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的建立(共12篇)
教学模式的建立 篇1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逐步培养数学思维的概括、推理、想象和探索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即学生是思维的主体, 而教师是学生思维的主导。所以, 能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思维的模型化教学方式。那么,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实现思维的模型化教学呢?如何让学生把这部分知识转化吸收,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模式, 把教学的思维过程模型化, 让学生模仿这种思维的方式来研究和探索问题, 原因在于用模型能把抽象的概念和思想具体化, 增强了可操作性。
下面是我在讲授利用不等式关系分析射击问题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感悟。
一、创设问题情境———建模准备
数学都来源于生活, 一方面数学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为某种目的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另一方面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任何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都应有具体的显示情景。教师要创造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 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 搜集处理各种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为建立数学模型做准备。
我的做法是, 利用多媒体播放射击比赛的录像, 再让学生介绍奥运射击比赛的规则,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着提出问题: (1) 在参加希腊雅典奥运会的射击选拔赛中, 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前9次射击中共中81环, 如果他要超过88环 (10次射击) 的资格线, 第10次射击不能少于 () 环。
(2) 如果前8次射击中共中72环, 如果他要超过88环 (10次射击) 的资格线, 第9次射击不能少于 () 环。
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 分析比赛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列出不等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难度, 排除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恐惧心理。
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建立模型
根据建模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 对实际数学问题或现实情境, 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 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假设, 运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数学概念或用数学符号刻划出一种数学结构。这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阶段,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给予指导, 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我的做法是, 在提出上面的问题后, 学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 (1) 如果设第10次射中X环, 则81+X>88; (2) 如果设第9次射中X环, 则72+X+10>88。我把重点放在分析各个量的实际意义上, 而不是求出问题的答案。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后便抽象、概括出“已涉及的总环数+X+余下的次数×10环”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模式的建立 篇2
电力市场通过标准配备下的用户责任制构建,首先对矿井用电量进行分析梳理,确定电力最终用户;其次针对不同的用户制定不同的管理和考核方式;第三根据各单位用电设备的标准配备测定各单位用电定额或限额;第四根据定额、限额制定考核方案,对于无法计量的用电设备制定明确的机电设备状态管理考核标准。电力市场构建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电力管理体系构建,二是电力使用分析,三是电力管控体系构建。
电力市场的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
机电科提供购买电力收取电费电力及设备直接区队1.1 市场管理体系
1.1.1 市场组织机构
辅助区队其他单位供电处外部单位
图1 电力市场运作流程图
为保证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转,特成立电力市场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机电矿长
副组长:机电科等相关单位负责人 成员:各科室、区队等单位负责人
管理小组工作职责:负责电力市场的规划、考核、监督、验收及指导工作;负责矿电力市场定额(价格)体系的建立,定额(价格)的测算、补充完善、公示和发布等工作,确保市场交易需求,保证定额(价格)的准确、公平、公正;负责矿对区队进行电力考核、核算工作;负责电力市场运行中纠纷的协调和仲裁工作。
电力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电科,办公室主任由机电科科长兼任,成员机电科、企管科、财务科、机电队及其他区队等相关单位成员组成。
办公室职责分工:(1)机电科职责
①负责设备选型(设备节电能力达到当前最先进或较先进)、供电系统设计(及时优化供电系统,减少设备投入,提高功率因数以及供电质量)、用电审批、调配工作。以及对设备使用说明、操作方法、检修内容、运行指标,告之使用单位。
②负责电力计量器具管理,组织计量器具定期校验,并对用电单位正确使用计量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
③负责电力市场用电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存储等相关工作。
④负责电费指标的分解和计划上报工作,负责电力市场结算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2)企管科职责
①监督电力市场抄表数据真实、可靠,确保电力市场按照制度考核。②负责电力市场结算考核结果的兑现工作。(3)机电队职责
机电1队负责对井上配电点,按设计要求安装并维护;机电2队负责对井下配电点,按设计要求安装并维护,保证供电安全、可靠。
(4)生产用电单位职责
①负责按照机电科电管组审批图纸,负责本单位计量器具与设备的安装工作。②负责区队内部对班组和个人的电力考核工作。(5)财务科
财务科负责全矿月度电费入账工作。
1.1.2 电力管理
1.1.2.1 电力价格管理(1)定价原则
①以市场电价作为矿内部市场化价格的参考依据之一。
②便于用电预算、结算和分析,因电在传输中有损耗,内部电价可以略高于市场价。(2)价格的修订条件
①为了便于预算与结算,电价变化不大时,每年12月制定一次,第二年执行。②当电价浮动高于10%时,及时跟随市场变化。③现有的价格体系与市场发展和结算不相匹配。(3)价格的修订程序
机电科提出修改完善价格,并把相关的资料和数据送到矿市场化领导小组。矿市场
化领导小组审核后,商定价格,并下发调价通知。机电科电力市场按调整后的价格进行全矿内部结算、考核。
1.1.2.2 电力定额管理(1)电力定额的修订和完善
①设备运行过程中连续定额偏差在15%以上,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而是定额本身存在的问题。
②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施工工序的不断优化、设备节能效果提高10%以上重新修订。
③集成、智能化操作提高,原定额高于现有水平10%以上的重新修订。④出现新设备时要不断完善定额。(2)电力定额修订和完善程序
①由机电科或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发展和结算的要求,提出修改完善定额计划,并把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以内部市场业务联系通知单(或专题会)的形式送达到电力市场管理小组。
②电力市场管理小组委派电力定额测算小组,限期重新测算设备电力定额,测算基础资料、数据、结果报送电力市场管理小组。
③电力市场管理小组及时对报送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同有关市场主体部门充分结合,形成初步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报定额管理小组。
④修订完善的定额经定额管理小组裁决后,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原有定额同时废止。
1.1.2.3 日常管理
(1)实行“谁用电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原则。用电有申请,接电有计量,计量有考核。
(2)严格遵守用电审批程序。生产用电申请由用电单位递交用电申请,经机电科审批;生活用电申请由用电单位递交用电申请,经水电队审批。申请要注明用电时间、地点、最大负荷。
(3)计量器具配备能满足生产、考核需要。
(4)计量器具损坏,应及时与机电科联系,更换合格的计量器具。电力市场的专业人员应把相关数据保管好。
(5)当用电单位与上一级电表误差较大查明原因,无法查找数据时,以上一级电表计量为准。
(6)正确安装、使用电力计量器具,不得擅自更换及改变计量器具接线方式,或故意损坏计量器具。
(7)因地点变更时,需及时通知电力市场管理人员结算电量,否则因地点变更所
产生的一切电量由原使用电单位承担。
(8)严格遵守用电程序,不能私拉乱扯、盗窃用电。
(9)外包工程户用电前必须提出用电申请(并附一份工程合同),注明用电负荷报机电矿长审批后,交机电科备案。机电科对施工单位的用电设备、计量器具进行校对审核。然后通知接电地点的管辖单位,按要求正确安装。没有机电科委托单无权擅自给外用户接电。外用户抄表由机电科、水电队双方派人,用电量由机电科上报财务科进行结账。
(10)办公楼、生活区由水电队派人抄表,用电量上报机电科,机电科月底随月报表上报财务科。
1.1.2.4 电力计量器具管理(1)基本要求
①用电单位写出用电书面申请,经机电科审批,去供应科领取计量器具,并在机电科备案,由机电科准入批准后,方能安装使用。
②机电科、用电单位统计计量器具详细信息(电表生产厂家、型号、出厂编号、)建立台账,并双方签字生效。用电单位持副本。
③用电单位每天放专业水平较好的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查,保持计量器具合格状态下使用、外观整洁、部件无损。
④计量器具不使用时,用电单位持副本,到机电科办理上交手续或移交手续,并双方签字生效。
(2)电力计量器具配置管理
①电力计量器具要遵守《能源计量管理办法》。
②用电单位要有专职或兼职计量器具管理员,并建立设备用电计量器具一览表,标明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计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安装使用地点、使用状态(运行、备用、停用等)。
③功率大于100kW(除使用3300V电压等级的设备)的设备,必须安装单独的计量器具。
④井上、下变电所(或变电站)每出一趟线路要装设计量器具。与使用单位实现二级管理。
⑤使用的用电计量器具必须容量、准确度达到计量要求、定期效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日常抄表管理
①工程安装时,用电单位通知机电科,记录器具详细信息(电表生产厂家、型号、出厂编号、电流互比),并双方签字生效。
②正常情况下每月最后一天由机电科、用电单位联合抄表,企管科监督,三方在现
场原始抄表单上签字生效。
③机电科负责根据原始抄表单建立各单位的电费消耗台账。
④工程结束时,用电单位通知机电科,统计电表数据,并双方签字生效,月底统一结算。
⑤机电科放专人把原始记录入档保存,不得低于一年。原始记录不得有涂改。
1.2 电力设备用电分析
通过设备用电分析找出浪费电能的原因以及责任单位,然后通过不同的考核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1.3 电力市场管控体系
1.3.1 单台设备电力定额
(1)采煤机、转载机、破碎机等电力定额测算
在正常满足生产工序条件下用电子称测出煤炭流量,有功电表计量出其时间有功电量,电量除以流量,所得出的数据就是此条件下,此设备的用电单耗。
(2)掘进机电力定额测算
在正常满足生产工序条件下测算出掘进机煤炭量(m3),有功电表计量出其时间有功电量,电量除以煤炭量(m3),所得出的数据就是此条件下,此设备的用电单耗。
(3)扬程低于50m的排水泵电力定额测算
排水泵效率按65%,管线效率85%,单耗0.49 kwh/m3·hm。(4)30kw以上皮带机电力定额测算 0-50m 0.06kwh/t,50m以上0.032kwh/t·hm 上坡时效率按0.75,增加电耗0.364kwh/t·hm 下坡时转化率按0.75,减少电耗0.205kwh/t·hm(5)输送机电力定额测算
1-10m 0.08 kwh/t,10m以上0.002 kwh/t·m(6)大型设备电力定额测算
根据大型设备近2年实际单耗,结合检测报告,通过测试综合效率,算出电耗定额。①主排水单耗:0.4kwh/m3·hm 对主排水泵综合效率要求不得低于68%,1立方水垂直上移 100米,能量消耗=1000kg×100m×9.8(w)。消耗能量/(效率×60秒×60分)=0.4 kwh/m3·hm ②通风单耗:0.35kwh/m3·MPa(与上同量),通风综合效率不得低于75%。③压风单耗: 0.18kwh/m3·MPa(与上同量),压风机综合效率不得低于65%。
④主提升单耗:0.37kwh/百米·吨(与上同量),主提升综合效率不得低于70%。
1.3.2 电力市场用户定额
1.3.2.1 电力用户定额方式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确定各单位工作范围,结合施工工艺明确各单位所需设备,再依据机电设备管理标准确定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根据与工作量的紧密程度确定是电力用户定额方式。
1.3.2.2 电力设备标准配置 电力设备标准配置方法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确定各单位工作范围,然后结合施工工艺明确各单位所需设备,再依据机电设备管理标准确定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最终确定各单位的电力设备标准配置。
1.3.2.3 用户电力定额(1)采煤工序电耗:
产量×采煤机电耗定额+产量×喷雾泵单耗定额+产量×乳化液泵单耗定额+产量×输送机单耗定额+产量×转载机单耗定额+产量×破碎机单耗定额+产量×每个运输设备定单耗定额之和。
(2)掘进工序电耗:
综掘机电耗定额×掘进进尺(米)×断面+运输设备电耗定额之和×原煤量(3)排水工序电耗: 排水量×排水设备单耗定额(4)井下运输电耗:
煤炭运输设备电耗 :运输量(吨)×运输设备定额单耗 矿车运输:运输车数×运输设备定额单耗×长度(km)(5)局扇通风电耗:
局扇使用时间(h)×局扇通风定额单耗(6)大型设备的电耗: ①主排水泵电耗:
某个区间的排水量(m3)×排水单耗(0.4kwh/m3·百米×排高(百米)②抽风机电耗:
某个区间的通风量(m3)×抽风单耗(0.35kwh/m3·MPa)×压力(MPa)③压风机电耗:
某个区间的压风量(m3)×压风单耗(0.18kwh/m3·MPa)×压力(MPa)
④提升机电耗:
某个区间的提升量(t)×提升单耗(0.37kwh/t·百米)×提升高度(百米)(7)电力线损定额 用电总量4.5% 1.3.3 电力考核
1.3.3.1 现场考核(1)现场考核的流程
电力市场管理小组定期对全矿用电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浪费用电的责任单位上报机电科,机电科根据相应条款对用电单位进行考核。
(2)现场考核的方式 现金处罚、绩效考核(3)现场考核结果运用
管理小组检查出的问题,由责任单位落实到人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企管科在月底绩效考核中按照细则扣除责任单位绩效分数。
1.3.2.2 管理考核(1)管理考核的流程
电力市场管理小组对全矿用电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浪费用电或导致电费增加的责任单位上报机电科,机电科根据相应条款对用电单位进行考核。
(2)管理考核的方式 对用电单位进行绩效考核(3)管理考核结果运用
管理小组检查出的问题,企管科在月底绩效考核中按照细则扣除责任单位绩效分数。
1.3.2.3 定额考核
有定额的用电设备,月底根据用电单位实际工作量进行考核。(1)定额考核的流程 ①定额结算
a.计算用电单位定额设备电费支出:
根据抄表数据,计算用电单位的用电量,用电量乘以电费单价就是用电单位电费支出。
b.计算用电单位电费收入: 电价×∑定额设备的定额×工作量 c.用电单位定额电费超、节:
电单位电费收入-定额设备电费支出 ②限额结算
限额电量节约不奖励,超出部分按照以下步骤结算: a.计算用电单位限额设备电费支出:
根据抄表数据,计算用电单位的用电量,用电量乘以电费单价就是用电单位电费支出。
b.计算用电单位电费收入: 电价×∑限额设备的定额×工作量 c.用电单位超出限额电费结算: 单位电费收入-限额设备电费支出(2)定额考核的方式 与工资挂钩同时实行绩效考核(3)定额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节、超部分50%与职工工资挂钩,超出定额电量1%扣除单位绩效分数1分,最高不得超过5分。节约定额电量1%增加单位绩效分数1分,最高不得超过5分。
1.4 电费核算
电费核算主要分为电费总指标核算、区队生产电费以及大型耗能设备电费核算。
1.4.1 电费总指标核算
电费总指标核算即机电科承担电费指标核算,由矿成本核算部门,根据月度生产经营计划月度电费预算指标和月底矿井实际消耗电费,核算电费总指标的节超情况,按照“收入-支出”模式核算电费总指标节超,节超金额纳入市场化工资。
1.4.1.1 电费总指标收入
电费总指标收入按照月初机电科电费预算金额确定,并结合月底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整。
1.4.1.2 电费总指标支出
电费总指标支出数据由财务部门提供。
1.4.2 区队生产电费核算
区队生产电费核算由机电科负责对生产区队、井下辅助区队以及后勤服务部门等单位,按照“收入-支出”模式核算各单位电费节超金额的过程。
区队电费节超=区队电费收入-区队电费支出
区队电费收入通过电力定额、限额等核算区队电费收入;
电费支出即为各区队生产、服务等过程中投入的电费,月底由机电科提取实际消耗明细。
(1)电费收入
区队电费收入通过用电单位设备电力定额、限额等方式计算区队电费收入。用电单位定额电费收入=电价×∑定额设备的定额×工作量 用电单位限额电费收入=电价×∑限额设备的定额×工作量(2)电费支出
由机电科根据抄表数据,计算用电单位电费。
1.4.3 大型耗能设备电费核算
大型耗能设备电费主要指主扇风机、空气压缩机、主排水泵、主提升等电费,由机电部门根据设备功率、工作量、运行时间,参照上级规定、历史数据等测定大型耗能设备电力定额、限额,并下达月度电耗预算,按照“收入-支出”模式核算大型耗能设备电费。
建立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 篇3
语文课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社会活动能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所学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许多知识都要靠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完成。如果学生有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不仅能学好语文,也能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应当成为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多种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独特感悟的一个自由发展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巧妙设计主问题,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要巧妙设计的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发全体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重要问题。它的作用之一是形成学生的活动。巧妙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巧妙设计的问题,会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多读,层层深入领悟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步骤。读书虽有不同的方法,但总离不开——初读:了解大意,质疑问难;细读:理清段落层次,找出重点词句,理解含义;精读:品析好词好句,摘抄、熟读成诵,运用到写作上,进行吸收性的自学。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读懂文章,掌握阅读学习的步骤。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和步骤,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迅速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一篇课文的讲读,就是一个反复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小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步骤。
三、阅读教学中营造交际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新课标在口语交际中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分段作了具体的要求。如:第一学段“以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第二学段是“能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内容,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课标给出的这些要求,就是我们教学中应该做到的。老师可以从学生听、说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首先是听,在听同学回答问题时,听清楚别人回答的是不是你所想到的,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其次是说,把你想到的,读懂的说出来,说清楚,说完整,像这样去要求学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留心和注意,时间久了,就养成了习惯,进而形成了能力。
四、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爱憎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五、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兴趣和认识上的矛盾,形成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是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进行阅读实践的有效方法,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外显标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后习题,结合本班实际,设计教学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促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
总之,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阅读教学是否有效,不但要看教师有没有精心研读文本,精心设计问题,是否恰当运用多媒体,是否灵活运用教学技巧,还要看学生的活动是否充分,积累是否丰富……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情趣,才能使学生善思、乐学,让阅读教学变得更高效,更精彩。
教学模式的建立 篇4
(1) 评价方式注重以课程整体教学评价统摄随机抽样听课评价。随机抽样听课的方式以其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被普遍采用, 但由于一门课每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不会相同, 这种评价方式显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完整而真实的评价需要靠课程整体教学评价来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评价是对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 它包括对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两方面的评价。具体地说, 是对整体或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选取等的评价, 它能够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与评价对象。对课程整体教学评价可采用调阅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表和教学方案等教学设计文件的方法, 还可以采取座谈或说课的方式。当然, 课程整体教学评价的方法费时费力, 评价结论的一致性也相对较差。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应将课程整体教学评价和随机抽样听课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以课程整体教学评价统摄随机抽样听课评价。
(2) 评价内容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 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之前, 高校的教学评价内容大多集中在对教师授课的评价上, 似乎只要教师讲得好, 教学效果就好。随着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 许多学校认识到, 教学效果好不好, 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好不好, 看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转变为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关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和动手操练的积极性、教师的实践示范和指导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职业能力的获得等等, 此外,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还应关注教师教学是否采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如项目课程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等。
(3) 评价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每个学校都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思和改进功能, 常常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 仅仅把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的方法, 甚至因为评价过程的机械性严重打击了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阻碍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为此,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定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 关注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 以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4) 要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综合运用多元评价才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实际, 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许多高校都很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参与评价人员涉及领导、督导、同行、学生、教师本人, 甚至企业专家。但多元化评价因其操作复杂并没能真正发挥评价的综合功能, 其中除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因为有相应的操作程序和管理机制能正常运行外, 其他评价由于种种原因大都流于形式或偶尔为之。学生评价因为多重需求与兴趣的满足, 评价往往比较片面, 难以发挥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 研究有效实施多元评价的途径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 评价管理体系。评价管理体系是评价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学校应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督察, 各院系成立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 委员会可由学校管理部门的领导或专家、院系领导、院系督导、资深专业教师、外聘行业或企业专家和学生代表等组成。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组织实施, 以及专业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各院系委员会应在统一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来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并做到从评价组织到动态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以及对发现问题的整改都应严密把关, 精心实施。委员会对院系和学校负责, 定期向院系以及学校管理部门汇报工作。
(2) 评价指标体系。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多方位、多层次, 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工作全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基本环节、师生关系、教学效果上所具有的独特规律, 既要符合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和职业能力导向, 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与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指标量表。评价指标设计还应考虑多元评价的关注角度, 平衡不同主体的关注点, 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选择适当的指标, 并根据具体评价情况考虑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原则上应包含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1) 教学设计文件。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进度计划表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教学方案完整, 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清晰。 (2) 教学设计内容。知识要点、能力要求、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清楚;有清晰的教学运行过程设计, “教”和“学”的比例在1∶3到1∶4之间;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的模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 注重学法指导, 注重能力提升;立足职业岗位和能力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符合课程特点。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 (1) 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目标, 强调职业素养;目标具体可测量;注重教学改革, 突出学生主体。 (2) 教学内容。内容选择必须适应学生及专业特点, 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 (3) 教学方法。体现课程特色和学生需求, 效果明显;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4)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参与热情高涨;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 (5) 教师基本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教学过程组织调控能力强, 合理安排时间;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教态亲切自然;有效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等教学资源;指导、评价学生得当。
(3) 评价结果反馈与合理运用体系。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注意让教师参与评价, 同时, 更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合理运用。评价结果不仅要及时反馈, 学校还应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和环境支持。同时要把评价结果合理运用到评比、职称评定、晋级晋升、薪酬等教师切身利益上, 形成评价结果反馈与合理运用体系, 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潜能, 提高评价的激励效果。
教学目标的建立要适合学情 篇5
宝鸡市姜城中学
尉兰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管任何一种教学理念,任何一种教学环境,或者任何一种课型,课堂教学的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个周密的设计,更是必要的,而且每一个阶段,每一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目标制定这项工作。
制定教学目标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要建立在对学习者的分析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有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以此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了解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熟悉的基础上这一点。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就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例如,要教《包身工》这篇文章,要教什么,首先就要了解学生对报告文学这样一个体裁的熟悉程度再决定教法。如果不管这些就盲目地教,那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关注不够。再如《药》这样的小说,如果不了解学生对小说这一体裁的掌握程度,不管初中高中教法一样,也是对学生学习的起点关注不够,学生也很难获得长足的 进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对所教的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掌握层次等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
除此而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其实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形象思维好,有的学生抽象思维好,他们理解东西,记忆东西的快慢程度不一样。有的面对文字就容易记住,容易理解,有的要依靠声音视觉等才能快速记忆。面对这样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学时就要预先设计。关注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分析学生,更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教师应清楚知道,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也就无须重复。
二、教学目标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教材的熟悉上
这个准备是设定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前提。一堂课你要到哪里去,带着学生发生什么样的转变,不做精心的设计,最后想获得成效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大语文的理念,具体到教材里就是要有单元意识。每一册教科书的编排,都是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进行的,针对同一单元的不同课文,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可有所侧重。比如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就是小说单元,在设计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时就要了解这个单元的题材特点——小说,要明白小说三要素: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样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就可以把小说每一要素分散到各篇文章中去。这个单元有三篇文章:《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就可以把环境描写作为侧重点;《祝福》这篇文章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以把情节主题作为侧重点;《老人与海》这篇文章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以把人物形象作为侧重点。这样的设计可以分化知识点,强化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的建立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完全按照原有预计,每一步都要学生要完成什么任务,期待一个什么答案,每一步都按照教案来做,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意外出现的,因为学生,是有智慧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很活跃,那教学应该有意外出现。应该欢迎这个意外,然后面对这个意外。如果这个 2 意外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那就好好去采用,好好去吸纳,甚至是去激发它。有些个别的意外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那就好好地跟学生讲清楚,也没有什么关系的。这时候,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有可能完成不了,这时候,不要很死的限制在完成目标这一点上,虽然我们很了解学生,但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目标的设定要有个区间,多数同学达到什么程度,目标设计可能你要设计到一楼、到二楼、到三楼,多数同学可能到二楼,但要允许有的同学可以到三楼,可能还有少数同学就在一楼做了一下位移,对这些,我们老师都要有所估计,不能强求整齐划一,也不能为了达成目标,完成进度而忽略教学方法,强灌硬灌。我们教师要做的是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明白地知道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即可。
总而言之,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过程,在语文课程整体目标当中处于什么位置都需要我们教师去估量,去评判。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一个学段,一个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专题的教学过程,我们老师都要兼顾到,要有全局观念。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具体到一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全局和局部结合起来,来确定一个重点主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不能全部都要,因为语文的一篇课文,它就是完整的艺术品,各方面语文的因素都有,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所有的每一堂课都同一模式教学,应该是确定一些重点,有一些取舍,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来分析学生在学习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来确定教学难点。
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互动式教学策论;应用探讨
初中语文的互动式教学形势能够实现初中生们学习语文的目标,不断地促进初中生学习的进步和个人能力的发展,加强初中生互动能力的意识和知识多样化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新课标的实施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把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这是因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功能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将互动式教学模式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还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无趣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教学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虽然语文老师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厌恶感。但是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趣也明显的提高了。
比如说,在学习文言文《论语六则》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借助了互动式教学,将孔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下,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互动式的了解文言文的背景。通过这样简单的讲解和介绍,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烈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互动是很重要的,将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变成了有趣味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老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当中。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互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学习,共同发展与进步。在此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在实施互动学习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互动学习的内容要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这样才是互动学习的真正目标。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评价。
二、初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能够促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互动式教学,可以呈现出大量的数据和文字信息,语文知识和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互动式教学,老师从传统的学习的主体者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借助互动式教学模式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利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让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和有效化。比如说,在学习《美猴王》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利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将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变成动态的语文知识,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将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具体,完美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转变,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不仅仅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潜在的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养。利用互动式模式进行教学,老师传授知识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书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阔。通过老师对语文阅读知识的提炼和改进,互动可以给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说,在学习《口技》这一课时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互动式教学,将有关的知识内容,以情感流露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再引入课本的知识。在传授这一章节的学习的时候,老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的艺术表演,给同学们进行融合式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艺术发展过程的同时,还了解了口技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口技的丰富性和有趣性。通过完整的知识的展现,让学生对知识系统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对《口技》的学习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结束语
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习的板块也比较多,比较复杂,老师一定要改变并且指定出新的教学方案,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将过去的单个教学方式,转换成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锦珠.刍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互动教学[J].群文天地.2011(14)
浅析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进入21世纪, “复合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强化教学实践性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
一、强化教学实践性的理论意义
1.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观。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日益丰富和发展, 社会化应是人们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各种习惯的过程。同时, 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社会越是向前发展, 就越是要求社会成员发展多样的个性和能力, 不拘一格造就各方面人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也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号召人民群众要能文能武、亦工亦农;号召广大青少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党的干部、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 体验和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提倡教师和学生要走出课堂, 走入社会, 走入生活。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则提出: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2.实现知行统一观。
知行统一观就是强调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 主张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马克思主义也一贯强调知行统一的思想, 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和归宿, 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强调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提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把握物质世界的重要环节,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满足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该观点认为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质量控制通过招生选拔、办学资格审批、专业培养安排、教学计划要求等环节实现, 高等教育质量实际上就等于教学质量。它对学校活动结果的评价是:只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 质量就是合格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就是合格人才。这种教育质量认定方式, 突出了学生掌握多少书本知识和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如何, 忽略了对课程和知识是否是社会必须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关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则是建立在工作岗位不断变动的基础上。新的人才观要求人才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毕业生才能称为人才, 检验的标准就是是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在人才认定上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理论知识不再作为唯一的考核模式, 实践能力的考核地位越来越高。
二、实践教学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1.教育生长论。
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发展、教育即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 人的生长表现为物质与心理两个方面, 二者的发展“相辅而行”。他提出了以活动教学代替课堂讲授、以儿童亲身经历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新的“三中心”, 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真实情境—发现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想法”五个步骤, 强调要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创设教育情境, 在情境活动中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给学生提供主动的作业, 不仅增加经验的意义, 而且对学生的“一切建造、操作、积极的行动和制造的冲动给予运用和满足的机会”, 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2.行为导向教育理论。
行为导向的教育思想, 主要源于人们对现实及未来社会对职业人才新要求的思考以及对教育和学习概念的重新认识。以往对学习过程最传统的认识是:动机、接受、理解、记忆, 而今人们更强调“交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在此, 学习是指个人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任何进步与提高, “交流”是涉及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信息转移关系。德国教育专家杜霖认为, 学习的核心是“呼吸”, 伴随着思考和分析, 把记忆的东西进行融合、转化成实际问题和任务, 然后去解决问题。完整的学习过程至少应该包括思考、记忆、表达、传递以及行动。而“呼吸”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实践, 即学生可在教室、实验室、工厂、车间等实际操作环境中进行“手脑并用”的学习。
3.知识和认知能力分类说。
人类知识原本是整体的、相互关联的, 但为了方便传授与学习, 人类知识被有系统地分门别类。柏拉图把人类知识分类成臆测、信念、了解、纯理性。亚里士多德则修正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将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实用性知识、生产性知识三大类。20世纪60年代, 美国教授陶尔士等人从本质及实用价值角度, 将人类知识分类为四类:描述性知识, 以追求及建立现象或事件的事实为目的的知识, 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规范性知识, 是判断现象或事件好坏、美丑的知识, 以追求现象或事件的的价值与信念为目的, 如哲学、文学、美术、音乐等;实践性知识, 是对现象或事件采取相应行动, 追求有效的应用行动, 如医疗、新闻、工程、设计和教育等, 技能教育就属此;形式性知识, 是统整所有知识和人类思维方式的知识, 如数学、语言及逻辑等。因此, 知识分类说将教学过程中所要传授学习的知识分为三个范畴:事实之知、技能之知、规范之知。当今教育中教学目标的拟订也应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情意教学目标, 分别呼应事实之知、技能之知与规范之知的知识传授与学习。
4.协作学习理论。
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及他人的学习。它有五个构成要素: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加工。这是一种为了促进高效率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组织活动。在学习中, 学习者共享信息与资源, 突出主体地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创造潜能。协作小组基本由志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 研究的课题、方案、途径与手段以及结果呈现方式, 都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 赋于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 个体的学习结果为小组成果的一部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 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实现这种优势互补、功能整合要注意三个原则:组员个性差异互补;组内交流、组际竞争;考核评价方式多维交叉、有机结合。
5.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其主要观点:一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获取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体现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三是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在实际“情境”下的学习, 可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 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四是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主张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五是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 如支架法、抛锚法和随机进入法等。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传播途径多元化网络化现象的支持, 也得到教育界的认可, 并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结合起来, 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扬弃”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重要武器之一。
参考文献
当代初中教学中创新模式的建立 篇8
一、创设问题, 培养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问题是一切知识学习的重要前提”, 旨在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改变其学习思维。问题情境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发现、解决问题, 不断深化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有针对性[1]。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展开工作, 不仅要从思想意识上给予正确的引导, 更主要的是从行为意识上进行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实践能力, 开发内在潜能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的一件事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着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制订教学方案, 以保证教学能够更好地展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思维已经变得十分局限, 很难对教师开口提问, 使得“不懂装懂”的问题依旧存在, 这是学生存在的最大障碍, 因而需要教师不断做好工作。
二、德育教学, 提升素质
中国是汇聚了几千年文化的东方文明古国, 我国的文化道德渊源流长。这也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了中国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 俗语曰:“先成人, 后成才”, 重在强调了德育在做人中的重要性。初中生因为年龄尚小, 人生阅历不足, 在大脑中正在逐渐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引导,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需要传授语文知识, 更主要的是能够在授课中将德育教学融合到思想教学中去。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用先进的事迹、感人的事例、伟大的精神等教学内容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不断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 这样就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念。如:《我的信念》一文, 在玛丽·居里通过成千上万次的提炼, 对几十吨矿石残渣处理后才到0.1克的镭盐, 并经过测量得出了其原子量为225。这一典型的伟人形象会启示学生要不停地创新, 积极增强自己的学习意识, 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三、和谐关系, 营造气氛
自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正式提出以来, 人们逐渐重视起“和谐关系”的积极培养。在教学工作中依旧需要引进和谐观念, 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显得格外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创造出活跃的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也十分注重师生的关系培养,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坚持民主、平等的观念, 能够平等对待学生, 广泛育人, 从学生的个性角度积极提高语文知识水平。语文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 采取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如:定期测试、课堂提问、小组交流等, 并对得到的情况进行记录,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2]。考虑到教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教材的选择, 教师只有以科学的教材作为教学工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因而合理使用教材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产生共同感兴趣的教学主题, 这样就能营造最佳的课堂气氛,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工作。
四、情感教学, 提高效率
为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实施情感教学成为整个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时必须要将情感元素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对于学生的关心不能局限于物质方面, 在精神、心理上需要倍加重视, 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教师的真情教育,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之下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3]。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教育法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善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如:讲述到《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 我采取了剧本表演的形式, 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感受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来发现知识将大大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让整个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活跃。
结论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结合时代创新, 联系教育实际是每个教师需要积极研究深思的问题, 这才是我国初中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摘要: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 而语文教学更是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在初中教育中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联系教学实际, 从创设问题、德育教学、师生关系、情感教学等方面分析了建立新型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教学,模式,建立
参考文献
[1]张文华.谈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 (教师版) , 2007, 20, (10) :44-45.
[2]王有明.积极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尝试[J].郑州大学学报, 2005, 17 (6) :11-12.
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必要性,途径
语文学科由于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是中小学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也是各级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但是由于传统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诸多弊病, 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强调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一要求下, 初中语文课堂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一、建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 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中, 由于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 “灌输式”教学成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主导课堂, 滔滔不绝, 面面俱到, 唯恐不周, 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毫无兴致,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率低下。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疲惫不堪, 学生疲于应付, 教学双方都事倍功半。
2. 语文课程特点。
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 语文课程有三个特点:首先, 语文课堂是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过程;其次, 每个人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第三, 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因此,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 要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而互动式教学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
3. 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
互动式教学模式也是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所决定的。其中, 哲学上,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人的发展离不开活动, 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来讲, “实践”就是主动参与、主动体验和主动感受;心理学上, 皮亚杰等认为, 人的认识是主体在真实的环境中积极地输入输出信息, 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生学习过程并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和思维模式, 而是利用掌握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学习环境中的信息, 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 这也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学上, “终身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亲身参与和自主活动的重要性。
二、建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途径
1. 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师生间“猫和老鼠”的尴尬关系, 导致课堂氛围紧张, 严重阻碍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课程兴趣的培养。要建立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 首先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1]。作为教师, 应首先转变角色, 从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课堂的“导演”, 营造一个人人可以参与、人人愿意参与的和谐氛围, 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比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排练一出课堂话剧,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有利于形成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民主氛围,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和不拘泥于常规的创新精神。
2. 创建合适的互动情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创建合适的互动情景,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知识, 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课文情境、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木兰辞》一文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 提前熟悉课文背景, 课堂上教师简单讲解之后,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剧本改编”, 然后进行分组表演。这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3. 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且当今初中学生成长于物质文化生活较为丰富的时期, 加上每个学生在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 在兴趣爱好、为人处世、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给教师授课带来诸多不便, 但同时也为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活动提供了资源。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将他们分成不同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互相合作, 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比如在讲授《桃花源记》一课时, 可以将“朗诵”、“表演”、“描绘”三个任务下达给每个学习小组, 小组内有人负责朗诵课文, 有人负责“场景再现”表演, 有人负责以素描或水彩等方式对文章进行描绘。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华的同时, 促进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并且在小组互动过程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4. 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的特点, 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武器”, 通过虚拟现实、放大细节、拟真等特性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3]。比如, 在讲授《苏州园林》时, 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匠心独运和典雅秀丽;在讲授《沁园春·雪》时, 可以通过视频或动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磅礴大气;在讲授《海燕》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
建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还要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比如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建立语文学习兴趣小组, 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为学生解疑答惑。另外,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将家庭作业搬到互联网上, 教师在个人社交网站或其他网络平台上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作业布置, 学生也通过网络完成作业。这既可以帮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外练习, 还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张其秀.浅谈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J].考试, 2012, (1) .
[2]陈锦珠.刍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互动教学[J].群文天地, 2011, (14) .
教学模式的建立 篇10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呆板的教学思路、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无趣的, 无法激发探知欲, 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近些年来, 一些教师打着新课程改革的旗号, 一味地模仿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忽略了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做法是形式课堂, 不是高效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 要么气氛太过活跃, 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天马行空, 教师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学生“活跃”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中来;要么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台上表演学生台下观看, 不管教师怎么提问, 学生就是一言不发。
笔者认为,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启发, 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 交流情感, 丰富教学内容, 做到教学相长。学生不应做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 而应做知识的探索者, 做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 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二、在讲解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 突出重难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建高效课堂, 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做到重点与难点突出, 所以, 教师在教学之前,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 避免浪费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和相关的辅助性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并且让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等多个方面实现预期的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在讲授高中数学“向量”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认清向量产生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在教学中贯彻该教学目标, 这样做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需要突出重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重难点采用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引起学生的重视,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把握重难点, 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从整体上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逐渐打破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局面, 逐渐地把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把握, 自主学习。比如, 可以采用“师生角色互换”这一方式, 让学生“备课”, 讲课, 再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就讲课内容提出问题, 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知识, 使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更进一步, 还能使师生间的互动增多, 交流增加, 使学生能集中精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联想教学法”, 即在讲到课本内容时, 联想到其他的问题, 以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印象。例如, 在讲到“概率问题”的时候, 可以借“预测天气变化”来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 用“明天太阳从西边出来”来说明什么是不可能事件, 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 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重归纳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注重三点:首先必须养成善于做笔记的习惯, 提前做好预习, 将不懂和模糊不清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在教师讲解过程中针对笔记本的记号着重进行聆听和记录, 将教师讲的重难点和例题及其解题思路都记下来;其次在数学学习上拥有一个改错本至关重要, 将平时自己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做好解题思路的笔记, 在以后复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改错本上的题目反复进行练习以防再次犯错。最后要经常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将学过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对于一个题目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要有一个整体连贯思维, 做到举一反三, 阅读除教材以外的其他数学书籍, 拓展自己的数学知识面。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 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有四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 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 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 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通过投影仪, 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 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 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自编电脑课件, 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对于高中教学来说, 我们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对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新的教学形式进行充分结合,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使课堂教学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真正的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素质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趋势,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汲取更多的知识。本文中, 笔者将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常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困惑及其处理尝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6 (5) .
建立新型的英语教学观念 篇11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在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主和合作。主要表现在:
(1)自主学习无法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在一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中,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教学漫无边际,费时低效。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为自主而自主。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和启迪。
(2)合作学习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问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从而产生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实际上却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
2 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高中英语新课改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许多高中英语教师仍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1)教师的语法、词汇知识讲解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方面,不少高中英语教师仍以讲解语法、词汇知识为主,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内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讲不出”。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许多教师只侧重课文内容的分析,未能结合课题提供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延伸性话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信息并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运用缺少实践的环境,导致一些高中生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以口头形式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教学缺乏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目前,大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以阅读短篇文章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拓展知识与积累词汇的空间。总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上述不当做法导致众多高中毕业生词汇量偏少,听力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达不到与之相应的水平。这与现代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改革发展极不协调。
二、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中英语教学
1 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改的基础是教师,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改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1)高中英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高中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重视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目的,加强运用英语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但自主学习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此,首先,教师要根据所学语言内容设计出当前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的情景。其次,要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并使学生能驾驭这些材料。再次。要交给学生使用语言材料完成的交际任务,并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实施计划。最后,对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2 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可供不同程度的学生认知、思维、分析、研究等能力发展的相关情境,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
(1)要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创设学生听、说、读、写的语用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在放磁带录音之前,可先确定任务要求,学生明确了任务要求,自然会专注捕捉所需的信息。同时在进行听的训练之后,教师还可以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熟悉的事物,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共同编排符合语言规范且有创意的对话,然后选出优秀者到台前表演。最后,教师还可以以写的方式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相关情景。这种形式的训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2)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开设固定的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小说节选和紧贴世界脉搏的科技文章等,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领悟文化的内涵及变化着的世界动态。同时,也能以此磨练学生阅读长篇文章的耐心和提高学生加工、提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建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篇12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应该建立平等、协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相待, 做学生的朋友。教师的一切工作是为学生服务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 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的”, 学生是在主动学习, 不断体验, 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学会学习的。教师只有摒弃“我教会你”的教学思想, 放下架子, 摆正位子, 相信学生, 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 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兴趣是一个人需求的内驱力, 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 创设形象的意境, 巧妙设置过程, 积极渲染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 逐步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别具慧眼、独辟蹊径的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改革“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 要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情感教学,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上, 情感是很重要的因素, 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师生双方通过教材这个载体, 不仅进行着认知信息的双向传递, 也进行着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努力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班风是“学困生”转化的良好土壤, 推行二、三、一帮扶小组, 就是两个优等生带动三个中等生, 帮助一个“学困生”, 在全班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使“学困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 同伴的可亲, 老师的呵护, 并号召全体任课教师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学困生, 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逐渐改变孤僻、自私、任性的坏习惯, 养成热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习惯。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 建立适合他们的兴趣小组, 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 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念。
三、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从矛盾开始, 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地揭示:你们学生不明白哪些, 我教师就教哪些。这样一来, 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 讲得多, 学生重复机械地接受, 这也是语文教学一直耗时低效的重要原因。有些问题, 学生通读课文后就能自己解决, 就可指导学生自己去看, 以读代讲。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我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 使其于无疑处生疑”。对于学生的质疑, 教师的态度应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 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 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 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 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 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 要表扬提问的学生, 并组织讨论研究。
【教学模式的建立】推荐阅读:
抗菌药物专项处方医嘱点评模式的建立与应用10-11
建立费用管理新模式10-11
必须建立严厉的教学与监管机制论文11-30
教学的模式07-13
散文教学的模式05-29
教学模式的确定05-31
传统的教学模式07-01
教学模式的特点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