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教学

2024-08-20

改变传统教学(共12篇)

改变传统教学 篇1

语文是一门以培养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为主的基础学科。但是在中学生中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读课文。”对学生来说, 阅读是枯燥无味的, 作文是生拉硬凑的, 读课文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农村中学学生对学习语文普遍存在畏难心理, 怕学古文, 怕写作文。要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网络的便捷、普及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语文课上来, 从而对语文产生兴趣。例如, 在赏析朱自清的散文《绿》时, 它那清新而美妙的意境, 对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梅雨潭浓烈感情, 那贴切新颖的一串串比喻和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的优美句式所创造的语言艺术美感, 即使我们教师用最优美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朗读、讲解, 学生也无法真正感受得到。所以, 在上课之前我通过网络搜集了几张经典的梅雨潭的图片, 在教学时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学生被优美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 有了直观的感受, 这样再阅读课文就有了趣味。再如, 在教学名著推荐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看这篇名著的简介, 然后集中观看了相关的影片, 最后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全篇,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地阅读文本。写作教学中, 利用灵便的实物投影, 可以随时地引用材料, 向学生介绍范文, 推荐学生习作并进行点评和交流, 大大地提高写作指导和讲评的效果。当然, 要强调的是现代教学手段只能视教学的需要择而用之。如果不管需要和用途, 时而听录音, 时而看视频, 时而又是漫无目的地课件展示, 叫人眼花缭乱, 其结果必定会喧宾夺主, 游离主线, 干扰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让学生亲近文本

我国的诵读教学, 古已有之, 就是教师让学生置身于文章作者的角度, 凭借声音语调传达、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必须把诵读引进课堂,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学习。要学生对诵读产生兴趣, 教师要做好下面几个环节。第一, 教师本人应该有较好的诵读基本功, 能面对全班学生全身心投入地、有感情地、正确地朗读作品, 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例如, 在学习《夏》时, 我自己先感情饱满地将课文诵读一遍, 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然后把朗读方法和重点告诉学生, 让学生注意;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不由自主地就将感情投入到作者营造的氛围中了。在古诗词教学中, 基本方法就是让学生熟读成诵, 感受其中的语言美、诗意美, 受到熏陶感染, 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即可。第二, 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诵读。因为, 不管朗读什么作品, 单单知道方法却没有全身心的投入, 是不会有兴趣的。只有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 全身心地投入后, 诉诸声, 那声音发出时负载的思想、情感会比文本自身更为丰富, 这也是最基本的思维训练和感情陶冶的过程。通过反复的诵读, 学生的语言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规范, 越来越优美。这样一段时间后, 学生能明显感受到自己诵读课文水平的进步, 会非常开心, 从而对诵读有了更大兴趣。这种语感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对写作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

不久前在阅读语文教学杂志时, 无意中被一篇文章吸引, 旁边还附有一张作者的照片, 文章写得很优美, 给了我很大启发。文章的作者是浙江温州市实验中学副校长,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金戈。看他的照片就能感受到他的亲切温和, 有儒雅之风。读他的文章更是如坐春风, 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一种享受。如果我是他学生的话, 一定会很喜欢上他的课。由此, 我也体会到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放眼我国语文教学领域, 几乎没有一个著名的特级教师不重视自身人格力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 他们凭借着崇高的人格形象, 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同时也使他们的语文教学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用自己的人格照亮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广闻博览, 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云:勤于读书, 逸于作文。同样道理, 教师勤于读书, 就逸于教书。所以, 有才华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博学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 一定要弃浮华、远交游, 潜心学问, 潜心教学,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新的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教师必须先具备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先具有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必须先具有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创新型教师。当然, 语文教师的创新精神还应该体现在面对学生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 能够容忍学生的不同看法, 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 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让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

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学生爱上语文才会水到渠成。

改变传统教学 篇2

初中学生,十几岁年龄,生龙活虎,意气风发。他们喜欢在阳光下欢笑,在草地上嬉戏,在操场上挥洒。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已经到了“独生子女时代”,家庭社会对孩子的安全看得越来越重,对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期望特高,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孩子的体育活动。

尽管国家对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场地器材、师资、经费等都得到了极大完善与提高,但喜欢体育课的人数反而减少。以本校为例,调查显示喜欢上体育课的只占65%,能够全身心参与的不足50%,特别是部分女同学经常出现逃课现象。从而出现课堂无精打采,课外生龙活虎的尴尬局面。从学校、从体育教学角度来说,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也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这造就了既不参加体育活动,又无活动能力的“体育合格毕业生”。反思原因,主要是传统体育教法、模式制约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厌倦体育课。当前是追求“个性”的时代,特别是独生子女,这要求体育教师不能简单的理解“个性”,而要从人格发展角度去分析。

随着教改的实施,广大体育教师应切实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乐”上体育课。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也就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统一口令的“军事化”教学,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过多的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强度大,密度高的练习下,缺乏自主学习时空没有质疑和解决问题的余地。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不到很好的培养。教师应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行列中去,充当一名“裁判员”或“运动员”的角色。想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就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平时要多钻研教材,阅读课外书籍,广收众所之长,弥补自声的欠缺,还要充分运用电脑资源制作各种课件,熟练的进行多媒体操作。

多让学生观摩体育比赛中的“明星”们的动作,用“饭偶像”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才愿意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是才会尽力去学习,去模仿。去训练。

二、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来自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个性因素多会制约表现方式。好动的学生对任何体育活动都可能感兴趣;而好静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就会较弱。在笔者任教的初三年级就有几个特别好动的学生,上体育课集体意识单薄,通过接触发现他们自尊心特强,爱表现。因此根据其活动兴趣,培养他们为同学服务的意识。适应后,这些同学组织纪律性与活动能力都有明显提高。现在的初中生好奇心与求知欲都较强,因此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多样化,多选择竞争性强、富有趣味的体育运动项目,运用不同教法并注重引导、转变,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并着重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三、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学的中心当然是教师。而新课程理念却改变了这一观念,把学生当做活动主体,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学生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尊重他们主体感受,并发挥其主体作用。现在很多学校硬件设施比较落后,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且许多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不注重学生感受,更不能奢谈学生为主体了。经常把体育课变成“自由活动”课,学生集中点名,然后跑上几圈,再分散活动。有人戏谑说“体育课上两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应该是很多学校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写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体育教师也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做法的错误。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逐步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其导向,用整体活动来促进其个性发展,不在由学生随意放纵。优秀体育教师应该首先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发掘上,对教法的合理运用上,而不是一味利用教学舞台进行自我表现。体育教师应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模式束缚,课堂上要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从增进健康目标出发,做到认真分析教材,细致研究教法,尽量适应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并鼓励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启发式、创造性学习。

用微课改变传统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微课;改变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06-01

什么是微课?课堂翻转了什么?……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越来越心潮澎湃,大家慢慢对未曾谋面的微课与翻转课堂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试想有多少孩子在课上熟睡,有多少孩子一玩起手机和电脑来可以彻夜不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有时真的不能吸引他们,他们逐渐缺失了个性,没有了棱角,最主要的是缺乏了创造性,只能等、靠、要。微课可以让他们自己掌握学习次数、学习时间,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时代需要我们马上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具有时代性,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是新时代的学习主人,让我们的教育真正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找到一条更符合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途径。那么如何用微课改革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呢?

一、用微课翻转课堂

微课程理念下的翻转课堂,被人认为是很危险的课型,学生的不可控情况,还有课堂上的突发状况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冲击着我们壮士断腕的决心。

以学定教,让课堂更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基础。推出精品“微课”,先要质,再求量。微课是用来“资源共享”的,有“质”的、能从中获得较多收益的“微课”才有生命力、号召力。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仔细揣摩直到理解,这相当于把教师带回了家——与视频相配套的学习单上有所有要预习知识的要点和教师给孩子的学习指导和建议。在学习单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有目的地开展预习活动,这样的预习也更有深度,更有成效。

小组合作,让课堂更注重学生的差异和共享。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孩子们的学习依旧是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地研究着,在研究中争辩着,在争辩中提升着,让思维的火花碰撞着,一个个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迎刃而解。合理的分组,让课堂更注重学生的差异和共享,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有所得。

及时反馈,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教学任务。微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本人和教师都能很清楚地了解到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有助于达成教学效果。

二、用微课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通过学习,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不能唯“微课程”论。一节课的组成是多元的,一节课的内容也有适宜、不适宜微课程的问题存在,所以,任何生搬硬套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探讨还需广大教师不断地摸索、实践。不能放任“微课程”课堂。一节课应该有序地进行,虽然是学生在讨论,在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如果放任,就会失去本节课的主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心去设计我们的微课程,用心去设计我们的课堂。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律情况。微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对学生素质要求也是很高的,学生要在保证秩序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微课程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不但具备合作的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得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和良好的自律能力。比如:把课的前面部分定为:研讨+练习+辅导,把课的后半部分定为:预习+预习指导+知识预习,在整节课的六个环节中前五个环节定为A,第六个环节定为B。在上课时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先来一段A再来一段B,然后再来一段B,然后再来一段A,老师当然知道什么时候用A,什么时候用B,这样就把那种课上课下的翻转变成了课内翻转,可以避免学生在家预习多门功课再完成作业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当然,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课堂知识的需要设计成AAB或BBA,或ABAB或AAAB等等富有学科特点的课内翻转课堂。这样,学生学习时间和教师讲授的时间会得到合理安排。

三、微课对改变课堂教学的思考

实施微课与翻转课堂,不能拿来主义,搞一窝蜂,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失败!我认为必须经过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观念,了解形式。微课不是一般的课堂教学录像,微课的制作,体现教师多方面的素养。大家需要认识微课特点,注意计划性,营造乐教氛围,将微课制作运用视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好途径。

其次,要给“微课”贴好标签,让学生容易查找——学生想学习某方面知识点,到什么地方能找到此微课,查找什么关键词等,老师都应该重视,做到让学生短时间找到需要的微课。

如何利用提问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篇4

苏联的一名教育家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兴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我想, 新教材之所以这样编写, 目的就是像这位教育家说的, 要改变以往由教师传授答案变为学生自己寻求解答。顺着这个理念, 我改变教学策略, 以前把答案带到课堂, 现在变为把问题带到课堂, 以问题为整个课堂设计主线, 尽力做到:教师如何巧妙创设问题, 学生如何发现问题, 如何动手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发现新的问题,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由以往的“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自己想学”。这种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主动寻求解决方法, 能极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上课前创设问题, 能调动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在上新课前, 我预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 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充满期待。例如, 在准备上《凸透镜成像》这一节, 我给学生预习的问题是:“你见过老花镜吗?用手摸镜片有什么感觉?老花镜看东西会是什么样的?”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主动探讨。在上课时, 有学生回答:“老花镜起放大作用, 能帮助老人看报纸。”有个别学生提出:“老花镜起缩小作用。”学生自己发现新的问题, 对生活中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 兴趣上来, 不用教师调动气氛就可使学生主动参与, 动手实验, 自己得出结论。

二、上课中围绕重点、难点提出问题

上课时提问应提在教学关键处, 围绕教学内容体现重点、难点, 由浅入深, 展现教学思路, 问题的创设应富于启发性, 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不可毫无边界胡乱提问, 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例如, 讲解《声现象》时, 这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难点, 我设计的问题是:我国航天员驾驶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在宇宙中航行5天的时间, 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了交谈。宇宙中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吗?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这样的创设情景设问, 既与生活题材紧密联系, 又能提高学生对难点的关注。

三、联系实际, 设计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只注重纯知识的教学, 教师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 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 强加于学生,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 不断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 提取物理对象和模型。例如, 输送带送货物 (摩擦力问题) 、刹车滑行 (匀减速问题) 等, 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主动观察自然, 寻找问题,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问题设计, 遵循认知规律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 应避免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 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 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如, 我经常会用这样的提问贯穿教学过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等,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 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创新思维。

五、提问对象要有选择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我的经验是提问后环顾全班, 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 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 他便会嘴微张, 身体稍前倾, 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 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 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 要寻找这些表现。

一些呼之欲出的答案, 可提问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 让他们也有机会在课堂中回答, 从而提高自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 可提问学习较好的学生, 从而开阔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提问对象选择好, 可起到抓两头, 带中间, 学生合作, 学生帮学, 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 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 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 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给出更完整的答案, 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 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六、做好回归课堂问题的准备

每课课尾要做好全课教学回顾评价。如可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大家学得如何?”有没有新的问题?”“如果你是老师, 这节课应注意什么?”等。

改变传统教学 篇5

实验中学

王建儒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让教学内容栩栩如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乐学,实现了素质教育主体性;它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在,SCT教学一体机等互动式教辅装备走进了教室,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为多媒体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一.承载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回到了学生中间。

教学一体机提供了多种书写模式,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教学习惯,可随意选择书写背景及模式授课,在大屏幕上书写、标注、擦除、任意选择颜色,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使SCT教学一体机替代了黑板的使用。它承载了传统教学模式,又解放了教师。教师可以在SCT教学一体机熟练操作,脱离了鼠标束缚,回到学生集体当中,加强了集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促进了老师和同学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二.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一体机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此时的教学一体机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学生。学生可以站在教学一体机书写、介绍,这样既受到同学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也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三、记录和保存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学一体机可以记录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重点部分。笔记的抄写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通用的格式记录下来,这样记笔记的时间可用来更多地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时间,增加课堂密度。

四、学生积极性提高,主动自发地加入到了学习过程中 交互式教学的形式多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将所学的应用到课堂的学习和实验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改变传统教学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改变;传统观念;培养;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数学老师都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殊不知在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图形、图表以及文字,同样需要阅读才能理解。也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运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的越多其思维就会越活跃,对问题的思考就会越清晰,有效的数学阅读会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同时还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和相互交流中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的讲解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模型的研究和探讨得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习题进行练习:长方体石凳的长是36厘米,宽是28厘米,高是25厘米,计算它的表面积。学生在掌握了其表面积公式之后,很快就完成计算。然后进行另一个题目的计算: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鱼缸,其棱长是80厘米,那么做这样3个鱼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学生在进行独立解题之后,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存在一部分学生计算错误。老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审题。这样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惯性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的有效策略

1.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帮助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圆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如在进行圆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实物,引发学生迫切认识圆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

2.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

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这样就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强化。

首先,在对数学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教材和题目中关键的词字句以及未知数,这样学生就能找出教材以及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关键点,集中的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进行几何图形的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对图形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读懂图形语言和图形关系,在弄清图形本质的情况下进行题目的解答。

其次,在习题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进行数学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找出已知数以及未知数,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同时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确定。

再次,在对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每一个单元和章节学习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全面的阅读,然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和阅读方法,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数学知识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自觉的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学习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事实上,只有当学生确立起一种超越兴趣阅读观,基于学习的不同需要而主动阅读时,阅读学习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其阅读学习的能力才会产生质的飞跃。为此,应重点抓好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温习阅读。恰当的课前预习阅读有助于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后温习应该是回忆、解题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系统化,而且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客观的自身归因,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 语

改变传统教学 篇7

为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通过对江苏省的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等学校的考察学习,结合我校几年来的课改实践,认定“学案”教学比较适合本校。于是,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便在初一年级的四个学科有计划地推行“学案”教学,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初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项目进行跟踪研究。

一、编制“学案”的原则

编制“学案”要掌握这样三条主要原则。一是问题性原则。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素质。二是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教材,了解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知识编排设计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设计的学案有更强的针对性。三是层次性原则。在编制“学案”时应该将学习内容难度分解细化、搭建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把科学有序的、阶梯性的知识呈现给学生,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

二、编制“学案”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备预先性和指导性。各科“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为: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体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五个方面的作用:激起动机,激发想象;紧扣课标,开阔眼界;重视学法,培养能力;面向全体,层次多样;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三、“学案”的基本结构和编制的方法

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定, 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不同层次的同学可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学习目标:按照“双向细目表”,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进行具体分类,让学生分层学习。突出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获取知识、养成能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据可依。2.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的主要环节、形式及相关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一般分为下面几方面:回顾旧知。主要是新课学习前设计预习的相关知识和必备知识,以要点回顾、知识梳理、问题辨析等吸引学生做好准备活动,有时也可用来引出课题。

新授课可以设计成阅读自学,或填空导学,或问题链回答,或预习提问等;复习课突出知识的梳理,设计成以知识为线索、以方法为脉络、以问题为核心的形式。试卷讲评课也可以针对学生考试后的得分失分情况、某些知识掌握的程度,梳理学生出现错误的几种类型,突出需要巩固的知识点,编制设计成相应的“学案”,使学生从宏观上通过“学案”,把握学习的要领。

第一步:教师主备。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行设计“学案”初稿。第二步:集体研讨。备课组长组织教师每周对“学案”进行研讨、修订,确定出教学目标、问题情景,围绕每个知识点组织学习活动,对应训练。第三步:修订“学案”。主备教师根据讨论建议,修订“学案”。第四步:完善“学案”。根据学案使用的情况,对学案进行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改变传统教学 篇8

一、目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

l.政治课堂重知识传授轻品德培养。

长期以来, 由于过分看重考试成绩,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以及中学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 使政治课教学的重心放在重知识传授轻品德培养, 课堂教学习惯于照本宣科, 以讲述为主, 或只是“背条条”。课堂教学存在着对学生主体价值和主体精神的严重忽视, 甚至排斥现象, 严重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变成了“你不想听我还要讲, 你偏要讲我就更不听”的怪圈, 政治课给人一种“不识人间烟火”的感觉。

2. 政治课教学德育功能弱化。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 忽视德育功能的发挥, 把它单纯地作为一门文化课对待, 注重知识传授, 甚至灌输, 而忽视德育意蕴的挖掘和运用, 对教材的显性部分, 即陈述性知识, 一般都具有严格而明确的要求和与之配套的检测和调控手段, 而对教材内容所特有的人生导向要求缺少深入领会和把握。这就形成人力资源 (特别是青少年) 品位下降, 如屡见不鲜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 这就导致民族精神的衰微, 诚信的缺失, 如国家民族观念淡薄, 不择良莠地向往西方生活方式, 崇尚西方利己主义思想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品德培养

l.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 很想表现自我, 但“填鸭式”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忽视了学生作为有血有肉的灵性个体的存在, 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创造情境, 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如讲授“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国策”时, 我就让学生唱《春天的故事》, 或放录音来创设教学情境。并提问:歌曲中歌颂的一位老人是谁?改革开放为什么不是权宜之计?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鼓动起来, 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

2. 提高课堂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面对一套严密理论和深奥道理, 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些理论就真的变成了一堆枯燥无味的文字。学生不喜欢空洞说教, 故教师要多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把教与学结合起来, 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出发,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 更易于理解, 易于接受, 使学生在愉快欣赏教学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如讲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 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自己身边与金钱有关的几件事, 学生情绪高涨, 积极参与, 纷纷举手, 待他们回答后我适时引导, “现实生活中离开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但金钱是万能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金钱?”这样, 在学生兴趣盎然中引入了课题。

3. 改革教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新课改强调, 一堂课的成功要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师的教不是为了教而教, 而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 教的立足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本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才能转化为能力和品德。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看、多问、多议、多想、多练,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 做学习的主人,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4. 指导学法, 让学生善于参与教学。

新课改有一个核心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学习质量, 减轻学习负担,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 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故我在课堂上有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提示、示范和指导, 提醒学生将报纸杂志上的一些学习方法摘录下来, 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通过长期坚持,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改变传统教学 篇9

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愉快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由,他们才能尽情地思考、探索。而要营造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激情,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索。其次,要对学生给予及时、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学生最怕说错、做错,因此教师及时地肯定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再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疑”是创新的起点,是自主探索的前提。只有有了疑问,才能激发探索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笔者针对学生对教材中向东、向西行不易理解的现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首先出示学校教导处对某学年一年级各班异动人数的统计表,然后分步提出下列问题:1.各班人数是怎样变化的(增加或减少)? 变化了多少?2. 如果将转进、增加记为正,转出、减少记为负,怎样用等式表示各班人数变化的数量关系?3.从上述等式中,你能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吗?4.有理数加法与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上述设计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切人点,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探究,给学生以主动思考的线索,让其亲身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还不断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

三、适度开放课堂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教师要适度开放课堂,使学生的自主探索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可结合教材中“探究性活动”的教学,有意识地用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比如,教学完“解直角三角形”一节后,可带领学生测量校园旗杆、建筑物的高度;学完函数的有关知识,可让学生讨论不同手机的计费方式;学完了“增长率”一节后,可以让学生讨论银行的存款利率等等。与此同时,还可将探究的结论写成小论文。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完“观察与实验”后,引导学生撰写了“眼见为实”的小论文。

改变传统教学 篇10

一、改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

毫无疑问, 积极健康合理有效的教学理念能够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的发展也是非常的有利, 能够保证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身心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

首先, 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够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且, 看一位教师能否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 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其次, 教师必须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成长服务。再次, 老师应该创设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在积极健康和民主的课堂环境中, 学生才能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学习, 才能够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敢说敢做,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 才能够培养出健全的品格。同时, 教师切不可对学生有任何的偏见和偏私的行为。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长久。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 我们发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教师必须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为数学很抽象很难懂, 如果不是兴趣使然, 学生在遇到困难时, 难免要打退堂鼓。

二、改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灌输, 受课本的束缚太大, 不太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甚至把数学知识和社会实践完全脱离, 我们必须要跳出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寻找新的适应学情的教学模式。

首先, 教师必须要整合教学资源, 重构知识体系,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灵活的运用联系的观念在教学的引入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和引入环节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 很难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根据数学自身的内容和特征, 将精心设计的错题、陷阱题等引入教学过程。

其次,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 不能将知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和黑板上。一些知识都来源与生活, 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将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比如, 在讲到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纸张的剪切、折叠, 获得多种的形状各异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图形性质的探究中去, 让学生自己弄清楚图形性质发现的过程和发展的来龙去脉, 准确地把握图形性质的实质, 为下阶段性质的应用, 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 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总结,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串联, 为学生搭建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 让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小结中去, 让学生自己动手串联知识, 寻找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学习数学的乐趣、困难、方法以及感受。

三、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建设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影响非常的大, 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初中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基本功。

首先, 教师在选择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时, 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并结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制定合适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按照准确、明确和有层次的标准来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 合适的教学目标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 而且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来考虑, 不能仅仅是完成知识的灌输就了事了, 应该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来制定目标。其次, 寻找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要在思维和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能够促进学生向纵深方面深入学习。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再次, 改变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方式, 开始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去学习, 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确立学生主体的学习地位。

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方式, 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恰当的教学目标非常至关重要, 前期工作做好了, 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也就不难了。

总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了, 教师必须要整合教学资源, 重构知识体系,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灵活地做好课堂引入环节, 并且在课堂上能够举一反三, 以点带面, 触类旁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跳出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 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构建高效课堂, 从而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偏重知识的讲解, 受课本束缚太大, 不太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状况。因此, 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在不断探索求新中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转变理念,改变模式,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韩从军.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校课堂[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 (8) .

[2]陈茂军.如何让高效课堂拔地而起---浅谈初中高效课堂的有效设计[J].科技信息, 2013 (12) .

改变传统教学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

从英语教学来看,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只注重知识的机械式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过去通常的教法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语法、讲词汇,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根本谈不上创新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作为人师,有责任开发和挖掘學生的这种兴趣。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点。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机械的背诵和训练。如今,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而我们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

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年我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1)引导的师生对话。不论教新单词还是新句型均要采用这种方式。这是课堂上贯彻实施交际型教学的一种最佳方式——因为在这种场合,作为交际者之一的教师是语言的熟练掌握者,他能随时纠正学生在交际过程出现的语音语法或语义错误。(2)邻座学生的俩俩对话。俩俩对话的优点是参与度大(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际),俩俩对话和师生对话各有千秋,正好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3)让学生扩展听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自主听)。为了使学生能通过大量扩展听读来有效提高听力,一是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为听力材料提供保证。听力材料既要能与课文密切配合,又要内容充实、形象生动、富有教育意义,而且每篇课文应至少配合4-5篇这类材料;二是要通过教学设计保证课堂上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听读完这些材料。(4)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主说)让学生先看图(或看动画、看视频),然后要求学生就其中的情景用英语进行口头描述——这是训练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从学习掌握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的角度考虑,这种自主说虽然不如言语交际的效果好,但是对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仍有重要作用。(5)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组织角色扮演。适当的角色扮演是实施交际型英语教学的一种好方式。

二、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很多途径,如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积极性。只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才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不断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作好阅读前的思考。在每次的阅读课上,我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去快速阅读,然后就这篇文章进行讨论,再简单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讲些有关的幽默故事为阅读做铺垫。这些预备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听力和阅读课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口语课上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使用英语练习口语;阅读课上也能积极地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读后的一系列任务。根据不同的单元设置不同主题的Project,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处群能力,责任意识以及道德观念。在6AModulelUnit2 Goodfriends中要求学生通过询问同学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来和自己比较并操练句型“I′m/older/younger/heavier/thinner/taller/shorter than__(and__)”.通过这次活动,不但帮助学生巩固了句型,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三是自我训练和培养学习积极性。学生查出在学习中遇到的新单词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语言知识点,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些新词造句。根据情况,可以口头训练,也可以做笔头训练。当然,学生查出新词的意思,找出不懂的句子后,不是说老师就马上去讲解,而是要学生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读,然后学生再不懂的话,老师就有必要讲解。然后就这些句子复述课文的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这种方法是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还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并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改变传统教学 篇12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因

中国教育已经发展了几千年, 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 传统观念的语文教育也早已不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1.过分强调老师的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并不是平等的关系, 而是绝对的独裁者, 学生不能对教师说的任何东西产生疑问, 必须要遵师重道, 就算教师说的是错的, 学生也必须遵从。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才是课堂的中心, 教师只负责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以刻板沉闷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只是机器人般的负责听和记, 缺乏自己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的契机, 在这样方式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打消, 对学习也极易产生厌倦的情绪。

2.应试教育

在应试教育时期, 对学生的体育、艺术根本不在乎, 完全剥夺了学生学习其它知识的权利, 老师和家长对学生采取的是题海战术和轰炸式学习, 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和写作业, 我们经常看见小学生扛着沉重的书包, 并且戴眼镜的孩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中更是枯燥乏味, 老师将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变成了一堆习题, 连最应该有亮点出现的作文都变成了大赞颂歌, 千篇一律的“八股文”, 这样的语文学习让人担忧, 这样的教育只能让孩子变成只会学习不会动脑的机器人。

3.枯燥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 语文教师只重视课文, 很多教师在教授语文时常常是将课文拆开一点一点的进行分析, 然后直接将分析的结果告诉学生, 并未与学生形成互动, 学生完全没有自己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只是利用黑板粉笔和嘴巴, 上的课令人昏昏欲睡, 课下布置大量的重复性的课后习题。没有让学生接触课外的知识和文化, 给学生了鱼, 而没有教学生“渔”。

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现如今,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一个满腹锦纶的书呆子, 而是需要一个头脑灵活, 有创新意识, 能够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 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挑战的人才。个性化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了现在教育中得主流思想, 那么用那些教育方式来实施呢?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人们非常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 学生也不例外, 虽然学生与教师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平等, 但师生之间可以保持一个较为融洽关系, 改变以往他们之间的管制关系。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放下架子, 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气氛,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提出疑问。而且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了解学生的不同个性, 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 从而积极引导。在课下,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着, 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在课堂上不是独裁者, 而是一个民主者, 听取学生的意见, 允许不同观念的存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对学生的态度一视同仁, 不能偏心。让学生可以真正与教师交心交谈。

2.打造创新的语文教学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那么老师就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有兴趣听课, 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的气氛中总是沉闷的, 教师演独角戏, 学生神游四海。那么, 现在要改变这种现状, 需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教学中, 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比如, 我每次都让学生提前预习, 对每篇课文都提出至少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自己无法解决的。在上完课后, 若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 就提出来, 让全班一起讨论, 得出解答。在课堂上, 教师不再直接丢给学生答案,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相应的资料。课堂的中心不再是老师, 而是学生。教师只是以个引导者, 提出引导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思考去探讨, 可以允许多个答案的存在,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比如, 《白兔和月亮》, 可以慢慢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代表了什么?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有的学生会说月亮代表了财富, 告诉了我们, 得到不该得到的巨大财富不是好事, 有的学生说月亮代表了美, 美是需要共享的, 不能独吞。这些观念都是正确的, 所以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 都应该受到鼓励。另外, 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做游戏, 成语接龙, 说故事, 演讲比赛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囊括所有知识的特殊学科, 这个学科不仅是教授知识, 更应该教授学生有关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学好语文不是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 还需要课后的广泛阅读。在教学中, 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 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知道如何思考, 如何自学。比如说, 课后的习题可以是开放式的, 而不是单调的对某一个知识点反复练习。《皇帝的新衣》并没有一个封闭的结尾, 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提出疑问“这个小孩到底应不应该说出真相?“聆听学生的看法:有的说应该说出真相, 因为做人应该诚实等;有的说不应该, 毕竟是国王, 有自己的尊严, 可以私下说。那么, 这个问题就分成两派, 我就可借势开展一个小型的辩论赛,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 我还布置了作业, 让学生给这个故事自己续写一个短小的结尾。

三、结语

在传统教学中, 老师作为主导、学习为了考试、上课枯燥乏味等, 这些都不利于现代学生的学习, 不能让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 积极改革传统教育, 寻求有效教学的途径成为每个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而实践证明,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活泼、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实现初中语文的教学。未来的道路依旧漫长, 每个老师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探究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祖国的花朵而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志弘.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J].读写算, 2011, (28) .

[2]赵海燕.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读写算, 2011, (22) .

[3]安建新.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反思[J].中外教学研究, 2006, (6) .

[4]陈雪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两点策略[J].教育理论, 2011, (9) .

上一篇:编排设计教学下一篇:信息检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