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改变

2024-09-10

社会改变(共12篇)

社会改变 篇1

明清时期,由于南北大运河的重新开通,使一向偏僻的鲁西地区成为北达京师南控江淮的交通要地,由于“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在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城市产生以来,作为地域的政治、经济中心的城市大都与交通枢纽相共生”,[1]从而使得山东运河沿岸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城市,包括德州、临清、东昌、济宁等。由于城市商业的兴起,全国各地的物产,各色人等均聚集在运河城市,使得运河城市的社会风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对社会风俗变化的具体内容做一粗略的探讨。

一、城市奢侈之风的盛行

山东运河城市地处山东西部,为齐鲁故地,礼仪之邦,其风俗历来不尚奢侈,尤其是鲁西南地区,其地近曲阜,为圣人所在之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直以节俭著称于世。但自明代运河贯通以来,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各个城市纷纷变得富庶繁华,这样就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望,从而使社会风气由尚俭变成崇奢。史载在济宁“从前旧俗,早饭不过八碗,晚饭不过十喜而止,从无热吃烧烤之说,近则无论贫富,每有宴会动以十六样、二十样为美食,未及半厌饮,以后诸品竞属虚设,岂非暴殄?再从前,所饮不过本地烧酒、黄酒、今则非南酒不可,似此靡费,往往一饭破中人之产……”[2]足见浪费之巨,有鉴于此,政府甚至发出劝谕,让市民力行节俭提倡“向如仍照旧俗,每席以八样、十样为准,有减无增,鱼翅烧烤南酒之类一概不用,岂不省而易办?”[2],然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奢华之风不是一次提倡就可以刹住的,相反奢华之风不但未消减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连丧事操办也变得奢华起来,“丧礼过于虚糜也,丧气称家之有无,今则专事浮文陈设铺垫,灯彩罩棚无比精益求精,且激集毫无相识之人,纷纷□送别名为社,自为壮观……”[2]

二、城市市井文化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除了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外,城市生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山东运河城市生活变得生气勃勃,丰富多彩。在大运河贯通前,运河沿线的城市都是一种政治中心型城市,其主要功能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的,城中的主要居民是官僚和衙役,从事工商业的人很少,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很少。明代运河贯通之后,城市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各种各样的城市活动也随之开展。进入清代以后,经过明代二百多年的积淀,加上清中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等因素的影响,这时的城市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引人注目。在这些城市中几乎每天都用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平常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活动是斗鸡、斗狗、甚至斗鸽子等,而在节庆期间,则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在临清最兴盛的娱乐活动是斗鸡,“斗鸡走狗齐俗也,而清源(临清)为甚”。[5]而在节庆日期间,临清城的欢庆活动则更为热闹,尤其是在元宵节期间,城市内多处兴办灯会,市民几乎倾城出动观灯,街市上肩摩踵接,彻夜灯火通明,而又有客商坐在酒店里边,边喝酒边观灯,直到最后醉倒在酒馆里,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节日狂欢的热闹景象,时人沈启祚的《灯市篇》很好的描绘了灯市的这种景象:“……炮花齐发吐朱丝,金菊葡萄满树梨,好事多方搆夺制,幻作浮图灯百枝,此时见灯不见市,嘈嘈失失声音碎,狂客使酒似颍川,醉奴狼藉当炉睡……”[5]

三、城市重商思想的盛行

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想浓厚,但是随着运河的开通,城市的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城市里店铺鳞次栉比,商业十分繁盛,从而使得逐本抑末的思想开始松动,而且因为交通的发达,许多外地商人来到城市里经商、定居,包括许多晋商、徽商、两湖商人、浙商等全国著名的商帮,至今保留在聊城市的山陕会馆就是当时在东昌(今聊城)做生意的山西陕西商人建立的,这些全国闻名的外地商人也带来了他们重视商业的观念,这就使得重视商业利益的思想开始流行起来,“文不经商,士不言利”的观念开始淡出人们的头脑,代之于对商业利益的重视,运河城市的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这导致人们的道德风尚也开始变化,在济宁就有“济宁州,太白楼,三岁小孩戏老头”[7]的民谣来说明济宁重视思想的无处不在,可见社会逐利重商的风气的盛行。

四、小结

随着运河的开通,山东运河城市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整个北方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城市风气的变化,这些风气可以看做商业发达以后山东运河城市在自身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社会风气,但除此之外,由于运河沟通南北,而山东运河城市又处于运河中部,随着南北经济往来的增多,这些城市还出现了许多融合了南北各地文化现象的混合文化风俗,这些文化风俗的出现值得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何一民, 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2][3][4]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三, 风土, 徐宗干修, 许瀚纂

[5][6]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卷十一.风俗》王俊修

[7]转引自秦永洲刘世昭《运河风俗钩沉》, 《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第1期

社会改变 篇2

“以前觉得上大学就能够出人头地,现在看看上学真是没什么用了,连个工作都找不到。”这是待业一年的小张父亲说的话。小张一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本指望小张上大学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能够在城市立足。但没想到小张毕业之后找工作,要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要不然就工资特别低,后来干脆一直待业在家。这让为了孩子上学付出了很多的小张父亲头疼不已。

事实上,小张的现状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的一个缩影。尤其对于农村出来的学生来讲,上大学是他们踏入城市生活的跳板。但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就业成为一大难题,本想着靠着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学子,却奔走于人才市场,为生计发愁。

据调查表明,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农村孩子在就业竞争中本身就处于劣势。而从教育的投入回报率来看,学生上大学所需要的成本要远比上普通的职业院校要多,而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远没有职业教育好。因此,与其选择读普通高校在毕业之后面临就业压力,还不如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一门真技术,有技术在手,就能轻松在大城市立足了。当前社会不缺博士、硕士、大学生,缺的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拥有过硬汽修技术的人才,能够抓住这一行业机遇,努力锻炼自己填补汽修人才缺口,将来不但能够轻松就业,更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山东万通汽修学校把握汽修市场脉搏,根据汽修行业人才的需求设立专业,针对性的培养汽修职业技能人才。学校为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技能,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能够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不断地实训操作练习,让学生能够真正熟练掌握汽修技能,成为企业需要的汽修职业技能

据了解,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毕业生毕业率都在95%以上,不仅因为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学生拥有熟练的汽修职业技能,还因为学校为学子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学生毕业即能就业,不会因为找工作而发愁,轻松在城市立足。

电邮亭改变印度社会 篇3

距新德里数千公里的西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瓦尔纳格,一个农夫能够通过电子邮件,向合作商店订购肥料或收割机零件。在南印度安得拉邦,首席部长钱德拉·巴布·奈杜定时检查自己的电子邮件,他所有部属都经常通过互联网向他传发讯息,内容由各项重大发展计划的进度、电力站问题,到地区治安情况,不一而足。

电子邮件成为风靡印度的新潮流,这场数码革命使千千万万印度民众梦想成真。

80年代甘地夫人之子拉吉夫·甘地担任印度总理时,引进通讯革命,在全国铺设电话线。但由于并非人人都买得起电话机,电话亭就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出现了。在印度,几乎每一公里就可以找到一个付费电话或电话亭,部分电话亭或小商店还有传真机和影印机;新近更加上电脑,任何人想发电子邮件,只须付5卢比。一些电话亭还提供回电服务,那就是说,如果发电邮者有回邮,亭主会打电话或派专人通知他,另外收费5卢比。在印度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一间间小小的公众通讯亭跟传统商店抢占空间。

一项调查显示,过去6个月,印度最大的8个城市里,大约出现了1500个电邮亭,电邮用户现在已达数百万。据一家私人经营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统计,电邮账户每两个月就翻一倍。由于许多网站提供免费电邮,不少人都有好几个账户。电邮亭最初只出现在4个大城市,去年开始进入到全国30多个城市,目前正继续向全国扩展。

社会改变 篇4

一、不同社会时期传播方式的改变

放眼当下的社会大环境, 发展速度日渐加快, 语言交流与接触日益频繁。与此同时, 人们对语言的需求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大量社会热点频繁出现, 由此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 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新鲜事物和新的语言现象从产生到广泛传播并得到社会的热切关注及认可愈发呈现出更加明显的时效性、趣味性等一系列传统社会语境下未曾有过的崭新面貌。当下多元化社会高度的文化包容性也为语言系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局面。

报纸、广播、电视作为三大传统媒介, 曾是各种社会重要事件乃至新的语言现象走入千家万户的“首发阵地”。传统媒介以其直接、有声和可视性、真实性、有效性等一系列鲜明特征成为那个时代下反映社会生活和将大量新闻、信息推送、传达给普通大众的重要手段。但凡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东西也都千方百计在语言中得以表现, 于是便有了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公开“见报”, 有了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在各大电台节目中巧妙“现声”, 更有了新的物质、新的动作在电视屏幕上频频“亮相”。传统媒介手段把最新的信息以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带入了千家万户的视线, 让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向, 也使得一些新的语言现象为人们所认识、接受, 继而广泛传播和使用。

随着当下社会进入到网络大数据时代, 传统的媒介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于是, 我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 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媒体”, 简称“网媒”, 它是一种借助国际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 以计算机、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 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相对于较早产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 网络媒体属于“第四媒体”。也有学者认为网络媒介已为人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并提出它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网络媒体集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的优势, 以其独有的数字化、全球化、多样性、无限性、迅捷性和可存储、易复制、易检索等特点, 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几大因素的有机结合, 早已在众多大众传播方式中崭露头脚。尤其在当代社会语境下, 大量新词新语的出现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和推广从而被普通大众所接受、使用, 并最终得以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站稳脚跟, 成为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共同语”。

网络媒体以其传播速度之快捷, 信息来源之广泛, 制作发布信息过程之简便, 能有效实现随时随地发布新闻, 尤其在对社会突发性事件和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网媒的“刷新”更换功能比传统媒体的“滚动播出”更胜一筹。正是因为网络媒体的助推作用, 使得部分外来词素在构词活动中越来越活跃, 呈现出更强的构词能力。

二、不同时期外来词素构词情况不尽相同

外来词素是伴随外来词的借入而逐步形成、发展的, 所以要讨论外来词素最初的形态还要从外来词入手。虽然外来词素和外来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外来词的确是外来词素诞生时最原始的形态。

“吧”, 最早出现于音译外来词“酒吧”中, “酒吧”是音译自英文原词“bar”, 义为“西餐馆或西式旅馆中卖酒的地方”, 在借入汉语时以“吧”对应“bar”的音, 附加一个汉语固有词素“酒”表示词汇意义与酒相关, 此时的“吧”尚未具备可以独立成词或参与构词的条件, 即它尚未获得“词素”的资格, 只是“酒吧”的音译成分, 无任何意义。当“吧”在使用过程中开始脱离表义成分并作为构词词素参与构造新词, 它不再是“酒吧”的音译成分, 而独立承担起“酒吧”整个词语的含义, 于是出现了一系列和“酒吧”有关的词, 如:吧台、泡吧等。在继承“酒吧”义的基础上, “吧”的词素义进一步扩大, 由“吧”表“提供某种服务或休闲娱乐的场所”义构造出了一大批“吧”族词, 如:网吧、氧吧、话吧、痛快吧等。

“秀”, 音译自英文, 但“秀”的来路要复杂多了, 它最早风靡于宝岛台湾, 译自英文“show”, 有“表演、展示”之义。当“秀”的风潮来到香港则变成与粤语发音近似的“骚”。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骚”没有在中国大陆地区掀起热潮, 反倒是“秀”势不可挡。作为外来构词词素的“秀”可谓是风生水起, 更从台湾的“选举秀、真人秀、秀场、走秀”到香港的“电台骚、现场骚、时装骚”再到大陆地区的“模特秀、年代秀、首秀、做秀、秀一秀”等。

社会改变 篇5

一、信息对等

几千年来,信息对等都是几乎不可能的。在以前,在有些地区,甚至相邻的村庄之间都无法实现顺畅交流,更不用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层面上的信息对等与共享。而现在,只要有信号连接,有通讯工具且会使用,能看懂通用语言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共享时代信息对等的福利。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哪怕身处偏远山区也可以坐在床上便能放眼天下,纵观国际大事,甚至可以和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人为了一些也许与他们日常生活完全无关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在以往是完全无法想象的。没有人多知道什么,没有人少知道什么,所有信息都透明的放在桌面上,对经济、生活方式产生了有利的根本影响。

二、资源共享

在第一条件的支持下,也就是所有信息对等的情况下,大量的资源从暗处、小范围掌握变为透明、大范围了解。在从前,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拥有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包括地理等自然条件,影响力和地位等社会条件。而现在,在没有人多知道和没有人少知道的客观条件下,这样根本的资源不平均现象大大改善了。我们的资源公平地分配给了每一个有权享有和有能力享有它的人。

三、大数据管理

从上述两条的分析看来,个人和非官方团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被相对放大了千百倍,国家和地方面对着一个多元、多变、多方面的社会形式,必须让政府在法律和伦理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强力管理、快速管理、合理管理的能力强起来。而这种能力目前我们在大数据信息处理的辅助下已经拥有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合理有效地行使控制个人和非官方团体的权限的权力。在从前,如果地方豪强(如典型的地主)依仗着比其他个人或团体强的能力去对后者进行以其私人意愿为初衷的坏的影响,国家能够通过没收这种较强的能力的方式来阻止这种行为吗?不能,相反,国家时常助纣为虐。而现在,官方有权管理者完全可以进行以上方法为手段的快速且有力的管理。

微博改变中国社会生态 篇6

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舆论监督利器,微博就这样悄悄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而作为其中的第一波“被试水者”,中石化、故宫、中国红十字会等央企和有关机构不幸撞上了“枪口”,成为被网民集体调侃挖苦嘲笑并层层剥光衣服的“弄潮儿”。

舆论监督新阵地

6月27日凌晨,戴着鸭舌帽的郭美美在夜色中抵达首都机场,面对媒体的贴身追问,她以一句“你们不要这么搞笑”回应后匆匆离去。

这个最先在新浪微博上疯狂炫富的女孩,之前或许不会想到,仅仅一周之内自己就将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天略集团在内的机构、企业或个人牵扯进巨大的舆论漩涡。其与中国红十字会某负责人的关系,以及红十字会是否涉及招标违规等问题,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网友抽丝剥茧式的“人肉搜索”与持续不断的热议交相辉映,不仅一步步披露着后续的种种谜团和“证据”,更让相关各方压力频频。

“郭美美事件引发反贪腐行动。”远在德国的一家电台网站如是远观着中国微博的热闹。7月4日傍晚,中国红十字会的微博悄悄出现在网络——其当夜所发的四条微博三条是介绍红十字会的历史,另外一条是相关负责人作出解释的长篇博文链接——但直到此时,这场源于微博、跟进于微博并得到传统媒体呼应的网络事件,仍在进一步发酵,微博上有关郭美美真实男友身份的猜疑和对红十字会透明化的质问仍未停歇。

这是微博监督的典型流程:先是有网友发微博披露某个事实(或某个网友微博引起质疑),然后众网友跟进评论和转发,相关网络衍生品(如漫画、恶搞歌曲)也开始出现,接着在网络或传统媒体上出现深度评论和调查,并同时伴随着微博上不间断的“爆料”,一场微博事件就此达到舆论监督的高潮。

数亿用户(仅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就达1.4亿)集体围观并发声,微博的强大影响力自不待言。这个一年前还更多地以单纯的交流平台或“展示自我”为目的的新媒体,一跃站到舆论监督的潮头,过去各种曾经被认为司空见惯的“潜规则”现象,如今都被一并展示在众人面前。

因此,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五光十色的新闻——四川会理县政府网站发布官员视察的“悬浮照”后不得不公开道歉;浙江宁波机场一句“让领导先飞”引发网民对官僚主义无所不在的不满和集体讨伐;中石化广东公司天价购茅台的发票被发到微博后直接将其一把手拉下马,网友填词创作的《我为祖国喝茅台》MV广为流传;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因天价餐发票遭遇通报批评;而在江苏溧阳,“蠢局长”微博直播开房后被停职;广州白云区街道办主任网络裸聊被曝光后近日终于被免职……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说,中国人已经发现一种针对地方腐败的新工具:微博。知名地产商潘石屹也在微博上感叹:微博正从打假向反腐深入。潘的同行任志强则认为,“从广告到骂人,从花花草草到谈情说爱,从国家大事到阿猫阿狗,天下之大,(微博)无所不能。”没错,微博上不仅有“被精神病者”飞越了疯人院,还有社科院教授倡议发动起波及全国的“打拐行动”;有知名企业在这里遭遇实名举报,同时被认为是“非正常交通事故”的民间调查也可能随时发端于此。当权威不再服众,当信任消逝良久,自发的、同时也是温和的围观就在这个新平台上闪亮登场。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2011年上半年的微博舆论监督事件,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外,铁道部、中石化、红十字会等垄断行业或机构,成为被瞄准最多的“靶心”。微博时代,这是否提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熟悉的那些“过往”?

质疑一切可以质疑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此看来,微博上扑面而来的质疑之风,有时候可能比最终问题如何解决更重要,或者至少二者同等重要。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微博上的质疑声只是缘于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瞥。

6月26日,作家郑渊洁随便往楼下的大望桥看了一下,因此就有了一个新发现:“桥上原本标示此处是京通快速路0公里起点的里程牌上,0变成4。就是说京通快速路的起点西延了4公里……好奇心驱使我驾车到京通快速路通州出口察看里程牌,果然原先的12公里变成了16公里。”

郑渊洁的发现引起了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的联想:“这几天正查(高速公路)多收费的时候突然改,让人浮想联翩啊!”张泉灵按照每公里0.6元收费标准计算了一下,修改成16公里后收费应是9.6元,“收十元就合理多了”。

为何多出4公里?面对媒体的追访有关方面语焉不详,而微博、论坛上指责公路管理公司为使收费合理化“弄虚作假”的声音已是山雨欲来。

同样偶然的微博爆料发生在山东青岛。6月30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随后有网友在桥上走了100米后发现,跨海大桥上匝道附近多处螺丝松动。这个被称为“有图有真相”的微博发布后,投资方山东高速集团立即做出了回应和解释。

遭遇质疑的不仅是桥和路。6月23日北京的一场大雨令微博上热闹了好几天,对市政部门、城市规划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的各种嘲讽和揶揄铺天盖地;在内蒙古,一条三年前的视频则将蒙牛推到风口浪尖,“供香港牛奶比内地产品更安全”的说法不过是该企业今年在微博上遭遇的众多质疑之一;而南京为修建地铁欲砍掉有着百年历史的梧桐,甚至引来中国台湾国民党中常委邱毅在微博上的关注。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有言曰: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所以,尽管发端于微博的质疑声可能有些只是误解,但接受公众的监督是一个现代企业或政府机构管理者的天职,回应公众的疑问更是它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动的,其实正是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

名人被摊在“微博阳光”下

与普通人相比,名人就是强势的一方。过去习惯了被远观和仰视的他们,如今在微博上却不过是泯然众人。尽管也有粉丝的热烈追捧,但在相对平等的平台上,遭遇质疑甚至是形象大逆转亦并不鲜见。

最新一个例子,当属演员吕丽萍在微博上的言辞遭遇炮轰事件。6月25日,美国纽约州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提案。第二天吕丽萍就发布反同性恋的言论,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当年清纯的“葛玲”被认为是真的“嫁鸡随鸡”了。

再来看看另一个名女人杨澜的境遇。受“郭美美事件”牵连,杨澜十几年前向希望工程捐款的旧事被网友翻出,称其捐款后又从青基会取走现金20万。最后杨澜不得不发表声明,解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20万元现金是受希望工程委托用于海外推广),其夫吴征亦亲自上阵,在微博上为妻子辩护。

尽管难免出现“误伤”,但接受舆论监督本就是公众人物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包括:不分过去还是现在,名人所做的一切都可能被作为“呈堂证据”,随时被端上台面接受检验。

享受如此待遇的,还包括那些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们。前些天,清华大学一知名教授就因“传谣”(转载了对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之一马悦然评价的一条微博),遭遇后者实名举报,称其“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学术良心”。而另一个遭遇网友质疑的则是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董藩,其40岁时没赚4000万“不要来见我”的言论,被认为是以财富论成功。

当然,微博对名人来说也是一柄双刃剑,有人在群众的监督下走下神坛,也有人被重新认识。比如任志强,从当年“全国人民最想打的人”一跃变成了微博上最受欢迎的人之一。反过来说,2011年上半年,陈光标则遭遇了可能比过去所有岁月加在一起总和还要多的质疑。

管理者的媒介素养面临考验

这是一个逐渐走向宽容和平等的时代,任何用旧有思维看待今日世界的行为,都可能要遭遇现实的无情嘲笑。只不过,微博碰巧承担了这样的平台和工具角色,监督名人,监督社会管理者,也监督每一个平凡的你我。它就像一面多棱镜,映衬着当今社会的光怪陆离,同时也对管理者如何尊重民意提出了新的挑战。

5月26日,江西抚州市检察院等机构附近先后发生三起爆炸,犯罪嫌疑人钱明奇当场死亡。这起后来被称为抚州“5·26”案的爆炸发生一个月后,被官方媒体认为是“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根据新华社6月26日的报道,犯罪嫌疑人钱明奇早已开通了微博,并且在上面反腐诉说自己的楼房被非法拆除遭受巨额损失,十年诉求未果的经历。“但是,网络无法改变钱明奇在现实世界中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

网络没有改变的渠道缺失并不是网络的错,而是对地方部门如何利用网络收纳民情民意的一次考问。《人民日报》6月30日即发文反思“微博之力如何撬动现实”,文章称,面对公众通过微博介入公共事务、表达个人观点的“不可逆转现象”,社会管理者的媒介素养尤显重要。

事实上,中国官员早就意识到了微博的重要性。在香港大学中国传媒项目研究员班志远看来,中国开始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其实也正在成为“互动式执政”长期趋势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是,根据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截至今年3月,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有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

对于这个数据,有人认为说明官员和政府机构开微博已“蔚然成风”,也有批评认为还“远远不够”。但不管怎样,面对微博上愈加热闹且威力巨大的舆论监督,任何忽视推诿的态度都将在现实面前碰壁已是不争的事实。

好在一部分中国官员早已走在了互联网前沿。7月4日上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网友对话,充分肯定了包括微博在内网络问政的积极意义。同一天傍晚,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乌鲁木齐“逛”夜市,陪同的新疆一宣传部门官员在新浪微博实时发布照片图文“直播”。而在南京,有关部门也出台规定,突发事件要在事发后1小时内在微博上公布。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也曾表示,中央党校非常重视网络等新媒体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使用,注重引导学员掌握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如此说来,今后因不懂微博而闹出糗事的官员应该不会再有——如果他们真的有好好学习的话。

“我们和别的国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恰好跟社会转型遇到一块了。”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分析。

社会改变 篇7

马志鸿指出:“当前, 移动和数字化生活正在向社会和企业的更多领域扩展。预计在未来几年内, 技术进步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性能将迅速提高, 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 去创造、学习、持续发展和创新, 进而积极地改变世界。我们将这种新兴社会称为‘网络社会 (Networked Society) ’, 而我们目前还只是处于这个‘网络社会’的开端。”

在网络社会中, 通信和信息技术将融合为单一的“有创造力的网络”, 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持续创新以打造繁荣的“网络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社会中, 信息仍然十分关键, 但信息将成为一个输入项, 而不是输出。这种有创造力的网络是一个“扁平的”公共基础设施, 人们也许见不到摸不着, 但其拥有为不同的目的和场景提供最佳绩效的内在能力。这样的网络还具有无缝连接性, 对于设备和用途没有限制。它所提供的服务和内容可以为每个人带来有针对性、无缝、简单和全面覆盖的“体验”。

马志鸿指出, 网络社会有三大重要推手:移动性、宽带和云计算。正是这三大因素的合力, 让网络社会与众不同。为推动网络社会的早日实现, 爱立信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移动宽带网络的建设, 积极帮助运营商打造智能管道, 并提供创新云服务, 促进运营商的业务发展, 让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市场乃至全社会受益于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

马志鸿称:“网络社会的发展催生基于移动宽带的上层应用层出不穷, 服务于不同的终端类型, 并对网络接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 运营商构建智能管道、精耕移动宽带运营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作为全球电信设备行业的领导者, 爱立信针对运营商的这种需求, 率先提出了智能管道的概念, 并从核心网的角度推出了分组核心网中的PCC架构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自2009年以来, 爱立信同全球领先的运营商一起进行现网试商用, 共同推进了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 爱立信已经与57个运营商拥有PCC商用案例。

在云计算领域, 爱立信为运营商提供云服务和应用, 促进运营商业务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将软件作为服务出售, 因为运营商可以将软件捆绑在移动宽带上提供给客户。这些软件包括eStore、LifeStore、Ad Orchestrator、IPX、BCS和爱立信设备连接平台 (降低了移动运营商进入M2M市场的门槛) 。我们提供的云服务既可以从运营商内部的云系统中进行运营, 也可以作为服务出售, 并从爱立信数据中心提供。

我们拥有创建云的能力, 通过整合各个数据中心, 创建运营商的私有云。目前, 我们已经为位于土耳其、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三家运营商建立了私有云, 帮助他们降低了运营支出和资本支出, 并节省了获得软件许可证的费用。

我们还可以通过固定和移动接入将企业云和公共云连接在一起。同时, 我们可确保服务质量、速率、可靠性、安全性, 并提供不同的业务模式。连接云是我们最为重要的贡献。我们将提供性能卓越的网络 (大型、快速和智能化) , 以及云服务所必需的连接性。此外, 我们还可利用我们的技术为高端用户优化云系统, 并确定流量的优先顺序。如果没有高性能的网络, 云应用和云服务将无从谈起。

社会改变 篇8

社会创新周由英特尔、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南都公益基金会主办, 联合企业、媒体、基金会、公益组织等多家社会创新机构, 面向公众, 号召“人人可公益”, 旨在调动社会多方力量跨界协作、共同发声, 真正帮助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自举办以来, 社会创新周凭借其创新的公益理念和模式, 在社会创新领域获得了颇高的声望和认可。

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公益并不只是企业和社会机构的责任, 更需要激活整个社会的公益创新能量和行动力。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一己之长付诸公益行动, 英特尔‘芯世界’社会创新周致力于联接社会创新机构和社会公众, 提供平台让其相互匹配, 最终成为亲密无间的公益伙伴, 共同助力于实现和谐美好社会。”

英特尔产品 (成都) 总经理卞成刚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如何让新生代员工快速融入工作环境, 在志愿者活动中找寻人生价值, 从而更好地拥有幸福感以投入工作、回馈社区的经验。

公益和创新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社会创新周将公益和创新有机结合, 助力公益理念的普及和推动公益实践发展, 是为公益组织集体亮相打造的年度盛会。作为英特尔公益创新的旗帜性项目, 社会创新周融合公益激情、创意和思想, 鼓励公益组织突破创新, 探索公益新模式, 推动公益组织进步。

创新周关注四川雅安地震, 不仅将门票收入捐给了灾区, 同时召集了国内外公益组织探索更为有效的灾区重建方案。本次社会创新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新颖有趣的设计、新鲜热门的话题将公益大众化, 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公益行动, 公益辐射力更强。本次社会创新周主要由“室内畅想”和“户外狂欢”两大版块活动组成, 共涵盖十四类主题创意活动, 聚焦教育、社区和养老三大话题, 来自全球和中国的十多位嘉宾, 近五十家专业公益组织分享了他们在这三个领域的实践经验。室内活动以互动、参与、行动为特点, 包括开闭幕思想盛宴、主题论坛、互动工作坊、魔鬼擂台、嘿播室、非-会议、公益演唱会等。户外活动以发声、创意、艺术为特点, 包括展板论道、我爱我城、超快闪、“好”市集、旧物改造、行为艺术、街头表演等活动

改变架构=改变前途 篇9

今天若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如何改变命运”,恐怕会有数以万计的心灵鸡汤扑面而来,就算内容大致相同,也可从中觅得一些妥帖的安慰,给在命运旅途中迷茫的人一些光亮。但若想改变企业的命运与前途,别说是鸡汤,恐怕连一剂能够称得上是方法论、或者是具体一些的思路都难以寻觅。企业结构复杂,规模越大就越难以调和,想要规划或改变企业前途,只在小处着意,难以扭转大局,需要从企业架构的角度,做能够撼动全局的谋划。

企业架构应成主流思维

在企业中,管理者在理解IT这个词的时候,出现的第一反应是信息基础。可今天面对IT,脑子里面仅仅想到信息已经不够了,而是应该将其看作一种技术。企业架构就是企业采用的一些IT技术,但又不局限于IT技术,它包括其他各个方面的一些技术的融合。企业架构实际上越来越多是作为一门管理学的学科,它能够给复杂的机构带来更多的价值。因此,通俗的讲企业架构是信息化的方法论(它的英文名称是EA,即Enterprise Architecture),指的是在整个复杂的机构基础上对于机构的一些指南,一些企业之间各个相关关系的总体描述。

今年7月23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航工业”)首期高级企业架构师认证培训开班。集团CIO兼副总经理张新国指出,架构方法是科学、系统推进企业变革的重要方法,把架构从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需要深入理解架构的内涵,加强国内外最佳实践的学习与分享,抓住业务能力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去推进架构方法应用。

以大公司为例,总公司有总公司的架构,相应也应该还有分公司的架构,部门也有架构,每一个专业也有架构。在企业架构的方法论中,架构是分层次的,而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架构,都一定是覆盖全业务的。相应来讲,企业中也会有总架构师、分架构师等。作为架构师要懂得业务的全局,还要掌握架构的知识,要善于调动实施架构的技术队伍和运用工具。所以理论上企业架构师,所具备的知识一定是交叉和综合的。

目前中国正处于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经济产业正在努力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转变。作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大中型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中国企业想要利用企业架构提升经营效率并助力企业转型,企业架构是企业通过IT获得竞争优势不可缺少的手段,企业架构对生存和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职业的企业架构师能够作用于组织的发展、业务的发展,使企业发展拥有清晰的图像,这种清晰的图像,不仅帮助管理者分析当前的形势,还能够制定未来的目标。

顺理成章的势在必行

通过描述,企业架构的作用或许已经逐渐清晰,其区别于企业战略的地方在于,除了能够描述企业目前的情况,还能够描述企业能够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目标,避免局部发展对于整体的破坏。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组织的业务实际上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社会的变化前所未有的快,前所未有的复杂。这种复杂导致企业会快速捕捉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快速解决。张新国解释,信息化的支撑下效率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信息化的支撑下,也正在失去整体。企业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就立即会有各种技术手段作为弥补,但企业战略无法预测哪些环节会出现问题,也很难规划这些环节应该如何配合解决,因此局部总是走的很快,到最后形成了对整体的破坏。而企业架构的产生,也就是在这样的发展中产生的,是一种顺理成章。

不只是企业,在每一个组织里,不管是政府的、盈利的、非盈利的组织,信息化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复杂到一定程度,都会失去重点。而想要支撑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就需要用更复杂的信息工具,复杂加复杂,企业必然难以难应付。再加上快速的变化,就更难。因此从全局观的角度来说,梳理企业架构才能够从总体的角度了解企业,利用方法论中众多的经典案例,预测企业的问题,制定更合适企业的发展路径。

“从今年开始中国开始进入了关注复杂组织架构的时代。”张新国分析,从去年开始,中国启动了很多有关EA的项目, EA成为了中国管理界和信息领域一个新的热点。同时大概有80%以上的国字头企业(例如中石油等)都已经启动了和架构相关的项目。“在前几年,我国企业主要是在讲市场、讲营销,政府关注的是具体的政务管理。中国企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做顶层设计的时代。”张新国说,“国外500强的企业中,95%以上都做过企业架构的设计。中国企业的管理和国外要相差40到80年。中国现在才进入到国外流程设计组织再造的时代。”

将经典据为己有

做企业架构,涉及到企业工程、管理工程、系统工程。需要设计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目前国内各个领域都在强调跨越式发展,想要很快的追赶国外的企业,不可能从零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这就需要有现成的方法论和工具。

目前,不少成熟的有关企业架构的工具与方法论,已经把相关方法理论的体系蕴含在标准里面了。架构师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和方法论的框架去做,就能够保证所设计出来的企业框架是一个健康的框架,管理是流畅的。因此这个方法论体系的目的,是要疏通企业管理,找到问题的来源,给企业提出解决方案,是为了促进企业,对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将企业管理带入了云计算时代,如果缺失架构设计规范和企业信息化标准,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会遇到更加难以判断的问题。在企业架构的方法论下,企业架构师可根据一套标准的方法剪裁整理自己的工具。这就类似是一个通用的家用工具,到个人家里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是通用的,但也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跟个性化需求不符,这就需要根据自家的需要对工具进行调整和修改。对企业而言,在修改而不是完全拷贝之后,这些经验将消化变成企业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将经典的管理方法和各种工具的使用经验据为己有了。

当然,需要做企业架构的企业在信息化和业务方面,肯定都有一定的基础。这样的企业,或许已经有一套自己运行的架构模式了。怎么来帮助这样的企业重塑整体架构呢?张新国从自身的经验及对企业架构的理解提炼出了自己的答案:“企业架构的建立虽然有标准,但并不意味着企业要遵守固化框架的体系。目前有不少专业的企业架构师的培训,也有相应的认证标准,当架构师在经过了如TOGAF这样的架构标准认证之后,就会按照成功的经验去设计企业架构。但TOGAF体系本身是非常灵活的体系,是能够加以灵活的调整、去适应机构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了解和设计,根据企业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运作。”

或许,仅靠文字依然无法让人完全理解企业架构的来龙去脉,但企业管理之道却是活灵活现的。想要抓住企业架构的重点,全局观是关键。在复杂的业务环境中,仅靠战略将会失去执行层面的主动权,而改变企业架构却能够改变企业命运,助力企业规避风险,成就更多坦途。

“从全局观的角度来说,梳理企业架构才能够从总体的角度了解企业,利用方法论中众多的经典案例,预测企业的问题,制定更合适企业的发展路径。”

链接:

企业架构是信息化的方法论。它的英文名称是EA,即Enterprise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架构这一概念也不断延伸,不断成型,达到了可以现实应用的地步。由于这一方法论的实践领域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定义。例如有定义认为:企业架构是对一个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和IT能力的组织逻辑,通过一组原理、政策和技术选择来获得,以实现公司运营模型的业务标准化和集成需求。但Enterprise不单指企业,还具有项目群、项目和组织的意思,企业架构也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领域,还可以在国家机关等各种需要信息化与业务相融合的复杂组织中应用。

概括来讲,之所以要建立企业架构,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业已存在的三类问题:

现状不清晰。信息化部门不能准确掌握现有系统曾经历的需求变更情况,特别是敏捷开发后业务单位的需求变更;

建设风险高。业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没有建立有效地沟通桥梁,业务需求无法很好的转化为系统实现。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系统服务业务的功能越强大,研发系统过程越复杂,建设风险越大,需求沟通的不顺畅很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建设失败;

余子波:改变牙医改变行业 篇10

“基层牙科诊所才是最需要得到帮助和改变的对象。”余子波介绍,对于生活在二三线城市,或是一些县镇的人来说,出于对距离和钱的考虑,遇到像牙齿健康问题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去基层诊所就医,基层诊所的市场需求面很广。但市场上各个基层诊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却参差不齐,有些诊所由于缺乏专业的供应链和人才,甚至会出现将“好牙”治烂的状况。

学生时代的余子波就因为牙齿问题去看牙医,由于还是学生,钱也不多,就选择去了基层的牙科机构看牙。

本来只是两个门牙的问题,但当时的医师出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建议他去更好的医疗机构看牙。而是自己强行操作,将余子波上排所有的牙齿(包括健康的牙齿)全部都敲掉,装了非常不方便的陶瓷牙。

陶瓷牙本来就有异味,并且不好打理,导致他整个学生时代都只能捂着嘴和人说话。可以想象,一个大男孩,整天捂着嘴说话,年纪不大却像八九十岁的老人一样戴着假牙。

工作后,余子波进了一家国内知名药企,两颗门牙引发的“风波”,让余子波不断探索基层牙科的情况。这份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大健康品牌建设经验,而医疗投资、医疗互联网营销等相关工作更是让他眼界大开。最终,他决定创办“牙齐齐”,走改善基层牙科环境的道路。

从基层入手,改变牙科市场现状

余子波一直在思考当初医生为什么会这样操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接触,他发现基层牙科在市场上基本处于一个非常低级的阶段,而基层医院的医生基本分为两类:

有经验的老医生,虽然有经验但对新技术的接受及培训是断层的,没有人来教。

年轻的新医生,没经验,也没技术,患者不愿意信任。

这样看来基层牙科机构基本进入了死循环,没有患者上门,就没有收入,就没办法留住人才,就无法更新设备,导致患者更不愿意上门,的确只能逮到一个患者就宰一个。而大批顶级的牙科医生因为患者多,大病小病都没有分类,每天忙于看病,就更没时间去下基层、培训基层医生了。

牙齐齐,主要业务就是口腔正畸的远程问诊。初衷是想让医术欠发达地区的患者通过平台也能获得与医术发达地区患者一样专业的矫正治疗,但在运营过程中发现,单纯依靠互联网并不能完全解决口腔医疗的所有问题,每位患者的状况各不相同,诊所如果条件有限,单靠专家给医生远程指导,治疗效果依旧有限,并不能够彻底解决医患问题。

口腔正畸的远程问诊,纵然使得正畸治疗效率有一定提高,但还远不是刚需;只有完善牙科诊所条件,才能真正解决客户群体的困境,也才能从更好地缓解医患关系的矛盾。于是,在口腔正畸科远程治疗效果有限、诊所条件亟需解决的背景下,牙齐齐开启业务转型。

“到这一步基本都明白,如果想改变这个现状,并不是简单的通过互联网就能解决的,这只能治标。医疗这个事情,只有从根源出发去改变,才能治本,所以牙齐齐从基层牙科去入手,尝试改变现状。”余子波说。

多方位改造和孵化基层牙科诊所

牙齐齐放弃远程医疗平台的定位,转而将以牙科培训为切入点,打造牙科分级诊疗体系,试图从人才、器材、钱财、品牌等多方面对牙科诊所进行改造。

目前中国有6万多家牙科诊所,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多点执业率高,患者基数大。但是,这些诊所也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牙医总数严重不足和执业水平的参差不齐。

2013年,中国万人牙医数为1,相比之下,日本在2010年的该数据为8、加拿大在2008年的该数据为5.8、英国在2012年的该数据为5.3,美国约为10。据了解,有5-10%的牙医愿意每年花费2万元的费用参加相关学习及培训。初步估算2015年中国牙医的培训市场容量为近3亿元。

牙齐齐要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总结下来包括以下三项业务:

第一、人才服务。牙齐齐将为加盟的口腔诊所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帮助口腔诊所尤其是有意开口腔诊所的医生快速完成口腔诊所的医护人才招聘;同时,牙齐齐还将为这些医护人员提供执业咨询、执业规划、顾问与猎头服务,通过职业培训提升个人专业技能。

第二、门诊改造服务。牙齐齐会将加盟的口腔诊所统一形象;对于新的口腔诊所,牙齐齐将给他们提供选址、经营以及形象的设计。在运营方面,牙齐齐还将给他们提供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推广。

第三、供应链金融服务。牙齐齐将为这些口腔诊所提供医疗器械的统一采购以及金融服务。

余子波介绍,牙齐齐之前曾联合光华等知名口腔医院进行牙科培训服务,截止目前,牙齐齐通过以往的牙科培训已经积累了5000位牙科医生资源。牙齐齐已为广东省口腔医学会专业委员会承办多次行业性会议,也因此聚集了丰富的牙科专家资源。公司举办的多次公益性活动,也获得了其中包括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常委、广东省正畸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蔡斌教授等多位专家的支持,并出任专家顾问。

不仅如此,牙齐齐还与高校平台达成了医学院学生输送和创业孵化战略合作,不断充实和壮大人才库,为基层牙科诊所的人才供给提供保障。

除了改造基层,牙齐齐通过互联网的整合方案和系统管理,降低开店成本及开店风险,建立一套完整的基层牙科孵化体系。“很多优秀的年轻医生毕业之后想创业,但受资金、资源的影响无法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提供选址、资金等一系列的服务,帮助其落地。”在余子波看来,孵化牙科诊所是医疗补充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牙齐齐会坚持的事情。

牙齐齐挑选的都是各县市较有名气的牙科诊所作为平台的底层入口。现在的牙科诊所行业现状就是,当地口碑领先的诊所,往往患者盈门,但也依赖于老板个人的影响力,规模扩张乏术,子女接任比例又较低,而师徒制已经明显跟不上牙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诸多老诊所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很多国内牙科诊所开了几十年,管理和硬件方面都已脱节。正因为技术与服务的落后,多数牙医的收入水平,也与高级牙医越距甚远,两者收入相差多则超过十倍。

所以,牙齐齐先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诊所牙医水平,进而设备更新、统一品牌(加盟)、耗材集中供应等方面,帮助当地诊所硬件升级、扩充规模或者开设分店。

一家口腔诊所加盟后,是否会存在什么顾虑呢?余子波坦言,口腔诊所加盟最大的顾虑在于所做的承诺是否能到位,而且变更之后是否会对原有的经营产生影响。“经过我们的培训之后,口腔诊所原有的顾虑在慢慢消失。”余子波说。

同时,牙齐齐也在规划市一级设立旗舰店,主要开展一些相对高端或技术难度更大的服务项目,以及为小城市患者对接广东省口腔医院以及光华口腔医院等公司的合作医疗机构。以往,基层诊所没有向上转诊患者的动力,但是,牙齐齐将联合基层诊所通过共同投资上级诊所的方式,实现基层入口诊所老板与市级旗舰店的利益捆绑,以期解决这一难题。

牙齐齐的潮州极至口腔医院,未来将作为其他诊所加盟的标杆和模板,以及重要的线下培训基地。潮州极至口腔医院总建筑面积2000平米,计划投入20张综合牙科治疗椅以及各类器械,15-20个医生,预期能做到日均千单。

分级诊疗建立“互联网+医院+医生联盟”新模式

牙齐齐的核心用户群体是基层牙科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及一些私人牙科诊所,自主创业的执业医生。通过行业资源整合及孵化,为这些机构与个人提供落地医疗、开店服务和机构更新的业务。

在牙齐齐的计划中,将会打造出一个分级诊疗平台。为这些诊所提供和打通一个向上转诊的绿色通道,将部分需要更高一级医生和医院治疗的患者转诊到牙齐齐合作的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利益分配体系,消除基层诊所的顾虑。

此外,牙齐齐还将连接基层门诊和高级医疗机构的更多合作。比如远程医疗,3D成像、3D打印等。据了解,牙齐齐目前已经有50多家口腔诊所加盟,主要集中在广州及粤东地区。“模式被认可,接入速度很快。”余子波说。未来,牙齐齐计划以潮州极至口腔医院为模板,向潮州、揭阳、汕头、梅州等珠三角二三线城市拓展,形成连锁抱团的实体,落地更多的合作点,扩大品牌影响力,打造牙科社区连锁品牌。

目前,国内民众牙科保健意识仍然非常薄弱。那么多概念上天花乱坠的牙膏,那么多牙科连锁诊所四处开花,那么多牙科领域的移动医疗项目,均为相中并自信能激发这一市场而来。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在2007年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时我国中老人年患龋率高。35-44岁年龄段人群和65-74岁中老年人分别高达88.1%、98.4%,治疗率却不到10%。龋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多种炎症,治疗的不及时会导致牙齿最终完全破坏消失。

当然,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民众可支配收入高度相关的牙科服务,近十年来国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在10%以上,2015年绝对收入已达31195元。这令牙科行业前景更为令人乐观。

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看牙人次为2.5亿,人均客单价300-400之间,市场规模在700亿元到1000亿元。其中,一线城市的市场规模每年增加18%-20%,二线城市的市场规模每年增加13%-15%。据此测算,未来五年,中国看牙人次将增加到5亿,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以口腔正畸业务为例,特别是隐形正畸业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及2015年的正畸病例量分别为145万例和163万例。隐形正畸病例量分别为3.5万例和5.8万例。增长幅度分别为12%和61%。

解放人才与改变社会价值观 篇11

价值观就是主体认为什么最有价值,最值得追求。显然,这里有个人与群体之分。群体构成社会,从而形成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既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又有表面与潜在之分。前一段时间,由“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关于“为什么杰出人才总是冒不出来”的讨论,大家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发表了不少值得重视的意见。笔者认为,社会价值观的扭曲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最重要的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之一,是学而优则仕,读书读好了就要去当官。这种思想从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基本上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千年以来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即“官本位”思想。近代中国屡被列强欺侮,使国人开始思考为什么总是落后挨打,觉悟之一就是“学而优则仕”让国人都去谋取功名利禄,导致科技落后,国运衰微。后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兴起,中国共产党诞生,科学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新中国成立,这些时代潮流虽然对“官本位”思想有所冲击,但是并没有将其冲倒。时至今日,社会上把“当没当官”、“官位多大”作为人生成功与否评价标准者,大有人在。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严重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成长。可以设想,在“官本位”观念笼罩下的社会里,青年人很难不被这种错误观念所诱惑、所牵动,除非具有极大的定力。所以笔者认为,解放人才,特别需要把人才从“官本位”的价值观牢笼中解放出来,促使更多的青年才俊去追求真理、勇于开拓。

反对“官本位”,并不是反对官,也不是反对人们去当官,而是反对那么多的人把当官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并且把官位大小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一个社会必须有人去当官,但是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当官,也没有那么多的位置等着人们去当官。年轻一代更多的应该去追求科学发明、艺术创造、文化创新、管理变革、企业成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领域直接创造价值,建功立业。为了说明这层道理,笔者认为重温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的论述是有益的。

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指出,所谓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任何一个社会,无论过去或是现在,制度总是一个“混合袋子”,其中既有促使生产力提高的因素,也有促使生产力降低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在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期,其基本制度框架,始终强化着对生产性活动的激励;而在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期,其基本制度框架,一定强化着再分配性活动的激励。一个社会如果很多人把当官作为自己的追求,那就意味着很多人在实行着“分配性努力”,而规避“生产性努力”。打个通俗的比喻,一个社会争着“做蛋糕”的人比争着“分蛋糕”的人多一些才是好事。诺斯指出,不少发达国家崛起的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应该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引导年轻一代,还不清楚吗?令人担忧的是,“官本位”的价值观近年来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有所强化。有小学生直言不讳地宣称自己的理想就是要当官,有领导把给人才当官作为最好的奖励,现实社会生活的种种迹象表明,“官本位”的价值观在有的地方出现了制度化的倾向。

当然,“官本位”价值观的扭转,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甚至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与我们认识还是不认识这个问题,要不要积极加以引导关系甚大。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貫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在这个过程中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无疑非常重要。

关于怎样变革“官本位”的价值观,笔者认为可以从我国著名科技人才詹天佑那里得到一点启示。詹天佑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的第一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后,贡献卓著。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才,他一方面从事国家铁路建设,一方面却一直谋求更高的官位。要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累?他的回答是:在中国不当官就干不成事。历史记载,1910年,他亲口对一位年轻人说:“我们留学外国获得了一些知识技能,要做一点事贡献国家。如要做官,就不能做事;想做事,万不可做官。但官又不可不做。在现在之中国,没有经过朝廷给予你一个官职,你就没有地位,没有人把重要的事给你做。”笔者的看法是,詹天佑的这段话不仅直戳“官本位”的危害,而且蕴含着解决“官本位”的思路,那就是要集中考虑:如何让人才“不当官也能干成事”。

关于如何逐步减弱“官本位”错误观念的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大力倡导“复合平等理论”。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沃尔泽提出“复合平等”理论,其要点在于反对“赢家通吃”。他认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优势,都不应当构成对这个社会其他领域的垄断,而应当将不同领域尽可能区隔开来,允许每个领域有各自的优胜者,但要防止某个领域的优势跨界扩张到其他领域。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钱是有用的,但绝不是万能的。权是有用的,也不是万能的。

(二)要主动为公务员考试适度降温。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家某部门招考两个公务员职位,各地报考者加起来总数近万,被网民戏称为“万人坑”,其实不是一件好事。这需要进一步宣传公务员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彰显担当公务职责的艰巨性。

(三)要提高各类杰出人才的待遇。社会上之所以追求当官,说到底是看到了当官的种种实惠明显高于其他作出贡献者。因此,需要适当加以平衡。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人人都能成才”的科学人才观是客观真实的,也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大家才不会拥挤在仕途经济一条羊肠小道上。对通过市场机制不能获得应有经济收益的重要领域科学技术专家,国家应该给予特殊的资助。

(四)要改革事业单位的决策机制。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都分布在事业单位,但是由于行政领导决策权力太大,人才想干事也往往很难干成。为此需要加大学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会等专业性质机构在决策中的权重,有的事项不经这类委员会讨论通过则不准实行。不仅政府要成为服务型政府,事业单位的管理机构也要成为服务型机构。课题及课题经费总数确定下来之后,在人员聘用、仪器购置、经费使用等方面也应该下放权力,使真正想干事的人能够尽其心、干成事。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改变不了学生 那就改变自己 篇12

从教十几载, “不舍弃一个学生”一直是我奉行的教育信念。但期间我也动摇过, 因为照顾学生面面俱到, 教学成绩很难有出色, 这也影响了我的综合考核成绩, 评优树先的机会经常与我失之交臂。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都有接受适合他自己水平的教育的权利, 我又一次坚定了“不舍弃一个学生”的信念。因为我知道, 哪个学生在生命面前都是平等的, 心目中有所有学生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这个信念, 我继续这样做下去。

一、更新观念, 灵活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个性教育, 与以往的传统式教学不同, 个性教育不再是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而是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 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来了解学生, 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激励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避免因失败而造成其心理挫败感, 使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而如愿以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学生的自主积极性, 逐步地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内在潜力, 既要使学生意识到“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 又要教会学生“坦然地面对结果”, 学会享受奋斗的过程, 从而建立起学生积极奋进的心态。

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机智灵活地面对学生的生成, 按照学生的意愿来灵活自己的教育方式, 使教学能够应时而生, 使学生能够顺势而导, 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思考、探索, 使学生逐步地领悟到正确的方式方法, 从而逐渐地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优化方法, 激励个性成长

(一) 体会和蔼的老师的关怀, 激励学生敢于表达

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在外表、言谈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差别, 只是在学习上和同学们拉开了距离, 因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常遭到家长、老师们的训斥和同学们的嘲笑, 学生也因此而变得固执。这时, 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方式, 更多地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和蔼可亲, 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敢于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脆弱的心灵, 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学习。面对整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总有几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稳定, 如此反复几次, 使得他们丧失了学习信心, 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状态, 为此我很担心, 几次找他们谈心却效果甚微, 让我很是苦恼。我想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找来他们的各科卷子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 发现他们在理解上不是很深刻, 不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点。于是, 我从自己所教的学科入手, 在每一次上完课后, 我总是给他们留一张比较基础的试卷, 让他们帮我做一做, 学生看着我真诚的态度, 都爽快的答应了,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 成效很快出来了, 他们在我所教的学科上有了突破性的成绩。其中, 有个学生高兴地拿着试卷来找我, 兴奋地告诉我:“老师, 谢谢您这一段时间的关心, 让我明白了学习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是要我坚持、持之以恒就能把成绩搞上去。”我微笑地冲他点点头, 心里比他还高兴。由于学生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学生们别的学科也逐渐地赶了上去, 我还特地在班会上提出了表扬。

通过那次活动使我感觉到, 实际行动比说教来的更温暖。正是我充分地尊重与关怀了学生的个性, 找出他们学习障碍的原因, 帮助其解决问题, 用行动督促他们学习, 成绩的进步使他们体会到了我的良苦用心, 让其找回了自信, 成功地将他们的潜能激发了出来, 这远比学生对我的祝福更令我幸福百倍。

(二) 建立温暖的班级氛围, 鼓励学生团结互助

学生生活在集体中,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经常运用班会等机会去发现和挖掘暂时落后学生的闪光点, 对其进行赞美、进行鼓励, 让其他学生说说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点, 这样就树立了落后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昂首挺胸扬起自信的风帆。

面对我们班整体信心不足的情况, 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 很少关心集体的事情, 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显得有所单薄。私下里, 我悄悄地询问了几个学生, 他们都觉得没有什么好交谈的, 很羞涩自己的表达。通过了解, 我知道班里的学生品质还是好的, 只是同学们之间还没有建立交流自信, 总觉得自己的表达不是很好, 学生没有意识到同学之间的友谊、班集体的温暖。于是, 我建立了“我看他挺棒”的主题班会, 先让比较外向的学生来谈一谈对同学们的看法, 其中, 张丽在讲台上说:“我觉得咱们班的小丁很棒, 他虽然成绩不是很好, 但是很善良, 那次大扫除, 洒水后我的书不小心掉在了水里, 是小丁悄悄地帮我捡了起来, 并帮我晾在了桌子上。虽然这是一件小事, 但是我很感动, 我在这里要对他说声谢谢, 另外, 我想帮助他把成绩提上去, 希望他能够配合, 我们一起考个好成绩!”班里的同学都望向了小丁, 小丁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羞涩地低下了头。受到鼓励的学生也纷纷上台来说说自己心中的“我看他挺棒”, 班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几乎每个学生都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此后, 班里的变化很大, 学生们不再独来独往, 而是变得融洽、和谐, 其中, 小丁的进步最明显。

通过他人的评价使自己树立了信心, 学生们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无论成绩好坏, 都会微笑地面对学习, 形成了一个积极奋进、相互帮助的良好班级氛围。

(三) 组建互助的小组模式, 促使学生合作共长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单薄的, 我借着课改的大好时机, 大胆地在我们班建立了分组互助的机制, 结合优势互补原则, 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到自己的优势, 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每次活动前, 学生都会为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积极地搜集相关的材料, 使每次活动都进行的非常圆满和成功。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基础。在班级德育方面, 我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日常的交流、沟通, 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认识, 来进行德育评价此。我组织了“我来给你做导师”的主题班会, 在班会前, 学生积极地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搜集, 利用网络、书籍、老师、家长等多方面来搜集一些关于德育的知识, 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善、恶、美、丑”, 然后结合自己对同学们之间的了解, 来给出小组内成员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小组内交流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由最开始的不好意思, 到逐渐的相互评价, 最后演变为了自我反思, 其中, 张丽动情地说:“在咱们小组内我最不积极, 每次大家做图书交流, 我都默不作声, 不是我没有, 而是我觉得妈妈给买的图书是最珍贵的, 不愿意与学生们分享, 让大家对我有意见了。”小组内的学生马上纷纷回答:“没有的, 这个我们都能理解, 我们也会像你爱护书一样爱护你的书的。”没想到小组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同学们之间更亲近了。最后, 我们对德育有了一致的看法, 虽然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 做出的表现也不同, 但他们对班集体、对同学、对社会都怀有一颗炙热的心、一颗纯洁的爱心。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 使学生们敞开了心扉, 敢于面对自己的行为, 使自己在相互的比较中, 明白了错与对、是与非, 使学生的心灵向前迈出一大步。

三、借助家长, 结成教育同盟

单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的教育上, 我们要寻找更多的同盟军, 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 其中首选的就要数家长了。教师要与家长积极地进行沟通, 对学生的秉性特点有细致了解, 从而在孩子的教育上达成统一思想。在我的努力下, 我与每一位家长都建立了联系, 确保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

妈妈的语言是任何人所替代不了的。记得我们班有个叫汪洋的小女孩, 学习成绩一直很不好, 且性格内向, 我试着接触了几次, 都收效甚微。偶然一次思想品德的测试, 孩子考了70多分。说实话, 这个成绩与其他优秀孩子相比, 实在是平平常常, 但对她来说, 实在是不容易。我连忙给家长发了喜报。没想到, 家长打来电话说了一通孩子笨一类的话, 这让我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开始与他的妈妈进行交流, 我们沟通怎样利用赏识教育来激励孩子, 多给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 汪洋的妈妈听了也很受感触, 但是对于内向的妈妈却不知该怎么给孩子表达爱, 于是我建议他们从日常的小事开始, 不要再批评汪洋做的不好。没想到, 通过这位妈妈的帮助, 孩子逐渐地发生了改变, 不再一个人默默地低着头, 有时听到同学们之间讲笑话, 也跟着哈哈大笑了。在一次“我和妈妈的拥抱”家长会上, 我特意安排了汪洋的妈妈到台前来, 和她的孩子进行拥抱, 没想到两个人都动情地哭了。从那以后, 孩子的性格开朗了不少。

通过这样的方式, 我感受到了孩子那简单的需求。他需求的就是一声鼓励、一个肯定、一个拥抱, 只要将爱以适当的方式表达给孩子, 孩子就能够感受得到, 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结核病防控中心下一篇:胎儿出生缺陷论文