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学模式

2024-07-01

传统的教学模式(共12篇)

传统的教学模式 篇1

本文为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我看未来20年”公益演讲上的讲话,本刊有所删编。

正如雷军所说,小米是借助了海底捞的口碑模式,坚持像同仁堂一样货真价实做好产品,然后像Costco和沃尔玛一样通过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做到质优价廉。这几乎就是我们互联网的七字诀,参与感、和用户做朋友、口碑营销。小米模式,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雷军说小米, 并未提及传统媒体。可是,其模式背后的思维方式,跟传统媒体转型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对于传媒人,或有启示。

【关于小米】

少做事、把事做到极致,才是最好的策略

四年半前,小米在中关村创业,那一天,我们十来个人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当时就是希望用“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开始新一轮的创业。

我们的产品是三年前这个时间段上市的,这三年来总共发布了6款手机:小米1、小米2、小米3、红米、红米Note,以及前不久刚发布的小米4。

作为手机厂商,除苹果外,绝大部分的手机巨头,每年都要做50到100款手机,你永远不可能记住每年他们上市的那些型号叫什么。大家信奉的是“机海战术”——总有一款手机适合你。

三年前我做手机的时候就这样想,我能不能只做几款手机,为非常在乎性能、体验的20到30岁的理工科男生做一款手机,让他们发自内心喜欢这个东西?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就想把每款手机认真做好。

少做一点事情,把这些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我们发布小米4的时候再看最初做的5款手机,都是爆款,这说明什么?当你要做的事情更少的时候,你才真正有更多的精力把它做好。

我卖的每一款手机我包里都有,几乎每天拿出来用用看,看它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去年7月份发布红米,到现在已经卖出了2500万部。前不久我又拿了一部量产版用,想看看一年半前的手机现在用起来感觉如何,事实证明用起来还是非常好。

当你每年做50到100款手机的时候,你不可能认真用自己的产品,如果你自己的产品都没有用过,你卖给消费者的时候,就不知道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做小米,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我觉得,梦想对一个人还是非常重要的,有梦想你才能够坚持几十年不动摇,孜孜不倦地去追求。

1987年,我上大一的时候,看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看完之后,我激动地在学校操场里一遍遍地走,久久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那本书讲的是像乔布斯这样的硅谷英雄的创业故事,看完后我就想,怎么让我的人生与众不同,我们中国人怎么办一个世界级的公司。从那时起,我就奠定了奋斗目标,所以在大学期间就给自己定了很多很苛刻的小目标,然后去完成,并参与金山软件的创办,做了很多事情。

2007年金山上市之后我就基本上“退休了”,我觉得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到了一个阶段,要休整一段时间。几年后,很多人都劝我再去做点事情,但我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在我40岁的时候,有一天从梦中醒来,我问我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去追寻内心的梦想。想,但有负担。当时事业小有所成,身边还有一帮一起打拼的兄弟。如果创业,万一做砸了怎么办?感觉面子上有点过不去。

后来我想了一个小方法、小技巧,很低调地开了一个小公司,偷偷摸摸干,于是就有了小米。

我记得MIUI第一版发布的时候,我们在互联网上只找到了100个人愿意试用,我说:“只有100个人用,我们能不能把这100个人伺候好,让他们觉得这东西好用,让他们主动邀请朋友来用,口口相传。”结果,第二个星期就有200人用,第三个星期就有400人,第四个星期就有800人用,小米手机发布的时候全球已经50万人使用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对口碑极其在意,不断听取意见,不断迭代不断改善,慢慢来,一步步做,到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小米的秘诀】

小米创新的地方在哪里?

今年三季度(7-9月),小米超过三星成为中国市场的老大。前些天,BCG(波斯顿调研公司)出的报告也显示,小米已进入了全球最具创新力的50强。

小米创新在什么地方呢?到今年7月1日,小米通过销售手机,形成了一个7千万用户群的MIUI用户,这个系统的好处就是小米最大的创新点。

它源于一个朴素的想法。在我参与金山软件创办的时候,有机会见到诺基亚、摩托罗拉他们全球研发的老大,就提了之前用诺基亚、摩托罗拉时的不方便之处。他们听完后觉得有道理,可是我永远没有见到他们改过。我经营几千人的软件公司,自己就在做这个,我提的意见肯定不是外行的意见。

所以我就在想,我能不能做一款手机,如果你有意见,告诉我。我觉得有道理,我立刻就添到我的手机里。我就是用这样的想法开始做MIUI。我给MIUI定了一个要求,我们需要每一个星期发布一个新的版本,这样你提出的意见只要合理,我一周之内就能改。

操作系统一星期发一个版本是空前的难题,如果不做足够完备的测试,万一有Bug,启动不了,几千万手机用户就用不了手机。小米最大的创新就是每周能发布一个操作。

有这个技术支撑,我们就在网上号召上百万人提意见,然后通过各种机制筛选出有价值的建议,把这些建议做到产品里。如果觉得不好可以一直改,改到你满意为止。

最大限度把用户的力量和智慧调动在一起

小米就是一点一滴把大家的意见汇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把大家的力量和智慧调动在一起。做了这些后,小米在国际上很快就有了一些知名度,这些国际粉丝帮我们在全球推广,帮我们做各国的语言版本,甚至把MIUI系统移植到各种手机上。现在,MIUI能支持180款手机,都是这些爱好者干的。

正因此,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是小米的心血,也是数百万米粉一起贡献的作品。这种模式我们叫做“参与感”,把用户拉过来和你一起做事情,不仅可以帮助你把产品做好,更重要的是,用户参与了这件事情,有成就感,他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把这款手机推荐给他的同学、朋友、家人、同事,他就成了小米的一分子。

【他们启发了小米】

百年企业同仁堂给我的启发

我一直在想,我们有没有可能办成一家百年公司,百年基业。

带着这个问题,我研究了一下,发现中国居然有几个公司干了百年,最出名的“同仁堂”,是340年,跨越了几个朝代,经历了多少轮战火还能活下来,我就很好奇凭什么?

同仁堂的创始人讲了这么一句话:“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第一句就是不要偷工减料,第二句就是工作不偷懒,这两句话合在一起就是“货真价实”。

同仁堂还有第二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你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但是上天知道。所以用这种约束力让同仁堂代代相传,秉承了“货真价实”的这种经营理念。

这是我在办小米之前琢磨最多的一家公司,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海底捞为何能让我叹为观止?

我第二个参考的公司海底捞。

海底捞的装修很一般,位置也很一般,但服务员非常热情,非常亲切。有一次,我就问那个服务员,你整天那么乐为什么?你不就做个服务员吗。结果给人教训了一顿。人家说,“我四十几岁的下岗女工找不到工作,海底捞一个月给我四千多元工资,我睡觉做梦都会笑醒。”

那句话真给我震住了,就是海底捞对员工很好。员工在公司感觉很好的时候,他对客户就完全不同。

此外,海底捞的口碑非常强大。网上有个段子,说去海底捞吃饭,果盘切的西瓜没吃完,结账的时候问服务员能不能带走,服务员说不能带。但结完账后,这个服务员送了一个整个的西瓜给他,说切开的西瓜带回去不卫生。

其实它讲的是超预期,就是你要的不过就是剩下来切开的几块西瓜,人家给你整个西瓜,远远超出了你的预期。

所以,口碑的核心不简单是好产品,或者又好又便宜的产品,有口碑的其实是超出消费者的预期!海底捞就是和用户做朋友,超出用户预期。

小米靠什么去抢占欧美市场?

我参考的 第三类公 司是沃尔 玛和Costco。

别的店每个东西要挣45%,沃尔玛只挣人家的一半,还天天平价。它找废旧的仓库改造,选址在城市边缘,房租非常便宜,以此降低成本。就这样,用了四十几年,沃尔玛成了世界营业额第一的公司。

Costco这个公司比沃尔玛还厉害,我们现在零售商店一般要有30%左右的毛利,Costco说他们的任何东西只挣1-14%。如果超过14%,需要找CEO批准,需要找董事会批准。

Costco的每一样东西有两三个品牌,都是最好的,但价格几乎就是他们的进货价,所以看了哪个东西好你直接拿着就走了,不需要看价钱。

我们怎么做一个好的东西让中国老百姓买得起?能不能不要渠道,不要店面,不要促销员,能不能成本价直销,全在我自己开的一个小店,能卖多少是多少,把成本控制得非常低。所以发布小米手机后,我们办了mi.com,在自己网站上卖,同等产品做到国际品牌1/3的价钱,国内品牌的不到一半的价钱。我们的成功,主要是靠大量的模式创新实现的。

用这样的模式,我们很快在印度开拓了市场。现在,印度人也天天排队买小米,每周都在秒,跟国内一样。

下一步我们要把小米网做到全球,让世界上每个人,无论国家无论民族无论肤色,均能享受到来自中国的科技创新。

其实,小米是借助了海底捞的口碑模式,坚持像同仁堂一样货真价实做好产品,然后像Costco和沃尔玛一样通过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做到质优价廉,这是小米的几个核心模式,这几乎就是我们互联网的七字诀,参与感、和用户做朋友、口碑营销,这就是这三家公司参考的结果。

小米模式,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认为小米模式是可复制的,可以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小米的梦想】

好品质是花钱花精力找最好的人才做出来的

中国产品便宜,为什么感觉质量很差?

我在做小米手机的时候全部用的是最贵的原材料,最贵的供应商,最贵的组装厂。哪怕像现在卖699元的红米也都是富士康生产的,可能大家不知道富士康生产意味着什么,至少对我来说加工成本贵了一倍。

我们到工厂和供应链看的时候,品质管理、加工细节、做工会遥遥领先。我们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处理器全部买的高通最贵的处理器,包括所有配置都选的最高端的。当时绝大部分国产手机公司都是做几百块钱的手机,很多人是怎么便宜怎么来。小米不同,因为每一个手机都是给我自己做的,我一定要叫它好用。所以我在想,我们只有向苹果和三星学习,用全球最好的供应链、最好的原材料、最好的工厂,才有机会做出最好的手机。

很多人就说,你们都用最好的,但是你们手机比i Phone差很远,这也没错。我们和苹果的差距还真的差很远,我们需要一代一代的进步。几个月前发布的小米4手机,已经接近国际顶级水平。我有足够的自信告诉大家,相信小米的下一代还会往前走一大步。

所以,我觉得,好的品质是花钱花精力找最好的人才有机会做出来的。

小米的梦想:带动中国企业在各自领域成为世界第一

小米用中国产地成本价,用中国最优质的产品,造福全世界,造福全人类。所以光小米一家不够,我们应该像当年索尼带动日本整个工业一样,让中国所有产品都变得更加优质。所以,去年年初我有了这个计划。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带动一百家这样的企业一起成长,一起在中国做大,一起扬帆出海,成为全球企业。我们的梦想就是“星辰大海”——我们要把全球看成我们的市场,我们希望带动中国企业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我真的没有想到只用了三年时间我们就成了世界前三,但是我真的相信用五到十年时间,小米手机有机会成为世界第一。而且小米所带动的周边合作伙伴,我们至少会有20个世界第一。

我希望小米的这波创业对中国的影响,就像三星之于韩国,索尼之于日本。我希望小米的梦想成为中国的未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崛起,成为“优质平价”的代名词。

让全世界享受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我觉得这才是整个我做小米希望对社会有点帮助的地方。

我觉得互联网思维能帮助中国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最重要的是观念,要做优质的产品,做世界级的产品。我觉得通过过去三年在中国的实践,如果把小米的模式扩大到世界各地的话,小米有机会成为中国的国民品牌,代表中国!

传统的教学模式 篇2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模式之后,其弟子在其基础上逐步尝试与实践,最终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主导着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学实践。我国也受到赫尔巴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反思传统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教学内容为主旨,目标突出

传统教学模式的目标感很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遵循的一致原则就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知识教学的目标无处不在,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在朝着知识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方向努力。虽然说,知识达成对教学起着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但是在本质上,这种教学模式只将知识作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体验。

(二)机械组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体验

由于知识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机械运用有章可循的操作方法,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对课堂教学进行操控,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满堂灌”,学生就像是等待老师填装知识的容器。虽然说这种方式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记住不少化学基本原理、化学用语甚至会进行化学计算,但是一旦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显得手足无措。比如说,怎样取样分析出地窖中气体的主要成分、解释为什么用酵母做成的食品松软可口等等。学生可能学习了几年化学知识还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原因就是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死记基本概念,脱离了课上讲的知识就不能解决,简而言之就是不会运用知识。

二、初中化学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定位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只会记知识点不会运用是很危险的。如今南通市中考化学已经降到60分,其他各个地方也趋之效仿。在初中化学知识点本来就很少的前提下,可能上课记记笔记、下课背背笔记如此也能应付中考。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发展。要想让学生会学、想学化学,就要让学生在初三化学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感悟到学习化学的独特方法和化学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化学课堂的精彩,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都要思考如何转化和定位我们的角色。请看下面案例中体现的教师角色。案例:《燃烧与灭火》教学片断比较(同课异构)A老师上课片段:灭火原理及方法的探究师:请你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试剂,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进行灭火。(创设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燃烧条件的`学习,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尝试自己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生1:用水浇灭。生2:用嘴吹灭。生3:用剪刀把烛芯剪掉。(全班学生都能给出前三个答案,学生再看看桌上还有的仪器和药品,只剩下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想到答案的,小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给出正确的答案。)生4:在烧杯中放进适量碳酸钠粉末,并倒入适量稀盐酸溶液……师:你能归纳出灭火的原理?生: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具体的方法就是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B老师上课片段:灭火原理及方法的探究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是哪三个呢?生:齐答(和课本完全吻合)师(大悦):那灭火的原理,你能不能总结出来呢?(生从课本和参考资料并结合生活经验也能给出答案。)反思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我们不能否定任何一位老师的教学效果,毋庸置疑,两个班的学生对灭火原理和方法都能很好地掌握,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获得的胜利喜悦感是不一样的。

三、理性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虽说有它的弊端,但还是能够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全面明确

传统教学模式讲求知识目标全面、突出,作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做到知识目标全面、突出,还要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因而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知识目标全面、明确,要能够认识到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还要在学生能力层次以及情感态度体验上发挥导向、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教师对课堂起着绝对控制的地位,学生只能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机械化,毫无生机可言。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不能全盘否定,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种教学模式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掌握的知识系统性比较强;对教学设备、设施要求不是很高、经济易操作。缺点就是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客观上,教学的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权威地位,毕竟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地设计,并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指引学生有效学习。同时在教学中又必须实施民主管理。只有师生和谐民主,学生才能有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才愿意和学生个体以及老师交流,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实事求是地说,传统教学模式虽说弊端很多,一时半会从其中完全抽离出来似乎很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转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新定位我们的角色,从长足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开展教学,这还是有必要的。

英语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模式 篇3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通过运用语言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教育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是一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语言交际教学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学习过程。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语言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其特点在于:

1.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

通过语言交流可增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语言交流,教师应创造各种语言条件和教学环境,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英语,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

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

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task),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体现着教学效果。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程序及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三个环节: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后任务(Post-task)。

1.前任务

前任务就是教师引入任务。即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例如:教学《新目标英语》Book Ⅱ Unit 7?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isc?时,教师出示“不良社会公德”的宣传画或播放制作的“不良社会公德”的图片内容问学生:What should we do? 诱导学生说:Would you mind (not)…? Could you? please (not)…? 將学生分成两组,准备一些小纸条,在纸条上写一些动作,每组轮流派一人上讲台来抽取纸条,在本组的同学帮助下完成纸条上的任务(必须使用英语)。

2.任务环

任务环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报告(报告任务完成情况)三个环节组成,设计出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环节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很难把握好方向。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3.后任务

后任务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后,还必须对其进行巩固。由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个部分组成。这一阶段意在给学生一个反思、总结、归纳语言知识的机会,形成新知识迁移,达到活用。对于教师来说,主要起组织点拨作用,并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一种发展自我的成功体验。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1.教师要用流利的口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能按照课本和准备好的教案上课。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必须从“演讲者”变成“交流者”,必须能够在课堂中用流利的英语与学生自然地交流。这样才能下达清楚的命令,适时引导,提出建议。

2.教师要调控管理课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完成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调控。比如:确定参与任务的人数,虽然课前有所准备,但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发生变化。

五、任务型语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达到交际效果。

(2)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 篇4

1 传统舞蹈仪式特征的概述

舞蹈诞生于巫术和古老原始的宗教仪式活动, 舞字在甲骨文中与巫非常相近, 最早的舞蹈就是女巫师在祭祀活动和巫术仪式中展现的身体姿态。中国传统舞蹈中关于仪式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包括社会学仪式活动、生产性仪式活动、成长性仪式活动和宗教性仪式活动等。仪式的场合范围较广, 不仅包括国家的祭祀、晨会、庆功等, 还包括百姓的婚丧嫁娶、播种丰收等仪式内容。

2 传统舞蹈的仪式性特征对当代传统舞蹈欣赏课教学的影响

舞蹈欣赏教学是我国当代传统舞蹈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一门课程, 舞蹈欣赏指的是依据舞蹈作品所表达的舞蹈形象, 对其所要展示的社会生活, 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做出舞蹈审美评价。当代舞蹈教学的欣赏课与普通的舞蹈欣赏相比存在着一些差异性。普通的教学课程对舞蹈欣赏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并且欣赏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 舞蹈教室对欣赏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提示, 而传统舞蹈欣赏课教学对舞蹈语汇的象征意义在欣赏时在理解上具有较大的难度。传统舞蹈欣赏课在传统舞蹈的仪式特征内容中会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人文风情等相联系;在传统舞蹈的仪式特征内容形式中会涉及到舞蹈语汇诞生和演变的过程;在传统舞蹈的欣赏教学中会涉及到我国复杂的传统历史文化, 这种因素若能从舞蹈的仪式特征进行分析, 那么就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问题。例如, 云南映象舞蹈的第一场, 是由太阳、月亮和土地开始进行演绎, 舞者使用太阳鼓进行敲击, 敲醒了天地, 同时利用四肢, 将舞者生命不遗余力地通过敲击来展示出来, 这种形式不仅表达出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敬, 同时展示的是人类对祖先的崇敬与敬畏。这种鼓舞只是简单的通过一种乐器, 表达出对民族的崇拜, 展示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图腾。

3 传统舞蹈的仪式性特征对当代传统舞蹈编导教学内容的影响

我国传统舞蹈的仪式性特征为当代传统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仪式性教学资源, 有助于极大的丰富传统舞蹈编导课教学资源。传统舞蹈的仪式特征对我国的传统舞蹈编导教学而言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 传统舞蹈编导课教学过程中应对我国的仪式舞蹈程式规范以及仪式所展示出的象征意义进行充分的展示。传统舞蹈编导应将仪式舞蹈的形式与意义两个方面作为挖掘、提炼和升华的关键内容, 这种利用仪式特征的舞蹈编导在我国传统舞蹈发展中具有很多成功的舞蹈作品。例如, 我国傣族著名的孔雀舞表现的就是我国傣族人们最为原始的崇拜对象, 傣族人们在其民族祭祀和民族节庆仪式上都是将孔雀舞作为最主要的舞蹈。孔雀舞除了对孔雀生活的展现, 同时还会对于孔雀相关的神话故事进行表现。双人舞蹈演员演绎的孔雀舞多来自于西双版纳的古老传说召树屯与喃诺娜, 是一只被恶魔抓走的孔雀, 被另一只孔雀疯狂寻找的故事。将孔雀的舞蹈形象做出人格化象征演绎, 将其作为人类纯洁精神与生命力的象征。

终上所述, 我国传统舞蹈教学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何找到中国传统舞蹈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正确方向, 是我国传统舞蹈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仪式特征作为我国传统舞蹈教学中最为独特的特征对我国当代传统舞蹈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因此, 当代传统舞蹈教学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舞蹈仪式特征的资源和优势, 从而有助于大力发展中国传统舞蹈, 对推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 传统舞蹈的种类多种多样, 发展至今我国舞蹈类型中的传统舞蹈具有一个最为典型的独特特征就是仪式特征, 在当代的传统舞教学中应将舞蹈仪式性特征进行充分的展示, 并且加强对舞蹈欣赏课内容的深化, 提高舞蹈教学内涵;传统舞蹈教学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仪式特征作为舞蹈教学资源, 进而发展我国的传统舞蹈文化。

关键词:传统舞蹈,仪式特征,传统舞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韩贤杰.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划分与教材建构的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1期.

[2]陈鸿.论传统舞蹈的仪式特征对当代传统舞教学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5期.

[3]罗辛.在“当代舞蹈诗创作暨云南映象艺术成就研讨会”上的总结[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4]曾庆雨.“原生态”舞语乐韵一论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的艺术语言[J].民族艺术研究, 2005年第1期.

传统的作文教学 篇5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继承朗读教学的传统法宝 篇6

一.朗读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初中生通过朗读,能充分感知文章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精彩的修辞。在朗读中品味句子的语调、语气、停顿和重音等节奏的变化,不断提高汉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语感。借助朗读时的反复揣摩、感悟、想象等,能加速语感的形成。

2.朗读会受到作品的感染和熏陶

朗读精品美文,可以读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出来,唤起人们的想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反复朗读,就能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自古以来,读书都强调口诵心惟。朗读是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能不断提高认识能力。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增加学生的积累,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教会初中生朗读的方法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正确朗读

朗读最重要的是正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读准重音、速度和语调。对于同一句话,朗读得不同,其表达的意义就不一样。

2.流利朗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般采取反复朗读的方法,以达到流利朗读的效果。朗读可以变换不同的形式,进行齐读、领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想象朗读等。变换朗读方式能有效吸引初中生朗读的注意力,激发朗读的兴趣,使流利地朗读水到渠成。倘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仍然存在流利朗读的障碍,则需要教师进行范读,并对怎样朗读效果更好提出建议。

3.有感情朗读

让学生了解朗读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家写作意图,体味作家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然后亲近文中的人物,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出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我之口。

初中语文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朗读的文章,让学生朗读。初中生对文章有他们自己的理解,不可强求统一。只要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自己觉得读起来很美,很舒服就可以了。

4.掌握一些朗读技巧

精选一些文章,从朗读速度的快慢、朗读的停顿、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等几个方面,对学生作切实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朗读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注意抓住文章的内在语,注重挖掘文字后面更深一层的含义,使朗读富有深度。

三.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声音更真切。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也会随着精彩范读作为一种信息,即时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教师用心动情地范读,会感动学生,使他们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教师精彩的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语感培养、训练的一种好方法;教师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创意性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范读可以打动学生,以情激情,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

教师范读与播放录音或录像相结合,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朗读。

2.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等安排每节语文课的朗读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从而达到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3.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

朗读时,学生会从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经验,对文章中的人和事进行再创造。教学中,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较,提高朗读水平。适当地搞些朗读比赛,让学生反复揣摩、思考,努力提高朗读能力。

初中生有极强的好胜心,学生朗读过后,老师要作精彩点评。点评要恰如其分,也要妙语生花。如:“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等等。对于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要婉转指出,让他们有改进的方向。对朗读进行适度的互评和自评,组织学生对朗读的情况进行讨论,扬长补短,共同进步。

传统的教学模式 篇7

一、优势互补,能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不仅能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信息,还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学习情景,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同一事物的多个侧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传统教学中的小黑板出示, 讲故事、欣赏挂图,小组合作等形式,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优势在教学中很好地结合起来,会对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项羽之死》时,从网上截取电视剧《楚汉之争》中与本文内容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在———雄壮的音乐、恢宏的战争场面、激烈的交战、项羽豪壮的话语、勇猛的冲杀和所向披靡的霸气,还有项羽的刚愎自用、视死如归的悲壮……为了更进一步走近项羽, 又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疏通文本,分角色朗读文本,分小组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并请小组把合作成果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数字化语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拓展语文课堂的有限空间。

二、优势互补,能拓展课堂的有限空间

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语文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整合实现这个 目标。一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信息资源,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到书本中查阅,到身边去询问,有效地延伸与拓展课本知识。如在教学《动物游戏之谜》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动物游戏的资料,同时,教师也从网上收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以及视频资料。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有机整合,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展示给学生, 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上还结合传统教学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去论证课文中提供的几种假说。课后 教师又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考查一下关于人类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的目的,由动物游戏行为联系扩展到人类的体育艺术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了跨学科学习。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与数字化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不仅能拓展语文课堂的有限空间,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优势互补,能有效的提 高写作能力

⒈扬传统作文的优势

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作文做死人,不做又不行。”这话就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写作的痛苦与无奈。那 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呢? 首先可以发挥传统教学的口头作文训练优势:训练材料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也可以是时事新闻;可以是有挑战性的,也可以是有争议的事;可提前设置,也可当场设置情况,或抢答、或指名、或讨论、或采访,先让学生口头作文,再集体讲评,这样达学生之情,述自己之意,言为心声,不挫伤学生积极性。口头作文弃详批细改,扬教师课堂辅导之长,以口带笔,有声胜无声,走“潜移默化”之路,收“水滴石穿”之效,既能彰显“出口成章”学生的风采,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可以发挥传统作文教学优势中的现场限时作文,加强作文时速的训练;同学交互评议作文可以让同学取长补短; 开辟优秀作文展示区,鼓励同学你追我赶,变同学们的厌作文到热爱作文。

当然, 传统作文因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适时的沟通, 造成了作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状况。为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当今数字化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⒉借数字化优势补不足

(1)积累网络素材 ,激发写作灵感。数字化学习能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与命题有关的图片和文字材 料。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常依赖于“视觉刺激”和“原型启发”。教师凭借丰富多彩的网络素材进行启发, 不仅易于打开学生思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撰写网络日记,促成长效行为。撰写网络日记(博客),这个活动对学生更具吸引力, 是最佳的文字训练基地。在学生的概念里, 动笔写日记是累事、烦心事,电脑录入是好玩的事,个人博客可以换衣服, 就像装饰自己的小家。博客有点击率,有回复,有留言,都是即时的,时时新鲜,时时有收获感,学生更新博客总是分外卖力。这样,数字化教学弥补了作文课堂教学的缺憾,使学生的写作在乐趣中成为一种长效行为。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作用不 止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能让我们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愿望。

四、优势互补,能实现学生 个性化学习

⒈传统教学显个性

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带领学生在阅读课时从学校图书馆选读自己喜欢读的作品:曹雪芹、巴金、巴尔扎克等中外文学大师的作品能增加他们个人文化素养; 韩寒、张悦然的作品能让他们产生共鸣,具有阅读的冲动;金庸的武侠小说,侠肝义胆,一样能净化灵魂;《永生》《遮天》《步步惊心》等当红网络小说,照样能丰富学生想象力;《博物》《世界博览》《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大大开阔学生视野。这样个性化的读书活动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⒉数字化教学促发展

数字化语文教学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能很方便地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好学 习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如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等共同备课,通过论坛、博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习的个性体验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利用交互学习型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提高, 既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又减少了心理压力,更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⒊优势互补见成效

我们可以将课本中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 可采用话剧、诗剧、双簧剧、哑剧等形式进行表演。教师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课外自由组合:擅长写作的改编剧本,喜爱音乐的协助选配乐曲,模仿能力强的选好自己表演的角色,动手能力强的选做道具……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是剑拔弩张的《鸿门宴》、缠绵悱恻的《 罗密欧与茱丽叶》, 还是情仇恩怨的《雷雨》,学生表演都会兴趣盎然。这样一来,不仅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学习,让学生尽展其才,发展其个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研究 篇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一般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我国的古代文化。不同学者所持观点不一, 笔者认为它主要包括:古代科技、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及礼仪、古代语言及文学、民间工艺、古代哲学、传统戏曲、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和传统居住饮食文化等十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技术工艺的总体表征。

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广泛, 学习传统文化不能没有一条主线, 如果失去了核心反而会把握不住方向。因此, 笔者在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下将传统文化大致分为技艺类和理论类两个类别。这并不是精确的划分, 而是基于理论与实践在学习中的量的比重来进行的较为粗糙的分类。这样划分易于教师采取最优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也易于学生掌握繁多的内容。

当前, 在汉语热席卷全球的趋势下, 中国传统文化也正经历着“国学热”。一方面, 各种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纷纷宣扬自己传授的是“正宗的国学知识”;另一方面, 有些国学班只是围绕着几本历史著作进行粗略教学就草草结束, 且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另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研究上也不容乐观, 未得到足够重视, 存在着研究与实践教学脱节较为严重等问题。国学复兴潮流夹杂着茫然和不知所措, 对国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海南大学国学社的社团实践活动, 并非是对当前国学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 而是在其基础之上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经过整合研究, 笔者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两种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指通过课堂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 是最普遍、最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行为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之上, 其核心理论“刺激—反应”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习得是通过教师施加的刺激完成的。教师引导整个教学过程, 对学生知识的习得施加有效、积极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获得最多的知识, 同时通过课堂或者课下的知识复习来进一步巩固。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直接把控整个教学过程, 在单位时间内系统地、完整地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 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教师在理论教授时基本上沿用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 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理念。这种五环节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迅速吸收知识并加以巩固。

目前大多数国学班都采取这种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能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一点在国学理论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如此, 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效率提高, 束缚了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能动吸收。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活动具有直接性、整体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在文化教学尤其是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n Piajet) 的“发生认识论”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等。体验式教学把学习活动看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辅助力量。

体验式教学强调“知识的转化”而非“知识的传递”。作为一种结合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因素并进行实践整合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实际活动将单纯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 可以有效地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 而体验式教学突破了其中的某些不合理之处, 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来,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接受和吸收,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升华,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两种教学模式的分析

体验式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不同指导思想下产生的不同教学模型, 各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有不同的表现, 以下进行详细论述。

前文已经提到, 笔者倾向于把国学知识粗略划分为技艺类和理论类两个类别。技艺类如中国古代戏曲、古代科学技艺等方面;而理论类传统文化更多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文学、古代宗教等。当然, 二者并不是互相对立、严格区分的, 这样划分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的反复检验和升华, 实践活动同样要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才能避免走弯路。理论类国学知识适合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 技艺类则适合先理论课程后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 历经时代的考验, 自然有其科学性和合理之处。在海南大学国学社的社团实践活动中, 和其他国学班一样, 主要采取了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理论类知识的教学, 如先秦诸子文章选读、古代哲学思想评析等。课堂教学模式十分适合于理论类传统文化的教学。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和教师为核心, 教学地点、课时、时间相对固定, 教材统一, 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计划, 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些条件之下, 课堂教学进行理论教学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海南大学国学社在技艺类传统文化的教学上采取了先理论课程, 后着重进行实践操练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核心, 把知识建构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之上。它强调亲历性, 即通过实际的体验或者借助先进科学技术下的虚拟体验来替代单纯的学习活动, 从而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习者更加主动积极地吸收知识。在讲解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 再采取体验式教学, 让学生实地操练, 能取到良好的效果。

以汉服为例, 在单纯的汉服知识学习过程中, 大部分学习者表示学习效果不佳, 没有很好地记住知识点。在理论课程之后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通过汉服展示、古典舞蹈、汉婚等多种形式, 在学生扮演、展示过程中配以语音和文字解释, 使学习者能实地感受, 巩固理论课学到的知识。体验式教学模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教学模式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但近年来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与教学模式高度相关的研究, 绝大部分是教学模式的理论架构, 实际操作性薄弱。理论上的教学模式研究并没有实地运用到教学之中, 这就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脱节现象。

海南大学国学社的社团实践活动粗略划分为理论类和技艺类, 但并非将这二者截然分开, 而是取长补短, 进行有机的整合。对古代哲学、古代文学这种理论性鲜明的知识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对古代科技技艺等需要实地学习的则采用先理论课程然后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这样能最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收获最佳教学效果。现在大多数国学班只停留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之上, 不仅效率较低, 而且学习的传统文化也较为片面。

海南大学国学社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中遇到重重障碍, 综合各种因素, 选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式, 并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本文是在实践之中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是在实践中的理论升华, 也是在已有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理论的指导下的创新, 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丁证霖、赵中建、乔晓冬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1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篇9

这里说的传统语文教学指的是汉唐以后, 特别是宋代以后直到19世纪末叶的语文教学 (当然那时并没有“语文教学”这个名称, 但是这类工作是一直在进行的, 这里姑以今名称之) 。自从宋代王安石在科考中实行“经义”“策问”的办法之后, 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逐渐定型。元明以下顺着这个路子产生了八股文。当时先生教写八股文, 学生学写八股文, 这方面的教学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 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学。这里只谈一般的语文教学, 不谈八股文的教学。不过八股文这种科举考试方法实行了几个世纪, 而那个时期许多读书人都巴望着能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八股文那一套对一般的语文教学不可能不产生影响。这影响是非常恶劣的, 深厚的, 甚至直到今天它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只有在特别需要说到八股文对语文教学的恶劣影响的时候, 本文才会偶尔提到它。

下边分两部分来谈。一部分谈谈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经验;一部分谈谈传统语文教学有哪些明显的缺点, 今天应当怎样对待。

传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 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 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汉语汉文的特点很多。这里从教学的角度着眼, 主要注意到以下四点。

1. 语素 (morpheme) 以单音节的为主。

在古代汉语里, 这些单音节语素中,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 (没有统计, 估计该在2*3以上) 是自由的, 就是说, 每一个这样的语素都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词, 虽然它也能同另一些单音节语素合起来构成另外一些词。半自由的语素 (单独构成一个词的能力小, 而同其他语素合成词的能力和自由语素一样) 比较少一些。不自由的语素 (没有组合能力, 只能单独作为语法成分使用, 或者组合能力很小, 而组合的时候有固定的位置) 更少。总起来看, 汉语语素在语言里的活动能量很大, 组合能力很强。说汉语的人, 掌握的语素够不够, 运用得熟不熟练, 是语言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汉语是声调语言。

每个音节的主要元音都有一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即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高降调。古代汉语的声调还要复杂些。一个单音节语素都有一个声调。声调有区别语素意义的作用。

3.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

它没有或者说极少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它不靠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不靠形态变化作为把词组合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手段, 而是靠语序和辅助词。

4. 汉字和这样的汉语相适应。

一个汉字表示一个单音节语素, 就是说, 它有一个固定的形体, 读成一个带调的音节, 表示一个最小的语义单位。汉语无需用字来表示形态, 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形态, 而用字来表示辅助词, 这是汉字能够胜任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意到, 并且充分运用了这些特点。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由于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的, 很多的词是单音节的, 一部分词是双音节的 (中古以下双音节词逐渐增多, 半自由语素逐渐增多, 但是除了很少数音译外来词之外, 没有多于两个音节的词) , 而词又没有形态变化, 因此, 非常容易形成一连串整齐的 (即音节数相等的) 结构, 也非常容易押韵。又由于汉字与这样的语言相适应, 所以从古代直到清末民初所有的识字教材几乎无例外是整齐押韵的。这种整齐押韵的教材, 容易诵读, 容易记忆。一本《三字经》, 包括了最基本最常用的两千来个字;全部是三字一顿, 整整齐齐, 全部是押韵的, 并且, 这六百多个三字 (即三语素) 结构, 几乎包罗了汉语全部最基本的语素组合方式和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只从初期语言训练的角度看 (我们这里不谈它的思想和知识内容) , 这本启蒙教材可以认为是传统语文入门教学的经验总结。此外还有大量以四字为单位的整齐押韵的识字教材, 各有特点, 这里从略。

(2) 基于同样的理由, 传统语文教学采用了一种符合汉语汉文特点的、有一定科学性的、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属对, 俗称对对子。比如, 先生说“天”, 学生说“地”与“天”相对。从一字对开始, 然后二字对, 三字对, 一直练到七字对, 八字对, 十字对, 甚至更多。这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语言基础训练。用“绿叶”对“红花”, 意味着用一个形名结构对一个形名结构;“红花”是两个平声, “绿叶”是两个仄声;“红”与“绿”是同一类同一等级的概念, “花”与“叶”也是。“卧牛”和“奔马”可以相对;“飞禽”和“走兽”可以相对。道理相同。但是“卧牛”不能和“走兽”相对, 虽然都是动名结构, 动与名之间都是修饰关系, 因为“牛”与“兽”不是同一等级的概念。由此可见, 这种练习是把词类、词组、声调、逻辑几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一种训练。三字对以上, 就更复杂了。然而, 只要用之得当, 这种练习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既训练他们的头脑要清楚, 能够辨别词性、结构、声调、概念的异同, 又训练他们的思维要敏捷。属对, 古已有之, 到了近体诗 (律诗、绝句) 时期, 成了一种格律, 诗里的某两句必须成对。属对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形成, 显然和近体诗有渊源关系, 然而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作诗的范围, 发展成一种教学手段了。明朝以下出现了一批专为教学用的属对教材。

(3) 还是由于汉语的特点, 传统语文教学从来特别重视语序和辅助词。因为汉语是靠这两种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语义关系以及语气情态的, 所以一向被作为教学重点来对待。这一点容易理解, 不必多说。这里要着重说一说的是, 汉语由于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 词与词的组合以至更大的语言片段的组合少了一层约束, 从这个意义上说, 组合要容易一些, 自如一些, 因而从语义配合的角度以及从语言艺术的角度考虑的余地就大一些。王安石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其所以被人赞赏就是由于那个“绿”字。据传说, 他的手稿上首先用的是“到”, 然后改为“入”, 又改为“满”, 经过几次修改, 最后才改定为“绿”。他完全不需要考虑这里应当用形容词还是动词, 不需要考虑应当用什么“词尾”, 不需要考虑“江南岸”应当用什么“格”的形式, 他所考虑的是在这个语言环境里用个什么词表现的语义色彩最好, 用了哪个词所形成的这个语言片段的表层形式可以含蓄更多的或者更足以引起人联想或想象的深层意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 在这里王安石所作的是语义学的考虑, 而不是语法学的考虑。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 其所以有名也正是由于那个“淡”字。就连确实是起语法作用的、作为语法手段的语序和辅助词, 也同样可以从语义或语言艺术的角度去考虑。这些, 都不仅仅是诗人、作家的事情, 也是语文教学的事情。指导学生阅读, 要帮助他们在这些地方“涵咏”, “玩味”;指导学生写作, 要帮助他们在这些地方“字斟句酌”。如果认为语义学的研究和运用在中国有比较久远的历史, 这种看法不是没有根据的。

以上这些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 都是从汉语汉文的特点中产生的。

传统语文教学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 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不论他们是否明白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们实际的做法是这样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语文这个工具, 要掌握得好, 运用得好, 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

贫乏, 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 只有多读, 才能善写。他们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他们不主张狭窄, 主张广博。要求学生“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要求“穷经通史”, 通晓“诸子百家言”。他们也并不都主张“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识之士是主张“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 “行万里路”是比况的说法, 无非是说要接触社会而已——因《出师表》而知名的诸葛亮, 显然是个学问家。据《三国志》记载, 当刘备三顾草庐访问他的时候, 他侃侃而谈, 纵论天下大势, 使刘备为之心折。“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然而, 他们毕竟认为多读书是根本。

2. 凡工具, 必须操作熟练, 运用自如, 才能发挥效力。

尤其是, 唐宋以下, 一直还在教学离开他们实际使用中的活语言越来越远的以先秦两汉语言为基础形成的逐渐定型化了的书面语言——“文言” (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有所缺失的一面) , 要学生多获取语言材料, 就不仅要靠多读, 还必须要求熟读以至背诵, 背得“烂熟”, 这些材料才能真正为他所有, 因为这种材料主要是从书面上得到, 不是从生活里能得到的。要把这些从书面上吸取来的语言材料作到能够运用自如, 仍旧要在书面上下工夫——多写多作。

于是“多读多写”就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如果说他们是“以多取胜”, 大概是符合实际的。古人强调多读多写是与他们一直坚持使用文言有关联的, 这个关联中有毛病。然而掌握语文工具要靠积蓄丰富的语言材料, 要靠纯熟地驾驭这些材料, 这条原则是正确的。即使他们早已重视了口头语言, 也仍旧是应当这样作的, 只是读什么、写什么会有所不同而已。

传统语文教学的另一条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经验是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使他们自己能不断地增长读书作文的能力。

由于我们现在老一代的人所经历过或见到过或听说过的传统语文教学已经是封建社会到了腐朽没落趋于灭亡的最后年代的做法, 那时候的教育的确是纯然把学生当作完全无能为力的被动接受的机器, 听凭老师灌注一些他们所不能理解或者不愿意接受的僵死的东西, 从而使他们经常处于朦胧迷惘的状态, 使他们的头脑趋于僵化, 于是我们就很容易认为全部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来就是这样的, 于是就教与学的关系这一点上对传统语文教学作出全盘否定的判断。其实, 上边说的那种做法纯属封建社会末期教育工作中的糟粕, 不足以称为经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 在许多方面都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 当然不可能都是精华, 然而也决不可能都是糟粕。如果都是糟粕, 何来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学, 亦然。

这里, 我们不仅想起了先秦的诸子百家争鸣, 专从教育的角度考虑, 我们想到了教育家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他主张“学而思”;他说过“启予者, 商也”。他称赞过子贡对他讲《诗》有所发挥。前边举过《中庸》里的八个字中, 除“博学”外, 还有“审问, 慎思, 明辨”。我们想到了古人说的“教学相长”, 提倡学生和老师互相“问难”。我们想到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多讲, 给予指点, 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玩索”, “悟”出文中的道理来, 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焉”。用现在的话来说, 就是给予启发,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自己去理解, 自己去发现问题, 最后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样来增长学生的真实的本领。我们还想到了古人说的“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历史上, 直到明清之际, 有识之士无一不是反对“学究” (书呆子) 的, 反对“泥古不化”的。连宋代理学家朱熹都反对只用“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 思无邪”那几句教条去讲《诗》。这些才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 是传统中的精华。倘若十二三世纪之后的教育家能够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 倘若语文教学不受到八股文的严重污染, 我们的教学论本来是可以更早地达到先进境界的。

全盘肯定前人, 认为不可及, 或者全盘否定前人, 认为不足道, 都是最容易的事。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作出分析, 真正作到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笔者曾经研究过传统语文教育, 写过这方面的书, 今天看来, 其中有些论述未尽允当。现在提出上边这些看法, 带有自我鞭策之意。

传统语文教学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和问题。除了前边有两处已经稍稍涉及之外, 这里再提出下边主要的四点。

1. 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 (读, 写) 为内容, 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读诗, 要求吟咏;读文, 要求朗诵;属对, 有时口头行之。然而, 这并不是口语训练, 而是书面训练的辅助方式。可见的结果有三点。第一, 戏剧文学发展很晚, 从语言上说, 半文半白, 不够规范。第二, 小说发展也晚, 从语言上说, 情形更差, 除了明清之际很少的几部章回小说之外, 语言大都是不好的, 甚至是不通的。以上两点, 当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 不能完全归之于语文教学。第三, 影响所及, 直到今天, 我们的知识分子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口语能力是不足的。更值得注意的是, 社会上对于口语能力薄弱不以为意, 还没有看到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之间的关系, 没有看到口语能力不足对于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工作的不良影响。

2. 与前者有关, 长期坚持“文言”, 使人们对文言产生了错觉, 甚至产生了迷信, 似乎学了文言就一定能够提高语文能力, 不学文言就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读一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 对于认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对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 都是有益的;对于提高语文能力也有某些积极作用。然而, 依靠文言来全面地有效地提高现代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是不可能的, 并且越来越不可能。一代一代离开文言越来越远, 决不是越来越近。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里不可能对这个问题深入讨论, 只好说到这里为止。

3. 我们的前人似乎很不善于总结经验。尽管有如上所述的那么多很可贵的经验, 可是两三千年来一直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语文教学的著作, 没有形成一套语文教学的理论, 据此产生出一套或几套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于是教学成果完全取决于教师。“名师出高徒”, 如果碰不上一位高明的“名师”, 那就只好倒霉了。直到晚清才有了如唐彪的《读书作文谱》, 王筠的《教童子法》等几部书, 里边虽然不无很精到的见解, 可惜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八股文的污染, 大大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4. 宋代的吕祖谦编了一本《古文关键》, 谢枋得编了一本《文章轨范》。用名家名作的文章选本进行语文教学, 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此后, 陆续有了《唐宋八大家文选》《古文观止》《古文释义》等等许多文章选本, 用作语文教材。类乎此的办法行至今日而未衰。这种办法有可取的一面, 就是在广泛阅读之中, 选择少数佳作精讲细读, 作为示范, 以收举一反三之效。但是, 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 脱离实际应用。文章的语言既是与实际使用的语言相差很远的文言, 而体裁又大都是抒情散文、论文、游记、杂记之属, 间或有少数章奏、书信、祭文之类, 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中常常用到的文体极少, 科学技术性的 (如医书、药书、农书等等) 完全没有。第二, 从语言教育的角度看, 没有系统, 反映不出语言训练的计划和步骤, 碰上什么算什么, 因此实际效率很低, 又没有一个用来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 对学生没有明确的要求。再加上不教系统的语文知识, 且不说历史上还没有现代的语法学之类, 就是传统的文字、训诂、声韵之学, 也只是极少数学问家的研究对象, 而其研究成果又决不有计划有选择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其结果是语文教学长期停留在松散的“粗放经营”的状态, 陈陈相因, 代代相传, 没有大的突破。选本教学的办法, 一直影响到现在, 无非在旧的基础上加上些新的内容, 所谓旧瓶装新酒而已。至于作文训练, 即命题作文的办法, 受到八股文的污染尤甚, 这需要专题探讨, 这里就不谈了。

传统的教学模式 篇10

1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1 课堂教学理论课时过多

导游实务应该是与实践教学联系紧密的课程,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院校以讲授为主,甚至一个课堂45分钟就口授45分钟,导游实务课实践课和理论课应并重,如果在旅游旅游职业院校,实践操作应比理论更占时间。学生课内外实际操作学习的机会不多。有的教师以传统讲授为主,上课观念一直都未转变过来,认为老师不讲课,只让学生进行实操锻炼,是否本末倒置。所以一味在课堂上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上课时充当一个被动的角色,习惯性去硬性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

1.2 课堂教学互动只是走形式

在导游实务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最多的表现形式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其实质是提醒学生要注意听课,许多学生很反感老师课堂上老师提问,这种互动形式显然不能起到师生之间真正相互交流的意义。

1.3 课堂教学理念落后

导游实务传统的传统教学模式,较大看重教师理论上课的课堂权威性,它的要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辅,不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和能力为重心,不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1.4 课堂教学手段落后

现在高校很多都有多媒体教室,也有一些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工具的应用是改善教学手段重要条件,但是许多教师在导游实务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很少用到现代化教学工具。甚至有些高校多媒体教室如同摆设,许多功能都没真正被应用起来,有些多媒体因使用多年未换新,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2 导游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2.1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导游实务课程知识体系

在导游实务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给自己建立完善的导游知识体系,将所学与导游知识相关的课程点,例如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课程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导游学的知识体系。

2.2 学生“参与性”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静态课堂为主,其主要构成是老师、粉笔、黑板、书本,目标是“教师传授,学生死记”。在方式上也是由教师单向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忽视学生参与性,要改变这种落后教学模式,应加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变单教学为参与性教学,构建老师学生互动式的动态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参与性教学模式方法很多,有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等。

2.3 采用科学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图像、视频等高科技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与兴趣,可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易于接受所学书本知识,并扩大自己知识面。

网络教学。网络为理论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信息,丰富了传统教学内容和死板的教学形式,推进了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授课内容的立体化和授课方式的多样化。网络教学意义影响深远。网络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多样化形式。把以前教学常规模式:黑板+教师,扩展到:教室+电子网络+现代化信息,从而减小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要间的差距,也缩小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间的差距。

2.4 增加校外实训课程

导游实务是实践性强的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有些理论知识很难消化,例如带团技巧的掌握就应该上校外实训课程。因此,导游实务课程应完成尽可能多的校外实训课程,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可以和旅行社合作或与所在地景点景区联系,学生义务做景区讲解员,能够在实际带团对客人进行景点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知识技能。还可以在校园内进行模拟导游讲解,一位学生当导游,其余学生是游客,设计一个旅游线路流程,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模拟带团讲解中。

对于旅游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探索出更好的培养优秀导游人才的全新教学模式。

摘要:导游实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目前导游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专业的需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弊端,通过归纳、整理,就如何创新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几个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导游实务,传统教学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段勇,汤静清.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模式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

[2]唐连凤,李建民.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化改革理性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

简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碰撞 篇11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区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一些学校把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学校发展的一大亮点,把安装多媒体成为学校硬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才是最恰当的?

应该肯定的,是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它的使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教学的容量。如,在政治课堂中运用一些时事漫画把一些枯燥的观点讲述得具体、生动。在历史课堂中应用,可以找一些历史资料、图片或影像,使历史课堂更生动形象,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讲述几何图形的变换,更为直观。在语文课堂中运用诗词的讲述,可以引人入胜,把学生带入情景。

在看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如何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它最大的功效。笔者在听历史课《汉与匈奴的和与战》时,教师完全采用用多媒体教学。在讲汉武帝时,放一段汉武大帝的影片引出汉武帝,在讲王昭君时放映王昭君的影片。一堂课下来,完全采用影像和幻灯片的形式,这样的教学内容确实丰富多彩,但也把学生晃得眼花缭乱,且不说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眼睛一直盯着屏幕,对眼睛的危害可想而知。如果每堂课都这样高效率的使用多媒体,那么,学生近视的状况确实令人担忧。

此外,我们现在需要探讨的是,在现代教学中是否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呢?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完全抛弃。千百年来,我国教育多采用讲授的方法,从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开始以亲身讲学传授知识,到21世纪初教育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模式。古老的教学模式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古人云,言传身教。亲其师,信其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他是最简单易行的,试问有多少学校的教师只有对外做公开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平时课堂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是否有必要完全使用多媒体呢?笔者认为,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两者要相辅相成。那这里就需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在一堂课中为了使难点、重点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掌握,辅助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他就像一本字典,需要解答时应用它,而不能完全依靠他。它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而非唯一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促进教学,否则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其次,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而现代教学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师学会变换角色,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有些教师上课时一味地讲,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算结束,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学会转变角色,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一些问题,并自己找到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体味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只要每位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开动脑筋,定能创设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最后,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还特别注意强调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只有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新知,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

总之,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碰撞中,要互相取长补短,不能盲目地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而完全抛弃旧的教育理念,要在实际中因地制宜。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者简介:李欣,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互补 篇12

关键词:网络教学,传统教学,互补

一、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分析

(一) 理论基础的对比

传统教学模式迄今已存在了几百年, 所以它的理论基础比较复杂。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前苏联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思想, 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思想,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思想,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思想。但真正能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的只有奥苏伯尔的“学与教”理论。奥苏伯尔对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及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其理论的内容主要有:“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网络教学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和促进者;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

(二) 角色的转变

1、教师角色。

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 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首先, 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 他的工作不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课程的开发者。通过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所提高的信息资源。其次, 教师在知识教学方面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 即信息的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来, 成为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 转变为学生意义架构的促进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多种角色。

2、学生角色。

学生的角色和学习行为在网络教学中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学会学习、思考, 能自我组织、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 能进行自我评价;学习者要根据自身的水平, 寻找适合学习行为的起点, 确定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三) 教学手段的差异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垄断知识并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师以讲授为主, 开展课堂讨论, 并做个别辅导。网络教学模式中, 为师生提供了新的世界图景———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 教学手段转变为交往合作的学习。学生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 教师则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两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的策略研究

(一) 网络教学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 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任务, 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优势, 进行个人自学, 并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料、模拟功能和数据库,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如讨论、思考、领悟、学习和撰写论文。这不仅改变了传统单一班级授课模式, 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和结构更为灵活多样, 而且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改变其被动听课的状态, 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在网络教学中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优势

在学生进行学习之前, 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完成的任务、需要的时间量;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教师应随时监督学生学习的过程, 以避免控制力差的学生分散注意力。网络教学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其缺点则是限制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其突出的缺点则是强调传递———接受式, 否定发现式,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者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因而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由于虚拟的联系并不能培养真实的人类感情, 因此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校学习, 这样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也有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激励, 巩固所学知识。

(三) 网络教学结合传统教学, 共同构建终生教育体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局面。因此,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学校后需要不断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可能无限扩大, 因此有必要通过网络将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以满足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需要。

三、小结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共存与互补的关系。我们应该将二者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 针对不同的课程, 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现代的网络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就可以形成完美的给予网络的教学系统, 既可以发挥网络的功效, 又给传统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施志毅, 熊庆年.网络大学热的冷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7) .

[2]、陈杰.论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其模式[J].教育传播与技术, 2001 (4) .

上一篇:三从下一篇:化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