) 心理咨询室的选址

心理咨询室环境一定要安静、幽雅、庄重, 做到舒适、温馨而又不失科学性和教育性。不要设在办公楼、教学楼或医疗室, 最好设在图书馆附近, 安静、幽雅的环境有利于来访者咨询不受外环境干扰, 有利于咨询师集中精力解答问题, 更有利于对学生隐私的保密。咨询室功能要单一, 不要与其他单位混同。

(二) 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要求

1. 接待人员:心理学、教育学在校学生, 专兼职均可。

2. 个体咨询师:

(1) 心理学、教育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从事教育工作5年以上教师 (2) 持有国家劳动部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或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工作5年以上教师。

(三) 心理咨询室配备与要求

1. 接待室:

接待来访学生、家长或其他来访者, 要求有办公桌、办公椅、饮水机、空调、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必备设施。

2. 个体咨询室:面对个体咨询的场地

房间最好10—15m2/间, 墙壁以米黄或乳白为基调, 窗帘、沙发以暖色调为主, 最好是米色或杏色。室温在20度左右, 要通风、避免潮湿、憋闷。房间适当放些装饰品:如植物或有意境的画。钟表应放在醒目位置, 以便咨询师合理控制时间。

3. 团体咨询室:面对团体咨询的场地

房间最好30m2/间, 墙壁以米黄或乳白为基调, 窗帘、沙发以暖色调为主, 最好是米色或杏色。室温在20度左右, 要通风、避免潮湿、憋闷。房间适当放些装饰品:如植物或有意境的画。咨询室里应铺地毯, 可方便来访者习地而坐。应有20把左右折叠椅。钟表应放在醒目位置, 以便咨询师合理控制时间。鞋柜放在进门处, 以保证咨询室清洁。

4. 沙盘室:来访者进行沙盘治疗

房间最好10m2/间, 沙盘疗法是整合荣格分析心理学和东方哲学文化的精髓, 将游戏及心理咨询理论相结合, 是心理咨询的一个良好工具。沙盘必备材料是:沙子、玩具 (象征物) 、沙箱 (干、湿) , 沙箱桌, 玩具架等。

5. 宣泄室:来访者情绪宣泄场地

房间最好20m2/间, 宣泄器材通常有宣泄人、宣泄棍棒、宣泄球、仿真宣泄人, 耐用宣泄人, 博克宣泄人 (根据条件自选) 、拳击手套、涂鸦墙, 宣泄墙及其他辅助设施。

总之, 心理咨询室要考虑环境、光线、隔音、色彩等, 利用环境和视觉等因素, 给来访教师和学生稳定、积极的暗示, 增加来访者安全感。

四、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管理

(一)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应符合学院的专业制度。包括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心理咨询师工作职责、心理咨询的使用等。

(二) 没有心理咨询师资格或末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人员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室应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

(三) 要遵循保密原则,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是为全体教职工或全院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地方, 因此, 工作人员一定要遵循保密原则, 决不透露他人隐私。个体心理咨询记录、档案及结果都要严格保密。

(四) 对于团体咨询, 应做好记录和咨询档案, 记录整个过程, 做好相应的处理。

对于个体咨询, 也必须做好记录和咨询档案, 记录整咨询过程和方法, 以便查阅。

(五) 安全管理原则, 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在使用咨询室的过程中应注意来访者及自身安全, 如在咨询中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及时向院级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汇报。

2016年8月19日,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 习近平主席强调, 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 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高职院校学生是整个社会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学院心理咨询室担任着全院学生心理健康, 所以, 院方应重视心理咨询建立及管理。以保障其做自己专业为全院师生心理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天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5) .

[2]邓明昱.30年的发展:中国心理咨询的三次高潮[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9 (16) .

[3]汪明松.浅析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3 (4) :79.

[4]赵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模式中朋辈心理咨询模式探索[J].世界家苑, 2012 (10) :26.

[5]张伟.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现状尴尬[N].中国青年报, 2005-8

歌唱心理的建立 篇3

关键词:歌唱心理;控制;实践

声乐教学和演唱只是单纯的追求声音和技巧,就难免会给人以装腔作势、发生机器的感觉,从而失去声乐最本真、最核心的“乐”。所以,歌唱的整个过程都要受心理机能的支配,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适应、心理表现等因素的控制。而“声”的外在表现,正是这些内在心理导向的艺术发挥。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乐论》就已经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揭示了心理因素对人的感知觉、性情气质、意志及审美理想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与演唱的过程中,心理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歌唱者学习声乐和从事演唱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歌唱成效的重要因素与关键。

在十多年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也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心得,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歌唱方法作为保证

歌唱的技巧是在长期的磨练中获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耕耘都能获得理想的收获;同样刻苦的练唱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正确的练习可以使歌者很快的掌握歌唱技巧,反之,就会出力不讨好,甚者“南辕北辙”。为了使歌唱技巧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水平,我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和实践总结了几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首先要明确技能技巧的作用。歌唱与发声中的任何一种技能技巧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呼吸控制的技巧,呼吸是歌唱的根本,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也就是说没有正确的呼吸就不可能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气息是歌唱的重要表现手段,是歌唱的原动力,更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歌者与听众达到情感的交流和艺术的共享,然而这一切都基于科学的呼吸,没有正确科学的呼吸就不可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学生在明确这一概念后要经过不断地练习使正确的呼吸状态贯穿于整个歌唱过程,并始终让练习处于处于意识的控制。

(二)要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的习惯。学习声乐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事情,让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为自然习惯是很必要的。例如声音的练习先由轻声到大声,初学者在练习时切忌大声,因为大声容易破坏状态,在练习作品时也需要先轻声唱会再放声唱;拿到作品要先唱谱子,很多学声乐的学生拿到一首新作品不是自己唱谱子而是去听会,这样就会出现听的不准确唱错,最重要的听会的记不牢。

(三)唱自己适合的作品。虽然大多数的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从生理角度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都有差别,所以发出的声音也各有不同。再有,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个自不同的发声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从在选择练声曲和声乐作品是一定要根据自身声音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还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让“自信”贯穿整个学习和演唱过程

自信一方面源于对老师的信任,声乐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细微的变化就会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学习中需要学生和老师高度的配合,学生要对老师要有绝对的信任(但不是盲目的崇拜),因为每个人的生理条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可以说和老师是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声的正确,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好的老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拿一种方法去套所有的学生。

另一方面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要以扎实的技巧和过硬的音乐素养作为基础。只有通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才能对自己的演唱更加充满信心和成功的把握。正所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舞台上的自信是源于平时刻苦的练习,只有经历系统和严谨的学习,才会让自己的歌声在舞台上更富有魅力和自信。在不断提高自己演唱水平的同时,还要多把自己相对成熟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争取一些舞台锻炼机会,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三、多实践,凭坚强的意志战胜紧张的心情

艺术实践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创造条件经常参见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锻炼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积累经验,增强自己的舞台感受和经验。在实际演出中,良好的舞台表现葽基于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认真对待演出前的排练、走台、彩排、熟悉场地等。尽可能减少在演出时的不适应和生疏感。提前排除演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做到了演出前的“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演出中的“胸有成竹”,从而建立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但是,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一路走来肯定伴随着艰难困苦,一定有着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只要坚定信念,“吃一堑,长一智”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舞台终会成为我们挥洒自信的天地。

自我控制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在面对外界事物与环境的影响和思想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以及思维、意志、记忆力、注意力的异常变化时,要以坚强的自控能力,排除杂念和干扰,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去。那么歌者如何才能学会在舞台上自我控制呢?通常我们在演出时,总会感觉嗓子不适,喉咙发紧、发干,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其实这些表象的深层次因素就是紧张。这时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控制紧张的心情。例如在演唱中碰到有难度的“高音”时,总觉得不敢唱,越紧张声音就越不到位,从而就会使情绪越低落,进而影响到整首作品的发挥。因而这时的心理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你。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歌者首先要调整紧张的心情,放松紧张的身体,把注意力都放在歌曲的歌词和情感方面。

四、总结

我们知道了好的歌唱方法、自信、意志和实践是声乐学习及演唱过程中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这互相联系的几个方面也为我们揭示了声乐学习及演唱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同时也告诉我们心理因素对于歌者演唱成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学生歌唱心理建设,一定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歌唱人才。

【參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 篇4

一、理解陪伴的意义

初中生处于第二反抗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要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但其心理的能力明显滞后,“心理断乳期”又渴望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矛盾的心理常常反映在心理咨询中,资深的咨询师感到:心理的陪伴往往有很好的帮助。但中学的部分咨询老师把与来咨询的学生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看得太轻。当来访学生感到有人陪伴,就有继续咨询下去的愿望。有时只要咨询老师在旁边,有人听他倾诉,即便不用为来访学生做什么,只要坐着听他说就行了。有位学生在第二次咨询时说:上次我能直率地说出来,感觉很好。因为咨询老师的陪伴,来访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会很轻松。

咨询老师还要考虑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态度、方式与来访学生呆在一起。什么都不做是件困难的事情,初级咨询老师常认为做了点什么心里才踏实,有时并没有考虑到做了是否有用,以为给了建议就是给了帮助,即便没什么用处,但说了就安心了。如有男同学认为自己很丑,其实他人看起来蛮帅;有女同学以为自己下体有味道,其实老师也闻不到;有同学不想上学等。咨询老师回应:你蛮帅的;你没体味呀;为了将来……这种习惯性的反应他们已经听过几百遍了。这种回应只是咨询老师自己觉得踏实,来访学生感到:为什么这世界没有人理解我,就连心理老师也不能理解我。有时候,在咨询中老师以为给了较好的建议,自我感觉良好,来访学生状况反而不好;相反,咨询老师感到不怎么好、困惑时,学生的状况却有所好转。一个好的咨询老师知道,在来访的学生心里往往会把这些细微琐碎的矛盾冲突体验为巨大的障碍,这是敏感的中学生特点。此时,咨询老师的陪伴就为来访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

咨询老师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和善解人意的方式接触,抱有希望地与来访学生在一起,能帮助他们面对具体苦恼的情绪意义,让他们的情绪安定下来,有助于咨询进行下去,促使他们从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的陪伴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时刻要铭记,咨询老师要处理的心理上的事务不是物质一类的东西。心理咨询老师的陪伴能力,能让来访学生感到心理支持,能充分表达自己,并发生积极、正向的改变。

二、理解来访学生的叙述

想叙述自己是人的一种本能,谁都想说自己的事情,这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大部人都不太愿意倾听,总是急切等着轮到自己说话,但咨询老师必须认真地倾听,不仅仅是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教养,更重要的是咨询老师有义务听来访学生诉说。只有从学生的叙述中才能了解情况,找到对话的契入点,当来访学生没有给出足够信息的时候,避免过快地回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咨询关系。从长期的经验来看,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甚至不太可能,但是理解的姿态很重要。耐心细致地听来访学生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与鼓励。学生需要有人聆听他们诉说,不作批评性或否定性的判断,向一个他可以信赖的人倾诉有助于让事情明了。事实上,每个前来咨询的学生,情绪上都有些问题,正是某些特殊的困扰才促使他走进咨询室,他的生活、学习挫折与恐惧情绪使他无法处理某些问题,这样,他很想找人谈谈并获得帮助,但又担心咨询老师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想法。如有来访学生反问咨询老师:您有没有想过明天不会醒来?有的咨询老师回应:没有考虑过。这让来访学生感到咨询老师有些漠不关心与不耐烦,以为自己是无事生非、自寻烦恼。不太敏锐的咨询老师往往会匆忙简单回应,轻视来访学生的问题,缺乏共情,僵化了咨询的气氛。其实大部人都曾想过类似的问题,尤其在敏感的青春期,但只是大脑偶尔闪过,并没有形成困扰。在另外一位老师的咨询中,来访学生原来想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世界,为什么要认真地学习。其实就是大多数学生对人生意义追寻的变式反问。咨询老师非批评的认真态度,以温暖接受性的方式来理解学生的倾诉,使他们感到轻松,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在咨询中,有时候咨询老师会不由自主地想,真的是这样吗?背后有什么含义,不自觉地会产生理解扭曲。如有个男生说恨父亲,说父亲种种不好,有时还打他,但在下一次咨询中又说喜欢父亲,父亲对自己蛮好,非常关心他。普通人会想,究竟是哪一种情形。但如果换位思考,把自己作为当事人,两种情形皆有可能,讨厌与喜欢共于一体。中学生没有什么社会阅历,还不怎么会遮掩,对人还是比较坦诚的。因而作为咨询老师要注意倾听,全力理解来访学生,这才是解决他的心理问题的钥匙,能够唤醒来访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潜力。

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好为人师的.习惯,无条件接纳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小,大家都在接受灌输教育,咨询老师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假如一个来访学生和几十个人讲过,都没人能理解他,如果你能给他一个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诉说自己的烦恼,你能认真、设身处地倾听,你有可能理解他,那就是有意义的。

三、把能够理解的部分以合理的方式告诉来访学生

真正理解来访学生虽不可能,但在细心的聆听中,仍会了解到一定的情况,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情感上,倾听到一定程度时,需要作出相应的反应与表达,咨询老师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应考虑怎么说。如在一个来访的女学生叙述中,反复提到在其衣食住行中总是与妈妈在一起。作为咨询老师心里可以这样思考,来访学生太依赖她的妈妈。来访学生自己也明白,但如果被别人说出来,心里会很不愉快。因而咨询老师不能如此告之,代之表达的是:你非常喜欢你的妈妈。让来访学生感到,这个咨询老师能理解我,于是想进一步咨询的愿望就会出现。在后面的咨询中,又了解到她将要做一个小手术,咨询老师看到她体弱偏瘦,建议她先加强营养。该学生说:老师怎么不听我说了?老师:解决你的心理困惑,先要让你身体好起来,为做手术作准备。该学生说:你不是心理老师吗?你是专业人员,你能理解我想什么。老师:我是心理老师,但最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你知道你昨天做了什么,但是我不知道,我们一起来分析吧。这种适切的回应,让该学生感到心理咨询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说,而是和她一起在做。但在下次约定好的时间,该女生没有到访,咨询一度中断,后来该女生再次来访,老师关心地问:怎么好长时间没有来?学生:上次我提到在编一个作品,您让我带过来看看,给我压力很大。在该女生看来此作品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老师的承认。老师当然没有这么理解,也从没有这么想过,但就这一句话,却让对方误解。有时把握不准的回应不如不作回应,以免情况糟糕。也许当时咨询老师表达的方式是善意的,但却不恰当,无意中转移了咨询的方向,在来访学生的心里无意产生一个很大的负担,继而形成阻抗。当该女生明白咨询的老师真的不是这样想的时候,又变得踏实起来。咨询老师进而又问:什么原因让你再次走进咨询室?该女生:因为你愿意听我说,一直真诚地陪着我。虽然有误会,但是以前建立的良好咨询关系再次把该学生吸引到咨询室。对于处于敏感期的来访学生,老师强调表示愿意尽全力理解他,也许还会有误解,但要尽量保持沟通,并对自己的表达方式作出调整,让咨询得以继续。来访学生是在找能理解他的人,当感到咨询老师能理解他时,或者起码愿意理解他,并有适度的回应,此时咨询的真正愿望才会出现。同时,咨询老师也要让来访学生明白:在咨询过程中,思考的是你,咨询好的也是你。

(稿件编号:100827014)

心理咨询建立申请书 篇5

心 理 咨 询 室 申 请 书

二零一年三月 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自由度在不断加大,各种新的、老的价值观因无法整合造成的价值观混乱,使部分人们无法适从,感到内心空虚和孤独。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尤其是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转型期,与社会发展中的转型期发生共振,他们同时处于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困惑与外在社会矛盾冲突时期,“读书无用论”这一思想大有抬头之势,因此学生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法,他们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他学习,学习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另外,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他们扮演着种各样的角色,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能是呼风唤的侠客,他们能够协调与各种角色的关系,但现实中他们沉默寡言,不愿跟人交流。这时期的高中生处在一个问题多发期。

我们南郊中学是省标准化高中,在校学生近5000人,其中大多数住校生,父母在外务工,很多是留守青少年,造成家庭教育的客观缺失,其实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许多家长简单地把教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他们不能给孩子安全、归属、爱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孩子,学习上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智商的原因,而是是心理上、人格上出了问题。许多家长说孩子很聪明,可就是不愿学习,虽然家长想尽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了很优越的条件,可就是激发不出孩子的学习动机,其实家长根本就没有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据调查,在我国中学生中,约2/3左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和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从实际角度说,应试教育的衡量标准——成绩,依旧是每个中学的工作重点,然而客观方面,校方创造良好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主观方面,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努力程度最终决定了成绩。而学生在此阶段,却总是被很多问题困扰着,如:(一)学习类问题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3.早恋。

(四)挫折适应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的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直接有助于学生成绩提高,所以南郊中学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势在必行,随后可以开辟心理广播、心理信箱、心理活动小组、心理展示窗、学生心理社团等多个学生自助空间。在此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请领导予以指导。1.心理咨询室的设计目标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针对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提高学生的自助能力,以良好的积极状态学习。2.心理咨询室建设原则

科学性:以郑日昌教授的“全人教育模型”理念和皮亚杰、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为基础,参照颜色心理学理论、认知疗法和情绪疗法,设计心理咨询室的颜色、布局和内涵。

通用性: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普遍开展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和活动辅导,逐渐提升对学生发展性问题的关注,发展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积极认知,使其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针对性: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个性化:满足学校和学生多方位的需求,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校氛围。

综合主观需求和客观条件,心理咨询室建立很有必要,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相对独立的教育活动,是德育、智育等所不能替的,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最后请领导予以支持。个体心理咨询室布局要求 基本配置包括: 1.窗帘;(300元)2.沙发两张;(1000元)

3.简易的音响设备;(50元小音箱)

4.风景画三幅;假花一株;墙贴;(120+70+50元)5.绿色植物两株;(300元)6.小闹钟;(15元)7.一张圆形茶几;(300元)

8.一个小书架,有心理健康刊物;(200元)9.一套带锁的档案柜; 10.纸笔若干;

11.饮用水、纸杯、盆架、毛巾、抽纸; 12.办公桌一张,椅子一把; 13.放松沙发一个;(340元)14.泡沫地板若干;(100元)15.涂鸦白板一张;(40元)总计:2885元

大概效果图

个案咨询室和接待室

建立心理咨询室的计划 篇6

【活动背量】高中学习压力很大,很多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越来越少,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越来越不自信,在分数面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自卑从而产生紧张情绪:学习时精力不集中,考试时心慌,脑海中一片空白,有时连会做的题也不知道怎样动笔了,有的学生已经出现了考试焦虑情绪和恐惧症状。自信,是化解此种状况的最佳良药。心理学认为,自信的基础是个人维持主观幸福感的能力。主观幸福感(subject―well―being)泛指一个人愉悦的情绪反应、满足及整体的生活幸福感。通过这次辅导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与赞美中多体验愉悦情绪,从成功者身上吸取精神的养料,帮助学生祛除自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战胜考试焦虑和恐惧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试验,培养学生欣赏他人、悦纳自我的意识。 2.阅读励志故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外貌,建立自信心。 3.通过心理游戏,培养学生相互鼓励与相互赞美的意识,增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4.在相互鼓励与相互赞美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相互欣赏,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同学感情。 2.增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白纸,彩纸,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热身心理小实验,培养学生欣赏他人、悦纳自我的意识 师:今天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心理小实验――压手 1.分组,请全班学生1、2报数,并据此分成A、B两组。两组学生面对面坐好。 2.请每位学生写下自己的十个优点。 3.请每位学生闭上双眼,在心中默想自己的优点各三遍。 4.请A组学生向前方平伸双手,掌心向上,请B组的学生来压一压,然后A、B组学生互换。 5.请每位学生写下自己的十个缺点。 6.请每位学生闭上双眼,在心中默想自己的缺点各三遍。 7.重复上述第四步的活动。 8.全班学生分享两次“压手”的不同感受。 9.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会发现,当心里想着自己的优点时,自信将渐渐增长,无形之中,双手会变得坚定而有力,对方很难将你的双手往下压;而反之,当心中想的都是自己的缺点时,自信悄悄地离去了,无形之中,双手变得软弱无力,对方很轻易地就可以将你“压倒”。 教师总结:在逆境、困境中或烦恼的时候要多想到自己的优点,做到悦纳自我,让自己充满力量,凭借自信心带来的力量去克服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重重困难。在别人遭遇困境或遇到烦恼,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激励他人走出困境。 二、阅读励志故事,从成功者身上吸取精神的养料 《青年文摘》2009年11月的.一篇文章《朱立军:越过翻译这座山》 1.出示名模吕燕的照片,让学生评价其外貌。 2.讨论评价。 3.有人说吕燕美得令人惊艳,有人说吕燕丑得“登峰造极”,你怎么看待她呢? 4.阅读吕燕的故事,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一个与自己年龄大不了多少、出身比自己强不了多少的人的成功事迹。会让很多学生深有感触,从她的身上许多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并能从中吸取自信作为前进的动力。 三、做心理游戏,培养学生相互鼓励相互赞美的意识,融洽同学感情,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心理游戏:收获“糖弹” (一)活动程序 1.全班学生报数分组,每组7~8人,每个学生根据需要做“糖弹”,在5分钟时间内,对班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赞美,把赞美之词写在纸上,做成“糖弹”; 2.5分钟内把“糖弹”抛给想要赞美的人,直到把手中的“糖弹”全部送完之后,才能打开自己收到的“糖弹”; 3.小组交流自己收到的“糖弹”,并把它读出来。 (二)小组讨论交流 1.收到“糖弹”时与人目光接触的感觉是什么? 2.当你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感受如何? 3.你是否还有赞美想送出去? (三)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高三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将心中的赞美或者是羡慕说出口,总觉得有故意讨好的嫌疑。通过用笔写的形式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似乎更能让高三的学生认同,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因为有过渡,学生在接受这种小组内的分享时就显得比较自然一些,而当他们全部读完别人送来的赞美时,他们就已经完全适应这种活动形式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赞美别人和受到别人的赞美都是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情,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增强了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四、朗诵名言,祝福未来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控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

★ 学会合作(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寻找快乐

★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 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

★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

★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 做最好的自己说明文

★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

★ 做一回最好的自己范文

建立心理咨询室的计划 篇7

上述交往模式是基于个体所处的特定社交情境而出现的。在大学阶段, 有三种重要的社交情境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们分别由发生在同寝室舍友之间、校园社团“同事” (不同与工作岗位上的同事) 之间, 以及异性同学之间的人际交互而形成。其中,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变式和延伸, 社团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是未来社会关系的模拟或预演, 而大学阶段的异性交往情况则可能会影响成年期与异性亲密关系的模式和质量。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 大学新生正处于青少年后期和成人早期的过渡性发展阶段, 全新社交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是对原有关系的延伸和扩展, 同时也为成年期各种稳定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 大学在传递知识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哺育”功能, 它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了预演社会交往活动的机会和场景, 是培育和形成健康人格与良性人际关系的重要场所。

一、宿舍中的人际交往模式

中国人的交往模式是以家庭为基地而向外扩展的, 在大学宿舍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变式和延伸。对于新生而言, 他们来到陌生的大学里最先接触到的便是同宿舍的同学。同室生活使他们可能形成相似的生活起居和作息规律, 而相近的知识背景和相同的专业学习会使他们结成较为稳定的小群体, 并逐渐建立群体内的价值认同感。这些条件都促使新生首先将舍友作为“家人”来看待, 并按照出生年月排序, 冠以“老大”、“老二”等称谓, 从而模拟家庭内部的同辈交往模式。但这种虚拟的“家人关系”并不稳定, 一方面, 他们需要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 暂时以宿舍内群体为家庭的替代物, 将同宿舍“兄弟姐妹”当作是在探索外部世界过程中的安全基地, 并试图在出现挫折时向他们寻求慰藉和帮助。而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习惯、态度、价值观的差异, 舍友之间很难完全模拟家庭内的同辈交往模式, 差异和误解往往会引发各种形式的摩擦和冲突。从实践来看, 发生在宿舍内部的人际冲突是比较多的, 一旦某同学在宿舍内形成较差的“人缘”, 往往会波及更大范围内的人际交往活动, 并对其在大学阶段的社会化过程和结果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同一宿舍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特点, 清晰地界定班级学生发展中的“成长需要”[2]。在分配宿舍时要注意结合入校心理测评的结果, 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工作中要及时捕捉潜在“问题宿舍”的信号,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并将单独座谈和小组座谈的形式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彼此需要和感受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原先的误解, 并鼓励同寝室舍友通过群体协商解决冲突, 激发其自主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使宿舍情境下的人际交往真正成为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积极因素。

二、社团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模式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未来社会活动的预演。学生可以在完成专业学习之余, 为未来社会竞争储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包括领导才能、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一般而言, 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组成非正式的活动团体 (如登山协会、话剧协会等) , 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加深团体内成员及不同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从而使得他们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在社会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及这些角色之间的联系。可见, 社团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 其中的人际关系是对未来进入社会之后人际关系的模拟或预演, 大学期间所建立的人际交往模式会对今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包括处理人际冲突的技能、建立和维持良性关系的策略等) 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通过社团活动所建立的跨院系、跨地域的友谊, 也会成为未来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社交资源。

因此, 在针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中, 辅导员应注意加强引导。首先, 要向学生清晰、完整地介绍校园社团组织的概况和特色, 帮助他们了解社团在组织各项活动之外的功能, 比如学习功能、社交功能等;其次, 鼓励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承担责任, 并启发他们在组织、策划、执行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交流与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最后, 通过团体座谈的形式, 引导社团成员深入讨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成功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 积极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3], 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于沟通和良性人际互动的问题解决模式, 真正对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异性之间的人际交往模式

在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中, 大学时期处于“青少年”迈向“成人”的过渡阶段, 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将会对未来漫长的成年期产生巨大影响。成年期建立并持久维系的各种关系或其雏形也会在这个阶段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亲密关系”, 早期的亲密关系并不涉及性, 而是更加关注同伴间的接纳、认同、需求和信任等心理成分。和中学时期对异性的排斥不同, 大学生开始接受异性进入自己的朋友圈子, 并逐渐经历从群体交往向单独交往 (“约会关系”) 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需要不断加深对异性的了解, 并建立同异性交往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模式, 其中包括对信任、亲密感、责任感等心理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同时, 他们也需要建立同异性交往的行为模式, 逐渐学会如何在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如何保持关系的稳定, 并真正学会尊重对方, 合理把握交往的尺度。

因此, 在大学新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从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上把握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并适时做出引导和帮助。首先, 要让他们学会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 真正理解和包容两性之间的差异, 包括思维方式的差异、行为习惯的差异等, 在包容的基础上建立互相信任、尊重的人际关系;其次, 要注意营造积极、健康的交往环境, 引导学生学会在交往中正视同异性的关系, 并懂得分享苦难、承担责任。注意从细节方面着手,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总之, 大学时期是毕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在这个时期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 以及在建立这些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都会对今后成人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帮助新生学会主动构建和谐的、具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并不断地维护和完善自己的交友圈,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学业表现、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积极的人际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 辅导员应充分重视新生人际交往活动的特点, 并做出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促使其掌握理性的交往技能。基于上述考虑, 本文结合大学阶段几种典型的关系类型, 对新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作探讨, 希望能够对高校辅导员在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交往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小南.大学一年级辅导员工作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子教育, 2007, (1) :62-69.

[2]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情境模拟训练[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2006:32.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使用 篇8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解决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在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1.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多,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在加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增多,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以保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助于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提供直接的依据,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处于个性心理趋于成熟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却远未成熟。由于自我认识能力的局限,个人通常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可以让大学生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和把握自己。由于大学生心理档案记录了不同时期学生各项心理测试数据及其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历史记录,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它是每一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个性,预防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主要收集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简介、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家族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史,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

2.个性心理特征情况

指学生的人格、气质类型、需要动机、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情绪情感、态度等,具体施测工具主要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等。

3.心理健康状况

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测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可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来测量。

4.学习心理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机、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5.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做升学就业指导。一方面可根据量表测得的结果来提出建议,如《职业能力自评量表》《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另一方面,则可根据其能力、兴趣、气质特点等来指导职业选择。

6.心理咨询记录

对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应记录每次咨询的日期、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等。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除学生基本情况外,其余的都需要不断更新,一般一年更新一次。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要注意的问题

1.培训施测人员

主持测试者最好是身份“中立”的专业人员,而不是学校的管理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话实说”。施测人员事先应经过严格培训,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指导语和记分方法等。

2.选择合适量表

量表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测验的目的。由于每一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所以施测者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测验,而不能只是根据量表的名称盲目选择测验;同时还要考虑该量表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而失效等等。

3.消除心理顾虑

心理测验至少应在新生开学三个星期后进行,这是由于学生初到陌生环境,易产生胆怯心理,新生刚入学时都会有自我防范意识,测评很容易失真,主要表现为在测评中不敢说实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普查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真实表达顾虑重重。因此,在正式施测前要对被试者进行10分钟的心理测量的意义等的讲解。还要告诉学生测试结果不影响学生的评优、入党等,也不会记入学籍档案,尽量消除学生的顾虑,从而认真、客观地回答问题。

4.科学解释结果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这些因素都会对测验成绩有所影响,使测验产生误差,从而影响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与使用就要慎重。不能用绝对化的态度来对待,要以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观点来解释结果,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测验结果。心理测验结果只是提供了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还必须结合其他方式收集的材料综合考虑。

四、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档案的教育与辅导作用。

1.明确管理机构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必须明确管理机构和专人负责,通常应由学校的心理教育机构负责建立和管理。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一般的档案管理有所不同,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档案知识,又要懂得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即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失去应用价值。

2.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心理档案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有序,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机构必须制定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工作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业务、掌握政策、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保守秘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对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供阅、保管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落实责任措施。

第二,保密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不同于学籍档案等,其档案资料中涉及学生隐私的内容必须保密,除经本人同意和特殊情况外,他人不得随意翻阅,否则会对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当然,保密的心理档案内容也要有层次性,对有些心理档案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作严格的保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

同时也需规定保密例外,即当学生的现状危及其个人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时,其个人心理档案资料允许向有关个人和组织提供。

第三,查阅制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外借或查阅,只有出于科学研究和帮助学生的需要时,才可以将档案让有关人员了解,但必须履行一定的查阅手续,并严格遵守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阅、批注、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未经专业人员和相关学生的同意,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档案有知情权,学生要求查看自己的档案时,管理人员要满足其要求,并对档案内容给予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测试结果。

第四,重点预防和监测制度。以保证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被随时得到关注和监控,对特殊个体实行重点预防和监测。

3.定期更新内容

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档案,也是一个发展的档案,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其功能。应不断优化心理档案的更新机制,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一次性的心理调查结果的历史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记录往往不能反应学生现时的心理实际。为此,要对建立的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持续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真做好档案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补充或完善,平时要根据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情况的追踪,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及时更新档案中的资料。

4.加强研究应用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价值,其核心在于为学生教育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不能束之高阁,只有在正确、有效的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关键是如何加大对这些档案资源的利用力度。因此,专业人员应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研究明确教育对策,并在学生心理档案的相应栏目中记载教育辅导建议,以提高心理档案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宏观心理状况进行科学的学生管理决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在教学上,可以根据班级的学生性格特征、兴趣分布等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人格特征、身心状况等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上一篇:机械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下一篇:科技英语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