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变

2024-05-28

三改变(共10篇)

三改变 篇1

2008年1月18日, 被誉为“亚洲第一吊”的三一SCC9000型履带式起重机在三一昆山产业园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 并同步向全球隆重推出。500多名用户代表、业内专家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其中包括来自包括印度、荷兰、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人士。《建筑机械化》杂志记者应邀出席了发布会。

这台SCC9000型履带起重机由三一重工旗下的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和昆山三一机械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并制造, 其最大起吊能力为900吨, 是目前亚洲最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该设备不仅拥有卓越的起重性能和一流的整机稳定性, 其全闭式液压系统设计、1 00 0N/mm2级高强度材料及大量新工艺的采用, 均系国内首次、亚洲领先。其产品结构设计和电气控制系统等诸多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它的问世刷新了亚洲履带起重机制造纪录。

早在2006年5月, 三一就推出了400吨级的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 刷新当时国内最大吨位纪录, 被业界誉为“神州第一吊”。截止到2007年12月底, 三一已先后销售14台400t履带起重机服务于国内各大型工程项目, 为国家建设特别是大型石化、电建等基础项目效力, 为高难度现代建筑的吊装及建设屡立奇功。

短短18个月后, SCC9000型履带起重机横空出世, 使其名副其实地成为“亚洲第一吊”。900t履带起重机的顺利诞生, 彰显了三一在起重机方面的研发实力, 也标志着我国在大型、超大型履带起重机自主研发领域已走在亚洲前列, 打破了国外品牌对中国大型、超大型履带起重机市场长期垄断的格局。

随着现代化超大型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 起重机的大型化、超大型化已是大势所趋。不断增大的吊装项目是起重设备大型化的催化剂, 大型、超大型履带起重机的应用使建筑构件最大化成为可能, 施工效率大幅度提升。

2000年以前, 我国150t以上吨位履带起重机完全依赖进口。近几年, 随着国内生产厂家的不断努力, 至2006年5月份, 400t以下履带起重机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基本满足了国内用户的需求, 并实现了部分出口。三一自2 0 0 4年初进入履带起重机的研发和生产领域至今, 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 就已开发出50t、80t、100t、150t、200t、250t、320t、400t、630t、900t共10个型号的全系列产品并全部实现销售, 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 特别是150吨级以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7年以来已稳居国内第一位, 目前仅900t履带起重机就已收到三家国内大型公司的订单。

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王佐春总经理介绍, 虽然三一科技进入履带起重机行业只有四年多, 但以“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定位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2007年实现销售额8.36亿元, 2008年计划完成22亿元的经营目标。

山东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是三一900t履带起重机的首个用户, 该公司总经理张永江介绍说:山东电建的砼泵送设备全部为三一产品, 三一在履带起重机领域的卓越表现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 三一“品质改变世界”的企业文化深深感动了我们, 在三一振兴民族装备业精神的感召下, 我公司毅然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选购了三一的产品。

广东力特公司自2006年11月以来, 先后购置了三一400t履带起重机2台、定购900t和630t履带起重机各1台, 同时还签订了1 600t履带起重机合作开发协议。该公司总经理唐业云说, 现在, 400t履带起重机已经投入使用, 性能良好, 实现了合作的“双赢”也铸就了力特公司在大型吊装运输领域的品牌!

记者与参加发布会的一些用户交流得知, 不少用户都对三一在大型履带起重机研发、制造方面的实力表示认可, 对三一的服务更是称赞有加, 纷纷表示准备购买三一履带起重机。一位上海用户说, 只要我们的报修电话一拨出, 三一服务人员都能立即做出反应并及时赶到现场解决问题, 这种反应速度令人叹服。

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的核心价值观, 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开拓国际市场, 推动品牌及企业国际化。到2007年12月为止, 产品业已通过出口欧盟国家的CE认证、出口俄罗斯的GOST-P认证、出口澳大利亚的政府注册、出口韩国的“政府检验”、出口美国市场的ANSI认证 (正在进行中、即将拿证) 等, 为产品国际化扫清了“门槛障碍”。目前, 其履带起重机产品已远销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东亚、印度和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出口近200台, 出口总额接近4亿元人民币。2008年1月, 随着1台SCC4000履带起重机出口伊朗, 更是创造了中国履带起重机出口最大吨位的纪录。

探索无止境。据悉, 三一下一步将继续研发1 200吨级的SCC12000型履带起重机和1 600吨级的SCC16000履带起重机, 积极打造履带起重机世界知名品牌, 并力争在2010年左右成为履带起重设备全球主流供应商。

三改变 篇2

她会感谢我的。我救了她的命,我是她的救命恩人。车祸避免了,痛苦的心灵避免了。我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一切。

现在该醒了,该面对白雪冰冷的尸体了。

改变孩子“三分钟热度” 篇3

一是孩子好胜心强,但毅力不足。兴趣多变的孩子,大多争强好胜,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绩,心里不服,觉得自己也能做到,只看到别人取得的成绩,没想到别人成绩背后付出的辛苦。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孩子的兴趣就来了,但在钻研某方面知识或学习某种技能的时候,遇到困难就会回头,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

二是孩子不能正确估价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只保持“三分钟热度”的孩子,大多认为自己很棒,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做好,但真正让他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又不能专心去做,觉得做另外一件事情比做这件事情更好,更有出息。于是,孩子便三天换一个想法,今天想学钢琴,明天又想学书法,后天改说相声。到头来样样都学一点,样样都是“半瓶子醋”,哪样也拿不出手。

三是孩子大脑发育不良,思维能力欠缺。孩子兴趣多变,还与大脑发育有关。大脑的思维过程是外界事物作用于脑神经,使影像转化为语言信号,又由语言信号转化为形象或概念。思维能力的强弱,与脑神经信号转换系统的功能有很大关系。思维能力欠缺的孩子,脑神经发育不健全,因此不能对事物准确地分析概括,致使孩子一会儿变一个主意,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说,“兴趣三分钟”的孩子不是无药可救,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再加上生理心理调整,孩子就会用心专一,对事情真正感兴趣,有目的、有秩序地一样一样把想要学的东西学好、学扎实。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孩子“三分钟热度”的状况呢?

第一,要引导孩子祛除浮躁,建立自信。心浮气躁是孩子争强好胜,又不能把兴趣坚持到底的关键。家长应该经常教育孩子,学习也好,做事也好,都要学会冷静思考,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要保持健康的心态,看到别人成绩的同时,要想到别人付出的辛苦,让孩子明白“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的道理。如果想追上别人,就得做好吃苦的准备,一旦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要坚持到底,不出成绩绝不回头。在具体操作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但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目标不要太高,以孩子有能力做到为准,孩子做到了,要对孩子的努力加以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于求成,让孩子稳步上进,孩子就会对自己做的事情兴趣专一起来。

第二,要引导孩子正确估计自己,不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作为家长,要首先对自己的孩子有个正确 ,的估计,引导孩子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孩子本来五音不全,非要去学唱歌。家长就要开导孩子,五音不全是先天造成的,很难后天改过来,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也不会唱得很好,让孩子打消学唱歌的念头,改学别的东西。同时,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做人要保持低调,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那样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在具体操作上,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的能力和水平,给孩子拟定几个孩子力所能及的爱好,不张扬,不攀比,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样,孩子就解除了思想包袱,再做起事情来就会专一起来。

第三,要注意孩子的身心调整,时刻为孩子大脑充电。在少年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完全是正常现象,如果注意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孩子的大脑会渐渐发达起来。与此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家长可以每天给孩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去分析,去处理。比如,家里的水龙头坏了,可以让孩子去检查,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修?书皮撕破了,怎样才能修补得美观漂亮?家长提出这些问题,孩子做好了,家长要鼓励。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某些事情感兴趣,就会善于动脑,善于研究,研究出结果了,孩子就会对某种事情真正感兴趣。

三改变 篇4

本文所探讨的三个话题, 都是基于喻国明教授的观点:互联网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互联网所带来的不是通路、不是平台, 而是一种新的传播规则, 它改造了整个传播的构造、传播的规则和传播的逻辑。①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 笔者认为, 传统报业要想转战新媒体, 三种观念需要做以下转变。

一、新闻观

1. 新闻概念的再探讨

新闻, 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在此无意推翻这个已经延续了多年的传统定义, 只是想稍加探讨, 在今天的传媒环境下, 是不是只有新近发生的才是新闻。

比如, “屠呦呦是‘三无’科学家”是新闻吗?比如, “这10类人赶紧吃三七, 如何正确服用三七”是新闻吗?

前者, 或许是新闻, 但也不是新近发生的内容。屠呦呦“无院士头衔”“无博士学位”“无出国经历”的报道早就存在。只是因缘际会, 在获得诺奖之后, 这个话题又被提出来了。所以, 某种程度上, 这算是“新近发展的事实”。

后者, 恐怕更是个老话题了。作为一种中药材, 其服用方法以及适用人群, 应该是可以上溯千百年。只是多年来, 这个东西只是在不同的小范围内流传, 而今, 因为微博、微信的发达, 而被人们整合后“手手相传”, 这应该算是“新近发掘的事实”。

新近“发展”、“发掘”的事实是新闻吗?

如果严格的说, 肯定算不上, 但是, 我们不能否认他们都以某种“新闻形式”在传播, 至少, 在传播过程中, 他们符合了新闻的特征—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等特点中的一个或几个。

在符合“新闻形式”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发布平台在不断地吸引着受众关注, 增长着粉丝量。

如同不能以收视率论英雄一样, 粉丝量也不能绝对说明问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粉丝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众对于媒体价值的认可, “只有公众意识到媒体的价值, 才会和媒体之间建立起长期的信任和契约关系。”②

2. 新闻客观的再理解

“客观观念与方法是人类新闻传播发展史上的一笔财富”, “客观原则是确保新闻报道可信和公正的核心手段”。③

新闻专业主义素来提倡“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分离开来④, 亦即我们经常所说的新闻与评论相分离。

“新闻与评论分离”是要求新闻是干净的、纯粹的。“净”在只有事实, “纯”在客观中立。

尽管, 这是一个只能无限靠近而无法百分百实现的理想境界, 但这么多年来, 也一直被封为新闻界评判一篇报道好坏的圭臬。

然而, 在新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体交织的情况下,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 尽管, 新媒体的新闻来源大多依靠传统媒体的“供养”, 但是, 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 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加入了评论元素。

甚至, 有的媒体还借助自身优势, 有意识地将新闻与评论相融合, 大力发展新闻“述评”。

最为典型的就是人民日报所属的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学习大国”和“侠客岛”。

这两家公众账号, 凭借着人民日报记者得天独厚的资源, 将“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新闻, 与“人民日报”上没刊登的“趣闻”“观点”“背景”相融合进行分析。

再比如, 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 记者写的长篇采访手记, 按道理说, 这很难算是新闻的一种, 在传统的报纸中, 这样的内容顶多能够以小豆腐块的形式做一个装饰品。但在微信平台传播环境下, 这些内容却大行其道。

事实证明, 此类内容述评结合, 将新闻事实与记者发现的过程、采访的感悟交织在一起, 用主客观混合的形式进行传递信息。抛开专业主义是否合适不谈, 其传播效果着实不可小觑。

如此情况下, 如何保持新闻的客观, 加入了评论的“新闻”是否就完全不客观的问题, 就需要重新考虑了。

3. 新闻工作的再界定

新闻工作有四门基本功课:采写编评。当下,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 这四门功课似乎不够用了。

传统报业素来提倡“报道和经营相分离”, 貌似在今天, 这也不是一块顽石。

对于做新媒体的人来说, 最关注的指标之一就是粉丝数量——这也是新媒体的影响力反映指标之一。如何增长粉丝数量?

除了传统的要有好的内容之外, 还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方式——搞活动。

在办报中活动, 在活动中办报。1901年5月, 列宁在《火星报》第4期发表的《从何着手》一文中, 就党报作用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 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⑤

借用这个思路, 媒体办活动, 有着其自身的名誉、信誉与关系网优势。尤其是在诸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之类的公益活动方面, 报业媒体利用传统和网络两个平台, 通过线上线下、纸上网上的交流互动, 一方面可以让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 也为媒体自身提供了报道的线索和素材。

二、受众观

1. 受众?用户!

传播学中, “受众”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只是在今天, 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巨变。

一本1999年出版的《传播学教程》中在介绍“使用与满足”理论时指出, “受众的某种能动性”“是有限的”。⑥

而一本2014年第三次修订后出版的《新闻理论教程》中指出, “当一系列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介不断进入新闻传播领域, 传播的传播者本位观念与实践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新闻传播要按照收受主体的利益需要来进行, 即按照他们的利益需要选择确定传播的内容和方式。”⑦

尽管不能无限制地夸大受众的能动性, 但从理论研究到现实情况, 都证明了, 受众有着越来越多的权利, 尤其是, 选择的权利。过去被动的“受众”今天变成了握有主动权的“用户”。

新媒体中的微信微博无法用任何方式强制订阅, 退一步讲, 被强制订阅也无法被强制阅读。只有那些用户自己觉得有用的平台和内容, 他们才会去追着读、一字一句地读。

从“受众”到“用户”的变化, 也是在逼迫着传统报业放下傲慢的“传达”思想, 真正放低身段, 来与用户进行平等、交互式地“传播”。

2. 嚼过?再嚼!

当“受众”变成“用户”的时候, 我们的新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认为, 两个字可以概括:好看。

首先, 是内容好看。这一点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

其次, 是形式好看。

形式“好看”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意思说的是“看起来美观”。个性明确的创意, 简约大方的排版, 和谐适度的颜色, 让读者看起来赏心悦目, 同时还能记忆深刻。这一点, 其实是报纸和新媒体都在追求的。

第二层意思说的是“看起来方便”。

领导的重要讲话、长篇累牍的报道、各种重要文件能不能发?

能。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越长、篇幅越大、字号越突出, 似乎就越彰显地位。但是, 对于新媒体来说, 如此发, 也可以。效果如何, 可以想见。

从用户体验出发, 新媒体也要力争做到让用户看起来方便得“好看”。把这些长篇大论的内容进行精简, 把目标用户认为最有用的东西提炼出来, 这才是最重要的。

打个比方, 别人嚼过的馍, 不是不能再嚼。关键是, 能不能把他们没有发觉的滋味再挤压出来, 这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功力。

3. 垃圾?资源!

不难发现, 当下, 那些受关注度比较高的新媒体平台 (无论是组织的, 还是个人的) , 有一个比较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 接地气。

怎么样才能使新媒体平台办得更加接地气?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就是, 用好网友的资源。

网友的资源, 多半指的是那些网友的评论。

或许, 网友的评论在很多人的眼里和垃圾差不多。

诚然, 网友的评论鱼龙混杂, 有人理性评说, 有人胡搅蛮缠, 有人插科打诨, 有人乱发广告。

其实, 这就是互联网。但是, 作为媒体经营从业者而言, 能否从这些混杂的评论中打捞出最有价值的内容来, 是一种考验, 也是一种职责。

新媒体时代, “新闻工作者不再是一名教师或演讲者, 而是‘论坛主持人’或调解人。受众也不再是消费者, 而是生产—消费者, 混合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角色。”⑧

在新媒体时代, 意见信息和事实信息一样, 是不可以被忽视的重要资源。这里面体现出的价值是多元的, 而非是一言堂的。

互联互通是新媒体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果在新媒体环境下, 依然只图自己嘴爽, 而不考虑让你的用户发声, 那么, 就很难实现互联互通, 更难以让人感受到一种平等传受关系的存在, 同时, 也会引发人们对这种大一统声音的反感。

三、采编观

1. 自身定位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吗?

如果放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的那几年, 或许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彼时, 并没有新媒体这个概念, 人们大多把一些报纸媒体的网站称作“电子版”。一些在“电子版”工作的编辑们也戏称自己只要会按“Ctrl+C”和“Ctrl+V”就可以了。

一度, 不少傲慢的报纸媒体都认为, 网络, 无非就是转发一些报纸的稿子而已。

实际上, 我们发现,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 有的时候叫同一个名字, 但是, 他们的做法、作风、做派完全不同。

比如, 同样名为“人民日报”, 但是, 传统的纸质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微博、微信以及客户端, 是不同的四种媒体。他们在内容选择、运作方式、风格设计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

所以, 新媒体是谁?

尽管是由传统媒体来办的, 但绝对不是传统媒体的附庸。它应该有独立的风格, 独立的选题、采编、经营运作方式, 或者, 也应该是和传统媒体同步部署, 同步策划, 而不能仅仅以转发传统媒体报道这样一个附属的面目出现。

2. 采编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到了一个概念——互联网思维。

什么叫互联网思维?

或许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但是, 不妨简单地做一些形象化的描述。

一种思维就是一种行动的指导。报纸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不同之处体现在采编流程上的主要有:

报纸的做法是, 采访完毕才能发稿;互联网的做法是, 可以碎片化发稿, 看到一点儿就先发出来一些。

报纸的做法是, 每天有固定的交稿时间, 按时清样, 印刷后出版;互联网的做法是, 24小时不下线, 随时随地交稿, 只要有新闻发生。

报纸的做法是, 文字多, 图片少, 除非是摄影专版;互联网的做法是, 不仅图片要多, 视频、音频更是多多益善, 而文字, 有的时候反而成为了点缀和串联的工具。

报纸和互联网在采编流程上的区别还有很多, 但是, 从这三点来看, 似乎对于做新媒体的人来说, 并没有什么上班和下班的区别。至少, 在团队配合上, 要确保这架新媒体机器能够随时启动, 随时运转。

澎湃新闻在周永康案判决出结果的当天晚上, 在新华社发稿的同时, 用最快的速度几乎是第一个把这条新闻推送出来。

按照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当用户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消息, 信息欲望被满足后, 其他媒体跟随而来的转发, 对已经看过该条新闻的用户还有什么意义吗?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 在新媒体时代, “时效性”就是一把富有经验的杀猪刀——刀刀见血。

3. 合作竞争

对于诸多新媒体来说, 现在最难寻找到的就是一个叫做“盈利模式”的东西。

在这个方面, 新媒体时代的盈利, 似乎已经不再是“人傻、钱多、速来”的理想境界, 也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种协商、合作和共赢。

有专家指出, 新媒体的发展应该遵循一种“新木桶”理论。

所谓“旧木桶”理论就是, 你的木桶, 哪块是短板就补哪一块。

“新木桶”理论说的是, 不要去补你的短板, 而是要找到能够和你一起配合, 补上你这块短板的合作方。

比如, 最近比较热门的阿里巴巴和苏宁电器互相持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按说这两家大型企业都是各自业界翘楚, 完全可以互不相让, 甚至是针锋相对。但是, 他们选择了互相合作。

原因在哪里?

借助阿里巴巴的强大平台, 苏宁可以省去了发展网络平台的力气;阿里巴巴也可以借助苏宁广袤的线下平台发展好、维护好售后服务。

通过采集对方的长处, 双方虽然都各有退让, 但是最终形成了一个共赢的局面。

同样, 回到传统媒体本身, 是不是一定要投资、甚至大量投资来完成自身的转型呢?

恐怕也未必。

除了资金, 作为传统媒体, 还有“知源”“智源”可以使用, 多年形成的关系网络也是一种重要战略物资。

比如, 人民日报、新华社, 凭借着独特的自身优势, 在跟访领导人的同时, 在完成标准化会议、会见、会谈报道的同时, 把一些常规报道中, 读者看不到的东西以新媒体平台推送出来, 赢得诸多关注, 这又需要多少成本的投入呢?

所以, 在今天, 很难说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只能是一个此消彼长, 你死我活的局面, 更多的时候, 是要看到自身的真正优点和长处, 实现有钱大家赚的和谐共赢。

摘要:在越来越多的选择与新媒体融通结合的背景下, 传统报业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本文以喻国明教授的互联网是“一种新的传播规则”为基础, 从新闻观、受众观、采编观三方面入手, 阐述了九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应该转变的观念和思路。通过对传统观念的批判性继承, 并结合当下新媒体传播的规律性现象, 以期为传统报业转型新媒体发展做出一些理念性的描述。

关键词:传统报业,转型,新媒体

注释

11喻国明姚飞.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介发展.前线, 2014 (10)

22[美]比尔·科瓦齐[美]汤姆·罗森斯蒂尔著刘海龙连晓东译.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第二版.第20页.

33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4月第三版.第116页, 119页.

44 郭镇之.舆论监督、客观性与新闻专业主义[J].电视研究, 2000 (3)

55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四次印刷.第190页

6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第185页.

77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4月第三版.第64页.

改变三年级作文 篇5

想起初入一年级时那淘气的模样,总是给同学带来麻烦。第二个学期,我不再那么淘气了,学会了关爱同学。

二年级,心态浮躁,做什么都静不下心来,第二学期,我学会了沉静,心不再浮躁。

三年级,我爱追逐打闹,在学校不选择慢慢地走,而是跑。第二个学期,我尝试不在走廊跑,走,其实也不会浪费时间,后来,我就把这个坏毛病改了。

四年级,我还是不爱阅读课外书。林老师的到来,我慢慢开始阅读课外书,随着阅读一点点的积累,我发觉自己的语文能力比以前强了许多。

五年级,我们背古文,记忆力从弱到强。一开始连一篇最短的《陋室铭》也很难把它啃下来。五年级下学期竟然把《送东阳马生序》都不放在眼里,不到三天功夫,就把这篇古文背得倒背如流。

改变世界的小发明(三) 篇6

瑞士军刀是每个想露营或者长期旅居在外的人必须拥有的,瑞士军刀的得名来自于它的产地。据说,由于当时瑞士军队所用的士兵用刀还必须从德国购进,瑞士制鞋匠巴尔特哈沙的四儿子查尔斯就下定决心想当一名刀具工人,让瑞士军队用上自己的刀,于是他在1891年发起并创建了瑞士刀具行业互助会,10月就制造出了第一批给瑞士军队用的军刀。而后经过改进,1897年,重量较轻而且比较美观的士兵用刀终于出炉,这也就是现在瑞士军刀的最初样子。

听诊器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医生和病人的游戏,最喜欢的道具就是注射器和听诊器。几个小朋友扮演者医生和病人,带着塑料的听诊器左听听右听听,然后煞有介事的“开处方”,写诊断书……

听诊器的发明其实和一位医生的“不好意思”有关。1816年,有位叫拉埃克的医生在给女病人看病的时候,需要听心脏和胸腔的声音,但是他又不好意思把耳朵贴近女病人的胸部,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一叠纸,卷成管状,然后把纸管放在女病人的胸部,在另一端倾听,结果,他听到从未听到过的清晰的心脏跳动的声音。这件事情启发了他,之后他就用木头制作了一个长约23厘米、粗4厘米圆管状的听诊器。1850年,橡胶管听诊器取代了木制听诊器。

眼镜

曾经听到一个刚刚配眼镜的朋友感慨到:“原来世界这么清晰啊!”可见眼睛对于人来说有多重要,一个清晰的世界是多么重要。而最早发明出眼镜的灵感竟然来自于蜘蛛网上的水珠。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雨后在花园漫步的时候,突然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水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这使得他非常兴奋,之后便回家找来一个玻璃球,切下一块,然后拿这块玻璃瓶看书,结果文字放大了许多,培根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装上把手,这就是最初的眼镜。

缝纫机

1790年,英国的圣托马斯发明缝制靴鞋用的单线链式手摇缝纫机,这台缝纫机用木材做机体,部分零件用金属材料制造,它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台缝纫机。

透明胶带

1928年5月30日,美国人理查·德鲁开发出了一种很轻的、一压即合的黏合剂,后来经过改进发明了透明胶带。胶带为什么可以粘东西?当然是因为它表面上涂有一层粘着剂的关系。最早的粘着剂来自动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纪,橡胶是粘着剂的主要成份;而现代则广泛应用各种聚合物。粘着剂可以粘住东西,是由于本身的分子和欲连接物品的分子间形成键结,这种键结可以把分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

便利贴

办公室清洁工的烦恼之源——便利贴,35年前被偶然发现。美国制造业巨头3M公司的设计师阿特·弗雷被乱掉的书签弄得烦不胜烦,意识需要一种有粘性的标签纸。他在一张黄纸上抹一些胶水,便利贴从此诞生,现在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颜色超过62种。

QWERTY键盘

三改变 篇7

关键词:口腔正畸,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影响因素

在人体口腔内, 第三磨牙就是人们所说的智齿, 其为萌出最晚的一颗牙, 第三磨牙的发育尤其是下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由于阻生等的影响可引起冠周炎、第二磨牙远中牙面龋坏或发生骨缺损, 进而引起下颌切牙发生拥挤, 并且会对牙弓关系产生影响, 因此第三磨牙的状态一直受到口腔医师的关注[1]。本文对影响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56例, 其中男30例, 女26例;年龄13~29 (23.1±12.5) 岁。均接受直丝弓矫治器治疗, 疗程为4~24 (10.4±2.7) 个月。治疗前接受曲面断层片观察均未发现萌出的下颌第三磨牙, 未出现牙冠畸形或萌出畸形。

1.2 第三磨牙状态评估方法

经透明硫酸纸对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曲面断层片进行记录, 并对下颌第三磨牙的前倾角度、间隙/宽度比值进行测量。第三磨牙前倾角度测量方法为:第三磨牙前倾角度是下颌第三磨牙同第二磨牙长轴间的夹角, 在测量时将咬合面中点同根分歧的连线作为牙长轴, 若是第三磨牙的牙长轴较第二磨牙的牙长轴向近中发生倾斜时则为正, 而若是向远中倾斜则为负。间隙/宽度比值测量方法为:下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就是牙冠近远中径的最大距离,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则是下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同牙槽骨交点到垂直于眶耳平面过下颌升支前缘切线的垂直距离, 对下颌第三磨牙的间隙/宽度比值进行准确的计算, 可代表第三磨牙萌出的间隙。对治疗前后第三磨牙前倾角差值进行计算[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下颌平面不同者、治疗前前倾角不同者、治疗前间隙/宽度比值不同者、是否接受拔牙治疗者的前倾角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牙龄前倾角度变化无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第三磨牙的发育情况和萌出会对牙弓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施正畸治疗时, 将4个前磨牙拔除的患者, 其第三磨牙的顺利萌出能保留咀嚼功能, 而对于非拔牙患者而言则需尽早预测正畸治疗后第三磨牙的阻生状态, 并对其实施早期拔除处理, 可对下颌前牙拥挤状况的复发及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进行有效的预防。本文对影响正畸治疗后影响第三磨牙状态的相关因素展开了分析探讨。针对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状态而言, 一般是采取第三磨牙的轴倾角度、磨牙后间隙或将两者结合进行早期的判断。曾有学者对下颌第三磨牙的自然发育及萌出情况展开研究, 最终发现, 前轴倾角度直立或后倾的第三磨牙, 会由于时间的不断延长, 而萌出到正常咬合高度。近几年有学者经CT扫描对第三磨牙倾角展开了研究分析, 结果证实, 第三磨牙阻生会受到倾角等因素的影响。另有文献报道, 第三磨牙的倾斜角度可对阻生进行准确的预测, 若是前倾角度变大则会使阻生的可能性得以显著增加。下颌平面角也是对正畸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状态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关于下颌平面角同第三磨牙阻生间的关系尚有争议。有学者指出下颌向前旋转生长, 升支前缘吸收有限, 从而会引起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不足而产生明显的阻生。另有学者指出两者之间不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3]。

本文通过对比发现, 下颌平面不同者、治疗前前倾角不同者、治疗前间隙/宽度比值不同者及是否接受拔牙治疗者在正畸治疗后第三磨牙前倾角变化也不同。

综上所述, 下颌平面角、拔牙、治疗前的前倾角度、间隙/宽度比值等可对正畸治疗后第三磨牙的状态产生影响, 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宁.影响正畸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改变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9, 25 (5) :728-732.

[2] 王加爱.正畸治疗患者磨牙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27) :90-91.

三改变 篇8

一、外部刺激在三阶段中的运作机理

外部刺激一般包括劝说者、沟通和情境三方面内容, 具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 “劝说者”即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 一般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沟通”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间开展的交流活动, 一般表现为谈心谈话、心理危机干预等形式;“情境”即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环境因素, 包括校园文化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等。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作用强度”的评价标准采用里克特式量表的标准化五层次分级, 即“强-较强-中-较弱-弱”五个次序。“作用对象”即指外部刺激要素具体作用于喜好 (Affection) 、认知 (Cognition) 与行为取向 (Behavioral Tendency) 中的哪个方面以实现相应阶段的态度转变目标。

现将劝说者、沟通与情境三要素在态度转变三阶段的运作机理作总结如下。

通过上表可知, 由于劝说者通常以卡里斯马型权威完成“服从”的态度转变任务, 在此过程中, 目标靶的所有反应均有外因型的“权威”相对应, 故而并不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知发生转变;只有当法理型权威被引入沟通过程, 喜好与认知才会发生协同转变。服从阶段是一个应激性的阶段, 并不涉及效果输出, 故而不会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行为取向的改变。

通过上表可知, 行为取向的转变被纳入情境要素的作用范畴, 原因在于,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过程中, 目标靶的思维方式逐渐被影响, 故会在一定程度上驱使行为方式发生转变, 而行为取向的确定恰是行为方式选择的前置过程, 自然会在内化阶段受情境要素以影响。

同化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已对目标靶产生理想效果, 可被认为其结构已被纳入目个体的世界观结构组成, 故三要素的作用对像均涉及行为取向,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可实现成果输出。思想教育内容完全被个体所认同, 从而使教化对像能够依照态度转变的预期组织行为。

二、目标靶在三阶段中的运作机理

目标靶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态度转变的三阶段过程中, 不同影响因素对目标靶的作用强度各有不同, 现择取“对原有态度的承诺”“预防注射”及“人格因素”三因素作梳理如下。

上表三因素的强度描述仍依照里克特式量表的五层分级。“对原有态度的承诺”, 思想政治教育改变目标靶态度, 产生效果的机制类似于心理契约, 个体需要解除与原始认同间的契约关系, 而与新型认同建立新的契约。在此过程中, 个体对于原始认同的承诺牢固性越强, 则其对原始认同的背离动机越弱, 个体发生转变的可能性越小。

三、中介过程在三阶段中的运作机理

上表三心理机制的作用强度描述仍依照里克特式量表的五层分级。自我防御心理机制在三阶段中对态度转变的影响能力均处于最高层级的原因分别为: (一) 服从阶段:心理壁垒通过否认、压抑、投射与抵消四机制的建构具有高强度的影响能力; (二) 内化阶段:合理化机制在此阶段具有高强度的影响能力; (三) 同化阶段:认同机制在此阶段具有高强度的影响能力。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中的态度转变理论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关照作用, 明确态度转变的劝说情景模式诸要素在不同态度转变阶段如何运作、如何同态度内生的三个结构单元进行互动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纪艳敏, 王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系统基本运行模式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

三改变 篇9

情感需求

说个大家特熟悉的词,需求。说需求,首先想到商业需求和用户需求。今天来聊聊需求的另一面。这一面是双生子, 哥俩分别叫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

大部分用户使用产品之初,都是基于哥哥功能需求,它能帮我干啥。而弟弟情感需求则是怎么让我满足,包括信任、归属、尊重、虚荣等感觉。满足情感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case by case来看。

举几个例子:

车的功能需求是代步,假设有5万你会买QQ,有500万会买啥?大奔不错,去接女朋友下班,倍儿有面子。但你比较节俭,弄个10手的QQ去接女友,你女朋友还会坐么?

换个例子,女孩子买LV的包包,不是为了装东西(功能需求),而是喜欢听别人说,哇好漂亮,一定好贵吧。这会很满足(情感需求)。情感需求会让产品有额外的价值,会在各种工具属性中脱颖而出。

有时候用户要的并不是实际效果,而是有效果的感觉。手术结束后,家属最想听的话是手术很成功,手术真的成功么, 也许小县城的手术效果不如京城来的优秀,但“很成功”三个字就够了。他们需要的更多是安慰,这叫做安慰剂效果。很多设计就用安慰剂效果达到多快好省。早些年电梯的关闭按钮不灵光,需要按几下才会关闭,其实那是假的,出于安全并没有这个功能,电梯会自动检测。但若没有关闭按钮,小伙伴会很焦虑,所以需要一个假的来做安慰。

关于个性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个性,无论是自标榜,还是他人附会。第一次看到事物, 总会给他定位其个性,个性会传达情感信号。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会从一切看到的事物中找到情感,包括保护花花草草。 这有些像相亲,第一眼来感觉他是高富帅, 还是矮穷矬。第一印象往往不准,但会影响后续的决策,这个影响力会持续很久。

用户找一个喜欢的个性来和自己配对, macbook适合设计,Alienware适合玩游戏,Think Pad适合商务。对于产品本身来说,是没有性格的,这些都是宣传所附会的。这些附会的性格会让用户产生共鸣,让产品和用户有所联系,这种联系就包括各种情感因素。举个有意思的例子: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人,买i Phone不是因为体验好,而是感觉i Phone所在的社会阶级有面子。

产品不仅仅是工具,人们通过他们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包括快乐、悲伤、兴奋、沮丧等等。当个性与用户合拍时,产品的其他特点就无所谓了,他们甚至会忍受缺点,此时个性在用户眼中会无限放大,甚至会带有文化或宗教属性,这时用户对产品的粘性极高。很多品牌的死忠粉就是如此,在亚文化和垂直领域尤甚。(现在的产品越来越细分,如果要做个合格的产品设计人员, 就一定要研究亚文化。)

这种个性其实是情感的自我表达,或是说是自我身份的认同。这种个性也是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纽带。在设计中,个性特征是很强大的因素。这有点像相亲,第一次见姑娘总要留点印象,别管是好是坏,否则下次见面,你只是个路人甲。这种个性可以从声音、味道、颜色等着手,而且这些感觉让你不用思考。比如《超级玛丽》,让你画水管工人形象可能有些难,但让你哼出主旋律却很简单,这就是个性。

超级玛丽

荒岛余生

产品的个性也会随时间改变,《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给排球画笑脸,给它取名,这时排球已经不再是玩具,而是唯一的伙伴。产品用久了,总会夹杂回忆, 也表现你的过去和将来,如房屋装修风格,如你带了十年的Apple watch。对于这种互动,设计师可以有更多的发挥。从关系角度着手设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会拉近产品和用户的距离。当然,还要结合场景。

一些最成功的产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满足使用场景重要的情感需求。所有的互动,都会伴随时间、地点、人物、人物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结果会截然不同。在傍晚的西餐厅,和中午的菜市场求婚,成功几率更截然不同。

情感对行为的影响

积极的情感会让用户持续使用,有跟你聊天真愉快的感觉。消极的情感挫败十足,会引发更多的各种社会不公平,各种人生失败,导致不再理你了,来个裸辞。 这是设计师和产品同仁不愿看到的局面。 较低程度的积极影响,不会打断正在进行的任务,也不会干扰注意力。会让用户思维开阔,特别兴奋。

消极的情感会影响积极性,以及后续操作的意愿。但有时候负面情感也会带来好效果。没系安全带,就会发出“嘟,嘟,嘟”警示声,促使人们系上。为什么会有好的效果呢,因为消极的情感,能让你更集中注意力。这可是有科学依据的, 从进化论的角度讲,你在找晚饭的时候, 还要警惕背后是否有老虎盯着你,不然你就变成它们的晚餐了。潜在危险必须引起强烈反应,吸引更多注意力。

当然,消极情绪多就会有压力,这不仅会掉头发,也会经常出错,你做再多的容错设计,也会有挫败感。消极最好控制在少量的警示上。比如说你骑单车,在平坦大路上,甚至能张开双手,和其他人聊天。如果在泥泞的盘山公路,你还会张开双手么,更多是小心谨慎,不然有死神会向你张开双手的。积极情绪会调动潜意识,让你分心做熟练事情。而在紧张压力下,精神会高度集中,无法再分神。长时间的压力会筋疲力尽,对于任务型工作, 还是用积极情绪来的更好。

对于不同用户,应该有不同的体验设计。新用户更多熟悉探索,这时候适合积极引导,让他愉悦,这样焦虑和挫败感较少。有趣的动画、可爱的吉祥物、鲜艳的颜色都会更吸引用户。对于熟练用户,应该以目标导向,设置一些挑战,让他更集中精力,而且完成挑战会获得极大满足。 对于熟练用户,他们更喜欢在挑战中寻求刺激,如滑雪,跑酷刷分数。这种刺激来自自我的认可,以及超越他人的优越,越熟练越挑战越满足。

新用户——体验导向:挑战较少、探索较多、娱乐导向;

有经验的用户——目标导向:挑战较多、探索较少、关联任务。

三改变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3月在白银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治疗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并有生育意愿的1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治疗前无不孕症、治疗后两年内无避孕措施,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宫颈炎诊断标准[3];均经门诊妇科检查、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诊断为宫颈糜烂样改变而且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TBS分类)和DNA定量细胞学检查未见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或)恶性细胞。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脓性白带、增多,腰腹坠胀,接触性出血。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将19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6例,采用聚焦超声联合三氧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伴有脓性白带34例;宫颈糜烂样改变而且伴有接触性出血30例;宫颈糜烂样改变且伴有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32例。对照组102例,采用微波治疗,其中宫颈糜烂样改变伴有脓性白带36例;宫颈糜烂样改变且伴有接触性出血31例;宫颈糜烂样改变且伴有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3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进行妇科常规检查,观察阴道分泌物,暴露宫颈后,观察宫颈大小、颜色、外口形状、有无出血、肥大、糜烂样改变及宫颈管内有无出血等。同时采集宫颈外口鳞-柱交接部脱落细胞作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TBS分类)和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以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

1.3 诊断标准

(1)慢性宫颈炎诊断明确,出现宫颈糜烂样改变而且伴有炎症性分泌物增多、乳头状增生或接触性出血或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等病理表现;(2)TBS分类、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3)无妇科其他疾病(如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恶性肿瘤等)。

1.4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于月经干净3天后采用淄博悦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HY-21三氧治疗仪,产生6 mg/L的臭氧水冲洗外阴阴道,每次治疗10分钟,每天治疗1次,4天为1个疗程。于治疗第4天使用徐州雷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LEO-3800聚焦超声治疗仪,超声波频率为9.3 MHz,脉冲为1 000 Hz,功率调至3.5 W或4.0 W,治疗时间根据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面积决定。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以执笔法握住治疗枪手柄,治疗头对准并紧贴宫颈外口,以宫颈口为圆心,由内自外按顺时针以5~10 mm/s的速度进行环形扫描,范围一般超过病变边缘2 mm,重复扫描数次。临床终止扫描指征:治疗面积较治疗前缩小,创面收敛;宫颈外口呈现轻度凹陷,增生组织变平,治疗面颜色改变失去光泽;治疗区质地较治疗前略硬。对宫颈腺囊肿的处理可直接在病灶处进行定点扫描(对大的宫颈腺囊肿可先刺破尽量挤出囊液再进行扫描),见局部颜色变为灰白色即可停止扫描。术后每周进行三氧治疗一次,共4次。

对照组患者于月经干净3天后选用60 W微波手术治疗仪,将双极探头置于炎症性宫颈糜烂部位,放置稳定后,使用脚踏开关启动。治疗时须按照由内向外逐步推进的方式,先从患者的宫颈外侧口然后慢慢向周边移动。一般推至宫颈糜烂样改变部位约3 mm处,连续治疗5秒左右,直至病灶组织的颜色开始从白色变为略微发黄。

1.5 随访

从治疗后开始,通过两年内随访,观察其妊娠及分娩情况,并对所有孕产妇均进行产前检查,出现临产指征立即入院待产,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确定分娩方式。

1.6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按“宫颈糜烂样改变症状体征四级评分法[4]”进行判断(表1)。疗效指数=(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疗效指数≤19%或继续加重。痊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1.7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妊娠情况、自然流产、自然分娩、剖宫产和宫颈裂伤等方面进行比较。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2个月后的疗效比较

治疗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2个月后研究组治愈率为90.6%,对照组为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9.0%,对照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例(%)

2.2 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比较

在为期两年的随访中,研究组妊娠率为79.2%,对照组妊娠率为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分娩结局比较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自然流产率、剖宫产率及宫颈裂伤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例(%)

3 讨论

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是妇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逐渐发展为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后遗症包括异位妊娠、不孕和慢性盆腔疼痛。近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显示,宫颈癌的发生和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有密切关系。因此,积极治疗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超声作为一种新方法,其治疗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原理[5]是将焦点设定在炎性所在的深部宫颈间质,聚焦于特定深度的靶区组织内,利用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等生物效应使组织吸收能量而快速升温,导致蛋白质变性及组织细胞的凝固性坏死,从而促进组织重建和微循环改善而使组织康复[6]。同时利用三氧分裂后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对细菌、霉菌和病毒具有强烈的杀灭性,甚至可以破坏肉毒杆菌毒素,具有高效、快速和广谱的杀菌特性。二者联合治疗,能够快速、高效杀灭细菌宫颈繁殖体、芽孢、病毒和真菌等[7],活性成分还可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和创伤面的愈合,治疗女性阴道炎、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及盆腔炎,发挥其组织修复及治疗的作用,最终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2个月后研究组治愈率为90.6%,对照组为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9%,对照组为9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还回顾性分析了聚焦超声联合三氧与微波治疗后两组患者再次妊娠及分娩结局情况,发现研究组妊娠率高,妊娠率为79.2%,对照组妊娠率为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自然流产率、剖宫产率和宫颈裂伤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由于聚焦超声将焦点设定在炎性所在深部宫颈间质,不损伤表面组织,无其他物理治疗的结痂、脱落的组织修复过程;由内而外地破坏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根据其对宫颈组织的刺激,改善微循环,选择性损伤组织细胞,同时保留结构,治疗后组织弹性和功能可以恢复正常[8]。

综上所述,经聚焦超声联合三氧治疗后的宫颈保持了正常宫颈良好的组织形态和弹性,保留了正常的功能并减少宫颈炎的复发,可重复治疗,为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在治疗炎症性宫颈糜烂样改变时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可靠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郑丽英,张慧鹏.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0):5055-5056.

[2]张茂琴.聚焦超声联合三氧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6):30-31.

[3]谢幸.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5-257.

[4]李惠珍.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样病变710例临床效果分析[J].微创医学,2007,2(5):438-439.

[5]许秀萍,胡雅君.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5):338-340.

[6]王智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8):5101.

[7]曾龙佳,向春林,龚艺珍,等.臭氧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9):5079-5083.

上一篇:可膨胀石墨下一篇:国际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